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6086A -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6086A
TW201916086A TW107116476A TW107116476A TW201916086A TW 201916086 A TW201916086 A TW 201916086A TW 107116476 A TW107116476 A TW 107116476A TW 107116476 A TW107116476 A TW 107116476A TW 201916086 A TW201916086 A TW 2019160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cro
structures
guide plate
backligh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5703B (zh
Inventor
古祐銓
何信政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703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本發明之背光裝置包含導光板以及光源。導光板的正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之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微稜鏡結構緊靠該個出光區域之四邊中之一邊排列。光源用以發射光線,射入導光板內。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微稜鏡結構之一部份光由複數個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

Description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backlight apparatus),並且特別是關於用於發光鍵盤且能減少鍵帽邊緣漏光尤其是下邊緣漏光的背光裝置。
發光鍵盤已為市面上常見的輸入周邊裝置。發光鍵盤包含背光裝置以及設置於背光裝置之上的複數個鍵帽。背光裝置包含導光板以及光源。光源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導光板內,並被導向從導光板的正面射出,進而射向設置於上方的鍵帽。
然而,現行用於發光鍵盤的背光裝置,其導光板的正面上對應鍵帽的出光區域並無調整光線的設計,導致從導光板的出光區域射出的光線,會有部分光線從設置於上方的鍵帽的邊緣漏光特別是下邊緣漏光,甚至會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
因此,本發明所欲解決之一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並且根據本發明之背光裝置能減少發光鍵盤之鍵帽周圍的漏光,並且進一步減少鍵帽周圍的光暈。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係用於發光鍵盤。發光鍵盤包含複數個鍵帽。複數個鍵帽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例之背光裝置之上。根 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包含導光板以及光源。導光板具有正面、背面、下側面以及與下側面相對之上側面,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之橫向方向以及垂直於橫向方向之縱向方向。導光板的正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之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每一個出光區域並且具有靠近導光板的下側面之第一邊、靠近上側面之第二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之第三邊以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且與第三邊相對之第四邊。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緊靠其第一邊、其第二邊、其第三邊以及其第四邊中之一邊排列。光源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該導光板內,並且被該導光板導引從正面射出。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其導光板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係形成於導光板的背面上。複數個光轉向結構用以將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之光線導向導光板的正面。
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還包含反光層。反光層係設置於導光板的背面上,用以反射射向反光層之光線。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一變形,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沿橫向方向延伸,並且緊靠其第一邊排列。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 區域內並且具有複數個沿橫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二邊排列的第二微稜鏡結構、複數個沿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三邊排列的第三微稜鏡結構以及複數個沿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四邊排列的第四微稜鏡結構。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之第二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之第三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之第四部份光由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係用於發光鍵盤。發光鍵盤包含複數個鍵帽。複數個鍵帽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上。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包含導光板、稜鏡薄板以及光源。導光板具有正面以及背面。稜鏡薄板係設置於導光板的正面上方。稜鏡薄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下側面以及與下側面相對之上側面,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之橫向方向以及垂直橫向方向之縱向方向。稜鏡薄板於上表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的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且具有靠近下側面之第一邊、靠近上側面之第二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之第三邊以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且與第三邊相對之第四邊。稜鏡薄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緊靠其第一邊、其第二邊、其第三邊以及其第四邊中之一邊排列。光源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導光板內。光線被導光板導引從正面射出,穿過稜鏡薄板且朝向複數個鍵帽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 之鍵帽。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係用於發光鍵盤。發光鍵盤包含複數個鍵帽。複數個鍵帽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上。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包含導光板、稜鏡薄板以及光源。導光板具有正面以及背面。稜鏡薄板係設置於導光板的正面上方。稜鏡薄板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下側面,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之橫向方向以及垂直橫向方向之縱向方向。稜鏡薄板於下表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的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且具有靠近下側面之第一邊、靠近上側面之第二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之第三邊以及鄰接第一邊與第二邊且與第三邊相對之第四邊。稜鏡薄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緊靠其第一邊、其第二邊、其第三邊以及其第四邊中之一邊排列。光源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導光板內。光線被導光板導引從正面射出,穿過稜鏡薄板且朝向複數個鍵帽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鍵帽。
