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1228B -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1228B
TWI571228B TW104141185A TW104141185A TWI571228B TW I571228 B TWI571228 B TW I571228B TW 104141185 A TW104141185 A TW 104141185A TW 104141185 A TW104141185 A TW 104141185A TW I571228 B TWI571228 B TW I5712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member
puncture
tube
minimally inva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0375A (zh
Inventor
陳銘輝
丁育民
黃世樺
趙盈瑞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Priority to TW104141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122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1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12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0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375A/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手術器械,尤其是一種可用以縫合微創手術傷口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請參照第1圖,其係一種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具有一握持本體91,一導桿92的一端穿入該握持本體91中,一按鈕93連接該導桿92凸伸穿出該握持本體91的一端,一穿刺外管94的一端穿入該握持本體91中,一穿刺內桿95設於該穿刺外管94中,且該穿刺內桿95的一端連接該導桿92的另一端;據此,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能勾住縫線使其不脫落縫針,以提升縫合傷口的效率。類似於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的一實施例已揭露於中華民國公告第M391377號「內視鏡穿刺口縫合器」專利案當中。
然而,操作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時,需另以該穿刺內桿95穿刺病患手術傷口周邊的表皮組織,並搭配另一支內視鏡觀看縫線及傷口的位置或落點,才能作接線的動作,由手術傷口的內部將筋膜層縫合。因此,使用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縫合手術傷口的過程中,會額外地在病患身上增加數個傷口,且處理到最後一個傷口時,又因無其它內視鏡輔助觀看縫線的落點或傷口的位置,致無法使用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來縫合傷口,而需由傷口的外部表面予以縫合,易造成病患的筋膜層產生缺陷。
特別是,使用於腹腔鏡手術傷口的縫合時,若病患本身具有腸沾黏症狀,則易因無法從傷口內部的筋膜層處縫合,造成病患臟器或腸道與傷口沾黏而產生感染的問題,故具有腸沾黏症狀的病患並不適用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或者,當病患的脂肪層較厚時,其穿刺孔變得較小而深,致內視鏡的手術視野小而提升傷口縫合的困難度,故女性病患或較肥胖的病患,亦較不適用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是以,該習知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的適用對象限制較多,實用性不佳。
又,額外增加的傷口不但會提升病患傷口受感染的機率,穿刺該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9及所搭配的內視鏡時,也可能會有穿刺過深而傷及臟器的疑慮。
有鑑於此,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確實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可直接插入原手術傷口中,且不需其他內視鏡輔助即可進行傷口的縫合,不會在病患的皮膚表層增加額外的傷口。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創手術縫合裝置,易於操作,且可確實地從傷口的筋膜層處縫合傷口,即使是腸沾黏或脂肪層較厚等特殊病患也能適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可清楚掌握穿引縫合線時的入針深度,不會有入針過深而傷到其他組織(例如:臟器)的疑慮。
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包含:一操控組件,該操控組件具有一握持管、一第一開合件及一第二開合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樞接於該握持管的一端而可相對夾合或張開,該第一開合件設有一第一被穿刺部,該第二開合件設有一第二被穿刺部,一勾線槽呈連續延伸 地設於該握持管、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外表面,該勾線槽通過該第一被穿刺部及該第二被穿刺部;及一穿刺件,該穿刺件具有一針頭,該針頭的自由端部設有一開槽,一夾線部設於該開槽中,該針頭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握持管及該第一開合件的第一被穿刺部,使該夾線部通過該勾線槽,或是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握持管及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被穿刺部,使該夾線部通過該勾線槽。
據此,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可直接插入原手術傷口中,且不需其他內視鏡輔助即可進行傷口的縫合,不會在病患的皮膚表層增加額外的傷口,可達到提升傷口復原效率及降低傷口感染機率等功效。
再者,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相當易於操作,有助提升縫合傷口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確實地從傷口內部的筋膜層處縫合傷口,即使是腸沾黏或脂肪層較厚等特殊病患也能適用,具有極佳的實用性。
