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098B - 攝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098B
TWI616098B TW105143818A TW105143818A TWI616098B TW I616098 B TWI616098 B TW I616098B TW 105143818 A TW105143818 A TW 105143818A TW 105143818 A TW105143818 A TW 105143818A TW I616098 B TWI616098 B TW I6160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ensing
optical lens
optical
sensing elements
optical lens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721A (zh
Inventor
胡朝彰
翁智偉
游証凱
陳樹山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7100355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0699B/zh
Priority to US15/418,000 priority patent/US10110788B2/en
Priority to JP2017018770A priority patent/JP6832730B2/ja
Publication of TW201740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098B/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攝影裝置,其包括一影像感測元件及一相對該影像感測元件設置之光學鏡片。一軸線定義該影像感測元件之入光面上。該光學鏡片之邊緣包括一平行該軸線設置之直線區段。由於光學鏡片上減少無效光學區域之面積,攝影裝置之體積得以縮小。

Description

攝影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組件,特別係關於一種具有照相功能之攝影裝置。
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攝影裝置的體積縮的相當小,而目前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中,如行動電話,幾乎都建置有數位攝影的功能,這些都歸功於鏡頭模組的微小化。
現今對於攝影品質逐漸提高到千萬畫素。一般而言,欲實現高畫質的影像,攝影裝置內部所採用的元件,例如:影像感測元件及光學鏡片,將無可避免的具有較大的體積。然而,由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內部機構空間有限的限制。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攝影裝置,其不僅可產生高畫質的影像,且具有體積小的優點,即為業者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特別的攝影目的,例如:立體攝影,二個以上的攝影裝置是被並排於電子裝置內部。然而,模組數目越多,體積必然會增加,故不利電子產品朝小型化發展的趨勢。因此如何將攝相模組多種功能機構縮小,也成為業者進行研發的標的。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體積小且具有良好影像品質之攝影裝置。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影裝置,其包括一或多個光學鏡片,在達到特殊攝影目的需求的同時,使攝影裝置內部空間獲得最佳利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上述攝影裝置包括一影像感測元件及一相對該影像感測元件設置之光學鏡片。每一光學鏡片的邊緣至少包括一直線區段,每二個相鄰的該等光學鏡片的邊緣的直線區段彼此相對。
在部分實施例中,該二個相對的直線區段位於對應之二個光學鏡片的光軸之間。
在部分實施例中,該二個相對的直線區段彼此平行。
在部分實施例中,該等影像感測元件各自具有一矩形,並且在上視方向上觀察,一橫向軸線通過該等影像感測元件的二個長邊,且每一該等光學鏡片的邊緣上包括二個直線區段排列於該橫向軸線上,並垂直該橫向軸線。並且,在上視方向觀察,複數個縱向軸線通過每一影像感測元件的短邊,且每一該等光學鏡片之邊緣上包括二個曲線區段排列於對應的該縱向軸線上。
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更包括複數個驅動組件,各自驅動該等光學鏡片相對該影像感測元件移動。該等驅動組件係各自設置於該等縱向軸線之上,且相鄰光學鏡片所對應的該驅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橫向軸線上的二側。
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更包括一基板,該基板位於該等影像感測元件與該等光學鏡片之間。
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更包括一殼體,該等光學鏡片設置於該殼體與該基板所定義的空間內。
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更包括複數個軟性電路板,其中該等影像感測元件各自具有一矩形,該等軟性電路板各自相鄰該等影像感測元件的一短邊設置。
100、100a、100b、100c、100g‧‧‧攝影裝置
110、110g‧‧‧殼體
111g‧‧‧上殼件
112g‧‧‧側殼件
113g‧‧‧入光孔
120‧‧‧影像感測元件
121‧‧‧長邊
122‧‧‧短邊
130‧‧‧光學鏡片
131、131a、131b、131c‧‧‧直線區段(第一直線區段)
132、132b、132c‧‧‧直線區段(第二直線區段)
133、133a、133b‧‧‧曲線區段(第一曲線區段)
134‧‧‧曲線區段(第二曲線區段)
135c‧‧‧直線區段(第三直線區段)
136c‧‧‧直線區段(第四直線區段)
140‧‧‧驅動組件
150‧‧‧電路板
160‧‧‧鏡片夾持件
161‧‧‧側邊
162‧‧‧側邊
170g‧‧‧軟性電路板