與先前技術不同,根據本發明之背光裝置用於發光鍵盤內,能減少發光鍵盤之鍵帽下邊緣的漏光,避免造成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1‧‧‧發光鍵盤
10‧‧‧鍵盤部
102‧‧‧按鍵
104‧‧‧鍵帽
1042‧‧‧透光區域
105‧‧‧回復元件
106‧‧‧升降機構
108‧‧‧開關
1082‧‧‧上薄膜電路
1084‧‧‧下薄膜電路
1086‧‧‧隔離構件
12‧‧‧底板
122‧‧‧通孔
2‧‧‧背光裝置
20‧‧‧導光板
201‧‧‧正面
202‧‧‧背面
203‧‧‧下側面
204‧‧‧上側面
205‧‧‧光轉向結構
206‧‧‧旁側面
22‧‧‧光源
24‧‧‧出光區域
242‧‧‧第一邊
244‧‧‧第二邊
246‧‧‧第三邊
248‧‧‧第四邊
252‧‧‧第一微稜鏡結構
254‧‧‧第二微稜鏡結構
256‧‧‧第三微稜鏡結構
258‧‧‧第四微稜鏡結構
26‧‧‧反光層
28‧‧‧遮光層
282‧‧‧破孔
3‧‧‧背光裝置
30‧‧‧導光板
301‧‧‧正面
302‧‧‧背面
303‧‧‧下側面
305‧‧‧光轉向結構
306‧‧‧旁側面
31‧‧‧稜鏡薄板
311‧‧‧上表面
312‧‧‧下表面
313‧‧‧下側面
314‧‧‧上側面
318‧‧‧鏤空部
32‧‧‧光源
332‧‧‧第一微稜鏡結構
334‧‧‧第二微稜鏡結構
336‧‧‧第三微稜鏡結構
338‧‧‧第四微稜鏡結構
34‧‧‧出光區域
342‧‧‧第一邊
344‧‧‧第二邊
346‧‧‧第三邊
348‧‧‧第四邊
349‧‧‧保留部份
35‧‧‧第一反光層
36‧‧‧遮光層
38‧‧‧第二反光層
4‧‧‧背光裝置
40‧‧‧導光板
401‧‧‧正面
402‧‧‧背面
403‧‧‧下側面
405‧‧‧光轉向結構
406‧‧‧旁側面
41‧‧‧稜鏡薄板
411‧‧‧上表面
412‧‧‧下表面
413‧‧‧下側面
414‧‧‧上側面
418‧‧‧鏤空部
42‧‧‧光源
432‧‧‧第一微稜鏡結構
434‧‧‧第二微稜鏡結構
436‧‧‧第三微稜鏡結構
438‧‧‧第四微稜鏡結構
44‧‧‧出光區域
442‧‧‧第一邊
444‧‧‧第二邊
446‧‧‧第三邊
448‧‧‧第四邊
449‧‧‧保留部份
45‧‧‧第一反光層
46‧‧‧遮光層
48‧‧‧第二反光層
T‧‧‧橫向方向
L‧‧‧縱向方向
圖1係採用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發光 鍵盤的元件展開圖。
圖2係圖1中發光鍵盤沿A-A線的剖面視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其導光板的局部頂視圖。
圖4、圖5、圖6以及圖7分別係圖3中導光板沿B-B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之一變形的導光板的局部頂視圖。
圖9係圖8中導光板沿C-C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10係採用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發光鍵盤的元件展開圖。
圖11係圖10中發光鍵盤沿D-D線的剖面視圖。
圖12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之一變形的稜鏡薄板的局部頂視圖。
圖13係圖12中稜鏡薄板沿E-E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14係採用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一變形的發光鍵盤的元件展開圖。
圖15係圖14中稜鏡薄板沿F-F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16係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之一變形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之變形的發光鍵盤之局部剖面視圖。
圖17係採用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發光 鍵盤的元件展開圖。
圖18係圖17中發光鍵盤沿G-G線的剖面視圖。
圖1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之一變形的稜鏡薄板的局部底視圖。
圖20係圖19中稜鏡薄板沿H-H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21係採用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之一變形的發光鍵盤的元件展開圖。
圖22係圖21中稜鏡薄板沿I-I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圖23係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之一變形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之變形的發光鍵盤之局部剖面視圖。
請參閱圖1至圖9。圖1係以元件展開圖示意地繪示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2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2之發光鍵盤1。圖2係圖1中發光鍵盤1沿A-A線的局部剖面視圖。圖3係導光板20的局部頂視圖,以顯示靠近導光板20的下側面203之一出光區域24。圖4、圖5、圖6以及圖7分別係圖3中導光板20沿B-B線的局部剖面視圖。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2之一變形的導光板20的局部頂視圖,以顯示靠近導光板20的下側面203之一出光區域24。圖9係圖8中導光板20沿C-C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如圖1所示,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2的發光鍵盤1包含底板12、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2以及鍵盤部10。底板12係設置於背光裝置2上,鍵盤部10係設置於底板12,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變形中,背光裝置2可以 設置於底板12上,鍵盤部10可以設置於背光裝置2上。
鍵盤部10包含複數個按鍵102。從背光裝置2之導光板20的正面201射出之光線,穿過底板12射向複數個按鍵102。底板12必須是透光的。圖1所示底板12具有複數個通孔122,以利增加光通量。
如圖1及圖2所示,發光鍵盤1包含複數個鍵帽104。複數個鍵帽104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2之上。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2包含導光板20以及光源22。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20可以由壓克力、矽氧樹脂(silicone)、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或其他商用導光高分子材料所製成。導光板20的層厚度可依需要而定,無特別限制。例如,應用於薄型發光按鍵時,導光板20的厚度範圍為約0.125mm~0.25mm,更甚者,導光板20的厚度可以低於0.125mm。
同樣如圖1及圖2所示,導光板20具有正面201、背面202、下側面203以及與下側面203相對之上側面204,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203之橫向方向T以及垂直於橫向方向T之縱向方向L。導光板20的正面201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之出光區域24。每一個出光區域24對應一個鍵帽104,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104之下。因為出光區域24非實體結構,所以於圖1中以虛線標示。
如圖1及圖3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24並且具有靠近導光板20的下側面203之第一邊242、靠近上側面204之第二邊244、鄰接第一邊242與第二邊244之第三邊246以及鄰接第一邊242與第二邊244且與第三邊246相對之第四邊248。導光板20於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並且具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252。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 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緊靠其第一邊242、其第二邊244、其第三邊246以及其第四邊248中之一邊排列。於圖1及圖3所示的範例中,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緊靠其第一邊242排列。