此外,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還可清楚掌握穿引縫合線時的入針深度,不會有入針過深而傷到其他組織(例如:臟器)的疑慮,可降低手術風險。
其中,該握持管設有一第一穿刺導引部及一第二穿刺導引部,該針頭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及該第一被穿刺部,或是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及該第二被穿刺部,據以提升導引該針頭穿伸通過時的精準度。
其中,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張開時,該第一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一被穿刺部相對位,該第二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二被穿刺部相對位,以提升該針頭穿伸通過時的順暢度。
其中,該夾線部將該開槽分為相連通的一導引室及一容室,該導引室介於該開槽的開口處至該夾線部之間,該容室介於該夾線部至該開槽的最深處之間;該夾線部未受力時,該開槽在該夾線部處的最小間距 小於一縫合線的線徑。據此,縫合線通過該夾線部時能撐開該針頭,並於通過該夾線部後被彈性復位的該夾線部侷限在該容室中而不易脫出。
其中,該容室的最大深度小於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厚度,故操作人員可以在縫合線抵觸到該容室最深處後,明顯感覺到該針頭不易再朝更深處刺入,而可開始反向抽出該針頭的動作,有助提升操作便利性。
其中,該操控組件另具有一控制桿,該控制桿貫穿該握持管並連接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用以控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夾合或張開,有助提升控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夾合或張開時的便利性。
其中,該握持管分為能相對結合的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該第一穿刺導引部為貫穿該第一管殼內部的一斜向通道,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在該第一管殼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該第二穿刺導引部為貫穿該第二管殼內部的一斜向通道,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在該第二管殼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該第一穿刺導引部的該二開口與該第一開合件的該第一被穿刺部共軸,該第二穿刺導引部的該二開口與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被穿刺部共軸,以確保該針頭能順暢地穿伸通過。
其中,該勾線槽中設有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該勾線槽用以容放一縫合線,並由該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勾掣該縫合線,使縫合線能在該勾線槽中被抽移但不易脫出。
其中,該握持管分為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在該第一管殼及該第二管殼相鄰接的端緣處形成該勾線槽及該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以於製造該第一管殼及該第二管殼時直接成型之,達到提升製造便利性的效果。
其中,該握持管分為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在該第一管 殼及該第二管殼相鄰接的端緣處設有數個凹孔與凸柱,該數個凹孔與凸柱相對嵌卡以維持該第一管殼與該第二管殼相對結合;該第一開合件設一第一樞接部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底端的其中一凸柱,該第二開合件設一第二樞接部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底端的另一凸柱。如此一來,即不必再設置供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樞接的結構,有助簡化整體結構,提升組裝便利性。
其中,該第一開合件設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開合件設一第二連動部;該控制桿具有一桿本體,該桿本體貫穿該握持管,並由該桿本體的一端連接該第一開合件的第一連動部及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連動部。據此,該桿本體位移時可連動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分別以該第一樞接部及該第二樞接部為支點樞轉,致使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能相對夾合或張開。
其中,該桿本體的二端之間設有一第一穿針道及一第二穿針道,該第一穿針道具有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該第二穿針道具有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以分別供該針頭從不同方向穿伸通過,可導引該針頭在插入該握持管後能更準確地朝對應的開口穿出。
其中,該第一穿針道及該第二穿針道均同時兼具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共軸及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以提升組裝便利性及效率。
其中,該握持管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該控制桿另具有一旋壓件,該旋壓件設有至少一個卡掣部,該旋壓件的卡掣部對位於該握持管的定位槽中,用以維持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張開,有助提升操作時的便利性。
其中,該控制桿具有一彈性件套合於該桿本體的二端之間,該彈性件的二端分別抵接該握持管的內壁與該桿本體,以由該彈性件維持 該桿本體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一端抵接該旋壓件。
其中,該定位槽具有一軸向延伸部及一轉折延伸部,該軸向延伸部及該轉折延伸部均貫穿該握持管的管壁,該軸向延伸部沿該握持管的軸向延伸,該軸向延伸部的一端連通至該握持管的自由端,該軸向延伸部的另一端連通該轉折延伸部。
