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504B -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 Google Patents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504B
TWI583504B TW104122974A TW104122974A TWI583504B TW I583504 B TWI583504 B TW I583504B TW 104122974 A TW104122974 A TW 104122974A TW 104122974 A TW104122974 A TW 104122974A TW I583504 B TWI583504 B TW I5835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ing
degrees
wrench
latching member
macr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015A (zh
Inventor
you-mi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you-min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min Wang filed Critical you-min Wang
Priority to TW104122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35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2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504B/zh

Links

Description

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扳手結構,特別是指一種整體構成精簡、便利組裝,而利於在微小工作空間作業之可微距操作扳手結構。
棘輪扳手為工事操作常用之一種工具,用來轉緊、轉鬆螺桿或是螺帽等各式定位工件,現有棘輪扳手結構至少包括有一頭部,該頭部處具有一操作區,該操作區對應設有棘輪驅動件及用以容置螺桿或是螺帽,並藉該棘輪驅動件與該螺桿/螺帽接觸契合後,於該柄部進行旋轉施力操作,用以達到轉緊、轉鬆螺桿/螺帽之目的。而當棘輪扳手在相當受限的操作空間下,使得扳手在旋轉及回拉的角度、距離也相當小,如此將可能造成扳手尚未旋轉推進一齒格即需空轉拉回之狀態(如此無法形成卡制狀態),此時由於空間受限緣故,即無法進行棘輪扳手之施工操作;雖然棘輪扳手之齒型可以縮小以增加旋轉時其棘輪驅動件之越齒卡制機率,但齒型的比例必須考量棘輪件的整體尺寸,以防止棘輪扳手驅動時之可能發生扭力不足或崩齒的情事。
習知相關此類棘輪扳手技術有I476076號專利案,其揭示一種扭矩工具,是在一中空的驅動體裡面容納一轉體,透過一控制機構決定驅動體單向繞著轉體空轉且反向帶動轉體隨著驅動體同步旋轉;其中,該控制機構有一選擇器,選擇器介於驅動體內面與轉體外部之間,其內面形成若干薄壁部與厚壁部;一卡掣構造,包括複數齒與一組卡掣塊,選擇下列構造之一實施於扭矩工具,而這些齒連續地突出於驅動體環繞轉體的內面,這些卡掣塊活動地安排在轉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依彈力朝向齒運動 而在一嚙合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位移;繼此些齒連續地突出於圓形轉體外圓周面,這些卡掣塊活動地安裝在驅動體面對連續齒的部位,依彈力朝向齒運動而在一嚙合位置與一解除位置之間位移;當驅動體相對轉體順著單一方向空轉時,厚壁部面對卡掣塊且收起多餘的卡掣塊,只保留單一卡掣塊嚙合齒;薄壁部面對卡掣塊,釋放所有的卡掣塊與齒逐一嚙合,其他卡掣塊則與齒解除嚙合關係,在齒數固定不變的條件下,達到最小空轉角度之縮減目的和效能。然,該習知技術(I476076號)雖可於微小空間操作,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該轉體與該控制機構、卡掣塊之相對組裝及構成設計較為複雜,不利製造經濟效益;且該二卡掣塊分設於較大分離角度之不同位置,由於組裝公差及各受施力磨損狀態不同,二卡掣塊極易產生非同步運作狀態而導致故障或失效之缺失,顯非理想之設計。
另如第M423025號「便於組裝之單向棘輪扳手改良結構」專利案,其揭示包括:一棘輪扳手本體,該棘輪扳手本體一棘輪頭位置設有貫通之一容置孔,該容置孔供組裝一棘輪,該棘輪之外周面設成一棘齒面,該容置孔側壁面開設有內凹之一弧凹槽;一弧形構件,包含由一弧形組塊、一彈簧、一棘塊所組成,該棘塊設有一柱體及朝向該棘輪設有數棘齒,該弧形組塊設有一容簧孔,以該柱體及該容簧孔組裝限位該彈簧,該弧形組塊往該棘塊側邊一體延伸設有一延伸翼板,以該延伸翼板使該棘塊、該彈簧與該延伸翼板可便於單手握住組裝。而此習知技術之問題缺失在於:當棘塊嚙合於棘輪頭時,棘塊的棘齒的齒型與棘輪頭的齒型關係著棘輪扳手轉動的角度,但是齒型的比例必須考量棘輪的整體尺寸,齒型的大小並非能夠無條件的縮小,因為當齒型太小時,棘輪扳手驅動待驅動件時,可能會因為齒型太小而發生扭力不足或崩齒的情事。
因此,如何解決習知棘輪扳手其製造組裝及使用上之缺失,應為業界或有智之士應加以解決、克服之重要課題。
緣此,本發明人有鑑於習知扳手製造組裝上缺點及其結構設計上未臻理想事實,本案創作人即著手研發其解決方案,希望能開發出一 種更具操作穩定性及具經濟效益性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以服務社會大眾及促進此業發展,遂經多時之構思而有本發明產生。
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能藉由簡易、精確構成設置,而使棘輪扳手在極為有限空間中亦得以進行操作,且可減少故障或操作失效狀態,同時並具有極佳製造、組裝便利性及經濟效益性者。
