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6949B - 揚聲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揚聲器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96949B TWI596949B TW104114882A TW104114882A TWI596949B TW I596949 B TWI596949 B TW I596949B TW 104114882 A TW104114882 A TW 104114882A TW 104114882 A TW104114882 A TW 104114882A TW I596949 B TWI596949 B TW I59694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aker
- diaphragm
- vibration
- vibration component
- voice coi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揚聲器結構。
近年來,為了因應不斷縮小的電子產品,應用於電子產品內的揚聲器結構也隨之朝向薄型化發展。對於揚聲器結構而言,若揚聲器結構的體積縮小,將會面臨低音表現變差與音量下降的問題。具體來說,在揚聲器結構中,揚聲器單體的機電轉換效率、振動系統的質量及其有效輻射面積(即振動面積)將影響揚聲器結構的效率(或稱靈敏度),而所述效率係指在固定功率下的聲壓值(即音量)。因此,若要提高揚聲器結構的效率,可通過增加揚聲器結構的機電轉換效率,降低振動組件的質量,或是增加有效輻射面積等手段達成。
再者,揚聲器結構的共振頻率亦影響其低音表現。揚聲器結構的共振頻率大致上取決於振動系統的質量與其順性決定。所述振動系統係指由振膜、懸邊、與音圈所構成的振動組件。若振動系統的質量愈重,則共振頻率愈低,但若振動系統的質量太重,揚聲器結構於中高音的音質表現就會不佳。所述順性係指振
膜被推動的容易程度,其與懸邊等構件的彈性係數有關。若懸邊的彈性係數愈小,則順性愈好,可得到較低的共頻頻率。再者,當揚聲器單體的振動系統配置於音箱內時,音箱內部的空氣容積量也會影響所述彈性係數。由此可知,揚聲器結構的效率與共振頻率具有相互抵銷的狀況。亦即,當揚聲器結構的質量愈重時,揚聲器結構的低音效果愈好,但其效率會降低。因此,若要增加低音效果,就會面臨音量下降的狀況,且還可能降低中高音的音質表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揚聲器結構,其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本發明的揚聲器結構包括一音箱以及一揚聲器單體。揚聲器單體連接至音箱,且揚聲器單體包括一支架、至少一音圈、至少一第一振動組件以及一第二振動組件。支架配置於音箱上。音圈配置於支架內。第一振動組件配置於支架上,並連接至音圈,其中第一振動組件包括一第一振膜以及一第一懸邊,第一懸邊環繞並連接第一振膜。第二振動組件配置於支架上,並連接至第一振動組件,其中第二振動組件包括一第二振膜以及一第二懸邊,第二懸邊環繞並連接第二振膜,而第二振膜環繞並連接第一懸邊。音圈帶動第一振動組件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帶動第二振動組件振動。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揚聲器結構中,揚聲器單體的支架上配置有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且其各自具有振膜以及環繞並連接振膜的懸邊,而音圈、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彼此連接構成振動系統。當揚聲器結構作用時,音圈帶動第一振動組件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帶動第二振動組件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的振動亦推動音箱內的空氣而帶動第二振動組件振動。由此可知,上述設計使揚聲器結構的有效振動面積得以增加,而彼此連接的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可各自在不同的頻寬範圍內作用。藉此,本發明的揚聲器結構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揚聲器結構
110、210、310、410、510‧‧‧音箱
120、220、320、420、520‧‧‧揚聲器單體
122、222、322、422、522‧‧‧音圈
124、224、324、424、524‧‧‧支架
126、226、326、426、526‧‧‧磁迴組件
130、230、330、430、530‧‧‧第一振動組件
132、232、332、432、532‧‧‧第一振膜
134、234、334、434、534‧‧‧第一懸邊
140、240、340、440、540‧‧‧第二振動組件
142、242、342、442、542‧‧‧第二振膜
144、244、344、444、544‧‧‧第二懸邊
150、250、350、450、550‧‧‧彈波
160、260、360、560‧‧‧質量塊
470、570‧‧‧管狀結構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
圖6是圖5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
圖10是圖9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請參考圖1與圖2,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100包括音箱110以及揚聲器單體120。揚聲器單體120連接至音箱110,且揚聲器單體120包括音圈122、支架124、第一振動組件130以及第二振動組件140。其中,支架124配置於音箱110上。音圈122配置於支架124內。第一振動組件130配置於支架124上,並連接至音圈122。第二振動組件140配置於支架124上,並連接至第一振動組件130。藉此,當揚聲器結構100作用時,音圈1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130帶動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130受到音圈122帶動所產生的振動亦推動音箱110內的空氣,使空氣推動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藉由上述設計,揚聲器結構100的有效振動面積得以增加,而彼此連接的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各自在不同的頻寬範圍內作用,使揚聲器結構100具備低音與中高音效果。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除了音圈122、支架124第一振動組件130以及第二振動組件140之外,揚聲器單體120實際
