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1205B - 光學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1205B
TWI611205B TW105105760A TW105105760A TWI611205B TW I611205 B TWI611205 B TW I611205B TW 105105760 A TW105105760 A TW 105105760A TW 105105760 A TW105105760 A TW 105105760A TW I611205 B TWI611205 B TW I6112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object side
image side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4808A (zh
Inventor
Yong Joo Jo
趙鏞主
Jae Hyun Baik
白在鉉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04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1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12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三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四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且第五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六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且包括形成於其像側面上的反曲點,且滿足70 < FOV,其中FOV是光學系統的視場。

Description

光學系統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5年7月1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5-0101227號的優先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併入本案供參考。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安裝於可攜式終端設備中的小型光學系統。
照相機模組安裝於可攜式終端內。照相機模組包括光學系統及影像感測器。光學系統包括多個透鏡,且影像感測器包括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訊號的多個感測器裝置。
為提高照相機模組的效能,需要達成光學系統及影像感測器的最佳效能。然而,在安裝於可攜式終端中的照相機模組中,由於可攜式終端的空間限制,因此不易提高光學系統及影像感測器的效能。舉例來說,藉由增加照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的尺寸以形成高解析度的照相機模組是困難的。因此,期望開發一種具有寬的視場且總焦距(F)數為2.0或小於2.0的光學系統,以形成高解析度的照相機模組。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之關鍵特徵或必要特徵,也非用以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之範圍。
根據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三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四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以及第六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且包括形成於其像側面上的反曲點(inflection point),其中滿足70<FOV,其中FOV是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
可滿足SD/f<0.6,其中SD是光闌的直徑,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可滿足10<|V1-V4|,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且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r7-r8)/(r7+r8)<0,其中r7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且r8是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可滿足TTL/f<1.3,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可滿足10<V1-V5,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0.5
Figure TWI611205BD00001
SD/f,其中SD是光闌的直徑,且f是所述 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可滿足|V4-V5|<10,其中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且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根據另一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凸的像側面;第二透鏡,包括屈光度;第三透鏡,包括凹的物側面;第四透鏡,包括屈光度;第五透鏡,包括凹的物側面及凹的像側面;以及第六透鏡,包括形成於其凹的像側面上的反曲點。
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可為凸的。
所述第二透鏡可包括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物側面是凸的。
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可為凸的。
所述第四透鏡可具有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像側面是凸的。
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可為凸的。
所述第一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
所述第六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
根據又一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平面依序設置的多個透鏡;所述多個透鏡中的第四透鏡包括凸的像側面;且所述多個透鏡中的第五透鏡包括像側面及凹的物側面,所述像側面包括反曲點,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及所述第五透鏡包括相同的折射率且包括負的屈光度。
第一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可包括負的屈光 度,第三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且第六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
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可大於70。
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之間的絕對差可小於10。
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之間的絕對差可大於10。
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與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的比值可小於1.3。
所述光學系統也可包括:鄰近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設置的光闌,其中所述光闌的光圈直徑與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的比值可大於或等於0.5且小於0.6。
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之間的差可大於10。
根據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平面依序設置的多個透鏡;所述多個透鏡中的第四透鏡包括凸的像側面及負的屈光度;且所述多個透鏡中的第五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及形成於其像側面上的反曲點,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與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曲率半徑之間的差對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物側面的所述曲率半徑與所述第四透鏡的所述像側面的所述曲率半徑之和的比值小於0。
第一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可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三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且第六透鏡可包括正的屈光度。
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可大於70。
根據以下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00‧‧‧光學系統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濾波器
180‧‧‧影像感測器
200‧‧‧光學系統
