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2127B -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2127B
TWI602127B TW105133954A TW105133954A TWI602127B TW I602127 B TWI602127 B TW I602127B TW 105133954 A TW105133954 A TW 105133954A TW 105133954 A TW105133954 A TW 105133954A TW I602127 B TWI602127 B TW I6021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host
output signal
terminals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3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6658A (zh
Inventor
李俊昌
潘鴻文
Original Assignee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3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2127B/zh
Priority to US15/398,088 priority patent/US1016272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2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212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6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66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3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motherboard or an expansion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4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n input/output inte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5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of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e.g.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processing resources, peripherals, I/O links, software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Description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本案係關於一種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尤指一種可偵測主機之通訊協定,且可依據主機之通訊協定而自動執行對應的韌體單元,以執行對應之通訊協定之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目前應用於電子卡之連接器的標準規範主要分為Mini PCI-Express標準規範、mSATA標準規範以及M.2標準規範等。其中,作為Mini PCI-Express標準規範之連接器係用以支援PCIe通訊協定,作為mSATA標準規範之連接器係用以支援SATA通訊協定,作為M.2標準規範(前身為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 (NGFF))之連接器可支援SATA、PCIe及USB 3.0通訊協定。由於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具備體積小、省電且傳輸速度快的多重特性,且可同時支援上述三種通訊協定,故使用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之電子卡將成為主流。
雖然M.2標準規範下的連接器可同時支援SATA、PCIe及USB 3.0通訊協定,然而現今電子卡及供電子卡組接之主機,例如主機板等,僅承載單一的通訊協定,例如主機只承載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而電子卡亦只承載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又使用者並不易得知主機所承載之通訊協定為何,因此當主機與電子卡透過OOB(Out-of-Band)訊號進行交握(handshake)而欲進行封包之交換時,若主機與電子卡所承載之通訊協定相異,封包將無法正確交換,造成主機與電子卡之間的通訊無法正常進行,因此使用者必須不斷嘗試更換承載不同通訊協定之電子卡,以祈更換到符合主機之通訊協定之正確的電子卡,如此一來,使用M.2標準規範下的連接器之電子卡的便利性並不佳。更甚者,由於透過OOB訊號進行交握時,目前使用M.2標準規範下的連接器之電子卡只能在所承載之通訊協定與主機所承載之通訊協定為相同,進而與主機正確交換封包時,才啟動內部的通訊協定,電子卡並無法在組接於主機時,自動偵測主機所承載的通訊協定為何,進而選用對應的通訊協定,因此亦增加目前使用M.2標準規範下的連接器之電子卡的不便性。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克服上述缺點的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實為目前迫切之需求。
本案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俾解決習知電子卡因僅承載單一的通訊協定,以及習知電子卡並無法在組接於主機時,自動偵測主機所承載的通訊協定為何,進而選用對應的通訊協定,導致便利性不佳等問題。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之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偵測方法,適用於電子卡,電子卡包含連接器,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端子,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端子接收主機所傳來之輸出訊號,偵測方法包含步驟:(a)偵測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b)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判定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以及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皆不存在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c),(c)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d)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利用輸出訊號來判定出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e),(e)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以及(f)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利用輸出訊號判定出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時,終止偵測方法。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另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偵測方法,適用於電子卡,電子卡包含連接器,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端子,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端子接收主機所傳來之輸出訊號,偵測方法包含步驟:(a)設定包含第一動作、第二動作以及第三動作之動作集合,其中第一動作為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5、7、11及13或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判定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第二動作為偵測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根據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第三動作為偵測編號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根據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b)執行第一動作、第二動作以及第三動作中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主機之通訊協定時終止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c)執行動作集合中除了步驟(b)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主機之通訊協定時終止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以及(d)執行動作集合中除了步驟(b)及步驟(c)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剩餘動作,並終止偵測方法。
