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607B - Insect trap - Google Patents

Insect trap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607B
TWI549607B TW102141760A TW102141760A TWI549607B TW I549607 B TWI549607 B TW I549607B TW 102141760 A TW102141760 A TW 102141760A TW 102141760 A TW102141760 A TW 102141760A TW I549607 B TWI549607 B TW I5496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trap
attractant
air inlet
housing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1680A (zh
Inventor
Xiang-Qian Fang
Original Assignee
Goldwin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win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Goldwin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1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6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23Attracting insects by the simulation of a living being, i.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heat, sound waves or vib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昆蟲誘捕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昆蟲誘捕器。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光源和/或引誘劑來吸引並捕捉例如蚊蟲和果蠅之類的昆蟲之昆蟲誘捕器。
全球每年超過一百萬人死於諸如瘧疾、登革熱、腦炎和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等由蚊蟲傳播的疾病。除了可能帶來疾病以外,蚊蟲的叮咬也時常干擾人類,給人類的身體和睡眠等帶來不適。使用化學殺蟲劑滅蚊有害人體健康並且具有破壞環境的後果。使用蚊香等僅能暫時驅趕蚊蟲而不能減少其數量。
已知通過特定波長的光源來誘捕蚊蟲的捕蚊器。但是,研究顯示(文獻1),一種利用紫外線光來吸引蚊蟲的捕蚊蠅器所殺死的昆蟲中僅有約3%-4%是叮人的雌蚊,而約96%-97%不是叮人的蚊蟲。僅依光源捕蚊器的捕蚊效果並不理想。
由於蚊蟲通過二氧化碳的濃度來找到血源,從而確定叮咬的目標,因此,研究者也研究了利用二氧化碳來誘捕蚊蟲的捕蚊器。已知已經商業應用的一種光觸媒捕蚊器,其在捕蚊器內部增加二氧化鈦塗層,宣稱二氧化鈦可與紫外線發生作用產生負離子氧,負離子氧與空氣中浮游微生物發生化學作用從而形成二氧化碳與水。通過紫外線結合二氧化碳的引誘可增强捕蚊效果。但是,至今沒有任何科學儀器可偵測到由光觸媒捕蚊器產生的二氧化碳,這種捕蚊器的捕蚊效果與只有光源的捕蚊器相差不大。
此外,Wigton等的美國專利申請No.6,145,243公開了一種通過二氧化碳來吸引蚊蟲的對流式昆蟲捕捉裝置。該裝置通過將烷 烴等燃料經燃燒與催化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作為引誘劑,二氧化碳通過排氣管排出,而被二氧化碳吸引到排氣管出口附近的蚊蟲被同心圍繞排氣管的吸入管吸入。這種昆蟲捕捉裝置雖然採用二氧化碳作為引誘劑來吸引昆蟲,但是對流式布局使其結構非常複雜。而且,由於二氧化碳隨氣流排出而被稀釋,因此,為了使排氣管出口處經稀釋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吸引昆蟲的水平,需要在裝置內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由於裝置所需的大量燃料、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較大的尺寸,這種裝置只適用於戶外。而且,這種昆蟲捕捉裝置生產工藝複雜,售價昂貴,其普及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有效捕捉蚊蟲、結構簡單、尺寸較小且適於室內使用的昆蟲誘捕器。
參考文獻列表
非專利文獻1:Nasci, RS, CW. Harris and CK Porter. 1983. Failure of an insect electrocuting device to reduce mosquito biting. Mosquito News. 43:180-184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US 6,145,243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克服以上缺點,尺寸小、結構簡單而有效的昆蟲誘捕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昆蟲誘捕器,該昆蟲誘捕器可以包括殼體,其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風扇裝置,其佈置在殼體中,並用於產生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的氣流,以從進氣口吸入昆蟲;收集裝置,其連接到殼體的排氣口,以收集被吸入殼體的昆蟲;以及引誘劑盒,其具有用於放置引誘劑的腔體和用於散發引誘劑揮發物的開口。