210‧‧‧第一透鏡
220‧‧‧第二透鏡
230‧‧‧第三透鏡
240‧‧‧第四透鏡
250‧‧‧第五透鏡
260‧‧‧第六透鏡
270‧‧‧濾波器
280‧‧‧影像感測器
300‧‧‧光學系統
310‧‧‧第一透鏡
320‧‧‧第二透鏡
330‧‧‧第三透鏡
340‧‧‧第四透鏡
350‧‧‧第五透鏡
360‧‧‧第六透鏡
370‧‧‧濾波器
380‧‧‧影像感測器
400‧‧‧光學系統
410‧‧‧第一透鏡
420‧‧‧第二透鏡
430‧‧‧第三透鏡
440‧‧‧第四透鏡
450‧‧‧第五透鏡
460‧‧‧第六透鏡
470‧‧‧濾波器
480‧‧‧影像感測器
ST‧‧‧光闌
由下述實施例的說明與附圖的結合,該些及/或其他態樣將變得顯而易見且更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圖2含有具有曲線的曲線圖,所述曲線代表圖1中所示光學系統的像差特性(aberration characteristic)。
圖3是代表圖1中所示光學系統的特性的表格。
圖4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圖5含有具有曲線的曲線圖,所述曲線代表圖4中所示光學系統的像差特性。
圖6是代表圖4中所示光學系統的特性的表格。
圖7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圖8含有具有曲線的曲線圖,所述曲線代表圖7中所示光學系統的像差特性。
圖9是代表圖7中所示光學系統的特性的表格。
圖10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圖11含有具有曲線的曲線圖,所述曲線代表圖10中所示光學系統的像差特性。
圖12是代表圖10中所示光學系統的特性的表格。
在圖式及實施方式通篇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應被理解為指示相同的元件、特徵、及結構。為清楚、說明、及方便起見,可能誇大該些元件的相對大小及繪示。
以下所提供的實施方式是為了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本文所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然而,本文所述方法、設備、及/或方法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對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所述操作的順序僅為實例,且並非僅限於本文所述者,而是對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除必定以某種次序進行的操作外,亦可進行改變。此外,可能省略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習知的功能及構造,以更為清楚及簡要。
在圖式及實施方式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相同的元件。圖式可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楚、說明及方便起見,可誇大所述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本文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應被視為僅限於本文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所述實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透徹及完整,且向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傳達本揭露內容的全部範圍。
應理解的是,儘管「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語在本文中用來闡述各種透鏡,然而該些透鏡不應受該些用語限制。 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透鏡。該些用語未必隱含透鏡的具體順序或排列。因此,以下所提及的第一透鏡可被稱為第二透鏡,而此並不背離各種實施例的教示內容說明。
此外,根據實施例,第一透鏡指距被拍攝影像的物體或對象最近的透鏡。第六透鏡是距影像感測器或成像平面最近的透鏡。在實施例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透鏡的半徑、厚度/距離、總焦距(TTLs)等的所有數值均以毫米(mm)為單位表示。熟習相關技術者將理解,可使用其他量測單位。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透鏡的所有曲率半徑、厚度、自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光軸距離(OALs)、光闌與影像感測器之間在光軸上的距離(SLs)、影像高度(image heights,IMGHs)及後焦距(back focus lengths,BFLs)、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及每一透鏡的焦距均以毫米(mm)為單位表示。另外,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空隙、OALs以及SLs是基於透鏡的光軸而量測的距離。
此外,關於透鏡形狀,此類形狀是相對於透鏡的光軸來表示的。透鏡的表面為凸的指相應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凸的,且透鏡的表面為凹的指相應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凹的。因此,在透鏡的一個表面被表述為凸的情況下,所述透鏡的邊緣部分可能是凹的。同理,在透鏡的一個表面被表述為凹的情況下,所述透鏡的邊緣部分可能是凸的。換言之,透鏡的近軸區(paraxial region)可為凸的,而所述透鏡位於近軸區外的其餘部分是凸的、凹的、或平的。另外,透鏡的近軸區可為凹的,而所述透鏡位於近軸區 外的其餘部分是凸的、凹的、或平的。
此外,在實施例中,透鏡的厚度及曲率半徑是相對於相應透鏡的光軸而量測。
根據實施例,一種光學系統包括六個透鏡。舉例而言,所述光學系統可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所述透鏡模組可包括四個透鏡至六個透鏡,而此並不背離本文所述實施例的範圍。根據說明性實例,描述光學系統的實施例包括具有屈光度的六個透鏡。然而,相關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光學系統中的透鏡的數目可在例如兩個透鏡至六個透鏡之間變化,同時仍達成下文中所闡述的各種結果及功效。此外,儘管每一透鏡被闡述為具有特定屈光度,然而所述透鏡中的其中至少一者可使用不同的屈光度來達成所期望的結果。
第一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一透鏡的物側面是凸的。第一透鏡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一透鏡是由塑膠或聚氨酯(polyurethane)材料製成。然而,第一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
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具有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物側面是凸的。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或物側面是平的或實質上平的,且第二表面或像側面是凹的。第二透鏡具有非球面表面。 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二透鏡是由塑膠或聚氨酯材料製成。然而,第二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
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的物側面是凹的。第三透鏡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三透鏡可由塑膠或聚氨酯材料形成。然而,第三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或聚氨酯材料。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
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具有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像側面是凸的。第四透鏡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四透鏡是由塑膠或聚氨酯材料製成。然而,第四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在一實例中,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在近軸區中是凹的且在其邊緣部分處逐漸變平。在另一實例中,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在近軸區中是凸的。
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均為凹的。第五透鏡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具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像側面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五透鏡是由塑膠或聚氨酯材料製成。然而,第五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
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度。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第六透鏡的像側面是凹的。第六透鏡可具有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可為非球面。第六透鏡可具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像側面上可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六透鏡可由塑膠形成。然而,第六透鏡的材料並非僅限於塑膠或聚氨酯材料。舉例而言,所述材料可包括玻璃。在一實施例中,第六透鏡的像側面在近軸區中是凹的且朝其邊緣部分逐漸彎曲成凸的。