為達前述目的,本案另一較佳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電子卡,係與主機相互通訊,電子卡包含:第一韌體單元,用以執行SATA通訊協定;第二韌體單元,用以執行PCIe通訊協定;第三韌體單元,用以執行USB 3.0通訊協定;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為與主機相互通訊之媒介,連接器更包含複數個端子,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端子接收主機所傳來之輸出訊號;切換控制單元,係與複數個端子電連接;其中,切換控制單元係執行偵測方法,偵測方法包含步驟:(a)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b)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判定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以及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皆不存在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c),(c)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d)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利用輸出訊號來判定出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e),(e)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以及(f)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利用輸出訊號判定出主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時,終止偵測方法,並根據偵測方法之結果來對應執行第一韌體單元、第二韌體單元或第三韌體單元。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
第1圖係為本案之較佳實施例之電子卡與一主機分離時的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本案之電子卡1可為但不限於為一固態硬碟(SSD)或一非揮發性記憶體模組,係可分離地與主機2,例如主機板上的插槽,相組接,且電子卡1與主機2組接時,主機2可輸出一輸出訊號至電子卡1,以與電子卡1進行溝通而進行資料的傳輸,電子卡1係包含連接器11、第一韌體單元12、第二韌體單元13、第三韌體單元14以及切換控制單元15。其中連接器11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連接器11可插接於主機2上,其中連接器11為與主機2相互通訊之媒介,並包含複數個端子,當電子卡1與主機2組接時,連接器11之複數個端子係與主機2之對應的端子(未圖示)電連接,且電子卡1係經由複數個端子中的至少一端子接收主機2所傳來之輸出訊號。
第一韌體單元12係用以執行SATA通訊協定,使電子卡1及主機2能透過連接器11以SATA通訊協定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第二韌體單元13及第三韌體單元係分別用以執行PCIe通訊協定及USB3.0通訊協定,且其分別可使電子卡1及主機2透過連接器11以SATA通訊協定或USB3.0通訊協定的方式進行資料傳輸。
切換控制單元15係與連接器11之複數個端子電連接,其中此切換控制單元15可以為一微控制器。切換控制單元15可根據主機2之通訊協定係為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而對應執行第一韌體單元12、第二韌體單元13係或第三韌體單元14,進而執行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以使主機2與電子卡1在相同的通訊協定下進行資料傳輸。
由上可知,本案之電子卡1可根據主機2之通訊協定而對應執行第一韌體單元12、第二韌體單元13或第三韌體單元14,進而分別執行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及USB3.0通訊協定。藉此電子卡1便可在與主機2相同的通訊協定下進行資料傳輸,因此相較於習知技術之電子卡因僅支援單一的通訊協定所導致的不便性,本案之電子卡1因可依據主機2之通訊協定而自動執行對應的韌體單元,以執行對應之通訊協定,故可大幅提升便利性。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電子卡1之連接器11可依據所需之不同的通訊協定而有不同規格(主要依鍵位來區分,例如B型、M型、B+M型等),而在不同規格下,連接器11之複數個端子之定義則會不同。舉例而言,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SATA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如第2圖所示,當電子卡1需以SATA通訊協定而與主機2進行通訊時,則定義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端子係用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使電子卡1經由編號為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來與主機2相互溝通而建立連線。
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PCIe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如第3圖所示,當電子卡1以PCIe通訊協定而與主機2進行通訊時,則定義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定義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定義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或定義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使電子卡1經由編號為第41、43、47及49、編號為第29、31、35及37、編號為第17、19、23及25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來與主機2相互溝通而建立連線。
第4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USB 3.0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如第4圖所示,當電子卡1以USB 3.0通訊協定而與主機2進行通訊時,則定義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來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使電子卡1經由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而與主機2相互溝通而建立連線。
於本實施例中,上述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係為SATA通訊協定中定義的差動訊號組(differential signal pairs),編號為第41、43、47、49之複數個端子、編號為第29、31、35、37之複數個端子、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係為PCIe通訊協定中定義的差動訊號組,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係為USB 3.0通訊協定中定義的差動訊號組,上述差動訊號組用以接收主機2所輸出之輸出訊號(即差動訊號)。
另外,由上可知,本案之電子卡1之切換控制單元15可根據主機2之通訊協定係為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而對應執行第一韌體單元12、第二韌體單元13係或第三韌體單元14,進而執行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因此為了判別主機2之通訊協定係為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本案之電子卡1之切換控制單元15實際上更執行一種偵測方法,以下將進行說明。
請參閱第5圖,並配合第1圖,其中第5圖係為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電子卡之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偵測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第5圖所示,首先,執行步驟M1,設定包含第一動作、第二動作以及第三動作之動作集合,其中第一動作為偵測連接器11之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第二動作為偵測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利用輸出訊號來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第三動作為偵測編號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偵測輸出訊號,以根據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
接著,執行步驟M2,執行第一動作、第二動作以及第三動作中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主機2之通訊協定時終止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
再來,執行步驟M3,執行該動作集合中除了步驟M2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主機2之通訊協定時終止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
最後,執行步驟M4,執行該動作集合中除了步驟M2及步驟M3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剩餘動作。
當切換控制單元15結束上述偵測方法後,切換控制單元15便可判斷出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進而於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時,執行第一韌體單元12而執行SATA通訊協定,而於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時,則執行第二韌體單元13而執行PCIe通訊協定,並於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USB 3.0通訊協定時,執行第三韌體單元14而執行USB 3.0通訊協定。
