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4658B -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4658B
TWI564658B TW104110303A TW104110303A TWI564658B TW I564658 B TWI564658 B TW I564658B TW 104110303 A TW104110303 A TW 104110303A TW 104110303 A TW104110303 A TW 104110303A TW I564658 B TWI564658 B TW I5646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alkyl
substituted
unsubstituted
phen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5013A (zh
Inventor
王端志
Original Assignee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0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4658B/zh
Priority to CN201610164338.XA priority patent/CN10601983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4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465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Description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 應用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液晶顯示器之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之彩色濾光片,特別是提供一種具有較低的熱溶劑膜厚變化率且較低的表面粗糙度之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目前,彩色濾光片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彩色液晶顯示器、彩色傳真機、彩色攝影機等應用領域。隨著彩色液晶顯示器等影像器材之市場需求日漸擴大,在彩色濾光片的製作技術上亦趨向多樣化。
彩色濾光片通常可藉由染色法、印刷法、電著法或顏料分散法等方法,將紅、綠、藍等畫素形成在透明玻璃基板上製得。一般而言,為提高彩色濾光片的對比度,畫素著色層間可配置遮光層(或稱黑色矩陣)。
上述顏料分散法之製程係先將顏料分散在光硬化性樹脂中而形成著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最後將該樹脂組 成物形成畫素著色層。進一步而言,顏料分散法之製程,通常係先在玻璃基板等透明支持體上,以鉻、氧化鉻等金屬或感光性樹脂遮光膜形成遮光層(black matrix)。然後,將分散有紅色顏料的感光性樹脂(彩色光阻劑)藉由旋轉塗佈方式將該感光性樹脂塗佈在透明支持體上,藉由光罩進行曝光,並於曝光後進行顯影處理即可得紅色畫素。接著,以同樣的操作方式,即重複利用塗佈、曝光、顯影之方式即可在支持體上分別製得紅、綠、藍等三色畫素。
近年來,彩色液晶含的顏料比例也越來越高,鹼可溶性樹脂與感光性單體的相對使用顯示器的用途不再侷限在個人電腦上,還廣泛應用於彩色電視及各種監視螢幕上(尤其是大尺寸之彩色液晶螢幕),所以對於液晶顯示器色彩飽和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所量變少,造成曝光後的交聯程度下降,導致表面粗糙度偏高等問題發生。
日本特開第2004-138950號公報所揭示之內容中,其使用特定之鹼可溶性樹脂,可以形成表面粗糙度較低的畫素著色層,圖案形狀及亮度表現優異的彩色濾光片,然而此方法易導致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偏高。
有鑑於此,目前亟需發展一種同時具有較低的熱溶劑膜厚變化率且較低的表面粗糙度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以克服習知彩色濾光片之上述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此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低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及較低之表面粗糙度。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其係利用上述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形成畫素層。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藉由前述之方法製得。
本發明之再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其包含前述之彩色濾光片。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提出一種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此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包含染料(A)、有機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光起始劑(E)及有機溶劑(F),以下析述之。
染料(A)
本發明之染料(A)包含具有如下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
於式(I)中,A1、A2、A3及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A5及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A7代表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基團。a代表1至5的整數。
前述碳數為1至8之烷基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第三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異辛基、第三辛基或2-乙基己基等。
較佳地,前述烷基之碳數可為1至6,且更佳為1至4。
前述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或環辛基等。
較佳地,前述環烷基之碳數可為5至7,且更佳為6(亦即環己基)。
前述碳數為1至8之烷基、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及苯基可選擇性地具有取代基,且該取代基較佳可為鹵素原子、-Aa、-OH、-OAa、-SO3H、-SO3M、-CO2H、-CO2Aa、-SO3Aa、-SO2NHAb、-SO2NAbAc或-SO3-。
Aa可代表碳數為1至10的飽和烴基。其中,該飽和烴基中所具有的氫原子可以被鹵素原子取代,且該飽和烴基中所具有的亞甲基可以被氧原子、羰基或-NAa-取代。
Aa可為直鏈飽和烴基、支鏈飽和烴基或環狀飽和烴基,且Aa可具有橋聯結構(bridged structure)。
該Aa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 第三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異辛基、第三辛基、壬基、癸基、2-乙基己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三環癸基或環辛基。
當該飽和烴基所具有的亞甲基經氧原子取代時,該飽和烴基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氧基丙基、乙氧基丙基、2-乙基己氧基丙基或甲氧基己基等。
前述取代基-CO2Aa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氧羰基(methyloxycarbonyl)、乙氧羰基(ethyloxycarbonyl)、丙氧羰基(propyloxycarbonyl)、異丙氧羰基(isopropyloxycarbonyl)、丁氧羰基(butyloxycarbonyl)、環己氧羰基(cyclohexyloxycarbonyl)或甲氧基丙氧羰基(methoxy propyloxycarbonyl)等。
前述取代基-SO3Aa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磺醯基(methanesulfonyl group)、乙磺醯基(ethanesulfonyl group)、己磺醯基(hexanesulfonyl group)或癸磺醯基(decanesulfonyl group)等。
Ab和Ac分別獨立地代表碳數為1至10的直鏈烷基、碳數為4至10的支鏈烷基、碳數為3至30的環烷基、-G,或者Ab和Ac可相互鍵結而形成碳數為2至10的雜環基。其中,該直鏈烷基、支鏈烷基和環烷基所具有的氫原子可以被羥基、鹵素原子、-G、-CH=CH2或-CH=CHAa所取代,該直鏈烷基、支鏈烷基和環烷基中所具有的亞甲基可以被氧原 子、羰基或-NAa-取代,且該雜環基所具有的氫原子可以被-Aa、-OH或-G所取代。
較佳地,前述Ab和Ac之環烷基的碳數可為3至8。
前述Ab和Ac相互鍵結所形成之碳數為2至10的雜環基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吡咯(pyrrole)、吡啶(pyridine)、吲哚(indole)、異吲哚(isoindole)、喹啉(quinoline)、異喹啉(isoquinoline)、咔唑(carbazole)、啡啶(phenanthridine)、吖啶(acridine)或啡噻嗪(phenothiazine)等。
M代表鈉原子或鉀原子。
G代表碳數為6至10的芳香族烴基或碳數為5至10的芳香族雜環基。其中,該芳香族烴基及該芳香族雜環基所具有的氫原子可以被-OH、-Aa、-OAa、-NO2、-CH=CH2、-CH=CHAa或鹵素原子取代。
前述G之芳香族烴基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苯基、萘基、薁基(azulenyl)等,且前述G之芳香族雜環基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呋喃基(furyl group)、噻吩基(thienyl group)、吡啶基(pyridyl group)、吡咯基(pyrrolyl group)、噁唑基(oxazolyl group)、異噁唑基(isothiazolyl group)、噻唑基(thiazolyl group)、異噻唑基(isothiazolyl group)、咪唑基(imidazolyl group)、吡唑基(pyrazolyl group)或嘧啶基(pyrimidyl group)等。
前述A5及A6之碳數為1至8的烷基之具體例係相同於A1、A2、A3及A4之碳數為1至8的烷基之具體例,在此不另行贅述。
A7可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a較佳可代表1或2,且更佳可為1。當a大於1時,複數個A7可為相同或不同。
較佳地,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可包含具有如式(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更佳地,-COOR8可鍵結於苯環上鄰位之位置:
於式(I-1)中,A1、A2、A3及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A5及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A8代表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基團。
基於交聯反應之反應性,前述A7及A8較佳可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該A8之具體例較佳可為具有如下式(I-1-1)或式(I-1-2)所示之結構的基團:
於式(I-1-1)或式(I-1-2)中,A9代表氫原子或甲基。A10及A11分別獨立地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12之烷二基。A12代表-CO-或-(CO)O-。A13代表二價脂環烴基。b代表0至12之整數,且d及e分別獨立地代表0至6之整數。
較佳地,A9及A10可為甲基。
b較佳可為0至3之整數,且d及e較佳可分別獨立地代表0至3之整數。
前述碳數為1至12之烷二基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亞甲基、伸乙基、乙烷-1,1-二基、丙烷-1,1-二基、丙烷-1,2-二基、丙烷-1,3-二基、丙烷-2,2-二基、丁烷-1,2-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2-二基、戊烷-1,3-二基、戊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辛烷-1,8-二基或癸烷-1,10-二基。
較佳地,前述A10及A11之烷二基的碳數可為2至8,且更佳為2至6。
該烷二基之取代基可包含羥基、鹵素原子、(甲基)丙烯醯氧基或苯氧基等,且較佳可為羥基。
該二價脂環烴基較佳可為碳數為3至20的脂環烴基,且更佳可為碳數為3至12的脂環烴基。此外,該脂環烴基可為2環至4環的交聯環狀烴基。
A8可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A8較佳可為(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其中,該(甲基)丙烯醯氧基烷基的總碳數較佳可為4至16,且更佳可為4至10。
該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可藉由具有羥基及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與具有如式(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反應而得,其中該聚合性不飽和基可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該反應係一酯化反應,且該酯化反應係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在此不另贅述。
前述具有羥基及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只要在該化合物中分別具有至少一個羥基及至少一個(甲基)丙烯醯基即可,其中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鍵結數及鍵結位置沒有特別的限制。其次,羥基可為醇性羥基、酚性羥基中的任一種。
此外,該具有羥基及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可選擇性地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以外之其他取代基,且此取代基之種類、鍵結位置與鍵結數沒有特別的限制。
較佳地,該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為具有如下式(I-3)或式(I-4)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於式(I-3)及式(I-4)中,A9、A10、A11、A12、A13、b、d及e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
較佳地,該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包含至少一具有如下式(I-3-1)、式(I-3-2)、式(I-4-1)或式(I-4-2)所示之結構:
於式(I-3-1)中,A9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g及h分別獨立地代表1至12之整數。
於式(I-3-2)中,A9、g及h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
於式(I-4-1)中,A9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i及j分別獨立地代表0至2之整數。r代表1至6之整數。當i、j及r之至少一者大於或等於1時,-CH(OH)-基團、-CH(CH3)-基團及-CH2-基團可按照任意之順序鍵結。
於式(I-4-2)中,A9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W代表具有如下式(I-4-2-1)至式(I-4-2-4)所示之結構的基團。r1分別獨立地代表0至6之整數:
該具有如式(I-3-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甲基)丙烯酸2-(6-羥基己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6-羥基己醯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6-羥基己醯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5-(6-羥基己醯氧基)戊酯或(甲基)丙烯酸6-(6-羥基己醯氧基)己酯等之(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醯氧基)烷基酯類,且該(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醯氧基)烷基酯類可為市售之商品,例如:大賽璐(DAICEL)化學工業(股)製造之產品,且其型號為PLACCEL FM1D或PLACCEL FM2D等。
該具有如式(I-3-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甲基)丙烯酸2-(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 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丁酯、(甲基)丙烯酸5-(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戊酯或(甲基)丙烯酸6-(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己酯等之(甲基)丙烯酸(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烷基酯類,且該(甲基)丙烯酸(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烷基酯類可為市售之商品,例如:大賽璐(DAICEL)化學工業(股)製造之產品,且其型號為HEMAC1等。
該具有如式(I-4-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1-甲基-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1-甘油酯[1-glycero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5-羥基戊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7-羥基庚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9-羥基壬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1-羥基十一烷酯或(甲基)丙烯酸12-羥基十二烷酯等。
該具有如式(I-4-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甲基)丙烯酸4-羥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4-(2-羥乙基)環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雙環[2.2.1]庚-5-烯-2-基酯、(甲基)丙烯酸(3-羥甲基雙環[2.2.1]庚-5-烯-2-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3-(2-羥乙基)雙環[2.2.1]庚-5-烯-2-基]乙 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雙環[2.2.1]庚-5-烯-2-基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八氫-4,7-亞甲基茚-5-基酯[(meth)acrylic acid 2-hydroxy octahydro-4,7-methanoindene-5-yl ester]、(甲基)丙烯酸(2-羥甲基八氫-4,7-亞甲基茚-5-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2-(2-羥乙基)八氫-4,7-亞甲基茚-5-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金剛烷-1-基酯、(甲基)丙烯酸(3-羥甲基金剛烷-1-基)甲酯或(甲基)丙烯酸2-[3-(2-羥乙基)金剛烷-1-基]乙酯等。
較佳地,基於反應性之觀點,於式(I-3-1)中,g代表2或3,且h為1;於式(I-3-2)中,g代表2或3,且h為1;於式(I-4-1)中,i及j為0,且r代表2至6之整數,或者i為1,j為0,且r代表1至5之整數;於式(I-4-2)中,r1分別獨立地代表1或2,且A14代表具有如式(I-4-2-1)或式(I-4-2-4)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該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較佳可包含但不限於(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1-甘油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6-羥基己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3-羥基-2,2-二甲基丙氧基羰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或(甲基)丙烯酸(3-羥甲基金剛烷-1-基)甲酯等。
