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669B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9669B TWI659669B TW104106340A TW104106340A TWI659669B TW I659669 B TWI659669 B TW I659669B TW 104106340 A TW104106340 A TW 104106340A TW 104106340 A TW104106340 A TW 104106340A TW I659669 B TWI659669 B TW I65966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wireless access
- access interface
- resources
- mobile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使用通訊裝置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該通訊裝置被配置成執行下列步驟:根據預定條件而決定該通訊裝置是否在使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一覆蓋區內;以及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行動通訊網路執行資源分配的一第一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不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該通訊裝置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通訊裝置自一預定組的資源分配資源的一第二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一模式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之該步驟包含下列步驟: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而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一分配;偵測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時之一失敗狀況;以及如果偵測到該失敗狀況,則藉由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二模式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該等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因而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無法分配該無線存取通訊網路的通訊資源之情況下,可迅速地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
Description
本發明之揭示係有關通訊裝置以及使用通訊裝置傳送資料之方法,且尤係有關被配置成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通訊裝置。
諸如根據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劃(3GPP)界定的全球行動電信系統(UMTS)及長程演進計畫(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架構的那些行動電信系統等的行動電信系統能夠支援比前幾代行動電信系統提供的簡單語音及傳訊服務更複雜的服務。例如,由於LTE系統提供的較佳之無線介面以及增強之資料速率,所以用戶能夠在行動通訊裝置上享有諸如視訊串流及視訊會議等的先前只能經由固定線路資料連接而提供之高資料速率應用。
因此,對第四代網路的需求是強勁的,且預期這些網路的覆蓋區(亦即,可存取該網路的地理位置)將迅速增加。然而,雖然預期第四代網路的覆蓋及容量將明顯超過前幾代通訊網路的覆蓋及容量,但是仍然有此類網路無法
服務的網路容量及地理區上的限制。這些限制尤其有關網路正經歷高負載以及各通訊裝置間之高資料速率通訊的情況、或各通訊裝置之間需要通訊但是該等通訊裝置可能不在網路之覆蓋區時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限制,在LTE Release 12版本中,將導入LTE通訊裝置執行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簡稱D2D)通訊的能力。
D2D通訊容許在附近的通訊裝置於覆蓋區之內及之外時或於網路故障時可直接相互通訊。此種D2D通訊能力由於無須由諸如一基地台等的一網路實體中繼用戶資料而可在各通訊裝置之間更有效率地傳送用戶資料,且亦可讓在附近的各通訊裝置在縱然可能不在網路的覆蓋區之情況下相互通訊。此種通訊裝置在覆蓋區之內及之外操作的能力使加入D2D能力的LTE系統非常適合於諸如公共安全通訊(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等的應用。公共安全通訊需要高強健性,因而各裝置在壅塞的網路中或於覆蓋區之外時可持續相互通訊。
因此,第四代網路已被提議作為一種比諸如TETRA(地面中繼無線電系統)等的目前被全世界使用的專用系統更有成本效益的公共安全通訊解決方案。然而,由於傳統LTE通訊及D2D通訊可能在單一覆蓋區或網路內共存,因而可能增加一LTE網路內之通訊協調及資源分配的複雜度。在某些應用中,必須緊急地執行D2D通訊,且因而可能有提供一種使通訊裝置可迅速地取得通訊資源的安排之要求。
根據本發明技術的一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使用通訊裝置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根據預定條件而決定該通訊裝置是否在使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或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一覆蓋區內;以及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行動通訊網路執行資源分配的一第一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或者,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不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通訊裝置自預定的一組資源分配資源的一第二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可以是諸如通訊資源的競爭式存取以及一競爭解決程序。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一模式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之該步驟包含: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而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一分配;偵測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時之一失敗狀況;以及如果偵測到該失敗狀況,則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二模式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
該等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
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可提供一種用於在一通訊裝置將執行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操作模式與根據一裝置對裝置程序或協定而執行將資料傳輸到其他通訊裝置或自其他通訊裝置接收資料,即便該等通訊裝置可能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內的一操作模式間切換之安排。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容許各通訊裝置分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被該行動通訊網路分配的通訊資源。
如將於下文中說明的,傳統上,當一通訊裝置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基地台或eNodeB提供之一無線電覆蓋區時,由該基地台或eNodeB分配一無線存取介面的資源,而執行D2D通訊。然而,在某些例子中,該等通訊裝置可能在需要緊急通訊(例如,可能需要緊急服務或類似的緊急通訊)的情況下操作。已設想到:在某些情況中,該網路可能壅塞,且因而無法提供D2D通訊而服務該通訊裝置。在此種情況中,縱然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內,傳統上也將由該行動通訊網路指定通訊資源,但是根據本發明技術而操作之通訊裝置將切換到根據不需要由該行動通訊網路分配資源且因而該等通訊裝置係自主地操作的一程序而執行D2D通訊之一操作模式。因此,即使在一行動通訊網路因某一原因而無法運行或壅塞時,也可執行D2D通訊。
將在最後的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本發明揭示之各種進
一步的態樣及特徵,且該等各種進一步的態樣及特徵包含一種通訊裝置以及使用通訊裝置之通訊方法。
100‧‧‧通訊系統
101‧‧‧行動通訊裝置
102‧‧‧基礎結構設備
103‧‧‧核心網路
104,106,108‧‧‧下行鏈路通訊
105,107,109‧‧‧上行鏈路通訊
200,300‧‧‧訊框
201,301,1404,1406,1408,1410‧‧‧子訊框
202,303,1402‧‧‧正交分頻多工符號
203‧‧‧資源區塊
204‧‧‧資源單位
205‧‧‧控制區
206‧‧‧資料區
207‧‧‧參考信號
208,209,210‧‧‧資源
302‧‧‧時槽
304‧‧‧循環字首
305‧‧‧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306‧‧‧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307‧‧‧解調參考信號
308‧‧‧探測參考信號
309‧‧‧較高副載波
310‧‧‧較低副載波
400‧‧‧行動通訊系統
401,402,403,415,501,502,600,704,706,902,908,1300,1304‧‧‧用戶設備
404,503,602,1302‧‧‧增強型節點B
405,407,409‧‧‧上行鏈路
406,408,410‧‧‧下行鏈路
411,412,413,414‧‧‧裝置對裝置通訊鏈路
504,505,601‧‧‧覆蓋區
606‧‧‧發射器
608‧‧‧接收器
610‧‧‧控制器
722,736,918,926‧‧‧傳輸交談
1401‧‧‧正交分頻多工副載波
1412,1414‧‧‧排程指配區
已參照各附圖而只以舉例之方式說明了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在該等附圖中,相像的部分有對應的參考編號,其中:第1圖提供了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一示意圖;第2圖提供了一行動通訊系統的一無線存取介面的一下行鏈路的結構之一示意圖;第3圖提供了一行動通訊系統的一無線存取介面的一上行鏈路之一示意圖;第4圖提供了各通訊裝置可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行動通訊系統之一示意圖;第5a至5d圖提供了一些例示裝置對裝置通訊情況之示意圖;第6圖提供了複數個通訊裝置形成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在本發明之揭示中被稱為模式1)的一群之一安排之一示意方塊圖;第7圖是在按下通話(PTT)應用中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通訊裝置在第6圖所示的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時的一例示操作之一流程圖;第8圖提供了複數個通訊裝置形成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外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且因而自主地操