於一些實施例中,於動作集合之第二動作中,當偵測到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則會接續利用輸出訊號並依循一預設判斷條件來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該預設判斷條件可為但不限於設定為以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來進行判斷,例如,若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為A~B,則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若偵測到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為C~D,則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更甚者,當利用輸出訊號並依循預設判斷條件而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後,則終止偵測方法。
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卡1之切換控制單元15可直接根據實體層(Physical layer)對訊號的定義,例如訊號的電壓或波長,而判斷主機2之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或PCIe通訊協定,因此於第二動作中,當偵測到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切換控制單元15接續根據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進而得知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或PCIe通訊協定,如此一來,即可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更甚者,當切換控制單元15接續根據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進而得知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後,則終止偵測方法。此外,於SATA通訊協定、USB 3.0通訊協定以及PCIe通訊協定中,已明確定義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方式,於此不再贅述。
於一些實施例中,於動作集合之第三動作中,當偵測到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則會接續利用輸出訊號並依循另一預設判斷條件來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該另一預設判斷條件可為但不限於設定為以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來進行判斷,例如,若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為A~B,則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若偵測到輸出訊號之壓差範圍為E~F,則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USB 3.0通訊協定。更甚者,當利用輸出訊號並依循預設判斷條件而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後,則終止偵測方法。
於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卡1之切換控制單元15可直接根據實體層(Physical layer)對訊號的定義,例如訊號的電壓或波長,而判斷主機2之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因此於第三動作中,當偵測到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時,切換控制單元15接續根據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進而得知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如此一來,即可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更甚者,當切換控制單元15接續根據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進而得知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後,則終止偵測方法。此外,於SATA通訊協定、USB 3.0通訊協定以及PCIe通訊協定中,已明確定義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方式,於此不在贅述。
當然,本案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可於第5圖所示之步驟M2中執行第一動作,接著,於步驟M3中,執行第二動作,最後,於步驟M4中,執行第三動作。換言之,相較於第5圖並未對第一動作、第二動作及第三動作的執行順序進行排序,本案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偵測方法實際上則針對第一動作、第二動作及第三動作的執行順序預先設定,而依據上述之順序則本案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偵測方法的流程圖將如第6圖所示,以下將進行說明。
請參閱第6圖,並配合第1圖,其中第6圖係為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電子卡之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偵測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如第6圖所示,首先,執行步驟S1,切換控制單元15偵測連接器11之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
接著,執行步驟S2,若切換控制單元15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或編號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切換控制單元15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並終止偵測方法,若切換控制單元15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端子以及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端子皆不存在輸出訊號,則執行步驟S3。
於步驟S3中,切換控制單元15係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
接著,執行步驟S4,若切換控制單元15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則切換控制單元15利用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SATA通訊協定,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則執行步驟S5。
再來,執行步驟S5,切換控制單元15偵測複數個端子中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是否存在輸出訊號。
最後,執行步驟S6,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存在輸出訊號,則接續利用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主機2之通訊協定為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端子不存在輸出訊號,則終止偵測方法。
綜上所述,本案係揭露一種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其中本案之電子卡係包含用以執行SATA通訊協定之第一韌體單元、用以執行PCIe通訊協定之第二韌體單元及用以執行USB 3.0通訊協定之第三韌體單元,且電子卡利用該偵測方法而直接偵測出主機之通訊協定為SATA通訊協定、PCIe通訊協定或USB 3.0通訊協定,進而自動執行對應之韌體單元,因此相較於傳統電子卡皆只承載單一的通訊協定,且無法在組接於主機時,自動偵測主機所承載的通訊協定為何,本案之電子卡的便利性可大幅提升。
1‧‧‧電子卡 2‧‧‧主機 11‧‧‧連接器 12‧‧‧第一韌體單元 13‧‧‧第二韌體單元 14‧‧‧第三韌體單元 15‧‧‧切換控制單元 M1-M4‧‧‧偵測方法的流程步驟 S1-S6‧‧‧偵測方法的流程步驟
第1圖係為本案之較佳實施例之電子卡與一主機分離時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SATA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 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PCIe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 第4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符合M.2標準規範之連接器在USB 3.0通訊協定下之接腳定義圖。 第5圖係為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電子卡之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偵測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6圖係為應用於第1圖所示之電子卡之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偵測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1‧‧‧電子卡
2‧‧‧主機
11‧‧‧連接器
12‧‧‧第一韌體單元
13‧‧‧第二韌體單元
14‧‧‧第三韌體單元
15‧‧‧切換控制單元

Claims (18)

