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8218B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 Google Patent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8218B
TWI568218B TW100144869A TW100144869A TWI568218B TW I568218 B TWI568218 B TW I568218B TW 100144869 A TW100144869 A TW 100144869A TW 100144869 A TW100144869 A TW 100144869A TW I568218 B TWI568218 B TW I5682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server
information
vlan
client terminal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4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8298A (en
Inventor
Yoshifumi Tanimot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28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8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8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82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中繼通訊系統及中繼伺服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可相互通訊的複數之中繼伺服器、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將客戶端終端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用之LAN的中繼通訊系統,特別是有關於中繼通訊系統中所使用的中繼伺服器。
被連接在遠端LAN上的客戶端終端,有時會跨越WAN來進行通訊。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係可架設出類似直接連接至遠端LAN的網路。可是,VPN要架設出有擴充性及富彈性的網路,是有困難的。
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中繼通訊系統,係和VPN同樣地,架設出類似直接連接至遠端LAN的網路。又,中繼通訊系統與VPN不同,可容易地架設出有擴充性及富彈性的網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9991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揭露的中繼通訊系統中,LAN及客戶端終端的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會有變化。可是,在專利文獻1中,當客戶端終端及中繼伺服器在指定通訊目的地時,即時地確認裝置的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的具體手段,並未被揭露。又,用來動態地建構客戶端終端及中繼伺服器間的虛擬網路所需之具體手段,並未揭露。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在架構具有可相互通訊之複數中繼伺服器的中繼通訊系統時,能夠動態地作成虛擬網路。
以下說明複數樣態來作為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這些樣態,係可因應需要而作任意組合。
本發明之一觀點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係具備:第1網路;和第2網路;和被連接在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可透過第3網路而與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的第2中繼伺服器;和透過第1網路而與第1中繼伺服器連接的客戶端終端;和透過第2網路而與第2中繼伺服器連接的客戶端終端。
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資訊共用部、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中係儲存有中繼群組資訊,該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來表示,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構成了中繼群組之事實。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中係儲存有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資訊共用部,係令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在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係令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當中的二台以上之客戶端終端亦即中繼群組中,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間,共用VLAN群組資訊。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集線器資訊、會談資訊、和用來識別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其中,集線器資訊係含有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第1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及第2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會談資訊係用來表示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間所建立之會談之連接側與被連接側。
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係還具有:啟動命令控制部、VLAN會談控制部。啟動命令控制部,係當接收到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將回應訊號其中含有身為可啟動之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裝置的位址資訊,予以發送。VLAN會談控制部,係基於會談資訊而在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集線器會談,在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或第2中繼伺服器的VLAN裝置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裝置會談。
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還具有:虛擬位址控制部,係基於回應訊號而作成含有對VLAN裝置所分別賦予之虛擬位址的虛擬位址資訊,將虛擬位址資訊發送至VLAN裝置。
此處,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若為VLAN裝置,則將已被賦予之虛擬位址,設定至客戶端終端的VLAN介面,利用虛擬位址資訊及VLAN會談而與其他VLAN裝置進行通訊。
此處係進行以下處理:在VLAN群組間共用VLAN群組資訊,在VLAN裝置間建立VLAN會談,將VLAN群組啟動之際所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在VLAN裝置間予以共用。又,VLAN裝置,係將所被賦予之虛擬位址,設定至客戶端終端的VLAN介面。其結果為,可利用虛擬位址資訊及VLAN會談,讓客戶端終端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可相互通訊。
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係亦可還具有:控制著VLAN裝置間之通訊的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解析已接收到之通訊封包,若通訊封包裡含有虛擬位址,則參照虛擬位址,向已經與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VLAN裝置做連接的第1中繼伺服器或第2中繼伺服器,透過集線器會談而發送通訊封包。或者是,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參照虛擬位址,透過裝置會談而對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VLAN裝置,發送通訊封包。
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亦可還具有: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隨著VLAN客戶端終端的連接之變化,來更新VLAN群組資訊。
中繼通訊系統係亦可還具備:第3中繼伺服器,係可透過第3網路而與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並構成中繼群組。在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中係亦可還含有第3中繼伺服器之資訊。此處,亦可為,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在接收到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若VLAN客戶端終端是被連接至,有別於集線器資訊所示之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的另一第3中繼伺服器,則在VLAN群組的集線器資訊中追加第3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作成含有第3中繼伺服器的會談資訊而更新VLAN群組資訊。
亦可為,虛擬位址係包含:被賦予至VLAN裝置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所涉及之中繼伺服器,係可與作為第1網路而連接的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作為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而發揮機能的中繼伺服器。中繼伺服器係具備: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資訊共用部、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啟動命令控制部、虛擬位址控制部、VLAN會談控制部、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中係儲存有中繼群組資訊,該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來表示,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構成了中繼群組之事實。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中係儲存有中繼伺服器資訊,該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資訊共用部,係令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在第1中繼伺服器、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係令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當中的二台以上之客戶端終端亦即中繼群組中,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間,共用VLAN群組資訊。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集線器資訊、會談資訊、和用來識別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其中,集線器資訊係含有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第1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及第2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會談資訊係用來表示第1中繼伺服器與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所建立之會談之連接側與被連接側。啟動命令控制部,係當接收到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將回應訊號其中含有身為可啟動之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裝置的位址資訊,予以發送。虛擬位址控制部,係若接收到基於回應訊號而被作成之含有分別要對VLAN裝置所賦予之虛擬位址的虛擬位址資訊,則向VLAN裝置發送虛擬位址資訊。VLAN會談控制部,係基於會談資訊而與第1中繼伺服器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集線器會談,與已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的VLAN裝置終端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裝置會談。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控制著利用虛擬位址及VLAN會談的VLAN裝置間之通訊。
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亦可為,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將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加以解析,若通訊封包含有虛擬位址資訊,則參照虛擬位址,向已經與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VLAN裝置做連接的中繼伺服器,將通訊封包透過集線器會談而予以發送。或者是,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亦可為,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將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加以解析,若通訊封包含有虛擬位址資訊,則參照虛擬位址,透過裝置會談而對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VLAN裝置,發送通訊封包。
中繼伺服器,係亦可還具備: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隨著VLAN客戶端終端的連接之變化,來更新VLAN群組資訊。
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亦可在接收到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若VLAN客戶端終端是被連接至,有別於集線器資訊所示之第1中繼伺服器及第2中繼伺服器且構成中繼群組的另一第3中繼伺服器,則在VLAN群組的集線器資訊中追加第3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作成含有第3中繼伺服器的會談資訊而更新VLAN群組資訊。
亦可為,虛擬位址係包含:被賦予至VLAN裝置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
在本發明所述之中繼通訊系統中,在建構具有可相互通訊之複數中繼伺服器的中繼通訊系統時,能夠動態地作成虛擬網路,可使用虛擬位址及VLAN會談,讓客戶端終端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可相互通訊。
1.本實施形態的概要
在本實施形態中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是透過實現與集線器同等機能的複數中繼伺服器,讓客戶端終端彼此能夠跨越WAN而可相互通訊。
2.中繼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圖1係圖示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中繼通訊系統,係由第1LAN1、第2LAN2、第3LAN3、WAN4所構成。第1LAN1、第2LAN2及第3LAN3係為被架設在遠端的小規模網路。WAN4係為網際網路等之大規模的網路。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後面會詳細說明,但第1LAN1的第1中繼伺服器A、第2LAN2的第2中繼伺服器B、第3LAN3的第3中繼伺服器C,是構成了作為中繼群組的第1中繼群組。