除具有如式(I-3-1)、式(I-3-2)、式(I-4-1)及式(I-4-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外,該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4-羥基苯基(甲 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 tri(meth)acrylate]、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或者具有如下式(I-5)或式(I-6)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該具有羥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的化合物可單獨一種或者混合複數種使用。
前述具有如式(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如下所示:
於式(I-2)中,A1、A2、A3及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A5及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Z-代表陰離子。
較佳地,式(I-2)中之-COOH可鍵結於苯環之鄰位。
Z-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鹵素離子、硼陰離子、磷酸陰離子、羧酸陰離子、硫酸陰離子、有機磺酸陰離子、氮陰離子或甲基化物陰離子(methide anion)等。
該鹵素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氟離子、氯離子、溴離子或碘離子等。
該硼陰離子的具體例可包含BF4 -等無機硼陰離子,或者(CF3)4B-、(CF3)3BF-、(CF3)2BF2 -、(CF3)BF3 -、(C2F5)4B-、(C2F5)3BF-、(C2F5)BF3 -、(C2F5)2BF2 -、(CF3)(C2F5)2BF-、(C6F5)4B-、[(CF3)2C6H3]4B-、(CF3C6H4)4B-、(C6F5)2BF2 -、(C6F5)BF3 -、(C6H3F2)4B-、B(CN)4 -、B(CN)F3 -、B(CN)2F2 -、B(CN)3F-、(CF3)3B(CN)-、(CF3)2B(CN)2 -、(C2F5)3B(CN)-、(C2F5)2B(CN)2 -、(n-C3F7)3B(CN)-、(n-C4F9)3B(CN)-、(n-C4F9)2B(CN)2 -、(n-C6F13)3B(CN)-、(CHF2)3B(CN)-、(CHF2)2B(CN)2 -、(CH2CF3)3B(CN)-、(CH2CF3)2B(CN)2 -、(CH2C2F5)3B(CN)-、(CH2C2F5)2B(CN)2 -、(CH2CH2C3F7)2B(CN)2 -、 (n-C3F7CH2)2B(CN)2 -、(C6H5)3B(CN)-、四苯基硼酸鹽、四(單氟苯基)硼酸鹽、四(二氟苯基)硼酸鹽、四(三氟苯基)硼酸鹽、四(四氟苯基)硼酸鹽、四(五氟苯基)硼酸鹽、四(四氟甲基苯基)硼酸鹽、四(甲苯基)硼酸鹽、四(二甲苯基)硼酸鹽、(三苯基,五氟苯基)硼酸鹽、[參(五氟苯基),苯基]硼酸鹽或十三氫化-7,8-二羰基十一硼酸鹽(tridecahydride-7,8-dicarbaundecaborate)等之有機硼陰離子。除此之外,該硼陰離子亦可為日本特開第1998-195119號公報、日本特開第2010-094807號公報、日本特開第2006-243594號公報、日本特開第2002-341533號公報或日本特開第1996-015521號公報等所載的硼陰離子。
該磷酸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HPO4 2-、PO4 3-或PF6 -等之無機磷酸陰離子,或者(C2F5)2PF4 -、(C2F5)3PF3 -、[(CF3)2CF]2PF4 -、[(CF3)2CF]3PF3、(n-C3F7)2PF4 -、(n-C3F7)3PF3 -、(n-C4F9)3PF3 -、(C2F5)(CF3)2PF3 -、[(CF3)2CFCF2]2PF4 -、[(CF3)2CFCF2]3PF3 -、(n-C4F9)2PF4 -、(n-C4F9)3PF3 -、(C2F4H)(CF3)2PF3 -、(C2F3H2)3PF3 -、(C2F5)(CF3)2PF3 -、辛基磷酸陰離子、十二烷基磷酸陰離子、十八烷基磷酸陰離子、苯基磷酸陰離子或壬基苯基磷酸陰離子等之有機磷酸陰離子。
該羧酸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CH3COO-、C2H5COO-或C6H5COO-等。此外,該羧酸陰離子亦可為日 本特開第2009-265641號公報或日本特開第2008-096680號公報所載的羧酸陰離子。
該硫酸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硫酸陰離子或亞硫酸陰離子。
該有機磺酸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甲磺酸(methanesulfonic acid)、乙磺酸(ethanesulfonic acid)、三氟甲磺酸或九氟丁磺酸等之烷基磺酸陰離子,或者苯磺酸、苯二磺酸根離子、對甲苯磺酸、對三氟甲基磺酸、五氟苯磺酸、萘磺酸或萘二磺酸根離子等之芳基磺酸陰離子。此外,該有機磺酸陰離子亦可為2-(甲基)丙烯醯氧基-1,1,2,2-四氟乙磺酸、2-(4-乙烯基苯氧基)-1,1,2,2-四氟乙磺酸,在國際公表第2011/037195號冊子、日本專利第3736221號說明書或日本特開第2011-070172號公報中所載的有機磺酸陰離子。
該氮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CN)2N]-、[(FSO2)2N]-、[(FSO2)N(CF3SO2)]-、[(CF3SO2)2N]-、[(FSO2)N(CF3CF2SO2)]-、[(FSO2)N{(CF3)2CFSO2}]-、[(FSO2)N(CF3CF2CF2SO2)]-、[(FSO2)N(CF3CF2CF2CF2SO2)]-、[(FSO2)N{(CF3)2CFCF2SO2}]-、[(FSO2)N{CF3CF2(CF3)CFSO2}]-或[(FSO2)N{(CF3)3CSO2}]-等。此外,該氮陰離子亦可為日本特開第2011-133844號公報、日本特開第2011-116803 號公報或日本特開第2010-090341號公報中所載的氮陰離子。
該甲基化物陰離子之具體例可包含(CF3SO2)3C-、(CF3CF2SO2)3C-、[(CF3)2CFSO2]3C-、(CF3CF2CF2SO2)3C-、(CF3CF2CF2CF2SO2)3C-、[(CF3)2CFCF2SO2]3C-、[CF3CF2(CF3)CFSO2]3C-、[(CF3)3CSO2]3C-或(FSO2)3C-等。此外,該甲基化物陰離子亦可為日本特開第2011-145540號公報、美國專利第5,554,664號說明書、日本特開第2005-309408號公報、日本特開第2004-085657號公報或日本特表第2010-505787號公報等所載的甲基化物陰離子。
基於後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之使用量為3重量份至30重量份,較佳為4重量份至25重量份,且更佳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
當本發明之染料(A)不包含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對比度偏低及表面粗糙度偏高之缺陷。
除了前述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外,本發明之染料(A)可選擇性地包含其他染料(A-2)。
該其他染料(A-2)可為C.I.溶劑紅45[具有如下式(VI-1)所示之結構]或C.I.溶劑紅49等之紅色染料;C.I.溶劑藍35、C.I.溶劑藍37、C.I.溶劑藍59或C.I.溶劑藍67 等之藍色染料;C.I.酸性紅91[具有如下式(VI-2)所示之結構]、C.I.酸性紅92、C.I.酸性紅97、C.I.酸性紅114、C.I.酸性紅138、C.I.酸性紅151或C.I.酸性紅289[具有如下式(VI-3)所示之結構]等之酸性紅色染料,或者C.I.酸性藍80、C.I.酸性藍83或C.I.酸性藍90等之酸性藍色染料:
基於後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染料(A)之使用量為3重量份至40重量份,較佳為4重量份至30重量份,且更佳為5重量份至20重量份。
有機顏料(B)
本發明之有機顏料(B)的主體為藍色顏料(B-1),且該藍色顏料(B-1)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
該藍色顏料(B-1)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C.I.顏料藍15:1、15:2、15:3、15:4、15:6、21、22、60、64。
較佳地,本發明之有機顏料(B)可選擇性地包含紫色顏料(B-2),且該紫色顏料(B-2)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
該紫色顏料(B-2)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C.I.顏料紫19、23、29、32、33、36、37、38、40、50。
基於後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有機顏料(B)之使用量為2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較佳為30重量份至150重量份,且更佳為4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
鹼可溶性樹脂(C)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之鹼可溶性樹脂(C)可包含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且該鹼可溶性樹脂(C)可選擇性地包含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
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
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係由第一混合物進行聚合反應所製得,其中第一混合物包含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及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
此外,該第一混合物可選擇性地包含羧酸酐化合物(c-1-3)、具有環氧基的化合物(c-1-4)或上述化合物的任意組合。
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
該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可包含但不限於具有如下式(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於式(II)中,D1、D2、D3及D4分別獨立地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為1至5之烷基、碳數為1至5之烷氧基、碳數為6至12之芳基或碳數為6至12之芳烷基。
該具有如式(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可藉由雙酚茀型化合物(bisphenol fluorene)與鹵化環氧丙烷(epihalohydrin)進行反應而得。
前述雙酚茀型之具體例可包含9,9-雙(4-羥基苯基)茀[9,9-bis(4-hydroxy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bis(4-hydroxy-3-methyl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氯苯基)茀[9,9-bis(4-hydroxy-3-chloro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溴苯基)茀[9,9-bis(4-hydroxy-3-bromo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氟苯基)茀[9,9-bis(4-hydroxy-3-fluorophenyl)fluorene]、9,9- 雙(4-羥基-3-甲氧基苯基)茀[9,9-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bis(4-hydroxy-3,5-dimethyl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5-二氯苯基)茀[9,9-bis(4-hydroxy-3,5-dichlorophenyl)fluorene]、9,9-雙(4-羥基-3,5-二溴苯基)茀[9,9-bis(4-hydroxy-3,5-dibromophenyl)fluorene]等,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鹵化環氧丙烷(epihalohydrin)的具體例可包含3-氯-1,2-環氧丙烷(epichlorohydrin)或3-溴-1,2-環氧丙烷(epibromohydrin)等,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具有環氧基之雙酚茀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1)新日鐵化學(Nippon steel chemical Co.,Ltd)製造的商品,且其型號可為ESF-300等;(2)大阪天然氣(Osaka Gas Co.,Ltd)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PG-100或EG-210等;(3)短信科技(S.M.S Technology Co.,Ltd)製造的商品,且其型號可為SMS-F9PhPG、SMS-F9CrG或SMS-F914PG等。
於式(III)中,D5至D18分別獨立地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碳數為6至15之芳香基,且f代表0至10之整數。
該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具體例可為市售之商品,例如:日本化藥製造的產品,且其型號可為NC-3000、NC-3000H、NC-3000S或NC-3000P等。
該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可於鹼金屬氫氧化物存在下,使具有如下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與鹵化環氧丙烷進行反應而得:
於式(III-1)中,D5至D18及f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
於合成該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方法中,具有如下式(III-1-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係於酸觸媒存在下與酚(phenol)類進行縮合反應,以形成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然後,加入過量之鹵化環氧丙烷,使鹵化環氧丙烷與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進行脫鹵化氫反應(dehydrohalogenation),而可製得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於式(III-2)中,D7至D10之定義如前所述,在此不另贅述。D19及D20分別獨立地代表鹵原子、碳數為1至6的烷基或碳數為1至6的烷氧基。
前述之鹵原子可為氯或溴;前述之烷基較佳可為甲基、乙基或第三丁基;前述之烷氧基較佳可為甲氧基或乙氧基。
前述酚類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酚(phenol)、甲酚(cresol)、乙酚(ethylphenol)、n-丙酚(n-propylphenol)、異丁酚(isobutylphenol)、第三丁酚(t-butylphenol)、辛酚(octylphenol)、壬基苯酚(nonylphenol)、茬酚(xylenol)、甲基丁基苯酚(methylbutylphenol)、二第三丁基酚(di-t-butylphenol)、乙烯苯酚(vinylphenol)、丙烯苯酚(propenylphenol)、乙炔苯酚(ethinylphenol)、環戊苯酚(cyclopentylphenol)、環己基酚(cyclohexylphenol)或環己基甲酚(cyclohexylcresol)等。該酚類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使用量為1莫耳,酚類之使用量為0.5莫耳至20莫耳,且較佳為2莫耳至15莫耳。
該酸觸媒之具體例可包含鹽酸、硫酸、對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三氟化硼(boron trifluoride)、無水氯化鋁(aluminium chloride anhydrous)或氯化鋅(zinc chloride)等。該酸觸 媒較佳可為對甲苯磺酸、硫酸、鹽酸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該酸觸媒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該酸觸媒之使用量雖無特別之限制,惟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使用量為100重量百分比,酸觸媒之使用量較佳可為0.1重量百分比至30重量百分比。
前述之縮合反應可在無溶劑或在有機溶劑之存在下進行。該有機溶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或甲基異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等。上述的有機溶劑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之使用量為100重量百分比,該有機溶劑之使用量為50重量百分比至300重量百分比,且較佳為100重量百分比至250重量百分比。前述縮合反應之操作溫度可為40℃至180℃,且操作時間可為1小時至8小時。
進行前述之縮合反應後,可進一步進行中和處理或水洗處理。
前述之中和處理係將反應後之溶液的pH值調整為3至7,且較佳為5至7。
前述之水洗處理可使用中和劑進行,且此中和劑為鹼性物質。該中和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或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氫氧化鈣(calcium hydroxide)或氫 氧化鎂(magnesium hydroxide)等之鹼土類金屬氫氧化物;二伸乙三胺(diethylene triamine)、三伸乙四胺(triethylenetetramine)、苯胺(aniline)或苯二胺(phenylene diamine)等之有機胺;氨(ammonia)、磷酸二氫鈉(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該中和劑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該水洗處理可採用習知方法進行。例如:在反應後的溶液中加入具有中和劑的水溶液,並且反覆進行萃取。經中和處理或水洗處理後,可藉由減壓加熱處理去除未反應的酚類及溶劑,並進行濃縮,而可獲得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前述鹵化環氧丙烷的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3-氯-1,2-環氧丙烷、3-溴-1,2-環氧丙烷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進行上述的脫鹵化氫反應前,可預先添加或於反應過程中添加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
上述脫鹵化氫反應的操作溫度可為20℃至120℃,且其操作時間可為1小時至10小時。
前述脫鹵化氫反應所添加之鹼金屬氫氧化物可為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在此實施例中,將該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連續地添加至脫鹵化氫反應系統內,並於減壓或常壓下,連續蒸餾出水及鹵化環氧丙烷,以分離並除去水。鹵化環氧丙烷係連續地回流至反應系統內。
進行上述的脫鹵化氫反應前,反應系統可添加氯化四甲銨(tetramethyl ammonium chloride)、溴化四甲銨(tetramethyl ammonium bromide)或三甲基苄基氯化銨(tr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等之四級銨鹽作為觸媒。在50℃至150℃下,反應1小時至5小時後,加入鹼金屬氫氧化物或其水溶液。接著,於20℃至120℃的溫度下,進行脫鹵化氫反應1小時至10小時。
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中之羥基總當量為1當量,該鹵化環氧丙烷的使用量可為1當量至20當量,且較佳可為2當量至10當量。
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中之羥基總當量為1當量,脫鹵化氫反應中所添加的鹼金屬氫氧化物的使用量可為0.8當量至15當量,且較佳可為0.9當量至11當量。
