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277B -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277B
TWI679277B TW107145323A TW107145323A TWI679277B TW I679277 B TWI679277 B TW I679277B TW 107145323 A TW107145323 A TW 107145323A TW 107145323 A TW107145323 A TW 107145323A TW I679277 B TWI679277 B TW I6792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ulture
fixing member
cell
carri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8046A (zh
Inventor
王英凱
Ing-Kae Wang
沈盈妏
Ying-Wen Shen
鄧雅姿
Yea-Tzy Deng
林登泰
Den-Tai LIN
劉育秉
Yu-Bing Liou
謝幸英
Sing-Ying Hsieh
葉維洲
Wei-Zhou Yeh
楊孟華
Meng-Hua Yang
許祥俊
Hsiang-Chun Hsu
簡瀅珺
Ying-Chun CHIEN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EP182134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505613B1/en
Priority to US16/226,647 priority patent/US11254902B2/en
Priority to JP2018239098A priority patent/JP6936782B2/ja
Priority to CN201811611541.2A priority patent/CN10997164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8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8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277B/zh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一種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細胞培養系統包括一細胞槽、一培養液模組與一細胞培養模組。細胞槽與培養液模組分別連通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模組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片狀載件。殼體具有一容置腔與至少一出入口。出入口連通容置腔。第一固定件固定於殼體且位於容置腔內。第二固定件配置於容置腔內,且可相對第一固定件移動。片狀載件由多個細胞培養載體排列鋪設而成,且片狀載件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的移動而變化時,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或折縮狀態。

Description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培養模組、培養系統與培養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目前細胞量產所使用之載體支架可分為兩類,分別為天然材料,例如膠原蛋白(collagen)、幾丁聚醣(chitosan)或明膠(gelatin)等,或是合成材料,例如聚已內酯(PCL)、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或聚乳酸-聚甘醇酸共聚物(PLGA)等。天然材料的來源多為動物材料,雖然動物材料具有低細胞毒性且生物相容性高,但動物材料可能會帶有無法檢測出的動物性污染原,因此目前趨勢傾向減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動物材料以降低汙染風險。
另外,目前市面上之細胞載體除了以海藻酸鹽(Alginate)為基材的相關產品外,其他的合成材料皆相當難以降解(degradation),所以難以順利回收細胞。由於海藻酸鹽為基材的相關產品在進行細胞培養時需使用高濃度鈣離子,可能會傷害細胞或使某些細胞趨向分化(例如間質幹細胞),而且海藻酸鹽降解時亦需要使用鈣離子螯合劑(chelator),使用不當很容易傷害細胞。此外,收集細胞的載體支架關鍵技術仍待突破,故目前細胞量產技術一直停留在傳統二維平盤培養方法,無法順利放大製程。
因此,如何找出適合細胞快速大量生長又不帶有動物性污染源之載體材料,以及如何提高細胞回收率及細胞品質,是目前研究人員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露提供一種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可解決細胞回收率及回收細胞品質不佳的問題。
本揭露的細胞培養模組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片狀載件。殼體具有一容置腔與至少一出入口。出入口連通容置腔。第一固定件固定於殼體且位於容置腔內。第二固定件配置於容置腔內,且可相對第一固定件移動。片狀載件由多個細胞培養載體排列鋪設而成,且片狀載件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的移動而變化時,片狀載件呈未攤開狀態或折縮狀態。
本揭露的細胞培養系統包括一細胞槽、一培養液模組與一細胞培養模組。細胞槽與培養液模組分別連通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模組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以及一片狀載件。殼體具有一容置腔與至少一出入口。出入口連通容置腔。第一固定件固定於殼體且位於容置腔內。第二固定件配置於容置腔內,且可相對第一固定件移動。片狀載件由多個細胞培養載體排列鋪設而成,且片狀載件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的移動而變化時,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或折縮狀態。
本揭露的細胞培養方法使用上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步驟包含:讓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片狀載件上。循環灌流培養液於細胞培養模組中,並開始細胞之培養。排出培養液並灌注清洗液,浸泡清洗去除殘留之培養液。灌注細胞脫附酵素,並於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時,使細胞脫附於片狀載件,而懸浮於細胞培養模組的懸浮液中。以及,回收含有細胞的懸浮液。
基於上述,在本揭露的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中,藉由第二固定件可控制細胞培養載體在未扭曲狀態與扭曲或攤開與折縮狀態之間變換,可提高細胞回收率及細胞品質。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揭露。然而,本揭露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相同或相似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一一贅述。
圖1A與圖1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扭曲狀態與未扭曲狀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包括一外套筒110、一第一固定件120、一第二固定件130A以及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外套筒110具有一容置腔C10與至少一出入口T12。容置腔C10用於提供細胞培養的空間。出入口T12連通容置腔C10。第一固定件120固定於外套筒110且位於容置腔C10內。第二固定件130A配置於容置腔C10內,且可相對第一固定件120移動。細胞培養載體140的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A的移動而變化時,細胞培養載體140如圖1A呈扭曲狀態,或者細胞培養載體140如圖1B呈未扭曲狀態。
