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0033B -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 Google Patents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0033B
TWI650033B TW103133723A TW103133723A TWI650033B TW I650033 B TWI650033 B TW I650033B TW 103133723 A TW103133723 A TW 103133723A TW 103133723 A TW103133723 A TW 103133723A TW I650033 B TWI650033 B TW I6500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6085A (zh
Inventor
姚春海
提蒙爾奇 朗提拉
伊薩塔帕尼 帝羅拉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6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0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00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PUCCH資源用於一第一組UEs,以便該第一組UEs針對一第一群組DL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該第一組PUCCH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PUCCH資源用於一第二組UEs,以便該第二組UEs針對一第二群組DL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該第二組PUCCH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中之UEs只使用該第一組PUCCH資源。在該第二組中之UEs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PUCCH資源。對於一UL接收,從使用該第一組PUCCH資源之第一UEs及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PUCCH資源之第二UEs接收確認資訊。

Description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本發明大體上係有關於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資源分配,以及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在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上之用於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eIMTA)的HARQ資源分配。
此部分意欲提供關於下面所揭露之發明的背景或來龍去脈。該敘述在此可能包含所追求之觀念,但是沒有必要是先前所已構想、實施或描述之觀念。因此,除非在此有其它明確表示,在此部分中所述者在此申請案中不是該敘述之習知技藝及不因包含於此部分中而被認為是習知技藝。在本說明書及/或圖式中所可能發現之縮寫字被界定在申請專利範圍前之本說明書的最後部分。
有一種3GPP Release 12特徵“LTE TDD之DL-UL(下行鏈路-上行鏈路)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的進一步增強(TDD_eIMTA)”。eIMTA WI之目標係要使在例如小型細胞(cell)中用於流量調適之更彈性TDDUL-DL重組態成為可能。遵循Rel 12假定之出發點是,相對於UL-DL組態實際上是相當固定的現有情況,eNodeB(例 如,用於小型細胞)可以相對地常常改變UL-DL組態(針對那些配置成彈性UL/DL模式之UEs)。
在此揭露中,關注的焦點在於例如用於TDD eIMTA之PUCCH資源分配。已決定依據一所謂參考組態原理來安排eIMTA之HARQ/排程時機,其中不同的但是是現有的TDD組態界定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之HARQ/排程時機。在3GPP RAN1#75會議(2013年11月11-15日)後的相關結論之總結如下:˙對於配置有TDD eIMTA之UE,上行鏈路排程時機及HARQ時機遵循在SIB-1中所發信之UL-DL組態;˙DLHARQ參考組態可選自Rel-8 TDDUL-DL組態{2,4,5};˙在SIB-1(在PCell之情況下)或RadioResourceConfigCommonSCell IE(在SCell之情況下)中配置成為DL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的DwPTS之子訊框不應該使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在任何有效UL及DLHARQ參考組態下,該UE不應該期望在DLHARQ參考組態中配置成為UL子訊框或特殊子訊框之任何子訊框被動態地使用作為DL子訊框。
如下面所更詳細地描述,這些結論可能造成對於HARQ資訊之衝突的問題。
此部分係意味著示範性而非限定。
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包括: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group)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set)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為了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從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及從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包括一電腦程式,其包括當該電腦程式在一處理器上執行時,用以實施前段之方法的碼。在依據此段之電腦程式中,該電腦程式係一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一包含有用於一電腦之電腦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一種設備,其包括:一第一裝置,其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一第二裝置,其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一第三裝置,其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從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一用戶設備接 收確認資訊及從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
另一示範性設備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及包含有電腦程式碼之一個以上記憶體。該一個以上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配置成促使該設備至少執行下面所列: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從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及從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包括: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通道元素的索引;至少根據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傳送關於該決定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包括一電腦程式,其包括當該電腦程式在一處理器上執行時,用以實施前段之方法的碼。在依據此段之電腦程式中,該電腦程式係一 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一包含有用於一電腦之電腦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
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係一種設備,其包括:一第一裝置,其用以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一第二裝置,其用以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一第三裝置,其用以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一第四裝置,其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一第五裝置,其用以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通道元素的索引;一第六裝置,其至少根據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用以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及一第七裝置,其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用以傳送關於該決定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一種示範性設備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及包含有電腦程式碼之一個以上記憶體。該一個以上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配置成促使該設備至少執行下面所列: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通道元素的索引;至少根據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及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傳送關於該決定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100‧‧‧網路
110‧‧‧用戶設備
110-1‧‧‧傳統UE
110-2‧‧‧eIMTA UE
111‧‧‧無線鏈路
111-1‧‧‧無線鏈路
111-2‧‧‧無線鏈路
120‧‧‧處理器
120-2‧‧‧處理器
121‧‧‧HARQ-ACK RE(資源分配)單元
123‧‧‧電腦程式碼
123-2‧‧‧電腦程式碼
125‧‧‧記憶體
125-2‧‧‧記憶體
127‧‧‧匯流排
128‧‧‧天線
130‧‧‧收發器
131‧‧‧網路
150‧‧‧處理器
151‧‧‧HARQ-ACK RA單元
153‧‧‧電腦程式碼
155‧‧‧記憶體
157‧‧‧匯流排
160‧‧‧收發器
161‧‧‧網路介面
170‧‧‧網路
171‧‧‧記憶體
173‧‧‧電腦程式碼
175‧‧‧eNB
177‧‧‧處理器
180‧‧‧網路介面
185‧‧‧匯流排
190‧‧‧網路控制元件
410-1‧‧‧第一PDCCH OFDMA符號
410-2‧‧‧第二PDCCH OFDMA符號
410-3‧‧‧第三PDCCH OFDMA符號
510‧‧‧PUCCH資源
511‧‧‧PUCCH資源
513‧‧‧PUCCH資源
514‧‧‧PUCCH資源
520-1‧‧‧PUCCH資源
530-1‧‧‧PUCCH資源
530-2‧‧‧eIMTA B群組資源
580‧‧‧上部分
590‧‧‧下部分
Rx‧‧‧接收器
Tx‧‧‧發射器
