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1136B - 光源調整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光源調整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1136B TWI611136B TW106125903A TW106125903A TWI611136B TW I611136 B TWI611136 B TW I611136B TW 106125903 A TW106125903 A TW 106125903A TW 106125903 A TW106125903 A TW 106125903A TW I611136 B TWI611136 B TW I6111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trong
- light source
- weak
- incident end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調整結構,供以接收二光源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使導光板具有均勻出光。該光源調整結構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二入光端面及一出光面,且出光面具有二強出光部及一弱出光部,入光端面為相對設置且分別與出光面垂直鄰接,並供以接收光源之光線。光源調整結構由任一入光端面朝另一入光端面依序設有強出光部、弱出光部及另一強出光部,藉此使光源調整結構於出光面之出光強度,由任一入光端面朝另一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相對地即可降低搭配使用之導光板取光能力設計難度。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導光元件領域相關,尤其是一種光源調整結構。
導光板為目前廣泛應用於顯示裝置中之光學元件,藉其優異之光線導引特性,係可讓如發光二極體(下稱LED)之點光源光線,形成均勻之面光源而提供予顯示面板,並由於導光板及其搭配之光源係設置於顯示面板背側,因此又稱之為背光模組。為保持顯示畫面品質,背光模組之出光均勻度實為各相關廠商致力研發之目標。
為破壞導光板內部之光線全反射,以使導光板可具有均勻之出光,於導光板上會設計微小取光結構以調整光線之整體出光狀態,進而達到均勻化出光之目標。惟,由於LED光源之光線具有特定發散角度,亦即高指向性,因此做為背光模組之光源使用時,極易於導光板鄰近光線入射面區域形成亮暗不均之情況,此即為熱點現象(hot spot)。並因應現今之顯示裝置輕薄化需求,背光模組亦須隨之降低其整體厚度,在導光板越來越薄的情況下,LED在導光板所形成的熱點現象更趨嚴重。
為了解決熱點現象,傳統係採用增設LED的方式以求降低亮暗不均的出光現象,然而此方式卻大幅提升了整體設置成本。而後係有相關廠商提出應用導光條之概念,以取代LED燈條。導光條係設置於導光板一側,且導光條係採用取光能力與光源距離成反比之設計概念,使LED
之光線藉由導光條形成「均勻一致」之出光狀態,再使均勻光線入射至導光板內。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光源調整結構,其係利用特殊的出光強度分佈,使導光板確實可具有一致均勻之出光,並相對地降低導光板取光能力設計上之難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於一實施方式揭示一種光源調整結構,供以接收二光源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而使該導光板呈現均勻出光,其特徵在於:該光源調整結構具有二入光端面及一出光面,且該出光面具有二強出光部及一弱出光部,該二入光端面為相對設置且分別與該出光面垂直鄰接,該二入光端面分別供以接收該二光源之光線,並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另一該入光端面依序設有該強出光部、該弱出光部及另一該強出光部,藉此使該光源調整結構於該出光面之出光強度,係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向另一該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藉此,透過光源調整模組使光線以前述態樣形成出光後,即可讓導光板形成均勻之出光,同時降低導光板取光能力設計上的難度。
於一實施方式中,該光源調整結構之厚度係由該二強出光部朝該弱出光部漸減,且該弱出光部區域為等厚態樣,以使光線因應厚度差異而形成強弱出光變化。
或如另一實施方式所述,該等強出光部佈設有複數第一網點,該弱出光部佈設有複數第二網點,且該等第一網點之佈設密度,係大於該等第二網點之佈設密度,以利用網點密度變化調整出光面之出光強度
變化。
於次一實施方式係揭示該等強出光部設有複數第一反射稜鏡結構,該弱出光部設有複數第二反射稜鏡結構,且該等第一反射稜鏡結構之尺寸,係大於該等第二反射稜鏡結構。當稜鏡尺寸越大,則可阻攔並反射出光的光線量越多,故於此透過第一反射稜鏡結構及第二反射稜鏡結構之尺寸差異調整出光面之出光強度變化。
或如一實施方式所述,該光源調整結構對應該弱出光部位置,具有一凸出結構,且該凸出結構非位於該出光面,藉此以讓光線在出光面形成強-弱-強之分佈態樣。
其中,任一該光源為LED,另一該光源為經一反射件所反射後之光線,亦即採用設置實體光源與非本身可發出光線之偽光源作為調光光線來源,係可有效地降低設置成本。當然,該等光源亦可分別為LED,以適用較高亮度之需求。
此外,較佳者,於一實施方式中係揭示該光源調整結構外側設有一反光件,該反光件部分遮蔽該光源調整結構,以防止光線自非該出光面區域射出,藉此,降低光線逸失情況,增加光線利用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示之光源調整結構,係克服了過往提供均勻線光源之技術偏見,跳脫以往之出光均勻化設計,將光線經調整形成由任一入光端面朝向另一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以由該種強度分佈之出光,使得導光板於接收光線後形成一致均勻之出光態樣,降低設計導光板取光能力分佈狀態之難度。而欲使光源調整結構形成前述出光強度分佈,係可藉由各實施方式所提及之結構設置達成。
