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2413B -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 Google Patents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413B
TWI572413B TW101116539A TW101116539A TWI572413B TW I572413 B TWI572413 B TW I572413B TW 101116539 A TW101116539 A TW 101116539A TW 101116539 A TW101116539 A TW 101116539A TW I572413 B TWI572413 B TW I5724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ratchet pawl
claw
p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6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2316A (zh
Inventor
今川良成
湯倉成樹
Original Assignee
山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062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265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山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山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02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2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413B/zh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Description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僅憑桿操作即可執行液體噴佈之開始及停止,並可依據桿之握度而多樣變更液體之噴霧或噴射形態,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可將桿保持於操作之各位置,即使手自桿放開仍可原樣維持各噴霧或噴射形態,進而,亦可僅憑桿操作返回噴射之停止狀態。
先前,該類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具有將桿樞支於把持部之主體上,於上述主體中設置有前端部成為噴嘴部之液體供給通道,將在該液體供給通道內可朝軸向移動地組裝之閥軸之後端側與上述桿結合,於上述閥軸之前端設置有開關噴嘴部之噴孔之閥體,彈性施力上述閥軸而對上述閥體賦予始終關閉方向之力。又,進而,其構造為:於上述桿之中途可轉動地連結有掛鉤,並於把持部將用於扣脫掛鉤之扣止部以使其可於桿之接線方向移動地設置,且該把持部上設置有藉由轉動操作而變更上述扣止部之位置之蝸輪(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如上述般之桿式液體噴施裝置,一般而言,未握住桿時閥體閉合噴孔而不噴射液體,而於噴佈液體時若握住桿則閥體打開噴孔而產生噴射。此時,藉由選擇桿之握度,可相對於噴孔使閥體之開閥位置依據握度而變更,從而可使噴射水流之形態依據開閥量而例如變更為廣角噴霧、狹角 噴射、直線噴射。
噴射液體時,於固定噴霧或噴射水流之形態之情形中,使蝸輪轉動而選擇扣止部之位置,將所握住之桿之掛鉤扣於該扣止部,以不使桿返回關閥方向地予以保持。如此,可將桿保持在必要之噴霧或噴射形態之位置,且即使手放開桿,仍可維持該噴霧或噴射形態。
噴霧或噴射水流之形態之固定係採用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方法進行。專利文獻2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構造為,以桿操作使變位之棘輪爪扣止於具有複數個逆止爪之扣止爪,而將桿保持於操作之各位置。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107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4-40750號公報
上述先前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若為將桿保持在所需之噴霧或噴射形態之位置,必須進行使蝸輪轉動而選擇扣止部之位置之作業、及使掛鉤扣合於扣止部之作業。進行如此之作業需暫時中斷噴佈作業,因而,不但在噴霧或噴射形態之變更上手續極其繁雜,且有在變更噴霧或噴射形態時進行無謂之噴佈或噴佈到噴佈對象以外之問題。
再者,藉由組合具有複數個逆止爪之扣止爪與棘輪爪之多段扣止機構而將桿分段保持於操作量相異之位置之類型 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解除棘輪爪對扣止爪之扣合之作業繁雜,且易產生因桿逆行而無法順利解除扣合進行等之異常。
