TWI683159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159B
TWI683159B TW107141310A TW107141310A TWI683159B TW I683159 B TWI683159 B TW I683159B TW 107141310 A TW107141310 A TW 107141310A TW 107141310 A TW107141310 A TW 107141310A TW I683159 B TWI683159 B TW I6831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ubstrate
alignment film
groov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0516A (zh
Inventor
李惠菁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1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315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1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0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051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面內區及圍繞面內區之周邊區,且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介電層、第一配向膜、第二配向膜以及框膠。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相對設置。第一介電層連接第一基板,並具有位在周邊區內的第一凹槽。第一配向膜配置在第一介電層上並伸入至第一凹槽內,以在周邊區內形成第一突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包含第一主體、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第一主體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第一分支自第一主體遠離面內區突出,而第二分支自第一主體朝著面內區突出。第二配向膜連接第二基板。框膠配置在第一配向膜與第二配向膜之間。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
於家用電器設備的各式電子產品之中,應用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顯示面板已經被廣泛地使用。薄膜電晶體式的顯示面板主要是由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彩色濾光陣列基板和液晶介質所構成,其中液晶介質為配置於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與彩色濾光陣列基板之間,採用如此配置而成的顯示器也可稱為液晶型顯示器。
在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中,由於液晶介質具有旋光性,因此透過對液晶介質施加電場,即可控制穿過液晶介質的光線之極化方向。此外,液晶介質的排列方向可由配向膜定義。然而,因配向膜的材料特性關係,其將會有影響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品質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防止配向膜在顯示品質方面造成影響,已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議題之一。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具有面內區及圍繞面內區之周邊區,其中顯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 二基板、第一介電層、第一配向膜、第二配向膜以及框膠。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相對設置。第一介電層連接第一基板,並具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位在周邊區內。第一配向膜配置在第一介電層上並伸入至第一凹槽內,以在周邊區內形成第一突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包含第一主體、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第一主體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第一分支自第一主體遠離面內區突出,而第二分支自第一主體朝著面內區突出。第二配向膜連接第二基板。框膠配置在第一配向膜與第二配向膜之間,並位在周邊區內,其中第一突出部為朝著遠離框膠的方向突出。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分支及第二分支分別自第一主體沿著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突出,且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彼此相異。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更包含第三分支及第四分支,第三分支及第四分支自第一分支分別沿著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突出,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及第四方向彼此相異。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更包含第二主體,第二主體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且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透過第二分支而互相連接。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更包含第二主體及第三主體,第二主體及第三主體於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其中第一主體與第二主體透過第二分支而互相連接,且第一主體與第三主體透過第一分支而互相連接。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第二介電層。第二介電層連接第二基板且位在第二基板與第二配向膜之間,並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在周邊區內,其中第二配向膜伸入至第二凹槽內,以在周邊區內形成第二突出部,且第二突出部為朝著遠離框膠的方向突出。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間隙物。間隙物位在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且框膠圍繞間隙物,其中第二配向膜覆蓋在間隙物上,且一部分的第一凹槽相對間隙物遠離面內區。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另一部分的第一凹槽相對該間隙物接近面內區。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的寬度介於5微米至20微米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的深度介於0.3微米至2微米之間。