第1LAN1係具有第4LAN6與第5LAN7,第4LAN6與第5LAN7係藉由第1通用路由器8而被彼此連接。在第4LAN6中,第1中繼伺服器A、第1客戶端終端A1係被彼此連接。在第5LAN7中,第2客戶端終端A2、第2通訊機器9係被彼此連接。
第2LAN2係具有:第6LAN11、第7LAN12、第8LAN13。第6LAN11與第7LAN12係藉由第2通用路由器14而被連接,第6LAN11與第8LAN13係藉由第3通用路由器15而被連接。在第6LAN11中係有第2中繼伺服器B隸屬其中。第7LAN12上係連接有第3客戶端終端B1。第8LAN13上係連接有第4客戶端終端B2。
在第3LAN3中,第3中繼伺服器C與第5客戶端終端C1係被彼此連接。
第1客戶端終端A1、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係例如是個人電腦。又,第2通訊機器9也是例如為個人電腦。
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中繼著第1客戶端終端A1、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彼此間的通訊。此外,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之彼此間的通訊協定係無特別限定。
3.中繼伺服器的構成要素
中繼伺服器,係不僅連接著LAN也還連接著WAN,除了可和被連接在同一LAN上的各客戶端終端進行通訊,還可和被配置於其他LAN上的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因此,對各中繼伺服器,除了私人IP位址以外,還賦予了全球IP位址。
圖2係圖示第1中繼伺服器A的構成要素。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具有:LAN介面121A、WAN介面121B、控制部122、資料庫儲存部123、顯示部124及操作輸入部125。
LAN介面121A,係利用私人IP位址,而對第1LAN1內的終端,執行通訊。WAN介面121B,係利用全球IP位址,而對WAN4執行通訊。
控制部122係例如具有控制及演算機能的CPU,可根據所被載入之程式而執行各種處理。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22係具有:資訊共用部131、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132、啟動命令控制部133、虛擬位址控制部134、VLAN會談控制部135、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136及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
資訊共用部131係進行後述的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及客戶端終端資訊之作成及更新。又,資訊共用部131,係將已被作成及更新之中繼群組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已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之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41(後述)中。再者,資訊共用部131係將已被作成及更新之中繼伺服器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已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之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後述)中。再者,資訊共用部131係將已被作成及更新之客戶端終端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43(後述)中。
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132,係將後述之VLAN群組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VLAN客戶端終端及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之間做共用,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後述)中。所謂VLAN客戶端終端,係為在中繼群組內構成VLAN群組的客戶端終端。
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從使用者受理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的客戶端終端,接收到VLAN群組之啟動資訊時,則從VLAN群組資訊中抽出第1中繼伺服器A上所被連接之VLAN客戶端終端。啟動資訊中係含有:VLAN群組的啟動命令、啟動時刻及VLAN群組資訊。又,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判斷,已抽出之VLAN客戶端終端是否為可啟動。所謂可啟動之VLAN客戶端終端,係指目前登入中且目前並未參加至其他VLAN群組的客戶端終端。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中所儲存之中繼伺服器資訊,判斷已抽出之VLAN客戶端終端是否為登入中。再者,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發送後述之啟動命令,判斷已抽出之VLAN客戶端終端是否為可啟動,但細節將於後述。以下,將已被啟動命令控制部133判斷為可啟動之VLAN客戶端終端,稱作VLAN裝置。
當判斷為是VLAN裝置時,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將含有VLAN裝置之IP位址及MAC位址的回應訊號,發送至VLAN群組的啟動資訊之送訊來源的客戶端終端。VLAN群組資訊之細節將於後述。
虛擬位址控制部134,係一旦收取了虛擬位址資訊及初期化命令,則向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A的VLAN裝置,發送虛擬位址資訊及初期化命令。又,虛擬位址控制部134係將虛擬位址資訊,儲存在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145(後述)中。虛擬位址資訊之細節將於後述。所謂初期化命令,係為有關於VLAN介面221B之初期化的命令。
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而與VLAN裝置所連接到的其他中繼伺服器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集線器會談。又,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而與已被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A的VLAN裝置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裝置會談。所謂集線器會談,係為VLAN裝置所連接到的中繼伺服器間的會談。所謂裝置會談,係為VLAN裝置與VLAN裝置所連接到的中繼伺服器之間的會談。
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136,係當VLAN群組資訊中有發生變更時,令已被更新之VLAN群組資訊,在VLAN客戶端終端及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之間被共用。
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為控制透過LAN介面121A及WAN介面121B所進行之各種通訊的處理部,係控制著依照TCP/IP、UDP或SIP等協定的各種通訊處理。又,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控制著利用虛擬位址資訊及VLAN會談的VLAN裝置間之通訊。具體而言,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將從連接至第1中繼伺服器A上的客戶端終端透過LAN介面121A而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加以解析。然後,若通訊封包中含有虛擬位址,則參照虛擬位址,透過集線器會談而向其他中繼伺服器發送通訊封包。又,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當從其他中繼伺服器透過WAN介面121B而接收到通訊封包時,就將已接收之通訊封包予以解析。然後,若通訊封包中含有虛擬位址,則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對虛擬位址所被分配之第1中繼伺服器A旗下的客戶端終端的VLAN介面(後述),透過裝置會談而發送通訊封包。另一方面,若不含虛擬位址,則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137,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旗下的客戶端終端的LAN介面(後述),發送通訊封包。
資料庫儲存部123,係例如為硬碟或非揮發RAM,可保存各種資料。資料庫儲存部123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41、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43、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及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145。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41、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43、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及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145中所被儲存之資訊的細節,將於後述。
又,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的構成要素,係和第1中繼伺服器A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4.客戶端終端的構成要素
客戶端終端,係為使用者可直接操作的終端。客戶端終端係為,例如,被使用者每天利用於業務上的個人電腦。各客戶端終端係被賦予了,在同一LAN內中被唯一管理的私人IP位址。
圖3係圖示第1客戶端終端A1的構成要素。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具有:LAN介面221A、VLAN介面221B、控制部222、資料庫儲存部223、顯示部224及操作輸入部225。
LAN介面221A,係可利用私人IP位址,而對第1LAN1內的第1中繼伺服器A及其他終端,執行通訊。
VLAN介面221B,係可利用後述的虛擬IP位址及裝置會談,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對第1中繼群組內的其他終端,執行通訊。
控制部222係例如具有控制及演算機能的CPU,可根據所被載入之程式而執行各種處理。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222係具有:資訊共用部231、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232、啟動命令控制部233、虛擬位址控制部234、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IP封包處理部236、VLAN會談控制部237及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38。
資訊共用部231,係將中繼群組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已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之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後述)中。再者,資訊共用部231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已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之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後述)中。再者,資訊共用部131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間做共用,儲存在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43(後述)中。
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232,係在中繼群組內的VLAN客戶端終端與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之間,將VLAN群組資訊予以共用,而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後述)中。又,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232,係具有作成VLAN群組資訊的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將所作成之VLAN群組資訊,發送至VLAN客戶端終端。
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進行VLAN群組的啟動處理。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一旦從使用者受理了啟動VLAN群組的選擇,則對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當中已經啟動之中繼伺服器,發送啟動命令。啟動命令,係為用來通知VLAN群組之啟動的命令,會連同啟動時刻及VLAN群組的VLAN群組資訊一起被發送。此處,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所儲存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判斷已抽出之中繼伺服器是否為可啟動。
又,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若從中繼伺服器接收到對應於啟動命令之回應訊號,則從回應訊號中抽出VLAN裝置的IP位址與MAC位址。
虛擬位址控制部234,係具有當接收到含有VLAN裝置之IP位址及MAC位址的回應訊號時會作成虛擬位址資訊的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將已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發送至第1客戶端終端A1所連接的中繼伺服器。又,虛擬位址控制部234,係當接收到虛擬位址資訊及初期化命令時,則將所收到的虛擬位址資訊,儲存在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245中。
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係當VLAN群組資訊中有發生變更時,將已被更新之VLAN群組資訊,在VLAN客戶端終端及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之間做共用。
IP封包處理部236,係將從LAN介面221A所接收到的通訊封包,輸出至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38。又,IP封包處理部236,係當透過VLAN介面221B而接收到含有虛擬位址的通訊封包時,則往VLAN會談控制部237輸出。
VLAN會談控制部237,係將含有虛擬位址的通訊封包加以處理,使裝置會談成為VLAN會談而發揮機能。VLAN會談控制部237,係當利用VLAN會談來發送含有虛擬位址的通訊封包時,係將通訊封包透過VLAN介面221B而發送。
客戶端通訊控制部238,係將VLAN會談以外的通訊封包加以處理,控制著透過LAN介面221A所進行的依照TCP/IP、UDP或SIP等之協定的各種通訊。
資料庫儲存部223,係例如為硬碟或非揮發RAM,可保存各種資料。資料庫儲存部223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43、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及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245。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43、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245中所被儲存之資訊的細節,將於後述。
又,第2客戶端終端A2、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係和第1客戶端終端A1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5.中繼群組資訊