〔本發明〕
1‧‧‧操控組件
11‧‧‧握持管
11a‧‧‧第一管殼
11b‧‧‧第二管殼
111‧‧‧第一穿刺導引部
112‧‧‧第二穿刺導引部
113‧‧‧開口
114‧‧‧定位槽
1141‧‧‧軸向延伸部
1142‧‧‧轉折延伸部
2‧‧‧第一開合件
121‧‧‧第一被穿刺部
122‧‧‧第一樞接部
123‧‧‧第一連動部
13‧‧‧第二開合件
131‧‧‧第二被穿刺部
132‧‧‧第二樞接部
133‧‧‧第二連動部
14‧‧‧勾線槽
141‧‧‧凸片
142‧‧‧凹缺
15‧‧‧控制桿
151‧‧‧桿本體
1511‧‧‧第一穿針道
1512‧‧‧第二穿針道
152‧‧‧旋壓件
1521‧‧‧卡掣部
153‧‧‧彈性件
2‧‧‧穿刺件
21‧‧‧針頭
211‧‧‧開槽
211a‧‧‧導引室
211b‧‧‧容室
212‧‧‧夾線部
22‧‧‧握把
A1、A2‧‧‧軸線
C‧‧‧凸柱
D1‧‧‧最小間距
D2‧‧‧最大深度
F‧‧‧筋膜層
H‧‧‧凹孔
L‧‧‧縫合線
T‧‧‧厚度
W‧‧‧傷口
〔習用〕
9‧‧‧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91‧‧‧握持本體
92‧‧‧導桿
93‧‧‧按鈕
94‧‧‧穿刺外管
95‧‧‧穿刺內桿
第1圖:一種習知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3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操控組件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4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操控組件的平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第5a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穿刺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5b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穿刺件夾住縫合線時的示意圖。
第6圖:本發明將操控組件穿入所欲縫合的傷口後的實施示意圖。
第7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操控組件將二開合件在傷口中相對張開的實施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將穿刺件的針頭穿刺通過筋膜層前的實施示意圖。
第9圖:本發明將穿刺件的針頭穿伸至其中一開合件的被穿刺部的實施示意圖。
第10圖:本發明將穿刺件的針頭抽離操控組件的實施示意圖。
第11圖:本發明將穿刺件的針頭穿伸至另一開合件的被穿刺部的實施示意圖。
第12圖:本發明將縫合線導引穿過筋膜層後的示意圖。
第13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操控組件將二開合件在傷口中再度相對夾合的實施示意圖。
第14圖: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操控組件從傷口中抽離的實施示意圖。
第15圖:本發明拉動縫合線以將傷口的筋膜層相對靠合的實施示意 圖。
第16圖:本發明將縫合線的打結處塞入傷口中的實施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2圖,其係本發明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一實施例,該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大致上包含一操控組件1及一穿刺件2,一縫合線L可勾掣於該操控組件1,該操控組件1的底端可插入病患進行微創手術所形成的傷口中,該穿刺件2則可在該操控組件1定位後,穿伸通過該操控組件1,並拉引縫合線L穿入傷口內部的筋膜層,進而從傷口內部的筋膜層處將傷口縫合。
詳言之,該操控組件1具有一握持管11,一第一開合件12及一第二開合件13樞接於該握持管11的一端而可相對夾合或張開,一勾線槽14呈連續延伸地設於該握持管11、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外表面,以供勾掣縫合線L。
請參照第3、4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操控組件1另具有一控制桿15,該控制桿15貫穿該握持管11並連接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用以控制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相對夾合或張開(第4圖呈現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相對張開的型態),有助提升控制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相對夾合或張開時的便利性。
更詳言之,該握持管11可分為能相對結合的一第一管殼11a及一第二管殼11b;例如在該第一管殼11a及該第二管殼11b相鄰接的端緣 處設有數個相匹配的凹孔與凸柱,藉由將該數個凹孔與凸柱相對嵌卡,維持該第一管殼11a與該第二管殼11b相對結合,構成該握持管11以供使用者握持,且該握持管11的內部中空以供容置該控制桿15。其中,最鄰近該握持管11底端(即該握持管11鄰接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端部)的二凸柱C還可與相對應的凹孔H配合,兼作供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樞接的結構。如此一來,即不必再設置供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樞接的結構,有助簡化整體結構,提升組裝便利性。
此外,該勾線槽14中可設有數個相對的凸片141與凹缺142,該勾線槽14中可容放縫合線L,並由該數個相對的凸片141與凹缺142勾掣該縫合線L,使縫合線L能在該勾線槽14中被抽移但不易脫出。較佳地,可選擇直接在該第一管殼11a及該第二管殼11b相鄰接的端緣處形成該勾線槽14及該數個相對的凸片141與凹缺142,以於製造該第一管殼11a及該第二管殼11b時直接成型之,達到提升製造便利性的效果。
