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1288B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1288B
TWI581288B TW103131696A TW103131696A TWI581288B TW I581288 B TWI581288 B TW I581288B TW 103131696 A TW103131696 A TW 103131696A TW 103131696 A TW103131696 A TW 103131696A TW I581288 B TWI581288 B TW I5812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magnetic member
keycap
key cap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1059A (zh
Inventor
廖本煇
陳志宏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31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128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1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1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1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1288B/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磁吸式按鍵結構。
習知按鍵結構通常利用橡膠彈性體(Rubber Dome)提供鍵帽按壓後上升回復的動力並藉由支撐件支撐鍵帽升降的穩定性。然而,隨著輕薄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習知按鍵結構受限於橡膠彈性體的高度極限及壽命問題。
再者,如何在輕薄化的要求下還能達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壓手感亦成為現今按鍵結構研發的重點。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利用磁力而免除橡膠彈性體之設置,有效簡化按鍵結構並能縮小按鍵結構之尺寸。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包含底板、鍵帽、第一磁性件以及活動板,其中鍵帽可相對於底板移動地設置於底板上方;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活動板可轉動地設置於鍵帽及底板之間,活動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對應鍵帽及底板,第一端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與第一磁性件之間產生磁吸力;當鍵帽接受按壓力朝底板移動時,鍵帽驅動活動板轉動以使第二磁性件遠離第一磁性件;當按壓力釋放時, 磁吸力使活動板逆向轉動以使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驅動鍵帽移動遠離底板。
於一實施例,鍵帽具有第一結合部,底板具有第二結合部,其中第一結合部及第二結合部可轉動地連接,且第一結合部及第一磁性件係分別靠近鍵帽之相對側。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結構更包含支撐單元,設置於鍵帽及底板之間,以支撐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於一實施例,支撐單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係可轉動地樞接第二支架以形成剪刀式支撐單元。於一實施例,活動板之第二端係可轉動地連支撐單元。
於一實施例,支撐單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且可移動地連接底板。於一實施例,活動板係連接第一支架,且活動板之第一端係自第一支架突出。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結構更包含開關層,其中當鍵帽接受按壓力朝底板移動時,活動板之觸發部係觸發開關層。
於一實施例,支撐單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係各可轉動地連接於鍵帽及底板,當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時,鍵帽係相對於底板同時產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
於一實施例,鍵帽具有第一結合部,底板具有第二結合部,其中第一結合部及第二結合部可移動地連接,當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時,第一結合部沿第二結合部相對移動。
於一實施例,鍵帽具有第一耦合部,底板具有第二耦合部,當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時,第一耦合部相對於第二耦合部移動以使鍵帽係 相對於底板同時產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於一實施例,第一耦合部具有第一斜面,第二耦合部具有第二斜面,當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時,第一斜面沿第二斜面相對移動。
於一實施例,鍵帽具有第一樞接部,活動板具有第二樞接部,其中第二樞接部係設置於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間並與第一樞接部可轉動地樞接以形成轉動支點。
於一實施例,活動板具有板體部,第一端及第二端係相對於板體部沿相同方向彎折以分別形成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且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係平行地反向延伸。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包含底板、鍵帽、第一磁性件、活動板及支撐單元,其中鍵帽設置於底板上方;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活動板對應第一磁性件設置於鍵帽下方,活動板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與第一磁性件之間產生磁吸力;支撐單元設置於鍵帽及底板之間,以支撐鍵帽相對於底板移動,支撐單元係接觸活動板;當鍵帽接受按壓力朝底板移動時,支撐單元係帶動活動板運動以使第二磁性件遠離第一磁性件;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驅動支撐單元支撐鍵帽移動遠離底板。