上還包括磁迴組件126(例如是磁鐵元件與導磁元件的組合)或其他適用的組件,但在此略未陳述。音圈122設於所述磁迴組件126內,用以驅使音圈122產生振動。再者,音圈122與磁迴組件126配置於支架124內,而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配至於支架124上。第一振動組件130連接至音圈122,而第二振動組件140連接至第一振動組件130,故音圈122、第一振動組件130以及第二振動組件140可構成一振動系統。藉此,當揚聲器單體120作用時,磁迴組件126可驅動音圈122產生振動,進而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以及第二振動組件140亦產生振動。然而,有關揚聲器單體120的組成可依據需求調整,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磁迴組件126與振動系統(包括音圈122、第一振動組件130以及第二振動組件140)可透過支架124而配置在呈現箱狀的音箱110上。磁迴組件126與音圈122位在支架124內部,而第一振動組件130、第二振動組件140配置在支架124上。換言之,所述支架124用於承載上述構件,並構成揚聲器單體120,而後揚聲器單體120透過支架124組裝至音箱110上,並覆蓋音箱110。藉此,揚聲器結構100大致上呈現封閉狀態,更進一步而言,音箱110大致上為一封閉式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當揚聲器單體120作用時,磁迴組件126驅使音圈122產生振動,使音圈1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此外,當第一振動組件130受到音圈122
帶動而產生振動時,音箱110內的空氣受到第一振動組件130的推擠,而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140產生振動。換言之,揚聲器結構100除了透過音圈1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之外,還可透過推動音箱110內的空氣而帶動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藉此,透過第二振動組件140的設置,在音箱1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130擠壓的空氣可進一步轉向推動第二振動組件140,達到提升低頻的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100更包括彈波150,配置於支架124上,並連接音圈122與支架124。彈波150大致上呈現圓環形,並且具有波浪狀的表面。彈波150環繞在音圈122的外圍,並進一步將音圈122連接至支架124內壁,故彈波150的設計可有效避免音圈122因振動而產生位置偏移。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彈波150的使用與否,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130包括第一振膜132以及第一懸邊134。第一懸邊134環繞並連接第一振膜132,其中第一振膜132的形狀為圓形,而第一懸邊134的形狀為環形。類似地,第二振動組件140包括第二振膜142以及第二懸邊144。第二懸邊144環繞並連接第二振膜142,其中第二振膜142為方形,而第二懸邊144為方框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振膜132、第一懸邊134、第二振膜142與第二懸邊144的形狀,其可依據需求調整。此外,第二振膜142環繞並連接第一懸邊134,使第二振動組件140與第一振動組件130彼此相連。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膜132對應於音圈122,而第一懸邊134環繞在第一振膜132的外側。其中,音圈122連接至第一懸邊134,例如是連接至第一懸邊134與第一振膜132的交界處,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振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音圈122也可以連接到第一振膜132或第一振動組件130的其他局部,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第二振膜142環繞在第一懸邊134的外側,而第二懸邊144環繞在第二振膜142的外側,並進一步固定在支架124上。較佳地,第二振膜142的面積大於第一振膜132的面積,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懸邊134從第一振膜132與第二振膜142之間朝向遠離支架124的方向凸起,而第二懸邊144從第二振膜142朝向遠離支架124的方向凸起。換言之,第一振膜132與第二振膜142大致上呈現平面,而第一懸邊134與第二懸邊144呈現凸起狀。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懸邊134與第二懸邊144也可以朝向支架124凹入,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傾向於由單一材質一體成型地製作,例如是以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一體式的製作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使其具有較佳的連動效果。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不限於使用高分子材質一體式的製作,其亦可由多種材質連接而