換句話說,當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A的移動而小於細胞培養載體140的伸展長度時,細胞培養載體140就會呈扭曲狀態,如圖1A。細胞培養載體140可以是條狀的。在此狀態下,可在有限的空間中利用多條細胞培養載體140獲得較多可供細胞貼附的面積以提高能培養的細胞的數量。
另外,當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A的移動而大致等於細胞培養載體140的伸展長度時,細胞培養載體140就會呈未扭曲狀態,如圖1B。此狀態下,配合酵素等可使細胞從細胞培養載體140上脫離的物質作用,細胞可在細胞培養載體140從扭曲狀態轉換為未扭曲狀態的過程中從細胞培養載體140上脫離。此外,因為細胞培養載體140之間的距離拉大了,可使酵素等作用於細胞培養載體140內側原先難以被酵素作用之細胞充分地進行反應,有助於提高細胞回收率。
在本實施例中,因為第二固定件130A是可移動地配置於容置腔C10內,故當外套筒110以如圖1A的狀態擺放時,第二固定件130A會因為自身重力的關係往下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當要讓細胞培養載體140轉換為未扭曲狀態時,可如圖1B所示,將外套筒110相對圖1A的狀態上下倒置。如此一來,第二固定件130A會因為自身重力的關係往下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而細胞培養載體140就會受到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的拉伸而呈現未扭曲狀態。此外,若要加強第二固定件130A的移動能力,可以在第二固定件130A上安裝重量塊,以確保第二固定件130A可以靠自身重力移動。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未扭曲狀態時,每一條細胞培養載體140相當於一個二維結構。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扭曲狀態時,交錯的細胞培養載體140相當於一個三維結構。在圖1A,扭曲狀態的每一條細胞培養載體140是規則的螺旋狀,但也可能是雜亂的扭曲狀態,故多條扭曲狀態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可能呈現線團狀,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在圖1B,未扭曲狀態的每一條細胞培養載體140直條狀,故多條未扭曲狀態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可能呈現平行線陣列,但也可能彼此之間不平行,或部分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呈現輕微的彎曲狀態,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細胞培養載體140的材料例如是聚酯(Polyester;PET)、尼龍(Nylon)、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或聚氨酯(polyurethane;PU)等。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凡是具有可抽絲特性之材料皆可作為本揭露之細胞培養載體的材料。另外,每一個細胞培養載體140可能呈條狀薄片、線狀片材或其他適當外型。
細胞培養載體140可為細胞可貼附材料或經處理後具有細胞可貼附性的材料。上述處理的方法包括表面改質、表面塗覆或表面微結構化等。表面改質例如是對細胞可貼附材料或細胞不可貼附材料的表面進行電漿處理(plasma modification),使其表面具有細胞可貼附特性,以利於細胞貼附。表面塗覆(coating)為在細胞可貼附材料或細胞不可貼附材料的表面上塗覆例如是膠原蛋白(collagen)、幾丁聚醣(chitosan)、明膠(gelatin)或海藻酸鹽(Alginate)等,但不限於此,以利於細胞貼附。表面微結構化(micro-structured)例如是在細胞可貼附材料或細胞不可貼附材料的表面上進行雷射切割以形成微孔道,以利於細胞貼附。但本揭露的處理方式並不限於此,凡是可提高細胞貼附性的處理方式皆可應用在本揭露中。
外套筒110、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A的材料例如是聚酯(Polyester;PET)、尼龍(Nylon)、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玻璃等,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100之出入口T12可設置於外套筒110的一端部,當細胞培養模組100僅設置單一的出入口T12時,培養基、緩衝液及細胞的收集等,皆可透過出入口T12進行液體的進出。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考量整體模組預防污染的問題,培養基、緩衝液及細胞的收集等亦可分別透過不同的管道進出。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可包括多個出入口T12、T14、T16、T18(圖未示出)、T21、T23,其中出入口T12設置於外套筒110的端部,透過出入口T12的設置,可進行細胞的收集。而出入口T14、T16與T18可配置於外套筒110的側面,接近設置有出入口T12的外套筒110端部,以分別提供不同的緩衝液及培養基進入。要注意的是,出入口T14、T16與T18的數量可依實際注入的液體種類需求而有不同配置數量上的變化,並不以所列舉者為限。出入口T21、T23設置於外套筒110相對於出入口T12之另一端部,出入口T21可提供培養基、緩衝液等液體進出,出入口T23為預留孔,其中出入口T21與出入口T14、T16與T18相對位置的設計,有助於液體在容置腔C10的分布及流動。
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可更包括一擾流件150,設置於容置腔C10內,且位於出入口T12與第一固定件120之間。進一步來說,擾流件150可與出入口T14、T16與T18配置在同一平面高度上。透過出入口T14、T16與T18進入的液體,經過擾流件150的轉動,可帶動容置腔C10內的液體流動,使容置腔C10內的液體中的物質均勻分佈。
細胞培養模組可依據重複使用與否而有不同的設計。當細胞培養模組為重複性使用時,如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之外套筒110更包含有一本體112與一蓋體114,本體112與蓋體114連接以形成容置腔C10。透過蓋體114的開啟,可連通於容置腔C10,將細胞培養載體140進行置換。此外,本體112與蓋體114之間更可設置一密封件116,以維持容置腔C10的封閉性。而當細胞培養模組為一次性使用時,外套筒110則為一體成形。
圖2A與圖2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未扭曲狀態與扭曲狀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2A與圖2B,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B與圖1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B更包括一磁力控制件160A。相對的,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30B具有磁性。因此,磁力控制件160A可用磁力,例如是磁吸引力或是磁相斥力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如圖2A,當磁力控制件160A磁性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時,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未扭曲狀態。如圖2B,當磁力控制件160A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時,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扭曲狀態。本實施例的磁力控制件160A的外型大致配合外套筒110的外型,且磁力控制件160A本身會移動,並以此驅動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但本揭露不侷限於此。