透過上述配置,當有水氣自外界環境進入顯示面板的周邊區時,可藉由毛細現象機制將水氣引導進入第一突出部的各分支,從而達到防止水氣自周邊區移動至面內區的效果,以避免水氣影響到顯示面板的影像顯示品質。
100‧‧‧顯示面板
102、202、302‧‧‧面內區
104‧‧‧周邊區
110‧‧‧第一基板
112、122‧‧‧透光基板
114‧‧‧絕緣層
120‧‧‧第二基板
124‧‧‧遮光層
130‧‧‧第一介電層
132、232、332‧‧‧第一配向膜
134‧‧‧第一凹槽
140‧‧‧第二介電層
142‧‧‧第二配向膜
144‧‧‧第二凹槽
150‧‧‧間隙物
152‧‧‧顯示介質層
154‧‧‧框膠
160、260、360‧‧‧第一突出部
162、262、362‧‧‧第一主體
164、364‧‧‧第二主體
166、266、366‧‧‧第一分支
167、267、367‧‧‧第二分支
168‧‧‧第三分支
169‧‧‧第四分支
170‧‧‧第一主凹槽
172‧‧‧第二主凹槽
174‧‧‧第一子凹槽
176‧‧‧第二子凹槽
178‧‧‧第三子凹槽
179‧‧‧第四子凹槽
180‧‧‧第二突出部
365‧‧‧第三主體
1B’-1B‧‧‧線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5‧‧‧第五方向
D6‧‧‧第六方向
D7‧‧‧第七方向
D8‧‧‧第八方向
H1、H2‧‧‧深度
L‧‧‧長度
ST‧‧‧頂面
SW‧‧‧側壁
SB‧‧‧底面
W1、W2、W3、W4、W5、W6‧‧‧寬度
第1A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第1B圖繪示沿第1A圖的線段1B’-1B的剖面示意圖。
第1C圖繪示第1B圖的第一介電層的上視示意圖。
第1D圖繪示第1B圖的第一配向膜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第一配向膜的上視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第一配向膜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為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為用於辨別不同元件、區域、層,而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內容。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 連接。
本文使用的”約”、”大約”或”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或”大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
請先參考第1A圖及第1B圖,第1A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的上視示意圖,而第1B圖繪示沿第1A圖的線段1B’-1B的剖面示意圖。顯示面板100具有面內區102及周邊區104,且周邊區104圍繞面內區102,其中面內區102可視為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區。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且也方便說明,本揭露內容係放大了周邊區104對面內區102的比例,然而,應瞭解到,本揭露內容不應以此為限。
顯示面板1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第一介電層130、第一配向膜132、第二介電層140、第二配向膜142、間隙物150、顯示介質層152及框膠154。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相對設置,且第一介電層130、第一配向膜132、第二介電層140、第二配向膜142、間隙物150、顯示介質層152及框膠154配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
第一基板110可以是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並包含透光基板112、絕緣層114、薄膜電晶體(未繪示)。透光基板112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絕緣層114及薄膜電晶體設置在 透光基板112上,其中薄膜電晶體可位在面內區102內,而絕緣層114可自面內區102延伸至周邊區104。絕緣層114可包含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聚亞醯胺、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的組合物。此外,顯示面板100可更包含背光模組(未繪示),背光模組可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之下,並用以朝著第一基板110提供光照。
第一介電層130設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連接第一基板110。具體而言,第一介電層130可覆蓋第一基板110的絕緣層114,並視為設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平坦層,其中第一介電層130可包含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聚亞醯胺、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的組合物。第一介電層130具有第一凹槽134,且第一凹槽134位在周邊區104內。第一配向膜132配置在第一介電層130上,使得第一介電層130位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一配向膜132之間。第一配向膜132可伸入至第一凹槽134內,以在周邊區104內形成第一突出部160。第一配向膜132的材料可包含聚醯亞胺(polyimide)。