相關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中的每一者可被配置成具有與上述配置相反的屈光度。舉例而言,在替代配置中,第一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五透鏡具有正的屈光度,且第六透鏡具有負的屈光度。
所述光學系統包括濾波器及影像感測器。濾波器設置於第六透鏡與影像感測器之間。濾波器可過濾自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所折射的入射光中的紅外分量。影像感測器設置於濾波器後面,並將自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所折射的入射光轉換成電訊號。
所述光學系統包括光闌。光闌可調整入射進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光量。舉例而言,光闌鄰近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設置,以調整入射進第一透鏡的光量。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1:[條件表達式1] SD/f<0.6。
在實例中,SD是光闌的光圈直徑,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以上條件表達式1表示用於限制光闌的光圈直徑對所述光學系統總焦距的比值的數值條件。舉例而言,在SD/f超出以上條件表達式1的上限值的光學系統中,大量的光會入射進影像感測器,因此可能難以在白天拍攝到清楚的影像。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2:[條件表達式2] 10<|V1-V4|。
在實例中,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4是第四透鏡的阿貝數。條件表達式2表示用於限制第四透鏡相對於第一透鏡的材料特性的條件。舉例而言,在|V1-V4|低於條件表達式2的下限值的情形中,第四透鏡具有低的折射率,因此,造成第四透鏡難以設計。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3:[條件表達式3] 70<FOV。
在實例中,FOV是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條件表達式3表示實施具有寬的視場的光學系統的條件。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4:[條件表達式4] (r7-r8)/(r7+r8)<0。
在實例中,r7是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且r8是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條件表達式4是第四透鏡的光學設計的數值條件。舉例而言,在滿足條件表達式4的情形中,第四透鏡可易於製造。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5:[條件表達式5] TTL/f<1.3。
在實例中,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影像感測器(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條件表達式5是使所述光學系統微型化的數值條件。舉例而言,在TTL/f高於條件表達式5的上限值的情形中,可能難以在可攜式終端中安裝所述光學系統。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6:[條件表達式6] |V4-V5|<10。
在實例中,V4是第四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條件表達式6表示用於限制第四透鏡的材料特性及第五透鏡的材料特性的條件。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或可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以使|V4-V5|不高於條件表達式6的上限值。
所述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7:[條件表達式7] 0.5
Figure TWI611205BD00002
SD/f。
在實例中,SD是光闌的光圈直徑,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條件表達式7表示用於限制光闌的光圈直徑對所述光學系統總焦距的數值條件。舉例而言,在SD/f低於條件表達式7的下限值的光學系統中,少量的光會入射進影像感測器,因此可能難以在夜晚拍攝到清楚的影像。
如上述配置的光學系統具有寬的視場及明亮的F數。舉 例而言,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具有等於2.0或小於2.0的F數。
接下來,將說明若干實施例。
將參照圖1來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光學系統。
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100包括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第一透鏡110至第六透鏡160自物側朝成像平面依序設置。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一透鏡11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一透鏡11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鏡11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一透鏡110是由塑膠製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11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製成。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2.560毫米。
第二透鏡12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12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二透鏡12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二透鏡12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二透鏡120是由塑膠製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120是由折射率為1.634的塑膠製成。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5.080毫米。
第三透鏡13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13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三透鏡13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13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三透鏡130是由塑膠製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13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製成。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11.330毫米。
第四透鏡14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14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四透鏡14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 例而言,第四透鏡14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四透鏡140是由塑膠製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140是由折射率為1.649的塑膠製成。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738.79毫米。
第五透鏡15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15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五透鏡15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15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的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五透鏡15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是由折射率為1.649的塑膠製成。第五透鏡150的焦距為-5.130毫米。
第六透鏡16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六透鏡16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六透鏡16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六透鏡16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六透鏡160是由塑膠製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是由折射率為1.534的塑膠製成。第六透鏡160的焦距為10.960毫米。