圖3是依照本揭露的再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C與圖2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B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磁力控制件160B在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時,是直接移動至外套筒110上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一側,利用磁力吸引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反之,將磁力控制件160B移除後,第二固定件130B就會因自身重力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
圖4A與圖4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又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扭曲狀態與未扭曲狀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D與圖1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D更包括一扣件170。此外,外套筒110A更具有一彈性皺折結構110A1。在未受力的狀態下,彈性皺折結構110A1例如是圖4B的伸展狀態。扣件170用以控制彈性皺折結構110A1維持壓縮狀態與否,以在如圖4B的伸展狀態與如圖4A的壓縮狀態之間轉換。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30C是固定於外套筒110A,且彈性皺折結構110A1位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C之間。當扣件170扣合時,彈性皺折結構110A1處於壓縮狀態,故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C互相靠近,使得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扭曲狀態。當扣件170解扣時,彈性皺折結構110A1處於伸展狀態,故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C互相遠離,使得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未扭曲狀態。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以扣件170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扣件170亦可任意替換為其他的固定元件,例如是魔鬼氈、螺絲、繩索等。
圖5是依照本揭露的更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E與圖1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E更包括一桿件180與一導引孔182。導引孔182設置在外套筒110B相對於第一固定件120的一端,以引導桿件180可移動地穿設於外套筒110B。桿件180連接於第二固定件130A,用以控制第二固定件130A移動。藉由控制桿件180伸入外套筒110B的程度,就可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至靠近或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
圖6是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F與圖1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F更包括一流體壓力控制件190,設置於外套筒110且位於容置腔C10內。第二固定件130A位於流體壓力控制件190與第一固定件120之間。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用以控制第二固定件130A移動。例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可以適用於盛裝流體的袋體,但本揭露不侷限於此。當裝入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內的氣體、水、油或其他流體增加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的體積也隨之增加,便可推動第二固定件130A朝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移動。當裝入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內的氣體、水、油或其他流體減少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的體積也隨之減少,便可允許第二固定件130A朝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移動。
圖7是依照本揭露的再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G與圖1A的細胞培養模組100A相似,但要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G中,第二固定件130D螺設於外套筒110C的孔壁上。換言之,第二固定件130D與外套筒110C兩者的接觸面上設有互相配合的螺紋。因此,當第二固定件130D相對外套筒110C旋轉時,第二固定件130D便會靠近或遠離第一固定件120。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30D上還具有旋鈕130D1,方便使用者施力旋轉第二固定件130D。
圖8A至圖8F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進行細胞培養的多個階段的示意圖。請先參照圖8A,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包括一細胞槽200、一培養液模組300與一細胞培養模組400。細胞槽200與培養液模組300分別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細胞培養模組400可以是前述各實施例的細胞載體模組或其他符合本揭露的精神的細胞載體模組,在此省略對細胞培養模組400的細部介紹。由於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使用了與前述各實施例的細胞載體模組相同的細胞培養模組400,因此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可提高細胞培養的產量與回收率。此外,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可選擇性地更包括一幫浦500、一清洗液槽600與一細胞脫附酵素槽700。細胞槽200與培養液模組300分別通過幫浦500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清洗液槽600與細胞脫附酵素槽700也都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例如是通過幫浦500連通載體模組400。
本實施例的細胞槽200、培養液模組300、清洗液槽600與細胞脫附酵素槽700都通過幫浦500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細胞槽200通過幫浦500後連接至細胞培養模組400的出入口T12。清洗液槽600通過幫浦500後連接至細胞培養模組400的出入口T14。細胞脫附酵素槽700通過幫浦500後連接至細胞培養模組400的出入口T16。培養液模組300通過幫浦500後連接至細胞培養模組400的出入口T18。培養液模組300的培養液從出入口T18進入細胞培養模組400後,再從細胞培養模組400於另一端的出入口T21回流至培養液模組300。因此,培養液模組300的培養液可以循環使用。為了監控培養液模組300的培養液的品質,培養液模組300的培養液槽310具有一個培養液感測器314。培養液感測器314例如是pH酸鹼度計、溫度計或溶氧度計。另外,培養液槽310中還配置有一個攪拌棒312,用以使培養液內的培養物質保持均勻地分佈。另外,培養液模組300還具有一個幫浦320與一個調節器330。當培養液感測器314感測到培養液槽310內的培養液的品質低於臨界值時,幫浦320便抽取調節器330的調節品進入培養液槽310,以改善培養液的品質。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可更包括一控制器800,控制器800分別透過幫浦500、培養液感測器314以及幫浦320連接於細胞槽200、清洗液槽600、細胞脫附酵素槽700、載體模組400以及培養液模組300,用以控制幫浦500、幫浦320、調節器330與培養液感測器314。此外,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1000可更包括一調節器900,安裝至載體模組400,以便在必要時調節細胞培養模組400內的物質。