圖4係圖示中繼群組資訊20的概略構成。中繼群組資訊20,係為表示中繼通訊系統中的各中繼群組之概要的資訊,被儲存在,中繼伺服器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41及客戶端終端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中。圖4係圖示了,第1中繼群組是由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所構成。
圖5係圖示中繼群組資訊20的詳細構成。中繼群組資訊20,係由上位資訊201、下位資訊202所構成。
上位資訊201,係為關於第1中繼群組本身的資訊。「group id」係表示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lastmod」係表示中繼群組資訊的最新更新時刻。「name」係表示中繼群組的名稱。
下位資訊202,係關於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的資訊。「site id」係表示各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
中繼群組資訊20,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中繼伺服器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141中。再者,中繼群組資訊20,係也在中繼伺服器與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客戶端終端的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中。
6.中繼伺服器資訊
圖6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0的概略構成。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用來表示構成中繼通訊系統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之概要的資訊,被儲存在,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及客戶端終端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
如圖6所示,對第1中繼伺服器A係被連接有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對第2中繼伺服器B係連接有,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對第3中繼伺服器C係連接有第5客戶端終端C1。
圖7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0的詳細構成。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由上位資訊301-1、301-2、301-3及下位資訊302-1、302-2、302-3所構成。
上位資訊301-1、301-2、301-3,係關於中繼伺服器的資訊。「site id」係表示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中繼伺服器的名稱。「stat」係表示關於中繼伺服器是否啟動中的資訊。
下位資訊302-1、302-2、302-3,係關於客戶端終端的資訊。「div」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部門名。「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屬的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id」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名稱。「site」係當客戶端終端是有登入時,則表示登入目標的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
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在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第3中繼伺服器C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中繼伺服器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中。又,中繼伺服器資訊30,係在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客戶端終端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
當中繼伺服器已經啟動時,則上位資訊301-1、301-2、301-3的「stat」會變成「active」。若中繼伺服器並未啟動,則「stat」係為空欄。藉此,關於中繼伺服器是否有啟動的資訊,是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所共用。
當客戶端終端是已經登入至中繼伺服器時,則下位資訊302-1、302-2、302-3的「site」中係記載著客戶端終端的登入目標之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當客戶端終端並未登入至中繼伺服器時,則「site」係為空欄。藉此,關於客戶端終端是否有登入至中繼伺服器的資訊,是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所共用。
7.客戶端終端資訊
圖8、圖9及圖10係作為客戶端終端資訊的具體例,而分別圖示客戶端終端資訊40、50、60。客戶端終端資訊,係為用來表示構成客戶端終端之細節的資訊,被儲存在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43及客戶端終端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43中。
「addr」係為客戶端終端之位址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IP位址。「div」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部門名。「expr」係為客戶端終端的有效期限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註冊有效期限。「group」係表示客戶端終端所屬的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id」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name」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名稱。「pass」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密碼。「port」係為客戶端終端的連接埠資訊,具體而言係表示客戶端終端的連接埠號。
客戶端終端資訊40、50、60,係在中繼群組內的中繼伺服器與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143及各客戶端終端的客戶端終端資訊儲存部243中。
8.VLAN群組資訊
所謂VLAN群組資訊,係為含有: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之資訊、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之資訊、中繼伺服器間之會談資訊的資訊。
圖11係圖示VLAN群組資訊70的詳細構成。VLAN群組資訊70係含有:群組資訊71、VLAN客戶端終端資訊72及會談資訊73。
群組資訊71係為關於VLAN群組的資訊。在群組資訊71中,「group」係為VLAN群組所構成之中繼群組的識別資訊。「id」係表示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lastmod」係表示VLAN群組資訊的最新更新時刻。「name」係表示VLAN群組的名稱。
VLAN客戶端終端資訊72,係為關於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的資訊。所謂「dev id」,係表示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在此例中,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係為VLAN客戶端終端。
會談資訊73中係含有集線器資訊及路徑資訊。所謂集線器資訊,係為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所謂路徑資訊,係為定義了中繼伺服器間之通訊路徑的資訊,包含有「sp」及「ep」。所謂「sp」係為連接路徑的開始端點,「sp」所示的中繼伺服器,係為連接路徑的連接側。所謂「ep」係為連接路徑的結束端點,「ep」所示的中繼伺服器,係為連接路徑的被連接側。
在此例中,作為集線器資訊是含有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又,作為路徑資訊係定義了,開始端點為第1中繼伺服器A、結束端點為第2中繼伺服器B的會談。甚至還定義有,開始端點為第1中繼伺服器A而結束端點為第3中繼伺服器C的會談,和開始端點為第2中繼伺服器B而結束端點為第3中繼伺服器C的會談。如此,藉由在會談資訊73中定義中繼伺服器間的通訊路徑之開始端點與結束端點,可防止中繼伺服器間的通訊路徑重複。
VLAN群組資訊70,係在VLAN客戶端終端及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間被共用,被儲存在各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及各中繼伺服器的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中。另一方面,VLAN群組資訊70係僅被VLAN客戶端終端間所共用。
在以下的本實施形態中,舉例VLAN群組資訊70是被VLAN客戶端終端間所共用,並被儲存在各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的例子。VLAN群組資訊70之作成及共用的有關處理,係在詳述於後。
9.虛擬位址資訊
虛擬位址資訊,係由可啟動成為VLAN群組之客戶端終端的VLAN裝置的識別資訊、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所構成的資訊。虛擬位址資訊,係被儲存在VLAN裝置的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245中。又,虛擬位址資訊,係亦可被儲存在中繼伺服器的虛擬位址資訊儲存部145中。
圖12係圖示虛擬位址資訊80的詳細構成。虛擬位址資訊80係被建立對應有:VLAN裝置的識別資訊、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係以不重複於VLAN裝置所實際使用之IP位址及MAC位址的方式,而被賦予。又,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係以在VLAN群組內彼此之間不會重複的方式,而被賦予。
在此例中的虛擬位址資訊80中,身為VLAN裝置的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所相關之識別資訊、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係被建立對應。
如後述,虛擬位址資訊80係在VLAN裝置間被共用,隸屬於不同LAN中的客戶端終端彼此,是可成為VLAN裝置而進行通訊。虛擬位址資訊80之作成及共用的有關處理,係在詳述於後。
10.初期設定
使用圖13的序列圖,說明第1中繼群組的初期設定。具體而言,圖13係圖示了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及客戶端終端資訊之作成上所相關連之處理流程。
10.1.帳戶的作成
第1中繼伺服器A的管理者,係對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1、步驟S2:Create_Account())。第2中繼伺服器B的管理者,係對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3、步驟S4:Create_Account())。第3中繼伺服器C的管理者,係對第5客戶端終端C1的使用者,作成帳戶(步驟S5:Create_Account())。
於以上的處理中,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作成並保存。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作成並保存。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作成並保存。又,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
圖14、圖15及圖16係分別圖示了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中繼伺服器資訊31-2及中繼伺服器資訊31-3。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係第1中繼伺服器A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31-2,係第2中繼伺服器B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31-3,係第3中繼伺服器C所作成並保存的資訊。
圖14係圖示中繼伺服器資訊31-1。上位資訊311-1,係關於第1中繼伺服器A的資訊。作為「site id」,係設定了「serverA@trial.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ServerA」。作為「stat」,係設定了「active」。
下位資訊312-1,係為關於第1客戶端終端A1及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資訊。
關於第1客戶端終端A1的資訊係如下述。作為「div」,係設定了「dev」。作為「group」,係設定了「1279671471393.clientA1.rd.002@trial.net」。作為「id」,係設定了「clientA1.rd.002@ServerA.tria1.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clientA1」。此外,於圖14中,「site」係設定了「serverA.trial.net」,第1客戶端終端A1的使用者係有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但實際上,在圖13的步驟S1~S5的階段中,「site」係為空欄。
關於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資訊係如下述。作為「div」,係設定了「dev」。作為「group」,係設定了「1279671471393.clientA1.rd.002@trial.net」。作為「id」,係設定了「clientA2.rd.002@serverA.trial.net」。作為「name」,係設定了「clientA2」。此外,「site」的標示,係和第1客戶端終端A1的情形相同。
中繼伺服器資訊31-2及中繼伺服器資訊31-3的內容,係和中繼伺服器資訊31-1的內容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10.2. 中繼群組資訊之作成
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客戶端終端資訊之作成的有關之處理流程,再次參照圖13來說明。於圖13中,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中繼通訊系統之群組建構(步驟S6:Set_Group())。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群組資訊加以作成並儲存。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中繼伺服器資訊之交換(步驟S7:Exchange(db))。藉此,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發送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合成而成為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保存之。此外,雖然未圖示,但與步驟S6及步驟S7相同的處理,係也會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執行,還有也會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執行。其結果為,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會保有共通的中繼伺服器資訊。
10.3 登入動作時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更新
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係輸入第2客戶端終端A2的識別資訊和密碼,而登入至第1中繼伺服器A(步驟S8:Register)。第1中繼伺服器A,係參照客戶端終端資訊,進行第2客戶端終端A2的使用者認證。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客戶端終端資訊加以更新。