由於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是透過伸入至第一介電層130的第一凹槽134內形成,故第一突出部160與第一凹槽134的形狀會是互補的。具體來說,請同時看到第1C圖及第1D圖,第1C圖繪示第1B圖的第一介電層130的上視示意圖,而第1D圖繪示第1B圖的第一配向膜132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1C圖及第1D圖繪示了如第1A圖所繪的 線段1B’-1B以及面內區102的邊界範圍(虛線表示)。此外,在第1C圖所繪的第一介電層130中,第一凹槽134係未以網底的形式表示,而第1D圖所繪的第一配向膜132中,則一併繪示了伸入至第一凹槽134內的第一突出部160,其中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第一突出部160未以網底形式繪示。
如第1C圖所示,第一介電層130的第一凹槽134可分成第一主凹槽170、第二主凹槽172、第一子凹槽174、第二子凹槽176、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第一主凹槽170可為環繞一圈的溝槽。第一子凹槽174自第一主凹槽170遠離面內區102延伸,而第二子凹槽176為自第一主凹槽170朝著面內區102延伸,其中第一子凹槽174及第二子凹槽176分別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延伸,且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彼此相異。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為自第一子凹槽174或第二子凹槽176再延伸出的子凹槽,舉例來說,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可自第一子凹槽174分別沿著第三方向D3及第四方向D4延伸,且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及第四方向D4彼此相異。
也就是說,在第一子凹槽174及第二子凹槽176是自第一主凹槽170延伸而出,而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是第一子凹槽174或第二子凹槽176再延伸而出的情況下,第一凹槽134整體可呈現出像樹枝狀的外觀。此外,第二主凹槽172也可為環繞一圈的溝槽,其中第二主凹槽172位在第一主凹槽170與面內區102之間,且第一主凹槽170與第二主凹槽172可透過第二子凹槽176而相連通。
而如第1D圖所示,由於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是透過伸入至第一介電層130的第一凹槽134內形成,故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也會呈現像樹枝狀的外觀。具體而言,第一突出部160可包含第一主體162、第二主體164、第一分支166、第二分支167、第三分支168及第四分支169,其中第一主體162及第二主體164分別位在第一主凹槽170及第二主凹槽172(請見第1C圖)內,而第一分支166、第二分支167、第三分支168及第四分支169則分別位在第一子凹槽174、第二子凹槽176、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請見第1C圖)內。
第一主體162的形狀可對應第一主凹槽170(請見第1C圖),具體來說,第一主體162於第一基板110(請見第1B圖)的垂直投影形狀會是封閉迴圈。第一分支166自第一主體162遠離面內區102突出,而第二分支167自第一主體162朝著面內區102突出,其中第一分支166及第二分支167分別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突出。第三分支168及第四分支169為自第一分支166或第二分支167再突出的分支,舉例來說,第三分支168及第四分支169可自第一分支166分別沿著第三方向D3及第四方向D4突出。第二主體164的形狀可對應第二主凹槽172(請見第1C圖),即其於第一基板110(請見第1B圖)的垂直投影形狀也會是封閉迴圈。第二主體164位在第一主體162與面內區102之間,且第一主體162與第二主體164可透過第二分支167而互相連接。
請再回到第1A圖及第1B圖。第二基板120可以是 彩色濾光陣列基板,並包含透光基板122、遮光層124以及彩色濾光層(未繪示)。透光基板122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遮光層124以及彩色濾光層設置在透光基板122上,其中彩色濾光層可包含位在面內區102內的色阻,像是紅色色阻、綠色色阻及藍色色阻,而遮光層124則至少位在周邊區104內,其例如可以是黑色矩陣,以定義各色色阻的配置位置以及遮蔽周邊區104內的元件或層體的可視性。
第二介電層140設置在第二基板120上,並連接第二基板120。具體而言,第二介電層140可覆蓋第二基板120的遮光層124,並視為設置在第二基板120上的平坦層,其中第二介電層140可包含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像是環氧樹脂、聚亞醯胺、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的組合物。第二介電層140具有第二凹槽144,且第二凹槽144位在周邊區104內。第二配向膜142配置在第二介電層140上,使得第二介電層140位在第二基板120與第二配向膜142之間。第二配向膜142可伸入至第二凹槽144內,以在周邊區104內形成第二突出部180。第二配向膜142的材料可包含聚醯亞胺(polyimide)。第二配向膜142的第二突出部180的形狀或輪廓可與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雷同或相似,例如於上視視角會呈現像樹枝狀的外觀,在此不再贅述。
間隙物150配置在第二介電層140上,且第二配向膜142可覆蓋在間隙物150上。具體來說,間隙物150具有頂面ST、側壁SW及底面SB,其中間隙物150的底面SB會接觸第 二介電層140,而間隙物150的頂面ST及側壁SW則是由第二配向膜142覆蓋。此外,覆蓋住頂面ST的第二配向膜142可與位在其下方的第一配向膜132接觸。
顯示介質層152及框膠154配置在第一配向膜132與第二配向膜142之間,其中顯示介質層152為位在面內區102及周邊區104內,而框膠154則是位在周邊區104內,並會圍繞在最外側之間隙物150(即第1B圖中的左邊的間隙物150)的周圍。於部分實施方式中,框膠154的最外緣至顯示面板100的最外緣的寬度W1約可為100微米,框膠154於周邊區104所佔據區域的寬度W2約可介於400微米至500微米之間,而框膠154的最內緣至面內區102的最外緣的寬度W3約可為200微米。
顯示介質層152會接觸位在其下方的第一配向膜132及位在其上方的第二配向膜142。顯示介質層152例如可以是液晶層,並包含液晶介質,其中第一配向膜132及第二配向膜142可提供液晶介質初始排列方向。此外,在1B圖的視角中,相對框膠154,第一突出部160及第二突出部180為朝著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突出。