又,該握持管11設有一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及一第二穿刺導引部112,以導引該穿刺件2(標示於第2圖中)穿伸通過。該第一開合件12設有一第一被穿刺部121,該第二開合件13設有一第二被穿刺部131,該勾線槽14通過該第一被穿刺部121及該第二被穿刺部131。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相對張開時,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與該第一被穿刺部121相對位,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與該第二被穿刺部131相對位,以便該穿刺件2由一端穿伸通過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或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並穿入對應的被穿刺部121或131以勾取縫合線L(容後詳述)。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可選擇為貫穿該第一管殼11a內部的一斜向通道,且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在該第一管殼11a 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113;相似地,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可選擇為貫穿該第二管殼11b內部的一斜向通道,且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在該第二管殼11b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113。該第一被穿刺部121及該第二被穿刺部131則可例如為一穿孔或易於刺穿的盲孔,且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的二開口113與該第一開合件12的第一被穿刺部121共軸(均通過一軸線A1),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的二開口113與該第二開合件13的第二被穿刺部131共軸(均通過一軸線A2)。
該握持管11的另一端(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端部)則可以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114,該定位槽114可以具有一軸向延伸部1141及一轉折延伸部1142;該軸向延伸部1141及該轉折延伸部1142均貫穿該握持管11的管壁,該軸向延伸部1141的一端連通至該握持管11的自由端,該軸向延伸部1141的另一端連通該轉折延伸部1142。該軸向延伸部1141沿該握持管11的軸向延伸,該轉折延伸部1142則可概與該軸向延伸部1141正交。該定位槽114的數量可以為二個,且該二定位槽114的軸向延伸部1141呈徑向相對,以對該控制桿15提供較佳的定位效果。
該第一開合件12另設有一第一樞接部122及一第一連動部123,該第一開合件12由該第一樞接部122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11底端的其中一凸柱C,該第一連動部123則供該控制桿15連接。相似地,該第二開合件13另設有一第二樞接部132及一第二連動部133,該第二開合件13由該第二樞接部132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11底端的另一凸柱C,該第二連動部133則供該控制桿15連接。
該控制桿15具有一桿本體151,該桿本體151貫穿該握持管11,並由該桿本體151的一端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該第一開合件12的第一連動部123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第二連動部133。據此,當該桿本體151 相對於該握持管11產生軸向位移時,可同步連動該第一開合件12的第一連動部123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第二連動部133產生位移,進而使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分別以該第一樞接部122及該第二樞接部132為支點樞轉,致使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相對夾合或張開。
又,該桿本體151的二端之間設有一第一穿針道1511及一第二穿針道1512,該第一穿針道1511具有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共軸(通過該軸線A1)的部位,該第二穿針道1512則具有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共軸(通過該軸線A2)的部位,以分別供該穿刺件2從不同方向穿伸通過,可導引該穿刺件2在插入該握持管11後能更準確地朝對應的開口113穿出。較佳地,可選擇如圖所示,使該第一穿針道1511及該第二穿針道1512均同時兼具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共軸(通過該軸線A1)及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共軸(通過該軸線A2)的部位;據此,將該桿本體151組裝入該握持管11時,不必再核對該桿本體151是否與該握持管11正確對位,都能供該穿刺件2從不同方向穿伸通過,故可提升組裝便利性及效率。
此外,該控制桿15還可包含一旋壓件152及一彈性件153,該旋壓件152具有至少一個卡掣部1521,該旋壓件152設於該握持管11的一端,且該旋壓件152的卡掣部1521對位於該握持管11的定位槽114。該彈性件153套合於該桿本體151的二端之間,且該彈性件153的二端分別抵接該握持管11的內壁與該桿本體151,以由該彈性件153維持該桿本體151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一端抵接該旋壓件152。
據此,該旋壓件152可推抵該桿本體151相對於該握持管11產生軸向位移,使該旋壓件152的卡掣部1521對應於該定位槽114的軸向延伸部1141中產生位移,並於該卡掣部1521位移至該定位槽114的轉折 延伸部1142時,旋轉該旋壓件152,使該旋壓件152的卡掣部1521移入該轉折延伸部1142中,避免該桿本體151再相對於該握持管11產生軸向位移,故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即得以維持相對張開的型態,有助提升操作時的便利性。
請參照第2、5a、5b圖,該穿刺件2用以穿伸通過該握持管11、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勾線槽14,或是穿伸通過該握持管11、該第二開合件13及該勾線槽14。在本實施例中,該穿刺件2具有一針頭21,該針頭21的自由端部呈尖銳狀並設有一開槽211。該針頭21在該開槽211中設有一夾線部212,以將該開槽211分為相連通的一導引室211a及一容室211b;該導引室211a介於該開槽211的開口處至該夾線部212之間,該容室211b則介於該夾線部212至該開槽211的最深處之間。該夾線部212未受力時,該開槽211在該夾線部212處的最小間距D1小於縫合線L的線徑;故,該針頭21可以供縫合線L從該開槽211的開口處穿入該導引室211a,並於縫合線L通過該夾線部212時撐開該針頭21,及通過該夾線部212後被彈性復位的該夾線部212侷限在該容室211b中,使該縫合線L維持容置在該容室中而不易脫出。該容室211b的最大深度D2小於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厚度T(標示於第4圖中)。該穿刺件2另可在未設有該針頭21的一端設置一握把22,以提升使用者操控該穿刺件2的便利性及精準度。
