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7857B -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7857B
TWI667857B TW107114378A TW107114378A TWI667857B TW I667857 B TWI667857 B TW I667857B TW 107114378 A TW107114378 A TW 107114378A TW 107114378 A TW107114378 A TW 107114378A TW I667857 B TWI667857 B TW I6678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value
converter
output
current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4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6349A (zh
Inventor
胡國柱
王藝錡
林宏澤
郭健
張書哲
Original Assignee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4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785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8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6349A/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適用於並聯於負載的多個變流器。各變流器提供對應的輸出電流給負載。變流器經由多條通訊線循環串接。變流器其中之一經由對應的通訊線與變流器其中之一另一進行通訊。於變流器的控制方法中,各變流器提供輸出電流值給下一個變流器。各變流器至少依據自身的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接收到的輸出電流值計算得到設定電流值。各變流器依據設定電流值產生輸出電流。

Description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特別是一種多個並聯的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在電力電子領域中,為了提升輸出功率,除了設計具有更大功率的單一模組之外,另外一種較為常見也較有彈性的方式是將多個相仿的功能模組並聯使用,藉由提升功能模組的數量來符合負載需求。舉變流器(inverter)來說,並聯架構除了能提升總輸出功率之外,更可以維持單一模組的規格能力及暫態響應。此外,並聯變流器的作法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變流器,並不需要重新設計變流器以符合並聯架構,因此也提高了變流器的利用價值。
但於實務上,在將多個變流器並聯在一起時,由於變流器的輸出電壓值或相位未必能與預期中的設定值一致,因此形成系統中的內部循環電流,造成內部損耗。因此,如何調整多個變流器並聯時的阻抗控制被視為重要的議題。
以往,廠商例如是藉由電壓下降法(voltage drop method)或是主動均流法(active current sharing method)來控制並聯之變流器的輸出電壓或是電流。電壓下降法係利用理想電壓源串聯輸出阻抗的方式,藉以平衡不同變流器之間電壓差,以控制變流器的輸出電流。主動均流法則是利用將各變流器之輸出電流訊號迴授(feedback)至均流匯流排,並利用此機制來調整各變流器的設定值,使每一個變流器均提供預期的輸出電流。但是這些作法通常牽涉到類比訊號或是需要所有變流器的迴授資訊,而需要較多時間來收集相關的迴授資訊,而且可能破壞原本輸出訊號的暫態響應。此外,當變流器數量增加時,這些方法會造成相當大的時間延遲,因此顯然還是不敷使用。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以快速地控制並聯的多個變流器,並克服以往的系統內部損耗問題。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適用於並聯於負載的N個變流器。第一 變流器 提供第一輸出電流。第一變流器經由第一通訊線與第二變流器進行通訊。第i變流器提供第i輸出電流。第i變流器經由第i通訊線與第i+1變流器進行通訊。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第N變流器經由第N通訊線與第一變流器進行通訊。i與N為正整數。N大於2。i大於1且小於N。每一通訊線的線長相等。於變流器的控制方法中,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i變流器,第N-1變流器提供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N變流器,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一變流器。至少依據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i設定電流值,依據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N設定電流值。依據第i設定電流值產生第i輸出電流,依據第N設定電流值產生第N輸出電流。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依據通訊關係上相鄰或者說邏輯關係上相鄰的至少二變流器的當前的輸出電流進行等效平均以取得設定值,並依據設定值設定所述多個變流器其中之一的輸出電流。藉此,除了能使變流器的輸出符合預期之外,也避免變流器的輸出會具有過於劇烈的暫態響應。而且,上述的控制方式係能藉由數位的方式實現,進一步地降低了控制所需的時間。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照圖1,圖1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圖。所述的變流器的控制方法適用於並聯於一負載的N個變流器。第一變流器提供第一輸出電流,第一變流器經由第一通訊線與第二變流器進行通訊。第i變流器提供第i輸出電流,第i變流器經由第i通訊線與第i+1變流器進行通訊。第N變流器 提供第N輸出電流,第N變流器經由第N通訊線與第一變流器進行通訊。i與N為正整數,N大於2,i大於1且小於N。每一通訊線的線長相等。於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驟S101中,令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i變流器 ,第N-1變流器提供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N變流器,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一變流器。於步驟S103中,至少依據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i設定電流值 ,依據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N設定電流值,依據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一設定電流值。於步驟S105中,依據第i設定電流值 產生第i輸出電流,依據第N設定電流值產生第N輸出電流,依據第一設定電流值產生第一輸出電流。
請一併參照圖2A以說明變流器的控制方法所適用的架構,圖2A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力系統的架構示意圖。如圖2A所示,電力系統1具有多個變流器與負載12。在此實施例中係舉變流器10a、10b、10c、10d、10e為例進行說明,相當於令前述的N為5,但變流器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變流器10a、10b、10c、10d、10e係並聯於負載12,以提供電能給負載12。更具體地來說,變流器10a、10b、10c、10d、10e係分別用以提供輸出電流Ia、Ib、Ic、Id、Ie給負載12。輸出電流Ia、Ib、Ic、Id、Ie的大小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在圖2A中係以粗線代表傳輸電力的路徑。變流器10a、10b、10c、10d、10e所能提供的額定輸出功率或是額定電流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相關細節請容後續詳述。