作(在本發明之揭示中被稱為模式2)的一群之一安排之一示意方塊圖;第9圖是在按下通話(PTT)應用中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通訊裝置在第8圖所示的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外時的一例示操作之一流程圖;第10圖是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通訊裝置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時且選擇用於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的通訊資源的一適當之操作模式時的一例示操作之一流程圖;第11圖是通訊裝置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且根據本發明技術而在一模式1操作與一模式2操作之切換時的一例示操作之一流程圖;第12圖是通訊裝置根據本發明技術而決定一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建立程序是否已失敗的一例示操作之一流程圖;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技術的一例子的一通訊系統的一操作之一訊息流程圖;以及第14圖是包含一排程指配區及一些共用通訊資源區的一無線存取介面之一示意圖,且圖中示出根據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通訊的本發明技術之一操作。
第1圖提供了一傳統的行動電信系統100之一示意
圖,其中該系統包含一些行動通訊裝置101、基礎結構設備102、以及一核心網路103。該基礎結構設備亦可被稱為諸如基地台、網路元件、增強型節點B(enhanced Node B;簡稱eNodeB)、或協調實體,且將一無線存取介面提供給一覆蓋區或細胞內之一或多個通訊裝置。該一或多個行動通訊裝置可使用該無線存取介面經由代表資料的信號之傳輸及接收而傳送資料。網路實體102在通訊上連接到核心網路103,其中該核心網路可被連接到具有與由通訊裝置101及基礎結構設備102構成之通訊系統的結構類似的結構之一或多個其他通訊系統或網路。該核心網路亦可將其中包括鑑別、行動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及計費(Charging)等的功能提供給該網路實體服務的該等通訊裝置。第1圖之該等行動通訊裝置亦可被稱為通訊終端機、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簡稱UE)、及終端裝置等的術語,且被配置成經由該網路實體而與該相同的覆蓋區或一不同的覆蓋區服務之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通訊。可藉由使用該無線存取介面經由以線路104至109代表的雙向通訊傳輸及接收代表資料的信號,而執行這些通訊,其中104、106、及108代表自該網路實體至該等通訊裝置之下行鏈路通訊,且105、107、及109代表自該等通訊裝置至該網路實體之上行鏈路通訊。通訊系統100可根據任何已知的協定而操作,例如,在某些例子中,系統100可根據3GPP長程演進計畫(LTE)標準而操作,其中該網路實體及該等通訊裝置通常被分別稱為eNodeB
及UE。
第2圖提供了當該通訊系統正在根據LTE標準而操作時可由第1圖的該eNodeB提供的或與第1圖的該eNodeB相關聯的一無線存取介面的一下行鏈路的結構之一簡化示意圖。在LTE系統中,自一eNodeB至一UE的下行鏈路之無線存取介面是根據一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簡稱OFDM)存取無線介面。在一OFDM介面中,可用頻寬(available bandwidth)資源在頻率上被分為複數個正交副載波,且在複數個正交副載波上平行地傳輸資料,其中1.25MHz(MHz:百萬赫)與20MHz間之頻寬可被分為諸如128至2048個正交副載波。每一副載波頻寬可採用任何值,但是在LTE中,每一副載波頻寬是固定在15KHz(KHz:千赫)。如第2圖所示,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資源也在時間上被分成多個訊框,其中一訊框200持續10毫秒,且被細分為10個子訊框201,每一子訊框具有1毫秒的持續時間。每一子訊框係由14個OFDM符號所構成,並且被分為兩個時槽,各個時槽包含六或七個OFDM符號,其係依據在OFDM符號之間是否為了減少符號間干擾(intersymbol interference)而使用了一正常或延伸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一時槽內之資源可被分為一些資源區塊203,每一資源區塊包含一時槽的持續時間中之12個副載波,且資源區塊被進一步分為一些涉及一個OFDM符號中之一個副載波的資源單位204,其中每一長
方形204代表一資源單位。
在第2圖的一LTE無線存取介面的下行鏈路之該簡化結構中,每一子訊框201包含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一控制區205、用於傳輸用戶資料之一資料區206、根據一預定型樣而散佈在該控制區及資料區中之參考信號207及同步信號。資源單位204可包含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諸如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PDCCH)、一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簡稱PCFICH)、及一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簡稱PHICH)等的一些實體通道。該資料區可包含用於傳輸資料之諸如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PDSCH)及一實體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簡稱PBCH)等的一些實體通道。雖然這些實體通道將寬廣範圍的功能提供給LTE系統,但是就資源分配及本發明之揭示而論,PDCCH及PDSCH是最為相關的。若要得知與LTE系統的實體通道之結構及功能有關之進一步的資訊,可參閱參考資料[11]。
一eNodeB可將PDSCH內之資源分配給該eNodeB服務的各UE。例如,可將PDSCH的一些資源區塊分配給一UE,使該UE可接收其先前要求的資料、或該eNodeB推送給該UE之諸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簡稱RRC)信令等的資料。在第2圖中,已將
資料區206之資源208分配給UE1,已將資源209分配給UE2,且已將資源210分配給UE3。可將PDSCH的可用資源之一小部分分配給一LTE系統中之各UE,因而各UE需要被通知其在該PDSCH內被分配的資源之位置,以便只偵測且估計該PDSCH內之相關的資料。為了將各UE被分配的通訊資源之位置通知該等UE,經由該PDCCH而傳送形式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簡稱DCI)之用於指定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之資源控制資訊,其中係在相同子訊框中之一先前PDCCH實例中傳送一PDSCH的資源分配。在一資源分配程序中,各UE因而監視該PDCCH中是否有定址到該UE之DCI,且一旦偵測到此種DCI之後,接收該DCI,且偵測及估計來自該PDSCH的相關部分之資料。
第3圖提供了可由第1圖的該eNodeB提供的或與第1圖的該eNodeB相關聯的一LTE無線存取介面的一上行鏈路的結構之一簡化示意圖。在LTE網路中,該上行鏈路無線存取介面係根據一單載波分頻多工(Single Carrier FDM;簡稱SC-FDM)介面,且可以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簡稱FDD)或分時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簡稱TDD)提供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無線存取介面,其中在TDD實施例中,根據預定型樣而在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子訊框之間切換子訊框。然而,不論所使用的雙工形式為何,都利用一共同的上行鏈路訊框結構。第3圖之該簡化結構示出一FDD實施例中之此
種上行鏈路訊框。一訊框300被分為10個持續時間為1毫秒之子訊框301,其中每一子訊框301包含兩個持續時間為0.5毫秒之時槽302。每一時槽然後由七個OFDM符號303所構成,其中一循環字首304以相同於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方式被插入每一符號之間。在第3圖中,使用了正常循環字首,因而一子訊框內有七個OFDM符號,然而,如果使用延伸循環字首,則每一時槽將只包含六個OFDM符號。也以一種類似於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方式將上行鏈路子訊框的資源分為多個資源區塊及多個資源單位。
每一上行鏈路子訊框可包含諸如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簡稱PUSCH)305、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簡稱PUCCH)306、及一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簡稱PRACH)等的複數個不同的通道。該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可載送諸如給eNodeB的對下行鏈路傳輸之確認/不確認(ACK/NACKK)訊息、UE希望被排程到上行鏈路資源之排程要求指示元(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or;簡稱SRI)、以及下行鏈路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簡稱CSI)等的控制資訊。該PUSCH可載送UE上行鏈路資料或某些上行鏈路控制資料。經由PDCCH而授與PUSCH的資源,此種授與通常藉由將UE之緩衝中已準備好可傳輸的資料量傳送到該網路而觸發。可根據可在諸如系統資訊區塊等的下行鏈路信令中通知
UE的複數個PRACH型樣中之一PRACH型樣,而在一上行鏈路訊框的任何資源中將該PRACH排程。如同實體上行鏈路通道,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可包含參考信號。例如,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簡稱DMRS)307及探測參考信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簡稱SRS)308可出現在一上行鏈路子訊框中,其中該等DMRS佔有傳輸PUSCH的一時槽之第四個符號,且被用於將PUCCH及PUSCH資料解碼,且其中SRS被用於該eNodeB上的上行鏈路通道估計(channel estimation)。若要得知與LTE系統的實體通道之結構及功能有關之進一步的資訊,可參閱參考資料[1]。
在一種與PDSCH的資源類似之方式下,需要由該服務eNodeB排程或授與該PUSCH的資源,因此如果將由一UE傳輸資料,則需要由該eNodeB將該PUSCH的資源授與該UE。在一UE上,將一排程要求或一緩衝狀態報告傳輸到其服務eNodeB,而實現PUSCH資源分配。當該UE沒有足夠上行鏈路資源用於傳送一緩衝狀態報告時,可在沒有現有PUSCH分配給該UE時經由PUCCH上的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簡稱UCI)之傳輸,而進行該排程要求,或可在有現有PUSCH分配給該UE時在該PUSCH上直接傳輸該排程要求。回應該排程要求,該eNodeB被配置成:將該PUSCH中足以傳輸一緩衝狀態報告的一部分分配給該要求的UE,且然後經由PDCCH中之一DCI而將該緩衝狀態報告資源分
配通知該UE。一旦或如果該UE有適於傳送一緩衝狀態報告的PUSCH資源,則該緩衝狀態報告被傳送到該eNodeB,且將與該UE上的一或多個上行鏈路緩衝中之資料量有關之資訊提供給該eNodeB。該eNodeB在接收到該緩衝狀態報告之後,可將PUSCH資源的一部分分配給該傳送的UE以供傳輸某些其緩衝儲存的上行鏈路資料,且然後經由PDCCH中之一DCI而將該資源分配通知該UE。例如,假定一UE具有與該eNodeB的連接,則該UE將先在該PUCCH中以一UCI之形式傳輸一PUSCH資源要求。該UE接著將監視該PDCCH中之一適當的DCI,擷取該PUSCH資源分配的細節,並且在不同的被分配的資源中傳輸上行鏈路資料,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料最初包含一緩衝狀態報告,且/或之後包含被緩衝儲存的資料之一部分。
雖然在結構上類似於下行鏈路子訊框,但是上行鏈路子訊框有不同於下行鏈路子訊框的一控制結構,尤其一上行鏈路子訊框的較高309及較低310副載波/頻率/資源區塊被保留給控制信令,而不是被保留給一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初始符號。此外,雖然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程序是比較類似的,但是由於被分別用於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OFDM及SC-FDM的不同特性,所以可被分配的資源之實際結構可以是不同的。在OFDM中,每一副載波被個別地調變,且因而頻率/副載波分配無須是連續的,然而,在SC-FDM中,各副載波被聯合調變,因此若
要有效率地使用可用資源,對每一UE進行連續的頻率分配將是較佳的方式。