圖9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模組可進行的細胞培養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A與圖9,在進行細胞培養時,首先讓細胞培養模組400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扭曲狀態,並且完成系統的各管線的設置,步驟S110。如前述各實施例所述,讓細胞培養模組400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扭曲狀態的方法是讓第二固定件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然而並不限於透過何種方式進行,如前述的實施例中,即可透過重力、磁力、或是其他機械力等使第二固定件位移,在本實施例中,可由磁力控制件160A輔助執行,來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的移動,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8A與圖9,接著利用幫浦500將細胞槽200內的欲培養的細胞送入細胞培養模組400,以將欲培養的細胞灌注接種於扭曲狀態的細胞培養載體140上,步驟S120。培養的細胞例如是幹細胞或分化的細胞,但本揭露不限於此;具體來說,培養的細胞例如是非洲綠猴之腎細胞(VERO, an African green monkey kidney cell line)、脂肪幹細胞(ADSC,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間質幹細胞(MSC, Mesenchymal Stem Cell)、馬丁達比犬腎細胞(MDCK,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或人類胚胎腎臟細胞(HEK293,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等,但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先將培養基加入細胞培養載體140中,再將細胞接種至細胞培養載體140中。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直接將含有細胞的細胞培養基均勻加入細胞培養載體140中。培養基為一般常用於細胞培養的標準生長培養基,例如是具有胎牛血清(FBS)的培養基或無血清培養基,但本揭露不限於此。此外,應理解的是,因應不同的細胞特性,其細胞培養基操作濃度的需求亦不相同,因此可視細胞特性來調整操作濃度,且視情況需要,可於培養基中添加生長因子或抗生素等等。使細胞貼附於細胞培養載體上。在本實施例中,將細胞培養載體140在特定生長條件(例如特定的溫度、濕度或二氧化碳濃度)下置於載體模組400中,以使細胞貼附於細胞培養載體140上。
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在細胞培養載體140處於未扭曲的狀態時,先進行系統各管線的設置,之後再進行細胞灌注接種的步驟於未扭曲的細胞培養載體140上,待細胞貼附後再進行細胞培養載體140的扭曲動作,並不以上述列舉者為限。
請參照圖8B與圖9,接著待細胞貼附後循環灌流培養液,並開始細胞培養,步驟S130。也就是,完成前述步驟後可開啟幫浦500將培養液模組300的培養液輸入細胞培養模組400中,並且使培養液在培養液模組300與細胞培養模組400之間持續循環,以培養細胞。細胞培養的方式例如是進行靜態培養或動態培養。動態培養可藉由擾動細胞培養載體周圍的培養液來進行,擾動培養液的方式例如是使用如圖1A中的擾流件150,但本實施例中未繪示。在一實施例中,細胞經培養後的數量可增加至原數量的100倍以上。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經培養後的數量可增加至原數量的2000倍以上。
在此要說明的是,由於不同的細胞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可依據不同細胞種類來調整細胞培養條件。舉例來說,在培養哺乳動物細胞時,可在37℃與5%CO2 條件下進行細胞培養,並將培養液的pH值維持在其生理範圍內,例如對大多數動物細胞而言,培養液合適pH值為7.2~7.4。
請參照圖8C與圖9,接著排出培養液並灌注清洗液,浸泡清洗去除殘留培養液,步驟S140。也就是,使細胞培養模組400的培養液都送回到培養液模組300。接著,由幫浦500將清洗液槽600內的清洗液輸入細胞培養模組400,浸泡清洗去除殘留的培養液。清洗液例如是磷酸緩衝鹽溶液。
請參照圖8D與圖9,接著灌注細胞脫附酵素,使細胞培養載體與細胞浸泡其中,步驟S150。也就是,使細胞培養模組400的清洗液都送回到清洗液槽600。接著,由幫浦500將細胞脫附酵素槽700內的細胞脫附酵素輸入細胞培養模組400,使扭曲狀態的細胞培養載體140與細胞浸泡其中。細胞脫附酵素例如是胰蛋白酶、Tryp LE、Accutase、Accumax或膠原蛋白酶,但本揭露不限於此,亦可以使用其他可使細胞脫附的酵素或試劑。
請參照圖8E與圖9,接著解開細胞培養載體使其轉變為二維結構,並促使細胞脫附,步驟S160。也就是,讓細胞培養模組400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從扭曲狀態轉為未扭曲狀態。如前述各實施例所述,讓細胞培養模組400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呈未扭曲狀態的方法是讓第二固定件130A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可由磁力控制件160A輔助執行。
請參照圖8F與圖9,接著回收細胞懸浮液,步驟S170。也就是,將細胞培養模組400內的細胞懸浮液通過幫浦500而送至細胞槽200。由於是在細胞培養載體140為未扭曲狀態下進行細胞回收,其鬆開的結構可充分的使細胞培養載體140與含有細胞脫附酵素的試劑反應,且其鬆開的結構也有利於生長於細胞培養載體140內層之細胞脫附,進而有效提高細胞回收率。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是先灌注細胞脫附酵素之後才拉開細胞培養載體140,進而收集細胞。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先拉開細胞培養載體140,使其回到二維狀態,再注入細胞脫附酵素,以便於收集培養的細胞,並不以上述所列舉者為限。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的外套筒係採用圓筒形,然而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亦可根據需求而設計其他的形狀。要注意的是,為了配合不同形狀的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載體亦會適應性的有不同的鋪設方式。
圖10A與圖10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與折縮狀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0A與圖10B,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H包括一殼體111、一第一固定件120、一第二固定件130以及一片狀載件14。殼體111具有一容置腔C10與至少一出入口T12,其中至少一出入口T12連通容置腔C10。第一固定件120固定於殼體111且位於容置腔C10內。第二固定件130配置於容置腔C10內,且可相對第一固定件120移動。片狀載件14係由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排列鋪設而成,片狀載件14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而變化時,片狀載件14如圖10A呈攤開狀態,或者片狀載件14如圖10B呈折縮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11為六面的盒狀外型,例如是平板狀,但不限於此。當多個細胞培養模組100H使用時,多個殼體111可相互進行堆疊,對整體空間能夠更有效的運用。此外,細胞培養載體140配合殼體111外型的變化而設計排列成片狀載件14,使片狀載件14在攤開狀態時,能夠覆蓋於平板狀殼體111的一個表面上。
