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1594B -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1594B
TWI571594B TW105106106A TW105106106A TWI571594B TW I571594 B TWI571594 B TW I571594B TW 105106106 A TW105106106 A TW 105106106A TW 105106106 A TW105106106 A TW 105106106A TW I571594 B TWI571594 B TW I5715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distribution curve
light guide
cur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6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2193A (zh
Inventor
葉鈞皓
楊淵貴
Original Assignee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6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59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5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2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193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照明領域,尤其是一種在單側入光條件下,可具有較佳蝠翼型配光曲線之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為提供使用者較佳的照明呈現,目前部分發光二極體(下稱LED)燈具所需的投射光型,係屬兩側光強度大於中央光強度之蝠翼型態樣。傳統具蝠翼型配光曲線的燈具,係採用於每一LED光源上設置對應的透鏡,以集結通過透鏡射出的照射光線形成所需配光曲線之方式,惟在需要大量LED光源之燈具中,分別設置透鏡的方式會大幅增加設置成本。若採用單一透鏡和結合燈具座體的反射元件方式,則無法將所產生之配光曲線控制在最佳狀態。
在導光板技術蓬勃發展下,導光板之應用範疇也相對擴大,鑒於導光板的優良光學特性,近年來亦見有相關業者將其運用於燈具中,希冀可利用導光板特性使投射之光型更趨完美。以具側入式光源的燈具而言,當光線進入導光板後,隨即受導光板之微結構影響而自其出光面出光,是以在未輔以其餘結構或元件調整下,受限於LED光源的光線特性,燈具會呈鄰近導光板遠側具有較多出光的態樣。一般而言,在應用導光板之燈具中若須產生特殊光型,多半會結合反射元件來配合導光板調整出光的光型態樣,如欲投射出如前述之蝠翼型光型,則需在燈具中配置多個反射元 件,並且個別調整反射元件的位置與角度,以逐步形成蝠翼光型,然而此種設計方式則會增加燈具設計上的困難度與安裝的不易,且光線經由多個反射元件而不斷地進行折反射等傳導,則會造成能量損耗,導致產生光線強度不足與不夠均勻等問題。或可採用雙側入光方式,以增加光線透過導光板出光時的均勻度並調整光型態樣,改善光線強度不足的缺失,亦即分別於導光板的相對二側端設置LED光源,再逐步調整導光板二側的出光態樣,但此種設置方式則會大幅增加產品成本。
是以,如何有效地調整燈具之投射光型同時亦可降低燈具之生產成本,實為相關業者當前致力解決的問題。有鑑於此,本發明人為改善上述缺失,遂構思可提供蝠翼型配光曲線,且同時無須耗費極高產品成本之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本發明之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係可在單側入光條件下,使出光態樣呈現蝠翼型之配光曲線,並同時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以及提升產品量產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於一實施方式中揭示一種照明燈具,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一遠光側、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入光側及該遠光側為相對設置,該出光面及該底面兩端分別鄰接該入光側及該遠光側亦為相對設置;一燈條,設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而形成側向式入光;一偽光源,係為一反射材且設於該導光板之該遠光側,供以將該燈條射出且未經該導光板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及一網點,係依據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於該出光面或該底面,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 線之取光能力係由該入光側朝向該遠光側為低-高-低之連續性曲線且曲線峰值位置與該遠光側的距離較其與該入光側的距離短,供以使該照明燈具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藉此,透過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佈設之非均勻對稱排列之網點,調整由燈條發出並入射至導光板的光線以及偽光源反射回導光板的光線,以使照明燈具獲取蝠翼型配光曲線態樣。
基於前述實施方式,於一實施方式中係定義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係由一第一分佈曲線及一第二分佈曲線連接而成,且該燈條之光線依該第一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遠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且該偽光源之光線依該第二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入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是以,當燈條之光線依該第一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遠光側端形成較多出光,且偽光源之光線依該第二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入光側端形成較多出光的出光態樣下,照明燈具即可具有蝠翼型之投射光型。
