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3402B -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3402B
TWI633402B TW104124723A TW104124723A TWI633402B TW I633402 B TWI633402 B TW I633402B TW 104124723 A TW104124723 A TW 104124723A TW 104124723 A TW104124723 A TW 104124723A TW I633402 B TWI633402 B TW I6334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member
drum
rotational force
flang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4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0616A (zh
Inventor
馬鳥至之
原伸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072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595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0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0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402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耦合構件分解方法,用以自鼓凸緣分解用以接收旋轉力的耦合構件,該鼓凸緣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之處理匣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該旋轉力來自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而用以於該處理匣係安裝至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之狀態使該電子照相感光鼓旋轉,該方法包含:(i)使該耦合構件相對於該鼓凸緣的旋轉軸傾斜之傾斜步驟,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之旋轉力接收構件,及藉由插梢貫穿而安裝至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ii)將該插梢自其一端推入其它端之插梢推進步驟,其中該插梢的該一端及該其它端係於該耦合構件藉由 該傾斜步驟而傾斜的狀態而自該球形部分中突出;其中沿著該鼓凸緣內側所設置的調整部分,於該球形部分與該調整部分之間有間隙,並且具有比與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縱向垂直且通過該球形部分的中心之平坦面更接近該自由端部分的球形表面之組構,且其中該調整部分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自該調整部分延伸於朝向相對於該縱向的該自由端部分遠離該耦合構件遠離的方向上,該第二表面由自該調整部分延伸於朝向相對於該縱向的該自由端部分遠離該耦合構件的方向上之該第一表面彎曲,(iii)使藉由該插梢推進步驟而最後進一步突出之該插梢的一部分疊合於該第二表面上之插梢疊合步驟;以及(iv)藉由朝向為疊合於該第二表面上之該插梢的部分的支點施力於該耦合構件的自由端部分,使該耦合構件自該鼓凸緣分解之耦合構件分解步驟。

Description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用於耦合構件的分解方法、用於耦合構件的的安裝方法、以及使用於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之處理匣的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在此,在本發明中,此處理匣包含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如可作用於此鼓上的處理機構之顯像機構、清潔機構、以及充電機構的至少一個,做為一個單元。並且,其可拆離地被安裝至此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
此外,此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經由電子照相型式程序而形成影像於記錄材料上。作為此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例子有電子照相影印機、電子照相印表機(LED印表機,雷射光束印表機)、傳真裝置、文字處理器等等。
此外,此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為除了處理匣之外之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一部分。
在使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程序的已知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中,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及可作用於此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上的處理機構被整合至匣,作為一單元。並且,此匣可拆離地被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處理匣型式的主要組成件。
根據此處理匣型式,影像形成設備的維護可藉由使用者本人(他或她)而不依賴服務人員實施,因此,可顯著地改善維護的可操作性。
此外,在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中,影像係形成於使用顯像劑的記錄材料上。當具有顯像機構的處理匣重複影像形成時,顯像劑容納部分中所包含的顯像劑會消耗。
自已消耗顯像劑至不能形成可符合使用者之品質的影像之此種程度中,再次製造可用的處理匣之簡單的分解,及重新製造方法是想要的。並且,此種方法的一例係揭示於美國專利6643482中。
處理匣的容易組裝方法已是想要的。
本發明進一步發展上述的先前技術。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為提供用於耦合構件的容易分解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用於耦合構件的容易安裝方法。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為提供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 此耦接的分解是容易的。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為提供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此耦接的安裝是容易的。
根據本發明的觀點,提出一種耦合構件分解方法,用以自鼓凸緣分解用以接收旋轉力的耦合構件,該鼓凸緣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之處理匣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該旋轉力來自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而用以於該處理匣係安裝至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之狀態使該電子照相感光鼓旋轉,該方法包含:(i)使該耦合構件相對於該鼓凸緣的旋轉軸傾斜之傾斜步驟,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之旋轉力接收構件,及藉由插梢貫穿而安裝至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ii)將插梢自其一端推入其它端之插梢推進步驟,其中該插梢的該一端及該其它端係於該耦合構件藉由該傾斜步驟而傾斜的狀態而自該球形部分中突出;其中沿著該鼓凸緣內側所設置的調整部分,於該球形部分與該調整部分之間有間隙,並且具有比與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縱向垂直且通過該球形部分的中心之平坦面更接近該自由端部分的球形表面之組構,且其中該調整部分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自該調整部分延伸於朝向相對於該縱向的該自由端部分遠離該耦合構件的方向上,該第二表面由自該調整部分延伸於朝向相對於該縱向的該自由端部分遠離該耦合構件的方向上之該第一表面彎曲, (iii)使藉由該插梢推進步驟而最後進一步突出之該插梢的一部分疊合於該第二表面上之插梢疊合步驟;以及(iv)藉由朝向為疊合於該第二表面上之該插梢的部分的支點施力於該耦合構件的自由端部分,使該耦合構件自該鼓凸緣分解之耦合構件分解步驟。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提出一種耦合構件分解方法,用以自鼓凸緣分解用以接收旋轉力的耦合構件,該鼓凸緣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之處理匣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該旋轉力來自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而用以於該處理匣係安裝至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之狀態使該電子照相感光鼓旋轉,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之旋轉力接收構件,及藉由插梢貫穿而安裝至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樹脂球形部分,其中該耦合構件係藉由樹脂調整部分而安裝至安裝於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一端之鼓凸緣,該樹脂調整部分係設置於該鼓凸緣的內側,且相對於該鼓凸緣的徑向而往內突出,於該球形部分與該調整部分之間有間隙,該方法包含(i)緊夾該耦合構件的該旋轉力接收構件之緊夾步驟;以及(ii)當藉由於該旋轉力接收構件係藉由該緊夾步驟而被緊夾的狀態中朝向該自由端部分施力而使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變形時,使該耦合構件自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分解之耦合構件分解步驟。
