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8652B - 安瓿瓶開瓶器 - Google Patents

安瓿瓶開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8652B
TWI558652B TW104128948A TW104128948A TWI558652B TW I558652 B TWI558652 B TW I558652B TW 104128948 A TW104128948 A TW 104128948A TW 104128948 A TW104128948 A TW 104128948A TW I558652 B TWI558652 B TW I5586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notch
ampoule
side wall
bottle op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0171A (zh
Inventor
黃啟梧
陳懋昌
陳韋杰
吳靜宜
盧逸嬙
陳瑾筠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呂佩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呂佩玲 filed Critical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4128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86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6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0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0171A/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Description

安瓿瓶開瓶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瓿瓶開瓶器,特別是一種安全且操作簡便的安瓿瓶開瓶器。
安瓿瓶(ampoule)係由玻璃所製成,其具有一頸部及一封口部。於開瓶時,係對頸部施力,而將封口部自安瓿瓶折斷。若徒手將封口部折下,常見的問題是:頸部的斷面不但不平整而且銳利,易割傷使用者。此外,折斷瞬間產生的碎片飛散,不但不好清理,也可能有碎片落入藥劑的風險。因此,專為開啟安瓿瓶的開瓶器便有使用的必要。
然而在現有技術中,例如台灣第M380137號新型專利所記載的安瓿瓶開瓶器,使用方式類似市售啤酒瓶的開瓶器,係將開瓶器扣於安瓿瓶的頸部,透過槓桿原理的作用把封口部折下。這種開瓶器使安瓿瓶頸部以上的封口部仍暴露於外,不但無法解決上述問題,還增加使用者接觸藥劑或被斷面割傷的風險。而台灣第M489643號新型專利所記載的安瓿瓶開瓶器,雖可在包覆封口部的情況下將封口部折下,但操作方式複雜且封閉式的結構難以清理,容易使藥劑殘留於開瓶器內,進而在下一次開瓶時汙染新開瓶的藥劑。
有鑑於此,提供一種安瓿瓶開瓶器以改善上述缺失,乃為業界極欲達成的目標。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瓿瓶開瓶器,不僅能安全地開啟 安瓿瓶,且不至造成碎片飛散、使用者接觸到藥劑或被安瓿瓶刮傷的風險。此外,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開啟安瓿瓶的方式更為簡便。
本發明提供一安瓿瓶開瓶器,其用於開啟安瓿瓶。本安瓿瓶開瓶器包含: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以及一彈性元件。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一下端,第一下端定義一第一下缺口。第二殼體具有一第二側壁及一第二下端,第二下端定義一第二下缺口,第二下缺口與第一下缺口相對。彈性元件位於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之間,且連接於第一殼體之一第一連接邊及第二殼體之一第二連接邊。其中,彈性元件定義一樞軸,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以樞軸為轉軸轉動,且當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轉動至一閉合位置時,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間可定義一容置空間。
為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係以較佳之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1‧‧‧開瓶器
100‧‧‧第一殼體
101‧‧‧第一連接邊
102‧‧‧第一卡合邊
103‧‧‧凸出部
110‧‧‧第一側壁
120‧‧‧第一下端
121‧‧‧第一下缺口
130‧‧‧第一上端
131‧‧‧第一上缺口
140‧‧‧抵掣部
200‧‧‧第二殼體
201‧‧‧第二連接邊
202‧‧‧第二卡合邊
203‧‧‧凹陷部
210‧‧‧第二側壁
220‧‧‧第二下端
221‧‧‧第二下缺口
230‧‧‧第二上端
231‧‧‧第二上缺口
300‧‧‧彈性元件
301‧‧‧樞軸
400‧‧‧容置空間
a‧‧‧穿孔
b‧‧‧凹槽
2‧‧‧安瓿瓶
21‧‧‧封口部
21a‧‧‧標籤
22‧‧‧頸部
23‧‧‧本體部
第一圖 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之第一實施例於閉合位置之立體圖
第三至五圖 為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之使用方式示意圖
請參考第一圖及第二圖以說明本發明之結構。第1圖及第2圖分別為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及於閉合位置之立體圖。本發明揭示一安瓿瓶開瓶器1(以下簡稱為開瓶器1),可用於開啟安瓿瓶2。開瓶器1可包含一第一殼體100、一第二殼體200及一彈性元件300。
