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2426B - Moxibustion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Moxibustion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2426B
TWI642426B TW103122657A TW103122657A TWI642426B TW I642426 B TWI642426 B TW I642426B TW 103122657 A TW103122657 A TW 103122657A TW 103122657 A TW103122657 A TW 103122657A TW I642426 B TWI642426 B TW I6424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ver
temperature
heat generat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406A (zh
Inventor
高理之
內田貴久
Original Assignee
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9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4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8Warming pads, pans or mats; Hot-water bott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4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heated by microw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21Mechanism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A61H2201/0257Mechanism for heating or cooling by a heat accumulator, e.g. a sand or liquid reservo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溫灸器,該溫灸器即使在藉由微波爐等加熱後,亦不會使收容器變得過度高溫,使用者可容易地抓住收容器而從微波爐中取出。本發明的溫灸器(1),係具備:接受微波照射而發熱的發熱體(2);和於兩端具有底部(30、40),且將發熱體收容在內部之筒狀的收容器(5);及設在發熱體(2)或收容器(5)之至少一方,並中介於發熱體(2)的外周面及收容器(5)的內周面之間而形成空間(34)的複數個肋(33)。

Description

溫灸器
本發明係關於用來對身體的穴道施予熱刺激的溫灸器,特別是關於以微波爐加熱後使用的溫灸器。
以往,對於頸部酸痛、腰痛、神經痛等,係使用灸灼來治療。將灸灼直接放在遍及全身之經脈上的穴道位置,並對穴道施予熱刺激,藉此來進行溫熱療法。
作為此種溫熱療法,眾所皆知的有使艾絨附著在身體的穴道位置(患部),並對艾絨點火使其燃燒,藉此對穴道施予熱刺激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最近已知有一種溫灸器可以不使用火即可簡便地進行溫熱療法,其係藉由將接收微波的照射而發熱之發熱體收容在耐熱性優異的收容器中,並對穴道施予熱刺激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的溫灸器,係藉由微波爐對發熱體加熱至既定溫度之後,藉由使收容器接觸患部並保持一定時間,而將蓄熱於發熱體的熱量透過收容器傳達至患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9-206480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的溫灸器,僅是以收容器覆蓋發熱體而已,收容器,其與身體接觸的接觸面或用來抓住收容器的側面係與發熱體接觸。因此,在以微波爐加熱溫灸器之時,由發熱體所發出的熱會直接傳達至收容器,收容器亦會伴隨著發熱體的昇溫而大幅昇溫,於是在微波爐的加熱後,收容器會成為非常高溫。因此,有著在微波爐的加熱後要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之際,收容器會太熱而導致使用者無法抓住收容器的問題。
本發明係著眼於上述的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溫灸器,該溫灸器即使在藉由微波爐等加熱後,亦不會使收容器變得過度高溫,使用者可容易地抓住收容器而從微波爐中取出。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係藉由一種溫灸器來達成,其具備:接受微波照射而發熱的發熱體;和於兩端具有底部,且將前述發熱體收容在內部之筒狀的收容器;及 設在前述發熱體或前述收容器之至少一方,並中介於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及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之間而形成空間的複數個肋。
