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9037B -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 Google Patents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9037B
TWI569037B TW103115031A TW103115031A TWI569037B TW I569037 B TWI569037 B TW I569037B TW 103115031 A TW103115031 A TW 103115031A TW 103115031 A TW103115031 A TW 103115031A TW I569037 B TWI569037 B TW I5690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ransmitting
carri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ang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5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1119A (zh
Inventor
zhi-yi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15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90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1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1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037B/zh

Link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Description

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透光載具,尤其是一種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
常見的光學顯微鏡利用光學透鏡將人眼所不能清晰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提供人們近距離賞析微觀世界的影像資訊,一般來說,光學顯微鏡通常包括有載物台、光學觀測鏡組、光源組件以及調焦組件,當進行儀器操作時,研究者先將承載待觀測樣本的玻片放置於載物台上,並操控調焦組件,使樣本能夠清晰成像,藉以達到觀察研究的目的;至於光學影像的清晰與否,除放大倍率外,光照亮度是否充分也很重要,所以,光源的有效利用與否將成為影響成像品質的一個重大因素。
由於光照條件的差別,可以將光學顯微鏡大致區分為光源在觀測者同側的漫反射式、光源在觀測者相反側面的穿透式、以及光被待觀測物吸收並且釋放螢光的螢光顯微鏡,本案主要可以應用在非螢光顯微鏡的操作環境,並且可以經由輔具而達成螢光顯微鏡的效果;當然,熟悉本技術領域人士也可以輕易將本案所揭露的結構應用在其他非螢光觀測上。
光照射在物體上,一般效應不外穿透、反射、吸收,螢光就是在物體吸收入射光後,電子躍遷至高能量軌域,再度由高能量軌域躍遷回基礎軌域時,釋放出波長較長、頻率較低的螢光。相對於物體表面的直接反射光、以及表面不平坦所造成的漫反射光,螢光的強度明顯低過至少 三個數量級,其中直接反射光又比漫反射光要高出至少十至百倍。因此,特別是針對觀察螢光反應的實驗,必須藉由波長差異,將波長較短的直接反射和漫反射光大幅度濾除,才能清楚觀察和紀錄最終的螢光反應。
也因此,螢光顯微鏡需要大量的光學濾鏡,但在過濾過程中,也必然會以較少的比例削弱實際要觀測的螢光本身強度;如此,更反向強迫螢光顯微鏡要增強其光源輸出。在高發光、高濾光的條件下,造成螢光顯微鏡通常價格都是一般顯微鏡的數十倍。然而,當待觀測物可以是例如斑馬魚或蛆等活體時,激發光源的光照能量若過強,將使得觀測環境溫度加速上升,當發光強度過強時,甚至曾經有待觀測物因為高能量光束照射而導致蛋白質變性,更簡單地說,就是將待觀測物煮熟了。
另方面,在生物科學的領域,許多研究是針對基因轉植,為便於觀察,植入的基因常會攜帶螢光蛋白,藉由螢光顯微鏡觀察待觀測物的螢光反應有無,確認基因植入的成敗,並且可以對轉植成功的生物進一步深入研究。近年來有一種被大量研究的螢光基因斑馬魚,主要是因為此類斑馬魚繁殖量大且繁殖周期短、能產生大量後代,並具有近似人類的器官系統等特性,甚至被推廣至疾病研究、藥物篩選、毒物測試等相關研究,然而斑馬魚在實驗中終究是活體生物,所以在進行上述螢光顯微實驗時,可能會不斷地移動位置,何況在小水滴中活動的斑馬魚還可能因水滴中溶氧不足而死亡,更影響實驗進行的流暢性,因此,上述螢光實驗有其重要性,而且任何讓實驗可以快速進行的器材,都會受到研究者的歡迎。
