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093B - 引擎吹漏氣裝置 - Google Patents

引擎吹漏氣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093B
TWI638093B TW106135234A TW106135234A TWI638093B TW I638093 B TWI638093 B TW I638093B TW 106135234 A TW106135234 A TW 106135234A TW 106135234 A TW106135234 A TW 106135234A TW I638093 B TWI638093 B TW I6380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engine
blow
ga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5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276A (zh
Inventor
張書晢
李新蒼
曹文晉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5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809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09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7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276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引擎吹漏氣裝置,設置於一引擎總成上,引擎總成 包括一汽缸體、一汽缸頭及一汽缸頭蓋,汽缸頭設置於汽缸體上,汽缸頭蓋設置於汽缸頭上,引擎總成內形成一汽缸頭腔室,引擎吹漏氣裝置包括有:一凸輪軸總成及一吹漏氣管,凸輪軸總成設置於汽缸頭上,凸輪軸總成之一端形成一凹孔,吹漏氣管設置於汽缸頭腔室之壁體上,包括有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進氣口位於汽缸頭腔室內並對應凹孔,藉此精簡引擎吹漏氣系統之零件,達到節省空間及降低成本之效果。

Description

引擎吹漏氣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引擎吹漏氣裝置,尤指一種精簡零件及結構之引擎吹漏氣裝置。
現今常用之個人交通工具一般有汽車及機車,機車形式之交通工具為一種由引擎或馬達驅動,主要利用手把操縱方向的二輪、三輪或四輪等之車輛,由於有著操縱簡單、行動方便及價格低廉的特點,成為目前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
一般來說,引擎在火星塞點燃汽缸內油氣,爆炸產生動力推動活塞來驅動曲柄軸,爆炸時會有氣體從活塞環及汽缸壁之間的間隙漏入曲軸箱,使引擎內部氣體壓力增加,若引擎內部之壓力無法平衡,當活塞被推動下行時,會擠壓曲軸箱內的氣體,對下行的活塞造成阻力,而影響引擎正常運作。
因此,為了將引擎內部之氣體壓力作調整,會設置吹漏氣裝置來排出引擎內部之氣體壓力,如圖1所示,其為習知引擎吹漏氣裝置之結構示意圖,習知引擎吹漏氣裝置設置於一引擎總成10上,引擎總成包括一汽缸體101、一汽缸頭102及一汽缸頭蓋103,汽缸頭102設置於汽缸體101上,汽缸頭蓋103設 置於汽缸頭102上,習知引擎吹漏氣裝置包括有:一凸輪軸總成11、一離心盤12、一側蓋13、O型環14、一油氣收集總成15及一吹漏氣管16。
凸輪軸總成11設置於汽缸頭102上,離心盤12設置於凸輪軸總成之一端上,側蓋13設置於汽缸頭102之側邊上,側蓋13與汽缸頭102夾設O型環14,油氣收集總成15具有複數開口151,固設於側蓋13並對應離心盤12,吹漏氣管16設置於側蓋13並用以排出從複數開口151所釋出的氣體,藉此,得以調整引擎內部之氣體壓力。
然而,習知引擎吹漏氣裝置之零件數量眾多,不利於引擎小型化之設計,因此,本發明人基於積極發明創作之精神,構思出一種引擎吹漏氣裝置,利用在凸輪軸總成上形成凹孔,配合吹漏氣管之結構設計,簡化了引擎吹漏氣系統之結構設計及零件數量,達到節省空間及降低成本之效果,幾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引擎吹漏氣裝置,利用凸輪軸總成及吹漏氣管之結構設計,簡化了吹漏氣系統之結構設計及零件數量。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引擎吹漏氣裝置設置於一引擎總成上,引擎總成包括一汽缸體、一汽缸頭及一汽缸頭蓋,汽缸頭設置於汽缸體上,汽缸頭蓋設置於汽缸頭上,引擎總成內形成一汽缸頭腔室,引擎吹漏氣裝置包括有:一凸輪軸總成及一吹漏氣管,凸輪軸總成設置於汽缸頭上,凸輪軸總成 之一端形成一凹孔,吹漏氣管設置於汽缸頭腔室之壁體上,包括有一進氣口及一排氣口,進氣口位於汽缸頭腔室內並對應凹孔。
上述凹孔之底部直徑可小於頂部直徑。
