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1819B -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1819B
TWI571819B TW105124588A TW105124588A TWI571819B TW I571819 B TWI571819 B TW I571819B TW 105124588 A TW105124588 A TW 105124588A TW 105124588 A TW105124588 A TW 105124588A TW I571819 B TWI571819 B TW I5718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ir
location
original data
wirel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4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5877A (zh
Inventor
Kai-Ze Huang
Guan-Sheng R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5124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81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819B/zh
Priority to CN201710579571.9A priority patent/CN10768799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58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空氣檢測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空氣檢測系統及空氣檢測方法,更特別的是關於一種將位於不同位置之複數的空氣檢測系統及空氣檢測方法。
隨著民眾對於環境品質及氣象狀況等資料的關注度提高,業界亦開始致力於發展相關軟硬體,以期能即時提供用戶端所關注之環境品質及氣象狀況等資料,此外,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資料儲存的成本大幅降低,雲端運算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日臻成熟,對於取得大量原始資料(raw data)的需求已開始增加。
然而,業界目前採用的空氣檢測技術實無法滿足上述兩種需求,詳言之,習知空氣品質檢測設備包含衛星導航系統(GPS)、空氣檢測裝置、儲存裝置及電池,且通常是以持續移動的方式來收集各地的資料,收集一段時間的資料後,工作人員再以手抄的方式將這些資料謄寫成紙本,然後交由專業人員統整、計算後再將結果報告傳送給用戶端,或交由研究人員分析。
亦即,在習知技術中,當用戶端接收到結果報告時,所依據的資料並非即時資料;此外,研究人員若要取得所有原始資料以進行分析,必須先將大量紙本資料電子化,成本很高,且以手抄的方式所能夠提供的資料量亦有限制;再者,習知空氣品質檢測設備必須藉由額外提供GPS才能識別出取得之資料的位置,如此將產生成本高、耗電及電池壽命短等問題,而且,一旦GPS故障,就無法再取得有效的資料。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檢測系統,其係能夠將複數位置的原始資料即時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並且能夠將儲存的原始資料轉換為有用的情報。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空氣檢測系統,連接於至少一用戶端,該空氣檢測系統包含一第一空氣檢測單元、一第二空氣檢測單元、一資料儲存單元、一資料分析單元及一運算單元。
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於一第一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設置於一第二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該資料儲存單元設置在一雲端伺服器中,且連接於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及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並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該資料分析單元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以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以及該運算單元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及該用戶端,該運算單元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料,並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該用戶端。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資料分析單元及該運算單元係分別設置在與該資料儲存單元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包括一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一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及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偵測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以產生該第一原始資料;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設置於該第一位置且連接於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以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連接於該第一 原始資料儲存裝置,並連接於設置在該第一位置附近的一第一無線網路;其中,藉由該第一無線網路,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將該第一原始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包括一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一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及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偵測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以產生該第二原始資料;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設置於該第二位置且連接於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以儲存該第二原始資料;及該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連接於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並連接於設置在該第二位置附近的一第二無線網路;其中,藉由該第二無線網路,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將該第二原始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包括關於該第一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關於該第二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的一實施例中,該資料分析單元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後,取得一分析結果,該資料分析單元將該分析結果傳送至該資料儲存單元以進行儲存。
藉此,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藉由該資料儲存單元來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在雲端;此外,藉由該資料分析單元來進行資料分析;再者,藉由該運算單元來產生該空氣情報資料並提供給該用戶端。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檢測方法,其係能夠將複數位置的原始資料即時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並且能夠將儲存的原始資料轉換為有用的情報。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空氣檢測方法,包含一空氣檢測步驟、一資料儲存步驟、一資料分析步驟、一運算步驟及一輸出步驟。
該空氣檢測步驟係藉由設置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的不同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來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及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
該資料儲存步驟係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於設置在雲端伺服器中的一資料儲存單元;該資料分析步驟係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該運算步驟係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料;以及該輸出步驟係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至少一用戶端。