於再一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分佈曲線係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再由該中繼曲線朝該入光側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且該燈條之光線依據該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據該第二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於此,藉由降低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之取光能力以讓較多光線傳輸至遠光側而供偽光源反射,接續再透過壓縮中繼曲線,並針對由偽光源反射回導光板的光線設計第二分佈曲線,使依據第一分佈曲線與第二分佈曲線佈設於導光板上的網點可調整所有入射或反射至導光板之光線出光態樣。
為增加偽光源的強度,於一實施方式中係使該入光側鄰接該 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一傾斜部,該遠光側鄰接該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二傾斜部,以讓燈條入射至導光板的光線與導光板軸心呈偏軸態樣,較不易接觸網點而可使較多光線傳遞至遠光側。
於次一實施方式則揭露使該入光側鄰接該底面之端形成一第一傾斜部,該遠光側鄰接該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二傾斜部,於此同樣地,利用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讓燈條入射至導光板的光線與導光板軸心為偏軸,使自燈條射出的部分光線較易傳遞至遠光側。
此外,為提升光線利用率,於一實施方式中,該導光板鄰接該出光面及該底面之至少一側面為一補償反射面,以將導向該處之光線反射回導光板內部,防止光線經由導光板側面投射至外界造成能量耗損,並可增加受偽光源反射回導光板的光線傳播距離。
於再一實施方式中,照明燈具更具有一光線導引件、一第一反光件及一第二反光件,由該底面向外依序設有該第一反光件、該光線導引件及該第二反光件,該第二反光件對應該遠光側之端延伸連接到該偽光源,該光線導引件供以將進入其內之光線導向遠端並透過該偽光源反射回該導光板,該第一反光件供以將該導光板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內,該第二反光件供以將該光線導引件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該光線導引件內。配合光線導引件、第一反光件及第二反光件結構,以光線導引件作為另一光傳導路徑,而可有效利用燈條未進入導光板的部分光線並將其導引至遠端,以供偽光源將光線反射回導光板中,藉以增高偽光源反射光線強度,同時搭配第一反光件與第二反光件將投射至外部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與光線導引件中,提升整體光利用率。
於一實施方式中,當該燈條具有複數發光源,各該發光源為間隔設置,該網點係對應佈設於各相鄰之該發光源間,以降低網點對發光源入射至導光板中之光線的影響,進而增加傳遞至遠光側的光線,較佳者更可使導光板對應各發光源之區域為鏡面或類鏡面。
本發明亦於另一實施方式中揭示一種應用於照明燈具之導光板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及相對該入光側之一遠光側,該入光側供以接收側向入射光線;提供一偽光源,為一反射材且設於該導光板之該遠光側,供以將未經該導光板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形成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之取光能力係由該入光側朝向該遠光側為低-高-低之連續性曲線,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並由一第一分佈曲線及一第二分佈曲線連接而成,且側向入射至該導光板之光線依該第一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遠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該第二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入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及依據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一網點於該導光板之一出光面或一底面。藉此,透過網點即可調整光線於導光板的出光態樣,以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
基於前一實施方式,於一實施方式中,揭示該第一分佈曲線係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再由該中繼曲線朝該入光側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且側向入射至該導光板之光線依據該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據該第二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藉由降低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之取光能力以讓較多光線傳輸至遠光側而供偽光源 反射,接續再透過壓縮中繼曲線以利於針對調配由偽光源反射回導光板的光線出光態樣設計第二分佈曲線,使依據第一分佈曲線與第二分佈曲線佈設於導光板上的網點調整光線出光態樣。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實現了單側入光條件下使燈具可具有較佳蝠翼型配光曲線之投射光型,進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相較於傳統單側入光的導光板出光態樣,本發明輔以為反射材的偽光源,配合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的網點,以對燈條入射光線與偽光源反射光線進行調整,進而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在增進偽光源強度方面,本發明亦於多個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揭露導光板的各種態樣與燈具之設置結構,以增加偽光源可用光線,同時提升整體的光線利用率,防止光能量損耗現象。
