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940B -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940B
TWI591940B TW105123115A TW105123115A TWI591940B TW I591940 B TWI591940 B TW I591940B TW 105123115 A TW105123115 A TW 105123115A TW 105123115 A TW105123115 A TW 105123115A TW I591940 B TWI591940 B TW I5919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tabilizing
magnets
floating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3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4714A (zh
Inventor
簡昭珩
王瀚民
陳岳豪
Original Assignee
簡昭珩
王瀚民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簡昭珩, 王瀚民 filed Critical 簡昭珩
Priority to TW105123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194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9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4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7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Description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一種風力發電系統,特別是指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近年來,科學家不斷提醒民眾節約地球資源,且民眾對於能源問題與地球暖化防止之關心程度的愈來愈高升。因此,科學家亦對於再生能源亦如火如荼的進行開發,如太陽能、風力、水力、潮汐能、地熱能或其他等再生資源,以期能創造出資源源源不絕而能永續居住地球。
再生能源系統中利用了自然能量之發電系統正急速普及,其中之一即為利用風力而產生電能之風力發電系統。近來,各式各樣的風力發電系統不斷地發展,其不變的原理即是從風所獲得之能量而進一步轉換成電能。因此,其有多樣發展而讓轉換為電能的效率能更佳。
但是,坊間各式各樣的風力發電系統均存在有摩擦損耗的問題,也就是說,風力帶動葉片轉動時,會因摩擦力過大而造成葉片不易轉動,進而使轉換成電能的效率不佳。有鑑於此,有必要提出一解決方案以解決前述之問題。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能讓葉片轉動更為順暢,進而能讓微弱風力即能產生電能。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包含:風扇組件與機台組件,風扇組建位於機台組件上。風扇組件包含:扇葉、軸桿、第一漂浮單元以及發電單元。扇葉設置於軸桿的一端,相對的另端設有第一穩定磁鐵。第一漂浮單元包含第一固定盤與第一漂浮磁鐵,第一漂浮磁鐵環設於第一固定盤上。軸桿穿設於第一固定盤,第一漂浮磁鐵的磁極方向與軸桿垂直。發電單元包含固定盤與感應磁鐵,軸桿穿設固定盤。感應磁鐵以環狀並彼此相鄰且磁極相異地固定於固定盤上。感應磁鐵的磁極與軸桿平行。機台組件包含基座、感應發電單元、第一固定板與第一穩定單元。感應發電單元、第一固定板與第一穩定單元位於基座上。感應發電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應線圈,且對應於感應磁鐵。於扇葉旋轉時,扇葉帶動軸桿而使感應磁鐵對應旋轉而致使感應線圈感應感應磁鐵而產生感應電流。第一固定板包含穿孔與第二穩定磁鐵,穿孔供軸桿的第一穩定磁鐵之一端穿設,第二穩定磁鐵對應於第一穩定磁鐵,且第二穩定磁鐵的磁極不同於第一穩定磁鐵的磁極,第二穩定磁鐵驅使第一穩定磁鐵產生往扇葉方向的第一相斥方向。第一穩定單元包含至少一第一磁鐵與第三穩定磁鐵,第一磁鐵與第三穩定磁鐵分別對應於第一漂浮磁鐵,且第三穩定磁鐵的磁極異於第一漂浮磁鐵,而產生第二相斥磁力。該第二相斥磁力包含第二相斥方向,第二相斥方向與第一相斥方向相反,第一磁鐵對應於第一漂浮磁鐵而產生第一反重力磁力,第一反重力磁力具有第三反重力方向,第三反重力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其中第一相斥磁力與第二相斥磁力相等,第一反重力磁力與重力相等,重力為風扇組件之重量總和,以驅使風扇組件漂浮於機台組件上。