於一實施例,支撐單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具有第一轉軸端及第一滑動端,第二支架係具有第二轉軸端及第二滑動端,第一轉軸端及第二轉軸端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且第一滑動端及第二滑動端係可移動地連接底板,且第一轉軸端及第二轉軸端之間的距離小於第一滑動端及第二滑動端之間的距離。
於一實施例,第一支架具有第一致動部,第一致動部係自第一轉動端延伸以伸入活動板及鍵帽之間並接觸活動板。
100‧‧‧按鍵結構
110‧‧‧底板
111‧‧‧第二結合部
112‧‧‧第一限位部
113‧‧‧第二結合部
114‧‧‧第二限位部
115‧‧‧第二耦合部
115a‧‧‧第二斜面
120‧‧‧鍵帽
121‧‧‧第一結合部
122‧‧‧第一滑槽部
123‧‧‧第一結合部
124‧‧‧第一耦接部
125‧‧‧第一耦合部
125a‧‧‧第一斜面
126‧‧‧第一卡合部
127‧‧‧第二卡合部
128‧‧‧第一樞接部
130‧‧‧開關層
131‧‧‧第一開口
132‧‧‧第二開口
133‧‧‧第三開口
134‧‧‧第四開口
140‧‧‧第一磁性件
150‧‧‧活動板
150a‧‧‧第一端
150b‧‧‧第二端
150c‧‧‧觸發部
151‧‧‧板體部
151a‧‧‧第一延伸部
151b‧‧‧第二延伸部
152‧‧‧第二磁性件
156‧‧‧第二耦接部
157‧‧‧第三耦接部
158‧‧‧第二樞接部
159‧‧‧轉動支點
160‧‧‧支撐單元
162‧‧‧第一支架
162a‧‧‧軸孔
162b‧‧‧第一滑動部
162c‧‧‧第一轉動部
163‧‧‧第一支架
163c‧‧‧第一轉動端
163d‧‧‧第一致動部
164‧‧‧第二支架
164a‧‧‧轉軸
164b‧‧‧第二滑動部
164c‧‧‧第二轉動部
165‧‧‧第二支架
167‧‧‧第一支架
169‧‧‧第二支架
601‧‧‧方向
602‧‧‧方向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1B為圖1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2A及圖2B分別為圖1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3B為圖3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4A及圖4B分別為圖3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圖5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5B為圖5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6A及圖6B分別為圖5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圖7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7B為圖7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8A及圖8B分別為圖7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圖9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9B為圖9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10A及圖10B分別為圖9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 圖1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11B為圖11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12A及圖12B分別為圖11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圖12C為圖11A之活動板之放大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其可應用於任何按壓式輸入裝置,例如鍵盤,以達到有效降低按鍵高度、簡化組裝複雜度並能滿足使用者的按壓習慣。於後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按鍵結構各元件之結構及操作。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1B為圖1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2A及圖2B分別為圖1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如圖1A-1B及圖2A所示,按鍵結構100包含底板110、鍵帽120、第一磁性件140以及活動板150,其中鍵帽120可相對於底板110移動地設置於底板110上方,且第一磁性件140設置於鍵帽120。活動板150可轉動地設置於鍵帽120及底板110之間,且活動板15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50a、第二端150b及觸發部150c分別對應鍵帽120、底板110及開關層130上的開關單元。活動板150之第一端150a具有第二磁性件152,其中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可產生磁吸力,以作為鍵帽120受到按壓後使鍵帽120回復到按壓前位置的回復裝置(於後詳述)。再者,按鍵結構100更包含開關層130,其中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開關層130係受到觸發以產生按鍵訊號。在此需注意,於實施例中雖僅以單一按鍵結構100進行說明,但當複數個按鍵結構100組合 成鍵盤時,各按鍵結構100之部分元件(例如底板120、開關層130)可整合成單一部件,以達到降低製造成本與組裝成本之效益。
此外,於此實施例,按鍵結構100可更包含支撐單元160,其中支撐單元160設置於鍵帽120及底板110之間,以支撐鍵帽120相對於底板110移動。具體而言,支撐單元160包含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其中第一支架162係可轉動地樞接第二支架164以形成剪刀式支撐單元。如圖1A所示,第一支架162係為外框形式的框形支架,且於框形支架之內側中段係開設有軸孔162a。第二支架164係為內框形式的框形支架,且於框形支架之外側中段係具有轉軸164a,以對應地耦接軸孔162a。如此一來,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可藉由軸孔162a及轉軸164a的耦合,而使得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可相對地轉動以形成剪刀式支撐單元。
再者,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的兩相對端分別具有與鍵帽120及底板110耦接的機構。如圖1A所示,第一支架162具有第一滑動部162b及第一轉動部162c,以分別可滑動地連接鍵帽120及可轉動地卡合底板110。第二支架164具有第二滑動部164b及第二轉動部164c,以分別可滑動地卡合底板110及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當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可轉動地樞接為支撐單元160時,第一滑動部162b及第二滑動部164b較佳係在按鍵結構的同一側(例如左側),且第一轉動部162c及第二轉動部164c較佳係在按鍵結構的同一側(例如右側)。