於上述構造的溫灸器中,三個以上的前述肋係沿著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或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配置較佳。
且,於前述收容器之一方的前述底部設有第一突起較佳。
且,於前述收容器之另一方的前述底部,設有與一方的前述底部夾持前述發熱體的第二突起較佳。
且,前述第一突起的高度比前述第二突起還低較佳。
且,前述肋係設在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且於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設有可供前述肋嵌入的溝槽較佳。
且,前述收容器係由收容前述發熱體之有底筒狀的容器、以及安裝在前述容器之有底筒狀的罩蓋所構成,前述罩蓋,係相對於前述容器可在軸方向移位,而在底部抵接前述發熱體的抵接位置、以及底部與前述發熱體之間形成有空間的分離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溫灸器,係在收容器的內周面與發熱體的外周面之間,中介有肋而形成空間,故在微波 爐的加熱時,由發熱體所發出的熱量不會直接傳達至收容器,因此,能夠防止來自發熱體的熱量所致之收容器溫度的大幅昇溫。因此,以微波爐加熱後即刻的收容器之溫度,不會像以往技術之專利文獻1的溫灸器那樣成為高溫,而可成為不會感到太燙之充分的低溫。因此,使用者在微波爐的加熱後即刻,即使觸碰收容器亦不會燙傷,可容易地抓住收容器而將溫灸器從微波爐中取出,或是設置在身體的患部處。
1‧‧‧溫灸器
2‧‧‧發熱體
3‧‧‧容器
4‧‧‧罩蓋
5‧‧‧收容器
30‧‧‧底部
31‧‧‧側壁部
32‧‧‧第二突起
33‧‧‧肋
34‧‧‧空間
38‧‧‧凸部
40‧‧‧底部
41‧‧‧側壁部
42‧‧‧空間
43‧‧‧第一突起
44、45‧‧‧凹部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溫灸器的罩蓋位在抵接位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溫灸器的罩蓋位在分離位置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3為容器的俯視圖。
圖4為容器的仰視圖。
圖5為容器的側視圖。
圖6為圖3中沿著A-A線的剖面圖。
圖7為圖3中沿著B-B線的剖面圖。
圖8為罩蓋的俯視圖。
圖9為罩蓋的側視圖。
圖10為圖9中沿著C-C線的剖面圖。
圖11為表示在微波爐加熱後之容器側壁部之溫度變 化的圖表。
圖12為表示在微波爐加熱後之罩蓋底部之溫度變化的圖表。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型態,參照所附圖式進行說明。圖1及圖2係表示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之溫灸器1的內部構造。且,圖3~圖7,係表示圖1及圖2之容器3的外觀及內部構造,圖8~圖10係表示圖1及圖2之罩蓋4的外觀及內部構造。又,以下係將圖1及圖2的上下方向稱為上下方向來進行說明。
關於本實施型態的溫灸器1,係具有接受微波照射而發熱的發熱體2;及於兩端具有底部30、40,且將發熱體2收容在內部之筒狀的收容器5。該溫灸器1,係藉由例如微波爐將發熱體2加熱至既定溫度為止之後,使收容器5之一方的底部40接觸身體的穴道位置(患部)並保持既定時間,藉此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來對穴道施加熱刺激。又,在收容器5之一方的底部40接觸患部之際,雖在圖示中省略,但在兩面係事先將具有黏著性或接著性的封條貼在患部,並將收容器5之一方的底部40貼附於該封條,藉此可讓收容器5不會脫離患部而長時間地保持。
發熱體2,係含有吸收微波而自行發熱的發熱材料來作為主成份。作為上述發熱材料,例如可示例:錳 -鋅系、鎳-鋅系、鎂-鎳系、鎂-銅系等之肥粒鐵;碳化矽、碳材料、二氧化矽、酚醛樹脂、尿素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乙二醇或聚氯乙烯等之高分子化合物等。將此發熱材料的粉末、顆粒、團塊或液狀及黏液狀物,混合於矽氧橡膠或氟橡膠等具有耐熱性的黏合劑中並均勻地分散,且因應必要而添加分散劑或橡膠的抗老化劑、抗氧化劑,並將製得的組成物成型為例如圓柱狀等任意的形狀後藉由熱處理來製造發熱體2。上述之發熱體2,係以往所周知者,例如可適宜地使用日本特開2012-57829號公報或日本特開2010-6617號公報中所記載者。發熱體2,係製作成能夠藉由微波爐的加熱而昇溫至50℃~120℃左右較佳。藉此,發揮將熱傳達至身體患部之效果的收容器5,其一方之底部40的溫度會成為以艾絨所致之溫熱療法之最高溫度的50℃~80℃左右,故較佳。