在所附圖式中,第1圖係一可以實施該等示範性實施例之示範性系統的方塊圖;第2圖描述TDD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K:{k 0,k 1,...k M-1}的表格(表1)且是來自3GPP TS 36.213 V11.3.0(2013-06)之表10.1.3.1-1的抄本;第3圖描述在一範例中之下行鏈路HARQ-ACK的時機(timing);第4A圖描述傳統用戶與eIMTA用戶間之PUCCH HARQ-ACK資源衝突,其中SIB-1發信UL-DL組態為#4,以及其中該DLHARQ參考組態為#5;第4B圖描述PDCCH資源與邏輯PUCCH資源間之對映;第4C圖描述邏輯PUCCH RBs對應至實體RBs;第5A圖描述如何配置用於eIMTA PUCCH資源之資源的兩個範例,其中採用SIB-1 UL-DL組態#4及DLHARQ參考組態#5;第5B圖描述PDCCH資源與邏輯PUCCH資源間之對映的範例;第6圖係A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PUCCH資源分配的eIMTA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的表格(表2); 第7圖係B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PUCCH資源分配的eIMTA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的表格(表3);第8圖係TDD之HARQ-ACK位元索引K:{k 0,k 1,…k M-1}的eIMTA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之表格(表4);第9圖係來自3GPP TS 36.211 V12.0.0(2013-12)之名稱為“上行鏈路-下行鏈路組態”的表4.2-2;第10圖係eNB為了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所執行之邏輯流程圖,及描述依據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操作、在一電腦可讀取記憶體上所包含之電腦程式指令的執行之結果及/或由硬體實施之邏輯所執行的功能;以及第11圖係eIMTA UE為了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所執行之邏輯流程圖及描述依據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操作、在一電腦可讀取記憶體上所包含之電腦程式指令的執行之結果及/或由硬體實施之邏輯所執行的功能。
該等示範性實施例在此描述例如用於TDD eIMTA之例如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在描述一可以使用該等示範性實施例之系統後,呈現這些技術之附加敘述。
翻開第1圖,此圖式顯示一可以實施該等示範性實施例之示範性系統的方塊圖。在第1圖中,一傳 統UE 110-1及一eIMTA UE 110-2係與一網路100無線通信。該等用備設備110之每一者包括經由一個以上匯流排127互連之一個以上處理器120、一個以上記憶體125及一個以上收發器130(包括一個以上發射器Tx及一個以上接收器Rx)。該一個以上收發器130連接至一個以上天線128。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25包含電腦程式碼123。該傳統UE 110-1經由無線鏈路111-1與eNB 175通信,以及該eIMTA UE 110-2經由無線鏈路111-2同樣地與eNB 175通信。該eIMTA UE 110-2包括一HARQ-ACK RA(資源分配)單元121,其促使該eIMTA UE 110-2執行在此所述之操作。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25-2及該電腦程式碼123-2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20-2配置成用以促使該用戶設備110-2執行在此所述之操作中的一個以上操作。該電腦程式碼123可以是構成該HARQ-ACK RA單元121之碼。在另一範例中,該HARQ-ACK RA單元121係至少部分成為例如在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20-2中之電路。如下面所更詳細描述,該等示範性實施例在此係關於在該等無線鏈路111上使用UL通信時該等UE 110-1及110-2間之可能資源衝突。
該eNB 175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150、一個以上記憶體155、一個以上網路介面(N/W I/F(s))161及一個以上收發器160(包括一個以上發射器Tx及一個以上接收器Rx),它們係經由一個以上匯流排157來互連。該一個以上的收發器160連接至一個以上的天線158。 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55包含電腦程式碼153。該eNB 175更進一步包括一HARQ-ACK RA單元151,其促使該eNB 175執行在此所述之操作。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55及該電腦程式碼153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50配置成用以促使該eNB 175執行在此所述之操作中的一個以上操作。在另一範例中,該HARQ-ACK RA單元151係至少部分成為例如在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50中之電路。該一個以上網路介面161係透過像網路170及131之網路來通信。兩個或兩個以上eNB 175使用例如網路170來通信。該網路170可以是有線或無線或者可以實施例如一X2介面。
該無線網路100可以包括一網路控制元件(NCE)190,該網路控制元件190可以包括MME/SGW功能,以及提供與像電話網路及/或資料通信網路(例如,網際網路)之另一網路的連接。該eNB 175經由網路131耦接至該NCE 190。該網路131可以實施成為例如一S1介面。該NCE 190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177、一個以上記憶體171及一個以上網路介面(N/W I/F(s))180,它們經由一個以上匯流排185來互連。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71包括電腦程式碼173。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71及該電腦程式碼173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77配置成用以促使該NCE 190執行一個以上操作。
該等電腦可讀取記憶體125、155及171可以屬於任何合適於本地技術環境之類型及可以使用像半導體記憶裝置、快閃記憶體、磁性記憶裝置及系統、光學 記憶裝置及系統、固定式記憶體及可移除式記憶體的任何合適資料儲存技術來實施。該等處理器120、150及177可以屬於任何合適於本地技術環境之類型及可以包括作為非限定範例之一個以上的一般用途電腦、特殊用途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s)及以多核心處理器架構為基礎之處理器、積體電路(例如,設計成用以實施在此之操作中的一個以上操作)及像現場可程式閘陣列之可程式模組(例如,設計成用以實施在此之操作中的一個以上操作)中之一個以上。因此,可以藉由該一個以上記憶體125及該電腦程式碼123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120配置成用以促使該UE執行在此之操作、藉由像積體電路及/或可程式模組之硬體(例如,其包含於該一個處理器120中)或藉由這些之部分組合來執行在此之示範性實施例。
通常,該用戶設備110之各種實施例可以包括但不侷限於像智慧型手機之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個人數位助理(PDAs)、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可攜式電腦、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像數位相機的影像捕捉裝置、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遊戲裝置、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音樂儲存及播放設備、允許無線網際網路存取及瀏覽之網際網路設備、具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平板電腦以及包含這樣的功能之組合的可攜式單元或終端機。
如前面所述,在此之示範性實施例係關於例如用於TDD eIMTA之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先呈現 關於傳統系統之問題的附加敘述,以及然後,呈現示範性實施例。
TD-LTE規格以如第2圖所示之表格(表1)所述之DL關聯集合來界定PUCCH HARQ時機,該表格係TDD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K:{k 0,k 1,…k M-1}的表格且是來自3GPP TS 36.213 V11.3.0(2013-06)之表10.1.3.1-1的抄本。在目前規格(沒有該eIMTA特徵)中,針對每一UL-DL組態界定UL子訊框之固定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依據第2圖所示之表1在預定上行鏈路子訊框中回授在相同集束窗(bundling window)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的HARQ回授。
在目前規格(最高至Release-11)中,根據對應PDCCH/EPDCCH之最低CCE及半靜態配置PUCCH格式1/1a/1b起始位置與一些其它參數來一起暗示地決定該等PUCCH HARQ-ACK資源。再者,在TDD模式中,具有一被界定為SIB-1組態及子訊框索引之函數的個別時間偏移(timing offset)。從HARQ/時機的觀點來說,該eIMTA特徵將產生兩個共用相同PUCCH格式1/1a/1b資源之並列組的UE:˙遵循依據SIB-1組態之HARQ/排程時機的傳統UEs;以及˙遵循依據DL參考組態之HARQ/排程時機的eIMTAUEs。
此將產生PUCCH資源衝突及/或PUCCH監控(overhead)問題(將於後詳述),此應該可藉由適當系統設計來避免。
更特別地,根據目前3GPP協定,如果使該eIMTA特徵成為可能,則eIMTA UE110-2將認為DLHARQ-ACK(經由UL傳送)之時機遵循一DL參考組態,亦即,組態2、4或5,而無關於SIB-1UL/DL組態或動態發信組態。因此,在一給定細胞中,該等傳統UE及eIMTA UE可以具有如第3圖之範例所述的不同DLHARQ-ACK時機:˙eIMTA UE依據UL/DL組態#5(DLHARQ參考組態)操作;以及˙傳統UE依據UL/DL組態#4(SIB-1界定的UL/DL組態)操作。
此將產生對應於兩個UE類型之PUCCH資源重疊之情況。該問題顯示於第3圖中。
該DL關聯集合(見第2圖之表格)針對每一UL子訊框n來界定時機及順序,其中傳送每一DL/特殊子訊框之HARQ-ACK回授。第3圖所示之範例係如下:
˙對於UL/DL組態#4及UL子訊框#2,該PUCCH攜帶用於DL資料傳輸之HARQ-ACK(s),亦即,PDSCH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s),它們早(亦即,比目前子訊框#2早)12、8、7或11個子訊框被接收,亦即,在此情況中之HARQ延遲為至少7個子訊框。
˙同樣地,對於UL/DL組態#5及UL子訊框#2,該PUCCH攜帶用於DL資料傳輸之HARQ-ACK(s),它們早(亦即,比目前子訊框#2早)13、12、9、8、7、5、4、11或6個子訊框被接收。
˙現在,遵循目前資源分配規則,將具有一針對eIMTA UE(子訊框偏移值13、12、9、8、7、5、4、11及6)及傳統UE(子訊框偏移值12、8、7、11)所界定之重疊HARQ-ACK資源空間。
在Rel-8/9/10/11 TDD操作中,在相關UL子訊框中連接及交插對應於多DL資料傳輸之PUCCH資源HARQ-ACKs(例如,每一DL子訊框具有40個CCE及M=2,保留80個PUCCH資源),以致於在不同子訊框間沒有資源衝突。以下面順序將對應於PDCCH OFDM符號[s1,s2,s3,...]及子訊框[SF1,SF2,SF3,...]對映至PUCCH:
˙SF1-s1
˙SF2-s1
˙SF3-s1
˙...