如圖1B所示,對應於第一支架162之第一滑動部162b及第二支架164的第二轉動部164c,鍵帽120係具有第一滑槽部122及第一耦接部124,其中第一支架162之第一滑動部162b係可移動地連接鍵帽120之第一滑 槽部122,且第二支架164之轉軸式的第二轉動部164c係可轉動地卡合耦接軸孔式的第一耦接部124。於此實施例,第一滑槽部122及第一耦接部124係分別成對地設置,其中,第一滑槽部122之間的距離係大於第一耦接部124之間的距離。又,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於此實施例,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設有軸孔式的第二耦接部156,鍵帽120具有轉軸式的第一卡合部126係可轉動地卡合第二耦接部156。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
再者,如圖1A所示,對應於第一支架162之第一轉動部162c及第二支架164的第二滑動部164b,底板110係具有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14,以使得第一轉動部162c可轉動地卡合第一限位部112且第二滑動部164b可滑動地卡合第二限位部114。於此實施例,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14係分別成對地設置,且係自底板表面朝鍵帽120彎折延伸的卡勾形式,其中第一限位部112之間的距離係大於第二限位部114之間的距離。
藉由上述第一支架162及第二支架164與鍵帽120及底板110間相互的卡合關係,支撐單元160實質上可限制鍵帽120平行於底板110之位移。另一方面,對應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14,開關層130係具有第一開口131及第二開口132,以使得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時,第一限位部112及第二限位部114可分別自第一開口131及第二開口132伸出以連接第一可轉動部162c及第二可滑動部164b。
如圖2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2B所示,因為鍵帽120平行 於底板110之位移受到支撐單元160的限制,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且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所以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驅動活動板150沿方向601轉動,使得第二端150b沿平行底板110方向移動,且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其中,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30移動時,活動板150之觸發部150c係觸發開關層130。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活動板150沿與方向601為逆向的方向602轉動,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驅動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使鍵帽120回到如圖2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
在不同實施例中,支撐單元可以有不同的設置。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3B為圖3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4A及圖4B分別為圖3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與前述圖1A到2B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支撐單元160包含第一支架163及第二支架165,第一支架163及第二支架165係透過例如軸接等方式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且可移動地連接底板110。活動板150係連接第一支架163,且活動板150之第一端150a係自第一支架163突出。
如圖4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4B所示,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架163及第二支架165轉動,藉以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其中,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30移動時,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係觸發開關層130。當 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使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讓鍵帽120回到如圖4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另一方面,如圖4A及4B所示,以不同角度觀之,第一支架163具有第一致動部163d,第一致動部163d係自第一轉動端163c延伸以伸入活動板150及鍵帽120之間並接觸活動板150。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驅動與其連接的第一支架163及第二支架165轉動,使得第一致動部163d驅動活動板150靠近底板110,藉以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
圖5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5B為圖5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6A及圖6B分別為圖5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與前述圖1A到2B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支撐單元160包含第一支架167及第二支架169,第一支架167及第二支架169係各可轉動地連接於120鍵帽及底板110,當鍵帽120相對於110底板移動時,鍵帽120係相對於底板110同時產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於此實施例,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設有軸孔式的第二耦接部156,鍵帽120具有轉軸式的第一卡合部126係可轉動地卡合第二耦接部156。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