對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可自動進行桿之噴霧或噴射形態下之扣止,可省卻煩雜之其他作業、不中斷噴佈作業即可變更噴霧或噴射形態,再者,亦可僅以桿操作而返回噴射之停止狀態。
為解決如上述般之課題,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施裝置係於前端側具有噴嘴部之主體上設置有把持部與桿,藉由使利用彈簧而於歸位方向施力之桿之握度變動,使噴霧量調整體作動,從而改變自上述噴嘴部之噴射水流之形態,並且將可將桿扣止於上述噴霧量調整體之作動位置相異之複數個位置之多段扣止機構設置於上述把持部與桿之間,由該多段扣止機構階段性保持使上述噴霧量調整體作動之桿之姿勢者,且
上述多段扣止機構以組合下述者而形成:複數個山形之扣止爪,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棘輪爪,其以可對上述扣止爪扣脫地安裝於上述桿上;及彈性體,其將該棘輪爪於上述扣止方向施力,並在藉由上述桿使噴霧量調整體作動時使該棘輪爪對上述扣止爪扣止於止回方向;該多段扣止機構中具備:扣止解除機構,其解除握到最底之桿之握持,使棘輪爪成為解除與扣止爪之扣合之解除姿勢;及誘導機構,其於將握到最底之桿解除握持並使其歸位到初始 位置時,一面將經解除扣合之上述棘輪爪保持為不與上述扣止爪扣合、一面誘導該桿。
上述扣合解除機構由弧狀凸輪緣形成,該凸輪緣設置於棘輪爪對桿之樞支側端部之下緣,於將桿握到最底時,藉由抵接於前端之扣止爪使上述棘輪爪朝上轉動而成為解除姿勢。
上述誘導機構較佳為由下述者形成:導件,其在相對於上述扣止爪為上方之位置,以與該扣止爪並行地設置於把持部側;可動件,其以立設於上述棘輪爪之前端側之側面上之支軸為支點可轉動地對該側面安裝;止動銷,其突設於上述棘輪爪之前端側之側面,限制上述可動件之轉動範圍;及扣合面,其於將桿握到最底之前抵接上述可動件之一端;且構成為:於上述可動件之一端扣止於上述扣合面之狀態,藉由將上述桿握到最底而使上述支軸變位至把持部側,伴隨於此,上述可動件轉動並成為利用上述導件阻止逆行之姿勢,使該上述可動件與上述止動銷可通過上述導件之上部而歸位。
上述誘導機構亦可由下述者構成:導件,其在相對於扣止爪為上方之位置,以與該扣止爪並行地設置於把持部側;銷,其突設於上述棘輪爪之前端側之側面;及銷之逆行防止部,其設置於主體之把持部側;上述導件與銷當上述棘輪爪因桿握到最底而處於解除姿勢時,成為銷於導件之後端側面對其上表面之位置關係。
上述噴霧量調整體由下述者構成:開關閥,其將藉由與 上述桿之連動而可朝軸向移動之閥軸組裝於液體供給通道內,於貫通設置於該液體供給通道內之閥孔之上述閥軸之中途,設置開關閥孔之閥體;及整流閥,其於可朝軸向移動地組裝於上述液體供給通道內之軸之前端,設置有用於將設置於上述液體供給通道內之整流閥座板之閥孔開關之錐形閥體;將上述開關閥之閥軸之前端與上述整流閥之軸之後端於軸向一體移動地連結,藉由彈性體對上述閥軸賦予始終關閉上述開關閥及整流閥之方向之移動力,且於上述整流閥座板之閥孔之內周,形成有即使上述錐形閥體最大程度地進入該閥孔內時亦不會被阻塞之凹部。
上述主體係由下述者構成:主筒,其於後端側下部設置有朝斜後方突出之把持部;及於該主筒之前端側以成為延長狀地連結之筒狀之固持器。於該主體之上述固持器之前端設置有噴嘴部;於上述主筒之前端側上樞支有桿之上端,且該桿自主筒朝下方延伸。
該桿位於把持部之前側,並可以上端之樞支點為中心前後轉動。該桿之動作與噴霧量調整體之一者即開關閥之閥軸連動,若以保持把持部之手握住桿並拉向把持部側,則設置於閥軸上之閥體僅以與握度相應之程度朝開閥位置移動。
在該動作下,設置於上述把持部之流道與主體之液體供給通道連通。於該液體供給通道與上述流道連通之部分之下游側位置設置有上述開關閥。該開關閥利用彈簧而於始 終關閥方向施力,且其開度與桿之握度之轉動角度成比例地變化。
上述閥軸與噴霧量調整體之整流閥以可相對地朝軸向移動之方式結合,且整流閥朝向前方被彈性施力,於開關閥關閥時整流閥亦關閥。
若朝後方將桿握至棘輪爪扣合於扣止爪之第一段之位置而放手,則開關閥藉由閥軸之移動而開閥。此時,雖上述整流閥並未移動而處於關閥狀態,但因該整流閥關閥時,設置於閥孔內周上之凹部仍打開,故通過開關閥之液體自整流閥之凹部向噴嘴部流出,藉此實施廣角噴霧。
再者,若將桿握至棘輪爪扣合於第二段之扣止爪之位置後放手,則開關閥之開閥量變大,且整流閥之閥孔些許打開,藉此向噴嘴部流出之流體之流量增大而進行狹角噴射。
進而,若將桿握至棘輪爪扣合於第三段之扣止爪之位置後放手,則開關閥與整流閥全開,向噴嘴部流出之液體之流量變為最大而進行直柱噴射。
要停止噴霧或噴射之情形時,只要解除棘輪爪對扣止爪之扣合,利用彈簧之力使開關閥返回關閥狀態,桿亦轉動歸位到初始位置,於此同時,整流閥亦利用彈簧之力而返回關閥狀態。
根據本發明,桿之噴霧或噴射形態下之扣止係自動進行,即使手放開桿仍可原樣保持當時之噴霧或噴射形態。 且,即使變更噴霧或噴射形態之情形時,僅需改變桿之握度即可,因此,藉由可省卻繁雜之其他作業,不中斷噴佈作業即可變更噴霧或噴射形態,不會產生無謂之噴佈或噴佈到噴佈對象以外之不良情形。
再者,噴霧或噴射之停止亦僅需使桿達到全行程而解除扣止爪與棘輪爪之扣合即可,因自噴霧開始以至噴射形態之變更、噴霧或噴射之停止皆可以單手操作進行,故處理變得簡單。
進而,因於包含扣止爪與棘輪爪之多段扣止機構中設置有:扣合解除機構,其於將桿握到最底之位置,使棘輪爪成為解除與扣止爪之扣合之姿勢;及誘導機構,其於解除握到最底之桿之握持而使其返回關閥位置時,一面不將經解除扣合姿勢之棘輪爪保持為不與扣止爪扣合、一面誘導該桿,使其返回相對於扣止爪之初始位置,故僅憑在將桿握到最底之位置放手,即可解除棘輪爪對扣止爪之扣止,使桿式液體噴射裝置返回噴射停止狀態,且自噴霧開始以至噴射停止皆可以單手操作,故處理變得極為簡便。
