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9045B - 曲面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曲面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9045B
TWI559045B TW105102588A TW105102588A TWI559045B TW I559045 B TWI559045 B TW I559045B TW 105102588 A TW105102588 A TW 105102588A TW 105102588 A TW105102588 A TW 105102588A TW I559045 B TWI559045 B TW I5590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lectrode
pixel
axis
curved display
tru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7319A (zh
Inventor
陳儒瑾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2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9045B/zh
Priority to CN201610223920.9A priority patent/CN10562959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0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7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731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4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having more than one switching element per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02F1/13685Top g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曲面顯示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曲面顯示器。
使用者觀看平面顯示器時,平面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中央到使用者的距離不等於顯示畫面的二側到使用者的距離,從而造成使用者觀看到的影像失真。因此,有人提出曲面顯示器。使用者觀看曲面顯示器時,由於曲面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中央到使用者的距離接近曲面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二側到使用者的距離,因此使用者觀看到的影像可更佳擬真,並同時減少觀看疲勞感。
然而,在曲面液晶顯示器中,由於曲面液晶顯示器呈彎曲狀,因此,對使用者的視線而言,顯示畫面中央之部份液晶層的相位延遲量(retardation)與顯示畫面兩側之部份液晶層的相位延遲量不同,進而造成曲面液晶顯示器的顯示異常,例如:全白畫面兩側偏黃、全黑畫面兩側漏光等情形。
本發明提供一種曲面顯示器,其性能佳。
本發明的曲面顯示器具有軸線且以軸線為曲率中心彎曲。曲面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多條資料線、多條掃描線、多個主動元件、多個畫素電極、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層。多條資料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多條掃描線與資料線定義出多個畫素區。多個畫素電極與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且分別位於畫素區。每一畫素電極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第二主幹以及多個分支。第一主幹與軸線實質上平行。第二主幹與第一主幹交錯。第一主幹與第二主幹將畫素電極所在的畫素區劃分為液晶配向方向相異的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與第四區。第一區與第二區位於第一主幹的上方。第三區與第四區位於第一主幹的下方。第一區與第四區位於第二主幹的右側。第二區與第三區位於第二主幹的左側。多個畫素電極包括分別位於軸線的不同兩側的第一畫素電極及第二畫素電極。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a 1。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b 1。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a 2。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b 2。(a 1/b 1)與(a 2/b 2)不同。第二基板對向於第一基板。液晶層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本發明的曲面顯示器具有軸線且以軸線為曲率中心彎曲。曲面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多條資料線、多條掃描線、多個主動元件、多個畫素電極、第二基板以及液晶層。多條資料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多條掃描線與資料線定義出多個畫素區。多個畫素電極與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且分別位於畫素區。每一畫素電極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以及多個分支。第一主幹與軸線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將畫素電極所在的畫素區劃分為液晶配向方向相異的第一區與第二區。第一區位於第一主幹的上方。第二區位於第一主幹的下方。多個畫素電極包括分別位於軸線的不同兩側的第一畫素電極及第二畫素電極。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一區的面積為A 1。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二區的面積為B 1。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一區的面積為A 2。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二區的面積為B 2。(A 1/B 1)與(A 2/B 2)不同。第二基板對向於第一基板。液晶層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凹面,而b 1>a 1≧0,且a 2>b 2≧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b 1/a 1)隨著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而(a 2/b 2)隨著第二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凸面,而a 1>b 1≧0,且b 2>a 2≧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a 1/b 1)隨著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而(b 2/a 2)隨著第二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中距離第一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一端點。第一端點與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1。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中距離第一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二端點。第二端點與第一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1。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中距離第一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三端點。第三端點與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2。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中距離第一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四端點。第四端點與第二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2。(L a1/L b1)與(L a2/L b2)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凹面,而L b1>L a1≧0,且L a2>L b2≧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L b1/L a1)隨著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L a2/L b2)隨著第二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c 1。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d 1。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c 2。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d 2。(c 1/d 1)與(c 2/d 2)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凹面,而c 1>d 1,且d 2>c 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c 1/d 1)隨著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d 2/c 2)隨著第二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凸面,而d 1>c 1,且c 2>d 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d 1/c 1)隨著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c 2/d 2)隨著第二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二區的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1U。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二區的分支定義出第一狹縫。每一第一狹縫具有寬度S 1U。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三、四區的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1D。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三、四區的分支定義出第二狹縫。每一第二狹縫具有寬度S 1D。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二區的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2U。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二區的分支定義出第三狹縫。每一第三狹縫具有寬度S 2U。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三、四區的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2D。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三、四區的分支定義出第四狹縫。每一第四狹縫具有寬度S 2D。(L 1U/S 1U)/(L 1D/S 1D)]與[(L 2U/S 2U)/(L 2D/S 2D)]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凹面,L 1D>S 1D且L 1U<S 1U,L 2U>S 2U且L 2D<S 2D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上方,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軸線的下方,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凸面,L 1U>S 1U且L 1D<S 1D,L 2D>S 2D且L 2U<S 2U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畫素電極更包括與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軸線同一側的第三畫素電極。第一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和第三畫素電極與軸線的距離實質上相等。第三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與第一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不同。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a 3。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的分支的面積和為b 3。(a 1/b 1)與(a 3/b 3)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為藍色,而第一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為紅色或綠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凸面,而(a 3/b 3)>(a 1/b 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一、二區中距離第二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五端點。第五端點與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3。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三、四區中距離第一主幹最遠的分支具有第六端點。第六端點與第三畫素電極之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3。(L a3/L b3)>(L a1/L b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c 1。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d 1。第三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c 3。第三畫素電極之位於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具有線寬d 3。(d 3/c 3)>(d 1/c 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畫素電極之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1。第一畫素電極的分支定義出多個狹縫。第一畫素電極的每一狹縫具有寬度S 1。第三畫素電極的每一分支具有線寬L 3。第三畫素電極的分支定義出多個狹縫。第三畫素電極的每一狹縫具有寬度S 3。(L 3/S 3)>(L 1/S 1)。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曲面顯示器中,分別位於軸線上下方之畫素電極的圖案不同。更進一步地說,每一畫素電極具有位於主幹上下兩側的至少二配向區。在位於軸線上方之畫素電極中,定義出主幹上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a 1,而定義出主幹下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b 1。在位於軸線下方之畫素電極中,定義出主幹上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a 2,而定義出主幹下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b 2。透過(a 1/b 1)與(a 2/b 2)不同的設計,習知技術的顯示畫面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問題可被改善。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曲面顯示器1000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在本實施例中,曲面顯示器1000可顯示彩色畫面。詳言之,如圖3所示,對向基板200可包括多個彩色濾光片220。請參照圖2及圖3,對向基板200的多個彩色濾光片220分別與畫素陣列基板100的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重疊,以使曲面顯示器1000可顯示彩色畫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將彩色濾光片220設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上;意即,可令畫素陣列基板100形成彩色濾光片在陣列上(color filter on array;COA)結構;藉由所述COA結構,曲面顯示器也可顯示彩色畫面。在本實施例中,液晶層300例如為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型液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3,對向基板200還包括第二基板210以及配置於第二基板210上的共用電極230。請參照圖1、圖2及圖3,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與共用電極230之間的電位差可驅動液晶層300,進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顯示畫面。
請參照圖2,畫素陣列基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掃描線SL、主動元件T以及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每一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的面積可相同。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詳言之,主動元件T包括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薄膜電晶體的源極S與資料線DL電性連接。薄膜電晶體的閘極G與掃描線SL電性連接。薄膜電晶體的汲極D與對應的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電性連接。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分別位於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
請參照圖1、圖2及圖3,曲面顯示器1000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對向基板200以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如圖2所示,畫素陣列基板100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4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4、圖5及圖6,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2)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以及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
請參照圖4、圖5及圖6,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請參照圖4,以畫素區110ac為例,第一區R1內的多個分支123彼此平行且皆朝第一液晶配向方向d1延伸。透過在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個分支123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配向狹縫124,與第一區R1重疊之部份液晶層300(繪於圖1)的液晶分子長軸大致上可沿第一液晶配向方向d1配向。第二區R2內的多個分支123彼此平行且皆朝第二液晶配向方向d2延伸。透過在第二液晶配向方向d2延伸的多個分支123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置配向狹縫124,與第二區R2重疊之部份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長軸大致上可沿第二液晶配向方向d2配向。第三區R3內的多個分支123彼此平行且皆朝第三液晶配向方向d3延伸。透過在第三液晶配向方向d3延伸的多個分支123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配向狹縫124,與第三區R3重疊之部份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長軸大致上可沿第三液晶配向方向d3配向。第四區R4內的多個分支123彼此平行且皆朝第四液晶配向方向d4延伸。透過在第四液晶配向方向d4延伸的多個分支123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配向狹縫124,與第四區R4重疊之部份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長軸大致上可沿第四液晶配向方向d4配向。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畫素區110au1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區110ad1位於軸線X下方。請參照圖5及圖6,畫素區110au1之區域A的面積為A 1,畫素區110au1之區域B的面積為B 1,畫素區110ad1的區域A的面積為A 2,畫素區110du1的區域B的面積為B 2,而(A 1/B 1)與(A 2/B 2)不同。更進一步地說,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5及圖6詳細說明之。
