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1452B -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 Google Patents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1452B
TWI661452B TW107101591A TW107101591A TWI661452B TW I661452 B TWI661452 B TW I661452B TW 107101591 A TW107101591 A TW 107101591A TW 107101591 A TW107101591 A TW 107101591A TW I661452 B TWI661452 B TW I6614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groove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1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3404A (zh
Inventor
陳晏彰
何信政
古祐銓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01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14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4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3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3404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主要係在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之間形成槽溝,並透過鄰近導光板的薄膜提供延伸進入槽溝的凹凸結構,來衰減導光板上跨區光線的強度,以降低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的光線彼此干擾的程度,進而解決不同色澤的光線在導光板內部傳導發生混光的問題,俾提升發光鍵盤分區發光的整體效果。

Description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可分區發光的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按,目前發光鍵盤的組成,由上而下大致包含按鍵組、遮光層、導光板、光源與反光層,其中,遮光層、導光板、光源與反光層可合稱為背光模組。按鍵組上具有多個由透光材料製成的透光鍵帽。一般而言,光源係由多個發光元件組成,而作為發光鍵盤光源通常會選擇發光二極體(LED,Light-Emitting Diode),以符合省電要求。導光板收集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然後藉由導光板的傳導和散射後向按鍵組發出光線。另外,遮光層係設於導光板的上方,且在對應各個透光鍵帽處設置透孔,導光板內部傳導的光線能夠經由各透孔射向所對應的透光鍵帽,而使透光鍵帽發光而光亮顯示其上的識別符號。
隨著技術的發展,發光鍵盤已可分區發光,甚至,可讓發光鍵盤上不同發光區域的按鍵組,分別發出不同色澤的光線,以符合發光鍵盤的功能性或客戶要求,然,不同色澤的光線在導光板內部的傳導很容易發生混光,使得發光鍵盤上不同發光區域的按鍵組的發光效果無法如同預期,甚至,使得發光鍵盤上各發光區域的按鍵組發出光線的色澤趨於一致而無法達成分區發光。
是以,如何解決不同色澤的光線在導光板內部傳導發生混光的問題,以提升發光鍵盤整體的發光效果,遂為現在業界亟欲挑戰克服的技術議題。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上薄膜層、導光板、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上薄膜層具有第一透光區、第二透光區與第一下凹結構;導光板具有第一導光區、第二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第一、第二透光區下方,第一槽溝於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延伸,第一下凹結構延伸進入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導光區藉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第一光源可對第一導光區提供第一光線;第二光源可對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二光線;當第一光線離開第一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一光線的強度;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的強度。
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上薄膜層、導光板、下薄膜層、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上薄膜層具有第一透光區與第二透光區;導光板具有第一導光區、第二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正對第一、第二透光區,第一連接結構係位於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第一槽溝係設於鄰近第一連接結構的位置;下薄膜層係位於導光板的下方且具有第一上凸結構,第一上凸結構係延伸進入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光源係可分別對第一、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一、第二光線,而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可分 別引導第一、第二光線分別對第一、第二透光區提供光亮;當第一光線離開第一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一光線的強度;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的強度。
另一,本發明更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上薄膜層、導光板、第二光源與第三光源;上薄膜層具有封閉環狀下凹結構;導光板具有第二導光區、第三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封閉環狀槽溝,第三導光區係位於第二導光區中,封閉環狀槽溝環繞第三導光區而延伸,以構成封閉環狀結構,使跟第二導光區斷開分離不相連,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封閉環狀槽溝;第二光源可對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二光線;第三光源可對第三導光區提供第三光線;其中,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第三導光區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的強度;以及當第三光線離開第三導光區進入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導光區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三光線的強度。