180g‧‧‧基板
181g‧‧‧開口
190g‧‧‧影像感測元件
200d、200e、200f‧‧‧電子裝置
210d、210e、210f‧‧‧外殼
211d、211e、211f‧‧‧側邊
212d、212e、212f‧‧‧側邊
213d、213e、213f‧‧‧光入射孔
C1‧‧‧中心
C2‧‧‧光軸
X‧‧‧縱向軸線
Y‧‧‧橫向軸線
第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之方塊圖。
第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光學鏡片與影像感測元件之上視圖。
第3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之爆炸圖。
第4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光學鏡片與鏡片夾持元件之上視圖。
第5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光學鏡片與影像感測元件之上視圖。
第6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光學鏡片與影像感測元件之上視圖。
第7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光學鏡片與影像感測元件之上視圖。
第8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9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10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二個攝影裝置相鄰設置之示意圖。
第1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二個攝影裝置相鄰設置之示意圖。
第1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13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四個攝影裝置相鄰設置之示意圖。
第14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15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的上視圖。
為了讓本揭露之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
必需了解的是,為特別描述或圖示之元件可以此技術人士所熟知之各種形式存在。此外,當某層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時,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或指某層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層或基板之間夾設其它層。
此外,實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對性的用語,例如「較低」或「底部」及「較高」或「頂部」,以描述圖示的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關係。能理解的是,如果將圖示的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較低」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較高」側的元件。
在此,「約」、「大約」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意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之含義。
第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100之方塊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100包括一殼體110、一影像感測元件120、一光學鏡片130、及一驅動組件140。殼體110定義一空間以容置影像感測元件120、一光學鏡片130、及一驅動組件140於其中。
光學鏡片130之物側相對殼體110之入光孔111設置,且光學鏡片130之像側相對影像感測元件120設置。影像感測元件120可包含由例如電荷耦合元件(CCD)或是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等感光元件所構成的影像感測器。在攝影裝置100擷取影像時,來自入光孔111的光線首先由光學鏡片130所接收,並沿光學鏡片130前進,隨後射向影像感測元件120。影像感測元件120感測光線後發出電子訊號,以產生影像。在部分實施例中,影像感測元件120為矩形,其長寬比依應用需求可為4:3或16:9或 其他任意比例。
驅動組件140配置用於驅動光學鏡片130之移動,使光學鏡片130在Z方向上相對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位置可以進行變動,進而達到變焦與對焦之目的。驅動組件140可為音圈馬達、步進馬達、壓電馬達或任何其他形式之馬達。驅動組件140之一示範例揭露於2016年1月1日公告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515502之鏡頭驅動模組,或者2012年4月3日公告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I515502之電磁驅動模組。在部分實施例中,驅動組件140省略設置。光學鏡片130相對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位置為固定。
在部分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之形狀是根據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形狀製成,其中光學鏡片130切除傳統圓形光學鏡片上無法有效折射光線至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區域,使大部分通過光學鏡片130之光線上可投射至影像感測元件120,藉此達成縮小攝影裝置100之目的。
