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717B -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717B
TWI584717B TW103106501A TW103106501A TWI584717B TW I584717 B TWI584717 B TW I584717B TW 103106501 A TW103106501 A TW 103106501A TW 103106501 A TW103106501 A TW 103106501A TW I584717 B TWI584717 B TW I5847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electronic device
fan
handheld electronic
protective c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4203A (zh
Inventor
李明聰
林世航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6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717B/zh
Priority to CN201420101899.1U priority patent/CN203840686U/zh
Priority to CN201410081535.6A priority patent/CN1048697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4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4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717B/zh

Links

Description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尤其是一種設有散熱風扇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請參照第1圖,一種習知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9,是在一個支撐板的內、外表面分別結合一個內保護層及一個外裝飾層。據此,將該習知保護殼9套設於一手持式電子裝置外時,可由其支撐板與內保護層共同提供保護功能,保護可攜式電子裝置在一般使用狀態下能免於刮傷,以及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不慎摔落或遭到撞擊時,降低發生螢幕裂損及機殼變形等情況的機會;同時,該習知的保護殼9還可藉其外裝飾層呈現出多元風格的圖樣,使該習知保護殼9能兼具有裝飾的效果,以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意願。
其中,該習知保護殼9的側緣設有數個功能開孔91,使手持式電子裝置套合於該習知保護殼9內時,設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側緣的各個功能鍵(例如:電源鍵、音量調整鍵、拍照鍵等)或槽孔(例如:電源線孔、耳機孔等)能形成裸露以便使用。又,該習知保護殼9還可以設有數個貫穿的圓孔92,以搭配其外裝飾層形成立體觸感,從而提升產品價值感。該習知保護殼9的一實施例已揭露於中華民國公告第M452536號「手機保護殼」專利案當中。
此外,其它如中華民國公告第M451861號「保護套」、第M453334號「手機保護殼之改良結構」、第M453329號「手機保護套結構」及第M453300號「具音效優化之可攜電子裝置的保護殼體」等專利案,亦分別揭示了各式各樣的習知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整體而言,該些習知的保護殼只是在保護及裝飾的功效之外,另增添如可放置卡片、優化音效、立體支撐以便閱讀等額外的附加功能。
然而,為提升市場競爭力,現今手持式電子裝置追求高效能的趨勢發展,卻導致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的發熱溫度不斷提高,再加上產品輕薄化的需求,更壓縮了各電子元件的散熱空間,常造成手持式電子裝置在運作時發生過熱的情況;此時,若手持式電子裝置外還包覆有保護殼,將更降低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散熱效率,從而容易產生效能不穩定的狀況,影響電子產品的可靠度,且造成功能特性下降,無法發揮甚至於當機。
因此,無論使用前述任何一個習知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都會對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的散熱效率造成影響,但不使用又無法提供保護以降低受損機率,從而造成了使用者的兩難。另一方面,就前述之習知保護殼9而言,即便該數個圓孔92也可以作為氣流流動的通道,使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所產生的高溫氣流能穿過該數個圓孔92而溢散至外界,但當手持式電子裝置被置放於平面(例如桌面)上時,該數個圓孔92將完全被封閉而喪失散熱功能。
基於上述原因,習知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可兼具有輔助散熱的功能,以提升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的散熱效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即 便裝設有該保護殼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被置放於平面上,仍可有效發揮該保護殼之輔助散熱功能。