另二,本發明復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導光板、下薄膜層、第二光源與第三光源,導光板具有第二導光區、第三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封閉環狀槽溝,第三導光區係位於第二導光區中,封閉環狀槽溝環繞第三導光區而延伸,以構成封閉環狀結構,使跟第二導光區斷開分離不相連;下薄膜層係位於導光板的下方且具有封閉環狀上凸結構,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延伸進入封閉環狀槽溝;第二光源可對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二光線;以及第三光源可對第三導光區提供第三光線;其中,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封閉環狀槽溝 內而朝第三導光區行進時,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的強度;以及當第三光線離開第三導光區進入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第二導光區行進時,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三光線的強度。再者,本發明又提供一種發光鍵盤,係包括:按鍵模組、導光板、上薄膜層、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按鍵模組包含第一按鍵組與第二按鍵組;導光板具有第一導光區、第二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第一、第二按鍵組下方,第一槽溝延伸於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第一、第二導光區藉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上薄膜層位於導光板與按鍵模組之間,上薄膜層具有第一下凹結構,第一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第一槽溝內;第一光源可對第一導光區提供第一光線,俾令第一按鍵組發光;第二光源可對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二光線,俾令第二按鍵組發光;當第一光線離開第一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二導光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一光線進入該第二導光區的強度;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導光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進入第一導光區的強度。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發光鍵盤,係包括:按鍵模組、導光板、下薄膜層、第一光源與第二光源;按鍵模組包含第一按鍵組與第二按鍵組;導光板具有第一導光區、第二導光區、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槽溝,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第一、第二按鍵組下方,第一槽溝延伸於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第一、第二導光區藉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下薄膜層位於導光板下方,下薄膜層具有第一上凸結構,第一上凸結構延伸進入第一槽溝內;第一光源可對第一導光區提供第一光線,俾令第一按鍵組發光;第二光源可對第二導光區提供第二光線,俾令第二按鍵組發光;當第一光線離開第一導光區進入 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二導光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一光線進入第二導光區的強度;當第二光線離開第二導光區進入第一槽溝內,而朝第一導光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第二光線進入第一導光區的強度。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主要係在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之間形成槽溝,並透過鄰近導光板的薄膜提供延伸進入槽溝的凹凸結構,來衰減導光板上跨區光線的強度,以降低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的光線彼此干擾的程度,進而解決不同色澤的光線在導光板內部傳導發生混光的問題,俾提升發光鍵盤分區發光的整體效果,而增加發光鍵盤的產品競爭力。
1‧‧‧發光鍵盤
10‧‧‧按鍵模組
11‧‧‧第一按鍵組
12‧‧‧第二按鍵組
11'‧‧‧第三按鍵組
13‧‧‧按鍵
14‧‧‧光衰減區
15‧‧‧連接區
16‧‧‧背光模組
161‧‧‧上薄膜層
1612‧‧‧第一透光區
1613‧‧‧第二透光區
1612'‧‧‧第三透光區
1614‧‧‧第一下凹結構
1615‧‧‧第二下凹結構
1614'‧‧‧封閉環狀下凹結構
162‧‧‧導光板
1621‧‧‧第一導光區
1621'‧‧‧第三導光區
1622‧‧‧第二導光區
1623‧‧‧第一連接結構
1624‧‧‧第二連接結構
1625‧‧‧第一槽溝
1626‧‧‧第二槽溝
1625'‧‧‧封閉環狀槽溝
163‧‧‧光源電路板
1631‧‧‧第一光源
1631'‧‧‧第三光源
1632‧‧‧第二光源
16321‧‧‧第一部分
16322‧‧‧第二部分
1633‧‧‧折彎結構
164‧‧‧下薄膜層
1642‧‧‧第一上凸結構
1643‧‧‧第二上凸結構
1642'‧‧‧封閉環狀上凸結構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R1‧‧‧第一光線
R2‧‧‧第二光線
R1'‧‧‧第三光線
圖1,係本發明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圖1-1,係圖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局部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發光鍵盤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1,係本發明背光模組之上薄膜層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2,係本發明背光模組之導光板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3,係本發明背光模組之下薄膜層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4,係本發明背光模組之光源電路板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2-5,係本發明背光模組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1,係本發明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之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3-2,係圖3-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3-3,係圖3-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AA截切的截面圖。
圖3-4,係圖3-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BB截切的截面圖。
圖4-1,係本發明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之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4-2,係圖4-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4-3,係圖4-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CC截切的截面圖。
圖4-4,係圖4-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DD截切的截面圖。
圖5-1,係本發明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之第三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5-2,係圖5-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5-3,係圖5-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EE截切的截面圖。
圖5-4,係圖5-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FF截切的截面圖。
