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8937B - 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 Google Patents
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8937B TWI628937B TW105105252A TW105105252A TWI628937B TW I628937 B TWI628937 B TW I628937B TW 105105252 A TW105105252 A TW 105105252A TW 105105252 A TW105105252 A TW 105105252A TW I628937 B TWI628937 B TW I62893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circuit
- uplink
- cellular base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涉及可應用至上行鏈路傳輸及下行鏈路傳輸兩者之對稱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設計。一對稱UL/DL設計可界定具有使用分頻多工(FDM)或分時多工(TDM)來進行多工的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分割該等控制頻道及該等資料頻道。一統一波形可應用至UL傳輸及DL傳輸兩者。亦描述若干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設計。亦描述用於UL傳輸之一混合模式。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無線行動通訊技術使用各種標準及協定以在網路節點(例如,傳輸台)與無線裝置(例如,行動裝置)之間傳輸資料。一些無線裝置在下行鏈路(DL)傳輸中使用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且在上行鏈路(UL)傳輸使用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進行通訊。將正交分頻多工(OFDM)用於訊號傳輸之標準及協定包括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對於業界群組通常被稱為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802.16標準(例如,802.16e、802.16m)以及對於業界群組通常被稱為WiFi的IEEE 802.11標準。此外,當前正開發第五代(5G)標準。
在3GPP無線電存取網路(RAN)LTE系統中,網路節點可為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節點B(通常亦表示為演進型節點B、增強型節點B、eNodeB或eNB)。網路節點可與無線裝置通訊;使用者設備(UE)為此
類無線裝置的一個實例。下行鏈路(DL)傳輸可為自網路節點(例如,eNodeB)至無線裝置(例如,UE)之通訊,且上行鏈路(UL)傳輸可為自無線裝置至網路節點之通訊。無線裝置由網路節點伺服之地理區域可被稱作小區。
在LTE系統中,資料可經由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自eNodeB傳輸至UE。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可用以確認資料被接收到。下行鏈路頻道及上行鏈路頻道或傳輸可使用分時雙工(TDD)或分頻雙工(FDD)。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在一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使用藉由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所界定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來多工處理一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一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該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在該TTI內分割該xPDCCH及該xPDSCH;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
200‧‧‧傳輸時間間隔(TTI)
210‧‧‧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時域分割區
220、240、260‧‧‧保護時段(GP)
230‧‧‧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時域分割區
250‧‧‧對稱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時域分割區
300‧‧‧表
400、500、600、700、800、900‧‧‧統一DM-RS型樣
1000‧‧‧傳輸器
1001‧‧‧接收器
1010、1028‧‧‧串行至並行轉換(S至P)模組
1012‧‧‧N點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模組
1014‧‧‧副載波映射模組
1016‧‧‧M點反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模組
1018、1036‧‧‧並行至串行轉換(P至S)模組
1020‧‧‧循環首碼(CP)添加模組
1022‧‧‧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射頻(RF)鏈模組
1024‧‧‧射頻(RF)鏈/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模組
1026‧‧‧循環首碼(CP)移除模組
1030‧‧‧M點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模組
1032‧‧‧副載波去映射/等化模組
1034‧‧‧N點反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模組
1038、1040、1710‧‧‧天線
1100‧‧‧資源型樣
1200、1300、1400‧‧‧功能性
1502‧‧‧單一無線電訊框
1504‧‧‧子訊框
1506a‧‧‧時槽#0
1506b‧‧‧時槽#1
1508a至1508x‧‧‧實體資源區塊(PRB)
1510‧‧‧15KHz副載波
1514‧‧‧資源要素(RE)
1520‧‧‧時間符號
1700‧‧‧使用者設備(UE)裝置
1702‧‧‧應用程式電路
1704‧‧‧基頻電路
1704a‧‧‧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
1704b‧‧‧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
1704c‧‧‧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
1704d‧‧‧其他基頻處理器
1704e‧‧‧中央處理單元(CPU)
1704f‧‧‧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1706‧‧‧射頻(RF)電路
1706a‧‧‧混頻器電路
1706b‧‧‧放大器電路
1706c‧‧‧濾波器電路
1706d‧‧‧合成器電路
1708‧‧‧前端模組(FEM)電路
本發明之特徵及優點將自以下結合附圖進行的實施方式為顯而易見的,該等附圖借助於實例一起說明本發明的特徵;且其中:圖1a說明可用於在傳輸時間間隔(TTI)中在系統頻寬上
的資料頻道的多工方法;圖1b說明可用於在傳輸時間間隔(TTI)中在系統頻寬上的控制頻道的多工方法;圖2說明包含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時域分割區、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時域分割區及對稱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時域分割區之TTI之實例,該TTI為可動態指派的;圖3說明一表,該表識別可應用至各別天線埠(AP)之正交覆蓋碼(OCC);圖4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的實例(選項2);圖5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的統一DM-RS型樣之另一實例(選項3);圖6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的另一實例(選項4);圖7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的另一實例(選項5);圖8說明可經應用以便支援高達16個資料傳輸層之統一DM-RS型樣之實例;圖9說明相對於頻域具有較高相對密度之統一DM-RS型樣的實例;圖10說明用於SC-FDMA及OFDMA之傳輸器及接收器的結構;圖11說明可經分配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時間資源(水平軸線)及頻率資源(垂直軸線)之資源型樣;
圖12說明根據實例之蜂巢式基地台(例如,5G無線網路中)之功能性;圖13說明根據實例之蜂巢式基地台(例如,5G無線網路中)之功能性;圖14說明根據實例之對於上行鏈路傳輸支援SC-FDMA及OFDMA兩者之使用者設備(UE)的功能性;圖15為說明針對與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相符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傳輸方案之無線電訊框及其關於時間及頻率兩者之構成要素的方塊圖;圖16提供根據一實例之無線裝置的實例說明;且圖17提供使用者設備(UE)裝置之實例說明。
現將參考所說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且本文中將使用特定語言來描述所說明之例示性實施例。儘管如此,仍應理解不意欲藉此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在揭示並描述一些實施例之前,應理解,所主張標的物並非限於本文中所揭示的特定結構、程序操作或材料,而是擴展至其如將由一般熟習相關技術者認識到的等效物。亦應理解,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出於僅描述特定實例之目的而使用,且並非意欲為限制性的。不同圖式中之相同參考數字表示相同元件。提供於流程圖及程序中之數字在說明操作中為了清楚而提供,且不必指示特定次序或序列。
下文提供技術實施例之初始概述,且接著稍後進一步詳細地描述特定技術實施例。此初始概述意欲輔助讀者更快速地理解該技術,但並不意欲識別該技術之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不意欲限制所主張標的物之範疇。
行動通訊值得注意地已自早期語音系統演進至現今之高度複雜的通訊平台。第四代長期演進(4G LTE)網路部屬於上百個國家以基於各種頻譜體系在各種頻譜頻帶分配中提供蜂巢式服務。近來,已提議了關於第五代(5G)無線通訊技術之細節。
5G無線通訊系統正被設計以向各種使用者及應用程式提供對由5G網路伺服之區域中共用之資訊及資料的存取。5G標準被預期為建立一種統一網路及系統,該統一網路及系統能夠極大地適應在不同時間於不同區域中的不同且有時衝突之效能要求。此等相異效能要求可由不同服務及應用程式、由給定區域中之無線裝置之數目及類型且甚至由使用行動裝置之群體之移動型樣來驅動。舉例而言,大體上住宅偏遠區域中的蜂巢式基地台在居民為了在近旁城市中工作而離開之前於上午可能經歷無線訊務之高峰值負載歷時短暫時段,但可能經歷極低負載歷時大部分白晝,直至居民在傍晚返回。
因此,5G標準正在開發以包括可克服現有無線網路之限制中之一些的技術組件及傳送協定。一般而言,5G可部分基於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高階標準,且將潛在地適應額外無線電存取技術(RAT)的使
用。意欲5G網路將提供對豐富之多種無線裝置及應用程式之簡單、快速且無縫無線連接性解決方案。
本發明之系統、方法及技術提供可應用於無線網路(例如,5G無線網路)中之傳輸方案。具體言之,本發明提供對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設計、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設計及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混合模式的描述。
用於5G系統之對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設計給予若干益處。舉例而言,對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設計允許5G接收器之實施被簡化,尤其對於裝置間(D2D)通訊。此外,對於分時雙工(TDD)5G系統,對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設計允許良好之干擾抵消及減輕效能。此干擾抵消及減輕有助於不同小區可使用不同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切換點之動態TDD系統及收發器需要取消自干擾之全雙工TDD系統兩者。
為了促進對稱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設計,可採取統一波形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及下行鏈路傳輸兩者。在一個實例中,可採取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及下行鏈路傳輸兩者。在另一實例中,可將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採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及下行鏈路傳輸兩者。亦可使用其他類型之波形。
圖1a及圖1b說明可分別用於在傳輸時間間隔(TTI)中在系統頻寬上的資料頻道及控制頻道(例如,5G系統中)之多工方法。為了允許多個RAT及分割區無縫地共存
於一個系統頻寬內,用於5G系統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可以分頻多工(FDM)方式多工。
如圖1a中所展示,可使用窄頻帶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不同於現有LTE規範的不使用窄頻帶PDCCH之方案)。在一個實例中,分散式傳輸模式可用於xPDCCH之傳輸,使得可發揮頻率分集之益處。在另一實例中,可使用區域化傳輸模式,使得可達成閉環頻率相依排程增益。分散式傳輸模式及區域化傳輸模式中之一者或兩者可由5G系統支援。區域化傳輸模式或分散式傳輸模式可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來組配。此外,時間及頻率資源之分配可經由MIB傳信、SIB傳信或UE特定RRC傳信來組配。
如圖1b中所展示,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可佔用並不位於系統頻寬區之邊緣處的頻率資源之一部分。可支援用於xPUCCH之分散式傳輸模式及/或區域化傳輸模式兩者(例如,5G系統中)。區域化傳輸模式或分散式傳輸模式可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來組配。此外,時間及頻率資源之分配可經由MIB傳信、SIB傳信或UE特定RRC傳信來組配。
圖1a及圖1b說明如下實例:xPDCCH、xPDSCH、xPUCCH及xPUSCH可在系統頻寬之任何子集中發送,且UL及DL橫跨整個系統頻寬為對稱的。僅系統頻寬之所選擇部
分具有對稱UL/DL設計之實例亦有可能。舉例而言,在一些實例中,一些副載波頻率資源(例如,在系統頻寬之邊緣附近)可經保留用於特定頻道(例如,xPUCCH)。對於關於UL及DL不對稱之此等副載波頻率資源,干擾消除及減輕效能可能不像在整個系統頻寬為對稱的實例中那樣有效。因此,若系統頻寬之一些部分不具有對稱UL/DL設計,則相鄰小區可藉由使不對稱UL/DL頻率資源彼此對準而受益。伺服相鄰小區之相鄰蜂巢式基地台可彼此傳信以便傳達哪些副載波關於UL及DL為不對稱的。相鄰蜂巢式基地台可接著使其不對稱頻率資源彼此對準,或替代地排程僅低電力傳輸而在不對稱資源中發送。相鄰小區亦可經由增強型小區間干擾協調(eICIC)或經由網路輔助干擾抵消及遏制(NAICS)程序而佈建對不對稱UL/DL資源的額外保護。