為達到前述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內容包含有: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包含:一個殼體,內部具有一個風扇容室及一個電子裝置容室,該殼體設有一個側入風口及一個側出風口,該側入風口及側出風口分別與該風扇容室相連通;及一個風扇模組,具有一散熱風扇設於該風扇容室中。其中,該殼體分為一個外殼及一個內殼,該內殼容置於該外殼中,該殼體具有一個基板及一個側牆,該基板及側牆構成該外殼,該基板具有相對的一個內表面及一個外表面,該側牆設於該基板的環周緣,以與該基板的內表面共同形成該風扇容室及該電子裝置容室;該風扇容室與該電子裝置容室在該散熱風扇的軸向上相鄰接,且該風扇容室較該電子裝置容室鄰近該基板的內表面;該側出風口設於該側牆與該基板連接的端緣,該內殼包含一個隔板,該隔板具有相對的一個下表面及一個上表面,該隔板的下表面與該基板的內表面之間形成該風扇容室,該隔板設有一個進風口,該進風口位於該隔板的一側並與該側牆的側入風口相鄰接,該進風口貫穿該隔板的下表面及上表面,該風扇容室與該電子裝置容室以該進風口相互連通(參照第5圖)。
其中,該側入風口設於該側牆的其中一側端。
其中,該側牆設有另一個側入風口,該二個側入風口分別設於該側牆的相對二側端。
其中,該基板設有至少一個輔助入風口,該輔助入風口貫穿該基板的內表面及外表面。
其中,該基板呈外凸的弧形。又,該輔助入風口設於該基板最外凸的部位。
其中,該外殼還可以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端緣處開設 一個側進氣口,並使該側進氣口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鄰接;或者,該保護殼的外殼可選擇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端緣內側表面設置數個凸肋,且較佳使該數個凸肋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對位;或者,該保護殼的外殼可選擇使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局部端緣係呈殼體厚度較薄的形態以形成一薄殼區,且較佳使該薄殼區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對位,或是使該薄殼區由該側牆的端緣延伸至該風扇容室。
其中,該隔板設有一個缺槽,該缺槽的開放端朝向該側出風口。
其中,該內殼另包含有一個橫肋,該橫肋凸設於該隔板的下表面,該橫肋的一端連接於該隔板設有進風口的側端,該橫肋的另一端則朝該隔板的另一側端延伸,該進風口位於該橫肋與該缺槽之間。
其中,該橫肋抵接於該基板之內表面。又,該隔板的下表面另凸設有二個隔件,該二個隔件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橫肋,該二個隔件的另一端沿該缺槽的側端緣形成擴口;該二個隔件不抵接該基板之內表面,以由該二個隔件與該橫肋共同圍出一個可輔助氣流集中的開放式空間。
其中,該橫肋朝向該缺槽的一側為該橫肋的前側,該橫肋背向該缺槽的一側為該橫肋的後側,該橫肋設有貫穿前後二側的一個缺口。
其中,該散熱風扇對位於該橫肋的前側,及位於該二個隔件之間;該風扇模組另包含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組裝結合在該隔板的下表面,並位於該橫肋的後側,且該控制器電性連接該散熱風扇。
其中,該散熱風扇為一個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在軸向上具有一個主進風口,該散熱風扇之徑向上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側出風口。又,該主進風口朝向該隔板的下表面,並留有間隙而不與該隔板的下表面接觸,其中,該散熱風扇另具有一個輔助進風口,該輔助進風口與 板的下表面接觸,其中,該散熱風扇另具有一個輔助進風口,該輔助進風口與該主進風口在軸向上相對,該輔助進風口對位於該基板的輔助入風口。
其中,該側牆在設有該側入風口的內側表面設有數個定位部,該隔板的下表面設有數個定位部,該內殼的隔板的數個定位部分別組裝連接至該外殼的側牆的數個定位部。
據由前述結構,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不但可兼具有輔助散熱的功能,以提升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的散熱效率,更可在裝設有該保護殼之手持式電子裝置被置放於平面上時,仍有效發揮其輔助散熱的功能。
〔本發明〕
1‧‧‧殼體
1a‧‧‧外殼
1b‧‧‧內殼
11‧‧‧側入風口
12‧‧‧側出風口
13‧‧‧基板
13a‧‧‧內表面
13b‧‧‧外表面
131‧‧‧輔助入風口
132‧‧‧阻流件
14‧‧‧側牆
141‧‧‧定位部
15‧‧‧隔板
15a‧‧‧下表面
15b‧‧‧上表面
151‧‧‧定位部
152‧‧‧進風口
153‧‧‧缺槽
16‧‧‧橫肋
161‧‧‧缺口
17‧‧‧隔件
18‧‧‧側進氣口
2‧‧‧風扇模組
21‧‧‧散熱風扇
211‧‧‧支架組
212‧‧‧主進風口
213‧‧‧輔助進風口
214‧‧‧出風口
22‧‧‧控制器
E‧‧‧手持式電子裝置
S1‧‧‧風扇容室
S2‧‧‧電子裝置容室
P‧‧‧平面
Z‧‧‧薄殼區
〔習用〕
9‧‧‧保護殼
91‧‧‧功能開孔
92‧‧‧圓孔