根據本發明的另外觀點,提出一種耦合構件安裝方法,用以安裝用於接收旋轉力的耦合構件至鼓凸緣,該鼓凸緣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之處理匣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該旋轉力來自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而用以於該處理匣係安裝至該設備的該主要組成件之狀態使該電子照相感光鼓旋轉,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之旋轉力接收構件,及藉由插梢貫穿而安裝至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樹脂球形部分,其中該耦合構件係藉由樹脂調整部分而安裝至安裝於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一端之鼓凸緣,該樹脂調整部分係設置於該鼓凸緣的內側,且相對於該鼓凸緣的徑向而往內突出,於該球形部分與該調整部分之間有間隙,該方法包含當藉由將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縱向地往內推向該電子照相感光鼓而使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變形時,使該耦合構件安裝進入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之耦合構件安裝步驟。
根據本發明的另外觀點,提出一種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耦合構件可安裝至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之用以自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接收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鼓旋轉的旋轉力之旋轉力接收構件,及藉由插梢貫穿而安裝至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包含滾筒,於其外 圍具有感光層;以及鼓凸緣,係設置於該滾筒的一端,該鼓凸緣包括複數個樹脂調整部分,係設置於該鼓凸緣的內側且自該鼓凸緣徑向地往內突出,其中當該耦合構件係安裝至該鼓單元時,該等調整部分有效調整該鼓單元的縱向上之該球形部分的移動;凹處,係設置於該鼓凸緣之徑向外側的位置之該調整部分中,用以促進該鼓凸緣之該調整部分徑向地往外變形;以及複數個旋轉力接收部分,包括用以接收該旋轉力的插梢,其中該插梢係設置於該等調整部分之相鄰的調整部分之間。
本發明的這些與其他的目的、特性、及優點在結合附圖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底下說明後而將立即變成顯然可知。
1‧‧‧主要組成件
2‧‧‧處理匣
3‧‧‧曝光裝置(雷射掃描器單元)
4‧‧‧紙匣
5a‧‧‧取紙滾輪
5b‧‧‧進紙滾輪
5c‧‧‧進紙滾輪對
6‧‧‧轉印導軌
7‧‧‧轉印充電滾輪
8‧‧‧進紙導軌
9‧‧‧定像裝置
9a‧‧‧定像滾輪
9b‧‧‧壓印滾輪
10‧‧‧放電滾輪對
11‧‧‧放電匣
12‧‧‧充電滾輪
13‧‧‧充電滾輪軸承
20‧‧‧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
20A‧‧‧鼓滾筒
20AL‧‧‧軸
20L‧‧‧軸
21‧‧‧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37‧‧‧碳粉供應開口
38‧‧‧清潔構件
39‧‧‧顯像滾輪單元
40‧‧‧顯像裝置單元
40a‧‧‧碳粉容納室
40b‧‧‧蓋子
41‧‧‧顯像滾輪
42‧‧‧顯像片
43‧‧‧攪動構件
44‧‧‧碳粉饋入室
45‧‧‧碳粉室
46‧‧‧壓縮螺旋彈簧
47‧‧‧軸承構件
47a‧‧‧孔
48‧‧‧間隔構件
49‧‧‧齒輪
50‧‧‧感光構件單元
51‧‧‧鼓框架
51a‧‧‧嚙合孔
51b‧‧‧非驅動側壁
51c‧‧‧驅動側壁
51d‧‧‧U形軸承部分
52‧‧‧清潔片
52a‧‧‧廢碳粉室
53‧‧‧曝光窗
54‧‧‧連接構件
55‧‧‧側蓋
55a‧‧‧側蓋
55b‧‧‧旋轉孔
55c‧‧‧軸
56‧‧‧紙張
57‧‧‧廢碳粉收集口
58‧‧‧螺絲
59‧‧‧螺絲
100‧‧‧驅動軸
100a‧‧‧自由端部分
100b‧‧‧旋轉力施加部分
101‧‧‧保護構件
101a‧‧‧軸部分
102‧‧‧推進彈簧
130‧‧‧導軌
140‧‧‧門
150‧‧‧旋轉力接收構件
150a‧‧‧驅動部分
150c‧‧‧連接部分
L150‧‧‧軸
150d‧‧‧驅動接收突出部
150d1‧‧‧驅動接收突出部
150d2‧‧‧驅動接收突出部
150d3‧‧‧驅動接收突出部
150d4‧‧‧驅動接收突出部
150e‧‧‧旋轉力接收部分
150e1‧‧‧旋轉力接收部分
150e2‧‧‧旋轉力接收部分
150e3‧‧‧旋轉力接收部分
150e4‧‧‧旋轉力接收部分
150f‧‧‧凹處
150s‧‧‧端點
150r‧‧‧通孔
151‧‧‧鼓凸緣
151c‧‧‧齒輪
151C‧‧‧齒輪部分
151g‧‧‧開口
151g1‧‧‧開口
151g2‧‧‧開口
151g3‧‧‧開口
151g4‧‧‧開口
151h‧‧‧旋轉力傳送表面
151h1‧‧‧旋轉力傳送表面
151h2‧‧‧旋轉力傳送表面
151h3‧‧‧旋轉力傳送表面
151h4‧‧‧旋轉力傳送表面
L151‧‧‧中心軸
151L‧‧‧軸
151f‧‧‧凹處
151i‧‧‧固持部分
151i1‧‧‧固持部分
151i2‧‧‧固持部分
151i3‧‧‧固持部分
151i4‧‧‧固持部分
151j‧‧‧圓柱形表面
151j1‧‧‧圓柱形表面
151j2‧‧‧圓柱形表面
151j3‧‧‧圓柱形表面
151j4‧‧‧圓柱形表面
151k‧‧‧開口
151k1‧‧‧開口
151k2‧‧‧開口
151k3‧‧‧開口
151k4‧‧‧開口
D151a‧‧‧直徑
SR151‧‧‧半徑
D151b‧‧‧直徑
151m‧‧‧內表面
151n‧‧‧錐形表面
151q‧‧‧凹處
151q1‧‧‧凹處
151q2‧‧‧凹處
151q3‧‧‧凹處
151q4‧‧‧凹處
151q5‧‧‧凹處
151q6‧‧‧凹處
151q7‧‧‧凹處
151q8‧‧‧凹處
151r‧‧‧連接部分
150s‧‧‧端點
151S‧‧‧調整部分
151t‧‧‧內表面
152‧‧‧鼓凸緣
153‧‧‧整體型式的凸緣
155‧‧‧插梢
155a‧‧‧端點表面
155b‧‧‧端點表面
156‧‧‧耦合構件
157‧‧‧固持部分材料
158‧‧‧軸承構件
159‧‧‧鼓單元支撐插梢
160‧‧‧球形部分
160a‧‧‧一端封閉的孔
160b‧‧‧通孔
201‧‧‧夾具
202‧‧‧按壓工具
圖1係一實施例中之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及處理匣之截面圖;圖2係處理匣的放大截面圖;圖3係繪示處理匣的框架結構之透視圖;圖4係於可開關的門蓋開啟之狀態中的主要組成件之透視圖;圖5係主要組成件的驅動軸之透視圖;圖6係耦合構件的自由端部分之透視圖;圖7係顯示耦合構件與驅動軸彼此相連接的狀態之圖示; 圖8係繪示耦合構件與驅動軸彼此相連接的狀態之截面圖;圖9係旋轉力接收構件的透視圖,此旋轉力接收構件為耦合構件的組件部分;圖10係球形部分的透視圖,此球形部分為耦合構件的組件部分;圖11係耦合構件的截面圖;圖12係耦合構件的透視圖;圖13係鼓凸緣的圖示;圖14係沿著圖13中的線S2-S2所取得之截面圖;圖15係繪示在沿著圖13中的線S1-S1之截面中,旋轉力接收構件被組裝至鼓凸緣的程序之截面圖;圖16係繪示在沿著圖13中的線S1-S1所取得之截面中,耦合構件被固定至鼓凸緣的程序之截面圖;圖17係如自驅動側所視之鼓單元的透視圖;圖18係如自非驅動側所視之鼓單元的透視圖;圖19係繪示感光構件單元的分解程序之透視圖;圖20係繪示感光構件單元的分解程序之透視圖;圖21係繪示感光構件單元的分解程序之透視圖;圖22係繪示感光構件單元的分解程序之透視圖;圖23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截面圖;圖24係圖23中的開口部分之部分放大圖;圖25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 截面圖;圖26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截面圖;圖27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截面圖;圖28係三維地繪示圖27的狀態之透視圖;圖29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截面圖;圖30係繪示自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之方法的截面圖;圖31係繪示重新組裝鼓單元的方法之截面圖;圖32係繪示重新組裝鼓單元的方法之截面圖;圖33係繪示顯像單元的拆解方法之透視圖;以及圖34係繪示重新組裝鼓單元的方法之截面圖。
參照附圖,將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除非另外的予以聲明,否則底下所述之部件的功能、材料、組構、位置關係及類似不受限於本發明。關於曾經所述之部件的材料、組構及類似,除非另外的予以聲明,否則會應用於接下來的說明。
實施例: (一般配置)
圖1係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之影像形成設備的影像形成主要組成件1(主要組成件),及處理匣2(匣)之截面圖。圖2係匣2的放大截面圖。參照圖1-2,將說明本實施例中之影像形成設備的一般配置,及影像形成程序。
此影像形成設備為利用電子照相的雷射光束印表機,其中匣2可拆離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1。當匣2係設置於主要組成件1時,曝光裝置(雷射掃描器單元)3係配置於匣2的上方部分上。匣2的下方部分具有包含記錄材料(紙材(sheet material))P(其為形成影像於其上的物件)的紙匣4。主要組成件1沿著紙材P的進紙方向具有取紙滾輪5a、進紙滾輪5b、進紙滾輪對5c、轉印導軌6、轉印充電滾輪7、進紙導軌8、定像(fixing)裝置9、放電滾輪對10、放電匣11等等。
