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2887B -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2887B
TWI672887B TW106131000A TW106131000A TWI672887B TW I672887 B TWI672887 B TW I672887B TW 106131000 A TW106131000 A TW 106131000A TW 106131000 A TW106131000 A TW 106131000A TW I672887 B TWI672887 B TW I6728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unmanned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harging
mov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1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4695A (zh
Inventor
陳泳超
林建宏
李育陞
陳宗賢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CN2017109295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37934B/zh
Priority to US15/820,447 priority patent/US1084357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824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4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2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2887B/zh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此提出一種適於承載一無人載具的充電站。此充電站可包括一平台及一充電機構。充電機構配置於平台上,利用移動的方式使充電機構電性連接到無人載具進行充電。此外,在此亦提出一種包含多個所述充電站的充電站模組。

Description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本揭露內容是有關於一種用於無人載具充電的充電站及包含多個所述充電站的充電站模組。
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的應用層面廣泛,包括環境數據的檢測、特定區域的巡邏或偵查、國土保育、急難搜救、氣象觀測和通訊中繼等任務。無人機的優勢之一在於可遠距離操作以取代人力,此外亦可在人力難以到達的環境進行任務,甚至可進行視線範圍外的控制。然而,電池續航力為目前無人機應用的瓶頸之一,現有的無人機需在一定的時間內返回補給站以更換電池或充電。
為此,現今發展出可快速充電的無人機充電站,以達到讓無人機不間斷地執行各項任務之目的,是當前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充電站,適於承載一無人載具,充電站包括一平台以及一充電機構。充電機構配置於平台上,充電機構適於在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的一導電結構,其中當無人載具停靠在平台時,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位於平台的一範圍中,且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相對於平台的高度為相互對應。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充電站模組,適於承載多個無人載具。此充電站模組包括多個充電站,多個充電站為陣列地組合,各充電站適於承載此些無人載具之其中之一,各充電站包括一平台以及一充電機構,充電機構配置於平台上,充電機構適於在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的一導電結構,其中當無人載具停靠在平台時,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位於平台的一範圍中,且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相對於平台的高度為相互對應。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站,適於承載無人載具。此充電站包括平台及充電機構。充電機構配置於平台上,並以二維移動方式連接到無人載具進行充電。
本揭露實施例所提供的充電站,可調整充電的位置,以便適用於多種不同類型的無人載具,並且能提升無人載具的使用效率與使用範圍。在一實施範例中,充電站除了包括平台及充電機構外,更可包括一基座,配置在平台的底部,用以配合各種地形而穩定整個平台的作業。此基座例如可以使用多個腳架。充電機構配置於平台上,並且可以電性連接到無人載具進行充電。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平台為導體且電性連接無人載具。充電機構包括驅動馬達及移動電極,移動電極耦接驅動馬達,當啟動驅動馬達時,移動電極在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的導電結構。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移動電極提供第一電壓至無人載具,平台提供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當啟動驅動馬達時,移動電極透過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平台上轉動。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充電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馬達、第二驅動馬達、第一移動電極以及第二移動電極。