1‧‧‧照明燈具
10‧‧‧導光板
101‧‧‧入光側
102‧‧‧遠光側
103‧‧‧出光面
104‧‧‧底面
105‧‧‧第一傾斜部
106‧‧‧第二傾斜部
107‧‧‧補償反射面
11‧‧‧燈條
111‧‧‧發光源
12‧‧‧偽光源
13‧‧‧網點
14‧‧‧光線導引件
15‧‧‧第一反光件
16‧‧‧第二反光件
L‧‧‧取光能力分佈曲線
L1‧‧‧第一分佈曲線
L2‧‧‧第二分佈曲線
A‧‧‧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
B‧‧‧中繼曲線
S101~S104‧‧‧步驟
S1031~S1033‧‧‧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應用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分佈曲線設計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側視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側視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側視圖。
第8圖,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側視圖。
第9圖,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一)。
第11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二)。
針對前述的傳統燈具缺失,本發明人係以導光板上的微結構為出發點進行構思,透過調整微結構的形狀或排列態樣等要件,以使導光板具有蝠翼型配光曲線。由於微結構之取光能力係受其形狀如截面積或深度等影響,是以本發明人先行構思於導光板設置均勻對稱排列之微結構,並依據所需出光態樣使該些微結構非屬單一形狀,例如該些微結構分別由導光板入光面及其相對面朝導光板中心呈深至淺變化,同時於入光面的相對側增設反射材,以透過前述不同形狀的微結構調整光源入射至導光板中的光線與受反射材反射回導光板的光線,進而形成蝠翼型配光曲線。惟此種具變化型微結構之導光板,必須透過射出成形生產,無法快速地透過如滾輪壓印方式在導光板上形成微結構,是以增大了生產成本,且當導光板尺寸越大其成本亦相對提高。此外,一旦改變微結構的形狀則需重新設計對應的模仁,此舉亦會提高生產成本與困難度。因此,本發明人遂延伸構思如本發明所揭示之照明燈具。
請參閱第1、2、3及4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立體示意圖、應用示意圖、取光能力分佈曲線示意圖及第一分佈曲線設計示意圖。本發明揭示一種照明燈具1,而可在單側入光之條件下實現具蝠翼型配光曲線之效果,包括一導光板10、一燈條11、一偽光源12及一網點13。導光板10具有一入光側101、一遠光側102、一出光面103及一底面104,入光側101與遠光側102為相對設置,出光面103及底面104兩端分別鄰接 入光側101及遠光側102,並亦為相對設置。
燈條11設置於導光板10之入光側101而形成側向式入光,使光線進入導光板10中。偽光源12則為一反射材,並設於導光板10之遠光側102,以將燈條11射出且未經導光板10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中。特別一提的是,於本發明中之偽光源12係泛指非本身可提供光線之實際光源,因此與燈條11屬於相異的物件,如前述,偽光源12為反射材,以反射導光板10中且未由出光面103形成出光之部分光線,並調整該些光線出光分佈態樣,結合已先行出光的光線而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
網點13依據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設置於出光面103或底面104,其中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的取光能力係由入光側101朝向遠光側102為低-高-低之連續性曲線,而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的曲線峰值位置與遠光側102的距離較其與入光側101的距離短,藉此,當燈條11的光線側向進入導光板10後,藉由前述網點13即可讓照明燈具1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於本實施方式中,係以網點13佈設於出光面103為例示意。由於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的曲線峰值位置與遠光側102及入光側101之距離非相等,因此網點13在導光板10整體取光能力會呈非對稱態樣,藉以調整照明燈具1之投射光型。
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由一第一分佈曲線L1及一第二分佈曲線L2連接而成,且燈條11之光線依第一分佈曲線L1而於鄰近遠光側102端之出光面103形成較多出光,偽光源12之光線依第二分佈曲線L2而於鄰近入光側101端之出光面103形成較多出光。亦即,燈條11之光線由入光側101進入導光板10後,基於第一分佈曲線L1在導光板10分佈範 圍內,會呈現鄰近遠光側102端具有較多出光之態樣,而傳輸至偽光源12並被反射回導光板10中的光線,基於第二分佈曲線L2在導光板10分佈範圍內,會呈現鄰近入光側101端具有較多出光之態樣,是以,照明燈具1於使用時係可具有蝠翼型之投射光型。