接下來,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要求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提供(步驟S9:Get())。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客戶端終端A2,發送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將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加以儲存。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確認到關於第2中繼伺服器B的「site」係已變成「active」之事實,則判斷為應該把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2中繼伺服器B。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通知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步驟S10:Notify())。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並儲存之。此外,第1中繼伺服器A,係也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中繼伺服器C(步驟S11:Notify())。
若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的使用者登入至各中繼伺服器,則也同樣地,中繼伺服器上的中繼伺服器資訊會被更新。又,同樣地,當各客戶端終端的使用者登出時,中繼伺服器上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也會被更新。
又,中繼伺服器資訊的更新,係也被通知給登入中的各客戶端終端。
11.各資訊的共用
11.1. 中繼群組資訊的共用
關於中繼群組之資訊有被變更時的共用處理,參照圖17來說明。圖17係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的涉及共用之處理的流程的圖示。
於圖17中,若第1中繼群組中發生變更,則例如,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如此一來,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向第3客戶端終端B1與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1及步驟S21.2: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若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分別回送OK,則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再者,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發送至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22: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第2客戶端終端A2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發送至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23: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已被變更過的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3: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如此一來,第3中繼伺服器C係向第5客戶端終端C1發送中繼群組資訊(步驟S21.3.1:Set_Group(中繼群組資訊))。若從第5客戶端終端C1回送OK,則第3中繼伺服器C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
藉由以上的處理,全部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就會共用中繼群組資訊。
11.2 中繼伺服器資訊的共用
關於中繼伺服器資訊的共用,再次參照圖17來說明。在此例中,共用所需之處理,係使用事件通知的框架架構(framework)。於事件通知時,訂閱者係為要求資源狀態通知的代理,通知者係為通知資源狀態的代理(agent)。在訂閱期間中當資源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會從通知者往訂閱者通知變化。
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24:Subscribe())。第2中繼伺服器B,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2中繼伺服器B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A。第1中繼伺服器A,係利用從第2中繼伺服器B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25: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26: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27:Subscribe())。第3中繼伺服器C,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3中繼伺服器C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1中繼伺服器A。第1中繼伺服器A,係利用從第3中繼伺服器C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1客戶端終端A1(步驟S28: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2客戶端終端A2(步驟S29: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0:Subscribe())。第1中繼伺服器A,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1中繼伺服器A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第2中繼伺服器B,係利用從第1中繼伺服器A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31: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32: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中繼伺服器C,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3:Subscribe())。第3中繼伺服器C,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3中繼伺服器C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第2中繼伺服器B,係利用從第3中繼伺服器C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3客戶端終端B1(步驟S34: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並且還通知給第4客戶端終端B2(步驟S35: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2中繼伺服器B,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6:Subscribe())。第2中繼伺服器B,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2中繼伺服器B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第3中繼伺服器C,係利用從第2中繼伺服器B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37: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申請中繼伺服器資訊的訂閱(步驟S38:Subscribe())。第1中繼伺服器A,係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所示的狀態有發生變化時,就將第1中繼伺服器A所保持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予以更新。然後,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更新的中繼伺服器資訊,發送至第3中繼伺服器C。第3中繼伺服器C,係利用從第1中繼伺服器A所發送過來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更新中繼伺服器資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中繼伺服器資訊已被更新之事實,通知給第5客戶端終端C1(步驟S39:Notify(中繼伺服器資訊))。
藉由以上的處理,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即使當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的的情況下,仍會立刻共用已被更新過的中繼伺服器資訊。因此,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可經常獲知他台中繼伺服器的啟動狀態、連接到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種類及登入狀態。
11.3 資訊共用的總整理
於中繼通訊系統中,當LAN及客戶端終端的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有變化的情況下,一台中繼伺服器,係認識到狀態變化時,則隨應於其內容,立刻更新中繼群組資訊、中繼伺服器資訊、客戶端終端資訊。
然後,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對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中所記載之他台中繼伺服器,立即通知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之事實。再者,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對客戶端終端資訊中所記載之客戶端終端,立即通知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是已被更新過之事實。
可是,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即使他台中繼伺服器是已被記載在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中,當判斷為他台中繼伺服器是處於未連接狀態時,則仍不立即對他台中繼伺服器進行通知。再者,一台中繼伺服器,係即使客戶端終端是有被記載在客戶端終端資訊中,當判斷為客戶端終端是處於未連接狀態時,則仍不立即對客戶端終端進行通知。
藉此,關於LAN及客戶端終端之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的資訊,係被中繼通訊系統全體即時性地共用。
12.中繼通訊系統中的資料收送訊
如上述般地在中繼通訊系統中,有關LAN及客戶端終端的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的資訊被共用後,使用客戶端終端的使用者,指定其他客戶端終端而進行通訊時,會如下述般地收送資料。
具體而言,客戶端終端係將含有指定目標之客戶端資訊的客戶端終端資訊與欲發送之資料的通訊封包,發送至已被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接收到通訊封包的中繼伺服器,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確認所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是屬於中繼群組內的哪一中繼伺服器的旗下。又,中繼伺服器,係會確認,將所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的中繼伺服器是否處於啟動狀態,及所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是否處於登入狀態。具體而言,藉由確認中繼伺服器資訊的上位資訊「stat」是否被設定成「active」,就可判斷中繼伺服器是否處於啟動狀態。又,藉由確認中繼伺服器資訊的下位資訊「site」中是否記載著客戶端終端的登入目標之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而判斷客戶端終端是否處於登入狀態。
若中繼伺服器的啟動狀態及客戶端終端的登入狀態是確認成功,則對所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置於旗下的中繼伺服器,發送已接收到的通訊封包。又,接收到通訊封包的中繼伺服器,係對位於中繼伺服器旗下的已被指定之客戶端終端,發送通訊封包。
13.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及共用
接著,關於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及共用,參照圖18來說明。圖18係VLAN群組資訊之作成處理的流程圖。以下舉例,在第1中繼群組內,關於LAN及客戶端終端之增減狀態及連接狀態的資訊是以被共用之狀態下(參照圖17),由第1客戶端終端A1來作成VLAN群組資訊的例子。又,在此例中,第1中繼群組中的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是被選擇成為VLAN客戶端終端。
13.1 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
首先,第1客戶端終端A1的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232的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從使用者受理中繼群組之選擇(步驟S101)。例如,使用者係參照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241中所儲存的中繼群組資訊,透過第1客戶端終端A1所具備的顯示部224及操作輸入部225而選擇中繼群組。在此例中,第1中繼群組係被選擇成為中繼群組。
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一旦受理第1中繼群組之選擇,便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所儲存的中繼伺服器資訊而抽出第1中繼群組的識別資訊。此外,此處亦可取代中繼伺服器資訊,改為參照中繼群組資訊。
一旦受理第1中繼群組之選擇,則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將構成第1中繼群組的客戶端終端之一覽,顯示在顯示部224(步驟S102)。其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透過操作輸入部225而從使用者受理VLAN客戶端終端之選擇(步驟S103)。此時,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將受理選擇之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予以抽出。
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在受理了VLAN客戶端終端之選擇後,作成會談資訊(步驟S104)。具體而言,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決定用來建立集線器會談所需的中繼伺服器間之路徑構成,作成會談資訊。
例如,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關於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2中繼伺服器B的會談,將第1中繼伺服器A決定成連接側,將第2中繼伺服器B決定成被連接側。然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在「sp」中輸入第1中繼伺服器A的識別號碼,在「ep」中輸入第2中繼伺服器B的識別號碼。此外,已被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所作成的會談資訊,係亦可透過操作輸入部225等而被使用者修正。
在會談資訊作成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作成用來識別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步驟S105)。其後,VLAN群組資訊作成部232a,係將含有已作成之VLAN群組之識別資訊、VLAN客戶端終端之識別資訊、會談資訊的VLAN群組資訊,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步驟S106)。