所述光學系統100包括濾波器170及影像感測器180。
濾波器170鄰近第六透鏡160的像側面設置。濾波器170具有實質上平的板。濾波器170過濾自第六透鏡160所折射的光中的紅外線。
影像感測器180設置於濾波器170後面。影像感測器180 具有預定大小。舉例而言,自影像感測器180的成像平面與光軸之間的交叉點至影像感測器180的對角隅角的距離(ImgH)可為3.03毫米。
在實施例中,光學系統100包括光闌ST。在實例中,光闌ST鄰近第一透鏡110的物側面設置。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知,光闌ST可定位於透鏡110至透鏡160中的兩個透鏡之間。
如上述配置的光學系統100可呈現如圖2及圖3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光學特性。舉例而言,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100的F數為1.90、總長度(TTL),即自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光學系統100的成像平面的距離,為4.47毫米,且光學系統100的總焦距為3.680毫米。
圖4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200包括第一透鏡210至第六透鏡260。第一透鏡210至第六透鏡260自物側朝成像平面依序設置。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一透鏡21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一透鏡21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1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一透鏡21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1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一透鏡210的焦距為2.560毫米。
第二透鏡22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22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二透鏡22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二透鏡22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二透鏡 22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220是由折射率為1.634的塑膠形成。第二透鏡220的焦距為-5.080毫米。
第三透鏡23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23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三透鏡23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23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三透鏡23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23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三透鏡230的焦距為11.390毫米。
第四透鏡24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24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四透鏡24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四透鏡24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四透鏡24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240是由折射率為1.649的塑膠形成。第四透鏡240的焦距為-2316.64毫米。
第五透鏡25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25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五透鏡25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25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的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五透鏡25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是由折射率為1.649的塑膠形成。第五透鏡250的焦距為-5.130毫米。
第六透鏡26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六透鏡26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六透鏡26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六透鏡 26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六透鏡26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是由折射率為1.534的塑膠形成。第六透鏡260的焦距為10.950毫米。
所述光學系統200包括濾波器270及影像感測器280。
濾波器270鄰近第六透鏡260的像側面設置。濾波器270具有實質上平的板。在實例中,濾波器270過濾自第六透鏡260所折射的光中的紅外線。
影像感測器280設置於濾波器270後面。影像感測器280具有預定大小。舉例而言,自影像感測器280的成像平面與光軸之間的交叉點至影像感測器280的對角隅角的距離(ImgH)為3.03毫米。
光學系統200包括光闌ST。光闌ST鄰近第一透鏡210的物側面設置。
如上述配置的光學系統200可呈現出如圖5及圖6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光學特性。舉例而言,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200的F數為1.99、總長度(TTL),即自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光學系統200的成像平面的距離,為4.47毫米,且光學系統200的總焦距為3.680毫米。
圖7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300包括第一透鏡310至第六透鏡360。第一透鏡310至第六透鏡360自物側朝成像平面依序設置。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一透鏡31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一透鏡31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鏡31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一透鏡31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31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一透鏡310的焦距為2.530毫米。
第二透鏡32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32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二透鏡32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二透鏡32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二透鏡32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320是由折射率為1.634的塑膠形成。第二透鏡320的焦距為-4.700毫米。
第三透鏡33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33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三透鏡33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33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三透鏡33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33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三透鏡330的焦距為10.900毫米。
第四透鏡34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34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四透鏡34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四透鏡34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四透鏡34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340是由折射率為1.634的塑膠形成。第四透鏡340的焦距為-151.35毫米。
第五透鏡35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35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五透鏡35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 例而言,第五透鏡35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35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350的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五透鏡35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350是由折射率為1.634的塑膠形成。第五透鏡350的焦距為-5.120毫米。