請再參照圖2B,圖2B係為根據圖2A所繪示之電力系統中變流器彼此間的通訊連接關係示意圖。在圖2B中係以細線表示通訊線La、Lb、Lc、Ld、Le。如圖2B所示,變流器10a係經由通訊線La與變流器10c進行通訊,變流器10b係經由通訊線Lb與變流器10a進行通訊,變流器10c係經由通訊線Lc與變流器10e進行通訊,變流器10d係經由通訊線Ld與變流器10b進行通訊,變流器10e係經由通訊線Le與變流器10d進行通訊。在圖2B中係以不同線長的細線來表示不同的通訊線La、Lb、Lc、Ld、Le,以在圖2B中適當地連接不同的變流器,但是,通訊線La、Lb、Lc、Ld、Le的線長實際上均相同,或者說各變流器經對應的通訊線與另一變流器通訊的時間實質上相等。於實務上,各變流器例如係依據控制器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相關通訊協定與另一變流器進行通訊以交換資訊,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實施例中,變流器10b係經由通訊線Lb提供輸出電流Ib的電流值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係經由通訊線La提供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給變流器10c,變流器10c係經由通訊線Lc提供輸出電流Ic的電流值給變流器10e,變流器10e係經由通訊線Le提供輸出電流Ie的電流值給變流器10d,變流器10d係經由通訊線Ld提供輸出電流Id的電流值給變流器10b。更具體地來說,變流器10b係於第n時間點提供電流Ib的電流值Ib[n]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係於第n時間點提供電流Ia的電流值Ia[n]給變流器10c,變流器10c係於第n時間點提供電流Ic的電流值Ic[n]給變流器10e,變流器10e係於第n時間點提供電流Ie的電流值Ie[n]給變流器10d,變流器10d係於第n時間點提供電流Id的電流值Id[n]給變流器10b。其中,電流值Ia[n]、Ib[n]、Ic[n]、Id[n]、Ie[n]係為輸出電流Ia、Ib、Ic、Id、Ie關聯於第n時間點的取樣值(sample),n為正整數。於實務上,各變流器在提供電流給負載12時係可依據時脈訊號取樣得前述的電流值,取樣的相關細節於此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上述通訊方式僅為舉例簡要示範,於實務上,以各通訊線相接的變流器彼此之間可以是進行雙向通訊,且相關通訊協定係為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經詳閱本說明書後可自由設計,在此並不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參照如圖1的定義,在圖2B所對應的實施例中,N值係為5,變流器10b例如為第1變流器,變流器10a例如為第2變流器,變流器10c例如為第3變流器,變流器10e例如為第4變流器,變流器10d例如為第5變流器。輸出電流Ib例如為第1電流,輸出電流Ia例如為第2電流,輸出電流Ic例如例為第3電流,輸出電流Ie如為第4電流,輸出電流Id例如為第5電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變流器10a至變流器10e係以通訊線La至通訊線Le依前述順序循環串接。後續係以變流器10a至變流器10e的角度進行說明。
以變流器10a與變流器10b來說,在第1時間點,變流器10b提供電流值Ib[1]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至少依據電流值Ia[1]與電流值Ib[1]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且變流器10a將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設定為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依據變流器的規格或變流器的數量,等效平均電流值係有對應的定義方式,以下分別說明之。
為了提升工作效率,變流器通常會運作於滿載的情況下,此時,變流器會提供額定輸出電流或額定輸出功率給負載。因此,變流器實際的輸出電流通常會關聯於變流器的額定輸出電流或是額定輸出功率。但需了解的是,後續之等效平均電流值的相關定義方式實際上是關聯於變流器被設定的輸出電流。在一類的實施例中,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功率相同於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功率,或是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電流相同於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電流。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為電流值Ia[1]與電流值Ib[1]的算術平均數。此時,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可表達如下式:
並且,於第2時間點,變流器10b提供電流值Ib[2]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至少依據電流值Ia[2]與電流值Ib[2]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2]。且變流器10a將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設定為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2]。接著,於第3時間點與之後,變流器10a係再重複相仿的作動。相仿於變流器10a,變流器10b、10c、10d、10e在取得另一變流器的輸出電流值後,變流器10b、10c、10d、10e依據上述方式產生對應的等效平均電流值,並據以設定輸出電流Ib、Ic、Id、Ie。因此,在第2時間以及之後,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b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c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e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c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d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e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b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d的電流值。是故,在系統或時脈訊號的多個時脈週期之後,在此實施例中,輸出電流Ia、Ib、Ic、Id、Ie的電流值會收斂至相同的設定值,而使輸出電流Ia、Ib、Ic、Id、Ie均流。
