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616B - 卡合扣具 - Google Patents

卡合扣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616B
TWI638616B TW106146280A TW106146280A TWI638616B TW I638616 B TWI638616 B TW I638616B TW 106146280 A TW106146280 A TW 106146280A TW 106146280 A TW106146280 A TW 106146280A TW I638616 B TWI638616 B TW I6386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male buckle
deformation
assembly spac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9714A (zh
Inventor
陳宗龍
Original Assignee
倍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倍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倍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46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8616B/zh
Priority to CN201811173784.2A priority patent/CN10996546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6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29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97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41Press-button fasteners consisting of two part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卡合扣具主要由母扣、形變件以及公扣所構成,母扣具有能容置形變件的組裝空間,而形變件的其中至少一側能與組裝空間的內表面之間保持間隔而形成間隙,讓形變件能在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其中,公扣可透過形變件而組裝於母扣,藉此,由於形變件能在母扣內部移動,使得使用者無需將公扣準確對位於形變件就能把公扣快速地組裝於母扣。

Description

卡合扣具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扣具,特別是指一種公、母扣無需相互對位而能快速組裝在一起的卡合扣具。
隨時工業技術逐漸進步,使扣具的結構與機能持續演進,進而趨向多樣化與精緻化發展,如今包括衣著、傢飾、運動用具、安全護具、手提袋等多種物件都設有特殊的適用扣具。
請參閱圖1所示,為一種市面上常見的習知扣具1,習知扣具1主要由一母扣10、一公扣11以及一彈性件12所構成,母扣10向下凹陷形成一組裝空間101,並再由組裝空間101凹陷形成一空間小於組裝空間101的鉚接空間102,而公扣11具有一體積小於鉚接空間102的扣合部111,其中,彈性件12放置於組裝空間101,並抵靠於組裝空間101的壁面。
如圖所示,當公扣11組裝於母扣10時,公扣11的扣合部111需貫穿於彈性件12,使得彈性件12夾固於扣合部111,然而,當扣合部111欲要穿過彈性件12,由於彈性件12抵靠於組裝空間101的壁面,使得扣合部111必須對位於彈性件12,否則扣合部111難以貫穿於彈性件12,而再當扣合部111穿過彈性件12時,扣合部111則會同時位於組裝空間101與鉚接空間102,並且,為了讓扣合部111能容置於鉚接空間102,一般在製作上都會增大鉚接空間102的體積,進而會造成習知扣具1的整體體積過大,藉此,由於扣合部111會同時位於組裝空間101與鉚接空間102,使得公扣11在組裝於母扣10的情況下,公扣11能相對於母扣10進行移動,進而公、母扣11、10兩者容易鬆脫分離,導致習知扣具1會產生組裝時容易晃動的缺失,並且,習知扣具1組裝於一穿著物件(例如:外套、襯衫、褲子)時,上述穿著物件的兩布體之間往往會產生過大的間隙。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使用者無需將公扣準確對位於形變件,即可讓公、母扣能快速地組裝在一起。
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在於當公扣透過形變件而與母扣相互組裝時,公扣難以相對於母扣進行移動,進而能提高組裝時公、母扣兩者不易鬆脫分離的穩定性。
本發明的再一要目的在於當公扣與母扣相互組裝時,扣具的整體體積能縮小,進而使扣具組裝於穿著物件時,穿著物件的兩布體之間不會產生過大的間距。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卡合扣具,上述卡合扣具主要由一公扣、一母扣以及一形變件所構成,上述公扣可透過上述形變件能選擇性組裝或分離於上述母扣,而上述母扣具有一環部以及一位在上述環部內的組裝空間,上述環部一端形成一抵靠部,並於遠離上述抵靠部的一端形成一遮蓋部,於此實施例中,上述抵靠部朝向遠離於上述遮蓋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鉚接部,上述鉚接部的內部設有一位於上述組裝空間下方的鉚接空間,並經由一形狀小於上述扣合部的鉚接開口而連通於上述組裝空間。