收容器5,在本實施型態中,係由收容發熱體2之有底筒狀的容器3、以及安裝在容器3之有底筒狀的罩蓋4所構成,藉由將罩蓋4的底部40接觸身體的患部,使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傳達至患部來熱刺激穴道。容器3及罩蓋4,係由即使受到微波照射亦會使微波穿透且容器3及罩蓋4本身不易發熱的材料所形成,例如,除了陶瓷或玻璃纖維外,還可將尼龍、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之具有耐熱性之硬質的合成樹脂以模具成型來形成。其中又以耐熱性或成型性的觀點來看,以聚丙烯較佳。容器3及罩蓋4,其整體形狀均為於一端具有開口且 於另一端具有底部30、40的有底筒狀,且圓板狀的底部30、40的外型形成為比圓筒狀的側壁部31、41還要大。
容器3,具備底部30與側壁部31,且在其內部空間收容有發熱體2。在容器3的底部30,一體地設有從底部30的內面突出之環狀的第二突起32,透過該第二突起32而將發熱體2支撐在底部30上。且,與底部30的內面相反側的外面,係在中央部形成有盤狀之平滑地凹陷的低窪面35。該低窪面35係沿著人的手指之指腹的形狀而成,藉由將指尖抵接至該低窪面35,且如後述般,將容器3往罩蓋4推入,能夠在罩蓋4相對於容器3滑動之際,容易推入容器3。另一方面,藉由將容器3及罩蓋4的底部30、40形成為比側壁部31、41還大,可在罩蓋4朝離開容器3的方向滑動之際,讓兩底部30、40成為手持處,而能夠使用兩手簡單地將兩者分離。
容器3的側壁部31,具有比發熱體2略大的外徑,且側壁部31的前端(下端),係為了可以平滑地插入罩蓋4的側壁部41內而施有倒角。在側壁部31的內周面,於複數位置一體地設有從底部30朝軸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肋33。該肋33,係抵接於被支撐在第二突起32上之發熱體2的外周面,藉此,在發熱體2的外周面與側壁部31的內周面之間形成空間34。且,肋33有著定位功能,其係藉由抵接於發熱體2的外周面,而不用移動被支撐在第二突起32上的發熱體2便能定位在既定的位置。為了使肋33發揮上述般的定位功能,較佳為在 側壁部31的內周面沿著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地配置至少兩個,較佳為三個以上的肋33。在本實施型態中,四個肋33係以90度間隔來配置。又,即使是僅設置兩個肋33的情況,可在發熱體2的外周面形成沿著軸方向(上下方向)的溝(未圖示),只要將肋33嵌入該溝的話,即可確實地不移動發熱體2便能定位至指定位置。又,即使是設置有三個肋33以上的情況,亦可在發熱體2的外周面上形成上述的溝。肋33,在本實施型態中,雖然其前端係形成為前端變細的錐狀,且與側壁部31的內周面連結著,但沒有一定要形成為錐狀的必要,且,肋33,其前端(下端)亦可延伸至側壁部30的前端為止。
發熱體2的外周面與側壁部31的內周面之間的空間34,係藉由空氣的存在而發揮隔熱層的功能,在藉由微波爐加熱溫灸器1之際,能夠防止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直接傳達至側壁部31所導致之因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使側壁部31的溫度變成高溫。藉此,可將由微波爐加熱之後的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設定在使用者不會感到燙而可以充分地抓住側壁部31的溫度範圍,亦即30℃~60℃左右的範圍。此外,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不會傳達至側壁部31而逃出容器3之外,可更有效率地在容器3內蓄熱,而提高發熱體2的保溫性。肋33的高度H1,以0.2mm以上1.0mm以下為佳,在本實施型態中為0.5mm左右。肋33的高度H1若比0.2mm更低時,會有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容易使側壁部31昇 溫,而導致側壁部31的溫度成為高溫之虞。
又,藉由容器3之底部30的第二突起32,亦與側壁部31的肋33同樣地,在發熱體2的上端面與底部30的內面之間形成空間39,該空間39亦藉由空氣的存在而發揮隔熱層的功能,在藉由微波爐加熱溫灸器1之際,能夠防止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直接傳達至底部30所導致之因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使底部30的溫度變成高溫。藉此,可將由微波爐加熱之後的容器3之底部30的溫度,設定在50℃~80℃左右的範圍,讓使用者在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滑動之際,使用者不會感到燙而可以碰觸底部30的低窪面35。第二突起32的高度H2,以0.5mm以上6.0mm以下為佳,在本實施型態中為1.0mm~4.0mm左右。又,容器3之底部30的第二突起32,係如後述般,在將罩蓋4朝向容器3滑動之際,使發熱體2對罩蓋4的底部40強力按壓,而發揮以罩蓋4的底部40夾持發熱體2的功能。