第一驅動馬達配置在平台上,第二驅動馬達配置在平台上,第一移動電極耦接第一驅動馬達。當啟動第一驅動馬達時,第一移動電極在平台上朝第一方向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的導電結構。第二移動電極耦接第二驅動馬達,當啟動第二驅動馬達時,第二移動電極在平台上朝第二方向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的導電結構。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第一移動電極提供第一電壓至無人載具,第二移動電極提供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當啟動第一驅動馬達時,第一移動電極透過第一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平台上轉動,當啟動第二驅動馬達時,第二移動電極透過第二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平台上轉動。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充電機構包括驅動馬達及移動電極,移動電極耦接驅動馬達,當啟動驅動馬達時,移動電極在平台上移動,使移動電極提供第一電壓與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更包括至少一腳架,配置在平台的底部。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平台更包括導流結構,無人載具包括多個支架。多個支架中的任兩個支架之間具有間隔距離,間隔距離大於導流結構的外徑。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導流結構為成形在平台上的圓孔或網孔。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更包括排氣裝置,配置於導流結構中,排氣裝置用以排出無人載具的降落時的沈降氣流。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更包括一導引裝置,配置於平台並發射光學訊息,以導引無人載具停靠至平台。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無人載具的導電結構包括第一導電環及第二導電環。第一移動電極電性連接第一導電環以提供第一電壓至無人載具,第二移動電極電性連接第二導電環以提供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第一導電環相對於平台的高度對應第一移動電極相對於平台的高度,使得第一導電環的一面完全接觸或部分接觸第一移動電極。第二導電環相對於平台的高度對應第二移動電極相對於平台的高度,使得第二導電環的一面完全接觸或部分接觸第二移動電極。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更包括荷重元,配置在平台下方或內部,荷重元用以量測平台上方之承載物的重量。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更包括充電站遮罩,具有主體、至少一負載板以及支撐結構。主體具有容置空間,至少一負載板配置在主體的容置空間內,其中平台配置在至少一負載板上且無人載具位於容置空間中,支撐結構配置在主體的一底部。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支撐結構為多個移動輪。
基於上述,在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具有可移動的充電機構,充電機構可任意調整位在平台上的位置。當無人載具停靠在充電站的平台上時,移動充電機構以接觸無人載具並開始充電。由於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不需要將無人載具停靠在平台的特定位置上,而是以充電機構配合無人載具的停靠方位。則無人載具無需精確對位而能減少降落流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因此,可提升無人載具的使用效率。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充電站模組,用以承載多個無人載具並進行充電。本揭露內容的實施範例中,多個充電站陣列地組合。
在本揭露內容的多個實施範例其中之一或部分,其中多個充電站的各個平台呈現為六角形,多個平台相互抵靠以形成蜂巢狀外觀。
基於上述,在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模組中,由於各充電站的各平台呈現為六角形,故可透過各平台的相互抵靠以組合多個充電站,如此一個充電站模組中可同時停靠多架無人載具並進行充電,以此擴展充電站的用途。
圖1A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繪示為一無人載具停放在圖1A的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A與圖2,本實施例的充電站100適於停放一無人載具200並進行充電任務,其中無人載具200包括多個支架210、220以及一導電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導電結構分別配置在支架210、220上。此處,導電結構例如是套接在支架210、220上的兩個導電環230。在一實施例中,兩個導電環230例如是直接成形在支架210、220上。
詳細而言,導電結構例如是銅片與彈簧所組成而具有彈性,此導電結構為可動結構(例如是:沿著支架上下移動或在支架上扭轉)或固定結構,則導電結構可自由調整角度以最大化與外部電極的接觸面積(例如,導電結構為一多角形/柱,調整導電結構使外部電極接觸到多角形/柱之一邊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利於提升充電效率。
