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5851B - Hollow cushion - Google Patents

Hollow cush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5851B
TWI595851B TW102148464A TW102148464A TWI595851B TW I595851 B TWI595851 B TW I595851B TW 102148464 A TW102148464 A TW 102148464A TW 102148464 A TW102148464 A TW 102148464A TW I595851 B TWI595851 B TW I5958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seat
raised
outer peripheral
hol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3286A (zh
Inventor
Tsuyoshi Matsushita
Original Assignee
Mt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t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3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3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8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029Seat parts of non-adjustable shape adapted to a user contour or ergonomic seating position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Description

中空緩衝墊
本發明,是關於將空氣注入於內部空間來進行使用的中空緩衝墊。
中空緩衝墊,由於其外表面的形狀容易依隨荷重而變形,所以使用在就座時之緩衝用途,或者作為用來增進健康的運動輔助器材使用。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將具有通氣孔的空氣遮蔽部設置在內部空間的中空緩衝墊的例子。此中空緩衝墊,構成為,藉由空氣遮蔽部將內部空間區隔成2個中空部,且在各個中空部之間能夠使空氣流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75065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例如在就座中的使用者改變姿勢的時候等,使用者對於中空緩衝墊將臀部斜放的情況,中空緩衝墊的座面會依隨該傾斜而順勢變形,而容易成為不容易恢復的不穩定狀態。亦即,中空部內的空氣,從因為臀部的傾斜而座面沈下的部分,朝向其相反側移動,使座面的沈下部分的相反側膨出,另一方面沈下的部分容易維持沈下的狀態。結果,造成就座時使用者的姿勢不容易穩定。
此外,上述中空緩衝墊,由於具有以上的特性,例如就座中的使用者在座面上進行左右交互傾動的動作的時候,會難以流暢地重覆此動作。因此,上述中空緩衝墊,不一定能夠有效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利用。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技術背景而完成,是欲提供一種使用者的姿勢容易穩定;並且也能夠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的中空緩衝墊。
本發明的一態樣,是一種中空緩衝墊,其特徵為,具備:底面壁部;座面壁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配置成與該底面壁部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外周壁部,連接上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 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上述外周壁部皆具有可撓性,並且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接而形成為中空(請求項1)。
上述中空緩衝墊,是在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中,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至少2個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此外,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接而形成為中空。因此,上述中空緩衝墊,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能夠抑制上述座面朝向單方向過度地傾斜而成為不穩定的狀態。
也就是說,上述座面將要朝向一方傾斜的時候,至少在上述隆起部相對向的方向上,藉由傾斜較低側的上述隆起部,變得容易抑制上述中空緩衝墊的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度地變薄。因此,上述中空緩衝墊,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容易抑制上述座面朝單方向過度地傾斜。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其使用者的姿勢較容易穩定。
此外,上述中空緩衝墊,如上所述,容易抑制其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度地變薄。因此,上述中空緩衝 墊,在使用者就座的狀態下,能夠適度地進行上述座面的傾動動作,例如在進行腰部的搖動運動或是轉扭運動等的時候,容易提升運動效果。
此外,上述中空緩衝墊的構造,是在使用者就座於上述座面的狀態下,在上述隆起部的內部容易聚集上述內部空間內的空氣。因此,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座面壁部側會擴縮,而容易依隨使用者臀部的形狀。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容易提升上述座面的貼合感,而在進行上述座面的傾動動作的時候容易得到較高的穩定感。如此,上述中空緩衝墊,能夠具有穩定感地進行上述座面的傾動動作,而能夠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座面的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穩定感。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也能夠合適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
如上所述,上述中空緩衝墊,是一種使用者的姿勢容易穩定,並且也能夠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的中空緩衝墊。
1‧‧‧中空緩衝墊