該處理所作成的VLAN群組資訊之一例,係為圖11所示的VLAN群組資訊70。如前述,在VLAN群組資訊70中係含有:群組資訊71、VLAN客戶端終端資訊72、會談資訊73。具體而言,群組資訊71係具有作為第1中繼群組之識別資訊的「1279671471393.clientA1.rd.002@trial.net」。又,具有作為VLAN群組識別資訊的「1279672104671.clientA1.rd.002@trial.net」、及作為VLAN群組之名稱的「vlangroup1」。以下,將VLAN群組資訊70所示的VLAN群組,稱作第1VLAN群組。
又,在VLAN客戶端終端資訊72中係表示有,已被使用者所選擇之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各自的識別資訊。
再者,會談資訊73係具有,「sp」是第1中繼伺服器A而「ep」是第2中繼伺服器B的會談資訊。又,會談資訊73係具有,「sp」是第1中繼伺服器A而「ep」是第3中繼伺服器C的會談資訊,及「sp」是第2中繼伺服器B而「ep」是第3中繼伺服器C的會談資訊。
如上記所作成之VLAN群組資訊70,係在其後被發送至VLAN客戶端終端(步驟S107)。
13.2 VLAN群組資訊的共用
接著參照圖19的序列圖,說明在VLAN客戶端終端間共用VLAN群組資訊70的處理。圖19係VLAN群組資訊之共用所涉及之處理流程之圖示。VLAN群組資訊70之共用所涉及之處理,係受各中繼伺服器的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132及各客戶端終端的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232所控制。
作成了VLAN群組資訊70的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VLAN客戶端終端亦即第3客戶端終端B1,發送VLAN群組資訊70。具體而言,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首先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VLAN群組資訊70(步驟S4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接收之VLAN群組資訊70,對第2中繼伺服器B進行送訊(步驟S41.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客戶端終端B1,發送VLAN群組資訊70(步驟S41.1.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若接收VLAN群組資訊70,則第3客戶端終端B1,係將所接收到的VLAN群組資訊70,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向第2中繼伺服器B回送OK。又,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
接著,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屬於VLAN客戶端終端的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VLAN群組資訊70。具體而言,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VLAN群組資訊70(步驟S42: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接收之VLAN群組資訊70,對第2中繼伺服器B進行送訊(步驟S42.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已接收之VLAN群組資訊70,對第4客戶端終端B2進行送訊(步驟S42.1.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若接收VLAN群組資訊70,則第4客戶端終端B2,係將所接收到的VLAN群組資訊70,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向第2中繼伺服器B回送OK。又,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
接著,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第5客戶端終端C1,發送VLAN群組資訊70。具體而言,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VLAN群組資訊70(步驟S43: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將已接收之VLAN群組資訊70,對第3中繼伺服器C進行送訊(步驟S43.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已接收之VLAN群組資訊,對第5客戶端終端C1進行送訊(步驟S43.1.1:createVlanGroup(vlanGroup))。接收到VLAN群組資訊70的第5客戶端終端C1,係將所接收到的VLAN群組資訊70,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向第3中繼伺服器C回送OK。又,第3中繼伺服器C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
藉由以上之處理,已被選擇成為構成VLAN群組之客戶端終端的所有VLAN客戶端終端,就會共用著VLAN群組資訊70。如此一來,VLAN群組內的客戶端終端彼此所進行的VLAN會談之準備,就被實現。
此外,於上記的處理中,VLAN群組資訊70係不僅在VLAN客戶端終端間,在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間,也被共用著。此時,各中繼伺服器係在接收到VLAN群組資訊70之際,只要將VLAN群組資訊70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中即可。
14.客戶端終端中的VLAN會談建立處理及VLAN通訊開始之處理
在本實施形態的中繼通訊系統中,根據藉由上記處理而被作成並共用之VLAN群組資訊70,而建立了VLAN會談,透過實現集線器機能的複數中繼伺服器,客戶端終端彼此就可成為VLAN裝置而相互通訊。以下,關於受理了VLAN群組資訊之啟動指示的客戶端終端中的VLAN會談建立處理及VLAN通訊開始處理,參照圖20來說明。圖20係客戶端終端所進行之VLAN會談建立處理的流程圖。
VLAN會談建立之處理,係藉由構成VLAN群組的任一VLAN客戶端終端或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從使用者受理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而被開始。在此例中,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從使用者受理了,針對VLAN群組資訊70中所示之第1VLAN群組的啟動指示。又,在此例中,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係為VLAN裝置。
14.1 啟動命令之送訊及回應訊號收訊
首先,第1客戶端終端A1的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受理要啟動之VLAN群組的選擇(步驟S111)。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在顯示部224上顯示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244中所被儲存的VLAN群組資訊之一覽,透過操作輸入部225而受理欲啟動之VLAN群組的選擇。在此例中,VLAN群組資訊70中所示的第1VLAN群組係被選擇。
一旦受理第1VLAN群組之選擇,則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從VLAN群組資訊70中讀出中繼伺服器之資訊(步驟S112)。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從VLAN群組資訊70的會談資訊73,讀出擔任集線器角色的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此時,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經由過濾處理而不重複地讀出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在此例中,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讀出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的識別資訊。
接著,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進行步驟S113~步驟S116之處理。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223,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所儲存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來判斷在已讀出之中繼伺服器當中,被第1客戶端終端A1以外之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的中繼伺服器,是否有啟動(步驟S113)。然後,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對有啟動之各中繼伺服器,進行步驟S114~步驟S116之處理。在此例中,係對被第1客戶端終端A1以外之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的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進行步驟S114~步驟S116之處理。
首先,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242中所儲存的中繼伺服器資訊,而判斷第2中繼伺服器B是否有啟動。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藉由確認中繼伺服器資訊的上位資訊「stat」是否被設定成「active」,而判斷第2中繼伺服器B是否可啟動。當第2中繼伺服器B有啟動時,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將含有啟動命令、啟動時刻及VLAN群組資訊70的啟動資訊,發送至第2中繼伺服器B(步驟S114)。所謂啟動命令,係為用來通知VLAN群組之啟動的命令。此外,此時,接收到啟動資訊的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VLAN群組資訊70,儲存在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中。另一方面,在VLAN群組資訊的共用處理中,不僅在VLAN客戶端終端間而是在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中也共用著VLAN群組資訊70的情況下,VLAN群組資訊70的送訊係亦可省略,僅發送第1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
接著,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接收來自第2中繼伺服器B的回應訊號。此處,來自第2中繼伺服器B的回應訊號中係含有,已被第2中繼伺服器B所連接之VLAN客戶端終端當中身為VLAN裝置的識別資訊與IP位址與MAC位址。第2中繼伺服器B所進行的回應訊號之作成處理,將於後述。
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若接收來自第2中繼伺服器B的回應訊號(步驟S115中Yes),則從接收到的回應訊號中,抽出VLAN裝置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步驟S116)。
其後,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再次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判斷是否還有應該進行步驟S113~步驟S116之處理的其他中繼伺服器(步驟S117)。若有其他中繼伺服器時(步驟S117中Yes),則啟動命令控制部233,係對其他中繼伺服器分別進行步驟S113至步驟S116之處理。
以下,舉出在步驟S115中,從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接收到回應訊號之例子來繼續說明。
圖21係關於VLAN裝置的IP位址與MAC位址的第1抽出資訊之一例。第1抽出資訊90中係含有,步驟S116中從回應訊號裡抽出的VLAN裝置之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圖21所示的第1抽出資訊90-1,係從第2中繼伺服器B所接收到的回應訊號中所抽出的抽出資訊,第1抽出資訊90-2,係從第3中繼伺服器C所接收到的回應訊號中所抽出的抽出訊號。第1抽出資訊90-1中係含有,已被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B的VLAN裝置亦即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各自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第1抽出資訊90-2中係含有,已被連接至第3中繼伺服器C的VLAN裝置亦即第5客戶端終端C1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
此外,當判斷為中繼伺服器並未啟動時(步驟S113中No)及從中繼伺服器未接收到回應訊號時(步驟S115中No),則前進至步驟S117。
14.2 虛擬位址資訊的作成及送訊
若判斷沒有其他中繼伺服器(步驟S117中No),則接著藉由虛擬位址控制部234的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來作成虛擬位址資訊(步驟S118)。虛擬位址資訊中係含有,各VLAN裝置所被指派之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
關於虛擬位址的作成處理,參照圖12及圖21還有圖22來說明。圖22係對圖21的第1抽出資訊追加第1客戶端終端A1之IP位址及MAC位址而成的第2抽出資訊之一例的圖示。
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首先對第1抽出資訊90,追加第1客戶端終端A1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然後,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將第1客戶端終端A1及步驟S116中所抽出之VLAN裝置的資訊,全部合起來而作成第2抽出資訊91。如圖22所示,在第2抽出資訊91中,係有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各自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被整合成一個表格。
接著,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基於第2抽出資訊91所示的IP位址及MAC位址而作成虛擬位址資訊。具體而言,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將與第2抽出資訊91所示之IP位址不重複的IP位址,當作虛擬IP位址而指派給VLAN裝置。又,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將與第2抽出資訊91所示之MAC位址不重複的MAC位址,當作虛擬MAC位址而指派給VLAN裝置。然後,虛擬位址作成部234a係以使得各VLAN裝置間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不會重複的方式,對VLAN裝置指派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在此例中,是藉由在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的末尾指派各自不同的數字,以防止VLAN裝置間的虛擬位址重複。
藉由上記處理而被作成的虛擬位址資訊,係為圖12所示的虛擬位址資訊80。在此例中,係對於被識別資訊「clientA1.rd.002@trial.net」所識別的第1客戶端終端A1,指派了虛擬IP位址「117.112.0.1」及虛擬MAC位址「00.11.22:f0.00.01」。又,對於被識別資訊「clientB1.rd.002@trial.net」所識別的第3客戶端終端B1,指派了虛擬IP位址「117.112.0.2」及虛擬MAC位址「00.11.22:f0.00.02」。對於被識別資訊「clientB2.rd.002@trial.net」所識別的第4客戶端終端B2,指派了虛擬IP位址「117.112.0.3」及虛擬MAC位址「00.11.22:f0.00.03」。對於被識別資訊「clientC1.rd.002@trial.net」所識別的第5客戶端終端C1,指派了虛擬IP位址「117.112.0.4」及虛擬MAC位址「00.11.22:f0.00.04」。
14.3 VLAN會談之建立
接著,虛擬位址控制部234係將已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80,與初期化命令一起發送至擔任集線器角色的中繼伺服器(步驟S119)。所謂初期化命令,係關於VLAN介面之初期化的命令,含有第1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亦即「1279672104671.clientA1.rd.002@trial.net」。在此例中,虛擬位址控制部234,係對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已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80與初期化命令。