參考圖1A與圖2,本實施例的充電站100包括一平台110、一充電機構120及至少一腳架130。充電機構120配置於平台110上,充電機構120用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200的導電結構,簡言之,當無人載具200停靠在平台110時,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120位於平台110的一範圍中,且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120相對於平台110的高度為相互對應。其中充電機構120適於在平台110上移動(例如是在平台110上產生直線移動、轉動、伸縮或平移)以電性連接導電結構,此處,充電機構120的一端例如是樞接在平台110上,則充電機構120的另一端可於平台110上轉動並改變方位。在一實施例中,充電機構120適於在平台110上產生單一自由度移動,例如,此處,充電機構120例如是可伸縮結構,則充電機構120可於平台110上進行單一方向的伸長或縮短。在一實施例中,導電結構與充電機構120相對於平台110的高度為相互對應,使得充電機構120可朝向導電結構移動以達到全部相連接或部分相連接。
當無人載具降落時,充電機構120朝向無人載具200移動並接觸導電環230以形成迴路,並自動(或經操控)對無人載具200進行充電。此處,至少一腳架13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腳架130配置在平台110的一底部B,其中各腳架130可獨立升降,以適應崎嶇不平的路面或地面,使平台110可保持在水平狀態。在其它實施例中,腳架130也可替換為輪子,使充電站100易於搬移。至少一腳架130的數量也可是一個,腳架130為成形在平台110下的柱狀結構。
詳細而言,在一實施例中,平台110例如是導體且可電性連接無人載具200的第一支架210及/或第二支架220以界定為零電位。充電機構120包括一驅動馬達122及一移動電極124。驅動馬達122配置在平台110上,且移動電極124耦接驅動馬達122,在其它實施例中,驅動馬達122例如與平台110直接或間接連接。當啟動驅動馬達122時,移動電極124在平台110上產生單一自由度移動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200的導電環230。在本實施例中,移動電極124例如是為一懸臂。進一步而言,移動電極124提供一第一電壓至無人載具200,平台110提供一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200,且第一電壓為正電源P,第二電壓為接地N。在一實施例中,移動電極124例如是可伸縮且包括一懸臂及一支軸。懸臂為導體例如是銅片材質。當啟動驅動馬達122時,移動電極124的支軸透過驅動馬達122驅動而轉動,使移動電極124的懸臂接觸無人載具200的導電環230。
圖1B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於圖1B的實施例中,充電機構120A包括一驅動馬達122A及一移動電極124A。驅動馬達122A配置在平台110上且移動電極124A耦接驅動馬達122A。移動電極124A提供一第一電壓及一第二電壓,且第一電壓為正電源P,第二電壓為接地N。
簡言之,在本實施例的充電站100中,無人載具200可降落並停靠在平台110上,充電機構120的驅動馬達122帶動移動電極124朝向無人載具200並接觸導電結構。如此,本實施例的充電站100可配合無人載具200降落於平台110上的方位,而對應移動充電機構120的移動電極124並達到充電的目的。因此,無人載具200不需停靠在平台110的特定位置即可進行充電,以提升無人載具200的使用效率。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3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3,圖3實施例中的平台110例如是非導體,且充電機構120B包括一第一驅動馬達122B、一第二驅動馬達123B、一第一移動電極126B及一第二移動電極128B。此外,無人載具200的導電結構包括一第一導電環240’及一第二導電環250’。請參考圖3,高度H1~H4分別為第一移動電極126B、一第二移動電極128B、第一導電環240’及第二導電環250’的最高點與平台110間的直線距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環240’配置在無人載具200上的高度H3等於第一移動電極126B相對於平台110的高度H1,第二導電環250’配置在無人載具200上的高度H4等於第二移動電極128B相對於平台110的高度H2。在本實施例中,高度H3與高度H1實質上相同,使得第一導電環240’的一面完全接觸第一移動電極126B;相似地,高度H4與高度H2實質上相同,使得第二導電環250’的一面完全接觸第二移動電極128B。
在一實施例中,高度H3與高度H1為不相同(例如是高度H3大於高度H1或高度H3小於高度H1),或是第一導電環240’與第一移動電極126B之寬度不同,在第一導電環240’與第一移動電極126B接合後,第一導電環240’ 的一面中有部分接觸第一移動電極126B,且第一導電環240’的最高點高於或低於第一移動電極126B的最高點;相似地,高度H4與高度H2為不相同(例如是高度H4大於高度H2或高度H4小於高度H2),或是第二導電環250’與第二移動電極128B之寬度不同,在第二導電環250’與第二移動電極128B接合後,使得第二導電環250’的一面中有部分接觸第二移動電極128B,且第二導電環250’的最高點高於或低於第二移動電極128B的最高點。
詳細來說,平台110承載無人載具200,第一驅動馬達122B、第二驅動馬達123B分別配置在平台110上,例如是位在角落處或分別與平台連接。第一移動電極126B耦接第一驅動馬達122B,當啟動第一驅動馬達122B時,帶動第一移動電極126B在平台110上朝第一方向移動(例如是在平台110上產生直線移動、轉動、伸縮或平移)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200的第一導電環240’。第二移動電極128B耦接第二驅動馬達123B,當啟動第二驅動馬達123B時,帶動第二移動電極128B在平台110上朝第二方向移動(例如是在平台110上產生直線移動、轉動、伸縮或平移)以電性連接無人載具200的第二導電環250’。進一步而言,第一移動電極126B提供一第一電壓至無人載具200,第二移動電極128B提供一第二電壓至無人載具200。第一電壓為正電源P,且第二電壓為接地N。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方向是逆時針轉動,第二方向是順時針轉動。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可以相同,例如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皆是順時針轉動。