˙SF1-s2
˙SF2-s2
˙SF3-s2
˙...
此原理稱為區塊交錯(block interleaving)。雖然區塊交錯從該傳統UE 110-1之觀點來看是顯然有益的,但是對於eIMTA UE 110-2,區塊交錯強加一定的訊問信號(challenges)。第4A圖進一步描述採用DL參考組態#5之隱含PUCCH資源分配問題。可以認為已解決關於第一PDCCH OFDMA符號410-1之資源重疊問題。更 特別地,第2圖提供依據SIB-1組態之HARQ-ACK位元排序([12,8,7,11])。在第4A圖之範例中,SIB-1組態為4號及DLHARQ參考組態為5號。對於一傳統系統具有PUCCH資源510及對於eIMTA具有PUCCH資源511。如果該HARQ位元排序僅遵循組態#5,亦即,用於eIMTA UE之[13,12,9,8,7,5,4,11,6],則具有對應於在一UL子訊框中最多回傳之9個DL子訊框的HARQ表列值(entries)。因此,即使在該第一PDCCH OFDM符號中取得,PUCCH資源將衝突,因為HARQ-ACK排序對於該傳統UE110-1為[12,8,7,11]。關於先前傳統技術,提出將該等HARQ位元重新排序為[12,8,7,11,13,5,4,6,9],以及因此,可避免該PUCCH資源(從第一PDCCH OFDM符號取得)衝突。第4A圖之範例係根據舉例說明前所使用之傳統技術。然而,如果確切而言對於eIMTA UE應用現有區塊交錯,則至少對於對應於第二PDCCH OFDM符號410-2及第三PDCCH OFDM符號410-3之PUCCH資源將有不可避免的資源衝突。因此,需要考量先進資源分配方法,以避免資源衝突或過度PUCCH監控。
第4B圖描述PDCCH資源與邏輯PUCCH資源間之對映。根據所知,PDCCH包括控制通道元素(CCE),其以0...X來索引(其中當具有3個PDCCH OFDM符號時,X可高達~80)。使用一PDCCH,安排例如PDSCH資料之排程。具有多個下行鏈路子訊框,而只有單一上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PDSCH資料之HARQ-ACK的PUCCH資源依下列而定: 1)該PDCCH之最低CCE的索引,其安排該PDSCH之排程;2)該PDCCH OFDM符號,在其中傳送該排程PDCCH;及/或3)該子訊框,在其中傳送該排程PDCCH(例如,像在相同UL子訊框期間有時傳送多DL子訊框之TDD HARQ-ACK)。
進一步注意到,將邏輯PUCCH RBs對映至實體RBs中。此以第4圖來描述,第4圖顯示對於UL之系統頻寬的邊緣處之PUCCH。該系統頻寬開始於資源區塊零(RB0)及結束於資源區塊。此範例使用。具有兩個槽,每一槽在此範例中為一具有12個次載波及一些SC-FDMA符號之資源區塊。對於具有標準循環字首(cyclic prefix)長度之情況,該等SC-FDMA符號在一PRB中可能是14個SC-FDMA符號,或者對於具有延伸CP之情況,每一PRB具有12個SC-FDMA符號。該等OFDM符號410-1、410-2及410-3暗示性地可用以取得該PUCCH資源區塊。
一些公司已確認需要貢獻來改善該HARQ-ACK資源分配之機構。這些公司所提出之可能選項及它們的問題如下。
選項1,明確的資源分配:這是直接了當的選項,其中明確地將傳統及eIMTA之PUCCH HARQ-ACK資源經由例如RRC-組態發信至該UE。關於此選項之問題是,那是相當靜態的:其不可能動態地調整該PUCCH 資源,以及為了避免衝突,所有UE實際上需要專屬資源,以明顯增加該PUCCH監控。
選項2,部分暗示及部分明確的資料分配:使沒有與SIB-1DL子訊框重疊之DL子訊框的資源與該傳統資源分離。對於此選項之問題是,綑綁窗口尺寸(bundle window size)依SIB-1組態而定,以及將一資源分配至一目前更新組態中之UL子訊框,因而造成PUCCH資源浪費及性能損失。
選項3:2013年9月27日所提出之美國申請案第61/883,469號及2014年9月3日所提出之美國專利序號第14/475,797號提供一種解決該PUCCH資源衝突問題(例如,資源重疊問題)之方法。關於此選項,在示範性實施例中,依據DL子訊框類型配置對應於不同DL子訊框之PUCCH資源。在其它SIB-1DL子訊框及彈性子訊框前,將傳統SIB-1DL子訊框分配例如至第一PUCCH資源。相應地,以來自目前規格之不同的排序更新一DL關聯集合。對於使用EPDCCH於DL排程之情況,可將此選項視為例如最理想的。然而,關於PDCCH,當該資源分配亦依攜帶該PDCCH之OFDMA符號的索引而定時,此選項如第4A圖所示可能變成次優的。
該等示範性實施例在此可以改善或解決這些問題。一示範性實施例包含為了資源分配將該等下行鏈路子訊框分割成兩群組。這些群組稱為A群組及B群組。
1)該A群組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包括被DLHARQ參考組態界定為DL或特殊子訊框且與相同於 具有相同子訊框偏移(例如,在第2圖中之n-k的相同數值)之SIB-1配置DL或特殊子訊框的UL子訊框(例如,在第2圖中之子訊框n)相關聯之子訊框。
2)該B群組包括例如依據DLHARQ參考組態之其它DL、特殊或彈性子訊框。
一示範性實施例界定分別用於傳統(例如,A群組)(例如,當沒有操作eIMTA時)及其它非傳統DL子訊框(例如,B群組)(在操作eIMTA時)之個別PUCCH資源及下行鏈路關聯集合表格。
另一態樣是,屬於B群組之DL子訊框的HARQ-ACKs之PUCCH資源的起始點係不同於A群組子訊框之起始點。此可以下列替代方式來完成:
1)該UE可根據經由PCFICH發信之CFI(載波格式指示符)決定該等B群組子訊框之eIMTADL子訊框資源的起始點。知道在A群組中每一DL子訊框之CFI,該eIMTA UE 110-2知道針對A群組保留多少PUCCH HARQ-ACK資源。B群組之PUCCH資源係緊跟在A群組後面。
2)該eNodeB可透過較高層(例如,專屬或一般RRC信令)將B群組子訊框之eIMTADL子訊框資源的起始點發信至該UE。該信令可能是絕對的(亦即,表示B群組之起始資源的整數)。在另一選擇中,該信令可能相關於在A群組中之DL子訊框及/或A群組之PUCCH資源的起始點。這樣的信令之一範例是,該eNB配置一數值給該等UEs,以便該等UEs將它用於CFI來決定A群組之PUCCH區域的大小(例如,資源之數目)。
3)採用一預定CFI值(亦即,1,2,3或4),eIMTADLB群組子訊框資源之起始點可被預先決定,以及緊接在傳統DL子訊框資源(亦即,A群組)之後。
另一示範性選擇界定屬於A群組及B群組之子訊框的不同區塊交錯對策:˙A群組依據傳統UE應用區塊交錯;˙B群組可以或可以不應用區域交錯(例如,此亦可被界定eNB之組態參數)。
一交錯範例係如下。假設在B群組/子訊框n之DL關聯集合中具有3個數值:[7,8,4]。假設兩個OFDMA符號使用於PDCCH(s1及s2)。區塊交錯產生下面排序[7s1,8s1,4s1,7s2,8s2,4s2]。沒有區塊交錯產生下面排序[7s1,7s2,8s1,8s2,4s1,4s2]。
第5A圖描述可如何配置兩組PUCCH資源之兩個範例。第5A圖考慮相同於第4A圖之範例(亦即,SIB-1組態為4號、DLHARQ參考組態為5號及n=2)。兩個範例假設將區塊交錯應用於A群組及B群組。以PUCCH資源510來描述一目前傳統方法、以PUCCH資源513來描述一第一示範性方法及以PUCCH資源514來描述一第二示範性方法。第5A圖之上部分580對應於一種情況,其中對應於A群組及B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PUCCH資源沒有完全重疊。亦即,用於該等傳統UE及eIMTA UE之PUCCH資源520-1沒有與只用於該等eIMTA UE之PUCCH資源530-1重疊,因為該等資源530-1在該等PUCCH資源520-1之後開始。此可例如藉 由下面界定來完成:假設對於在A群組中之所有DL子訊框,CFI=3,計算B群組之起始偏移。
第5B描述如第5A圖之上部分580所提出的PDCCH資源與邏輯PUCCH資源間之對映的範例。第5B圖相似於第4B圖。在第5B圖之範例中,eIMTA PUCCH資源530-1沒有與傳統PUCCH資源510(及520-1)重疊。
在第5A圖之下部分590中,允許該等傳統PUCCH資源(A群組)510與該等eIMTA PUCCH資源(B群組)520-1間之部分重疊。亦即,eIMTA B群組資源530-2可以與對應於該等資源510之第三PDCCH OFDM符號410-3的傳統A群組資源510(或凡顯示為對應於該等eIMTA B群組資源530-2之第一PDCCH OFDM符號410-1的PUCCH資源之資源)重疊。該等B群組資源之起始點(透過資源530-2)與該等傳統資源之結束點(透過資源510)重疊。在提供PUCCH監控與資源衝突避免間之取捨方面,此選擇係有利的。亦即,具有衝突避免與監控間之取捨,亦即,如果必須經常避免突衝,則在傳統與B群組資源間不會有任何資源重疊,但是此增加監控。
在下面中,範例具有可能的預期規範影響。這些假設將區塊交錯應用於A群組與B群組。
可以界定兩個或三個表格,以取代單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表格(亦即,在TS 36.213中之表10.1.3.1-1)。在第6及7圖中之表2及表3中分別呈現屬於A群組及B群組之不同DL子訊框的下行鏈路關聯 集合表格。注意到,表2中之部分表列值是在括號中,例如,在由0(零)的SIB-1所提供之UL-DL組態及4的DLHARQ參考組態之子訊框2中的“(6)”。此表示在對應於SIB-1UL-DL組態之DL關聯集合中的子訊框索引存在時之情況,該等子訊框索引沒有出現在對應於該DL參考UL-DL組態的DL關聯集合中。在此情況下,eIMTA UE 110-2需要保留在該等括號中所表示之子訊框的PUCCH資源,但是不應將任何HARQ-ACK對映至那些資源來避免資源衝突。更特別地,為了避免與傳統UE衝突,第6圖之表格應該具有相同於第2圖之表格的順序之表列值。具有一些問題情況,但是對於在一給定子訊框中傳送的PDCCH(及PDSCH),HARQ延遲在該SIB-1傳統UL-DL組態與該DL參考組態間是不同的。該表列值(6)為這樣的情況。
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依據表2及3針對A群組子訊框及其它B群組子訊框分別界定新的綑綁窗口參數MA及MB(根據HARQ-ACK資源分配之目的,可足以只針對A群組界定該新的綑綁窗口參數)。對於PUCCH資源分配使用情況,該等綑綁窗口參數MA及MB僅為在該表格之每一表列值(包括該等有括號表列值,亦即,在括號中之表列值,例如,“(6)”)中的索引之數目。對於一些其它使用情況,例如,對於在PUSCH/PUCCH格式3上之HARQ-ACK位元排序,該等綑綁窗口參數MA及MB為在該表格之每一表列值(不包括該等有括號表列值)中的索引之數目。因而,對於SIB-1組態2及DLHARQ 參考組態2及子訊框2,MA=4及MB=0。從表2及3得到該PUCCH資源。
該HARQ-ACK位元排序在一示範性實施例遵循下列原理。
-首先,A群組之HARQ-ACK位元,接著是,-B群組之HARQ-ACK位元。
第8圖所示之表4係根據表2及3所構成及呈現一種具體說明該HARQ-ACK位元排序之方式。例如,第8圖顯示SIB-1所提供之0的UL-DL組態及2之DLHARQ參考組態的子訊框2之“6,7,8,4”的順序。在“6,7,8,4”之順序中的“6”係來自第6圖(A群組)及。在“6,7,8,4”之順序中的“7,8,4”係來自第7圖(B群組)。作為另一範例,對於子訊框3及SIB-1所提供之1的UL-DL組態及4的DLHARQ參考組態,該順序為“4,7,6,5”。在“4,7,6,5”之順序中的“7,6,5”係來自第7圖(B群組)及在“4,7,6,5”之順序中的“4”係來自第6圖(A群組)。
除了上述表格外,下面還顯示在此所提出之示範性實施例對3GPP TS 36.213中之10.1.3.1節的示範性規格影響。注意到,下面“[3]”提及3GPP TS 36.211 V12.0.0(2013-12)。為便於參考,在第9圖中再現來自3GPP TS 36.211 V12.0.0(2013-12)之名稱為“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s”的表4.2-2。亦可以參考3GPP TS 36.213 V12.0.0(2013-12)之10.1.3.1節第153-159頁“TDD HARQ-ACK procedure for one configured serving cell”。
