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2242B -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2242B TWI622242B TW105136916A TW105136916A TWI622242B TW I622242 B TWI622242 B TW I622242B TW 105136916 A TW105136916 A TW 105136916A TW 105136916 A TW105136916 A TW 105136916A TW I622242 B TWI622242 B TW I62224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voltage
- storage element
- storage device
- power convers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儲能設備包含第一與第二儲能元件、電源轉換電路以及切換開關。第一儲能元件用以提供第一電壓。第二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儲能設備的輸出端,用以提供第二電壓。電源轉換電路電性耦接於第一與第二儲能元件之間,用以根據驅動訊號控制第二電壓。切換開關用以根據切換訊號選擇性地導通輸出端或第二儲能元件至第一儲能元件。當儲能設備透過輸出端與目標裝置並聯時,電源轉換電路控制第二電壓,使得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大致為目標裝置的匯流排電壓與第一電壓之差值,切換開關串聯第一與第二儲能元件,使得輸出端的輸出電壓與匯流排電壓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本案係關於一種儲能設備,且特別係關於一種用於不斷電系統中的儲能設備。
為了提升不斷電系統中的電源供應,現有的電池組中常透過並聯多個電池單元至匯流排上提升供電能力。然而,將電量不同的電池彼此並聯使用時,由於電池的供應電壓不同,相互並聯的電池組的電壓差會導致瞬間放電電流過大,嚴重時容易有電弧產生,進而造成電池壽命減低、積熱現象發生等問題。
因此,如何改善電池單元之架構,降低於並聯時不同電池電量所導致的突波電流及電弧,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本案的一種態樣為一種儲能設備。儲能設備包含一第一儲能元件、一第二儲能元件、一電源轉換電路以及一切換開關。第一儲能元件用以提供一第一電壓。第二儲能元件電
性耦接於該儲能設備的一輸出端,用以提供一第二電壓。電源轉換電路電性耦接於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之間,用以根據一驅動訊號控制該第二電壓。切換開關用以根據一切換訊號選擇性地導通該輸出端或該第二儲能元件至該第一儲能元件。當該儲能設備透過該輸出端與一目標裝置並聯時,該電源轉換電路控制該第二電壓,使得該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大致為該目標裝置的一匯流排電壓與該第一電壓之差值,該切換開關串聯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使得該輸出端的一輸出電壓與該匯流排電壓大致相同。
本案的另一種態樣為一種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含:偵測一目標裝置的一匯流排電壓;透過一儲能設備的一電源轉換電路由一第一儲能元件提供一第一電壓對一第二儲能元件充電;透過該電源轉換電路控制該第二儲能元件的一第二電壓,使得該第一電壓與該第二電壓之和大致與該匯流排電壓相同;以及透過一切換開關串聯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以並聯該儲能設備與該目標裝置。
100‧‧‧儲能設備
110‧‧‧儲能元件
120‧‧‧電流偵測元件
130‧‧‧儲能元件
150‧‧‧切換開關
170‧‧‧電源轉換電路
190‧‧‧控制電路
191、195‧‧‧加法器單元
193‧‧‧乘法器單元
197、199‧‧‧比較器單元
200‧‧‧控制方法
Bus‧‧‧匯流排
V1、V2、V3‧‧‧電壓
I1‧‧‧電流
Sig_V1、Sig_V2、Sig_V3‧‧‧電壓偵測訊號
Sig_I1‧‧‧電流偵測訊號
SS‧‧‧切換訊號
DS‧‧‧驅動訊號
S210~S260‧‧‧步驟
T1~T8‧‧‧電晶體
TR1‧‧‧變壓器
L1‧‧‧電感
第1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儲能設備的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儲能設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第3圖~第5圖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部分實施例所繪示
的儲能設備的操作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電源轉換電路的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控制電路的示意圖。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以更好地理解本案的態樣,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操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此外,根據業界的標準及慣常做法,圖式僅以輔助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實際上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地增加或減少以便於說明。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進行說明以便於理解。