此外,為了使脫鹵化氫反應順利進行,反應系統可添加甲醇或乙醇等之醇類。其次,反應系統亦可添加二甲碸(dimethyl sulfone)或二甲亞碸(dimethyl sulfoxide)等之非質子性(aprotic)極性溶媒進行反應。
在使用醇類的情況下,基於前述鹵化環氧丙烷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百分比,該醇類的使用量可為2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且較佳可為4重量百分比至15重量百分比。
在使用非質子性極性溶媒的情況下,基於鹵化環氧丙烷的總使用量為100重量百分比,非質子性極性溶媒 的使用量為5重量百分比至100重量百分比,且較佳為10重量百分比至90重量百分比。
進行脫鹵化氫反應後,產物可選擇性地進行水洗處理,並利用減壓蒸餾的方式除去鹵化環氧丙烷、醇類及非質子性極性溶媒。該減壓蒸餾可於溫度為110℃至250℃且壓力為1.3kPa[10毫米汞柱(mmHg)]以下進行。
為了避免所製得之環氧樹脂具有加水分解性的鹵素,進行脫鹵化氫反應後之溶液可加至甲苯或甲基異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等之溶劑以及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中,並再次進行脫鹵化氫反應。
於該脫鹵化氫反應中,基於前述具有如式(II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中之羥基總當量為1當量,鹼金屬氫氧化物之使用量可為0.01莫耳至0.3莫耳,且較佳可為0.05莫耳至0.2莫耳。其次,前述脫鹵化氫反應之操作溫度可為50℃至120℃,且其操作時間可為0.5小時至2小時。
完成脫鹵化氫反應後,鹽類可藉由過濾及水洗等步驟去除,並利用減壓蒸餾的方式除去甲苯或甲基異丁基酮等之溶劑,即可製得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
該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之具體例可選自於由下述(1)至(3)所組成之群組:(1)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乙 基丁二酸(2-methacryloyloxyethylbutanedioic acid)、2-甲基丙烯醯氧丁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丁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六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丙基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丁基馬來酸、2-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丁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丙基己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丙基四氫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丙基鄰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丁基鄰苯二甲酸或2-甲基丙烯醯氧丁基氫鄰苯二甲酸等;(2)利用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與二元羧酸化合物反應所得之化合物,其中該二元羧酸化合物可包含己二酸、丁二酸、馬來酸或鄰苯二甲酸;(3)利用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與羧酸酐化合物反應所得之半酯化合物,其中該羧酸酐化合物係相同於前述第一混合物所具有之羧酸酐化合物(c-1-3)。該具有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包含2-羥基乙基丙烯酸酯[(2-hydroxyethyl)acrylate]、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2-羥基丙基丙烯酸酯[(2-hydroxypropyl)acrylate]、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hydroxypropyl)methacrylate]、4-羥基丁基丙烯酸酯[(4-hydroxybutyl)acrylate]、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酸酯[(4-hydroxybutyl)methacrylate]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羧酸酐化合物(c-1-3)
該羧酸酐化合物(c-1-3)之具體例可選自於由下述(1)及(2)所組成之群組:(1)丁二酸酐(butanedioic anhydride)、順丁烯二酸酐(maleic anhydride)、衣康酸酐(itaconic anhydride)、鄰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四氫鄰苯二甲酸酐(tetrahydrophthalic anhydride)、六氫鄰苯二甲酸酐(hexahydrophthalic anhydride)、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橋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methyl endo-methylene tetrahydrophthalic anhydride)、氯茵酸酐(chlorendic anhydride)、戊二酸酐或偏三苯甲酸酐(1,2,4-benzenetricarboxylic anhydride)等之二元羧酸酐化合物;(2)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enzopheno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BTDA)、雙苯四甲酸二酐或雙苯醚四甲酸二酐等之四元羧酸酐化合物。
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c-1-4)
該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c-1-4)之具體例可選自於由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具有不飽和基的縮水甘油醚化合物、具有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具有不飽和基之縮水甘油醚化合物可包含但不限於長瀨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為Denacol EX-111、Denacol EX-121、Denacol EX-141、Denacol EX-145、Denacol EX-146、Denacol EX-171或Denacol EX-192等。
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可利用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與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 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進行聚合反應,以形成具有羥基之反應產物,其中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可為具有如式(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然後,將羧酸酐化合物(c-1-3)添加至反應溶液中,以進行聚合反應。該聚合反應之反應溫度可為50℃至130℃。
當使用多個羧酸酐化合物(c-1-3)時,該些羧酸酐化合物(c-1-3)可於反應進行時依序添加或同時添加。
基於前述具有羥基之反應產物的羥基之總當量數為1當量,羧酸酐化合物(c-1-3)所具有之酸酐基的當量數較佳可為0.4當量至1當量,且更佳可為0.75當量至1當量。
當該羧酸酐化合物(c-1-3)包含二元羧酸酐化合物及四元羧酸酐化合物時,二元羧酸酐化合物及四元羧酸酐化合物之莫耳比較佳可為1/99至90/10,且更佳可為5/95至80/20。
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亦可利用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與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進行聚合反應,以形成具有羥基之反應產物,其中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可為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然後,將羧酸酐化合物(c-1-3)、具有環氧基的化合物(c-1-4)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添加至反應溶液中,以進行聚合反應。
基於前述具有羥基之反應產物的羥基之總當量數為1當量,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 基之化合物(c-1-2)的酸價當量數較佳可為0.8當量至1.5當量,且更佳可為0.9當量至1.1當量。
基於前述具有羥基之反應產物的羥基之總使用量為100莫耳百分比,羧酸酐化合物(c-1-3)之使用量可為10莫耳百分比至100莫耳百分比,較佳可為20莫耳百分比至100莫耳百分比,且更佳可為30莫耳百分比至100莫耳百分比。
製備前述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時,為了縮短反應時間,一般會添加鹼性化合物至反應溶液中,以作為反應觸媒。該反應觸媒可包含三苯基膦(triphenyl phosphine)、三苯基銻(triphenyl stibine)、三乙胺(triethylamine)、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氯化四甲基銨(tetramethylammonium chloride)或氯化苄基三乙基銨(benzyltriethylammonium chloride)等。該反應觸媒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基於前述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與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的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反應觸媒的使用量較佳可為0.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0.3重量份至5重量份。
為了控制聚合反應之聚合度,反應溶液可添加聚合抑制劑(polymerization inhibitor)。該聚合抑制劑可包含甲氧基酚(methoxyphenol)、甲基氫醌(methylhydroquinone)、氫醌(hydroquinone)、2,6-二第 三丁基對甲酚(2,6-di-t-butyl-p-cresol)或吩噻嗪(phenothiazine)等。該聚合抑制劑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基於前述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及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聚合抑制劑的使用量較佳可為0.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製備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時,聚合反應溶劑可選擇性地被使用。該聚合反應溶劑可包含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2-丁醇、己醇或乙二醇等之醇類溶劑;甲乙酮或環己酮等之酮類溶劑;甲苯或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烴類溶劑;賽珞素(cellosolve)或丁基賽珞素(butyl cellosolve)等之賽珞素類溶劑;卡必妥(carbitol)或丁基卡必妥(butyl carbitol)等之卡必妥類溶劑;丙二醇單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等之丙二醇烷基醚類溶劑;二丙二醇單甲醚[di(propylene glycol)methyl ether]等之多丙二醇烷基醚[poly(propylene glycol)alkyl ether]類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二醇單乙醚醋酸酯(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acetate)、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等之醋酸酯類溶劑;乳酸乙酯(ethyl lactate)、乳酸丁酯(butyl lactate)等之乳酸烷酯(alkyl lactate)類溶劑;或二烷基二醇醚類溶劑。該聚合反應溶劑可單獨一種使 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此外,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的酸價較佳可為50毫克KOH/克(mgKOH/g)至200毫克KOH/克,且更佳可為60毫克KOH/克至150毫克KOH/克。
基於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之使用量為2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較佳可為25重量份至9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30重量份至80重量份。
當本發明之鹼可溶性樹脂(C)不包含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時,由此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偏高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
本發明之鹼可溶性樹脂(C)可選擇性地包含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且該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係由一第二混合物反應獲得,其中該第二混合物可包含具有羧酸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及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
此外,該第二混合物可選擇性地包含前述具有羧酸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及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以外的第四不飽和單體(c-2-4)。
具有羧酸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
該具有羧酸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可選自於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乙氧基丁二酸酯、丁烯酸、α-氯丙烯酸、乙基丙烯酸、肉桂酸、馬來酸、 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檸康酸、檸康酸酐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較佳地,該具有羧酸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可選自於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乙氧基丁二酸酯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
該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可選自於由氮-環己基馬來醯亞胺、氮-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等之馬來醯亞胺類化合物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其中,該具有馬來醯亞胺結構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較佳可為氮-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羥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間-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甲氧基苯基馬來醯亞胺等之馬來醯亞胺類化合物。
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
該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可選自於具有雙環戊基基團(dicyclopentanyl group)的不飽 和化合物、具有雙環戊烯基團(dicyclopentenyl group)的不飽和化合物,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該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可為雙環戊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eny acrylate)、雙環戊基乙氧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enyloxyethyl acrylate)、雙環戊烯基丙烯酸酯、雙環戊烯基乙氧基丙烯酸酯、雙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anyl methacrylate)、雙環戊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酯、雙環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雙環戊烯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enyloxyethyl methacrylate),或此等之一組合。
前述之雙環戊基丙烯酸酯可為日立化成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FA-511A等;前述之雙環戊基乙氧基丙烯酸酯可為日立化成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FA-512A等;前述之雙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可為日立化成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FA-513M等;前述之雙環戊烯基乙氧基甲基丙烯酸酯可為日立化成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FA-512M等。
第四不飽和單體(c-2-4)
該第四不飽和單體(c-2-4)可選自於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甲基丙烯酸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苯基丙烯酸酯、2-硝基苯基丙烯酸酯、4-硝基苯基丙烯酸酯、2-硝基苯甲基丙烯酸酯、2-硝基苯甲基甲基丙烯酸酯、 2-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4-氯苯基甲基丙烯酸酯、2-氯苯基丙烯酸酯、4-氯苯基丙烯酸酯、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鄰-乙烯基苯酚、間-乙烯基苯酚、對-乙烯基苯酚、2-甲基-4-乙烯基苯酚、3-甲基-4-乙烯基苯酚、鄰-異丙烯基苯酚、間-異丙烯基苯酚、對-異丙烯基苯酚、2-乙烯基-1-萘酚、3-乙烯基-1-萘酚、1-乙烯基-2-萘酚、3-乙烯基-2-萘酚、2-異丙烯基-1-萘酚、3-異丙烯基-1-萘酚、鄰-甲氧基苯乙烯、間-甲氧基苯乙烯、對-甲氧基苯乙烯、鄰-甲氧基甲基苯乙烯、間-甲氧基甲基苯乙烯、對-甲氧基甲基苯乙烯、鄰-(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間-(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對-(乙烯基苯甲基)環氧丙基醚、茚、乙醯基萘、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丙烯酸2-羥基丁酯、丙烯酸3-羥基丁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三乙二醇甲氧酯、氮,氮-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氮,氮-二乙基氨基丙烯酸丙酯、氮,氮-二丁基氨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環氧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 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甲氧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氮,氮-二甲基氨基乙酯、氮,氮-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丙酯、氮-異-丁基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基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乙烯基甲醚、乙烯基乙醚、烯丙基環氧丙基醚、甲代烯丙基環氧丙基醚(methallyl glycidyl ether)、丙烯腈、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氰化亞乙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α-氯丙烯醯胺、氮-羥乙基丙烯醯胺、氮-羥乙基甲基丙烯醯胺、1,3-丁二烯、異戊烯、氯化丁二烯,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較佳地,該第四不飽和單體(c-2-4)可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基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1,3-丁二烯或異戊烯。
