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2201B - 樞軸模組 - Google Patents

樞軸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2201B
TWI662201B TW106132912A TW106132912A TWI662201B TW I662201 B TWI662201 B TW I662201B TW 106132912 A TW106132912 A TW 106132912A TW 106132912 A TW106132912 A TW 106132912A TW I662201 B TWI662201 B TW I662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member
moving
angle
rotating shaft
mo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2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7989A (zh
Inventor
劉育儒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2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22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7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7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2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2201B/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一第三運動件、一滑動件、一彈性件及一轉軸。第一運動件及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轉軸,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轉軸,滑動件滑設於轉軸,彈性件連接於滑動件與轉軸之間。當第二運動件從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二運動件抵頂轉軸以驅動第三運動件及滑動件轉動,且滑動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二運動件繼續轉動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轉動而帶動第三運動件轉動。

Description

樞軸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單一轉軸的樞軸模組及其部分構件的組裝方法。
平板電腦(tablet PC)具有重量輕、便於攜帶的優點,已逐漸普及於消費市場。為了讓使用者能夠藉由實體鍵盤對平板電腦進行輸入,平板電腦可插接於具有鍵盤模組的擴充底座,而成為類似筆記型電腦之形式。
承上,平板電腦的重量一般來說大於其擴充底座的重量,如此易導致整體結構重心不穩。雖增加擴充底座的重量可解決所述重心不穩的問題,然此舉將使平板電腦及其擴充作喪失重量輕的優點。此外,一些擴充座設有支撐結構以支撐平板電腦,用以解決所述重心不穩的問題,然而擴充座的支撐結構一般僅能針對特定傾角對平板電腦進行支撐,使用者無法依需求將平板電腦調整為任意傾角。再者,一些平板電腦本身設有腳架以進行支撐,用以解決所述重心不穩的問題,然而平板電腦的腳架之支撐面積一般較小,若置於使用者大腿上易造成不適,且平板電腦的傾角因設於其背面的腳架而受到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樞軸模組,可自由地調整電子裝置的傾角,且可避免腳架置於使用者大腿時造成使用者不適。
本發明的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一第三運動件、一連動組件及一轉軸。第二運動件連接於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推動部。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第一運動件及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轉軸,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轉軸,滑動件滑設於轉軸,彈性件連接於滑動件與轉軸之間。當第二運動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二運動件藉由推動部抵頂轉軸,以藉由轉軸驅動第三運動件及滑動件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滑動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二運動件從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轉動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且帶動轉軸分離於推動部,且第二運動件適於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從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三操作狀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一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三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沿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開槽的末端構成推動部,轉軸上具有一柱體,柱體位於開槽內,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第一角度增加至第二角度時,推動部抵頂柱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開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二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開槽,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柱體以限制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三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滑動件沿轉軸移動並壓縮彈性件,且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越過第二凸部而釋放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復位並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第二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第三角度時,止擋部抵靠於第一運動件以阻止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