請參照第6圖,據由前述結構,以下說明以本發明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縫合病患進行微創手術所形成的傷口W的流程。首先,將縫合線L勾掣於該操控組件1的勾線槽14,並以該操控組件1的控制桿15控制該本體11的第一開合件12及第二開合件13相對夾合。續以該操控組件1的底端直接插入微創手術所形成的傷口W中,使該第一開合件12及第二開合件13伸入筋膜層F的底部。
請參照第7圖,以該操控組件1的控制桿15控制該本體11的第一開合件12及第二開合件13相對張開,由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抵接筋膜層F的內緣,並使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12的開口113及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較遠離該第二開合件13的開口113均裸露於傷口W外,且該操控組件1暫時無法從傷口W中抽出。在本實施例中,可藉由按壓該控制桿15的旋壓件152,連動桿本體151相對於該握持管11向下產生軸向位移,使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得以相對張開;且在張開的過程中,縫合線L可在該勾線槽14中被向下抽移,使張開的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的外周圈繞有縫合線L。接著,轉動該旋壓件152,使該桿本體151暫時無法相對於該握持管11產生軸向位移,以維持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呈相對張開的型態。
請參照第8、9圖,將該穿刺件2由其針頭21從裸露於傷口W外的其中一開口113插入,例如從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12的開口113插入,使該針頭21通過該桿本體151的第一穿針道1511,並於該針頭21穿出相對的開口113後,接續穿刺通過病患的傷口W一側的筋膜層F,續於該針頭21的自由端部穿伸入該第一開合件12的第一被穿刺部121時,將縫合線L侷限在該針頭21的容室211b中(請搭配參考第5b圖)。。
請參照第10圖,接著,反向抽出該穿刺件2的針頭21,使該縫合線L原先勾掣在該第一管殼11a及該第二管殼11b上的部位受抽動,及由該針頭21將該縫合線L被夾持住的地方通過該筋膜層F及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而抽出病患體外。其中,由於該針頭21的容室211b的最大深度D2小於該第一開合件12的厚度T,故該針頭21的自由端部穿伸入該第一開合件12的第一被穿刺部121後,操作人員除了可以在該縫合線 L已通過該針頭21的夾線部212時憑手感得知之外,即使未注意到該縫合線L通過時的手感,該縫合線L抵觸到該容室211b最深處後,操作人員也能明顯感覺到該穿刺件2的針頭21不易再朝更深處刺入,而可開始反向抽出該針頭21的動作,有助提升操作便利性。
請參照第11、12圖,抽出該針頭21後,將該針頭21與該縫合線L分離,再由該穿刺件2從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較遠離該第二開合件13的開口113插入,使該針頭21通過該桿本體151的第二穿針道1512,並於該針頭21穿出相對的開口113後,接續穿刺通過病患的傷口W另一側的筋膜層F,續於該針頭21的自由端部穿伸入該第二開合件13的第二被穿刺部131時,將縫合線L侷限在該針頭21的容室211b中(請搭配參考第5b圖)。續反向抽出該穿刺件2的針頭21,使該縫合線L被夾持住的地方通過該筋膜層F及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而抽出病患體外,並再次將該針頭21與該縫合線L分離。
請參照第13圖,以該操控組件1的控制桿15控制該本體11的第一開合件12及第二開合件13再度相對夾合,使該操控組件1得以從傷口W中抽出。在本實施例中,可反向轉動該旋壓件152,使該桿本體151能相對於該握持管11向上產生軸向位移,令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得以相對夾合。
請參照第14圖,續將該操控組件1自該傷口W中抽離,使縫合線L原先仍勾掣在該第一開合件12及該第二開合件13上的部分能脫離;且抽離該操控組件1時,縫合線L的二端也能分別從該第一穿刺導引部111及該第二穿刺導引部112中脫離,使該縫合線L與該操控組件1徹底分離。
請參照第15、16圖,續抽拉該縫合線L的二端,使該縫合線L拉動該傷口W的筋膜層F自底部向上逐漸相對靠合;再從病患體外將 該縫合線L打結並剪除多餘線段,續將該縫合線L的打結處塞入該傷口W中,即完成該傷口W的縫合。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可直接插入原手術傷口中,且不需其他內視鏡輔助即可進行傷口的縫合,不會在病患的皮膚表層增加額外的傷口,可達到提升傷口復原效率及降低傷口感染機率等功效。再且,縫合過程中只會在皮下穿刺出二個供縫合線通過的細微傷口,該二細微傷口可在短時間內自然癒合,並不會在穿刺處形成筋膜層的缺損。
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相當易於操作,即使是沒有豐富手術經驗的操作者,也能輕易且準確地完成傷口的縫合,有助提升縫合傷口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確實地從傷口內部的筋膜層處縫合傷口,即使是腸沾黏或脂肪層較厚等特殊病患也能適用,具有極佳的實用性。
本發明的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穿刺件會在針頭卡掣至對應的開合件後即停止插入的動作,故可清楚掌握穿刺件的針頭的入針深度,不會有入針過深而傷到其他組織(例如:臟器)的疑慮,可降低手術風險。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操控組件
11‧‧‧握持管
11a‧‧‧第一管殼
11b‧‧‧第二管殼
111‧‧‧第一穿刺導引部
112‧‧‧第二穿刺導引部
113‧‧‧開口
12‧‧‧第一開合件
13‧‧‧第二開合件
14‧‧‧勾線槽
141‧‧‧凸片
142‧‧‧凹缺
152‧‧‧旋壓件
2‧‧‧穿刺件
21‧‧‧針頭
22‧‧‧握把
L‧‧‧縫合線

Claims (19)