依據上述實施例,因風扇組件未與機台組件構成接觸,能致使扇葉透過風力帶動時不會因為摩擦力而減損轉速。換句話說,由於風扇組件是漂浮於空中,其旋轉時不會有摩擦力的干擾,因此即使微弱的風力亦能帶動扇葉旋轉而以進一步產生電能。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外觀示意圖。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右側視圖。圖2B是圖2A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上視圖。請參閱圖1至圖3,風力發電系統包含風扇組件10與機台組件20,風扇組件10設置於機台組件20上。
風扇組件10包含扇葉11、軸桿12、第一漂浮單元13與發電單元14。軸桿12一端設置扇葉11,相對的另端設置第一穩定磁鐵121。
於一實施例中,扇葉11可以為電風扇型的扇葉,但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於一些實施例中,扇葉11還可以為風力發電型的扇葉、風車型的扇葉或其他種類之扇葉。其中,扇葉11的葉片數量於本發明中並非為限制。
於一實施例中,軸桿12是水平設置於機台組件20上。於一實施例中,軸桿12可以概呈圓柱狀體,但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於一些實施例中,軸桿12亦可以為多邊形支柱狀體。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一局部剖面圖。請參閱圖4,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穩定磁鐵121是概呈柱狀體,且第一穩定磁鐵121於朝向軸桿12外側且平行軸桿12的一端之磁極為N極時(如圖4所示),相對的另端的磁極為S極,且與軸桿12連接。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穩定磁鐵121朝向軸桿12外側且平行軸桿12的一端磁極為S極時(圖未示),相對的另端的磁極為N極,且與軸桿12連接。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二局部剖面圖。請參閱圖1至3與圖5,第一漂浮單元13包含第一漂浮磁鐵131。於一實施例中,軸桿12是穿設於第一漂浮磁鐵131的中心點。第一漂浮磁鐵131具有第一磁極與相對的第二磁極,第一磁極可以為N極,則第二磁極即為S極,於另外一實施例中,第一磁極為S極時,第二磁極則為N極。其中,第一磁極與第二磁極分別與軸桿12平行。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漂浮單元13還包含第一固定件132,第一漂浮磁鐵131固定於第一固定件132上。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2是能將第一漂浮磁鐵131夾固其中。換句話說,第一固定件132係能以兩片固定片而將第一漂浮磁鐵131夾設其間。另外,軸桿12是穿設於第一固定件132的圓心處,亦同時穿過第一漂浮磁鐵131的中心點。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漂浮單元13設置於軸桿12且鄰近扇葉之一端(如圖1所示)。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浮單元13設置於軸桿12且鄰近軸桿12之中心處,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三局部剖面圖。請參閱圖1至3與圖6,發電單元14包含固定盤141與複數個感應磁鐵142,軸桿12穿設於固定盤141。於一實施中,軸桿12是穿設固定盤141的圓心處。各感應磁鐵142是以環狀設置於固定盤141,且彼此相鄰而磁極極性相異地固定於固定盤141上。換句話說,從固定盤141一側面觀看各感應磁鐵142時,各感應磁鐵142相鄰之間的磁極是相異的。舉例來說,其中一感應磁鐵142為N極時,則其隔壁相鄰的感應磁鐵142的磁極則為S極(如圖6所示),另外,相對應於N極之感應磁鐵142的另端則為S極,則此S極之相鄰的感應磁鐵142之磁極則為N極。其中,各感應磁鐵142的磁極方向均與軸桿12平行。