如圖1所示,光源22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導光板20內。光線被導光板20導引從正面201射出,朝向複數個鍵帽104前進。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光源22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的範例,光源22係設置緊鄰導光板20的旁側面206,光源22發射的光線從旁側面206射入導光板2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20還具有複數個貫穿的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複數個貫穿的開口大致上係沿垂直下側面203的中線排列。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2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2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20還具有複數個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該等開口係形成於導光板20的背面202上,並且靠近導光板20的下側面203。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2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20。
如圖2所示,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2的發光鍵盤1還包含鍵帽104、回復元件105、升降機構106以及薄膜開 關108。升降機構106之一端可活動地連接鍵帽104,另一端可活動地連接底板12。鍵帽104裝設在升降機構106上。升降機構106支撐鍵帽104作相對於開關108的垂直移動。圖2所示的升降機構106是剪刀式升降機構,回復元件105係彈性圓頂體。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升降機構106係蝴蝶式升降機構,回復元件105是彈片。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回復元件105是磁性元件,本發明之按鍵102的架構也可屬磁吸式按鍵。
開關108係由上薄膜電路1082與下薄膜電路1084所構成,並由隔離構件1086將上薄膜電路1082與下薄膜電路1084隔開。回復元件105係設置於上薄膜電路1082上。如圖2所示,回復元件105可以是彈性圓頂體(resilient dome),但不以此為限。外力施加在鍵帽104上讓鍵帽104朝向上薄膜電路1082移動。回復元件105隨著鍵帽104的移動而產生變形,以致動上薄膜電路1082變形朝向下薄膜電路1084移動,進而開啟開關108。
如圖2所示,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24之鍵帽104。圖2中以虛線代表原未由第一微稜鏡結構252調整之光線的行進路線,沿此路線行進的光線極可能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上薄膜電路1082、下薄膜電路1084以及回復元件105可以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質構成,讓光線可直接通過以到達鍵帽104。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20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係形成於導光板20的背面202上,用以將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之光線導向導光板20的正面201。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也可以局部形成於導光板20的背面202上,其將光線導向朝對應的鍵帽104 之透光區域1042前進,如圖2所示。鍵帽104之透光區域1042對應一圖案,該圖案代表字元、數字、符號、功能鍵中之其一。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可以在導光板20的背面202上印刷點狀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結構(micro-lens),也可以用鍍膜方式與導光板20一體成型。但複數個光轉向結構205的形成不以上述製程為限。
進一步,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2還包含反光層26。反光層26係設置於導光板20的背面202之上,用以反射射向反光層26之光線。反光層26可以由白色聚酯薄膜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之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如圖4所示)、倒U字型突出(如圖5所示)、V字型溝槽(如圖6所示)、U字型溝槽(如圖7所示)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進一步,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2還包含遮光層28。遮光層28係設置於導光板20的正面201之上。遮光層28並且具有複數個破孔(或透光區)282。每一個破孔對應一個出光區域24。遮光層28用以遮擋光線從除了複數個出光區域24外之其他區域射出。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8及圖9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252沿橫向方向T延伸,並且緊靠其第一邊242排列。導光板20於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並且具有複數個沿橫向方向T延伸的第二微稜鏡結構254、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三微稜鏡結構256以及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四微稜鏡結構258。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254緊靠其第二邊244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256緊靠其第三邊246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 構258緊靠其第四邊248排列。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254之第二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254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2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256之第三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256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2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2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258之第四部份光由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258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24之鍵帽104。藉此,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2能減少發光鍵盤1之鍵帽104下邊緣的漏光。第一微稜鏡結構252、第二微稜鏡結構254、第三微稜鏡結構25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258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
同樣地,第二微稜鏡結構254、第三微稜鏡結構25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258之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請參閱圖10至圖13。圖10係以元件展開圖示意地繪示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3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3之發光鍵盤1。圖11係圖10中發光鍵盤1沿D-D線的局部剖面視圖。圖12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3之一變形的稜鏡薄板31的局部頂視圖,以顯示靠近稜鏡薄板31的下側面313之一出光區域34。圖13係圖12中稜鏡薄板31沿E-E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如圖10所示,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3的發光鍵盤1包含底板12、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3以及鍵盤部10。底板12係設置於背光裝置3上,鍵盤部10係設置於底板12,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變形中,背光裝置3可以設置於底板12上,鍵盤部10可以設置於背光裝置3上。