第1圖:一種習知手持式電子裝置保護殼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3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4圖:第3圖4-4剖線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第5圖:第3圖5-5剖線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7圖:第6圖7-7剖線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9圖:第8圖9-9剖線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1圖:第10圖11-11剖線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第12圖:將第11圖中薄殼區設為較長型態時的剖面結構與實施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本發明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掌上型遊戲機、音樂撥放器、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等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尤適用於手機,以下茲舉手機保護殼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2、3圖,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發明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大致上包含一個殼體1及一個風扇模組2,該風扇模組2設於該殼體1的內側,該風扇模組2運作時,可導引氣流進、出該殼體1,以輔助一手持式電子裝置E散熱。
請參照第2、3、4圖,該殼體1內部具有一個風扇容室S1及一個電子裝置容室S2,該風扇容室S1係供放置該風扇模組2,該電子裝置容室S2則供放置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該殼體1設有一個側入風口11及一個側出風口12,該側入風口11及側出風口12分別與該風扇容室S1相連通,以於該風扇模組2運作時,導引氣流從該側入風口11流入該殼體1,而由該側出風口12流出該殼體1。
在本實施例中,該殼體1可以分為一個外殼1a及一個內殼1b,該殼體1的外殼1a具有一個基板13及一個側牆14,該基板13具有相對的一個內表面13a及一個外表面13b,該側牆14設於該基板13的環周緣,以與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共同形成該風扇容室S1及該電子裝置容室S2;該風扇容室S1與該電子裝置容室S2在該風扇模組2的軸向上相鄰接,且該風扇容室S1較該電子裝置容室S2鄰近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其中,該側入風口11可設於該側牆14的其中一側端,較佳可選擇在相對的另一側端也設有另一側入風口11,以提升受該風扇模組2導引而流入該殼體1的進風量;該側出風口12則可設於該側牆14不具有該側入風口11的一 側,且較佳位於該側牆14與該基板13相連接的端緣,以避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置入該電子裝置容室S2後將該側出風口12遮蔽。
另,該基板13可設有至少一個輔助入風口131,該輔助入風口131貫穿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及外表面13b,使該風扇容室S1能與外界相連通;該輔助入風口131的數量、大小及形狀均不特別限制,在能提供足夠導風效果的前提之下,可任意變更輔助入風口131的形態設計以提升該保護殼的裝飾效果。此外,該基板13還可以針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的相機、喇叭或按鍵等結構開設對應的開孔,為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故該基板13不應受本發明圖式所揭露之結構形態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該基板13可選擇呈外凸的弧形,該輔助入風口131設於該基板13最外凸的部位;又,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可以設有數個阻流件132,該數個阻流件132位於該輔助入風口131與該側出風口12之間,各該阻流件132可以為任意形狀之阻體,可阻擋氣流以產生擾流效果,使氣流改變流向而不至於太快從該側出風口12流出,藉以延長氣流停留在該風扇容室S1中的時間,令氣流能確實與相對高溫的熱源進行熱交換後才排出,有助提升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之散熱效果;該側牆14則可以在內側表面設有數個定位部141,以供該內殼1b組裝連接。
該內殼1b容置於該外殼1a中,該內殼1b可供該風扇模組2組裝定位,並於組裝至該外殼1a時將該風扇容室S1及該電子裝置容室S2予以分隔,使該風扇容室S1與該電子裝置容室S2僅以局部相連通,據以保護該風扇模組2免於受損,並維持該風扇容室S1與該電子裝置容室S2中的氣流得以相互流通。在本實施例中,該內殼1b包含一個隔板15,該隔板15具有相對的一個下表面15a及一個上表面15b,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與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之間形成該風扇容室S1。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設有數個定位部151,該內殼1b的隔板15的數個定位部151可 分別組裝連接至該外殼1a的側牆14的數個定位部141;例如但不限制地,該外殼1a的側牆14的定位部141可以是凸條,該內殼1b的隔板15的定位部151則可以是凹穴以供嵌合。