替代地,為了允許多個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及/或分割區在單一系統頻寬內之無縫共存,用於5G系統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可以分時雙工(TDM)方式來多工。在使用TDM方法之實例中,傳輸時間間隔(TTI)可包含用於xPDCCH、xPDSCH、xPUCCH及xPUSCH之時域分割區。此外,當應用TDM時,在具有對稱UL/DL設計之TTI內可存在一個分割區,而TTI內之其他分割區不必具有對稱UL/DL設計。
圖2說明包含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時域分割區210、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時域分割區230及對稱上行鏈路(UL)/下行鏈路(DL)時域分割區250之TTI 200之實例,
該TTI為可動態指派的。TTI 200亦包含保護時段(GP)220、240及260以便允許傳輸器或接收器處之射頻(RF)電路在不同雙工方向之間切換。DCI時域分割區210可經保留用於xPDCCH,而UCI時域分割區230可經保留用於xPUCCH。對稱UL/DL時域分割區250可使用包括於DCI中之旗標而經動態指派至xPDSCH或xPUSCH。替代地,對稱UL/DL時域分割區250可用作幾乎空白子訊框(ABS)用於小區或傳輸點之間的干擾協調。
在一些實例中,用於一組傳輸中之每一TTI可經劃分成時域分割區僅作為描繪於圖2中的TTI 200。包括DCI時域分割區210、UCI時域分割區230及/或對稱UL/DL時域分割區250之每一時域分割區之OFDM符號的長度可使用MIB傳信、SIB傳信或UE特定RRC傳信中之一或多者來半靜態地組配。替代地,每一時域分割區之長度可借助於實體層傳信來動態地指示。當媒體存取控制(MAC)緩衝器中之負載在TTI之間發生變化時,來自統計多工增益之益處可在每一時域分割區之長度經動態組配時被達成。當每一時域分割區之長度經半靜態或動態地組配時,DCI時域分割區210之長度及UCI時域分割區230之長度可相等或不同。在另一替代例中,DCI時域分割區210之長度及UCI時域分割區230之長度可在說明書中予以預定義。
在另一實例中,對於每一TTI可能不必要的是包含DCI時域分割區及UCI時域分割區兩者。舉例而言,對於具有極低潛時要求之服務或應用程式,可為有益的是在每
一TTI中包括UCI時域分割區以允許DL xPDSCH傳輸之成功接收的及時應答。此應答可經發送作為UCI時域分割區中的應答(ACK)或否定應答(NACK)訊號。然而,在頻譜效率相較於低潛時更重要之情況下,一些TTI可經組配以包含DCI時域分割區或UCI時域分割區中之僅一者,使得每TTI可使用較少保護時段以便增加頻譜效率。
若TTI之一些時域分割區並不具有對稱UL/DL設計(例如,DCI時域分割區210或UCI時域分割區230),則相鄰小區可藉由使不對稱UL/DL時間資源彼此對準而受益。舉例而言,伺服相鄰小區之相鄰蜂巢式基地台可在對稱UL/DL時域分割區250開始的時刻(例如,對稱UL/DL時域分割區250之第一OFDM符號位於的時刻)協調邊界。在不同TTI具有分割區之間的邊界之不同位置之實例中,蜂巢式基地台亦可協調相應地組配此等邊界之方式。相鄰小區亦可經由增強型小區間干擾協調(eICIC)或經由網路輔助干擾抵消及遏制(NAICS)程序而佈建對不對稱UL/DL資源的額外保護。
DM-RS設計
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或DMRS)通常嵌入於PUCCH及PUSCH傳輸中,且提供用於解調變用於此等頻道且用於頻道估計之資料的相位參考。傳輸終端機通常應傳輸用於接收終端機之DM-RS以實行多輸入多輸出(MIMO)解碼及相關解調變。DM-RS通常應經設計,使得對應於每一各別資料傳輸層之DM-RS相互正交以便使各別傳輸天線
之預編碼頻道之等效頻道之間的干擾最小化。對應於每一資料傳輸層之DM-RS可經由FDM及/或分碼多工(CDM)來區分。分碼多工可藉由散佈其與正交覆蓋碼(OCC)之相關為理想的序列來實施。OCC可使用(例如)沃爾什碼序列、離散傅立葉變換序列或其他所要類型之碼。
圖3說明一表300,該表識別可應用至各別天線埠(AP)之正交覆蓋碼(OCC)。此等正交覆蓋碼可與展示於圖4至圖6中之DM-RS設計一起使用。
結合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可採用統一DM-RS型樣。統一DM-RS型樣可應用至上行鏈路資料頻道及下行鏈路資料頻道兩者(例如,xPDSCH及xPUSCH)。統一DM-RS型樣亦可應用至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及下行鏈路控制頻道兩者(例如,xPDCCH及xPUCCH)。
若干選項可經考慮用於統一DM-RS型樣。在一個實例(選項1)中,用於PDSCH傳輸模式(TM)9及10之DM-RS如3GPP LTE標準版本12.0中所描述可重新用於5G系統。DM-RS型樣之其他實例提供於圖4至圖9中,如下文所解釋。
圖4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400的實例(選項2)。在此實例中,DM-RS可在一個TTI內之每一時槽中在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2及3中傳輸,如圖4中所展示。DM-RS序列產生如現有LTE規範(例如,3GPP LTE版本12.0)中所描述可進行。應用於各別天線埠之OCC可由圖3之表300來界定。
圖5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的統一
DM-RS型樣500之另一實例(選項3)。在此實例中,DM-RS可在一個TTI內之每一時槽中在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3及4中傳輸,如圖5中所展示。DM-RS序列產生如現有LTE規範(例如,3GPP LTE版本12.0)中所描述可進行。應用於各別天線埠之OCC可由圖3之表300來界定。
圖6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600的另一實例(選項4)。在此實例中,DM-RS可在一個TTI內之每一時槽中在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2及4中傳輸,如圖6中所展示。DM-RS序列產生如現有LTE規範(例如,3GPP LTE版本12.0)中所描述可進行。應用於各別天線埠之OCC可由圖3之表300來界定。
圖7說明可結合對稱UL/DL設計使用之統一DM-RS型樣700的另一實例(選項5)。在此實例中,DM-RS可以分散型型樣傳輸以便允許幾乎最佳之頻道估計效能。用於正常循環首碼及非特殊子訊框情境之資源映射可界定如下;用於以下定義中之設計原理亦可經直接擴展以應用擴展循環首碼及特殊子訊框情境。
對於所指派之實體資源區塊n PRB中之天線埠p {0,1,2,3,4,5,6,7},參考訊號序列r(m)之一部分根據下式可經映射至子訊框中之經複數賦值之調變符號:
正常循環首碼:
其中
m'=0,1
序列由圖3之表300給出;為下行鏈路(DL)中PRB的最大數目。
在一些實例中,為了避免與來自相鄰小區之傳輸的時間-頻率衝突,小區特定頻率偏移可經應用至統一DM-RS型樣700。舉例而言,小區特定頻率偏移可定義為( mod 3),其中為小區識別符(ID),且mod為模數(又名模)運算子。
圖8說明可經應用以便支援高達16個資料傳輸層之統一DM-RS型樣800之實例。長度為2之OCC及長度為4之OCC可在AP上應用於時域(圖8之水平軸線)中且頻域中(圖8之垂直軸線)中以便分離資料傳輸層。若長度為8之OCC應用於頻域中,則統一DM-RS型樣800可經擴展以支援高達32個資料傳輸層。
圖9說明相對於頻域具有較高相對密度之統一DM-RS型樣900的實例。此較高密度可藉由減小DM-RS符號
之間的頻率距離至2個資源要素而達成,如統一DM-RS型樣900中所展示。由於頻域中DM-RS符號之較高密度,統一DM-RS型樣900可用以支援經擴展循環首碼及專用子訊框方案。
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混合模式
當前LTE標準規定SC-FDMA作為用於UL傳輸之傳輸波形,且OFDMA作為用於DL傳輸的傳輸波形。
圖10說明用於SC-FDMA及OFDMA之傳輸器1000及接收器1001的結構。包括以下各者之以點線展示的模組用於SC-FDMA但對於OFDMA並非有必要:N點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模組1012、並行至串行轉換(P至S)模組1018、串行至並行轉換(S至P)模組1028及N點反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模組1034。
用於傳輸之數位訊號可在傳輸器1000處之串行至並行轉換(S至P)模組1010處接收。若傳輸器1000用於SC-FDMA,則數位訊號可接著經發送至N點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模組1012,使得可應用DFT。數位訊號可接著經發送至副載波映射模組1014,且接著發送至M點反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模組1016。若傳輸器1000用於SC-FDMA,則數位訊號可接著經發送至並行至串行轉換(P至S)模組1018。數位訊號可接著發送至循環首碼(CP)添加模組1020,且隨後發送至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射頻(RF)鏈模組1022以供轉換至使用天線1038無線地傳輸的類比訊號。
類比訊號可在接收器1001之天線1040處接收到,且由RF鏈/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模組1024轉換為數位訊號。數位訊號可接著經發送至循環首碼(CP)移除模組1026。若接收器1001用於SC-FDMA,則數位訊號接著可發送至串行至並行轉換(S至P)模組1028。數位訊號可接著發送至M點DFT模組1030,且接著發送至副載波去映射/等化模組1032。若接收器1001用於SC-FDMA,則數位訊號可接著經發送至N點IDFT模組1034。最終,數位訊號可經發送至並行至串行轉換(P至S)模組1036。
OFDMA及SC-FDMA兩者提供某些優點。SC-FDMA(例如)提供低峰值與平均功率比率(PAPR)之優點。低PAPR有助於高效功率放大器(PA)操作。高PAPR可使額外PA退減成為必需。此額外PA退減可使得UE不以全傳輸功率發送上行鏈路傳輸,且可因此減小針對上行鏈路傳輸之鏈路預算。
然而,OFDMA相較於SC-FDMA可提供頻率選擇性排程增益。對於SC-FDMA傳輸,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基本資源分配方案使用資源區塊在頻域中為連續的單一從集分配。在3GPP LTE版本10中,單一組份載波上至多兩個叢集之多叢集傳輸已經採用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以便改良頻率選擇性排程增益。
因此,益處可藉由允許處於受限覆蓋度情境中之UE將SC-FDMA波形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來獲得以便改良鏈路預算。然而,對於處於正常覆蓋情境中之UE,將OFDMA
波形用於上行鏈路傳輸可提供頻率選擇性排程之益處。允許SC-FDMA在覆蓋度相對受限時被使用且OFDMA在覆蓋度正常時被使用之上行鏈路傳輸的混合模式可因此提供兩個波形之益處。SC-FDMA抑或OFDMA在給定時間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指示可經動態或半靜態地傳信。
在一個實例中,SC-FDMA抑或OFDMA被使用之指示可經由UE特定專用RCC傳信來傳信。在另一實例中,指示可明確地以DCI格式包括用於上行鏈路授予。舉例而言,為1之位元值可用以指示OFDMA將被使用,而為零之位元值可用以指示SC-FDMA將被使用。
圖11說明可經分配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時間資源(水平軸線)及頻率資源(垂直軸線)之資源型樣1100。資源型樣100之組態可經由MIB傳信、SIB傳信或UE特定RRC傳信來提供。資源型樣可用來以如下方式隱含地傳信SC-FDMA抑或OFDMA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的指示。當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呈DCI格式之資源分配係在SC-FDMA傳輸資源區內時,UE可使用SC-FDMA發送上行鏈路傳輸。否則,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呈DCI格式之資源分配係在用於OFDMA傳輸之資源區中,則UE可使用OFDMA來發送上行鏈路傳輸。
在一些實例中,可存在SC-FDMA抑或OFDMA將被使用之多個指示;每一指示可係針對特定實體頻道,使得不同頻道可應用不同傳輸方案。在一個實例中,可傳信將SC-FDMA抑或OFDMA用於xPUCCH之指示(例如,經由
UE特定專用RRC傳信),而亦可傳信將SC-FDMA抑或OFDMA用於xPUSCH之指示符(例如,以用於上行鏈路授予之DCI格式)。
一般而言,蜂巢式基地台可基於UE之量測報告(或其他量度)及UE之支援混合模式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能力而選擇適當傳輸方案(例如,SC-FDMA或OFDMA)。然而,在一些實例中,UE可選擇傳輸方案並發送選擇之指示至蜂巢式基地台。在此等實例中,UE可基於下行鏈路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或路徑損失量測而進行選擇。UE可接著經由隨機存取前置碼簽章之適當選擇在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中報告選擇至蜂巢式基地台。替代地,UE可在隨機存取頻道(RACH)程序中使用訊息3(RRC連接請求)或後續訊息來報告選擇。
在考慮上行鏈路傳輸之混合模式時出現的一個潛在問題為如何處置直流(DC)副載波。一般而言,DC副載波並不用以傳輸資料,而是予以使用使得可定位OFDM頻率頻帶之中心。在當前LTE規範中,DC副載波界定於下行鏈路中以有助於解決DC偏移情況下之問題(自零之平均振幅移位)且允許UE接收器處之直接轉換。在上行鏈路中,副載波經頻率移位達一半之副載波間隔(±7.5kHz),從而導致相對於DC副載波之7.5KHz的偏移。
為了允許UL傳輸之混合傳輸模式使用SC-FDMA及OFDMA兩者,存在可使用之若干方法。在一個實例中,DC副載波可界定於上行鏈路中。蜂巢式基地台
可自橫跨DC副載波排程藉由SC-FDMA進行之上行鏈路傳輸排除。因此,蜂巢式基地台在排程將使用SC-FDMA之上行鏈路傳輸時可經受約束。
在另一實例中,當使用SC-FDMA方案之上行鏈路傳輸經排程用於中心實體資源區塊(PRB)時,UE可經組配以不將DC副載波用於上行鏈路傳輸。UE亦可將速率匹配或擊穿應用至DC副載波從而用於上行鏈路傳輸。當應用速率匹配時,速率匹配之後的經編碼位元之數目可根據可用之資源要素(RE)(不包括橫跨DC副載波之RE)的數目來計算。當應用擊穿時,速率匹配之後的經編碼位元之數目可根據RE之總數(包括橫跨DC副載波之RE)來計算。在速率匹配及調變之後,符號擊穿可對橫跨DC副載波之RE實行。
圖12說明根據實例之蜂巢式基地台(例如,5G無線網路中)之功能性1200。功能性可經實施為一種方法,或功能性可作為機器上之指令而執行,其中指令包括於至少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
如在區塊1210處,蜂巢式基地台可包含電路,其經組配以使用由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界定之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來多工處理窄頻帶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該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在TTI內對xPDCCH及xPDSCH分割區。在一個實施例中,電路且包含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對稱UL/DL設計可界定具有使用分頻多工(FDM)或分時多工(TDM)來進行多工的
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分割該等控制頻道及該等資料頻道。
對稱UL/DL設計亦可界定統一波形(例如,SC-FDMA或OFDMA),該統一波形應用至自該蜂巢式基地台發送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及在該蜂巢式基地台處接收到之上行鏈路傳輸兩者。