於容器3的側壁部31,藉由從前端(下端)以既定的長度往軸方向切出缺口,來設置左右一對的凹溝36,並在該凹溝36之間,設有一端被側壁部31懸臂支撐的卡止片37。該卡止片37及左右一對的凹溝36,係設在側壁部31之至少兩處的位置,且沿著側壁部31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地配置。於卡止片37的前端(下端)設有朝外側突出的凸部38。凸部38,在本實施型態中,係在卡止片37的寬度中央部,具備:朝軸方向縱長地延伸的第 一凸部38A、及設在第一凸部38A兩側之一對的第二凸部38B。第一凸部38A,係隨著越朝向上方而使從卡止片37的外面所突出之高度變得越高,且剖面視圖形成為直角三角形,第二凸部38B,其高度比第一凸部38A更低,於剖面視圖中,頂部係形成為圓形突出狀,而使第一凸部38A與端部並排。該凸部38(第一凸部38A及第二凸部38B)係與在後述之罩蓋4的側壁部41所形成之上下的凹部44、45卡合脫離。又,凸部38(第一凸部38A及第二凸部38B)的形狀,只要能夠與罩蓋4之側壁部41的上下凹部44、45卡合脫離的話,可為各種形狀。
罩蓋4,具備底部40與側壁部41,側壁部41具有比容器3的側壁部31更大的外徑,容器3的側壁部31可插入至罩蓋4的內部空間,且藉由將罩蓋4往軸方向滑動而可以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在軸方向移位。藉此,罩蓋4,係在底部40抵接於發熱體2的抵接位置(圖1所示)、及在底部40與發熱體2之間形成有空間42的分離位置(圖2)之間移動。側壁部41的前端(下端),係為了可以平滑地插入容器3的側壁部31而施有倒角。
於罩蓋4的底部40,一體地設有從底部40的內面突出之環狀的第一突起43,在使罩蓋4朝向容器3滑動而變成抵接位置之際,底部40的第一突起43會與發熱體2抵接。罩蓋4的底部40,係在使用溫灸器1之際與身體的患部接觸而將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傳達至患 部的部份,故第一突起43的高度H3過高時,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將無法充分地傳達至底部40全體,使得對患部的傳熱效果降低。因此,為了使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充分地傳達至底部40全體,第一突起43的高度H3,以0.1mm以上、0.5mm以下較佳,在本實施型態中為0.3mm左右。又,第一突起43的高度H3係比第二突起32的高度H2更低為佳,H2與H3的比較佳為3以上。且,第一突起43,為了使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充分傳達至底部40全體,以成為比第二突起42更粗的環狀為佳,在本實施型態中,第一突起43的環粗為1mm左右,相對於此,第二突起32的環粗為2.5mm左右。
罩蓋4的側壁部41,在與上述抵接位置及分離位置所對應的位置,於上下設有凹部44、45。凹部44、45,在本實施型態中,係由貫通側壁部41的貫通孔所形成。上下一對的凹部44、45,係以對應於容器3之側壁部31之凸部38的個數而設置,在本實施型態中,係沿著罩蓋4之側壁部41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地配置在兩個位置。上下的凹部44、45之間,係由貫通側壁部41之上下方向之較長的長孔46所聯繫著。該長孔46的橫寬,係與容器3之側壁部31之第一凸部38A的橫寬相同,在罩蓋4相對於容器3朝軸方向滑動之際,成為使第一凸部38A通過該長孔46。且,凹部44、45的橫寬,係比長孔46的橫寬更寬,並與容器3之側壁部31之凸部38(第一凸部38A及第二凸部38B)的橫寬相同。藉由使凸部38 (第一凸部38A及第二凸部38B)分別陷入卡止於凹部44、45,可使罩蓋4固定在上述之抵接位置及分離位置。又,雖然在罩蓋4相對於容器3朝軸方向滑動之際,容器3的第二凸部38B,會碰撞到罩蓋4之側壁部41的長孔兩側部,但藉由將卡止片37稍微往內側撓曲而使第二凸部38B跨越上述罩蓋4之側壁部41的長孔兩側部,而成為可滑動。
接著,針對上述構造之溫灸器1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首先,藉由使罩蓋4朝離開容器3的方向滑動,而移動至圖2所示之分離位置。在此狀態下,於微波爐中將溫灸器1以罩蓋4朝下的方式放置,並加熱既定時間。藉此,發熱體2會受到微波的照射而發熱,並昇溫至既定的溫度。在以該微波爐加熱之際,罩蓋4為分離位置,故罩蓋4的底部40沒有與發熱體2抵接,並在發熱體2之間形成有空間42。藉由在該空間42存在有空氣而發揮出隔熱層的功能,在微波爐所致之加熱時,能夠防止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直接傳達至罩蓋4的底部40所導致之因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使底部40的溫度大幅昇溫。藉此,由微波爐所加熱後之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不會變成高溫,可抑制在大約30℃~50℃左右的相對低溫。
此外,在容器3的底部30或側壁部31,與發熱體2之間亦介隔有空間34、39,同樣地,藉由空氣的存在而發揮出隔熱層的功能,在微波爐所致之加熱時,能 夠防止由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直接傳達至容器3的底部30或側壁部31所導致之因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使底部30或側壁部31的溫度大幅昇溫。藉此,由微波爐所加熱後之容器3之底部30或側壁部31的溫度,可抑制在30℃~60℃左右之不會感到太燙且能夠充分觸摸的低溫度,故當使用者在從微波爐取出溫灸器1等之際,容器3的底部30或側壁部31,甚至比容器3的側壁部31位於更外側位置之罩蓋4的側壁部41,不會燙到難以觸摸。
