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212B -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212B
TWI577212B TW104131855A TW104131855A TWI577212B TW I577212 B TWI577212 B TW I577212B TW 104131855 A TW104131855 A TW 104131855A TW 104131855 A TW104131855 A TW 104131855A TW I577212 B TWI577212 B TW I5772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rrier aggregation
power consumption
aggregation setting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439A (zh
Inventor
賽賓 羅素
珊吉莎 班葛拉
許永韓
沃爾克 奧厄
勞夫 哈修茲納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2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7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according to available power supply, e.g. switching off when a low battery condition is det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此處說明的實施例大致上關於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在例如智慧型電話等現代通訊終端中,由於使用者典型要終端的電池儘可能地持久以及儘可能不頻繁地將終端電池充電,所以,功率消耗是典型的議題。但是,例如載波聚合等現代通訊技術當提供強化的通訊性能時,也增加通訊裝置的功率消耗。因此,需要使用這些技術來處理行動通訊終端中的功率消耗之方法。
100‧‧‧通訊系統
101‧‧‧無線電接取網路
102‧‧‧核心網路
103‧‧‧基地台
104‧‧‧行動無線電胞
105‧‧‧行動終端
106‧‧‧空氣介面
107‧‧‧介面
108‧‧‧介面
109‧‧‧行動管理實體
110‧‧‧服務閘道
400‧‧‧通訊終端
401‧‧‧收發器
402‧‧‧偵測器
403‧‧‧控制器
在圖式中,在不同的視圖中,類似的代號通常意指相同的構件。圖式並不一定依比例繪製,主要強調顯示本發明的原理。在下述說明中,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各式各樣的實施例,其中: 圖1顯示通訊系統。
圖2顯示與低負載主胞功率消耗有關的下行鏈路載波聚合功率消耗。
圖3顯示與典型的上行鏈路載波聚合情形有關的上行鏈路載波聚合功率消耗。
圖4顯示通訊終端。
圖5顯示流程圖,說明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控制方法。
圖6顯示導因於載波聚合的智慧操作之交通相依功率節省潛力。
圖7顯示可由通訊終端用以決定是否初始載波聚合設定的改變之自行符合的準則樣本。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下述詳細說明係參考實施本發明之本揭示的以圖示方式顯示具體細節及態樣之附圖。可以使用其它態樣,以及,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範圍之下,可以作結構、邏輯、及電變化。本揭示之各種態樣不一定是互斥的,本揭示的某些態樣可以與本揭示的一或更多其它態樣相結合以形成新態樣。
圖1顯示通訊系統100。
通訊系統100可為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在下述中也稱為蜂巢式無線電通訊網路),包含無線電接取網路(例如根據LTE(長程演進)、或進階LTE之E-UTRAN、演 進的UMTS(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面無線電接取網路)101及核心網路(例如根據LTE(長程演進)、或進階LTE之EPC、演進分封核心)102。無線電接取網路101包含基地台(例如根據LTE、或進階LTE之收發器基地台、eNodeB、eNB、家用基地台、家用eNodeB、HeNB)103。各基地台103提供用於無線電接取網路101之一或更多行動無線電胞104之無線電涵蓋。換言之,無線電接取網路101的基地台103可以涵蓋不同型式的胞104(例如根據LTE或進階LTE之巨胞、發胞、微微胞、小胞、開放胞、封閉式用戶群組胞、混合胞)。應注意,在下述說明中所述的實施例也可以應用至LTE通訊網路之外的其它通訊網路,例如根據UMTS、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等通訊網路。
位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中的行動終端(例如UE)105可以經由在行動無線電胞104中(換言之,操作)提供涵蓋的基地台103而與核心網路102及其它行動終端105通訊。換言之,操作行動終端105所處之行動無線電胞104的基地台103可以朝向行動終端105提供E-UTRA使用者平面終端及控制平面終端,使用者平面終端包含PDCP(分封資料收歛協定)層、RLC(無線電鏈路控制)層及MAC(媒體存取控制)層,控制平面終端包含RRC(無線電資源控制)層。
根據多接取法,經由空氣介面106,控制及使用者資料可以在基地台103與位於基地台103操作的行動無線電 胞104中的行動終端105之間傳輸。在LTE空氣介面106上,可以部署例如FDD(分頻雙工)或TDD(分時雙工)等不同的雙工方法。
基地台103藉由例如X2介面等第一介面107而彼此互連。基地台103也藉由例如S1介面等第二介面108而連接至核心網路102,舉例而言,經由S1-MME介面108而連接至MME(行動管理實體)109及藉由S1-U介面108而連接至服務閘道(S-GW)110。S1介面108支援MME/S-GW 109、110與基底台103之間的多對多關係,亦即,基地台103可以連接至一個以上的MME/S-GW 109、110,以及,MME/S-GW 109、110可以連接至一個以上的基地台103。這使得LTE中網路共享成為可能。
舉例而言,MME 109可以負責控制位於E-UTRAN的涵蓋區中的行動終端之行動力,而S-GW 110可以負責處理行動終端105與核心網路102之間的使用者資料傳輸。
在LTE的情形中,無線電接取網路101(亦即,在LTE的情形中為E-UTRAN 101),可被視為由朝向UE 105提供E-UTRA使用者平面(PDCP/RLC/MAC)及控制平面(RRC)協定終端之基地台103(亦即,在LTE的情形中為eNB 103)組成。
通訊系統100的各基地台103可以控制其地理涵蓋區內的通訊,亦即理想上以六角形表示的其行動無線電胞104。當行動終端105位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之內時且暫駐於行動無線電胞104上時(換言之,向指派給行動無線 電胞104的追蹤區(TA)註冊)時,其會與控制行動無線電胞104的基地台103通訊。當行動終端105的使用者啟始呼叫(行動起始呼叫)或傳給行動終端105的呼叫(行動終端呼叫)時,會在行動終端105與控制行動台所處的行動無線電胞104之基地台103之間建立無線電通道。假使行動終端105移離於其中建立呼叫的原始行動無線電胞104時或是建立於源起的行動無線電胞104中的無線通道的訊號強度衰弱時,通訊系統會啟動轉移呼叫至行動終端105進入的另一行動無線電胞104的無線電通道。