在全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此外,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及/或』,包含相關列舉項目中一或多個項目的任意一個以及其所有組合。
於本文中,當一元件被稱為『連接』或『耦接』時,可指『電性連接』或『電性耦接』。『連接』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個元件間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動。此外,雖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語描述不同元件,該用語僅是用以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上下文清楚指明,否則該用語並非特別指稱或暗示次序或順位,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儲能設備100的示意圖。在部分實施例中,不斷電系統可並聯多個儲能設備100作為電源供應使用。具體來說,各個儲能設備100可分別電性耦接於匯流排Bus上,並透過匯流排電壓V2對後級負載或電路供電。
如第1圖所示,在部分實施例中,儲能設備100包含儲能元件110、儲能元件130、切換開關150、電源轉換電路170以及控制電路190。在儲能設備100電性耦接至匯流排Bus的過程中,儲能設備100內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之間若具有壓差存在,容易導致瞬間放電電流突波過大產生電弧,甚至造成電池壽命降低等問題。在本案部分實施例中,為了避免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不匹配的問題,可透過儲能元件130、切換開關150、電源轉換電路170以及控制電路190的協同操作,實現儲能設備100並聯至匯流排Bus上時的無突波電流切換。各個元件的詳細操作將於以下段落中詳細說明。
在部分實施例中,儲能元件110用以提供電壓
V1。舉例來說,儲能元件110可由各種電池元件實現。儲能元件130電性耦接於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用以提供電壓V3。在部分實施例中,儲能元件130為可快速充放電的儲能元件,在短時間內調整電壓V3的大小。舉例來說,儲能元件130可由超級電容(Ultra-capacitor)、薄膜電容(Film-capacitor)等電容性儲能單元或是電池元件實現。
如第1圖所示,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兩者之間透過切換開關150以及電源轉換電路170電性耦接。具體來說,切換開關150用以根據控制電路190輸出的切換訊號SS選擇性地導通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或儲能元件130至儲能元件110。電源轉換電路170電性耦接於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之間,用以根據控制電路190輸出的驅動訊號DS控制電壓V3。
具體來說,當儲能設備100透過輸出端與目標裝置(如:不斷電系統的匯流排Bus)並聯時,電源轉換電路170控制電壓V3,使得電壓V3的電壓準位大致為目標裝置的匯流排電壓V2與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之差值。切換開關150串聯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使得輸出端的輸出電壓(即:電壓V1與電壓V3之和)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在部分實施例中,電源轉換電路170係根據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對儲能元件130充電,以控制電壓V3的電壓準位。
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90電性耦接於儲能元件110、儲能元件130、切換開關150、電源轉換電路170,並透過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電性耦接於目標裝置的直流匯
流排Bus。藉此,控制電路190便可分別自儲能元件110、直流匯流排Bus、以及儲能元件130接收相應的電壓偵測訊號Sig_V1、Sig_V2以及Sig_V3,據以根據電壓V1、V2、V3輸出相應的切換訊號SS以及驅動訊號DS,以控制切換開關150、電源轉換電路170的操作。舉例來說,在部分實施例中,驅動訊號DS可為脈衝寬度調變(PWM)訊號,並透過調整相應的責任週期控制電源轉換電路170的操作。
此外,在其他部分實施例中,儲能設備100更包含電流偵測元件120。電流偵測元件120用以偵測儲能元件13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之間的充電電流I1,並相應輸出電流偵測訊號Sig_I1至控制電路190,使得控制電路190根據電流偵測訊號Sig_I1輸出相應的切換訊號SS與驅動訊號DS控制切換開關150與電源轉換電路170的操作。
具體來說,當儲能設備100透過輸出端與匯流排電壓V2並聯時,控制電路190用以輸出相應的切換訊號SS以串聯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此外,控制電路190更用以根據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輸出驅動訊號DS至電源轉換電路170,使得電源轉換電路170根據驅動訊號DS控制電壓V3。