彈性元件300定義一樞軸301,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可以樞軸301為轉軸轉動。當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以樞軸301為轉軸轉動至一閉合位置時(此時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之相對位置如第2圖所示),第一殼 體100即與第二殼體200閉合,而外觀上形成一中空的筒形輪廓。該中空的空間,即第一側壁110及第二側壁210之間的空間,可定義一容置空間400。安瓿瓶2的封口部21適可容置於容置空間400。
彈性元件300係位於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之間,並同時與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連接。彈性元件300的彈力抵抗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進入閉合位置。換言之,若欲使封口部21容置於容置空間400,使用者必須施加一外力於開瓶器1,否則彈性元件300即會自動使開瓶器1釋放封口部21。
舉例而言,彈性元件300之一端可連接於第一殼體100之一第一連接邊101,彈性元件300相對之另一端可連接於第二殼體200之一第二連接邊201。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可分別位於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的上邊或側邊。
若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分別位於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的上邊(即彈性元件300位於開瓶器1的上部而使開瓶器1向下開啟),此實施態樣的使用方式可類似於烤肉夾的使用方式。又如第1圖所示,若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為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的側邊,即彈性元件300位於開瓶器1的側部而使開瓶器1側向開啟。
彈性元件300可為彈簧、扭簧或絞鍊,使彈性元件300之兩端分別與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的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固定。彈性元件300還可以為橡膠、矽膠或塑料材質,以二次成形包覆於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的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此外,彈性元件300之材質與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相同,也能達到相同的功效。
以下便以側向開啟之實施態樣進行示例性說明。
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可具有對稱的結構,例如第一殼體100具有一第一側壁110及一第一下端120,第一下端120定義一第一下缺口121;而第二殼體200相應地具有一第二側壁210及一第二下端220,第二下 端220定義一第二下缺口221,第二下缺口221與第一下缺口121可彼此相對。第一側壁110與第二側壁210之外形皆為兩側突出而中間凹陷之形狀,類似常見的瓦片,但圓心角較一般瓦片大。
當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處於閉合位置時,第一側壁110與第二側壁210突出的兩側可相互接抵。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可各為該兩側的其中之一,而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其中之一具有一抵掣部140。於本實施例中抵掣部140係位於第一連接邊101,適可抵掣第二連接邊201,以避免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樞轉的角度過大而超出彈性元件300的彈性限度。
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分別具有一第一卡合邊102及一第二卡合邊202,第一卡合邊102及第二卡合邊202可為第一側壁110與第二側壁210突出的兩側中,與第一連接邊101及第二連接邊201相對的一側。
第一卡合邊102及第二卡合邊202其中之一具有一凸出部103,第一卡合邊102及第二卡合邊202其中之另一具有一凹陷部203。於本實施例中,凸出部103係位於第一卡合邊102上,而凹陷部203係位於第二卡合邊202相對於凸出部103的位置上。當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轉動至閉合位置時,凸出部103與凹陷部203彼此卡合,以確保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轉動至正確的閉合位置。
第一側壁110與第二側壁210中間的凹陷處可彼此相對,因此可與第一下端120及第二下端220共同定義出容置空間400。當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處於閉合位置時,封口部21即可容置於容置空間400。
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亦可具有對稱的結構,例如,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同樣為扇形或半圓形,且具有同樣的曲率半徑。於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皆為半圓形的態樣中,當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處於閉合位置時,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可連通而形成一圓形。於本實施例中,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的曲率半徑僅略大於安瓿 瓶2的頸部22的半徑(如第3圖所示),而小於安瓿瓶2的封口部21及本體部23的半徑。