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在該空氣檢測步驟與該資料儲存步驟之間包括一無線網路連線步驟、一連接步驟及一資料上傳步驟,該無線網路連線步驟係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該連接步驟係藉由無線網路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設置在雲端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單元;及該資料上傳步驟,係將分別儲存於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中的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分別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在該連接步驟空氣檢測步驟與該資料上傳步驟資料儲存步驟之間包括一辨識分類步驟,於該辨識分類步驟中,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取得與其連接之無線網路的IP位置,來識別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一位置資料,該第一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一位置取得,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二位置資料,該第二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二位置取得,在該資料上傳步驟中,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該第一位置資料及該第二位置資料,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在該空氣檢測步驟與該資料儲存步驟之間包括一無線網路連線步驟及一用戶端連接步驟,該無線網路連線步驟,係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用戶端連接步驟,係將該用戶端的一電子裝置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或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並藉由無線網路讓該用戶端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該資料儲存步驟與該運算步驟之間包括一指令接收步驟,以接收來自該用戶端的一指令,並根據該指令決定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該運算步驟藉由一預設資料與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比較,以取得一比較結果,並且將該比較結果附加於該空氣情報資料中。
於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的一實施例中,該空氣檢測步驟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係為同一時間點取得。
藉此,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藉由該資料儲存步驟來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在雲端;此外,藉由該資料分析步驟來進行資料分析;再者,藉由該運算步驟及該輸出步驟來產生該空氣情報資料並提供給該用戶端。
10‧‧‧第一空氣檢測單元
11‧‧‧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
12‧‧‧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
13‧‧‧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
20‧‧‧第二空氣檢測單元
21‧‧‧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
22‧‧‧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
23‧‧‧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
30‧‧‧資料儲存單元
40‧‧‧資料分析單元
50‧‧‧運算單元
100‧‧‧空氣檢測系統
1000‧‧‧用戶端
S100~S210‧‧‧步驟
[圖1]係本發明空氣偵測系統的方塊圖。
[圖2A]係本創作之第一空氣檢測單元的內部方塊圖。
[圖2B]係本創作之第二空氣檢測單元的內部方塊圖。
[圖3]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三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6]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四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7]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五實施例的流程圖。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照圖1,圖1係本發明空氣偵測系統100的方塊圖,如圖1所示,該空氣偵測系統100包含一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一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一資料儲存單元30、一資料分析單元40及一運算單元50。
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設置於一第一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設置於一第二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
應注意的是,所謂「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係指實際世界中的位置,例如「台北市信義國小」及「台北市興雅國小」,由於該第一位置不同於該第二位置,故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與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一般來說會有差異,該第一原始資料應不同於該第二原始資料。
此外,該第一原始資料可包括關於該第一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關於該第二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但不以此為限,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的是,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所包括的資料種類可以依照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該資料儲存單元30連接於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及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並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該資料儲存單元30設置在一雲端伺服器中,以讓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30的其他單元(包括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及該運算單元50)可以上傳或取用資料。
應注意的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由於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及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係設置於實際世界中 的不同位置,而該資料儲存單元30設置在該雲端伺服器中,因此,考慮到於實際世界中的距離,可得知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之「連接」係運用無線通訊的方式,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之「連接」亦運用無線通訊的方式。
該資料分析單元40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30,以從該資料儲存單元30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並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
較佳地,該資料分析單元40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後,可取得一分析結果,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可將該分析結果傳送至該資料儲存單元30以進行儲存,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可設置於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
此外,所謂「分析」包括根據性質可分為一般性分析及預測性分析等,且根據資料量、資料速度等條件可為進行個別獨立的分析或大數據分析,例如,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可根據複數個第一原始資料之間的變化情況,來分析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在不同月份的情況,又例如,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可根據同一時間點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來比較兩地之空氣品質,且可能可以藉由該第一位置之PM2.5的變化量(例如變大),來預測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即將變差(考量到風向或擴散效應等)。
該運算單元50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30,該運算單元50自該資料儲存單元30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並對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 料,並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一用戶端1000,該運算單元50可設置於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該資料分析單元40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
所謂「運算」係指將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轉換為能夠呈現給用戶之有用情報的過程;再者,該空氣情報資料的資料格式可取決於該用戶端1000之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或個人電腦等),例如,若該用戶端1000之電子裝置為手機,則該運算單元50可對應調整該空氣情報資料的資料格式,使該空氣情報資料可以在手機上被用戶讀取。
此外,該運算單元50可依據從該用戶端1000接收的一指令,來決定自該資料儲存單元30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例如,若該用戶端1000的指令為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資料,則該運算單元50可自該資料儲存單元30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又例如,若該用戶端1000的指令為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資料,則該運算單元50可自該資料儲存單元40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