如前所述直條狀的細胞培養載體140,其具體可為單線、複線或紗線結構,線材的構形可為直線、曲線、螺旋捲曲線、波浪線、鋸齒線、倒勾線或片狀線等,但不限於所列舉者。多個直條狀的細胞培養載體140經過排列鋪設而形成片狀載件14,細胞培養載體140的排列方式可為平行排列或是交錯排列,排列出的片狀載件14可為單層或是多層,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中,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單層平行排列鋪設而形成片狀載件14,且細胞培養載體140在其軸向延伸方向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因此,當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而小於片狀載件14(或細胞培養載體140)的伸展長度時,片狀載件14(或細胞培養載體140)就會呈折縮狀態,如圖10B。在此狀態下,可在有限的空間中利用多條細胞培養載體140獲得較多可供細胞貼附的面積以提高能培養的細胞的數量。當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之間的距離隨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而大致等於片狀載件14(或細胞培養載體140)的伸展長度時,片狀載件14(或細胞培養載體140)就會呈攤開狀態,如圖10A。在此狀態下,細胞可在片狀載件14從折縮狀態轉換為攤開狀態的過程中從細胞培養載體140上脫離。此外,因為細胞培養載體140之間的距離拉大了,可再注入例如是酵素等用於幫助細胞從細胞培養載體140上脫離的物質,容易到達所有細胞處並充分地進行反應,有助於提高細胞回收率。
請參考圖11。在另一實施例中,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單層平行排列鋪設而形成片狀載件14,片狀載件14更包括一第一連接部142與一第二連接部144,且細胞培養載體140在其軸向延伸方向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係相鄰連接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詳細來說,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為片狀載件14中的兩長邊,而片狀載件14中與第一固定件120及第二固定件130固定的邊,為片狀載件14中的兩短邊。即第一連接部142、第二連接部144、第一固定件120及第二固定件130皆位在片狀載件14不同的邊上。
此外,在圖1A至圖10B的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的移動方向D係實質上與細胞培養載體140的軸向延伸方向平行,但在圖11的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方向D係實質上與片狀載件14中的所述細胞培養載體140的軸向延伸方向垂直。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方向D實質上與片狀載件14中的所述細胞培養載體140的軸向延伸方向可夾一角度,並不以此為限。
請同時參考圖11、圖12A及圖12B。要注意的是,為了簡化圖示,在圖12A及圖12B中並未繪示出細胞培養載體140,但根據上述描述應可理解細胞培養載體140的配置可以將細胞培養載體140的軸向延伸方向與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方向D相垂直、夾一角度或平行。在圖11的實施例中,當片狀載件14處於攤開狀態時,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實質上為直線,或是呈現輕微的彎曲狀態,但在圖12A及圖12B的不同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可經由定型而設計成鋸齒狀或波浪狀之外型,並不以此為限。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鋸齒狀或波浪狀等不平整的外型可以在第二固定件130向第一固定件120移動時,導引片狀載件14均勻的折疊壓縮,使片狀載件14在折縮狀態時,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之間具有適當的空間,以避免多個細胞培養載體140之間的部分區域因不均勻的擠壓而過於密實導致不利於細胞生長。
如圖12A及圖12B所示,細胞培養模組100J中的片狀載件14更包括一第三連接部146。第三連接部146設置在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之間,使細胞培養載體140的一端固定於第一連接部142,細胞培養載體14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連接部146,再經由第三連接部146延伸至第二連接部144。第三連接部146除了有相同於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之折縮導引的塑形功能外,當第一連接部142與第二連接部144的距離較長時,第三連接部146的設置可提供固定支撐的功能,以避免細胞培養載體140因兩端距離過長而下垂。其中,第三連接部146的數量可不限於一個。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111具有一漸縮部113,至少一出入口T12設置於漸縮部113。漸縮部113係由殼體111向外側逐漸縮小,以形成例如是漏斗狀的結構,漸縮部113可在進行細胞回收時,使細胞回收液易於流出,減少細胞殘留,亦可使容置腔C10內殘留的氣體易於排出。當然,漸縮部113也可以使進入到容置腔C10的液體能夠有效地收集,以便於排出。
在一實施例中,當細胞培養模組僅設置單一的出入口T12時,培養基、緩衝液及細胞的收集等,皆可透過出入口T12進行液體的進出。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考量整體模組預防污染的問題,培養基、緩衝液及細胞的收集等亦可分別透過不同的管道進出。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100H-100J可包括多個出入口T12、T14、T16與T18,其中出入口T12設置於漸縮部113,透過出入口T12的設置,可進行細胞的收集。而出入口T14、T16與T18可配置於殼體113相對於漸縮部113的另一側,以分別提供不同的緩衝液及培養基進入。要注意的是,出入口T14、T16與T18的數量可依實際注入的液體種類需求而有不同配置數量上的變化,並不以所列舉者為限。其中出入口T12與出入口T14、T16與T18相對位置的設計,有助於液體在容置腔C10的分布及流動循環。此外,細胞培養模組100H、100I及100J亦可依據重複使用與否而有不同的設計。如細胞培養模組100H、100I及100J為重複性使用時,殼體113可設計為可分離的兩元件,即殼體113更包含有一本體112與一蓋體114,或是更可設置密封件116(112、114、116圖未繪示出,可參考圖1A),其功能與目的與前述如同前述實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贅述。如細胞培養模組100H、100I及100J為一次性使用時,殼體113可為一體成形而無須設計為兩件式。
此外,在細胞培養模組100H、100I及100J的實施例中,可如前述實施例中利用重力、磁力或其他機械力等方式,來使第二固定件130移動,進而改變片狀載件14的狀態。詳細來說,利用重力來使第二固定件130位移時,因為第二固定件130是可移動地配置於容置腔C10內,故當殼體111站立擺放時,第二固定件130會因為自身重力的關係往下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當要讓片狀載件14轉換為攤開狀態時,可將殼體111朝另一對應方向立起,如此一來,第二固定件130會因為自身重力的關係往下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而片狀載件14就會受到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的拉伸而呈現攤開狀態。此外,若要加強第二固定件130的移動能力,可以在第二固定件130上安裝重量塊,以確保第二固定件130可以靠自身重力移動。
請參考圖13,在一實施例中,如欲利用磁力來使第二固定件130位移時,細胞培養模組100K更包括一磁力控制件160K。相對的,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30K具有磁性。因此,磁力控制件160K可用磁力,例如是磁吸引力或是磁相斥力控制第二固定件130K移動。當磁力控制件160K磁性控制第二固定件130K移動至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時,片狀載件14呈攤開狀態。當磁力控制件160K控制第二固定件130K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時,片狀載件14呈折縮狀態。本實施例的磁力控制件160K的外型不拘,只要可以接近於殼體111的表面上即可,且磁力控制件160A本身會移動,並以此驅動第二固定件130K移動,但本揭露不侷限於此。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將細胞培養模組100K可擺放立起,以提供第二固定件130K因自身重力來輔助移動位移。