使用其對E-UTRAN 101及核心網路102的連接,行動終端105可以與例如網際網路中的伺服器等位於其它網路中的其它裝置通訊,舉例而言,根據FTP(檔案傳輸協定),使用TCP(傳輸控制協定)連接,下載資料。
以根據協議的要求之頻譜效率、胞邊緣輸貫量、涵蓋率及潛候期之觀點而言,進階LTE使LTE進一步演進。進階LTE的關鍵特徵之一是藉由頻譜或載波聚合而支援>20MHz及高達100MHz的頻寬,亦即,進階LTE(LTE-A)無線電胞的頻寬由多個所謂的載波分量(component carrier,CC)組成,其中,各載波分量的頻寬大小侷限於最大20MHz。各載波分量是由不同胞(服務胞)提供,其中,主服務胞處理RRC(無線電資源控制)連接及提供主載波分量。提供載波分量的一或更多其它服務胞稱為次級胞。
載波分量可以是相鄰的或不相鄰的。取決於LTE-A UE的RF能力,LTE-A UE可以在一或多個載波分量上同時地接收或傳送。載波(亦即,載波分量)可以位於不同的頻帶之內(頻帶間)或是彼此鄰接位於相同頻帶內(頻帶內鄰接)或是在相同頻帶內但是在它們之間具有頻率間隙(頻帶內未鄰接)。LTE-A UE典型地需要某些時間以將接收鏈切換至另一載波分量。在此切換時間期間,不可能有接收。切換時間典型上是UE實施相依的。
可以預期UE功率消耗會隨著LTE載波聚合的可利用性及可能使用而顯著地增加。當3GPP標準將LTE載波聚合中次級胞的致動及配置差異化時,UE功率消耗取決於網路如何操作及/或參數化載波聚合。
圖2及3顯示導因於載波聚合之增加的功率消耗。
圖2顯示於平均無線電鏈路品質(中間胞)中與低負載主胞功率消耗(交叉影線柱)有關的2下行鏈路載波聚合功率消耗。
功率消耗沿著y軸201,從底部增加至頂部。顯示下述情境之功率消耗: PCell Low:僅使用主胞提供的一載波分量,UE以相當低的資料速率通訊。
PCell Low & SCell Conf:僅使用主胞提供的一載波分量,UE以相當低的資料速率通訊,以及,配置由次級胞提供的載波分量(亦即,準備好作用)。
PCell Full:僅使用主胞提供的一載波分量,UE以 相當高的資料速率通訊。
PCe1l Full & SCell Conf:僅使用主胞提供的一載波分量,UE以相當高的資料速率通訊,以及,配置由次級胞提供的載波分量(亦即,準備好作用)。
PCe1l Full & SCell active:使用主胞提供的一載波分量以及由次級胞提供的載波分量,UE以相當高的資料速率通訊。
顯示UE在胞中心、在胞邊緣上、或是中間胞(亦即,在胞中心與胞邊緣之間的中間區域)之情形中,每次每一情境之功率消耗趨勢概要圖(應注意,真實的比例及絕對功率消耗值係取決於實施)。
圖3顯示相較於典型的UL CA(上行鏈路載波聚合)情形(交叉影線柱)之上行鏈路載波聚合功率消耗趨勢圖,其中,配置DL CA(下行鏈路載波聚合)以及,由於重度UL交通而致動及利用UL CA。
功率消耗沿著y軸301,從底部至頂部增加。繪出各種情境之功率消耗趨勢,其中,各情形使用UL情境(以「UL_」為字首)及DL情境(以「DL_」為字首),使用同於上述對圖2的情境所述的標示作說明。
如同所見,利用載波聚合意謂UE功率消耗增加相當多,特別是相較於低資料率單載波聚合。此功率消耗的增加可能超出UE的操控或使用者的期望(例如,慮及低電池電量)。在下述說明中,說明克服此議題的方式。
此外,具有致動的次級載波分量之裝置會遭遇高資料 速率且因而是很高的處理負擔,以及,假使這持續相當的時間長度,此裝置會苦於過熱。因此,將需要UE觸發的載波聚合配置/致動狀態降級。
圖4顯示通訊終端400。
通訊終端400包含收發器401,配置成使用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之載波聚合來通訊。
此外,通訊終端400包含偵測器402,配置成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通訊終端400又包含控制器403,配置成假使偵測器已偵測到通訊終端需要降低其功率消耗時,啟始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的切換,第二載波聚合設定相較於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具有降低的功率消耗。
根據一實施例,換言之,當通訊終端(舉例而言,例如根據LTE的UE等行動終端)需要降低其功率消耗時(例如因為其電池電量太低時),其會以改變載波聚合的使用為目標,舉例而言,其會將網路(亦即,例如E-UTRAN 101等分別的無線電接取網路)操縱至或其發訊給網路以請求不致動或甚至解除一或更多DL及/或UL次級胞的配置。
如此,藉由行動終端與網路之間的此相互作用,行動終端可以降低其功率消耗(亦即,節省功率)。這超出終端能夠達成唯終端實施的範圍(亦即,不觸發網路功率節省措施或發訊給網路以請求功率節省措施)。
將通訊終端的需求視為意指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 的要求是具有足夠重要性,以致於其將相較於第一載波聚合設定之第二載波聚合設定的降低性能視為較重要。因此,舉例而言,將通訊終端的需求視為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必須降低以避免通訊終端的操作(在特別的通訊中)必須停止,亦即,確保通訊終端的操作可以持續例如預定的最少時間。
舉例而言,載波聚合設定可被視為一或更多被配置或是作用抑或被配置或作用一定量的時間(例如,通訊終端據以通訊之格結構的TTI(時間傳輸間隔)之某百分比)之某次級胞。因此,舉例而言,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含較少或沒有被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或是比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更不頻繁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
舉例而言,通訊終端400執行如圖5所示的方法。
圖5顯示流程圖500,舉例而言,說明由通訊終端執行的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控制方法。
在501,通訊終端使用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的載波聚合來通訊。
在502,通訊終端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503,假使通訊終端需要降低其功率消耗時,啟始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的切換,第二載波聚合設定相較於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具有降低的功率消耗。
下述實例關於另外的實施例。
實例1是如圖4所示的通訊終端。