製作,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基於上述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音圈122、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共同構成揚聲器結構100的振動系統,而後配置在支架124上,使揚聲器結構100具有較大的有效振動面積。當揚聲器結構100作用時,磁迴組件126驅動音圈122產生振動。音圈122直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例如是先推動與音圈122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懸邊134與第一振膜132,而後帶動與其連接的第二振膜142與第二懸邊144。此外,在音箱1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130推擠的空氣亦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140振動。因此,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藉由調整其順性(即第一振膜132/第二振膜142被推動的容易程度)與質量(即第一振動組件130/第二振動組件140的總重量),來各自展現中高音/低音的音質表現。
舉例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130可用於展現中高音的效果。用於展現中高音的第一振動組件130所需的振動行程較短。藉此,在第一振動組件130中,第一懸邊134可選用剛性較高的材質製作,或者改變其曲率,使其順性降低,並進一步搭配剛性高且質量較輕的第一振膜132,來提高中高音的音質表現。相對地,第二振動組件140可用於展現低音的效果。用於展現低音的第二振動組件140所需的振動行程較長。藉此,第二振動組件140可進一步增加第二振膜142的重量,亦可選用材質較軟的第二懸邊144,或者改變第二懸邊144的曲率,而增加第二
懸邊144的順性,使第二振動組件140可用於展現低音。再者,由於第二振膜142的面積較大,且除了受到音圈122與第一振動組件130的帶動之外,第二振動組件140還受到音箱110內的空氣的推動,故第二振動組件140所展現的低音具有明顯的音量。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振動組件140用於表現低音時,增加第二振膜142的重量有助於提升其低音的表現。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傾向於由單一材質一體成型地製作,故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100更包括質量塊160,配置於第二振膜142上。換言之,本實施例更進一步採用質量塊160來增加第二振膜142的重量,以提高低音的音質表現。雖然圖1與圖2繪示在第二振膜142上配置兩塊方形的質量塊160,但所述質量塊160的數量、形狀、重量與位置可依據需求調整,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由此可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因連動而受到音圈122的推動並產生振動,而第二振動組件140還可受到音箱110內的空氣的推動而產生振動。藉此,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經由設計而分別用於展現中高音與低音。雖然音圈122推動第一振動組件130的同時也會將振動傳遞至第二振動組件140,但第一懸邊134可適度阻隔第二振膜142振動時對第一振膜132於其作動過程中的影響,故第一振膜132於中高音的表現不因第二振膜142作動而有影響。換言之,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各自視為
是彼此獨立卻又相連的中高音振動系統與低音振動系統。此外,藉由第二振動組件140的設置,音箱110內的空氣傾向於推動第二振動組件140,而不會妨礙第一振動組件130的振動。基於上述設計,揚聲器結構100的有效振動面積得以增加,而彼此連接的第一振動組件130與第二振動組件140可各自在不同的頻寬範圍內作用。藉此,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100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圖3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請參考圖3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200包括音箱210以及揚聲器單體220。揚聲器單體220連接至音箱210,且揚聲器單體220包括音圈222、支架224、第一振動組件230、第二振動組件240。其中,音箱210、揚聲器單體220(包括音圈222、支架224、磁迴組件226)、第一振動組件230、第二振動組件240、彈波250與質量塊26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大致上類似於前述的音箱110、揚聲器單體120(包括音圈122、支架124、磁迴組件126)、第一振動組件130、第二振動組件140、彈波150與質量塊16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僅有部份差異,故其類似處則在此不多加贅述。藉此,當揚聲器結構200作用時,音圈2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230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230帶動第二振動組件240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230受到音圈222帶動所產生的振動亦推動音箱210內的空氣,使空氣推動第二振動組件240振動。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200與前述的揚聲器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振膜232以及第二振膜242均為圓形,而第一懸邊234與第二懸邊244均為圓環形,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振膜232、第一懸邊234、第二振膜242與第二懸邊244的形狀,其可依據需求調整。類似地,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振動組件230與第二振動組件240傾向於由單一材質一體成型地製作,故揚聲器結構200亦可採用質量塊260來增加第二振膜242的重量,以提高低音的音質表現。