由於前文所述之無線介面結構及操作,一或多個UE可經由一協調eNodeB而相互傳送資料,因而形成了一傳統的細胞式電信系統。雖然諸如基於先前發佈的LTE標準的那些細胞式通訊系統等的細胞式通訊系統已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是有一些缺點與此種集中式系統有關。例如,如果鄰近的兩個UE想要相互通訊,則需要足以傳送資料的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資源。因此,兩部分之該系統的資源正被用於傳送單一部分的資料。第二個缺點在於:縱然一些UE是鄰近的,但是當該等UE想要相互通訊時,需要有一eNodeB。這些限制在系統正經歷高負載或無法得到eNodeB覆蓋時(例如,在遠方區域中或當eNodeB無法正確地工作時)可能發生問題。克服這些限制時,可增加LTE網路的容量及效率,但也將導致為LTE網路營運商產生新的營收可能性。
D2D通訊提供了解決網路容量以及對各LTE裝置間之通訊的網路覆蓋要求之上述問題之可能性。例如,如果可在各UE之間直接連接用戶資料,則只需要將一組資源用於傳送資料,而不需要將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資源用於傳送資料。此外,如果各UE能夠直接通訊,則範圍內之各UE縱然在eNodeB提供的覆蓋區之外時也可相互通
訊。由於這些潛在的效益,已提議將D2D能力加入LTE系統中。
第4圖提供了實質上類似於參照第1圖所述的行動通訊系統,但是各UE 401、402、403亦可操作而執行相互間之直接裝置對裝置(D2D)通訊的一行動通訊系統400之一示意圖。D2D通訊包含:各UE相互直接傳送資料,且無須經由諸如一eNodeB等的一專用協調實體傳送用戶及/或控制資料。例如,在第4圖中,UE 401、402、403、415與eNodeB 404間之通訊係根據現有的LTE標準,也經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405至410而通訊,但是當UE 401至403在彼此間之範圍內時,該等UE亦可經由D2D通訊鏈路411至414而相互直接通訊。在第4圖中,以虛線示出D2D通訊鏈路,且示出D2D通訊鏈路存在於401與402之間以及402與403之間,但是不存在於401與403之間,這是因為這些UE並未鄰近到足以相互直接傳輸及接收信號。也示出D2D通訊鏈路不存在於415與其他UE之間,這是因為UE 415沒有D2D通訊的能力。諸如第4圖所示之情況可能存在於一LTE網路中,其中UE 415是不符合D2D操作規格的一裝置。
為了建立諸如自UE 402至UE 403之一單向D2D通訊鏈路414等的一D2D通訊鏈路,需要執行一些步驟。首先,促使UE知道範圍內之有D2D能力的其他UE是有利的。在一LTE系統中,可諸如由每一UE定期相互傳輸含有用於識別各UE的唯一"搜尋"識別碼("discovery"
identifier)之一搜尋信號,而實現上述促使UE知道範圍內之有D2D能力的其他UE之步驟。或者,一服務eNodeB或協調實體可編輯其覆蓋區內能夠執行D2D通訊的UE之一列表,且將該列表發佈到其覆蓋區內之適當的UE。藉由上述該等程序中之任一程序,UE 401可搜尋到UE 402,UE 402可搜尋到UE 401及403,且UE 403可搜尋到UE 402。一旦UE 402知道UE 403的存在之後,UE 402然後可繼續建立與UE 403間之一D2D通訊。
先前已提議在用於根據被稱為長程演進計畫(LTE)的由3GPP管理的規格而界定通訊系統之標準內提供裝置對裝置通訊之某些安排。存在了實施LTE D2D通訊的一些可能方法。例如,為各UE與eNodeB間之通訊而提供之無線存取介面可被用於D2D通訊,其中一eNodeB分配必要的資源,且經由該eNodeB傳送控制信令,但是在各UE之間直接傳輸用戶資料。
可根據諸如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簡稱CSMA)、OFDM、或以上各項的一組合、以及基於OFDM/SC-FDMA 3GPP LTE之無線存取介面等的一些技術中之任何技術而提供被用於D2D通訊之無線存取介面。例如,已在文件R2-133840[1]中提議使用由各UE進行的傳輸之載波感測多重存取(CSMA)協調,這是一種由每一UE執行的基於無協調
/競爭之排程。每一UE先監聽,然後在一未被使用的資源上傳輸。
在另一例子中,各UE可直接協商對一無線存取介面的存取,而相互通訊,因而無須一協調eNodeB。先前提議的安排之例子包括一群UE中之一UE被用來作為協調該群的其他成員的傳輸的控制實體之那些安排。下列揭示中提供了此類提議之例子:
˙[2]R2-133990,Network control for Public Safety D2D Communications;Orange,Huawei,HiSilicon,Telecom Italia
˙[3]R2-134246,The Synchronizing Central Node for Out of Coverage D2D Communication;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4]R2-134426,Medium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LG Electronics Inc
在另一種安排中,該群UE中之一UE先傳送一排程指配,且然後在沒有一中央排程UE或控制實體控制傳輸的情形下傳輸資料。下列揭示提供了此種分散式安排之例子:
˙[5]R2-134238,D2D Scheduling Procedure;Ericsson;
˙[6]R2-134248,Possible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connectionless D2D voice communication;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7]R2-134431,Simulation results for D2D voice services using connectionless approach;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前文列出的最後兩篇文件R2-134248[6]及R2-134431[7]尤其揭示了將各UE使用的一排程通道用於指示該等UE將資料以及將被使用的資源排程之意圖。另一揭示R2-134238[5]並不同樣地使用一排程通道,而是將至少某些資源部署成傳送該等排程指配。
[8]及[9]中揭示的其他例示安排需要一基地台將回饋提供給各通訊裝置,而控制該等通訊裝置的傳輸。文件[10]揭示了一種針對干擾控制及資源協調而在細胞式用戶
設備與裝置對裝置用戶設備之間提供一專用資源交換通道之安排。
由於D2D裝置及網路的組織之可能方法,可能發生一些情況。第5a至5d圖提供了一些選擇的例示情況,其中每一種情況可能導致與資源之分配、D2D通訊與傳統LTE通訊並行之操作、以及有D2D能力的裝置在各eNodeB提供的一些覆蓋區之間移動有關的不同問題。
在第5a圖中,UE 501及502是在一eNodeB的覆蓋區之外,因此,該等D2D裝置可通訊,且不太需要顧及或完全不必顧及該等D2D裝置的D2D通訊對鄰近LTE網路可能造成的干擾。此種情況可能發生在諸如公共安全通訊,此時該等UE是在一覆蓋區之外或相關的行動通訊網路目前無法正確地運作。在此種情況中,該等通訊的UE可直接相互協商而分配資源及協調通訊,或者該等UE中之一UE或一第三UE可擔任一協調實體且因而執行資源分配。
在第5b圖中,UE 501是在一eNodeB 503的一覆蓋區504之內,且正在執行與在該覆蓋區504之外的UE 502間之D2D通訊。與第5a圖之情況相反,由於UE 501是在eNodeB 503的覆蓋區之內,所以D2D通訊可能對該覆蓋區內之傳統LTE通訊造成干擾。因此,可能必須與覆蓋區504內之資源分配及傳輸協調D2D資源分配及傳輸,使傳統LTE通訊不會受到D2D傳輸的影響。可以一些方式達到上述目的,例如,該eNodeB可協調D2D通訊
的資源分配,使D2D資源與傳統LTE資源不重疊。然後UE 501可將任何分配轉送到UE 502。或者,UE1或通過UE1之UE2可諸如執行資源分配,然後將被用於D2D通訊的資源通知該eNodeB。該eNodeB然後將這些資源保留給D2D通訊。
在第5c圖中,UE 501及502都在eNodeB 503的該覆蓋區之內,因此,如果將在不對該覆蓋區內之傳統LTE通訊造成干擾的情形下執行D2D通訊,則將需要該eNodeB與該等UE間之協調。可以一種與參照第5b圖所述的方式類似之方式實現該協調,但是在第5c圖的例子中,UE 502也在該覆蓋區之內,因而可以不需要由UE1將資源分配信號自UE2轉送到該eNodeB。
在第5d圖中,示出了第四種更複雜的情況,其中UE 501及UE 502分別在不同的eNodeB 503及504之覆蓋區504、505之內。如同第5b及5c圖的情況,如果將要避免D2D通訊與傳統LTE通訊間之干擾,則需要執行D2D通訊的該等UE間之協調。然而,由於存在兩個eNodeB,所以需要覆蓋區504及505內之該等eNodeB所執行的資源分配與D2D資源分配協調。
第5a至5d圖只例示了許多種可能的D2D使用情況中之四種情況,而可利用第5a至5d圖所示的那些情況之組合形成一些進一步的情況。例如,第5a圖所示之兩個UE通訊的情況可移到第5d圖的使用情況,因而在兩個eNodeB的覆蓋區中有執行D2D通訊的兩群UE。
一旦建立了一D2D通訊鏈路之後,需要將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資源分配給該D2D鏈路。如前文所述,D2D通訊可能將發生在分配給LTE網路的頻譜中,因此,先前已提議:當在一LTE網路的一覆蓋區之內時,在上行鏈路頻譜中執行D2D傳輸,且使用SC-FDM。此外,由於推動D2D通訊的一個動機因素是可能導致的容量增加,將下行鏈路頻譜用於D2D通訊是不適當的。
審查中之歐洲專利申請案EP14153512.0揭示了一種被配置成執行D2D通訊的通訊裝置之安排,本發明特此引用該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以供參照。該等通訊裝置被配置成:藉由在被分配用於執行競爭式存取的資訊之一預定部分(被稱為排程指配區)中傳輸一排程指配訊息,而保留諸如一LTE上行鏈路的PUSCH之通訊資源等的共用通訊資源。如EP14153530.2(本發明特此引用該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以供參照)中揭示的,該等通訊裝置採用一競爭解決程序,以致於如果一或多個通訊裝置在該排程指配區的相同部分中同時傳輸排程指配訊息,則該等通訊裝置可偵測到競爭式存取,且將在不同的時間重新嘗試。為了內容的完整性,附錄1中總結了通訊裝置可根據該D2D通訊程序而執行的操作。
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為了執行D2D通訊而可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之間切換的安排。如前文
中參照第5a-5d圖所示之該等不同的情況而說明的,各通訊裝置或UE可根據其是否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該等eNodeB提供之覆蓋區之內,而在不同的環境中執行D2D通訊。根據本發明之揭示,上述之該等情況被總結為在下文的說明中被稱為模式1的在覆蓋之內、或被稱為模式2的在一eNodeB之覆蓋之外。第6及8圖示出這兩種操作模式,且支持性地說明了一種係為一群D2D UE間之按下通話(press to talk)類型操作之D2D通訊應用。
第6圖提供了在一基地台或eNodeB 602提供的以一邊界虛線601代表的一覆蓋區內操作之一些通訊裝置600之一例示圖式。當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執行D2D通訊時,則是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控制下提供一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
如第6圖所示,每一通訊裝置或UE 600包含在控制器610的控制下執行信號的傳輸及接收之一發射器606及一接收器608。控制器610控制發射器606及接收器608在該群的各成員之間傳輸及接收資料,以便提供D2D通訊。然而,如將可了解的,在被稱為模式1之該操作模式中,係由eNodeB 602決定且控制存取無線存取介面之操作。
根據模式1操作的該例子,第7圖中示出根據參考資料[5]中提供的一揭示而執行根據用於D2D通訊的按下通話類型應用的D2D通訊之一程序。第7圖提供了示出一UE在一eNodeB 602的覆蓋區601內執行D2D通訊且因
而要求且接收eNodeB 602的通訊資源分配的一程序之一訊息序列流程圖。如第7圖所示,作為該程序的第一部分,在步驟701中,安排UE 600被預先配置以透過提供有加密金鑰(eneryption key)及鑑別而分配且存取通訊資源。一第一通訊裝置704想要傳輸到該群中之諸如一UE 706等的其他UE,且因而執行程序步驟708所示的按下通話活動。根據前文所述的該等安排中之一安排,如程序步驟710所示,UE 704然後要求eNodeB 602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且自該eNodeB接收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一授與。該第一UE 704然後在步驟712中使用一訊息將一排程指配訊息傳輸到該群中之其他UE 706,且然後在步驟714、716中將用戶資料傳輸到該群中之該等其他UE。可在步驟718中傳送一進一步的排程指配訊息,以便在步驟720中繼續將用戶資料傳輸到該等其他UE。因此,訊息712至720代表用於將資料傳輸到該等其他UE之傳輸交談722。可在步驟730中提出對通訊資源的進一步要求,以自eNodeB 602更新或接收更大量的通訊資源,如由處理步驟730所執行。在一另外的傳輸交談736中執行一進一步的排程指配訊息732及用戶資料傳輸734。最後,UE 704在步驟740中釋放按下通話要求,以便釋放eNodeB 602先前分配給D2D通訊傳輸之通訊資源。