若可以使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而觀察可見光範圍的螢光反應,將可大幅降低此種螢光實驗的器材設備費用,讓螢光實驗的門檻驟降; 因此申請人已經針對相關設備改良提出數件相關專利申請,其中,為降低入射的激發光發生的直接反射與漫反射,避免其干擾所要偵測觀察的螢光影像,申請人已經在前案中提出激發光是採用低角度的側向發光結構,並且以貼近待觀測物的距離設置光源。但如前所述,光源強度仍有一定侷限,究竟如何將有限的光源有效率利用,使得激發光源所發光束能夠充分且均勻地分佈至待觀測範圍,符合光學觀測所需,同樣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光照均勻充分、且方便操作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除可大幅提升光束的利用率及再用性,用以增進觀察時的顯微鏡成像品質,更能加強光照範圍並均勻擴散,使得觀測或擷取待觀測物影像的成功率提高,加速實驗過程,降低待觀測物因環境溫度過高導致加速死亡的風險。尤其是針對螢光影像的觀測或擷取,在激發光源被致能發光打到待觀測物的過程,由於激發光源的亮度遠高於待觀測物所釋放的螢光,假若不能在光源的行徑間配置適當的光學輔助裝置,將使得螢光影像來自激發光源的雜光干擾及覆蓋,導致觀測者在觀察上遭遇重重困難,因此本案的透光載具更可進一步設置部分簡單型的濾光片或鍍膜,將多餘且不必要的干擾雜光加以過濾,使得最後匯聚至物鏡的訊號光線更加易於觀測及擷取。
此外,本案的透光載具也可以額外設有內建低角度光源,藉由透光載具形成有導光部,當低角度光源被致能發光時,低角度光源發出的光束將會在導光部進行全內部反射而不會隨意的四散,使得低角度光源所發的光束獲得較佳的利用率,並且由於低角度光源極其貼近待觀測物,使得所發的光束強度可以壓低甚多,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待觀測物因環境溫 度變化而死亡的疑慮,還可以大幅降低光源需要散熱的問題,無疑將實驗的整體流暢度及便利性向上提升。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聚光部的透光載具,使透光載具可有效利用光源,讓低角度光源所發的光束能夠充分且均勻地分佈至待觀測範圍,提升螢光顯微鏡觀察時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再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形成有阻光間隔的透光載具,使得容置凹穴中的待觀測物不受相鄰容置凹穴中的光束干擾,而是獨立且互不影響的觀察標的。
本發明又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光回收部的透光載具,使其能夠將未照射至待觀測範圍的光線,折返回待觀測範圍中利用,減少無謂的光源浪費。
本發明又另一個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應用於螢光顯微鏡的透光載具,使其在光徑中配置有適當的濾光擋牆或鍍膜,用以過濾不必要的雜光干擾。
本發明的更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設置有低角度光源並形成導光部的透光載具,讓低角度光源發散的光束會在導光部進行全內部反射,完整照亮待觀測物,使得光照的強度獲得控制,減少待觀測物死亡的機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前述螢光顯微鏡具有一組光學觀測鏡組,且該透光載具是供容置至少一個待觀測物,供一個低角度光源照射前述待觀測物,該透光載具包括:一個沿著一個長度方向延伸的透光基板,該透光基板具有沿著該長度方向延 伸的兩個相對側緣、位於該長度方向兩相反端的兩個端緣、及至少一個形成於前述相對側緣間而供容置上述待觀測物的容置凹穴;以及至少一個形成於該透光基板上述側緣、使得上述低角度光源發光角度朝向上述至少一個容置凹穴收斂的聚光部。
因此,本案所揭露的一種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不僅可用於承載待觀測物,還可藉由形成的聚光部,大幅提升低角度光源所發光束的利用率,光照範圍也更為均勻,使得觀察或擷取待觀測物影像的成功率提高,提升顯微觀察時的成像品質;此外,阻光間隔的配置,使各個容置凹穴中的待觀測物是獨立且互不影響的觀測標的,而光回收部可有效回收光束,避免無謂地光源耗損;繼而,將其應用於螢光檢測實驗中時,將可觀測到具有螢光特性的待觀測物,提升透光載具在應用上的廣度;另外,在透光載具上額外設置低角度光源,藉由透光載具形成有導光部,低角度光源將會在導光部進行全內部反射,使得低角度光源所發的光束獲得較大的利用率,低角度光源的光照強度可以獲得控制,同樣可以有效避免待觀測物因環境溫度變化而死亡的疑慮,更同步降低光源散熱的需求,無疑將實驗的整體流暢度及便利性向上提升,從而達成所有上述目的。
1、13、14‧‧‧透光載具
11、114‧‧‧透光基板
111‧‧‧側緣
112‧‧‧端緣
113、1132、1134‧‧‧容置凹穴
114‧‧‧阻光間隔
115‧‧‧光反射層
1161‧‧‧微結構
12、122‧‧‧聚光部
121、1211、1212、1213‧‧‧透光擋牆
1223‧‧‧濾光層