其中,為了配合第一振動組件230與第二振動組件240的形狀,質量塊260也設計為圓環形,但本發明並不限制質量塊260的數量、形狀、重量與位置,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基於上述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音圈222、第一振動組件230與第二振動組件240可共同構成揚聲器結構200的振動系統,而後配置在支架224上,使揚聲器結構200具有較大的有效振動面積。當揚聲器結構200作用時,磁迴組件226驅動音圈222產生振動。音圈222直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230與第二振動組件240振動,而在音箱2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230推擠的空氣亦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240振動。因此,第一振動組件230與第二振動組件240可藉由調整其順性(即第一振膜232/第二振膜242被推動的容易程度)與質量(即第一振動組件230/第二振動組件240的總重量),來各自展現中高音/低音的音質表現,故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200同樣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
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請參考圖5與圖6,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300包括音箱310以及揚聲器單體320。揚聲器單體320連接至音箱310,且揚聲器單體320包括音圈322、支架324、第一振動組件330、第二振動組件340。其中,音箱310、揚聲器單體320(包括音圈322、支架324、磁迴組件326)、第一振動組件330、第二振動組件340、彈波350與質量塊36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大致上類似於前述的音箱210、揚聲器單體220(包括音圈222、支架224、磁迴組件226)、第一振動組件230、第二振動組件240、彈波250與質量塊26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僅有部份差異,故其類似處則在此不多加贅述。藉此,當揚聲器結構300作用時,音圈3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330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330帶動第二振動組件340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330受到音圈322帶動所產生的振動亦推動音箱310內的空氣,使空氣推動第二振動組件340振動。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300與前述的揚聲器結構200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音圈322連接至第一振膜332,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330振動。藉此,音圈322可直接帶動第一振膜332振動,而後將振動傳遞至第一懸邊334、第二振膜342與第二懸邊344。再者,第一懸邊334從第一振膜332與第二振膜342之間朝向支架324凹入,而第二懸邊344從第二振膜
342朝向支架324凹入。換言之,本實施例的第一懸邊334與第二懸邊344從對應的第一振膜332與第二振膜342所在的平面上朝向支架324凹入而呈現凹陷狀。更進一步地說,本實施例的第一懸邊334與第二懸邊344可以是具有凹凸起伏的波浪狀,且第一懸邊334與第二懸邊344以其凹陷的局部連接至對應的第一振膜332與第二振膜342。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懸邊334與第二懸邊344為凸起狀或凹入狀,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基於上述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音圈322、第一振動組件330與第二振動組件340可共同構成揚聲器結構300的振動系統,而後配置在支架324上,使揚聲器結構300具有較大的有效振動面積。當揚聲器結構300作用時,磁迴組件326驅動音圈322產生振動。音圈322直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330與第二振動組件340振動,而在音箱3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330推擠的空氣亦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340振動。因此,第一振動組件330與第二振動組件340可藉由調整其順性(即第一振膜332/第二振膜342被推動的容易程度)與質量(即第一振動組件330/第二振動組件340的總重量),來各自展現中高音/低音的音質表現,故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300同樣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圖7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圖7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請參考圖7與圖8,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400包括音箱410以及揚聲器單體420。揚聲器單體