舉例而言,在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之光軸C2相對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中心C1設置,其中光學鏡片130之邊緣包括複數個直線區段,例如:第一直線區段131、第二直線區段132,以及複數個曲線區段,例如:第一曲線區段133、第二曲線區段134。
第一直線區段131及第二直線區段132位於縱向軸線X之二側且平行縱向軸線X,其中縱向軸線X通過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中心C1且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長邊。第一直線區段131、第 二直線區段132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縱向軸線X之二個長邊之間距。第一曲線區段133及第二曲線區段134分別為圓50上之弧且位於橫向軸線Y之二側,其中橫向軸線Y通過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中心C1且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短邊。第一曲線區段133及第二曲線區段134連結於第一直線區段131及第二直線區段132之間。光學鏡片130在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一平面上之剖面非對稱於光軸C2。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鏡片130減少第一直線區段131與第二直線區段132外側無法有效折射光線至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區域,相較於一面積相等於圓50之光學鏡片,光學鏡片130在橫向軸線Y方向上具有較小之寬度。
第3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100之爆炸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攝影裝置100更包括一電路板150及一鏡片夾持件160。電路板150電性連結於影像感測元件120及外部電路,以傳送來自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影像訊號至外部電子元件。鏡片夾持件160配置用於夾持光學鏡片130。在攝影裝置100配置有驅動組件140之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與鏡片夾持件160係共同被驅動以相對影像感測元件120進行移動。
在部分實施例中,殼體110、電路板150、及鏡片夾持件160之形狀係關連於光學鏡片之形狀而製成,其中,光學鏡片130邊緣之直線區段與殼體110、電路板150、及鏡片夾持件160上相鄰之側邊彼此平行。並且,殼體110、電路板150、及鏡片夾持件160 上相鄰直線區段之側邊,係較相鄰曲線區段之側邊更靠近光學鏡片130之中心。
舉例而言,如第4圖所示,光學鏡片130邊緣之直線區段131、132與鏡片夾持件160上相鄰之側邊161、162彼此平行。並且,鏡片夾持件160上相鄰直線區段131、132之側邊161、162,係較相鄰曲線區段133、134之側邊163、164更靠近光學鏡片130之光軸C2。由於殼體110、電路板150、及鏡片夾持件160之形狀係關連於光學鏡片130之形狀而製成,因此當光學鏡片130減少寬度時,殼體110、電路板150、及鏡片夾持件160之寬度亦隨之減少
本揭露之光學鏡片之形狀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以下內容示範性說明光學鏡片之其餘態樣。
參照第5圖,在此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a包括一直線區段,例如:第一直線區段131a,及一曲線區段,例如:一第一曲線區段133a。
第一直線區段131a平行縱向軸線X。第一直線區段131a與縱向軸線X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縱向軸線X之相對二側邊與縱向軸線X之間距。第一曲線區段133a為圓50上之弧。並且,第一曲線區段133a連結於第一直線區段131a之兩端。光學鏡片130a在一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平面上之剖面非對稱於光軸C2。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鏡片130a減少第一直線區段131a外側無法有效折射光線至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區域,相較於一 面積相等於圓50之光學鏡片,光學鏡片130a在橫向軸線Y方向上具有較小之寬度。如此一來,當光學鏡片130a應用至攝影裝置100a時,攝影裝置100a在橫向軸線Y上之寬度將小於應用圓形光學鏡片之攝影裝置之寬度。
參照第6圖,在此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b包括複數個直線區段,例如:第一直線區段131b、第二直線區段132b、第三直線區段135b,以及一個曲線區段,例如:第一曲線區段133b。
第一直線區段131b、第二直線區段132b彼此相對且平行縱向軸線X。第一直線區段131b、第二直線區段132b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縱向軸線X之相對二長邊之間距。第三直線區段135b平行橫向軸線Y並連結第一直線區段131之一端至第二直線區段132b之一端。第三直線區段135b與橫向軸線Y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橫向軸線Y之相對二短邊與橫向軸線Y之間距。