鍵盤部10包含複數個按鍵102。從背光裝置3之導光板30的正面301射出之光線,穿過稜鏡薄板31、底板12射向複數個按鍵102。圖10中具有與圖1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如圖10及圖11所示,發光鍵盤1包含複數個鍵帽104。複數個鍵帽104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3之上。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3包含導光板30、稜鏡薄板31以及光源32。
同樣如圖10及圖11所示,導光板30具有正面301以及背面302。稜鏡薄板31係設置於導光板30的正面301上方。稜鏡薄板31具有上表面311、下表面312、下側面313以及與下側面313相對之上側面314,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313之橫向方向T以及垂直橫向方向T之縱向方向L。稜鏡薄板31於上表面311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的出光區域34。每一個出光區域34對應一個鍵帽104,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104之下。因為複數個出光區域34非實體結構,所以於圖10中以虛線標示。
如圖10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34並且具有靠近下側面313之第一邊342、靠近上側面314之第二邊344、鄰接第一邊342與第二邊344之第三邊346以及鄰接第一邊342與第二邊344且與第三邊346相對之第四邊348。稜鏡薄板3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332。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緊靠其第一邊342、其第二邊344、其第三邊346以及其第四邊348中之一邊排列。於圖10及圖11所示的範例中,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緊靠其第一邊342排列。
如圖10所示,光源32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 導光板30內。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光源32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的範例,光源32係設置緊鄰導光板30的旁側面306,光源32發射的光線從旁側面306射入導光板3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30還具有複數個貫穿的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複數個貫穿的開口大致上係沿垂直下側面303的中線排列。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3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3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30還具有複數個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該等開口係形成於導光板30的背面302上,並且靠近導光板30的下側面303。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3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30。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的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如圖11所示,光線被導光板30導引從正面301射出,穿過稜鏡薄板31且朝向複數個鍵帽104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34之鍵帽104。圖11中以虛線代表原未由第一微 稜鏡結構332調整之光線的行進路線,沿此路線行進的光線極可能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第一微稜鏡結構332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
如圖10所示,相鄰的出光區域34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連接在一起。也就是說,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分佈稜鏡薄板31的上表面311的大部分面積。
如圖11所示,導光板30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係形成於導光板30的背面302上,用以將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之光線導向導光板30的正面301。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也可以局部形成於導光板30的背面302上,其將光線導向朝對應的鍵帽104之透光區域1042前進,如圖11所示。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可以在導光板30的背面302上印刷點狀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結構,也可以用鍍膜方式與導光板30一體成型。但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的形成不以上述製程為限。
進一步,如圖11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3還包含第一反光層35以及遮光層36。第一反光層35係形成於稜鏡薄板31的上表面311除了複數個出光區域34外之其他區域上。第一反光層35用以反射射向第一反光層35之光線。遮光層36係形成於第一反光層35上,用以遮擋光線穿過第一反光層35之一部分光線射出。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反光層35可以由淺色油墨層所形成,例如,白色油墨層。遮光層36可以由深色油墨層所形成,例如,黑色油墨層。
進一步,如圖11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3還包含第二反光層38。第二反光層38係設置於導光板30的背面之下。第二反光層38用以反射射向第二反光層38之光線。第二反光層38可以由白色聚酯 薄膜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2及圖13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沿橫向方向T延伸,並且緊靠其第一邊332排列。稜鏡薄板3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並且具有複數個沿橫向方向T延伸的第二微稜鏡結構334、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三微稜鏡結構336以及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四微稜鏡結構338。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334緊靠其第二邊344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336緊靠其第三邊346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338緊靠其第四邊348排列。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334之第二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334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3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336之第三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336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3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338之第四部份光由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338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34之鍵帽104。藉此,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3能減少發光鍵盤1之鍵帽104下邊緣的漏光。第一微稜鏡結構332、第二微稜鏡結構334、第三微稜鏡結構33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338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