本發明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技術手段包括:一扳手,至少包括有一扳手頭部,該扳手頭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區,該扳手頭部相對該操作區之後端設有一槽置區,該槽置區包括有呈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且具有橫向角度偏移之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一驅動裝置,包括有一棘輪件,其設於該操作區,該棘輪件設有外環之複數驅動齒;一卡掣裝置,其包括有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該第一卡掣件、第二卡摯件分別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該第一卡掣件設於該第一卡掣槽內,該第二卡掣件設於該第二卡掣槽內,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齒接於該棘輪件之該複數驅動齒,且該第一卡掣件和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之設置;一彈性裝置,其設於該槽置區,用以抵頂於該第一卡掣件及該第二卡掣件。
本發明為達上述目的所採用之另一技術手段包括:一扳手,該扳手包括有一扳手頭部,該扳手頭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區,該扳手頭部相對該操作區之後端設有一槽置區,該槽置區包括有呈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且具有橫向角度偏移之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一驅動裝置,其設於該操作區內,該驅動裝置包括有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之第一棘輪件及第二棘輪件,該第一棘輪件及該第二棘輪件分別設有外環之複數驅動齒;一卡掣裝置,其包括有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該第一卡掣件設於該第一卡掣槽內,該第 二卡掣件設於該第二卡掣槽內,該第一卡掣件及該第二卡掣件分別齒接於該第一棘輪件、該第二棘輪件;一彈性裝置,其設於該槽置區,用以抵頂於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前述構成,該第一卡掣件和該第二卡掣件之間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之設置。
前述構成,其中列齒間之橫向角度指齒峯或齒谷相對於操作區中央位置之軸心角度,而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最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軸心角度差。
前述構成,該第一卡掣件與該第二卡掣件於縱向方向(齒之延伸方向)呈具有重疊之相對設置。
前述構成,其中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最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角度差。
前述構成,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之角度介於0度至360/N度之間,其中該N為棘輪件之驅動齒數。
前述構成,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之角度介於3度至6度或2度至6度之間。
前述構成,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之角度介於2.5度至5度或5/3度至5度之間。
前述構成,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之角度介於1.25度至2.5度或2.5/3度至2.5度之間。
前述構成,其中該第一卡掣槽及該第二卡掣槽間具有一分隔板。
前述構成,其中該彈性裝置包括有第一彈性件及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分別抵接於該第一卡摯件、該第二卡摯件。
前述構成,其中鄰近該扳手頭部之槽置區後端進一步設有扳手柄部,該扳手頭部於鄰近該扳手柄部處設有一換向樞槽;一換向開關具有一下方之定位柱及上方之扳動件,該定位柱樞設於該換向樞槽,該定位 柱設有至少一用以設置該彈性裝置之彈簧槽。
茲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更有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圖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10‧‧‧扳手
11‧‧‧扳手柄部
12‧‧‧扳手頭部
120‧‧‧槽置區
121‧‧‧分隔板
122‧‧‧第一卡掣槽
123‧‧‧第二卡掣槽
124‧‧‧承接環部
125‧‧‧中央通口
126‧‧‧換向樞槽
20‧‧‧驅動裝置
21‧‧‧棘輪件
210‧‧‧驅動空間
211‧‧‧驅動齒
212‧‧‧曲壁
22‧‧‧第一棘輪件
22a‧‧‧齒峯
22b‧‧‧齒谷
221‧‧‧驅動齒
23‧‧‧第二棘輪件
231‧‧‧驅動齒
30‧‧‧卡掣裝置
31‧‧‧第一卡掣件
311‧‧‧列齒
311a‧‧‧齒峯
311b‧‧‧齒谷
312‧‧‧抵凹部
32‧‧‧第二卡掣件
321‧‧‧列齒
321a‧‧‧齒峯
321b‧‧‧齒谷
322‧‧‧抵凹部
40‧‧‧彈性裝置
40A‧‧‧彈性件
41‧‧‧第一彈性件
42‧‧‧第二彈性件
43‧‧‧彈性件
44‧‧‧彈性件
50‧‧‧換向開關
51‧‧‧定位柱
511‧‧‧彈簧槽
52‧‧‧扳動件
100‧‧‧操作區
101‧‧‧棘輪容置環槽
a‧‧‧橫向位移差