對於一配置有eIMTA之服務細胞的TDD HARQ-ACK綑綁,該UE應該使用PUCCH資源於對映至PUCCH格式1a/1b之天線埠p的p之子訊框n中的HARQ-ACK之傳輸,其中如果具有由對應PDCCH/EPDCCH之偵測所表示之PDSCH傳輸或具有表示在子訊框n-k內之下行鏈路SPS釋放的PDCCH/EPDCCH,其中kK及K(界定於表4中)為一組取決於該子訊框n及該SIB-1UL/DL組態(界定於[3]之表4.2-2中)及DLHARQ參考組態的M元素{k0,k1,...kM-1},以及如果在子訊框n-km中偵測表示PDSCH傳輸或下行鏈路SPS釋放的PDCCH,其中km為集合K中之最小值,以便UE偵測一表示在子訊框n-k內之PDSCH傳輸或下行鏈路SPS釋放的PDCCH/EPDCCH,以及kK,則該UE先從{0,1,2,3}選出使N c n CCE<N c+1之c值及應該使用於天線埠p0,其中係以較高層來配置,,以及nCCE為用於子訊框n-km中之對應PDCCH及對應m的傳輸之第一CCE的數值。當兩個天線埠係配置成用於PUCCH格式1a/1b時,可由算出用於天線埠p1之HARQ-ACK綑綁的PUCCH資源。如果具有索引km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在A群組中,則以表2中所界定之新索引來取代公式中之參數m的數值、Mx=MA;如果具有索引km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在B群組中,則以表3中所界定之新索引來取代公式中之參數m的數值、Mx=MB以及N GroupB 係以較高層來配置。
對於M>1之TDD HARQ-ACK多工及子訊框n及一配置有eIMTA之服務細胞,其中M為在表4所界定之集合K中的元素數目,將表示為從子訊框n-ki所獲得之PUCCH資源及將HARQ-ACK(i)表示為來自子訊框n-ki之ACK/NACK/DTX響應,其中ki K(界定於表4中)及0iM-1。
對於一由對應PDCCH之偵測來表示之PDSCH傳輸或一表示子訊框n-ki中之下行鏈路SPS釋放的PDCCH,其中ki K,該PUCCH資源,其中c係選自{0,1,2,3},以便n CCE.i 為用於子訊框n-ki中之對應PDCCH的傳輸之第一CCE的數值。如果具有索引ki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在A群組中,則不改變在參數中之i的數值、以表2中所界定之新索引來取代公式之其它部分中的參數i之數值、Mx=MA;如果具有索引ki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在B群組中,則不改變在參數中之i的數值、以表3中所界定之新索引來取代公式之其它部分中的參數i之數值、Mx=MB以及N GroupB 係以較高層來配置。
在界定HARQ-ACK之PUCCH資源的資源分配公式中,加入表示B群組之起始點偏移的另一項:
可以不同方式來界定該新偏移項N GroupB : -該偏移可以是一透過較高層所配置之整數變量;-該偏移可以根據A群組之綑綁窗口大小MA、每一PDCCH OFDM符號Nc之控制通道元素的數目及對用於A群組子訊框之CFI的假設來決定,例如,N GroupB =M A * N c * N CFI , 其中N CFI =表示一代表該CFI之整數變量,該CFI被該UE採用來計算B群組子訊框之起始偏移及被預定為{1,2,3或4}或透過較高層(例如,專屬RRC信令)來發信。
在另一選擇中,該UE亦可以根據透過PCFICH所發信之實際CFI及在每一PDCCH OFDM符號上之CCE的數目來決定N GroupB
翻到第10圖,此圖式係eNB為了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所實施之邏輯流程圖。此圖式亦描述依據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操作、在一電腦可讀取記憶體上所包含之電腦程式指令的執行之結果及/或由硬體實施之邏輯所執行的功能。在該圖式中之方塊可以被視為用以執行在該等區塊中之功能的互連手段。一eNB 175例如在該HARQ-ACK RA 151之控制下執行第10圖之方塊。
在方塊1010中,該eNB 175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UEs(例如,傳統UEs),以便該第一組UEs傳送確認資訊(例如,HARQ ACK資訊)至該eNB。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 始於一第一索引。在方塊1020中,該eNB 175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UEs(例如,eIMTA UEs),以便該第二組UEs傳送確認資訊(例如,HARQ ACK資訊)至該eNB。在該第一及第二組UEs中之UEs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該第二索引可以是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所開始的第一索引之後(例如,根據如第5B圖所述之邏輯索引,其中該第一索引之數值小於該第二索引之數值)。在該第一組UEs中之UEs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該確認資訊至該eNB。同時,在該第二組UEs中之UEs可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該確認資訊至該eNB,以及可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eNB。在方塊1030中,該eNB 175對於一UL接收(亦即,該eNB接收UEs 110所傳送之資訊)從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一UEs接收確認資訊及從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二UEs接收確認資訊。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eNB 175決定該第二索引之位置(例如,對應於一組索引中之一)及因而,決定該第二組PUCCH資源之起始點及將該位置之指示發信至該第二組UEs中之UEs。更特別,該eNB 175可以根據一CFI(載波格式指示符)決定該eIMTADL子訊 框資源之起始點。該eNB 175可以透過PCFICH將該CFI發信至eIMTA UEs。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eNB 175可以決定第二索引之位置及因而,決定該第二組PUCCH資源之起始點及將該位置之指示發信至該第二組UEs中之UEs。更特別地,該eNB 175可透過較高層(例如,專屬或一般RRC信令)發信該等eIMTADL子訊框資源之起始點。該信令可能是絕對的(亦即,表示用於該第二組UEs中之UEs的起始索引(例如,資源)之整數)。在另一選擇中,該信令可能相關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UEs中之UEs的DL子訊框(亦即,A群組之大小)及/或用於該第一組UEs中之UEs的該PUCCH組資源之起始索引。這樣的信令之一範例是,該eNB配置一數值給該等UEs,以便該等UEs將它用於CFI來決定該第一組UEs中之UEs的PUCCH資源(例如,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大小。該大小可以變化成為n(亦即,帶有PUCCH之UL子訊框)之函數。注意到,該eNB 175可以透過較高層(例如,專屬或一般RRC信令)發信該等傳統(例如,非eIMTA)DL子訊框資源(例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例如,採用一預定CFI值(亦即,1,2,3或4),該等eIMTADL子訊框資源(例如,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可被預先決定,以及緊接在該等傳統DL子訊框資源(亦即,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後。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使該eNB 175界定該第一及第二組UEs之不同區塊交錯策略:˙依據傳統UEs,例如,該第一組UEs,應用區塊交錯;˙可以或可以不將區塊交錯應用至該第二組中之UEs(例如,eIMTA UEs)。此亦可被界定為eNB之組態參數。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可能重疊,亦即,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端可能出現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之第二索引後的索引中。
在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中,針對該第一組UEs中之UEs界定一第一表格(例如,第6圖)及針對該第二組UEs中之UEs界定一第二表格(例如,第7圖)。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遵循一原理:對於單一子訊框,該第一組UEs之HARQ-ACK位元係先在該等PUCCH資源中,接著,是該第二組UEs之HARQ-ACK位元。該第一及第二表格(例如,第6及7圖)可用以界定一具體說明HARQ-ACK位元排序之第三表格(例如,第8圖)。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包括(例如,侷限於)被DLHARQ參考組態界定為DL或特殊子訊框且與相同於具有相同子訊框偏移(例如,第2圖之n-k的相同數值)之SIB-1配置DL或特殊子訊框的UL子訊框(例如,第2圖之子訊框n)相關聯之 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包括(例如,侷限於)依據DLHARQ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界定該第一群組之大小(MA),其可以根據SIB-1UL/DL組態之關聯集合的大小來界定。
再者,該第二群組之起始位置(例如,索引)可以根據該第一群組之大小(例如,在其它參數間)。
翻到第11圖,顯示一eIMTA UE為了PUCCH資源分配及使用所執行之邏輯流程圖。第11圖描述依據一示範性實施例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操作、在一電腦可讀取記憶體上所包含之電腦程式指令的執行之結果及/或由硬體實施之邏輯所執行的功能。在第11圖中之方塊可以被視為用以執行在該等區塊中之功能的互連手段。第11圖可以被認為是例如在HARQ-ACK RA(資源分配)單元121之控制下以一eIMTA UE 110-2來執行。
在方塊1110中,該UE 110-2決定(例如,從該eNB接收)屬於兩個不同組DL子訊框之PUCCH資源的組態:o該等組中之一包括一第一組(例如,傳統)子訊框(或A群組子訊框);以及o該等組中之一包括一第二組(例如,eIMTA,B群組)子訊框。
在方塊1120中,該UE決定在該等PUCCH資源內之該第二組子訊框的起始點(例如,索引)(例如, 此外,還決定該第一組子訊框之起始點)。在方塊1130中,對於一給定DL子訊框,該UE 110-2(從該eNB)接收PDCCH,其安排(例如)PDSCH資料之排程,以及該UE執行下面所列:o決定該給定DL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組中之哪一組;以及o針對該給定DL子訊框,決定該排程PDCCH之最低CCE的索引。
在方塊1140中,(至少)根據PUCCH資源組態、該CCE索引、該(例如,目前)子訊框索引(例如,子訊框n之索引)、目前考慮中之那組子訊框(例如,A群組或B群組)及該第一及第二組PUCCH資源之起始點,該UE 110-2決定對應於該接收PDSCH資料之確認(例如,HARQ-ACK)傳輸用的PUCCH資源。在方塊1150中,該UE 110-2傳送關於該(等)決定PUCCH資源之確認資訊。
注意到,該UE 110-2可以例如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PUCCH資源及亦使用每一者之起始點傳送第一組(例如A群組)及第二組(B群組)DL子訊框之確認資訊(如例如第5B圖所示)。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UE 110-2可決定該索引之位置(例如,對應於一組索引中之一)及因此,藉由從該eNB接收該位置之指示的發信,決定該第二組PUCCH資源之起始點。更特別地,該eIMTADL子訊框資源之起始點可以根據一CFI(載波格式指示符)及該UE可以從該eNB透過PCFICH接收該CFI之發信。
