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5248B -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 Google Patents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5248B
TWI615248B TW105113767A TW105113767A TWI615248B TW I615248 B TWI615248 B TW I615248B TW 105113767 A TW105113767 A TW 105113767A TW 105113767 A TW105113767 A TW 105113767A TW I615248 B TWI615248 B TW I6152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liper body
sliding slot
end edge
washer
pivo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3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9576A (zh
Inventor
Ming-Jie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5113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524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5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5248B/zh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Description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本發明揭露一種鉗子,尤其是指一種夾鉗於任意張開角度皆能自動夾固之鉗子。
參考我國專利第M448347號之鉗具,其包括一第一握柄,於其一端設有一固定顎,該固定顎具有一第一夾合面,該夾合面具有一第一推抵面;一第二握柄,具有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連接件,以其一端可移動地樞設於該第一握柄,且以其另端樞設於該第二握柄之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使該連接件、該第一握柄與第二握柄形成一連桿連動關係;一活動顎,樞設於該第二握柄之第一端且具有一第二夾合面,其中該第二夾合面係與該第一夾合面相對且具有一第二推抵面,該活動顎與該第一握柄其中一者具有一穿孔,另一者設有一樞件,該樞件樞設於該穿孔,其中該穿孔之孔徑係大於該樞件之外徑,使該樞件可於該穿孔內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間位移;其中當該第二握柄之第二端朝該第一握柄移動時,該第二握柄之第一端可帶動該活動顎靠近該第二握柄之一端遠離該固定顎之方向移動,使該活動顎遠離該第二握柄之一端往該固定顎之方向移動,此時該樞件係位於該第一位置且該第一推抵面與該第二推抵面接觸但不相互平行,當該第二握柄之第二端再進一步朝該第一握柄移動時,該樞件可於該穿孔內移動至該第二位置,且該第一推抵面與該第二推抵面相互平行且貼合。該第一握柄另包含有一調整件,該調整件可移動地設於該第一握柄遠離該固定顎之一端,較佳者,該調整件係以螺鎖方式設於該第一握柄,且該調整件以其一端連接於該連接件,藉由將該調整件旋進或旋出該第一握柄,可調整該連接件與該第一握柄之樞接點位置。
該調整件能夠調整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間的距離,當鉗具需夾持較小的物件時,該調整件相對於該第一握柄螺轉而朝向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調整件推抵該連接件並連動該活動顎朝向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間的距離縮小而能夠夾持較小的物件,當鉗具需夾持較大的物件,該調整件相對於該第一握柄螺轉而朝向遠離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連接件抵頂該調整件並驅使該活動顎朝向遠離該固定顎方向移動,該活動顎與該固定顎之間的距離增加而能夠夾持較大的物件。使用者使用鉗具夾持不同大小的物件時,需要調整該調整件而將該固定顎與該活動顎之間的距離符合物件的大小,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具便利性。
有鑑於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無法有效的解決與克服,因此本申請人提出本專利申請,以解決前述問題點。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在於:使用者使用鉗具夾持不同大小的物件時,需要調整該調整件而將該固定顎與該活動顎之間的距離符合物件的大小,耗費大量的時間,不具便利性。
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包括:一第一鉗體,其包括一第一樞接部與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滑槽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一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一滑槽直線地延伸;一第二鉗體,其包括一第二樞接部與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滑槽位於該第二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二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第一鉗體之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滑槽直線地延伸;一第三鉗體,其包括一第三樞接部與一第三滑槽,該第三滑槽位於該第三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三