在實例2中,實例1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偵測器,配置成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3中,實例1-2中的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偵測器,配置成根據通訊終端的電池之充電程度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4中,實例3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偵測器,配置成根據充電程度是否在臨界值之下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5中,實例4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決定器,配置成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決定臨界值。
在實例6中,實例1-5中的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評估器,配置成評估當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時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降低量。
在實例7中,實例6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評估器,配置成根據一或更多次級胞被配置的持續時間以及一或更多次級胞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而作用的持續時間中之一或二者,以評估量。
在實例8中,實例6-7中之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假使偵測器偵測到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假使評估量在預定臨界值之上時,啟始切換。
在實例9中,實例1-8中之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 包含控制器,配置成藉由發送標示符給網路組件以啟始切換。
在實例10中,實例9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標示符是根據雙邊或多向協議而發出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要求之3GPP發行版11 PPI觸發。
在實例11中,實例1-10中之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器,配置成藉由標示與次級胞的通訊性能低於通訊終端與次級胞遭遇的通訊性能而啟始切換。
在實例12中,實例1-11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未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
在實例13中,實例1-12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作用一時間間隔,以及,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未作用一時間間隔。
實例14是如圖5所示的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控制方法。
在實例15中,實例14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16中,實例14-15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 地包含:根據通訊終端的電池之充電程度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17中,實例16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根據充電程度是否在臨界值之下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18中,實例17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決定臨界值。
在實例19中,實例14-18中的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評估當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時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降低量。
在實例20中,實例19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根據一或更多次級胞被配置的持續時間以及一或更多次級胞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而作用的持續時間中之一或二者,以評估量。
在實例21中,實例19-20中之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假使偵測到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假使評估量在預定臨界值之上時,啟始切換。
在實例22中,實例14-21中之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藉由發送標示符給網路組件以啟始切換。
在實例23中,實例22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標示符是根據雙邊或多向協議而發出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要求之3GPP發行版11 PPI觸發。
在實例24中,實例14-23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藉由標示與次級胞的通訊性能低於通訊終端與次 級胞遭遇的通訊性能而啟始切換。
在實例25中,實例14-24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未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
在實例26中,實例14-25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作用一時間間隔,以及,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未作用一時間間隔。
實例27是電腦可讀取的媒體,具有指令記錄於上,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會使處理器執行用於執行根據實例14至26中任一實例之無線電通訊方法的方法。
實例28是通訊終端,包括收發機構,用於使用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之載波聚合來通訊;偵測機構,用於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控制機構,用於假使偵測機構偵測到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時,啟始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至比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具有降低的功率消耗之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切換。