b‧‧‧橫向位移差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上視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局部剖視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局部上視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局部側視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操作上視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局部分解、剖視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變化例一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變化例二之結構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一。
第11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二。
第12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一。
第13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二。
請參閱第1至5圖,係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第一實施例,包括有一扳手10、驅動裝置20、卡掣裝置30及彈性裝置40;該扳手10包括有一扳手柄部11及扳手頭部12,該扳手頭部12之中央位置具有操作區100,該操作區100設有一棘輪容置環槽101,該扳手頭部12相對該操作區100之後端(依第2圖方向/下同)設有相連通之一槽置區120,該槽置區120進一步包括有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且相連通之上方第一卡掣槽122及下方第二卡掣槽123;又,該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在橫向位置上具有一橫向角 度偏移,換言之該第一卡掣槽122和該第二卡掣槽123間具有橫向位移差a(如第2圖所示),即在該槽置區120之一側邊上,該第一卡掣槽122較該第二卡掣槽123內縮,而在該槽置區120之另一側邊上,該第一卡掣槽122較該第二卡掣槽123外凸,使兩者間具有該橫向位移差a之設置;另,該扳手頭部12於操作區100之下方設有一中央通口125及該中央通口125周環之承接環部124。
該驅動裝置20包括有一棘輪件21,該棘輪件21設於該扳手頭部12之棘輪容置環槽101(操作區100)內,並位於該承接環部124上,該棘輪件21設有外環之複數驅動齒211,該棘輪件21之驅動齒211包括有齒峯22a及齒谷22b;在本實施例中,該棘輪件21之內側設有一驅動空間210,該驅動空間210之周環由曲壁212所組合形成,用以契合驅動被驅動件(如螺帽、螺桿等),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驅動空間210之內側可設置一驅動桿(未圖示),用以驅動相應之被驅動物件。
該卡掣裝置30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31及第二卡掣件32,該第一卡掣件31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311及後端面之抵凹部312,該列齒311包括有齒峯311a及齒谷311b;同樣地,該第二卡掣件32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321及後端面之抵凹部322,該列齒321包括有齒峯321a及齒谷321b。該卡掣裝置30設於該槽置區120內,即該第一卡掣件31相對設於該第一卡掣槽122內,而該第二卡掣件32相對設於該第二卡掣槽123內,並使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齒接於該棘輪件21,亦即,該複數列齒311、列齒321同時齒接於該複數驅動齒211。再者,由於該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間具有橫向角度偏移,因此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組裝後,其相對該棘輪件21同樣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換言之,該第一卡掣件31和該第二卡掣件32間具有橫向位移差b(如第2圖所示),其中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31之列齒311最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32之列齒321間的角度偏移,在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卡掣件31與該第二卡掣件32於縱向方向(齒之延伸方向)呈具有重疊之相對設置。
該彈性裝置40設於該卡掣裝置30之後繼部位,即,該彈性裝 置40設於該槽置區120內,用以抵頂於該卡掣裝置30之抵凹部312、抵凹部322,如此,藉由該彈性裝置40之彈性作用使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得以抵緊定位於該槽置區120一端內側,並抵緊接觸該棘輪件21之複數驅動齒211。
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組裝後,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齒接於該棘輪件21,且該第一卡掣件31、該第二卡掣件32間藉由該第一卡掣槽122與第二卡掣槽123間具有橫向角度偏移,及該彈性裝置40彈性抵緊定位作用下而呈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設置;如此,當微距旋轉該棘輪件21(扳手10)時,即便該第一卡掣件31之齒峯311a尚未跨過該驅動齒211之齒峯22a,但只要該第二卡掣件32之齒峯321a因微距旋轉而位移跨過該驅動齒211之齒峯22a,即可藉該第二卡掣件32產生卡掣作用而避免形成該扳手10之空轉拉回狀態,而得以續行該扳手10之旋轉施工操作。