圖4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4,圖4實施例的充電站100B更包括一導流結構140。導流結構140為成形在平台110上的圓孔且導流結構140具有一外徑D1。在一實施例中,無人載具200的多個支架中的任兩支架210、220具有一間隔距離T,且間隔距離T大於導流結構的外徑D1,且各支架的長度也大於外徑D1,以避免無人載具200掉入導流結構140中。詳細而言,導流結構140用於導引無人載具200降落時的沉降氣流,以減少反彈氣流,並改善無人載具200的降落穩定性。在一實施例中,請同時參考圖3和圖4,充電站100A也可包括導流結構140。
圖5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5,圖5實施例的導流結構140’為成形在平台110上的網孔。
圖6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與圖6,圖6實施例的充電站100D更包括一排氣裝置150。排氣裝置150配置於導流結構140中且位在平台110的中央。其中排氣裝置150可提升導流結構140對於沉降氣流的導引功效,以進一步增進無人載具的降落穩定性。
圖7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7實施例的充電站100E更包括一導引裝置160。導引裝置160配置於平台110中且透過導流結構140發射出光學訊號,以導引無人載具200停靠至平台110,此處,導引裝置160之訊號發射範圍對應導流結構140,以將訊號自導流結構140發射至平台110外。詳細而言,當無人載具飛行至充電站上方或上方附近時,導引裝置例如發射一紅外線訊號至無人載具的一紅外線接收器,以將無人載具引導至平台上的降落位置。在一實施例中,平台對應於導引裝置之發射範圍的區域例如是中空或是透明材質,使導引裝置可發射紅外線訊號至平台外。
在其它實施例中,當結合多個充電站應用時,導引裝置例如發射出圖騰(具有特定的編碼或閃爍頻率),使各個充電站之間具有可區分的識別訊號,以此建立多組導引圖騰,例如每個充電站有不同組的導引圖騰,詳細的說,例如一個充電站有一組導引圖騰,一組導引圖騰包括一或多個圖式,例如第一圖式、第二圖式及第三圖式,而發射圖騰時以第一圖式、第二圖式及第三圖式的順序循環發射,發射間隔可以是ㄧ特定時間間隔,例如每秒發設一個圖式。當多台無人載具進行降落時,透過辨識相對應的圖騰組使各個無人載具可降落在正確的充電站上。
圖8A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遮罩承載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請參考圖8A,更包括一充電站遮罩170,具有一主體172、至少一負載板174以及一支撐結構176。主體172具有一容置空間1721。主體172用以隔絕外部環境的干擾並形成一相對穩定的量測環境。至少一負載板174配置在主體172的內置空間1721內。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負載板174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且例如是對向配置在主體172的內置空間1721內。支撐結構176配置在主體172的一底部。在本實施例中,支撐結構176例如是多個移動輪而利於搬移,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支撐結構176例如是多個可伸縮調整的腳架,而能應用在例如崎嶇路面上,使充電站遮罩與地面保持水平。在一實施例中,至少一負載板174的數量例如是一個且環繞配置在主體172的內置空間1721中。
參考圖8A,充電站100更包括一荷重元180,配置在平台110下方。荷重元180用以量測平台110上方之承載物的重量,此處,荷重元180可用於檢測無人載具200的螺旋槳動力,將充電站100的平台110配置在兩負載板174上且無人載具200靜止地位於容置空間1721中,則荷重元180量測出平台110上之無人載具200的總重量。此時,依序啟動無人載具200的各個螺旋槳,則各個螺旋槳產生的升力將承載無人載具200的部分重量,如此荷重元180在無人載具200運作時所測得的總重量會小於無人載具200靜止時所測得的總重量。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即可推得無人載具200之各個螺旋槳的動力值,並依據動力值大小判別無人載具200的各個螺旋槳是否異常。在一實施例中,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的值與一動力門檻值比較,若是大於動力門檻值,則判斷螺旋槳正常,若是不大於動力門檻值,則判斷螺旋槳異常。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同時啟動所有螺旋槳,並將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的值與一動力總門檻值比較,若是大於動力總門檻值,則判斷所有螺旋槳正常,若是不大於動力總門檻值,則判斷可能有至少一螺旋槳異常。
在另一實施例中,請參考圖8B,充電站100包括配置在平台110內部的荷重元180,當無人載具200停靠平台110或執行充電程序時,荷重元180用以量測平台110上方之無人載具200的重量。荷重元180可用於檢測無人載具200的螺旋槳動力,當無人載具200靜止地位於平台110上,則荷重元180量測出平台110上之無人載具200的總重量。此時,依序啟動無人載具200的各個螺旋槳,則各個螺旋槳產生的升力將承載無人載具200的部分重量,如此荷重元180在無人載具200運作時所測得的總重量會小於無人載具200靜止時所測得的總重量。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即可推得無人載具200之各個螺旋槳的動力值,並依據動力值大小判別無人載具200的各個螺旋槳是否異常。在一實施例中,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的值與一動力門檻值比較,若是大於動力門檻值,則判斷螺旋槳正常,若是不大於動力門檻值,則判斷螺旋槳異常。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同時啟動所有螺旋槳,並將將運作時與靜止時的總重量相減的值與一動力總門檻值比較,若是大於動力總門檻值,則判斷所有螺旋槳正常,若是不大於動力總門檻值,則判斷可能有至少一螺旋槳異常。在另一實施例中,荷重元180配置在平台110下方。在一實施例中,配置荷重元180、導流結構140及/或排氣裝置150的充電站110之充電機構之實施方式不限於移動電極及/或馬達,也可以其他方式實施充電機構,例如在平台110的不同位置分別提供第一電壓及第二電壓。或是利用無線的方式對無人載具200充電。
