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2311B -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2311B
TWI662311B TW107103597A TW107103597A TWI662311B TW I662311 B TWI662311 B TW I662311B TW 107103597 A TW107103597 A TW 107103597A TW 107103597 A TW107103597 A TW 107103597A TW I662311 B TWI662311 B TW I6623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ub
fitting
fitting structure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1014A (zh
Inventor
林宗瑜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3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組件,包括一第一子模組及一第二子模組。第一子模組包括一第一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一鏡筒內的第一透鏡組,其中第一透鏡組與第一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第二子模組包括一第二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二鏡筒內的第二透鏡組,其中第二透鏡組與第二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第一副嵌合結構與第二副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且第一主嵌合結構與第二主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一種相機模組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隨著多媒體娛樂的日益普及,攝影裝置與投影裝置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鏡頭模組在這些裝置上更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且使用者對於影像擷取與播放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使用到的鏡片數量也隨之增加。然而,鏡片數量的增加在鏡頭模組組裝的過程中增添了許多影響生產良率的變因,因此如何排除這些變因來提升產品良率是近年來在業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現行常見的鏡頭模組的主要特徵是以單一鏡筒的架構容納所有的鏡片,在組裝的過程中必須依序地將每一個鏡片置入鏡筒中。然而,當採用此種架構的鏡頭模組,在組裝完成後便無法再調整透鏡彼此間的排列狀況,例如透鏡組的同心度調整。若組裝後的鏡頭模組中的鏡片同心度不足,易造成此鏡頭模組變成不良品而汰除,為一個不可預期且影響生產良率的變因。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組件,其具有較高的良率與可靠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光學組件具有較高的良率與可靠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組件,包括一第一子模組及一第二子模組。第一子模組包括一第一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一鏡筒內的第一透鏡組,其中第一透鏡組與第一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第二子模組包括一第二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二鏡筒內的第二透鏡組,其中第二透鏡組與第二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第一副嵌合結構與第二副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且第一主嵌合結構與第二主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括一光感測器、一支撐座及一光學組件。支撐座配置於光感測器上方。光學組件配置於支撐座上,且位於光感測器上方。光學組件包括一第一子模組及一第二子模組。第一子模組包括一第一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一鏡筒內的第一透鏡組,其中第一透鏡組與第一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第二子模組包括一第二鏡筒及一配置於第二鏡筒內的第二透鏡組,其中第二透鏡組與第二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第一副嵌合結構與第二副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且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 第二主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的第一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主連接面及與第一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主側面。第二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主連接面及與第二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主側面。該第一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副連接面與第一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副側面。第二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副連接面及與第二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副側面。其中第一主嵌合結構與第二主嵌合結構經由第一主連接面與第二主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主嵌合部,且第一主側面與第二主側面之間形成一主嵌合間隙。第一副嵌合結構與第二副嵌合結構經由第一副連接面與第二副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副嵌合部,且第一副側面與第二副側面之間形成一副嵌合間隙。其中副嵌合間隙於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大於主嵌合間隙於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滿足以下關係式:0μm<G1<50μm及0.05mm<G2<1mm,其中G1為主嵌合間隙於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G2為副嵌合間隙於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的第一主側面相對於第一主連接面傾斜,第二主側面相對於第二主連接面傾斜,第一副側面相對於第一副連接面傾斜,第二副側面相對於第二副連接面傾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的第一主連接面、第二主連接面、第一副連接面及第二副連接面彼此相互平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的第一主嵌合結構的第一主側面正投影於第一主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小於第一副嵌合結構的第一副側面正投影於第一副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組件的第一鏡筒與第二鏡筒相接處形成一接合部,且接合部不接觸第一主嵌合結構、第二主嵌合結構。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學組件與相機模組中,將鏡頭拆分成第一子模組與第二子模組,且第一子模組與第二子模組分別經由主嵌合部與副嵌合部形成微鬆配合與鬆配合。因此,在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分別置入第一鏡筒與第二鏡筒後,還能採用平移或旋轉鏡筒的方式調整第一子模組的第一透鏡組與第二子模組的第二透鏡組的同心度,避免習知技術在透鏡裝入單一鏡筒後無法進一步優化同心度的情況發生。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學組件與相機模組能夠具有較高的良率與較佳的可靠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光學組件