1‧‧‧光源調整結構
10‧‧‧入光端面
11‧‧‧出光面
111‧‧‧強出光部
1111‧‧‧第一網點
1112‧‧‧第一反射稜鏡結構
112‧‧‧弱出光部
1121‧‧‧第二網點
1122‧‧‧第二反射稜鏡結構
12‧‧‧反光件
13‧‧‧凸出結構
2‧‧‧光源
20‧‧‧反射件
3‧‧‧導光板
7‧‧‧導光條
8‧‧‧導光板
9‧‧‧LED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及光源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光源及反光件立體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次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驗例之導光條應用示意圖。
如第7圖所示,其係為本發明實驗例之導光條應用示意圖。本發明人係發現實際應用上,均勻線光源之導光條7搭配導光板使用時,由於光線自均勻線光源入射至導光板8後,因應光線傳導特性會使兩側之光線強度小於中央之光線強度,如圖中所示狀態,反而使導光板8形成出光不均的現象。倘若欲以導光板上之取光微結構進行調整,因需大幅調整整體取光強度分配,因此會大幅增加導光板8設計上的難度。故鑒於現行導光板所搭配之均勻入射線光源皆未考量導光板整體之均勻出光需求,仍存有缺失與問題,本發明人遂構思並提出如下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以突破習知技術出光均勻要求之窠臼,俾能有效排除光源對於導光板出光均勻度之影響,降低導光板上取光微結構的設計難度,使導光板確實可具有均勻之出光效能。請參閱第1及2圖,其係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
結構及光源立體示意圖及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本發明係揭示一種光源調整結構1,其供以接收二光源2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3,使導光板3可呈現均勻出光。光源調整結構1之特徵在於其具有二入光端面10及一出光面11,且出光面11具有二強出光部111及一弱出光部112。二入光端面10係為相對設置,並分別與出光面11垂直鄰接,入光端面10分別供以接收光源2之光線,並由任一入光端面10朝另一入光端面10依序設有前述之強出光部111、弱出光部112及另一強出光部111。藉此使光源調整結構1於出光面11之出光強度,由任一入光端面10朝另一入光端面10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更具體的說,本實施方式所提出之光源調整結構1,在應用上本質屬提供光線之光源,非屬導引且形成面光源以提供予顯示面板等元件使用之後端光學元件,如導光板,是以前述光源調整結構1與習知導光板之開發考量與設計方向亦不相同,無法將傳統導光板的出光設計與要求等技術特徵,輕易置換或轉化至本實施方式所提出之光源調整結構1上。並如前述,由於目前存有之均勻線光源,實際上會使接收光線之導光板光線分布不均且形成取光能力設計不易的問題,因此本實施方式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1,係利用二強出光部111與弱出光部112之排列設置,使光源調整結構1之出光強度為中央低於兩端之態樣,換言之,即為採用取光能力與光源距離成反比之「反向」設計概念,設置出前述的出光強弱分佈態樣。當該種狀態之光線進入導光板3後,即可讓導光板3具有一致均勻出光,降低設計對應之取光微結構的難度。
較佳者,於本實施方式中,於強出光部111係佈設有複數第一網點1111,弱出光部112佈設有複數第二網點1121,且第一網點1111之
佈設密度大於第二網點1121之佈設密度。由於網點結構可破壞光線在光源調整結構1中的全反射狀態並形成出光,且網點佈設密度越高可形成之出光量越多,故藉由前述第一網點1111與第二網點1121之佈設密度態樣,即可讓光源調整結構1於強出光部111之取光能力大於弱出光部112。較佳者,該些第一網點1111及第二網點1121可分別為碗形或圓形凹槽。
如第2圖所示,該些光源2可分別為LED,並對應該些入光端面10設置,各光源2之光線進入光源調整結構1後,因應該些第一網點1111及該些第二網點1121,即可於出光面11形成自任一入光端面10朝另一入光端面10呈強-弱-強之出光強度分佈狀態。該些光線再進入導光板3後,在與光源調整結構1等距之區域內,係可藉由前述之中央光線強度較弱,兩側光線強度較強之狀態,因應光線傳遞特性,而使中間位置之光線強度趨近於兩側位置,進而使導光板3具有均勻的出光,且相對地導光板3上之取光微結構,其取光能力強弱設計亦可較為一致化,而有效降低設計上的難度。
請續參閱第3圖,其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光源及反光件立體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光源調整結構1之厚度由二強出光部111朝弱出光部112漸減,且弱出光部112區域為等厚態樣為例。藉由前述光源調整結構1之結構態樣,自二入光端面10進入光源調整結構1內之光線,受到強出光部111與弱出光部112之厚度差異影響,進而可讓位於兩端之強出光部111,其出光強度大於中央區域之弱出光部112。接續在入射至導光板3後,可更利於導光板3形成均勻之出光。
此外,於本實施方式中,光源調整結構1外側設有一反光件
12,反光件12係部分遮蔽光源調整結構1,以防止光線自非出光面11區域射出。透過反光件12可使非出光面11區域射出之光線反射回光源調整結構1,以繼續受光源調整結構1導引並自出光面11形成出光。同樣地,當光線自光源調整結構1以前述出光強度態樣進入導光板3後,在導光板3與光源調整結構1等距之區域內即可具有一致的光線強度,以使導光板3形成均勻出光,有效降低導光板3設計之難度。