  1. 一種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包含:一操控組件,該操控組件具有一握持管、一第一開合件及一第二開合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樞接於該握持管的一端而可相對夾合或張開,該第一開合件設有一第一被穿刺部,該第二開合件設有一第二被穿刺部,一勾線槽呈連續延伸地設於該握持管、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外表面,該勾線槽通過該第一被穿刺部及該第二被穿刺部;及一穿刺件,該穿刺件具有一針頭,該針頭的自由端部設有一開槽,一夾線部設於該開槽中,該針頭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握持管及該第一開合件的第一被穿刺部,使該夾線部通過該勾線槽,或是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握持管及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被穿刺部,使該夾線部通過該勾線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中,該握持管設有一第一穿刺導引部及一第二穿刺導引部,該針頭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及該第一被穿刺部,或是可抽離地穿伸通過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及該第二被穿刺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中,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張開時,該第一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一被穿刺部相對位,該第二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二被穿刺部相對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中,該夾線部將該開槽分為相連通的一導引室及一容室,該導引室介於該開槽的開口處至該夾線部之間,該容室介於該夾線部至該開槽的最深處之間;該夾線部未受力時,該開槽在該夾線部處的最小間距小於一縫合線的線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中,該容室的最大深度小於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厚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其中,該操控組件另具有一控制桿,該控制桿貫穿該握持管並連接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用以控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夾合或張開。
  7. 一種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包含一握持管、一第一開合件及一第二開合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樞接於該握持管的一端而可相對夾合或張開,該第一開合件設有一第一被穿刺部,該第二開合件設有一第二被穿刺部,一勾線槽呈連續延伸地設於該握持管、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外表面,該勾線槽通過該第一被穿刺部及該第二被穿刺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握持管設有一第一穿刺導引部及一第二穿刺導引部,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張開時,該第一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一被穿刺部相對位,該第二穿刺導引部與該第二被穿刺部相對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握持管分為能相對結合的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該第一穿刺導引部為貫穿該第一管殼內部的一斜向通道,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在該第一管殼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該第二穿刺導引部為貫穿該第二管殼內部的一斜向通道,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在該第二管殼的外表面形成二相對的開口;該第一穿刺導引部的該二開口與該第一開合件的該第一被穿刺部共軸,該第二穿刺導引部的該二開口與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被穿刺部共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 該勾線槽中設有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該勾線槽用以容放一縫合線,並由該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勾掣該縫合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握持管分為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在該第一管殼及該第二管殼相鄰接的端緣處形成該勾線槽及該數個相對的凸片與凹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握持管分為一第一管殼及一第二管殼,在該第一管殼及該第二管殼相鄰接的端緣處設有數個凹孔與凸柱,該數個凹孔與凸柱相對嵌卡以維持該第一管殼與該第二管殼相對結合;該第一開合件設一第一樞接部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底端的其中一凸柱,該第二開合件設一第二樞接部樞接於最鄰近該握持管底端的另一凸柱。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另具有一控制桿,該控制桿貫穿該握持管並連接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用以控制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夾合或張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第一開合件設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開合件設一第二連動部;該控制桿具有一桿本體,該桿本體貫穿該握持管,並由該桿本體的一端連接該第一開合件的第一連動部及該第二開合件的第二連動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桿本體的二端之間設有一第一穿針道及一第二穿針道,該第一穿針道具有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該第二穿針道具有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第一穿針道及該第二穿針道均同時兼具與該第一穿刺導引部共軸及 與該第二穿刺導引部共軸的部位。