作為另一範例,該UE可從該eNB 175之信令接收該等eIMTADL子訊框資源(例如,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該信令可能是絕對的(亦即,表示該起始索引(例如,資源)之整數)。在另一選擇中,該信令可能相關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子訊框之DL子訊框(亦即,A群組之大小)及/或該第一組子訊框之PUCCH組資源的起始索引。這樣的信令之一範例是一用於CFI來決定該等PUCCH資源(例如,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大小的數值。注意到,該UE 110-2可以經由該eNB 175透過例如專屬或一般RRC信令之發信來接收該傳統(例如,非eIMTA)DL子訊框資源(例如,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例如,採用一預定CFI值(亦即,1,2,3或4),該等eIMTADL子訊框資源(例如,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可被預先決定,以及緊接在該等傳統DL子訊框資源(亦即,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後。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對於該第一及第二組UEs具有不同區塊交錯策略:˙依據傳統UEs,例如,該第一組UEs,應用區塊交錯;˙可以或可以不將區塊交錯應用至該第二組中之UEs(例如,eIMTA UEs)。此具有數個示範可能性。首先,區塊交錯策略在一規範中係固定的,亦即具有區塊交錯或不具有區塊交錯。另一示範可能性是該eNB將 該(等)區塊交錯策略發信至該UE,以及然後,該UE可以依據從eNB所接收之信令知道是否應用區塊交錯。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可以重疊,亦即,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端可能出現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之第二索引後的索引中。
在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中,針對該第一組DL子訊框之PUCCH資源分配界定一第一表格(例如,第6圖)及針對該第二組DL子訊框之PUCCH資源分配界定一第二表格(例如,第7圖)。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遵循HARQ-ACK位元排序之原理,以便先放置在該第一組DL子訊框中具有PUCCH資源分配之HARQ-ACK位元,接著,是在該第二組DL子訊框中具有PUCCH資源分配之HARQ-ACK位元。該第一及第二表格(例如,第6及7圖)可用以界定一具體說明HARQ-ACK位元排序之第三表格(第8圖)。此實施例可適於當以通道選擇配置成PUCCH格式1b時在PUSCH上傳送之ACK/NACK回覆及當根據該eNB之組態配置成PUCCH格式3時在PUCCH/PUSCH上傳送之ACK/NACK回覆。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兩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PUCCH資源分配及TDD eIMTA之HARQ-ACK位元排序並非侷限於單載波情況。取而代之,這些可適用於多載波情境,例如,TDD eIMTA工作於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及亦應用於其它情境,例如,TDD eIMTA工作於協調式多點(CoMP)傳輸及接收。
在另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包括(例如,侷限於)被DLHARQ參考組態界定為DL或特殊子訊框且與相同於具有相同子訊框偏移(例如,第2圖之n-k的相同數值)之SIB-1配置DL或特殊子訊框的UL子訊框(例如,第2圖之子訊框n)相關聯的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包括(例如,侷限於)依據DLHARQ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
示範性及非限定優點及技術效果包括但不侷限於下列:
1)該等提出實施係完全反向相容的,此表示可完全避免與非eIMTA UEs資源衝突(例如,在沒有eNB排程器解決方案/排程限制下)。
2)一示範性優點是,該等提出實施最小化PUCCH資源空間及因而,最小化UL監控。該等PUCCH資源之大小不需依HARQ-ACK資源之最大數目而定,因為未佔用資源將自動出現在該等PUCCH資源之末端。
3)在該被選UL-DL組態中之DL子訊框數目越小,用於PUCCH所需之資源的數目越小。
4)該等末佔用PUCCH資源可使用於PUSCH。
5)可透過在3GP TS 36.213規格中之2個或3個附加表格輕易地處理該實施。
6)在任何情況下應該具體說明eIMTA PUCCH RA之解決方案,以避免複雜排程器限制。
下面為附加的範例。範例1-一種方法包括: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從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及從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該等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
範例2-如範例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該基地台發信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至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範例3-如範例 2之方法,其中該基地台以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來發信。範例4-如範例3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起始索引之整數。範例5-如範例3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相對的及表示一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或相對於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或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及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的整數。
範例6-如前述範例中任一範例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範例7-如範例6之方法,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相同於具有相同子訊框偏移之系統資訊區塊-1配置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相關聯之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
範例8-如範例6或7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範例9-如範例6至8之方法,其中對於單一上行鏈路子訊框,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範例10-如範例9之方法,其中下列表格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範例11-如前述範例中任一範例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沒有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
範例12-一種方法,其包括: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 通道元素的索引;至少根據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及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傳送關於該決定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範例13-如範例12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從一基地台接收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之發信。範例14-如範例13之方法,其中該接收進一步包括接收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之發信。範例15-如範例14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起始索引之整數。
範例16-如範例12至15中任一範例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係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係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範例17-如範例16之方法,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相同於具有相同子訊框偏移之系統資訊區塊-1配置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上行鏈路子訊框相關聯之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
範例18-如範例16或17之方法,其係以一用戶設備來執行,其中該用戶設備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以及其中該用戶設備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範例19-如範例16至18中任一範例之方法,其中對於單一子訊框,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範例20-如範例19之方法,其中下列表格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範例21-如範例12至20中任一範例之方法,其係以一用戶設備來執行,其中該用戶設備係一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
一種設備,其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及一個以上包含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一個以上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配置成使該設備執行範例1-21中之任一範例。
一種設備,其包括一個以上處理器及一個以上包含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一個以上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係與該一個以上處理器配置成使該設備執行範例1-21之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一種設備,其包括用以執行範例1-21之方法中的任一方法之裝置。
一附加示範性實施例包括一電腦程式,其包括當該電腦程式在一處理器上執行時,用以執行範例1-21中任一範例之方法的碼。依據此段落之電腦程式,其中該電腦程式係一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一包含有用於一電腦之電腦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取媒體。