在部分實施例中,當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與匯流排電壓V2並聯後,控制電路190更用以輸出相應的驅動訊號DS至電源轉換電路170,以逐漸降低電壓V3的電壓準位,直到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當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時,控制電路190便可輸出切換訊號SS以導通儲能元件11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此外,在其他部分實施
例中,當儲能元件13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之間的充電電流I1降為零時,控制電路190輸出切換訊號SS以導通儲能元件11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
如此一來,當儲能設備100與目標裝置的匯流排Bus兩者接通時,儲能設備100輸出的電壓(即: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之和)與匯流排電壓V2之間便不會有壓差存在。藉此,透過由電源轉換電路170適當調整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的電壓準位,便可實現儲能設備100並聯至匯流排Bus上時的無突波電流切換。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儲能設備100的控制方法200的流程圖。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述控制方法200將配合第1圖以及第3圖~第5圖所示實施例進行說明。第3圖~第5圖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儲能設備100的操作示意圖。於第3圖~第5圖中,與第1圖之實施例有關的相似元件係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便於理解,且相似元件之具體原理已於先前段落中詳細說明,若非與第3圖~第5圖之元件間具有協同運作關係而必要介紹者,於此不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控制方法200係配合相關圖式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對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如第2圖所示,控制方法200包含步驟S210、S220、S230、S240、S250以及S260。
首先,在步驟S210中,儲能設備100偵測目標裝
置的匯流排電壓V2。具體來說,如第3圖所示,儲能設備100可於儲能設備100與匯流排Bus尚未並聯通電時,透過相應的電壓偵測元件偵測匯流排電壓V2,並將相應的電壓偵測訊號Sig_V2輸出至控制電路190,以進行後續的控制操作。
接著,在步驟S220中,儲能設備100透過儲能設備100的電源轉換電路170由儲能元件110提供電壓V1對儲能元件130充電。接著,在步驟S230中,儲能設備100透過電源轉換電路170控制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使得電壓V1與電壓V3之和大致與匯流排電壓V2相同。
具體來說,電源轉換電路170可由各種隔離型切換式電源電路實現。舉例來說,電源轉換電路170可包含隔離型直流直流轉換器,如順向式轉換器、反馳式轉換器、半橋式轉換器、全橋式轉換器等等。控制電路190可輸出相應的驅動訊號DS控制電源轉換電路170內部開關的啟閉,以根據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對儲能元件130充電,並將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控制在適當的電壓位準。如此一來,電壓V1與電壓V3之和便可大致與匯流排電壓V2相同。
接著,在步驟S240中,儲能設備100透過切換開關150串聯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以並聯儲能設備100與目標裝置。具體來說,如第4圖所示,當電壓V1與電壓V3之和大致與匯流排電壓V2相同時,切換開關150串聯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導通。此時,儲能設備100與匯流排Bus便可並聯通電。由於匯流排電壓V2與儲能設備100輸出的電壓(即: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之和)
相當,因此在並聯通電時不會產生過大的突波電流損害儲能設備100或是目標裝置內的電路元件。換言之,此時電流偵測元件120偵測到儲能元件13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之間的充電電流I1之值趨近於零,電流偵測訊號Sig_I1亦趨近於零。
接著,在步驟S250中,儲能設備100透過電源轉換電路170控制電壓V3以逐漸降低電壓V3的電壓準位。具體來說,如第4圖所示,控制電路190輸出相應的驅動訊號DS,使得電源轉換電路170控制電壓V3逐漸降低。此時,隨著控制電壓V3降低,充電電流I1會相應產生,使得儲能元件130透過電源轉換電路170對儲能元件110充電。具體來說,電壓V3的變化速率可依照實際需求根據驅動訊號DS進行調整,以控制充電電流I1的大小。當控制電路190根據電流偵測訊號Sig_I1判斷電壓V3下降太快時,可調整驅動訊號DS降低電壓V3的變化速率,減緩對儲能元件110充電。相對地,當控制電路190根據電流偵測訊號Sig_I1判斷電壓V3下降太慢時,亦可調整驅動訊號DS提高電壓V3的變化速率,加速對儲能元件110充電。
最後,在步驟S260中,如第5圖所示,當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時,儲能設備100的控制電路190輸出相應的切換訊號SS,透過切換開關150斷開儲能元件110與儲能元件130,並導通儲能元件110至目標裝置的匯流排Bus。此時,由於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充電電流I1亦降為零,因此在切換過程中不會因為兩端電壓差導致突波電流。如此一來,便可延長儲能元件110的使用