本發明的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一第三運動件、一連動組件及一轉軸。第二運動件連接於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拉動部。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第一運動件及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轉軸,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轉軸,滑動件滑設於轉軸,彈性件連接於滑動件與轉軸之間。第二運動件適於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三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當第二運動件從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往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時,第二運動件藉由拉動部抵頂轉軸,以藉由轉軸驅動第三運動件及滑動件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滑動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二運動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從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該第一操作狀態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一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三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沿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開槽的末端構成拉動部,轉軸上具有一柱體,柱體位於開槽內,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第二角度往第一角度減少時,拉動部抵頂柱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開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二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開槽,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柱體以限制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三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滑動件沿轉軸移動並壓縮彈性件,且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越過第二凸部而釋放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復位並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第二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減少至第一角度時,止擋部抵靠於第一運動件以阻止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
本發明的樞軸模組包括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一第三運動件、一連動組件及一轉軸。第二運動件連接於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推動部及一拉動部。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第一運動件及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轉軸,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轉軸,滑動件滑設於轉軸,彈性件連接於滑動件與轉軸之間。當第二運動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二運動件藉由推動部抵頂轉軸,以藉由轉軸驅動第三運動件及滑動件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滑動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二運動件從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轉動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且帶動轉軸分離於推動部。當第二運動件從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往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時,第二運動件藉由拉動部抵頂轉軸,以藉由轉軸驅動第三運動件及滑動件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滑動件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二運動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繼續從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第一操作狀態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一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二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第二運動件為第三操作狀態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沿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轉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開槽的兩末端分別構成推動部及拉動部,轉軸上具有一柱體,柱體位於開槽內,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第一角度增加至第二角度時,推動部抵頂柱體,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第二角度往一第一角度減少時,拉動部抵頂柱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開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二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開槽,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柱體以限制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槽繞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第三角度與第一角度的差值。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滑動件沿轉軸移動並壓縮彈性件,且隨著轉軸與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第一凸部越過第二凸部而釋放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復位並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一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第二角度時,第一運動件與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第三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第三角度時,止擋部的一側抵靠於第一運動件以阻止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當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減少至第一角度時,止擋部的另一側抵靠於第一運動件以阻止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