詳細言,第一分佈曲線L1係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B,再由中繼曲線B朝入光側101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該初始取光能力曲線A係由導光板10的尺寸、材料、導光板10周邊機構以及燈條11亮度等變因決定與形成,於設計時,可根據不同的變因逐一繪製相關曲線,例如前述的各項條件皆可形成對應的曲線,進一步地,依據各條件設定不同的權重比例,將各對應曲線基於權重比例計算並合併後,即可得到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而燈條11之光線依據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可使光線經導光板10後全部出光。接著,降低取光能力並形成中繼曲線B,以釋放更多的光至遠光側102而供偽光源12使用。然後由中繼曲線B朝入光側101壓縮取光位置分佈以形成第一分佈曲線L1,針對偽光源12部分再設計與第一分佈曲線L1接合之第二分佈曲線L2,且偽光源12之光線依據第二分佈曲線L2可使光線經導光板10後全部出光,結合第一分佈曲線L1及第二分佈曲線L2即可獲得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網點13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佈設於導光板10上,以調整由燈條11入射至導光板10的光線及由偽光源12反射回導光板10的光線出光態樣。
請續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導光板10入光側101鄰接出光面103之端形成有一第一傾斜部105,遠光側102鄰接出光面103之端形成一第二傾斜部106,而如第5 圖所示。藉此,燈條11之光線自入光側101入射至導光板10時,主入光軸相對導光板10軸心線呈偏軸態樣,以確保由燈條11產生的光線可更易前行至遠光側102,使偽光源12可獲得較多光線以將其反射回導光板10中。
再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另一實施態樣之側視圖。於本實施態樣中,第一傾斜部105係形成於導光板10入光側101鄰接底面104之端,第二傾斜部106形成於導光板10遠光側102鄰接出光面103之端,而如第6圖所示。同於前述,透過第一傾斜部105與第二傾斜部106可使燈條11之主入光軸與導光板10軸心線形成偏軸,是以可使光線更易到達遠光側102而供偽光源12使用。
請續參閱第7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導光板10鄰接出光面103及底面104之至少一側面為一補償反射面107,以將導向該處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內部。其中,補償反射面107可透過於導光板10側面黏貼銀質反射條或塗設反射材質於該處形成,無論是來自燈條11之光線或是經由偽光源12反射回導光板10之光線,其於導光板10內傳遞時透過補償反射面107可有效使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內部,減少光線擴散或投射至外界的損耗現象。特別一提的是,於第7圖中係以導光板10不具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為例示意,惟如前述,當具有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結構時,導光板10鄰接出光面103及底面104之側面亦可為補償反射面107,以使由燈條11發出並入射至導光板10內之部分光線更易到達遠光側102,進而增強偽光源12強度。
請續參閱第8圖,其係為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照明燈具1更具有一光線導引件14、一第一反光件15及一 第二反光件16。由導光板10底面104向外依序設有第一反光件15、光線導引件14及第二反光件16,第二反光件16對應遠光側102之端延伸連接到偽光源12。由燈條11發出之光線透過入光側101入射至導光板10後,除了經由導光板10傳輸至遠光端102而被偽光源12利用之部分光線,由燈條11發出但進入光線導引件14之部分光線,則可受光線導引件14導向遠端並透過偽光源12反射回導光板10中,於此係使用光線導引件14作為另一光傳導路徑,以有效地增強偽光源12強度,並使燈條11的光線皆可充分被利用。其中,較佳者光線導引件14可為導光材質之片狀結構體,並為類鏡面或鏡面設計,以提升對於光線的傳輸導引功效,進一步防止光線投射至外界損耗。位於導光板10與光線導引件14之間的第一反光件15則供以將導光板10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內,以減低光線損耗的現象而提升光線利用率。第二反光件16則供以將光線導引件14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光線導引件14內,用以降低光線導引件14之光損耗現象產生。藉此,透過設置第一反光件15、光線導引件14與第二反光件16,除可有效增強偽光源12之強度,亦可減少光損耗現象而有效提升光線利用率,使照明燈具1獲得更佳的蝠翼型配光曲線。此外,增設第一反光件15、光線導引件14與第二反光件16亦可使照明燈具1配合應用具較大出光角度的燈條11,防止燈條11出光角度過大導致光線無法全數進入導光板10內部被利用。特別一提的是,於第8圖中係以導光板10不具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為例示意,惟如前述,當具有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結構時,照明燈具1中亦可搭配設置第一反光件15、光線導引件14與第二反光件16,以使部分光線更易到達遠光側102,進而增強偽光源12強度。
請繼續參閱第9圖,其係為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側視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燈條11具有複數發光源111,各發光源111並為間隔設置,網點13則對應佈設於各相鄰之發光源111間,如第9圖所示,藉此使網點13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同時,限制網點13僅位於出光面103或底面104(參閱第1圖)對應各相鄰發光源111間之區域,使燈條11上各發光源111的主要入射光線較不易接觸網點13而使較多光線傳輸至遠光側102以供偽光源12利用,進而提升偽光源12強度。此外,較佳者,可使出光面103或底面104(參閱第1圖)對應各發光源111區域為類鏡面或鏡面,以防止光線受不平整表面影響其傳輸路徑。特別一提的是,於第9圖中係以導光板10不具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為例示意,惟如前述,當具有第一傾斜部與第二傾斜部結構時,仍可使網點13佈設於各相鄰之發光源111間,進而增強偽光源12強度。