應注意的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若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及該運算單元50係設置於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即有三個不同的雲端伺服器),則該資料分析單元40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之「連接」係運用無線通訊的方式,該運算單元50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之「連接」亦運用無線通訊的方式。
此外,相較於將該資料分析單元40、該運算單元50及該資料儲存單元30設置在同一個雲端伺服器中的方式,當該資料分析單元40及該運算單元50係分別設置在與該資料儲存單元30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時,由於可以將資 料儲存、資料分析、資料運算等工作分類處理,故可以達到加快資料處理速度的功效。
接著,請參照圖2A及圖2B,圖2A係本創作之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的內部方塊圖,圖2B係本創作之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的內部方塊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可包括一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11、一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及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13;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可包括一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21、一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及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23。
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11可藉由感測器(圖未示)來偵測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例如,若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11具有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及PM2.5感測器,則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11可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溫度、濕度及PM2.5的資料。
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連接於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11,以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可為揮發性記憶體(例如DRAM、SRAM)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ROM、快閃記憶體),且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設置於該第一位置,以在該第一原始資料產生之後但在傳送至該資料儲存單元30之前,先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
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13連接於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並連接於一第一無線網路,該第一無線網路的類型例如可為WiFi或LORa等,且該第一無線網路設置於該第一位置附近。
藉由該第一無線網路,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12可將該第一原始資料上傳至設置在該雲端伺服器中的資料儲存單元30,該第一原始資料儲 存裝置12的上傳頻率可為每5分鐘一次,且當該第一無線網路為具有休眠模式的無線網路(例如LoRa)時,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13可間斷式的開啟,例如僅在每次上傳資料的10秒前才開啟該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13,以節省電力。
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21可藉由感測器(圖未示)來偵測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例如,若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21具有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及PM2.5感測器,則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21可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溫度、濕度及PM2.5的資料。
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連接於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21,以儲存該第二原始資料,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可為揮發性記憶體(例如DRAM、SRAM)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ROM、快閃記憶體),且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設置於該第二位置,以當該第二原始資料產生但尚未傳送至該資料儲存單元30時,先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
該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23連接於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並連接於一第二無線網路,該第二無線網路的類型例如可為WiFi或LoRa等,且該第二無線網路設置於該第二位置附近。該第一無線網路的類型較佳為與該第二無線網路相同。
藉由該第二無線網路,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可將該第二原始資料上傳至設置在該雲端伺服器中的資料儲存單元30,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22的上傳頻率可為每5分鐘一次,且當該第二無線網路為具有休眠模式的無線網路(例如LoRa)時,該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23可間斷式的開啟,例如僅在每次上傳資料的10秒前才開啟該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23,以節省電力。
此外,該資料儲存單元30的內部可設置有辨識與其連接的無線網路之IP位置的一辨識裝置(圖未示),以根據該IP位置,來確認與其連接者為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或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20,據此,可得知正在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舉例來說,若該第一無線網路的IP位置為”A”及該第二無線網路的IP位置為”B”,則當該資料儲存單元30辨識出與其連接的無線網路之IP位置為”A”時,可確認此時與其連接者為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10,且正在上傳的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
請參照圖3,圖3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空氣檢測方法包括一空氣檢測步驟S110、一資料儲存步驟S120、一資料分析步驟S130、一運算步驟S140及一輸出步驟S150。
該空氣檢測步驟S110係藉由設置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的不同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來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及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
該資料儲存步驟S120係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於設置在雲端中的一資料儲存單元;該資料分析步驟130係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該運算步驟S140係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料;及該輸出步驟S150係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至少一用戶端。
接著,請參照圖4,圖4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在該空氣檢測步驟S110與該資料儲存步驟S120之間可包括一無線網路連線步驟S160、一連接步驟S170及一資料上傳步驟S180,該無線 網路連線步驟S160係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該連接步驟S170係藉由無線網路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設置在雲端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單元;該資料上傳步驟S180係將分別儲存於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中的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分別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