請參考圖14,在一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100L更包括一扣件170。此外,殼體111更具有一彈性皺折結構111A。彈性皺折結構111A與前述圖4A、圖4B細胞培養模組100D中的彈性皺折結構110A1相同。在未受力的狀態下,彈性皺折結構111A例如是圖14的伸展狀態。扣件170用以控制彈性皺折結構111A維持壓縮狀態與否,以在伸展狀態與壓縮狀態之間轉換。本實施例的第二固定件130L是固定於殼體111,且彈性皺折結構111A位於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L之間。當扣件170扣合時,彈性皺折結構111A處於壓縮狀態,故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L互相靠近,使得片狀載件14呈折縮狀態。當扣件170解扣時,彈性皺折結構111A處於伸展狀態,故第一固定件120與第二固定件130L互相遠離,使得片狀載件14呈攤開狀態。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雖以扣件170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扣件170亦可任意替換為其他的固定元件,例如是魔鬼氈、螺絲、繩索等。
請參照圖15,在一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100M類似於圖5的細胞培養模組100E,其更包括一桿件180與一導引孔182。導引孔182設置在殼體111相對於第一固定件120的一端,以引導桿件180可移動地穿設於殼體111。桿件180連接於第二固定件130,用以控制第二固定件130移動。藉由控制桿件180伸入殼體111的程度,就可控制第二固定件130B移動至靠近或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與漸縮部113位於殼體111分別相對應的不同側,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與漸縮部113可在殼體的同側(即桿件180與導引孔182設置與漸縮部113同側),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6,在一實施例中,細胞培養模組100N類似於與圖6的細胞培養模組100F,其更包括一流體壓力控制件190,設置於殼體111且位於容置腔C10內。第二固定件130位於流體壓力控制件190與第一固定件120之間。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用以控制第二固定件130移動。例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可以適用於盛裝流體的袋體,但本揭露不侷限於此。當裝入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內的氣體、水、油或其他流體增加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的體積也隨之增加,便可推動第二固定件130朝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移動。當裝入流體壓力控制件190內的氣體、水、油或其他流體減少時,流體壓力控制件190的體積也隨之減少,便可允許第二固定件130朝遠離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與漸縮部113位於殼體111分別相對應的不同側,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30與漸縮部113可在殼體的同側(即流體壓力控制件190設置與漸縮部113同側),並不以此為限。
圖17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的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2000包括一細胞槽200、一培養液模組300與一細胞培養模組400A。細胞槽200與培養液模組300分別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A。細胞培養模組400A可以是前述各實施例的細胞載體模組(如細胞載體模組100H-100N)或其他符合本揭露的精神的細胞載體模組,在此省略對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細部介紹。由於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2000使用了與前述各實施例的細胞載體模組相同的細胞培養模組400A,因此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2000可提高細胞培養的產量與回收率。此外,本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2000可選擇性地更包括一幫浦500、一清洗液槽600、一細胞脫附酵素槽700與一控制器800。細胞槽200與培養液模組300分別通過幫浦500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A。清洗液槽600與細胞脫附酵素槽700也都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A,例如是通過幫浦500連通細胞培養模組400。控制器800分別透過幫浦500、培養液感測器314以及幫浦320連接於細胞槽200、清洗液槽600、細胞脫附酵素槽700、細胞培養模組400A以及培養液模組300,用以控制幫浦500、幫浦320、調節器330與培養液感測器314。
在進行細胞培養時,首先,讓欲培養的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片狀載件14上。詳細來說,可先讓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片狀載件14呈折縮狀態,並且完成系統的各管線的設置。其中,讓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片狀載件14呈折縮狀態的方法是讓第二固定件130移動至靠近第一固定件120的位置,然而並不限於透過何種方式進行,如前述的實施例中,即可透過重力、磁力、或是其他機械力等使第二固定件130位移,於此不再贅述。接著,利用幫浦500將細胞槽200內的欲培養的細胞送入細胞培養模組400A,以將欲培養的細胞灌注接種於折縮狀態的片狀載件14上。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在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片狀載件14呈攤開狀態時,先進行系統各管線的設置,之後再將該細胞灌注接種於攤開狀態的片狀載件14上,再將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片狀載件14折縮成折縮狀態,以進行後續的細胞培養步驟,並不以上述列舉者為限。
待細胞貼附後,循環灌流培養液於細胞培養模組400A中,並開始細胞培養。之後,排出培養液並灌注清洗液,浸泡清洗去除殘留培養液。
接著,灌注細胞脫附酵素,使片狀載件14與細胞浸泡其中,並於片狀載件14呈攤開狀態時,使細胞脫附於片狀載件14,而懸浮在細胞培養模組400A的懸浮液中。詳細來說,在一實施例中,可先灌注細胞脫附酵素,再將片狀載件14由折縮狀態解開轉變為二維結構的攤開狀態。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先將片狀載件14由折縮狀態解開轉變為二維結構的攤開狀態,再灌注細胞脫附酵素,並不以所列舉者為限。
最後,回收含有細胞的懸浮液。其詳細的操作步驟與前述細胞培養系統1000相同,在此不予贅述。
如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的細胞培養模組與細胞培養系統中,因為第二固定件是可移動的,因此片狀載件兩端的第一固定件與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變化時,片狀載件就可以在攤開狀態與折縮狀態之間變換。折縮狀態的片狀載件有助於提高細胞培養的產量,而攤開狀態的片狀載件可提高細胞回收率與回收細胞的品質。
要注意的是,在本揭露中提及細胞培養載體呈未扭曲/扭曲狀態及片狀載件呈攤開/折縮狀態係實質上係指多個細胞培養載體創造出的細胞生長區域在二維的面形狀態/三維的立體空間之變化情形,旨在因應細胞培養載體不同的鋪設方式做出的描述,但並不以此為限。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100N‧‧‧細胞培養模組