於一實施例中,風扇組件10是具有重力,其方向是與軸桿12的水平方向垂直。亦即風扇組件10的重力是包含扇葉11、軸桿12、第一漂浮單元13與發電單元14之重量總和。
請回頭參閱圖1至圖3,機台組件20包含基座21、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以及第一穩定單元24。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與第一穩定單元24均設置於基座21上。
於一實施例中,基座21是具有設置面,且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與第一穩定單元24分別設置於設置面。於一實施例中,基座21的一側面是平坦的設置面,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基座21的設置面可以具有分別對應於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以及第一穩定單元24的容置槽(圖未示)。於一實施例中,基座21可以為方形的板體,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制。
感應發電單元22包含感應線圈221,感應線圈221是對應於各感應磁鐵142。於一實施例中,感應線圈221呈圓柱狀,其一端是面對著各感應磁鐵142。因此,當扇葉11旋轉時,能帶動軸桿12而使固定盤141旋轉,致使各感應磁鐵142對應旋轉而讓感應線圈221感應到感應磁鐵142的經過而產生感應電流。亦即,當感應磁鐵142經過一個感應線圈221時,即能讓感應線圈221對應生成感應電流。
於一實施例中,感應線圈221可以為偶數個,且兩兩相對地設置(如圖1至圖3所示)。亦即,固定盤141是設置於兩兩感應線圈221之間,並且兩兩感應線圈221之間是對應於固定盤141上的感應磁鐵142。因此當一個感應磁鐵142經過兩兩感應線圈221之間時,各感應線圈221能分別感應各感應磁鐵142的經過而產生感應電流。是以,當固定盤141旋轉時,固定盤141上多個感應磁鐵142會依序經過兩感應線圈221之間,藉此能讓每個感應線圈221都產生感應電流,也因此具有較佳的發電效率。
請回頭參閱圖4,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3是垂直固定於基座21,且第一固定板23上具有穿孔231與第二穩定磁鐵232,穿孔231是供軸桿12具有第一穩定磁鐵121的一端穿設其中。第二穩定磁鐵232是對應於第一穩定磁鐵121,且第二穩定磁鐵232的磁極相同於面對的第一穩定磁鐵121的磁極(即皆為N極,或皆為S極)。是以,第二穩定磁鐵232與第一穩定磁鐵121能相互作用而讓第一穩定磁鐵121產生第一相斥磁力,且第一相斥磁力是具有往扇葉11方向的第一相斥方向,且與水平方向平行。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3於一側面供軸桿12穿射穿孔231時,於第一固定板23相對的另側面以固定部233固設於穿孔231上(如圖4所示)。換句話說,軸桿12以具有第一穩定磁鐵121的一端穿過穿孔231,且於第一固定板23相對的另側面以固定部233封閉穿孔231。其中,固定部233上具有第二穩定磁鐵232,當固定部233固定於穿孔231上時,第二穩定磁鐵232會對應於第一穩定磁鐵231,並且第二穩定磁鐵232與第一穩定磁鐵121並未構成接觸。於一實施例中,第二穩定磁鐵232與第一穩定磁鐵121是為互斥的磁極,亦即,第二穩定磁鐵232面對第一穩定磁鐵121的磁極與第一穩定磁鐵121面對第二穩定磁鐵232的磁極是相同的,以藉此能因為第一穩定磁鐵121與第二穩定磁鐵232的磁極互斥,而讓第一穩定磁鐵121能產生第一相斥磁力。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四局部剖面圖。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五局部剖面圖。請參閱圖1至圖3、圖5、圖7與圖8,第一穩定單元24包含第一磁鐵241與第三穩定磁鐵242,第一磁鐵241與第三穩定磁鐵242分別對應於第一漂浮磁鐵131。