然後,微波爐所致之加熱結束時,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並藉由將罩蓋4朝向容器3滑動,而移動至圖1所示之抵接位置。藉此,罩蓋4的底部40會與發熱體2抵接,使發熱體2所發出之熱量直接傳達至底部40。然後,於身體的患部,貼附具有黏著性或接著性的封條,並將罩蓋4的底部40貼附於該封條而長時間地保持,藉此使發熱體2所發出的熱量透過罩蓋4的底部40而傳達至患部,可對穴道施予熱刺激。
根據上述構造的溫灸器1,在容器3的側壁部31或底部30,與發熱體2之間,係藉由中介有肋33或第二突起32而形成空間34、39,故以微波爐加熱之後即刻,容器3的側壁部31或底部30的溫度,雖然會比微波爐加熱之前還要上升一些,但不會像以往技術之專利文獻1的溫灸器那般變成過度高溫,而是不會讓人感到過燙的充分低溫。因此,即使使用者在以微波爐加熱之後即刻,碰觸容器3的側壁部31或底部30,甚至罩蓋4的側壁部 41,亦不會燙傷,可容易地抓住容器3的側壁部31等,而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並設置在身體的患部,或是可推動容器3而相對於罩蓋4滑動。
且,根據上述構造的溫灸器1,在微波爐加熱之後,接觸身體之罩蓋4的底部40的溫度,亦比微波爐加熱之前還要上升一些,但不會像以往技術之專利文獻1的溫灸器的接觸面那般變成過度高溫,而是受到來自發熱體2的熱量而使溫度緩緩上升,經過既定時間而到達最高溫度之後,溫度會緩緩下降。此溫度履歷,與以往廣泛利用在溫熱療法中之艾絨的溫度履歷類似。亦即,艾絨所致之溫熱療法中,在艾絨點火之後不會馬上使溫度變高,而是隨著時間的經過而緩緩昇溫,藉此將熱量傳達至患部,溫度在經過約2分鐘~5分鐘左右而到達最高溫度之後,會緩緩下降,在上述構造的溫灸器1中,藉由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將底部40的至少一部分安裝成可對發熱體2抵接及分離,可對穴道施加與上述艾絨所致之熱刺激同等的熱刺激,可以對使用者施加與艾絨所致之溫熱療法近似的溫熱療法。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具體的型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例如,上述實施型態中,罩蓋4之底部40的第一突起43,在平面視角中是形成為環狀,但沒有一定要形成為環狀,外型除了矩形狀或多角形狀之框狀以外,亦可形成為框或環的中空內部被填滿的平坦狀。且,沒有一定要設置第一突起 43。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在容器3的底部30設有環狀的第二突起32,但沒有一定要形成為環狀,外型除了矩形狀或多角形狀之框狀以外,亦可形成為框或環的中空內部被填滿的平坦狀。且,沒有一定要設置複數個第二突起32。且,沒有一定要設置第二突起32。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在容器3的側壁部30設有肋33,但亦可改變發熱體2的形狀,而在發熱體2的外周面一體地設置有與容器3之側壁部31的內周面抵接的肋。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在罩蓋4的側壁部41設有凹部44、45,且在容器3的側壁部31設有凸部38,但亦可在罩蓋4的側壁部41設置凸部38,並在容器3的側壁部31設置凹部44、45。且,凸部38,係由第一凸部38A及第二凸部38B所構成,但亦可僅由第一凸部38A所構成。且,雖然藉由凹部44、45及凸部38,將相對於容器3滑動的罩蓋4分別固定在抵接位置及分離位置,但亦可使用其他手段,將罩蓋4分別固定在抵接位置及分離位置。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係藉由將罩蓋4往軸方向滑動,而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在軸方向移位,但是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在軸方向移位的手段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罩蓋4的內周面形成母螺紋,並在容器3的外周面形成與上述母螺紋螺合的公螺紋,藉由公螺紋及母 螺紋的螺合,而將罩蓋4安裝至容器3。然後,亦可藉由將罩蓋4相對於容器3往正逆方向旋轉,而使罩蓋4伴隨著該旋轉在容器3的軸方向移位。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係藉由將罩蓋4相對於容器3在軸方向移位,而可使罩蓋4之底部40的至少一部分對發熱體2抵接及分離,但亦可僅藉由將罩蓋4相對於容器3安裝成可裝卸,而可使罩蓋4之底部40的至少一部分對發熱體2抵接及分離。亦即,在藉由微波爐加熱溫灸器1之際,將罩蓋4從容器拆下,而僅將容器3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在以微波爐加熱之後,將罩蓋4對容器3安裝上去,並使罩蓋4的底部40抵接於發熱體2,亦能發揮與上述實施型態相同的效果。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容器3及罩蓋4係成為圓筒狀,但亦可為角筒狀等各種形狀。