基於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之使用量可為0重量份至80重量份,較佳可為10重量份至75重量份,且更佳可為20重量份至70重量份。
當鹼可溶性樹脂(C)包含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更低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
本發明之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可包含第一化合物(D-1)。其次,該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1)亦可選擇性地包含該第一化合物(D-1)以外之第二化合物(D-2)。
第一化合物(D-1)
該第一化合物(D-1)可具有胺基甲酸酯基(urethane group)與至少7個丙烯醯基(acryloyl group)。較佳地,該第一化合物(D-1)可具有胺基甲酸酯基與至少10個丙烯醯基。
該第一化合物(D-1)之製備方法例如但不限於以多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多元醇化合物經縮合反應而製得,其中多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多元醇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丙烯醯基,且該多異氰酸酯化合物及多元醇化合物所含有的丙烯醯基的總數較佳至少為7個,且更佳為至少10個。
當第一化合物(D-1)具有胺基甲酸酯基及至少10個丙烯醯基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更低之表面粗糙度及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第一化合物(D-1)之具體例可為市售之商品,例如: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UV1700B(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且其具有10個丙烯醯基)、UV6300B(具有7個丙烯醯基)或UV7640B(具有7個丙烯醯基)等;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DPHA40H(重量平均分子量為7000且其具有10個丙烯醯基)或UX5001T(具有8個丙烯醯基)等;根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UN3320HS(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且其具有15個丙烯醯基)、UN904(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900且其具有10個丙烯醯基)、UN3320HC(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且其具有10個丙烯醯基)等;或者新中村化學公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可為U15HA(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且其具有15個丙烯醯基)、UA-33H(具有9個丙烯醯基)或UA-53H(具有15個丙烯醯基)等。
該第一化合物(D-1)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較佳地,前述之第一化合物(D-1)可為UV6300B、UX5001T、DPHA40H、UN3320HS或上述市售商品之任意組合。
基於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第一化合物(D-1)之使用量為可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較佳可為13重量份至15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15重量份至100重量份。
當本發明之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不包含第一化合物(D-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表面粗糙度及熱溶劑膜厚變化率偏高之缺陷。
第二化合物(D-2)
該第二化合物(D-2)之具體例可包含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羥基乙基)異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羥基乙基)異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的三(2-羥基乙基)異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酯、經環氧乙烷(簡稱EO)改質的三(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酯、經環氧丙烷(簡稱PO)改質的三(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經己內酯改質的二季戊四醇六 (甲基)丙烯酸酯、經己內酯改質的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四(甲基)丙烯酸二三羥甲基丙酯[di(trimethylolpropyl)tetra(meth)acrylate]、經EO改質的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經PO改質的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經EO改質的氫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經PO改質的氫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經PO改質的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經EO改質的雙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酚醛清漆聚縮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酯,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該第二化合物(D-2)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較佳地,該第二化合物(D-2)可為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基於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時,該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之使用量可為40重量份至400重量份,較佳可為50重量份至35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60重量份至300重量份。
光起始劑(E)
本發明之光起始劑(E)可選擇性地包含具有如下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且該光起始劑(E)可進一步包含其他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
光起始劑(E-1)
該光起始劑(E-1)具有如下式(IV)所示之結構: 其中R1、R2、R3、R4、R5、R6、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氫、 C1-C20烷基、、COR16、OR17、鹵素、NO2,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 R7或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經取代之C2-C10烯基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及R8彼此獨立地共同為-(CH2)P-Y-(CH2)q-;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及R8 彼此獨立地共同為;但條件為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 R7及R8中至少一對係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CN、OH、SH、C1-C4-烷氧基、(CO)OH或(CO)O(C1-C4烷基);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未經取代之苯基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之苯基:C1-C6烷基、鹵素、CN、OR17、SR18或NR19R20;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鹵素、CN、OR17、SR18、SOR18、SO2R18或NR19R20,其中該等取代基OR17、SR18或 NR19R20視情況經由基團R17、R18、R19及/或R20與萘基環中一個碳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 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COR16或NO2;Y係O、S、NR26或直接鍵;p係整數0、1、2或3;q係整數1、2或3;X係CO或直接鍵;R13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R17、COOR17、OR17、SR18、CONR19R20、NR19R20、 PO(OCkH2k+1)2;或R13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SO、SO2、NR26或CO,或係C2-C12烯基,其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其中經間雜之C2-C20烷基及未經間雜或經間雜之C2-C12烯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或R13係C4-C8環烯基、C2-C12炔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10環烷基;或R13係苯基或萘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 取代:OR17、SR18、NR19R20、COR16、CN、NO2、鹵素、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2-C20烷基;或其各經C3-C10環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10環烷基取代;k係整數1至10;R14係氫、C3-C8環烷基、C2-C5烯基、C1-C20烷氧基或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鹵素、苯基、C1-C20烷基苯基或CN取代; 或R14係苯基或萘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C1-C4鹵代烷基、鹵素、CN、OR17、SR18及/或NR19R20;或R14係C3-C20雜芳基、C1-C8烷氧基、苄氧基或苯氧基,該苄氧基及苯氧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C1-C6烷基、C1-C4鹵代烷基及/或鹵素取代;R15係C6-C20芳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CN、NO2、OR17、SR18、NR19R20、PO(OCkH2k+1)2、S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2-C20烷基;或其各經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氫、C2-C12烯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之C3-C8環烷基;或R15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SR18、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NR19R20、COOR17、 CONR19R20、PO(OCkH2k+1)2、苯基;或該C1-C20烷基經苯基取代,該苯基經鹵素、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OR17、SR18或NR19R20取代;或R15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O或SO2,且該經間雜之C2-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COOR17、CONR19R20、苯基或經OR17、SR18或NR19R20取代之苯基; 或R15係C2-C20烷醯基或苯甲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苯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OR17取代之萘甲醯基或係C3-C14雜芳基羰基;或R15係C2-C12烷氧基羰基,其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且該經間雜或未經間雜之C2-C12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羥基取代;或R15係苯氧基羰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苯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CN、CONR19R20、NO2、C1-C4鹵代烷基、S(O)m-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C12烷基或SO2-C1-C6烷基取代之S(O)m-苯基;或R15係SO2O-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C1-C12烷基取代;或係二苯基膦醯基或二(C1-C4烷氧基)-膦醯基;m係1或2;R'14具有針對R14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5具有針對R15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X1係O、S、SO或SO2;X2係O、CO、S或直接鍵;R16係C6-C20芳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CN、NO2、OR17、SR18、NR19R20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1-C20 烷基;或其各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6係氫、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O(CO)-苯基、(CO)OH或(CO)O(C1-C4烷基);或R16係C2-C12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或R16係(CH2CH2O)n+1H、(CH2CH2O)n(CO)-(C1-C8烷基)、C2-C12烯基或C3-C8環烷基;或R16係經SR18取代之苯基,其中基團R18表示鍵結至其中附接有COR16之咔唑部分之苯基或萘基環的直接鍵;n係1至20;R17係氫、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O(CO)-(C2-C4烯基)、O(CO)-苯基、(CO)OH、(CO)O(C1-C4烷基)、C3-C20環烷基、SO2-(C1-C4鹵代烷基)、O(C1-C4鹵代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 或R17係(CH2CH2O)n+1H、(CH2CH2O)n(CO)-(C1-C8烷基)、C1-C8烷醯基、C2-C12烯基、C3-C6烯醯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1-C8烷基-C3-C10環烷基,其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R17係苯甲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C1-C6烷基、鹵素、OH或C1-C3烷氧基取代;或R17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H、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N、NO2、苯基-C1-C3烷氧基、苯氧基、C1-C12烷基硫基、苯 基硫基、N(C1-C12烷基)2、二苯基-胺基或; 或R17形成鍵結至其上具有基團之苯基或萘基環之一個碳原子之直接鍵;R18係氫、C2-C12烯基或C3-C20環烷基,其中C2-C12烯基或C3-C20環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NR26或COOR17;或R18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2-C4烯基)、O(CO)-(C1-C4烷基)、O(CO)-苯基或(CO)OR17;或R18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NR26或COOR17;或R18係(CH2CH2O)nH、(CH2CH2O)n(CO)-(C1-C8烷基)、C2-C8烷醯基或C3-C6烯醯基; 或R18係苯甲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OH、C1-C4烷氧基或C1-C4烷基硫基;或R18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1-C12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12烷氧基、CN、NO2、苯基-C1-C3烷氧基、苯氧基、C1-C12烷基硫基、苯基硫基、N(C1-C12烷基)2、二苯基胺基、(CO)O(C1-C8烷基)、(CO)-C1-C8烷基、(CO)N(C1-C8烷基)2 R19及R20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2-C4羥基烷基、C2-C10烷氧基烷基、C2-C5烯基、C3-C20環烷基、C1-C8烷醯基、C1-C8烷醯基氧基、C3-C12烯醯基、SO2-(C1-C4鹵代烷基)或苯甲醯基;或R19及R20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1-C4鹵代烷基、C1-C20烷氧基、C1-C12烷基、苯甲醯基或C1-C12烷氧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或NR17之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且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O、OR17、SR18、NR21R22、(CO)R23、NO2、 鹵素、C1-C4-鹵代烷基、CN、苯基、或C3-C20環烷基,該C3-C20環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17;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雜芳香族環系統,該環系統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20烷氧基、=O、OR17、SR18、NR21R22、 (CO)R23、鹵素、NO2、CN、苯基或C3-C20環烷基,該C3-C20環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17;R21及R22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C3-C10環烷基或苯基; 或R21及R22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或NR26之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且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未稠合或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係與苯環稠合;R23係氫、OH、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之C2-C20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CO或NR26之C3-C20環烷基,或R23係苯基、萘基、苯基-C1-C4烷基、OR17、SR18或NR21R22;R24係(CO)OR17、CONR19R20、(CO)R17;或R24具有針對R19及R20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25係COOR17、CONR19R20、(CO)R17;或R25具有針對R17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26係氫、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CO之C2-C20烷基;或係苯基-C1-C4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CO之C3-C8環烷基;或係(CO)R19;或係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OR17、SR18、NR19R20 但條件為在該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基團