(影像形成程序)
影像形成程序的概要將予以說明。回應列印啟始訊號,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鼓)20係在箭頭R1的方向上,以預定的週邊速度(處理速度)旋轉。充電滾輪(充電機構,處理機構)12係使用偏壓接點而供應至鼓20的外表面,且鼓20的外表面係藉由充電滾輪12而均勻地充電。
與影像資訊的串列電氣數位像素訊號相對應地調變之雷射光束L係自曝光裝置3中輸出。雷射光束L經由匣2之上表面的曝光窗53進入匣2,以藉由此使鼓20的外表 面掃瞄地曝光,與影像資訊相對應的靜電潛像係形成於鼓20的外表面上。靜電潛像係藉由顯像裝置單元40的顯像劑T(碳粉)而被顯現至碳粉影像上。
充電滾輪12接觸鼓20,且對鼓20電氣地充電。充電滾輪12係藉由鼓20帶動旋轉。顯像裝置單元40將碳粉供應至鼓20的顯像區域上,以使形成於鼓20上的潛像顯像。
顯像裝置單元40藉由攪動構件43的旋轉而使碳粉室45中的碳粉T饋入至碳粉饋入室44。顯像滾輪(顯像機構,處理機構)41(其為包含磁鐵滾輪(靜止磁鐵)41a的顯像劑輸送構件)旋轉,且藉由顯像片42而摩擦帶電地充電之碳粉層係形成於顯像滾輪41的表面上。碳粉係根據潛像而轉印至鼓20上,使得靜電潛像被可視成碳粉影像。當調整顯像滾輪41的周圍表面上之碳粉量時,顯像片42施加摩擦帶電的充電。
另一方面,根據雷射光束L的輸出時序,紙係藉由取紙滾輪5a、進紙滾輪5b、及進紙滾輪對5c,自紙匣4饋入至主要組成件1的下方部分中所容納之紙材P。紙材P被計時,且經由轉印導軌6而饋入至鼓20與轉印充電滾輪7之間的轉印位置。在轉印位置中,碳粉影像被循序地自鼓20而轉印至紙材P上。
碳粉影像已被轉印至其上的紙材P係與鼓20分離,且沿著進紙導軌8饋入至定像裝置9。紙材P通過形成於構成定像裝置9的定像滾輪9a與壓印滾輪9b之間的壓印 刷(nip)。壓印及熱定像程序係在壓印刷中實施,使得碳粉影像係定像於紙材P上。已受到用於碳粉影像的影像定像程序紙材P之紙材P係饋入至放電滾輪對10,且放電至放電匣11。
另一方面,在轉印之後,仍然在鼓20的外表面上之剩餘碳粉係藉由清潔片(清潔機構,處理機構)52去除,且鼓20係使用於以電氣充電操作啟動的下個影像形成。自鼓20中去除的廢碳粉係儲存於感光構件單元50中的廢碳粉室52a中。
充電滾輪12、顯像滾輪41、清潔片52等等為分別可作用於鼓20上的處理機構。
(處理匣的框架結構)
圖3係繪示處理匣2的框架結構之透視圖。
參照圖2及圖3,將說明處理匣2的框架結構。
如圖2中所顯示,鼓20、充電滾輪12、及清潔片52係安裝至鼓框架51,且構成整體的感光構件單元50。
另一方面,顯像裝置單元40係由碳粉室45所構成,碳粉室45包含碳粉、形成碳粉饋入室44的碳粉容納室40a、及蓋子40b。
碳粉容納室40a與蓋子40b係藉由如焊接的手段而相對於彼此連接。
如圖3中所顯示,匣2係藉由圓插梢的連接構件54而使感光構件單元50與顯像裝置單元40相對於彼此可旋 轉地連接所構成。
如圖3中所顯示,設置於相對顯像裝置單元40之縱向(顯像滾輪41之軸向)的各端處之形成於側蓋55上的臂部分55a之自由端具有與顯像滾輪41並行地延伸之圓旋轉孔55b。當臂部分55a被插入於鼓框架51的預定位置中時,鼓框架51具有用以容納與旋轉孔55b共軸的連接構件54之嚙合孔51a。
感光構件單元50及顯像裝置單元40係藉由將連接構件54插入貫穿旋轉孔55b及嚙合孔51a而繞著連接構件54彼此可旋轉地相連接。
此時,安裝至臂部分55a的基部之壓縮螺旋彈簧46緊靠鼓框架51,以使顯像裝置單元40往下推進。
藉由此,顯像滾輪41(圖2)朝向鼓20而確實地被壓印。
間隔構件(未顯示)係安裝在顯像滾輪41的相對端,使得顯像滾輪41與鼓20固持預定的區間。
(處理匣的旋轉力傳送方法)
圖4係具有開啟的門140之主要組成件的內部之透視圖。
匣2未被安裝。
參照圖4,將說明匣2的旋轉力傳送方法。
如圖4中所顯示,用於匣安裝及分解的導軌130係設置在主要組成件1中,而匣2係沿著導軌130而安裝至主 要組成件1的內部中。
在此情況中,主要組成件側的驅動軸100與耦合構件156(圖3)(其為匣2的旋轉力傳送部分)係與與匣2的安裝操作相關而彼此連接。
藉由此,鼓20接收來自主要組成件1的旋轉力而旋轉。
1>>驅動軸100:
圖5係主要組成件1側的驅動軸100之透視圖。
驅動軸100係與驅動傳送機構相耦接(如設置於主要組成件1中之未顯示的齒輪列及未顯示的馬達)。
驅動軸100的自由端部分100a具有實質上的半球形,且具有旋轉力傳送插梢,作為旋轉力施加部分100b。
2>>耦接:
在匣2可拆離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1的狀態中,耦合構件156具有接收來自主要組成件1之用以使鼓20旋轉的接收力之功能。
如圖11及圖12中所顯示,此耦合構件156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在其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
此外,其具有藉由將插梢155貫穿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後端部分所安裝之球形部分(球形構件)160。
圖6係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透視圖。
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材料為聚縮醛、聚碳酸酯、PPS(聚苯硫醚)、或類似的樹脂材料。
然而,為了增加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剛性,回應於所需的扭矩負載,可將玻璃纖維、碳纖維、及/或類似混合於樹脂材料中。
在混合此類材料的情況中,可增加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剛性。
剛性可進一步藉由將金屬構件材料插入於樹脂材料中而增加,且整個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可由金屬或類似所構成。
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自由端具有複數個驅動接收突出部(projection)150d(150d1-150d4)。
此外,驅動接收突出部150d(150d1-150d4)具有相對於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軸L150傾斜之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
此外,驅動接收突出部150d1-150d4的內部具有漏斗狀的凹處150f。
3>>驅動軸100與耦合構件156之間的連接狀態:
圖7係顯示耦合構件156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驅動軸100彼此相連接的狀態之圖示。
圖8係繪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驅動軸100彼此相連接的狀態之截面圖。
參照圖7及圖8,將說明驅動軸100與耦合構件156之間的連接狀態。
驅動軸100的旋轉力傳送插梢100b係與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嚙合。
雖然未顯現於圖7中,但是背側上的旋轉力傳送插梢100b也與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嚙合。
此外,驅動軸100的自由端部分100a係與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凹處150f相接觸。
此旋轉力係藉由驅動軸100旋轉而自旋轉力傳送插梢100b傳送至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
此外,藉由相對於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軸L150傾斜之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驅動軸100相對於彼此被吸引,且自由端部分100a及凹處150f確實地使其接觸彼此,使得達成穩定的旋轉力傳送。
4>>耦合構件156與連接部分:
圖9係繪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透視圖,而圖10係繪示球形部分160的透視圖。
圖11係耦合構件156的截面圖,而圖12係耦合構件156的透視圖。
如圖9中所顯示,在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的反側上之端點150s具有通孔150r。
如圖10中所顯示,與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相連接的球形部分160具有實質上的圓形,且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 150及如之後將說明之用以容納插梢155的孔。
一端封閉的孔160a容納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端點150s。
通孔160b容納插梢155,其之後將與孔160a一起說明。
如圖11及圖12中所顯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係插入至球形部分160,而在通孔150r與通孔160b係彼此相對準的狀態中,插梢155被插入。
在此實施例中,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一端封閉的孔160a係以不緊合的方式而彼此相嚙合。
插梢155與通孔150r係以不緊合的方式而彼此相嚙合。
插梢155與通孔160b係以不緊合的方式而彼此相嚙合。
因此,插梢155與球形部分160整體上係彼此相連接。
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球形部分160之間的連接所提供之部件為耦合構件156。
當自驅動軸100接收旋轉力時,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繞著軸L150旋轉,且通孔150r係與插梢155相嚙合。
更特別而言,來自主要組成件1的旋轉力被轉換成用以使插梢155繞著旋轉軸L150旋轉通過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力。
5>>自耦合構件156傳送至鼓20的旋轉力