請復參閱第1~4圖及第10及11圖,第10及11圖為本發明第六實施方式之步驟流程圖(一)及步驟流程圖(二)。本發明亦揭露一種應用於照明燈具之導光板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所述步驟。
首先,提供一導光板10,導光板10具有一入光側101及相對入光側101之一遠光側102,入光側101供以接收側向之入射光線(步驟S101),且當導光板10設置於照明燈具1時,於入光側101對應設有一燈條11以提供光線予該導光板10。
接續,提供一偽光源12,其係為一反射材並設於導光板10之遠光側102,供以將未經導光板10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中(步驟S102)。其中,偽光源12係指非經自身提供光線之實際光源,而是指將 傳遞至遠光側102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所形成之物件。
而後,形成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步驟S103)。取光能力曲線L的取光能力由入光側101朝向遠光側102為低-高-低的連續性曲線,可參閱第4圖,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並由一第一分佈曲線L1及一第二分佈曲線L2連接而成,且側向入射至導光板10的光線依第一分佈曲線L1而於鄰近遠光側102端之出光面103形成較多出光;偽光源12之光線依第二分佈曲線L2而於鄰近入光側101端之出光面103形成較多出光。較佳者,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之曲線峰值位置與遠光側102的距離較其與入光側101的距離短。
最後,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設置一網點13於導光板10之一出光面103或一底面104(步驟S104)。藉此,光線由入光側101進入導光板10後,部分光線透過網點13形成出光,且如前述,光線會依第一分佈曲線L1於鄰近遠光側102端具有較多出光,而受偽光源12反射回導光板10的光線則依第二分佈曲線L2於鄰近入光側101端具有較多出光,進而使導光板10的出光態樣為蝠翼型的配光曲線。
如第11圖所示,於此進一步說明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之形成。首先,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B(步驟S1031),再由中繼曲線B朝入光側101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第一分佈曲線L1(步驟S1032)。接著,形成接合於第一分佈曲線L1之第二分佈曲線L2,以獲得由第一分佈曲線L1及第二分佈曲線L2連接而成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步驟S1033)。側向入射至導光板10之光線依據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可使光線經導光板10後全部出光,偽光源12之光線依據第二分 佈曲線L2可使光線經導光板10後全部出光。而第一分佈曲線L1、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及中繼曲線B之示意,可參閱第3圖。如第一實施方式所述,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由導光板10的尺寸、形狀、材料,以及導光板10周邊機構與燈條11的亮度等變因所對應的曲線結合形成,依據各項變因逐一繪示對應曲線,再賦予各曲線不同的權重比例,各曲線依權重比例計算合併即可獲得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A。
透過該設計方法形成之導光板10亦可進一步設計如第5圖所示,於導光板10入光側101鄰接出光面103之端形成第一傾斜部105,遠光側102鄰接出光面103之端形成第二傾斜部106;或如第6圖所示,導光板10入光側101鄰接底面104之端形成第一傾斜部105,於導光板10遠光側102鄰接出光面103之端形成第二傾斜部106;或如第7圖所示,使導光板10鄰接出光面103及底面104之至少一側面為一補償反射面107,以提升導光板10光線利用率。當應用至照明燈具1時,可如第8圖所示,搭配光線導引件14、第一反光件15及第二反光件16,而可提升偽光源12強度,並減少光線損耗。當導光板10配合使用的燈條11具有複數間隔設置之發光源111時,可如第9圖所示,使網點13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L設置同時,僅對應佈設於各相鄰之發光源111間,並讓導光板10出光面103或底面104對應各發光源111的區域為鏡面或類鏡面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揭示一種照明燈具以及其所使用之導光板設計方法,透過偽光源的設置與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佈設之網點,實現在利用單側燈條與單一網點形狀之條件下,使照明燈具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之目的,藉此使產品成本降低並易於量產,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為進一 步提升偽光源的強度,可於導光板形成有第一傾斜部及第二傾斜部,以讓燈條與偽光源的入射及反射至導光板的光線主光軸與導光板軸心線呈偏軸態樣,或當燈條為具有複數間隔設置發光源時,可限定網點對應佈設於各相鄰之發光源間,藉由上述結構使燈條發出的光線易於抵達遠光側而供偽光源使用。照明燈具更可搭配光線導引件、第一反光件及第二反光件使用,以更為增強偽光源強度及提升光線利用率;亦可在導光板側面形成補償反射面,將導向該處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內,防止光線向外投射而造成光能量耗損,進而提升導光板光線利用率。而由第一分佈曲線及第二分佈曲線連接而成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計,其中該第一分佈曲線由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中繼曲線,再由中繼曲線朝入光側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藉此依據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佈設的網點則可有效地調整自燈條入射至導光板之光線以及由偽光源反射回導光板之光線,進而讓照明燈具呈現蝠翼型配光曲線態樣。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照明燈具
