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6150A -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6150A
CN104576150A CN201510023199.4A CN201510023199A CN104576150A CN 104576150 A CN104576150 A CN 104576150A CN 201510023199 A CN201510023199 A CN 201510023199A CN 104576150 A CN104576150 A CN 104576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emitting diode
light guide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319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6150B (zh
Inventor
何信政
陈晏彰
戴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319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6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44Light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该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模组、第一及第二发光二极管、遮光片、反射片与第一及第二遮光结构。导光板模组包含第一及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下。第一发光二极管朝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一光线。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设置以朝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二光线,第一光线的颜色异于第二光线的颜色。第一遮光结构由遮光片延伸以位于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用来限制第二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板内。第二遮光结构由反射片延伸以位于第二导光板及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用来限制第一光线入射至第二导光板内,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

Description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尤其指一种将遮光结构设置于导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之间以避免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其为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1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键盘1包含底板10、薄膜电路板12、复数个按键14以及背光装置16。每一个按键14设置于底板10上,薄膜电路板12设置于底板10以及复数个按键14之间,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4时,按键14就会下压触发薄膜电路板12,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按键功能。背光装置16设置于底板10下,用以提供发光键盘1发光的光源,背光装置16包含导光板18以及发光单元20,导光板18设置于底板10下,发光单元20则是设置于导光板18的一侧,使得发光单元20发射的光线可在导光板18内发生全反射,并利用导光板18底部的反射点(未图示)让光线从导光板18射出,并接着朝底板10的方向而投射出按键14之外,藉以产生发光键盘1发光的效果。
在上述设计中,若是想要产生按键双色发光的效果,通常采用将单颗双色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导光板的一侧的设计,然而,上述设计往往会出现若将双色发光二极管本身厚度缩减至0.4mm以下则会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与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而若是改成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模组的配置,则又会产生发光二极管与软性电路板必须采用双面板设计的问题而大幅地提升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遮光结构设置于导光板以及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设计,以避免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藉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装置,用来提供光线至发光键盘的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背光装置包含导光板模组、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遮光片、反射片、第一遮光结构以及第二遮光结构。导光板模组包含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二导光板,第二导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下;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一光线;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二光线,该第一光线的颜色异于该第二光线的颜色;遮光片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上且该遮光片于对应该按键的位置上形成透光区,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一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一光线或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二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二光线通过该透光区入射至该按键;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导光板下;第一遮光结构由遮光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一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光线入射至该第一导光板内;第二遮光结构由该反射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二导光板以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二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光线入射至该第二导光板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的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该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异于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彼此相邻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以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隔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光键盘,该发光键盘包含上述背光装置、底板和复数个按键,复数个按键设置于底板上,该背光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键盘还包含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与该复数个按键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背光装置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上,该软性电路板用来进行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将第一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以及将第二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设计,以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状况发生而能够有效地解决色光干扰问题,并且产生按键可双色发光的效果。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由于本发明不需配置单颗双色发光二极管以及不需采用双面板设计,因此,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缩减双色发光二极管本身厚度会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与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以及若选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模组则必须采用双面板设计的问题,从而大幅地降低发光键盘在按键双色发光上的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发光键盘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发光键盘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发光键盘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发光键盘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的背光装置沿剖面线C-C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的背光装置沿剖面线D-D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背光装置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背光装置的另一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发光键盘100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发光键盘100沿剖面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发光键盘100沿剖面线B-B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发光键盘100包含底板102、复数个按键104(于图3以及图4中仅以一个简示之),以及背光装置106。复数个按键104设置于底板102上以供使用者进行按压输入操作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按键功能,而背光装置106用来提供光线至复数个按键104,藉以使得背光装置106所发射的光线可经由按键104投射出,从而使发光键盘100具有按键发光功能。