如在區塊1220中,電路亦可經組配以經由無線電鏈路發送無線下行鏈路傳輸,該等無線下行鏈路傳輸符合對稱UL/DL設計。
若使用FDM多工,則蜂巢式基地台之電路(例如,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亦可經組配成以FDM方式多工處理窄頻帶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此外,電路可經組配以藉由以FDM多工處理之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對稱上行鏈路傳輸。電路可經組配以支援用於xPDCCH之區域化傳輸模式及用於xPDCCH之分散式傳輸模式兩者。電路亦可經組配以選擇區域化傳輸模式或分散式傳輸模式以用於無線電鏈路,且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向UE通知該選擇: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電路亦可經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而分配時間資源及頻率資源用於xPDCCH:主要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
制(RRC)傳信。
若使用TDM多工,則蜂巢式基地台之電路可經組配成以TDM方式來多工處理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且藉由以TDM方式多工處理之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電路(xPUCCH)及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對稱上行鏈路傳輸。
此外,若使用TDM多工,則電路可經組配以分割傳輸時間間隔(TTI)用於無線電鏈路,使得每一TTI包含:經保留用於xPDCCH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經保留用於xPUCCH之上行鏈路控制區(UCI)、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資料區,及分離DCI區、UCI區及對稱UL/DL資料區的保護頻帶。電路亦可經組配以動態地指派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xPDSCH、xPUSCH或幾乎空白子訊框(ABS)。電路亦可經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而半靜態地組配DCI區之長度、UCI區之長度或對稱UL/DL區的長度: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電路亦可經組配以使用實體層傳信而動態地指示DCI區之長度、UCI區之長度,或對稱UL/DL區的長度。
替代地,若使用TDM多工,則蜂巢式基地台之電路可經組配以分割傳輸時間間隔(TTI)用於無線電鏈路,使得每一TTI具有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區及經
保留用於xPDCCH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或經保留用於xPUCCH之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中之至少一者但非兩者。電路亦可經組配以動態地指派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xPDSCH、xPUSCH或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如在區塊1230中,電路亦可經組配以經由無線電鏈路接收無線上行鏈路傳輸,該等無線上行鏈路傳輸符合對稱UL/DL設計。
圖13說明根據實例之蜂巢式基地台(例如,5G無線網路中)的功能性1300。功能性可經實施為一種方法,或功能性可作為機器上之指令而執行,其中指令包括於至少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
如在區塊1310中,符合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可經由無線電鏈路發送。對稱UL/DL設計可界定具有使用FDM或TDM多工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之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TTI內分割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
如在區塊1320中,可經由無線電鏈路來接收符合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
如在區塊1330中,可經由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統一DM-RS型樣之PDSCH DM-RS。在一些實例中,亦可經由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統一DM-RS型樣之PDCCH DM-RS。
在一個實例中,統一DM-RS型樣可符合如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版本12.0或較早
LTE標準中界定之PDSCH傳輸模式(TM)9及PDSCH傳輸模式10。
在另一實例中,可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3中發送PDSCH DM-RS,其中該等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副載波可被隔開預定義數目KHz(例如,15KHz)。在另一實例中,PDSCH DM-RS可在TTI內之OFDM符號索引3及OFDM符號索引4中予以發送,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在另一實例中,發送PDSCH DM-RS可在TTI內之每一時槽之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4中予以發送,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在另一實例中,DM-RS可具有分散型結構,且DM-RS符號之間的頻率距離可為2個副載波。小區頻率偏移亦可應用至DM-RS。小區頻率偏移可定義為( mod 3),其中為包括蜂巢式基地台之小區的小區識別符(ID),且mod為模數運算子。
如在區塊1340中,可經由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統一DM-RS型樣之PUSCH DM-RS。在一些實例中,接收符合統一DM-RS型樣之PUCCH DM-RS亦可經由無線電鏈路來進行。
圖14說明根據實例之對於上行鏈路傳輸支援SC-FDMA及OFDMA兩者之使用者設備(UE)的功能性1400。功能性可經實施為一種方法,或功能性可作為機器
上之指令而執行,其中指令包括於至少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
如在區塊1410中,可在UE處進行將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應用於自UE至蜂巢式基地台之上行鏈路傳輸的判定。
在一個實例中,可經由來自蜂巢式基地台的UE特定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來接收將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應用至上行鏈路傳輸之指示。在另一實例中,可以用於來自蜂巢式基地台的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將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應用至上行鏈路傳輸之指示。
在另一實例中,可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或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自蜂巢式基地台接收SC-FDMA資源區之組態。亦可判定經分配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包括於SC-FDMA資源區中。以此方式,將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應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指示可基於SC-FDMA資源區來隱含地傳達。可基於判定使用SC-FDMA方案將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蜂巢式基地台。
在另一實例中,可針對多個實體頻道自蜂巢式基地台接收多個指示。多個指示中之每一指示可指示將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應用至多個實體頻道中之各別實體頻道。
在另一實例中,可基於UE之量測報告或支援混
合上行鏈路模式之UE能力在UE處選擇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在另一實例中,應用SC-FDMA方案抑或OFDMA方案可基於以下各者來判定:在UE處進行之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量測、在UE處進行之路徑損耗量測、UE之量測報告,或支援混合上行鏈路模式的UE能力。可經由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簽章使用一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或使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請求將判定之指示發送至蜂巢式基地台。
如在區塊1420中,上行鏈路傳輸可基於判定使用SC-FDMA方案或OFDMA方案自UE發送至蜂巢式基地台。
在一個實例中,可識別上行鏈路傳輸之直流(DC)副載波,其中並不准許蜂巢式基地台以橫跨DC副載波藉由SC-FDMA排程上行鏈路傳輸。在SC-FDMA方案用於上行鏈路傳輸時,上行鏈路傳輸可使用並不與DC副載波重疊之資源(例如,頻率資源)來發送。
替代地,在准許蜂巢式基地台橫跨DC副載波藉由SC-FDMA排程上行鏈路傳輸之實例中,可藉由應用速率匹配或擊穿在不使用DC副載波情況下在中心實體資源區塊(PRB)中使用SC-FDMA方案來發送上行鏈路傳輸。
圖15描繪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使用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傳輸方案的關於時間及頻率之構成要素。然而,其他OFDM及非OFDM調變方案有可能。在實例中,關於時間,描繪來自訊框串流之具有10毫秒(ms)之持續時間的單一無線電訊框1502。單一
無線電訊框包含無線電訊框之經擴展截去部分(cutout)中自#1至#10編號之10個子訊框1504的集合。每一子訊框具有1ms之持續時間。子訊框可經進一步再分為兩個時槽(#0 1506a、#1 1506b),時槽具有0.5ms之持續時間。
時槽之0.5ms持續時間可與實體資源區塊(PRB)1508a至1508x之持續時間一致。如3GPP TS 36.211章節5.2.3及6.2.3中進一步定義之PRB可為在3GPP LTE標準內由傳輸點排程器單元指派之最小資源分配單元。出於資源指派之目的,其他標準可定義關於時間及頻率之類似單元。
除其0.5ms之時間跨度外,PRB亦橫跨一頻率範圍。如由圖15中關於頻率之遞升系列PRB所描繪,個別PRB具有獨特頻率跨距。更具體而言,取決於使用正常循環首碼(CP)(7個時間符號)抑或一擴展CP(6個時間符號),個別PRB 1508a至1508x可包括12個不同之15KHz副載波1510(在頻率軸線上)且每時槽1506(每副載波)6或7個時間符號1520(在時間軸線上)。關於頻率及時間維度之各種副載波及時間符號可產生84個資源要素(RE)1514的格柵,其中PRB 1508k包含7個時間符號。
圖16提供諸如以下各者之無線裝置的實例說明:使用者設備(UE)、行動台(MS)、行動無線裝置、行動通訊裝置、平板電腦、手機或其他類型之無線裝置。無線裝置可包括經組配以與以下各者通訊的一或多個天線:節點、巨型節點、低功率節點(LPN)或諸如基地台(BS)之傳輸台、演進型節點B(eNB)、基頻處理單元(BBU)、遠端無線
電頭端(RRH)、遠端無線電設備(RRE)、中繼台(RS)、無線電設備(RE)或其他類型之無線廣域網路(WWAN)存取點。無線裝置可經組配以使用諸如但不限於3GPP LTE、WiMAX、高速封包存取(HSPA)、藍芽及WiFi之至少一無線通訊標準進行通訊。無線裝置可使用針對每一無線通訊標準之獨立天線或針對多個無線通訊標準之共用天線來通訊。無線裝置可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及/或WWAN中通訊。無線裝置亦可包含無線數據機。無線數據機可包含(例如)無線電收發器及基頻電路(例如,基頻處理器)。在一個實例中,無線數據機可調變無線裝置經由一或多個天線傳輸之訊號,且解調變無線裝置經由一或多個天線接收的訊號。
圖16亦提供可用於音訊輸入及來自無線裝置之輸出的麥克風及一或多個揚聲器的說明。顯示螢幕可為液晶顯示器(LCD)螢幕,或諸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之其他類型之顯示螢幕。顯示屏幕可經組配為觸控式螢幕。觸控式螢幕可使用電容、電阻或另一類型之觸控式螢幕技術。應用程式處理器及圖形處理器可經耦接至內部記憶體以提供處理及顯示能力。非依電性記憶體埠亦可用以提供資料輸入/輸出選項至使用者。非依電性記憶體埠亦可用以擴展無線裝置之記憶體能力。鍵盤可與無線裝置整合,或無線地連接至無線裝置以提供額外使用者輸入。虛擬鍵盤亦可使用觸控式螢幕來提供。
圖17提供諸如以下各者之使用者設備(UE)裝置
1700的實例說明:無線裝置、行動台(MS)、行動無線裝置、行動通訊裝置、平板電腦、手機或其他類型之無線裝置。UE裝置1700可包括經組配以與諸如以下各者之節點或傳輸台通訊之一或多個天線:基地台(BS)、演進型節點B(eNB)、基頻單元(BBU)、遠端無線電裝置頭端(RRH)、遠端無線電設備(RRE)、中繼台(RS)、無線電設備(RE)、遠端無線電單元(RRU)、中央處理模組(CPM),或其他類型之無線廣域網路(WWAN)存取點。UE裝置1700可經組配以使用諸如但不限於以下各者之至少一無線通訊標準來通訊:3GPP LTE、WiMAX、高速封包存取(HSPA)、藍芽及WiFi。UE裝置1700可使用針對每一無線通訊標準之分離天線或針對多個無線通訊標準之共用天線來通訊。UE裝置1700可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及/或WWAN中通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1700可包括至少如圖所示耦接在一起之應用程式電路1702、基頻電路1704、射頻(RF)電路1706、前端模組(FEM)電路1708及一或多個天線1710。
應用程式電路1702可包括一或多個應用程式處理器。舉例而言,應用程式電路1702可包括電路,諸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處理器可包括通用處理器及專用處理器(例如,圖形處理器、應用程式處理器等)之任何組合。處理器可與記憶體/儲存器耦接及/或可包括記憶體/儲存器,且可經組配以執行儲存於記憶體/儲存器中之
指令以使得各種應用程式及/或作業系統能夠在系統上運行。