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1)為凸面時,如圖5所示,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大於位於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其中b 1≧0。也就是說,(a 1/b 1)大於1。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如圖6所示,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小於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其中a 2≧0。也就是說,(a 2/b 2)小於1。總言之,在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中,(a 1/b 1)大於1,(a 2/b 2)小於1,而(a 1/b 1)與(a 2/b 2)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若將位於曲面顯示器1000之曲率中心軸線X上下兩側的畫素電極120u1、120d1設置為不同的型態(例如:上述a 1/b 1與a 2/b 2不同的設計),則習知曲面顯示器的顯示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現象)可被改善。舉例而言,如圖1及圖5所示,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區110a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a 1和大於畫素區110au1之第三、四區R3、R4之分支123面積和b 1,此時,與畫素區110au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高比例之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1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於沿著視線L1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區110au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retardation)小,從而畫素區110au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類似地,如圖1及圖6所示,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區110a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大於畫素區110ad1之第一、二區R1、R2之分支123面積和a 2,此時,與畫素區110ad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高比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2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沿著視線L2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區110ad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小,從而畫素區110ad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藉此,習知曲面顯示器之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的現象可被改善。同理,習知曲面顯示器的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情形也可被改善,於此便不再重述其機制。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觀看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之視線L1、L2、L3、L4與正視視線L的夾角不同,而每一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可能發生的漏光及/或偏黃程度不同。因此,位於不同位置之畫素電極120u1、120d1、120u2、120d2可做不同的圖案設計,以適應性地調整其漏光及/或偏黃程度。請參照圖1及圖2,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上述(a 1/b 1)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而上述(b 2/a 2)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增。以下搭配圖示詳細說明之。
圖7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圖5及圖7,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其中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遠大於1(由於b 1可近乎於0)。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在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120u2中,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越大。也就是說,(a 1/b 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
圖8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圖6及圖8,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其中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遠大於1(由於a 2可近乎於0)。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在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120d2中,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越大。也就是說,(b 2/a 2)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增。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分別位於軸線X上下兩側。請參照圖5,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一個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1。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1(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請參照圖6,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2(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2。請參照圖5及圖6,(L a1/L b1)與(L a2/L b2)不同。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L a1>L b1≧0,且L b2>L a2≧0。
請參照圖2、圖5及圖7,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其中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5,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遠大於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請參照圖7,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稍大於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如圖5所示,在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a1/L b1)遠大於1。如圖7所示,在靠近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a1/L b1)略大於1。換言之,如圖2、圖5及圖7所示,(L a1/L b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
請參照圖2、圖6及圖8,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其中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6,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遠小於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請參照圖8,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小於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如圖8所示,在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2中,(L b2/L a2)略大於1。如圖6所示,在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中,(L b2/L a2)遠大於1。換言之,如圖2、圖6及圖8所示,(L b2/L a2)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增。
圖9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及圖9,畫素陣列基板100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對應的顏色不同。也就是說,畫素電極120u3所在之畫素區110au3顯示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所在之畫素區110au2顯示的顏色不同。
請參照圖9,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7,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2、圖7及圖9,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2之(a 1/b 1)與畫素電極120u3之(a 3/b 3)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a 3/b 3)可大於(a 1/b 1)。
從另一角度而言,如圖9所示,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3。請參照圖2、圖7及圖9,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之(L a3/L b3)與畫素電極120u2之(L a1/L b1)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L a3/L b3)可大於(L a1/L b1)。
請參照圖2、圖7及圖9,值得注意的是,位於同一列且對應不同顏色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其圖案設計可不相同。透過圖案設計不同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曲面顯示器1000之顯示異常(例如:全白畫面時上下側偏黃及/或全黑畫面時上下側漏光)的問題可更進一步地被改善。舉例而言,若曲面顯示器1000在顯示全白畫面時上下側偏黃,則可將對應藍色之畫素電極120u3(即畫素區110au3為藍色畫素區)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3的比例調高,也就是,令(a 3/b 3)>(a 1/b 1);或者說,令(L a3/L b3)>(L a1/L b1)。此時,對應藍色之畫素電極120u3對曲面顯示器1000亮度的貢獻度會高過位於同一列之其他顏色(例如:紅色或綠色)的畫素電極120u2。藉此,曲面顯示器1000之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現象可被對應藍色的畫素電極120u3補償而改善。
在圖1~圖9的實施例中,是以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為例說明,但上述之利用『(a 1/b 1)與(a 2/b 2)不同』的畫素設計來改善曲面顯示器畫面異常的精神也可應用於凹面曲面顯示器,以下搭配其他圖示說明之。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0、圖11及圖12,曲面顯示器1000A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A與曲面顯示器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A為凹面曲面顯示器,而非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凹面曲面顯示器1000A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與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不同,因此曲面顯示器1000A之畫素設計規則和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之畫素設計規則也不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10,曲面顯示器1000A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A、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A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A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11,畫素陣列基板100A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10、圖11及圖12,曲面顯示器1000A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A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A、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11,畫素陣列基板100A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13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14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15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3、圖14及圖15,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11)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請參照圖11、圖14及圖15,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11及圖14,畫素電極120u1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11及圖15,畫素電極120d1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14及圖15詳細說明之。
當曲面顯示器1000A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10)為凹面時,如圖14所示,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小於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而(a 1/b 1)小於1,其中a 1≧0。當曲面顯示器1000A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如圖15所示,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大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而(a 2/b 2)大於1,其中b 2≧0。總言之,在凹面曲面顯示器1000A中,(a 1/b 1)小於1,(a 2/b 2)大於1,而(a 1/b 1)與(a 2/b 2)不同。
圖16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1、圖14及圖16,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14,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遠大於1(由於畫素電極120u1之a 1趨近於0)。請參照圖16,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則大於0,畫素電極120u2之(b 1/a 1)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A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位於軸線X上方且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越大。也就是說,(b 1/a 1)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
圖17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1、圖15及圖17,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15,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遠大於1(由於b 2可近乎於0)。請參照圖17,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例如為2。換言之,位於軸線X下方且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可越大。也就是說,如圖11、圖15及圖17所示,(a 2/b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增。
請參照圖11、圖14及圖15,畫素電極120u1、120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上下兩側。請參照圖14,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一個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1。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1。請參照圖15,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2。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2。請參照圖14及圖15,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L a1/L b1)與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L a2/L b2)不同。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A的顯示面1000a(繪於圖10)為凹面時,如圖14及圖15所示,L b1>L a1≧0,且L a2>L b2≧0。換言之,(L a1/L b1)<1,(L a2/L b2)>1,而(L a1/L b1)與(L a2/L b2)不同。
請參照圖12、圖14及圖16,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14,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遠大於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換言之,在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b1/L a1)遠大於1。請參照圖16,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稍大於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也就是說,在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2中,(L b1/L a1)略大於1。換言之,如圖12、圖14及圖16所示,(L b1/L a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
請參照圖11、圖15及圖17,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15,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遠大於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L b2接近於或等於0)。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A為凹面顯示器時,在位於軸線X下方且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d1中,(L a2/L b2)遠大於1。請參照圖17,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稍大於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也就是說,在位於軸線X下方且靠近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d2中,(L a2/L b2)略大於1。請參照圖11、圖15及圖17,(L a2/L b2)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增。曲面顯示器1000A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18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1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20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8、圖19及圖20,曲面顯示器1000B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B與曲面顯示器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B之畫素電極的龍骨(即第二主幹部)具特殊設計,以改善習知技術中曲面顯示器顯示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問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18,曲面顯示器1000B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B、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B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B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19,畫素陣列基板100B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18、圖19及圖20,曲面顯示器1000B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B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B、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B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21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22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23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1、圖22及圖23,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19)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請參照圖19、圖22及圖23,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22,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23,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22、圖23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19、圖22及圖23,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d1所在之畫素區110u1、110d1的區域A與區域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可利用調整第一主幹部121上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c 1、c 2以及第一主幹部121下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d 1、d 2的方式,以使畫素電極120u1之(a 1/b 1)與畫素電極120d1之(a 2/b 2)不同。以下舉例說明調整線寬c 1、d 1、c 2、d 2的方式。