第六透鏡36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六透鏡36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六透鏡36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六透鏡36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六透鏡36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是由折射率為1.534的塑膠形成。第六透鏡360的焦距為9.060毫米。
所述光學系統300包括濾波器370及影像感測器380。
濾波器370鄰近第六透鏡360的像側面設置。濾波器370具有實質上平的板。濾波器370過濾自第六透鏡360所折射的光中的紅外線。
影像感測器380設置於濾波器370後面。影像感測器380具有預定大小。舉例而言,自影像感測器380的成像平面與光軸之間的交叉點至影像感測器380的對角隅角的距離(ImgH)為3.04毫米。
光學系統300包括光闌ST。光闌ST鄰近第一透鏡310的物側面設置。
如上述配置的光學系統300呈現出如圖8及圖9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光學特性。舉例而言,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300的F數為1.99、總長度(TTL),即自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光學系統300的成像平面的距離,為4.47毫米,且光學系統300的總焦距為3.690毫米。
圖10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系統的示意圖。
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400包括第一透鏡410至第六透鏡460。第一透鏡410至第六透鏡460自物側面朝成像平面依序設置。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一透鏡41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一透鏡41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一透鏡41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一透鏡41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41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一透鏡410的焦距為2.880毫米。
第二透鏡42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二透鏡42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二透鏡42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二透鏡42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二透鏡42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420是由折射率為1.650的塑膠形成。第二透鏡420的焦距為-4.950毫米。
第三透鏡43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三透鏡43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三透鏡43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43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三透鏡 43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43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三透鏡430的焦距為20.700毫米。
第四透鏡44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四透鏡44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凸的。第四透鏡44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四透鏡44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四透鏡44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440是由折射率為1.650的塑膠形成。第四透鏡440的焦距為-74.30毫米。
第五透鏡450具有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450的物側面是凹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五透鏡45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45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五透鏡45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450的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五透鏡45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450是由折射率為1.650的塑膠形成。第五透鏡450的焦距為-12.40毫米。
第六透鏡460具有正的屈光度。第六透鏡460的物側面是凸的,且其像側面是凹的。第六透鏡460具有非球面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460的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第六透鏡460上形成有反曲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460的物側面及像側面上形成有一或多個反曲點。第六透鏡460是由塑膠形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460是由折射率為1.544的塑膠形成。第六透鏡460的焦距為25.660毫米。
所述光學系統400包括濾波器470及影像感測器480。
濾波器470鄰近第六透鏡460的像側面設置。濾波器470具有實質上平的板。濾波器470過濾自第六透鏡460所折射的光中的紅外線。
影像感測器480設置於濾波器470後面。影像感測器480具有預定大小。舉例而言,自影像感測器480的成像平面與光軸之間的交叉點至影像感測器480的對角隅角的距離(ImgH)為3.42毫米。
光學系統400包括光闌ST。光闌ST鄰近第一透鏡410的物側面設置。
如上述配置的光學系統400呈現出如圖11及圖12中所示的像差特性及光學特性。舉例而言,根據實施例,光學系統400的F數為1.90、總長度(TTL),即自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光學系統400的成像平面的距離,為5.30毫米,且光學系統400的總焦距為4.40毫米。
根據如上述配置的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光學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1至條件表達式7中的所有者,如表1中所示。
Figure TWI611205BD00003
Figure TWI611205BD00004
如上所述,根據各種實施例,達成具有寬的視場且產生更亮的影像的光學系統。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對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變化。本文所述實例僅被視為具有描述性意義,而並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應被視作可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以不同次序執行所述技術,及/或若以不同方式將所述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進行組合、及/或以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組件替換或補充所述組件,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並非由實施方式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均應被視作包括於本揭露中。
100‧‧‧光學系統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濾波器
180‧‧‧影像感測器
ST‧‧‧光闌

Claims (22)

  1. 一種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二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三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第四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第五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以及第六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且包括形成於其像側面上的反曲點,其中滿足70<FOV且滿足10<|V1-V4|,其中FOV是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SD/f<0.6,其中SD是光闌的直徑,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r7-r8)/(r7+r8)<0,其中r7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且r8是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TTL/f<1.3,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10<V1-V5,其中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0.5