圖9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模組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參考圖9,充電站模組300包括多個充電站100,並適於承載多個無人載具200。多個充電站100陣列地組合,詳細而言,各充電站100的各平台110呈現為六角形,則各平台110的任一邊緣均可抵靠另一平台110。在本實施例中,以三個平台110為例,第一個平台110的兩相鄰的邊緣分別抵靠第二個平台110及第三個平台110,且第二個平台110與第三個平台110也相互抵靠,以形成一蜂巢狀外觀。充電站模組300可用於同時進行多個無人載具200起降與充電,或是用於承載大型的無人載具200。
綜上所述,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具有一可移動的充電機構,充電機構可任意調整位在平台上的位置。當無人載具停靠在充電站的平台上時,移動充電機構以接觸無人載具並開始充電。由於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不需要將無人載具停靠在平台的一特定位置上,而是以充電機構配合無人載具的停靠方位,則無人載具無需人為或精確對位而能減少降落流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因此,可提升無人載具的使用效率。此外,在平台上配置導流結構如圓孔、網孔,或於平台中設置排氣裝置,以此導引無人載具於降落時的沉降氣流並能減少反彈氣流,進而提升無人載具的降落穩定性。此外,藉由荷重元可各別檢測無人載具的螺旋槳是否產生異常,可避免無人載具的損壞。進一步而言,本揭露內容的充電站模組適用於多個無人載具的充電或是承載大型的無人載具,因此,充電站模組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100D、100E‧‧‧充電站
110‧‧‧平台
120、120A、120B‧‧‧充電機構
122、122A‧‧‧驅動馬達
124、124A‧‧‧移動電極
122B‧‧‧第一驅動馬達
123B‧‧‧第二驅動馬達
126B‧‧‧第一移動電極
128B‧‧‧第二移動電極
130‧‧‧腳架
140、140’‧‧‧導流結構
150‧‧‧排氣裝置
160‧‧‧導引裝置
170‧‧‧充電站遮罩
172‧‧‧主體
1721‧‧‧容置空間
174‧‧‧負載板
176‧‧‧支撐結構
180‧‧‧荷重元
200‧‧‧無人載具
210‧‧‧第一支架
220‧‧‧第二支架
230‧‧‧導電環
240’‧‧‧第一導電環
250’‧‧‧第二導電環
300‧‧‧充電站模組
P‧‧‧正電源
N‧‧‧接地
T‧‧‧間隔距離
D1‧‧‧外徑
H1、H2、H3、H4‧‧‧高度
B‧‧‧底部
圖1A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1B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繪示為一無人載具停放在圖1A的充電站的充電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6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7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8A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遮罩承載充電站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8B繪示圖8A的充電站卸除充電站遮罩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9繪示為本揭露內容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充電站模組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Claims (20)

  1. 一種充電站,適於承載一無人載具,該充電站包括:一平台;以及一充電機構,配置於該平台上,該充電機構適於在該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一導電結構,其中當該無人載具停靠在該平台時,該導電結構與該充電機構位於該平台的一範圍中,且該導電結構與該充電機構相對於該平台的高度為相互對應,其中,該充電機構包括一驅動裝置及一移動電極,該移動電極耦接該驅動裝置,該移動電極由該驅動裝置在該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平台為導體且用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該充電機構的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馬達,該移動電極耦接該驅動馬達,當啟動該驅動馬達時,該移動電極在該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移動電極提供一第一電壓至該無人載具,該平台提供一第二電壓至該無人載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當啟動該驅動馬達時,該移動電極透過該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該平台上轉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充電機構的該驅動裝置包括: 