圖6-1,係本發明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之第四實施態樣的示意圖。
圖6-2,係圖6-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分解圖。
圖6-3,係圖6-1所示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沿線段GG截切的截面圖。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發明實施的實際狀況。
針對本發明的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的技術思想,請一併參考圖1至圖5-4暨下文的實施例說明:
於圖1至圖2-5所示的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發光鍵盤1具有按鍵模組10與背光模組16,按鍵模組10包含光衰減區14、連接區15,其中,按鍵模組10包含複數個按鍵13;沿著發光鍵盤1長軸方向上,這些按鍵13對齊排列成N行;沿著發光鍵盤1短軸方向上,依序是第1行排列到第N行,而所述N係為代表大於2的正整數值,舉例而言,若發光鍵盤具有6行的按鍵,則前述N為6的正整數值。於本實施例中,按鍵模組10中N行按鍵13的左半段部分係定義為第二按鍵組12,更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意,第二按鍵組12可包含:標示有Z、X、C、1、2、3...等字元按鍵;按鍵模組10中N行按鍵13的右半段部分係定義為第一按鍵組11,更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意,第一按鍵組11可包含:標示有M、J、K、8、9、0...等字元按鍵;光衰減區14延伸於N行按鍵13中第2行的中段至第N-1行中段 部分,亦即,光衰減區14係位於圖2-2所示符號1625的正上方位置;連接區15分別位於N行按鍵13中第1行中段與第N行中段部分,亦即,連接區15係位於圖2-2所示符號1623的正上方位置。再者,如圖1所示,N行按鍵13的第N行中段部分包含有空白鍵131。
如圖2-1至圖2-5所示,背光模組16具有上薄膜層161、導光板162、光源電路板163與下薄膜層164。光源電路板163係具有第一光源1631與第二光源1632。導光板162具有第一導光區1621、第二導光區1622、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槽溝1625。如同圖5-3所示意,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係分別位於第一、第二按鍵組11、12的下方。如圖5-2所示意,第一槽溝1625係延伸於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之間,且位於光衰減區14的下方位置。第一連接結構1623係位於連接區15的下方位置,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藉由第一連接結構1623而保持彼此相連。
於本發明中,如圖1-1所示,上薄膜層161位於導光板162與按鍵模組10之間,可例如為用於遮光的遮光層,如圖2-1所示意,上薄膜層161具有第一透光區1612、第二透光區1613與第一下凹結構1614,其中,第一下凹結構1614係如同圖5-3所示意可延伸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如圖2-3所示意,下薄膜層164位於導光板162的下方,可例如為用於反光的反光層,下薄膜層164具有第一上凸結構1642,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如同圖5-3所示意可延伸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
如圖2-4至2-5所示,光源電路板163係為可撓性電路板,而具有折彎結構1633,如同圖5-3所示意,折彎結構1633係可折彎光源電路板163的本體,使第一、第二光源1631、1632可分別位於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的鄰近位置。如同圖5-3所示意,第一光源1631可對第一導光區1621提供第一光線 R1,而第一導光區1621可引導第一光線R1對第一透光區1612提供光亮,俾令第一按鍵組11發光。如同圖5-3所示意,第二光源1632可對第二導光區1622提供第二光線R2,而第二導光區1622可引導第二光線R2對第二透光區1613提供光亮,俾令第二按鍵組12發光。
針對本實施例背光模組16的一運作,說明如下:
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二導光區1622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1614及/或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可衰減第一光線R1進入第二導光區1622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使第二按鍵組12的發光效果符合預期。另外,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導光區1621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1614及/或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可衰減第二光線R2進入第一導光區1621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使第一按鍵組11的發光效果符合預期。
此外,如圖1~圖2-5所示意,亦可將按鍵模組10左半段部分中的W、A、S、D四個字元按鍵係定義為第三按鍵組11',相應地,按鍵模組10左半段部分中扣除第三按鍵組11'以外的其他按鍵定義為第二按鍵組12。
接著,光源電路板16還具有第三光源1631'。導光板162還具有第三導光區1621'與封閉環狀槽溝1625'。如圖6-2所示意,第三導光區1621'係位於第三按鍵組11'的下方,如圖2-5及圖6-2所示意,封閉環狀槽溝1625'係環繞第三導光區1621'而延伸,以構成封閉環狀結構,使位於第三按鍵組11'下方的第三導光區1621'構成T字形區域,而所述T字形區域係位於第二導光區1622中,且和第二導光區1622斷開分離不相連。惟,雖然第三導光區1621'係和第二導光區1622斷 開分離不相連,但可藉著在第三導光區1621'塗佈小區域黏膠,使第三導光區1621'黏貼在上薄膜層161下表面或下薄膜層164上表面而完成定位。
如圖2-1所示,上薄膜層161還具有第三透光區1612'與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如同圖6-3所示意,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係可延伸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如圖2-3所示,下薄膜層164還具有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如同圖6-3所示意,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可延伸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
如圖2-4至2-5及圖6-3所示意,光源電路板163的折彎結構1633可折彎光源電路板163的本體,使第三、第二光源1631'、1632可分別位於第三、第二導光區1621'、1622的鄰近位置。第三光源1631'可對第三導光區1621'提供第三光線R1',而第三導光區1621'可引導第三光線R1'對第三透光區1612'提供光亮,俾令第三按鍵組11'發光。另外,第二光源1632可對第二導光區1622提供第二光線R2,而第二導光區1622可引導第二光線R2對第二透光區1613提供光亮,俾令第二按鍵組12發光。
針對本實施例背光模組16的另一運作,說明如下:
當第三光線R1'離開第三導光區1621'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而朝第二導光區1622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及/或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衰減第三光線R1'進入第三導光區1621'的強度,以減少第三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使第二按鍵組12的發光效果符合預期。