    Figure TWI611205BC00001
    SD/f,其中SD是光闌的直徑,且f是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滿足|V4-V5|<10,其中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8. 一種光學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凸的像側面;第二透鏡,包括屈光度;第三透鏡,包括凹的物側面;第四透鏡,包括屈光度;第五透鏡,包括凹的物側面及凹的像側面;以及第六透鏡,包括形成於其凹的像側面上的反曲點,其中滿足10<|V1-V4|,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是凸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二透鏡包括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物側面是凸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是凸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具有彎月形狀,所述彎月形狀的像側面是凸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是凸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六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
  16. 一種光學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平面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以及第六透鏡;所述第四透鏡包括凸的像側面;以及所述第五透鏡包括像側面及凹的物側面,所述像側面包括反曲點,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及所述第五透鏡包括相同的折射率且包括負的屈光度,且滿足10<|V1-V4|,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所述第二透鏡包括負的屈光度,所述第三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且所述第六透鏡包括正的屈光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光學系統的視場大於70。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之間的絕對差小於1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與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的比值小於1.3。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系統,更包括:鄰近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設置的光闌,其中所述光闌的光圈直徑與所述光學系統的總焦距的比值大於或等於0.5且小於0.6。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與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之間的差大於10。
TW105105760A 2015-07-16 2016-02-26 光學系統 TWI611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5-0101227 2015-07-16
KR1020150101227A KR101762004B1 (ko) 2015-07-16 2015-07-16 촬상 광학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808A TW201704808A (zh) 2017-02-01
TWI611205B true TWI611205B (zh) 2018-01-11

Family

ID=5777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760A TWI611205B (zh) 2015-07-16 2016-02-26 光學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444470B2 (zh)
KR (1) KR101762004B1 (zh)
CN (2) CN109031596B (zh)
TW (1) TWI611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2006B1 (ko) * 2015-07-24 2017-07-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및 서로 다른 화각을 가진 복수의 촬상 광학계가 장착된 모바일 기기
KR20180022414A (ko) 2016-08-24 2018-03-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32627B1 (ko) 2016-11-25 2018-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00940B (zh) * 2017-03-01 2017-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802976B (zh) * 2017-05-03 2023-10-0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KR102041700B1 (ko) 2018-02-09 2019-11-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9870786B (zh) * 2018-12-31 2021-03-02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20200084180A (ko) * 2019-01-02 2020-07-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81229B (zh) * 2019-03-06 2020-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368760B1 (ko) * 2019-11-21 2022-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824671B (zh) * 2019-11-26 2021-11-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190266A (zh) * 2020-01-20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52065B (zh) * 2020-05-27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85902B (zh) * 2020-12-30 2021-03-19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4911028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4076081A1 (ko) * 2022-10-04 2024-04-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1182A (zh) * 2013-11-25 2014-03-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201418763A (zh) * 2014-01-08 2014-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201423145A (zh) * 2014-02-24 2014-06-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成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US20150124333A1 (en) * 2012-07-18 2015-05-07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CN204462518U (zh) * 2014-03-17 2015-07-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7738A (ko) 2006-12-20 2008-06-25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내부 조리실을 갖는 전자레인지
KR20080061461A (ko) 2006-12-28 2008-07-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터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JP4588077B2 (ja) 2008-02-12 2010-11-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再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内視鏡