且,上述實施型態中,收容器5係由容器3及罩蓋4所構成,但亦可由單一的構件所構成。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
首先,作為實施例1,係如上述實施型態所示之溫灸器1般,在藉由肋33於容器3的側壁部31與發熱體2之間設置空間34的狀態下以微波爐加熱,加熱後,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1,並測量容器3之側壁部31的 溫度變化。且,作為比較例1,其基本構造係與上述實施型態所示之溫灸器1相同,但在容器3的側壁部31並未具備肋33,容器3的側壁部31與發熱體2是在抵接的狀態下以微波爐加熱,加熱後,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1,並測量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變化。以微波爐(700W)加熱的時間為60秒,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之發熱體2的溫度為90℃左右。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測量,係於室溫(約25℃)下,在設置溫度感測器(安立計器公司製的AM-8000E)的地方,將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之溫灸器1之容器3的側壁部31,放置在溫度感測器上來測量。又,溫度的測量係如圖2般,在使罩蓋4相對於容器3分離地滑動之後的狀態下,測量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將所測量之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罩蓋3之側壁部31的溫度變化示於圖11。又,溫灸器1的容器3及罩蓋4,在實施例1及比較例1中均為聚丙烯製,發熱體2係以肥粒鐵粉末作為主成份而製造。且,測量開始時間點(0分鐘)之溫度感測器所量測到的溫度,係顯示室溫(約25℃)。
根據圖11,在比較例1中,測量開始後即刻,測量溫度便跳至60℃以上,藉此確認出從微波爐將溫灸器1取出後即刻之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為60℃以上的高溫。然後,之後經過約15秒左右確認出到達最高溫度的70℃左右。相對於此,在實施例1中,測量開始後即刻的測量溫度為40℃左右,藉此確認出從微波爐 將溫灸器1取出後即刻之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不會太高溫。且,之後的溫度上升亦較比較例1更緩慢,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在經過約30秒左右之後,到達最高溫度(約55℃),確認出最高溫度亦較比較例1更低。如上述般,即使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溫灸器1以相同材料所形成,根據實施例1的溫灸器1,在微波爐所致之加熱時,藉由在容器3的側壁部31與發熱體2之間介隔著肋33而形成空間34,可將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之容器3之側壁部31的溫度抑制在低溫。因此,可得知在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之際,即使抓住容器3的側壁部31,使用者亦不會感到太燙而能夠抓住容器3的側壁部31而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並設置在患部。
接著,作為實施例2,係如上述實施型態所示之溫灸器1般,在不使罩蓋4的底部40(第一突起43)抵接於發熱體2,而是在從發熱體2分離的狀態下(如圖2所示)以微波爐加熱,加熱後,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1,測量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變化。且,作為比較例2,係於上述實施型態所示之溫灸器1中,使罩蓋4的底部40(第一突起43)抵接於發熱體2的狀態下(如圖1所示)以微波爐加熱,加熱後,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1,並測量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變化。以微波爐(700W)加熱的時間為60秒,將溫灸器1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之發熱體2的溫度為90℃左右。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測量,係於室溫(約25℃)下,在設置溫度感 測器(安立計器公司製的AM-8000E)的地方,將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之溫灸器1之罩蓋4的底部40,放置在溫度感測器上來測量。又,於實施例2中,係從微波爐中取出溫灸器1之後,使罩蓋4滑動,在罩蓋4的底部40抵接於發熱體2的狀態下進行溫度測量。將所測量之實施例2及比較例2的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變化示於圖12。又,溫灸器1的容器3及罩蓋4,在實施例2及比較例2中均為聚丙烯製,發熱體2係以肥粒鐵粉末作為主成份而製造。且,測量開始時間點(0分鐘)之溫度感測器所量測到的溫度,係顯示室溫(約25℃)。
