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190B - Engine blow-by gas - Google Patents

Engine blow-by ga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190B
TWI605190B TW104140728A TW104140728A TWI605190B TW I605190 B TWI605190 B TW I605190B TW 104140728 A TW104140728 A TW 104140728A TW 104140728 A TW104140728 A TW 104140728A TW I605190 B TWI605190 B TW I6051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w
engine
lubricating oil
gas
crankc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1008A (zh
Inventor
郭偉信
洪賢忠
林子敬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40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51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1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190B/zh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Description

引擎的吹漏氣機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尤指一種可確保該吹漏氣機構可以發揮油氣分離之效果,俾使引擎可有效的減少潤滑油油氣之排出量,而可減少潤滑油之損耗量,並可有降低引擎排放廢氣之污染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
按,引擎1係為高速的運轉之機械,為避免引擎1之各構件(包括活塞、曲軸、凸輪軸等),因接觸摩擦的增加,而造成損壞,因此引擎1均有設置油潤滑系統,該油潤滑系統提供了潤滑油來潤滑引擎1各構件之目的。
惟,引擎1在運轉中會不斷的產生高熱,而潤滑油會因蒸發而產生油蒸氣,該油蒸氣稱為吹漏氣,為避免該吹漏氣直接被排放至大氣中而產生空氣污染,引擎1的曲軸箱11上會設置一吹漏氣機構2,藉由該吹漏氣機構2來達到潤滑油油氣分離的目的。
如圖一、二所示,該吹漏氣機構2係設於汽缸本體13的後側方,該吹漏氣機構2上端設有油氣排出口21,該油氣排出口21係連結至空氣濾清器(圖式中未匯出),該吹漏氣機構2內設置迴阻構造22,藉由該迴阻構造22之阻繞及導引,來令進入吹漏氣機構2的部份潤滑油之油氣會凝結而恢復成油體狀,經由該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 來回流至曲軸箱11內而能再使用,另一部份的潤滑油之油氣則由油氣排出口21排出至空氣濾清器,藉此可避免潤滑油之油氣於曲軸箱11內形成龐大的油氣壓力,而影響引擎1正常之運作。
再請參閱如圖二所示,該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一般係設於曲軸箱11的右曲軸箱體111上,且該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的出口係朝向曲軸箱11的下側方向開設;然而,引擎1於右曲軸箱體111設置有離合器12,該離合器12的運轉方向係為逆時鐘方向運轉(如圖二中的箭頭方向),該離合器12運轉時會將右曲軸箱體111處的潤滑油飛甩,因此被離合器12飛甩的潤滑油,除可使離合器12獲得潤滑油之油潤外,同時可將該潤滑油飛散到右曲軸箱體111內部各處,藉此來潤滑右曲軸箱體111內的其他構件。惟,當引擎1高速運作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力,會對該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形成一壓力,甚至會讓該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形成逆流現象,進而會使原欲從吹漏氣機構2的潤滑油回流口23回流的潤滑油,無法順利的回流到右曲軸箱體111內再使用,進而造成吹漏氣機構2無法有效的發揮油氣分離之效果。
因此習用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實有改善之必要,是以如何能提供一種確保能達成油氣分離的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實為車輛業者亟待解決之一大課題。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引擎的吹漏氣機構,藉此來克服習用引擎運作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力使吹漏氣機構無法有效得發揮油氣 分離效果之缺失。
本發明所用之主要技術手段在於:提供一種引擎的吹漏氣機構,該引擎的曲軸箱具有主容室及位於該主容室側邊的側容室,該曲軸箱上組設有汽缸本體,該引擎上設有吹漏氣機構,該側容室朝主容室方向凹設有一凹部,該凹部設有吹漏氣機構的潤滑油回流口,該凹部設有一限制機構,該鎖固部鎖固一限制機構,該限制機構與該凹部的牆面之間形成有潤滑油回流出口。