圖13係繪示鼓凸緣151的圖示,而圖14係沿著圖13中的線S2-S2所取得之截面圖。
圖15係沿著圖13中的線S1-S1所取得之截面圖,其繪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被組裝入鼓凸緣151之程序。
圖16顯示在沿著圖13中的線S1-S1所取得之截面,其繪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被固定至凸緣151之程序。
圖17係如自驅動側(旋轉力接收構件150)所視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鼓單元)21的透視圖。
圖18係如自非驅動側(與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縱向地相反)所視之鼓單元21的透視圖。
參照圖13及圖14,將說明鼓凸緣(凸緣)151(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被安裝至此)的例子。
圖13繪示如自驅動軸100側所視之凸緣151。
圖13中所顯示的開口151g(151g1-151g4)為延伸於凸緣151的旋轉軸之方向上的渠溝。
當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被安裝至凸緣151時,插梢155被容納於開口151g1-151g4的任兩個開口中。
開口151g1-151g4之順時鐘地上行側具有旋轉力傳送表面(旋轉力接收部分)151h(151h1-151h4)。
當旋轉力自凸緣151傳送至插梢155時,插梢155與旋轉力傳送表面151h彼此相接觸。
此外,與凸緣151的中心軸L151相鄰的是,形成凹處(空間)151f。
凹處151f提供由圓柱形表面151j(151j1-151j4)、固持部分151i(151i1-151i4)(其為調整部分)、及開口151k(151k1-151k4)所圍繞的空間。
圓柱形表面151j(151j1-151j4)為實質上的圓柱形表面,其與軸L151共軸,且其與開口151g相鄰,及具有直徑D151a。
固持部分151i(151i1-151i4)為實質上的半球形表面,其與圓柱形表面151j平滑地延續,且具有SR151的半徑。
開口151k(151k1-151k4)係設置在固持部分151i的驅動軸側,且具有D151b的直徑。
更特別而言,開口151k為調整部分的第一表面,其自固持部分151i(調整部分)延續,且其係延伸於朝向相對於鼓20的縱向之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自由端之遠離耦合構件156的方向上。
此外,球形部分160相對於外部尺寸D160的關係如下(圖14,圖15):51b<D160<D151a=2×SR151
雖然球形部分160可隨著間隙G(圖24)而被插入凹處151f,但是禁止朝向軸L151的開口151k之移動。
因為此禁止,所以在正常工作狀況下,球形部分160(耦合構件156)不會與凸緣151(處理匣2)分離。
更特別而言,凸緣151被安裝至鼓20的端點,而耦合構件156被安裝至此凸緣151。
為了安裝耦合構件156,凸緣151具有沿著凸緣151的內周圍表面延伸之調整部分(固持部分151i)。
調整部分(固持部分151i)具有相對於球形部分160的間隙G,且具有比平面(其垂直於鼓20的縱向,且通過球形部分160的中心)較接近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球形部分160之表面的組構之組構。
參照圖15及16,將說明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組裝至凸緣151且固定之程序。
端點部分150s以箭頭X1的方向被插入凸緣151。
然後,球形部分160以箭頭X2所表示的方向被放置於端點部分150s上。
此外,球形部分160的通孔160b與端點部分150s的通孔150r係彼此相對準,之後,插梢155以箭頭X3的方向被插入至此。
插梢155貫穿通孔160b及通孔150r。
因為通孔160b的內直徑小於插梢155的內直徑,所以插梢155與通孔160b之間有摩擦力。
在此實施例中,其間的干涉約為50微米。
藉由此,在平常使用期間,插梢155被無偏差地夾住,且設置藉由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球形部分160之間的連接所構成之耦合構件156。
此外,耦合構件156係移動於方向X4上,且球形部 分160係接觸或接近固持部分151i。
然後,固持部分材料157以箭頭X4所表示的方向被插入且固定於凸緣151。
因為運轉(間隙)固持相對於球形部分160,所以耦合構件156可改變方位。
參照圖17及圖18,將說明鼓單元21之結構。
具有已安裝的耦合構件156之凸緣151被固定於鼓20的端點側,使得暴露出驅動接收突出部150d。
此外,非驅動側的鼓凸緣152被固定於鼓20的另一端點側。
固定方法可為曲附(crimping)、接合、焊接等等。
在鼓單元21的驅動側係藉由軸承構件158(圖3,圖19)所支撐,且其非驅動側係藉由鼓單元支撐插梢159(圖19)所支撐之狀態中,鼓單元21係藉由鼓框架51(圖3)所旋轉地支撐。
如之前已說明的,來自主要組成件1的馬達(未顯示)之旋轉力使驅動軸100旋轉通過驅動傳送機構,如主要組成件1的齒輪(未顯示)。
旋轉力係經由耦合構件156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而傳送至匣2。
此外,旋轉力係自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經由插梢155而傳送至凸緣151,以將旋轉力施加於整體地固定於凸緣151之鼓20。
凸緣151的外圍具有與凸緣151整體地鑄造之螺旋形 齒輪151c。
此齒輪151c藉由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將接收自驅動軸100的旋轉力傳送至顯像滾輪41(圖2)。
更特別而言,與固持部分151i(其為凸緣151的調整部分)相對的外部具有螺旋形齒輪151c,且此齒輪藉由耦合構件156,將接收自主要組成件1的旋轉力傳送至顯像滾輪41。
(匣的重新製造方法)
在主要組成件1中所安裝且使用的匣2中,碳粉室45中所包含的碳粉T係根據影像形成的重複而消耗。
當消耗碳粉T至變成不能形成符合匣2的使用者之品質的影像之程度時,其喪失作為匣2的商品價值。
有鑑於此,例如,設置用以偵測匣2的碳粉剩餘量之機構(未顯示),且主要組成件控制電路(未顯示)將偵測出的剩餘量與用於匣壽命預告及/或匣壽命警告的預定臨界值做比較。
當偵測出的剩餘量小於此臨界值時,顯示部分(未顯示)顯示匣2的壽命預告或壽命警告。
藉由此,更換匣2的準備提示使用者,且以此方式,保持輸出影像的品質。
用完的處理匣2被收集,及清潔、部件替換等等被實施,且新碳粉被填滿於此。
藉由此,其被製造,以再使用。
在此,將說明用完的匣之重新製造方法。
在此,清潔係例如藉由抽氣、吹氣、濕式清潔、擦拭等等實施。
(i)單元分離步驟:
當拉出連接構件54(其使感光構件單元50顯像裝置單元40相對於彼此可旋轉地相連接)時,顯像裝置單元40與感光構件單元50可彼此分離(圖3)。
(ii)感光構件單元50的分解、清潔、部件替換、重新組裝:
圖19-22係繪示分解感光構件單元50的程序之透視圖。
在感光構件單元50與顯像裝置單元40彼此分離之後,實施感光構件單元50的分解、清潔、部件替換、重新組裝。
這些操作將予以說明。
首先,參照圖19,將說明保護構件101與推進彈簧102的分解。
用於鼓20的光遮蔽及保護之保護構件101的軸部分101a,與進彈簧102係自鼓框架51的U形軸承部分51d中分解。
參照圖20,將說明鼓單元21的分解方法。
鼓單元21係由設置於感光構件單元50(鼓框架51) 的各自端點處之軸承構件158及鼓單元支撐插梢159所支撐。
當拉出插梢159時,脫離鼓單元21的非驅動側(插梢側)。
鼓框架51的非驅動側壁51b係縱向地往外開啟,且整體地固定於驅動側處之鼓框架51的驅動側壁51c上之軸承構件158同步地縱向往外開啟。
這些方向係藉由圖19中的箭頭所表示。
然後,鼓單元21係在藉由箭頭X201所表示的方向上,繞著鼓單元21的驅動側旋轉。
直到非驅動側鼓凸緣152(圖18)未與相對於鼓單元21的軸向(箭頭X202的方向)之非驅動側壁51b重疊,其旋轉,然後,在藉由箭頭X202所表示的方向上,輕易地拉出鼓單元21。
參照圖21,將說明廢碳粉的去除及充電滾輪12的分解。
當分解鼓單元21時,伸長的廢碳粉收集口57係曝露於清潔片52與阻止安裝至鼓框架51的的紙張56之廢碳粉漏洞之間。
藉由此,鼓框架51的廢碳粉室52a(圖2)中所儲存之廢碳粉之去除可使用廢碳粉收集口57而完成。
此去除係例如藉由抽氣、吹氣、濕式清潔、擦拭實施。
對於充電滾輪12的分解而言,滾輪軸在藉由自支撐 滾輪軸的相對端點之鼓框架側上的充電滾輪軸承13之箭頭所表示的方向上被分解。
在分解充電滾輪12的狀態中,當實施廢碳粉的去除時,避免去除時之充電滾輪12的污染及充電滾輪12的損壞。
清除片52的分解係藉由分解使清潔片52固定於鼓框架51的兩顆螺絲58而實施。
(iii)耦合構件156的分解及拆解(1):
在此實施例中,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及耦合構件156的插梢155係由金屬所構成,以達成高影像品質。
因為其為金屬,所以耐用度良好且可實施重複使用,因此,希望分解及再利用它們。
在用以分解耦合構件156的方法中,逆向實施上述的鼓單元21之製造方法。
換言之,鼓20係自鼓單元21中分解,然後固持部分材料157(圖16)係與凸緣151分離。
接著,插梢155係自耦合構件156中拉出。
藉由此,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與球形部分160可彼此分離。
至少再使用插梢155及旋轉力接收構件150(未顯示)。
(iv)耦合構件156的分解及拆解(2):
如同另一種方法,耦合構件156係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
在此情況中,因為用以使鼓20與固持構件157彼此分離的操作不必要,所以工作效率良好。
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156之方法將予以說明。
圖23係繪示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156之方法的截面圖。
此截面圖為圖13的S2-S2截面圖。
圖24係圖23中的開口151k部分(圍繞的部分)之詳圖。
經常,因為凸緣151具有齒輪15c,所以其係由高穩定性的樹脂材料(如聚縮醛)所構成。
同樣地,因為球形部分160在凹處151f中擺動,所以其同樣由樹脂構件(如聚縮醛)所構成。
更特別而言,球形部分160與凸緣151(調整部分151,如S的固持部分151i)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