  1. 一種偵測方法,適用於一電子卡,該電子卡包含一連接器,該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該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端子,該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該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該端子接收一主機所傳來之一輸出訊號,該偵測方法包含步驟: (a) 偵測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該端子或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 (b) 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該端子或編號第5、7、11及13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一PCIe通訊協定,並終止該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該端子以及編號為第5、7、11及13之複數個該端子皆不存在該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c); (c) 偵測複數個該端子中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 (d) 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利用該輸出訊號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一SATA通訊協定,並終止該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不存在該輸出訊號時,執行步驟(e); (e) 偵測複數個該端子中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以及 (f) 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利用該輸出訊號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一USB 3.0通訊協定,並終止該偵測方法,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不存在該輸出訊號時,終止該偵測方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d)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d)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f)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f)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d)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一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來判定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該SATA通訊協定,並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f)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一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來判定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該USB 3.0通訊協定,並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
  8. 一種偵測方法,適用於一電子卡,該電子卡包含一連接器,該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該連接器包含複數個端子,該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該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該端子接收一主機所傳來之一輸出訊號,該偵測方法包含步驟: (a) 設定包含一第一動作、一第二動作以及一第三動作之一動作集合,其中該第一動作為偵測複數個該端子中編號為第5、7、11及13或第17、19、23及25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一PCIe通訊協定,該第二動作為偵測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根據該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一SATA通訊協定,該第三動作為偵測編號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是否存在該輸出訊號,並於偵測結果為是時接續根據該輸出訊號來對應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一USB 3.0通訊協定; (b) 執行該第一動作、該第二動作以及該第三動作中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時終止該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 (c) 執行該動作集合中除了該步驟(b)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任一動作,並於判斷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時終止該偵測方法,否則進入下一步驟;以及 (d) 執行該動作集合中除了該步驟(b)及該步驟(c)中所執行之動作外之剩餘動作,並終止該偵測方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b)中,係執行該第一動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偵測方法,更包含於步驟(c)中,係執行該第二動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二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二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三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三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該輸出訊號之一壓差範圍來判定出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二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41、43、47及49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一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來判定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該SATA通訊協定,並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偵測方法,其中於該第三動作中,若偵測的結果為編號為第29、31、35及37之複數個該端子存在該輸出訊號時,更利用一實體層對訊號的定義來判定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或該USB 3.0通訊協定,並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於該輸出訊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時,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
  17. 一種電子卡,係與一主機相互通訊,該電子卡包含: 一第一韌體單元,用以執行一SATA通訊協定; 一第二韌體單元,用以執行一PCIe通訊協定; 一第三韌體單元,用以執行一USB 3.0通訊協定; 一連接器,係符合M.2標準規範,且為與該主機相互通訊之媒介,該連接器更包含複數個端子,該電子卡係經由複數個該端子中對應的至少一該端子接收該主機所傳來之一輸出訊號; 一切換控制單元,係與複數個該端子電連接; 其中,該切換控制單元係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偵測方法,並根據該偵測方法之結果來對應執行該第一韌體單元、該第二韌體單元或該第三韌體單元。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子卡,其中,該切換控制單元於該偵測方法結束後且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SATA通訊協定時,該切換控制單元執行該第一韌體單元,以使該電子卡與該主機以該SATA通訊協定相互通訊,而該切換控制單元於該偵測方法結束後且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PCIe通訊協定時,該切換控制單元執行該第二韌體單元,以使該電子卡與該主機以該PCIe通訊協定相互通訊,而該切換控制單元於該偵測方法結束後且判定該主機之通訊協定為該USB 3.0通訊協定時,該切換控制單元執行該第三韌體單元,以使該電子卡與該主機以該USB 3.0通訊協定相互通訊。
TW105133954A 2016-10-21 2016-10-21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TWI602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954A TWI602127B (zh) 2016-10-21 2016-10-21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US15/398,088 US10162723B2 (en) 2016-10-21 2017-01-04 Electronic card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3954A TWI602127B (zh) 2016-10-21 2016-10-21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2127B true TWI602127B (zh) 2017-10-11
TW201816658A TW201816658A (zh) 2018-05-01

Family