以下,基於附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1至圖8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係採用可減少主體3之構成零件之數量之簡單構造,且若將桿6握至最終位置後放手,則多段扣止機構41脫開,使桿6返回初始位置,可自動停止噴霧或噴射。
該第1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於具有把持部2之 主體3之前端部設置有噴嘴部4。且,於主體3之內部設置有於軸向延伸之液體供給通道5;於該液體供給通道5之中途設置有藉由樞支於主體3上之桿6之操作而開關之噴霧量調整體。
該噴霧量調整體由開關閥7、及相對於該開關閥7位於下游側之使開關運動與開關閥7連動之整流閥8而形成,藉由以操作桿6使開關閥7開閥,可改變整流閥8之開度,藉由該開度之變動,可改變來自噴嘴部4之噴射水流之形態。
如圖1、圖2所示,主體3由於後端側下部設置有朝斜後方突出之把持部2之筒狀之主筒9,及於該主筒9之前端側延長而連結之筒狀之固持器12形成。設置於主筒9之前端之小徑部上外嵌有固持器12之後端筒狀部,由組裝於該嵌合部分之止位環51將主筒9與固持器12同心接合。該主筒9與固持器12之內部成為於軸向連通之液體供給通道5,設置於固持器12之前端之噴嘴部4之外側由螺合於固持器12上之筒狀之蓋13覆蓋。
設置於把持部2之流道14與主筒9之液體供給通道5連通,相對於主筒9內之液體供給通道5,於流道14所連通之部分之略微下游側之位置設置有成為噴霧量調整體之一者之開關閥7。且,於固持器12內之液體供給通道5之中途之位置設置有成為噴霧量調整體之另一者之整流閥8。
開關閥7係組合圓筒狀之閥座15與閥體17而成。於主筒9之液體供給通道5內設置有閥座15,於該閥座15之閥孔內保持有可使閥軸16朝軸向移動之裕度並使之貫通,於該閥 軸16之位於閥座15之上游側之部分設置有開關閥座15之閥孔之閥體17,於閥軸16上外嵌有彈簧座18,將該彈簧座18螺合於主筒9,且使用O型環20將主筒9之液體供給通道5之後端水密密封而成為密封之構造。
該開關閥7之閥體17藉由在與彈簧座18之間縮設之彈簧21而始終於閉合閥座15之閥孔之方向施力。
桿6形成為上下較長之剖面字狀。如圖1所示,以將設置於上端之雙叉片6a於主筒9之外側自下部插入,而將桿6配置於把持部2之前側,用銷23將雙叉片6a之上端樞支在設於主筒9之前端側上部之筒上安裝部22,藉此,使桿6可相對於把持部2進行朝接近或分離方向之以銷23為中心之轉動。
如圖1所示,自後端於相對兩側面平面地對主筒9之外側外嵌之字狀連杆24之兩側前端,以銷25樞支連結於桿6之雙叉片6a之上端部中途。且,如圖2所示,使閥軸16之自彈簧座18之突出部通過設置於字狀連杆24之後端壁上之貫通孔26,使開閥量之調整用螺母27螺合於穿通閥軸16之貫通孔26之後端。
字狀連杆24藉由與桿6之連結,使該桿6轉動而於閥軸16之軸向移動,如圖2(a)所示,開關閥7處於關閥狀態時,該字狀連杆24之後端壁抵接於調整用螺母27,該狀況時,字狀連杆24將桿6保持於前方與把持部2分離之大致下垂姿勢。
若操作此種姿勢之桿6而使其朝把持部2之側轉動,則 字狀連杆24與調整用螺母27一面壓縮彈簧21一面使閥軸16朝後方移動,藉此,閥體17自閥座15分離,於是開關閥7開閥。又,若開放桿6,則藉由彈簧21之彈力使閥軸16朝前方移動,如圖2(b)所示,閥體17抵接閥座15而關閥。
整流閥8形成為;於固持器12內之液體供給通道5之中途設置整流閥座板28,對該整流閥座板28組裝可於液體供給通道5之上游側軸向移動之軸29,於該軸29之前端設置有用於開關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之錐形閥體31。
如圖2(d)所示,整流閥座板28係於閥孔30之內周形成有即使錐形閥體31前進並最大程度進入閥孔30內仍可避免由該錐形閥體31引起阻塞之凹部32,如圖2(c)所示,即使錐形閥體31處於關閥位置時仍可利用凹部32產生液流。
該整流閥8以與開關閥7同步進行開關動作之方式,使錐形閥體31相對於軸29之前端於軸向保持游隙而連結。具體而言,使錐形閥體31藉由銷52與長孔53而可於該長孔53之範圍內於軸向移動,且由組裝於錐形閥體31之內部之彈簧54對錐形閥體31賦予朝前方之移動力。
如圖2(a)與圖2(b)所示,開關閥7與整流閥8之關係為,當開關閥7處於關閥狀態時,整流閥8因錐形閥體31被彈簧54推壓至前進位置,而如圖2(c)般最大程度地前進至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內而成為關閉狀態。
設置於固持器12之前端之噴嘴部4中,在比固持器12之整流閥8更靠下流側之液體供給通道5內插入有筒狀之整流子37,於該整流子37之前端之凸緣上套合固定有噴板38。 噴板38之固定係藉由將螺合於固持器12之前端之帽蓋39緊固而進行。噴板38成朝前方突出之錐形,自設置於該噴板中央之噴孔40噴霧或噴射液體。
於把持部2與桿6之間設置有多段扣止機構41,其可於開關閥7之開度相異之複數個位置扣止於開關閥7之開閥方向轉動之桿6,藉由該多段扣止機構41而保持使開關閥7開閥之桿6處於開閥位置之姿勢。
該多段扣止機構41以組合複數個扣止爪42、可對扣止爪42進行扣脫操作之棘輪爪44、及扣止爪殼體55而形成。
扣止爪42例示於前後排列有三個正面為前低後高之斜面且背面為直角面(無傾斜之豎立面)之山形者。
棘輪爪44其上端側伸出至把持部2側,於其伸出部之前端設置有向下之爪45,該爪45係於握住桿6並朝開關閥7之開閥方向(後方)轉動時對扣止爪42扣合於止回方向。該棘輪爪44藉由縮設於與桿6之間之彈簧46,始終於爪45對扣止爪42扣合之方向被彈性施力,且通過桿6之操作,可解除爪45對扣止爪42之扣止。