前文所述之另一例示操作模式被稱為在覆蓋區之外執行D2D通訊的模式2,其中該等通訊裝置或UE是在第8
圖示出的基地台602的覆蓋區601之外,且該基地台602的覆蓋區601實質上對應於第6圖所示之例子,其對應於覆蓋內的操作模式1。因此,如第8圖所示,該等UE 600是在邊界601之外,因而是在eNodeB 602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外。可根據諸如可能低於一預定臨界值之下行鏈路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等的預定條件而決定UE 600是否在eNodeB 602的一覆蓋區之內。因此,發射器、接收器、及控制器606、608、610可根據接收信號強度而決定來自eNodeB的下行鏈路傳輸低於一預定臨界值,且因而決定該UE是在eNodeB 602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外操作。因此,對於第7圖所示之按下通話例子而言,第9圖中示出對應於該模式2操作中之按下通話操作之訊息流程圖。下文中將說明第9圖。
如第9圖所示,在對應於第7圖中之步驟701的一第一程序步驟中,該等UE執行一預先配置,其中一通訊網路交換或提供鑑別及加密金鑰,以便該等UE可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而通訊。因此,在該第一步驟901中,執行資源配置。一第一UE 902然後執行按下通話步驟904所示的按下通話活動。在通常被示為一D2D通訊程序的一程序步驟中,第一UE 902執行用於保留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一程序,以便形成至第二UE 908的一D2D通訊。第二UE 908可以是一裝置,但是該群中可以有可自第一UE 902接收通訊的其他裝置。保留了該無線存取介面上的通訊資源之後,第一UE 902然後如訊息傳輸箭頭
912、914、916所示,將用戶資料傳輸到該群中之其他裝置908。因此,傳輸訊息912、914、916通常被表示為一傳輸交談918。
在一進一步的操作中,第一UE 902可執行用於保留一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另一必要的D2D通訊程序920,以便更新該保留或或保留所需的進一步之資源。因此,在一進一步的通訊交談926中,進行了進一步的傳輸922、924。最後,在一步驟930中釋放按下通話功能之後,UE 902釋放該等被保留的資源。
根據前文所述之該等協議,當在該網路的覆蓋之內時,該UE應使用模式1。對於模式1操作而言,該UE必須先建立RRC連接,然後才可操作模式1。如將可了解的,安排成下列操作時有某些優點:當該UE是在覆蓋之內時(根據現行定義:該細胞是適當的),則該UE應建立與該網路間之一RRC連接,然後該網路將特定資源排程給該UE。
根據某些例子,該行動通訊網路可控制模式1或模式2可被容許。例如,經由諸如1位元指示等的系統資訊而以下列方式啟用模式1或2:‧在覆蓋之內及/或覆蓋之外時容許模式2;‧在覆蓋之內時必須使用模式1(不容許模式2)或容許模式2。
如果一UE必須在模式1中操作,則可察覺一問題,這是因為該UE必須自閒置模式建立一RRC連接。因此,
在一適當細胞中之處於閒置模式的一UE將使任何公共安全通訊或任何其他D2D通訊延遲一段時間,該段時間被該UE耗用於建立一RRC連接及要求D2D資源以及一eNodeB分配該等資源。在正常的操作情況下,該UE必須自閒置狀態移到RRC連接狀態所導致之通訊延遲將是幾百毫秒,因而不會表現出建立通訊的顯著延遲。然而,在某些情況中,尤其是在壅塞的網路中,此種延遲可能是無法接受的,或甚至可能使一公共安全裝置無法操作。
一個例子是在諸如地震、爆炸、或需要D2D通訊裝置操作而使緊急服務運作的任何情況之一災難情況中,提供了行動通訊網路可能壅塞的例子,這是因為許多人可能嘗試以電話或文字訊息通知朋友及親戚。此種情況可能導致PRACH上的壅塞,且因而該網路可能無法服務所有的UE。暫時性干擾或甚至核心網路或eNodeB的故障也可能造成此種PRACH故障。
在行動通訊網路壅塞的一例子中,該網路可被配置成設定用於防止正常用戶存取一細胞之存取等級限制(access class barring)。假定一公共安全裝置將具有一特殊存取等級(保留給特殊裝置之存取等級11-15),則這些裝置將可能可以存取該細胞。然而,有時可採用存取等級限制參數的更新。此外,有某些可能阻礙系統資訊的傳送之網路故障情況。此外,縱然該UE能夠建立一連接,但是資源分配在動盪的情況下可能是不可靠的。
也有可能在一網路的緊急情況中將資源保留給公共安
全D2D裝置且停用模式1通訊,此種方式將容許在覆蓋之內的UE永遠使用模式2。然而,此種方式也取決於及時將警示傳送到營運商且該網路及時更新系統資訊。此種方式也取決於已經升級且測試過可配合公共安全裝置運作的特定營運商之網路。然而,此種方式可能是成本高昂且耗時的,且無論此種方式是否被行動通訊網路的營運商支援都可能必須容許公共安全情況下之D2D通訊。
因此,一些UE在某些情況中將希望能夠在一商用網路的覆蓋之內相互通訊,但這是不可行的。因此,UE應能夠第一優先使用模式2操作,或者至少能夠在偵測到網路故障時回到該模式。
根據本發明之技術,為了減少緊急或重要通訊時通訊故障的可能性,一通訊裝置或UE被配置成切換到根據一裝置對裝置通訊程序而執行與其他UE間之資料的傳輸或接收且縱然該等UE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內也是如此操作的一操作模式。如將要說明的,傳統上當一UE是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基地台或eNodeB提供的一無線電覆蓋區時,則由該基地台或eNodeB控制存取而分配一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而執行D2D通訊。然而,在某些例子中,UE可能在需要用於諸如緊急服務或類似服務的緊急通訊之情況中操作。可設想到:在某些情況中,該網路可能壅塞,或無法提供D2D通訊以服務該
UE。在此種情況中,縱然該UE是在該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且通常將被該行動通訊網路指定了通訊資源,但是根據本發明技術而操作的UE將切換到根據無須由該行動通訊網路分配資源之一程序而執行D2D通訊的一操作模式,因而在此種情形中,該等UE係自主地操作。因此,縱然在一行動通訊網路因某些理由而無法工作或壅塞時,亦可執行D2D通訊。
第10、11、或12圖示出本發明技術的某些實施例。根據該第一流程圖,第10圖示出一通訊裝置或UE在第一覆蓋之內操作模式與第二覆蓋之外操作模式之間切換的操作。第10圖因而示出被一網路營運商配置成諸如在該網路營運商的指示下優先執行D2D通訊的一通訊裝置之操作。下文中將總結第10圖之操作。
S1001:在第10圖中作為第一步驟,且為第7及9圖中之對應的步驟708及904,一UE執行諸如按下通話通訊1001等的一D2D通訊。
S1002:UE先決定其是否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一覆蓋區之內。可諸如決定接收信號強度,或執行諸如偵測一廣播信號之存在等的其他功能,而實現決定其是否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一覆蓋區之內。如果該UE是在一覆蓋區之內,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004。
S1004:該UE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之內且處於一閒置模式時,自該閒置模式移到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程序模式,以便建立一RRC連接。
S1006:該UE然後決定是否已建立了一RRC連接。如果尚未建立一RRC連接,則處理繼續回到步驟S1004,且該UE執行用於重新建立RRC連接的一傳統程序。如果已建立了該RRC連接,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008。
S1008:在建立了RRC連接之後,該UE此時處於RRC連接狀態。在對應於模式1的該狀態中,該UE向該eNodeB要求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以便在按下通話操作之後執行資料的傳輸。
S1010:該UE然後決定其是否已接收到用於執行該按下通話操作的通訊資源之分配。如果該UE尚未接收到資源的分配,則處理繼續回到步驟S1008,以便重複向該行動通訊網路要求資源的程序。如果已分配到資源,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012。
S1012:該UE然後繼續使用自該eNodeB分配的資源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及接收信號。處理然後終止或移回到起始步驟S1001。
S1016:如果該UE在步驟S1002中決定其不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覆蓋區之內,則該UE在步驟S1016中於模式2中操作,在模式2中,該UE自主地嘗試使用一D2D通訊協定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附錄1中提供了此種協定的一例子,且本案申請人的審查中之專利申請案EP14153530.2中也揭示了此種協定的一例子,本發明特此引用該專利申請案之內容以供參照。
S1018:在存取了該無線存取介面的通訊資源之後,
該UE在無須參考該行動通訊網路之情形下根據該D2D通訊協定而執行對該群內之其他UE之D2D傳輸。
如前文所述,本發明之技術提供了一種UE切換到模式2操作且縱然該UE在一eNodeB的一覆蓋區內也將切換到模式2操作且將不在模式1中操作的安排。在某些例子中,當該UE被配置為D2D通訊是更重要的一UE類別時,諸如當該UE正在執行諸如緊急通訊時,該UE被配置成切換到模式2操作,亦即,該UE自主地操作,且獨立於行動通訊網路的控制。例如,縱然經由行動通訊網路而提供了覆蓋,該UE也將自主地執行模式2操作中之D2D通訊,亦即,猶如以該UE是在行動通訊網路的覆蓋區之外的方式操作。
第11圖中提供了一例示操作,且下文中將總結第11圖之操作。
S1101:對應於程序S1001,在諸如與一群中之其他UE間之按下通話應用中操作之一UE要求通訊資源,以便傳輸按下通話傳輸。
S1102:一般而言,根據某些例子,該UE可被分配給用於執行D2D通訊的一獨立載波,在此種情形中,該UE切換到該獨立載波。在其他例子中,該UE可進入一模式2操作,亦即,在沒有該eNodeB的控制下,執行諸如競爭式存取等的一D2D通訊程序。然而,當該UE是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時,該UE通常將被配置成在一模式1中操作。
S1104:該UE決定其是否在一行動通訊網路的一覆蓋區之內。可以平行於步驟S1102或取代步驟S1102之方式執行該步驟S1104。該UE之操作相同於第10圖所示之步驟S1002。
S1106:如果該UE是在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覆蓋區之內,則該UE執行一RRC連接程序,而自閒置模式移到一RRC連接模式。
S1108:該UE然後根據一傳統的操作而決定是否已建立了一RRC連接。如果已建立了一RRC連接,則該UE移到一RRC連接狀態。
S1110:如果該UE已設法建立了一RRC連接,則該UE根據第10圖所示之模式1操作向該行動通訊網路要求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
S1112:該UE然後根據向eNodeB要求分配資源的一協定而決定是否已自該eNodeB分配到了資源。然而,如果尚未分配到資源,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120,以便根據無須向該eNodeB要求資源的一D2D通訊程序而執行D2D通訊。在一例子中,係以與分配資源的一預定時間有關之方式決定是否尚未分配到通訊資源且該UE因而應採用模式2操作。因此,如果該UE在自傳輸了要求資源的一隨機存取訊息算起的一要求資源預定時間內尚未接收到通訊資源的分配,則該UE決定其應切換到模式2操作。
S1114:如果該eNodeB將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分配給該UE,則該UE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及
接收信號,以便執行該D2D通訊。處理然後繼續回到步驟S1101或終止於步驟S1116。
S1120:如果該UE無法成功地建立來自eNodeB的一RRC連接,或如果在建立了一RRC連接之後並未自該eNodeB分配到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資源,則處理自步驟S1108或S1112繼續進入使該UE切換到模式2操作的步驟S1120。自RRC連接建立或通訊資源分配之決定點S1108及S1112的移動,係回應於是否可繼續執行按下通話類型操作的通訊之一決定。如前文所述,可諸如在一計時器的時間終止之後,或可在該eNodeB通知不同意對RRC連接或通訊資源的要求之任何時點上,決定該切換。即將說明無法在模式1操作中連接之更多例子。
S1120:縱然該UE可能在該eNodeB提供的覆蓋區之內,或者如果該UE不在該覆蓋區之內,該UE都可執行一D2D通訊協定或程序,以便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