其中,引誘劑盒佈置為使得引誘劑盒的開口在進氣口的附近,位於進氣口的沿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殼體的外側。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殼體可以是中空的筒體,風扇裝置設置在筒體的中空部分內,進氣口和排氣口與中空部分連通,並且進氣口和排氣口在筒體的位置和朝向被設定為使得排氣口的排氣不會引起進氣口附近的亂流。進氣口可以位於筒體的一個端部處,排氣口可以位於筒體的另一個端部處。此外,進氣口可以設置在筒體的一個端部處的端表面上。殼體還可以包括形成筒體的一個端部的進氣口罩,進氣口罩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用於形成進氣口的開口。進氣口還可以設置在筒體的一個端部處的側表面上。進氣口罩可以在其端表面形成有格栅,從而形成進氣口,引誘劑盒安裝到端表面的中心,並且端表面的中心與風扇裝置的中心對準。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引誘劑盒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引誘劑盒可以與進氣口相鄰地設置。引誘劑盒可以安裝在殼體內,引誘劑盒可以安裝到筒體的位於一個端部處的端表面,並且引誘劑盒還可以安裝到筒體的位於一個端部處的端表面的中心。引誘劑盒可以包括多個,並且多個引誘劑盒可以等間距地佈置。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收集裝置可以是透氣的袋或包括透氣網的盒,並且收集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殼體。收集裝置可以包括閥門,當收集裝置與殼體連接時,閥門開啟,使得通過進氣口吸入的昆蟲可以穿過閥門進入收集裝置,並且當收集裝置從殼體拆卸時,閥門關閉,使得收集裝置內的昆蟲不能從閥門離開收集裝置。殼體還可以包括突起,並且收集裝置還可以包括彈簧裝置,閥門通過鉸鏈可轉動地連接到收集裝置,並且彈簧裝置向閥門施加使閥門關閉的力,當收集裝置安裝到殼體時,突起迫使閥門沿著開啟的方向轉動。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引誘劑可以是以下各項中的一者或其組合:信息素、乳酸、辛烯醇、可裂解氨氣的化合物、以及可裂解二氧化碳的化合物。可裂解氨氣的化合物可以是碳酸氫 氨。可裂解二氧化碳的化合物可以是碳酸氫氨。引誘劑盒的開口的孔徑可以被配置為使得引誘劑的揮發物從開口以在0.1毫克/小時到10毫克/小時之間速率溢出。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昆蟲誘捕器還包括發光裝置,其可以用於發射引誘昆蟲的光。發光裝置可以是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者:發光二極體、螢光燈或冷陰極射線管。
發光裝置可以是發射紫外線的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的功率可以在0.01W-1W的範圍內。發光二極體的功率可以是0.06W。發光二極體可以包括多個。發光裝置可以包括安裝到進氣口罩的多個發光二極體,並且發光二極體可以發射紫外線。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昆蟲可以是蚊子或果蠅。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風扇裝置產生將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的氣流,以從進氣口吸入蚊蟲。與對流式昆蟲捕捉器相比,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在進氣口處僅產生單一方向的氣流,能夠以更簡單的結構實現對蚊蟲的捕捉並且避免亂流,而且容易使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達到吸引蚊蟲的要求。此外,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將引誘劑盒的出口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的附近,位於進氣口的沿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殼體的外側。以這樣的配置,在進氣口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最高。雖然引誘劑揮發物的一部分隨著氣流進入進氣口,並向下游的排氣口流動,但是這些引誘劑揮發物被氣流迅速地稀釋。結果,相比排氣口附近,蚊蟲更容易被進氣口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所吸引,從而本發明的結構可以有效地提高蚊蟲的捕獲效率。
此外,根據本發明,將引誘劑盒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處,該端表面形成有格栅,並且端表面的中心與風扇裝置的中心對準。在這種情形下,在引誘劑盒的正前方壓强較小,從而在引誘劑盒的周圍產生了由風扇裝置引起的氣流所造成的負壓。這種壓强分布,既有利於適當增加引誘劑盒中的引誘劑揮發 物的揮發量,又有利於延長引誘劑盒的開口附近引誘劑揮發物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大了引誘劑盒的開口附近(即,進氣口的上游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收集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並且在安裝到殼體時和從殼體拆卸時自動地開啟和關閉。以這樣的配置,收集裝置可以方便地拆卸,並且可以在拆卸時防止蚊蟲逃逸。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結構簡單,尺寸小,成本低,使用的引誘劑無毒性且不會污染環境,有利於環保。此外,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適用於室內使用。