基頻電路1704可包括電路,諸如但不限於一或多個單核或多核處理器。基頻電路1704可包括一或多個基頻處理器及/或控制邏輯以處理接收自RF電路1706之接收訊號路徑的基頻訊號且產生用於RF電路1706之傳輸訊號路徑的基頻訊號。基頻處理電路1704可與應用程式電路1702介接從而產生並處理基頻訊號並用於控制RF電路1706的操作。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可包括第二代(2G)基頻處理器1704a、第三代(3G)基頻處理器1704b、第四代(4G)基頻處理器1704c及/或用於其他現有數代、開發中或在將來將開發之數代(例如,第五代(5G)、6G等)的其他基頻處理器1704d。基頻電路1704(例如,基頻處理器1704a至1704d中之一或多者)可處置各種無線電控制功能,該等無線電控制功能啟用經由RF電路1706與一或多個無線電網路之通訊。無線電控制功能可包括但不限於訊號調變/解調變、編碼/解碼、射頻移位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之調變/解調變電路可包括快速傅里葉變換(FFT)、預編碼及/或群集映射/去映射功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之編碼/解碼電路可包括卷積、咬尾卷積、渦輪碼、維特比及/或低密度同位檢查(LDPC)編碼器/解碼器功能性。調變/解調變及編碼器/解碼器功能性之實施例不限於此等實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括其他合適功能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可包括協定堆疊之要素,諸如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之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協定的要素:實體(PHY)、媒體存取控制(MAC)、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及/或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要素。基頻電路1704之中央處理單元(CPU)1704e可經組配以運行用於傳信PHY、MAC、RLC、PDCP及/或RRC層之協定堆疊之要素。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可包括一或多個音訊數位訊號處理器(DSP)1704f。音訊DSP 1704f可包括用於壓縮/解壓縮及回波抵消之要素,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括其他合適處理要素。基頻電路之組件可合適地組合於單一晶片、單一晶片組中,或在一些實施例中安置於同一電路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及應用程式電路1702之構成組件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一起實施於(諸如)系統單晶片(SOC)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可提供與一或多個無線電技術相容之通訊。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基頻電路1704可支援與演進型通用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及/或其他無線都會網路(WMAN)、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之通訊。基頻電路1704經組配以支援一個以上無線協定之無線電通訊的實施例可被稱作多模式基頻電路。
RF電路1706可啟用使用經由非固態媒體之經調變電磁輻射與無線網路之通訊。在各種實施例中,RF電路1706可包括交換器、濾波器、放大器等以促進與無線網路
之通訊。RF電路1706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該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電路以降頻轉換接收自FEM電路1708之RF訊號並將基頻訊號提供至基頻電路1704。RF電路1706亦可包括傳輸訊號路徑,該傳輸訊號路徑可包括電路以增頻轉換由基頻電路1704提供之基頻訊號並將RF輸出訊號提供至FEM電路1708以供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1706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RF電路1706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混頻器電路1706a、放大器電路1706b及濾波器電路1706c。RF電路1706之傳輸訊號路徑可包括濾波器電路1706c及混頻器電路1706a。RF電路1706亦可包括合成器電路1706d,從而用於合成頻率以供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可經組配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1706d提供之合成後頻率而降頻轉換接收自FEM電路1708之RF訊號。放大器電路1706b可經組配以放大經降頻轉換之訊號,且濾波器電路1706c可為經組配以自經降頻轉換訊號移除非所要訊號從而產生輸出基頻訊號的低通濾波器(LPF)或帶通濾波器(BPF)。輸出基頻訊號可經提供至基頻電路1704以供進一步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可為零頻率基頻訊號,但此並非為一要求。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可包含被動式混頻器,但實施例之範疇就此而言並不受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
1706a可經組配以基於由合成器電路1706d提供之經合成頻率增頻轉換輸入基頻訊號,以產生用於FEM電路1708的RF輸出訊號。基頻訊號可由基頻電路1704提供,且可由濾波器電路1706c濾波。濾波器電路1706c可包括低通濾波器(LPF),但實施例之範疇就此而言並不受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混頻器,且可經配置以分別用於正交降頻轉換及/或增頻轉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混頻器,且可經配置用於影像排斥(例如,哈特立影像排斥)。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及混頻器電路1706a可經配置以分別用於直接降頻轉換及/或直接增頻轉換。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及傳輸訊號路徑之混頻器電路1706a可經組配用於超外差式運算。
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及輸入基頻訊號可為類比基頻訊號,但實施例之範疇就此而言並不受限。在一些替代實施例中,輸出基頻訊號及輸入基頻訊號可為數位基頻訊號。在此等替代實施例中,RF電路1706可包括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DAC)電路,且基頻電路1704可包括數位基頻介面以與RF電路1706通訊。
在一些雙模式實施例中,分離無線電IC電路可經
提供從而處理每一頻譜之訊號,儘管實施例之範疇就此而言並不受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706d可為分率N合成器或分率N/N+1合成器,儘管實施例之範疇就此而言並不受限,此係由於其他類型之頻率合成器可為合適的。舉例而言,合成器電路1706d可為△-δ合成器、頻率倍增器,或包含具有分頻器之鎖相迴路的合成器。
合成器電路1706d可經組配以基於頻率輸入及除法器控制輸入而合成輸出頻率以供RF電路1706之混頻器電路1706a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706d可為分率N/N+1合成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頻率輸入可由壓控振盪器(VCO)提供,儘管其並非為一要求。除法器控制輸入可由基頻電路1704或應用程式處理器1702視所要輸出頻率來提供。在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控制輸入(例如,N)可基於由應用程式處理器1702指示之頻道自查找表判定出。
RF電路1706之合成器電路1706d可包括除法器、延遲鎖定迴路(DLL)、多工器及相位累加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除法器可為雙模數除法器(DMD),且相位累加器可為數位相位累加器(DPA)。在一些實施例中,DMD可經組配以由輸入訊號除以N或N+1(例如,基於進位輸出)以提供分率分頻比。在一些實例實施例中,DLL可包括一組級聯、可調諧、延遲元件,相位偵測器,電荷泵及D型正反器。在此等實施例中,延遲元件可經組配以使VCO時段斷裂為
Nd個相等相位封包,其中Nd為延遲線中延遲元件的數目。以此方式,DLL提供負回饋以有助於確保經由延遲線之總延遲為一個VCO循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器電路1706d可經組配以產生載波頻率作為輸出頻率,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多倍數之載波頻率(例如,兩倍之載波頻率、四倍之載波頻率)且結合正交產生器及除法器電路使用,以產生關於彼此具有多個不同相位之處於載波頻率的多個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出頻率可為LO頻率(fLO)。在一些實施例中,RF電路1706可包括IQ/極性轉換器。
FEM電路1708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經組配以進行以下操作之電路:對接收自一或多個天線1710之RF訊號進行操作、放大所接收訊號並提供所接收訊號之放大版本至RF電路1706以供進一步處理。FEM電路1708亦可包括傳輸訊號路徑,其可包括經組配以放大由RF電路1706提供之用於傳輸之訊號以供一或多個天線1710中之一或多者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FEM電路1708可包括TX/RX開關以在傳輸模式操作與接收模式操作之間切換。FEM電路可包括接收訊號路徑及傳輸訊號路徑。FEM電路之接收訊號路徑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LNA)以放大所接收之RF訊號,並提供經放大之所接收RF訊號作為輸出(例如,至RF電路1706)。FEM電路1708之傳輸訊號路徑可包括功率放大器(PA)以放大輸入RF訊號(例如,由RF電路1706提供),及
一或多個濾波器以產生RF訊號以供後續傳輸(例如,由一或多個天線1710中之一或多者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UE裝置1700可包括額外元件,諸如記憶體/儲存器、顯示器(例如,觸控式螢幕)、攝影機、天線、鍵盤、麥克風、揚聲器、感測器及/或輸入/輸出(I/O)介面。
以下實例係關於特定實施例,且指出在達成此等實施例中可使用或以其他方式組合的特定特徵、元件或步驟。
實例1包括一種在一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該電路經組配以:使用藉由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界定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來多工處理一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一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該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在該TTI內分割該xPDCCH及該xPDSCH;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2包括實例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以一分頻多工(F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藉由以一F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
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支援用於該xPDCCH之一區域化傳輸模式及用於該xPDCCH之一分散式傳輸模式兩者;選擇該區域化傳輸模式或該分散式傳輸模式以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向該UE通知該選擇: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以及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分配時間資源及頻率資源用於該xPDCCH:一主要資訊區塊(MIB)、一系統資訊區塊(SIB),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實例3包括實例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培以:以一分時多工(T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藉由以一T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包含: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經保留用於該xPUCCH之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資料區,以及分離該DCI區、該UCI區及該對稱UL/DL資料區之保護頻帶;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實例4包括實例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半靜態地組配該DCI區之一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實例5包括實例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實體層傳信動態地指示該DCI區之一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
實例6包括實例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為以一分時多工(T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藉由以一T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具有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區及以下兩者中之至少一者但非兩者: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或經保留用於該xPUCCH的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實例7包括一種在一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該電路經組配以: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
符合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具有使用分頻多工(FDM)或分時多工(TDM)而多工處理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分割該等控制頻道及該等資料頻道;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經由該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一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DM-RS;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USCH)DM-RS。
實例8包括實例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兩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中發送該PDSCH DM-RS,該等兩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選自由OFDM符號索引2、OFDM符號索引3及OFDM符號索引4-組成之OFDM符號的清單,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實例9包括實例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DM-RS具有一分散型結構,且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2個副載波,且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將一小區頻率偏移應用至該DM-RS,該小區頻率偏移定義為( mod 3),其中為包括該蜂巢式基地台之一小區之一小區識別符(ID)且mod為一模數運算子。