同樣地,第二微稜鏡結構334、第三微稜鏡結構33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338之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請參閱圖14及圖15。圖14係以元件展開圖示意地繪示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3之一變形以及採 用該背光裝置3的發光鍵盤1。圖15係圖14中發光鍵盤1沿F-F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如圖14所示,相鄰的出光區域34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連接在一起。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分佈整個稜鏡薄板31的上表面311。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可以沿橫向方向T或縱向方向L平行排列。於圖14所示範例中,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係沿橫向方向T平行排列。圖14中具有與圖10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稜鏡薄板3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並且具有鏤空部318。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的鏤空部318與該個出光區域34之該個第一邊342、該個第二邊344、該個第三邊346與該個第四邊348之間存在保留部份349。於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其保留部份349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仍保留。
如圖15所示,光線被導光板30導引從正面301射出,穿過稜鏡薄板31且朝向複數個鍵帽104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其保留部份349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之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34之鍵帽104。圖15中以虛線代表原未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調整之光線的行進路線,沿此路線行進的光線極可能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鏤空部318與該個出光區域34的該個第一邊342、該個第二邊344、該個第三邊346與該個第四邊348之間存在保留部份349內仍保留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332能減少鍵帽104周圍的漏光,並且進一步減少鍵帽104周圍的光暈。圖15中具有與圖11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請參閱圖16。圖16係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3之一變形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3之變形的發光鍵盤1之局部剖面視圖。圖16所示剖面其剖面線的定義同圖10中的D-D線。
如圖16所示,導光板30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係形成於導光板30的正面301上,用以散射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之光線。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也可以局部形成於導光板30的正面301上,如圖11所示。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可以在導光板30的背面302上印刷點狀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結構,也可以用鍍膜方式與導光板30一體成型。但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的形成不以上述製程為限。形成於導光板30的正面301上之複數個光轉向結構305讓照向鍵帽104整體光變得較柔和,但亮度並無衰減。圖16中具有與圖11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請參閱圖17至圖20。圖17係以元件展開圖示意地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4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4之發光鍵盤1。圖18係圖17中發光鍵盤1沿G-G線的局部剖面視圖。圖19係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4之一變形的稜鏡薄板41的局部底視圖,以顯示靠近稜鏡薄板41的下側面413之一出光區域44。圖20係圖19中稜鏡薄板41沿H-H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如圖17所示,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4的發光鍵盤1包含底板12、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4以及鍵盤部10。底板12係設置於背光裝置4上,鍵盤部10係設置於底板12,但並不以此為限。於一變形中,背光裝置4可以設置於底板12上,鍵盤部10可以設置於背光裝置4上。
鍵盤部10包含複數個按鍵102。從背光裝置4之導光板40的正面401射出之光線,穿過稜鏡薄板41、底板12射向複數個按鍵102。圖17中具有與圖1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如圖17及圖18所示,發光鍵盤1包含複數個鍵帽104。複數個鍵帽104係設置於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4之上。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4包含導光板40、稜鏡薄板41以及光源42。
同樣如圖17及圖18所示,導光板40具有正面401以及背面402。稜鏡薄板41係設置於導光板40的正面401上方。稜鏡薄板41具有上表面411、下表面412、下側面413以及與下側面413相對之上側面414,並且定義平行下側面413之橫向方向T以及垂直橫向方向T之縱向方向L。。稜鏡薄板41於下表面412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的出光區域44。每一個出光區域44對應一個鍵帽104,並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104之下。因為複數個出光區域44非實體結構,所以於圖17中以虛線標示。
如圖17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44並且具有靠近下側面413之第一邊442、靠近上側面414之第二邊444、鄰接第一邊442與第二邊444之第三邊446以及鄰接第一邊442與第二邊444且與第三邊446相對之第四邊448。稜鏡薄板4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432。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緊靠其第一邊442、其第二邊444、其第三邊446以及其第四邊448中之一邊排列。於圖17及圖18所示的範例中,每一個出光區域3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緊靠其第一邊442排列。
如圖17所示,光源42用以發射光線。光線射入 導光板40內。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光源42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的範例,光源42係設置緊鄰導光板40的旁側面406,光源42發射的光線從旁側面406射入導光板4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40還具有複數個貫穿的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複數個貫穿的開口大致上係沿垂直下側面403的中線排列。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4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40。