420連接至音箱410,且揚聲器單體420包括音圈422、支架424、第一振動組件430、第二振動組件440。其中,音箱410、揚聲器單體420(包括音圈422、支架424、磁迴組件426)、第一振動組件430、第二振動組件440與彈波45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大致上類似於前述的音箱110、揚聲器單體120(包括音圈122、支架124、磁迴組件126)、第一振動組件130、第二振動組件140與彈波15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僅有部份差異,故其類似處則在此不多加贅述。藉此,當揚聲器結構400作用時,音圈4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430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430帶動第二振動組件440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430受到音圈422帶動所產生的振動亦推動音箱410內的空氣,使空氣推動第二振動組件440振動。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400與前述的揚聲器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揚聲器單體420採用了兩音圈422與兩第一振動組件430。換言之,音圈422的數量包括兩個,而第一振動組件430的數量包括兩個。更進一步的說,本實施例採用了兩組前述的磁迴組件426搭配兩音圈422與兩第一振動組件430。換言之,本實施例採用了兩組彼此連接的振動系統。兩音圈422與對應的磁迴組件426各自配置於支架424內(例如是在支架424內配置兩個容置區域)。兩第一振動組件430配置於支架424上,並分別連接至對應的音圈422。此外,本實施例亦採用了兩彈波450來對應防止兩音圈422的橫向位移。其中,用於連接音圈422與支架424的彈波450實際上可連接至音圈422
側邊與支架424底部,而呈現階梯狀。如此設計可省去將彈波450從音圈422側邊沿平行於支架424底部的方向連接至音箱支架424側邊所需的成本,而以體積較小的彈波450達成防止音圈422橫向位移的目的,但本發明不限制彈波450的尺寸以及配置與否,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膜432對應於音圈422,而第一懸邊434環繞在第一振膜432的外側。其中,音圈422連接至對應的第一振膜432,以帶動對應的第一振動組件430振動,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第二振動組件440配置於支架424上,並連接至兩第一振動組件430。換言之,第二振動組件440環繞並配置在兩第一振動組件430的外側,而連接至兩第一振動組件430。第一振膜432與第一懸邊434可為圓形與圓環形的設計,而第二振膜442與第二懸邊444可為方型與方框型設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藉此,當揚聲器結構400作用時,磁迴組件426可驅動對應的音圈422產生振動,使音圈422分別帶動其所對應的第一振膜432與第一懸邊434,進而帶動第二振膜442與第二懸邊444。此外,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振動系統(包括磁迴組件426、音圈422與第一振動組件430)的數量亦可更多,本發明不限制其數量與排列方式。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懸邊434從第一振膜432與第二振膜442之間朝向遠離支架424的方向凸起,而第二懸邊444從第二振膜442朝向支架424凹入。換言之,本實施例的第一
懸邊434為凸出狀,而第二懸邊444為凹入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430與第二振動組件440傾向於由單一材質一體成型地製作,但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其亦可是由多種材質連接而製作,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另一方面,由於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400配置有兩個音圈422與第一振動組件430,故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400更包括阻尼結構。阻尼結構配置於支架424內,其中阻尼結構連接至第二振膜442,並位於兩第一振動組件430之間。其中,阻尼結構包括管狀結構470,例如是中空管體,以及環繞該管狀結構470之彈波450。阻尼結構中的管狀結構470從第二振膜442對應於兩第一振動組件430之間的區域往支架424內延伸而對應於兩音圈422之間,且其遠離第二振膜442的一端部設有開孔,以利在震動時將支架424內的空氣排出。管狀結構470與第二振膜442可為一體化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藉此,當第二振膜442振動時,阻尼結構中的管狀結構470也一併產生振動,並可用於平衡兩第一振動組件430的振動幅度。此外,彈波450環繞管狀結構470,並連接管狀結構470與支架424,用以防止管狀結構470在振動過程中產生橫向位移。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阻尼結構的組成以及配置與否,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基於上述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音圈422、第一振動組件430與第二振動組件440可共同構成揚聲器結構400的振動系統,而後配置在支架424上,使揚聲器結構400具有較大的有效振動
面積。當揚聲器結構400作用時,磁迴組件426驅動音圈422產生振動。音圈422直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430與第二振動組件440振動,而在音箱4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430推擠的空氣亦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440振動。因此,第一振動組件430與第二振動組件440可藉由調整其順性(即第一振膜432/第二振膜442被推動的容易程度)與質量(即第一振動組件430/第二振動組件440的總重量),來各自展現中高音/低音的音質表現。藉此,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400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圖9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的立體圖。