實例10包括一種支援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
(SC-FDMA)及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兩者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使用者設備(UE),該UE包含電路(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及記憶體),該電路經組配以:在該UE處判定將一SC-FDMA方案或一OFDMA方案應用於自該UE至一蜂巢式基地台之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或該O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11包括實例10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經由來自該蜂巢式基地台之UE特定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或以用於來自蜂巢式基地台之上行鏈路授予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
實例12包括實例10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或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而自該蜂巢式基地台接收一SC-FDMA資源區的一組態;判定經分配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包括於該SC-FDMA資源區中,其中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係基於該SC-FDMA資源區隱含地傳達;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13包括實例10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基於在該UE處進行之一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量測、在該UE處進行之一路徑損耗量測、UE之量測報告或
支援混合上行鏈路模式之UE能力而判定應用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以及經由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簽章使用一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或使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請求發送該判定之一指示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14包括實例10、11、12或13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其中該蜂巢式基地台不被准許將藉由SC-FDMA的上行鏈路傳輸排程橫跨該DC副載波;以及當該SC-FDMA方案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時,使用不與該DC副載波重疊之資源發送該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15包括實例10、11、12或13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以及藉由應用速率匹配或擊穿在不使用該DC副載波的情況下在一中心實體資源區塊(PRB)中使用該SC-FDMA方案傳輸該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16包括在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使用藉由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界定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來多工處理一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一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該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在該TTI內分割該xPDCCH及該xPDSCH;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
傳輸。
實例17包括實例16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一統一波形,該統一波形應用至自該蜂巢式基地台發送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及在該蜂巢式基地台處接收到之上行鏈路傳輸兩者。
實例18包括實例16或1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以一分頻多工(F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以及藉由以一F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19包括實例1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支援用於該xPDCCH之一區域化傳輸模式及用於該xPDCCH之一分散式傳輸模式兩者。
實例20包括實例19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選擇該區域化傳輸模式或該分散式傳輸模式以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以及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向該UE通知該選擇: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實例21包括實例19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分配時間資源及頻率資源用於該xPDCCH:一主要資訊區塊(MIB)、一系統資訊區塊(SIB),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
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實例22包括實例16或1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以一分時多工(T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以及藉由以一T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23包括實例22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包含: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經保留用於該xPUCCH之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資料區,以及分離該DCI區、該UCI區及該對稱UL/DL資料區之保護頻帶;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實例24包括實例2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半靜態地組配該DCI區之一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實例25包括實例2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實體層傳信動態地指示該DCI區之一
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
實例26包括實例22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具有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區及以下兩者中之至少一者但非兩者: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或經保留用於該xPUCCH的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實例27包括一種在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具有使用分頻多工(FDM)或分時多工(TDM)而多工處理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分割該等控制頻道及該等資料頻道;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經由該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一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DM-RS;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USCH)DM-RS。
實例28包括實例2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經由該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該統一解調
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DM-RS;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DM-RS。
實例29包括實例27或2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統一DM-RS型樣符合如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版本12.0或一較早LTE標準中界定之PDSCH傳輸模式(TM)9及PDSCH傳輸模式10。
實例30包括實例27或2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3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實例31包括實例27或2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3及OFDM符號索引4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實例32包括實例27或2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4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實例33包括實例27或28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
DM-RS具有一分散型結構,且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2個副載波。
實例34包括實例3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將一小區頻率偏移應用至該DM-RS,該小區頻率偏移定義為( mod 3),其中為包括該蜂巢式基地台之一小區之一小區識別符(ID)且mod為一模數運算子。
實例35包括一種支援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及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兩者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使用者設備(UE),該UE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在該UE處判定將一SC-FDMA方案或一OFDMA方案應用於自該UE至一蜂巢式基地台之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或該O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36包括實例35之UE,其中該電路經組配以經由來自該蜂巢式基地台之UE特定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接收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
實例37包括實例35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成以來自該蜂巢式基地台之一上行鏈路授予的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接收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
實例38包括實例35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或
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而自該蜂巢式基地台接收一SC-FDMA資源區的一組態;判定經分配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包括於該SC-FDMA資源區中,其中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係基於該SC-FDMA資源區隱含地傳達;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39包括實例35、36、37或38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自該蜂巢式基地台接收針對多個實體頻道之多個指示,其中該等多個指示中之每一指示指示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等多個實體頻道中之一各別實體頻道。
實例40包括實例35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基於該UE之一量測報告或支援一混合上行鏈路模式之一UE能力而在該UE處選擇該SC-FDMA方案或該OFDMA方案。
實例41包括實例35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基於在該UE處進行之一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量測或在該UE處進行之一路徑損耗量測而判定應用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以及經由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簽章使用一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或使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請求發送該判定之一指示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實例42包括實例35、36、37、38、39、40或41
之裝置,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其中該蜂巢式基地台不被准許將藉由SC-FDMA的上行鏈路傳輸排程橫跨該DC副載波;以及當該SC-FDMA方案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時,使用不與該DC副載波重疊之資源發送該上行鏈路傳輸。