一第一驅動馬達,配置在該平台上;以及一第二驅動馬達,配置在該平台上;以及該移動電極包括一第一移動電極,耦接該第一驅動馬達,當啟動該第一驅動馬達時,該第一移動電極在平台上朝一第一方向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以及一第二移動電極,耦接該第二驅動馬達,當啟動該第二驅動馬達時,該第二移動電極在平台上朝一第二方向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第一移動電極提供一第一電壓至該無人載具,該第二移動電極提供一第二電壓至該無人載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當啟動該第一驅動馬達時,該第一移動電極透過該第一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該平台上轉動,當啟動該第二驅動馬達時,該第二移動電極透過該第二驅動馬達的驅動而在該平台上轉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充電機構的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馬達,該移動電極耦接該驅動馬達,當啟動該驅動馬達時,該移動電極在平台上移動,使該移動電極提供一第一電壓與一第二電壓至該無人載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更包括至少一腳架,配置在該平台的一底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平台更包括一導流結構,該無人載具包括多個支架,該多個支架中的任兩個支架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該間隔距離大於該導流結構的一外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導流結構為一成形在該平台上的圓孔或網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充電站,更包括一排氣裝置,配置於該導流結構中,該排氣裝置用以排出該無人載具的降落時的沈降氣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更包括一導引裝置,配置於該平台並發射光學訊息,以導引該無人載具停靠至該平台。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包括一第一導電環及一第二導電環,該第一移動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一導電環以提供該第一電壓至該無人載具,該第二移動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二導電環以提供一第二電壓至該無人載具。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第一導電環相對於該平台的高度對應該第一移動電極相對於該平台的高度,使得該第一導電環的一面完全接觸或部分接觸該第一移動電極,該第二導電環相對於該平台的高度對應該第二移動電極相對 於該平台的高度,使得該第二導電環的一面完全接觸或部分接觸該第二移動電極。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更包括一荷重元,配置在該平台下方或內部,該荷重元用以量測該平台上方之承載物的重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充電站,更包括一充電站遮罩,具有一主體、至少一負載板以及一支撐結構,該主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至少一負載板配置在該主體的該容置空間內,其中該平台配置在該至少一負載板上且該無人載具位於該容置空間中,該支撐結構配置在該主體的一底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充電站,其中該支撐結構為多個移動輪。
  19. 一種充電站模組,適於承載多個無人載具且包括多個充電站,各該充電站適於承載該些無人載具的其中之一,各該充電站包括:一平台;以及一充電機構,配置於該平台上,該充電機構適於在該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一導電結構,其中當該無人載具停靠在該平台時,該導電結構與該充電機構位於該平台的一範圍中,且該導電結構與該充電機構相對於該平台的高度為相互對應,其中該些充電站陣列地組合,其中,該充電機構包括一驅動裝置及一移動電極,該移動電 極耦接該驅動裝置,該移動電極由該驅動裝置在該平台上移動以電性連接該無人載具的該導電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充電站模組,其中各該充電站的各該平台呈現為六角形,該些平台相互抵靠以形成一蜂巢狀外觀。
TW106131000A 2016-12-27 2017-09-11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TWI672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29564.7A CN108237934B (zh) 2016-12-27 2017-10-09 充电站与充电站模块
US15/820,447 US10843573B2 (en) 2016-12-27 2017-11-22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station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439160P 2016-12-27 2016-12-27
US62/439,160 2016-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695A TW201824695A (zh) 2018-07-01
TWI672887B true TWI672887B (zh) 2019-09-21

Family

ID=63639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1000A TWI672887B (zh) 2016-12-27 2017-09-11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288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9068U (zh) * 2015-03-13 2015-09-21 Trusted Solutions Corp 螺旋槳飛行器降落定位系統