可以以軟體(被一個以上處理器執行)、硬體(例如,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或軟體與硬體之組合來實施這裡的實施例。在一示範實施例中,該軟體(例如,應用邏輯、指令集)係保持在各種傳統電腦可讀取媒體中之任一者上。在此文件之上下文中,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是可包含、儲存、傳達、傳播或傳輸用於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例如,電腦)或與其相關之指令的任何媒體或裝置,其中例如在第1圖中敘述及描繪一電腦之範例。一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儲存媒(例如,記憶體125、155、171或其它裝置),其沒有包含傳播信號,但是可以是可包含或儲存用於一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例如,電腦)或與其相關之指令的任何媒體或裝置。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以不同順序或彼此同時執行在此所論述之不同功能。再者,如果需要的話,上述功能中之一個以上功能可以是任選的或可以是組合的。
雖然上面及請求項中說明各種態樣,但是其它態樣包括來自所述實施例及請求項之特徵的其它組合,以及不僅僅是上面或請求項中所述之組合。
在此亦注意到,雖然上面描述本發明之示範實施例,但是這些敘述不應視為限定用。更切確地說,在沒有脫離請求項所界定之本發明的範圍下可以實施數個變更及修改。
可以在說明書及/或圖式中找到之下面縮寫被界定如下:

Claims (39)

  1.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括: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一系統資訊區塊-1組配之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相同上行鏈路子訊框和相同子訊框偏移相關聯之那些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外之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以及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藉由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從依據一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之該第一組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及藉由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從依據一第二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之該第二組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其中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的該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包含出現在一系統資訊區塊-1UL-DL組態之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但不出現在該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的那些子訊框索引。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該基地台發信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至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發信進一步包括該基地台以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來發信。
  4.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起始索引之整數。
  5. 如請求項3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相對的及表示一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或相對於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或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及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的整數。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01
    Figure TWI650033B_C0002
    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03
    Figure TWI650033B_C0004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對於單一上行鏈路子訊框,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Figure TWI650033B_C0005
    Figure TWI650033B_C0006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沒有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
  10.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括: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一系統資訊區塊-1組配之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相同上行鏈路子訊框和相同子訊框偏移相關聯之那些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外之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通道元素的索引;至少根據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第二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或多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其中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的該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包含出現在一系統資訊區塊-1 UL-DL組態之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但不出現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的那些子訊框索引;以及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傳送關於該決定一或多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從一基地台接收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之發信。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接收進一步包括接收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之發信。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起始索引之整數。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係以一用戶設備來執行,其中該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07
    Figure TWI650033B_C0008
    以及其中該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09
    Figure TWI650033B_C0010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15.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對於單一子訊框,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係藉由一用戶設備來執行,其中該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來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Figure TWI650033B_C0011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17.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係以一用戶設備來執行,其中該用戶設備係一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
  18. 一種通訊設備,其包括:一第一裝置,其藉由一基地台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一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一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一索引;一第二裝置,其藉由該基地台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用於一第二組用戶設備,以便該第二組用戶設備針對一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在該第一及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係不同的,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開始於一第二索引,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只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以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以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及使用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以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至該基地台,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一系統資訊區塊-1組配之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相同上行鏈路子訊框和相同子訊框偏移相關聯之那些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外之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以及一第三裝置,其對於該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接收,藉由使用該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從依據一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之該第一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及藉由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從依據一第二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之該第二用戶設備接收確認資訊,其中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的該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包含出現在系統資訊區塊-1 UL-DL組態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但不出現在該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的那些子訊框索引。