S1122:該UE然後使用其在步驟S1120中取得的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資源且根據一D2D通訊(例如,使用按下通話應用)傳輸資料。步驟S1120及步驟S1122對應於第10圖所示之步驟S1016及S1018,且因而大部分對應於傳統的操作。然而,如將可了解的,第11圖所示的程序不同於第10圖所示的程序之處在於:即使當在該UE正在根據模式1操作而嘗試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上的通訊資源分配的一程序期間,該UE在任何時點上是在一行動
通訊網路提供的一覆蓋區之內時,也容許該UE切換到模式2操作。
第12圖示出該UE是否建立RRC連接的決定點(亦即,第11圖所示的步驟S1106及S1108)之一例示流程圖。下文中將總結該UE有效地跳出在模式1中存取通訊資源的一傳統程序之操作。
S1201:在步驟S1201中,一UE執行一RRC連接程序,以便根據一傳統的程序而向eNodeB要求一RRC連接。
S1202:該UE然後啟動一計時器,以便決定對RRC連接的要求是否成功。係以與決定點S1204及S1206有關之方式平行地使用該計時器。
S1204:在一第一傳統操作中,該UE將建立一RRC連接之計時器時間與針對一傳統操作下移到一RRC連接狀態而指定的被稱為T300之一預定時間值比較。如果該時間小於時間T300,則處理移回到決定點S1204的開始處。如果該時間已終止,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208。
S1206:如果該計時器時間在決定點S1206上已超過了一緊急存取時間,且同時地如果該UE諸如正在執行一緊急應用,則處理繼續進入步驟S1210,且該UE決定該RRC連接已失敗。可將該預定之緊急存取時間設定為小於與一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失敗相關聯的時間,這是因為應可在該時間內接收到對作為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的一部分而傳輸的一訊息之一個以上的回應。處理然後
繼續進入步驟S1212。
S1208:如果該計時器時間T300已終止,亦即,如果已超過了針對建立一RRC連接而設定之計時器時間,則該UE決定該RRC連接已失敗。處理然後繼續進入步驟S1212。
S1212:該UE根據使用一D2D通訊協定的一模式2操作而繼續執行該無線存取介面之存取,且然後在對應於第11圖所示的步驟S1122之步驟S1214中使用該等存取資源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信號。
自前文所述之操作將可了解,可將為了提供D2D通訊而操作之一UE配置成在嘗試執行模式1通訊失敗時切換到模式2操作。第13圖中示出為了實現D2D通訊而執行模式切換的一UE的操作之一訊息流程圖。
如第13圖所示,一UE 1300被配置成在一eNodeB 1302的一覆蓋區內對一群UE內之一或多個其他UE 1304執行D2D通訊。如一訊息1306所示,該eNodeB可將用於指示在該細胞中是否容許將模式1或模式2操作用於D2D通訊之系統資訊傳輸到該UE。在程序步驟S1308中,UE 1300要求執行一D2D通訊,且因而根據該模式選擇準則,要求該UE嘗試模式1操作。在一訊息傳輸1310中,UE 1300執行一RRC連接要求,以便建立模式1操作之一RRC連接。在一程序步驟S1312中,該UE偵測到
RRC連接建立失敗,因而該UE根據本發明之技術而切換到模式2。該程序步驟亦可包括:觸發一頻率層改變;或利用被用於D2D通訊的一預先配置之無線電資源集區。如一訊息箭頭1314所示,該UE然後使用模式2操作繼續執行一D2D通訊。
第13圖中示出根據本發明之技術且反映該等操作的一D2D UE之一例示操作,且該UE將以下文所示之方式操作。
(1)一UE可被配置為執行公共安全操作的一UE類別。在某些例子中,UE可先嘗試優先使用模式2操作(UE執行排程),且於不可使用模式2時,使用模式1(eNB執行排程)。一商用UE可分配給使用模式1或至少優先使用模式1。
a.如果有用於D2D通訊的任何專用載波,則UE應立即將頻率切換到該專用載波。
b.如果有用於覆蓋之內模式2操作的任何保留資源,則UE可被配置成使用該保留資源。在閒置模式中之公共安全UE亦可使用被通知用於"覆蓋邊緣"之該等資源(亦即,在一覆蓋區的邊緣提供的資源)。
c.如第13圖所示,該行動通訊網路可配置優先使用規則。
(2)如果根據該等優先使用規則而無法使用模式2,則UE可根據網路配置而嘗試模式1操作。然而,在偵測到"失敗狀況"之後,不論網路配置指令為何,UE都
可繼續執行模式2操作。該等失敗狀況可能是:a.在該程序中之任何時點上的RRC連接建立失敗,例如,並未接收到隨機存取回應(RAR),在預定時間內並未接收到RAR,T300計時器時間終止,或RRC連接被拒絕;b.當處於連接模式或無線電鏈路故障偵測時,無法解碼/接收來自該行動通訊網路之排程;c.偵測到限制參數指示過載;d.在網路系統資訊中偵測到模式1或模式2都無法啟用。
a.與一eNodeB相同的專用載波或資源空間(例如,一專用載波)可能無法被用於優先模式,但是只可被用於失敗狀況。
下文中提供了本發明技術的進一步實施例:
a.如果有用於公共安全通訊或一般D2D通訊之一專用載波,則很可能要求UE第一優先使用該專用載波。此種專用載波不只是可執行更可靠的D2D通訊(消除了網路故障的可能性),而且也避免耗用商用網路中之資源。如果有該UE知道的一專用頻率層,則該UE應立即切換到該層而執行D2D通訊,其中可在該裝置中預先配置該專用頻率,或者可能從該eNodeB的系統資訊中取得該專
用頻率。
上述的該操作可能需要各頻率層間之協調。例如,監視下行鏈路頻率上的來自該eNodeB之呼叫,且另一上行鏈路頻率被用於D2D傳輸及/或監視。該操作可能需要某些非連續接收/非連續傳輸(DRX/DTX)容許頻率切換,或者可能在高優先通訊的情況中容許停止監視該eNodeB之下行鏈路。
b.如果沒有專用載波,則該eNodeB可通知將被用於覆蓋之外或覆蓋邊緣的模式2操作之某些資源(或者可在該裝置中預先配置該等資源)。縱然該模式1可能是商用D2D使用情況中較佳的模式,但是可容許公共安全裝置縱然在良好覆蓋的狀況中也能夠使用這些資源(或者至少可容許停留在閒置模式中)。eNodeB可能需要能夠將資源提供給覆蓋邊緣操作,且必須保留這些資源,以避免與一般LTE UE間之干擾。
c.有自網路配置上述該操作之一些不同的可能性。最可能的將是用於指示是否必須使用模式1或是否容許在覆蓋之內/覆蓋邊緣使用模式2之某一廣播配置。此種方式也提供了用於模式2傳輸之資源集區(resource pool)、用於模式1及2接收之資源集區、以及可能的專用頻率資訊。
也可能使用專用信令或以優先使用規則(例如,可容許處於閒置模式時的高優先裝置永遠執行模式2,而於被連接時使用模式1)預先配置之方式,而以一特定UE傳
輸資源集區配置處於RRC連接狀態的一UE。
a.如果UE優先使用規則導致UE將在RRC連接狀態中執行模式1操作,則處於閒置模式的UE需要觸發一RRC連接建立。該程序本身可能因為諸如無法接收到隨機存取回應、T300計時器時間終止、RRC連接被拒絕、或競爭決定失敗等的數種原因而失敗。額外的準則將是將一RRC連接建立失敗狀況用於自觸發模式1操作切換到使用模式2。如前文中參照第12圖所述的,也可以有被用於公共安全RRC連接建立的一(較短的)計時器時間(類似於T300),且如果連接建立在短於正常容許的時間內無法成功,則將中止連接建立。
b.如果RRC連接建立是成功的,或該UE已經處於RRC連接狀態,則該UE將必須將D2D排程要求傳送到該eNodeB。如果該行動通訊網路並未將該等資源排程,或該UE因為任何原因而無法自該eNodeB接收到這些排程命令(例如,在一計時器計時期間或在一些嘗試之後),則該UE可自動切換到模式2操作,且可能移到閒置模式作為該模式切換的一部分。另一原因將是偵測到將造成通訊故障之無線電鏈路故障(Radio Link Failure;簡稱RLF),且交遞失敗也可能造成與該eNodeB間之通訊中斷。為了避免RRC連接重新建立的等候延遲,該UE可切換到模式2,以便完成重要的通訊。
c.可在觸發RRC連接建立之前,先進行另一可能的觸發。縱然該優先使用規則偵測到應觸發模式1,該UE亦可將系統資訊中之存取等級限制資訊用於決定該網路已經壅塞,且因而使用模式2操作。
d.如果特定網路中尚未啟用D2D通訊,例如,如果營運商偏好不容許商用裝置執行D2D通訊,且諸如因為該網路尚未被升級成支援此種D2D通訊操作而只有商用裝置及公共安全裝置共用的一種配置,則高優先公共安全事件可要求UE越過該操作模式且無論如何都要使用模式2。此種情況可能導致與該網路間之干擾。
a.此種情況可如下列方式一般地簡單:中止任何RRC連接或RRC連接建立嘗試,且在相同頻率或另一頻率上繼續使用供模式2通訊使用的預先配置之或以半靜態方式配置之資源集區。此種情況可考慮到模式2之一網路配置,例如,UE可開始使用為覆蓋邊緣操作而配置的資源,或者可能有可被用於網路故障情況中之"內定"資源集區。
在最後的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了本發明的各種進一步之態樣及特徵。本發明技術之實施例揭示了任何通訊裝置可使用的可在任何情況中執行D2D通訊之應用。因此,提供了下列的例子:‧一通訊裝置可被用於在網路故障的情況下提供公共
安全通訊;‧提供了一種可在危機事件中容許公共安全裝置優先而越過不良的網路配置之安排;‧傳統的裝置可被配置成縱容在故障的情況下也遵循網路配置。
附錄1:自主式D2D通訊之例子
將參閱第14圖而簡要地說明一種可在可形成一群UE的一或多個UE之間執行D2D通訊而無須一中央實體控制將信號自該等UE傳輸到該群的其他UE之安排。根據該安排,提供了一無線存取介面,該無線存取介面包含排程指配區或通道,其中可在通訊資源的複數個部分中傳輸排程指配訊息。該複數個通訊資源中之每一通訊資源有一共用通訊通道的資源中之一對應的部分。在該排程指配區的該等部分中之一部分傳輸一排程指配訊息時,可將一指示提供給一UE想要在該等共用通訊資源的一對應的部分中傳輸代表資料的信號的一群中之所有其他裝置。
在第14圖中,由可被分為通訊資源的一些部分之複數個OFDM副載波1401及複數個OFDM符號1402形成該無線存取介面。如第14圖所示,該無線存取介面被分為通訊資源的一些分時單位之子訊框1404、1406、1408、1410。如第14圖所示,每隔一個子訊框包含一排程指配區1412、1414。該排程指配區包含通訊資源中在第14圖中被編號為1至84的複數個部分。包含了一排程
指配區1412、1414的子訊框1404、1408之其餘部分被分為共用通訊資源的複數個部分。沒有排程指配區1412、1414的其他子訊框被分為共用通訊資源的一些部分,以供該UE將代表資料的信號傳輸到該群內之其他UE。然而,該等子訊框1404、1406、1408、1410內組合地提供了共用通訊資源的複數個部分,且共用資源的該等部分中之每一部分對應於排程指配區1412、1414的該等部分中之一部分。因此,一UE在該排程指配區的該等部分中之一部分中傳輸一排程指配訊息時,向該群內之其他UE指示在該排程指配區的該部分中傳輸該排程指配訊息之該UE想要在可傳輸資料的該等共用通訊資源中之一對應的部分中傳輸資料。因此,如箭頭1420所示,在排程指配區1412的部分81中傳輸一排程指配時,將傳輸該排程指配訊息的該傳輸UE想要在排程指配資源的編號為81之部分中傳輸資料的一指示提供給該群中之其他UE。
第14圖因而示出隱式資源排程的一可能安排。在第14圖所示之該例子中,排程指配資源或排程指配區1412已被選擇為傳統的LTE無線存取介面中每隔一個子訊框傳輸的一上行鏈路資源區塊。
在某些例子中,該排程指配訊息可包含一或多個識別碼,該一或多個識別碼根據應用可包括但不限於傳輸UE之識別碼、一或多個目標裝置之識別碼、邏輯通道識別碼、傳輸通道識別碼、應用識別碼、以及該群UE之識別碼。例如,如果該群UE從事一按下通話通訊交談,則該
排程指配訊息將不需要識別個別的裝置,而是只需識別該群UE。偵測該排程指配區的一部分中之該排程指配訊息的傳輸的該群內之其他裝置將知道不要嘗試在用於傳輸資料的該等共用通訊資源之對應的部分中傳輸,且將偵測該群UE之識別碼。該群之該等裝置因而知道監聽且接收該傳輸該排程指配訊息的傳輸UE所傳輸的包括該群識別碼之資料。
如第14圖所示,編號為81的資源對應於第三子訊框1408中該編號的次一可用通訊資源中之一區。因此,排程指配訊息的傳輸與資料的傳輸之間有一對應的延遲,以便將該等UE中之一UE已保留了該等共用通訊資源的特定部分以供傳輸之通知提供給該群中之其他UE。
為了決定一競爭式存取,提出了一種兩階段競爭解決程序:
在階段1中:對資源保留的一固定序列之監聽(且可能也監聽進行中的資料傳輸或諸如來自其他UE的測量等的其他資訊),或者在某些例子中對一排程區中之訊息傳輸之監聽。
如果該UE偵測到所選擇的資源正在使用中或正在被另一UE要求,則該UE自該等共用通訊資源中隨機地選擇另一資源。如果需要改變通訊資源,則可重複該階段1。
該階段1解決大多數情況中之碰撞,但是例外的情況是兩個UE恰好在相同的子訊框中開始監聽。
在階段2中,該UE在該等被選擇的通訊資源中傳輸,或者在存在一排程通道之情況中,該UE傳輸一訊息通知其他UE:其想要在該共用通道之對應的通訊資源中傳輸。在一隨機時間之後,執行一進一步的監聽程序,以便決定是否因另一UE同時正在傳輸而發生了一碰撞。
如果偵測到碰撞,則該UE可重新開始該等階段中之一階段或兩階段。
該UE在重新開始之前亦可先執行隨機延遲時間(random backoff time)。
該階段2意圖解決兩個UE恰好在相同的時間開始且在階段1中並未偵測到競爭的情況中之問題。該隨機監聽時槽減少了碰撞的總機率,因而前置訊框的數目越大,碰撞的機率越小。
該網路或一協調UE可根據諸如附近的裝置數目而配置該前置階段的長度。
在某些例子中,如果使用該實施例,則可在每一排程訊息傳輸之後遞增一計數器的計數。此種方式可協助決定在發生碰撞的情況中哪一UE應選擇另一資源,例如,如果在較高計數器計數下偵測到來自另一UE的一排程訊息,或者如果該UE偵測到處於階段2的另一UE,則可選擇一不同組的通訊資源。
在該UE傳輸了代表資料的信號之後,該UE在嘗試傳輸進一步的資料之前,可等候一預定期間或一隨機期間,而避免與其他UE間之碰撞。
根據此種安排,在附近的不同傳輸UE之間相互碰撞機率低於在傳輸之前只監聽的情況下之相互碰撞機率。此外,可實現較短的碰撞偵測延遲(幾個子訊框的數量級),且可配置的前置長度可提供一種處理該系統中之不同數目的UE之設施。例如,在較大數目的UE之情況中,可能需要較長的前置長度(階段1及2中之子訊框總數),以便降低碰撞機率。