然而,上述形變件購造成尺寸小於上述組裝空間,並位於上述組裝空間的內部,其中,上述形變件的至少一側與上述組裝空間的內表面之間保持間隔而形成至少一位在上述組裝空間內部的間隙,使上述形變件能在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於此實施例中,上述形變件具有一開孔以及複數個排列於上述開孔外圍的定位部,上述定位部具有一接近於上述開孔的形變塊,上述形變塊一側延伸形成一遠離於上述開孔的支撐塊,而上述支撐塊朝向上述形變塊凹設形成一凹槽,使上述形變塊受到上述扣合部擠壓而產生形變,並且,上述兩定位部之間設有一連接部,上述連接部延伸形成一連接於上述形變塊的凸塊,再者,上述遮蓋部與抵靠部之間形成一大於上述支撐塊高度的間隔距離,進而此時,上述抵靠部接觸於上述定位部,而上述遮蓋部與支撐塊之間形成上述間隙。
其中,上述公扣沿著一插入方向進行移動,並牴觸於上述定位部,使上述公扣帶動上述形變件沿著一相交於上述插入方向的第一移動方向進行移動,讓上述公扣對齊於上述開孔,當上述公扣穿入上述開孔而而卡合於上述定位部時,上述公扣帶動上述形變件再沿著一相反於上述插入方向的第二移動方向進行移動,使得上述形變件與公扣分別接觸上述遮蓋部與抵靠部,藉此,當上述母扣與公扣透過上述形變件而相互組裝時,上述公扣與上述形變件兩者將分別牴觸於上述組裝空間的內表面,使上述形變件無法在上述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此時,由於支撐塊接觸於遮蓋部,使得上述支撐塊與抵靠部之間形成上述間隙,進而上述定位部會穿設於上述遮蓋部,致使上述定位部的局部區段外凸於上述遮蓋部。
此外,當上述公扣對齊於上述開孔時,上述形變件的相對兩側與上述環部間隔形成上述間隙。
由前述說明可知,本發明特點在於形變件能夠在母扣內部自由移動,導致使用者在不需要將公扣準確對位於形變件的情況下,就能將公扣快速地透過形變件而組裝於母扣。
此外,當公扣與母扣相互組裝時,形變件的定位部接觸於母扣的遮蓋部,同時公扣的扣合部接觸於母扣的抵靠部,使得形變件無法在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進而使公扣難以相對於母扣進行移動,進而能降低公、母扣兩者相互鬆脫分離的機會。
再者,由於鉚接開口的形狀小於公扣的扣合部,使得公扣與母扣相互組裝時,扣合部僅會接觸於母扣的抵靠部,而不會貫穿於鉚接開口,藉此,卡合扣具的厚度能縮減,使得卡合扣具的整體體積能縮小,進而使卡合扣具組裝於穿著物件時,穿著物件的兩布體之間不會產生過大的間隙。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2所示,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卡合扣具2主要由一公扣20、一母扣30以及一形變件40所構成,請參閱圖2與圖3所示,公扣20一端設有一能與布料進行鉚接的鉚合部21,並於遠離鉚合部21的一端設有一組裝於鉚合部21的扣合部22,鉚合部21與扣合部22兩者位在一平行於Z軸的公扣軸線23上,而扣合部22具有一靠近於鉚合部21的第一扣合端221以及一遠離於鉚合部21的第二扣合端222,第一扣合端221朝向第二扣合端222漸張形成一扣合環壁223,並且,第二扣合端222與扣合環壁223之間設有一扣合導引面224。
請參閱圖2與圖4所示,母扣30具有一平行於Z軸的母扣軸線31以及一沿著母扣軸線31旋轉環繞形成的環部32,環部32內部設有一組裝空間33,並於上下相對兩端分別形成一遮蓋部34以及一位於遮蓋部34下方的抵靠部35,而上述遮蓋部34與抵靠部35之間形成一表示組裝空間33高度的間隔距離36,如圖所示,遮蓋部34的中央區域朝向抵靠部35貫穿形成一形狀大於扣合部22的穿入開口37,並且,組裝空間33受到遮蓋部34覆蓋的部分形成一介於抵靠部35與遮蓋部34之間的組裝區域331,並於未受到遮蓋部34覆蓋的部分形成一位在穿入開口37下方的穿設區域332,其中,組裝區域331環繞於穿設區域332。
此外,抵靠部35的中央區域貫穿形成一形狀小於扣合部22的鉚接開口38,並再由鉚接開口38朝向遠離於遮蓋部34的方向延伸形成一鉚接部39,而鉚接部39內部設有一位在穿設區域332下方的鉚接空間391,並且,鉚接空間391能透過鉚接開口38而連通於組裝空間33,其中,鉚接部39是用以結合一鉚釘(圖未示)。
請參閱圖2與圖5所示,形變件40具有複數個定位部41以及複數個連接部42,複數個定位部41沿著一平行於Z軸的形變件軸線43環狀等距排列,使得形變件40中央形成一開孔44,使得複數個定位部41排列於開孔44的周圍,其中,每一個定位部41於靠近形變件軸線43的一側設有一能產生形變的形變塊411,並於遠離形變件軸線43的一側形成一成型於形變塊411的支撐塊412,使得形變塊411接近於開孔44,而支撐塊412遠離於開孔44,其中,每一個形變塊411的頂端設有一定位導引面411a,並且,複數個形變塊411共同形成一形狀小於扣合部22的定位環圈413,而支撐塊412的中央區段由外朝向形變塊411凹設形成一凹槽414,使每一個定位部41的外觀呈現中央較窄兩側較寬的樣態,進而使形變塊411受到外力能容易產生形變,如圖所示,每一個連接部42位於兩個定位部41之間,使得兩個定位部41與連接部42三者之間形成一溝槽45。