10‧‧‧導光板
101‧‧‧入光側
102‧‧‧遠光側
103‧‧‧出光面
104‧‧‧底面
11‧‧‧燈條
12‧‧‧偽光源
13‧‧‧網點

Claims (10)

  1. 一種照明燈具,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一遠光側、一出光面及一底面,該入光側及該遠光側為相對設置,該出光面及該底面兩端分別鄰接該入光側及該遠光側亦為相對設置;一燈條,設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而形成側向式入光;一偽光源,係為一反射材且設於該導光板之該遠光側,供以將該燈條射出且未經該導光板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及一網點,係依據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於該出光面或該底面,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之取光能力係由該入光側朝向該遠光側為低-高-低之連續性曲線且曲線峰值位置與該遠光側的距離較其與該入光側的距離短,供以使該照明燈具獲得蝠翼型配光曲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係由一第一分佈曲線及一第二分佈曲線連接而成,且該燈條之光線依該第一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遠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且該偽光源之光線依該第二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入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第一分佈曲線係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再由該中繼曲線朝該入光側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且該燈條之光線依據該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據該第二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入光側鄰接該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一傾斜部,該遠光側鄰接該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二傾斜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入光側鄰接該底面之端形成一第一傾斜部,該遠光側鄰接該出光面之端形成一第二傾斜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導光板鄰接該出光面及該底面之至少一側面為一補償反射面,以將導向該處之光線反射回導光板內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照明燈具,更具有一光線導引件、一第一反光件及一第二反光件,由該底面向外依序設有該第一反光件、該光線導引件及該第二反光件,該第二反光件對應該遠光側之端延伸連接到該偽光源,該光線導引件供以將進入其內之光線導向遠端並透過該偽光源反射回該導光板,該第一反光件供以將該導光板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內,該第二反光件供以將該光線導引件投射至外界的光線反射回該光線導引件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或3項所述之照明燈具,其中,該燈條具有複數發光源,各該發光源為間隔設置,該網點係對應佈設於各相鄰之該發光源間。
  9. 一種應用於照明燈具之導光板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及相對該入光側之一遠光側,該入光側供以接收側向入射光線;提供一偽光源,為一反射材且設於該導光板之該遠光側,供以將未經該導光板出光之部分光線反射回該導光板; 形成一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其中,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之取光能力係由該入光側朝向該遠光側為低-高-低之連續性曲線,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並由一第一分佈曲線及一第二分佈曲線連接而成,且側向入射至該導光板之光線依該第一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遠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該第二分佈曲線而於鄰近該入光側端之該出光面形成較多出光;及依據該取光能力分佈曲線設置一網點於該導光板之一出光面或一底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應用於照明燈具之導光板設計方法,其中,該第一分佈曲線係由一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降低取光能力而形成一中繼曲線,再由該中繼曲線朝該入光側壓縮取光位置分佈而形成,且側向入射至該導光板之光線依據該初始取光能力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該偽光源之光線依據該第二分佈曲線可使光線經該導光板後全部出光。