式(IV)化合物之特徵在於其在咔唑部分上包含一或多個成環(annelated)不飽和環。換言之,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及R8中至少一對係
較佳者係如上文所定義之式(IV)化合物,其中R1、R2、R3、R4、R5、R6、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 烷基、、COR16或NO2,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 及R8彼此獨立地共同為;但條件為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 R7或R7及R8中至少一對係,X係CO或直接鍵;R13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SR18、COOR17、CONR19R20或PO(OCkH2k+1)2;或R13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NR26或CO;或R13係苯基或萘基,此二者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 或COR16取代;R14係C1-C20烷基、苯基或C1-C8烷氧基;R15係苯基、萘基、C3-C20雜芳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OR17、SR18或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S;或其各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 C4-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NR19R20或PO(OCkH2k+1)2;或R15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NR19R20、COOR17、CONR19R20或PO(OCkH2k+1)2;R'14具有針對R14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5具有針對R15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6係苯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NR19R20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2-C20烷基,或R16係苯基,其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4-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6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或(CO)O(C1-C4烷基);R17係C1-C20烷基,其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CH2CH2(CO)O(C1-C4烷基)、O(C1-C4烷基)、(CO)O(C1-C4烷基)、C3-C20環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 R18係經(CO)OR17取代之甲基;R19及R20彼此獨立地為氫、苯基、C1-C20烷基、C1-C8烷醯基或C1-C8烷醯基氧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雜芳香族環 系統,該環系統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但條件為在該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基團
本發明式(IV)化合物之實例係
式(IV)化合物適宜作為自由基光起始劑。因此,本發明標的係如上文所定義式(IV)化合物用於使包含至少一種烯系不飽和光可聚合化合物之組合物光聚合之用途。
基於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之使用量可為1重量份至15重量份,較佳可為1重量份至12重量份,且更佳可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當本發明之光起始劑(E)包含前述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低之表面粗糙度。
其他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
該其他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可選自於由苯乙酮系化合物(acetophenone)、二咪唑系化合物(biimidazole)、醯肟系化合物(acyl oxime)或上述光起始劑之任意組合。
該苯乙酮系化合物可包含但不限於對二甲胺苯乙酮(p-dimethylamino-acetophenone)、α,α’-二甲氧基氧化偶氮苯乙酮(α,α’-dimethoxyazoxy-acetophenone)、2,2’-二甲基-2-苯基苯乙酮(2,2’-dimethyl-2-phenyl-acetophenone)、對甲氧基苯乙酮(p-methoxy-acetophenone)、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嗎啉代-1-丙酮[2-methyl-1-(4-methylthiophenyl)-2-morpholino-1-propanone]、2-苄基-2-氮,氮-二甲胺-1-(4-嗎啉代苯 基)-1-丁酮[2-benzyl-2-N,N-dimethylamino-1-(4-morpholinophenyl)-1-butanone]。
該二咪唑系化合物可選自2,2’-雙(鄰-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o-chloro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鄰-氟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o-fluoro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鄰-甲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o-methyl 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鄰-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o-methoxy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鄰-乙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o-ethyl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對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p-methoxy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2,2’,4,4’-四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2,2’,4,4’-tetramethoxy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2-chlorophenyl)-4,4’,5,5’-tetraphenyl- biimidazole]或2,2’-雙(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bis(2,4-dichlorophenyl)-4,4’,5,5’-tetraphenyl-biimidazole]等。
該醯肟系化合物可選自乙烷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氫-咔唑-3-取代基]-,1-(氧-乙醯肟){Ethanone,1-[9-ethyl-6-(2-methylbenzoyl)-9H-carbazole-3-yl]-,1-(O-acetyl oxime)}、1-[4-(苯基硫代)苯基]-辛烷-1,2-二酮2-(O-苯醯基肟){1-[4-(benzoyl)phenyl]-heptane-1,2-dione 2-(O-benzoyloxime)、乙烷酮,1-[9-乙基-6-(2-氯-4-苯甲基-硫代-苯甲醯基)-9氫-咔唑-3-取代基]-,1-(氧-乙醯肟){Ethanone,1-[9-ethyl-6-(2-cholro-4-benzyl-thio-benzoyl)-9H-carbazole-3-yl]-,1-(O-acetyl oxime)}。
前述乙烷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氫-咔唑-3-取代基]-,1-(氧-乙醯肟)之具體例可為Ciba Specialty Chemicals製造之商品,其型號為CGI-242,且其具有如下式(V-1)所示之結構:
前述1-[4-(苯基硫代)苯基]-辛烷-1,2-二酮2-(O-苯醯基肟)之具體例可為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製造之商品,其型號為CGI-124,且其具有如下式(V-2)所示之結構:
前述乙烷酮,1-[9-乙基-6-(2-氯-4-苯甲基-硫代-苯甲醯基)-9氫-咔唑-3-取代基]-,1-(氧-乙醯肟)之具體例可為旭電化公司製造之商品,且其具有如下式(V-3)所示之結構:
較佳地,該其它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可為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嗎啉代-1-丙酮、2-苄基-2-氮,氮-二甲胺-1-(4-嗎啉代苯基)-1-丁酮、2,2’-雙(鄰-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乙烷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氫-咔唑-3-取代基]-,1-(氧-乙醯肟)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該其他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可進一步包含噻噸酮(thioxanthone)、2,4-二乙基噻噸酮(2,4-diethyl-thioxanthanone)、噻噸酮-4-碸(thioxanthone-4-sulfone)、二苯甲酮(benzophenone)、4,4’-雙(二甲胺)二苯甲酮[4,4’-bis(dimethylamino)benzophenone]或4,4’-雙(二乙胺)二苯甲酮[4,4’-bis(diethylamino)benzophenone]等之二苯甲酮(benzophenone)類化合物;苯偶醯(benzil)或乙醯基(acetyl)等之α-二酮(α-diketone)類化合物;二苯乙醇酮(benzoin)等之酮醇(acyloin)類化合物;二苯乙醇酮甲醚(benzoin methylether)、二苯乙醇酮乙醚(benzoin ethylether)或二苯乙醇酮異丙醚(benzoin isopropyl ether)等之酮醇醚(acyloin ether)類化合物;2,4,6-三甲基苯醯二苯基膦氧化物(2,4,6-trimethyl-benzoyl-diphenyl-phosphineoxide)、雙-(2,6-二甲氧基苯醯)-2,4,4-三甲基苯基膦氧化物[bis-(2,6-dimethoxy-benzoyl)-2,4,4-trimethyl-benzyl-phosphineoxide]等之醯膦氧化物(acylphosphineoxide)類化合物;蒽醌(anthraquinone)或1,4-萘醌(1,4-naphthoquinone)等之醌(quinone)類化合物;苯醯甲基氯(phenacyl chloride)、三溴甲基苯碸(tribromomethyl-phenylsulfone)或三(三氯甲基)-s-三嗪[tris(trichloromethyl)-s-triazine]等之鹵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di-tertbutylperoxide)等之過氧化物。
前述之化合物較佳可為二苯甲酮(benzophenone)類化合物,且更佳可為4,4’-雙(二乙胺)二苯甲酮。
當本案之光起始劑(E)同時併用前述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及其他自由基型光起始劑(E-2)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更低之表面粗糙度。
基於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光起始劑(E)之使用量可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較佳可為15重量份至15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2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
有機溶劑(F)
本發明之有機溶劑(F)係指可將染料(A)、有機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及光起始劑(E)溶解,但又不與上述之成分產生反應的有機溶劑。該有機溶劑較佳具有適當之揮發性。
該有機溶劑(F)可包含但不限於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二甘醇甲醚、二甘醇乙醚、二甘醇正丙醚、二甘醇正丁醚、三甘醇甲醚、三甘醇乙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一縮二丙二醇甲醚、一縮二丙二醇乙醚、一縮二丙二醇正丙醚、一縮二丙二醇正丁醚、二縮三丙二醇甲醚(tri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或二縮三丙二醇乙醚(triprop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等之(聚)亞烷基二醇單烷醚類溶劑;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乙二醇單 乙醚醋酸酯、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或丙二醇單乙醚醋酸酯等之(聚)亞烷基二醇單烷醚醋酸酯類溶劑;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甲乙醚、二甘醇二乙醚或四氫呋喃等之其他醚類溶劑;甲乙烷酮、環己酮、2-庚酮或3-庚酮等之酮類溶劑;2-羥基丙酸甲酯或2-羥基丙酸乙酯等之乳酸烷酯類溶劑;2-羥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異戊酯、丙酸正丁酯、丁酸乙酯、丁酸正丙酯、丁酸異丙酯、丁酸正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正丙酯、乙醯乙酸甲酯、乙醯乙酸乙酯或2-氧基丁酸乙酯等之其他酯類溶劑;甲苯或二甲苯等之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溶劑;氮-甲基吡咯烷酮、氮,氮-二甲基甲醯胺或氮,氮-二甲基乙醯胺等之羧酸醯胺溶劑。該有機溶劑(F)可單獨一種使用或混合複數種使用。
前述之有機溶劑(F)較佳可為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或上述溶劑之任意組合。
基於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有機溶劑(F)之使用量可為500重量份至5000重量份,較佳可為600重量份至4500重量份,且更佳可為700重量份至4000重量份。
添加劑(G)
在不影響本發明功效之前提下,本發明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選擇性地包含添加劑(G)。該添加劑(G)可包含填充劑、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以外之聚合物、密著促進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或防凝集劑。
前述填充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玻璃或鋁等。
前述聚合物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單烷基醚、聚氟丙烯酸烷酯或上述聚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密著促進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乙氧基)矽烷、氮-(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氮-(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醇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醇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硫醇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抗氧化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2,2-硫代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苯酚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2-(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苯基疊氮、烷氧基苯酮(alkoxy phenone)或上述化合物之任意組合。
前述防凝集劑之具體例可包含但不限於聚丙烯酸鈉(sodium polyacrylate)等。
基於前述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添加劑(G)之使用量可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較佳為0.05重量份至5重量份,且更佳可為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方法
該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是將前述之染料(A)、有機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光起始劑(E)及有機溶劑(F)放置於攪拌器中攪拌,使其均勻混合成溶液狀態,必要時可選擇性地添加添加劑(G)。
該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備方法沒有特別之限制,其可先將一部份的鹼可溶性樹脂(C)及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分散於一部份之有機溶劑(F)中,以形成分散溶液。然後,將混合前述之混合溶液及染料(A)、有機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光起始劑(E)與有機溶劑(F),即可製得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此外,該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先將一部份之有機顏料(B)分散於一部份之有機溶劑(F)中,以形成顏料分散液。然後,混合前述之顏料分散液及染料(A)、有機顏料(B)、鹼可溶性樹脂(C)、具有乙烯性不飽 和基之化合物(D)、光起始劑(E)與有機溶劑(F),即可製得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之有機顏料(B)之分散步驟可藉由珠磨機(beads mill)或輥磨機(roll mill)等混合器進行。
畫素層及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畫素層及彩色濾光片的形成方法,其係使用上述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畫素層,以下亦將畫素層稱為畫素著色層。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其係藉由使用上述彩色濾光片的形成方法來製作。