於一實施例中,第三穩定磁鐵242的磁極是與面對的第一漂浮磁鐵131的磁極相同。換句話說,第一漂浮磁鐵131朝向扇葉11的磁極是與第三穩定磁鐵242面對的磁極通同。於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漂浮磁鐵131面對扇葉11的磁極為N極時(即第一磁極為N極),則第三穩定磁鐵242面對第一漂浮磁鐵131的磁極亦為N極。於另外一實施例中,當第一漂浮磁鐵131面對扇葉11方向的磁極為S極時,則第三穩定磁鐵242面對第一漂浮磁鐵131之磁極亦為S極。如此即能以磁鐵之同性相斥的特性而讓第一漂浮磁鐵132產生第二相斥磁力。第二相斥磁力具有第二相斥方向,其與第一相斥方向相反。亦即第二相斥方向與第一相斥方向是與軸桿12平行,但第二相斥方向與第一相斥方向相反。亦即,第二相斥方向與第一相斥方向皆與水平方向平行,且第二相斥方向與第一相斥方向的方向呈180度相反,換句話說,第一相斥方向是朝向扇葉11方向,則第二相斥方向是朝向遠離軸桿12的第一穩定磁鐵121的方向。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相斥磁力與第二相斥磁力是相等,而能讓風扇組件10能前後穩定平衡。
於一實施例中,第三穩定磁鐵242與軸桿12之間具有一傾斜角度(如圖2A所示),相同地,第三穩定磁鐵242與基座21之間具有傾斜角度(因軸桿12與基座21平行),如此能產生讓風扇組件10向著遠離扇葉11之磁力,即風扇組件10會往軸桿10的第一穩定磁鐵121的方向。亦即,能讓風扇組件10避免往扇葉方向移動,能藉此穩定於機台組件之上。於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介於0度至90度之間。但本創作並非以此為限制。於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較佳可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於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最佳可為45度,能讓風扇組件10更穩定於機台組件之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磁鐵241是對應於第一漂浮磁鐵131,藉此能讓各第一漂浮磁鐵131產生第一反重力磁力,第一反重力磁力具有第三反重力方向,第三反重力方向是與重力方向相反,即第三反重力方向是與重力方向皆與水平方向垂直,另外第一反重力磁力與重力相等。換句話說,第一磁鐵241與第一漂浮磁鐵131相互對應的磁極是為相同。如此即能以磁鐵之同性相斥的特性而讓第一漂浮磁鐵131產生第一反重力磁力。進而利用第一反重力磁力與其第三反重力方向與風扇組件10的重力相等而方向相反,以將風扇組件10能漂浮於機台組件20之上。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磁鐵241的數量可以為2N個,且N大於等於2(本實施例僅係以N等於2做說明)。換句話說,鄰近扇葉11之設置有2個(即設置N個)第一磁鐵241,並且令鄰近扇葉11之第一磁鐵241為第一組磁鐵,相同地,於遠離扇葉11之設置有2個(即設置N個)第一磁鐵241,並令遠離扇葉11之第一磁鐵241為第二組磁鐵,並且讓第一漂浮磁鐵131介於第一組磁鐵與第二組磁鐵之間。其中,第一組磁鐵與第二組磁鐵之間的距離相同於第一漂浮磁鐵131的長度(即第一磁極的側面至第二磁極的側面之長度),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磁鐵與第二組磁鐵之間的距離是略大於第一漂浮磁鐵131的長度。如此即能讓第一漂浮磁鐵131穩定於各第一磁鐵241之間。其中,第一組磁鐵面對第一漂浮磁鐵131之第一磁極係為相同,亦即第一漂浮磁鐵131的第一磁極為N極時,則第一組磁鐵中的各第一磁鐵241面對第一磁極的磁極均為N極。相同地,第二組磁鐵中的各第一磁極241面對第一磁極均為S極,反之亦然,於此不在贅述。
換句話說,第一穩定單元24具有偶數個第一磁鐵241。第一磁鐵241是兩兩相對設置於基座21上,且第三穩定磁鐵242位於兩兩第一磁鐵241之間(如圖5所示)。其中,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漂浮單元13亦位於兩兩第一磁鐵241之間,能讓風扇組件10更穩定平衡於機台組件20上。亦即,能透過第一漂浮單元13而讓風扇組件10於漂浮時能穩定,而不會磁鐵之同性相斥而瓢移不定。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磁鐵241分別與基座21之間具有穩定角度(即由扇葉11往第一穩定磁鐵121方向看),即第一磁鐵241兩兩設置於基座21時,其分別與基座21之間傾斜穩定角度,且兩兩第一磁鐵241是相對設置。藉此能讓第一漂浮單元13產生的相斥磁力能更穩定平衡於兩兩第一磁鐵241之間,而不易左右亂晃。其中,穩定角度介於0度至90度之間,於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較佳可介於30度至60度之間。於一實施例中,傾斜角度最佳可為45度,能讓風扇組件10更穩定於機台組件之上。