10‧‧‧昆蟲誘捕器
20‧‧‧引誘劑盒
30‧‧‧發光裝置
40、400‧‧‧殼體
41‧‧‧進氣口罩
42‧‧‧排氣口罩
50‧‧‧風扇裝置
60‧‧‧收集裝置
61‧‧‧閥門
62‧‧‧盒體
63‧‧‧透氣網
70‧‧‧外圈
80‧‧‧底座
200‧‧‧引誘劑盒
201‧‧‧卡榫
300‧‧‧發光裝置
401‧‧‧進氣口
402‧‧‧排氣口
411‧‧‧榫槽
421‧‧‧卡榫
422‧‧‧突起
500‧‧‧風扇裝置
621‧‧‧卡口
800‧‧‧支柱
900‧‧‧端蓋
通過參照附圖描述以下示例性實施例,將更清楚地瞭解本發明的前述的和另外的目的、特徵和優點,在附圖中,相似的附圖標記用來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的引誘劑盒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收集裝置從殼體拆卸和安裝到殼體的相關結構的示意圖,其中,圖4的A示出了收集裝置從殼體拆卸的狀態,圖4的B示出了收集裝置安裝到殼體的狀態;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6的A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引誘劑盒放置位置的示意圖,並且圖6的B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引誘劑盒的不同有效放置位置示意圖;以及 圖7的D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引誘劑盒放置位置的示意圖,並且圖7的A、B、C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引誘劑盒的不同有效放置位置的示意圖。
下面,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明。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各種元件的關係和功能。但是,本發明如下所述的實施例僅僅作為示例,本發明並不限於附圖中所示的實施例。此外,在下面的說明中,以蚊蟲為例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和功能。
第一實施例
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昆蟲誘捕器10包括引誘劑盒20、發光裝置30、殼體40、風扇裝置50以及收集裝置60。引誘劑盒20用於放置引誘劑並通過散發引誘劑揮發物來吸引蚊蟲,並且發光裝置30通過發光來吸引蚊蟲。殼體40形成為中空的筒體,其橫截面為大致圓形。殼體40包括設置在其一個端部(該端部在下文中被稱為“進氣口端部”)的進氣口401和設置在另一個端部的排氣口402,進氣口401和排氣口402與筒體的中空部分連通。風扇裝置50佈置在殼體40的上述中空部分中,用於產生從進氣口401到排氣口402穿過殼體40的氣流,以從進氣口401吸入蚊蟲。收集裝置60連接到殼體40的排氣口402,用於收集被吸入到殼體40的蚊蟲並且排出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
再參考圖2,昆蟲誘捕器10的殼體40包括進氣口罩41和排氣口罩42,其中進氣口罩41形成為進氣口端部,進氣口罩41在其端表面形成格栅,格栅之間的開口形成進氣口401。進氣口罩41和排氣口罩42固定到外圈70,外圈70固定到底座80,從而構成殼體40。
引誘劑盒20具有用於放置引誘劑的一個或多個腔體和用於散發引誘劑揮發物的一個或多個開口,其中不同的腔體可用於放置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引誘劑。引誘劑盒20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40,使得引誘劑盒20的開口在進氣口401附近,位於進氣口401的沿著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殼體40的外側。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引誘劑盒20安裝到進氣口罩41的端表面(即,殼體40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的中心,並且該端表面的中心與風扇裝置50的中心對準。引誘劑盒20通過其開口散發引誘劑揮發物將蚊蟲吸引到進氣口401的附近,以便於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通過進氣口401將蚊蟲吸入殼體40。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引誘劑盒與殼體之間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引誘劑盒20通過圖3所示的連接結構可拆卸的安裝到殼體40。如圖3所示,引誘劑盒20形成為圓柱體形狀,開口設置在引誘劑盒20的朝向殼體40的外側的端面上。引誘劑盒20在其與開口側端面相反的另一個端面上設置有卡榫201。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在設置進氣口401一端的端表面的中心處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設置有榫槽411,該榫槽411可以與設置在引誘劑盒20上的卡榫201相配合地連接。通過將引誘劑盒20上的卡榫201卡入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上的榫槽411中並且旋轉引誘劑盒20,可將引誘劑盒20固定到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上。反向操作,則可以將引誘劑盒20從殼體40的進氣口主體41拆卸。