110、210‧‧‧第一子模組
120、220‧‧‧第二子模組
111、211‧‧‧第一鏡筒
121、221‧‧‧第二鏡筒
125、225‧‧‧第二透鏡組
130‧‧‧主嵌合部
131‧‧‧主嵌合間隙
140‧‧‧副嵌合部
141‧‧‧副嵌合間隙
150‧‧‧接合部
160‧‧‧接合膠
112、212‧‧‧第一透鏡
122、222‧‧‧第二透鏡
123、223‧‧‧第三透鏡
124、224‧‧‧第四透鏡
300‧‧‧相機模組
310‧‧‧支撐座
320‧‧‧光感測器
330‧‧‧基板
340‧‧‧濾光片
1001‧‧‧光學組件之局部區域
1110‧‧‧第一副嵌合結構
1111‧‧‧第一副側面
1112‧‧‧第一副連接面
1210‧‧‧第二副嵌合結構
1211‧‧‧第二副側面
1212‧‧‧第二副連接面
1120‧‧‧第一主嵌合結構
1121‧‧‧第一主側面
1122‧‧‧第一主連接面
1220‧‧‧第二主嵌合結構
1221‧‧‧第二主側面
1222‧‧‧第二主連接面
D1、D2‧‧‧方向
L1、L2‧‧‧投影長度
G1、G2‧‧‧間隙寬度
圖1A為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光學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1B為放大圖1A中以虛線標示之區域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2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光學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3為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光學組件的示意性橫截面圖。圖1B為放大圖1A中以虛線標示的區域1001的示意性橫截面圖。請參照圖1A與圖1B,此實施例中的光學組件100包括一第一子模組110及一第二子模組120。第一子模組110包括一第一鏡筒111及一配置於第一鏡筒111內的第一透鏡組112,且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一鏡筒111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第二子模組120包括一第二鏡筒121及一配置於第二鏡筒121內的第二透鏡組125,且第二透鏡組125與第二鏡筒121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上述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與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形成鬆配合(Loose fit),且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形成微鬆配合,其中所述微鬆配合是指其配合程度較所述鬆配合 緊。微鬆配合例如是介於鬆配合與緊配合之間。亦即,在組裝後微鬆配合的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間的餘隙會小於在組裝後鬆配合的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與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間的餘隙,且上述嵌合結構組裝後留有的餘隙皆可使兩對應嵌合結構相對移動、滑動或轉動。在一實施例中,微鬆配合也可以是靜配合或滑配合。上述鬆配合、緊配合、靜配合與滑配合應屬此相關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考量組裝結構之間的尺寸及公差後所熟悉之配合方式,故於此不再另外定義。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與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140,且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130。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的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具有一第一主連接面1122及與第一主連接面1122連接的一第一主側面1121。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具有一第二主連接面1222及與第二主連接面1222連接的一第二主側面1221。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具有一第一副連接面1112及與第一副連接面1112連接的一第一副側面1111。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具有一第二副連接面1212及與第二副連接面1212連接的一第二副側面1211。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經由第一主連接面1122與第二主連接面1222相接觸以形成主嵌合部130,且第一主側面1121與第二主側面1221之間形成一主嵌合間隙131。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與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經由第一副連接面1112與第二副連接面 1212相接觸以形成副嵌合部140,且第一副側面1111與第二副側面1211之間形成一副嵌合間隙141。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的第一鏡筒111具有第一子模組110的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第一透鏡組112具有第一子模組110的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第二鏡筒121具有第二子模組120的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第二透鏡組125具有第二子模組120的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更具體為第二透鏡組125包含從靠近第一透鏡組112的一側往遠離第一透鏡組112的一側依序排列的透鏡122、透鏡123及透鏡124,其中透鏡122具有第二子模組120的第二主嵌合部結構1220。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分別成形於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透鏡組125的透鏡122(其例如為第二透鏡組125中最靠近第一透鏡組112的透鏡)上,並且兩者彼此相鄰且相對。此實施例中,因主嵌合部130的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與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分別製作在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透鏡組125的透鏡122上,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在組裝對位時可使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透鏡組125具有較佳的同心度。