WO2016019978A1 (en) * 2014-08-05 2016-02-11 Telecom Italia S.P.A. Landing platfor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05345358U (zh) * 2014-11-28 2016-06-29 湖北智权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车载无人飞行器智能补给基地
CN106026313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安徽钰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载无人机充电装置
CN106103281A (zh) * 2014-11-21 2016-11-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无人飞行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6114886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安庆市佰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力勘查无人机电能补充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9978A1 (en) * 2014-08-05 2016-02-11 Telecom Italia S.P.A. Landing platfor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6103281A (zh) * 2014-11-21 2016-11-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无人飞行器的系统和方法
CN205345358U (zh) * 2014-11-28 2016-06-29 湖北智权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车载无人飞行器智能补给基地
TWM509068U (zh) * 2015-03-13 2015-09-21 Trusted Solutions Corp 螺旋槳飛行器降落定位系統
CN106114886A (zh) * 2016-06-28 2016-11-16 安庆市佰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力勘查无人机电能补充设备
CN106026313A (zh) * 2016-08-03 2016-10-12 安徽钰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载无人机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4695A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7934B (zh) 充电站与充电站模块
EP3340423B1 (en) Onboard charging device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004789U (zh) 一种无人机充电装置及系统
US10384777B1 (en) Tethering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107196410B (zh) 一种地空一体变电站巡检系统及方法
US20190100108A1 (en) Robotic Vehicle Renewable Resource Charging St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130109986A (ko) 재구성가능한 배터리-작동식 운행체 시스템
KR102111055B1 (ko) 드론용 무선충전 스테이션
US10633112B2 (en) Flying machine, method for using flying machine, and flying machine frame
US20220315248A1 (en) Landing platfor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204096090U (zh) 一种无人机系统
TWI672887B (zh) 充電站與充電站模組
KR102112498B1 (ko) 드론용 무선충전 스테이션
CN110040021A (zh) 充电对接装置、无人机及充电平台
KR20220062179A (ko) 모듈형 이동수단용 도킹 스테이션
EP3880554B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a charging platfor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1144000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力巡检机器人
CN211442812U (zh) 停机坪结构及飞行器停机坪
CN213414252U (zh) 一种全地形无人机便携式起降平台
CN111137439B (zh) 一种飞行机器人避障装置及飞行机器人的避障方法
CN212448091U (zh) 一种桥梁巡检无人机机架及桥梁巡检无人机
CN211364950U (zh) 一种雷达避障的航测飞机
CN110609087B (zh) 一种多面接触式飞行巡检探伤无人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8412138U (zh)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
CN112298592A (zh) 一种全地形无人机便携式起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