11‧‧‧內部空間
2‧‧‧底面壁部
3‧‧‧座面壁部
31‧‧‧座面
32‧‧‧中央部
4‧‧‧外周壁部
5、51、52、53‧‧‧隆起部
50‧‧‧隆起部的內部
圖1是實施例中的中空緩衝墊的立體圖。
圖2是實施例中的中空緩衝墊的俯視圖。
圖3是實施例中的中空緩衝墊的前視圖。
圖4是實施例中的中空緩衝墊的側視圖。
圖5是圖2的V-V線剖面圖。
圖6是圖5的VI-VI線剖面圖。
圖7是表示實施例中的,頂部的曲率半徑以及外周壁部與座面壁部所形成的角度的算出方法的說明圖。
上述中空緩衝墊,其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以及上述外周壁部的材質,可以採用具有可撓性的材料。具體來說,可以採用軟質聚氯乙烯樹脂等之軟質塑膠、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或是矽氧烷彈性體等之彈性材料,或是將它們複合之後再進行使用。
此外,上述隆起部中上述外周壁部與上述座面壁部相連的頂部,在上述隆起部中的縱剖面中的形狀是呈現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較佳(請求項2)。此情形下,由於在構造上上述頂部的強度會變高,所以上述頂部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變形。因此,在使用者就座於上述座面壁部的時候,上述隆起部的形狀變得不容易變形,而容易從上述內部空間朝向上述隆起部聚集更多的空氣。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在此處,表示上述頂部的形狀的所謂大致圓弧狀,它的概念不限於幾何學中定義的圓弧,而是包含以通常的感覺辨識為圓弧的形狀。亦即,「大致圓弧狀」所表示的形狀,例如包含拋物線或雙曲線、或是橢圓的一部分等的形狀、或是將它們變形成以通常的感覺可辨識為圓 弧的範圍的形狀亦可。此外,上述隆起部的縱剖面,是包夾上述頂部,連接上述外周壁部側與上述座面壁部側之兩側的剖面。
此外,上述頂部,較佳為,呈現在上述隆起部的縱剖面中的曲率半徑是5~30mm之大致圓弧狀,並且包夾上述頂部而相連的上述外周壁部和上述座面壁部所形成的角度超過0°但未達80°(請求項3)。此情形下,由於在構造上上述頂部的強度會變得更高,所以上述頂部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變形。因此,和上述相同地,在使用者就座於上述座面壁部的時候,容易從上述內部空間朝向上述隆起部聚集更多的空氣,上述中空緩衝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此外,上述的曲率半徑,從更加提升上述頂部的強度的觀點來考量,較佳為7~25mm,更佳為10~20mm。
此處,上述頂部的曲率半徑,例如可以以下的方法來定出。首先,在上述縱剖面中,以與上述頂部的輪廓線之大致圓弧狀的部分相近似的方式,來設定通過它的頂點的假想的近似圓。藉此得到的假想圓的半徑可以當做是上述頂部的曲率半徑。
此外,上述外周壁部與上述座面壁部所形成的角度,例如可以以下的方法來定出。亦即,求出上述頂部的曲率半徑之後,以與上述頂部的輪廓線重疊的方式,畫出以該曲率半徑作為半徑的假想的近似圓。接下來,在上述頂部的兩端中,設定上述頂部的輪廓線從上述近似圓 開始分離的2點。其後,在2點上分別畫出切線,2條切線所形成的角度可以當做是上述外周壁部與上述座面壁部所形成的角度。
此外,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其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請求項4)亦可。此情形下,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各別配置在就座的使用者的側方。藉此,上述中空緩衝墊,對於朝向上述座面的側方之傾動動作,穩定性更高。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也能更加合適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
此外,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在將該側方隆起部從外部觀察時,輪廓線呈現往上凸的曲線狀亦可(請求項5)。亦即,在將該側方隆起部從外部觀察時,輪廓線只要是呈現從頂點朝向兩端方向逐漸地下降的形狀即可。此情形下,在構造上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的強度會變得更高,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變得不容易變形。因此,和上述相同地,在使用者就座於上述座面壁部的時候,容易從上述內部空間朝向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聚集更多的空氣,而上述中空緩衝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其後方緣部之後方隆起部亦可(請求項6)。此情形下,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從上述內部空間移動的空氣容易聚集在上述後方隆起部。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 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上述後方隆起部,以連接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之間的方式來配置亦可。此情形下,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各自的後方端緣彼此是藉由上述後方隆起部連接在一起,因此容易抑制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朝向外方變形。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容易提升上述座面的貼合感,上述中空緩衝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其前方中央部之前方隆起部亦可(請求項7)。此情形下,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從上述內部空間移動的空氣容易聚集在上述前方隆起部。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上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中,在上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可具有非隆起部,該非隆起部在比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更下方和上述外周壁部相連(請求項8)。此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將腳部載置在上述非隆起部上的狀態下就座於上述座面上。此外,此情形下,上述前方隆起部,容易成為沿著使用者的胯部的形狀,而在形狀上能夠抑制上述座面與使用者的臀部之偏差。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容易提升上述座面的貼合感,對於使用者來說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另外,至少在上述座面壁部和上述外周壁部的外表面上施加有植毛塗裝亦可(請求項9)。此情形下,能夠使在使用者進行上述座面的傾動動作的時候,使用者的臀部與上述座面的摩擦力更大。因此,使用者的臀部變得不容易離開上述座面,而能夠更容易地進行上述座面的傾動動作。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容易得到較高的穩定感,也能合適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使用。