圖10是圖9的揚聲器結構的剖視圖。請參考圖9與圖10,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500包括音箱510以及揚聲器單體520。揚聲器單體520連接至音箱510,且揚聲器單體520包括音圈522、支架524、第一振動組件530、第二振動組件540。其中,音箱510、揚聲器單體520(包括音圈522、支架524、磁迴組件526)、第一振動組件530、第二振動組件540、彈波550與管狀結構57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大致上類似於前述的音箱410、揚聲器單體420(包括音圈422、支架424、磁迴組件426)、第一振動組件430、第二振動組件440、彈波450與管狀結構470的結構與配置方式,僅有部份差異,故其類似處則在此不多加贅述。藉此,當揚聲器結構500作用時,音圈522帶動第一振動組件530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530帶動第二振動組件540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530
受到音圈522帶動所產生的振動亦推動音箱510內的空氣,使空氣推動第二振動組件540振動。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揚聲器結構500與前述的揚聲器結構400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揚聲器單體520採用了面積較大的第一振膜532,但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振膜532的尺寸,其可依據需求調整。再者,第一懸邊534從第一振膜532與第二振膜542之間朝向支架524凹入,而第二懸邊544從第二振膜542朝向支架524凹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此外,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500更採用了三個質量塊560,配置在第二振膜542上,並位在兩第一振動組件530的相對兩側,但本發明不限制質量塊560的數量、形狀與位置,其可依據需求調整。
基於上述設計,在本實施例中,音圈522、第一振動組件530與第二振動組件540可共同構成揚聲器結構500的振動系統,而後配置在支架524上,使揚聲器結構500具有較大的有效振動面積。當揚聲器結構500作用時,磁迴組件526驅動音圈522產生振動。音圈522直接帶動第一振動組件530與第二振動組件540振動,而在音箱510內受到第一振動組件530推擠的空氣亦可進一步推動第二振動組件540振動。因此,第一振動組件530與第二振動組件540可藉由調整其順性(即第一振膜532/第二振膜542被推動的容易程度)與質量(即第一振動組件530/第二振動組件540的總重量),來各自展現中高音/低音的音質表現。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振動組件530與第
二振動組件540是由多種材質連接而製作。舉例來說,由於第一振動組件530用於展現中高音效果,故第一懸邊534可選用剛性較高的材質製作而降低其順性,並進一步搭配以剛性高且質量較輕的材質製成的第一振膜532,使第一振動組件530適於產生較短的振動行程。相對地,由於第二振動組件540可用於展現低音的效果,故第二振動組件540的第二振膜542可選擇質量較重的材質製成,並搭配選用軟性材質製成的第二懸邊544,使第二振動組件540適於產生較長的振動行程。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振動組件530與第二振動組件540的材質,其可依據需求調整。藉此,本實施例的揚聲器結構500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揚聲器結構中,揚聲器單體的支架上配置有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且其各自具有振膜以及環繞並連接振膜的懸邊,而音圈、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彼此連接構成振動系統。當揚聲器結構作用時,音圈帶動第一振動組件振動,並透過第一振動組件帶動第二振動組件振動。此外,第一振動組件的振動亦推動音箱內的空氣而帶動第二振動組件振動。藉由上述設計,揚聲器結構的有效振動面積得以增加,而藉由調整各振膜與各懸邊的特性,可使彼此連接的第一振動組件與第二振動組件可各自在不同的頻寬範圍內作用。藉此,本發明的揚聲器結構可同時兼具低音與中高音的音質表現,並具有良好的音量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揚聲器結構
110‧‧‧音箱
120‧‧‧揚聲器單體
122‧‧‧音圈
124‧‧‧支架
130‧‧‧第一振動組件
132‧‧‧第一振膜
134‧‧‧第一懸邊
140‧‧‧第二振動組件
142‧‧‧第二振膜
144‧‧‧第二懸邊
160‧‧‧質量塊
Claims (8)
- 一種揚聲器結構,包括:一音箱(audio box);一揚聲器單體(driving unit),連接至該音箱,且該揚聲器單體包括:一支架,配置於該音箱上;至少一音圈(voice coil),配置於該支架內;至少一第一振動組件,配置於該支架上,並連接至該音圈,其中該第一振動組件包括一第一振膜以及一第一懸邊,該第一懸邊環繞並連接該第一振膜;以及一第二振動組件,配置於該支架上,並連接至該第一振動組件,其中該第二振動組件包括一第二振膜以及一第二懸邊,該第二懸邊環繞並連接該第二振膜,而該第二振膜環繞並連接該第一懸邊,該音圈帶動該第一振動組件振動,並透過該第一振動組件帶動該第二振動組件振動,其中該第二振膜的面積大於該第一振膜的面積;以及一質量塊,配置於該第二振膜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其中該音圈連接至該第一懸邊,以帶動該第一振動組件振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其中該音圈連接至該第一振膜,以帶動該第一振動組件振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更包括: 一彈波,配置於該支架上,並連接該音圈與該支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其中該至少一音圈的數量包括兩個,而該至少一第一振動組件的數量包括兩個,該兩音圈各自配置於該支架內,而該兩第一振動組件分別連接至對應的該音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更包括:一阻尼結構,配置於該支架內,其中該阻尼結構連接至該第二振膜,並位於該兩第一振動組件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其中該第一振動組件與該第二振動組件由單一材質一體成型地製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結構,其中該第一振動組件與該第二振動組件由多種材質連接而製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4882A TWI59694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揚聲器結構 |