根據圖12,在比較例1中,測量開始後即刻,測量溫度便跳至60℃以上,藉此確認出從微波爐將溫灸器1取出後即刻之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為60℃以上的高溫。然後,確認出之後的溫度上升亦快速,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約30秒左右便到達最高溫度(約68℃),之後溫度便緩緩下降。相對於此,在實施例2中,測量開始後即刻的測量溫度為40℃左右,藉此確認出從微波爐將溫灸器1取出後即刻之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不會太高溫。然後,確認出之後的溫度上升亦較比較例更緩慢,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在經過約1分鐘左右之後到達最高溫度(約63℃),之後溫度便緩緩下降。如上述般,即使將實施例2及比較例2的溫灸器1以相同材料所形成,根據實施例2的溫灸器1,在微波爐所致之加熱時,藉由使罩蓋4的底部40與發熱體2分離, 可將從微波爐中取出後即刻,亦即溫熱療法之開始後即刻之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抑制在低溫,並且可延遲到達最高溫度為止的時間。藉此,可使罩蓋4之底部40的溫度履歷成為與艾絨的溫度履歷類似或同等,故得知可對使用者施予近似於艾絨所致之溫熱療法或同等之溫熱療法。

Claims (7)

  1. 一種溫灸器,具備:接受微波照射而發熱的發熱體;和於兩端具有底部,且將前述發熱體收容在內部之筒狀的收容器;及設在前述發熱體或前述收容器之至少一方,並中介於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及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之間而形成空間的複數個肋,前述收容器與身體接觸之側的底部,當微波照射時,位於不與前述發熱體抵接並且從前述發熱體分離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三個以上的前述肋係沿著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或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的圓周方向以等間隔配置。
  3. 如請求項1或2項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於前述收容器之一方的前述底部設有第一突起。
  4. 如請求項1或2項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於前述收容器之另一方的前述底部,設有與一方的前述底部夾持前述發熱體的第二突起。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前述第一突起的高度比前述第二突起還低。
  6. 如請求項1或2項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前述肋係設在前述收容器的內周面,且於前述發熱體的外周面,設有可供前述肋嵌入的溝槽。
  7. 如請求項1或2項所記載之溫灸器,其中,前述收 容器係由收容前述發熱體之有底筒狀的容器、以及安裝在前述容器之有底筒狀的罩蓋所構成,前述罩蓋,係相對於前述容器可在軸方向移位,而在底部抵接前述發熱體的抵接位置、以及在底部與前述發熱體之間形成有空間的分離位置之間移動。
TW103122657A 2013-07-01 2014-07-01 Moxibustion apparatus TWI642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8052A JP2015009034A (ja) 2013-07-01 2013-07-01 温灸具
JP2013-138052 2013-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406A TW201509406A (zh) 2015-03-16
TWI642426B true TWI642426B (zh) 2018-12-01

Family

ID=5214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657A TWI642426B (zh) 2013-07-01 2014-07-01 Moxibustion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09034A (zh)
TW (1) TWI642426B (zh)