如圖6、圖7所示,扣止爪殼體55具有:後壁55a與上臂55b、下壁55c、及側壁55d,並形成一側面與正面開放之角形之箱狀。於該扣止爪殼體之朝桿6側突出之下壁55c之內部上表面,設置有前後排列有三個山形之扣止爪42。且,棘輪爪44係以可利用銷43而轉動地安裝於桿6之上部中途。如圖2所示,該扣止爪殼體55係以於把持部2之上部嵌入設置於桿6之對向面側之凹部56內部並固定,且安裝 於桿6之棘輪爪44之爪45可對扣止爪42扣脫。
多段扣止機構41具備:扣合解除機構,其於將桿6握到最底之位置,使棘輪爪44成為解除與扣止爪42之扣合之解除姿勢;及誘導構件,其於將握到最底之桿6解除握持並使其返回關閥位置時,一面保持使成為解除姿勢之棘輪爪44不與扣止爪42扣合一面誘導該桿6,從而使桿6返回初始位置。
上述扣合解除機構由弧狀凸輪緣57形成,其於將桿6握到最底時,藉由抵接於前端之扣止爪42而使棘輪爪44朝上轉動。該弧狀凸輪緣57係於棘輪爪44以銷43對桿6之樞支側端部、自銷43之正下方於中途之範圍之下緣朝下方突出而設置。藉由該弧狀凸輪緣57之作用,朝上轉動之棘輪爪44於將桿6握到最底之期間,保持為爪45自扣止爪42脫離之解除姿勢。
另,在扣止爪殼體55內、最後部之扣止爪42與後壁55a之間,保有用於避免朝上轉動之棘輪爪44之前端與後壁55a干擾之空間。
如圖2、圖6、圖7所示,上述誘導機構係由設置於把持部2側之前後方向為長板狀之導件58、設置於棘輪爪44側之圓軸狀之銷59、及防止棘輪爪44逆行之逆行防止部61形成。
導件58係於扣止爪殼體55之側壁55d之內面之相對於扣止爪42為上方之位置,以平行於扣止爪42之並列方向之方式突設。且,銷59係於棘輪爪44之一側面之前端側,以沿 爪45之長度方向之方式突設。該導件58與銷59之位置關係,係於將桿6握到最底時,即朝上轉動之棘輪爪44處於解除姿勢時,銷59於導件58之後端側面對該導件之上表面之位置關係。
如圖6所示,雖棘輪爪44成為收入扣止爪殼體55之內部寬度之寬度,但突設於前端之上表面之銷安裝片60係設為相對於扣止爪殼體55之內部寬度僅有導件58之突出量之較窄之寬度,因而朝上方轉動之棘輪爪44處於解除姿勢時,銷安裝片60不會與導件58干擾。
逆行防止部61係具備圖7(b)所示之斜面之引導面61a與相對於側壁55d之內面為直角之止動面61b之逆止爪,如圖6、圖7所示,將其於扣止爪殼體55之側壁55d之延長有導件58之位置,與導件58於同方向突出地設置。受該逆行防止部61之引導面61a誘導,銷59越過逆行防止部61後,該銷59會停在止動面61b,而防止棘輪爪44逆行。
另,扣止爪42係於前後排列有三個正面為前低後高之斜面、背面為直角面(於爪之排列方向相對於軸線為直角之面)之山形者。各山形之前低後高之斜面由於會因棘輪爪44之爪45滑過其斜面而越過山形,此處為保護其斜面,在其上重合固定有以耐磨耗性或富剛性、光滑性之硬質之樹脂板或金屬板形成之保護板42a。藉此,握住桿6時棘輪爪44之移動性增強,進而,可提高各扣止爪42自身及棘輪爪44之爪45之耐磨耗性與耐久性,亦可謀求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之壽命增長。
第1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係如上述般之構成。將該裝置之未噴射液體之噴射停止時之狀態顯示於圖2。棘輪爪44未扣合於扣止爪42之初始狀態下,如圖2(b)所示,噴霧量調整體之開關閥7中,閥體17受彈簧21推壓而前進並壓接於閥座15因而關閥。
再者,字狀連杆24由閥軸16之調整用螺母27朝前方推壓,因此,桿6於把持部2之前方保持自主體3垂下之姿勢。
開關閥7之閥軸16位於前進位置時,則如圖2(c)所示,噴霧量調整體之整流閥8中,因將銷52收入長孔53而有朝軸向移動之空隙,故結合於閥軸16上之軸29被彈簧54推壓至前進位置,前端之錐形閥體31最大程度前進至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內,而成為關閉狀態。
如此,因開關閥7關閥,故即使來自連接於把持部2之流道14之液體供給源供給液體,因藉由開關閥7切斷供給通道,故不會發生液體朝噴嘴部4之流出。
將液體噴佈之廣角噴霧時之狀態顯示於圖3。若保持把持部2,握住桿6朝把持部2側轉動並將棘輪爪之爪45扣止於第一段之扣止爪42,字狀連杆24朝後方移動僅桿6之轉動角度。在該動作下,經由調整用螺母27使閥軸16朝後方移動,閥體17自閥座15分離,而如圖3(b)所示,開關閥7成為第一段之開閥狀態。藉此來自流道14之液體通過開關閥7而朝噴嘴部4側流動於液體供給通道5。
此時,因閥軸16之第一段之移動量設定為長孔53與銷52 間之游隙之範圍,故即使彈簧54伸張,整流閥8之軸29仍被保持於前進位置,因此,如圖3(c)所示,錐形閥體31維持關閉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之狀態。
但,因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之內周上形成有不會被錐形閥體31閉塞之凹部32,故通過開關閥7之液體會自圖3(c)所示之凹部32之部分通過整流閥8向噴嘴部4流出。此時,自錐形閥體31與凹部32之間流出之液體成為漩渦流,自噴板38之噴孔40成為圓錐形地噴出,而成為廣角噴霧。
將液體噴佈之狹角噴射時之狀態顯示於圖4。若使桿6朝把持部2轉動而使棘輪爪44之爪45扣止於第二段扣止爪42,則如圖4(b)所示,開關閥7成為開度大於第一段之第二段之開度,通過開關閥7朝噴嘴部4側流動於液體供給通道5中之流體之流量增大。