此外,此情形下,由於上述中空緩衝墊的外表面是以較短的纖維所構成的層來形成,因此施加有植毛塗裝的壁部具有隔熱性。因此,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身體表面的熱不容易傳達到上述座面壁部等。其結果,上述中空緩衝墊,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感受到寒冷感,對於使用者而言更為舒適。
〔實施例〕
針對上述中空緩衝墊的實施例,使用圖1~圖7來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中空緩衝墊1,具備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以及外周壁部4。座面壁部3,是如圖5及圖6所示,配置成與底面壁部2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且如圖1所示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31。外周壁部4,是如圖1所示,連接底面壁部2的外周緣部和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外周壁部4皆具有可撓性,並且如圖5及圖6所示,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11形成為中空。另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 壁部3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外周壁部4共同具有隆起部5,該隆起部5是比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更往上方隆起。並且,如圖5及圖6所示,隆起部5的內部50是和內部空間11相連接而形成為中空。
中空緩衝墊1,是如圖2所示,俯視的形狀呈現大致圓形狀,其中央部分是構成為座面31來發揮功用。另外,中空緩衝墊1,作為隆起部5,具有以包圍座面31的方式來配置的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
中空緩衝墊1的座面壁部3、底面壁部2以及外周壁部4,是由具有可撓性的軟質聚氯乙烯樹脂所形成,厚度各為5.5mm。此外,中空緩衝墊1的外表面,亦即座面壁部3、底面壁部2以及外周壁部4的外表面上,施加有植毛塗裝。植毛塗裝,是在中空緩衝墊1的外表面上,使用黏著劑將尼龍製的短纖維予以黏著的方式來進行。
雖然未圖示,但是底面壁部2形成為圓板狀,是與俯視中空緩衝墊1的形狀為大致同一形狀。此外,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底面壁部2當中,設有用以將空氣予以注入/排出於內部空間11的逆止閥21。
如圖2所示,座面壁部3,俯視的形狀呈現大致圓形狀,在其中央部分具有形成為平坦的座面31。在本例中,座面壁部3,是以與底面壁部2和座面31成為 大致平行的方式來進行配置,座面31的高度H(參照圖6)是70.2mm。此外,如圖5以及圖6所示,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中,構成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各個的區域,是呈現從座面31的外周緣部隨著朝向外方逐漸往上方彎曲的曲面狀。
外周壁部4,是如圖3以及圖4所示,是以上下方向的中央部41稍微往外方膨出而彎曲的方式,將底面壁部2與座面壁部3之間予以連接。
如圖2以及圖3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具有配置在其兩側緣部的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是如圖2以及圖3所示,直立設置於座面壁部3中包夾中央部32的兩側。此外,如圖4所示,將側方隆起部51從外部觀察時,輪廓線510呈現往上凸出的曲線狀。在本例中,側方隆起部51的高度I(參照圖4)是142mm。
此外,如圖6所示,在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中連接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11,在側方隆起部51的縱剖面中的形狀呈現是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此外,側方隆起部51的頂部511,呈現縱剖面的曲率半徑是14mm的大致圓弧形狀,並且包夾頂部51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是40°。
此外,以上述的使用近似圓的方法,算出了上述的頂部511的曲率半徑以及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亦即,如圖7所示,在側方隆起部51的 縱剖面中,以與頂部511的輪廓線510之大致圓弧狀的部分相近似的方式,來設定通過它的頂點512的假想的近似圓513。將藉此得到的近似圓513的半徑R當做是頂部511的曲率半徑。接下來,如圖7所示,以與頂部511的輪廓線510重疊的方式,畫出以上述曲率半徑作為半徑的假想的近似圓513,在包夾頂點512的兩側,亦即座面壁部3側與外周壁部4側的各個當中,設定頂部511的輪廓線510從近似圓513開始分離的點514(參照圖7)。其後,如圖7所示,將2個點514上分別畫出切線515,將2條切線515所形成的角度θ當做是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
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在其後方緣部具有後方隆起部52。後方隆起部52,如圖1~圖3所示,直立設置於座面壁部3的後方緣部上,以連接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之間的方式被配置。在本例中,後方隆起部52的中央部的高度J(參照圖5)是93mm。此外,後方隆起部52,如圖3所示,是以將其中央部作為最低點,朝向側方逐漸變高的方式被形成。
此外,如圖5所示,在後方隆起部52中連接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21,在後方隆起部52的縱剖面中的形狀是呈現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並且,後方隆起部52的頂部521,呈現縱剖面的曲率半徑是14mm的大致圓弧形狀,並且包夾頂部52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是40°。並且,雖然未圖示, 但上述的後方隆起部52的頂部521的曲率半徑以及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是和側方隆起部51同樣地,藉由使用近似圓的方法來算出。