在最後的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了本發明的各種進一步之態樣及特徵,而且除了因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關係而述及的特定組合之外,可以有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的特徵與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的特徵間之各種組合。亦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下,對前文所述之該等實施例作出修改。例如,雖然可能看起來是以與一些特定實施例有關之方式述及一特徵,但是熟悉此項技術者當可了解:可根據本發明之揭示而組合該等所述實施例之各種特徵。
在前文之說明中,參照一LTE系統而說明了D2D通訊,然而,本發明揭示之技術也同樣適用於與D2D通訊相容的其他LTE系統結構及其他系統。
[1] R2-133840, “CSMA/CA based resource selection,” Samsung,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2] R2-133990, “Network control for Public Safety D2D Communications”, Orange, Huawei, HiSilicon, Telecom Italia,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3] R2-134246, “The Synchronizing Central Node for Out of Coverage D2D Communication”, 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4] R2-134426, “Medium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5] R2-134238, “D2D Scheduling Procedure”, Ericsson,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6] R2-134248,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connectionless D2D voice communication”, 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7] R2-134431, “Simulation results for D2D voice services using connectionless approach”, 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published at 3GPP TSG-RAN WG2 #84, San Francisco, USA, 11-15 November 2013.
[8]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BS”, Xiaogang R. et 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ttps://mentor.ieee.org/802.16/dcn/13/16-13-0123-02-000n-d2d-resource-allocation-under-the-control-of-bs.docx
[9] US20130170387
[10] US20120300662
[11] LTE for UMTS: 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 Access, Harris Holma and Antti Toskala, Wiley 2009, ISBN 978-0-470-99401-6.
[12] Study on 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 Qualcomm Incorporated, RP-122009.
[13] EP14153512.0
[14] EP14153530.2
Claims (19)
- 一種使用通訊裝置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通訊方法,該方法包含:根據預定條件而決定該通訊裝置是否在使用由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或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一覆蓋區內;以及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行動通訊網路執行資源分配的一第一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或者,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不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通訊裝置自預定的一組資源分配資源的一第二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其中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一模式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之該步驟包含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偵測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時之失敗狀況,以及如果偵測到該失敗狀況,則藉由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二模式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該等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之步驟包含執行一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且偵測存取該等通訊資源時之失敗狀況之該步驟包含決定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已失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決定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失敗之該步驟包含偵測在傳送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要求訊息之後的時間已超過一預定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該預定時間小於與一無線電資源建立程序失敗相關聯的時間,其中可在該相關聯的時間內接收到對作為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的一部分而傳輸的一訊息之一個以上的回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該步驟包含向該行動通訊網路要求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以便在一無線電資源連接狀態中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且偵測該失敗狀況之該步驟包含決定該行動通訊網路並未分配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該被要求之存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決定該行動通訊網路並未分配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該被要求之存取之該步驟包含偵測在傳送一隨機存取要求訊息之後的時間已超過一預定時間且尚未被分配到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方法,其中該預定時間小於與在傳輸該隨機存取訊息之後並未接收到一個以上的回應訊息相關聯之一時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藉由偵測來自該行動通訊網路的接收信號強度小於一預定臨界值而決定該失敗狀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藉由偵測一無線電鏈路故障狀況而決定該失敗狀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藉由決定不同步指示之一預定數目或偵測一預定時間期間之不同步而偵測該無線電鏈路故障狀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資源分配的該第二模式包含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存取預定組的資源,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包含執行與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的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間之對該預定組的通訊資源之競爭式存取。
- 一種通訊裝置,包含:一發射器,該發射器被配置成經由一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而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一接收器,該接收器被配置成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自該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以及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便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代表之資料,且該控制器與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聯合被配置成根據預定條件而決定該通訊裝置是否在使用由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或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一覆蓋區內;以及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行動通訊網路執行資源分配的一第一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或者,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不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根據其中該通訊裝置自預定的一組資源分配資源的一第二模式而分配之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其中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一模式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之該步驟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偵測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時之失敗狀況,以及如果偵測到該失敗狀況,則藉由使用資源分配的該第二模式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該等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與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聯合被配置成藉由執行一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而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且藉由決定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已失敗而偵測存取該等通訊資源時之失敗狀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與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聯合被配置成藉由偵測在傳送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要求訊息之後的時間已超過一預定時間而決定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失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預定時間小於與一無線電資源建立程序失敗相關聯的時間,其中可在該相關聯的時間內接收到對作為該無線電資源控制建立程序的一部分而傳輸的一訊息之一個以上的回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與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聯合被配置成藉由向該行動通訊網路要求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而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以便在一無線電資源連接狀態中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以及藉由決定該行動通訊網路並未分配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該被要求之存取而偵測該失敗狀況。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與該發射器及該接收器聯合被配置成藉由偵測在傳送一隨機存取要求訊息之後的時間已超過一預定時間且尚未被分配到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而決定該行動通訊網路並未分配對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該被要求之存取。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該預定時間小於與在傳輸該隨機存取訊息之後並未接收到一個以上的回應訊息相關聯之一時間。