請參照圖19及圖22,畫素電極120u1位於軸線X上方。請參照圖22,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請參照圖19及圖23,畫素電極120d1位於軸線X下方。請參照圖23,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請參照圖22及圖23,(c 1/d 1)與(c 2/d 2)不同。
請參照圖19、圖22及圖23,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可將線寬關係設計為d 1>c 1,且c 2>d 2。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B為凸面顯示器時,如圖22所示,對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上半部(即區域A)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下半部(即區域B)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當曲面顯示器1000B為凸面顯示器時,如圖23所示,對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下半部(即區域B)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上半部(即區域A)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上述c 1/d 1與c 2/d 2的設計,也可改善習知曲面顯示器顯示異常(例如:低灰階畫面上下側偏白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現象。舉例而言,如圖18及圖22所示,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滿足d 1>c 1的條件(即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大於其第三、四區R3、R4之分支123面積和),此時,與畫素區110au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高比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1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沿著視線L1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區110au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retardation)小,從而畫素區110au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類似地,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區110ad1滿足c 2>d 2的條件(即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大於第一、二區R1、R2之分支123面積和),此時,與畫素區110ad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高比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2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沿著視線L2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區110ad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小,從而畫素區110ad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藉此,習知技術中曲面顯示器的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的情形可改善。同理,習知技術中曲面顯示器的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情形也可被改善,於此便不再重述。
如圖1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觀看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之視線L1、L2、L3、L4與正視視線L的夾角不同,而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可能發生的漏光及/或偏黃程度不同。因此,位於不同位置之畫素電極120u1、120d1、120u2、120d2可做不同的圖案設計,以適應性地調整其漏光及/或偏黃程度。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所述(d 1/c 1)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而所述(c 2/d 2)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以下搭配圖示舉例說明之。
圖24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9、圖22及圖24,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22及圖24,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d 1/c 1)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2的線寬比(d 1/c 1)。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d 1/c 1)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25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9、圖23及圖25,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23及圖25,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2的線寬比(c 2/d 2)小於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c 2/d 2)。換言之,如圖19、圖23及圖25所示,(c 2/d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26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19及圖26,畫素陣列基板100B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請參照圖19,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對應的顏色不同,畫素電極120u3例如為對應藍色(即畫素區110au3例如為藍色畫素區)。也就是說,畫素電極120u3所在之畫素區110au3顯示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所在之畫素區110au2顯示的顏色不同。請參照圖26,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24,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24及圖26,(a 1/b 1)與(a 3/b 3)不同。
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18)為凸面時,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3/b 3)>(a 1/b 1)。更進一步地說,請參照圖24,畫素電極120u2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2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的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請參照圖26,畫素電極120u3之位於第一主幹122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3。畫素電極120u3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3。將線寬關係設計為(d 3/c 3)>(d 1/c 1)。值得注意的是,位於同一列且對應不同顏色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其圖案設計可不相同。類似地,透過圖案設計不同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曲面顯示器1000B之顯示異常的問題可更進一步地被改善,其改善機制,請對應參照前述說明,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2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2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2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27、圖28及圖29,曲面顯示器1000C與曲面顯示器1000B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C與曲面顯示器1000B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C為凹面曲面顯示器,而非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B。凹面曲面顯示器1000C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與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B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不同,因此曲面顯示器1000C之上下半部的第二主幹122線寬設計規則也和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B之上下半部的第二主幹122線寬設計不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於此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27,曲面顯示器1000C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C、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C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C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27,畫素陣列基板100B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27、圖28及圖29,曲面顯示器1000C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C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C、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C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30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31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32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30、圖31及圖32,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27-29)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2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請參照圖28、圖31及圖32,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28及圖3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28及圖3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31、圖32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28、圖31及圖3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區110au1、110ad1之區域A、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而可透過調整第一主幹部121上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c 1、c 2及第一主幹部121下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d 1、d 2,將線寬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舉例而言,如圖31所示,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如圖32所示,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可將線寬關係設計為(c 1/d 1)與(c 2/d 2)不同,而使面積和關係(a 1/b 1)與(a 2/b 2)不同。
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C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27)為凹面時,如圖31所示,c 1>d 1,且如圖32所示,d 2>c 2。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C為凹面顯示器時,如圖31所示,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當曲面顯示器1000C為凹面顯示器時,如圖32所示,在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中,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類似地,利用c 1/d 1與c 2/d 2不同的設計,習知曲面顯示器之顯示異常的問題也可被改善,於此便不再重述其機制。
請參照圖27,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觀看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之視線L1、L2、L3、L4與正視視線L的夾角不同,而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可能發生的漏光及/或偏黃程度不同。因此,每一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的畫素電極120u1、120d1、120u2、120d2可做不同的設計,以適應性地調整其漏光及/或偏黃程度。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C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c 1/d 1)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而(d 2/c 2)可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以下搭配圖示說明之。
圖33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8、圖31及圖33,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31及圖33,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c 1/d 1)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2的線寬比(c 1/d 1)。換言之,如圖28、圖31及圖33所示,(c 1/d 1)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34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28、圖32及圖34,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32及圖34,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線寬比(d 2/c 2)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2的線寬比(d 2/c 2)。換言之,如圖28、圖32及圖34所示,(d 2/c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3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3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3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35、圖36及圖37,曲面顯示器1000D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D與曲面顯示器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D之分支123粗細以及分支123之間的間隙經過特殊設計,以改善習知曲面顯示器之顯示畫面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問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於此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35,曲面顯示器1000D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D、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D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D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36,畫素陣列基板100D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35、圖36及圖37,曲面顯示器1000D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D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D、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D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38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39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40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38、圖39及圖40,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36)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請參照圖36、圖39及圖40,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39,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40,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以圖39、圖40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36、圖39及圖40,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d1所在之畫素區110 au1、110au2的區域A與區域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而透過調整分支123的線寬L 1U、L 1D、L 2U、L 2D以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間隙(即狹縫寬度S 1U、S 1D、S 2U、S 2D),以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詳言之,請參照圖39,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1U。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每一狹縫124a具有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1D。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b。每一狹縫124b具有寬度S 1D。請參照圖40,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2U。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每一狹縫124a具有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2D。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b。每一狹縫124b具有寬度S 2D。特別是,將線寬/寬度關係設計為[(L 1U/S 1U)/(L 1D/S 1D)]與[(L 2U/S 2U)/(L 2D/S 2D)]不同。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35)可為凸面,此時,如圖39及圖40所示,可令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1U與狹縫124a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1D與狹縫124b寬度S 1D、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2U與狹縫124a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2D與狹縫124a寬度S 2D滿足:L 1U>S 1U;L 1D<S 1D;L 2D>S 2D以及L 2U<S 2U