透過上述配置,第一突出部160及第二突出部180的形狀可適於防止水氣自周邊區104移動至面內區102。更進一步來說,請同時看到第1B圖及第1C圖。第一凹槽134的深度H1(即第一主凹槽170、第二主凹槽172、第一子凹槽174、第二子凹槽176、第三子凹槽178及第四子凹槽179的深度)可介於0.3微米至2微米之間,且第一凹槽134的深度H1小於第一 介電層130的厚度。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34的深度H1也可近似或等於第一介電層130的厚度,使得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可貫穿過第一介電層130。第一凹槽134的寬度W4可介於5微米至20微米之間,在此,凹槽的寬度指的可以是與凹槽延伸方向(例如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或第四方向D4)垂直之方向的長度,或是大約垂直之方向的長度。
藉由如此尺寸的第一凹槽134,可決定出第一突出部160的尺寸,例如第一突出部160在朝著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突出的長度L會大致等於第一凹槽134的深度H1,並介於0.3微米至2微米之間,而伸入至第一凹槽134內的第一突出部160的寬度W5也會大致等於第一凹槽134的寬度W4,並介於5微米至20微米之間。同樣地,第二介電層140、第二凹槽144與第二突出部180之間的尺寸相對關係可同於第一介電層130、第一凹槽134與第一突出部160之間的尺寸相對關係,其中第二凹槽144的深度H2可以是介於0.3微米至2微米之間,而第二凹槽144的寬度W6可介於5微米至20微米之間。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34與第二凹槽144的尺寸可以是相異的,例如第一凹槽134的深度H1大於第二凹槽144的深度H2。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34與第二凹槽144的尺寸也可以是相同的。
由於第一配向膜132及第二配向膜142與其他層體存在材料性質差異,故顯示面板100外的水氣將可能透過第一配向膜132或第二配向膜142進入顯示面板100的周邊區 104,並可能因擴散效應而再進入顯示面板100的面內區102。然而,若有水氣進入至顯示面板100的面內區102,將可能致使影響到顯示面板100的影像顯示品質。
對此,透過將第一配向膜132配置為具有如同樹枝狀外觀的第一突出部160,當有水氣透過第一配向膜132進入顯示面板100的周邊區104時,這些水氣可因在第一配向膜132的第一突出部160發生毛細現象,而朝著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移動,從而減緩水氣移動至顯示面板100的面內區102的速度,以達到防止水氣自周邊區104移動至面內區102的效果。
更進一步來說,由第一配向膜132進入周邊區104的水氣的會先在第一突出部160發生毛細現象而朝著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移動,並進入至第一突出部160的第一分支166、第三分支168或第四分支169(請見第1D圖)。當持續有水氣由第一配向膜132進入顯示面板100的周邊區104的時候,這些朝著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移動的水氣可再經擴散作用或是毛細現象而進入至第一突出部160的第一主體162,而第一主體162可做為水氣的儲存空間。再者,在第一主體162於第一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形狀是封閉迴圈的情況下,第一主體162可有效地將這些進入周邊區104的水氣留在周邊區104,從而防止水氣進入面內區102。對此,由於第一突出部160係設計為像樹枝狀的外觀,故可有效利用周邊區104的空間來將水氣引導至朝遠離框膠154的方向移動。
此外,在藉由毛細現象將水氣引導至第一突出部160內的時候,第一突出部160的各分支的尺寸會與毛細現象 所致使予水氣的附著力有相關性。在配合前述尺寸(例如寬度W2)範圍的情況下,第一突出部160的各分支因毛細現象所致使予水氣的附著力可更顯著,從而更有效地將水氣留在周邊區內。另一方面,第一突出部160的各分支數量也會與防止水氣進入面內區102的效果有相關性。舉例來說,在第1B圖的周邊區104內,一部分的第一凹槽134會相對間隙物150接近面內區102,而另一部分的第一凹槽134則是會相對間隙物150遠離面內區102。如此配置下,透過第一凹槽134所形成的第一突出部160也會有相同的分佈位置,從而有效利用周邊區104的空間。第二配向膜142的第二突出部180也可利用相同機制達到防止水氣進入面內區102的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雖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160是以如樹枝狀外觀來配置,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雖第1D圖中的第一分支166與第二分支167是以互相對稱的方式排列並連接在第一主體162上,然而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分支166與第二分支167也可以是以互相交錯的方式排列並連接在第一主體162上。此外,在第一分支166與第二分支167的排列方式上,每1mm長度的第一主體162上可連接有20至40個第一分支166或第二分支167,以使毛細現象可更顯著發揮作用。
請再看到第2圖,第2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第一配向膜232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2圖繪示了面內區202的邊界範圍(虛線表示),且在第2圖所繪的第一配向膜232中,也一併繪示了其第一突出部260,其中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第一突出部260未以網底形式繪 示。
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260為呈現像魚骨狀的外觀。具體來說,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260包含第一主體262、第一分支266以及第二分支267。第一主體262於第一基板(例如第1B圖的第一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形狀會是封閉迴圈。第一分支266自第一主體262遠離面內區102突出,而第二分支267自第一主體262朝著面內區202突出,其中第一分支266及第二分支267分別沿著第五方向D5及第六方向D6突出,且第五方向D5及第六方向D6彼此相異。
請再看到第3圖,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第一配向膜332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3圖繪示了面內區302的邊界範圍(虛線表示),且在第3圖所繪的第一配向膜332中,也一併繪示了其第一突出部360,其中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第一突出部360未以網底形式繪示。