彩色濾光片的形成方法依序包含塗佈步驟、曝光步驟、顯影步驟、後烤步驟以及濺鍍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保護膜等步驟。
前述塗佈步驟係藉由迴轉塗布、流延塗布或輥式塗布等塗布方式,將前述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
上述基板可為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的無鹼玻璃、鈉鈣玻璃、硬質玻璃(派勒斯玻璃)、石英玻璃,以及附著有透明導電膜的此些玻璃,或者應用於光電變換裝置(如固體攝影裝置)的基板(如:矽基板)。
此外,在基板上塗佈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前,基板上須先形成能隔離紅、綠、藍等畫素著色層上遮光用之黑色矩陣(black matrix)。
進行塗佈步驟後,以減壓乾燥之方式去除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大部分的有機溶劑。然後,以預烤(pre-bake)方式去除殘餘的有機溶劑,以形成預烤塗膜。
上述減壓乾燥及預烤的操作條件可依各成份的種類、配合比率而異。減壓乾燥一般在0毫米汞柱高至200毫米汞柱高的壓力下進行1秒鐘至60秒鐘,而預烤一般在70℃至110℃下進行1分鐘至15分鐘。
前述之曝光步驟係藉由具有特定圖案的光罩對上述之預烤塗膜進行曝光。在曝光過程中所使用的光線較佳為g線、h線或i線等之紫外線,且用來提供紫外線的設備可為(超)高壓水銀燈及金屬鹵素燈。
前述之顯影步驟係將上述經曝光後的預烤塗膜浸漬於溫度為21℃至25℃的顯影液中,進行約15秒至5分鐘的顯影步驟,以去除上述經曝光後之預烤塗膜中不需要的部分,而可形成具有特定圖案的畫素著色層。
上述之顯影液可包含由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鉀、碳酸氫鉀、矽酸鈉、甲基矽酸鈉、氨水、乙胺、二乙胺、二甲基乙醇胺、氫氧化四甲銨、氫氧化四乙銨、膽鹼、吡咯、呱啶或1,8-二氮雜二環-(5,4,0)-7-十一烯等鹼性化合物所組成之鹼性水溶液。
該顯影液之濃度一般可為0.001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較佳可為0.005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且更佳可為0.01重量百分比至1重量百分比。
前述之後烤步驟係利用壓縮空氣或壓縮氮氣乾燥前述具有特定圖案之畫素著色層。然後,利用加熱板或烘箱等加熱裝置對上述具有特定圖案之畫素著色層進行後烤(post-bake)處理,以固化畫素著色層。該後烤步驟之溫度可為150℃至250℃。若使用加熱板時,其加熱時間為5分鐘至60分鐘。若使用烘箱時,其加熱時間則為15分鐘至150分鐘。
重覆上述步驟,依序在基板上形成紅、綠、藍等畫素著色層。
前述濺鍍ITO保護膜之步驟係在220℃至250℃之真空環境中,藉由濺鍍製程在前述畫素著色層的表面上形成ITO保護膜,以形成具有畫素層的彩色濾光片。必要時,對該ITO保護膜進行蝕刻與佈線處理,並在ITO保護膜之表面塗佈液晶配向膜。
液晶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且該液晶顯示器包含前述之彩色濾光片。
該液晶顯示器是藉由將上述之彩色濾光片及設置有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基板作對向配置,並且在上述兩者之間形成間隙(晶胞間隔;cell gap)。然後,以黏著劑貼合彩色濾光片與上述基板的周圍部分並且留下液晶注入孔。接著,藉由液晶注入孔注入液晶,並封住注入孔,以形成液晶層。之後,將偏光板設置在 彩色濾光片中相對液晶層的另一側與基板中相對液晶層的另一側,而可製成液晶顯示器。
上述之液晶可為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組成物。該液晶沒有特別之限定,且可使用任何一種液晶化合物及液晶組成物。
此外,彩色濾光片中所使用的液晶配向膜是用來限制液晶分子的配向,且其沒有特別的限制。
以下利用數個實施方式以說明本發明之應用,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
100‧‧‧裝置
110‧‧‧感光性樹脂層
120‧‧‧偏光板
120a‧‧‧方向
130‧‧‧偏光板
130a‧‧‧方向
140‧‧‧光源
150‧‧‧輝度計
200‧‧‧裝置
210‧‧‧感光性樹脂層
220‧‧‧偏光板
220a‧‧‧方向
230‧‧‧偏光板
230a‧‧‧方向
240‧‧‧光源
250‧‧‧輝度計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評價方式中之對比度的檢測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評價方式中之對比度的另一檢測裝置之立體圖。
製備染料(A)
合成例A-1-1
將18重量份之鹼性紫10[basic violet 10;如下式(VI-4)所示]加至170重量份之無水氯仿、1.0重量份之 樟腦磺酸、1.4重量份之4-(N,N-二甲基胺基)吡啶及18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中,並攪拌約30分鐘,以形成預溶解溶液。然後,將10.5重量份之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加至47重量份之無水氯仿中,以形成反應溶液。
接著,將前述之反應溶液緩慢加至預溶解溶液中。於室溫下攪拌約2小時後,利用150重量份且濃度為1N之鹽酸水溶液進行2次萃取處理,並以150重量份且濃度為10%之食鹽水清洗有機層2次。
之後,加入43重量份之無水硫酸鎂。攪拌30分鐘後,過濾硫酸鎂並去除溶劑,即可製得20.6重量份具有如下式(VI-5)所示之結構的染料(以下簡稱為A-1-1,其合成步驟可參照如下所示之流程1,且其回收率約為90%):
合成例A-1-2
將130重量份之氯仿和100重量份之離子交換水加至20重量份之染料A-1-1及14.5重量份之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中。於室溫下攪拌約2小時後,用200重量份之離子交換水清洗反應後之有機層2次。
接著,在減壓下濃縮有機層後,於50℃下對濃縮後之產物進行減壓乾燥。經過12小時後,即可製得26.6重量份具有如下式(VI-6)所示之結構的染料(以下簡稱為A-1-2,其合成步驟可參照如下所示之流程2,且其回收率約為94%),並以1H-NMR(溶劑為氘化氯仿)檢測產物:
合成例A-1-3
合成例A-1-3係使用與合成例A-1-2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3係以四氰基硼酸鉀取代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3。
合成例A-1-4
合成例A-1-4係使用與合成例A-1-2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4係以三氟甲磺酸鉀取代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4。
合成例A-1-5
合成例A-1-5係使用與合成例A-1-2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5係以 2-丙烯醯氧基-1,1,2,2-四氟乙磺酸鉀取代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5。
合成例A-1-6
合成例A-1-6係使用與合成例A-1-2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6係以2-(4-乙烯基苯氧基)-1,1,2,2-四氟乙磺酸鉀取代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6。
合成例A-1-7
合成例A-1-7係使用與合成例A-1-2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7係以三(三氟甲基磺醯基)甲基銫取代雙(三氟甲磺醯基)醯亞胺鋰。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7。
合成例A-1-8
合成例A-1-8係使用與合成例A-1-1之染料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A-1-8係以丙烯酸2-羥乙酯取代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所製得之染料以下簡稱為A-1-8。
製備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
合成例C-1-1
將100重量份的茀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為231;新日鐵化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為ESF-300)、30重量份的丙烯酸、0.3重量份的氯化苄基三乙基銨、0.1重量份的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及130重量份的丙二醇單甲醚 醋酸酯以連續添加之方式加至500毫升的四口燒瓶中。入料速度控制在25重量份/分鐘,且反應溫度維持在100℃至110℃。反應15小時後,即可製得固體成分為50重量百分比的淡黃色透明混合溶液。
然後,將100重量份之前述的混合溶液加至25重量份之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中,同時添加6重量份的四氫鄰苯二甲酸酐及13重量份的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並加熱至100℃至115℃。反應2小時後,即可製得合成例C-1-1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1,其酸價為98mgKOH/g,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205。
合成例C-1-2
將100重量份的茀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為231;新日鐵化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為ESF-300)、30重量份的丙烯酸、0.3重量份的氯化苄基三乙基銨、0.1重量份的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及130重量份的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以連續添加之方式加至500毫升的四口燒瓶中。入料速度控制在25重量份/分鐘,且反應溫度維持在100℃至110℃。反應15小時後,即可製得固體成分為50重量百分比的淡黃色透明混合溶液。
然後,將100重量份之前述的混合溶液加至25重量份之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中,同時添加13重量份的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並加熱至90℃至95℃。反應2小時後,加入6重量份的四氫鄰苯二甲酸酐,並於90℃至95℃下反應。反應4小時後,即可製得合成例C-1-2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 C-1-2,其酸價為99.0mgKOH/g,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630。
合成例C-1-3
將400重量份的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為288;日本化藥(株)製造,且其型號為NC-3000]、102重量份的丙烯酸、0.3重量份的甲氧基酚(methoxyphenol)、5重量份的三苯基膦及264重量份的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加入反應瓶中,並將溫度維持在95℃。
反應9小時後,即可製得中間產物,且其酸價為2.2mgKOH/g。接著,加入151重量份的四氫鄰苯二甲酸酐(tetrahydrophthalic anhydride),並於95℃下反應4小時,即可製得合成例C-1-3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3,其酸價為102mgKOH/g,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200。
合成例C-1-4
將100重量份的芴環氧化合物(環氧當量為231;新日鐵化學製造之商品,且其型號為ESF-300)、96重量份的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丁二酸、0.3重量份的氯化苄基三乙基銨、0.1重量份的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及130重量份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連續添加至500毫升的四口燒瓶中,入料速度控制在25重量份/分鐘,且反應溫度維持在100℃至110℃。反應18小時後,即可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重量百分比之淡黃色透明溶液。
接著,將100重量份之上述混合溶液加至25重量份的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中,同時添加6重量份的四氫鄰苯 二甲酸酐及13重量份的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並加熱至110℃至115℃。反應2小時後,即可製得合成例C-1-4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4,其酸價為90.0mgKOH/g,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101。
製備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
以下係根據第1表製備合成例C-2-1至合成例C-2-5之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
合成例C-2-1
在容積1000毫升的四頸燒瓶上設置氮氣入口、攪拌器、加熱器、冷凝管及溫度計,並導入氮氣。然後,將10重量份的2-甲基丙烯醯乙氧基丁二酸酯(以下簡稱為HOMS)、20重量份的氮-環己基馬來醯亞胺(以下簡稱為N-CMI)、30重量份的氮-間-甲基苯基馬來醯亞胺(以下簡稱為N-MPMI)、10重量份的雙環戊基丙烯酸酯(dicyclopenteny acrylate,以下簡稱為FA-511A)、10重量份的苯乙烯單體(以下簡稱為SM)以及2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簡稱為MMA)以連續添加之方式加至200重量份的3-乙氧基丙酸乙酯(以下簡稱為EEP)中。
混合均勻後,將油浴之溫度提升至100℃,並將6重量份的2,2’-偶雙氮-2-甲基丁腈(聚合起始劑;以下簡稱為AMBN)溶解於EEP中,將溶液分為五等分,並於一小時內間隔添加至四頸燒瓶中。
將溫度維持在100℃,反應6小時後,將聚合產物自四頸燒瓶中取出,並去除溶劑,即可製得合成例C-2-1之第二鹼可溶性樹脂(以下簡稱為C-2-1)。
合成例C-2-2至合成例C-2-5
合成例C-2-2至合成例C-2-5係使用與合成例C-2-1之第二鹼可溶性樹脂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合成例C-2-2至合成例C-2-5係改變第二鹼可溶性樹脂中原料的種類與使用量及聚合條件,其配方及聚合條件如第1表所示,此處不另贅述。
製備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以下係根據第2及3表製備實施例1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實施例1
將3重量份前述合成例A-1-1之染料(A-1-1)、20重量份之C.I.顏料藍15:4(以下簡稱為B-1-1)、100重量份前述合成例C-1-1之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1)、10重量份之UV6300B(以下簡稱為D-1-1)、30重量份之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以下簡稱為D-2-1)、1重量份之具有如式(IV-1)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以下簡稱為E-1-1)、16重量份之1-[4-(苯基硫代)苯基]-辛烷-1,2-二酮2-(O-苯醯基肟)(以下簡稱為E-2-1)加至500重量份的3-乙氧基丙酸乙酯(以下簡稱為F-1)中,並以搖動式攪拌器(shaking type stirrer)攪拌均勻後,即可製造得實施例1之感光性樹脂組 成物。所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以下列之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其結果如第2表所示,其中對比度、表面粗糙度及熱溶劑膜厚變化率之評價方法容後再述。
實施例2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
實施例2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係使用與實施例1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製作方法相同之製備方法,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2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係改變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中原料的種類與使用量,其配方及評價結果分別如第2及3表所示,此處不另贅述。
評價方式 1. 對比度
將實施例1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以旋轉塗佈的方式,塗佈在尺寸為100mm×100mm之玻璃基板上。然後,進行減壓乾燥,其壓力為100mmHg且時間為30秒鐘。接著,進行預烤製程,其溫度為80℃且時間為2分鐘,而可形成一膜厚為2.5μm之預烤塗膜。進行預烤製程後,以能量為100mJ/cm2的紫外光(曝光機Canon PLA-501F)照射該預烤塗膜,並將曝光後之預烤塗膜浸漬於23℃之顯影液中。經過1分鐘後,以純水洗淨該塗膜,並以235℃進行後烤製程。經過30分鐘後,即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膜厚為2.0μm之感光性樹脂層。
將前述膜厚約2.0μm的感光性樹脂層,以圖1及圖2所繪示之檢測裝置來量測感光性樹脂層之輝度值,並 計算輝度之比值。於圖1之檢測裝置100中,上述製得之感光性樹脂層110係設置於兩枚偏光板120及130之間,從光源140所發射出來的光依序穿透過偏光板120、感光性樹脂層110及偏光板130。然後,利用輝度計150(Topcon公司製,型號為BM-5A)量測穿透過偏光板130之光的輝度值(cd/cm2)。
其中,偏光板120的偏光方向120a係平行於偏光板130的偏光方向130a,且利用圖1之裝置100所測得之輝度值為A。圖2所繪示之檢測裝置200大致上與第1圖所繪示之檢測裝置100相同,不同的是檢測裝置200中之偏光板220之偏光方向220a係垂直於偏光板230之偏光方向230a,且利用裝置200所測得之輝度值為B。
接著,以下式(VII)計算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之對比度,並依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3500≦對比度。
△:3000≦對比度<3500。
×:對比度<3000。
2. 表面粗糙度
將實施例1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以旋轉塗佈的方式,塗佈在尺寸為100mm×100mm之玻璃基板上。然後,進行減壓乾燥,其壓力為100mmHg且時間為30秒鐘。接著,進行預烤製程,其溫度為80℃且時間為2分鐘,而可形成一膜厚為2.5μm 之預烤塗膜。進行預烤製程後,以能量為100mJ/cm2的紫外光(曝光機Canon PLA-501F)照射該預烤塗膜,並將曝光後之預烤塗膜浸漬於23℃之顯影液中。經過1分鐘後,以純水洗淨該塗膜,並以235℃進行後烤製程。經過30分鐘後,即可在玻璃基板上形成膜厚為2.0μm的畫素著色層,並藉由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Veeco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儀器,且其型號為Dimension3100)測量該畫素著色層之表面粗糙度。其量測面積為10μm2,並根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表面粗糙度≦6nm。
○:6nm<表面粗糙度≦8nm。
△:8nm<表面粗糙度≦10nm。
×:10nm<表面粗糙度。
3. 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將實施例1至實施例10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7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以旋轉塗佈的方式,塗佈在尺寸為100mm×100mm之玻璃基板上。然後,進行減壓乾燥,其壓力為100mmHg且時間為30秒鐘。接著,進行預烤製程,其溫度為80℃且時間為2分鐘,而可形成一膜厚為2.5μm之預烤塗膜。進行預烤製程後,以能量為60mJ/cm2的紫外光(曝光機Canon PLA-501F)照射該預烤塗膜,並將曝光後之預烤塗膜浸漬於23℃之顯影液中。經過1分鐘後,以純水洗淨該塗膜,並以230℃進行後烤製程。進行後烤處理後,量測塗膜之厚度(Ti)。之後,將塗膜浸置於60℃之丙二醇甲 醚醋酸酯溶劑。經過6分鐘後,量測塗膜之厚度(Tf),以下式(VIII)計算膜厚變化率,並依據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膜厚變化率<1%。