值得一提的是,若將軸線X上下兩側的畫素電極120u1、120d1設計為不同的型態(例如:上述[(L 1U/S 1U)/(L 1D/S 1D)]與[(L 2U/S 2U)/(L 2D/S 2D)]不同的設計),則習知曲面顯示器的顯示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問題可被改善。舉例而言,如圖36及圖39所示,當曲面顯示器1000B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L 1U>S 1U、L 1D<S 1D,意即,令位於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的所有分支123面積和大於位於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所有分支123面積和,此時,與畫素電極120u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較高比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1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沿著視線L1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電極120u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retardation)小,從而畫素區110au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類似地,如圖36及圖40所示,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欲顯示全黑畫面時,若令L 2D>S 2D以及L 2U<S 2U,意即,令位於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的所有分支123面積和大於位於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所有分支123面積和,此時,與畫素區110ad1對應的多個液晶分子中會有高比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與使用者的視線L2實質上平行;也就是說,對於沿著視線L2前進的光線而言,對應畫素區110ad1之部份液晶層300的相位延遲量小,從而畫素區110ad1的漏光程度可降低。藉此,習知技術中曲面顯示器的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的情形可被改善。同理,習知技術中曲面顯示器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情形也可被改善,於此便不再重述。
如圖3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觀看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之視線L1、L2、L3、L4與正視視線L的夾角不同,而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可能發生的漏光及/或偏黃程度不同。因此,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的畫素電極120u1、120d1、120u2、120d2的分支123、線寬L 1U、L 1D、L 2U、L 2D與狹縫寬度S 1U、S 1D、S 2U、S 2D可做不同的設計,以適應性地調整其漏光及/或偏黃程度。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D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比值[(L 1U/S 1U)/(L 1D/S 1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而所述比值[(L 2U/S 2U)/(L 2D/S 2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減。以下搭配圖示舉例說明之。
圖41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36、圖39及圖41,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比值[(L 1U/S 1U)/(L 1D/S 1D)]大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比值[(L 1U/S 1U)/(L 1D/S 1D)]。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比值[(L 1U/S 1U)/(L 1D/S 1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42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36、圖40及圖42,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40及圖42,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比值[(L 2U/S 2U)/(L 2D/S 2D)]小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比值[(L 2U/S 2U)/(L 2D/S 2D)]。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D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比值[(L 2U/S 2U)/(L 2D/S 2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減。
圖43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36及圖43,畫素陣列基板100D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畫素電極120u3的分支123具有線寬L 1D、L 1U。畫素電極120u3的多個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124b。狹縫124a、124b具有寬度S 1U、S 1D。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1對應的顏色不同,畫素電極120u3例如為對應藍色(即畫素區110au3例如為藍色畫素區)。
請參照圖4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4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41及圖43,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3/b 3)不同。換言之,位於同一列但對應顏色不同的二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其圖案設計可不相同。透過圖案設計不同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曲面顯示器1000D之顯示異常的問題可獲得更進一步地改善。請參照圖41及圖43,舉例而言,若曲面顯示器1000D在顯示全白畫面時上下側偏黃,則可將對應藍色之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1U與狹縫124a寬度S 1U的比值(L 1U/S 1U)提高,也就是,令畫素電極120u3的比值(L 1U/S 1U)>畫素電極120u2的比值(L 1U/S 1U)。另一方面,畫素電極120u3的(L 1D/S 1D)可等於畫素電極120u2的(L 1D/S 1D)。此時,對應藍色的畫素電極120u3對曲面顯示器1000D亮度的貢獻度會高過位於同一列之其他顏色(例如:紅色或綠色)的畫素電極120u2,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D之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現象可被補償。
圖4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45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4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44、圖45及圖46,曲面顯示器1000E與曲面顯示器1000D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E與曲面顯示器1000D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E為凹面曲面顯示器,而非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D。凹面曲面顯示器1000E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與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D之可能發生的畫面異常類型不同,因此曲面顯示器1000E之畫素電極設計規則也和凸面曲面顯示器1000D之畫素電極設計規則不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44,曲面顯示器1000E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E、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E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E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44,畫素陣列基板100E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44、圖45及圖46,曲面顯示器1000E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E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畫素陣列基板100E、對向基板200以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45,畫素陣列基板100E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47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48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49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47、圖48及圖49,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44)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分為區域A與區域B。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請參照圖45、圖48及圖49,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畫素區110au1位於軸線X的上方。畫素區110ad1位於軸線X的下方。請參照圖48,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49,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48、圖49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45及圖48,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小於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而(a 1/b 1)小於1,其中a 1≧0。請參照圖45及圖49,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大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而(a 2/b 2)大於1,其中b 2≧0。
請參照圖48及圖49,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可令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1U與狹縫124a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1D與狹縫124b寬度S 1D、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2U與狹縫124a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2D與狹縫124b寬度S 2D滿足:L 1D>S 1D且L 1U<S 1U,L 2U>S 2U且L 2D<S 2D
如圖4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觀看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之視線L1、L2、L3、L4與正視視線L的夾角不同,而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可能發生的漏光及/或偏黃程度不同。因此,畫素區110au1、110ad1、110au2、110ad2的畫素電極120u1、120d1、120u2、120d2的分支123線寬L 1U、L 1D、L 2U、L 2D與狹縫寬度S 1U、S 1D、S 2U、S 2D可做不同的設計,以適應性地調整其漏光及/或偏黃程度。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比值[(L 1D/S 1D)/(L 1U/S 1U)]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而比值[(L 2D/S 2D)/(L 2U/S 2U)]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減。以下搭配圖示舉例說明之
圖50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45、圖48及圖50,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48及圖50,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比值[(L 1D/S 1D)/(L 1U/S 1U)]大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比值[(L 1D/S 1D)/(L 1U/S 1U)]。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比值[(L 1D/S 1D)/(L 1U/S 1U)]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51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45、圖49及圖51,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49及圖51,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比值[(L 2D/S 2D)/(L 2U/S 2U)]小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比值[(L 2D/S 2D)/(L 2U/S 2U)]。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E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時,比值[(L 2D/S 2D)/(L 2U/S 2U)]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遞減。曲面顯示器1000E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D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在上述圖1~圖51的曲面顯示器1000、1000A~1000E中,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100A~100E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為例說明,換句話說,畫素陣列基板係位於對向基板以及背光模組(未繪示)之間。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畫素陣列基板也可較對向基板靠近使用者的眼睛,換句話說,對向基板係位於畫素陣列基板以及背光模組(未繪示)之間,以下搭配其他圖示說明之。
圖52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53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54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52、圖53及圖54,曲面顯示器1000F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F與曲面顯示器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F的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F的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F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F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52,曲面顯示器1000F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F、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F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F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53,畫素陣列基板100F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52、圖53及圖54,曲面顯示器1000F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F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F、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53,畫素陣列基板100F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55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56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57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5、圖56及圖57,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53)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F與曲面顯示器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F的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F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52~圖59說明之。
請參照圖53、圖56及圖57,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53及圖56,畫素電極120u1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53及圖57,畫素電極120d1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
詳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F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52)為凸面時,如圖56所示,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小於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而(a 1/b 1)小於1,其中a 1≧0。當曲面顯示器1000F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如圖57所示,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大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而(a 2/b 2)大於1,其中b 2≧0。總言之,在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靠近使用者眼睛的曲面顯示器1000F中,(a 1/b 1)小於1,(a 2/b 2)大於1,而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