因此,當第一殼體100與第二殼體200處於閉合位置時,頸部22可位於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中,且封口部21及本體部23無法穿過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換言之,在閉合位置時,除非將封口部21折下,安瓿瓶2無法脫離開瓶器1,也無法將安瓿瓶塞入開瓶器1。
由於常用的安瓿瓶2之封口部21上設計有一標籤21a(如第3圖所示),標示出欲開啟安瓿瓶2時的較佳施力點。因此,對應於標籤21a,第一側壁110及/或第二側壁210具有至少一穿孔a,穿孔a分別臨近第一下端120及/或第二下端220。當安瓿瓶2容置於開瓶器1內時,標籤21a不致被開瓶器1所遮蔽。因此,使用者可透過穿孔a觀察開瓶器1與安瓿瓶2的相對位置,以確保在開啟安瓿瓶2時仍施力在恰當的位置。穿孔a可為圓形、橢圓形,或延伸至連通第一下缺口121及/或第二下缺口221。
對於第一下端120及第二下端220,第一殼體100及第二殼體200更可分別具有一第一上端130及一第二上端230。即,第一下端120與第一上端130分別位於第一殼體100相對的兩端,而第二下端220與第二上端230分別位於第二殼體200相對的兩端。
類似於第一下端120及第二下端220,第一上端130及第二上端230分別定義一第一上缺口131及一第二上缺口231,且第二上缺口231與第一上缺口131相對。第一上缺口131與第二上缺口231之技術特徵類似於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在此便不贅述。第一上缺口131、第二上缺口231與第一下缺口121、第二下缺口221之差別可在於曲率半徑不同。因此透過兩個不同曲率半徑的上缺口及下缺口,本發明的開瓶器1可用於多種不同尺寸的安瓿瓶2。
舉例而言,缺口曲率半徑較大的一端(於本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第一下缺口121與第二下缺口221之曲率半徑大於第一上缺口131與第二上 缺口231),即第一下端120及第二下端220,可適用於容積較大的安瓿瓶2,例如,可適用於容積五毫升以上的安瓿瓶。而缺口曲率半徑較小的一端,即第一上端130及第二上端230,可適用於容積五毫升以下的安瓿瓶。
且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輕易思及的,上下開口適用的容積界限並不限制於五毫升,而可依開瓶器1整體的尺寸相應地放大或縮小。例如,可改為第一下端120及第二下端220適用於容積十毫升以上的安瓿瓶,而第一上端130及第二上端230適用於容積十毫升以下的安瓿瓶;或以其他容積為界限,亦無不可。
此外,穿孔a還可分別位於臨近第一上端130及/或第二上端230。具體而言,臨近上端的穿孔a與第一上端130及/或第二上端230之距離,可不同於臨近下端的穿孔a與第一下端120及/或第二下端220之距離,以便於使穿孔a能對應於兩種不同尺寸的封口部21上的標籤21a。
第一側壁110及第二側壁210各具有一凹槽b,該等凹槽b位於第一側壁110及第二側壁210之外側,除可提供使用者較舒適的觸感外,還具有止滑等便於握持或施力的效果。
接著請參考第3-5圖,其為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之使用方式示意圖。於第3圖中,使用者可一手持未進入閉合狀態的開瓶器1,另一手持安瓿瓶2,將安瓿瓶2的標籤21a對準開瓶器1其中一個穿孔a,將安瓿瓶2的封口部21放入開瓶器1的容置空間400。此時,安瓿瓶2的頸部22可被置於開瓶器1的缺口中。接著,如第4圖所示,使用者施力於開瓶器1,使開瓶器1進入閉合狀態;最後,如第5圖所示,使用者扳動開瓶器1即可輕易將頸部22破壞而將封口部21折下,此時將開瓶器1連同折下的封口部21移動到丟棄區,再讓開瓶器1脫離閉合狀態,封口部21即會自動掉出,完全不需跟使用者接觸。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安瓿瓶開瓶器所具有的特點在於,本發明並非如習知技術的安瓿瓶開瓶器,本發明除了透過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完整地包 覆安瓿瓶的封口部,減少使用者接觸到藥劑及被安瓿瓶折斷後的碎片刺傷的風險之外,亦可安全地開啟安瓿瓶。再配合彈性元件,使用者更可一手持安瓿瓶、一手持開瓶器即能針對安瓿瓶的封口部進行折除及丟棄,動作幾乎與徒手移除封口部一般,大大簡化了安瓿瓶開瓶器的使用方式。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開瓶器
100‧‧‧第一殼體
101‧‧‧第一連接邊
110‧‧‧第一側壁
120‧‧‧第一下端
121‧‧‧第一下缺口
130‧‧‧第一上端
140‧‧‧抵掣部
200‧‧‧第二殼體
201‧‧‧第二連接邊
210‧‧‧第二側壁
220‧‧‧第二下端
221‧‧‧第二下缺口
300‧‧‧彈性元件
301‧‧‧樞軸
400‧‧‧容置空間
a‧‧‧穿孔
b‧‧‧凹槽

Claims (7)

  1. 一安瓿瓶開瓶器,包含: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側壁及一第一下端,該第一下端定義一第一下缺口;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具有一第二側壁及一第二下端,該第二下端定義一第二下缺口,該第二下缺口與該第一下缺口相對;以及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位於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之間,且連接於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一連接邊及該第二殼體之一第二連接邊;其中,該彈性元件定義一樞軸,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以該樞軸為轉軸轉動,且當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轉動至一閉合位置時,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間定義一容置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該第一側壁及/或該第二側壁具有一穿孔,該等穿孔分別臨近該第一下端及/或第二下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更包括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分別具有一第一上端及一第二上端,且該第一上端及該第二上端分別定義一第一上缺口及一第二上缺口,且該第二上缺口與該第一上缺口相對。