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光板40還具有複數個開口(未繪示於圖中)。特別地,該等開口係形成於導光板40的背面402上,並且靠近導光板40的下側面403。每一個開口具有自個的入光面。光源42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每一個發光元件對應一個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係置於其對應的開口。每一個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線從其對應的開口的入光面射入導光板40。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的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如圖18所示,光線被導光板40導引從正面401射出,穿過稜鏡薄板41且朝向複數個鍵帽104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之第一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44之鍵帽104。圖18中以虛線代表原未由第一微 稜鏡結構432調整之光線的行進路線,沿此路線行進的光線極可能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第一微稜鏡結構432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
如圖17所示,相鄰的出光區域44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連接在一起。也就是說,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分佈稜鏡薄板41的下表面412的大部分面積。
如圖18所示,導光板40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係形成於導光板40的背面402上,用以將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之光線導向導光板40的正面401。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也可以局部形成於導光板40的背面402上,其將光線導向朝對應的鍵帽104之透光區域1042前進,如圖18所示。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可以在導光板40的背面402上印刷點狀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結構,也可以用鍍膜方式與導光板40一體成型。但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的形成不以上述製程為限。
進一步,如圖18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4還包含第一反光層45以及遮光層46。第一反光層45係形成於稜鏡薄板41的上表面411對應除了複數個出光區域44外之其他區域上。第一反光層45用以反射射向第一反光層45之光線。遮光層46係形成於第一反光層45上,用以遮擋光線穿過第一反光層45之一部分光線射出。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反光層45可以由淺色油墨層所形成,例如,白色油墨層。遮光層46可以由深色油墨層所形成,例如,黑色油墨層。
進一步,如圖18所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4還包含第二反光層48。第二反光層48係設置於導光板40的背面402之下。第二反光層48用以 反射射向第二反光層48之光線。第二反光層48可以由金屬薄板所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9及圖20所示,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沿橫向方向T延伸,並且緊靠其第一邊432排列。稜鏡薄板4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並且具有複數個沿橫向方向T延伸的第二微稜鏡結構434、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三微稜鏡結構436以及複數個沿縱向方向L延伸的第四微稜鏡結構438。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434緊靠其第二邊444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436緊靠其第三邊446排列。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438緊靠其第四邊448排列。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434之第二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434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4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436之第三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436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44之鍵帽104。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438之第四部份光由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438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44之鍵帽104。藉此,根據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背光裝置4能減少發光鍵盤1之鍵帽104下邊緣的漏光。第一微稜鏡結構432、第二微稜鏡結構434、第三微稜鏡結構43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438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
同樣地,第二微稜鏡結構434、第三微稜鏡結構436以及第四微稜鏡結構438之剖面可以成倒V字型突出、倒U字型突出、V字型溝槽、U字型溝槽或其他形狀的突出或溝槽。
請參閱圖21及圖22。圖21係以元件展開圖示意地 繪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4之一變形以及採用該背光裝置4的發光鍵盤1。圖22係圖21中發光鍵盤1沿I-I線的局部剖面視圖。
如圖21所示,相鄰的出光區域44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連接在一起。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分佈整個稜鏡薄板41的下表面412。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可以沿橫向方向T或縱向方向L平行排列。於圖21所示範例中,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係沿橫向方向T平行排列。圖21中具有與圖17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稜鏡薄板41於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並且具有鏤空部418。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的鏤空部418與該個出光區域44之該個第一邊442、該個第二邊444、該個第三邊446與該個第四邊448之間存在保留部份449。於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其保留部份449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仍保留。
如圖22所示,光線被導光板40導引從正面401射出,穿過稜鏡薄板41且朝向複數個鍵帽104前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其保留部份449內之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之部份光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44之鍵帽104。圖22中以虛線代表原未由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調整之光線的行進路線,沿此路線行進的光線極可能射向使用者的眼睛,讓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是利用折射的原理來調整光線的傳遞路徑。每一個出光區域44內之鏤空部418與該個出光區域44的該個第一邊442、該個第二邊444、該個第三邊446與該個第四邊448之間存在保留部份449內仍保留的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432能減少鍵帽104周圍的漏光,並且進一步減少鍵帽104周圍的光暈。圖22中具有與圖18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 此不多做贅述。