圖58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3、圖56及圖58,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53及圖56,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遠大於1(由於畫素電極120u1之a 1趨近於0)。請參照圖53及圖58,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則略大於1,畫素電極120u2之(b 1/a 1)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F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靠近使用者眼睛時,位於軸線X上方且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的比例(b 1/a 1)係設計為越大。也就是說,(b 1/a 1)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59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3、圖57及圖59,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57,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遠大於1(由於b 2可近乎於0)。請參照圖59,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例如為2。換言之,位於軸線X下方且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的比例(a 2/b 2)可越大。也就是說,如圖53、圖57及圖59所示,(a 2/b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請參照圖53、圖56及圖57,畫素電極120u1、120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上下兩側。請參照圖56,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一個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1。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1。請參照圖57,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2。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2。請參照圖56及圖57,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L a1/L b1)與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L a2/L b2)不同。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F的顯示面1000a(繪於圖53)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56及圖57所示,L b1>L a1≧0,且L a2>L b2≧0。換言之,(L a1/L b1)<1,(L a2/L b2)>1,而(L a1/L b1)與(L a2/L b2)不同。
請參照圖53、圖56及圖58,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56,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遠大於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換言之,在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b1/L a1)遠大於1。請參照圖58,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稍大於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也就是說,在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2中,(L b1/L a1)略大於1。換言之,如圖53、圖56及圖58所示,(L b1/L a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請參照圖53、圖57及圖59,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57,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遠大於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L b2接近於或等於0)。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F為凸面顯示器且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在位於軸線X下方且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d1中,(L a2/L b2)遠大於1。請參照圖59,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稍大於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也就是說,在位於軸線X下方且靠近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d2中,(L a2/L b2)略大於1。請參照圖53、圖57及圖59,(L a2/L b2)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60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53及圖60,畫素陣列基板100F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畫素陣列基板100F之畫素電極120u3的設計方式與畫素陣列基板100之畫素電極120u3的設計方式相同,不因畫素陣列基板100F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眼睛而有所不同。詳細說明畫素陣列基板100F之畫素電極120u3的設計如下。
請參照圖53、圖58及圖60,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對應的顏色不同。也就是說,畫素電極120u3所在之畫素區110au3顯示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所在之畫素區110au2顯示的顏色不同。
請參照圖60,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58,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53、圖56及圖58,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2之(a 1/b 1)與畫素電極120u3之(a 3/b 3)設計為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 F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a 3/b 3)可設計為大於(a 1/b 1)。從另一角度而言,如圖60所示,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3。請參照圖53、圖58及圖60,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之(L a3/L b3)與畫素電極120u2之(L a1/L b1)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F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時,(L a3/L b3)可設計為大於(L a1/L b1)。曲面顯示器1000F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6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6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6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61、圖62及圖63,曲面顯示器1000G與曲面顯示器1000A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G與曲面顯示器1000A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G的畫素陣列基板100G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A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A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G的畫素陣列基板100G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G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A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G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A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61,曲面顯示器1000G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G、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G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G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62,畫素陣列基板100G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61、圖62及圖63,曲面顯示器1000G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G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G、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62,畫素陣列基板100G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64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65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66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4、圖65及圖66,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62)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G與曲面顯示器1000A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G的畫素陣列基板100G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G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A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61~圖68說明之。
請參照圖62、圖65及圖66,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62及圖65,畫素電極120u1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62及圖66,畫素電極120d1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
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61)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的眼睛時,如圖65所示,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大於位於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其中b 1≧0。也就是說,(a 1/b 1)大於1。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的眼睛時,如圖66所示,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小於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其中a 2≧0。也就是說,(a 2/b 2)小於1。總言之,在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的曲面顯示器1000G中,(a 1/b 1)大於1,(a 2/b 2)小於1,而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
圖67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2、圖65及圖67,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其中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遠大於1(由於b 1可近乎於0)。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在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120u2中,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1與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1的比例(a 1/b 1)越大。也就是說,(a 1/b 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68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2、圖66及圖68,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其中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遠大於1(由於a 2可近乎於0)。接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例如為2。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在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120d2中,距離軸線X越遠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面積和b 2與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面積和a 2的比例(b 2/a 2)越大。也就是說,(b 2/a 2)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請參照圖62、圖65及圖66,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分別位於軸線X上下兩側。請參照圖65,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一個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1。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1(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請參照圖66,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2(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2。請參照圖65及圖66,(L a1/L b1)與(L a2/L b2)係設計為不同。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時,L a1>L b1≧0,且L b2>L a2≧0。
請參照圖62、圖65及圖67,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其中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65,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遠大於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請參照圖67,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1稍大於畫素電極120u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1。如圖65所示,在遠離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a1/L b1)遠大於1。如圖67所示,在靠近軸線X的畫素電極120u1中,(L a1/L b1)略大於1。換言之,如圖62、圖65及圖67所示,(L a1/L b1)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請參照圖62、圖66及圖68,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其中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66,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例如:接近於或等於0)遠小於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請參照圖68,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a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a2小於畫素電極120d2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之分支123的端點123b與第一主幹121的距離L b2。如圖68所示,在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2中,(L b2/L a2)略大於1。如圖66所示,在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中,(L b2/L a2)遠大於1。換言之,如圖62、圖66及圖68所示,(L b2/L a2)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69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62及圖69,畫素陣列基板100G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請參照圖62、圖67及圖69,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對應的顏色不同。也就是說,畫素電極120u3所在之畫素區110au3顯示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所在之畫素區110au2顯示的顏色不同。
請參照圖69,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67,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62、圖67及圖69,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2之(a 1/b 1)與畫素電極120u3之(a 3/b 3)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時,(a 3/b 3)可大於(a 1/b 1)。從另一角度而言,如圖69所示,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a,端點123a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a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中距離第一主幹121最遠的分支123之端點123b,端點123b與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主幹121的距離為L b3。請參照圖62、圖67及圖69,畫素電極120u2、120u3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之(L a3/L b3)與畫素電極120u2之(L a1/L b1)不同。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G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G靠近使用者眼睛時,(L a3/L b3)可大於(L a1/L b1)。曲面顯示器1000G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A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7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7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7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70、圖71及圖72,曲面顯示器1000H與曲面顯示器1000B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H與曲面顯示器1000B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H的畫素陣列基板100H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B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H的畫素陣列基板100H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H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B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H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B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70,曲面顯示器1000H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H、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H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H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71,畫素陣列基板100H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70、圖71及圖72,曲面顯示器1000H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H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H、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71,畫素陣列基板100H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73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74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75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3、圖74及圖75,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71)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H與曲面顯示器1000B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H的畫素陣列基板100H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H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B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70~圖77說明之。