如圖6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6B所示,因為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且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所以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 驅動活動板150沿方向601轉動,使得第二端150b沿平行底板110方向往第二支架169移動,且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活動板150沿與方向601為逆向的方向602轉動,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驅動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使鍵帽120回到如圖6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
在如圖1A圖6B所示的實施例中,按鍵結構包含有支撐單元。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按鍵單元亦可不設置支撐單元,藉以降低材料及製造成本。
圖7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7B為圖7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8A及圖8B分別為圖7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如圖7A、7B及8A所示,按鍵結構100包含底板110、鍵帽120、第一磁性件140以及活動板150,其中鍵帽120可相對於底板110移動地設置於底板110上方,且第一磁性件140設置於鍵帽120。活動板150可轉動地設置於鍵帽120及底板110之間,且活動板15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50a及第二端150b分別對應鍵帽120及底板110。活動板150之第一端150a具有第二磁性件152,其中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可產生磁吸力,以作為鍵帽120受到按壓後使鍵帽120回復到按壓前位置的回復裝置(於後詳述)。再者,按鍵結構100更包含開關層130,其中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開關層130係受到觸發部150c的觸發以產生按鍵訊號。在此需注意,於實施例中雖僅以單一按鍵結構100進行說明,但當複數個按鍵結構100組合成鍵盤時,各按鍵結構100之部分元件(例如底板120、開關層130)可整合成單一部件,以達到降 低製造成本與組裝成本之效益。
此外,於此實施例,鍵帽120更可具有轉軸式的第一結合部121,底板110具有軸孔式的第二結合部111,第一結合部121及第二結合部111可轉動地連接,且第一結合部121及第一磁性件140係分別靠近鍵帽120之相對側。又,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係可轉動地連接鍵帽120。於此實施例,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設有軸孔式的第三耦接部157,鍵帽120具有轉軸式的第二卡合部127係可轉動地卡合第三耦接部157。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
鍵帽120及底板110間相互的卡合關係,實質上可限制鍵帽120平行於底板110之位移。另一方面,對應第二結合部111及第二卡合部127,開關層130係具有第三開口133及第四開口134,以使得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時,第二結合部111可分自第三開口133伸出以連接第一結合部121,而第二卡合部127以及與其卡合的第三耦接部157,可在鍵帽120被按壓時穿過第四開口134。
進一步而言,如圖8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8B所示,因為鍵帽120平行於底板110之位移受到限制,鍵帽120透過第一結合部121及第二結合部111可轉動地連接於底板110,且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所以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驅動活動板150沿方向601轉動,使得第二端150b沿平行底板110方向往第二結合部111移動,且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 使活動板150沿與方向601為逆向的方向602轉動,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驅動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使鍵帽120回到如圖8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
圖9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9B為圖9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10A及圖10B分別為圖9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如圖9A、9B及10A所示,按鍵結構100包含底板110、鍵帽120、第一磁性件140以及活動板150,其中鍵帽120可相對於底板110移動地設置於底板110上方,且第一磁性件140設置於鍵帽120。活動板150可轉動地設置於鍵帽120及底板110之間,且活動板15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50a及第二端150b分別對應鍵帽120及底板110。活動板150之第一端150a具有第二磁性件152,其中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可產生磁吸力,以作為鍵帽120受到按壓後使鍵帽120回復到按壓前位置的回復裝置(於後詳述)。再者,按鍵結構100更包含開關層130,其中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開關層130係受到觸發部150c的觸發。
此外,於此實施例,鍵帽120更具有第一結合部123,底板110具有第二結合部113,第一結合部123及第二結合部113可移動地連接,當鍵帽120相對於底板110移動時,第一結合部123沿第二結合部113相對移動。更具體而言,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結合部123為卡槽式,第二結合部113具有桿狀部,可卡入第一結合部123之卡槽內並在其中移動。鍵帽120及底板110間藉由第一結合部123及第二結合部113相互的卡合關係,實質上可限制鍵帽120平行於底板110之位移。於此實施例,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 的位置設有軸孔式的第二耦接部156,鍵帽120具有轉軸式的第一卡合部126係可轉動地卡合第二耦接部156。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