若開關閥7之閥軸16後退移動至第二段之開度位置,則長孔53與銷52扣合,整流閥8之錐形閥體31被軸29牽引而一體移動並後退。因此,如圖4(c)所示,錐形閥體31自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分離,整流閥8開閥,通過開關閥7之液體自整流閥8之閥孔30朝噴嘴部4流出。此時,因開關閥7成為第二段之開度而略微抑制液體之流出量,故液體成為狹角噴射而自噴板38之噴孔40噴射。
將液體噴佈之直柱噴射時之狀態顯示於圖5。若使桿6朝把持部2轉動並使棘輪爪之爪45扣止於第三段之扣止爪42,則如圖5(b)所示,開關閥7全開,通過開關閥7朝噴嘴部4側流動於液體供給通道5中之液體之流量變為最大。
若開關閥7之閥軸16後退至全開位置,則藉由長孔53與銷52之扣合,整流閥8之錐形閥體31亦被牽引至全開位置,而如圖5(c)所示般自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大幅分離,整流閥8成為全開狀態。因此,通過開關閥7之液體自整流閥8之閥孔30朝噴嘴部4流出,此時,因開關閥7與整流閥8全開,故水量與水壓變為最大,自噴板38之噴孔40進行直柱狀之噴射。
在液體噴佈之各噴霧或噴射狀態下,桿6藉由棘輪爪44扣合於扣止爪42而自動保持各噴霧或噴射狀態下之姿勢,即使手自桿6放開仍不會歸位。因此,即使不始終握住桿6,而僅握持把持部2,仍可以單手維持各噴霧或噴射狀態。且,自噴霧切換為各噴射狀態時,只要增大桿6之握度即可,故完全不需要多餘之切換作業,因而可以單手進行自噴霧對各噴射狀態之變更。
另,開關閥7之開閥量可藉由使調整用螺母27轉動而改變前後之位置地予以調整,藉此,可進行各噴霧或噴射狀態之微調。
若自開關閥7與整流閥8全開之位置進一步增大桿6之握度,則在弧狀凸輪緣57之作用下,棘輪爪44之爪45被抬升至扣止解除位置,進而,設置於棘輪爪44上之銷59被引導面61a引導而越過誘導機構之逆行防止部61。該狀態下,若解除桿6之握持,則在解除桿6之握入之後之轉動下,銷59如圖8(b)所示般載於導件58之上表面,因此,防止棘輪爪44之逆行,保持棘輪爪之爪45未對扣止爪42扣合之姿 勢,使桿6在彈簧21之力下順利回歸初始位置。又,銷59自導件58偏離,棘輪爪44亦在彈簧46之力下轉動並回歸初始位置。
另,如圖9所示,即使構造為於設置於軸29之後端側之階部與閥軸16之前端之間縮設有將錐形閥體31朝關閥方向施力之彈簧33,將軸29之後部插入設置於閥軸16之前端之軸向之孔,使保持於閥軸16之銷36貫通設置於軸29之後部之軸向之長孔35,仍可使開關閥7與整流閥8連動。
再者,如圖9所示,固持器12對主體3之連結亦可經由蓋螺帽11進行。
圖9之裝置係於桿6之中途設置有窗孔48,於棘輪爪44之推壓部47自該窗孔48朝與把持部2相反側(前方)突出之狀況下,子銷43將棘輪爪44安裝於桿6。棘輪爪44藉由突設於與推壓部47相反側之下端之止擋49抵接於窗孔48之下緣,而僅以使桿6朝開關閥7之開閥方向轉動,對扣止爪42保持可自動扣合之姿勢。19係代替O型環之襯墊。
該裝置係若朝把持部2側壓入棘輪爪44之推壓部47,以解除爪45對扣止爪42之扣止之方式使其朝上方轉動,則可於各噴霧或噴射狀態下停止噴霧或噴射。
再者,若自開關閥7與整流閥8全開之位置進一步握入桿6,則設置於棘輪爪44之銷59會越過逆行防止部61。此時,解除桿6之握持。藉此,在利用導件58之銷59之引導作用下,桿6與棘輪爪44不會逆行地回歸初始位置,因而來自噴嘴部4之液體之噴射停止。
因圖9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之其他之構成與作用,與以圖1~圖8所說明之第1形態相同,故對與第1形態相同之要素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如此,若於將桿6握到最底後放手而放開桿6,則自動執行噴霧或噴射狀態之停止,因而可以單手之操作進行噴霧或噴射以及其之停止。
圖10~圖13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該第2實施形態係將第1實施形態之誘導機構置換為下述者。因除該誘導機構外之要素實質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對相同部分附加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
設置於第2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1之誘導機構由下述形成:上述導件58,其設置於把持部2側;可動件63,其以立設於棘輪爪44之前端側之側面上之支軸62為支點可轉動地安裝於該側面;止動銷64,其突設於棘輪爪44之前端側之側面,限制可動件63之轉動範圍;及扣合面65,其於將桿6握到最底之前與可動件63接觸,並藉由其後之桿6之進一步握入而使可動件63轉動。
可動件63無論噴射裝置之姿勢如何,其一端(圖12中比支軸62更靠上側)皆成為朝向扣合面65之方向之姿勢,並如圖12所示般通過導件58旁。即,該可動件63只要在其另一端(圖12中比支軸62更靠下側)由止動銷64限制轉動之狀態下,則其一端面朝向扣合面65之方向,而保持該姿勢順利通過導件58旁。
再者,可動件63自圖12之狀態成為一端側於順時針方向 在由止動銷64限制轉動之範圍內轉動、另一端比支軸62更為大幅移動至導件58側之姿勢時,於移動過程中另一端接觸導件58而使一端朝向扣合面65之方向地修正姿勢並通過導件58旁。誘導機構以具有如此之功能地設定導件58、可動件63、及止動銷64之位置關係。
如圖12所示,若自解除棘輪爪44與扣止爪42之扣合之狀態進一步握入桿6,則該誘導機構在藉由弧狀凸輪緣57之引導作用下,棘輪爪44轉動,設置於該棘輪爪上之可動件63之位置上昇,而如圖13(a)所示,可動件63之一端(上端)接觸於扣合面65。