CN201510340885.4A CN106303851A (zh) | 2015-05-11 | 2015-06-18 | 扬声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114882A TWI59694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揚聲器結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0911A TW201640911A (zh) | 2016-11-16 |
TWI596949B true TWI596949B (zh) | 2017-08-21 |
Family
ID=5765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14882A TWI596949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揚聲器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03851A (zh) |
TW (1) | TWI5969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34216A4 (en) * | 2019-03-01 | 2022-04-20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VIBR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7238B2 (ja) * | 2017-06-09 | 2023-02-02 | アスク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ソシエタ ペル アツィオーニ | スピーカ構造 |
CN107580284B (zh) * | 2017-08-31 | 2019-08-23 | 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KR102416381B1 (ko) * | 2017-12-29 | 2022-07-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8566606B (zh) * | 2018-06-25 | 2020-03-1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
CN109462805B (zh) * | 2018-12-29 | 2021-06-01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扬声器 |
CN116193329A (zh) * | 2021-11-26 | 2023-05-30 |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 振动组件及传声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68360Y (zh) * | 2005-01-04 | 2006-03-29 |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扬声器 |
TWM401948U (en) * | 2010-09-17 | 2011-04-11 |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 Speaker structure of elastic wave is removed |
CN201904916U (zh) * | 2010-12-28 | 2011-07-20 | 东莞正阳电子有限公司 | 多振膜扬声器 |
US8235167B2 (en) * | 2009-12-25 | 2012-08-07 | Pioneer Corporation | Vibrating body for speaker and speaker device |
TWM456660U (zh) * | 2012-09-20 | 2013-07-01 |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 薄型揚聲器之彈波結構改良 |
CN203951618U (zh) * | 2014-05-12 | 2014-11-19 | 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的内弹波构造 |
TW201509198A (zh) * | 2013-08-30 | 2015-03-01 |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 具振膜支撐結構的聲波傳感器 |
CN104581557A (zh) * | 2013-10-28 | 2015-04-29 |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 点音源模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4061A (en) * | 1994-08-29 | 1996-06-04 | Motorola, Inc. | Dual mode transducer for a portable receiver |
WO2000070905A2 (en) * | 1999-05-14 | 2000-11-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a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01078295A (ja) * | 1999-09-07 | 2001-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磁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