本發明藉由上述之技術手段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由該右曲軸箱體於與右曲軸箱蓋結合側設有一凹部,該吹漏氣機構的潤滑油回流口係設於該凹部內,該凹部上鎖設有一限制機構,藉此來避免引擎高速的運作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力,該高壓力堵塞該吹漏氣機構潤滑油回流口,藉此來確保該吹漏氣機構的迴阻構造內已凝結成潤滑油,可以順暢的從該吹漏氣機構的潤滑油回流口流回由右曲軸箱體外側回流至曲軸箱內再利用,藉此而能確保該吹漏氣機構可以發揮油氣分離之效果。
1‧‧‧引擎
11‧‧‧曲軸箱
111‧‧‧右曲軸箱體
12‧‧‧離合器
13‧‧‧汽缸本體
2‧‧‧吹漏氣機構
21‧‧‧油氣排出口
22‧‧‧迴阻構造
23‧‧‧潤滑油回流口
3‧‧‧曲軸箱
31‧‧‧右曲軸箱體
311‧‧‧凹部
3111‧‧‧牆部
3112‧‧‧底部
31121‧‧‧深階部
31122‧‧‧淺階部
312‧‧‧鎖固部
3121‧‧‧鎖固孔
32‧‧‧左曲軸箱體
33‧‧‧右曲軸箱蓋
3a‧‧‧主容室
3b‧‧‧側容室
4‧‧‧汽缸本體
41‧‧‧汽缸頭
5‧‧‧吹漏氣機構
51‧‧‧迴阻構造
52‧‧‧油氣進入口
53‧‧‧油氣排出口
54‧‧‧潤滑油回流口
6‧‧‧具有吸氣通路的裝置
7‧‧‧轉動件
8‧‧‧限制機構
81‧‧‧限制件
811‧‧‧遮蔽部
812‧‧‧固定部
8121‧‧‧穿孔
82‧‧‧鎖設件
A‧‧‧引擎
D‧‧‧垂直軸線
L‧‧‧地面平行線
T‧‧‧管件
P‧‧‧潤滑油回流出口
圖一係習吹漏氣機構之示意圖。
圖二係習知吹漏氣機構與離合器之示意圖。
圖三係本發明引擎曲軸箱部份剖視示意圖。
圖四係本發明引擎部份剖視之示意圖。
圖五係本發明吹漏氣機構部份剖視示意圖。
圖六係本發明左曲軸箱體上半部與限制機構之分解之示意圖。
圖七係本發明限制機構組立之示意圖。
圖八係本發明限制機構的限制部之立體圖。
圖九係圖七的限制機構局部放大圖。
圖十係圖七的局部剖視圖。
圖十一係本發明吹漏氣機構的實施例。
為使 貴審查員能更易於了解本發明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示說明如後;
首先請參閱圖三、四、五、六所示,本發明之引擎A的曲軸箱3具有一主容室3a及位於該主容室3a側邊的側容室3b;本發明的實施例,該曲軸箱3的主容室3a係由右曲軸箱體31、左曲軸箱體32所構成的一容置空間,該右曲軸箱體31之外側蓋設有一右曲軸箱蓋33,該側容室3b係由該右曲軸箱體31與該右曲軸箱蓋33所構成,上述主容室3a與該側容室3b的構成方式僅是本發明之實施例,但不以此來限定本發明的主容室3a與該側容室3b的構成方式。該曲軸箱3上設有汽缸本體4,該汽缸本體4上設有汽缸頭41;該引擎A上設有吹漏氣機構5;更具體的說,該吹漏氣機構5係設於該曲軸箱3上,該右曲軸箱體31與左曲軸箱體32各自具有該吹漏氣機構5部份之結構,當該右曲軸箱體31與左曲軸箱體32結合後可於曲軸箱3上形成完整的吹漏氣機構5,如圖四、五、六所示。
再請參閱圖三、四、五、六所示,該吹漏氣機構5具有迴阻構造51,該吹漏氣機構5的油氣進入口52係設於右曲軸箱體31內 側,即右曲軸箱體31與左曲軸箱體32結合側的右曲軸箱體31上(如圖四所示),該吹漏氣機構5的油氣排出口53係設於右曲軸箱體31上側處,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係設於右曲軸箱體31外側,亦即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的開口方向,係朝該轉動件7垂直於地面平行線L的垂直軸線D的後方轉動的方向順向開設;如圖四、六所示,該吹漏氣機構5的油氣排出口53外端藉由一管件T來與具有吸氣通路的裝置6連結;如圖三、六、七、十一所示,該側容室3b內凹設有一凹部311,該側容室3b設有轉動件7,該轉動件7可為齒輪或離合器等,由側視觀視該凹部311係部分或全部被該轉動件7所遮蔽,本發明的實施例,該轉動件7為離合器;更明確的說,係於該右曲軸箱體31位於右曲軸箱蓋33之一側朝左曲軸箱體32方向凹設有一凹部311。該凹部311具有底部3112及牆部3111,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即設於該凹部311內;更明確的說,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係連通該凹部311,該凹部311的底部3112具有深階部31121及淺階部31122;更佳之實施方式為,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係設於該凹部311的牆部3111上,且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的開口方向於右曲軸箱體31的凹部311係成斜向設置,亦即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的開口方向於右曲軸箱體31的凹部311朝曲軸箱3的後方開設,更具體的說,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的開口方向,係朝該轉動件7垂直於地面平行線L的垂直軸線D的後方成斜向下開設;鄰近該凹部311之一側設有一鎖 固部312,更明確的說,該鎖固部312係設於該凹部311底部3112的淺階部31122上,該鎖固部312具有一內螺紋的鎖固孔3121,該鎖固部312鎖設有一限制機構8。