此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在其前方中央部上具有前方隆起部53。前方隆起部53,是配置在中空緩衝墊1的側方方向中的中心線12上(參照圖2),如圖5所示,是形成為隨著朝向前方而從周圍逐漸地隆起。
此外,如圖1以及圖3所示,在座面壁部3的前方側中前方隆起部53的兩側上,在前方隆起部53的頂部531更下方具有與外周壁部4相連的非隆起部532。亦即,非隆起部532,在座面壁部3的外周端緣中,被配置在前方隆起部53與各個側方隆起部51之間。
接下來,說明中空緩衝墊1的作用效果。如圖2所示,中空緩衝墊1,是在座面壁部3的外周緣部中,隔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向的至少2個位置上,和外周壁部4共同具有隆起部5,該隆起部5是比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更往上隆起。此外,如圖5以及圖6所示,隆起部5的內部50,是與內部空間11相連而形成為中空。因此,中空緩衝墊1,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能夠抑制座面31朝向單方向過於傾斜而成為不穩定的狀態。
此外,中空緩衝墊1,如上所述,容易抑制其外周緣部的厚度過度地變薄。因此,中空緩衝墊1在使用 者就座的狀態下能夠適度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例如在進行腰部的搖動運動或是轉扭運動等的時候,容易提升運動效果。
此外,中空緩衝墊1的構造,是在使用者就座於座面31的狀態下,在隆起部5的內部50中容易聚集內部空間11內的空氣。因此,隆起部5的座面壁部3側會擴縮,而容易依隨使用者臀部的形狀。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容易提升座面31的貼合感,而在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的時候容易得到較高的穩定感。就這樣,中空緩衝墊1,能夠具有穩定感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而能夠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穩定感。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也能夠合適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
此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具有配置在其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因此,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各別配置在就座的使用者的側方。藉此,中空緩衝墊1,對於朝向座面31的側方之傾動動作,穩定性更高。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也能夠合適地作為運動輔助器材進行使用。
此外,如圖6以及圖7所示,在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中連接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11,在隆起部5的縱剖面中的形狀呈現是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並且,頂部511的縱剖面的曲率半徑是5~30mm,並且包夾頂部51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和座面壁部3所形成 的角度超過0°但未達80°。藉此,在構造上頂部511的強度會變得更高,頂部511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變形。因此,在使用者就座於座面壁部3的時候,側方隆起部51的形狀變得不容易變形。
此外,如圖4所示,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在將該側方隆起部51從外部觀察時的輪廓線510呈現往上凸的曲線狀。因此,在構造上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的強度會變高,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變形。
就這樣,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藉由將其縱剖面的形狀與從外部觀察時的形狀之雙方設為與上述相同的樣式,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便不容易變形。其結果,由於使用者就座於座面壁部3的時候,容易從內部空間11朝向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聚集更多的空氣,中空緩衝墊1,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如圖1以及圖2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具有配置在其後方緣部之後方隆起部52。因此,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從內部空間11移動的空氣會變得也容易聚集在後方隆起部52。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如圖1~圖3所示,在本例中,後方隆起部52,是以連接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之間的方式 被配置。因此,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各自的後方端緣彼此是藉由後方隆起部52連接在一起,所以容易抑制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朝向外方變形。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容易更加提升座面31的貼合感,中空緩衝墊1,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如圖5所示,在後方隆起部52中連接外周壁部4與座面壁部3的頂部521,在後方隆起部52的縱剖面中的形狀是呈現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並且,頂部521的縱剖面的曲率半徑是5~30mm,並且包夾頂部521而相連的外周壁部4和座面壁部3所形成的角度超過0°但未達80°。藉此,後方隆起部52,和側方隆起部51同樣地,在構造上頂部521的強度會變高,頂部521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變形。因此,在使用者就座於座面壁部3的時候,後方隆起部52的形狀變得不容易變形。