上述進氣口處之管徑可小於凹孔之底部直徑。
上述排氣口可連通至一空氣濾清器或一外部環境。
上述汽缸頭腔室之壁體上更可包括一用以設置吹漏氣管之安裝孔。
上述吹漏氣管更可包括有一形成於進氣口處之環狀凸緣。
上述凹孔之底部與頂部之間形成一第一間距,凹孔之底部與環狀凸緣之間形成一第二間距,第二間距可小於或等於第一間距。
以上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說明,皆為示範性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性與優點能更淺顯易懂,將在後續的說明與圖示加以闡述。
10‧‧‧引擎總成
101‧‧‧汽缸體
102‧‧‧汽缸頭
103‧‧‧汽缸頭蓋
11‧‧‧凸輪軸總成
12‧‧‧離心盤
13‧‧‧側蓋
14‧‧‧O型環
15‧‧‧油氣收集總成
151‧‧‧開口
16‧‧‧吹漏氣管
20‧‧‧引擎總成
201‧‧‧汽缸體
202‧‧‧汽缸頭
203‧‧‧汽缸頭蓋
2031‧‧‧安裝孔
204‧‧‧閥門
205‧‧‧活塞
206‧‧‧曲柄軸總成
2061‧‧‧第一鏈輪
21‧‧‧凸輪軸總成
211‧‧‧凹孔
212‧‧‧第二鏈輪
22‧‧‧吹漏氣管
221‧‧‧進氣口
222‧‧‧排氣口
223‧‧‧環狀凸緣
C‧‧‧汽缸頭腔室
D1‧‧‧底部直徑
D2‧‧‧頂部直徑
D3‧‧‧管徑
G1‧‧‧第一間距
G2‧‧‧第二間距
圖1係習知引擎吹漏氣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之引擎吹漏氣裝置之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圖3A係圖2之凸輪軸總成之凹孔處之結構示意圖。
圖3B係圖2之凸輪軸總成之凹孔處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參閱圖2至圖3B,其分別為本發明之引擎吹漏氣裝置之較佳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2之凸輪軸總成之凹孔處之結構示意圖及圖2之凸輪軸總成之凹孔處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之引擎吹漏氣裝置設置於一引擎總成20上,引擎總成20包括一汽缸體201、一汽缸頭202、一汽缸頭蓋203、四閥門204、二活塞205及一曲柄軸總成206,汽缸頭202設置於汽缸體201上,汽缸頭蓋203具有一安裝孔2031,設置於汽缸頭202上,引擎總成20內形成一汽缸頭腔室C,引擎吹漏氣裝置包括有:一凸輪軸總成21及一吹漏氣管22。
凸輪軸總成21設置於汽缸頭202上,凸輪軸總成21之一端形成一凹孔211,吹漏氣管22設置於安裝孔2031上,包括有一進氣口221、一排氣口222及一環狀凸緣223,進氣口221及排氣口222分別位於吹漏氣管22之兩端,進氣口221位於汽缸頭腔室C內並對應凹孔211,環狀凸緣223形成於進氣口221處。
引擎總成20藉由火星塞點火使油氣混合氣體爆炸後,二活塞205被推動下行而驅動曲柄軸總成206轉動,第一鏈輪2061隨曲柄軸總成206轉動,並藉由鏈條(圖未示)帶動設置於凸輪軸總成21上之第二鏈輪212轉動,凸輪軸總成21驅動四閥門204分別進行進氣及排氣作業,使引擎總成20得以持續運作。
而火星塞點火使油氣爆炸後,從活塞環及汽缸壁之間的間隙所漏出的油氣混合氣體,可藉由凸輪軸總成21及吹漏氣管22來過濾油氣並排出,詳細而言,由於引擎總成20之氣體需要藉由吹漏氣管22排出,因此會先匯流至凸 輪軸總成21之凹孔211處,接著利用凸輪軸總成21之凹孔211底部直徑D1小於頂部直徑D2,凹孔211形成一碗狀結構之孔洞來過濾油氣混合氣體。
也就是說,凹孔211形成一朝進氣口221方向漸擴之傾斜壁面,使充滿於汽缸頭腔室C內之油氣混合氣體流經凹孔211進入進氣口221前,油氣混合氣體中過多的氣態油附著於凹孔211壁面或底部,並凝結成液態油之後,藉由第二鏈輪212帶動凸輪軸總成21轉動時之離心力將凹孔211壁面上之液態油甩回至汽缸頭腔室C內並回收使用。
此處,凸輪軸總成21之凹孔211之底部與頂部之間形成一第一間距G1,凹孔211之底部與環狀凸緣223之間形成一第二間距G2,第二間距G2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間距G1,配合吹漏氣管22之進氣口221處之管徑D3小於凹孔211之底部直徑D1,使吹漏氣管22設置於凹孔211所形成之空間內,同時凹孔211與環狀凸緣223之間形成一環狀通道,藉此環狀通道使油氣混合氣體更能集中流入凹孔211之底部並作為液態油甩出之通道。
在經過凸輪軸總成21之凹孔211及離心力作用過濾液態油後,過濾後之油氣混合氣體依序經由吹漏氣管22之進氣口221及排氣口222排出,而排氣口222連通至一空氣濾清器(圖未示)或一外部環境,可視實際需求可將油氣混合氣體再次過濾或直接排放至外部環境。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之引擎吹漏氣裝置利用凸輪軸總成21之凹孔211及吹漏氣管22之結構設計,簡化了引擎吹漏氣系統之結構設計及零件數量,達到節省空間及降低成本之效果。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Claims (5)