該隔板15設有一個進風口152,該進風口152貫穿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及上表面15b,使該風扇容室S1與該電子裝置容室S2以該進風口152相互連通;在本實施例中,該進風口152位於該隔板15的一側並與該側牆14的側入風口11相鄰接,藉以導引氣體依序通過該側入風口11及該進風口152以流入該風扇容室S1。又,該進風口152的數量可以配合該側入風口11的數量而選擇為二個,該二個進風口152分別設於該隔板15的相對二側,以分別與對應之側入風口11相鄰接。另,該隔板15可以設有一個缺槽153,該缺槽153的開放端朝向該側出風口12,以由該缺槽153增加該風扇容室S1與該電子裝置容室S2相互連通的面積;值得一提的是,該缺槽153較佳開設在能對位至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最易發熱的部位,使該保護殼組裝至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後,能以散熱效率最佳的位置與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最易發熱的部位相對位,藉以提升該保護殼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
此外,該內殼1b還包含有一個橫肋16及二個隔件17,該橫肋16及該二個隔件17分別凸設於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以將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劃分為數個區塊。詳言之,該橫肋16的一端可連接於該隔板15設有進風口152的側端,該橫肋16的另一端則朝該隔板15的另一側端延伸,可連接於該隔板15的另一側端或留有一間隙;該進風口152位於該橫肋16與該缺槽153之間,該橫肋16朝向該缺槽153的一側為該橫肋16的前側,該橫肋16背向該缺槽153的一側為該橫肋16的後側;該橫肋16可抵接於該基板13之內表面13a,以輔助該內殼1b之定位;又,該橫肋16可設有貫穿前後二側的一個缺口161,使該橫肋16的前側空間與後側空 間得以相互連通。該二個隔件17設於該橫肋16的前側,該二個隔件17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橫肋16,該二個隔件17的另一端則沿著該缺槽153的側端緣形成擴口;該二個隔件17的高度小於該橫肋16的高度且不抵接該基板13之內表面13a,以由該二個隔件17與該橫肋16共同圍出一個可輔助氣流集中的開放式空間。
該風扇模組2可包含一散熱風扇21及一控制器22,該控制器22電性連接該散熱風扇21,以於有散熱需求時驅動該散熱風扇21運作。該散熱風扇21及控制器22均可結合固定在該殼體1的風扇容室S1中,且結合方式不限。在本實施例中,該散熱風扇21可選擇以一個支架組211定位於該基板13的內表面13a,該散熱風扇21對位於該橫肋16的前側,及位於該二個隔件17之間。該散熱風扇21為一個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21可例如為單向進風式的離心式風扇,而在軸向上具有一個主進風口212,或者較佳為雙向進風式的離心式風扇,以更進一步地具有與該主進風口212軸向相對的一個輔助進風口213;該主進風口212朝向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並留有間隙而不與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接觸,該輔助進風口213則可對位於該基板13的輔助入風口131;另,該散熱風扇21之徑向上具有一出風口214,該出風口214較佳朝向該側出風口12。該控制器22則可透過黏合或卡扣等結合方式,組裝結合在該隔板15的下表面15a,並位於該橫肋16的後側,據以避免使用者在安裝該保護殼時,不慎按壓到該控制器22而造成毀損,並藉由該橫肋16的缺口161,使氣流可進出該橫肋16前後二側,有助降低該控制器22的作業溫度。
請參照第3、4、5圖,據由前述結構,本發明之保護殼可供一個手持式電子裝置E由背側結合於該電子裝置容室S2中,並於該風扇模組2的散熱風扇21運作時,導引該風扇容室S1內的氣流通過該殼體1的側出風口12排出至外界,使該風扇容室S1形成負壓,從而導引外界氣 流依序通過該殼體1的側入風口11及該進風口152以流入該風扇容室S1,並流入該二個隔件17之間,再由該散熱風扇21的主進風口212吸入氣流,及由該散熱風扇21的出風口214導引氣流流向該殼體1的側出風口12,並於流經該缺槽153時一併帶走該電子裝置容室S2中的空氣。
如此一來,該保護殼外部的低溫空氣可流入該風扇容室S1中,並導引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運作時所產生的高溫空氣從該保護殼內部排出,以提升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是以,使用本發明之保護殼,不僅能對手持式電子裝置E提供保護的功能,更能進一步地提升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使手持式電子裝置E運作時不會發生過熱的情況。其中,該散熱風扇21若為雙向進風式的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21運作時,可同步地由其輔助進風口213通過該殼體1的輔助入風口131直接吸入外界的低溫氣流,有助提升該風扇模組2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將裝設有該保護殼之手持式電子裝置E置放於平面P上,該殼體1的側入風口11及側出風口12仍可維持不受遮蔽,使該風扇模組2得以維持順暢導引氣流進、出該殼體1的效果,故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並不會受到影響,使該保護殼能有效發揮其輔助散熱的功能。