第一曲線區段133b為圓50上之弧。並且,第一曲線區段133b連結第一直線區段131b之一端至第二直線區段132b之一端。光學鏡片130b在一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平面上之剖面非對稱於光軸C2。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鏡片130b減少第一、二、三直線區段131b、132b、135b外側無法有效折射光線至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區域,相較於一面積相等於圓50之光學鏡片,光學鏡片130b在縱向軸線X與橫向軸線Y方向上具有較小之寬度。如此一 來,當光學鏡片130b應用至攝影裝置100b時,攝影裝置100b在縱向軸線X與橫向軸線Y上之寬度皆小於應用圓形光學鏡片之攝影裝置之寬度。
參照第7圖,在部分實施例中,光學鏡片130c包括複數個直線區段,例如:第一直線區段131c、第二直線區段132c、第三直線區段135c、及第四直線區段136c。
第一直線區段131c、第二直線區段132c彼此相對且平行縱向軸線X。第一直線區段131c、第二直線區段132c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縱向軸線X之相對二側邊之間距。第三直線區段135c、第四直線區段136c彼此相對且平行橫向軸線Y。第三直線區段135c、第四直線區段136c之間距,係略大於影像感測元件120上平行橫向軸線Y之相對二側邊之間距。光學鏡片130c在一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平面上之剖面非對稱於光軸C2。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鏡片130c減少第一、二、三、四直線區段131c、132c、135c、136c外側無法有效折射光線至影像感測元件120之區域,相較於一面積相等於圓50之光學鏡片,光學鏡片130c在縱向軸線X與橫向軸線Y方向上具有較小之寬度。如此一來,當光學鏡片130c應用至攝影裝置100c時,攝影裝置100c在縱向軸線X與橫向軸線Y上之寬度皆較傳統應用圓形光學鏡片之攝影裝置之寬度小。
第8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200d之 示意圖。電子裝置200d包括攝影裝置100c與外殼210d。外殼210d具有二個相互垂直之側邊211d及212d。一光入射孔213d相鄰側邊211d及212d之交會角設置。攝影裝置100c包括光學鏡片130c及一影像感測元件120(第7圖)。光學鏡片130c相對光入射孔213d設置。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光學鏡片130c之邊緣具有四個直線區段,攝影裝置100c具有較小之寬度。於是,光學鏡片130c之光軸C2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皆較傳統圓形之光學鏡片之中心更靠近側邊211d及212d。
第9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200e之示意圖。電子裝置200e包括二個第3圖所示之攝影裝置100與外殼210e。外殼210e具有二個相互垂直之側邊211e及212e。二個光入射孔213e相鄰側邊211e及212e之交會角設置並沿平行側邊211e之方向排列。二個攝影裝置100之光學鏡片130分別相對二個光入射孔213e設置,其中,如第10圖所示,位於二個光學鏡片130光軸C2之間的二個直線區段131、132彼此相對。由於二個光學鏡片130光軸C2較傳統二個圓形之光學鏡片之中心更為靠近,故外殼210e內具有更多空間容置其餘電子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當雙鏡頭兩者間的相對距離增加時,由於二個鏡頭各自拍攝的影像存有較大差異,後端系統需花費較常的時間進行處理影像,且較無法獲得理想的成像品質。相反地,當雙鏡頭之間的相對距離減少時,由於二個鏡頭各自拍攝的影像將越相似,在不同影像間進行對焦的時間將隨之 減少,也可藉此獲得較清晰的影像。在此實施例中,用於產生影像的光線係通過二個彼此相隔一相對小的距離的光學鏡片130,因此電子裝置200e的影像品質及影像處理速度可以獲得提升。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9圖之二個攝影裝置100為二個攝影裝置100a所取代。二個攝影裝置100a分別包括一光學鏡片130a。如第11圖所示,圖式左側之光學鏡片130a之直線區段131a相對於圖式左側之光學鏡片130a之直線區段131a。二個直線區段131a位於二個光學鏡片130a之光軸C2之間,且兩者之間距d1係小於二個光學鏡片130a之光軸C2之間距d2。
第1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200f之示意圖。電子裝置200f包括四個攝影裝置100c與外殼210f。外殼210f具有二個相互垂直之側邊211f及212f。四個光入射孔213f相鄰側邊211f及212f之交會角設置,且以方形矩陣(2*2)方式排列。四個攝影裝置100c各自包括一光學鏡片130c及一影像感測元件120(第7圖)。光學鏡片130c相對光入射孔213f設置,其中,如第13圖所示,水平方向上相鄰之二個光學鏡片130c之直線區段131c與直線區段132c彼此相對。並且,垂直方向上相鄰之二個光學鏡片130c之直線區段135c與直線區段136c彼此相對。
在此實施例中,由於四個光學鏡片130之光軸C2較傳統四個圓形光學鏡片之中心更為靠近,故外殼210f內具有更多空間容置其餘電子元件。另一方面,由於用於產生影像的光線係通過四個彼此相隔一相對小的距離的光學鏡片130,因此電子裝置 200f的影像品質及影像處理速度可以獲得提升。
第14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100g的剖面示意圖,第15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攝影裝置100g的上視圖。在第14、15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與第1-4圖所示之實施例相同或相似之特徵將施予相同之標號,且其特徵將不再說明,以簡化說明內容。
根據本揭露的部份實施例,攝影裝置100g包括一殼體110g、二影像感測元件120、二光學鏡片130、二個驅動組件140、二個軟性電路板170g、一基板180g、及二個位置感測元件190g。
在部分實施例中,殼體110g包括一矩形的前殼件111g及一側殼件112g。二個入光孔113g對齊二個光學鏡片130的光軸C2並形成於上殼件111g之上。側殼件112g由上殼件111g的側緣朝基板180g延伸並連結基板180g。基板180g面向上殼件111g。二個開口181g對齊二個光學鏡片130的光軸C2並形成於基板180g之上。