如圖六、七、八、九、十所示,該限制機構8包括有一限制件81及一鎖設件82,該限制件81係為一板狀體,該限制件81一端具有板狀的遮蔽部811,另一端係為固定部812,該遮蔽部811與該固定部812係成段差狀配置,該遮蔽部811的面積大於該固定部812,更具體的說,該遮蔽部811略成扇形狀;該固定部812具有一穿孔8121,該穿孔8121可供該鎖設件82穿設,該鎖設件82係可以螺栓來實施,該鎖設件82可穿設於該限制件81的穿孔8121後,再鎖設於該鎖固部312的鎖固孔3121上,藉此來令該限制機構8得以穩固的鎖固於該鎖固部312上。
如圖七、九、十、十一所示,該限制機構8穩固的鎖固於該鎖固部312上後,該限制機構8限制件81的遮蔽部811可將該凹部311予以大部分的遮蔽,該限制機構8與該凹部311的牆面3111之間會形成一間隙,該間隙可形成一潤滑油回流出口P,該潤滑油回流出口P可形成於該限制機構8限制件81的遮蔽部811與該凹部311之牆面3111之間,亦或形成於該限制件81的該遮蔽部811與該固定部812之間,該限制機構8與該凹部311的牆面3111之間的間隙(即潤滑油回流出口P)係位於該轉動件7的轉動方向的順向側;更明確的說,調整該限制機構8與該凹部311的牆面3111之間的間隙大小,即可調整該潤滑油回流出口P可流出潤滑油的量,即該限制機構8與 該凹部311的牆面3111之間的間隙大小,可界定了該潤滑油回流出口P可流出潤滑油的量。
如圖三、四、六、十一所示,該右曲軸箱體31的凹部311外側安裝有轉動件7,該轉動件7的轉動方法係成逆時鐘方向運轉(如圖十一的箭頭方向),藉此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開口方向係朝轉動件7轉動方向成順向開設。
本發明之實施,如圖三、四、五、八所示,當引擎A運作時所產生而積於曲軸箱3內的潤滑油油氣,會經由吹漏氣機構5的油氣進入口52進入迴阻構造51內,該潤滑油油氣可藉由該迴阻構造51之導集與阻擋而會產生凝結,而可使部分之潤滑油油氣再度凝結成潤滑油,在迴阻構造51內已凝結成之潤滑油,則可從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流入該凹部311內,潤滑油係先進入該凹部311底部3112的深階部31121再流向該淺階部31122,再由該限制機構8與該凹部311所形成的潤滑油回流出口P流出,而由右曲軸箱體31外側回流至曲軸箱3內再利用;其他無法凝結之潤滑油油氣則經迴阻構造51之導引,而可從該吹漏氣機構5的油氣排出口53排至具有吸氣通路的裝置6中收集回收,同時藉由具有吸氣通路的裝置6的油氣收集來對曲軸箱3內的潤滑油油氣壓力形成釋壓之作用。
如圖七、九、十、十一所示,本發明主要在於,當引擎A運作後,該引擎A內的各構件(如齒輪、曲軸、離合器等)高速的運動而產生高溫,因此會使該曲軸箱3內變成高溫與高壓力,該高壓力會於設於該凹部311內的該吹漏氣機構5潤滑油回流口54形成氣塞式的堵塞,藉 由該凹部311外鎖設一限制機構8來避免高溫高壓力,進入該凹部311內來堵塞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藉此當該吹漏氣機構5的迴阻構造51內已凝結成潤滑油,可以順暢的從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流回到該凹部311內,再由該限制機構8與該凹部311所形成的潤滑油回流出口P順利無阻礙的流出,而由右曲軸箱體31外側回流至曲軸箱3內再利用,藉此而能確保該吹漏氣機構5可以發揮油氣分離之效果。
本發明功效在於,藉由該曲軸箱3的側容室3b內設有一凹部311,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係連通該凹部311,該凹部311上鎖設有一限制機構8,藉此來避免引擎A高速的運作所產生的高溫高壓力,該高壓力堵塞該吹漏氣機構5潤滑油回流口54,藉此來確保該吹漏氣機構5內已凝結成液狀的潤滑油,可以順暢的從該吹漏氣機構5的潤滑油回流口54流回由右曲軸箱體31外側回流至曲軸箱3內再利用,藉此而能確保該吹漏氣機構5可以發揮油氣分離之效果。
本發明藉由上述的引擎的吹漏氣機構,確已能達成所訴求之目的與功效,應已符合實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祈請 貴審查員之詳鑑,賜准予發明專利權,至感德便。
3‧‧‧曲軸箱
31‧‧‧右曲軸箱體
311‧‧‧凹部
3111‧‧‧牆部
3112‧‧‧底部
31121‧‧‧深階部
31122‧‧‧淺階部
312‧‧‧鎖固部
3121‧‧‧鎖固孔
32‧‧‧左曲軸箱體
3b‧‧‧側容室
4‧‧‧汽缸本體
41‧‧‧汽缸頭
53‧‧‧油氣排出口
54‧‧‧潤滑油回流口
6‧‧‧具有吸氣通路的裝置
8‧‧‧限制機構
81‧‧‧限制件
811‧‧‧遮蔽部
812‧‧‧固定部
8121‧‧‧穿孔
82‧‧‧鎖設件
A‧‧‧引擎
T‧‧‧管件

Claims (10)

  1. 一種引擎的吹漏氣機構,該引擎的曲軸箱具有主容室及位於該主容室側邊的側容室,該曲軸箱上組設有汽缸本體,該引擎上設有吹漏氣機構,該吹漏氣機構至少具有一迴阻構造、一油氣進入口、一潤滑油回流口,該油氣進入口的開口位置係開設於該主容室;該側容室朝該主容室方向凹設有一凹部,該凹部設有該吹漏氣機構的潤滑油回流口,以此方式將該潤滑油回流口的開口位置開設於該側容室,其特徵在於:該凹部具有底部,該底部具有一深階部與淺階部,該凹部設有一限制機構,該限制機構與該凹部的牆面之間形成有潤滑油回流出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凹部外安裝有轉動件,該潤滑油回流口開口方向,係朝該轉動件垂直於地面平行線的垂直軸線的後方轉動的方向順向開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潤滑油回流口的開口方向,係於該凹部內成斜向下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吹漏氣機構具有迴阻構造;由側視觀視,該凹部係部分或全部被該轉動件所遮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限制機構可將該凹部予以大部分的遮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凹部外安裝有轉動件,該潤滑油回流出口係由該限制機構與該凹部的牆面之間的間隙所形成,該潤滑油回流出口係位於該轉動件的轉動方向的順向 