請參閱圖1至圖3,風扇組件10更包含第二漂浮單元15,其與第一漂浮單元13相似,即第二漂浮單元15包含第二固定件152第二漂浮磁鐵151。第二漂浮磁鐵151設於第二固定件152上。其中,第二漂浮磁鐵151設置於第二固定件152上的方式與第一漂浮磁鐵131設置於第一固定件132上的方式相同。即第二漂浮磁鐵151的一側面的磁極是為N極,且朝向扇葉11並且與軸桿12平行的方向,因此第二漂浮磁鐵151相對的另側面是為S極,並且朝向第一穩定磁鐵121方向,反之亦同,於此不再贅述。另,機台組件20更包含第二穩定單元25,位於基座21上,該第二穩定單元25包含至少一第二磁鐵251,其對應於第二漂浮磁鐵151而產生第二反重力磁力,第二反重力磁力與第一反重力磁力之總和等於重力。即第二反重力磁力與第一反重力磁力之總和等於風扇組件之重量總和。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磁鐵251面向第二漂浮磁鐵151的磁極係為相同(與第一磁鐵241面向第一漂浮磁鐵131之原理相同),藉此能利用磁鐵同性相斥的原理而產生第二反重力磁力。於一實施例中,第二磁鐵251可以為2N個(與第一磁鐵241之設置方式相同),並兩兩相對設置於基座21上,且第二漂浮單元15對應地位於兩兩第二磁鐵251之間,如此可以讓風扇組件10更穩定位於機台組件20之上。
於一實施例中,由前方觀看時(即由扇葉11往第一穩定磁鐵121方向看),第二磁鐵251分別兩兩相對設置,且具有穩定角度,即第二磁鐵251與基座21之間分別傾斜有穩定角度,讓第二磁鐵251兩兩相對設置,藉此能讓第二漂浮單元15更穩定於兩兩第二磁鐵251之間,而不易左右亂晃。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風扇組件10與機台組件20之各元件(即扇葉11、軸桿12、第一漂浮磁鐵131、發電單元14、基座21、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第一穩定單元24等)的配置比例得以視需求調整。換句話說,風扇組件10與機台組件20中的各元件可以極小間距設置,亦能以較大的間距配置,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於另一實施例中,風扇組件10與機台組件20中的各元件(即扇葉11、軸桿12、第一漂浮磁鐵131、發電單元14、基座21、感應發電單元22、第一固定板23、第一穩定單元24等)的尺寸亦能視需求調整,本發明非以此為限制。
依據上述實施例,透過磁鐵的同性相斥原理而讓風扇組件10能穩定漂浮於機台組件20上,如此能達到無摩擦力的效果。並且利用風力能帶動扇葉11旋轉時,進而讓軸桿12對應旋轉,而更進一步地讓發電單元14中的感應磁鐵141能對應轉動,藉此透過感應線圈221感應感應磁鐵141而產生感應電流。是以,本發明由於風扇組件10與機台組件20之間不具有摩擦力,因此即使微弱的風力亦能帶動扇葉11旋轉而產生電能,以藉此達到高發電效率的風力發電系統。
10‧‧‧風扇組件
11‧‧‧扇葉
12‧‧‧軸桿
13‧‧‧第一漂浮單元
14‧‧‧發電單元
15‧‧‧第二漂浮單元
121‧‧‧第一穩定磁鐵
131‧‧‧第一漂浮磁鐵
132‧‧‧第一固定件
141‧‧‧固定盤
142‧‧‧感應磁鐵
151‧‧‧第二漂浮磁鐵
152‧‧‧第二固定件
20‧‧‧機台組件
21‧‧‧基座
22‧‧‧感應發電單元
23‧‧‧第一固定板
24‧‧‧第一穩定單元
25‧‧‧第二穩定單元
221‧‧‧感應線圈
231‧‧‧穿孔
232‧‧‧第二穩定磁鐵
233‧‧‧固定部
241‧‧‧第一磁鐵
242‧‧‧第三穩定磁鐵
251‧‧‧第二磁鐵
[圖1]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外觀示意圖。 [圖2A]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右側視圖。 [圖2B] 是圖2A的局部放大圖。 [圖3]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俯視圖。 [圖4]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一局部剖面圖。 [圖5]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二局部剖面圖。 [圖6]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三局部剖面圖。 [圖7]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四局部剖面圖。 [圖8] 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風力發電系統的第五局部剖面圖。