- 一種通訊裝置,包含:發射器電路,該發射器電路被配置成經由一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而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電路,該接收器電路被配置成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自該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以及控制器電路,用以控制該發射器電路及該接收器電路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便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代表之資料,且該控制器電路與該發射器電路及該接收器電路聯合被配置成根據預定條件而決定該通訊裝置是否在使用由一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的一無線存取介面而傳輸或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一覆蓋區內,以及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使用該行動通訊網路分配的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或者,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不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藉由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而根據裝置對裝置通訊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將信號傳輸到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或自一或多個其他通訊裝置接收信號,其中如果決定該通訊裝置在該行動通訊網路的該覆蓋區內,則該控制器電路與該發射器電路及該接收器電路聯合被配置成藉由執行下列步驟而使用該行動通訊網路分配的該無線存取介面之通訊資源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存取該行動通訊網路以接收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之分配,偵測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的該等通訊資源時之失敗狀況,以及如果偵測到該失敗狀況,則藉由根據該裝置對裝置通訊協定存取該無線存取介面之該等通訊資源而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14161202.8 | 2014-03-21 | ||
EP14161202 | 2014-03-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45595A TW201545595A (zh) | 2015-12-01 |
TWI659669B true TWI659669B (zh) | 2019-05-11 |
Family
ID=50382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06340A TWI659669B (zh) | 2014-03-21 | 2015-02-26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206235B2 (zh) |
EP (4) | EP3500023B1 (zh) |
JP (1) | JP6182276B2 (zh) |
KR (1) | KR102316134B1 (zh) |
CN (1) | CN106068669B (zh) |
CA (1) | CA2941323C (zh) |
ES (1) | ES2640538T3 (zh) |
TW (1) | TWI659669B (zh) |
WO (1) | WO201513988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3557B (zh) * | 2014-01-31 | 2020-01-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EP3100565B1 (en) | 2014-01-31 | 2018-02-07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
US10524282B2 (en) * | 2014-03-19 | 2019-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ent and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15163715A1 (ko) * | 2014-04-23 | 2015-10-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아이들 상태인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WO2015167304A1 (ko) * | 2014-05-01 | 2015-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EP3170341B1 (en) | 2014-07-15 | 2020-04-08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operating as a relay nod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WO2016045091A1 (en) | 2014-09-26 | 2016-03-3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US10555271B2 (en) * | 2014-11-13 | 2020-02-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 prohibited D2D operation |
CN107210826B (zh) * | 2015-01-30 | 2021-06-2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链路监测方法及其设备 |
WO2018027989A1 (zh) | 2016-08-12 | 2018-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9644438B (zh) * | 2016-09-18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基站和通信节点 |
CN108024366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免调度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JP6142124B1 (ja) * | 2016-11-30 | 2017-06-07 |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TWI834603B (zh) * | 2017-02-14 | 2024-03-11 |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 通信裝置、通信方法、通信程式及通信系統 |
WO2018153469A1 (en) * | 2017-02-24 | 2018-08-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lassifying an instance using machine learning |
WO2018227602A1 (zh) * | 2017-06-16 | 2018-12-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BR112020018842A2 (pt) | 2018-03-16 | 2021-02-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ositivos e métodos para comunicação d2d |
US11388632B2 (en) * | 2019-01-10 | 2022-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reserv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
US20220183028A1 (en) * | 2019-03-18 | 2022-06-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0201959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8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Control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7190520B2 (ja) * | 2021-03-11 | 2022-12-15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端末間直接通信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割当制御モードの選択制御を行う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車両、制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2190791A1 (ja) * | 2021-03-11 | 2022-09-15 |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 端末間直接通信における制御を行うシステム、無線端末装置、車両、制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6095886A (zh) * | 2021-11-08 | 2023-05-09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资源控制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27485A1 (en) * | 2009-08-03 | 2011-02-03 | Alcoa Inc. | Self-cleaning substrat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
US8340711B1 (en) * | 2006-08-18 | 2012-12-25 | At&T Mobility Ii Llc | Dual mode service WiFi access control |
US20130039245A1 (en) * | 2010-04-15 | 2013-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of managing mtc devices in an mtc network environment |