其後,在可動件63之一端扣止於扣合面65之狀態下,藉由將桿6握到最底,使支軸62如圖13(b)所示般變位至把持部2側,伴隨於此,可動件63如圖13(b)所示般轉動至止動銷64所限制之位置,在該可動件63與導件58之後端側且於導件之上方移動之止動銷64便可通過導件58之上部而歸位。且,藉由轉動之可動件63阻止棘輪爪44之逆行。
第1實施形態之裝置之誘導機構係由銷59使棘輪爪44一面彈性變形、一面越過以圖7所說明之逆行防止部61,並於此時推壓至被逆行防止部61。因此,會助長銷59或逆行防止部61之磨耗,再者,越過逆行防止部61之銷59因棘輪爪44之彈性復原力而衝擊碰撞扣止爪殼體之側壁之內面,由此亦會產生異音。
對此,第2實施形態之裝置之誘導機構中,將一端側制止在扣合面65上之可動件63,係於將桿6握到最底之位置 於自導件58離開之方向轉動。藉此,可藉由導件58防止可動件63之逆行,因此,可阻止棘輪爪44之逆行。因而,無需設置第2實施形態之逆行防止部61,因而排除產生磨耗或異音之誘發因子。
再者,由於可動件63於桿6最初歸位時轉動,而消除可動件63與導件58大力摩擦,因而抑制可動件63或導件58之磨耗。因而,與第2實施形態相比,雖因設置可動件63而使得零件數增加,但在性能方面卻更為優良。
1‧‧‧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2‧‧‧把持部
3‧‧‧主體
4‧‧‧噴嘴部
5‧‧‧液體供給通道
6‧‧‧桿
6a‧‧‧雙叉片
7‧‧‧開關閥
8‧‧‧整流閥
9‧‧‧主筒
10‧‧‧袋帽桿
11‧‧‧袋帽
12‧‧‧固持器
13‧‧‧蓋
14‧‧‧流道
15‧‧‧閥座
16‧‧‧閥軸
17‧‧‧閥體
18‧‧‧彈簧座
19‧‧‧襯墊
20‧‧‧O型環
21‧‧‧彈簧
22‧‧‧筒上安裝部
23‧‧‧銷
24‧‧‧字狀連杆
25‧‧‧銷
26‧‧‧貫通孔
27‧‧‧調整用螺母
28‧‧‧整流閥座板
29‧‧‧軸
30‧‧‧閥孔
31‧‧‧錐形閥體
32‧‧‧凹部
33‧‧‧彈簧
35‧‧‧長孔
36‧‧‧銷
37‧‧‧整流子
38‧‧‧噴板
39‧‧‧帽蓋
40‧‧‧噴孔
41‧‧‧多段扣止機構
42‧‧‧扣止爪
43‧‧‧扣止爪
44‧‧‧棘輪爪
45‧‧‧爪
46‧‧‧彈簧
48‧‧‧窗孔
49‧‧‧止擋
50‧‧‧止位環
52‧‧‧銷
53‧‧‧長孔
54‧‧‧彈簧
55‧‧‧扣止爪殼體
56‧‧‧凹部
57‧‧‧弧狀凸輪緣
58‧‧‧導件
59‧‧‧銷
60‧‧‧銷安裝片
61‧‧‧逆行防止部
61a‧‧‧引導面
61b‧‧‧止動面
62‧‧‧支軸
63‧‧‧可動件
64‧‧‧止動銷
65‧‧‧扣合面
圖1(a)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外形之前視圖;(b)係該俯視圖。
圖2(a)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停止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b)係放大其開關閥之部分之縱剖面圖;(c)係放大其整流閥之部分的縱剖面圖;(d)係顯示整流閥之整流閥座板之前視圖。
圖3(a)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噴佈之廣角噴霧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b)係放大其開關閥之部分的縱剖面圖;(c)係放大其整流閥之部分的縱剖面圖。
圖4(a)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噴佈之狹角噴射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b)係放大其開關閥之部分之縱剖面圖;(c)係放大其整流閥之部分之縱剖面圖。
圖5(a)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 之液體噴佈之直柱噴射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b)係放大其開開關閥之部分之縱剖面圖;(c)係放大其整流閥之部分之縱剖面圖。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多段扣止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7(a)係多段扣止機構之扣止爪狀況的側視圖;(b)係圖7(a)之沿X-X線之位置之放大縱剖前視圖。
圖8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多段扣止機構;(a)係顯示藉由滿握桿而使棘輪爪自扣止爪脫離之狀態之放大縱剖前視圖;(b)係顯示解除掌握之桿返回初始位置途中、保持棘輪爪之自扣止爪脫離之姿勢之狀態之放大縱剖前視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停止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停止狀態時之放大之縱剖面圖。
圖11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多段扣止機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12係放大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多段扣止機構之扣合解除機構與誘導機構之構成要素的剖面圖。