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握持管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該控制桿另具有一旋壓件,該旋壓件設有至少一個卡掣部,該旋壓件的卡掣部對位於該握持管的定位槽中,用以維持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相對張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控制桿具有一彈性件套合於該桿本體的二端之間,該彈性件的二端分別抵接該握持管的內壁與該桿本體,以由該彈性件維持該桿本體較遠離該第一開合件及該第二開合件的一端抵接該旋壓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微創手術縫合裝置的操控組件,其中,該定位槽具有一軸向延伸部及一轉折延伸部,該軸向延伸部及該轉折延伸部均貫穿該握持管的管壁,該軸向延伸部沿該握持管的軸向延伸,該軸向延伸部的一端連通至該握持管的自由端,該軸向延伸部的另一端連通該轉折延伸部。
TW104141185A 2015-12-08 2015-12-08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TWI571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185A TWI571228B (zh) 2015-12-08 2015-12-08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1185A TWI571228B (zh) 2015-12-08 2015-12-08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1228B true TWI571228B (zh) 2017-02-21
TW201720375A TW201720375A (zh) 2017-06-16

Family

ID=58608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1185A TWI571228B (zh) 2015-12-08 2015-12-08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12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3953B (zh) * 2018-08-29 2019-07-01 康沛醫材股份有限公司 Puncture sleeve and puncture kit contain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2845A (en) * 1996-07-31 1998-07-21 Shewchuk; Dwight Trocar site suturing device
TWI481380B (zh) * 2011-12-15 2015-04-21 Pergolas Medical Technology 微創肌腱縫合手術套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2845A (en) * 1996-07-31 1998-07-21 Shewchuk; Dwight Trocar site suturing device
TWI481380B (zh) * 2011-12-15 2015-04-21 Pergolas Medical Technology 微創肌腱縫合手術套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375A (zh) 2017-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7291B1 (en) Tissue engagement devices and systems
US10307146B2 (en) Laparoscopic port site closure device
JP4980887B2 (ja) 縫合器
JP5185544B2 (ja) 縫合システム
CA2711300A1 (en) Medical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ndoscopically suturing perforations
JP2012517852A (ja) 縫合糸を操作するための医療器具、特に関節鏡視下手術に有用な医療器具
TWI556786B (zh) Laparoscopic surgery of the suture and knotting integr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surgery with the knot composition
CN105848592A (zh) 用于腹腔镜穿刺口部位闭合装置的外科缝合线
US10390818B2 (en) Ferrule for use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WO2019183862A1 (zh) 腔内手术系统
US20160038140A1 (en) Suture device
US10588621B2 (en) Medical needle
US20200397429A1 (en) Surgical port closure device
CN105748121B (zh) 腔镜戳孔缝合器
WO2017163600A1 (ja) 医療用双方向縫合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WO2020248807A1 (zh) 腔内手术器械
US10524780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TWI572313B (zh)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TWI571228B (zh) 微創手術縫合裝置
KR101306032B1 (ko) 외과 수술용 장치
JP5285050B2 (ja) 内視鏡用フード
JP7187530B2 (ja) 医療用双方向縫合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9984814B (zh) 一种固定组件
WO2010103467A1 (en) A surgical needle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CN109984783B (zh) 一种缝合孔的缝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