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60為呈現像竹子結狀的外觀。具體來說,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360包含第一主體362、第二主體364、第三主體365、第一分支366以及第二分支367。第一主體362、第二主體364及第三主體365於第一基板(例如第1B圖的第一基板110)的垂直投影形狀會是封閉迴圈,且最外圈至最內圈依序會是第三主體365、第一主體362、第二主體364。第一分支366自第一主體362遠離面內區302突 出至第三主體365,使得第一主體362與第三主體365可透過第一分支366而互相連接。第二分支367自第一主體362朝著面內區302突出至第二主體364,使得第一主體362與第二主體364可透過第二分支367而互相連接。第一分支366及第二分支367分別沿著第七方向D7及第八方向D8突出,且第七方向D7及第八方向D8彼此可互相為反向。此外,第一分支366與第二分支367可以是以互相交錯的方式排列並連接在第一主體362上。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可根據不同使用條件或環境條件,將第一突出部設計為不同樣式,從而使製程更有彈性,且也可藉此調整面內區的範圍,以配合不同需求的顯示面板。此外,第二及第三實施方式的各分支寬度或其於對應凹槽內的深度可參照第一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揭露內容的顯示面板第一介電層及配置在第一介電層上的第一配向膜,其中第一介電層具有位在周邊區內的第一凹槽,而第一配向膜繪伸入至第一凹槽內,以在周邊區內形成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可包含多個分支,以於當有水氣進入顯示面板的周邊區時,將水氣藉由毛細現象機制引導進入分支,從而達到防止水氣自周邊區移動至面內區的效果,以避免水氣影響到顯示面板的影像顯示品質。而將第一突出部設計為包含多個分支的外觀配置,可有效運用周邊區的空間來將水氣引導至朝遠離框膠的方向移動,以進一步將水氣留在周邊區內。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面內區
132‧‧‧第一配向膜
160‧‧‧第一突出部
162‧‧‧第一主體
164‧‧‧第二主體
166‧‧‧第一分支
167‧‧‧第二分支
168‧‧‧第三分支
169‧‧‧第四分支
1B’-1B‧‧‧線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Claims (9)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一面內區及圍繞該面內區之一周邊區,包含: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相對設置;一第一介電層,連接該第一基板,並具有複數個第一凹槽,且該些第一凹槽位在該周邊區內;一第一配向膜,配置在該第一介電層上並伸入至該些第一凹槽內,以在該周邊區內形成一第一突出部,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包含一第一主體、一第二主體、一第一分支及一第二分支,該第一主體於該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該第一分支自該第一主體遠離該面內區突出,而該第二分支自該第一主體朝著該面內區突出,該第二主體於該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且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二主體透過該第二分支而互相連接;一第二配向膜,連接該第二基板;以及一框膠,配置在該第一配向膜與該第二配向膜之間,並位在該周邊區內,且該第一突出部為朝著遠離該框膠的方向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分支及該第二分支分別自該第一主體沿著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突出,且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彼此相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突出部更包含一第三分支及一第四分支,該第三分支及該第四分支自該第一分支分別沿著一第三方向及一第四方向突出,且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方向、該第三方向及該第四方向彼此相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突出部更包含一第三主體,該第三主體於該第一基板的垂直投影形狀為封閉迴圈,且該第一主體與該第三主體透過該第一分支而互相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第二介電層,連接該第二基板且位在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二配向膜之間,並具有複數個第二凹槽,該些第二凹槽位在該周邊區內,其中該第二配向膜伸入至該些第二凹槽內,以在該周邊區內形成一第二突出部,且該第二突出部為朝著遠離該框膠的方向突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一間隙物,位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該框膠圍繞該間隙物,其中該第二配向膜覆蓋在該間隙物上,且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凹槽相對該間隙物遠離該面內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另一部分的該些第一凹槽相對該間隙物接近該面內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凹槽的寬度介於5微米至20微米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凹槽的深度介於0.3微米至2微米之間。
TW107141310A 2018-11-20 2018-11-20 顯示面板 TWI683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310A TWI683159B (zh) 2018-11-20 2018-11-20 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1310A TWI683159B (zh) 2018-11-20 2018-11-20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3159B true TWI683159B (zh) 2020-01-21