在本實施例中,引誘劑盒20中的引誘劑可以包括能夠引誘蚊蟲的物質,例如醇、酸、氨等。例如,引誘劑可以以下各項中的一者或其組合:信息素、乳酸、辛烯醇、能夠裂解釋放氨氣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氫氨等)、以及能夠裂解釋放二氧化碳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氫氨等)。
下面,將參考圖4詳細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收集裝置60。根據本發明的收集裝置60可拆卸地 安裝到殼體40。圖4的A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收集裝置60從殼體40(排氣口罩42)拆卸的狀態,並且圖4的B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收集裝置60安裝到殼體40(排氣口罩42)的狀態。收集裝置60包括閥門61。當收集裝置60安裝到殼體40時,閥門61開啟,以使得通過進氣口401吸入的蚊蟲可以進入收集裝置60,當收集裝置60從殼體40拆卸時,閥門61關閉,以防止收集裝置60內的蚊蟲從閥門61離開。此外,收集裝置60還包括盒體62和透氣網63,其中蚊蟲被收集在盒體62和透氣網63之內,而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穿過透氣網63的網目而排出。
以下具體說明收集裝置60安裝到殼體40和從殼體40拆卸的相關結構。如圖4的A所示,收集裝置60在盒體62的邊緣上形成有卡口621,卡口621能夠與設置在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的邊緣上的卡榫421相配合地連接。通過如圖4的A所示將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上的卡榫421卡入收集裝置60的卡口621中並且如圖4的B所示旋轉收集裝置60,可將收集裝置60固定到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上。反向操作,則可以將收集裝置60從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拆除。
以下具體說明閥門61的開關動作的相關結構。閥門61通過鉸鏈可轉動地連接到盒體62。收集裝置60還包括彈簧裝置(未示出),該彈簧裝置向閥門61施加使其關閉的力。因此,如圖4的A所示,當收集裝置60從殼體40拆卸時,通過彈簧裝置的力使閥門61閉合。此外,殼體40在排氣口罩42的邊緣內側還設置有與閥門61對應的突起422。當收集裝置60安裝到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時,突起422迫使相應的閥門61沿著開啟的方向轉動,使閥門61打開,從而使得從進氣口401吸入的蚊蟲可以通過打開的閥門61而進入收集裝置60。當收集裝置60從殼體40的排氣口罩42主體拆卸時,彈簧裝置向閥門61施加使閥門61關閉的力,使 閥門61關閉,從而防止被收集在收集裝置60內的蚊蟲從閥門61離開。
在本實施例中,收集裝置60的盒體62可以是塑膠的,並且透氣網63可以是金屬絲網(諸如不銹鋼等)和塑膠絲網等。絲網的網目優選地為250目。網目太小,對氣流的阻力太大,從而導致氣流的吸入力太弱,並且被捕獲的蚊蟲或灰塵等容易阻塞網目,造成氣流的吸入力下降。網目太大,則蚊蟲等容易逃出。此外,盒體62和透氣網63的組合也可以用透氣的袋來代替。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還包括發光裝置30。發光裝置30發射用於引誘蚊蟲的光。只要能夠向昆蟲誘捕器10的外部發光,發光裝置30的設置位置和數量不受具體限制。但是,優選地,使發光裝置30朝向昆蟲誘捕器10的進氣口端部的外側發光,並且更優選地,使發光裝置30設置在進氣口附近,或與進氣口相鄰地設置。如圖1、圖3和圖5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發光裝置30佈置在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的端表面上,以將蚊蟲吸引到進氣口401的附近。
發光裝置30可以是發光二極體、螢光燈或冷陰極射線管以及其他適合的發光裝置。優選地,發光裝置是發射紫外線的發光二極體;更優選地,發光二極體所發射的紫外線波長為385nm。由於低功率光源對蚊蟲有足夠吸引力,又能降低對人眼球的傷害並且減少不期望的對其他益蟲的誘捕,因此,發光裝置30優選使用低功率光源。例如,發光裝置30可以是功率可以在0.01W到0.1W之間的發光二極體,更優選地,發光二極體的功率是0.06W。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發光裝置30包括四顆0.06W、發射波長385nm的紫外線的發光二極體。
下面,參考圖5詳細的描述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工作原理。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在昆蟲誘捕器10開始工作之前,需 要將引誘劑放置到引誘劑盒的腔體中。
如圖5所示,在將包含引誘劑的引誘劑盒安裝到殼體並啟動昆蟲誘捕器10之後,發光裝置30向外發射光線,風扇裝置50運行並產生並且如虛線箭頭b所示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的氣流,並且如實線箭頭a所示,引誘劑盒20通過其開口向外散發引誘劑揮發物。由於引誘劑盒20的開口位於進氣口的附近,且位於進氣口的沿著氣流b方向的上游,因此,在引誘劑盒20的開口附近(即,進氣口的上游附近)產生了濃度足以吸引蚊蟲的引誘劑揮發物。引誘劑揮發物的一部分隨後會隨著氣流b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由於氣流b對引誘劑揮發物的稀釋,在進氣口的下游直到排氣口,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顯著降低。因此,蚊蟲容易受引誘劑揮發物和光線的吸引,而飛行到進氣口401附近。