如圖10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10B所示,因為鍵帽120平行於底板110之位移受到限制,鍵帽120透過第一結合部123及第二結合部113可移動地連接於底板110,且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所以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鍵帽120驅動活動板150沿方向601轉動,使得第二端150b沿平行底板110方向往第二結合部111移動,且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活動板150沿與方向601為逆向的方向602轉動,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驅動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使鍵帽120回到如圖10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
圖1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按鍵結構之俯視爆炸圖,圖11B為圖11A之按鍵結構之仰視爆炸圖,圖12A及圖12B分別為圖11A之按鍵結構於未按壓狀態及按壓狀態之剖視圖。如圖11A、11B及12A所示,按鍵結構100包含底板110、鍵帽120、第一磁性件140以及活動板150,其中鍵帽120可相對於底板110移動地設置於底板110上方,且第一磁性件140設置於鍵帽120。活動板150可轉動地設置於鍵帽120及底板110之間,且活動板150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50a及第二端150b分別對應鍵帽120及底板110。活動板150之第一端150a具有第二磁性件152,其中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可產生磁吸力,以作為鍵帽120受到按壓後使鍵帽120回復到按壓前位置的 回復裝置(於後詳述)。再者,按鍵結構100更包含開關層130,其中開關層130設置於底板110上,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開關層130係受到觸發。
此外,於此實施例,鍵帽120具有第一耦合部125,底板110具有第二耦合部115,當鍵帽120相對於110底板移動時,第一耦合部125相對於第二耦合部115移動以使鍵帽120係相對於底板110同時產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其中,第一耦合部125較佳具有第一斜面125a,第二耦合部115具有第二斜面115a,當鍵帽120相對於底板110移動時,第一斜面125a沿第二斜面115a相對移動。於此實施例,鍵帽120具有第一樞接部128,活動板150具有第二樞接部158,第二樞接部158係設置於第一端150a及第二端150b之間並與第一樞接部128可轉動地樞接以形成轉動支點159。更具體而言,如圖12A所示,在此實施例中,活動板150靠近第二磁性件152的位置設有軸孔式的第二樞接部158,鍵帽120具有轉軸式的第一樞接部128係可轉動地卡合第二樞接部158。活動板150之第二端150b抵接於底板110。其中,如圖12C所示,活動板150較佳具有板體部151,第一端150a及第二端150b係相對於板體部151沿相同方向彎折以分別形成第一延伸部151a及第二延伸部151b,且第一延伸部151a及第二延伸部151b係平行地反向延伸。其中,第一延伸部151a形成為第二磁性件。
如圖12A所示,當鍵帽120未受按壓力按壓時,第二磁性件152與第一磁性件140之間的磁吸力使得第二磁性件152實質接觸第一磁性件140,進一步使鍵帽120維持在未按壓位置。如圖12B所示,當鍵帽120接受按壓力朝底板110移動時,第一耦合部125相對於第二耦合部115移動以使 鍵帽120係相對於底板110同時產生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藉此,鍵帽120驅動活動板150沿方向601轉動,使得第二端150b沿平行底板110方向往第二結合部111移動,且使第二磁性件152遠離第一磁性件140。當按壓力釋放時,磁吸力使活動板150沿與方向601為逆向的方向602轉動,使第二磁性件152靠近第一磁性件140,以驅動鍵帽120移動遠離110底板,使鍵帽120回到如圖12A所示的未按壓位置。
100‧‧‧按鍵結構
110‧‧‧底板
112‧‧‧第一限位部
114‧‧‧第二限位部
120‧‧‧鍵帽
122‧‧‧第一滑槽部
124‧‧‧第一耦接部
126‧‧‧第一卡合部
130‧‧‧開關層
131‧‧‧第一開口
132‧‧‧第二開口
140‧‧‧第一磁性件
150‧‧‧活動板
150a‧‧‧第一端
150b‧‧‧第二端
152‧‧‧第二磁性件
156‧‧‧第二耦接部
160‧‧‧支撐單元
162‧‧‧第一支架
162a‧‧‧軸孔
162b‧‧‧第一滑動部
162c‧‧‧第一轉動部
164‧‧‧第二支架
164a‧‧‧轉軸
164b‧‧‧第二滑動部
164c‧‧‧第二轉動部

Claims (5)

  1.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底板,具有一第二結合部;一開關層,設置於該底板上,該開關層具有一第一開口及一第二開口,該第二結合部自該第一開口伸出;一鍵帽,可相對於該底板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方,該鍵帽具有一第一結合部及一卡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結合部可轉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下方左半側;一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鍵帽,該第一磁性件靠近該鍵帽之相對右半側;以及一活動板,可轉動地設置於該鍵帽及該底板之間,該活動板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別對應該鍵帽及該底板,該第一端具有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之間產生一磁吸力,該活動板具有一耦接部,該耦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並與該卡合部可轉動地樞接以形成一轉動支點;當該鍵帽接受一按壓力朝該底板移動時,該鍵帽驅動該活動板轉動以使該第二磁性件遠離該第一磁性件,該活動板觸發該開關層,且該轉動支點穿過該開關層之該第二開口;當該按壓力釋放時,該磁吸力使該活動板逆向轉動以使該第二磁性件靠近該第一磁性件,以驅動該鍵帽移動遠離該底板且使該活動板支撐於該鍵帽下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活動板具有一觸發部,當該鍵帽接受 該按壓力朝該底板移動時,該觸發部係觸發該開關層。