KR100962970B1 (ko) 2008-06-19 2010-06-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KR100962999B1 (ko) 2008-06-27 2010-06-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JP2012212096A (ja) 2011-03-23 2012-11-01 Olympus Corp 顕微鏡光学系
TWI447473B (zh) 2011-03-25 2014-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
TWI432772B (zh) * 2011-06-10 2014-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JP6071511B2 (ja) 2012-01-31 2017-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顕微鏡対物レンズ
WO2014076961A1 (ja) * 2012-11-19 2014-05-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477803B (zh) * 2013-03-05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系統透鏡組
TWI465762B (zh) 2013-08-09 2014-1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KR101983147B1 (ko) * 2013-08-16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009429B1 (ko) * 2013-08-29 2019-08-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503566B (zh) * 2013-10-31 2015-10-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US9354423B2 (en) * 2013-11-08 2016-05-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TWI467219B (zh) * 2013-11-2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CN103969805B (zh) * 2013-12-10 2016-08-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JP6226377B2 (ja) * 2014-01-23 2017-11-0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484212B (zh) * 2014-03-06 2015-05-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光學成像鏡頭的電子裝置
TWI529412B (zh) * 2014-05-23 2016-04-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US10133030B2 (en) * 2014-06-17 2018-11-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High resolution lens module
TWI489133B (zh) * 2014-06-20 2015-06-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547713B (zh) * 2014-07-30 2016-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CN105334595B (zh) * 2014-08-06 2017-12-0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KR101670130B1 (ko) * 2014-09-22 2016-10-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126419B1 (ko) * 2014-10-20 2020-06-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376561B2 (ja) * 2014-10-29 2018-08-2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201617669A (zh) * 2014-11-04 2016-05-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622791B (zh) * 2014-11-06 2018-05-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39181B (zh) * 2014-11-06 2016-06-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85448B (zh) * 2014-11-07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KR101681384B1 (ko) * 2014-11-18 201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105739058B (zh) * 2014-12-08 2018-09-14 亚太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头
KR101709838B1 (ko) * 2014-12-08 2017-0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JP2016114633A (ja) * 2014-12-11 2016-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534497B (zh) * 2014-12-30 2016-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4808320B (zh) * 2015-01-23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522646B (zh) * 2015-04-29 2016-0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5449B (zh) * 2015-05-19 2017-06-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TWI570432B (zh) * 2015-05-21 2017-02-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4333A1 (en) * 2012-07-18 2015-05-07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TW201411182A (zh) * 2013-11-25 2014-03-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201418763A (zh) * 2014-01-08 2014-05-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201423145A (zh) * 2014-02-24 2014-06-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成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裝置
CN204462518U (zh) * 2014-03-17 2015-07-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09356A (ko) 2017-01-25
CN106353874A (zh) 2017-01-25
TW201704808A (zh) 2017-02-01
US11698513B2 (en) 2023-07-11
CN109031596A (zh) 2018-12-18
US20170017064A1 (en) 2017-01-19
US20190293912A1 (en) 2019-09-26
KR101762004B1 (ko) 2017-07-26
CN109031596B (zh) 2023-11-17
US10444470B2 (en) 2019-10-15
US20230296865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1205B (zh) 光學系統
CN110658609B (zh) 光学系统
CN11028646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KR101681383B1 (ko) 렌즈 모듈
KR101681387B1 (ko) 렌즈 모듈
TWI793669B (zh) 透鏡模組
KR101709838B1 (ko) 렌즈 모듈
TWI622793B (zh) 透鏡模組
CN106772929B (zh) 光学成像系统
KR101659140B1 (ko) 렌즈 모듈
TWI619965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1719224A (zh) 光學成像系統
KR20160046255A (ko) 촬상 광학계
KR20150135860A (ko) 촬상 광학계
KR20160064590A (ko) 렌즈 모듈
CN11652053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KR102294539B1 (ko) 촬상 광학계
KR102642916B1 (ko) 촬상 광학계
KR102296115B1 (ko) 촬상 광학계
TWI76971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2412B (zh) 光學成像系統
KR102296113B1 (ko) 촬상 광학계
KR20230053576A (ko) 촬상 광학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