此外,請參照第6圖,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該保護殼的外殼1a還可更進一步地在該側牆14設有該側入風口11的端緣處開設一個側進氣口18,並使該側進氣口18與該內殼1b的進風口152相鄰接。據此,請參照第7圖,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與該保護殼結合時,該保護殼可藉由相連通的該側入風口11與該側進氣口18,局部地加大該殼體1內部與外部連通的面積,使外界氣流更容易流入該風扇容室S1,有助提升該保護殼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
或者,請參照第8圖,在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中,該保護殼的外殼1a可選擇在該側牆14設有該側入風口11的端緣內側表面設置數個凸肋19,該數個凸肋19可間隔設置,且較佳使該數個凸肋19與該內殼1b的進風口152相對位。據此,請參照第9圖,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與該保護殼結合時,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側端可抵接於該數個凸肋19,以利用任二相鄰的凸肋19之間所形成的間隙,或甚至由該數個凸肋19推抵該側牆14產生地小幅變形,藉以局部地加大該殼體1內部與外部連通的面積,同樣可使外界氣流更容易流入該風扇容室S1,有助提升該保護殼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
或者,請參照第10圖,在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中,該保護殼的外殼1a在該側牆14設有該側入風口11的局部端緣可呈殼體厚度較薄的形態,以形成一薄殼區Z,且較佳使該薄殼區Z與該內殼1b的進風口152相對位。據此,請參照第11圖,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與該保護殼結合時,該保護殼可藉由相連通的該側入風口11與該薄殼區Z,局部地加大該殼體1內部與外部連通的面積,同樣可使外界氣流更容易流入該風扇容室S1,有助提升該保護殼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E的散熱效率。此外,請參照第12圖,當該薄殼區Z由該側牆14的端緣朝該基板13延伸超過與該隔板15貼接的部位時(即,該薄殼區Z的分布範圍較長,由該側牆14的端緣延伸至該風扇容室S1),該隔板15即使不設有如第11圖所示之進風口152,外界氣流仍可通過該側入風口11與該薄殼區Z而流入該風扇容室S1,以達到同於前述之提升散熱效率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可藉由增設風扇模組,使該保護殼除了保護及裝飾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兼具有輔助散熱的功能,以提升手持式電子裝置運作時的散熱效率。
本發明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即便將裝設有該保護殼之 手持式電子裝置放置於平面上,其殼體的側入風口及側出風口仍可維持不受遮蔽,令風扇模組的散熱風扇得以維持順暢地導引氣流,使該保護殼能有效發揮其輔助散熱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殼體
1a‧‧‧外殼
1b‧‧‧內殼
11‧‧‧側入風口
12‧‧‧側出風口
13‧‧‧基板
13a‧‧‧內表面
13b‧‧‧外表面
132‧‧‧阻流件
14‧‧‧側牆
152‧‧‧進風口
153‧‧‧缺槽
2‧‧‧風扇模組
21‧‧‧散熱風扇
211‧‧‧支架組
212‧‧‧主進風口
214‧‧‧出風口
E‧‧‧手持式電子裝置
S2‧‧‧電子裝置容室

Claims (20)

  1.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包含:一個殼體,內部具有一個風扇容室及一個電子裝置容室,該殼體設有一個側入風口及一個側出風口,該側入風口及側出風口分別與該風扇容室相連通;及一個風扇模組,具有一散熱風扇設於該風扇容室中;其中,該殼體分為一個外殼及一個內殼,該內殼容置於該外殼中,該殼體具有一個基板及一個側牆,該基板及側牆構成該外殼,該基板具有相對的一個內表面及一個外表面,該側牆設於該基板的環周緣,以與該基板的內表面共同形成該風扇容室及該電子裝置容室;該風扇容室與該電子裝置容室在該散熱風扇的軸向上相鄰接,且該風扇容室較該電子裝置容室鄰近該基板的內表面;該側出風口設於該側牆與該基板連接的端緣,該內殼包含一個隔板,該隔板具有相對的一個下表面及一個上表面,該隔板的下表面與該基板的內表面之間形成該風扇容室,該隔板設有一個進風口,該進風口位於該隔板的一側並與該側牆的側入風口相鄰接,該進風口貫穿該隔板的下表面及上表面,該風扇容室與該電子裝置容室以該進風口相互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側入風口設於該側牆的其中一側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側牆設有另一個側入風口,該二個側入風口分別設於該側牆的相對二側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基板設有至少一個輔助入風口,該輔助入風口貫穿該基板的內表面及外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基板 