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三樞接部樞接該第二鉗體之第二樞接部相反於該第一鉗體之第一樞接部的一側,該第三滑槽直線地延伸;一樞軸,其穿設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三樞接部,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能夠以該樞軸為軸心相對樞擺;一滑移件,其穿設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該滑移件受到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於該第三滑槽任意位置,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受到該滑移件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
當該鉗子夾持物品時,藉由該滑移件受到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的干涉,使得該鉗子隨著需夾持物品之大小而將該滑移件定位於該第三滑槽之一位置,使用者不需要一直施加力量於該鉗子而能夠持續夾持物品。使用者不需要另外調整該鉗子之夾鉗張開幅度而能夠夾持任意大小之物品,具有便利性。
其他目的、優點和本發明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明顯。
有關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之限制。
參考圖1至圖4。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包括一第一鉗體10、一第二鉗體20、一第三鉗體30、一樞軸40、一滑移件50與一墊圈組60,該樞軸40沿著一軸線P穿設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能夠以該樞軸40為軸心相對樞擺,該滑移件50穿設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該墊圈組60設置於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
該第一鉗體10包括一第一樞接部11、一第一滑槽12、一第一夾鉗13與一第一握柄14,該第一滑槽12位於該第一樞接部11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一鉗體10相反兩側,該第一滑槽12直線地延伸,該第一夾鉗13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11相反於該第一滑槽12之一端,該第一握柄14設置於該第一滑槽12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11之一端。該第一樞接部11包括一第一穿孔111,該第一穿孔1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一鉗體10相反兩側。該第一滑槽12包括一第一邊121、一第二邊122、一第一端緣123、一第二端緣124與一第一虛擬直線L1,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平行於該第一虛擬直線L1並位於該第一虛擬直線L1相反兩側,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分別連接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沿著該第一虛擬直線L1之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之導引而相對於該第一滑槽12滑移,該第一端緣123位於該第一滑槽12鄰近該第一樞接部11之一端,該第二端緣124位於該第一滑槽12遠離該第一樞接部11之一端,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之間具有一第一寬度D1(圖5),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之間具有一第一長度E1(圖6)。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端緣123與該第二端緣124分別呈半圓面。
該第二鉗體20包括一第二樞接部21、一第二滑槽22與一第二握柄23,該第二滑槽22位於該第二樞接部21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二鉗體20相反兩側,該第二樞接部21樞接該第一樞接部11,該第二滑槽22直線地延伸,該第二握柄23設置於該第二滑槽22相反於該第二樞接部21之一端,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供使用者握持並操作該可自動夾固之鉗子。該第二樞接部21包括一第二穿孔211,該第二穿孔2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二鉗體20相反兩側並對齊該第一穿孔111。該第二滑槽22包括一第三邊221、一第四邊222、一第三端緣223、一第四端緣224與一第二虛擬直線L2,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平行於該第二虛擬直線L2並位於該第二虛擬直線L2相反兩側,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分別連接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沿著該第二虛擬直線L2之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之導引而相對於該第二滑槽22滑移,該第三端緣223位於該第二滑槽22鄰近該第二樞接部21之一端,該第四端緣224位於該第二滑槽22遠離該第二樞接部21之一端,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之間具有一第二寬度D2(圖5),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之間具有一第二長度E2(圖6)。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三端緣223與該第四端緣224分別呈半圓面。