又,由於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分別設於該第一卡掣槽122、第二卡掣槽123內後,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相對於該棘輪件21(複數驅動齒211)即自動具有兩者間該橫向角度偏移之佈設狀態,使得其組裝定位相當簡易、精確,而不需其他組裝定位治具;另一方面,由於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之技術特徵在其兩者間橫向角度偏移之設置形成,故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可為同一構件之分別使用,如此更可簡化構件,使整體製造上更具經濟效益性。
另,針對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間相對該棘輪件21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更舉例說明如下:就以具60齒之棘輪件21而言,一齒之角度為6度(360度/60=6度),故該橫向角度偏移介於0度至360/N度之間,而該橫向角度偏移較佳之實施方式介於3度至6度之間,或2度至6度之間。
若該棘輪件21為72齒,一齒之角度為5度(360度/72=5度),故該橫向角度偏移介於0度至5度之間,而該橫向角度偏移其較佳之實施方式介於2.5度至5度之間,或5/3度至5度之間。
若該棘輪件21為144齒,一齒之角度為2.5度(360度/144=2.5 度),故該橫向角度偏移介於0度至2.5度之間,而該橫向角度偏移其較佳之實施方式介於1.25度至2.5度之間,或2.5/3度至2.5度之間;如上述,若概括分別具60齒、72齒及144齒之棘輪件21,則該橫向角度偏移介於0度至6度之間。
如上述,其中N為棘輪件之驅動齒數。
如上述,其中前述該橫向角度偏移之界定不包括0度及360/N。
請參閱第6圖,係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第二實施例,其基於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基礎上加以變換設置,其差異在於:該槽置區120包括有相連通之第一卡掣槽122及下方第二卡掣槽123,該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之間設有一分隔板121,用以便利該第一卡掣件31和第二卡掣件32之分別設置組裝。
請參閱第7圖,係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第三實施例,其基於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基礎上加以變換設置,其差異在於:該驅動裝置20具有二棘輪件之設置,即該驅動裝置20包括有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之第一棘輪件22及第二棘輪件23,該第一棘輪件22、第二棘輪件23分別設有外環部位之複數驅動齒221、驅動齒231,其中,該第一棘輪件22與該第一卡掣件31相齒接,而該第二棘輪件23與該第二卡掣件32相齒接;且同時該彈性裝置40包括有一第一彈性件41及第二彈性件42,該第一彈性件41、第二彈性件42分別抵接於該第一棘輪件22、第二棘輪件23。
又如第8圖所示,當該彈性裝置40以包括第一彈性件41、第二彈性件42進行實施時,該驅動裝置20亦可以單一之棘輪件21配合實施。
另如第9圖所示,當該彈性裝置40可以單一(或兩個)線材所環繞形成之彈性件40A進行實施,該彈性裝置之實施態樣並不為所限。
請參閱第10、11圖,係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第四實施例,其基於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基礎上加以變換設置,其差異在於:該扳手頭部12鄰近該扳手柄部11處(即扳手頭部12之後端部位)設有一換向樞槽 126;另進一步包括有一換向開關50,該換向開關50具有一下方之定位柱51及上方之扳動件52,該定位柱51樞設於該換向樞槽126,使藉該扳動件52之撥動來進行該驅動裝置20旋轉驅動方向之切換,該定位柱51並可設有二彈簧槽511,該彈簧槽511可分別設置一彈性件43、44,該彈性件43、44用以分別抵制該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
請參閱第12、13圖,係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第五實施例,其基於第一實施例之結構基礎上加以變換設置,其差異在於:該第一卡掣槽122與第二卡掣槽123為不相等大小之設置,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卡掣槽123較第一卡掣槽122為大,即該第二卡掣槽123之兩側分別較該第一卡掣槽122外凸有一橫向位移差a,而呈上大下小之設置(依圖面方向所示),當然該第二卡掣槽123、第一卡掣槽122呈大、小或小、大之相對設置,並非所限,且側邊外凸之橫向位移差(a)是否相同亦非所限。
緣是,本發明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藉由前述構成,其能通過簡易、精確之構成設置,而使棘輪扳手在極為有限之空間中亦得以進行操作,且可減少故障或操作失效狀態,同時並具有極佳之製造、組裝便利性及經濟效益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扳手
11‧‧‧扳手柄部
12‧‧‧扳手頭部
20‧‧‧驅動裝置