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三導光區1621'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及/或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衰減第二光線R2進入第三導光區1621'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三 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使第三按鍵組11'的發光效果符合預期。
另應說明的是,第二光源1632可分成多個部分對第二導光區1622提供第二光線R2,如圖1所示,第二光源1632的第一部分16321係設置於N行按鍵13的第1行與第三導光區1621'之間,以對第二導光區1622位於N行按鍵13的第1行與第一導光區1621之間的第一區域A1提供第二光線R2;第二光源1632的第二部分16322係設置於第三導光區1621'與N行按鍵13的第N行之間,以對第二導光區1622位於第三導光區1621'與N行按鍵13的第N行之間的第二區域A2提供第二光線R2。
此外,於圖3-1至圖3-4所示的實施態樣中,上薄膜層161具有第一下凹結構1614與第二下凹結構1615,導光板162具有第一連接結構1623、第二連接結構1624、第一槽溝1625與第二槽溝1626。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於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之間延伸,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設於鄰近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的位置。第二槽溝1626係由導光板162的端緣延伸進入鄰近第二連接結構1624的位置,並與第一槽溝1625隔開而不連通。第一、第二下凹結構1614、1615係分別延伸進入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藉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連接所構成的S形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
針對本實施態樣背光模組16的運作,係說明如下:
如圖3-3所示意,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 一下凹結構1614係可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3-3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1614係可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3-4所示意,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二連接結構1624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下凹結構1615係可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3-4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下凹結構1615係可於第二槽溝1626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另外,於圖4-1至圖4-4所示的實施態樣中,下薄膜層164具有第一上凸結構1642與第二上凸結構1643,導光板162具有第一連接結構1623、第二連接結構1624、第一槽溝1625與第二槽溝1626。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於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之間延伸,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設於鄰近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的位置,第二槽溝1626係與第一槽溝1625隔開而不連通。第一、第二上凸結構1642、1643係分別延伸進入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係連接而構成S形結構, 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藉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所連接構成的S形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
針對本實施態樣背光模組16的運作,係說明如下:
如圖4-3所示意,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可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4-3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可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4-4所示意,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二連接結構1624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上凸結構1643係可於第二槽溝1626內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4-4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上凸結構1643係可於第二槽溝1626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另外,於圖5-1至圖5-4所示的實施態樣中,上薄膜層161具有第一下凹結構1614與第二下凹結構1615,下薄膜層164具有第一上凸結構1642與第二上凸結構1643,相應地,導光板162具有第一連接結構1623、第二連接結構 1624、第一槽溝1625與第二槽溝1626。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於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之間延伸,第一、第二槽溝1625、1626係分別設於鄰近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的位置,第二槽溝1626係與第一槽溝1625隔開而不連通。第一下凹結構1614、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延伸進入第一槽溝1625。第二下凹結構1615、第二上凸結構1643係分別延伸進入第二槽溝1626。第一、第二導光區1621、1622藉第一、第二連接結構1623、1624連接所構成的S形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
針對本實施態樣背光模組16的運作,係說明如下:
如圖5-3所示,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1614與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在第二導光區1622中第一、第二光線R1、R2混光的程度;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一下凹結構1614與第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於第一槽溝1625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5-4所示意,當第一光線R1離開第一導光區1621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二連接結構1624與第二導光區1622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下凹結構1615與第二上凸結構1643係分別於第二槽溝1626內衰減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一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5-4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第二槽溝1626內,而朝第一連接結構1623與第一導光區1621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第二下凹結構1615與第二上凸結構1643係分別於第二槽溝1626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一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再者,於圖6-1至圖6-3所示的實施態樣中,上薄膜層161具有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下薄膜層164具有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相應地,導光板162具有封閉環狀槽溝1625'。封閉環狀槽溝1625'係於第三、第二導光區1621'、1622之間延伸。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延伸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
針對本實施態樣背光模組16的運作,係說明如下:
如圖6-3所示意,當第三光線R1'離開第三導光區1621'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而朝第二導光區1622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與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於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衰減第三光線R1'的強度,以減少第三光線R1'對第二導光區1622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如圖6-3所示意,當第二光線R2離開第二導光區1622進入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而朝第三導光區1621'行進時,封閉環狀下凹結構1614'與封閉環狀上凸結構1642'係分別於封閉環狀槽溝1625'內衰減第二光線R2的強度,以減少第二光線R2對第三導光區1621'發光色彩或發光強度所造成的改變。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用於可分區發光的發光鍵盤,主要係在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之間形成槽溝,並透過鄰近導光板的薄膜提供延伸進入槽溝的凹凸結構,來衰減導光板上跨區光線的強度,以降低導光板上不同導光區域 的光線彼此干擾的程度,進而解決不同色澤的光線在導光板內部傳導發生混光的問題,俾提升發光鍵盤分區發光的整體效果,而增加發光鍵盤的產品競爭力。另外,為使導光板上跨區光線強度的衰減效果符合預期,本發明在導光板上形成的槽溝數量不以一者為限。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Claims (18)

  1. 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一上薄膜層,該上薄膜層具有一第一透光區、一第二透光區與一第一下凹結構;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導光區、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第一槽溝,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該第一、第二透光區下方,該第一槽溝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延伸,該第一下凹結構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該第一、第二導光區藉該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一第一光源,該第一光源可對該第一導光區提供一第一光線;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還包括一光源電路板,該第一光源與該第二光源係分別設置於該光源電路板;該光源電路板係具有一折彎結構,該折彎結構係可折彎該光源電路板的本體,使該第一、第二光源得分別位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的鄰近位置,以分別對該第一、第二導光區提供該第一、第二光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上薄膜層還具有一第二下凹結構;該導光板還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與一第二槽溝,該第二槽溝係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延伸,該第二下凹結構延伸進入該第二槽溝,該第一、第二連接結構係連接而構成一S形結構,該第一、第二導光區藉該S形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其中,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模組,還包括一下薄膜層,該下薄膜層係位於該導光板的下方,該下薄膜層具有一第一上凸結構,該第一上凸結構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下薄膜層具有一第二上凸結構;該導光板還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與一第二槽溝,該第二槽溝係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延伸,該第二上凸結構延伸進入該第二槽溝,該第一、第二連接結構係連接而構成一S形結構,該第一、第二導光區藉該S形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6. 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一上薄膜層,該上薄膜層具有一第一透光區與一第二透光區;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導光區、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第一槽溝,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正對該第一、第二透光區,該第一連接結構係位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該第一槽溝係設於鄰近該第一連接結構的位置;一下薄膜層,該下薄膜層係位於該導光板的下方且具有一第一上凸結構,該第一上凸結構係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一第一光源與一第二光源,該第一、第二光源係可分別對該第一、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一、第二光線,而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可分別引導該第一、第二光線分別對該第一、第二透光區提供光亮;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還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與一第二槽溝,該第二連接結構係位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該第二槽溝係設於鄰近該第二連接結構的位置,該第二槽溝係與該第一槽溝隔開而不連通;該下薄膜層還具有一第二上凸結構,該第二上凸結構係延伸進入該第二槽溝;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上薄膜層還具有一第一下凹結構,該第一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導光板還具有一第二連接結構與一第二槽溝,該第二連接結構係位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該第二槽溝係設於鄰近該第二連接結構的位置,該第二槽溝係與該第一槽溝隔開而不連通;該上薄膜層還具有一第二下凹結構,該第二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該第二槽溝;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二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R1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二槽溝內,而朝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一導光區二者其中之一行進時,該第二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7項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二槽溝係由該導光板的端緣延伸進入鄰近該第二連接結構的位置。