此外,如圖1~圖5所示,座面壁部3,作為隆起部5,具有配置在其前方中央部之前方隆起部53。因此,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從內部空間11移動的空氣會變得也容易聚集在前方隆起部53。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如圖1~圖3所示,座面壁部3的前方側中,在前方隆起部53的兩側具有非隆起部532,該非隆起部532在比前方隆起部53的頂部531更下方和外周 壁部4相連。因此,使用者可以將腳部載置在非隆起部532上的狀態下就座於座面31上。此外,前方隆起部53,容易成為沿著使用者的胯部的形狀,而在形狀上能夠抑制座面31與使用者的臀部之偏差。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容易提升座面31的貼合感,對於使用者來說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此外,在座面壁部3、外周壁部4、以及底面壁部2的外表面上施加有植毛塗裝。藉此,能夠使使用者在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的時候,使用者的臀部與座面31的摩擦力更大。因此,使用者的臀部變得不容易離開座面31,而能夠更容易地進行座面31的傾動動作。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容易得到較高的穩定感,而能夠作為運動輔助器材合適地進行使用。
此外,由於中空緩衝墊1的外表面是由較短的纖維所構成的層所形成,因此施加有植毛塗裝的壁部具有隔熱性。因此,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身體表面的熱變得不容易傳遞到座面壁部3等。其結果,中空緩衝墊1,在使用者就座的時候不容易感受到寒冷感,而對於使用者而言更為舒適。
此外,在本例中,底面壁部2、座面壁部3以及外周壁部4的材質,是使用具有可撓性的軟質聚氯乙烯樹脂。軟質聚氯乙烯樹脂,不但具有可撓性,並且具有受到外力而變形之後容易恢復成原來的形狀的恢復力的性質。因此,使用軟質聚氯乙烯樹脂的中空緩衝墊1,容易 更加提升座面31的貼合感,而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
如上所述,中空緩衝墊1,成為一種使用者的姿勢容易穩定,並且也能夠作為運動輔助器材使用的中空緩衝墊。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列舉了,作為隆起部5,具備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的中空緩衝墊1的例子,但是隆起部5,只要是配置在至少隔著座面壁部3的中央部32而相對向的位置即可。亦即,例如,也可採用只設置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而不具備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的構成;或是不設置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而只具備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的構成。
此外,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後方隆起部52、以及前方隆起部53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中的形狀。例如,可以考慮採用將一對的側方隆起部51從外部觀察的輪廓線510不設為曲線狀,而是以其上端成為與底面壁部2平行的方式竪立設置的構成等。並且,各個隆起部5中頂部的縱剖面的形狀,也可考慮採用不設為大致圓弧狀,而設為矩形狀的構成等。
此外,中空緩衝墊1的材質,並不限定於軟質聚氯乙烯樹脂,只要是具有可撓性者,可以採用既知的材質。在這些之中,藉由採用具有可撓性,並且具有受到外力而變形之後容易恢復成原來的形狀的恢復力的性質的 材質,如上所述,便能夠得到在單純就座時以及進行傾動動作時之雙方皆容易得到更高的穩定感的中空緩衝墊1。
1‧‧‧中空緩衝墊
2‧‧‧底面壁部
3‧‧‧座面壁部
31‧‧‧座面
32‧‧‧中央部
4‧‧‧外周壁部
5、51、52、53‧‧‧隆起部
531‧‧‧頂部
532‧‧‧非隆起部

Claims (12)

  1. 一種中空緩衝墊,其特徵為,具備:底面壁部;座面壁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配置成與該底面壁部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外周壁部,連接上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上述外周壁部皆具有可撓性,並且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接而形成為中空。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隆起部具有頂部,該頂部之縱剖面的形狀是呈現往上凸的大致圓弧狀。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頂部,呈現縱剖面的曲率半徑是5~30mm之大致圓弧狀,並且包夾上述頂部而相連的上述外周壁部和上述座面壁部所形成的角度超過0°但未達80°。
  4. 如請求項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一對的側方隆起部,在將該側方隆起部從外部觀察時,輪廓線呈現往上凸的曲線狀。
  6. 如請求項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後方緣部之後方隆起部。
  7. 如請求項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前方中央部之前方隆起部。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上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中,在上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具有非隆起部,該非隆起部在比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更下方和上述外周壁部相連。
  9. 如請求項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中空緩衝墊,其中,至少在上述座面壁部和上述外周壁部的外表面上施加有植毛塗裝。
  10. 一種中空緩衝墊,其特徵為,具備:底面壁部;座面壁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配置成與該底面壁部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外周壁部,連接上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上述外周壁部皆具有可撓性,並且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 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接而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有配置在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以及配置在後方緣部的後方隆起部。