WO (1) WO20150021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1353A (zh) * 2016-11-22 2017-03-15 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方位现代中医理疗用艾灸仪器
CN108175689A (zh) * 2018-01-26 2018-06-19 杨宇峰 艾灸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846A (ja) * 1997-06-19 1999-01-12 Asahi Denka Kogyo Kk 携帯用保温装置
JP2000107254A (ja) * 1998-09-30 2000-04-18 Koremori Kawai 温熱療法器具、温熱療法器具セットおよび温熱療法器具の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46Y2 (ja) * 1992-02-20 1995-01-18 株式会社山正 間接灸用具
JP2011161114A (ja) * 2010-02-13 2011-08-25 Ichiro Tamiya 多機能温灸器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846A (ja) * 1997-06-19 1999-01-12 Asahi Denka Kogyo Kk 携帯用保温装置
JP2000107254A (ja) * 1998-09-30 2000-04-18 Koremori Kawai 温熱療法器具、温熱療法器具セットおよび温熱療法器具の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02192A1 (ja) 2015-01-08
TW201509406A (zh) 2015-03-16
JP2015009034A (ja) 201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3744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с индукционным нагревателем и подвижными компонентами
RU2018145509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 управляемая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ирующая аэрозоль, с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м изделием, генерирующим аэрозоль
EP4324441A3 (en) Treatment systems and small volume applicators for treating tissue
CN107890141B (zh) 带提取器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TWI642426B (zh) Moxibustion apparatus
TWM511855U (zh) 可提供熱能的按摩機構
WO2014188213A3 (en) Compression and thermoregulation device
CN104042440A (zh) 一种便携式艾灸仪
JP6218457B2 (ja) 温灸具
JP6250813B2 (ja) ヘアカール器
KR20150017408A (ko) 가열 조리용기
WO2017046903A1 (ja) 精子採取器
JP2011161114A (ja) 多機能温灸器具
KR101370557B1 (ko) 마스크 시트 냉온장치
Myoung et al. A unique electrical thermal stimulation system comparable to moxibustion of subcutaneous tissue
CN202270103U (zh) 一种医用热敷器
Yang et al.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rmal stimulation while the warm needling: diameter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and distance from the skin
US20110180055A1 (en) Flameless, portable heating container
KR200492910Y1 (ko) 탄소섬유발열체를 이용한 온열퍼프
KR20150057713A (ko) 가려움 해소기
KR102547615B1 (ko) 온침 시술용 전자식 온침기
KR102226896B1 (ko) 피부 미용기기
JP2015009033A5 (zh)
CN209405254U (zh)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CN203328893U (zh) 电热敷盐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