接著,請參照圖5,圖5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三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5所示,在該連接步驟S170與該資料上傳步驟S180之間包括一分類步驟S190,於該分類步驟190中,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取得與其連接之無線網路的IP位置,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作為前段所述之分類步驟S190的替代方案,於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一位置資料,該第一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一位置取得,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二位置資料,該第二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二位置取得,在該資料上傳步驟S180中,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該第一位置資料及該第二位置資料,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接著,請參照圖6,圖6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四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6所示,在該空氣檢測步驟S160與該資料儲存步驟S120之間可包括一無線網路連線步驟S160及一用戶端連接步驟S200,該無線網路連線步驟S160係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該用戶端連接步驟S200係將該用戶端的一電子裝置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或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並藉由無線網路讓該用戶端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據此,用戶可藉由直接 連接於該第一無線網路或該第二無線網路來取得原始資料,而無須從設置在雲端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單元中取得。
接著,請參照圖7,圖7係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五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7所示,在該資料儲存步驟S120與該運算步驟S140之間包括一指令接收步驟S210,以接收來自該用戶端的一指令,並根據該指令決定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
應注意的是,在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該資料分析步驟S130與該運算步驟S140之間未限定執行的順序,該資料分析步驟S130與該輸出步驟S150之間亦未限定執行的順序,該運算步驟S140位於該輸出步驟S150之前,因此,於依序執行該空氣檢測步驟S110及該資料儲存步驟S120之後,接下來執行的順序可為(1)該資料分析步驟S130→該運算步驟S140→該輸出步驟S150;(2)該運算步驟S140→該資料分析步驟S130→該輸出步驟S150;或(3)該運算步驟S140→該輸出步驟S150→該資料分析步驟S130。
此外,於該空氣檢測方法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的空氣檢測步驟S110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可為同一時間點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可具有時間戳,以確定原始資料取得的時間(例如下午3點從該第一位置取得的PM2.5資料)。
再者,該運算步驟S140可藉由一預設資料與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比較,以取得一比較結果,並且將該比較結果附加於該空氣情報資料中,例如,該預設資料可為PM2.5之警戒值的資料,當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高於警戒值時,可藉由將該空氣情報資料將該比較結果警告於用戶。
綜上所述,本發明空氣檢測系統藉由該資料儲存單元來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在雲端;此外,藉由該資料分析單元來進行資料分析;再者,藉由該運算單元來產生該空氣情報資料並提供給該用戶端;以及本發明空氣檢測方法藉由該資料儲存步驟來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在雲端;此外,藉由該資料分析步驟來進行資料分析;再者,藉由該運算步驟及該輸出步驟來產生該空氣情報資料並提供給該用戶端。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空氣檢測單元
20‧‧‧第二空氣檢測單元
30‧‧‧資料儲存單元
40‧‧‧資料分析單元
50‧‧‧運算單元
100‧‧‧空氣檢測系統
1000‧‧‧用戶端

Claims (13)

  1. 一種空氣檢測系統,連接於至少一用戶端,該空氣檢測系統包含:一第一空氣檢測單元,設置於一第一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一第二空氣檢測單元,設置於一第二位置,以取得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一資料儲存單元,設置在一雲端伺服器中,且連接於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及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並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一資料分析單元,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以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以及一運算單元,連接於該資料儲存單元及該用戶端,該運算單元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料,並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該用戶端,其中,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藉由一第一無線網路將該第一原始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藉由一第二無線網路將該第一原始資料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取得與其連接之第一無線網路或第二無線網路的IP位置,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資料分析單元及該運算單元係分別設置在與該資料儲存單元不同的雲端伺服器中。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第一空氣檢測單元包括:一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係偵測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以產生該第一原始資料;一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設置於該第一位置且連接於該第一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以儲存該第一原始資料;及一第一無線網路連接裝置,係連接於該第一原始資料儲存裝置,並連接於設置在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第一無線網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第二空氣檢測單元包括:一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係偵測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以產生該第二原始資料;一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設置於該第二位置且連接於該第二空氣品質檢測裝置,以儲存該第二原始資料;及一第二無線網路連接裝置,係連接於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裝置,並連接於設置在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第二無線網路。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包括關於該第一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關於該第二位置的PM2.5、溫度及濕度中之至少一者的資料。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系統,其中該資料分析單元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後,取得一分析結果,該資料分析單元將該分析結果傳送至該資料儲存單元以進行儲存。
  8. 一種空氣檢測方法,包含:一空氣檢測步驟,係藉由設置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的不同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來取得關於該第一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一原始資料及關於該第二位置之空氣品質的一第二原始資料;一無線網路連線步驟,係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及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一連接步驟,係藉由無線網路將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分別連接於設置在雲端伺服器的資料儲存單元;一分類步驟,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取得與其連接之無線網路的IP位置,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一資料上傳步驟,係將分別儲存於該等空氣品質檢測單元中的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分別上傳至該資料儲存單元;一資料儲存步驟,係將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儲存於設置在雲端伺服器中的一資料儲存單元; 一資料分析步驟,係分析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一運算步驟,係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以產生一空氣情報資料;以及一輸出步驟,係將該空氣情報資料提供給至少一用戶端。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空氣檢測方法,其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一位置資料,該第一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一位置取得,該第二原始資料包括一第二位置資料,該第二位置資料用於表示該資料係自該第二位置取得,在該資料上傳步驟中,該資料儲存單元藉由該第一位置資料及該第二位置資料,來區分上傳之資料為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空氣檢測方法,其中在該無線網路連線步驟與該資料儲存步驟之間包括:一用戶端連接步驟,係將該用戶端的一電子裝置連接於該第一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或該第二位置附近的無線網路,並藉由無線網路讓該用戶端取得該第一原始資料或該第二原始資料。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方法,其中在該資料儲存步驟與該運算步驟之間包括一指令接收步驟,以接收來自該用戶端的一指令,並根據該指令決定對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一者進行運算。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方法,其中該運算步驟藉由一預設資料與取得之第一原始資料及第二原始資料中之至少 一者進行比較,以取得一比較結果,並且將該比較結果附加於該空氣情報資料中。