該第三鉗體30包括一第三樞接部31、一第三滑槽32、一第二夾鉗33,該第三滑槽32位於該第三樞接部31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三鉗體30相反兩側,該第三樞接部31樞接該第二樞接部21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11的一側,該第三滑槽32直線地延伸,該第二夾鉗33設置於該第三樞接部31相反於該第三滑槽32之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隨著該第一鉗體1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而張開或夾持物件。該第三樞接部31包括一第三穿孔311,該第三穿孔311沿著該軸線P貫穿該第三鉗體30相反兩側並對齊該第二穿孔211。該第三滑槽32包括一第五邊321、一第六邊322、一第五端緣323、一第六端緣324與一第三虛擬直線L3,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平行於該第三虛擬直線L3並位於該第三虛擬直線L3相反兩側,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分別連接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沿著該第三虛擬直線L3之相反兩端,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之導引而相對於該第三滑槽32滑移,該第五端緣323位於該第三滑槽32鄰近該第三樞接部31之一端,該第六端緣324位於該第三滑槽32遠離該第三樞接部31之一端,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之間具有一第三寬度D3(圖5),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之間具有一第三長度E3(圖6)。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五端緣323與該第六端緣324分別呈半圓面。
該樞軸40沿著該軸線P延伸並穿設該第一穿孔111、該第二穿孔211與該第三穿孔311,該樞軸40包括二第一抵靠部41,該二第一抵靠部41分別設置於該樞軸40相反兩端,該二第一抵靠部41其中一抵靠該第一鉗體10相反於該第二鉗體20之側面,另一該第一抵靠部41抵靠該第三鉗體30相反於該第二鉗體20之側面。
該滑移件50為圓柱體並具有一直徑A,該滑移件50穿設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於該第三滑槽32任意位置,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受到該滑移件50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該滑移件50包括二第二抵靠部51,該二第二抵靠部51分別設置於該滑移件50相反兩端,該二第二抵靠部51其中之一抵靠該第一鉗體10相反於該第二鉗體20之側面,另一該第二抵靠部51位於該第三鉗體30相反於該第二鉗體20之側面,該第一寬度D1、該第二寬度D2與該第三寬度D3皆大於該直徑A。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寬度D1為該直徑A之1.001至1.2倍,該第二寬度D2為該直徑A之1.001至1.2倍,該第三寬度D3為該直徑A之1.001至1.2倍。較佳地,該第一寬度D1與該第二寬度D2相等且為該直徑A之1.05至1.1倍,該第三寬度D3為該直徑A之1.01至1.05倍。於本實施例中,該直徑A為3.3毫米,該第一寬度D1為3.5毫米,該第一長度E1為14.59毫米,該第二寬度D2為3.5毫米,該第二長度E2為14.5毫米,該第三寬度D3為3.34毫米,該第三長度E3為8.75毫米。
該墊圈組60包括一第一墊圈61、一第二墊圈62、一第三墊圈63、一第四墊圈64與一第五墊圈65,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與該第五墊圈65套設於該滑移件50,該第三墊圈63與該第四墊圈64套設於該樞軸40,該第一鉗體10與該第二鉗體20分別抵靠該第一墊圈61與該第三墊圈63相反兩側,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分別抵靠該第二墊圈62與該第四墊圈64相反兩側,該二第二抵靠部51其中之一與該第三鉗體30分別抵靠該第五墊圈65相反兩側,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能夠消除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的間隙並吸收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產生的震動噪音。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分別為軟質的高分子材料。
接續參考圖5與圖6。該可自動夾固之鉗子能夠於一閉合位置(圖5)與一最大張開位置(圖6)之間變換,當該可自動夾固之鉗子位於該閉合位置,該滑移件50定位於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鄰近該第一端緣123之一端、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鄰近該第三端緣223之一端以及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鄰近該第五端緣323之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互相抵靠,且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互相靠近,當該可自動夾固之鉗子位於該最大張開位置,該滑移件50定位於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二邊122鄰近該第二端緣124之一端,該第三邊221與該第四邊222鄰近該第四端緣224之一端以及該第五邊321與該第六邊322鄰近該第六端緣324之一端,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互相遠離,且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互相遠離。