壽命,不會因突波電流過大產生電弧,進而損害儲能設備100。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此控制方法200如何基於上述多個不同實施例中的儲能設備100以執行該等操作及功能,故不再此贅述。
雖然本文將所公開的方法示出和描述為一系列的步驟或事件,但是應當理解,所示出的這些步驟或事件的順序不應解釋為限制意義。例如,部分步驟可以以不同順序發生和/或與除了本文所示和/或所描述之步驟或事件以外的其他步驟或事件同時發生。另外,實施本文所描述的一個或多個態樣或實施例時,並非所有於此示出的步驟皆為必需。此外,本文中的一個或多個步驟亦可能在一個或多個分離的步驟和/或階段中執行。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電源轉換電路170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在部分實施例中,電源轉換電路170可由全橋架構的隔離型直流直流轉換器實現。電源轉換電路170中,變壓器TR1的高壓側包含電晶體T1、T2、T3、T4以及電感L1,並電性耦接至儲能元件110,用以接收電壓V1。變壓器TR1的低壓側包含電晶體T5、T6、T7、T8,並電性耦接至儲能元件130,用以接收電壓V3。
在結構上,電晶體T1的第一端耦接至電壓V1的正極端。電晶體T1的第二端耦接至變壓器TR1高壓側的第二端。電晶體T2的第一端耦接至電晶體T1的第二端。電晶體T2的第二端耦接至電壓V1的負極端。電晶體T3的第一端耦接至電壓V1的正極端。電晶體T3的第二端透過電感L1耦接至變壓
器TR1高壓側的第一端。電晶體T4的第一端耦接至電晶體T3的第二端。電晶體T4的第二端耦接至電壓V1的負極端。
電晶體T5的第一端耦接至電壓V3的正極端。電晶體T5的第二端耦接至變壓器TR1低壓側的第一端。電晶體T6的第一端耦接至電晶體T5的第二端。電晶體T6的第二端耦接至電壓V3的負極端。電晶體T7的第一端耦接至電壓V3的正極端。電晶體T7的第二端耦接至變壓器TR1低壓側的第二端。電晶體T8的第一端耦接至電晶體T7的第二端。電晶體T8的第二端耦接至電壓V3的負極端。
電晶體T1~T8各自的控制端可分別接收相應的控制訊號,以選擇性地切換電晶體T1~T8的啟閉。藉此,電源轉換電路170可根據所接收到的驅動訊號DS分別輸出相應的控制訊號,據以控制電晶體T1~T8的啟閉,實現由儲能元件110對儲能元件130進行充電,或是由儲能元件130對儲能元件130進行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第6圖中所繪示的切換式電源轉換電路架構僅為本案可能的其中一種實現方式,但並非用以限制本案。本技術領域中具備通常知識者,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各種順向式轉換器、反馳式轉換器、半橋式轉換器、全橋式轉換器等不同的隔離型切換式電源轉換電路實現本案的電源轉換電路170。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為根據本案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控制電路190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90可包含加法器單元191、乘法器單元193、加法器
單元195、比較器單元197以及比較器單元199。
在部分實施例中,加法器單元191用以分別接收代表電壓V1以及匯流排電壓V2大小的電壓偵測訊號Sig_V1、Sig_V2,並計算出兩者間的電壓差值。接著,計算出的電壓差值會透過乘法器單元193與代表充電電流I1大小的電流偵測訊號Sig_I1進行運算,以決定電壓差的放大倍率。最後,計算所得的放大倍率會透過加法器單元195,與代表電壓V3大小的電壓偵測訊號Sig_V3進行運算,以相應輸出驅動訊號DS至電源轉換電路170。具體來說,在部分實施例中,驅動訊號DS可包含分別控制電源轉換電路170中各個電晶體開關的控制訊號。
相似地,比較器單元197用以分別接收代表電壓V1以及匯流排電壓V2大小的電壓偵測訊號Sig_V1、Sig_V2,並計算出兩者間的電壓差值。計算出的電壓差值會輸出至比較器單元199,並與代表充電電流I1大小的電流偵測訊號Sig_I1進行比較運算,據以相應輸出切換訊號SS至切換開關150。
舉例來說,在部分實施例中,當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大致相同,且儲能元件13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之間的充電電流I1降為零時,控制電路190便可輸出切換訊號SS以導通儲能元件11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
如此一來,透過以上功能單元的相應操作,控制電路190便可根據電壓偵測訊號Sig_V1、Sig_V2、Sig_V3以及電流偵測訊號Sig_I1輸出相應的驅動訊號DS以及切換訊號
SS,以控制電源轉換電路170以及切換開關150的操作。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控制電路190可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複雜型可編程邏輯元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各種不同方式實作。各個電壓偵測單元以及電流偵測單元120可由各種電壓與電流感測元件實作。電源轉換電路170中的變壓器TR1、電晶體T1~T8、電感L1,以及切換開關150等,可由各種適當的電力電子元件實作。
綜上所述,本案透過適當調整具有快速充放電能力的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的電壓準位,可在儲能元件110的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之間存在壓差的情況下,透過儲能元件130的電壓V3平衡儲能設備100的輸出電壓以及匯流排電壓V2,實現儲能設備100並聯至匯流排Bus上時的無突波電流切換。此外,本案透過逐漸降低電壓V3對儲能元件110充電,並於電壓V1與匯流排電壓V2兩者電壓準位一致時藉由切換開關150的操作直接導通儲能元件110與儲能設備100的輸出端,藉此並聯儲能元件110與直流匯流排Bus。