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該第一側壁及/或該第二側壁具有一穿孔,該等穿孔分別臨近該第一上端及/或該第二上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分別具有一第一卡合邊及一第二卡合邊,該第一卡合邊及該第二卡合邊其中之一具有一凸出部,該第一卡合邊及該第二卡合邊其中之另一具有一凹陷部;其中,當該第一殼體及該第二殼體轉動至該閉合位置時,該凸出部與該凹陷部彼此卡合。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 各具有一凹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瓿瓶開瓶器,其中,該第一連接邊及該第二連接邊其中之一具有一抵掣部。
TW104128948A 2015-09-02 2015-09-02 安瓿瓶開瓶器 TWI558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8948A TWI558652B (zh) 2015-09-02 2015-09-02 安瓿瓶開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8948A TWI558652B (zh) 2015-09-02 2015-09-02 安瓿瓶開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8652B true TWI558652B (zh) 2016-11-21
TW201710171A TW201710171A (zh) 2017-03-16

Family

ID=5785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948A TWI558652B (zh) 2015-09-02 2015-09-02 安瓿瓶開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86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11665S (zh) 2020-07-02 2021-05-21 明志科技大學 安瓿瓶開啟器之部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7226B2 (en) * 2001-08-31 2009-10-06 Starr Systems, Llc Disposable ampoule openers
US7946461B2 (en) * 2006-06-05 2011-05-24 Watson Laboratories, Inc. Ampoule open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7226B2 (en) * 2001-08-31 2009-10-06 Starr Systems, Llc Disposable ampoule openers
US7946461B2 (en) * 2006-06-05 2011-05-24 Watson Laboratories, Inc. Ampoule open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11665S (zh) 2020-07-02 2021-05-21 明志科技大學 安瓿瓶開啟器之部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0171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5889B2 (en) Disposable ampoule openers
ES2954773T3 (es) Tapa para contenedor
JP6742365B2 (ja) ペンニードルパッケージ
US10457463B2 (en) Protective packaging with mounting and removal function
RU264926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скрытия стеклянных ампул
CZ282070B6 (cs) Držák ampulky
TWI558652B (zh) 安瓿瓶開瓶器
TWI788069B (zh) 內容物容器
US8079469B2 (en) Case for holding a hand tool
ES2897665T3 (es) Sistema de cierre para un recipiente
JP6767277B2 (ja) ワンタッチ開封キャップ
JP6826592B2 (ja) 容器
US20140331599A1 (en) Disposable ampoule opener assembly
JP7021859B2 (ja) 薬液供給器具
JP4277318B2 (ja) 飲料容器
TWI511915B (zh) Safe ampoule opener
JP4928361B2 (ja) 薬液容器
KR200228276Y1 (ko) 캔따개 손잡이에 손가락삽입부가 구성된 원터치식 캔따개.
KR20190085385A (ko) 회전식 오프너
KR200285789Y1 (ko) 버진개념을 포함하는 어린이 보호용 캡
ES1298517U (es) Dispositivo para la apertura de la tapa de un envase
BR202020015830U2 (pt) Disposição aplicada a saca-rolhas duplo
JP3189782U (ja) アンプル用安全カッター
JP2500631Y2 (ja) アンプル開封器
JP2016141448A (ja) 取出口付き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