請參閱圖6所示,形變件40的尺寸大小小於組裝空間33,並活動組裝於母扣30的組裝空間33,使得形變件40能在組裝空間33內部自由移動,進而使形變件40的形變件軸線43選擇性接近或遠離於母扣30的母扣軸線31,並且,支撐塊412的厚度小於間隔距離36,如圖所示,由於公扣20尚未穿設於形變件40的開孔44,導致形變件40的定位部41與形變件40的連接部42共同接觸於母扣30的抵靠部35,使得支撐塊412與遮蓋部34之間保持間隔而形成一位在組裝空間33內的第一間隙50,並且,由於支撐塊412與遮蓋部34之間具有第一間隙50,使得定位部41的形變塊411位在組裝空間33的內部,進而使形變塊411沒有貫穿外凸於穿入開口37。
此外,由於形變件40能在母扣30的組裝空間33內部自由移動,進而當其中一個定位部41的支撐塊412牴觸於母扣30的環部32,剩餘的支撐塊412與環部32之間會產生不同大小的第二間隙60,藉此,當形變件40的一側接觸到環部32時,形變件40的另一側會與環部32之間間隔形成上述第二間隙60,於此實施例中,定位部41的形變塊411位於組裝空間33的穿設區域332,使得形變塊411沒有被遮蓋部34覆蓋,而定位部41的支撐塊412位於組裝空間33的組裝區域331,使得支撐塊412被遮蓋部34覆蓋。
請參閱圖7與圖8所示,公扣20的扣合部22面對於母扣30的遮蓋部34,並且,扣合部22沿著一平行於Z軸的插入方向D1朝向形變件40進行移動,當扣合部22的扣合導引面224碰觸於定位部41的定位導引面411a時,扣合部22會帶動形變件40在組裝空間33內先沿著一相交於插入方向D1的第一移動方向D2進行移動,讓扣合部22與形變件40的開孔44相互對位,進而讓公扣20的公扣軸線23重疊於形變件40的形變件軸線43,此時,每一個定位部41則沒有碰觸到母扣30的環部32,藉此,當扣合部22欲要穿設於形變件40時,扣合部22不需要準確對位於形變件40的開孔44。
接下來,公扣20的扣合部22持續沿著插入方向D1進行移動,同時形變件40沿著一相反於插入方向D1的第二移動方向D3進行移動,當形變件40沿著第二移動方向D3移動而讓定位部41的支撐塊412接觸到母扣30的遮蓋部34時,組裝空間33未容置形變件40的剩餘區域能夠容置扣合部22,使得扣合部22沿著插入方向D1而穿設於形變件40的開孔44,進而使扣合部22的第二扣合端222接觸到母扣30的抵靠部35,並且,由於扣合部22的形狀大於鉚接開口38,使得扣合部22只會接觸於抵靠部35,而不會位於鉚接空間391的內部,藉此,當扣合部22與形變件40同時位於組裝空間33時,公扣20與形變件40兩者將分別牴觸於組裝空間33的內表面,使扣合部22與形變件40兩者會在組裝空間33內固定不動,進而使得公扣20難以相對於母扣30進行移動,其中,扣合部22沿著插入方向D1移動的過程中,扣合部22會擠壓每一個定位部41,使每一定位部41的形變塊411由內向外產生形變,進而每一個定位部41逐漸接近於母扣30的環部32,致使形變塊411會由一未產生形變的初始狀態轉變為一產生形變的變化狀態。
此時,由於形變件40的支撐塊412接觸到母扣30的遮蓋部34,導致支撐塊412沒有接觸到母扣30的抵靠部35,讓支撐塊412與抵靠部35之間形成上述第一間隙50,使得定位部41的形變塊411會貫穿於穿入開口37,進而使形變塊411的局部區段外凸於穿入開口37,如圖所示,當形變件40的形變塊411呈現變化狀態時,定位環圈413的尺寸大小會擴大至相同於扣合部22的大小,使得定位部41的形變塊411接觸於扣合部22的扣合環壁223,而定位部41位於組裝空間33的穿設區域332,藉此,複數個定位部41能卡合於扣合部22,讓扣合部22定位於穿設區域332,使得公扣20能夠透過形變件40而組裝於母扣30,藉此,公扣20可透過形變件40選擇性組裝或分離於母扣30。
再者,由於鉚接開口38的形狀小於公扣20的扣合部22,使得扣合部22無法穿設於鉚接空間391,藉此,鉚接部39僅需要與鉚釘(圖未示)結合,使得扣合與鉚接部39兩者的厚度皆能縮減,致使,公、母扣20、30兩者透過形變件40相互組裝時,卡合扣具2整體體積能夠有效縮小。
請參閱圖9所示,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形變件40,至於公扣20與母扣30兩者的結構樣態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形變件40的連接部42延伸形成一連接於上述形變塊411的凸塊46,使得凸塊46位於溝槽45的內部,進而增加定位部41的結構強度,致使定位部41呈現變化狀態時,能防止定位部41損壞。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發明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1‧‧‧習知扣具
10‧‧‧母扣
101‧‧‧組裝空間
102‧‧‧鉚接空間
11‧‧‧公扣
111‧‧‧扣合部
12‧‧‧彈性件
2‧‧‧卡合扣具
20‧‧‧公扣
21‧‧‧鉚合部
22‧‧‧扣合部
221‧‧‧第一扣合端
222‧‧‧第二扣合端
223‧‧‧扣合環壁
224‧‧‧扣合導引面
23‧‧‧公扣軸線
30‧‧‧母扣
31‧‧‧母扣軸線
32‧‧‧環部
33‧‧‧組裝空間
331‧‧‧組裝區域
332‧‧‧穿設區域
34‧‧‧遮蓋部
35‧‧‧抵靠部
36‧‧‧間隔距離
37‧‧‧穿入開口
38‧‧‧鉚接開口
39‧‧‧鉚接部
391‧‧‧鉚接空間
40‧‧‧形變件
41‧‧‧定位部
411‧‧‧形變塊
411a‧‧‧定位導引面
412‧‧‧支撐塊
413‧‧‧定位環圈
414‧‧‧凹槽
42‧‧‧連接部
43‧‧‧形變件軸線
44‧‧‧開孔
45‧‧‧溝槽
46‧‧‧凸塊
50‧‧‧第一間隙