在本實施例的光學組件100中,將鏡頭拆分成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且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分別經由主嵌合部130與副嵌合部140形成微鬆配合與鬆配合。因此,在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透鏡組125分別置入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後,在將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接合固定 之前,還能採用五軸或六軸的方式平移或旋轉鏡筒來調整第一子模組110的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子模組120的第二透鏡組125的同心度以達最佳的成像品質,避免如習知技術在透鏡裝入單一鏡筒後無法進一步優化同心度的情況發生。因此,本實施例的光學組件100能夠具有較高的良率與較佳的可靠度。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主嵌合部130的第一主連接面1122及第二主連接面1222與副嵌合部140的第一副連接面1112及第二副連接面1212彼此相互平行。此外,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的第一主側面1121正投影於第一主連接面1122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L1小於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的第一副側面1111正投影於第一副連接面1112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L2,如此設計可使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在組裝的導入過程中,副嵌合部140的第一副嵌合結構1110先碰到副嵌合部140的第二副嵌合結構1210,因而可以降低光學組件100在組裝過程中,第一子模組110在導入第二子模組120時發生主嵌合部130對撞毀損的風險。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的主嵌合間隙131於第一主側面1121的法線方向D1上的間隙寬度G1小於副嵌合間隙141於第一副側面1111的法線方向D2上的間隙寬度G2。當進行光學組件100的組裝作業時,第一子模組110可在與第二子模組120的接觸面上進行與第二子模組120的相對平移或旋轉,以最佳化光學組件100的成像品質。在另一實施例中,光學組件更滿足以下關係式:0μm<G1<50μm與0.05mm<G2<1mm以得較佳的實施效 果。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在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組裝的導入過程中,由於主嵌合部130與副嵌合部140分設於透鏡組與鏡筒上,藉由副嵌合部140的結構設計保護設於不同處的主嵌合部130,使後續組裝的對位過程及品質量測過程得以利用主嵌合部130的結構設計來最佳化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的同心度,以提升光學組件100的成像品質,且同時藉由副嵌合部140的結構設計降低因透鏡組遭碰撞毀損而汰除的不良品的發生機率。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的第一主側面1121相對於第一主連接面1122傾斜(例如第一主側面1121與第一主連接面1122在透鏡材質內的內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第二主側面1221相對於第二主連接面1222傾斜(例如第二主側面1221與第二主連接面1222在透鏡材質外的外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第一副側面1111相對於第一副連接面1112傾斜(例如第一副側面1111與第一副連接面1112在透鏡材質內的內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第二副側面1211相對於第二副連接面1212傾斜(例如第二副側面1211與第二副連接面1212在透鏡材質外的外角是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如此一來,當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進行組裝時,例如將第一子模組110導入第二子模組120的過程中,藉由傾斜的第一副側面1111與第二副側面1211的接觸,可有效導引第一子模組110的組裝,避免第一子模組110 的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子模組120的第二透鏡組125發生不當碰撞而造成毀損。
請參照圖1A,此實施例中的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相接處形成一接合部150,且接合部150不接觸第一主嵌合結構1120、第二主嵌合結構1220。在此實施例中,接合部150與主嵌合部130與副嵌合部140分別設置於不同位置。接合部150包括接合膠160接合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其中接合部150例如為一凹槽位於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相接處的外側,且此凹槽中填有接合膠160以黏合固定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如此可避免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的連接面因接合膠160固化收縮而影響第一透鏡組112與第二透鏡組125之間的對位所造成的同心度惡化。此外,接合膠160可以是配置於第一副連接面1112與第二副連接面1212的一側。
請參照圖1A與圖1B,此實施例中,光學組件100藉由分設的副嵌合部140導入結構在組裝過程中可降低主嵌合部130發生碰撞毀損的風險,而主嵌合部130在組裝過程中可提供較精準的定位。且因主嵌合部130與副嵌合部140分別具有主嵌合間隙131與副嵌合間隙141,在後續以主動式對準(active alignment)方式調焦光學組件100以校準其組裝品質的過程中,可藉由相對平移或旋轉的方式動態調整(如五軸或六軸的調校)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的同心度以達到最佳的成像品質。再以點膠的方式於第一鏡筒111與第二鏡筒121相接處的外側進行接合,因 此可避免光學組件100在接合後發生同心度變差的情況。
此實施例中,第一子模組110與第二子模組120所內含的透鏡片數僅作示意性說明用,並不侷限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
請參照圖1B,此實施例中,第一鏡筒111的第一副側面1111在第二鏡筒121的第二副側面1211外,且第一鏡筒111的第一主側面1121在第二鏡筒121的第二主側面1221外。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請參照圖2,光學組件200包括第一子模組210及第二子模組220,其中第一子模組210的第一鏡筒211的第一副側面1111在第二子模組220的第二鏡筒221的第二副側面1211內,且第一子模組210的第一透鏡組212的第一主側面1121在第二子模組220的第二透鏡組225的第二主側面1221外,其中第二透鏡組225包括第二透鏡222、第三透鏡223及第四透鏡224,更具體地說,第二主側面1221設置在第二透鏡222相鄰第一透鏡組212的一側,然本發明所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透鏡組212的第一主側面1121在第二透鏡組225的第二主側面1221內。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相機模組的示意性橫截面圖。請參照圖3,此實施例的相機模組300包括一光感測器320、一支撐座310、一濾光片340及一光學組件100。支撐座310配置於光感測器320上方。濾光片340配置於支撐座310上且設置於光感測器320與光學組件100之間。舉例而言,光感測器320可配置 於一基板330上,而支撐座310配置於基板330上,且包圍光感測器320。光學組件100配置於支撐座310上,且位於光感測器320上方。其中,光學組件100的實施方式如上述實施例中所揭示,在此不予贅述。另外,在此實施例中,光感測器320為影像感測器,例如為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感測器,濾光片340為可見光帶通濾光片(Visible bandpass filter)、紅外光截止濾波片(Infrared cut-off filter)、紅外光帶通濾光片(Infrared bandpass filter)或上述之組合。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學組件與相機模組中,將鏡筒拆分成兩件式,且第一子模組與第二子模組分別經由主嵌合部與副嵌合部形成微鬆配合與鬆配合。因此,在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分別置入第一鏡筒與第二鏡筒後,還能採用平移或旋轉鏡筒的方式調整第一子模組的第一透鏡組與第二子模組的第二透鏡組的同心度,避免習知技術在透鏡裝入單一鏡筒後無法進一步優化同心度的情況發生。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光學組件與相機模組能夠具有較高的良率與較佳的可靠度。此外,本發明的實施例藉由主嵌合部的主側面於主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小於副嵌合部的副側面於副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的設計來降低透鏡片發生毀損的風險,因此可有效避免在模組組裝過程中不良品的產生。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4)