呈外凸的弧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輔助入風口設於該基板最外凸的部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隔板設有一個缺槽,該缺槽的開放端朝向該側出風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內殼另包含有一個橫肋,該橫肋凸設於該隔板的下表面,該橫肋的一端連接於該隔板設有進風口的側端,該橫肋的另一端則朝該隔板的另一側端延伸,該進風口位於該橫肋與該缺槽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橫肋抵接於該基板之內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隔板的下表面另凸設有二個隔件,該二個隔件的一端分別連接於該橫肋,該二個隔件的另一端沿該缺槽的側端緣形成擴口;該二個隔件不抵接該基板之內表面,以由該二個隔件與該橫肋共同圍出一個可輔助氣流集中的開放式空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橫肋朝向該缺槽的一側為該橫肋的前側,該橫肋背向該缺槽的一側為該橫肋的後側,該橫肋設有貫穿前後二側的一個缺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散熱風扇對位於該橫肋的前側,及位於該二個隔件之間;該風扇模組另包含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組裝結合在該隔板的下表面,並位於該橫肋的後側,且該控制器電性連接該散熱風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散熱風扇為一個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在軸向上具有一個主進風口,該 主進風口朝向該隔板的下表面,並留有間隙而不與該隔板的下表面接觸,該散熱風扇之徑向上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側出風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側牆在內側表面設有數個定位部,該隔板的下表面設有數個定位部,該內殼的隔板的數個定位部分別組裝連接至該外殼的側牆的數個定位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側入風口設於該側牆,該外殼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端緣處開設一個側進氣口,該側進氣口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鄰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保護殼的外殼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端緣內側表面設置數個凸肋,該數個凸肋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對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保護殼的外殼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局部端緣係呈殼體厚度較薄的形態以形成一薄殼區,該薄殼區與該內殼的進風口相對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保護殼的外殼在該側牆設有該側入風口的局部端緣係呈殼體厚度較薄的形態以形成一薄殼區,該薄殼區由該側牆的端緣延伸至該風扇容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散熱風扇為一個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在軸向上具有一個主進風口,該散熱風扇之徑向上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側出風口。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其中,該散熱風扇為一個離心式風扇,該散熱風扇在軸向上具有相對的一個主進風口 及一個輔助進風口,該輔助進風口對位於該基板的輔助入風口,該散熱風扇之徑向上具有一出風口,該出風口朝向該側出風口。
TW103106501A 2014-02-26 2014-02-26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TWI584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6501A TWI584717B (zh) 2014-02-26 2014-02-26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CN201420101899.1U CN203840686U (zh) 2014-02-26 2014-03-07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CN201410081535.6A CN104869790B (zh) 2014-02-26 2014-03-07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6501A TWI584717B (zh) 2014-02-26 2014-02-26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4203A TW201534203A (zh) 2015-09-01
TWI584717B true TWI584717B (zh) 2017-05-21

Family