圖13(a)係顯示藉由滿握桿而使設置於棘輪爪上之可動件接觸把持側之扣合面之狀態的放大縱剖面圖;(b)係顯示自滿握桿之位置開始返回時之誘導機構之構成要素之位置關係的放大縱剖面圖;(c)係顯示誘導機構之可動件與銷越過 導向器之狀態的放大縱剖面圖。
1‧‧‧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2‧‧‧把持部
3‧‧‧主體
6‧‧‧槓桿
6a‧‧‧雙叉片
9‧‧‧主筒
12‧‧‧固持器
13‧‧‧蓋
16‧‧‧閥軸
18‧‧‧彈簧座
22‧‧‧筒上安裝部
23‧‧‧銷
24‧‧‧字狀連杆
25‧‧‧銷
27‧‧‧調整用螺母
41‧‧‧多段扣止機構
42‧‧‧扣止爪
43‧‧‧銷
44‧‧‧棘輪爪
45‧‧‧爪
49‧‧‧止擋

Claims (4)

  1. 一種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係於前端具有噴嘴部(4)之主體(3)上設置有把持部(2)與桿(6),藉由使利用彈簧(21)而朝歸位方向被施力之該桿(6)之握度變動,使噴霧量調整體作動,從而改變自上述噴嘴部(4)之噴射水流之形態,並且將可將上述桿(6)扣止於上述噴霧量調整體之作動位置相異之複數個位置之多段扣止機構(41)設置於上述把持部(2)與桿(6)之間,由該多段扣止機構階段性保持使上述噴霧量調整體作動之桿(6)之姿勢者,其特徴在於,上述多段扣止機構(41)以組合下述而形成:複數個山形之扣止爪(42),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2);棘輪爪(44),其以可對上述扣止爪(42)扣脫地安裝於上述桿(6)上;及彈性體,其對該棘輪爪朝扣止方向施力,並在藉由上述桿(6)使上述噴霧量調整體作動時使該棘輪爪於止回方向上扣止於上述扣止爪(42);該多段扣止機構(41)中具備:扣合解除機構,其於將桿(6)握到最底之位置,解除上述棘輪爪(44)對上述扣止爪之扣合;及誘導機構,其於將握到最底之桿(6)解除握持而使其歸位到初始位置時,一面將經解除扣合之上述棘輪爪(44)保持為不與上述扣止爪(42)扣合、一面誘導該桿(6)。
  2. 如請求項1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扣合解除機構係由弧狀凸輪緣(57)形成,該凸輪緣設置於上述棘輪爪(44)對上述桿(6)之樞支側端部之下緣,於將上述桿(6)握到最底時,藉由抵接於前端之扣止 爪(42)使上述棘輪爪(44)朝上轉動而成為解除姿勢;上述誘導機構由下述形成:導件(58),其在相對於上述扣止爪(42)為上方之位置,以與扣止爪並行地設置於把持部(2)側;可動件(63),其以立設於上述棘輪爪(44)之前端側之側面上之支軸(62)為支點可轉動地對該側面安裝;止動銷(64),其突設於上述棘輪爪(44)之前端側之側面,限制上述可動件(63)之轉動範圍;及扣合面(65),其於將上述桿(6)握到最底之前抵接上述可動件(63)之一端;且構成為:於上述可動件(63)之一端扣止於上述扣合面(65)之狀態,藉由將上述桿(6)握到最底而使上述支軸(62)變位至把持部(2)側,伴隨於此,上述可動件(63)轉動並成為利用上述導件(58)阻止逆行之姿勢,使該可動件(63)與上述止動銷(64)可通過上述導件(58)之上部而歸位。
  3. 如請求項1之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扣合解除機構由弧狀凸輪緣(57)形成,該凸輪緣設置於棘輪爪對上述桿(6)之樞支側端部之下緣,於將上述桿(6)握到最底時,藉由抵接於前端之扣止爪(42),使上述棘輪爪(44)朝上轉動而成為解除姿勢;且上述誘導機構由下述形成:導件(58),其在相對於上述扣止爪(42)為上方之位置,以與該扣止爪並行地設置於把持部(2)側;銷(59),其突設於上述棘輪爪(44)之前端側之側面;及銷之逆行防止部(61),其設置於上述把持部(2)側;上述導件(58)與銷(59)當上述棘輪爪(44)因上 述桿(6)握到最底而處於解除姿勢時,成為上述銷(59)於上述導件(58)之後端側面對其上表面之位置關係。
  4. 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桿式液體噴射裝置,其中上述噴霧量調整體由下述形成:開關閥(7),其將藉由與上述桿(6)之連動而可朝軸向移動之閥軸(16)組裝於液體供給通道(5)內,於貫通設置於液體供給通道(5)內之閥孔之上述閥軸(16)之中途,設置有開關閥孔(30)之閥體(17);及整流閥(8),其於可朝軸向移動地組裝於上述液體供給通道(5)內之軸(29)之前端,設置有用於將設置於上述液體供給通道(5)內之整流閥座板(28)之閥孔(30)開關之錐形閥體(31);且將上述開關閥(7)之閥軸(16)之前端與上述整流閥(8)之軸(29)之後端於軸向一體移動地連結,藉由彈性體對上述閥軸(16)賦予始終關閉上述開關閥(7)及整流閥(8)之方向之移動力,且於上述整流閥座板(28)之上述閥孔(30)之內周,形成有即使上述錐形閥體(31)最大程度地進入該閥孔內時亦不會被阻塞之凹部。
TW101116539A 2011-05-12 2012-05-09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TWI572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7273 2011-05-12
JP2011258753 2011-11-28
JP2012006297A JP5412659B2 (ja) 2011-05-12 2012-01-16 レバー式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316A TW201302316A (zh) 2013-01-16