10‧‧‧風扇組件
11‧‧‧扇葉
12‧‧‧軸桿
13‧‧‧第一漂浮單元
14‧‧‧發電單元
15‧‧‧第二漂浮單元
131‧‧‧第一固定盤
132‧‧‧第一漂浮磁鐵
141‧‧‧固定盤
142‧‧‧感應磁鐵
151‧‧‧第二固定盤
152‧‧‧第二漂浮磁鐵
20‧‧‧機台組件
21‧‧‧基座
22‧‧‧感應發電單元
23‧‧‧第一固定板
233‧‧‧固定部
24‧‧‧第一穩定單元
221‧‧‧感應線圈
241‧‧‧第一磁鐵
251‧‧‧第二磁鐵

Claims (10)

  1. 一種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包含: 一風扇組件,包含: 一扇葉; 一軸桿,該扇葉設置於該軸桿的一端,相對地另端設有一第一穩定磁鐵; 一第一漂浮磁鐵,該軸桿穿設該第一漂浮磁鐵,該第一漂浮磁鐵具有一第一磁極與相對的一第二磁極,該第一磁極與該第二磁極的磁極方向分別與該軸桿平行;以及 一發電單元,包含一固定盤與複數個感應磁鐵,該軸桿穿設於該固定盤,該些感應磁鐵以環狀並彼此相鄰且磁極極性相異地固定於該固定盤,該些感應磁鐵的磁極方向與該軸桿平行; 其中,該風扇組件具有一重力;以及 一機台組件,包含: 一基座; 一感應發電單元,設於該基座上,該感應發電單元包含至少一感應線圈,該至少一感應線圈對應於該些感應磁鐵,於該扇葉旋轉時,帶動該軸桿而使該固定盤對應旋轉,驅使該些感應磁鐵對應旋轉而致使該至少一感應線圈感應該些感應磁鐵而產生一感應電流; 一第一固定板,設於該基座上,該第一固定板包含一穿孔與一第二穩定磁鐵,該穿孔供該軸桿的該第一穩定磁鐵之一端穿設,該第二穩定磁鐵對應於該第一穩定磁鐵,且該第二穩定磁鐵的磁極不同於該第一穩定磁鐵的磁極,該第二穩定磁鐵驅使該第一穩定磁鐵產生往該扇葉方向的一第一相斥磁力,該第一相斥磁力具有一第一相斥方向;以及 一第一穩定單元,設於該基座上,該第一穩定單元包含至少一第一磁鐵與一第三穩定磁鐵,該至少一第一磁鐵與該第三穩定磁鐵分別對應於該第一漂浮磁鐵,且該第三穩定磁鐵與該第一漂浮磁鐵相互面對的磁極相同,而產生一第二相斥磁力,該第二相斥磁力具有一第二相斥方向,該第二相斥方向與該第一相斥方向相反,該至少一第一磁鐵對應於該第一漂浮磁鐵而產生一第一反重力磁力,該第一反重力磁力具有一第三反重力方向,該第三反重力方向與該重力的方向相反; 其中,該第一相斥磁力與第二相斥磁力相等,該第一反重力磁力與該重力相等,該重力為該風扇組件之重量總和,以驅使該風扇組件漂浮於該機台組件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一固定板垂直於該基座,該第二穩定磁鐵固定於一固定部上,該固定部固設對應於該穿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軸桿與該第一穩定磁鐵分別未與該穿孔及該固定部構成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三穩定磁鐵與該軸桿之間具有一傾斜角度,該傾斜角度介於0度至90度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一穩定單元包含2N個該第一磁鐵,該些第一磁鐵分別兩兩相對應的排列設置於該基座上,其中N大於等於2,其中N個該第一磁鐵設置鄰近該扇葉方向的該基座上,另外N個該第一磁鐵設置遠離該扇葉方向的基座上,且該第一漂浮磁鐵介於N個該第一磁鐵與另外N個該第一磁鐵之間,該第三穩定磁鐵位於鄰近該扇葉方向之兩兩的該些第一磁鐵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些第一磁鐵分別與該基座之間具有穩定角度,該穩定角度介於0度至90度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風扇組件更包含一第二漂浮單元,包含一第二固定盤與一第二漂浮磁鐵,該第二漂浮磁鐵設於該第二固定盤上,該軸桿穿設該第二固定盤與該第二漂浮磁鐵,該第二漂浮磁鐵的磁極方向與該軸桿平行,該機台組件更包含一第二穩定單元,位於該基座上,該第二穩定單元包含至少一第二磁鐵,該至少一第二磁鐵面對該第二漂浮磁鐵的磁極相同而能對應於該第二漂浮磁鐵而產生一第二反重力磁力,該第二反重力磁力與該第一反重力磁力之總和等於該重力。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第二穩定單元具有2N個該第二磁鐵,該些第二磁鐵分別兩兩相對應的排列設置於該基座上,其中N大於等於2,其中N個該第二磁鐵設置遠離該第一穩定磁鐵方向的該基座上,另外N個該第二磁鐵設置鄰近該第一穩定磁鐵的該基座上,且該第二漂浮磁鐵介於N個該第二磁鐵與另外N個該第二磁鐵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些第二磁鐵分別與基座之間具有一穩定角度,該穩定角度介於0度至90度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其中該感應發電單元具有偶數個感應線圈,該些感應線圈兩兩相對設置,且該固定盤位於該些感應線圈之間。