110、110A、110B、110C‧‧‧外套筒
110A1、111A‧‧‧彈性皺折結構
111‧‧‧殼體
112‧‧‧本體
113‧‧‧漸縮部
114‧‧‧蓋體
116‧‧‧密封件
120‧‧‧第一固定件
130、130A、130B、130C、130D、130K、130L‧‧‧第二固定件
130D1‧‧‧旋鈕
14‧‧‧片狀載件
140‧‧‧細胞培養載體
142‧‧‧第一連接部
144‧‧‧第二連接部
146‧‧‧第三連接部
150‧‧‧擾流件
160A、160B、160K‧‧‧磁力控制件
170‧‧‧扣件
180‧‧‧桿件
182‧‧‧導引孔
190‧‧‧流體壓力控制件
C10‧‧‧容置腔
D‧‧‧移動方向
T12、T14、T16、T18、T21、T23‧‧‧出入口
1000、2000‧‧‧細胞培養系統
200‧‧‧細胞槽
300‧‧‧培養液模組
310‧‧‧培養液槽
312‧‧‧攪拌棒
314‧‧‧培養液感測器
320、500‧‧‧幫浦
330、900‧‧‧調節器
400、400A‧‧‧細胞培養模組
600‧‧‧清洗液槽
700‧‧‧細胞脫附酵素槽
800‧‧‧控制器
S110-S170‧‧‧步驟
圖1A與圖1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扭曲狀態與未扭曲狀態的示意圖。 圖2A與圖2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未扭曲狀態與扭曲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揭露的再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4A與圖4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又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細胞培養載體呈扭曲狀態與未扭曲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揭露的更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揭露的再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8A至圖8F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進行細胞培養的多個階段的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模組可進行的細胞培養方法的流程圖。 圖10A與圖10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與折縮狀態的示意圖。 圖11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12A與圖12B分別是依照本揭露的又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與折縮狀態的示意圖。 圖13依照本揭露的再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14依照本揭露的更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15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16依照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模組的示意圖。 圖17依照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細胞培養系統的示意圖。

Claims (23)

  1. 一種細胞培養模組,包括: 一殼體,具有一容置腔與至少一出入口,其中該至少一出入口連通該容置腔; 一第一固定件,固定於該殼體且位於該容置腔內; 一第二固定件,配置於該容置腔內,且可相對該第一固定件移動;以及 一片狀載件,係由多個細胞培養載體排列鋪設而成,該片狀載件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其中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隨該第二固定件的移動而變化時,該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或折縮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些細胞培養載體在軸向延伸方向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片狀載件更包括一第一連接部與一第二連接部,該些細胞培養載體的相對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且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係相鄰連接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為鋸齒狀或波浪狀之外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片狀載件更包括一第三連接部,該第三連接部設置在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使該些細胞培養載體的一端固定於該第一連接部,該些細胞培養載體的另一端延伸至該第三連接部,再經由該第三連接部延伸至該第二連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第二固定件的一移動方向與該片狀載件中的該些細胞培養載體的一軸向延伸方向垂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殼體具有一漸縮部,該至少一出入口設置於該漸縮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至少一出入口的數量為多個,分別配置於該漸縮部及該殼體相對於該漸縮部的另一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更包括一磁力控制件,其中該第二固定件具有磁性,該磁力控制件用以磁性控制該第二固定件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更包括一固定元件,其中該殼體更具有一彈性皺折結構,該固定元件用以控制該彈性皺折結構在一伸展狀態與一壓縮狀態之間轉換,該第二固定件固定於該殼體,且該彈性皺折結構位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 該彈性皺折結構處於該伸展狀態時,該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且 該彈性皺折結構處於該壓縮狀態時,該片狀載件呈折縮狀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更包括一桿件,可移動地穿設於該殼體,並連接於該第二固定件,用以控制該第二固定件移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更包括一流體壓力控制件,設置於該殼體且位於該容置腔內,其中該第二固定件位於該流體壓力控制件與該第一固定件之間,該流體壓力控制件用以控制該第二固定件移動。
  13. 一種細胞培養系統,包括: 一細胞槽; 一培養液模組;以及 一細胞培養模組,係選自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任一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中該細胞槽與該培養液模組分別連通該細胞培養模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系統,更包括一幫浦,其中該細胞槽與該培養液模組分別通過該幫浦連通該細胞培養模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系統,更包括一清洗液槽,連通該細胞培養模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系統,更包括一細胞脫附酵素槽,連通該細胞培養模組。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細胞培養系統,更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連接於該細胞槽、該培養液模組以及該細胞培養模組。