在實例29中,實例28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偵測機構是用於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30中,實例28-29中任一實例的標的選擇性 地包含:偵測機構是用於根據通訊終端的電池之充電程度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31中,實例30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偵測機構是用於根據充電程度是否在臨界值之下以偵測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在實例32中,實例31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決定機構是用於根據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決定臨界值。
在實例33中,實例28-32中的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評估機構,用於評估當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時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降低量。
在實例34中,實例33的標的選擇性地包含:評估機構是用於根據一或更多次級胞被配置的持續時間以及一或更多次級胞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而作用的持續時間中之一或二者,以評估量。
在實例35中,實例33-34中之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用於假使偵測機構已偵測到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假使評估量在預定臨界值之上時,啟始切換。
在實例36中,實例28-25中之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係用於藉由發送標示符給網路組件以啟始切換。
在實例37中,實例36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標示符是根據雙邊或多向協議而發出從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要求之3GPP發行版11 PPI觸發。
在實例38中,實例28-37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控制機構是用於藉由標示與次級胞的通訊性能低於通訊終端與次級胞遭遇的通訊性能而啟始切換。
在實例39中,實例28-38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未被配置用於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
在實例40中,實例28-39中任一實例之標的選擇性地包含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及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所述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作用一時間間隔,以及,所述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通訊終端未作用一時間間隔。
應注意,上述任一實例之一或更多特點可以與其它實例中之任一實例相結合。
在下述中,更詳細說明實施例。
以如圖1中所示的情境為例,說明下述實施例,其中,UE 105使用載波聚合,亦即,使用第一(主要)胞104提供的載波及第二(次級)胞104提供的載波。
如圖2及3所示,使用載波聚合典型上會增加UE 105的功率消耗。
圖6以圖形顯示導因於3 DL載波聚合(一主胞、二次級胞)的智慧型操作之交通相依功率節省潛力。
功率消耗沿著y軸601從底部至頂部增加且顯示用於 不同情境,其中,依每一交通情境,將不同情境之功率消耗(如同交叉影線柱所示)歸一化。這意指圖3中每一對相鄰柱,左邊的柱(交叉影線柱)被100%歸一化,而右邊的柱則據此比例化。
以S_PCellLow%+S_PCellLow&SCellConf%+S_PCellFull%+S_PCellFull&SCellConf%+S_PCellFull&SCellAct%之格式,給出各情境,意指在複數TTI(時間傳輸間隔)的S_PCellLow%中,僅有主胞被以相當低的資料速率使用,在複數TTI(時間傳輸間隔)的S_PCellLow&SCellConf%中,次級胞被配置及主胞被以相當低的資料速率使用,在複數TTI的S_PCellFull%中,僅有主胞被以相當高的資料速率使用,在複數TTI的S_PCellFull&SCellConf%中,次級胞被配置及主胞被以相當高的資料速率使用,以及,在複數TTI的S_PCellFull&SCellAct%中,主及次級胞以相當高的資料速率使用。
舉例而言,在情境90%-5%-0%-0%-5%中,在90%的複數TTI中,主胞僅以相當低的資料速率被使用,在5%的複數TTI中,次級胞被配置成每160ms被激勵40ms以用於測量,以及,在5%的複數TTI中,次級胞是作用的。相反地,在情境0%-95%-0%-0%-5%中,在95%的複數TTI中,次級胞被配置(仍然僅以每160ms被激勵40ms以用於測量)。可見在功率消耗上,對於3 DL CA,情境90%-5%-0%-0%-5%是更有能源效率的且與情境0%-95%-0%-0%-5%顯著不同。類似地,對於2 DL CA,可以 發現可觀增加的功率節省潛力。
繪出每一交通情境的增益(交叉影線柱)。可以看到由於避免二次級胞保持以3 DL頻帶間CA配置,所以會有顯著增加的功率節省潛力。
為了節省功率,舉例而言,當UE 105偵測到需要降低其功率消耗時,根據下述方式a)至c)中之一或其結合,而啟始載波聚合設定的改變(換言之,載波聚合情境)。舉例而言,假定UE對於包含配置、致動、及排程狀態之所有3GPP式載波聚合狀態具有功率最佳化實施。
a)網路透明解決之道
UE追蹤LTE載波聚合在功率消耗上的效果以自發地操縱朝向避免或關掉CA。舉例而言,這包含UE單獨利用現有的發訊設計以促使網路不致動或甚至解除配置次級載波。舉例而言,UE可以在某些發訊上「欺騙」(例如報告錯誤結果)以使網路(例如分別的eNB 104)避免CA。
此技術不僅可用於功率節省,也可建立符合潛在需求的雙SIM雙待機(Dual-SIM-Dual-Standby)或雙SIM雙作用(Dual-SIM-Dual-Active)配置的CA。
舉例而言,根據如下所述的準則而作決定,使用下述技術中之一或其組合,UE操縱網路朝向避免及/或關閉載波聚合:關閉被配置的次級胞以及避免次級胞致動: (1)UE未提供被配置的次級胞上的測量及/或(2)UE報告在被配置的次級胞上失去同步/超出範圍(OOR)。
這可預期造成網路不致動及最終解除配置次級胞。
關閉已致動次級胞:(3)UE將CQI報告設定至OOR,以避免在已致動次級胞上排程。
這可預期使網路避免排程及最終使次級胞解除致動。
(4)在次級胞上經過排程的交通之情形中,UE在次級胞的傳輸區上永久地傳送NACK(負確認)。
這可預期使網路會在次級胞上延滯資料,以及,最終使次級胞解除致動並接著解除配置。
避免次級胞的配置及致動:提供永久OOR以及NACK(也在主胞上)的UE會進入資料延滯,造成RRC連接釋出。