當使用者需使用鉗子夾持物品時,對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施加力量而彼此靠近,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二邊122與該第四邊222之推抵而沿著該第三滑槽32朝向該第五端緣323方向移動。當該鉗子夾持物品時,藉由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於該第三滑槽32之一位置,導致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受到該滑移件50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夾持物品且固定彼此之間的距離,使用者不須要一直施加力量於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而能夠持續夾持物品。當使用者將鉗子脫離物品時,對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施加力量而彼此遠離,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邊121與該第三邊221之推抵而沿著該第三滑槽32朝向該第六端緣324方向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具有以下優點:
1.當該鉗子夾持物品時,藉由該滑移件50同時受到該第一邊121或該第二邊122的抵頂、該第三邊221或該第四邊222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321或該第六邊322的抵頂,而使得該滑移件50受到該第一滑槽12、該第二滑槽22與該第三滑槽32的干涉而定位於該第三滑槽32之一位置,該第一夾鉗13與該第二夾鉗33夾持物品且固定彼此之間的距離,使用者不需要一直施加力量於該第一握柄14與該第二握柄23而能夠持續夾持物品。
2.第一墊圈61、該第二墊圈62、該第三墊圈63、該第四墊圈64與該第五墊圈65能夠消除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之間的間隙並吸收該第一鉗體10、該第二鉗體20與該第三鉗體30相對樞擺產生的震動噪音。
惟上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凡舉數值之變更或等效元件之置換,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疇。
10 第一鉗體 11 第一樞接部 111 第一穿孔 12 第一滑槽 121 第一邊 122 第二邊 123 第一端緣 124 第二端緣 13 第一夾鉗 14 第一握柄 20 第二鉗體 21 第二樞接部 211 第二穿孔 22 第二滑槽 221 第三邊 222 第四邊 223 第三端緣 224 第四端緣 23 第二握柄 30 第三鉗體 31 第三樞接部 311 第三穿孔 32 第三滑槽 321 第五邊 322 第六邊 323 第五端緣 324 第六端緣 33 第二夾鉗 40 樞軸 41 第一抵靠部 50 滑移件 51 第二抵靠部 60 墊圈組 61 第一墊圈 62 第二墊圈 63 第三墊圈 64 第四墊圈 65 第五墊圈 A 直徑 D1 第一寬度 D2 第二寬度 D3 第三寬度 E1 第一長度 E2 第二長度 E3 第三長度 L1 第一虛擬直線 L2 第二虛擬直線 L3 第三虛擬直線 P 軸線
圖1:為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可自動夾固之鉗子的側視圖。 圖4:由圖3中4-4線所取之剖面圖。 圖5:由圖3所取之局部放大圖,表示可自動夾固之鉗子位於閉合位置。 圖6:為圖5之延續,表示可自動夾固之鉗子位於最大張開位置。
10 第一鉗體 11 第一樞接部 111 第一穿孔 12 第一滑槽 121 第一邊 122 第二邊 123 第一端緣 124 第二端緣 13 第一夾鉗 14 第一握柄 20 第二鉗體 21 第二樞接部 211 第二穿孔 22 第二滑槽 221 第三邊 222 第四邊 223 第三端緣 224 第四端緣 23 第二握柄 30 第三鉗體 31 第三樞接部 311 第三穿孔 32 第三滑槽 321 第五邊 322 第六邊 323 第五端緣 324 第六端緣 33 第二夾鉗 40 樞軸 50 滑移件 60 墊圈組 61 第一墊圈 62 第二墊圈 63 第三墊圈 64 第四墊圈 65 第五墊圈

Claims (9)

  1. 一種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包括:一第一鉗體,其包括一第一樞接部與一第一滑槽,該第一滑槽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一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一滑槽直線地延伸並包括一第一邊、一第二邊與一第一虛擬直線,該第一虛擬直線沿著該第一鉗體之表面延伸,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平行於該第一虛擬直線並位於該第一虛擬直線相反兩側;一第二鉗體,其包括一第二樞接部與一第二滑槽,該第二滑槽位於該第二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二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二樞接部樞接該第一鉗體之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滑槽直線地延伸並包括一第三邊、一第四邊與一第二虛擬直線,該第二虛擬直線沿著該第二鉗體之表面延伸,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平行於該第二虛擬直線並位於該第二虛擬直線相反兩側;一第三鉗體,其包括一第三樞接部與一第三滑槽,該第三滑槽位於該第三樞接部之一端並貫穿該第三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三樞接部樞接該第二鉗體之第二樞接部相反於該第一鉗體之第一樞接部的一側,該第三滑槽直線地延伸並包括一第五邊、一第六邊與一第三虛擬直線,該第三虛擬直線沿著該第三鉗體之表面延伸,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平行於該第三虛擬直線並位於該第三虛擬直線相反兩側;一樞軸,其穿設該第一樞接部、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三樞接部,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能夠以該樞軸為軸心相對樞擺;一滑移件,其穿設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該滑移件同時受到該第一邊或該第二邊的抵頂、該第三邊或該第四邊的抵頂以及該第五邊或 