如之前已說明的,球形部分160的外部尺寸D160大於開口151k的直徑D151b,因此,經常,在使用時。無法使球形部分160(耦合構件156)與凸緣151(處理匣2)分離。
開口151k正延續固持部分151i,且傾向遠離耦合構件156(球形部分160)。
更詳細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球形部分160的外部尺 寸D160與開口151k的直徑D151b之間的差異約為0.4mm。
然而,因為凸緣151及球形部分160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所以其相當輕易地根據外力而變形。
因此,其變形,使得其可通過球形部分160。
因此,耦合構件156可自凸緣151中拉出。
首先,確實夾住除了鼓單元21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之外的構件(亦即,鼓20)及凸緣151。
然後,當藉由如鉗子或手夾鉗的夾具201夾住具有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的驅動部分150a及連接部分150c(圖23中之利用連接部分150c的交叉影線部分)(夾緊步驟)時,其以軸L150的方向(藉由箭頭X231所表示的方向)被拉出。
藉由此,球形部分160接觸固持部分151i。
此外,當增加拉力時,球形部分160的外部尺寸D160降低,且固持部分151i、開口151k、及凸緣151的錐形表面151n自凸緣151的軸L151,於徑向(藉由圖24之箭頭所表示的方向)上往外變形。
凸緣151的錐形表面151n延伸至開口151k,且其朝向耦合構件156的自由端側(其在相對於軸向L151的驅動側部分中),傾斜遠離耦合構件156。
此錐形表面151n為調整部分151的第二表面之部分S。
更特別而言,錐形表面151n係自開口151k(其為固 持部分151i(其為調整部分151S)的第一表面)傾斜,且相對於此鼓的縱向,朝向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自由端而延伸遠離耦合構件156。
換言之,球形部分160、徑向地往內突出於凸緣151組之固持部分(其為調整部分151S)、開口151k、及錐形表面151n彎曲,且在開口151k的直徑D151b及球形部分160的外部尺寸D160變成相同時,耦合構件156可自凸緣151中取出(分解步驟)。
此時所需的力約為9-11kgf(88-108牛頓(N))。
為了有效地利用拉力,在凸緣151的軸L151與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軸L150彼此相對準(圖23中所顯示的位置關係)之狀態中,實施拉取操作是較佳的。
151之凸緣調整部分(調整部分151i、開口151k、錐形表面151n)的撓性取決於凹處151q1-8,其在如自圖13之調整部分部件151S所視之鼓凸緣151的徑向上之外部的位置中。
詳細而言,當凹處151q是大的時,其輕易地分離,而當其是小的時,其難以分離。
在此實施例中,此實施例中的尺寸關係被選擇,使得在正常使用中,固持功能是有效的,且在分解時。其可藉由上述的力分解。
使用此方法,如以上所述,耦合構件156可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
因此,用以使鼓20與固持構件157彼此分離之操作 不必要,因此操作效率改善。
此外,因為此操作可使用如鉗子及手夾鉗的普通工具201予以實施,所以不用使用特別工具。操作容易。
此外,在分解小量的鼓單元之情況中,手動分解是實際的,而不需使用普通工具。
之後,插梢155係自球形部分160中取出或推出。藉由此,耦合構件156可分離成旋轉力接收構件150、插梢155及球形部分160。
在此,凹處151q(151q1-151q8)係設置於相對於凸緣151的軸151L之對稱位置中。
更特別而言,凹處151q1與凹處151q5、凹處151q2與凹處151q6、凹處151q3與凹處151q7、及凹處151q4與凹處151q8係分別設置於相對於軸151L之對稱位置處。
藉由此種配置,當耦合構件156係自凸緣151中分解時,調整部分的變形相對於凸緣151的圓周方向不均勻地增加,因此,可減輕齒輪部分151c的變形。
這也應用在安裝耦合構件156至凸緣151的情況中。
軸151L係與鼓20的軸20L相對準,且與鼓滾筒20A的軸20AL相對準(圖13,圖34)。藉由參考標號S所指定的是感光層。
(v)耦合構件156的分解及拆解(3):
再者,用以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156之 另一種方法將予以說明。圖25-27及圖29與30係繪示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156之方法的截面圖。在此,其為沿著包括凸緣151的軸L151,及插梢155的軸之平面的截面圖。圖28係三維地繪示圖27的狀態之透視圖。詳細說明將使用這些圖式予以實施。
首先,耦合構件156係在球形部分160的中心附近之圖25中的箭頭之方向上,相對於凸緣151旋轉(耦合構件傾斜步驟)。然後,曝露出插梢155的端點表面155a。
然後,端點表面155a係在圖26中的箭頭之方向上,朝向端點表面155b推入。更特別而言,在耦合構件156係經由上述傾斜步驟而傾斜之狀態中,一端及另一端自球形部分160突出之插梢155係自一端朝向另一端推入(插梢推進步驟)。如之前已說明的,摩擦力係在插梢155與球形部分160之間產生,因此,插梢155被夾住,但是插梢155可被推入,而不會因如具有尖端的螺絲起子之按壓工具202而破壞部件(耦合構件156)。當端點表面155a被推入至球形部分160的表面附近時,對側的端點表面155b移動至相對於凸緣151的內表面151m固持空隙之狀態。
然後,耦合構件156在圖27中的箭頭X271之方向上,輕輕地被拉出。藉由此,球形部分160接觸固持部分151i。再者,耦合構件156係在箭頭X272的方向上旋轉。藉由此,曝露出端點表面155b。
然後,當耦合構件156傾斜時,軸L150與L151彼此交叉,耦合構件156係在圖28中的箭頭之方向上,繞著圖27中之凸緣151的軸L151旋轉。
在推入插梢155的端點155a之前,旋轉力傳送表面151h(圖13),與插梢155彼此接觸,但是插梢端點155a被推入,因此,其可旋轉,而不接觸旋轉力傳送表面151h。此外,藉由提供插梢155與錐形表面151n之間的空隙而不會限制此旋轉在端點155b中。
耦合構件156旋轉至如在縱向上所視之插梢端點155b與凸緣151的錐形表面151n重疊之位置(圖29)。
如以上所提及,藉由經上述的插梢推進步驟被推入而進一步自另一端突出之插梢的一部分位於錐形表面151n(其為固持部分151i(其為調整部分)的第二表面)上。
再者,當夾住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驅動部分150a時,力係在圖29中的箭頭之方向上,施加至使耦合構件156旋轉的方向。
當力係以此種位置關係施加時,驅動部分150a為施力點,插梢155與錐形表面151n之間的接點為支點P1,而球形部分160與固持部分151i之間的接點為施加的點。
如圖29中所顯示,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連接部分150c是長的,且支點P1與施加的點之間的距離短於施力點與支點P1之間的距離,因此,所謂的「槓桿定律」作用。藉由增加此力,在施加的點處之球形部分160的外部 尺寸D160減小。並且,凸緣151的固持部分151i、開口151k、及錐形表面151n相對於凸緣151的軸L151之徑向(圖24中的箭頭之方向)往外變形。藉由此,球形部分160(耦合構件156)係自凸緣151中分解。此時所需的力約為8-10kgf(78-98N)。
如上述,朝向支點的力係以插梢部分處的支點而施加在耦合構件156的自由端,使得耦合構件156係自凸緣151中分解(耦合構件分解步驟)。
使用此方法,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156是可行的。因此,用以使鼓20與固持構件157彼此分離之操作不必要,因此操作效率改善。此外,此操作可使用如螺絲起子的普通工具202予以實施,所以不用使用特別工具,因此在操作的容易度方面良好。此外,直到球形部分160(耦合構件156)與凸緣151分離所施加的力(圖30)係藉由「槓桿作用」而是小的。
(vi)鼓單元21的重新組裝方法(1):
第一種方法實質上與上述的鼓單元21之組裝方法相同。換言之,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被插入凸緣151,且球形部分160被覆蓋。然後,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球形部分160、及插梢155係藉由插梢155而整體地連接,且耦合構件156被組裝至凸緣151(圖15)。再者,固持構件157以箭頭X4的方向被插入,且被固定於凸緣151(圖16)。然後,鼓20與凸緣151係彼此相連接。最後,非 驅動側鼓凸緣152被固定於鼓20的另一端點部分(圖18)。
此時,再使用經分解且取出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但是球形部分160及插梢155可在檢查損壞及變形的程度之後再使用。
(vii)鼓單元21的重新組裝方法(2):
圖31及圖32係繪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裝鼓單元21的重新組裝方法之截面圖。在此,圖31及圖32係沿著圖13中的線S1-S1所取得之截面圖。圖34係繪示另一實施例之鼓單元21的截面圖。
首先,參照圖31,將做說明。在上述的組裝方法中,耦合構件156被組裝入凸緣151中,而在本實施例中,耦合構件156被單獨組裝。此時,再使用經分解且取出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但是球形部分160及插梢155可在檢查損壞及變形的程度之後再使用。
此外,固持構件157被固定於凸緣151,然後,鼓20與凸緣151係彼此相連接。再者,非驅動側鼓凸緣152被固定於鼓20的另一端點部分(圖18,圖34)。
最後,耦合構件156以圖31中的箭頭之方向被推入,且球形部分160接觸錐形表面151n,且當其進一步被推入時,球形部分160,及凸緣151(其為調整部分)的錐形表面151n之附近變形(圖24中的箭頭)。球形部分160(耦合構件156)可藉由此變形被容納於凹處151f 中(圖23)。
在此,凸緣151的調整部分151S(固持部分151i、開口151k、錐形表面151n)之變形的容易度取決於凹處151q(圖13,圖34),其在相對於鼓凸緣151的徑向之外部中,且容易度隨著凹處151q的尺寸而增加。在此實施例中,尺寸關係使得在使用時,其具有正常地固持功能,且輕易地被推入。調整部分151S具有固持部分151i、開口151k、及錐形表面151n是可避免的。調整部分151S可至少具有固持部分151i。