  13.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空氣檢測方法,其中於該空氣檢測步驟中,該第一原始資料及該第二原始資料係為同一時間點取得。
TW105124588A 2016-08-03 2016-08-03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WI571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4588A TWI57181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01710579571.9A CN107687994A (zh) 2016-08-03 2017-07-17 空气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4588A TWI57181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1819B true TWI571819B (zh) 2017-02-21
TW201805877A TW201805877A (zh) 2018-02-16

Family

ID=5860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4588A TWI57181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7994A (zh)
TW (1) TWI5718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7788B2 (en) 2018-12-19 2021-06-2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rticulate matter sens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0324B (zh) * 2018-06-29 2021-03-01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具多點空氣品質偵測之汙染源分析系統運作方法
CN109324152A (zh) * 2018-09-17 2019-02-12 湖南中南楷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气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024904A (zh) * 2019-12-31 2020-04-17 广东寻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8642B (zh) * 2006-05-05 2009-04-11 Univ Yuan Ze
CN10204423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环境感测功能的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TWM497302U (zh) * 2014-11-19 2015-03-11 Areawell Networks Inc 可攜式多功能感測裝置
CN105393083A (zh) * 2013-07-09 2016-03-09 齐诺马蒂赛股份有限公司 周围环境感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29618U (zh) * 2012-07-05 2014-11-05 深圳市赛纳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m2.5浓度检测系统
US2014026668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Leeo, In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vice
CN104655794A (zh) * 2013-11-17 2015-05-27 青岛网媒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室内空气检测装置
CN105357642A (zh) * 2015-11-30 2016-02-2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环境质量记录系统与室内环境质量记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08642B (zh) * 2006-05-05 2009-04-11 Univ Yuan Ze
CN102044234A (zh) * 2009-10-13 2011-05-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环境感测功能的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5393083A (zh) * 2013-07-09 2016-03-09 齐诺马蒂赛股份有限公司 周围环境感测系统
TWM497302U (zh) * 2014-11-19 2015-03-11 Areawell Networks Inc 可攜式多功能感測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7788B2 (en) 2018-12-19 2021-06-2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rticulate matter sen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877A (zh) 2018-02-16
CN107687994A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1819B (zh) Air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19137196A1 (zh) 图像标注信息助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US98706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universal wireless platform for asset monitoring
US8860569B2 (en)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offloading of data logger sensed data
US1105584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from construction site images
US102283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EP3844488A2 (en)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and data fusion for optimization of deployment conditions for detection of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US20200217777A1 (en) Cloud-based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and data fusion for the prediction and detection of 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JP6467181B2 (ja) 動的ワークフロー優先順位付けおよびタスキング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30045366A1 (en) Remote pneumatic testing system
SE18514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xt- and content aware sensor in a vehicle
Anagnostopoulos et al.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ssessment using indoor/outdoor detection on smartphones
US20130339489A1 (en) Mobile computing application for roadway pavement data
US20230146924A1 (en)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of lfa test strips
CN116486506A (zh) 一种用于执行巡检任务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US114940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re incident mitigation
TWM554206U (zh) 房價地理資訊評估系統
TW201823932A (zh) 檢測方法、相關裝置和系統
CN116486635A (zh) 路面团雾检测预警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TWI722338B (zh) 智能資訊讀取方法、裝置與系統
WO2020118901A1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天线下倾角测量方法
US20150363714A1 (e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of energy consuming systems
WO2018137121A1 (zh) 环境监测系统
CN113405644B (zh) 非接触的振动测量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933352A (zh) 建筑物检测电脑辅助系统、方法与使用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