用於操縱網路朝向功率節省的其它方法涉及:(5)在RRC連接重建之後不發出有關的載波聚合能力之訊息。
b)根據一般使用的3GPP Rel-11標準PPI觸發之涉及網路的解決之道
3GPP標準提供發訊參數(Rel-11 EDDA/PPI),發訊參數是選擇性的且其使用細節已開放給UE以及網路基礎設施。舉例而言,UE可以以LTE Rel 11功率偏好標示符 (PPI)發出需要功率節省之訊息,然後,網路採取一般措施以降低UE功率消耗。UE預期這些一般措施以及藉由設定3GPP Rel-11標準PPI位元而微調其何時觸發功率節省的準則。藉由UE賣方與基礎設施賣方之間半正式的雙邊或多向協議,可實現此方式。舉例而言,藉由擴充3GPP標準至某種3GPP Rel 12 PPI,可使一般涉及網路的解決之道可供所有UE賣方及所有基礎設施賣方利用。為回應從UE收到PPI,網路會以輸貫量及/或潛候期為代價而將用於UE的載波聚合配置成更有功率效率。
舉例而言,由網路採取的一般措施包含次級胞解除致動(6)避免致動已配置的次級胞以及解除配置次級胞(7)在RRC連接重建時避免CA能力傳輸(8)增加measCycleSCell值(可能至最大值)其它。
c)根據UE特定的Rel-11 PPI觸發之涉及網路的解決之道
類似於方式b),舉例而言,UE以LTE Rel 11功率偏好標示符(PPI)發出需要功率節省的訊號。與b)相反地,網路接著採取UE特定的措施以降低UE功率消耗。舉例而言,UE特定PPI觸發的功率節省涉及:(i)更高階DL載波聚合的智慧操作,例如:(ia)持久配置的次級胞之交通相依避免 (ib)更高階DL CA的短週期與2 DL CA的較長週期之間的取捨(ii)UL載波聚合的智慧型操作,例如:(iia)UL CA僅與猝發的UL交通排程器模式結合。
舉例而言,UE賣方與基礎設施賣方之間正式的協議使得網路(例如分別的eNB)能夠根據例如UE的IMSI或是某些其它偵測機制,例如經由表示UE的能力並因而使用的組件之能力的UE能力輪廓,提供對UE或晶片組賣方特定之最佳化的功率節省措施。
舉例而言,根據網路賣方與UE賣方之間的雙邊協議(及根據UE IMEI/TAC(國際行動設定識別)或是UE TAC(型式分配碼),網路會以UE特定方式反應PPI。與方式b)的一般情形中採取的動作相反,在UE特定情形中採用的動作會更複雜或是經過修整。舉例而言,這涉及下述:更高階的DL載波聚合的智慧型操作:取代僅不致動或不配置更高階DL載波聚合中的所有次級胞,舉例而言,網路賣方(根據知道UE觸發點)可以:(9)根據觀測到的交通情境及功率消耗狀態,僅於需要時,才避免持久配置的DL次級胞用於被考慮的UE。
(10)取決於UE賣方的雙邊協議的偏好以及根據觀測到的交通情境及功率消耗狀態,將DL排程器配置成為被考慮的UE而在較高階DL CA的短週期與2 DL CA(此 ID的實施例)的較長週期之間交易。
UL載波聚合的智慧型操作:由於以功率消耗的觀點而言,UL CA相當貴,所以,舉例而言,網路賣方(根據知道UE觸發點)可以:(11)僅與猝發UL交通排程模式相結合,致動UL CA。
(12)僅當符合特定嚴格的QoS要求(例如延遲靈敏)時,才致動UL CA。
表1顯示方式a)至c)的總結
根據自行符合的準則,亦即,根據追蹤功率消耗上載波聚合(CA)操作的效果之統計及/或狀態,UE可以自主地操縱或發出CA重設定(亦即CA設定的改變,例如CA情境的改變)的請求給網路。
舉例而言,UE使用代表CA重設期望功率節省之準則。UE接著使用準則作為CA重設的啟始之觸發。舉例 而言,假使準則表示足夠高(例如在臨界值之上)的節省潛力時,則UE啟始CA重設,例如,要求網路更友善的功率配置(亦即,載波聚合設定)。在網路側上可以使用類似的準則,例如在方式c)中。舉例而言,假使網路期望功率節省是在某臨界值之上時,例如假使UE已設定將PPI發訊時,則網路可以施加某重設。這會使得某發訊(例如UE要被執行之特定功率節省措施的發訊)是冗餘的。
舉例而言,UE據以決定其是否對網路操縱或發訊DL CA操作將被關閉或是最佳化之準則是自行符合準則,在意義上是:除了目前使用的CA設定之外沒有其它CA設定(亦即,CA情境)、以及在此情境中觀測到的交通會由UE用以判斷功率節省潛力。
舉例而言,對於DL CA功率節省,UE會保持追蹤後續的DL CA操作準則及將這些準則與其電池狀態相結合,以決定是否啟始CA重設定。舉例而言,下述UE功率消耗狀態被視為設定用於DL CA為基礎的操作之最小值:僅在低負載的主胞(PCellLow)(低RB DL分配及VoLTE的平均)
僅在全載的主胞(PCellFull,亦即,主胞完全是或接近全RB DL分配)
在低負載的主胞+#n *次級胞被配置(SCellConf)
在全載的主胞+#n *次級胞被配置
在全載的主胞+#n(或至少1)在全載作用的次級胞(SCellAct)
舉例而言,次級胞被配置的相對於次級胞作用的複數TTI的比例愈高,則來自解除配置非作用的次級胞之功率節省潛力愈高。假使次級胞非作用(亦即,僅有主胞或是主胞+SCell被配置)相對於次級胞作用之複數TTI的比例低時,則功率節省潛力低。
使用這些比例,UE可以聚合自行符合的CA操作準則(亦即,未使用目前配置中可由UE觀測的資訊之外的其它資訊之準則),以判斷功率節省的潛力及為了功率節省而操縱或發訊給網路。
有很多依據相同或類似的聚合決定準則來界定自行符合準則的方式。利用上述比例的一實施例顯示於圖7中。
圖7顯示由UE使用以決定是否設定PPI之自行符合準則樣本。
根據y軸701而給出準則值。以上述百分比的格式,給定用於不同情境的準則值。
在本實施例中的準則為下述:
其中,∥表示「或」,以及,表示小值(例如,0.1(亦即10%)、0.01(亦即1%)、或0.001(亦即0.1%))。
舉例而言,無論何時,準則超過值1時,UE會設定 PPI且網路會藉由在任何可能的時候解除配置次級胞而改變DL載波聚合設定。
舉例而言,上述方式可以實施於LTE通訊終端中,而不用修改3GPP標準來使關於功率節省能力之UE/晶片組賣方差異或基礎設施賣方差異或二者成為可能。
雖然已說明具體態樣,但是,習於此技藝者應瞭解,在不悖離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示的態樣的精神及範圍之下,可以作出各種形式及細節上的改變。因此,範圍是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表示,並因而涵蓋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範圍及意義之內的所有變化。

Claims (20)

  1. 一種通訊終端,包括:收發器,配置成使用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之載波聚合來通訊;偵測器,配置成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控制器,配置成假使該偵測器偵測到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時,啟始從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至比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具有降低的功率消耗之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切換,其中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含較少或沒有被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或是比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更不頻繁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偵測器配置成根據該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偵測器配置成根據該通訊終端的電池之充電程度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偵測器配置成根據該充電程度是否在臨界值之下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通訊終端,包括決定器,配置成根據該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決定該臨界 