TW202020516A TW202020516A (zh) 2020-06-01

Family

ID=6994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310A TWI683159B (zh) 2018-11-20 2018-11-20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8315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2917B2 (en) * 2007-02-15 2010-10-12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96895B (zh) * 2009-12-11 2013-05-21 Century Display Shenzhen Co 顯示面板
TWI405001B (zh) * 2009-12-31 2013-08-11 Himax Display Inc 矽基液晶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以及其基板的製作方法
WO2013175709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535027A (zh) * 2013-10-02 2015-09-16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液晶配向膜之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元件
CN105589261A (zh) * 2016-03-17 2016-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89264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窄边框平板显示器
CN106896586A (zh) * 2015-11-02 2017-06-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10025141B2 (en) * 2013-09-26 2018-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mponent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2917B2 (en) * 2007-02-15 2010-10-12 Hitachi Display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96895B (zh) * 2009-12-11 2013-05-21 Century Display Shenzhen Co 顯示面板
TWI405001B (zh) * 2009-12-31 2013-08-11 Himax Display Inc 矽基液晶顯示面板的製作方法以及其基板的製作方法
WO2013175709A1 (ja) * 2012-05-25 2013-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335111A (zh) * 2012-05-25 2015-02-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10025141B2 (en) * 2013-09-26 2018-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mponent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535027A (zh) * 2013-10-02 2015-09-16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液晶配向膜之製造方法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元件
CN105589264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窄边框平板显示器
CN106896586A (zh) * 2015-11-02 2017-06-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89261A (zh) * 2016-03-17 2016-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0516A (zh) 202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73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94049B (zh) 用於液晶顯示器之邊緣光罩結構
KR102045034B1 (ko) 협 베젤 평판 표시장치
TWI398711B (zh) 畫素結構及顯示面板
CN105116651B (zh) Boa型液晶面板
TWI556044B (zh) 顯示面板
TWI406064B (zh) 顯示面板
US20150286106A1 (en) Border Masking Structure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20150236045A1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renches in substrate
US20190219853A1 (en) Coa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74353A1 (zh) Boa型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4131238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964801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3130382A (ja) 表示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08020772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WO2019127872A1 (zh) 光罩、显示面板及其非显示部的制作方法
CN204101851U (zh) 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KR20140013211A (ko) 표시 장치
TWI683159B (zh) 顯示面板
TWI659244B (zh) 畫素結構與具有此畫素結構的顯示裝置
TWI703371B (zh) 顯示面板
TWI682223B (zh) 顯示模組
TWI643009B (zh) 畫素結構以及包含此畫素結構的顯示面板
TWI486690B (zh) 顯示器
US102347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