US20130170343A1 (en) * | 2012-01-04 | 2013-07-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access channel overload control |
US20130189973A1 (en) * | 2010-10-04 | 2013-07-25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300662A1 (en) | 2010-01-22 | 2012-11-29 | Nokia Corporation |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
CA2790535A1 (en) * | 2010-02-22 | 2011-08-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etec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rlf) for recovery |
WO2012034269A1 (en) | 2010-09-14 | 2012-03-22 | Nokia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508337B2 (ja) * | 2011-05-17 | 2014-05-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
JP2013051509A (ja) * | 2011-08-30 | 2013-03-1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仲介用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9433025B2 (en) * | 2012-02-10 | 2016-08-30 | Lg Electronics Inc. |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D2D service type as well as D2D application type,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EP2856836B1 (en) * | 2012-05-31 | 2019-02-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US20150139176A1 (en) | 2012-06-06 | 2015-05-21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
WO2013183966A1 (en) | 2012-06-08 | 2013-12-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398560B2 (en) * | 2012-06-10 | 2016-07-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pag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and D2D terminal for the method |
US9380605B1 (en) * | 2013-07-19 | 2016-06-28 | Sprint Spectrum L.P. |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48454B2 (en) | 2014-01-28 | 2017-1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s |
CN105103616A (zh) * | 2014-01-29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US10390288B2 (en) * | 2014-01-30 | 2019-08-20 | Lg Electronics Inc. | D2D opera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US10624140B2 (en) | 2014-01-31 | 2020-04-14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
EP3544352B1 (en) | 2014-01-31 | 2022-07-27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
TWI683557B (zh) | 2014-01-31 | 2020-01-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EP3100565B1 (en) | 2014-01-31 | 2018-02-07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
WO2015122718A1 (ko) * | 2014-02-14 | 2015-08-20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769644B2 (en) * | 2014-03-14 | 2017-09-1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selection |
WO2015163715A1 (ko) * | 2014-04-23 | 2015-10-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rc 아이들 상태인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device-to-device)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9986485B2 (en) * | 2014-06-10 | 2018-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control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
2015
- 2015-02-09 EP EP19150756.5A patent/EP3500023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JP JP2016557589A patent/JP61822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EP EP17183638.0A patent/EP326485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KR KR1020167025647A patent/KR10231613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2-09 EP EP17174393.3A patent/EP3244689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CN CN201580010567.XA patent/CN10606866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CA CA2941323A patent/CA2941323C/en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WO PCT/EP2015/052654 patent/WO201513988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2-09 EP EP15703092.5A patent/EP3087795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2-09 ES ES15703092.5T patent/ES2640538T3/es active Active
- 2015-02-26 TW TW104106340A patent/TWI659669B/zh active
-
2016
- 2016-09-06 US US15/256,774 patent/US102062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1 US US16/272,155 patent/US1082754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02 US US17/087,193 patent/US115828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40711B1 (en) * | 2006-08-18 | 2012-12-25 | At&T Mobility Ii Llc | Dual mode service WiFi access control |
US20110027485A1 (en) * | 2009-08-03 | 2011-02-03 | Alcoa Inc. | Self-cleaning substrat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
US20130039245A1 (en) * | 2010-04-15 | 2013-02-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of managing mtc devices in an mtc network environment |
US20130189973A1 (en) * | 2010-10-04 | 2013-07-25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US20130170343A1 (en) * | 2012-01-04 | 2013-07-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access channel overload contro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374135A1 (en) | 2016-12-22 |
JP6182276B2 (ja) | 2017-08-16 |
EP3264854B1 (en) | 2019-04-03 |
CA2941323A1 (en) | 2015-09-24 |
WO2015139884A1 (en) | 2015-09-24 |
EP3087795A1 (en) | 2016-11-02 |
EP3500023B1 (en) | 2020-10-28 |
US20210051743A1 (en) | 2021-02-18 |
US10827545B2 (en) | 2020-11-03 |
US11582816B2 (en) | 2023-02-14 |
TW201545595A (zh) | 2015-12-01 |
US10206235B2 (en) | 2019-02-12 |
EP3087795B1 (en) | 2017-08-02 |
CN106068669B (zh) | 2019-10-25 |
ES2640538T3 (es) | 2017-11-03 |
EP3500023A1 (en) | 2019-06-19 |
EP3244689A1 (en) | 2017-11-15 |
US20190174565A1 (en) | 2019-06-06 |
EP3264854A1 (en) | 2018-01-03 |
CA2941323C (en) | 2023-05-09 |
KR102316134B1 (ko) | 2021-10-25 |
EP3244689B1 (en) | 2019-04-03 |
JP2017514355A (ja) | 2017-06-01 |
KR20160136312A (ko) | 2016-11-29 |
CN106068669A (zh) | 2016-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9669B (zh)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
US11464016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 |
US20210120605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EP4355010A1 (en)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KR102099642B1 (ko) |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에서 데이터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6695072B2 (ja) | 装置間(d2d)通信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リソース割当て | |
JP2020129802A (ja) | 装置間(d2d)通信における改良されたリソース割当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