本發明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一轉軸穿設於一第一運動件及一第二運動件,其中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開槽。透過開槽及限位槽,將一柱體連接至轉軸上而使柱體位於開槽內且位於限位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組裝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連動組件,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將滑動件滑設於轉軸,並將彈性件連接於滑動件與轉軸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樞軸模組中,在第一運動件(例如連接於擴充座)與第二運動件(例如連接於電子裝置)的夾角從第一角度增加至第二角度的過程中,第二運動件藉其推動部抵頂轉軸,藉以驅動第三運動件(例如連接於腳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而展開,且在此過程中滑動件被驅動而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第二角度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以帶動轉軸及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使連接於第三運動件的腳架對擴充座及電子裝置進行支撐。在此作動過程中,轉軸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不再被第二運動件抵頂,故第二運動件可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展開使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第三角度。據此,第二運動件及連接於其之電子裝置的傾角可自由且獨立地調整於所述第二角度與第三角度之間,而不會因第三運動件及連接於其之腳架而受到限制。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圖3是圖1的樞軸結構的側視圖。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施例的樞軸模組100包括一第一運動件110、一第二運動件120、一第三運動件130、一連動組件140及一轉軸150。第二運動件120連接於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之間且具有一開槽120a,開槽120a的兩末端分別構成一推動部122及一拉動部124,轉軸150上的一柱體152位於開槽120a內。第一運動件110及第二運動件120樞接於轉軸150,第三運動件130固接於轉軸15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運動件110、第二運動件120及第三運動件130例如皆為架體且分別用以連接擴充座、電子裝置及腳架。
連動組件140包括一滑動件142及一彈性件144。滑動件142沿轉軸150的軸向A滑設於轉軸150而可沿方向D1或方向D2滑動,彈性件144連接於滑動件142與轉軸15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滑動件142滑設於轉軸150的非圓軸區段150a而被限制為不可相對於轉軸150轉動。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144的兩端分別配置有墊片140a,一止檔件150b(如螺帽)固定於轉軸150的末端,彈性件144及墊片140a套設於轉軸150的非圓軸區段150a且被限制於滑動件142與止檔件150b之間。
圖4繪示圖1的樞軸結構裝設於擴充座。本實施例的樞軸結構100可如圖4所示裝設於擴充座52,其中第一運動件110(標示於圖1及圖2)連接於擴充座52,第二運動件120(標示於圖1及圖2)連接於支撐板54,第三運動件130(標示於圖1及圖2)連接於腳架56。支撐板54用以將電子裝置60(如平板電腦)支撐於其上。擴充座52具有輸入介面52a(如鍵盤,繪示於圖5A),電子裝置60可藉由輸入介面52a進行輸入。腳架56用以對擴充座52及電子裝置60進行支撐。
圖5A至圖5G是圖4的擴充座、支撐板及腳架的作動流程圖。圖6A至圖6G分別是圖5A至圖5G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圖7A至圖7G分別是圖6A至圖6G的樞軸結構的側視圖。在圖1、圖3及圖4所示的閉合狀態下,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3所示為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此時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夾角亦為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當使用者施力於圖4所示之裝設於支撐板54上的電子裝置60而使第二運動件120從圖5A所示的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圖5B所示的第二操作狀態時,連接於支撐板54的第二運動件120如圖6A至圖6B所示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7A至圖7B所示增加至一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第二運動件120藉由推動部122抵頂轉軸150上的柱體152,以藉由轉軸150驅動第三運動件130及滑動件142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至圖6B所示狀態。在此過程中,藉由第一運動件110與滑動件142的相互推抵而驅動滑動件142抵抗彈性件144的彈性力沿轉軸150的軸向A移動(即沿圖6A及圖6B所示的方向D1移動)。
接著,在圖7B的第二運動件120從所述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繼續轉動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超過所述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的瞬間,滑動件142隨著其與第一運動件110的相對轉動而被第一運動件110釋放。從而,滑動件142藉由彈性件144的彈性力如圖6B至圖6C所示沿方向D2(標示於圖6C)復位,並因第一運動件110對滑動件142之導引而使滑動件142相對於第二運動件120轉動,進而帶動第三運動件130相對於第二運動件120轉動,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夾角如圖7C所示為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此時腳架56作動至圖5C所示狀態。
在圖6B至圖6C的作動過程中,滑動件142驅動轉軸150相對於第二運動件120轉動而使轉軸150的柱體152分離於第二運動件120之推動部122,以使第二運動件120停止驅動第三運動件130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故第二運動件120可在不驅動第三運動件130的情況下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展開。具體而言,當圖6C的第二運動件120如圖6D至圖6E所示從所述第二操作狀態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至第三操作狀態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7D至圖7E所示增加至一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時,電子裝置60如圖5D至圖5E所示進一步展開。在此過程中,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夾角如圖7C至圖7E所示固定為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
藉由上述配置方式,第二運動件120及連接於其之電子裝置60的傾角可自由且獨立地調整於所述第二角度與第三角度之間,而不會因第三運動件130及連接於其之腳架56而受到限制。此外,由於樞軸模組100具有三個運動件(即所述第一運動件110、第二運動件120及第三運動件130)可分別用以連接擴充座52、電子裝置60及腳架56,故腳架56不需設置於電子裝置60上,如此則腳架56的尺寸不會因電子裝置60設計因素而受到限制,使腳架56可具有較大的支撐面積,以避免腳架56置於使用者大腿時造成使用者不適。
以下說明電子裝置60及腳架56往擴充座56閉合之過程,以及樞軸結構100的相對應作動方式。當圖6E的第二運動件120從所述第三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至圖6C所示的所述第二操作狀態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減少至圖7C所示的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時,轉軸150上的柱體152未被第二運動件120抵頂,從而第三運動件130不被驅動,故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夾角固定為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此時電子裝置60從圖5E狀態作動至圖5C狀態。