於實務上,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可持續重複進行上述的作動方式,以使輸出電流Ia、Ib、Ic、Id、Ie持續保持穩定。或是,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可進行上述的作動方式一段時間後,待輸出電流Ia、Ib、Ic、Id、Ie的電流值位於目標區間後即不再調整電流值(不會有目標區間,是real time的調整命令值)。或是,當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判斷輸出電流Ia、Ib、Ic、Id、Ie與設定值的差值大於對應的門檻值時,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即經由通訊線La、Lb、Lc、Ld、Le彼此溝通並執行上述步驟,以使輸出電流Ia、Ib、Ic、Id、Ie與設定值的差值小於對應的門檻值。相關工作排程係為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經詳閱本說明書後可自由設計,在此並不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以變流器10a與變流器10b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功率不同於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功率,或者是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電流不同於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電流。此時,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為電流值Ib[1]乘上權重後與電流值Ia[1]的算術平均數。此時,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可表達如下式:
其中,參數W為前述的權重。在一實施例中,參數W為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在另一實施例中,參數W為變流器10a的額定電流值與變流器10b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藉此,以調整輸出電流Ib[1]於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中所佔的比重。可以理解的是,在此定義方式之下,當變流器10a與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相同或額定輸出電流值相同時,權重值為1。於實務上,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可經由通訊線La、Lb、Lc、Ld、Le交換彼此的規格資訊。在一實施例中,當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取得其他變流器提供的原始輸出電流值後,變流器10a、10b、10c、10d、10e依據規格資訊對原始輸出電流值進行換算。在另一實施例中,變流器10a、10b、10c、10d、10e取樣得原始輸出電流值後,依據規格資訊對原始輸出電流換算後。
接著,於第2時間點,變流器10b提供電流值Ib[2]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至少依據電流值Ia[2]與電流值Ib[2]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2]。且變流器10a將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設定為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2]。接著,於第3時間點與之後,變流器10a係再重複相仿的作動。
相仿地,變流器10b、10c、10d、10e在取得另一變流器的輸出電流值後,依據彼此的規格,變流器10b、10c、10d、10e依據上述而以直接平均或是乘上權重後平均的方式產生對應的等效平均電流值,並據以設定輸出電流Ib、Ic、Id、Ie。因此,在第2時間以及之後,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b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c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e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c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d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e的電流值,輸出電流Ib的電流值會關聯於輸出電流Id的電流值。是故,在系統或者時脈訊號的多個時脈週期之後,輸出電流Ia、Ib、Ic、Id、Ie的電流值會收斂至對應的設定值。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變流器10a、10b、10c、10d、10e係分別依據另單一個變流器提供的電流值來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在另一類的實施例中,變流器10a、10b、10c、10d、10e係分別依據另多個變流器所提供的多個電流值來產生等效平均電流。舉變流器10a來說,在第1時間點,變流器10b提供電流值Ib[1]給變流器10a,且變流器10c提供電流值Ic[1]給變流器10a。變流器10a至少依據電流值Ia[1]、電流值Ib[1]與電流值Ic[1]來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且變流器10a將輸出電流Ia的電流值設定為等效平均電流值Ia_eq’[1]。
上述係舉變流器依據另一個變流器的電流值或另二個變流器的電流值來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但實際上,變流器係可依據任意多個變流器的電流值來產生等效平均電流值,而不以上述舉例為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各變流器例如是以M個為一分組單位而分成多組,且不同組的部分成員係與至少另一組的成員重複,M為大於1的正整數。在同一組中的變流器會將電流值資訊提供給同一組中的至少其中一個變流器,以供至少其中一個變流器產生等效平均電流而據以設定輸出電流。
相仿如前述,依據變流器的規格,等效平均輸出電流Ia_eq’[1]可以有不同的定義方式。在一實施例中,變流器10a、10b、10c的額定輸出功率相同或額定電流相同,等效平均輸出電流Ia_eq’[1]為輸出電流Ia、輸出電流Ib與輸出電流Ic的算數平均數。此時,等效平均輸出電流Ia_eq’[1]可表達如下式:
在另一實施例中,變流器10a、10b、10c的額定輸出功率不相同或額定電流不相同,等效平均輸出電流Ia_eq’[1]為輸出電流Ib與輸出電流Ic分別成上第一權重值與第二權重值後與輸出電流Ia的算數平均數。此時,等效平均輸出電流Ia_eq’[1]可表達如下式:
其中,參數w1為所述的第一權重值,參數w2為所述的第二權重值。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權重值為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變流器10b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第二權重值為變流器10a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變流器10c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權重值為變流器10a的額定電流值與變流器10b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第二權重值為變流器10a的額定電流值與變流器10c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