60‧‧‧第二間隙
D1‧‧‧插入方向
D2‧‧‧第一移動方向
D3‧‧‧第二移動方向
圖1為習知扣具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於第一較佳實施例卡合扣具的分解圖; 圖3為公扣的剖視圖; 圖4為母扣的剖視圖; 圖5為形變件的剖視圖; 圖6為形變件組裝於母扣的示意圖; 圖7為形變件沿著第一移動方向進行移動的示意圖; 圖8為形變件沿著第二移動方向進行移動的示意圖;以及 圖9為本發明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形變件的示意圖。

Claims (8)

  1. 一種卡合扣具,包含:一母扣,具有一組裝空間;一形變件,構造成尺寸小於上述組裝空間,並位於上述組裝空間的內部,上述形變件的至少一側與上述組裝空間的內表面之間保持間隔而形成至少一位在上述組裝空間內部的間隙,使上述形變件能在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以及一公扣,可透過上述形變件能選擇性組裝或分離於上述母扣;其中,當上述母扣與公扣透過上述形變件而相互組裝時,上述公扣與上述形變件兩者將分別牴觸於上述組裝空間的內表面,使上述形變件無法在上述組裝空間內進行移動。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形變件具有一開孔以及至少一排列於上述開孔外圍的定位部,而上述公扣沿著一插入方向進行移動,並牴觸於上述定位部,使上述公扣帶動上述形變件沿著一相交於上述插入方向的第一移動方向進行移動,讓上述公扣對齊於上述開孔。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母扣具有一設有上述組裝空間的環部,上述環部一端形成一抵靠部,並於遠離上述抵靠部的一端形成一遮蓋部,而當上述公扣穿入上述開孔而卡合於上述定位部時,上述公扣帶動上述形變件再沿著一相反於上述插入方向的第二移動方向進行移動,使得上述形變件與上述公扣分別接觸於上述遮蓋部與抵靠部。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當上述公扣對齊於上述開孔時,上述形變件的相對兩側分別與上述環部間隔形成上述間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定位部具有一遠離於上述開孔的支撐塊,而上述遮蓋部與抵靠部之間形成一大於上述支撐塊高度的間隔距離,使得上述公扣沿著上述插入方向移動的過程中,上述抵靠部與遮蓋部兩者其中之一接觸於上述支撐塊,而另一者與上述支撐塊之間形成上述間隙。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支撐塊一側延伸形成一靠近於上述開孔的形變塊,而上述支撐塊朝向上述形變塊凹設形成一凹槽,使上述形變塊受到上述公扣擠壓而產生形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抵靠部朝向遠離於上述遮蓋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一鉚接部,上述鉚接部的內部設有一位於上述組裝空間下方的鉚接空間,並經由一形狀小於上述公扣的的鉚接開口而連通於上述組裝空間。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卡合扣具,其中,上述定位部延伸形成一連接部,上述連接部延伸形成一連接於上述定位部的凸塊。
TW106146280A 2017-12-28 2017-12-28 卡合扣具 TWI638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280A TWI638616B (zh) 2017-12-28 2017-12-28 卡合扣具
CN201811173784.2A CN109965461B (zh) 2017-12-28 2018-10-09 卡合扣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46280A TWI638616B (zh) 2017-12-28 2017-12-28 卡合扣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8616B true TWI638616B (zh) 2018-10-21
TW201929714A TW201929714A (zh) 2019-08-01

Family

ID=64802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6280A TWI638616B (zh) 2017-12-28 2017-12-28 卡合扣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5461B (zh)
TW (1) TWI63861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84874U (zh) 2012-10-22 2014-10-22 锐力股份有限公司 按扣的母扣和包括该母扣的按扣
CN104337130A (zh) 2013-08-02 2015-02-11 锐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解开系统的按扣
CN204812412U (zh) 2015-08-06 2015-12-02 黄继辉 一种定向扣