接著,當圖6C的第二運動件120如圖6F至圖6G所示從所述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繼續往所述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7F至圖7G所示往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減少時,第二運動件120如圖6F至圖6G所示藉由拉動部124抵頂轉軸150上的柱體152,以藉由轉軸150驅動第三運動件130及滑動件142同步地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至圖6G所示狀態。在此過程中,藉由第一運動件110與滑動件142的相互推抵而驅動滑動件142抵抗彈性件144的彈性力沿轉軸150的軸向A移動(即沿圖6F及圖6G所示的方向D1移動)。此時電子裝置60及腳架56如圖5F至圖5G所示作動。
在第二運動件120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繼續從所述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所述第一操作狀態而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減少至圖7G所示的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的瞬間,滑動件142隨著其與第一運動件110的相對轉動而被第一運動件110釋放。從而,滑動件142藉由彈性件144的彈性力如圖6G至圖1所示沿方向D2(標示於圖1)復位,並因第一運動件110對滑動件142之導引而使滑動件142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進而帶動第三運動件130相對於第二運動件120轉動,使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夾角如圖3所示為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此時腳架56作動至圖4所示狀態。
請參考圖7A至圖7G,第一運動件110具有一基準面110d,第二運動件120具有一基準面120b,第三運動件130具有一基準面130a。承上,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20的所述夾角例如是基準面110d與基準面120b之間的夾角,且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三運動件130的所述夾角例如是基準面110d與基準面130a之間的夾角。
以下詳細說明本實施例的滑動件與第一運動件相互推抵的方式。圖8是圖6B的樞軸結構的局部立體圖。圖9是圖8的滑動件的側視圖。圖10是圖8的第一運動件的側視圖。請參考圖8至圖10,在本實施例中,滑動件142具有兩第一凸部142a且相應地具有兩第一凹部142b。類似地,第一運動件110具有兩第二凸部110a且相應地具有兩第二凹部110b。當樞軸結構100處於圖1所示狀態時,滑動件142的兩第一凸部142a分別嵌合於第一運動件110的兩第二凹部110b,且第一運動件110的兩第二凸部110a分別嵌合於滑動件142的兩第一凹部142b。當樞軸結構100從圖1所示狀態作動至圖6B所示狀態時,隨著轉軸150與第一運動件110的相對轉動,滑動件142被轉軸150帶動而使第一凸部142a與第二凸部110a如圖8所示相互推抵,從而驅動滑動件142以方向D1沿轉軸150移動並壓縮彈性件144,此時第一凸部142a與第二凸部110a彼此對位。接著,隨著轉軸150與第一運動件110的繼續相對轉動,第一凸部142a越過第二凸部110a而釋放彈性件144的彈性位能,以使滑動件142藉由彈性件144的彈性力以方向D2(標示於圖1)沿轉軸150復位,並藉由第二凸部110a與第二凹部110b之間的斜面之導引而相對於第二運動件120轉動。
圖11是圖1的第二運動件的剖面圖。請參考圖1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運動件120的開槽120a繞轉軸150之軸向A的延伸角度θ1例如等於或略小於所述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與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的差值。此外,第一凸部142a與第一凹部142b繞軸向A的角度差如圖9所示為90度而等同於所述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與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的差值,且第二凸部110a與第二凹部110b繞軸向A的角度差如圖10所示為90度而等同於所述第二角度(例如為90度)與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的差值,使樞軸結構100能夠以圖1及圖6A至圖6G所示方式順利作動。
圖12是圖1的第一運動件的剖面圖。請參考圖2及圖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運動件110具有一限位槽110c,限位槽110c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二運動件120的開槽120a。限位槽110c的末端適於止擋轉軸150上的柱體152以限制轉軸150與第一運動件110的相對轉動範圍。具體而言,限位槽110c的兩末端分別在圖4狀態及圖5C狀態止檔轉軸150上的柱體152,使第三運動件130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的夾角被限制為所述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至所述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之間。為了達成上述效果,限位槽110c繞轉軸150之軸向A的延伸角度θ2例如等於或略大於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與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的差值。
圖13是圖1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請參考圖1及圖1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運動件120具有一止擋部126,用以限制第二運動件120的轉動範圍。具體而言,當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7E所示增加至第三角度(例如為180度)時,止擋部126的一側會抵靠於第一運動件110以阻止第二運動件120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此外,當第一運動件11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夾角如圖3所示減少至第一角度(例如為0度)時,止擋部126的另一側會抵靠於第一運動件110以阻止第二運動件120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110轉動。亦即,藉由第二運動件120的止擋部126與第一運動件110之相互止擋,可將本實施例的第二運動件120的最大展開角度限制為180度。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以下藉由圖式對此舉例說明。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圖14的第二運動件220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圖13的第二運動件120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加以贅述。第二運動件220與第二運動件120的不同處在於,第二運動件220的止擋部226繞軸向A之延伸長度較長,而可將第二運動件220的最大展開角度限制為較小的角度(如135度)。
圖15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圖15的第二運動件320的配置與作用方式類似圖14的第二運動件220的配置與作用方式,於此不再加以贅述。第二運動件320與第二運動件320的不同處在於,第二運動件320的止擋部326繞軸向A之延伸長度更長,而可將第二運動件320的最大展開角度限制為更小的角度(如90度)。