參照上述,本發明提供了另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請參照圖3以進行說明,圖3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圖。於步驟S201中,令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i變流器 ,第N-1變流器提供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N變流器,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一變流器。於步驟S203中,令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i變流器,第二變流器提供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一變流器,第一變流器提供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第N變流器。於步驟S205中,於計算得第i等效平均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i設定電流值,於計算得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N設定電流值,於計算得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一設定電流值。於步驟S207中,依據第i設定電流值 產生第i輸出電流,依據第N設定電流值產生第N輸出電流,依據第一設定電流值產生第一輸出電流。
另一方面,依據變流器的實際電路架構,本發明所提供的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尚可包含更細部的控制細節。以下係以圖2A中的變流器10a為例進行說明。請接著參照圖4,圖4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功能方塊圖。需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僅用以作為一示範例來說明變流器的控制方法,變流器的實際電路架構並不以此為限。如圖4所示,變流器10a可更包括運算電路120a、迴授補償電路180a、整流變壓電路140a、輸出級電路160a與脈波寬度調變模組130a。
脈波寬度調變模組130a電性連接於運算電路120a與整流變壓電路140a之間。整流變壓電路140a電性連接於脈波寬度調變模組130a與輸出級電路160a之間。迴授補償電路180a電性連接於運算電路120a與輸出級電路160a之間。
其中,運算電路120a用以依據輸入訊號Sin與迴授訊號Sf1、Sf2、Sf3進行運算。在此實施例中,運算電路120a具有第一增益電路1210、第二增益電路1220與多個加法器。運算電路120a係藉由第一增益電路1210、第二增益電路1220與這些加法器而依據輸入訊號Sin與迴授訊號Sf1、Sf2、Sf3產生輸出訊號。脈波寬度調變模組130a用以依據運算電路120a的運算結果產生電源調變訊號SPWM。其中,控制訊號Sp1、Sp2、Sp3、Sp4為相同或不同的脈波寬度調變訊號。
整流電壓模組140a的輸出訊號係經由輸出級電路160a提供給負載Ro。迴授補償模組180a更具有第三增益電路1810a、第四增益電路1820a、第五增益電路1830a。第三增益電路1810a、第四增益電路1820a、第五增益電路1830a分別用以依據輸出級電路160a中各對應節點的電壓或電流產生前述的各迴授訊號Sf1、Sf2、Sf3。
輸出級電路160a包括電感L與電容C。電感L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整流變壓電路140a與輸出端EO1。電容C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輸出端EO1與輸出端EO2。本發明所提供的變流器的控制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於步驟S301中,偵測流經電感的一電感電流。於步驟S303中,依據電感電流與變流器的輸出電流取得一電流差值。於步驟S305中,依據電流差值調整對應的設定電流值。
更具體地來說,為了避免整流變壓電路140a直接電性連接至負載Ro,輸出級電路160a被設置於整流變壓電路140a與負載Ro之間。但是,由於電容C係並聯於負載Ro,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的交流電流會分流於電容C與負載Ro,而使得變流器10a實際的輸出電流會與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的電流有所落差。因此,於步驟S301至步驟S305中更依據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之電流(流經電感L的電感電流)與變流器10a經由輸出端EO1、EO2所輸出至負載Ro之電流的差值調整設定電流值。在此實施例中,當電感電流大於設定之均流電流時,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的電流被調小;當電感電流小於設定之均流電流時,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的電流被調大。其中,當電感電流與輸出電流的差值較大時,整流變壓電路140a所提供的電流變化量會較大。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依據通訊關係上相鄰或者說邏輯關係上相鄰的至少二變流器的當前的輸出電流進行等效平均以取得設定值,並依據設定值設定所述多個變流器其中之一的輸出電流。於實務上,所述的設定值的定義方式例如係關聯於變流器的規格。藉此,除了能使變流器的輸出符合預期之外,也避免變流器的輸出會具有過於劇烈的暫態響應。而且,上述的控制方式係能藉由數位的方式實現,而且變流器僅需與相鄰的變流器進行溝通,降低了通訊時間,進一步地降低了控制所需的時間。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電力系統
10a、10b、10c、10d、10e‧‧‧變流器
12、Ro‧‧‧負載
Ia、Ib、Ic、Id、Ie‧‧‧輸出電流
La、Lb、Lc、Ld、Le‧‧‧通訊線
120a‧‧‧運算電路
130a‧‧‧脈波寬度調變模組
140a‧‧‧整流變壓電路
160a‧‧‧輸出級電路
180a‧‧‧迴授補償電路
1210‧‧‧第一增益電路
1220‧‧‧第二增益電路
1810a‧‧‧第三增益電路
1820a‧‧‧第四增益電路
1830a‧‧‧第五增益電路
C‧‧‧電容
L‧‧‧電感
EO1‧‧‧輸出端
EO2‧‧‧輸出端
Sin‧‧‧輸入訊號
Sp1、Sp2、Sp3、Sp4‧‧‧控制訊號
Sf1、Sf2、Sf3‧‧‧迴授訊號
圖1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2A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力系統的架構示意圖。 圖2B係為根據圖2A所繪示之電力系統中變流器彼此間的通訊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3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4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變流器的功能方塊圖。

Claims (11)