該第六邊的抵頂,使得該滑移件受到該第一滑槽、該第二滑槽與該第三滑槽的干涉而選擇性地定位於該第三滑槽任意位置,該第一鉗體、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受到該滑移件的限制而無法任意樞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滑移件為圓柱體並具有一直徑,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之間具有一第一寬度,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之間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之間具有一第三寬度,該第一寬度、該第二寬度與該第三寬度皆大於該直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第一寬度為該直徑之1.001至1.2倍,該第二寬度為該直徑之1.001至1.2倍,該第三寬度為該直徑之1.001至1.2倍。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第一寬度與該第二寬度相等且為該直徑之1.05至1.1倍,該第三寬度為該直徑之1.01至1.05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第一滑槽包括一第一端緣與一第二端緣,該第一端緣與該第二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一邊與該第二邊沿著該第一虛擬直線之相反兩端,該第二滑槽包括一第三端緣與一第四端緣,該第三端緣與該第四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三邊與該第四邊沿著該第二虛擬直線之相反兩端,該第三滑槽包括一第五端緣與一第六端緣,該第五端緣與該第六端緣分別連接該第五邊與該第六邊沿著該第三虛擬直線之相反兩端,該第一端緣、該第二端緣、該第三端緣、該第四端緣、該第五端緣與該第六端緣分別呈半圓面,該滑移件為圓柱體。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第一樞接部包括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沿著一軸線貫穿該第一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二樞接部包括 一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沿著該軸線貫穿該第二鉗體相反兩側,該第三樞接部包括一第三穿孔,該第三穿孔沿著該軸線貫穿該第三鉗體相反兩側,該樞軸沿著該軸線延伸並穿設該第一穿孔、該第二穿孔與該第三穿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包括一墊圈組,該墊圈組包括一第一墊圈、一第二墊圈、一第三墊圈與一第四墊圈,該第一墊圈與該第二墊圈套設該滑移件,該第三墊圈與該第四墊圈套設該樞軸,該第一鉗體與該第二鉗體分別抵靠該第一墊圈與該第三墊圈相反兩側,該第二鉗體與該第三鉗體分別抵靠該第二墊圈與該第四墊圈相反兩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其中該第一墊圈、該第二墊圈、該第三墊圈與該第四墊圈分別為高分子材料。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可自動夾固之鉗子,該第一鉗體包括一第一夾鉗與一第一握柄,該第一夾鉗設置於該第一樞接部遠離該第一滑槽之一端,該第一握柄設置於該第一滑槽相反於該第一樞接部之一端,該第二鉗體包括一第二握柄,該第二握柄設置於該第二滑槽相反於該第二樞接部之一端,該第三鉗體包括一第二夾鉗,該第二夾鉗設置於該第三樞接部相反於該第三滑槽之一端。
TW105113767A 2016-05-03 2016-05-03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TWI615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67A TWI615248B (zh) 2016-05-03 2016-05-03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3767A TWI615248B (zh) 2016-05-03 2016-05-03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576A TW201739576A (zh) 2017-11-16
TWI615248B true TWI615248B (zh) 2018-02-21

Family

ID=6102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3767A TWI615248B (zh) 2016-05-03 2016-05-03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524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7878A (en) * 1964-06-03 1966-06-28 Alfred F Andersen Adjustable ratcheting wrench having rack means for immobilizing the jaws
US5005450A (en) * 1990-03-21 1991-04-09 Vernon Ford Self-locking tool
US5033338A (en) * 1990-03-21 1991-07-23 Ford Jr Vernon J G Self-locking device
US6662690B1 (en) * 2002-06-20 2003-12-16 Lisle Corporation Pliers for clamping a hose or tube