  1. 一種光學組件,包括:一第一子模組,包括一第一鏡筒及一配置於該第一鏡筒內的第一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組與該第一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以及一第二子模組,包括一第二鏡筒及一配置於該第二鏡筒內的第二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組與該第二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副嵌合結構與該第二副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且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該第一透鏡組的邊緣承靠於該第一鏡筒的側壁上,且該側壁沿著從該第一透鏡組往該第二透鏡組的方向延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第一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主連接面及與該第一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主側面,該第二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主連接面及與該第二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主側面,該第一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副連接面及與該第一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副側面,該第二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副連接面及與該第二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副側面,其中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經由該第一主連接面與該第二主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該主嵌合部,且該第一主側面與該第二主側面之間形成一主嵌合間隙,該第一副嵌合結構與該第二副嵌合結構經由該第一副連接面與該第二副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該副嵌合部,且該第一副側面與該第二副側面之間形成一副嵌合間隙,其中該副嵌合間隙於該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大於該主嵌合間隙於該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光學組件滿足以下關係式:0μm<G1<50μm及0.05mm<G2<1mm,其中G1為該主嵌合間隙於該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G2為該副嵌合間隙於該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第一主側面相對於該第一主連接面傾斜,該第二主側面相對於該第二主連接面傾斜,該第一副側面相對於該第一副連接面傾斜,該第二副側面相對於該第二副連接面傾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第一主連接面、該第二主連接面、該第一副連接面及該第二副連接面彼此相互平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第一主嵌合結構的該第一主側面正投影於該第一主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小於該第一副嵌合結構的該第一副側面正投影於該第一副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組件,其中該第一鏡筒與該第二鏡筒相接處形成一接合部,且該接合部不接觸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
  8.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一光感測器;一支撐座,配置於該光感測器上方;以及一光學組件,配置於該支撐座上,且位於該光感測器上方,該光學組件包括:一第一子模組,包括一第一鏡筒及一配置於該第一鏡筒內的第一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組與該第一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一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一副嵌合結構;以及一第二子模組,包括一第二鏡筒及一配置於該第二鏡筒內的第二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組與該第二鏡筒分別具有一第二主嵌合結構及一第二副嵌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副嵌合結構與該第二副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副嵌合部,且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相配合形成一主嵌合部,該第一透鏡組的邊緣承靠於該第一鏡筒的側壁上,且該側壁沿著從該第一透鏡組往該第二透鏡組的方向延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的該第一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主連接面及與該第一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主側面,該第二主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主連接面及與該第二主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主側面,該第一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一副連接面及與該第一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一副側面,該第二副嵌合結構具有一第二副連接面及與該第二副連接面連接的一第二副側面,其中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經由該第一主連接面與該第二主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該主嵌合部,且該第一主側面與該第二主側面之間形成一主嵌合間隙,該第一副嵌合結構與第二副嵌合結構經由該第一副連接面與該第二副連接面相接觸以形成該副嵌合部,且該第一副側面與該第二副側面之間形成一副嵌合間隙,其中該副嵌合間隙於該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大於該主嵌合間隙於該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的該第一主側面相對於該第一主連接面傾斜,該第二主側面相對於該第二主連接面傾斜,該第一副側面相對於該第一副連接面傾斜,該第二副側面相對於該第二副連接面傾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滿足以下關係式:0μm<G1<50μm及0.05mm<G2<1mm,其中G1為該主嵌合間隙於該第一主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G2為該副嵌合間隙於該第一副側面的法線方向上的間隙寬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的該第一主連接面、該第二主連接面、該第一副連接面及該第二副連接面彼此相互平行。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的該第一主嵌合結構的該第一主側面正投影於該第一主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小於該第一副嵌合結構的該第一副側面正投影於該第一副連接面的法線上的正投影長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該光學組件的該第一鏡筒與該第二鏡筒相接處形成一接合部,且該接合部不接觸該第一主嵌合結構與該第二主嵌合結構。