○:1%≦膜厚變化率<3%。
△:3%≦膜厚變化率<5%。
×:5%≦膜厚變化率。
由第2及3表之結果可知,當本發明之染料(A)包含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時,所製得之塗膜具有較高之對比度及較低之表面粗糙度。
其次,當鹼可溶性樹脂(C)包含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低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當鹼可溶性樹脂(C)包含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更低之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再者,當本發明之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包含前述之第一化合物(D-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具有較低之表面粗糙度及熱溶劑膜厚變化率。其中,當第一化合物(D-1)具有至少10個丙烯醯基及胺基甲酸酯基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更低之表面粗糙度及熱溶劑膜厚變化率。
此外,當光起始劑(E)包含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時,所製得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可具有更佳之表面粗糙度。
需補充的是,本發明雖以特定的化合物、組成、反應條件、製程、分析方法或特定儀器作為例示,說明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惟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知,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本發明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亦可使用其他的化合物、組成、反應條件、製程、分析方法或儀器進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A-2-1 具有如式(VI-1)所示之結構的染料
A-2-2 具有如式(VI-2)所示之結構的染料
A-2-3 具有如式(VI-3)所示之結構的染料
B-1-1 C.I.顏料藍15:4
B-1-2 C.I.顏料藍15:6
B-1-3 C.I.顏料藍60
B-2-1 C.I.顏料紫23
B-2-2 C.I.顏料紫29
D-1-1 UV6300B(具有7個丙烯醯基;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D-1-2 UX5001T(具有8個丙烯醯基;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D-1-3 DPHA40H(具有10個丙烯醯基;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D-1-4 UN3320HS(具有15個丙烯醯基;根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D-2-1 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hexacrylate)
D-2-2 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 tetracrylate)
E-1-1 具有如式(IV-1)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
E-1-2 具有如式(IV-11)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
E-1-3 具有如式(IV-27)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
E-2-1 1-[4-(苯基硫代)苯基]-辛烷-1,2-二酮2-(O-苯醯基肟)
E-2-2 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嗎啉代-1-丙酮
E-2-3 4,4'-雙(二乙胺)二苯甲酮
F-1 3-乙氧基丙酸乙酯
F-2 丙二醇單甲醚醋酸酯
G-1 3-硫醇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G-2 2,2-硫代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

Claims (21)

  1. 一種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包含:一染料(A),包含具有如下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 於該式(I)中,該A1、該A2、該A3及該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該A5及該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該A7代表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基團;且該a代表1至5的整數;一有機顏料(B);一鹼可溶性樹脂(C),包含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且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是由一第一混合物進行聚合反應所製得,其中該第一混合物包含一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及一具有至少一個羧酸基及至少一個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c-1-2); 一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包含第一化合物(D-1),其中該第一化合物(D-1)具有胺基甲酸酯基與至少7個丙烯醯基;一光起始劑(E);以及一有機溶劑(F)。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聚合性不飽和基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包含具有如式(I-1)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 於該式(I-1)中,該A1、該A2、該A3及該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該A5及該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且該A8代表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基的基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聚合性不飽和基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A8代表具有如式(I-1-1)或式(I-1-2)所示之結構的基團: 於該式(I-1-1),該A9代表氫原子或甲基;該A10及該A11分別獨立地代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12之烷二基;該A12代表-CO-或-(CO)O-;且該b代表0至12之整數;於該式(I-1-2)中,該A9、該A10及該A11之定義如前所述;該A13代表二價脂環烴基;且該d及該e分別獨立地代表0至6之整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係藉由具有羥基及聚合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與具有如式(I-2)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反應而得,其中該聚合性不飽和基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 於該式(I-2)中,該A1、該A2、該A3及該A4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1至8之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且碳數為3至8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該A5及該A6分別獨立代表氫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氯原子;且該Z-代表陰離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具有如式(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A-1)之使用量為3重量份至30重量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具有至少兩個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c-1-1)包含具有如式(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具有如式(III)所示之結構的化合物或上述化合物之組合: 於該式(II)中,該D1、該D2、該D3及該D4分別獨立地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為1至5之烷基、碳數為1至5之烷氧基、碳數為6至12之芳基或碳數為6至12之芳烷基;於該式(III)中,該D5至該D18分別獨立地代表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為1至8之烷基或碳數為6至15之芳香基;且該f代表0至10之整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第一鹼可溶性樹脂(C-1)之使用量為2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鹼可溶性樹脂(C)包含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該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係由一第二混合物反應而獲得,且該第二混合物包含一具有羧酸 基之第一不飽和單體(c-2-1)、一具有馬來醯亞胺之第二不飽和單體(c-2-2)及一具有脂環結構之第三不飽和單體(c-2-3)。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第二鹼可溶性樹脂(C-2)之使用量為0重量份至80重量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第一化合物(D-1)具有胺基甲酸酯基與至少10個丙烯醯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第一化合物(D-1)之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該光起始劑(E)包含一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 於式(IV)中,R1、R2、R3、R4、R5、R6、R7及R8彼 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OR16、 OR17、鹵素、NO2;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 或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經取代之C2-C10烯基;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及R8彼此獨立地共同為-(CH2)p-Y-(CH2)q-;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 或R7及R8彼此獨立地共同為;但條件為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 R6及R7或R7及R8中之至少一對係,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CN、OH、SH、C1-C4-烷氧基、(CO)OH或(CO)O(C1-C4烷基);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未經取代之苯基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之苯基:C1-C6烷基、鹵素、CN、OR17、SR18或NR19R20;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鹵素、CN、OR17、SR18、SOR18、SO2R18或NR19R20,其中該等取代基 OR17、SR18或NR19R20視情況經由該等基團R17、R18、R19及/或R20與萘基環中一個碳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 或R9、R10、R11及R12彼此獨立地為、COR16或NO2;Y係O、S、NR26或直接鍵;p係整數0、1、2或3;q係整數1、2或3;X係CO或直接鍵;R13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R17、COOR17、OR17、SR18、CONR19R20、 NR19R20、PO(OCkH2k+1)2;或R13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SO、SO2、NR26或CO,或係C2-C12烯基,其係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其中該經間雜之C2-C20烷基及該未經間雜或經間雜之C2-C12烯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或R13係C4-C8環烯基、C2-C12炔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10環烷基;或R13係苯基或萘基,其各為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 下基團取代:OR17、SR18、NR19R20、COR16、CN、NO2、鹵素、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2-C20烷基;或其各經C3-C10環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10環烷基取代;k係整數1至10;R14係氫、C3-C8環烷基、C2-C5烯基、C1-C20烷氧基或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C1-C20烷基苯基或CN; 或R14係苯基或萘基,其各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C1-C4鹵代烷基、鹵素、CN、OR17、SR18及/或NR19R20;或R14係C3-C20雜芳基、C1-C8烷氧基、苄氧基或苯氧基,該苄氧基及苯氧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C1-C4鹵代烷基及/或鹵素;R15係C6-C20芳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CN、NO2、OR17、SR18、NR19R20、PO(OCkH2k+1)2、SO-C1-C10烷基、SO2-C1-C10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2-C20烷基;或其各經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氫、C2-C12烯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之C3-C8環烷基;或R15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SR18、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NR19R20、COOR17、CONR19R20、PO(OCkH2k+1)2、苯基;或該C1-C20烷基係經苯基取代,該苯基係經鹵素、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OR17、SR18或NR19R20取代;或R15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O或SO2,且該經間雜之C2-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 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COOR17、CONR19R20、苯基或經OR17、SR18或NR19R20取代之苯基;或R15係C2-C20烷醯基或苯甲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苯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OR17取代之萘甲醯基或係C3-C14雜芳基羰基;或R15係C2-C12烷氧基羰基,其係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且該經間雜或未經間雜之C2-C12烷氧基羰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羥基取代;或R15係苯氧基羰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苯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5係CN、CONR19R20、NO2、C1-C4鹵代烷基、S(O)m-C1-C6烷基、未經取代或經C1-C12烷基或SO2-C1-C6烷基取代之S(O)m-苯基;或R15係SO2O-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C1-C12烷基取代;或係二苯基膦醯基或二(C1-C4烷氧基)-膦醯基;m係1或2;R'14具有針對R14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5具有針對R15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X1係O、S、SO或SO2;X2係O、CO、S或直接鍵; R16係C6-C20芳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CN、NO2、OR17、SR18、NR19R20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1-C20烷基;或其各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3-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6係氫、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O(CO)-苯基、(CO)OH或(CO)O(C1-C4烷基);或R16係C2-C12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或R16係(CH2CH2O)n+1H、(CH2CH2O)n(CO)-(C1-C8烷基)、C2-C12烯基或C3-C8環烷基;或R16係經SR18取代之苯基,其中該基團R18表示鍵結至該COR16基團所附接之該咔唑部分之該苯基或萘基環的直接鍵;n係1至20;R17係氫、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H、SH、CN、C3-C6烯氧基、 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O(CO)-(C2-C4烯基)、O(CO)-苯基、(CO)OH、(CO)O(C1-C4烷基)、C3-C20環烷基、SO2-(C1-C4鹵代烷基)、O(C1-C4鹵代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或R17係(CH2CH2O)n+1H、(CH2CH2O)n(CO)-(C1-C8烷基)、C1-C8烷醯基、C2-C12烯基、C3-C6烯醯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26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1-C8烷基-C3-C10環烷基,其係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R17係苯甲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C1-C6烷基、鹵素、OH或C1-C3烷氧基取代;或R17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H、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CN、NO2、苯基-C1-C3烷氧基、苯氧基、C1-C12烷基硫基、苯基硫基、N(C1-C12烷基)2、二苯基- 胺基或; 