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又包括評估器,配置成評估當從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時該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降低的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評估器配置成根據一或更多次級胞被配置的持續時間以及一或更多次級胞根據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而作用的持續時間中之一或二者,以評估該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假使該偵測器偵測到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假使該評估量在預定臨界值之上時,啟始該切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藉由發送標示符給網路組件以啟始該切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標示符是根據雙邊或多向協議而發出從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要求之功率偏好標示符觸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控制器配置成藉由標示與次級胞的通訊性能低於該通訊終端與該次級胞遭遇的通訊性能而啟始切換。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被配置用於該通訊終端一時間間隔,以及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該次級胞未被配置用於該通訊終端該一時間間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終端,其中,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包括次級胞對該通訊終端作用一時間間隔,以及,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括該次級胞對該通訊終端未作用該一時間間隔。
  14. 一種用於控制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之方法,包括:通訊終端使用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之載波聚合來通訊;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以及假使該通訊終端具有降低其功率消耗的需求時,啟始從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至比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具有降低的功率消耗之第二載波聚合設定之切換,其中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包含較少或沒有被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或是比根據第一載波聚合設定更不頻繁配置或作用之次級胞。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包括:根據該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該需求。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包括:根據該通訊終端的電池之充電程度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該需求。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包括:根據該充電程度是否在臨界值之下以偵測該通訊終端降低其功率消耗的該需求。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包括:根據該通訊終端的目前功率消耗以決定該臨界值。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又包括:評估當從該第一載波聚合設定切換至該第二載波聚合設定時該通訊終端的功率消耗降低量。
  20. 一種電腦可讀取的媒體,具有指令記錄於上,該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會使該處理器執行用於執行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
TW104131855A 2014-11-03 2015-09-25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TWI577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30,893 US9693312B2 (en) 2014-11-03 2014-11-03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439A TW201628439A (zh) 2016-08-01
TWI577212B true TWI577212B (zh) 2017-04-01

Family

ID=5425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855A TWI577212B (zh) 2014-11-03 2015-09-25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3312B2 (zh)
EP (2) EP3720199A1 (zh)
CN (1) CN105578574B (zh)
TW (1) TWI577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17858T3 (es) * 2012-05-16 2017-06-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disposición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US11388640B2 (en) * 2016-09-30 2022-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apability exchange procedure for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hange