請參閱圖23。圖23係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背光裝置4之一變形以及採用本發明之背光裝置4之一變形之發光鍵盤1的局部剖面視圖。圖23所示剖面其剖面線的定義同圖17中的G-G線。
如圖23所示,導光板40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係形成於導光板40的正面401上,用以散射射向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之光線。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也可以局部形成於導光板40的正面401上,如圖23所示。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可以在導光板40的背面402上印刷點狀淡色(例如,白色)油墨所形成,也可以用微結構,也可以用鍍膜方式與導光板40一體成型。但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的形成不以上述製程為限。形成於導光板40的正面401上之複數個光轉向結構405讓照向鍵帽104整體光變得較柔和,但亮度並無衰減。圖23中具有與圖18中相同號碼標記之元件,有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以及功能,在此不多做贅述。
藉由以上對本發明之詳述,可以清楚了解根據本發明之背光裝置其導光板的正面上對應鍵帽的出光區域上具有調整光線的微稜鏡結構,採用根據本發明之背光裝置的發光鍵盤能減少鍵帽下邊緣的漏光,避免造成使用者的眼睛不舒服,並且進一步減少鍵帽周圍的光暈。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面向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面向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面向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 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一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該發光鍵盤包含複數個鍵帽,該複數個鍵帽係設置於該背光裝置之上,該背光裝置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正面、一背面、一下側面以及與該下側面相對之一上側面且定義平行該下側面之一橫向方向以及垂直於該橫向方向之一縱向方向,該正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之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並具有靠近該下側面之一第一邊、靠近該上側面之一第二邊、鄰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之一第三邊以及鄰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且與該第三邊相對之一第四邊,該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緊靠其第一邊、其第二邊、其第三邊以及其第四邊中之一邊排列;以及一光源,用以發射一光線,該光線射入該導光板內,該光線被該導光板導引從該正面射出,朝向該複數個鍵帽前進,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一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係形成於該背面上,用以將射向該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之該光線導向該正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反光層,係設 置形成於該背面之下,用以反射射向該反光層之該光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一剖面係成選自由一倒V字型突出、一倒U字型突出、一V字型溝槽以及一U字型溝槽所組成之群組中之其一。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沿該橫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一邊排列,該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沿該橫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二邊排列的第二微稜鏡結構、複數個沿該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三邊排列的第三微稜鏡結構以及複數個沿該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四邊排列的第四微稜鏡結構,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二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三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之一第四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背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遮光層,係設置於該正面之上且具有複數個破孔,每一個破孔對應一個出光區域,該遮光層用以遮擋該光線從除了該複數個出光區域外之其他區域射出。
  7. 一種用於一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該發光鍵盤包含複數個 鍵帽,該複數個鍵帽係設置於該背光裝置之上,該背光裝置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正面以及一背面;一稜鏡薄板,係設置於該導光板之該正面上方,該稜鏡薄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一下側面以及與該下側面相對之一上側面且定義平行該下側面之一橫向方向以及垂直於該橫向方向之一縱向方向,該稜鏡薄板於該上表面或該下表面其上定義複數個成矩形之出光區域,每一個出光區域對應一個鍵帽且位在其對應的鍵帽之下並具有靠近該下側面之一第一邊、靠近該上側面之一第二邊、鄰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之一第三邊以及鄰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且與該第三邊相對之一第四邊,該稜鏡薄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相互平行的第一微稜鏡結構,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緊靠其第一邊、其第二邊、其第三邊以及其第四邊中之一邊排列;以及一光源,用以發射一光線,該光線射入該導光板內,該光線被該導光板導引從該正面射出,穿過該稜鏡薄板且朝向該複數個鍵帽前進,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一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每一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之一剖面係成選自由一倒V字型突出、一倒U字型突出、一V字型溝槽以及一U字型溝槽所組成之群組中之其一。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相鄰的出光區域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連接在一起。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分佈整個該上表面或整個下表面,該稜鏡薄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具有一鏤空部,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鏤空部與該個出光區域之該個第一邊、該個第二邊、該個第三邊與該個第四邊之間存在一保留部份,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其保留部份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仍保留。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一微稜鏡結構沿該橫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一邊排列,該導光板於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並且包含複數個沿該橫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二邊排列的第二微稜鏡結構、複數個沿該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三邊排列的第三微稜鏡結構以及複數個沿該縱向方向延伸且緊靠其第四邊排列的第四微稜鏡結構,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二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二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之一第三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三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該光線射向每一個出光區域內之該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之一第四部份光由該複數個第四微稜鏡結構調整,進而射向對應該個出光區域之該鍵帽。