21‧‧‧棘輪件
210‧‧‧驅動空間
211‧‧‧驅動齒
30‧‧‧卡掣裝置
31‧‧‧第一卡掣件
312‧‧‧抵凹部
32‧‧‧第二卡掣件
321‧‧‧列齒
322‧‧‧抵凹部
40‧‧‧彈性裝置
100‧‧‧操作區
101‧‧‧棘輪容置環槽
120‧‧‧槽置區

Claims (16)

  1. 一種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包括:一扳手,包括有一扳手頭部,該扳手頭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區,該扳手頭部相對該操作區之後端設有一槽置區,該槽置區包括有一呈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且有一橫向角度偏移之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一驅動裝置,包括有一棘輪件,該棘輪件設於該操作區,該棘輪件設有外環之複數驅動齒;一卡掣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該第一卡掣件設於該第一卡掣槽內,該第二卡掣件設於該第二卡掣槽內,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齒接於該棘輪件之該複數驅動齒,且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之間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設置,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聶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角度偏移;一彈性裝置,設於該槽置區,用以抵頂於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最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角度偏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角度介於0度至360/N度之間,或介於3度至6度之間,或介於2度至6度之間,或介於2.5度至5度之間,或介於5/3度至5度之間,或介於1.25度至2.5度之間,或介於2.5/3度至2.5度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槽、該第二卡掣槽呈連通,或該第一卡掣槽、該第二卡掣槽間具有一分隔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設有後端面之一抵凹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彈性裝置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一彈性件及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該第二彈性 件分別抵接於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扳手進一步包括有一鄰接該扳手頭部之扳手柄部及換向開關,於該扳手頭部鄰近該扳手柄部處設有一換向樞槽,該換向開關具有一下方之定位柱及上方之扳動件,該定位柱樞設於該換向樞槽,該定位柱設有至少一用以設置該彈性裝置之彈簧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槽與第二卡掣槽為不相等大小之設置。
  9. 一種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包括。 一扳手,包括有一扳手頭部,該扳手頭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區,該扳手頭部相對該操作區之後端設有一槽置區,該槽置區包括有一呈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且有一橫向角度偏移之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一驅動裝置,設於該操作區內,該驅動裝置包括有縱向平行重疊排列之第一棘輪件及第二棘輪件,該第一棘輪件及該第二棘輪件分別設有外環之複數驅動齒;一卡掣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設有前端面之複數列齒,該第一卡掣件設於該第一卡掣槽內,該第二卡掣件設於該第二卡掣槽內,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齒接於該第一棘輪件、該第二棘輪件之該複數驅動齒,且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之間具有一橫向角度偏移設置,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聶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角度偏移;一彈性裝置,設於該槽置區,用以抵頂於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橫向角度偏移指該第一卡掣件之列齒最鄰近於該第二卡掣件之列齒間的角度偏移。