請續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次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中,該些強出光部111設有複數第一反射稜鏡結構1112,弱出光部112設有複數第二反射稜鏡結構1122,且第一反射稜鏡結構1112之尺寸,大於第二反射稜鏡結構1122。由於反射稜鏡之尺寸越大,可阻攔並反射出光的光線量越多,換言之對應出光之光線強度越高,因此,藉由前述第一反射稜鏡結構1112與第二反射稜鏡結構1122之尺寸關係,即可使二強出光部111之出光強度大於弱出光部112。此外,所述二光源2除了可分別為LED外,於本實施方式中,任一光源2係為LED,另一光源2係為經一反射件20反射後之光線。換言之,任一光源2係可採用實體光源,另一光源2為本身非可提供光線之實際光源,亦即偽光源之概念,例如前述經由反射件20將光線反射回光源調整結構1續行利用所形成之光源。而光源調整結構1之出光態樣與接收光線後之導光板3光線強度示意,請復搭配參閱第2或4圖所示。
請續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光源調整結構應用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光源調整結構1對應弱出光部112位置具有一凸出結構13,且凸出結構13非位於出光面11。藉由凸出結構13,光
源2之光線自二入光端面10進入光源調整結構1後,在弱出光部112因應凸出結構13而使光線能量形成較多耗損,進而降低弱出光部112之出光強度,使光源調整結構1於出光面11形成自任一入光端面10朝另一入光端面10出光強度為強-弱-強之分佈態樣,並利於降低後續接收光線之導光板3取光能力上的設計難度。並於此實施方式中,亦以任一光源2為LED,另一光源2為經反射件20反射後之光線之態樣設置。而光源調整結構1之出光態樣與接收光線後之導光板3光線強度示意,請復搭配參閱第2或4圖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示之光源調整結構,係克服了過往設計線光源時的技術偏見與窠臼,跳脫以往須使出光均勻化之設計概念,將光源之光線經由調整後,形成由任一入光端面朝向另一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藉由該種出光強度分佈之光線,方可使得導光板於接收光線後形成一致均勻之出光,降低設計導光板取光能力分佈狀態之難度。而欲使光源調整結構形成前述出光強度分佈,係可藉由各實施方式所提及之結構設置達成。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光源調整結構
10‧‧‧入光端面
11‧‧‧出光面
111‧‧‧強出光部
1111‧‧‧第一網點
112‧‧‧弱出光部
1121‧‧‧第二網點
2‧‧‧光源
Claims (7)
- 一種光源調整結構,供以接收二光源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而使該導光板呈現均勻出光,其特徵在於:該光源調整結構具有二入光端面及一出光面,且該出光面具有二強出光部及一弱出光部,該二入光端面為相對設置且分別與該出光面垂直鄰接,該二入光端面分別供以接收該二光源之光線,並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另一該入光端面依序設有該強出光部、該弱出光部及另一該強出光部,藉此使該光源調整結構於該出光面之出光強度,係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向另一該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其中,該光源調整結構之厚度係由該二強出光部朝該弱出光部漸減,且該弱出光部區域為等厚態樣。
- 一種光源調整結構,供以接收二光源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而使該導光板呈現均勻出光,其特徵在於:該光源調整結構具有二入光端面及一出光面,且該出光面具有二強出光部及一弱出光部,該二入光端面為相對設置且分別與該出光面垂直鄰接,該二入光端面分別供以接收該二光源之光線,並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另一該入光端面依序設有該強出光部、該弱出光部及另一該強出光部,藉此使該光源調整結構於該出光面之出光強度,係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向另一該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其中,該等強出光部佈設有複數第一網點,該弱出光部佈設有複數第二網點,且該等第一網點之佈設密度,係大於該等第二網點之佈設密度。
- 一種光源調整結構,供以接收二光源之光線,並輸出予一導光板,而使 該導光板呈現均勻出光,其特徵在於:該光源調整結構具有二入光端面及一出光面,且該出光面具有二強出光部及一弱出光部,該二入光端面為相對設置且分別與該出光面垂直鄰接,該二入光端面分別供以接收該二光源之光線,並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另一該入光端面依序設有該強出光部、該弱出光部及另一該強出光部,藉此使該光源調整結構於該出光面之出光強度,係由任一該入光端面朝向另一該入光端面呈強-弱-強之分佈狀態;其中,該等強出光部設有複數第一反射稜鏡結構,該弱出光部設有複數第二反射稜鏡結構,且該等第一反射稜鏡結構之尺寸,係大於該等第二反射稜鏡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其中,該光源調整結構對應該弱出光部位置,具有一凸出結構,且該凸出結構非位於該出光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其中,任一該光源為LED,另一該光源為經一反射件所反射後之光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其中,該等光源分別為LED。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光源調整結構,其中,該光源調整結構外側設有一反光件,該反光件部分遮蔽該光源調整結構,以防止光線自非該出光面區域射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5903A TWI611136B (zh) | 2017-08-01 | 2017-08-01 | 光源調整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5903A TWI611136B (zh) | 2017-08-01 | 2017-08-01 | 光源調整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11136B true TWI611136B (zh) | 2018-01-11 |