  3.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底板,具有一第二結合部;一開關層,設置於該底板上,該開關層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二結合部自該第一開口伸出;一鍵帽,可相對於該底板移動地設置於該底板上方,該鍵帽具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及該第二結合部可轉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下方左半側;一第一磁性件,設置於該鍵帽,該第一磁性件靠近該鍵帽之相對右半側;以及一活動板,可轉動地設置於該鍵帽及該底板之間,該活動板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別對應該鍵帽及該底板,該第一端具有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二磁性件與該第一磁性件之間產生一磁吸力,該活動板具有一板體部,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係相對於該板體部沿相同方向彎折以分別形成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且該第一延伸部及該第二延伸部係平行地反向延伸;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第一延伸部及該第二延伸部係分別與該第一磁性件下表面和該開關層上表面保持面接觸,當該鍵帽接受一按壓力朝該底板移動時,該鍵帽驅動該活動板轉動以使該第二磁性件遠離該第一磁性件;當該按壓力釋放時,該磁吸力使該活動板逆向轉動以使該第二磁性件靠近該第一磁性件,以驅動該鍵帽移動遠離該底板且使該活動板支撐於 該鍵帽下方。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活動板具有一觸發部,當該鍵帽接受該按壓力朝該底板移動時,該觸發部係觸發該開關層。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開關層更具有一第二開口,且該活動板具有一耦接部,該耦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並與該卡合部可轉動地樞接以形成一轉動支點,當該鍵帽接受該按壓力朝該底板移動時,該轉動支點穿過該開關層之該第二開口。
TW103131696A 2014-09-12 2014-09-12 按鍵結構 TWI581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696A TWI581288B (zh) 2014-09-12 2014-09-12 按鍵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1696A TWI581288B (zh) 2014-09-12 2014-09-12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059A TW201611059A (zh) 2016-03-16
TWI581288B true TWI581288B (zh) 2017-05-01

Family

ID=56085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696A TWI581288B (zh) 2014-09-12 2014-09-12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128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2878U (en) * 2012-03-22 2012-07-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Magnetic keyswitch assembly and keyboard
TWM459444U (zh) * 2013-03-22 2013-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201340153A (zh) * 2012-03-21 2013-10-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201344729A (zh) * 2012-04-24 2013-11-01 Zippy Tech Corp 防水微動開關
CN102623224B (zh) * 2012-03-30 2014-08-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40153A (zh) * 2012-03-21 2013-10-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TWM432878U (en) * 2012-03-22 2012-07-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Magnetic keyswitch assembly and keyboard
CN102623224B (zh) * 2012-03-30 2014-08-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TW201344729A (zh) * 2012-04-24 2013-11-01 Zippy Tech Corp 防水微動開關
TWM459444U (zh) * 2013-03-22 2013-08-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059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6801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10431402B2 (en) Button 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CN104269307B (zh) 按键结构
US8710383B2 (en) Thin film switch and press key/keyboard using the same
TWI536417B (zh) 按鍵結構
TWI523055B (zh) 按鍵
TWI665701B (zh) 按鍵
TW201740412A (zh) 按鍵
TW201611060A (zh) 按鍵結構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3065842A (zh) 按键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TW201735083A (zh) 鍵盤
CN111584279B (zh) 键盘装置
TWM474242U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581288B (zh) 按鍵結構
CN110504114B (zh) 按键结构
CN110581038B (zh) 键盘装置
TWI497548B (zh) 按鍵結構
CN205053812U (zh) 一种按键顶置结构及饮水机
TWI660386B (zh) 可透視按鍵之支桿結構
TWI666671B (zh) 按鍵結構
TW201743360A (zh) 按鍵結構
CN110071004B (zh) 键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