實例43包括技術方案35、36、37、38、39、40或41之裝置,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以及藉由應用速率匹配或擊穿在不使用該DC副載波的情況下在一中心實體資源區塊(PRB)中使用該SC-FDMA方案傳輸該上行鏈路傳輸。
各種技術或其某些態樣或部分可採用體現於有形媒體中之程式碼(亦即,指令)的形式,該等有形媒體係諸如軟碟、緊密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硬碟機、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或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儲存媒體,其中當程式碼加載至機器(諸如,電腦)中且由機器執行時,該機器變為用於實踐各種技術的設備。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為不包括訊號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在程式碼在可規劃電腦上執行的狀況下,計算裝置可包括:處理器;由處理器可讀的儲存媒體(包括依電性及非依電性記憶體及/或儲存元件);至少一個輸入裝置;及至少一個輸出裝置。依電性及非依電性記憶體及/或儲存元件可為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PROM)、隨身碟、光碟機、磁性硬碟機、固態磁碟機或用於儲存電子資料的其他媒體。節點及無線裝置亦可包括收發器模組(亦
即,收發器)、計數器模組(亦即,計數器)、處理模組(亦即,處理器)及/或時脈模組(亦即,時脈)或計時器模組(亦即,計時器)。可實施或利用本文中所描述之各種技術的一或多個程式可使用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可重複使用控制項及類似者。此類程式可以高階程序或物件導向式程式設計語言來實施以與電腦系統通訊。然而,程式在需要時可以組合或機器語言實施。在任何狀況下,該語言可為編譯或解譯語言,並與硬體實施方式相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電路」可指以下各者之部分或包括以下各者: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電子電路、處理器(共用、專用或群組)及/或執行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程式的記憶體(共用、專用或群組)、組合邏輯電路及/或提供所描述功能性之其他合適硬體組件。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可以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模組來實施,或與電路相關聯之功能可由一或多個軟體或韌體模組。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可包括至少部分以硬體可操作的邏輯。
雖然經呈現用於此技術之流程圖可暗示特定執行次序,但執行次序可不同於所說明的次序。舉例而言,兩個以上區塊之次序可相對於所展示之次序而經重新配置。另外,連續地展示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區塊可並行或部分並行地執行。在一些組態中,展示於流程圖中之一或多個區塊可被省略或跳過。任何數目個計數器、狀態變數、警告訊號量或訊息可經添加至邏輯流從而用於增強型效用、帳戶處理、效能、量測、故障處理或其他目的。
如本文所使用,詞語「或」指示包括性或。舉例而言,如本文所使用,詞語「A或B」表示例示性條件A及B之包括性或。因此,「A或B」僅在條件A為假且條件B為假情況下為假。當條件A為真且條件B亦為真時,「A或B」亦為真。當條件A為真且條件B為假時,「A或B」為真。當條件B為真且條件A為假時,「A或B」為真。換言之,術語「或」如本文所使用不應被認作獨佔式或。在需要獨佔式或之處,使用術語「異或」。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處理器可包括通用處理器,諸如VLSI、FPGA之專用處理器及其他類型之專用處理器,以及用於收發器中以發送、接收及處理無線通訊的基頻處理器。
應理解,描述於本說明書中之許多功能單元已標記為模組以便更明確地強調其實施獨立性。舉例而言,模組可實施為包含定製VLSI電路或閘陣列的硬體電路(例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諸如邏輯晶片的現成半導體、電晶體或其他離散組件。模組亦可在可規劃硬體裝置(諸如場可規劃閘陣列、可規劃陣列邏輯、可規劃邏輯裝置或其類似者)中實施。
模組亦可以藉由各種類型之處理器執行之軟體實施。可執行碼之經識別模組可(例如)包含電腦指令之一或多個實體或邏輯區塊,其可(例如)經組織為物件、程序或函數。儘管如此,經識別模組之可執行體不必以實體方式定位在一起,而是可包含儲存於不同位置中之截然不同指
令,其當邏輯地接合在一起時包含模組且達成模組之所陳述目的。
實際上,可執行碼之模組可為單一指令或許多指令,且甚至可在若干不同碼段上、在不同程式間及跨越若干記憶體裝置而分佈。類似地,操作資料可在本文中於模組內識別並說明,且可以任何適合形式體現且於任何適合類型之資料結構內進行組織。操作資料可收集為單一資料集,或可分佈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分佈在不同儲存裝置上),且可至少部分地僅作為電子訊號而存在於系統或網路上。模組可為被動或主動的,包括可操作以實行所需功能之代理程式。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處理器」可包括通用處理器、諸如VLSI、FPGA之專用處理器及其他類型之專用處理器,以及用於收發器中以發送、接收並處理無線通訊的基頻處理器。
貫穿本說明書,參考「實例」意謂結合該實例所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至少一實施例中。因此,貫穿本說明書中之各種地方出現的片語「在一實例中」未必皆參考同一實施例。
如本文中所使用,為方便起見,多個項目、結構元件、組成元件及/或材料可呈現於共同清單中。然而,應將此等清單解釋為如同將清單之每一成員單獨地辨識為獨立且獨特成員。因此,在不存在相反於以下情況之指示的情況下,不應僅僅基於其在共同群組中之呈現,將此清單
之個別成員理解為實際上等效於同一清單之任何其他成員。另外,本文中可參考各種實施例及實例連同其各種組件之替代例。應理解,不應將此等實施例、實例及替代例理解為實際上彼此等效,而應將其視為單獨且自主的。
此外,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可以任何合適方式組合所描述特徵、結構或特性。在前述描述中,提供大量特定細節,諸如佈局之實例、距離、網絡實例等,以提供一些實施例的透徹理解。然而,熟習相關技術者將認識到,一些實施例可在無特定細節中之一或多者的情況下或藉由其他方法、組件、佈局等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並不詳細展示或描述熟知結構、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不同實施例之態樣混淆。
儘管前述實例在一或多個特定應用中說明用於各種實施例中的原理,但對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不運用創造力才能之情況下且在不脫離實施例之原理及概念情況下對實施之形式、使用及細節做出大量修改。因此,不希望本發明受到限制,除了由以下闡述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外。
Claims (27)
- 一種在一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使用由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所界定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來多工處理一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一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該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在該TTI內分割該xPDCCH及該xPDSCH,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一統一波形,該統一波形應用至自該蜂巢式基地台發送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在該蜂巢式基地台處接收到之上行鏈路傳輸兩者;經由一無線電鏈路發送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
- 如請求項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以一分頻多工(F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以及用以一F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來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
- 如請求項2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支援用於該xPDCCH之一區域化傳輸模式以及用於該xPDCCH之一分散式傳輸模式兩者。
- 如請求項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選擇該區域化傳輸模式或該分散式傳輸模式之一者以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以及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向該UE通知該選擇: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 如請求項3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分配用於該xPDCCH的時間資源及頻率資源:一主要資訊區塊(MIB)、一系統資訊區塊(SIB)、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 如請求項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以一分時多工(TDM)方式來多工處理該5G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xPDCCH)及該5G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xPDSCH);以及用以一TDM方式多工處理之一5G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xPUCCH)及一5G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xPUSCH)來接收一對稱上行鏈路傳輸。
- 如請求項6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包含: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經保留用於該xPUCCH之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資料區,以及分離該DCI區、該UCI區及該對稱UL/DL資料區之保護頻帶;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 如請求項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使用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來半靜態地組配該DCI區之一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主要資訊區塊(MIB)傳信、系統資訊區塊(SIB)傳信、或使用者設備(UE)特定之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
- 如請求項7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使用實體層傳信來動態地指示該DCI區之一長度、該UCI區之一長度、或該對稱UL/DL區之一長度。
- 如請求項6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分割用於該無線電鏈路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使得每一TTI具有一對稱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區及以下兩者中之至少一者但非兩者:經保留用於該xPDCCH之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區,或經保留用於該xPUCCH的一上行鏈路控制區(UCI);以及動態地指派該對稱UL/DL區用於以下各者中之一者:該xPDSCH、該xPUSCH或一幾乎空白子訊框(ABS)。
- 一種在一第五代(5G)無線網路中之蜂巢式基地台,該蜂巢式基地台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經由一無線電鏈路來發送符合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具有使用分頻多工(FDM)或分時多工(TDM)而多工之控制頻道及資料頻道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格式、以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分割該等控制頻道及該等資料頻道,且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一統一波形,該統一波形應用至自該蜂巢式基地台發送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以及在該蜂巢式基地台處接收到之上行鏈路傳輸兩者;經由該無線電鏈路來接收符合該對稱UL/DL設計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經由該無線電鏈路來發送符合一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PDSCH)DM-RS;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來接收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USCH)DM-RS。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經由該無線電鏈路來發送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PDCCH)DM-RS;以及經由該無線電鏈路來接收符合該統一解調變參考訊號(DM-RS)型樣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DM-RS。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統一DM-RS型樣符合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版本12.0或一較早LTE標準中所界定之PDSCH傳輸模式(TM)9及PDSCH傳輸模式10。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3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3及OFDM符號索引4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進行下列操作: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之每一時槽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索引2及OFDM符號索引4中發送該PDSCH DM-RS,其中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3個副載波。
- 如請求項11之蜂巢式基地台,其中該DM-RS具有一分散型結構,且DM-RS符號之間的一頻率距離為2個副載波。