1233‧‧‧濾光片
13‧‧‧遮光部
144‧‧‧導光部
1414‧‧‧頂部
1424‧‧‧底部
8、84‧‧‧待觀測物
9、94‧‧‧實體光學顯微鏡
91、914‧‧‧機身
92、924‧‧‧光學觀測鏡組
24、93‧‧‧低角度光源
圖1為本案第一實施例中將透光載具應用於實體光學顯微鏡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透光載具立體結構示意圖,是說明透光載具包括一個沿著L方向形成長方形的基板;圖3為圖1中的透光載具剖面示意圖,是說明透光載具包括聚光部及用以 回收光束的光反射層;圖4為本案第二實施例中的透光載具剖面示意圖,是說明微結構同樣具備光線回收的功效,能充分地利用所有光束;圖5為本案第三實施例中的透光載具剖面示意圖,是說明透光擋牆成形為半圓形球面透鏡;圖6為圖5的透光載具俯視示意圖,是說明透光擋牆可以將低角度光源所發略具有發散角度的光束收斂至平行角度,使得光束更加精確利用;圖7及圖8為本案第四實施例中應用於螢光觀測的聚光載具剖面圖,是說明經由額外設置濾光層及濾光片,將與螢光光譜重疊的激發光源進行過濾,使得觀測或擷取的成像更加清晰;圖9為本案第五實施例中將透光載具應用於實體光學顯微鏡的示意圖;圖10為圖9中的透光載具剖面示意圖,是說明透光載具的導光部具有一對彼此平行的頂面和底面;圖11圖10中透光載具側面示意圖,是說明在透光載具上設置有低角度光源,並透過導光部的頂面和底面,使得低角度光源所發光束可以全內部反射而加以有效利用。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此外,在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將以相似之標號表示。
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如圖1所示,本例中的透光載具1是應用於一般的實體光學顯微鏡9,藉以取代過 往常用的載玻片抑或是玻璃培養皿等承載器具,作為待觀測物的觀測載台,本例中的實體光學顯微鏡9包括有機身91、光學觀測鏡組92以及一個特別設置的低角度光源93;此處所謂低角度光源,是指光源與待觀測物的連線,相對於承載平面的夾角小於45度的側向光源。因此,可以提供一個較低角度的光源照射,避免從待觀測物表面垂直反射回來的直接反射光大量進入光學觀測鏡組92,進而干擾觀測時的影像資訊。
請參考圖2所示,本例的透光載具1包括一個沿著箭號L方向延伸而形成長方形樣態的透光基板11;在此為行文的精簡與順暢,定義箭號L方向即為長度方向。透光基板11具有平行於長度方向的兩個相對側緣111、以及位於長度方向兩端的兩個端緣112。在本例中,透光基板11是由玻璃材質製成,且在兩個側緣111間形成有三個彼此半徑相異的容置凹穴113,可以參酌待觀測生物活體的尺寸,選擇不同大小的容置凹穴113,並防止其在觀察過程中脫離預定的光照範圍,舉例來說,凹穴的尺寸規格依序為5mmφ、10mmφ、15mmφ,從而提高整體實驗的正確性。當然,若要觀測的待觀測物是例如蛆等較大生物,亦可改採較大尺寸的透光載具,而僅保留單一凹穴,此時的基板亦可改為正方形或其他類似形狀。
一併參考圖3所示,本例的透光載具1除具有玻璃材質的透光基板11外,更形成有沿著兩側緣111方向延伸的聚光部12,在本例中是例釋為拋磨成形的兩道透光擋牆121,為避免置於容置凹穴113中的例如斑馬魚躍出,透光擋牆121在中間面向容置凹穴113的部分高度較高,並且逐漸朝兩側緣111方向下傾,傾斜面最終分別與兩側緣111垂直向上的側壁(未標號)夾一鈍角連結,由於傾斜角度的作用,當低角度光源(圖未示)以例 如水平方向的光束平行入射時,上方入射至傾斜面的光束將進入透光擋牆121而向下偏折,相對地,直接照射至側壁處的光束將直行而不偏折;因此,上下兩方的光束將夾一銳角彼此接近,使得來自光源的平行光相對收斂,讓上方光束不會單純從容置凹穴113上方略過,而可有效地加強光源照射至容置凹穴113的範圍;另方面,聚光部12雖然可有效地收斂低角度光源發出的光束,使發散角縮小的光束主要照射在待觀測物8所滯留區域,但仍可能有部分光線會從透光基板11底部逸出,所以本例特別在透光基板11底面上,形成兩道分別對應上述兩道透光擋牆121的光反射層115作為光回收部,將逸散的光線再次回收利用,使得由聚光部12的側面或斜上方,以夾角小於45度入射的光線,一旦照射至光反射層115時,可以被反射回待觀測物8所在區域。
進一步考慮如何有效隔絕外部雜光干擾,由於透光載具必須能沿著例如其長度方向在顯微鏡下往返移動,因此即使是將低角度光源及預定觀測區域以遮罩包覆起來,也必須在遮罩沿著長度方向的位置上保留有出入口,供透光載具進行往返移動,相較於微弱的螢光訊息,來自遮罩出入口的外部環境雜光,將嚴重干擾觀察與紀錄的成功率。因此,本例的透光載具1在透光基板11兩個端緣112處,額外將玻璃材質粗化,形成光線不易直接穿透的遮光部13,用以隔絕外部光束干擾,且由於本例的透光載具1是例釋為具有三個容置凹穴113,因此透光基板11在容置凹穴113垂直於長度方向更分別延伸有阻光間隔114,將每個容置凹穴113隔離為一獨立區域,使得滯留於容置凹穴113內的待觀測物8是獨立且互不影響的觀察標的,增加實驗的成功率。