TWM265173U (en) * 2004-08-27 2005-05-21 Tang-Yang Cheng Alligator pliers hand tool
TW200836888A (en) * 2006-03-03 2008-09-16 Seamus Duffy Hand operated gripping tool
CN101422900A (zh) * 2007-11-02 2009-05-06 Ib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互换头部的夹紧及切割装置
TWM417996U (en) * 2010-12-13 2011-12-11 Aaima Internat Corp Labor saving cutting plier
TW201143994A (en) * 2010-01-19 2011-12-16 Bright Solutions Internat Llc Ring pliers
TWM476680U (en) * 2013-12-25 2014-04-21 Allprofessional Mfg Co Ltd Wave folding pliers having firm structure
US20150059535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Vernon James Ford, JR. Locking V Hinge Tool Device
CN204431174U (zh) * 2015-01-26 2015-07-0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推靠缸拆装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7878A (en) * 1964-06-03 1966-06-28 Alfred F Andersen Adjustable ratcheting wrench having rack means for immobilizing the jaws
US5005450A (en) * 1990-03-21 1991-04-09 Vernon Ford Self-locking tool
US5033338A (en) * 1990-03-21 1991-07-23 Ford Jr Vernon J G Self-locking device
US6662690B1 (en) * 2002-06-20 2003-12-16 Lisle Corporation Pliers for clamping a hose or tube
TWM265173U (en) * 2004-08-27 2005-05-21 Tang-Yang Cheng Alligator pliers hand tool
TW200836888A (en) * 2006-03-03 2008-09-16 Seamus Duffy Hand operated gripping tool
CN101422900A (zh) * 2007-11-02 2009-05-06 Ibt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可互换头部的夹紧及切割装置
TW201143994A (en) * 2010-01-19 2011-12-16 Bright Solutions Internat Llc Ring pliers
TWM417996U (en) * 2010-12-13 2011-12-11 Aaima Internat Corp Labor saving cutting plier
US20150059535A1 (en) * 2013-09-03 2015-03-05 Vernon James Ford, JR. Locking V Hinge Tool Device
TWM476680U (en) * 2013-12-25 2014-04-21 Allprofessional Mfg Co Ltd Wave folding pliers having firm structure
CN204431174U (zh) * 2015-01-26 2015-07-0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推靠缸拆装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576A (zh)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2878B2 (en) Cam actuated clamp apparatus
US7415912B2 (en) Locking clamp device
KR20100012821A (ko) 로킹 플라이어
AU2018101262A4 (en) Quick-Disassembly Nipple Connector Structure
US20110203421A1 (en) Locking pliers
US6012362A (en) Utility pliers
TWI683732B (zh) 五連桿夾鉗
GB2435004A (en) Adjustable multi-jawed clamp
US6971288B2 (en)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self-tightening wrench
TWI615248B (zh) 可自動夾固之鉗子
US2534985A (en) Lever and link feed sliding jaw wrench
TWM479193U (zh) 扳手
TWI799089B (zh) 高槓桿率鎖定式鉗子
TW201620679A (zh) clamp
US9682463B1 (en) Locking pliers
TW201634187A (zh) 具有省力效果之夾持裝置
TWI644763B (zh) 越夾越緊的鉗子
US9636804B2 (en) Clamping device with two parallel jaws
WO2017049567A1 (zh) 可调整偏摆角度的夹吊器
TWM519572U (zh) 鎖固鉗
TW201318787A (zh) 管或抽水幫浦用的鉗
CA2911012C (en) Wrench for breaking internal connections
WO2017049568A1 (zh) 具快速夹持功能的夹吊器
TWM516588U (zh) 具快速更換功能的夾吊器
TWM447297U (zh) cl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