CN10679280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和载波聚合自适应方法
US11234119B2 (en) * 2017-01-10 2022-01-2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WO2018130115A1 (zh) * 2017-01-13 2018-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无线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3028B (zh) * 2017-03-24 2023-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配置方法及通信节点
US11076331B2 (en) 2017-04-11 2021-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RAT), inter-band, or inter-carrier switching base on power consumption
CN110381543B (zh) * 2018-04-13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频域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16801B1 (en) 2018-06-04 2020-04-07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inter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708858B2 (en) * 2018-06-28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power consumption in user equipments
GB2578688A (en) 2018-09-28 2020-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ddressing overheating in user equip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01880B2 (en) * 2019-05-01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management for a user equipment in a multi-radio connectivity mode or carrier aggregation mode
CN113766558A (zh) * 2019-05-16 2021-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控制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1836407B (zh) * 2019-08-09 2023-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和设备
EP4009714A1 (en) 2020-12-04 2022-06-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Battery aware carrier activ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65068A1 (en) * 2009-06-17 2010-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s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component carriers
US20130163497A1 (en) * 2010-09-30 2013-06-27 Sony Corporatio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98693A1 (en) * 2012-10-10 2014-04-10 Apple, Inc. Triggering cell transition in an uplink power limited cond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6631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Telecom Italia S.P.A. Network call management in case of low battery condi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s
JP5206195B2 (ja) * 2008-07-28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端末、基地局の通信方法、通信端末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41793A (zh) * 2008-11-04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325088B2 (en) * 2009-02-04 2012-12-04 Google Inc. Mobile device battery management
CN101515809B (zh) * 2009-03-17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载波聚合场景中降低参考信号cm的方法和装置
IN2012DN00268A (zh) * 2009-06-17 2015-05-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P3236702B1 (en) * 2010-04-30 2020-06-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equipment carrier activation
US8886173B2 (en) * 2010-05-03 2014-11-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resources of a secondary st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EP2659329A4 (en) * 2010-12-27 2016-12-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OORDINATION AND SELECTIVE OPERATION OF TIMER-RELATED TASKS
US20120254448A1 (en) * 2011-04-02 2012-10-04 Recursion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network transport within a mobile device