當然,熟悉本技術領域人士所能輕易理解,聚光部的透光擋牆可有多種實施樣態進行變化,如圖4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所示,透光擋牆1211可以成形為類似於凸透鏡的弧形曲線,另外,光回收部則可更換為形成在透光基板(圖未示)底部的微結構1161,同樣能進行光線回收,充分地利用所有可用光束。抑或是如圖5及圖6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所示,將聚光部122的透光擋牆1212成形為例如兩道分別對應例釋為單一容置凹穴1132的半圓形球面透鏡,使得例釋為發光二極體的低角度光源(圖未示)所發略具有發散角度的光束可以收斂至例如平行,更精確且均勻地散佈至待觀測物(圖未示)可能存在的區域,同樣可以達成本案的功效。
然而,當應用於螢光顯微鏡時,還須再進一步考量螢光的微弱訊號相較於入射光或漫反射光,訊號雜訊比不佳的問題。因此,本案第四較佳實施例請參考圖7所示,為便於說明起見,本例中將低角度光源(圖未示)例釋為紫外線光束,且發光波長是涵蓋一般的藍光波長範圍,而螢光則為一般的藍光範圍。應用於螢光顯微鏡的透光載具13在透光擋牆1213外側面額外塗布有一層濾光層1223,藉此加強吸收過濾與螢光光譜重疊且涵蓋一般藍光波長的紫外線光束穿透,而讓例如波長在450nm以下的紫光和紫外光通過,避免來自涵蓋一般藍光波長範圍之紫外線光束的藍光干擾螢光反應所發出的藍光。
此外,過往的激發光源皆為直接照射待觀測物,使得入射光數大多是直接反射而回,只有少量的入射光被漫反射而四散,真正產出的螢光相較於前述反射與漫反射光的量卻是微乎其微,即使本案採用低角度激發光源,藉以避免最大量的直接反射光干擾,但漫反射的紫光或紫外光 光束若和螢光的藍綠光同時進入光學觀測鏡組,仍將嚴重干擾欲觀測的螢光影像品質。
為解決前述問題,請一併參考圖8所示,本例在透光擋牆1213的凹陷處中裝設一濾光片1233與前述濾光層1223相反,此時的濾光片1233則是大量吸收或反射波長低於450nm的紫外光和紫光,僅容許波長較長的藍綠螢光波長成分大量穿透,提升研究者所能看到螢光資訊的訊雜比,因此,可將本案推廣至例如具螢光基因的斑馬魚觀測,增加本案的使用彈性。
更進一步來說,為增加本案的透光載具獲得較好的使用廣度,本案第五較佳實施例如圖9所示,本例中的透光載具14是應用於例釋為倒立式顯微鏡的實體光學顯微鏡94,本例中的實體光學顯微鏡94同樣具有機身914、光學觀測鏡組924,且為避免外界的雜光影響實驗時的精確度,透光載具14仍然是放置於遮罩(圖未示)內,讓觀測者得到更精準的實驗結果,減少發生誤判的機率。
此外,為使得低角度光源所發光束具有更佳的使用效率,請參考圖10、11所示,本例中的透光載具14在二個側緣(未標號)處分別形成有簡單的導線電路,並且額外貼附設置低角度光源24,且如同前一實施例所述,本例中的低角度光源24是例釋為發光二極體,依照透光載具本身的折射率,可以算出內部全反射的臨界角,只要選擇發光二極體的發光角度小於該臨界角的大小,所有來自低角度光源24的光束,將可藉由透光基板114在側緣及容置凹穴1134之間形成的導光部144傳輸,將低角度光源24所發的光束完整導入待觀測物84的滯留區域,讓觀測者在觀察待觀測物84螢 光反應的過程中,能取得足夠的照明亮度,讓觀察更易於實施。
本例中的導光部144具有一對彼此平行的頂面1414及底面1424,為便於說明,圖式中是將頂面1414及底面1424以誇張的厚度標示,而低角度光源24則具有一個能在頂面1414和底面1424間全內部反射的出光角度;在此為行文便利,定義能在頂面和底面間全內部反射的出光角度即為全內部反射的臨界角,關於全內部反射臨界角的公式如下,nsin θ,其中n在本例中為空氣的折射率;n1為導光部內部的折射率;n2為導光部的頂面和底面的折射率;θmax為可以發生全內部反射的臨界角。當然,熟悉本技術領域人士可以輕易得知,即使作為光源的LED發光角度有較小比例超過上述臨界角,只要大部分比例的光束是位在上述內部全反射的臨界角範圍中,亦可達成本案的效果而無礙於本案技術的實施。
由於低角度光源所發的光束受到導光部的傳導,可以完整且均勻地照亮待觀測物的滯留區域,不容易有激發光大量逸散的疑慮,使得本例中低角度光源的光照強度可以獲得控制而較現有技術大幅降低,不必擔心待觀測物因環境溫度快速變化而導致死亡,也可以使得光源散熱問題獲得大幅緩解。透過本例中透光載具的結構,將實驗的流暢度向上提升。如熟悉本技術人士可以輕易理解,上述光源與側壁之間也可以再額外設置一個凸透鏡,抑或是讓透光載具的側壁部分形成如上述實施例的凸透鏡型狀結構,都可以進一步增加聚光效果,也都應屬於本案範圍。
綜觀上述,本案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不僅可用於承載待觀測物,還可藉由形成的聚光部充分且均勻地將入射光分佈至待觀測範圍,此外,阻光間隔的配置使各個容置凹穴中的待觀測物是獨立且互不影 響的觀測標的,並且另外設置有光回收部能有效回收低角度光源所發光束,避免無謂地光源耗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透光載具上設置有發光二極體,藉由透光基板形成有導光部讓發光二極體所發光束能在導光部內進行全反射,發光二極體的光束可以獲得較佳的利用性而不會發生隨意溢散的狀況,同樣具有光照範圍均勻的效果,進一步來說本案的透光載具當然同樣可應用於螢光顯微鏡中,從而獲得適當的螢光影像資料。因此,本發明所揭露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應用廣泛,足以符合光學檢測實驗室的大部分需求。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透光載具