TW107103597A 2017-02-06 2018-02-01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TWI662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55556P 2017-02-06 2017-02-06
US62/455,556 2017-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014A TW201841014A (zh) 2018-11-16
TWI662311B true TWI662311B (zh) 2019-06-11

Family

ID=63095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597A TWI662311B (zh) 2017-02-06 2018-02-01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8760A (zh)
TW (1) TWI662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546B (zh) * 2018-08-21 2021-12-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10376824U (zh) * 2019-06-21 2020-04-21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KR20210044105A (ko) 2019-10-14 2021-04-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카메라 모듈
WO2021189396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终端及镜头组件的组装方法
KR102516772B1 (ko) * 2021-02-10 2023-03-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5196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筒及相机模组
TWM451549U (zh) * 2012-11-15 2013-04-21 Glory Science Co Ltd 鏡片模組
US20130176625A1 (en) * 2012-01-09 2013-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Superimposed lens module with lens array
TW201447413A (zh) * 2013-02-27 2014-12-16 Konica Minolta Inc 透鏡單元及攝像裝置
CN105353489A (zh) * 2015-12-14 2016-02-24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35mm机械被动式无热化镜头及其装配方法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5640A1 (ja) * 2008-04-09 2009-10-15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9733447B2 (en) * 2013-11-20 2017-08-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1983169B1 (ko) * 2014-04-18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렌즈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및 렌즈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823195B1 (ko) * 2014-12-23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카메라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5196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筒及相机模组
US20130176625A1 (en) * 2012-01-09 2013-07-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Superimposed lens module with lens array
TWM451549U (zh) * 2012-11-15 2013-04-21 Glory Science Co Ltd 鏡片模組
TW201447413A (zh) * 2013-02-27 2014-12-16 Konica Minolta Inc 透鏡單元及攝像裝置
CN105353489A (zh) * 2015-12-14 2016-02-24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35mm机械被动式无热化镜头及其装配方法
TWM527093U (zh) * 2016-02-05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8760A (zh) 2018-08-14
TW201841014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311B (zh) 光學組件及相機模組
US10859784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JP6806919B2 (ja) コンパクト屈曲式カメラ構造
TWI465761B (zh) 透鏡模組
TW201730618A (zh) 光學影像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631355A (zh) 攝影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735397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TW201430377A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1188202B1 (ko)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광학계
TW201738607A (zh) 成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WO2016117250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像面側群レンズ、像面側群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素子
JP2002350608A (ja)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金型及び撮像レンズの成形方法
TWI407170B (zh) 鏡頭模組
WO2021000168A1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9123788A (ja)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固体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撮影装置
TWI460487B (zh) 互卡承靠式光學鏡片組
JP6801961B2 (ja) 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及び光学素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0147917A (ja) 撮像素子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TWI443402B (zh) 鏡頭模組
TW201115202A (en) Optical lens group and lens module
TWI584645B (zh) 含有乾黏合劑層之光學組件及相關方法
WO2018171714A1 (zh)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
US9625621B2 (en) Optical substrate,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element barrel, and optical device
TWI416194B (zh) 光學鏡片組
TWI438517B (zh) 晶圓級鏡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