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還包含複數個 光轉向結構,係形成於該背面上,用以將射向該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之該光線導向該正面。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背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反光層,係形成於該上表面除了該複數個出光區域外之其他區域上,用以反射射向該第一反光層之該光線;以及一遮光層,係形成於該第一反光層上,用以遮擋該光線穿過該第一反光層之一部分光線射出。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背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反光層,係設置於該背面之下,用以反射射向該第二反光層之該光線。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係形成於該背面上,用以將射向該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之該光線導向該正面。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背光裝置,其中該導光板還包含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係形成於該正面上,用以散射射向該複數個光轉向結構之該光線。
TW107116476A 2017-09-19 2018-05-15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TWI665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2106 2017-09-19
??106132106 201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086A true TW201916086A (zh) 2019-04-16
TWI665703B TWI665703B (zh) 2019-07-11

Family

ID=6699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6476A TWI665703B (zh) 2017-09-19 2018-05-15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57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578B (zh) * 2022-01-12 2023-06-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
US11940646B2 (en) 2022-04-26 2024-03-2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illuminated keyswitch structure therewith
US11977250B2 (en) 2022-03-31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ing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ing substr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4125B (zh) * 2020-08-17 2023-02-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按鍵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74752U (zh) * 2011-01-04 2011-09-14 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发光键盘的结构
CN202736806U (zh) * 2012-06-19 2013-02-13 深圳市博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上的发光背光板及发光键盘
TW201630018A (zh) * 2015-02-12 2016-08-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CN204480937U (zh) * 2015-04-03 2015-07-15 郑国书 具悬浮字键区中板结构的发光键盘
TWI592970B (zh) * 2015-05-19 2017-07-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背光模組及背光模組的組立方法
TWM525536U (zh) * 2016-03-31 2016-07-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背光模組及發光鍵盤
TWM539144U (zh) * 2016-12-06 2017-04-01 Xinyongfong Tech Corp 背光裝置及發光鍵盤
TWM544646U (zh) * 2017-04-07 2017-07-01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發光鍵盤及具薄膜開關之背光模組
TWM547745U (zh) * 2017-05-26 2017-08-21 Msi Electronic (Kun Shan) Co Ltd 發光鍵盤及使用其之電子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6578B (zh) * 2022-01-12 2023-06-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
US11977250B2 (en) 2022-03-31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ing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ing substrate
US11940646B2 (en) 2022-04-26 2024-03-2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illuminated keyswitch structure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5703B (zh) 2019-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4174B2 (en) Locally illuminated keycap
TWI697021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TW201916086A (zh)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EP2664979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TWI416565B (zh) 發光鍵盤
TW201403646A (zh) 具備光通道之發光鍵盤
US9892874B2 (en) Luminous keyboard
JP6369353B2 (ja) 導光体および発光装置
TWI597752B (zh) 發光鍵盤
CN107768171A (zh) 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TWI628686B (zh) 發光鍵盤及其發光按鍵
JP6406053B2 (ja) 導光体および発光装置
TWI501275B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I756738B (zh) 發光模組及其鍵盤
KR100749124B1 (ko) 도광 키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발광 키패드
US10410807B2 (en) Luminous keyboard
TW201812818A (zh) 直下式發光鍵盤
CN113260908A (zh) 显示装置、照明装置、导光部件及导光构造
WO2010140573A1 (ja) 照光用シートおよび照光用シートを使用した入力装置
TWI661452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TWI501278B (zh) 背光裝置及包含該背光裝置之發光鍵盤
TW201630018A (zh) 發光鍵盤
CN219350058U (zh) 发光按键结构
CN217690911U (zh) 按键背光结构及发光按键结构
TWI756042B (zh)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