因此,在安裝耦合構件156至凸緣151中,球形部分160接觸錐形表面151n,且調整球形部分160的中心位置於凸緣151的軸上。藉由此,相對於錐形表面151n的球形部分160之接觸狀態是均勻的。因此,調整部分151S不均勻地變形,因此,球形部分160可被平滑地安裝至凸緣151。
因此,即使凸緣151及球形部分160如同本實施例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但是可防止接觸時的損壞。
在此實施例中,耦合構件156係由金屬所構成,因此,強度高。
然而,球形部分160的中心位置係設置於軸151L上。因此,耦合構件156可被平滑地安裝至凸緣151。
在球形部分160中,當耦合構件156平滑地安裝至凸緣151時,至少接觸調整部分151S的部分具有球形組構。
插梢155可被插入球形部分160及旋轉力接收構件150,而不需將旋轉力接收構件150插入凸緣151,因此,插梢155的插入容易。此外,其不必自固持構件157側安裝部件,因此,其可藉由整體地鑄造凸緣151及固持構件157(整體型式的凸緣153)而製造為單一部件,如圖32中所顯示。藉由此,達成重新製造步驟的簡化,及產品的成本降低。
(viii)感光構件單元50的重新組裝方法:
此後之感光構件單元50的重新組裝係經由如同分解感光構件單元50的情況之反向程序實施。更特別而言,清潔片52、充電滾輪12、及鼓單元21係依序按名稱的順序安裝。
在上述的重新組裝中,關於鼓20,至少使用新物件。
(ix)顯像裝置單元40的拆解,及重新組裝方法:
圖33係繪示顯像單元40的拆解方法之透視圖。參照圖33,關於顯像單元40的拆解方法將做說明。
首先,分解顯像裝置單元40之反側縱向端點的側蓋55。側蓋55係藉由如未顯示的螺絲之拴緊機構而固定於碳粉容納室40a,因此,藉由鬆開螺絲,其可自顯像裝置單元40中分解。
然後,分解顯像滾輪單元39。顯像滾輪單元39藉由 設置於顯像滾輪41的相對端點上之軸承構件47而可旋轉地被支撐。軸承構件47的上方部分及下方部分之每一部分具有兩個孔47a,且其係與側蓋55的軸55c嚙合。因此,當在兩個端點部分處的側蓋55被分解時,顯像滾輪單元39可自顯像單元40中輕易地分解。再者,顯像滾輪單元39係以用以保持顯像滾輪41與鼓20之間的預定間隙之間隔構件48而設置在顯像滾輪41的各自端點處。此外,顯像滾輪41的端點具有齒輪49,用以藉由與凸緣151的齒輪151c之嚙合而將旋轉力傳送至顯像滾輪41。
然後,分解顯像片42。伴隨用以達成清潔操作的清潔構件38之顯像片42係藉由在其相對端點處的螺絲59而固定於碳粉容納室40a,而接觸顯像滾輪41的端點表面。因此,顯像片42可藉由移除兩顆螺絲59而分解。
碳粉重新填充步驟將予以說明。與碳粉饋入室44連通的碳粉供應開口37(圖2,圖33),及碳粉室45係經由上述拆解步驟而曝露出來。碳粉係經由碳粉供應開口37而填入碳粉室45。當保持具有碳粉供應開口37的顯像裝置單元40在上方位置,及保持碳粉室45在下方位置時,實施碳粉填充。並且,使用如漏斗的饋入機構,且碳粉被重新填入碳粉供應開口37。
如以上所述,在重新填充碳粉之後,組裝顯像裝置單元40。在顯像裝置單元40的重新組裝之情況中,操作係經由與上述拆解步驟的程序相反之程序而實施。更特別而言,在重新填充碳粉結束之後,安裝顯像片42、顯像滾 輪單元39、及側蓋55。
(x)匣2的重新組裝方法:
操作係經由與匣2的重新組裝中之拆解的程序相反之程序而實施。更特別而言,藉由連接構件54(圖3),感光構件單元50及顯像裝置單元40係彼此旋轉地連接。最後,在推進彈簧102被安裝至保護構件101(圖19)的狀態中,保護構件101的軸部分101a被插入鼓框架51的U形軸承部分51d。
處理匣2的重新製造係經由上述步驟而完成。
在處理匣的組裝方法、拆解方法、重新製造方法中,這些步驟可同時藉由不同的操作人員實施。此外,在前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及之這些步驟的順序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適當地修改。
此外,處理匣的組裝、拆解、重新製造可藉由手動操作、使用自動化機器的自動操作、及手動操作與自動操作的組合實施。此外,可適當地使用工具。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處理匣被收集及拆解。並且,藉由拆解而自處理匣所取出的部件被分別收集用於相同部件。之後,可重新使用這些部件,而在某些狀況中,不可使用一部分的部件(不可再使用的部件),且會取代使用新部件。此外,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型式中,所使用的處理匣被收集及拆解。並且,不可使用一部分的部件(不可再使用的部件),而取代的是,可再使用自另一 使用過的匣所收集之可再使用的部件。因此,在申請專利範圍中,這些構件、這些部件、這些部分、及具有「該或這(said or the)」的裝置涵蓋另外的構件、部件、部分、及具有與特有的構件、部件、部分、及裝置相同的功能之裝置。
如之前已說明的,根據上述的實施例,提供組裝容易的處理匣。此外,提供拆解容易的處理匣。此外,達成處理匣的簡單重新製造方法。此外,達成重新使用處理匣(已使用顯像劑至無法形成使用者滿意的影像品質之此種程度)的重新製造方法。此外,顯像劑可輕易地被填入已消耗碳粉的處理匣。
前述實施例之處理匣的結構摘要如下。
(1)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1之處理匣2包含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及可作用於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上的處理機構12、41、52。其包括耦合構件156,用以在處理匣可分解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的狀態中,接收來自主要組成件之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旋轉的旋轉力。此耦合構件包括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在自由端部分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及藉由將插梢155貫穿所安裝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160。此外,其包括固持部分151i(其為沿著凸緣151的內周圍表面所延伸之調整部分),以使耦合構件156安裝至鼓凸緣151(其被安裝至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的端點)。固持部分151i的組 構提供相對於球形部分160的間隙G,且比平面(其垂直於鼓20的縱向,且通過球形部分160的中心)較接近沿著自由端部分的球形部分160之表面所延伸的組構。
使用此結構,達成可輕易地組裝處理匣。此外,達成可輕易地拆解處理匣。
更特別而言,耦合構件可自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因此,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與固持構件彼此分離的操作是不必要的,藉此,操作效率良好。此外,拆解藉由如鉗子及手夾鉗的普通工具是可行的,而不需使用特別工具。
(2)調整部分151S包括第一表面(開口)151k,其自調整部分151S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
(3)調整部分151S包括自第一表面(開口)151k彎曲的第二表面(錐形表面)151n,且第二表面(錐形表面)151n係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
(4)面對凸緣151的固持部分151i之外部具有螺旋形齒輪151c,且此螺旋形齒輪將耦合構件156所接收到的旋轉力自主要組成件1傳送至顯像滾輪41。
(5)球形部分160及調整部分151S係由樹脂材料所構成。
此外,上述實施例之耦合構件156的分解方法摘要如下。
(6)耦合構件156係自鼓凸緣151中分解,鼓凸緣151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1之處理匣2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20。在處理匣2可拆離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1之狀態中,耦合構件156自主要組成件1中接收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旋轉的旋轉力。
耦合構件156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及藉由插梢155貫穿而安裝至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樹脂球形部分160。並且,耦合構件156係藉由調整部分(固持部分)151i而安裝至鼓凸緣151,且調整部分(固持部分)151i的組構提供相對於球形部分160的間隙G,且比平面(其垂直於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的縱向,且通過球形部分160的中心)較接近沿著自由端部分的球形部分之表面所延伸的組構。
(i)其具有藉由工具201緊夾該耦合構件156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之緊夾步驟。
(ii)其具有在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係經由緊夾步驟而被緊夾的狀態中,將力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施加至工具201。藉此,當使固持部分151i(其為樹脂調整部分、錐形表面151n、及樹脂球形部分160)的開口151k彈性地變形時,樹脂球形部分160係自樹脂材料調整部分(固持部分151i)中分解,藉此分解耦合構件156。
提供一種耦合構件156被安裝至鼓凸緣之方法,此鼓凸緣具有設置於凸緣151的內部之樹脂材料調整部分,凸緣151被安裝至感光鼓20的端點151S(固持部分151i、開口151k、錐形表面151n)。在此,調整部分151S相對於凸緣151的徑向往內突出。
此方法包括緊夾耦合構件156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之緊夾步驟。其包括耦合構件安裝步驟。在耦合構件安裝步驟中,當使樹脂調整部分151S及樹脂球形部分160的至少一側彈性地變形時,球形部分160相對於感光鼓20的軸20L之方向被推入調整部分151S的內部,藉此耦合構件156被安裝至凸緣151。