二個光學鏡片130設置於殼體110g與基板180g所定義的空間內。二個影像感測元件120各自面向二光學鏡片130並相隔基板180g設置。在部分實施例中,如第15圖所示,一橫向軸線Y通過每一影像感測元件120的二個長邊121,並通過每一光學鏡片130的二個直線區段131、132,其中二個相鄰的光學鏡片130的直線區段直接相對並彼此平行設置,並且橫向軸線Y與每一光學鏡片130的二個直線區段131、132垂直配置。另外,二個縱向軸線X各自通過影像感測元件120的二個短邊122,並通過每一光學鏡片 130的二個曲線133、134。
驅動組件140各自設置於二個縱向軸線X之上並並相鄰影像感測元件120的短邊122設置。驅動組件140配置用於驅動單一光學鏡片130相對影像感測元件120的移動。值得注意的是,二個相鄰的光學鏡片130所對應的驅動組件140係設置於橫向軸線Y上的相對側。舉例而言,如第15圖所示,對應圖面左方的光學鏡片130的驅動組件140位於橫向軸線Y的上側,且對應圖面右方的光學鏡片130的驅動組件140位於橫向軸線Y的下側。
二個軟性電路板170g各自設置於二個縱向軸線X之上並相鄰影像感測元件120的短邊122設置。值得注意的是,二個相鄰的光學鏡片130所對應的軟性電路板170g係設置於橫向軸線Y上的相對側。舉例而言,如第15圖所示,對應圖面左方的光學鏡片130的軟性電路板170g位於橫向軸線Y的下側,且對應圖面右方的光學鏡片130的軟性電路板170g位於橫向軸線Y的上側。二個位置感測元件190g,例如霍耳感測元件,各自設置於二個軟性電路板170g之上,並透過軟性電路板170g電性連結外部線路(圖未示)。透過上述配置,位置感測元件190g受到驅動組件140磁力干擾的現象可以獲得避免或減少。位置感測元件190g的感測精確度進而提高。另一方面,由於位置感測精確度提高,故可更準確地控制光學鏡片130的位置。
應當理解的是,雖然在第15圖所示的實施例中,驅動組件140與軟性電路板170g分別設置於所對應的光學鏡片130的 相對側,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驅動組件140與軟性電路板170g可以設置於所對應的光學鏡片130的同一側。
在第14、15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於殼體110g、基板180g為多個光學鏡片130所共用,故攝影裝置100g具有較少的組件,可簡化組裝流程。另外,由於驅動組件140與軟性電路板170g皆相鄰影像感測元件120的短邊122設置,並且光學鏡片130的直線區段平行影像感測元件120的長邊121設置,故攝影裝置100g相較於傳統的雙鏡頭攝影裝置具有較小的體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100‧‧‧攝影裝置
110‧‧‧殼體
120‧‧‧影像感測元件
130‧‧‧光學鏡片
150‧‧‧電路板
160‧‧‧鏡片夾持件

Claims (10)

  1. 一種攝影裝置,包括:複數個影像感測元件,以矩陣方式排列;複數個光學鏡片,各自面向該等影像感測元件之一設置,且每一光學鏡片的邊緣至少包括一直線區段,每二個相鄰的該等光學鏡片的邊緣的直線區段彼此相對;以及複數個驅動組件,各自驅動該等光學鏡片相對該影像感測元件移動;其中,該等影像感測元件各自具有一矩形,並且在上視方向上觀察,一橫向軸線通過該等影像感測元件的二個長邊,且複數個縱向軸線通過每一影像感測元件的短邊;其中,該等驅動組件係各自設置於該等縱向軸線之上,且相鄰光學鏡片所對應的該驅動組件係設置於該橫向軸線上的二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二個相對的直線區段位於對應之二個光學鏡片的光軸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該二個相對的直線區段彼此平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在上視方向上觀察,該橫向軸線通過該等影像感測元件的二個長邊,且每一該等光學鏡片的邊緣上包括二個直線區段排列於該橫向軸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每一該等光學鏡片的該二個直線區段垂直該橫應向軸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攝影裝置,其中在上視方向觀察,該些縱向軸線通過每一影像感測元件的短邊,且每一該等光學鏡片之邊緣上包括二個曲線區段排列於對應的該縱向軸線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裝置,更包括一基板,該基板位於該等影像感測元件與該等光學鏡片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攝影裝置,更包括一殼體,該等光學鏡片設置於該殼體與該基板所定義的空間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影裝置,更包括複數個軟性電路板,其中該等軟性電路板各自相鄰該等影像感測元件的短邊設置。
  10. 一種攝影裝置,包括:複數個影像感測元件,以矩陣方式排列;以及複數個光學鏡片,各自面向該等影像感測元件之一設置,且每一光學鏡片的邊緣至少包括一直線區段與一曲線區段,每二個相鄰的該等光學鏡片的邊緣的直線區段彼此相對,且該直線區段位於每一光學鏡片的長邊,該曲線區段位於每一光學鏡片的短邊。
TW105143818A 2016-02-03 2016-12-29 攝影裝置 TWI616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5532.2A CN107040699B (zh) 2016-02-03 2017-01-17 摄影装置
US15/418,000 US10110788B2 (en) 2016-02-03 2017-01-27 Camera device
JP2017018770A JP6832730B2 (ja) 2016-02-03 2017-02-03 カメ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290869P 2016-02-03 2016-02-03
US62/290,869 2016-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721A TW201740721A (zh) 2017-11-16