于此针对背光装置106的设计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3、图4、图5以及图6,图5为图3的背光装置106沿剖面线C-C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3的背光装置106沿剖面线D-D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背光装置106包含导光板模组108、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于图5以及图6中显示五个,但不受此限)、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于图5以及图6中显示五个,但不受此限)、遮光片113,以及反射片115。导光板模组108设置于底板102下且包含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其中第二导光板116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4下,遮光片113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4上以发挥防漏光作用且遮光片113于对应按键104的位置上形成透光区117,以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经由第一导光板114所投射出的第一光线L1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经由第二导光板116所投射出的第二光线L2可通过透光区117入射至按键104而产生按键发光效果,反射片115设置于第二导光板116下,以用来反射第一光线L1与第二光线L2而使得第一光线L1与第二光线L2可确实地经由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射出至按键104,从而提升发光键盘100的按键发光效果。除此之外,由图3以及图4可知,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的总和厚度T1小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的厚度T2且小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厚度T3(但不受此限,其亦可采用厚度相等的设计),藉以确保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光线均可入射至导光板模组108,从而提升背光装置106的光线使用效率。需注意的是,背光装置106亦可采用第一导光板114与第二导光板116具有相异厚度的设计,以提升背光装置106在导光板结构设计上的弹性。第一发光二极管110用来朝导光板模组108发射第一光线L1,而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以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以用来朝导光板模组108发射第二光线L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线L1的颜色异于第二光线L2的颜色,举例来说,第一发光二极管110可为白光发光二极管而使得第一光线L1为白光,第二发光二极管112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而使得第二光线L2为红光,但不以此为限。
除此之外,背光装置106采用光线遮蔽设计以达到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光线分别入射至第二导光板116以及第一导光板114的目的,更详细地说,背光装置106还包含第一遮光结构118以及第二遮光结构120,其中第一遮光结构118以及第二遮光结构120于图5以及图6中仅以斜线区域简示之。第一遮光结构118可由遮光片113延伸形成以位于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以及第一导光板114之间以用来限制第二光线L2,以使第二光线L2不会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14内,也就是说,背光装置106可利用第一遮光结构118的遮光配置,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朝第一导光板114发射的第二光线L2会被第一遮光结构118遮挡住(如图3所示),藉此,背光装置106即可有效地避免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第二光线L2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14内。另一方面,第二遮光结构120可由反射片115延伸形成以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导光板116之间以用来限制第一光线L1,以使第一光线L1不会入射至第二导光板116内,也就是说,背光装置106可利用第二遮光结构120的遮光配置,以使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朝第二导光板116发射的第一光线L1会被第二遮光结构120遮挡住,藉此,背光装置106即可有效地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所发射的第一光线L1入射至第二导光板116内。
在实际应用中,发光键盘100可包含薄膜电路板122,薄膜电路板122设置于底板102以及复数个按键104之间,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04时,按键104就会下压触发薄膜电路板122,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按键功能。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背光装置106可还包含软性电路板124,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以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软性电路板124上,软性电路板124用来进行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控制,其相关电路设计常见于先前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
透过上述配置,举例来说,在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为白光发光二极管且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为红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下,若是想要使发光键盘100处于白光模式下,则仅需开启第一发光二极管110,藉此,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所发射的第一光线L1即可经由第一导光板114的光线引导设计(如利用底面网点结构等)而通过遮光片113的透光区117以射向按键104(如图4所示),从而产生按键104发白光的效果。在上述过程中,由图4可知,透过第二遮光结构120的遮光配置,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朝第二导光板116发射的第一光线L1就会被第二遮光结构120遮挡住,藉此,背光装置106即可有效地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所发射的第一光线L1入射至第二导光板116内而达到防止白光干扰的目的。
另一方面,若是想要使发光键盘100处于红光模式下,则仅需开启第二发光二极管112,藉此,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第二光线L2即可经由第二导光板116的光线引导设计(如利用底面网点结构等)而通过遮光片113的透光区117以射向按键104(如图3所示),从而产生按键104发红光的效果。在上述过程中,由图3可知,透过第一遮光结构118的遮光配置,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朝第一导光板114发射的第二光线L2就会被第一遮光结构118遮挡住,藉此,背光装置106即可有效地避免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第二光线L2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14内而达到防止红光干扰的目的。
除此之外,若是想要使发光键盘100处于混光模式下,则可同时开启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如此一来,第一发光二极管110所发射的第一光线L1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所发射的第二光线L2即可分别经由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的光线引导设计而通过遮光片113的透光区117以射向按键104,从而产生按键104发粉红光的混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排列配置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举例来说,其可如图7以及图8所示,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背光装置106’的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的背光装置106’的另一部分水平剖面示意图,其中图7以及图8所使用的剖面线位置可分别参照图3的剖面线C-C的位置以及图4的剖面线D-D的位置,且第一遮光结构118以及第二遮光结构120于图7以及图8中仅以斜线区域简示之。背光装置106’与背光装置106的差异仅在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的排列配置,由图7以及图8可知,彼此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112之间以第一导光板114以及第二导光板116隔开,至于针对背光装置106’的其他相关描述,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将第一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二导光板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以及将第二遮光结构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的设计,以避免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误入射至非其所对应的导光板内的状况发生而能够有效地解决色光干扰问题,并且产生按键可双色发光的效果,如此一来,相较于先前技术,由于本发明不需配置单颗双色发光二极管以及不需采用双面板设计,因此,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缩减双色发光二极管本身厚度会导致制造成本过高与电路设计复杂的问题以及若选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模组则必须采用双面板设计的问题,从而大幅地降低发光键盘在按键双色发光上的制造成本。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光装置,用来提供光线至发光键盘的复数个按键的至少其中之一,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包含:
导光板模组,包含:
第一导光板;以及
第二导光板,其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下;
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一光线;
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用来朝该导光板模组发射第二光线,该第一光线的颜色异于该第二光线的颜色;
遮光片,其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上且该遮光片于对应该按键的位置上形成透光区,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一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一光线或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经由该第二导光板所投射出的该第二光线,通过该透光区入射至该按键;
反射片,其设置于该第二导光板下;
第一遮光结构,其由该遮光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一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二光线入射至该第一导光板内;以及
第二遮光结构,其由该反射片延伸形成并位于该第二导光板以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该第二遮光结构用来限制该第一光线入射至该第二导光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的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且该总和厚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异于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相邻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以该第一导光板以及该第二导光板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红光发光二极管。
6.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复数个按键,其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之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发光键盘还包含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与该复数个按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背光装置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该第二发光二极管以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交错排列的方式设置于该软性电路板上,该软性电路板用来进行该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控制。
CN201510023199.4A 2015-01-16 2015-01-16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Active CN104576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3199.4A CN104576150B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3199.4A CN104576150B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150A true CN104576150A (zh) 2015-04-29
CN104576150B CN104576150B (zh) 2017-01-04

Family

ID=5309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3199.4A Active CN104576150B (zh) 2015-01-16 2015-01-16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615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0415A (zh) * 2016-08-31 2017-01-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8987162A (zh) * 2018-07-23 2018-12-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1087515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TWI795868B (zh) * 2021-08-11 2023-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系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4397Y (zh) * 2009-01-08 2009-12-16 华宇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图案切换装置的导光板
US20110122095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Coretronic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413714A (zh) * 2013-07-30 2013-11-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游标控制按键及其发光键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64397Y (zh) * 2009-01-08 2009-12-16 华宇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图案切换装置的导光板
US20110122095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Coretronic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413714A (zh) * 2013-07-30 2013-11-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游标控制按键及其发光键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40415A (zh) * 2016-08-31 2017-01-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6340415B (zh) * 2016-08-31 2019-11-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8987162A (zh) * 2018-07-23 2018-12-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8987162B (zh) * 2018-07-23 2019-12-0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10875154A (zh) * 2018-08-30 2020-03-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CN110875154B (zh) * 2018-08-30 2022-02-25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TWI795868B (zh) * 2021-08-11 2023-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150B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10617U (zh) 键盘按键的按键模块和制造键盘按键的按键模块的方法
JP5532329B2 (ja) 照明装置
CN104576150A (zh) 背光装置及其发光键盘
CN104091713B (zh) 背光装置及发光键盘
CN101427332B (zh) 电气设备的照亮
US8360595B2 (en) Light-guiding structure of translucent press key
US20090260965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keyboard
TWI598918B (zh) 發光鍵盤
TW201907428A (zh) 發光鍵盤
WO2011125359A1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
US8534853B2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08299116A (ja) 機器
JP2010015794A (ja) 導光シート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TW202206980A (zh) 具有多區發光之鍵盤及其發光模組
TW202211277A (zh) 背光模組及其發光鍵盤
TWI661452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JP2017117649A (ja) ライトガイドおよび照光表示装置
TW201535448A (zh) 背光裝置及包含該背光裝置之發光鍵盤
CN203242543U (zh) 一种发光键盘
TW201624515A (zh) 背光裝置及其發光鍵盤
JP6514526B2 (ja) Led光源装置
US10916387B2 (en) Module cover for a key module for a key, key module for a ke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key
CN202758791U (zh) 薄型化发光键盘
TW201931409A (zh) 背光模組及包含其之發光鍵盤
CN209880072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