TW105123115A 2016-07-21 2016-07-21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TWI591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115A TWI591940B (zh) 2016-07-21 2016-07-21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115A TWI591940B (zh) 2016-07-21 2016-07-21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1940B true TWI591940B (zh) 2017-07-11
TW201804714A TW201804714A (zh) 2018-02-01

Family

ID=6004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3115A TWI591940B (zh) 2016-07-21 2016-07-21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1940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714A (zh)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9659B1 (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apparatus
US8456026B2 (en) Power generator
WO2007101402A1 (en) A wind driven generator using magnetic suspension
Davey et al. Axial flux cycloidal magnetic gears
US20200127540A1 (en) Pairs of Complementary Unidirectionally Magnetic Rotor/Stator Assemblies
US20160036310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Electrical Generator
WO2020160698A1 (zh) 磁动能惯性发电装置
TWI591940B (zh) 無摩擦力的風力發電系統
US20090179432A1 (en) Gravitational magnetic energy converter
CN113348612B (zh) 动力生成系统
JP2014204644A (ja) モノポール構成の発電機
US4643034A (en) Gyroscopically stabilized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WO2017071444A1 (zh) 磁浮发电机
TWM556433U (zh) 磁浮發電器之組成結構
TWI683509B (zh) 節能發電機組裝置
KR20120124157A (ko) 자석을 이용한 발전장치
JP2013040605A (ja) 反発磁石による連続電磁誘導機構
JP2021182829A (ja) 発電機
Rachcha et al. Magnetically Levitated Solar Motor
TWI776753B (zh) 垂直式磁能發電機
JP7473256B1 (ja) 発電機
KR102589099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마그네틱 베어링 및 이를 이용한 풍력발전기
TWM537346U (zh) 磁浮發電機
Lahir et al. Solar powered coreless generator
RO132674A2 (ro) Turbină eoliană cu suspensie magnetică şi generator magnetoelectric încorpor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