或R17形成鍵結至該基團所處之苯基或萘基環之其中一個碳原子的直接鍵; R18係氫、C2-C12烯基或C3-C20環烷基,其中該C2-C12烯基或C3-C20環烷基係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NR26或COOR17;或R18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N、OCH2CH2(CO)O(C1-C4烷基)、O(CO)-(C2-C4烯基)、O(CO)-(C1-C4烷基)、O(CO)-苯基或(CO)OR17;或R18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NR26或COOR17;或R18係(CH2CH2O)nH、(CH2CH2O)n(CO)-(C1-C8烷基)、C2-C8烷醯基或C3-C6烯醯基;或R18係苯甲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6烷基、鹵素、OH、C1-C4烷氧基或C1-C4烷基硫基;或R18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1-C12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12烷氧基、CN、NO2、苯基-C1-C3烷氧基、苯氧基、C1-C12烷基硫基、苯基硫基、N(C1-C12烷基)2、二苯基胺基、(CO)O(C1-C8烷基)、(CO)-C1-C8烷基、 (CO)N(C1-C8烷基)2;R19及R20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2-C4羥基烷基、C2-C10烷氧基烷基、C2-C5烯基、C3-C20環烷基、C1-C8烷醯基、C1-C8烷醯基氧基、C3-C12烯醯基、SO2-(C1-C4鹵代烷基)或苯甲醯基;或R19及R20係苯基、萘基或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1-C4鹵代烷 基、C1-C20烷氧基、C1-C12烷基、苯甲醯基或C1-C12烷氧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或NR17之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且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O、OR17、SR18、NR21R22、(CO)R23、NO2、鹵素、C1-C4-鹵代烷 基、CN、苯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17之C3-C20環烷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雜芳香族環系統,該環系統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C1-C20烷氧基、=O、OR17、 SR18、NR21R22、(CO)R23、鹵素、NO2、CN、苯基或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CO或NR17之C3-C20環烷基;R21及R22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C3-C10環烷基或苯基;或R21及R22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或NR26之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且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係未稠合或該5員或6員飽和或不飽和環與苯環稠合;R23係氫、OH、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間雜有一或多個O、CO或NR26之C2-C20烷基、未經間雜或間雜有O、S、CO或NR26之C3-C20環烷基,或R23係苯基、萘基、苯基-C1-C4烷基、OR17、SR18或NR21R22;R24係(CO)OR17、CONR19R20、(CO)R17;或R24具有針對R19及R20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 R25係COOR17、CONR19R20、(CO)R17;或R25具有針對R17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26係氫、C1-C20烷基、C1-C4鹵代烷基、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CO;或係苯基-C1-C4烷基、C3-C8環烷基,其係未經間雜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CO;或係(CO)R19;或係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C1-C20烷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OR17、SR18、NR19R20;但條件為在該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基團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R1、R2、R3、R4、R5、R6、 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OR16或NO2,或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 及R8彼此獨立地共同為;但條件為R1及R2、R2及R3、R3及R4、R5及R6、R6及R7或R7及R8中至少 一對係;X係CO或直接鍵;R13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R17、SR18、COOR17、CONR19R20或PO(OCkH2k+1)2; 或R13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S、NR26或CO;或R13係苯基或萘基,此二者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 或COR16取代;R14係C1-C20烷基、苯基或C1-C8烷氧基;R15係苯基、萘基、C3-C20雜芳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苯基、鹵素、C1-C4鹵代烷基、OR17、SR18或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S;或其各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4-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NR19R20或PO(OCkH2k+1)2;或R15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C3-C8環烷基、C3-C20雜芳基、NR19R20、COOR17、CONR19R20或PO(OCkH2k+1)2;R'14具有針對R14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5具有針對R15所給出含義中之一者;R16係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NR19R20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S或NR26之C2-C20烷基,或R16係苯基,其係經一或多個C1-C20烷基取代,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COOR17、CONR19R20、苯基、C3-C8環烷基、C3-C20 雜芳基、C6-C20芳氧基羰基、C4-C20雜芳氧基羰基、OR17、SR18或NR19R20;或R16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以下基團取代:鹵素、苯基、OH、SH、CN、C3-C6烯氧基、OCH2CH2(CO)O(C1-C4烷基)、O(CO)-(C1-C4烷基)或(CO)O(C1-C4烷基);R17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CH2CH2(CO)O(C1-C4烷基)、O(C1-C4烷基)、(CO)O(C1-C4烷基)、C3-C20環烷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R18係經(CO)OR17取代之甲基;R19及R20彼此獨立地為氫、苯基、C1-C20烷基、C1-C8烷醯基或C1-C8烷醯基氧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雜芳香族環系統,該環系統係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但條件為在該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基團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R1、R2、R3、R4、R5、R6、R7及R8彼此獨立地為氫, 或R1及R2、R3及R4或R5及R6彼此獨立地共同為 但條件為R1及R2、R3及R4或R5及R6中至少 一對為; 或R2、COR16、NO2; 或R7或COR16;R9、R11及R12係氫;R10係氫、OR17或COR16;X係CO或直接鍵;R13係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R17、OR17、SR18或PO(OCkH2k+1)2;或R13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或R13係苯基;k係整數2;R14係C1-C20烷基或噻吩基;R15係苯基或萘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OR17或C1-C20烷基取代;或R15係噻吩基、氫、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C3-C8環烷基、NR19R20或COOR17;或R15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SO2;R16係苯基或萘基,其各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OR17、SR18、NR19R20或C1-C20烷基; 或R16係噻吩基;R17係氫、C1-C8烷醯基、C1-C20烷基,該C1-C20烷基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以下基團取代:鹵素、O(CO)-(C1-C4烷基)、O(CO)-(C2-C4烯基)或間雜有一或多個O之C3-C20環烷基;或R17係C2-C20烷基,其間雜有一或多個O;R18係C3-C20環烷基、C1-C20烷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OH、O(CO)-(C2-C4烯基)或(CO)OR17取代;或R18係苯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R19及R20彼此獨立地為C1-C8烷醯基或C1-C8烷醯基氧基;或R19及R20與其所附接之N原子一起形成間雜有O之5員或6員飽和環;但條件為在該分子中存在至少一個基團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具有如式(IV)所示之結構的光起始劑(E-1)之使用量為1重量份至15重量份。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其中基於該鹼可溶性樹脂(C)之總使用量為100重量份,該染料(A)之使用量為3重量 份至40重量份,該有機顏料(B)之使用量為2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該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之化合物(D)之使用量為40重量份至400重量份,該光起始劑(E)之使用量為10重量份至200重量份,該有機溶劑(F)之使用量為500重量份至5000重量份。
  19. 一種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係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8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形成一畫素層。
  20. 一種彩色濾光片,係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製得。
  21. 一種液晶顯示器,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彩色濾光片。
TW104110303A 2015-03-30 2015-03-30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564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0303A TWI564658B (zh) 2015-03-30 2015-03-30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CN201610164338.XA CN106019835A (zh) 2015-03-30 2016-03-22 彩色滤光片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0303A TWI564658B (zh) 2015-03-30 2015-03-30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5013A TW201635013A (zh) 2016-10-01
TWI564658B true TWI564658B (zh) 2017-01-01

Family

ID=57082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303A TWI564658B (zh) 2015-03-30 2015-03-30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9835A (zh)
TW (1) TWI564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363B (zh) * 2016-11-30 2019-09-11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KR102497183B1 (ko) * 2018-11-29 2023-02-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착색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컬러필터, 및 상기 컬러필터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3166A (zh) * 2013-05-10 2014-11-16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1502703A (zh) * 2013-07-05 2015-01-16 Fujifilm Corp 色素多聚體、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510019A (zh) * 2013-09-06 2015-03-16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聚合物、呫噸色素
TW201529746A (zh) * 2014-01-31 2015-08-01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彩色濾光片、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1912B1 (ko) * 2010-10-05 2018-02-26 바스프 에스이 벤조카르바졸 화합물의 옥심 에스테르 유도체 및 광중합성 조성물에서의 광개시제로서의 그의 용도
TWI428698B (zh) * 2011-11-25 2014-03-01 Chi Mei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黑色矩陣、彩色濾光片及其液晶顯示元件
JP5482878B2 (ja) * 2012-01-30 2014-05-07 Jsr株式会社 着色剤、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素子
TWI481958B (zh) * 2012-09-28 2015-04-21 Chi Mei Corp 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463257B (zh) * 2012-11-23 2014-12-01 Chi Mei Corp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480697B (zh) * 2013-06-10 2015-04-11 Chi Mei Corp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43166A (zh) * 2013-05-10 2014-11-16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TW201502703A (zh) * 2013-07-05 2015-01-16 Fujifilm Corp 色素多聚體、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1510019A (zh) * 2013-09-06 2015-03-16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聚合物、呫噸色素
TW201529746A (zh) * 2014-01-31 2015-08-01 Fujifilm Corp 著色組成物、硬化膜、彩色濾光片的製造方法、彩色濾光片、固體攝像元件及圖像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35A (zh) 2016-10-12
TW201635013A (zh) 201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3257B (zh)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479264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液晶顯示元件
TWI531860B (zh)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and its application
TWI554567B (zh) Alkali soluble resin and its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WI620011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之製造方法、彩色濾光片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721087B (zh) 著色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含有該濾光片之顯示裝置
JP2016206661A (ja)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画素層、保護膜、スペーサー、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569388B (zh) 黑色矩阵用的感光性树脂组成物及其应用
TWI524140B (zh) 黑色矩陣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506369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液晶顯示裝置
TWI522427B (zh) 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液晶顯示裝置
CN104698752B (zh)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TWI564658B (zh) 彩色濾光片用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489208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液晶顯示元件
TW202146584A (zh) 負型光阻劑組合物
TWI468861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537348B (zh)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 and its application
TWI559085B (zh) 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I559078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US9557443B2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black matrix, color filt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774993B (zh) 著色樹脂組成物、及應用其之彩色濾光片和顯示裝置
TWI539235B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備方法、液晶顯示裝置
TW202100569A (zh) 黑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應用
TW201723652A (zh)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