TWI616098B true TWI616098B (zh) 2018-02-21

Family

ID=61022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818A TWI616098B (zh) 2016-02-03 2016-12-29 攝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60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3040B (zh) * 2016-03-18 2023-11-10 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 头戴显示装置及其目镜光学系统的加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77271U (zh) * 2009-04-27 2010-05-19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方形堆叠式玻璃镜头模块
TW201037385A (en) * 2009-04-15 2010-10-16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Rectangular stacked glass lens module with alignment fix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209509A (en) * 2010-08-20 2012-03-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ptical image system
TWI456990B (zh) * 2011-04-08 2014-10-11 Pixart Imaging Inc 高動態範圍影像感測電路及高動態範圍影像讀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37385A (en) * 2009-04-15 2010-10-16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Rectangular stacked glass lens module with alignment fix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477271U (zh) * 2009-04-27 2010-05-19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方形堆叠式玻璃镜头模块
TW201209509A (en) * 2010-08-20 2012-03-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ptical image system
TWI456990B (zh) * 2011-04-08 2014-10-11 Pixart Imaging Inc 高動態範圍影像感測電路及高動態範圍影像讀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721A (zh)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3567B2 (en)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liquid lens
US7924327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portable equipment, and imaging sens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569640B (zh) 攝影模組
JP4147273B2 (ja)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38353B2 (en) Wafer level camera module
US20200209518A1 (en) Camera module
JP2017524968A5 (zh)
US9210310B2 (en) Image capturing module
JP6419110B2 (ja) アレイ式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10199918A1 (en)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30087937A (ko) 초점길이 가변형 마이크로 렌즈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디스플레이와 그 동작 방법
TWI695217B (zh)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8141519A (zh) 摄像机模块
US11526064B2 (en) Liquid len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832730B2 (ja) カメラ装置
TWI616098B (zh) 攝影裝置
TW201515462A (zh) 基於單一成像感測器的攝影機裝置及系統以及其製造方法
KR20130077367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3d 카메라 모듈
JP2007295141A (ja) 撮像装置
JP2009180976A (ja) 複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202104941A (zh) 薄膜光學鏡頭裝置
US20150215505A1 (en) Image-capturing assembly and array lens units thereof
US9128223B2 (en) Method of aligning and assembling an image capturing module
TW201503680A (zh) 影像擷取模組及其致動器結構
JP2015119305A (ja) 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