TW201910680A TW201910680A (zh) | 2019-03-16 |
Family
ID=6172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5903A TWI611136B (zh) | 2017-08-01 | 2017-08-01 | 光源調整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1113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5354A (zh) * | 2019-04-03 | 2020-10-20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5953B (zh) * | 2022-05-30 | 2024-06-21 |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41865A (zh) * | 2012-04-03 | 2013-10-16 | E Ink Holdings Inc | 前光模組及其光源調制裝置 |
CN204302524U (zh) * | 2015-01-04 | 2015-04-29 |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08-01 TW TW106125903A patent/TWI61113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41865A (zh) * | 2012-04-03 | 2013-10-16 | E Ink Holdings Inc | 前光模組及其光源調制裝置 |
CN204302524U (zh) * | 2015-01-04 | 2015-04-29 |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95354A (zh) * | 2019-04-03 | 2020-10-20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车辆用灯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0680A (zh) | 2019-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52234B (zh) | 具有極薄直下式背光之光學透鏡之發光裝置 | |
US8708542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6263478B2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1281458A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US10173584B2 (en) | Vehicle lamp | |
US20160178829A1 (en) | One-sided emission type transparent light guide plate, and surface-emitting apparatus using this light guide plate | |
JP2010225395A (ja) | Led照明装置 | |
TWI611136B (zh) | 光源調整結構 | |
TWI827497B (zh) |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CN103712095A (zh) | 照明装置 | |
JP2006092485A (ja) | 信号灯 | |
JP2006072874A (ja) | 信号灯 | |
JP3206208U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 |
US20150036380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
KR20150137959A (ko) | 보조 광학 소자 및 광원 모듈 | |
JP6748424B2 (ja) |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CN111010878B (zh) |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7002725A1 (ja) |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
TWI655463B (zh) | Lighting device | |
TWI571594B (zh) |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 |
JP2000250033A (ja) | 面光源装置 | |
CN109519870B (zh) | 实现均匀发光的光学系统 | |
WO2022190602A1 (ja) | 照明装置 | |
CN117739301B (zh) | 一种限制光线角度的准直组件及光源装置 | |
TWI715268B (zh) | 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