11‧‧‧透光基板
111‧‧‧側緣
112‧‧‧端緣
113‧‧‧容置凹穴
114‧‧‧阻光間隔
115‧‧‧光反射層
12‧‧‧聚光部
13‧‧‧遮光部

Claims (11)

  1. 一種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前述螢光顯微鏡具有一組光學觀測鏡組,且該透光載具是供容置至少一個待觀測物,供一個低角度光源照射前述待觀測物,該透光載具包括:一個沿著一個長度方向延伸的透光基板,該透光基板具有沿著該長度方向延伸的兩個相對側緣、位於該長度方向兩相反端的兩個端緣、至少一個形成於前述相對側緣間而供容置上述待觀測物的容置凹穴、以及至少一個形成於上述容置凹穴和上述側緣間、使得上述低角度光源發光角度朝向上述至少一個容置凹穴收斂的聚光部,其中上述低角度光源是設置於前述側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低角度光源更包括複數發光二極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更包括形成於上述端緣的遮光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該透光基板在上述容置凹穴間,於垂直該長度方向延伸有一個阻光間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該聚光部包括形成於上述容置凹穴和上述兩側緣間的兩道透光擋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透光擋牆的高度是以朝向上述容置凹穴側高於接近上述側緣側的方向遞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透光擋牆分別具有一個傾斜入光面,供上述低角度光源入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透光擋牆形成有分別對應上述容置凹穴的凸透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透光擋牆更分別包括成形在上述透光擋牆外側面的濾光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更包括設置在上述透光擋牆凹陷處的濾光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螢光顯微鏡用透光載具,其中上述透光基板有對應上述透光擋牆的光回收部,且前述光回收部是塗布在該透光基板底面的光反射層。
TW103115031A 2014-04-25 2014-04-25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TWI569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5031A TWI569037B (zh) 2014-04-25 2014-04-25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5031A TWI569037B (zh) 2014-04-25 2014-04-25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1119A TW201541119A (zh) 2015-11-01
TWI569037B true TWI569037B (zh) 2017-02-01

Family

ID=55220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5031A TWI569037B (zh) 2014-04-25 2014-04-25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6903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3429B2 (en) * 2001-01-12 2003-03-18 Ccs Inc. Inspection illuminator
EP1347284B1 (de) * 2002-03-18 2008-01-09 ibidi GmbH Probenträger mit integrierter Optik
US8469572B2 (en) * 2011-02-03 2013-06-25 Leica Microsystems (Schweiz) Ag Flat panel light source for a transillumination device of a microscop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3429B2 (en) * 2001-01-12 2003-03-18 Ccs Inc. Inspection illuminator