請參照圖71、圖74及圖75,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71及圖74,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71及圖75,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74、圖75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71、圖74及圖75,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區110au1、110ad1之區域A、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而可透過調整第一主幹部121上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c 1、c 2及第一主幹部121下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d 1、d 2,以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舉例而言,如圖74所示,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如圖75所示,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c 1/d 1)與(c 2/d 2)不同,而使(a 1/b 1)與(a 2/b 2)不同。
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H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70)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H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74所示,c 1>d 1,且如圖75所示,d 2>c 2。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H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70)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H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74所示,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當曲面顯示器1000H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70)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H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75所示,在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中,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類似地,利用c 1/d 1與c 2/d 2不同的設計,習知曲面顯示器之顯示異常的問題也可被改善,於此便不再重述其機制。
圖76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1、圖74及圖76,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74及圖76,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c 1/d 1)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2的線寬比(c 1/d 1)。換言之,如圖71、圖74及圖76所示,(c 1/d 1)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77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1、圖75及圖77,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75及圖77,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線寬比(d 2/c 2)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2的線寬比(d 2/c 2)。換言之,如圖71、圖77及圖75所示,(d 2/c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曲面顯示器1000H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B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7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79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80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78、圖79及圖80,曲面顯示器1000I與曲面顯示器1000C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I與曲面顯示器1000C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I的畫素陣列基板100I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C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I的畫素陣列基板100I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I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C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I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C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78,曲面顯示器1000I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I、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I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I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79,畫素陣列基板100I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78、圖79及圖80,曲面顯示器1000I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I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I、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79,畫素陣列基板100I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81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82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83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81、圖82及圖83,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79)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I與曲面顯示器1000C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I的畫素陣列基板100I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I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C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78~圖85說明之。
請參照圖79、圖82及圖83,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82,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83,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利用圖82、圖83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79、圖82及圖83,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d1所在之畫素區110u1、110d1的區域A與區域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可利用調整第一主幹部121上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c 1、c 2以及第一主幹部121下方之部份第二主幹部122的線寬d 1、d 2的方式,以使畫素電極120u1之(a 1/b 1)與畫素電極120d1之(a 2/b 2)不同。以下舉例說明調整線寬c 1、d 1、c 2、d 2的方式。
請參照圖79及圖82,畫素電極120u1位於軸線X上方。請參照圖22,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請參照圖79及圖83,畫素電極120d1位於軸線X下方。請參照圖83,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請參照圖82及圖83,(c 1/d 1)與(c 2/d 2)不同。
請參照圖78、圖82及圖83,更進一步地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I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I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可使d 1>c 1,且c 2>d 2。也就是說,當曲面顯示器1000I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I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82所示,對軸線X上方的畫素電極120u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上半部(即區域A)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下半部(即區域B)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當曲面顯示器1000I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I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如圖83所示,對軸線X下方的畫素電極120d1而言,位於第一主幹121下半部(即區域B)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大於位於第一主幹121上半部(即區域A)之所有分支123的面積和。
圖84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9、圖82及圖84,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82及圖84,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u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d 1/c 1)大於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2的線寬比(d 1/c 1)。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I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I靠近使用者眼睛時,(d 1/c 1)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遞增。
圖85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9、圖83及圖85,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83及圖85,每一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2。畫素電極120d1、120d2的第一主幹121下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2。靠近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2的線寬比(c 2/d 2)小於遠離軸線X且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線寬比(c 2/d 2)。換言之,如圖79、圖83及圖85所示,(c 2/d 2)隨著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86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79及圖86,畫素陣列基板100I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請參照圖79,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對應的顏色不同,畫素電極120u3例如為對應藍色(即畫素區110au3例如為藍色畫素區)。也就是說,畫素電極120u3所在之畫素區110au3顯示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2所在之畫素區110au2顯示的顏色不同。請參照圖86,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84,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84及圖86,(a 1/b 1)與(a 3/b 3)不同。
舉例而言,當曲面顯示器1000I的顯示面1000a為凹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I靠近使用者眼睛時,(a 3/b 3)>(a 1/b 1)。更進一步地說,請參照圖84,畫素電極120u2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1。畫素電極120u2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的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1。請參照圖86,畫素電極120u3之位於第一主幹122上方的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c 3。畫素電極120u3之位於第一主幹121下方的另一部份第二主幹122具有線寬d 3。(d 3/c 3)>(d 1/c 1)。曲面顯示器1000I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C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87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88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8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87、圖88及圖89,曲面顯示器1000J與曲面顯示器1000D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J與曲面顯示器1000D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J的畫素陣列基板100J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D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D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J的畫素陣列基板100J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J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D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J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D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87,曲面顯示器1000J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J、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J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J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88,畫素陣列基板100J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87、圖88及圖89,曲面顯示器1000J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J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J、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88,畫素陣列基板100J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90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91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92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90、圖91及圖92,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88)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J與曲面顯示器1000D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J的畫素陣列基板100J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0J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D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87~圖94說明之。
請參照圖88、圖91及圖92,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畫素區110au1位於軸線X的上方。畫素區110ad1位於軸線X的下方。請參照圖9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1。請參照圖9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1/b1)與(a2/b2)不同。以下利用圖91、圖92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88及圖91,當曲面顯示器1000J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J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眼睛時,位於軸線X上方之畫素電極120u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1小於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1,而(a 1/b 1)小於1,其中a 1≧0。請參照圖88及圖92,位於軸線X下方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a 2大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b 2,而(a 2/b 2)大於1,其中b 2≧0。
請參照圖91及圖92,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當曲面顯示器1000J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J靠近使用者眼睛時,可令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1U與狹縫124a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1D與狹縫124b寬度S 1D、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2U與狹縫124a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2D與狹縫124b寬度S 2D滿足:L 1D>S 1D且L 1U<S 1U,L 2U>S 2U且L 2D<S 2D