TW105106106A 2016-03-01 2016-03-01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TWI571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6106A TWI571594B (zh) 2016-03-01 2016-03-01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6106A TWI571594B (zh) 2016-03-01 2016-03-01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1594B true TWI571594B (zh) 2017-02-21
TW201732193A TW201732193A (zh) 2017-09-16

Family

ID=5860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6106A TWI571594B (zh) 2016-03-01 2016-03-01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15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1675B (zh) * 2017-08-24 2020-04-21 大陸商東莞巨揚電器有限公司 具有微結構的透光結構體及其燈具
CN111650684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7605A (en) * 2002-08-30 2004-05-16 Fujitsu Display Tech Light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482240A (zh) * 2007-10-19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535024A (zh) * 2014-03-06 2015-09-16 Epoch Chemtronics Corp 側光式發光模組結構
TW201606399A (zh) * 2014-08-15 2016-02-16 Epoch Chemtronics Corp 側光式發光模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407605A (en) * 2002-08-30 2004-05-16 Fujitsu Display Tech Light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482240A (zh) * 2007-10-19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TW201535024A (zh) * 2014-03-06 2015-09-16 Epoch Chemtronics Corp 側光式發光模組結構
TW201606399A (zh) * 2014-08-15 2016-02-16 Epoch Chemtronics Corp 側光式發光模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1675B (zh) * 2017-08-24 2020-04-21 大陸商東莞巨揚電器有限公司 具有微結構的透光結構體及其燈具
CN111650684A (zh) * 2019-03-04 2020-09-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193A (zh) 2017-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9429B2 (en) Luminaire with selectable luminous intensity pattern
EP3273145B1 (en) Luminaire module with multiple light guide elements
US20150268407A1 (en) Lighting assembly
US878999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7346045B (zh) 一种光导部件及具有该光导部件的车灯
US20210405275A1 (en) Luminaire module having a light guide with a redirecting end-face
CN103765087A (zh) 用于双侧照明的led透镜和led模块以及应用该透镜和模块的led双侧照明设备
US20150316703A1 (en) Dual edge coupler
TWI571594B (zh) 照明燈具及其導光板設計方法
CN106594675B (zh) Led全反射透镜和led线光源
CN20306820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102330950A (zh) 光学系统
CN203979947U (zh) 渐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203615093U (zh) 双面发光型的平面灯具
WO2016003551A1 (en) Luminaire with selectable luminous intensity pattern
TWM526038U (zh) 導光板及其照明燈具
CN106164578A (zh) Led照明器
TWI611136B (zh) 光源調整結構
RU2700182C2 (ru) Трубчатое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5221981A (zh) 渐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212510547U (zh) 一种窄边框侧发光灯具
CN203615139U (zh) 一种照明灯具及其照明模组
CN203162652U (zh) 一种照明灯具
US20220229221A1 (en) Edge-lit light panel
CN103899941A (zh) 一种照明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