此時,接收到虛擬位址資訊80與初期化命令的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的會談資訊73而建立中繼伺服器間的集線器會談。關於中繼伺服器間的集線器會談之建立,將詳述於後。
其後,VLAN會談控制部237,係與第1客戶端終端A1所連接之第1中繼伺服器A之間,進行裝置會談之建立處理(步驟S120)。詳言之,對從第1中繼伺服器A送來的裝置會談之建立要求,回送OK,使裝置會談成為VLAN會談而發揮機能。此外,此時,即使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之間,也會建立裝置會談。又,在第3中繼伺服器C與第5客戶端終端C1之間,也會建立裝置會談。
14.4. VLAN通訊之開始
如以上所述,一旦在VLAN群組內建立含有集線器會談及裝置會談的VLAN會談,則VLAN會談控制部237,係將第1客戶端終端A1的VLAN介面221B予以初期化,對VLAN介面221B設定虛擬位址。具體而言,VLAN會談控制部237,係對第1客戶端終端A1的VLAN介面221B,設定虛擬位址資訊80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步驟S121)。此時,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也對第1客戶端終端A1的VLAN介面,設定虛擬位址資訊80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步驟S121)。
一旦藉由以上處理而於各VLAN裝置中設定了虛擬位址,則可使用虛擬位址資訊與VLAN會談,讓客戶端終端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可相互通訊(步驟S122)。
15.中繼伺服器中的VLAN會談建立及VLAN通訊開始之處理
接著說明,從已經受理了VLAN群組資訊之啟動指示的客戶端終端接收到啟動資訊的中繼伺服器中的VLAN會談建立及VLAN通訊開始處理。在此例中,說明從第1客戶端終端A1接收到含有啟動命令、啟動時刻及VLAN群組資訊70的啟動資訊的第2中繼伺服器B之處理(參照圖20的步驟S114)。此外,關於從第1客戶端終端A1受理了啟動資訊的第3中繼伺服器C之處理,係和第2中繼伺服器B相同的處理,因此省略其說明。
15.1 回應訊號之送訊
第2中繼伺服器B的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當從第1客戶端終端A1接收到啟動命令、啟動時刻及VLAN群組資訊70時,則從VLAN群組資訊70中抽出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在此例中,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從VLAN群組資訊70抽出「1279672104671.clientA1.rd.002@trial.net」。然後,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確認具有該識別資訊的第1VLAN群組並未啟動,然後從VLAN群組資訊70中抽出第2中繼伺服器B上所被連接之VLAN客戶端終端。在此例中,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作為VLAN客戶端終端是抽出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
接著,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判斷,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是否為VLAN裝置。所謂VLAN裝置,係指目前登入中且目前並未參加至其他VLAN群組的客戶端終端。具體而言,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參照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142中所儲存之中繼伺服器資訊,判斷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是否為登入中。又,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向登入中的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啟動命令。然後,若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接收到針對啟動命令的OK訊號,則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判斷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是VLAN裝置。
其後,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將回應訊號發送至第1客戶端終端A1。回應訊號中係含有,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各自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此處,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與登入中的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透過LAN而進行IP通訊。因此,啟動命令控制部133,係不需要向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詢問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各自的IP位址及MAC位址。此外,接收到回應訊號的第1客戶端終端A1,係基於所接收到之回應訊號而作成虛擬位址資訊80(參照圖20的步驟S115及步驟S116)。
15.2 VLAN會談之建立
接著,初期化命令與(參照圖20之步驟S119)第1客戶端終端A1所作成的虛擬位址資訊80,被第2中繼伺服器B所接收時的處理,參照圖23來加以說明。圖23係接收到初期化命令的中繼伺服器中的VLAN會談建立處理的流程圖。此外,從第1客戶端終端A1接收到虛擬位址資訊80與初期化命令時的第3中繼伺服器C之動作,係和第2中繼伺服器B之處理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第2中繼伺服器B的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若從第1客戶端終端A1接收虛擬位址資訊80與初期化命令(步驟S131中Yes),則從初期化命令中抽出VLAN群組的識別資訊(步驟S132)。在此例中,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抽出「1279672104671.clientA1.rd.002@trial.net」。
接著,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根據已抽出之識別資訊來判斷第1VLAN群組是否為啟動處理中(步驟S133)。此處,若第1VLAN群組不是啟動處理中,則對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錯誤回應(步驟S135),結束處理。
另一方面,若第1VLAN群組是啟動處理中,則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從虛擬位址資訊80抽出VLAN裝置(步驟S134)。在此例中,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將屬於VLAN裝置的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予以抽出。接著,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儲存部144中所儲存的VLAN群組資訊70,從已抽出的VLAN裝置之中,再將旗下的亦即被第2中繼伺服器B所連接的VLAN裝置,予以抽出(步驟S136)。在此例中,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係被抽出。其後,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對旗下的VLAN裝置,將所接收到的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予以發送(步驟S137)。又,對第2中繼伺服器B以外的中繼伺服器上所連接的VLAN裝置,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透過中繼伺服器而發送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
接著,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從VLAN群組資訊70中,抽出會談資訊73(步驟S138)。在會談資訊73抽出後,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會談資訊73,建立「sp」是被設定成第2中繼伺服器且未建立的集線器會談(步驟S139)。在此例中,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與被設定成為「ep」的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建立集線器會談。此外,此時,即使於第1中繼伺服器A中,也會進行建立「sp」是被設定成第2中繼伺服器且未建立的集線器會談之處理。
若從第3中繼伺服器C收到針對集線器會談之建立的OK回應訊號(步驟S140),則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與已經和第2中繼伺服器連接的VLAN裝置之間,建立裝置會談(步驟S141)。在此例中,VLAN會談控制部135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的VLAN客戶端終端資訊72,與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之間,建立裝置會談。
其後,若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接收OK之回應訊號,則可使用虛擬位址資訊及VLAN會談,讓客戶端終端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可相互通訊(步驟S142)。
16.VLAN會談之一例
參照圖24的序列圖,說明VLAN會談建立之際的資料流向。圖24係VLAN會談之建立所涉及之處理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以下,說明第1VLAN群組中的VLAN會談建立處理。在此例中,第1客戶端終端A1是從使用者受理圖11所示之VLAN群組資訊70中所表示的第1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作成圖12所示的虛擬位址資訊80。又,VLAN裝置係為第1客戶端終端A1、第3客戶端終端B1、第4客戶端終端B2及第5客戶端終端C1。
此外,此期間中,第1中繼群組內的啟動中之各中繼伺服器,係利用通常的IP位址及MAC位址,透過WAN介面而與第1中繼群組內的其他啟動中之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然後,在各中繼伺服器間,分享著第1中繼群組內的連接狀態之變化。又,第1中繼群組內的啟動中之各客戶端終端,係與透過LAN介面而連接之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然後,在客戶端終端與中繼伺服器之間,中繼通訊系統中的連接狀態之變化係被分享。
首先,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對VLAN群組內擔任集線器角色並處於啟動狀態的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啟動資訊(步驟S51:StartVlan(vlanGroupID)、步驟S51.1:StartVlan(vlanGroupID))。第2中繼伺服器B,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將連接至第2中繼伺服器B上的VLAN客戶端終端亦即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予以抽出。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判斷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是否為VLAN裝置之後,發送啟動資訊。具體而言,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屬於VLAN裝置的第3客戶端終端B1,發送啟動資訊(步驟S51.1.1.A:StartVlan(vlanGroupID))。又,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屬於VLAN裝置的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啟動資訊(步驟S51.1.1.B:StartVlan(vlanGroupID))。
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接收到OK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將回應訊號(OK(clientB1(ip,mac),clientB2(ip,mac))),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發送至第1客戶端終端A1。回應訊號中係含有,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各自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又,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對VLAN群組內擔任集線器角色並處於啟動狀態的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啟動資訊(步驟S52:StartVlan(vlanGroupID)、步驟S52.1:StartVlan(vlanGroupID))。第3中繼伺服器C,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將連接至第3中繼伺服器C上的VLAN客戶端終端亦即第5客戶端終端C1,予以抽出。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判斷第5客戶端終端C1是否為VLAN裝置,然後對第5客戶端終端C1發送啟動資訊(步驟S52.1.1:StartVlan(vlanGroupID))。
從第5客戶端終端C1接收到OK的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將回應訊號(OK(clientC1(ip,mac))),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發送至第1客戶端終端A1。回應訊號中係含有,第5客戶端終端C1的識別資訊、IP位址及MAC位址。
接著,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進行來自回應訊號的抽出處理及虛擬位址資訊80的作成處理(參照圖20的步驟S116、S118),對構成集線器的中繼伺服器,發送初期化命令及已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80。首先,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對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步驟S53: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步驟S53.1: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接著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已抽出之第3客戶端終端B1(參照圖23的步驟S131~步驟S134步驟S136)發送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步驟S53.1.1.A: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同樣地對第4客戶端終端B2發送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步驟S53.1.1.B: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及第4客戶端終端B2接收到OK之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接收到OK的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