TW201603746A (zh) 2014-07-17 2016-02-01 Button Int Co Ltd 可換式扣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1206B2 (en) * 2006-12-04 2011-09-06 Edge Entertainment, Inc. Cap and cap system for ornaments, charms and accessories
DE112009004247B4 (de) * 2009-02-23 2017-12-28 Ykk Corp. Druckknopf
JP5275480B2 (ja) * 2010-02-03 2013-08-28 Ykk株式会社 雌スナップボタン
US9504294B2 (en) * 2012-02-15 2016-11-29 Ykk Corporation Female snap button and snap button
EP2941977B1 (en) * 2014-05-09 2017-08-23 FIMMA S.p.A. A snap fastener female part with differentiated buttoning and unbuttoning efforts
DE202015103396U1 (de) * 2015-06-29 2015-07-08 Union Knopf International Gmbh Druckknop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84874U (zh) 2012-10-22 2014-10-22 锐力股份有限公司 按扣的母扣和包括该母扣的按扣
CN104337130A (zh) 2013-08-02 2015-02-11 锐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防解开系统的按扣
TW201603746A (zh) 2014-07-17 2016-02-01 Button Int Co Ltd 可換式扣具
CN204812412U (zh) 2015-08-06 2015-12-02 黄继辉 一种定向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5461A (zh) 2019-07-05
CN109965461B (zh) 2021-06-29
TW201929714A (zh) 2019-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51498B1 (en) Magnetic lock catch
US9770074B2 (en) Cap structure having a plurality of breach hole features an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TWI660691B (zh) 磁扣結構
US9060574B2 (en) Cap structure having an inner surface concave feature an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US8960740B2 (en) Lock shell assembly
TW201642081A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TW201724987A (zh) 磁扣及具有磁扣的物件
US20090015994A1 (en) Case Structure for Card-Type Electronic Product
US1112286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p structure
TWI638616B (zh) 卡合扣具
CN114245634B (zh) 连接结构和可拆卸的壳体结构
JP5732489B2 (ja) ボタン開閉装置
US20170340069A1 (en)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sliding assembly thereof
JP6043197B2 (ja) 多点式バックル
TW201838537A (zh) 嵌合扣具
CN216493882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US20170265601A1 (en) Male button for a snap button
CN20973278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KR101729292B1 (ko) 스냅단추용 암단추
US20180008012A1 (en) Mold core assembly and sliding element
CN218551571U (zh) 设备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TWM514233U (zh) 繩索扣
KR102561777B1 (ko) 조립 어셈블리
US20180008013A1 (en)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and sliding element thereof
CN219719933U (zh) 一种简约型四合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