以下說明上述實施例的樞軸結構100的部分構件的組裝方式。圖16是圖2的轉軸、第一運動件、第二運動件及柱體的組裝方法流程圖。首先,將圖2所示的轉軸150穿設於第一運動件110及第二運動件120,其中第一運動件110具有一限位槽110c,第二運動件120具有一開槽120a,限位槽110c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開槽120a(步驟S602)。接著,透過開槽120a及限位槽110c,將圖2所示的柱體152連接至轉軸150上而使柱體152位於開槽120a及限位槽110c內(步驟S604)。此外,更提供一連動組件140,連動組件140包括一滑動件142及一彈性件144。將滑動件142滑設於轉軸150,並將彈性件144連接於滑動件142與轉軸150之間。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樞軸模組中,在第一運動件(例如連接於擴充座)與第二運動件(例如連接於電子裝置)的夾角從第一角度增加至第二角度的過程中,第二運動件藉其推動部抵頂轉軸,藉以驅動第三運動件(例如連接於腳架)相對於第一運動件轉動而展開,且在此過程中滑動件被驅動而抵抗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轉軸移動。在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第二角度的瞬間,滑動件藉由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以帶動轉軸及第三運動件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使連接於第三運動件的腳架對擴充座及電子裝置進行支撐。在此作動過程中,轉軸相對於第二運動件轉動而不再被第二運動件抵頂,故第二運動件可繼續相對於第一運動件展開使第一運動件與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第三角度。據此,第二運動件及連接於其之電子裝置的傾角可自由且獨立地調整於所述第二角度與第三角度之間,而不會因第三運動件及連接於其之腳架而受到限制。此外,由於樞軸模組具有三個運動件(即所述第一運動件、第二運動件及第三運動件)可分別用以連接擴充座、電子裝置及腳架,故腳架不需設置於電子裝置上,如此則腳架的尺寸不會因電子裝置設計因素而受到限制,使腳架可具有較大的支撐面積,以避免腳架置於使用者大腿時造成使用者不適。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2‧‧‧擴充座
52a‧‧‧輸入介面
54‧‧‧支撐板
56‧‧‧腳架
60‧‧‧電子裝置
100‧‧‧樞軸模組
110‧‧‧第一運動件
110a‧‧‧第二凸部
110b‧‧‧第二凹部
110c‧‧‧限位槽
110d、120b、130a‧‧‧基準面
120、220、320‧‧‧第二運動件
120a‧‧‧開槽
122‧‧‧推動部
124‧‧‧拉動部
126、226、326‧‧‧止擋部
130‧‧‧第三運動件
140‧‧‧連動組件
140a‧‧‧墊片
142‧‧‧滑動件
142a‧‧‧第一凸部
142b‧‧‧第一凹部
144‧‧‧彈性件
150‧‧‧轉軸
150a‧‧‧非圓軸區段
150b‧‧‧止擋件
152‧‧‧柱體
A‧‧‧軸向
D1、D2‧‧‧方向
θ1、θ2‧‧‧延伸角度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樞軸結構的分解圖。 圖3是圖1的樞軸結構的側視圖。 圖4繪示圖1的樞軸結構裝設於擴充座。 圖5A至圖5G是圖4的擴充座、支撐板及腳架的作動流程圖。 圖6A至圖6G分別是圖5A至圖5G的樞軸結構的立體圖。 圖7A至圖7G分別是圖6A至圖6G的樞軸結構的側視圖。 圖8是圖6B的樞軸結構的局部立體圖。 圖9是圖8的滑動件的側視圖。 圖10是圖8的第一運動件的側視圖。 圖11是圖1的第二運動件的剖面圖。 圖12是圖1的第一運動件的剖面圖。 圖13是圖1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 圖1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 圖15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第二運動件的立體圖。 圖16是圖2的轉軸、第一運動件、第二運動件及柱體的組裝方法流程圖。

Claims (33)

  1. 一種樞軸模組,包括: 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及一第三運動件,該第二運動件連接於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推動部; 一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以及 一轉軸,該第一運動件及該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該轉軸,該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該轉軸,該滑動件滑設於該轉軸,該彈性件連接於該滑動件與該轉軸之間; 其中當該第二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時,該第二運動件藉由該推動部抵頂該轉軸,以藉由該轉軸驅動該第三運動件及該滑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該滑動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移動, 當該第二運動件從該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時,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該第三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且帶動該轉軸分離於該推動部,且該第二運動件適於繼續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從該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三操作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一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二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三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該轉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該開槽的末端構成該推動部,該轉軸上具有一柱體,該柱體位於該開槽內,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該第一角度增加至該第二角度時,該推動部抵頂該柱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開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二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該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開槽,該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該柱體以限制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限位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三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移動並壓縮該彈性件,且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越過該第二凸部而釋放該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復位並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該第二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三角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該第三角度時,該止擋部抵靠於該第一運動件以阻止該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