此外,自凸緣151中分解耦合構件156之分解步驟具有底下步驟。其具有緊夾耦合構件156的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之緊夾步驟。其具有耦合構件分解步驟,其中在旋轉力接收構件150係藉由緊夾步驟而被緊夾的狀態中,當藉由朝向自由端部分施力而使調整部分151S及球形部分160的至少一側變形時,球形部分160係自調整部分151S中分解,藉此耦合構件156係自凸緣151中分解。
調整部分151S伴隨沿著凸緣151的圓周方向之區間而被設置在凸緣151的內部。再者,凹處151f係設置在凸緣151的內部,且其係設置在相對於凸緣151的徑向之調整部分151S的外部。與凹處151f相對之凸緣151的外表面具有齒輪部分151C。齒輪部分151C係沿著凸緣151的外表面而設置。齒輪部分151C將耦合構件156所接收 到的力自主要組成件1傳送至顯像滾輪41。
根據用於此耦合構件的分解方法,自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中直接分解耦合構件是可行的,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與固持構件分離之操作是不必要的。此外,此操作藉由如鉗子及手夾鉗的普通工具是可行的,而不需使用特別工具。
(7)提供一種方法,其中耦合構件156係自鼓凸緣151中分解,鼓凸緣151係安裝至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1之處理匣2一起使用電子照相感光鼓20。在處理匣2可拆離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1之狀態中,耦合構件156自主要組成件1中接收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旋轉的旋轉力。耦合構件156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其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及藉由插梢155的貫穿而安裝至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
(i)其具有使耦合構件156相對於鼓凸緣151的旋轉軸傾斜之傾斜步驟。
(ii)其具有推入插梢155之插梢推進步驟,插梢155的一端及另一端係於耦合構件156藉由傾斜步驟而傾斜的狀態而自球形部分160中突出;
(iii)其具有插梢疊合步驟,使藉由插梢推進步驟而自另一端進一步突出之此插梢的一部分疊合於沿著鼓凸緣151的內周圍表面所設置之調整部分的第二表面(錐形表面)151n上。在此,作為調整部分的固持部分151i提供 相對於球形部分160的間隙G,且其組構比平面(其垂直於感光鼓20的縱向,且通過球形部分160的中心)較接近沿著自由端部分的球形部分之表面所延伸的組構。並且,調整部分151S係自固持部分151i延伸,且其具有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之第一表面(開口)151k。第二表面(錐形表面)151n係自第一表面(開口)151k彎曲,且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
(iv)其具有藉由朝向疊合於第二表面上之插梢的部分施力於耦合構件156的自由端部分,及使耦合構件156自鼓凸緣151分解之耦合構件分解步驟。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用於耦合構件的分解方法,耦合構件可自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中直接分解。因此,用以使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與固持構件分離之操作是不必要的,因此,分解操作的效率良好。此外,不需使用特別工具,使用如鉗子、手夾鉗等等的普通工具是可行的,因此,操作容易。藉由利用槓桿作用,直接分解耦合構件所需的力是小的。
此外,上述實施例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21的結構摘要如下。
(8)電子照相感光構件鼓20係使用於可與一可拆離地安裝至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1之處理匣2一起使用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21中。其具有耦合構件156,用以在處理匣2可拆離地被安裝至主要組成件1 之狀態中,接收用以使感光鼓20旋轉的旋轉力。耦合構件156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及藉由將插梢155貫穿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後端部分所安裝之球形部分160。並且,耦合構件156係藉由調整部分151S(固持部分151i)而安裝至凸緣151(其被安裝至感光鼓20的端點)。調整部分151S(固持部分151i)係沿著凸緣151的內周圍表面而設置,以使耦合構件156安裝至凸緣151(其被安裝至感光鼓20的端點)。此外,調整部分151S(固持部分151i)提供相對於球形部分的間隙,且其組構比平面(其垂直於感光鼓20的縱向,且通過球形部分160的中心)較接近沿著自由端部分的球形部分160之表面所延伸的組構。
如之前已說明的,鼓單元21的結構如下。
首先,耦合構件156可安裝至鼓單元21。並且,耦合構件156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及藉由將插梢155貫穿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後端部分所安裝之球形部分160,以使來自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成件1之鼓20旋轉。
並且,鼓單元21具有滾筒20A,其具有位於周圍表面處的感光層S,及位於滾筒20A的端點處之鼓凸緣151。鼓凸緣151具有樹脂材料調整部分151S,其相對於鼓凸緣151的徑向往內突出於鼓凸緣151的內部中。當安 裝耦合構件156時,調整部分151S防止球形部分160移動於鼓單元21的縱向上。並且,調整部分151S具有沿著凸緣151的內部中之圓周方向的區間。此外,鼓凸緣151具有設置於相對於凸緣151的徑向之外部的調整部分151S中之凹處151q(151q1至151q8),其中凹處151q促進或允許調整部分151S相對於凸緣151的徑向往外變形。此外,凸緣151具有設置於調整部分151S之間的複數個旋轉力傳送表面(旋轉力傳送部分)151h(151h1-151h4),以接收來自插梢155的旋轉力。
此外,樹脂材料調整部分151S係設置在與相對於樹脂凸緣151中的滾筒20A之縱向的齒輪部分151C相同之位置,且其配置沿著滾筒20A的圓周方向之區間。並且,在調整部分151S中,相對於滾筒20A的縱向之自由端部分相對於凸緣151的徑向往內突出。此外,凹處151q(151q1至151q8)係設置在調整部分151S與相對於徑向之凸緣151的內表面151t(圖13,圖34)之間。並且,凹處151q促進或允許調整部分151S相對於徑向往外變形。
在此,調整部分151S藉由凹處151q的設置而相對於徑向輕易地往外變形。此外,之後,回復經變形的調整部分151S。
此外,151r(圖13)所標示的是用以使調整部分151S與凸緣151的內表面151t(圖13,圖34)彼此相連接的連接部分。凹處151q係設置在連接部分151r之間。 換言之,連接部分151r,及凹處151q係沿著凸緣151的圓周方向而依序設置。因此,調整部分151S輕易地變形。
此外,耦合構件156被安裝至凸緣151。耦合構件156接收自主要組成件1傳送至凸緣151的旋轉力。耦合構件156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構件150(其具有用以接收旋轉力的旋轉力接收部分150e(150e1至150e4)),及藉由將插梢155貫穿旋轉力接收構件150的後端部分所安裝之球形部分160。在耦合構件156被安裝至凸緣151的狀態中,插梢155可移動於調整部分151S,與沿著凸緣151的圓周方向所設置之調整部分151S之間的滾筒之圓周方向,及縱向上。此外,耦合構件156在球形部分160可移動於圓周方向上之狀態中,相對於凸緣151可旋轉,且在縱向的移動中,藉由調整部分151S予以調整。更特別而言,在球形部分160可在插梢155於移動中,藉由調整部分151S予以調整的限制內移動之狀態中,耦合構件156可旋轉地被安裝至凸緣151,且其於移動中,藉由縱向上的調整部分151S予以調整。
根據上述的鼓單元21,耦合構件156的分解是容易的。
根據上述的鼓單元21,耦合構件156的安裝是容易的。
根據鼓單元21的結構,耦合構件156自鼓單元21中直接分解是可行的,且用以使鼓20與固持構件彼此分離 之操作是不必要的,因此,操作效率良好。此外,因為藉由如鉗子、手夾鉗等等的普通工具是可行的,而不需使用特別工具,所以有助於操作的容易度。
(9)調整部分151S(固持部分151i)具有第一表面(開口)151k,其自作為調整部分151S的固持部分151i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
(10)調整部分具有自第一表面(開口)151k彎曲的第二表面(錐形表面)151n,且其係朝向相對於縱向的自由端部分遠離耦合構件156而延伸。
(11)面對鼓凸緣151的固持部分151i之外部具有螺旋形齒輪151c,且此螺旋形齒輪將耦合構件156所接收到的旋轉力自主要組成件1傳送至顯像滾輪41。
根據上述實施例,可提供用於耦合構件之容易的分解方法。
根據上述實施例,可提供用於耦合構件之容易的安裝方法。
根據上述實施例,可提供可輕易地分解耦合構件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根據上述實施例,可提供可輕易地安裝耦合構件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在此所揭示的結構予以說明,但是不受限於所提及的細節,且此申請案係意謂涵蓋如同或落入底下申請專利範圍之改善的目的或範圍內之此類修飾或改變。

Claims (6)