EP1347284B1 (de) * 2002-03-18 2008-01-09 ibidi GmbH Probenträger mit integrierter Optik
US8469572B2 (en) * 2011-02-03 2013-06-25 Leica Microsystems (Schweiz) Ag Flat panel light source for a transillumination device of a microsco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1119A (zh) 2015-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1704B2 (en)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o observe a sample with reflected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sample
US20190323944A1 (en) Image forming cytometer
US9683938B2 (en) Fluorescent imaging using a flatbed scanner
US2016007009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of single nano-particles and viruses
US11137588B2 (en) Observation apparatus which illuminates and observes a specimen from below
EP2917719B1 (en) Receptacle and system for optically analyzing a sample without optical lenses
US7297961B2 (en)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observ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08020548A1 (fr)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éclairage et microscope à balayage optique
WO2017005153A1 (zh) 抗眩光匀光光源及具该光源的影像撷取装置
JP2006201465A5 (zh)
JP7008029B2 (ja) 源自己蛍光を低減させ、均一性を改良するための散乱を伴う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921256B2 (en) Multi-surface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observation device, observation method, screening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bject
US11163143B2 (en) Observation apparatus
CN103777336A (zh) 显微光学撷取装置用荧光辅具模组、基架及该装置
TWI569037B (zh) A fluorescent vehicle for fluorescent microscopes
CN110161671A (zh) 暗场、明场、相衬、荧光多模式同步成像显微成像装置
JP2007298310A (ja) 光学装置
WO2021210637A1 (ja) 顕微鏡用照明装置、顕微鏡、及び観察方法
US11533392B1 (en) Solid-state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compact microscopy
CN110221422B (zh) 一种基于米氏散射的均匀光显微照明装置
Sasagawa et al. Front-light Structure for a Lensless Fluorescence Imaging Device with a Hybrid Emission Filter
CN103777335A (zh) 光学显微镜用聚光载具
Qiu et al. CCD on-chip imaging for smart micro-object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ITPS20130001A1 (it) Microscopio laser miniaturizzato per pc/tablet per rilevazione di nanoparticelle su vetrin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