  12. 一種樞軸模組,包括: 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及一第三運動件,該第二運動件連接於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拉動部; 一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以及 一轉軸,該第一運動件及該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該轉軸,該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該轉軸,該滑動件滑設於該轉軸,該彈性件連接於該滑動件與該轉軸之間; 其中該第二運動件適於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三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 當該第二運動件從該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繼續往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時,該第二運動件藉由該拉動部抵頂該轉軸,以藉由該轉軸驅動該第三運動件及該滑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該滑動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移動, 當該第二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繼續從該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該第一操作狀態時,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該第三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一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二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三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該轉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該開槽的末端構成該拉動部,該轉軸上具有一柱體,該柱體位於該開槽內,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該第二角度往該第一角度減少時,該拉動部抵頂該柱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開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二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該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開槽,該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該柱體以限制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限位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三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移動並壓縮該彈性件,且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越過該第二凸部而釋放該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復位並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該第二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三角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減少至該第一角度時,該止擋部抵靠於該第一運動件以阻止該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
  23. 一種樞軸模組,包括: 一第一運動件、一第二運動件及一第三運動件,該第二運動件連接於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之間且具有一推動部及一拉動部; 一連動組件,包括一滑動件及一彈性件;以及 一轉軸,該第一運動件及該第二運動件樞接於該轉軸,該第三運動件固接於該轉軸,該滑動件滑設於該轉軸,該彈性件連接於該滑動件與該轉軸之間; 其中當該第二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從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至一第二操作狀態時,該第二運動件藉由該推動部抵頂該轉軸,以藉由該轉軸驅動該第三運動件及該滑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該滑動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移動, 當該第二運動件從該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時,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該第三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且帶動該轉軸分離於該推動部, 當該第二運動件從該第二操作狀態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繼續往一第一操作狀態轉動時,該第二運動件藉由該拉動部抵頂該轉軸,以藉由該轉軸驅動該第三運動件及該滑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且驅動該滑動件抵抗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移動, 當該第二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繼續從該第二操作狀態轉動至該第一操作狀態時,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而帶動該第三運動件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一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一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二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二角度,當該第二運動件為該第三操作狀態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一第三角度。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的軸向滑設於該轉軸。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開槽,該開槽的兩末端分別構成該推動部及該拉動部,該轉軸上具有一柱體,該柱體位於該開槽內,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該第一角度增加至該第二角度時,該推動部抵頂該柱體,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從該第二角度往一第一角度減少時,該拉動部抵頂該柱體。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開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二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一運動件具有一限位槽,該限位槽對位於且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開槽,該限位槽的末端適於止擋該柱體以限制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範圍。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限位槽繞該轉軸的延伸角度等於該第三角度與該第一角度的差值。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滑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該第一運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與該第二凸部相互推抵而驅動該滑動件沿該轉軸移動並壓縮該彈性件,且隨著該轉軸與該第一運動件的繼續相對轉動,該第一凸部越過該第二凸部而釋放該彈性件的彈性位能,以使該滑動件藉由該彈性件的彈性力沿該轉軸復位並相對於該第二運動件轉動。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一角度。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超過該第二角度時,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三運動件的夾角為該第三角度。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樞軸模組,其中該第二運動件具有一止擋部,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增加至該第三角度時,該止擋部的一側抵靠於該第一運動件以阻止該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當該第一運動件與該第二運動件的夾角減少至該第一角度時,該止擋部的另一側抵靠於該第一運動件以阻止該第二運動件繼續相對於該第一運動件轉動。