  1. 一種用於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包括:滾筒,於其外圍具有感光層;以及鼓凸緣,設置於該滾筒的一端,該鼓凸緣包括複數個樹脂調整部分,設置於該鼓凸緣的內側以圍繞一空間,且自該鼓凸緣往內徑向地突出,其中,該等調整部分的自由端部分相對於該滾筒的縱向往內地突出,以提供該空間的縮小開口,且沿著該鼓凸緣的圓周方向在該等調整部分之間具有間隙;以及凹處,於該等調整部分之相對於該鼓凸緣的徑向方向的外側的位置處被設置在該鼓凸緣中,用以促進該等調整部分在該鼓凸緣之徑向地往外的方向上的變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更包括可被安裝到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的耦合構件,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從該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接收用以使作為電子照相感光鼓的該滾筒旋轉的旋轉力,且該耦合構件包括藉由插梢貫穿被安裝到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的球形部分,其中,當該耦合構件被安裝到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時,該等調整部分在該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的縱向上有效調整該球形部分的移動,且其中,該鼓凸緣包括複數個旋轉力接收部分,其接觸該插梢貫穿的插梢以接收該旋轉力,其中,該插梢被設置於該等 調整部分之相鄰的調整部分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複數個該凹處沿著該圓周方向間歇地被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齒輪部分沿著該鼓凸緣的外表面被設置;其中,該複數個樹脂調整部分相對於該滾筒的縱向被設置於與該齒輪部分相同的位置處;且其中,該凹處被徑向地設置於該等調整部分和該鼓凸緣的內表面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其中,用以從該設備的主要組件接收旋轉力的耦合構件被安裝到該鼓凸緣,且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部分的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接收該旋轉力,該耦合構件包括藉由插梢貫穿被安裝到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球形部分,且其中,該插梢被設置在沿著該圓周方向佈置的該等調整部分之間,且可在該圓周方向以及在該滾筒的該縱向上移動,其中,該球形部分可旋轉地被安裝到該鼓凸緣,且該球形部分可在藉由在該圓周方向上調整該插梢的該等調整部分所調整的範圍內移動,且伴隨著藉由該等調整部分在該縱向上的調整。
  6. 一種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該鼓凸緣被安裝於可與處理匣一起使用的電子照相感光鼓,該處理匣可拆地可安裝到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設備的主要組 件,其中,在該處理匣被安裝到該設備的該主要組件的狀態下,該耦合構件從該設備的該主要組件接收用於旋轉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轉力,其中,該耦合構件包括在自由端部分具有旋轉力接收部分的旋轉力接收構件,用以接收該旋轉力,該耦合構件包括藉由插梢貫穿被安裝到該旋轉力接收構件的後端部分之樹脂球形部分,其中,該耦合構件藉由樹脂調整部分被安裝到安裝在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一端之該鼓凸緣,該樹脂調整部分設置在該鼓凸緣的內側且從該鼓凸緣往內徑向地突出,其中,該調整部分的自由端部分相對於該電子照相感光鼓的縱向往內突出,以防止該球形部分在該鼓單元的縱向上移動,且該球形部分與該調整部分之間具有間隙,該方法包括:安裝該耦合構件的耦合構件安裝步驟,當藉由將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的至少一者往內縱向地推動到該電子照相感光鼓而使該樹脂調整部分及該樹脂球形部分的該至少一者變形時,藉由該樹脂球形部分將該耦合構件安裝到該樹脂調整部分中,其中該間隙在該鼓凸緣的圓周方向上延伸,且該鼓凸緣在該鼓凸緣之徑向地往外的方向上於該調整部分之徑向地外側的位置處設有凹處,用於促進該調整部分在安裝該耦合構件的期間在該鼓凸緣之徑向地往外的方向上之變形。
TW104124723A 2008-08-11 2009-06-15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TWI633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7291A JP5159507B2 (ja) 2008-06-20 2008-08-11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2008-207291 2008-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616A TW201610616A (zh) 2016-03-16
TWI633402B true TWI633402B (zh) 2018-08-21

Family

ID=4482785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407A TWI506383B (zh) 2008-08-11 2009-06-15 用於耦接之分解及安裝方法以及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TW98119938A TWI411897B (zh) 2008-08-11 2009-06-15 用於耦接之分解及安裝方法以及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TW104124723A TWI633402B (zh) 2008-08-11 2009-06-15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407A TWI506383B (zh) 2008-08-11 2009-06-15 用於耦接之分解及安裝方法以及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TW98119938A TWI411897B (zh) 2008-08-11 2009-06-15 用於耦接之分解及安裝方法以及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I506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902B (zh) 2014-11-28 2023-10-27 佳能株式会社 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429A (ja) * 1996-10-28 1998-05-19 Ichiro Tsukada 洗車用水滴除去装置及びパッド
JP2004216016A (ja) * 2003-01-17 2004-08-05 Osada Res Inst Ltd 歯科治療ハンドピース用拡大鏡
JP2006262944A (ja) * 2005-03-22 2006-10-05 Masamitsu Shimada ブロック玩具
US20080152388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4589B1 (en) * 2001-12-14 2002-10-15 Kinzou Shinozuka Transverse cylindrical engagement tripartite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JP4431467B2 (ja) * 2004-09-03 2010-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851282B (zh) * 2005-04-21 2012-06-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联轴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9429A (ja) * 1996-10-28 1998-05-19 Ichiro Tsukada 洗車用水滴除去装置及びパッド
JP2004216016A (ja) * 2003-01-17 2004-08-05 Osada Res Inst Ltd 歯科治療ハンドピース用拡大鏡
JP2006262944A (ja) * 2005-03-22 2006-10-05 Masamitsu Shimada ブロック玩具
US20080152388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0616A (zh) 2016-03-16
TW201009520A (en) 2010-03-01
TWI506383B (zh) 2015-11-01
TWI411897B (zh) 2013-10-11
TW201346462A (zh) 201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9565C1 (ru) Блок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све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барабана
KR101783018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정전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0270672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구동력 전달 부재 및 전자 사진 감광 드럼
JP3745047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9980025032A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42005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TWI633402B (zh) 電子照相感光鼓單元及用以將耦合構件安裝到鼓凸緣的方法
JPH1114333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