圖93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88、圖91及圖93,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88及圖91,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比值[(L 1D/S 1D)/(L 1U/S 1U)]大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比值[(L 1D/S 1D)/(L 1U/S 1U)]。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J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J靠近使用者眼睛時,比值[(L 1D/S 1D)/(L 1U/S 1U)]可隨著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94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88、圖92及圖94,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下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92及圖94,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比值[(L 2D/S 2D)/(L 2U/S 2U)]小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比值[(L 2D/S 2D)/(L 2U/S 2U)]。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J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J靠近使用者眼睛時,比值[(L 2D/S 2D)/(L 2U/S 2U)]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減。曲面顯示器1000J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D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9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圖9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圖9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請參照圖95、圖96及圖97,曲面顯示器1000K與曲面顯示器1000E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曲面顯示器1000K與曲面顯示器1000E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K的畫素陣列基板100K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而不像曲面顯示器1000E是對向基板200較畫素陣列基板100E靠近使用者的眼睛。由於曲面顯示器1000K的畫素陣列基板100K較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此對使用者而言,曲面顯示器1000K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與曲面顯示器1000E之液晶層30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會不同,從而使曲面顯示器1000K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也需做與曲面顯示器1000E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不同的設計。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照對應圖示中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95,曲面顯示器1000K包括畫素陣列基板100K、相對於畫素陣列基板100K的對向基板200以及配置於畫素陣列基板100K與對向基板200之間的液晶層300。請參照圖96,畫素陣列基板100K包括第一基板11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資料線DL、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的多條掃描線SL、多個主動元件T以及多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資料線DL與掃描線SL交錯,以定義出多個畫素區110au1、110au2、110ac、110ad1、110ad2。主動元件T與資料線DL及掃描線SL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95、圖96及圖97,曲面顯示器1000K具有軸線X。曲面顯示器1000K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也就是說,畫素陣列基板100K、對向基板200及液晶層300皆以軸線X為曲率中心彎曲。請參照圖96,畫素陣列基板100K具有位於軸線X上的畫素區110ac(即與軸線X重疊的畫素區110ac)、位於軸線X上方的畫素區110au1以及位於軸線X下方的畫素區110ad1。圖98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圖99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圖100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98、圖99及圖100,每一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一主幹121、第二主幹122以及多個分支123。第一主幹121與軸線X(繪於圖96)實質上平行。第一主幹121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區域A與區域B。更進一步地說,第二主幹122與第一主幹121交錯。第一主幹121與第二主幹122將畫素電極120c、120u1、120d1所在之第一基板110的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劃分為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上方。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位於第一主幹121的下方。第一區R1與第四區R4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右側。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位於第二主幹122的左側。每一畫素區110ac、110au1、110ad1的第一區R1、第二區R2、第三區R3與第四區R4的液晶配向方向d1、d2、d3、d4相異。
曲面顯示器1000K與曲面顯示器1000E的主要差異在於:曲面顯示器1000K的畫素陣列基板100K較對向基板200靠近使用者的眼睛,因而曲面顯示器100K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大致上與曲面顯示器1000E之畫素電極120u1、120u2、120c、120d1、120d2的設計規則相反。以下搭配圖95~圖102說明之。
請參照圖96、圖99及圖100,畫素區110au1、110ad1分別位於軸線X的不同二側。請參照圖99,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位於畫素區110au1之畫素電極120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100,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2。位於畫素區110ad1之畫素電極120d1的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2。特別是,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以下以圖99、圖100詳細說明之。
請參照圖96、圖99及圖100,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畫素電極120u1、120d1所在之畫素區110 au1、110au2的區域A與區域B的面積實質上相等,而透過調整分支123的線寬L 1U、L 1D、L 2U、L 2D以及相鄰兩分支123之間的間隙(即狹縫寬度S 1U、S 1D、S 2U、S 2D),以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2/b 2)不同。詳言之,請參照圖99,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1U。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每一狹縫124a具有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1D。畫素電極120u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b。每一狹縫124b具有寬度S 1D。請參照圖100,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2U。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每一狹縫124a具有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每一分支123具有線寬L 2D。畫素電極120d1之位於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b。每一狹縫124b具有寬度S 2D。特別是,[(L 1U/S 1U)/(L 1D/S 1D)]與[(L 2U/S 2U)/(L 2D/S 2D)]係設計為不同。
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曲面顯示器1000K的顯示面1000a(標示於圖95)可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K靠近使用者的眼睛,此時,如圖99及圖100所示,可令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1U與狹縫124a寬度S 1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1D與狹縫124b寬度S 1D、畫素電極120d1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線寬L 2U與狹縫124a寬度S 2U、畫素電極120u1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線寬L 2D與狹縫124a寬度S 2D滿足:L 1U>S 1U;L 1D<S 1D;L 2D>S 2D以及L 2U<S 2U
圖101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96、圖99及圖101,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以及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u1較畫素電極120u2遠離軸線X。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1的比值[(L 1U/S 1U)/(L 1D/S 1D)]大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u2的比值[(L 1U/S 1U)/(L 1D/S 1D)]。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K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K靠近使用者眼睛時,比值[(L 1U/S 1U)/(L 1D/S 1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u2、120u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k1增加而設計為遞增。
圖102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96、圖100及圖102,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以及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均位於軸線X上方。畫素電極120d1較畫素電極120d2遠離軸線X。請參照圖40及圖42,遠離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1的比值[(L 2U/S 2U)/(L 2D/S 2D)]小於靠近軸線X之畫素電極120d2的比值[(L 2U/S 2U)/(L 2D/S 2D)]。換言之,當曲面顯示器1000K的顯示面1000a為凸面且畫素陣列基板100K靠近使用者眼睛時,比值[(L 2U/S 2U)/(L 2D/S 2D)]可隨著位於畫素電極120d2、120d1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4、k3增加而設計為遞減。
圖103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請參照圖96及圖103,畫素陣列基板100K更包括畫素電極120u3。畫素電極120u3的分支123具有線寬L 1D、L 1U。畫素電極120u3的多個分支123定義出多個狹縫124a、124b。狹縫124a、124b具有寬度S 1U、S 1D。畫素電極120u3、120u2位於軸線X的同一側。畫素電極120u3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和畫素電極120u2與軸線X的最小距離k2實質上相等。換言之,畫素電極120u3與畫素電極120u2位於同一列。畫素電極120u3對應的顏色與畫素電極120u1對應的顏色不同,畫素電極120u3例如為對應藍色(即畫素區110au3例如為藍色畫素區)。
請參照圖10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3。畫素電極120u3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3。請參照圖10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一、二區R1、R2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a 1。畫素電極120u2之第三、四區R3、R4的分支123的面積和為b 1。請參照圖101及圖103,將面積和關係設計為(a 1/b 1)與(a 3/b 3)不同。換言之,位於同一列但對應顏色不同的二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其圖案設計可不相同。透過圖案設計不同的多個畫素電極120u2、120u3,曲面顯示器1000K之顯示異常的問題可獲得更進一步地改善。曲面顯示器1000K具有與曲面顯示器1000E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曲面顯示器中,分別位於軸線上下方之畫素電極的圖案不同。更進一步地說,每一畫素電極具有位於其主幹上下兩側的至少二配向區。在位於軸線上方的畫素電極中,定義出其主幹上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a 1,而定義出其主幹下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b 1。在位於軸線下方的畫素電極中,定義出其主幹上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a 2,而定義出其主幹下方之配向區的所有分支面積和為b 2。透過(a 1/b 1)與(a 2/b 2)不同的設計,習知技術的顯示畫面異常(例如:全黑畫面上下側漏光及/或全白畫面上下側偏黃)的問題可被改善。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K‧‧‧畫素陣列基板
110‧‧‧第一基板
110au1、110au2、110au3、110ac、110ad1、110ad2‧‧‧畫素區
120u1、120u2、120u3、120c、120d1、120d2‧‧‧畫素電極
121‧‧‧第一主幹
122‧‧‧第二主幹
123‧‧‧分支
123a、123b‧‧‧端點
124、124a、124b‧‧‧狹縫
200‧‧‧對向基板
210‧‧‧第二基板
220‧‧‧彩色濾光片
230‧‧‧共用電極
300‧‧‧液晶層
1000、1000A~1000K‧‧‧曲面顯示器
1000a‧‧‧顯示面
A、B‧‧‧區域
c1、c2、d1、d2‧‧‧線寬
DL‧‧‧資料線
D‧‧‧汲極
d1~d4‧‧‧液晶配向方向
G‧‧‧閘極
k1~k4‧‧‧距離
L、L1~L4‧‧‧視線
La1、Lb1、La2、Lb2‧‧‧距離
L1U、L1D、L2U、L2D‧‧‧線寬
R1~R4‧‧‧區
S1U、S1D、S2U、S2D‧‧‧寬度
SL‧‧‧掃描線
S‧‧‧源極
T‧‧‧主動元件
X‧‧‧軸線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4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8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9為位於圖2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13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14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15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16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17為位於圖11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21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22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23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24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25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26為位於圖19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2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28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2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30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31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32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33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34為位於圖28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3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3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3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38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39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40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41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42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43為位於圖36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44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45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46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47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48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49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50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51為位於圖45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52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53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54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55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56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57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58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59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60為位於圖53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6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6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6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64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65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66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67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68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69為位於圖62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7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71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7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73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74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75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76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77為位於圖71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7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79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80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81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82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83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84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85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86為位於圖79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圖87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88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89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90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91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92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93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94為位於圖88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95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曲面顯示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9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畫素陣列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97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對向基板的正視示意圖。 圖98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c的畫素電極120c的放大示意圖。 圖99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1的畫素電極120u1的放大示意圖。 圖100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d1的畫素電極120d1的放大示意圖。 圖101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2的畫素電極120u2的放大示意圖。 圖102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d2的畫素電極120d2的放大示意圖。 圖103為位於圖96之畫素區110au3的畫素電極120u3的放大示意圖。