CN201904915U (zh) * | 2010-12-28 | 2011-07-20 | 东莞正阳电子有限公司 | 双悬边扬声器 |
CN104159179B (zh) * | 2014-06-30 | 2018-12-04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扬声器模组 |
-
2015
- 2015-05-11 TW TW104114882A patent/TWI59694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6-18 CN CN201510340885.4A patent/CN10630385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68360Y (zh) * | 2005-01-04 | 2006-03-29 |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平面扬声器 |
US8235167B2 (en) * | 2009-12-25 | 2012-08-07 | Pioneer Corporation | Vibrating body for speaker and speaker device |
TWM401948U (en) * | 2010-09-17 | 2011-04-11 |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 Speaker structure of elastic wave is removed |
CN201904916U (zh) * | 2010-12-28 | 2011-07-20 | 东莞正阳电子有限公司 | 多振膜扬声器 |
TWM456660U (zh) * | 2012-09-20 | 2013-07-01 | Fortune Grand Technology Inc | 薄型揚聲器之彈波結構改良 |
TW201509198A (zh) * | 2013-08-30 | 2015-03-01 | Merry Electronics Co Ltd | 具振膜支撐結構的聲波傳感器 |
CN104581557A (zh) * | 2013-10-28 | 2015-04-29 |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 点音源模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203951618U (zh) * | 2014-05-12 | 2014-11-19 | 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的内弹波构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34216A4 (en) * | 2019-03-01 | 2022-04-20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VIBR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40911A (zh) | 2016-11-16 |
CN106303851A (zh) | 201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96949B (zh) | 揚聲器結構 | |
JP4277876B2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ピーカエンクロージャー | |
US7481295B2 (en) | Speaker system and speaker enclosure | |
US8019108B2 (en) | Speaker system | |
US7931115B2 (en) | Diaphragm surrounding | |
JP5065480B2 (ja) | ダイアフラムのための包囲体 | |
KR101630353B1 (ko) | 질량체를 가진 압전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WO2016138691A1 (zh) | 一种音箱及电视机 | |
EP3145214A1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
WO2022166383A1 (zh) | 发声装置和耳机 | |
US10142736B2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
US8155372B2 (en) | Wire suspension for speakers | |
JP2007129539A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ピーカエンクロージャー | |
JP6521606B2 (ja) | 薄型ラウドスピーカ変換器 | |
US20140321692A1 (en) | Loudspeaker | |
TWI572213B (zh) | 揚聲器結構 | |
US9674594B2 (en) | Speaker | |
JP6052718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US10805733B2 (en) | Loudspeaker-purpose vibrating cone and loudspeaker | |
JP2018191289A (ja) | 振動板アセンブリ、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ー及び製造方法 | |
JP4910372B2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ピーカエンクロージャー | |
JP2007110324A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ピーカエンクロージャー | |
TWI836507B (zh) | 動圈式揚聲器 | |
US20170318391A1 (en) | Diaphragm for speaker apparatus | |
JP2017079375A (ja) | スピー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