TWI572413B true TWI572413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137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6539A TWI572413B (zh) 2011-05-12 2012-05-09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2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4730B (zh) * 2014-02-05 2018-12-21 山保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液體散布噴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563U (zh) * 1986-12-04 1988-11-16
US7219850B2 (en) * 2004-07-29 2007-05-22 Robert Bosch Gmbh Mechanical valve assembly
JP2007167705A (ja) * 2005-12-19 2007-07-05 Toyox Co Ltd 散水ノズル
TWI284563B (en) * 2006-04-20 2007-08-01 Hsin-Fa Wang Flow rate control structure of waterjet gun
CN201529592U (zh) * 2009-10-13 2010-07-21 伊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喷水枪夹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563U (zh) * 1986-12-04 1988-11-16
US7219850B2 (en) * 2004-07-29 2007-05-22 Robert Bosch Gmbh Mechanical valve assembly
JP2007167705A (ja) * 2005-12-19 2007-07-05 Toyox Co Ltd 散水ノズル
TWI284563B (en) * 2006-04-20 2007-08-01 Hsin-Fa Wang Flow rate control structure of waterjet gun
CN201529592U (zh) * 2009-10-13 2010-07-21 伊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喷水枪夹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316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3211B1 (ko) 레버식 액체 분사 장치
CN110355018B (zh) 用于喷射涂料和其他涂层的喷枪和组件
US6260774B1 (en) Water spray gun with incrementally controllable locking trigger
US11623235B2 (en) Water spray gun
US5344080A (en) Shower head
US5176327A (en) Trigger operated spray gun
TW200938250A (en) Sprayer assembly
GB2427576A (en) Watering nozzle and trigger mechanism
EP1418007A3 (en) Pullout spray head with single button mode selector
US20160288148A1 (en) Valve gun for a high-pressure cleaner
TWI572413B (zh) 桿式液體噴射裝置
US6279839B1 (en) Pistol nozzle
JP5619053B2 (ja) 散水ノズル
EP1728556B1 (en) Pattern switching device for garden nozzles
JP6014644B2 (ja) レバー式液体噴射装置
US6471145B1 (en) Control device of a pistol nozzle of a lawn sprinkler
EP3919182A1 (en) Water spray gun
US10239075B2 (en) Nozzle gun and lever lock mechanism
JP6001725B2 (ja) レバー式液体噴射装置
US6499510B2 (en) Removable valve assembly
CN114001179B (zh) 分水阀和淋浴装置
RU2772343C2 (ru) Пистолет-распылитель и компоненты для распыления красок и других покрытий
CA3100224C (en) Water spray gun
KR102284635B1 (ko) 분무기
JPH04290566A (ja) 放水ノズ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