此外,在不衝突的情況下,在本揭示內容各個圖式、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與電路可以相互組合。圖式中所繪示的電路僅為示例之用,係簡化以使說明簡潔並便於理解,並非用以限制本案。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
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10)
- 一種儲能設備,包含:一第一儲能元件,用以提供一第一電壓;一第二儲能元件,電性耦接於該儲能設備的一輸出端,用以提供一第二電壓;一電源轉換電路,電性耦接於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之間,用以根據一驅動訊號控制該第二電壓;以及一切換開關,用以根據一切換訊號選擇性地導通該輸出端或該第二儲能元件至該第一儲能元件;其中當該儲能設備透過該輸出端與一目標裝置並聯時,該電源轉換電路控制該第二電壓,使得該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大致為該目標裝置的一匯流排電壓與該第一電壓之差值,該切換開關串聯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使得該輸出端的一輸出電壓與該匯流排電壓大致相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能設備,更包含:一控制電路,當該儲能設備透過該輸出端與該匯流排電壓並聯時,該控制電路用以輸出該切換訊號以串聯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儲能設備,其中該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該第一電壓與該匯流排電壓輸出該驅動訊號至該電源轉換電路,使得該電源轉換電路根據該驅動訊號控制該第二電壓。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儲能設備,其中該電源轉換電路係根據該第一電壓對該第二儲能元件充電,以控制該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儲能設備,其中當該輸出端與該匯流排電壓並聯後,該控制電路更用以輸出該驅動訊號至該電源轉換電路,以逐漸降低該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其中當該第一電壓與該匯流排電壓大致相同時,該控制電路輸出該切換訊號以導通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輸出端。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儲能設備,更包含:一電流偵測元件,用以偵測該第二儲能元件與該輸出端之間的一充電電流,其中當該充電電流降為零時,該控制電路輸出該切換訊號以導通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輸出端。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儲能設備,更包含:一電流偵測元件,用以偵測該第二儲能元件與該輸出端之間的一充電電流,其中該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該充電電流輸出該驅動訊號至該電源轉換電路,以調整該第二電壓的變化速率。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儲能設備,其中該電源轉換電路包含一隔離型直流直流轉換器,其中該隔離型直流直 流轉換器的一高壓側電性耦接於該第一儲能元件,該隔離型直流直流轉換器的一低壓側電性耦接於該第二儲能元件。
- 一種控制方法,包含:偵測一目標裝置的一匯流排電壓;透過一儲能設備的一電源轉換電路由一第一儲能元件提供一第一電壓對一第二儲能元件充電;透過該電源轉換電路控制該第二儲能元件的一第二電壓,使得該第一電壓與該第二電壓之和大致與該匯流排電壓相同;以及透過一切換開關串聯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以並聯該儲能設備與該目標裝置。
- 如請求項9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透過該電源轉換電路控制該第二電壓以逐漸降低該第二電壓的電壓準位;以及當該第一電壓與該匯流排電壓大致相同時,透過該切換開關斷開該第一儲能元件與該第二儲能元件,並導通該第一儲能元件至該目標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6916A TWI622242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
CN201611187624.4A CN106953376B (zh) | 2016-11-11 | 2016-12-21 | 储能设备与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36916A TWI622242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22242B true TWI622242B (zh) | 2018-04-21 |
TW201818635A TW201818635A (zh) | 2018-05-16 |
Family
ID=5946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36916A TWI622242B (zh) | 2016-11-11 | 2016-11-11 |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953376B (zh) |