  19. 如請求項18之設備,進一步包括一第四裝置,其用以藉由該基地台發信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至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
  20. 如請求項19之設備,其中用於發信之該第四裝置進一步包括用以藉由該基地台以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來發信之裝置。
  21. 如請求項20之設備,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起始索引之整數。
  22. 如請求項20之設備,其中該信令係相對的及表示一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或相對於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或相對於被分配至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數目及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組資源之起始索引的整數。
  23. 如請求項18至2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及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12
    Figure TWI650033B_C0013
    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14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24. 如請求項18至2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對於單一上行鏈路子訊框,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25. 如請求項24之設備,其中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及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來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Figure TWI650033B_C0015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26. 如請求項18至2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在該第一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沒有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以及其中在該第二組用戶設備中之用戶設備為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用戶設備。
  27. 一種基地台,其包括如請求項18至26中任一項之設備。
  28. 一種通訊設備,其包括:一第一裝置,其用以決定對應於兩個不同群組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的組態,其中一第一群組包括一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第二群組包括一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一第二裝置,其用以決定一第一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一第三裝置,其用以決定一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一起始點,以用以針對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傳送確認資訊,其中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及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侷限於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其中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被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界定為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且與一系統資訊區塊-1組配之下行鏈路或特殊子訊框的相同上行鏈路子訊框和相同子訊框偏移相關聯之那些子訊框,以及該等非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對應於該等傳統下行鏈路子訊框以外之依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其它下行鏈路、特殊或彈性子訊框;一第四裝置,其對於一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資訊,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安排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排程,以及一第五裝置,其用以執行下面所列:決定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屬於該等子訊框群組中之哪一群組及對於該給定下行鏈路子訊框,決定該排程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最低控制通道元素的索引;一第六裝置,其至少根據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針對該第二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第二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組態、該最低控制通道元素之索引、一目前子訊框索引、該決定群組及該等決定起始點,用以決定對應於該接收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資料之確認傳輸用的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其中針對該第一群組下行鏈路子訊框的該第一下行鏈路關聯集合,包含出現在系統資訊區塊-1 UL-DL組態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但不出現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組態之下行鏈路關聯集合中的那些子訊框索引;以及一第七裝置,其使用該第一及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中一或兩者,用以傳送關於該決定一個以上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確認資訊。
  29. 如請求項28之設備,進一步包括一第八裝置,其用以從一基地台接收該第二組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起始點的指示之發信。
  30. 如請求項29之設備,其中用於接收之該第八裝置進一步包括用以接收專屬或一般無線資源控制信令之發信的裝置。
  31. 如請求項30之設備,其中該信令係絕對的及表示一指出起始索引之整數。
  32.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一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16
    Figure TWI650033B_C0017
    以及其中該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於該第二群組中之下行鏈路子訊框:
    Figure TWI650033B_C0018
    Figure TWI650033B_C0019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33.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對於單一子訊框,該第一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是先在該等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訊中,接著,是該第二組下行鏈路子訊框之確認資訊用的位元。
  34. 如請求項33項之設備,其中該設備至少部分地使用下列表格來具體說明位元排序:
    Figure TWI650033B_C0020
    Figure TWI650033B_C0021
    其中DL為下行鏈路,HARQ為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UL為上行鏈路,SIB-1為系統資訊區塊-1,子訊框n表示一用以傳送確認資訊之子訊框,以及子訊框n之每一表列值在相對於確認資訊之通報及位元排序界定用的子訊框n之子訊框方面表示下行鏈路關聯集合索引。
  35.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該設備係一應用增強型干擾管理與流量調適之分時雙工設備。
  36. 一種用戶設備,其包括如請求項28至35中任一項之設備。
  37. 一種通訊系統,其包括如請求項18至26中任一項之設備及如請求項28至35中任一項之設備。
  38. 一種電腦程式,其包括當該電腦程式在一處理器上執行時,用以執行如請求項1至9或10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的程式碼。
  39. 如請求項38之電腦程式,其中該電腦程式係一電腦程式產品,其包括一包含有用於一電腦之電腦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媒體。
TW103133723A 2013-09-27 2014-09-29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TWI650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3469P 2013-09-27 2013-09-27
US61/883,469 2013-09-27
US201461923325P 2014-01-03 2014-01-03
US61/923,325 2014-0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085A TW201536085A (zh) 2015-09-16
TWI650033B true TWI650033B (zh) 2019-02-01

Family

ID=5162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723A TWI650033B (zh) 2013-09-27 2014-09-29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3050239B1 (zh)
JP (2) JP6416893B2 (zh)
KR (1) KR101782758B1 (zh)
CN (1) CN105794137B (zh)
CA (1) CA2925401C (zh)
ES (1) ES2720226T3 (zh)
MX (1) MX365959B (zh)