  1. 一種引擎吹漏氣裝置,係設置於一引擎總成上,該引擎總成包括一汽缸體、一汽缸頭及一汽缸頭蓋,該汽缸頭設置於該汽缸體上,該汽缸頭蓋設置於該汽缸頭上,該引擎總成內形成一汽缸頭腔室,該引擎吹漏氣裝置包括有:一凸輪軸總成,係設置於該汽缸頭上,該凸輪軸總成之一端係形成一凹孔;以及一吹漏氣管,係設置於該汽缸頭腔室之壁體上,包括有一進氣口、一排氣口及一環狀凸緣,該進氣口係位於該汽缸頭腔室內並對應該凹孔,該環狀凸緣形成於該進氣口處,該凹孔之底部與頂部之間形成一第一間距,該凹孔之底部與該環狀凸緣之間形成一第二間距,該第二間距係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間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吹漏氣裝置,其中,該凹孔之底部直徑係小於頂部直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吹漏氣裝置,其中,該進氣口處之管徑係小於該凹孔之底部直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吹漏氣裝置,其中,該排氣口係連通至一空氣濾清器或一外部環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吹漏氣裝置,其中,該汽缸頭腔室之壁體上更包括一用以設置該吹漏氣管之安裝孔。
TW106135234A 2017-10-16 2017-10-16 引擎吹漏氣裝置 TWI638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5234A TWI638093B (zh) 2017-10-16 2017-10-16 引擎吹漏氣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5234A TWI638093B (zh) 2017-10-16 2017-10-16 引擎吹漏氣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8093B true TWI638093B (zh) 2018-10-11
TW201917276A TW201917276A (zh) 2019-05-01

Family

ID=6479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5234A TWI638093B (zh) 2017-10-16 2017-10-16 引擎吹漏氣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809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631A (ja) * 2010-09-30 2012-04-19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7631A (ja) * 2010-09-30 2012-04-19 Fuji Heavy Ind Ltd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276A (zh)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4524B1 (ko) 내연기관용 유체가속장치
TWI638093B (zh) 引擎吹漏氣裝置
JPH04153514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のオイル分離装置
JP2014526651A (ja) エンジンを自然空気で作動させ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76500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CN205154298U (zh) 汽油机油气分离装置
WO2016004750A1 (zh) 曲轴箱油气分离通道结构及具有其的曲轴箱总成
CN208267932U (zh) 引擎吹漏气装置
CN105041466B (zh) 风冷助力二冲双塞对置式增压柴油发动机
JPH03242411A (ja) 内燃機関の気液分離機構
CN102061982B (zh) 转盘式发动机
CN204783255U (zh) 圆筒式组合发动机
CN206753753U (zh) 一种新型节能气缸盖
CN209444404U (zh) 一种发动机的紧凑型油气预分离装置
CN206175167U (zh) 一种发动机空压机谐振腔
CN104963766B (zh) 圆筒式组合发动机
CN2898324Y (zh) 一种旋转式内燃机
WO2021127799A1 (zh) 反冲差速转子发动机
US2500794A (en) Rotary valve construction
WO2006069503A1 (fr) Moteur a deux temps a chambres de combustion multiples
TWM536274U (zh) 環保節能扭力加速裝置
CN109469531A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JP2007046534A (ja) 対向エンジン
CN211474285U (zh) 一种节能型叉车缸盖
CN100406696C (zh) 多燃烧室二行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