ID=6101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3954A TWI602127B (zh) 2016-10-21 2016-10-21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2723B2 (zh)
TW (1) TWI6021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972B (zh) * 2021-08-18 2023-05-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介面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2324A1 (en) 2015-09-15 2020-11-25 Gatekeeper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connecting to a peripheral device
US10311000B2 (en) * 2017-09-29 2019-06-04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ype-C switching
US10567214B2 (en) 2018-04-30 2020-02-18 Cirrus Logic, Inc. Communication circuitry and control circuitry thereof
US11163348B2 (en) 2018-05-03 2021-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s that connect a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and related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s and host interface devices
CN109240957A (zh) * 2018-08-15 2019-01-18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2硬盘接口转usb接口电路及转换方法
US11150842B1 (en) 2020-04-20 2021-10-19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US11281399B2 (en) * 2020-06-24 2022-03-22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ual-interface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US11442665B2 (en) 2020-12-04 2022-09-1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selection of a host interface
US11308380B1 (en) * 2021-02-24 2022-04-19 Innogrit Technologies Co., Ltd. Removable non-volatile storage card
CN112988640A (zh) * 2021-04-22 2021-06-18 成都万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复用性高速接口设备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131A (zh) * 2009-11-24 2012-09-19 微软公司 用于系统级通信的可配置连接器
CN103327656A (zh) * 2013-06-26 2013-09-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US20140289434A1 (en) * 2013-02-28 2014-09-25 Sridharan Ranganathan Leveraging an Enumeration and/or Configuration Mechanism of One Interconnect Protocol for a Different Interconnect Protocol
TW201530318A (zh) * 2014-01-21 2015-08-01 Innodisk Corp 可傳輸多形式資料之儲存裝置及其插設之連接座
US20150277935A1 (en) * 2014-03-29 2015-10-01 Nathaniel L. Desimone Techniques for adaptive interface support
TW201621657A (zh) * 2014-11-28 2016-06-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9581B2 (en) * 2008-05-15 2012-08-07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ata storage device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interconnect standards
US7996596B2 (en) * 2009-07-17 2011-08-09 Dell Products, Lp Multiple minicard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131A (zh) * 2009-11-24 2012-09-19 微软公司 用于系统级通信的可配置连接器
US20140289434A1 (en) * 2013-02-28 2014-09-25 Sridharan Ranganathan Leveraging an Enumeration and/or Configuration Mechanism of One Interconnect Protocol for a Different Interconnect Protocol
CN103327656A (zh) * 2013-06-26 2013-09-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TW201530318A (zh) * 2014-01-21 2015-08-01 Innodisk Corp 可傳輸多形式資料之儲存裝置及其插設之連接座
US20150277935A1 (en) * 2014-03-29 2015-10-01 Nathaniel L. Desimone Techniques for adaptive interface support
TW201621657A (zh) * 2014-11-28 2016-06-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972B (zh) * 2021-08-18 2023-05-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介面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658A (zh) 2018-05-01
US20180113776A1 (en) 2018-04-26
US10162723B2 (en)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2127B (zh) 電子卡及其偵測方法
JP6244042B2 (ja) USB Type−Cの付属装置ドッキングモードに移行する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US9223742B2 (en) Data structure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JP4633826B2 (ja) 高速周辺機器接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8924598B1 (en) USB interface configurable for host or device mode
TW201250475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PCI-E
CN112041827B (zh) 自动usb主机检测和端口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3365689A (zh) 一种单片机并行烧录方法
US20170109248A1 (en) Sharing bus port by multiple bus hosts
TWI581108B (zh) 具usb外觀之連接器、資料傳輸裝置及其資料儲存裝置
CN106406967A (zh) 一种基于stm32的usb在线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10647486B (zh) 一种PCIe链路训练方法、端设备及通讯系统
US20110302350A1 (en) Switching interface method for a multi-interface storage device
TWI522811B (zh) 基於裝置狀況來組配信號的技術
CN102156618B (zh) 具有多种连接器的存储装置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3641601A (zh) 存储设备的链路启动方法、存储设备、主机及其实现系统
US7597592B2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n interface to a host or client
CN107977334B (zh) 电子卡及其检测方法
KR20160016485A (ko) 전자 장치의 인터페이스 사이의 링크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컨트롤러의 작동 방법 및 컨트롤러를 포함하는 저장 장치
TWI479325B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通訊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201439750A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測試裝置
CN216388068U (zh) 一种pcie接口验证板及测试系统
CN114265731A (zh) 一种pcie接口验证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TW201324173A (zh) SAS Expander設備的PHY調整方法及系統
TW202145022A (zh) 介面連接裝置、系統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