PL (1) PL3050239T3 (zh)
RU (1) RU2631660C1 (zh)
TW (1) TWI650033B (zh)
WO (1) WO20150444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6523B2 (en) * 2014-03-21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for eIMTA in LTE
US10498503B2 (en) * 2016-02-10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 resource allocation by aggregation level
CN106357372A (zh) * 2016-11-15 2017-01-2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EP3566535A1 (en) 2017-01-06 2019-11-13 IDAC Holdings, Inc. Collision mitigation procedures for grant-less uplink multiple access
WO2018127370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Flexible indication of transmission timing
WO2018157320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477567B2 (en) 2018-01-12 2019-1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139330A1 (ko) 2018-01-12 2019-07-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상향링크 제어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18996B2 (en) * 2018-04-06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before RRC setup
EP3782318A1 (en) * 2018-04-16 2021-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selection befor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configuration
FI3790332T3 (fi) * 2018-05-02 2023-05-10 Ntt Docomo Inc Päätelaite, radioviestintämenetelmä, tukiasema ja vastaava järjestelmä
US11115110B2 (en) * 2018-12-14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ault beam selection based on a subset of coresets
KR102547761B1 (ko) 2019-01-11 2023-06-23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교차 링크 간섭 관리를 위한 인터-노드 조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6840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flexible tdd configuration
WO2013064106A1 (zh) * 2011-11-02 2013-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资源配置方法、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7684B2 (en) * 2005-10-27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of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29056B2 (ja) * 2006-10-03 2011-02-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767632B2 (en) * 2009-02-05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752802T3 (es) * 2009-10-05 2020-04-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signación dinámica de recursos ACK par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US9270399B2 (en) * 2010-12-13 2016-0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D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6840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flexible tdd configuration
WO2013064106A1 (zh) * 2011-11-02 2013-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资源配置方法、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 11) , 3GPP TS 36.213 V11.4.0 (2013-09) 2013-09-20
NEC Group, "Backward compatibility for TDD eIMTA syste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 R1-133339, August 19-23, 2013
NEC Group, "Backward compatibility for TDD eIMTA syste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4, R1-133339, August 19-23, 2013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Release 11) , 3GPP TS 36.213 V11.4.0 (2013-09) 2013-09-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3050239T3 (pl) 2019-07-31
MX2016003802A (es) 2017-09-15
CA2925401C (en) 2018-04-24
WO2015044405A1 (en) 2015-04-02
CN105794137B (zh) 2019-03-29
KR20160062110A (ko) 2016-06-01
JP2016537849A (ja) 2016-12-01
TW201536085A (zh) 2015-09-16
EP3050239B1 (en) 2019-03-06
EP3050239A1 (en) 2016-08-03
JP2018148585A (ja) 2018-09-20
CA2925401A1 (en) 2015-04-02
JP6416893B2 (ja) 2018-10-31
JP6659772B2 (ja) 2020-03-04
MX365959B (es) 2019-06-20
ES2720226T3 (es) 2019-07-18
CN105794137A (zh) 2016-07-20
KR101782758B1 (ko) 2017-09-27
RU2631660C1 (ru)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0033B (zh) 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分配及使用
US9473289B2 (e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se
JP7119100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9794919B2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RA)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acknowledge (HARQ-ACK) transmission
JP6788970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送/受信
US20150103703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With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WO2016138646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传输方法和装置
CA2925372C (en) Harq-ack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se for eimta
JP2016509385A (ja) 無線電機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機器間のd2d通信におけるharq送信を可能にして実行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JP2015520991A (ja) インターバンドtdd送信方式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セレクション送信のためのharq−ackインデックスマッピング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リソース割当を制御する方法、harq−ackを送信するユーザ端末、及びharq−ackを受信する基地局
WO2013180957A1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US2016015722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n basis of carrier aggregation
TW201401806A (zh) 一種ack/nack回饋位元數確定方法及裝置
JP2019503631A (ja) アップリンク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5055076A1 (zh)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用户和系统设备及方法
KR101864061B1 (ko) 이차적 셀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타이밍을 도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99978A1 (zh) 传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15044778A2 (zh) 用于tdd-fdd联合操作的harq时序和pucch资源的配置方法
WO2023010437A1 (en) Dynamic resourc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227837A1 (zh) 一种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14166058A1 (en) Adapting inter-band harq to support flexible tdd subframe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