ID=5151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501A TWI584717B (zh) 2014-02-26 2014-02-26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840686U (zh)
TW (1) TWI584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717B (zh) * 2014-02-26 2017-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CN105607690B (zh) * 2014-11-12 2022-01-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682417A (zh) * 2014-11-20 2016-06-15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111316196B (zh) * 2017-05-30 2023-04-04 D·萨拉维斯 调温安装架
TWI790494B (zh) * 2020-10-26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散熱系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7264A (en) * 2010-01-18 2011-08-01 Qisda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199730A1 (en) * 2010-02-17 2011-08-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3416551U (zh) * 2013-07-11 2014-01-29 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25631A (ja) * 2012-04-23 2013-10-31 Fujitsu Ltd 電子装置
CN203120362U (zh) * 2013-02-07 2013-08-07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导风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TWI584717B (zh) * 2014-02-26 2017-05-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7264A (en) * 2010-01-18 2011-08-01 Qisda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199730A1 (en) * 2010-02-17 2011-08-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3416551U (zh) * 2013-07-11 2014-01-29 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790B (zh) 2019-01-11
CN203840686U (zh) 2014-09-17
TW201534203A (zh) 2015-09-01
CN104869790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4717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保護殼
TW201503800A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護套
EP2767885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4792103B2 (ja) 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31327B2 (ja) 電子機器
US20080062636A1 (en) Hard disk drive case
US114522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02954A (zh) 鼓風式散熱扇
CN103376864B (zh) 散热结构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TW201311125A (zh) 散熱裝置
TWI499366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護套
TWI510161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及其護套
JP2008286036A (ja) ファンモータ
US20130149122A1 (en) Air-extracting type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TWI493114B (zh) 離心式散熱扇
CN214742181U (zh) 挂脖风扇
TWM509272U (zh) 風扇模組
TWI551213B (zh) 手持裝置散熱結構
JP4138800B2 (ja) 電子機器
JP7248747B2 (ja) 電子機器
TWM496155U (zh) 手持裝置散熱結構
TWI410782B (zh) 具有散熱裝置之筆記型電腦
US20060078427A1 (en) Heat-dissipating fan
TWI482911B (zh) 散熱風扇
JP666997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