  18.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2項任一所述的細胞培養模組,其步驟包含: 讓一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 循環灌流一培養液於該細胞培養模組中,並開始該細胞之培養; 排出該培養液並灌注一清洗液,浸泡清洗去除殘留之該培養液; 灌注一細胞脫附酵素,並於該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時,使該細胞脫附於該片狀載件,而懸浮在該細胞培養模組的一懸浮液中;以及 回收含有該細胞的該懸浮液。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讓該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的步驟更包含:先讓該細胞培養模組的該片狀載件呈折縮狀態,再將該細胞灌注接種於折縮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讓該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的步驟更包含:將該細胞灌注接種於攤開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再將該細胞培養模組的該片狀載件折縮成折縮狀態。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讓該細胞貼附在折縮狀態的該片狀載件上的步驟更包含:讓該第二固定件移動至靠近該第一固定件的位置,以讓該細胞培養模組的該片狀載件呈折縮狀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方法,其中灌注該細胞脫附酵素,並於該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時,使該細胞脫附於該片狀載件,而懸浮在該細胞培養模組的一懸浮液中的步驟更包含:可先灌注該細胞脫附酵素,再將該片狀載件由折縮狀態轉變為攤開狀態。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細胞培養方法,其中灌注該細胞脫附酵素,並於該片狀載件呈攤開狀態時,使該細胞脫附於該片狀載件,而懸浮在該細胞培養模組的一懸浮液中的步驟更包含:可先將該片狀載件由折縮狀態轉變為攤開狀態,再灌注該細胞脫附酵素。
TW107145323A 2017-12-27 2018-12-14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TWI679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13492.4A EP3505613B1 (en) 2017-12-27 2018-12-18 Cell culture module, cell culture system and cell culture method
US16/226,647 US11254902B2 (en) 2017-12-27 2018-12-20 Cell culture module, cell culture system and cell culture method
JP2018239098A JP6936782B2 (ja) 2017-12-27 2018-12-21 細胞培養モジュール、細胞培養システム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CN201811611541.2A CN109971645A (zh) 2017-12-27 2018-12-27 细胞培养模块、细胞培养系统与细胞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610909P 2017-12-27 2017-12-27
US62/610,909 2017-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8046A TW201928046A (zh) 2019-07-16
TWI679277B true TWI679277B (zh) 2019-12-11

Family

ID=6804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323A TWI679277B (zh) 2017-12-27 2018-12-14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9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0616B (zh) * 2021-03-04 2022-10-11 國立清華大學 灌流式細胞培養裝置及灌流式細胞培養系統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48948U (zh) * 2012-10-17 2013-07-10 浙江赛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管道装置与细胞自动化培养系统
TW201643242A (en) * 2014-03-04 2016-12-16 Pluristem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and harvesting cel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048948U (zh) * 2012-10-17 2013-07-10 浙江赛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培养管道装置与细胞自动化培养系统
TW201643242A (en) * 2014-03-04 2016-12-16 Pluristem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owing and harvesting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8046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04017B2 (en) Cell culture carrier module and cell culture system
US11576411B2 (en)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preparing a meat product
KR101731590B1 (ko) 연속으로 세포를 배양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204727884U (zh) 一种高密度培养耦合预采收微藻的膜光生物反应器
JP6936782B2 (ja) 細胞培養モジュール、細胞培養システムおよび細胞培養方法
TWI679277B (zh) 細胞培養模組、細胞培養系統與細胞培養方法
TW201720915A (zh) 細胞培養載體模組、生物反應器及細胞回收方法
CN108026501A (zh) 细胞保持容器及使用该细胞保持容器的细胞培养方法
KR20160064740A (ko) 이산화탄소와 배양액을 이용하여 발생시킨 선회류에 의해 수직 광생물 반응수조에 부착된 미세조류를 제거할 수 있는 미세조류 생성장치
TWI663254B (zh) 細胞培養載體模組與細胞培養系統
WO2015006587A1 (en) Photobioreactor system and method
CN204644342U (zh) 用于培养光合微生物的多孔式培养板
CN104195043B (zh) 一种可在线灭菌的水平旋转式生物反应器
KR102324318B1 (ko) 세포 배양 장치
CN105779355A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螺旋藻养殖液的螺旋藻养殖方法
KR101658529B1 (ko) 미세조류 배양 및 수확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산화탄소 고정장치, 공기 또는 수질 정화장치
CN207276615U (zh) 一种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
KR102427457B1 (ko) 연속 세포 배양 증식장치 및 방법
CN104560712A (zh) 细胞培养装置
JP2004236547A (ja) 細胞培養ディス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細胞培養装置
CN204058482U (zh) 一种可在线灭菌的水平旋转式生物反应器
CN204356344U (zh) 细胞培养装置
CN206438111U (zh) 一种简易可变径光生物反应器
CN217006907U (zh) 一种模拟自然条件下流域水环境微塑料老化装置
CN220468271U (zh) 一种用于制备静电纺丝多孔纳米纤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