又,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對第3中繼伺服器C發送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步驟S54: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步驟S54.1: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接著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已抽出之第5客戶端終端C1(參照圖23的步驟S131~步驟S134步驟S136)傳輸初期化命令及虛擬位址資訊80(步驟S54.1.1:configVlan(vlanGroupID,addrList))。從第5客戶端終端C1接收到OK之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向第1中繼伺服器A回送OK。接收到OK的第1中繼伺服器A係向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藉由以上的處理,就對第1VLAN群組內的所有VLAN裝置,發送了虛擬位址資訊80。
其後,擔任集線器角色的中繼伺服器,係參照VLAN群組資訊70的會談資訊73,建立「sp」是被設定成中繼伺服器且未建立的集線器會談。在此例中,所有的集線器會談均為未建立。於是,首先被指定成為「sp」的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被指定成為「ep」的第2中繼伺服器B,要求集線器會談之建立(步驟S55:createHub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2中繼伺服器B回答OK,則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2中繼伺服器B之間就建立起集線器會談。又,被指定成為「sp」的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被指定成為「ep」的第3中繼伺服器C,要求集線器會談之建立(步驟S56:createHub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3中繼伺服器C回答OK,則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就建立起集線器會談。
再者,被指定成為「sp」的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被指定成為「ep」的第3中繼伺服器C,要求集線器會談之建立(步驟S57:createHub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3中繼伺服器C回答OK,則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中繼伺服器C之間就建立起集線器會談。
一旦建立了集線器會談,則擔任集線器角色的中繼伺服器,係與被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的VLAN裝置之間,建立裝置會談。首先,第1中繼伺服器A係對第1客戶端終端A1,要求裝置會談之建立(步驟S58:createDevice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1客戶端終端A1回送OK,則在第1中繼伺服器A與第1客戶端終端A1之間,就建立起裝置會談。
又,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3客戶端終端B1,要求裝置會談之建立(步驟S59:createDevice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3客戶端終端B1回送OK,則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3客戶端終端B1之間,就建立起裝置會談。第2中繼伺服器B係對第4客戶端終端B2,要求裝置會談之建立(步驟S60:createDevice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4客戶端終端B2回送OK,則在第2中繼伺服器B與第4客戶端終端B2之間,就建立起裝置會談。
然後,第3中繼伺服器C係對第5客戶端終端C1,要求裝置會談之建立(步驟S61:createDeviceSsn(vlanGroupID))。一旦從第5客戶端終端C1回送OK,則在第3中繼伺服器C與第5客戶端終端C1之間,就建立起裝置會談。
如上記,一旦在VLAN群組內建立含有集線器會談及裝置會談的VLAN會談,則各VLAN裝置係將LAN裝置的VLAN介面予以初期化,對VLAN介面設定虛擬位址。一旦於各VLAN裝置中設定了虛擬位址,則可使用虛擬位址與VLAN會談而讓VLAN裝置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相互通訊。
例如,虛擬IP位址為「117.112.0.1」、虛擬MAC位址為「00.11.22:f0:00:01」的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VLAN會談,而向虛擬IP位址為「117.112.0.3」、虛擬MAC位址為「00.11.22:f0:00:03」的第3客戶端終端B1,進行資料傳輸。具體而言,第1客戶端終端A1係透過裝置會談而對第1中繼伺服器A,發送通訊封包(步驟S62:sendData(packet01))。通訊封包中係含有,送訊目的地之第3客戶端終端B1的虛擬位址和欲送訊之資料。接著第1中繼伺服器A,係透過集線器會談而向第2中繼伺服器B發送通訊封包(步驟S62.1:sendData(packet01))。其後,第2中繼伺服器B係透過裝置會談而向第3客戶端終端B1發送通訊封包(步驟S62.1.1:sendData(packet01))。
在本實施形態的中繼系統中,如上所述,是在VLAN群組間共用VLAN群組資訊。又,一旦令VLAN群組啟動,則在VLAN裝置間建立VLAN會談,進行將VLAN群組啟動之際所作成之虛擬位址資訊,在VLAN裝置間予以共用之處理。然後,進行對VLAN裝置之VLAN介面設定虛擬位址之處理,透過VLAN介面及VLAN會談而在VLAN裝置間收送資料。如此,在本實施形態的中繼系統中,可透過WAN4而使用虛擬位址資訊及VLAN會談,讓客戶端終端彼此成為VLAN裝置而可相互通訊。
17.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上記實施形態,在不脫離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作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複數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係可因應需要而作任意組合。
17.1 若中繼伺服器資訊中所被登錄之客戶端終端,係構成相同中繼群組的中繼伺服器,則可透過與已被連接之中繼伺服器不同之其他中繼伺服器,而進行遠端登入。因此,在VLAN群組資訊的作成時,和VLAN群組啟動時,有時候VLAN客戶端終端會透過不同之中繼伺服器而登入。如此客戶端終端透過其他中繼伺服器而登入的狀態,係藉由中繼伺服器資訊之共用而在同一中繼群組內被啟動中的中繼伺服器及客戶端終端間所分享。
如上記的情況下,受理了欲啟動之VLAN群組之選擇的客戶端終端的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係將會談資訊,更新成包含有受理了遠端登入之中繼伺服器的會談資訊。然後,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係令已更新之VLAN群組資訊,在VLAN客戶端終端及已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中繼伺服器間被共用。
例如,假設第1中繼群組是由第1中繼伺服器A、第2中繼伺服器B及第3中繼伺服器C還有未被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第4中繼伺服器所構成。於此種第1中繼群組中,當第1客戶端終端A1並非透過第1中繼伺服器A而是透過第4中繼伺服器而遠端登入至第1中繼群組時,被共用的會談資訊裡並不含有第4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
於是,在如上記的狀態下受理了VLAN群組的啟動指示之際,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係對會談資訊的集線器資訊,追加第4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又,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235,係作成第4中繼伺服器與VLAN裝置所連接到的其他中繼伺服器之間的路徑資訊,更新VLAN群組資訊的會談資訊。然後,將已更新之VLAN群組資訊,對VLAN裝置及VLAN裝置所連接到的中繼伺服器進行送訊。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廣泛適用於,具有可相互通訊的複數之中繼伺服器、複數之客戶端終端、將客戶端終端連接至中繼伺服器用之LAN的中繼通訊系統,及其中所使用的中繼伺服器。
1...第1LAN
2...第2LAN
3...第3LAN
4...WAN
30...中繼伺服器資訊
40...客戶端終端資訊
50...客戶端終端資訊
60...客戶端終端資訊
70...VLAN群組資訊
80...虛擬位址資訊
A...第1中繼伺服器
B...第2中繼伺服器
C...第3中繼伺服器
A1...第1客戶端終端
A2...第2客戶端終端
B1...第3客戶端終端
B2...第4客戶端終端
C1...第5客戶端終端
[圖1]中繼通訊系統之全體構成之模式圖。
[圖2]第1中繼伺服器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3]第1客戶端終端之構成的區塊圖。
[圖4]中繼群組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5]中繼群組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6]中繼伺服器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7]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8]第1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9]第2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0]第3中繼伺服器中所被儲存之客戶端終端資訊之概略構成的圖示。
[圖11]VLAN群組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2]虛擬位址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3]中繼群組之建構上所相關之處理流程的圖示。
[圖14]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5]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6]交換前的中繼伺服器資訊之詳細構成的圖示。
[圖17]中繼群組資訊及中繼伺服器資訊的涉及共用之處理的流程的圖示。
[圖18]VLAN群組資訊之作成處理的流程圖。
[圖19]VLAN群組資訊之共用所涉及之處理流程之圖示。
[圖20]客戶端終端所進行之VLAN會談建立處理的流程圖。
[圖21]關於VLAN裝置的IP位址與MAC位址的第1抽出資訊之一例的圖示。
[圖22]對第1抽出資訊追加第1客戶端終端之IP位址及MAC位址而成的第2抽出資訊之一例的圖示。
[圖23]接收到初期化命令的中繼伺服器中的VLAN會談建立處理的流程圖。
[圖24]VLAN會談之建立所涉及之處理流程之一例的圖示。
1...第1LAN
2...第2LAN
3...第3LAN
4...WAN
6...第4LAN
7...第5LAN
8...第1通用路由器
9...第2通訊機器
11...第6LAN
12...第7LAN
13...第8LAN
14...第2通用路由器
15...第3通用路由器
A...第1中繼伺服器
B...第2中繼伺服器
C...第3中繼伺服器
A1...第1客戶端終端
A2...第2客戶端終端
B1...第3客戶端終端
B2...第4客戶端終端
C1...第5客戶端終端

Claims (10)

  1. 一種中繼通訊系統,其特徵為,具備:第1網路;和第2網路;和被連接在前記第1網路上的第1中繼伺服器;和被連接在前記第2網路上,可透過第3網路而與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的第2中繼伺服器;和透過前記第1網路而與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連接的客戶端終端;和透過前記第2網路而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連接的客戶端終端;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具有: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係儲存著中繼群組資訊,前記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來表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構成了中繼群組之事實;和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係儲存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被連接至前 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資訊共用部,係使前記中繼群組資訊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和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已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當中的二台以上之客戶端終端是於前記中繼群組中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該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係令VLAN群組資訊被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間所共用;該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集線器資訊、會談資訊、和用來識別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其中,前記集線器資訊係含有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前記會談資訊係用來表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間所建立之會談之連接側與被連接側;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還具有:啟動命令控制部,係當接收到前記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將回應訊號其中含有身為可啟動之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裝置的位址資訊,予以發送;和VLAN會談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會談資訊而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建立用來當作 VLAN會談的集線器會談,在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或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前記VLAN裝置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裝置會談;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還具有:虛擬位址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回應訊號而作成含有分別要對前記VLAN裝置所賦予之虛擬位址的虛擬位址資訊,將前記虛擬位址資訊發送至前記VLAN裝置;且若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為前記VLAN裝置,則將已被賦予之前記虛擬位址,設定至前記客戶端終端的VLAN介面,利用前記虛擬位址資訊及前記VLAN會談而與其他前記VLAN裝置進行通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係還具有: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控制前記VLAN裝置間之通訊;前記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解析已接收到之前記通訊封包,若前記通訊封包裡含有前記虛擬位址,則參照前記虛擬位址,向已經與前記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前記VLAN裝置做連接的第1中繼伺服器或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透過前記集線器會談而發送前記通訊封包,或是參照前記虛擬位址,透過前記裝置會談而對前記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前記VLAN裝置,發送前記 通訊封包。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係還具有: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隨著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連接之變化,來更新前記VLAN群組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還具備:第3中繼伺服器,係可透過第3網路而與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並構成前記中繼群組;在前記中繼群組資訊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中係還含有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之資訊;前記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在接收到前記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若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是被連接至,有別於前記集線器資訊所示之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另一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則在前記VLAN群組的前記集線器資訊中追加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作成含有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的會談資訊而更新前記VLAN群組資訊。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中繼通訊系統,其中,前記虛擬位址,係包含被賦予至前記VLAN裝置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