110au1‧‧‧畫素區
120u1‧‧‧畫素電極
121‧‧‧第一主幹
122‧‧‧第二主幹
123‧‧‧分支
123a、123b‧‧‧端點
124‧‧‧狹縫
A、B‧‧‧區域
d1~d4‧‧‧液晶配向方向
La1、Lb1‧‧‧距離
R1~R4‧‧‧區

Claims (25)

  1. 一種曲面顯示器,具有一軸線且以該軸線為曲率中心彎曲,該曲面顯示器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條資料線,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 多條掃描線,與該些資料線定義出多個畫素區; 多個主動元件,與該些資料線及該些掃描線電性連接; 多個畫素電極,與該些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且分別位於該些畫素區,每一該畫素電極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一第一主幹、一第二主幹以及多個分支,該第一主幹與該軸線實質上平行,該第二主幹與該第一主幹交錯,該第一主幹與該第二主幹將該畫素電極所在的該畫素區劃分為液晶配向方向相異的一第一區、一第二區、一第三區與一第四區,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位於該第一主幹的上方,該第三區與該第四區位於該第一主幹的下方,該第一區與該第四區位於該第二主幹的右側,該第二區與該第三區位於該第二主幹的左側,其中,該些畫素電極包括: 一第一畫素電極,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a 1,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b 1;以及 一第二畫素電極,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分別位於該軸線的不同兩側,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a 2,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b 2,而(a 1/b 1)與(a 2/b 2)不同; 一第二基板,對向於該第一基板;以及 一液晶層,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凹面,而b 1>a 1≧0,且a 2>b 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b 1/a 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而(a 2/b 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凸面,而a 1>b 1≧0,且b 2>a 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a 1/b 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而(b 2/a 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中距離該第一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一端點,該第一端點與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1,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中距離該第一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二端點,該第二端點與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1,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中距離該第一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三端點,該第三端點與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2,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中距離該第一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四端點,該第四端點與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2,而(L a1/L b1)與(L a2/L b2)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凹面,而L b1>L a1≧0,且L a2>L b2≧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L b1/L a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L a2/L b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凸面,而L a1>L b1≧0,且L b2>L a2≧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L a1/L b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L b2/L a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c 1,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d 1,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c 2,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d 2,而(c 1/d 1)與(c 2/d 2)不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凹面,而c 1>d 1,且d 2>c 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c 1/d 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d 2/c 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凸面,而d 1>c 1,且c 2>d 2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d 1/c 1)隨著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c 2/d 2)隨著該第二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增加而遞增。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二區的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1U,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二區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第一狹縫,每一該第一狹縫具有一寬度S 1U,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三、四區的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1D,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三、四區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第二狹縫,每一該第二狹縫具有一寬度S 1D,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二區的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2U,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二區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第三狹縫,每一該第三狹縫具有一寬度S 2U,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三、四區的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2D,該第二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三、四區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第四狹縫,每一該第四狹縫具有一寬度S 2D,其中[(L 1U/S 1U)/(L 1D/S 1D)]與[(L 2U/S 2U)/(L 2D/S 2D)]不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凹面,L 1D>S 1D且L 1U<S 1U,L 2U>S 2U且L 2D<S 2D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上方,該第二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下方,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凸面,L 1U>S 1U且L 1D<S 1D,L 2D>S 2D且L 2U<S 2U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些畫素電極更包括: 一第三畫素電極,與該第一畫素電極位於該軸線的同一側,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和該第三畫素電極與該軸線的距離實質上相等,該第三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與該第一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不同,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a 3,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的該些分支的面積和為b 3,而(a 1/b 1)與(a 3/b 3)不同。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三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為藍色,而該第一畫素電極對應的顏色為紅色或綠色。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曲面顯示器的顯示面為一凸面,而(a 3/b 3)>(a 1/b 1)。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二區中距離該第二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五端點,該第五端點與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a3,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三、四區中距離該第一主幹最遠的一該分支具有一第六端點,該第六端點與該第三畫素電極之該第一主幹的距離為L b3,而(L a3/L b3)>(L a1/L b1)。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c 1,該第一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d 1,該第三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上方的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c 3,該第三畫素電極之位於該第一主幹下方的另一部份該第二主幹具有一線寬d 3,而(d 3/c 3)>(d 1/c 1)。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曲面顯示器,其中該第一畫素電極之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1,該第一畫素電極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狹縫,該第一畫素電極的每一該狹縫具有一寬度S 1,該第三畫素電極的每一該分支具有一線寬L 3,該第三畫素電極的該些分支定義出多個狹縫,該第三畫素電極的每一該狹縫具有一寬度S 3,而(L 3/S 3)>(L 1/S 1)。
  25. 一種曲面顯示器,具有一軸線且以該軸線為曲率中心彎曲,該曲面顯示器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條資料線,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 多條掃描線,與該些資料線定義出多個畫素區; 多個主動元件,與該些資料線及該些掃描線電性連接; 多個畫素電極,與該些主動元件電性連接且分別位於該些畫素區,每一該畫素電極具有彼此電性連接的一第一主幹以及多個分支,該第一主幹與該軸線實質上平行,該第一主幹將該畫素電極所在的一該畫素區劃分為液晶配向方向相異的一第一區與一第二區,該第一區位於該第一主幹上方,該第二區位於該第一主幹的下方,其中,該些畫素電極包括: 一第一畫素電極,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一區的面積為A 1,該第一畫素電極之該第二區的面積為B 1;以及 一第二畫素電極,該第一畫素電極與該第二畫素電極分別位於該軸線的不同兩側,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一區的面積為A 2,該第二畫素電極之該第二區的面積為B 2,而(A 1/B 1)與(A 2/B 2)不同; 一第二基板,對向於該第一基板;以及 一液晶層,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TW105102588A 2016-01-27 2016-01-27 曲面顯示器 TWI559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2588A TWI559045B (zh) 2016-01-27 2016-01-27 曲面顯示器
CN201610223920.9A CN105629599B (zh) 2016-01-27 2016-04-12 曲面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2588A TWI559045B (zh) 2016-01-27 2016-01-27 曲面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9045B true TWI559045B (zh) 2016-11-21
TW201727319A TW201727319A (zh) 2017-08-01

Family

ID=5604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2588A TWI559045B (zh) 2016-01-27 2016-01-27 曲面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9599B (zh)
TW (1) TWI559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6140A1 (ja) * 2016-09-20 2018-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6681065B (zh) 2016-12-28 2019-10-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
CN117724246A (zh) * 2017-06-14 2024-03-19 李程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显示屏、头戴支架和视频
CN107247377B (zh) 2017-07-06 2020-06-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7132704A (zh) * 2017-07-06 2017-09-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装置
KR102500229B1 (ko) * 2018-07-18 2023-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540479B (zh) * 2020-11-04 2022-01-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3818A (ja) * 2006-06-12 2007-12-27 Sharp Corp 表示パネル
US8477271B2 (en) * 2008-12-26 2013-07-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176856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330910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9049B1 (ko) * 2015-02-17 2021-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599829B (zh) * 2015-08-24 2017-09-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及彎曲顯示器
TWI564624B (zh) * 2015-11-18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3818A (ja) * 2006-06-12 2007-12-27 Sharp Corp 表示パネル
US8477271B2 (en) * 2008-12-26 2013-07-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176856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330910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曲面屏幕的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9599A (zh) 2016-06-01
TW201727319A (zh) 2017-08-01
CN105629599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045B (zh) 曲面顯示器
JP440958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1607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0494702B1 (ko)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TWI484272B (zh)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US9389470B1 (en) Pixel structure
JP202117014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139544A1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343263B (zh) Coa型液晶显示器
JP200902023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04008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05006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794626A (zh)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US2012012741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929952B (zh) 显示面板
US2013028633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180149912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84164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716224B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050052603A1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203564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ixel sub-units having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intensities
CN113260912A (zh) 阵列基板、调光液晶面板及显示面板
JP5512158B2 (ja) 表示装置
KR10168931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2012302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