  11. 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一上薄膜層,該上薄膜層具有一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三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封閉環狀槽溝,該第三導光區係位於該第二導光區中,該封閉環狀槽溝環繞該第三導光區而延伸,以構成封閉環狀結構,使跟該第二導光區斷開分離不相連,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以及一第三光源,該第三光源可對該第三導光區提供一第三光線;其中,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三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三光線離開該第三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二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三光線的強度。
  12. 一種背光模組,係包括: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三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封閉環狀槽溝,該第三導光區係位於該第二導光區中,該封閉環狀槽溝環繞該第三導光區而延伸,以構成封閉環狀結構,使跟該第二導光區斷開分離不相連;一下薄膜層,該下薄膜層係位於該導光板的下方且具有一封閉環狀上凸結構,該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延伸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以及一第三光源,該第三光源可對該第三導光區提供一第三光線;其中,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三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三光線離開該第三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二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三光線的強度。
  13. 一種發光鍵盤,係包括:一按鍵模組,該按鍵模組包含一第一按鍵組與一第二按鍵組;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導光區、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第一槽溝,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該第一、第二按鍵組下方,該第一槽溝延伸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該第一、第二導光區藉該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一上薄膜層,該上薄膜層位於該導光板與該按鍵模組之間,該上薄膜層具有一第一下凹結構,該第一下凹結構係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內;一第一光源,該第一光源可對該第一導光區提供一第一光線,俾令該第一按鍵組發光;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俾令該第二按鍵組發光;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二導光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進入該第二導光區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導光區行進時,該第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進入該第一導光區的強度。
  14. 一種發光鍵盤,係包括:一按鍵模組,該按鍵模組包含一第一按鍵組與一第二按鍵組;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一導光區、一第二導光區、一第一連接結構與一第一槽溝,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該第一、第二按鍵組下方,該第一槽溝延伸於該第一、第二導光區之間,該第一、第二導光區藉該第一連接結構而保持彼此相連;一下薄膜層,該下薄膜層位於該導光板下方,該下薄膜層具有一第一上凸結構,該第一上凸結構延伸進入該第一槽溝內;一第一光源,該第一光源可對該第一導光區提供一第一光線,俾令該第一按鍵組發光;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俾令該第二按鍵組發光;其中,當該第一光線離開該第一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二導光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一光線進入該第二導光區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第一槽溝內,而朝該第一導光區行進時,該第一上凸結構係衰減該第二光線進入該第一導光區的強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模組包含由第1行排列到第N行的N行按鍵、一光衰減區與一連接區,而所述N係為大於2的正整數值;該第一按鍵組係位於該N行按鍵的左半段部分;該第二按鍵組係位於該N行按鍵的右半段部分;該光衰減區係位於該N行按鍵的第2行中段延伸至第N-1行中段的部分;該連接區係位於該N行按鍵的第1行中段與第N行中段的部分;該第一槽溝係位於該光衰減區的下方位置;以及該第一連接結構係位於該連接區的下方位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N行按鍵的第N行中段的部分包含一空白鍵。
  17. 一種發光鍵盤,係包括:一按鍵模組,該按鍵模組包含由第1行排列到第N行的N行按鍵,該N行按鍵中排列於第2行至第N-1行的按鍵可定義出一第三按鍵組與一第二按鍵組;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第三導光區、一第二導光區與一封閉環狀槽溝,該第三、第二導光區係分別位於該第三、第二按鍵組下方,該封閉環狀槽溝係延伸而包圍該第三導光區,使該第三、第二導光區兩者完全分離;一上薄膜層,該上薄膜層位於該導光板與該按鍵模組1之間,該上薄膜層具有一封閉環狀下凹結構,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延伸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一第三光源,該第一光源可對該第三導光區提供一第三光線,俾令該第三按鍵組發光;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可對該第二導光區提供一第二光線,俾令該第二按鍵組發光;其中,當該第三光線離開該第三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二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三光線進入該第二導光區的強度;以及當該第二光線離開該第二導光區進入該封閉環狀槽溝內,而朝該第三導光區行進時,該封閉環狀下凹結構係衰減該第三光線進入該第三導光區的強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三按鍵組至少包含符號“W”按鍵、符號“A”按鍵、符號“S”按鍵與符號“D”按鍵;該第二按鍵組包含該第三按鍵組以外的其他英文字母按鍵;該第三導光區係為一T字形區域,該T字形區域係位於該第二導光區中;該第二光源的第一部分係設置於該N行按鍵的第1行與該第三導光區之間,以對該第二導光區位於該N行按鍵的第1行與該第三導光區之間的第一區域提供該第二光線;以及該第二光源的第二部分係設置於該第三導光區與該N行按鍵的第N行之間,以對該第二導光區位於該第三導光區與該N行按鍵的第N行之間的第二區域提供該第二光線。