  11. 一種中空緩衝墊,其特徵為,具備:底面壁部;座面壁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配置成與該底面壁部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外周壁部,連接上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上述外周壁部皆具有可撓性,並且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備:配置在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配置在後方緣部之後方隆起部;以及 配置在前方中央部之前方隆起部。
  12. 一種中空緩衝墊,其特徵為,具備:底面壁部;座面壁部,具有供使用者就座的座面,配置成與該底面壁部相對向且隔離的狀態;外周壁部,連接上述底面壁部的外周緣部和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上述底面壁部、上述座面壁部、上述外周壁部皆具有可撓性,並且被它們包圍的內部空間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的外周緣部,至少在隔著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而相對向的位置上和上述外周壁部共同具有隆起部,該隆起部是比上述座面壁部的中央部更往上方隆起,該隆起部的內部是和上述內部空間相連而形成為中空,上述座面壁部,作為上述隆起部,具備:配置在兩側緣部之一對的側方隆起部;配置在後方緣部之後方隆起部;以及配置在前方中央部之前方隆起部,上述座面壁部的前方側中,在上述前方隆起部的兩側具有非隆起部,該非隆起部在比該前方隆起部的頂部更下方和上述外周壁部相連。
TW102148464A 2012-12-27 2013-12-26 Hollow cushion TWI595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4722A JP2014124446A (ja) 2012-12-27 2012-12-27 中空クッショ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286A TW201433286A (zh) 2014-09-01
TWI595851B true TWI595851B (zh) 2017-08-21

Family

ID=5098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464A TWI595851B (zh) 2012-12-27 2013-12-26 Hollow cush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24446A (zh)
CN (2) CN103892616A (zh)
TW (1) TWI595851B (zh)
WO (1) WO2014104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2231B2 (en) * 2014-08-29 2021-01-05 Keter Plastic Ltd. Injection molded panels
JP6905855B2 (ja) * 2017-05-08 2021-07-21 株式会社 Mtg 着座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0004A (en) * 1974-01-16 1975-06-17 Larry E Rail Body support
JP2003275065A (ja) * 2002-03-20 2003-09-30 Yoshimitsu Yamaguchi エアークッション
JP2006167165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itsunori Osawa 運動具
JP4682298B2 (ja) * 2005-08-08 2011-05-11 株式会社フジ医療器 運動装置
JP4855952B2 (ja) * 2007-01-17 2012-01-18 株式会社ポリテック・デザイン クッション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75649B2 (ja) * 2012-01-11 2016-08-23 日本ケミカル工業株式会社 鞍型椅子
SG11201404215UA (en) * 2012-04-13 2014-10-30 Mtg Co Ltd Exercise assist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286A (zh) 2014-09-01
JP2014124446A (ja) 2014-07-07
CN103892616A (zh) 2014-07-02
WO2014104048A1 (ja) 2014-07-03
CN203735838U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30058U (ja) 通気性クッション
US20130257132A1 (en) Seat Cushion
US20130291311A1 (en) Ventilating Pad With Buffer And Elastic Support
EP3228214A1 (en) Honeycomb-structured sitting cushion
JP5429704B2 (ja) 手袋
CA2865067C (en) Backless and optionally strapless brassiere having a reinforcing plate
US20190223633A1 (en) Travel pillow with reactive surfaces for enhanced comfort
US20110094037A1 (en) Seat cushion
US20060012227A1 (en) Seat backing having an inclined sitting face
US20140349075A1 (en) Engineered surface for providing low friction and improved comfort on devices that contact the skin or other external tissue of the user
TWI595851B (zh) Hollow cushion
US20110101745A1 (en) Back supporting board
JP5325723B2 (ja) 乗り物用サドルおよび倒立振子型移動体
JP3166433U (ja) ランドセル用背負いベルト
JP3120097U (ja) 椅子の背もたれ
JP6404198B2 (ja) 着座具
TW201000051A (en) Chair and chair covering
CN207383979U (zh) 一种柔软舒适型化纤坐垫
JP6450335B2 (ja) スイミングゴーグル
TWM488256U (zh) 椅子扶手結構
JP3176134U (ja) 姿勢矯正具
KR200475488Y1 (ko) 엎드린 자세용 베개
KR20120065060A (ko) 베개
CN220713573U (zh) 一种透气性水滴形弓形枕芯
WO2024095659A1 (ja) ブラ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