- 一種支援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及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兩者的使用者設備(UE),該UE包含電路,該電路經組配以:經由無線電鏈路來接收符合一對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UL/DL)設計之無線下行鏈路傳輸,其中該對稱UL/DL設計界定一統一波形,該統一波形應用至自該UE發送之無線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在該UE處接收到之下行鏈路傳輸兩者;在該UE處判定將一SC-FDMA方案或一OFDMA方案應用於自該UE至一蜂巢式基地台之一上行鏈路傳輸;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或該O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組配以經由來自該蜂巢式基地台之UE特定專用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來接收將該SC-FDMA方案或是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成以來自該蜂巢式基地台之一上行鏈路授予的一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來接收將該SC-FDMA方案或是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經由主要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或UE特定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而自該蜂巢式基地台接收一SC-FDMA資源區的一組態;判定經分配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之資源包括於該SC-FDMA資源區中,其中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上行鏈路傳輸的一指示係基於該SC-FDMA資源區隱含地傳達;以及基於該判定使用該SC-FDMA方案將該上行鏈路傳輸發送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自該蜂巢式基地台接收針對多個實體頻道之多個指示,其中該等多個指示中之每一指示指示將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應用至該等多個實體頻道中之一各別實體頻道。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基於該UE之一量測報告或支援一混合上行鏈路模式之一UE能力而在該UE處選擇該SC-FDMA方案或該OFDMA方案。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基於在該UE處進行之一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量測或在該UE處進行之一路徑損耗量測而判定應用該SC-FDMA方案抑或該OFDMA方案;以及經由一隨機存取前置碼簽章使用一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或使用一無線電資源控制(RRC)連接請求發送該判定之一指示至該蜂巢式基地台。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其中該蜂巢式基地台不被准許將用SC-FDMA的上行鏈路傳輸排程橫跨該DC副載波;以及當該SC-FDMA方案用於該上行鏈路傳輸時,使用不與該DC副載波重疊之資源發送該上行鏈路傳輸。
- 如請求項19之UE,其中該電路經進一步組配以:識別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直流(DC)副載波;以及藉由應用速率匹配或擊穿在不使用該DC副載波的情況下在一中心實體資源區塊(PRB)中使用該SC-FDMA方案傳輸該上行鏈路傳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150988P | 2015-04-22 | 2015-04-22 | |
US62/150,988 | 2015-04-22 | ||
??PCT/US15/63803 | 2015-12-03 | ||
PCT/US2015/063803 WO2016171765A1 (en) | 2015-04-22 | 2015-12-03 | Transmission designs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2636A TW201642636A (zh) | 2016-12-01 |
TWI628937B true TWI628937B (zh) | 2018-07-01 |
Family
ID=5497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5252A TWI628937B (zh) | 2015-04-22 | 2016-02-23 | 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31281B2 (zh) |
EP (3) | EP4210270A3 (zh) |
CN (3) | CN112910620B (zh) |
FI (1) | FI3286866T3 (zh) |
HK (1) | HK1251379A1 (zh) |
TW (1) | TWI628937B (zh) |
WO (1) | WO20161717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60057B2 (en) * | 2010-08-26 | 2014-02-25 | Golba,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
HUE051858T2 (hu) * | 2015-04-28 | 2021-03-29 | Ntt Docomo Inc | Felhasználói készülék és bázisállomás |
WO2016204590A1 (ko) * | 2015-06-18 | 2016-1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v 통신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7038509A1 (ja) * | 2015-09-01 | 2017-03-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WO2017062062A1 (en) | 2015-10-08 | 2017-04-1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nhanced self-contained time-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
CN106937383B (zh) * | 2015-12-30 | 2021-12-2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确定缩短子帧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
US10511372B2 (en) * | 2016-02-25 | 2019-12-17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
KR102249701B1 (ko) * | 2016-03-29 | 2021-05-1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075925B (zh) * | 2016-04-12 | 2021-06-0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共同相位误差补偿 |
US10326559B2 (en) * | 2016-04-20 | 2019-06-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cknowledgment of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7196483A1 (en) * | 2016-05-13 | 2017-11-1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put systems |
US11363572B2 (en) * | 2016-08-01 | 2022-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
US10425923B2 (en) | 2016-08-01 | 2019-09-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multiplexing and waveform selection |
JP6959238B2 (ja) * | 2016-08-09 | 2021-11-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KR20190034670A (ko) * | 2016-08-11 | 2019-04-02 | 프라운호퍼 게젤샤프트 쭈르 푀르데룽 데어 안겐반텐 포르슝 에. 베. | 단축된 프레임 구조들을 이용한 사운딩 피드백 |
WO2018030856A1 (ko) * | 2016-08-11 | 2018-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10887941B2 (en) * | 2016-08-18 | 2021-0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aining access to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during an uplink control portion of a transmission structure |
US10476642B2 (en) * | 2016-09-30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
EP3536102B1 (en) * | 2016-11-04 | 2023-09-20 | Apple Inc. | Message 3 transmiss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nr |
CN109644172A (zh) * | 2016-11-09 | 2019-04-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0477592B2 (en) * | 2016-11-16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L waveform during RACH procedure and autonomous UL transmission |
US10362574B2 (en) * | 2016-11-18 | 2019-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
CN106788476B (zh) * | 2016-12-12 | 2019-04-02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基于Walsh码信道聚合的移动前传装置及方法 |
EP3554188B1 (en) * | 2016-12-20 | 2021-07-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
EP3552421B1 (en) * | 2016-12-23 | 2021-12-22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10321386B2 (en) | 2017-01-06 | 2019-06-1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an enhanced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869300B2 (en) * | 2017-01-08 | 2020-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
CN108400849B (zh) * | 2017-02-04 | 2022-04-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
US10757718B2 (en) * | 2017-02-16 | 2020-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t-puncture indication for mobile broadband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
US10667244B2 (en) | 2017-03-23 | 2020-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waveform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
US11910388B2 (en) * | 2017-03-24 | 2024-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506586B2 (en) * | 2017-03-24 | 2019-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slot aggregation level indication in group common PDCCH and SFI conflict handling |
US10644827B2 (en) * | 2017-04-06 | 2020-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aveforms on downlink |
CN108811134B (zh) * | 2017-05-05 | 2019-09-1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8990166B (zh) * | 2017-05-05 | 2019-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809587B (zh) * | 2017-05-05 | 2021-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US10368350B2 (en) | 2017-05-26 | 2019-07-3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current mini-slot based and slot based transmissions to a single device |
RU2734860C1 (ru) * | 2017-06-16 | 2020-10-23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Индикация сигналов в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US20190013917A1 (en) * | 2017-07-10 | 2019-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mrs) sequence generation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bch) transmissions |
CN109391578B (zh) * | 2017-08-11 | 2022-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1503628B2 (en) * | 2017-09-13 | 2022-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a reference signal count indication |