  1. 一種變流器的控制方法,適用於並聯於一負載的N個變流器,第一變流器提供第一輸出電流,該第一變流器經由第一通訊線與第二變流器進行通訊,第i變流器提供第i輸出電流,該第i變流器經由第i通訊線與第i+1變流器進行通訊,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該第N變流器經由第N通訊線與該第一變流器進行通訊,i與N為正整數,N大於2,i大於1且小於N,每一該通訊線的線長相等,該控制方法包括:令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i變流器,第N-1變流器提供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N變流器,該第N變流器提供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一變流器;至少依據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i設定電流值,依據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N設定電流值,依據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到第一設定電流值;以及依據該第i設定電流值產生該第i輸出電流,依據該第N設定電流值產生該第N輸出電流,依據該第一設定電流值產生該第一輸出電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第i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第i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乘上一權重後與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乘上另一權重後與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乘上再另一權重後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權重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i-1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另一權重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N-1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再另一權重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權重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i-1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另一權重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N-1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再另一權重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更包括:令該第i+1變流器提供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i變流器,該第二變流器提供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一變流器,該第一變流器提供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給該第N變流器;以及於計算得第i設定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i等效 平均電流值作為第i設定電流值,於計算得第N設定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作為第N設定電流值,於計算得第一設定電流值的步驟中,係依據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計算得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作為第一設定電流值。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i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該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該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i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i+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分別乘上一第一權重值及一第二權重值後與該第i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該第N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1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分別乘上一第三權重值及一第四權重值後與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該第一等效平均電流值為該第N輸出電流的電流值與該第二輸出電流的電流值分別乘上一第五權重值及一第六權重值後與該第一輸出電流的電流值的算數平均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權重值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i-1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 值,該第二權重值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i+1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第三權重值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N-1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第四權重值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第五權重值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該第六權重值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與該第二變流器的額定輸出功率值的比值。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權重值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i-1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第二權重值為該第i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第i+1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第三權重值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N-1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第四權重值為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第五權重值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N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該第六權重值為該第一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與該第二變流器的額定電流值的比值。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該些變流器其中之一包括一運算電路、一迴授補償電路、一整流變壓電路與一輸出級電路,該整流變壓電路電性連接於該運算電路與該輸出級電路之間,該迴授補償電路電性連接於該運算電路與該輸出級電路之間,該輸出級電路經由二輸出端電性連接該負載,該輸出級電路包括一電感與一電容,該電感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整流變壓電路與該二輸出端其中之一,該電容的兩端分別電性連接該二輸出端,該變流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偵測流經該電感的一電感電流;依據該電感電流與該變流器的該輸出電流取得一電流差值;以及依據該電流差值調整對應的該設定電流值。