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橫向角度 偏移角度介於0度至360/N度之間,或介於3度至6度之間,或介於2度至6度之間,或介於2.5度至5度之間,或介於5/3度至5度之間,或介於1.25度至2.5度之間,或介於2.5/3度至2.5度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槽、該第二卡掣槽呈連通,或該第一卡掣槽、該第二卡掣槽間具有一分隔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分別設有後端面之一抵凹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彈性裝置進一步包括有一第一彈性件及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該第二彈性件分別抵接於該第一卡掣件、該第二卡掣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扳手進一步包括有一鄰接該扳手頭部之扳手柄部及換向開關,於該扳手頭部鄰近該扳手柄部處設有一換向樞槽,該換向開關具有一下方之定位柱及上方之扳動件,該定位柱樞設於該換向樞槽,該定位柱設有至少一用以設置該彈性裝置之彈簧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可微距操作之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卡掣槽與第二卡掣槽為不相等大小之設置。
TW104122974A 2015-07-15 2015-07-15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TWI583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2974A TWI583504B (zh) 2015-07-15 2015-07-15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2974A TWI583504B (zh) 2015-07-15 2015-07-15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015A TW201702015A (zh) 2017-01-16
TWI583504B true TWI583504B (zh) 2017-05-21

Family

ID=58400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2974A TWI583504B (zh) 2015-07-15 2015-07-15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35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2884B (zh) * 2020-04-29 2021-03-21 華偉工具有限公司 棘輪座、棘輪工具頭及雙向棘輪手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4934A (en) * 1997-01-30 1998-07-28 Shinano Pneumatic Industries, Inc. Ratchet wrench with pivotable head
TWI395641B (zh) * 2010-12-08 2013-05-11 Metal Ind Res & Dev Ct 扭力板手
TWM459959U (zh) * 2013-03-15 2013-08-21 Qi-Han Lin 活動板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4934A (en) * 1997-01-30 1998-07-28 Shinano Pneumatic Industries, Inc. Ratchet wrench with pivotable head
TWI395641B (zh) * 2010-12-08 2013-05-11 Metal Ind Res & Dev Ct 扭力板手
TWM459959U (zh) * 2013-03-15 2013-08-21 Qi-Han Lin 活動板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015A (zh) 2017-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9607A1 (zh) 一种正空反转向机构
US9969064B2 (en) Ratchet tool with stacked switching device
US8726766B1 (en) One-way torque tool
TWI623388B (zh) Reversing ratchet wrench
US10022846B2 (en) Screwdriver
TWI583504B (zh) Wrench structure that can be operated in a macro
JP5552520B2 (ja) 駆動工具
TWM485119U (zh) 換向棘輪扳手
US10525571B2 (en) Screwdriver and ratchet mechanism thereof
US8904906B2 (en) Wrench
US10105828B2 (en) Wrench structure for small-distance operations
KR100884388B1 (ko) 라쳇 렌치
TWM515935U (zh) 組合式棘輪扳手
US9643298B2 (en) Thin bi-directional ratchet wrench
CN203622290U (zh) 棘轮扳手
JP6224732B2 (ja) 双方向レンチ
US9061404B2 (en) Ratchet mechanism
JP2011201010A (ja) レンチ
US20150224631A1 (en) Ratchet wrench
JP3193495U (ja) ラチェット歯車継手構造
WO2023184132A1 (zh) 一种棘轮机构及手动工具
TWI576211B (zh) Ratchet screwdriver
TWI382895B (zh) 棘輪手工具的換向結構
CN106363564B (zh) 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
TWI500485B (zh) 棘輪扳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