CN109586859B (zh) * | 2017-09-28 | 2020-06-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US10396946B2 (en) * | 2017-11-13 | 2019-08-27 | Phazr,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duplex by radio base station |
CN109922011B (zh) * | 2017-12-13 | 2020-12-0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混合模式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US10505688B2 (en) | 2018-01-10 | 2019-12-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Configuration of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beamform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3753145A1 (en) | 2018-02-16 | 2020-12-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essages |
US20190261399A1 (en) * | 2018-02-16 | 2019-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dundancy version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
GB2572646B (en) * | 2018-04-06 | 2021-07-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
US10666374B2 (en) | 2018-05-11 | 2020-05-2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US11382048B2 (en) | 2018-05-22 | 2022-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solu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
WO2020033785A1 (en) * | 2018-08-10 | 2020-02-13 | Intel Corporation |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enhancements for new radio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
CN110831179A (zh) | 2018-08-10 | 2020-02-21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US10700896B2 (en) | 2018-11-09 | 2020-06-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me domain layer separa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based receivers |
US11218288B2 (en) * | 2019-01-11 | 2022-01-04 | Mediatek Inc. | Low PAPR reference signal |
KR20210117298A (ko) * | 2019-01-18 | 2021-09-28 |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 무선 네트워크의 간섭 감소 |
EP3925132A1 (en) * | 2019-02-15 | 2021-12-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11330550B2 (en) * | 2019-03-15 | 2022-05-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ing with relays |
US11251914B2 (en) * | 2019-05-10 | 2022-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single carrier waveforms |
CN113498078A (zh) * | 2020-03-20 | 2021-10-12 | 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交互方法及射频拉远集线器 |
CN115668854A (zh) * | 2020-05-14 | 2023-01-31 | 哲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递归树搜索的多进多出检测装置及方法 |
US11659575B2 (en) * | 2021-01-29 | 2023-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coherent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techniques for cross-slot channel estimation |
CN114071583B (zh) * | 2021-11-04 | 2024-09-17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带宽选择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4291A (zh) * | 2012-01-15 | 2014-09-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47424B1 (ko) * | 2007-10-17 | 2014-01-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175050B2 (en) * | 2008-02-13 | 2012-05-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release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notification |
US8509161B2 (en) * | 2008-08-11 | 2013-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
WO2010018927A2 (en) * | 2008-08-11 | 2010-02-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s and equipment therefor |
CN101754268B (zh) * | 2008-12-04 | 2012-08-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1868033B (zh) * | 2009-04-20 | 2013-04-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US8526347B2 (en) * | 2010-06-10 | 2013-09-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ith symmetric waveform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
US10135595B2 (en) * | 2010-06-21 | 2018-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apping indicator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1977101A (zh) * | 2010-10-25 | 2011-02-16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LTE-A中Type I relay的R-PDCCH信道设计结构 |
KR101887065B1 (ko) * | 2011-04-27 | 2018-09-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30039291A1 (en) * | 2011-08-12 | 2013-02-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
US9497741B2 (en) * | 2011-09-26 | 2016-1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radio access system |
US9763241B2 (en) * | 2013-03-03 | 2017-09-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n EPDCCH |
CN103428883B (zh) * | 2013-08-30 | 2016-03-02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
US10200137B2 (en) * | 2013-12-27 | 2019-02-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TI coexistence with LTE |
-
2015
- 2015-12-03 CN CN202110070000.9A patent/CN112910620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EP EP23154671.4A patent/EP4210270A3/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CN CN201580078163.4A patent/CN107852319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US US15/560,472 patent/US1063128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03 FI FIEP15813990.7T patent/FI3286866T3/fi active
- 2015-12-03 CN CN202411111249.XA patent/CN118784192A/zh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WO PCT/US2015/063803 patent/WO201617176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03 EP EP23184262.6A patent/EP4243328A3/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03 EP EP15813990.7A patent/EP32868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23 TW TW105105252A patent/TWI628937B/zh active
-
2018
- 2018-08-22 HK HK18110791.0A patent/HK125137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4291A (zh) * | 2012-01-15 | 2014-09-1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LAHETKANGAS EEVA ET AL: "On the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beyond 4G radio access network", 2013 FUTURE NETWORK & MOBILE SUMMIT, AUTHORS, 3 July 201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2319B (zh) | 2020-12-29 |
HK1251379A1 (zh) | 2019-01-25 |
CN107852319A (zh) | 2018-03-27 |
CN118784192A (zh) | 2024-10-15 |
US20180063820A1 (en) | 2018-03-01 |
US10631281B2 (en) | 2020-04-21 |
FI3286866T3 (fi) | 2023-05-03 |
CN112910620A (zh) | 2021-06-04 |
EP4243328A3 (en) | 2023-11-08 |
EP4210270A3 (en) | 2023-09-13 |
TW201642636A (zh) | 2016-12-01 |
EP4243328A2 (en) | 2023-09-13 |
EP4210270A2 (en) | 2023-07-12 |
CN112910620B (zh) | 2024-09-13 |
WO2016171765A1 (en) | 2016-10-27 |
EP3286866B1 (en) | 2023-04-12 |
EP3286866A1 (en) | 2018-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8937B (zh) | 用於傳輸設計的無線電存取技術 | |
CN10958805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bwp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 |
EP3366075B1 (en) |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for a user equipment (ue) | |
JP701812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複数のスロットベースのロングpucch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TWI700911B (zh) | 用於以窄波束爲基礎的無線通訊之波束形成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BPDCCHs) | |
JP6473804B2 (ja) | Rel−13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MTC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当て | |
TWI695639B (zh) | 彈性通用擴展框架結構 | |
US10555322B2 (en) | Low latency contention based scheduling request | |
US10966283B2 (en) | Determination of an advance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resource | |
TWI743049B (zh) | 增強的資源映射方案 | |
TWI713348B (zh) | 增強型自含式時分雙工子訊框結構 | |
WO2017138980A1 (en) | Scheduling request for standalone deployment of a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 |
WO2017111808A1 (en) | Collision avoidance technology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
KR20240047446A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신들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방법들, 및 디바이스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