US8526907B2 (en) * 2011-11-30 2013-09-03 St-Ericsson Sa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technique for integrated wireless radio receiver front-ends
CN103167185B (zh) * 2011-12-09 2015-09-02 网秦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节能方法和系统
GB2497555A (en) * 2011-12-14 2013-06-19 Renesas Mobile Corp Selecting a network configuration based on determined power consumption
US8725220B2 (en) * 2012-01-05 2014-05-13 Htc Corporation Power saving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30229964A1 (en) * 2012-03-01 201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power saving state at a network device
EP2999257B1 (en) * 2013-05-17 2020-02-1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479315B2 (en) * 2013-12-16 2016-10-25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nitiated management of carrier aggregation
US9699828B2 (en) * 2014-05-22 2017-07-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e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for prolonged periods of slee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65068A1 (en) * 2009-06-17 2010-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s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ing component carriers
US20130163497A1 (en) * 2010-09-30 2013-06-27 Sony Corporatio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098693A1 (en) * 2012-10-10 2014-04-10 Apple, Inc. Triggering cell transition in an uplink power limited cond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8574A (zh) 2016-05-11
EP3016449B1 (en) 2020-05-27
EP3720199A1 (en) 2020-10-07
US20160127998A1 (en) 2016-05-05
CN105578574B (zh) 2019-03-08
US9693312B2 (en) 2017-06-27
TW201628439A (zh) 2016-08-01
EP3016449A1 (en)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212B (zh) 通訊終端及用於控制通訊終端之功率消耗的方法
JP6937844B2 (ja) パケットデータコンバージェンスプロトコル(pdcp)エンティティにおけるパケット複製
KR102224214B1 (ko)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 복제를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JP7028978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方法
FI127571B (en) UI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AU2017252265B2 (en)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aware handover type determination
WO2018010123A1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9955506B2 (en) Adap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s for user equipment
KR20220153014A (ko) 절전 감지 및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들
WO2017156856A1 (zh) 用于d2d通信的方法、d2d设备和基站
EP3665935B1 (en) Radio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KR20210137171A (ko) 사용자 장치, 무선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통신 처리를 위해 수행된 방법
KR101947288B1 (ko) 고 신뢰성 링크 설계
EP33481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of multi-connectivity
JP2020502881A (ja) ユーザプレーン切替え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における方法
JP6362706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最大電力報告イベントをトリガ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23018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커버리지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TW202228473A (zh) 處理實體下鏈路控制通道的偵測的裝置
KR20230161456A (ko)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제어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CN115696640A (zh) 执行用户设备辅助信息发送过程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3661670A (zh) Ue、无线电网络节点和其中执行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