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凹部具有牆部,該潤滑油回流口係設於牆部上;該淺階部設有鎖固部,該鎖固部具有內螺紋的鎖固孔,該鎖固部可供該限制機構鎖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限制機構包括有一限制件及一鎖設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限制件具有遮蔽部與固定部,該遮蔽部與該固定部係成段差狀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引擎的吹漏氣機構,其中,該引擎的曲軸箱具有右曲軸箱體、左曲軸箱體及右曲軸箱蓋,該右曲軸箱蓋係蓋設於該右曲軸箱體之外側,該主容室係由該右曲軸箱體、該左曲軸箱體所構成,該側容室係由該右曲軸箱體與該右曲軸箱蓋所構成;該引擎的曲軸箱內具有一轉動件,該轉動件係為離合器。
TW104140728A 2015-12-04 2015-12-04 Engine blow-by gas TWI605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0728A TWI605190B (zh) 2015-12-04 2015-12-04 Engine blow-by ga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0728A TWI605190B (zh) 2015-12-04 2015-12-04 Engine blow-by ga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008A TW201721008A (zh) 2017-06-16
TWI605190B true TWI605190B (zh) 2017-11-11

Family

ID=5968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728A TWI605190B (zh) 2015-12-04 2015-12-04 Engine blow-by ga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5190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008A (zh)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71840A1 (en) Engine head cover
AT514813A4 (de) Anordnung aus einem Zylinderkopf und einem Vorkammersystem
TWI605190B (zh) Engine blow-by gas
CN103850754B (zh) 引擎的吹漏气机构
TWI568921B (zh) Engine blowout mechanism
CN106855002B (zh) 引擎的吹漏气机构
CN20924520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减速器
JP2007120431A (ja) オイル分離装置
TWI474886B (zh) 搓牙機之隔油裝置
JP5949127B2 (ja) 内燃機関
JP5994362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分離装置
CN203856533U (zh) 一种风冷柴油发动机的润滑油散热装置
US10947874B2 (en) Oil container of a combustion engine
TWM638231U (zh) 汽缸頭蓋結構
DE102014101940A1 (de) Motor mit einem PCV-Abscheidereinlass, der von einer Kopfdichtungsgeometrie abgeschirmt ist
JP6922715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油供給装置
JP6943533B2 (ja) 内燃機関
JP2013057295A (ja)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ギヤの軸受装置
CN209324462U (zh) 用于车辆的油冷却器
JP2017141794A (ja) オイルタンク
TWM547599U (zh) 機車的空氣濾清器構造
CN202055886U (zh) 通用发动机用曲轴润滑结构
JP6919489B2 (ja) エンジンの潤滑経路構造
US2746446A (en)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flow of lubricating oil into the exhaust ports of diesel engines
CN203430595U (zh) 引擎润滑油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