TW107101591A 2018-01-16 2018-01-16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TWI661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591A TWI661452B (zh) 2018-01-16 2018-01-16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01591A TWI661452B (zh) 2018-01-16 2018-01-16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1452B true TWI661452B (zh) 2019-06-01
TW201933404A TW201933404A (zh) 2019-08-16

Family

ID=6776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1591A TWI661452B (zh) 2018-01-16 2018-01-16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14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9203B2 (en) 2021-07-23 2023-03-0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TWI834529B (zh) 2023-03-27 2024-03-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949B (zh) 2020-07-21 2021-04-1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發光鍵盤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032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Liu Chang-Li Light guide method of double-layer light guide plate and keypad structure using the double-layer light guide plate
TW200945113A (en) * 2008-04-22 2009-1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0163003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天津俊龙达商贸有限公司 导光薄膜面光源组件
TWM474932U (zh) * 2012-08-15 2014-03-21 Everready Prec Ind Corp 光源模組及具有光源模組之鍵盤
CN204062674U (zh) * 2014-08-01 2014-12-31 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M533223U (en) * 2016-06-22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of light guide module and cutting structur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032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Liu Chang-Li Light guide method of double-layer light guide plate and keypad structure using the double-layer light guide plate
TW200945113A (en) * 2008-04-22 2009-11-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CN101630034A (zh) * 2008-07-16 2010-01-20 天津俊龙达商贸有限公司 导光薄膜面光源组件
TWM474932U (zh) * 2012-08-15 2014-03-21 Everready Prec Ind Corp 光源模組及具有光源模組之鍵盤
CN204062674U (zh) * 2014-08-01 2014-12-31 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M533223U (en) * 2016-06-22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of light guide module and cutting structure thereof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99203B2 (en) 2021-07-23 2023-03-07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TWI834529B (zh) 2023-03-27 2024-03-0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3404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4174B2 (en) Locally illuminated keycap
CN205177674U (zh) 发光组合件及键盘组合件
US9299516B2 (en) Luminous keyboard device
TWI697021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US20150261042A1 (en) Surfa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1403646A (zh) 具備光通道之發光鍵盤
TWI661452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TW201432764A (zh)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
US9633803B2 (en)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with improved light guide structure
TW200945114A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keyboard
TWI761024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US20090262081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TW201916086A (zh)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TWI436239B (zh) 具有導光管之發光鍵盤
TWI628686B (zh) 發光鍵盤及其發光按鍵
TWI780860B (zh) 背光模組
CN104576150A (zh)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CN209843573U (zh) 发光键盘
CN108305810B (zh) 发光键盘及其背光模组
TW202202980A (zh) 發光模組及其鍵盤
US10410807B2 (en) Luminous keyboard
TWI675392B (zh) 發光鍵盤
US8274409B2 (en) Light-emitting keyboard
TWI501278B (zh) 背光裝置及包含該背光裝置之發光鍵盤
TWI555051B (zh) 發光模組及發光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