TW107114378A 2018-04-27 2018-04-27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TWI667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4378A TWI667857B (zh) 2018-04-27 2018-04-27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4378A TWI667857B (zh) 2018-04-27 2018-04-27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7857B true TWI667857B (zh) 2019-08-01
TW201946349A TW201946349A (zh) 2019-12-01

Family

ID=6831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4378A TWI667857B (zh) 2018-04-27 2018-04-27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785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3253A1 (en) * 2002-06-03 2003-12-04 Wind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ble voltage converter with multiple pulse width modulated channels
CN1581628A (zh) * 2003-07-30 2005-02-16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并联控制方法及系统
TW201436409A (zh) * 2013-03-13 2014-09-16 Good Will Instr Co Ltd 採用限流控制的電源並聯系統
TW201436408A (zh) * 2013-03-07 2014-09-16 Good Will Instr Co Ltd 直流電源並聯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201535948A (zh) * 2013-10-28 2015-09-16 Intersil Americas LLC 具有增強的相位電流共享的電源供應器
CN106712463A (zh) * 2017-01-05 2017-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508324A (zh) * 2017-10-12 2017-12-22 珠海汇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并联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3253A1 (en) * 2002-06-03 2003-12-04 Windbon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ble voltage converter with multiple pulse width modulated channels
CN1581628A (zh) * 2003-07-30 2005-02-16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并联控制方法及系统
TW201436408A (zh) * 2013-03-07 2014-09-16 Good Will Instr Co Ltd 直流電源並聯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201436409A (zh) * 2013-03-13 2014-09-16 Good Will Instr Co Ltd 採用限流控制的電源並聯系統
TW201535948A (zh) * 2013-10-28 2015-09-16 Intersil Americas LLC 具有增強的相位電流共享的電源供應器
CN106712463A (zh) * 2017-01-05 2017-05-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流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508324A (zh) * 2017-10-12 2017-12-22 珠海汇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并联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6349A (zh) 2019-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5488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igh voltage, high frequency redundant bus power system
US8929106B2 (en) Monotonic pre-bias start-up of a DC-DC converter
JP5826780B2 (ja) 電力変換回路システム
CN104539154B (zh) 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
TW201535948A (zh) 具有增強的相位電流共享的電源供應器
KR20070039127A (ko) 양방향 에너지 변환 시스템
TWI434498B (zh) 切換式轉換器與相關控制方法
CN104067498A (zh) 以最大化功率效率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
TWI595342B (zh) 控制模組、切換式電源供應裝置及切換式電源供應裝置之峰值電流模式控制方法
WO2018126822A1 (zh) 分布式电源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TWI460977B (zh) 電壓供應系統及其中之變流器以及電壓調整方法
CN106469981A (zh) 多拓扑功率转换器控制器
CN115632545B (zh) 一种电源环流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608651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TWI667857B (zh) 變流器的控制方法
JP541055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3497553A (zh) 基于ml的相电流平衡器
CN113162368A (zh) Dcr电流采样电路和方法以及相关控制电路
TWI514736B (zh) 具有功率因素校正電路的電源供應器
CN104901533A (zh) 用于多相dcdc转换器的单相变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10417234B (zh) 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WO2020129157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5642776A (zh) 基于动态负载消耗的供电系统和电流控制
US20210376724A1 (en) On-time compensation in a power converter
CN107908269A (zh) 一种多pol并联组合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