TW106132912A 2016-11-03 2016-11-03 樞軸模組 TWI662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2912A TWI662201B (zh) 2016-11-03 2016-11-03 樞軸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2912A TWI662201B (zh) 2016-11-03 2016-11-03 樞軸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989A TW201817989A (zh) 2018-05-16
TWI662201B true TWI662201B (zh) 2019-06-11

Family

ID=62949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2912A TWI662201B (zh) 2016-11-03 2016-11-03 樞軸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22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4098B (zh) * 2018-10-24 2023-09-26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8275B1 (en) * 1999-04-22 2003-12-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coupler with a connection point
US20060238500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Leonid Olshansky Dual 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291719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Nokia Corporation Joint cover
TWM371395U (en) * 2009-04-30 2009-12-21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Hinge structure
TWI357798B (zh) * 2008-07-25 2012-02-01
US20120262870A1 (en) * 2011-04-15 2012-10-18 Kwok Ching Leung Flexi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TWM474323U (zh) * 2013-12-03 2014-03-11 Leohab Entpr Co Ltd 樞軸裝置
TW201613453A (en) * 2014-09-19 2016-04-0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 and support ki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8275B1 (en) * 1999-04-22 2003-12-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coupler with a connection point
US20060238500A1 (en) * 2005-04-21 2006-10-26 Leonid Olshansky Dual 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90291719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Nokia Corporation Joint cover
TWI357798B (zh) * 2008-07-25 2012-02-01
TWM371395U (en) * 2009-04-30 2009-12-21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Hinge structure
US20120262870A1 (en) * 2011-04-15 2012-10-18 Kwok Ching Leung Flexi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TWM474323U (zh) * 2013-12-03 2014-03-11 Leohab Entpr Co Ltd 樞軸裝置
TW201613453A (en) * 2014-09-19 2016-04-0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 and support k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7989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8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TWI627366B (zh) 樞轉結構及具有其之電子裝置
TWI438806B (zh) 用來升降鍵盤的鍵盤升降機構以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42856B (zh) 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
US9281856B2 (en) Support b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I721758B (zh) 升降樞軸模組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M523266U (zh)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US10294703B2 (en) Hinge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WI676097B (zh) 轉軸結構與應用此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TWI608177B (zh) 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
TW201406263A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I695667B (zh)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TWI662201B (zh) 樞軸模組
TWI709362B (zh) 快拆裝置
TWI486530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TWI464564B (zh) 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支撐機構及其旋轉式電子設備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US12001248B2 (en) Hinge structure
TW202136675A (zh) 支撐裝置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US11892884B2 (en) Hinge structure
TWI739669B (zh) 電子裝置
TWM520664U (zh) 電子裝置
TWM632612U (zh) 具有腳架的電子裝置
JP6220912B2 (ja) 電子機器
TW202344173A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