TW (1) | TWI6222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50578B (zh) * | 2019-08-06 | 2024-07-23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01456A1 (en) * | 2009-07-06 | 2011-01-06 | Shun-Hsing Wa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
TWM483892U (zh) * | 2014-05-16 | 2014-08-11 | Univ Kao Yuan | 智慧型電動車電池並聯裝置 |
US20160046200A1 (en) * | 2014-08-14 | 2016-02-18 | Adam T Timmons | Dynamic battery system voltage control through mixed dynamic series and parallel cell connections |
-
2016
- 2016-11-11 TW TW105136916A patent/TWI62224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12-21 CN CN201611187624.4A patent/CN1069533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001456A1 (en) * | 2009-07-06 | 2011-01-06 | Shun-Hsing Wa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ies |
TWM483892U (zh) * | 2014-05-16 | 2014-08-11 | Univ Kao Yuan | 智慧型電動車電池並聯裝置 |
US20160046200A1 (en) * | 2014-08-14 | 2016-02-18 | Adam T Timmons | Dynamic battery system voltage control through mixed dynamic series and parallel cell connectio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8635A (zh) | 2018-05-16 |
CN106953376B (zh) | 2019-09-06 |
CN106953376A (zh) | 2017-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87055B (zh) | 一种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终端 | |
TWI565191B (zh) | 管理電池裝置的電池管理電路與電池管理方法 | |
CN106505726B (zh) | 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直流不间断电源 | |
US20220416549A1 (en) | Active equalization circui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source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243455B2 (en) |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 |
JP2011211894A (ja) | 電力ブーストを備える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 |
CN206564475U (zh) | 一种充电电路、终端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110912386B (zh) | 主动放电电路 | |
CN105939107A (zh) |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 |
WO2023115769A1 (zh) | 一种车载充电器、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 |
TW201931747A (zh) | 用於不斷電電源供應器的充放電平衡轉換器 | |
JP2015053812A (ja) | 充電制御回路およ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
TWI622242B (zh) | 儲能設備與控制方法 | |
CN104319798A (zh) |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及光储系统 | |
CN102118057B (zh) | 具有整合式充放电路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电路 | |
CN107742910B (zh) | 电池充电电路和方法 | |
CN103633718A (zh) | 一种混合反馈式充电电路、充电器以及充电方法 | |
CN210958902U (zh) | 一种利用开关控制应急照明灯具充电的电路 | |
CN114649859A (zh) | 一种可扩展的储能系统及其扩展方法 | |
CN210724292U (zh) | 一种具有多模式充电功能的锂电池充电器 | |
CN113315375A (zh) | 基于电池充放电的双向buck-boost电路及方法 | |
CN105553054A (zh) | 多电源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装置和供电/充电管理方法 | |
CN218243070U (zh) | 一种母线电容预充电电路 | |
CN105337325A (zh) | 一种ups电路 | |
CN219554612U (zh) | 一种锂电池升降压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