  6. 一種中繼伺服器,係屬於可與作為第1網路而連 接的第1中繼伺服器進行通訊,作為被連接在第2網路上的第2中繼伺服器而發揮機能的中繼伺服器,其特徵為,具備:中繼群組資訊儲存部,係儲存著中繼群組資訊,前記中繼群組資訊係用來表示,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構成了中繼群組之事實;和中繼伺服器資訊儲存部,係儲存著中繼伺服器資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係含有: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啟動資訊、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的啟動登錄資訊;和資訊共用部,係使前記中繼群組資訊及前記中繼伺服器資訊,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之間被共用;和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已被連接至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及已被連接至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的客戶端終端當中的二台以上之客戶端終端是於前記中繼群組中構成VLAN群組的VLAN客戶端終端;該VLAN群組資訊控制部係令VLAN群組資訊被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間所共用;該VLAN群組資訊係含有:集線器資訊、會談資訊、和用來識別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識別資訊;其 中,前記集線器資訊係含有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所連接之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識別資訊;前記會談資訊係用來表示在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與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之間所被建立之會談之連接側與被連接側;和啟動命令控制部,係當接收到前記VLAN群組之啟動指示時,將回應訊號其中含有身為可啟動之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VLAN裝置的位址資訊,予以發送;和虛擬位址控制部,係若接收到基於前記回應訊號而被作成之含有分別要對前記VLAN裝置所賦予之虛擬位址的虛擬位址資訊,則向前記VLAN裝置發送前記虛擬位址資訊;和VLAN會談控制部,係基於前記會談資訊而與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集線器會談,與已被連接至前記中繼伺服器的前記VLAN裝置終端之間,建立用來當作VLAN會談的裝置會談;和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控制著利用前記虛擬位址資訊及前記VLAN會談的前記VLAN裝置間之通訊。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中繼伺服器通訊控制部,係當接收到通訊封包時,解析已接收到之前記通訊封包,若前記通訊封包裡含有前記虛擬位址,則參照前記虛擬位址,向已經與前記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前記VLAN裝置做連接的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將前記通訊封包透過前記集線器會談而予以發送,或是參照前 記虛擬位址,透過前記裝置會談而對前記虛擬位址所被賦予之前記VLAN裝置,發送前記通訊封包。
  8. 如請求項6或請求項7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還具備: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隨著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的連接之變化,來更新前記VLAN群組資訊。
  9.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VLAN群組資訊更新部,係當接收到前記VLAN群組的啟動指示時,若前記VLAN客戶端終端是被連接至,有別於前記集線器資訊所示之前記第1中繼伺服器及前記第2中繼伺服器、且構成前記中繼群組的另一第3中繼伺服器,則在前記VLAN群組的前記集線器資訊中追加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的識別資訊,作成含有前記第3中繼伺服器的會談資訊而更新前記VLAN群組資訊。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中繼伺服器,其中,前記虛擬位址,係包含被賦予至前記VLAN裝置的虛擬IP位址及虛擬MAC位址。
TW100144869A 2010-12-16 2011-12-06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TWI568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0035A JP5636940B2 (ja) 2010-12-16 2010-12-16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8298A TW201228298A (en) 2012-07-01
TWI568218B true TWI568218B (zh) 2017-01-21

Family

ID=46244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4869A TWI568218B (zh) 2010-12-16 2011-12-06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380130B2 (zh)
EP (1) EP2654253B1 (zh)
JP (1) JP5636940B2 (zh)
KR (1) KR101446974B1 (zh)
CN (1) CN103262477B (zh)
SG (1) SG191017A1 (zh)
TW (1) TWI568218B (zh)
WO (1) WO2012081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6940B2 (ja) *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JP5773205B2 (ja) * 2011-11-30 2015-09-0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及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EP3404998B1 (en) * 2016-03-25 2023-05-24 Cloudminds Robot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gram produc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603A (zh) * 2006-03-29 2007-10-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和通信系统
EP1971092A1 (en) * 2005-12-08 2008-09-17 Freebit Co., Ltd.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lient device with server
US20090304008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Alaxala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y device and network relay method
WO2010023958A1 (ja) * 2008-09-01 2010-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026727A1 (ja) * 2008-09-05 2010-03-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0131468A1 (ja) * 2009-05-15 2010-11-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第1中継サーバ
TWI535244B (zh) * 2010-12-16 2016-05-21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6321A (ja) * 1999-12-24 2001-07-06 Murata Mach Ltd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40114194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machine
JP3990272B2 (ja) * 2002-12-20 2007-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メーリングリスト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
JP2004234292A (ja) * 2003-01-30 2004-08-19 Murata Mach Ltd 通信装置
US20040246531A1 (en) * 2003-06-03 2004-12-0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Server device having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function
JP2005210548A (ja) * 2004-01-26 2005-08-04 Murata Mach Ltd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05217938A (ja) * 2004-01-30 2005-08-11 Murata Mach Ltd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20060112271A1 (en) * 2004-11-22 2006-05-2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Cipher mail server device
JP2006222476A (ja) * 2005-02-08 2006-08-24 Murata Mach Ltd 電子メール端末装置
JP4274231B2 (ja) * 2006-11-24 2009-06-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EP1942634B1 (en) 2006-11-24 2012-08-29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server,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0566300C (zh) * 2007-07-06 2009-12-02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媒体传输路径的网状中继方法及ip通信系统
JP4831148B2 (ja) * 2008-09-08 2011-12-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141638B2 (ja) * 2009-05-15 2013-02-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JP5636940B2 (ja) * 2010-12-16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中継サー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1092A1 (en) * 2005-12-08 2008-09-17 Freebit Co., Ltd. Re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lient device with server
CN101047603A (zh) * 2006-03-29 2007-10-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090304008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Alaxala Networks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y device and network relay method
WO2010023958A1 (ja) * 2008-09-01 2010-03-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
WO2010026727A1 (ja) * 2008-09-05 2010-03-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サーバ、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10131468A1 (ja) * 2009-05-15 2010-11-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第1中継サーバ
TWI535244B (zh) * 2010-12-16 2016-05-21 Murata Machinery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4253B1 (en) 2016-03-16
US9380130B2 (en) 2016-06-28
EP2654253A1 (en) 2013-10-23
SG191017A1 (en) 2013-07-31
KR101446974B1 (ko) 2014-10-06
CN103262477A (zh) 2013-08-21
JP2012129830A (ja) 2012-07-05
TW201228298A (en) 2012-07-01
CN103262477B (zh) 2015-12-02
JP5636940B2 (ja) 2014-12-10
US20130275501A1 (en) 2013-10-17
EP2654253A4 (en) 2015-04-22
WO2012081303A1 (ja) 2012-06-21
KR20130096302A (ko)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5244B (zh)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US9521012B2 (en)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4935B2 (en)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68218B (zh)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TWI535243B (zh)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erver
JP5786620B2 (ja) 中継サーバ
JP5862231B2 (ja) 中継サーバ
JP2011087083A (ja) 中継サーバおよび中継通信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