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將被吸引到進氣口401附近的蚊蟲從進氣口401吸入到殼體40中,被吸入的蚊蟲同氣流一起經過排氣口402,並通過開啟的閥門61進入收集裝置60,氣流從收集裝置60的透氣網63排出,而蚊蟲則被收集在收集裝置60中。同時,由於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蚊蟲難以從收集裝置60逆氣流飛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引誘劑盒20安裝到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的端表面的中心,風扇裝置50的中心與殼體40的進氣口罩41的端表面的中心對準。此外,該端表面形成為環形的格栅,從而形成用作進氣口401的多個開口。在這種情形下,在引誘劑盒20的正前方壓强較小,從而在引誘劑盒20的周圍產生了由風扇裝置50引起的氣流所造成的負壓。這種壓强分布,既有利於適當增加引誘劑盒20中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揮發量,又有利於延長引誘劑盒20的開口附近引誘劑揮發物的停留時間,從而可增大引誘劑盒20的開口附近(即,進氣口的上游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誘捕蚊蟲的效率。
此外,可以根據各種引誘劑揮發度的不同來設置引誘劑盒20的開口的孔徑大小和數量,以控制引誘劑的揮發物從開口溢出的速率。引誘劑的揮發物優選地以在0.1毫克/小時至10毫克/小時之間的速率從開口溢出。此外,引誘劑可以在室溫中自然揮發,也可以使用加熱裝置等通過溫度控制達到適當的揮發濃度。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適當地控制由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並且根據對該氣流的需求來確定風扇裝置50的規格。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應該足夠大以使得被引誘劑和光線吸引到進氣口附近的蚊蟲能夠被吸入到殼體中,並且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應該足夠小,以使得被吸引到進氣口附近的蚊蟲不會因感覺到亂流而飛離進氣口。此外,風扇裝置50所產生的氣流還應該能夠確保已經進入收集裝置60中的蚊蟲不會從收集裝置60逆氣流飛出。根據這樣的需求,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10可以採用12V、200μA、2000轉/分的六寸風扇。昆蟲誘捕器10也可以採用其他規格的風扇裝置,只要風扇裝置所產生的氣流能夠滿足上述條件即可。
第二實施例
圖7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的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進氣口的位置以及引誘劑盒的位置。如圖7所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為直立式布局,其中殼體400形成為中空的筒體,風扇裝置500設置在筒體的中空部分內。殼體400在一個端部(下文稱為“進氣口端部”)處具有進氣口,在另一個端部處具有排氣口。殼體400在進氣口端部處,通過多個支柱800支撑有端蓋900,從而使得多個支柱800之間的間隙形成為進氣口。發光裝置300懸架於端蓋900的下方。
在圖7的A-D中,示出了引誘劑盒200的多種可行的佈置方式。例如,如圖7的A所示,引誘劑盒佈置在端蓋900的外側, 並且引誘劑盒的開口朝向端蓋900的外側。如圖7的B所示,引誘劑盒200佈置在端蓋900的底部。如圖7的C所示,引誘劑盒200佈置在殼體400的與端蓋900相對的表面上。如圖7的D所示,引誘劑盒200佈置在殼體400的側表面。總之,根據本發明,引誘劑盒可以佈置在殼體的各種位置處,只要使得引誘劑盒的開口在殼體的進氣口附近,位於進氣口的沿氣流流動方向的上游,並且朝向殼體的外側即可。
其他實施例
在以上描述中,詳細地說明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昆蟲捕捉器。但是,本發明還具有其他實施例。
在前述實施例中,殼體40是橫截面為大致圓形的筒體。但是,殼體的橫截面可以是其他形狀,例如方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的形狀。
在前述實施例中,進氣口形成在殼體的一個端部,排氣口形成在殼體的另一個端部。但是,進氣口和/或排氣口可以形成在殼體的其他位置,例如殼體的中部的側表面等,只要進氣口和排氣口的位置和朝向使得排氣口的排氣不會在進氣口附近造成亂流即可。可預期的是,由於本發明採用氣流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的並流式設計,只有在進氣口和排氣口正對或緊密相鄰時,排氣口的排氣才會在進氣口處造成影響昆蟲的亂流。
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捕捉器10中,如圖6的A所示,引誘劑盒為單個,並且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的中心處。但是,只要引誘劑盒佈置為,使得引誘劑盒的開口在進氣口的附近,位於進氣口的沿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殼體的外側,則引誘劑盒的位置和數量不受限制。例如,如圖6的B所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引誘劑盒也可以為多個,並且可以等間距地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上。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多個引誘劑盒。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形成為環形的格栅,格栅之間的開口形成所述進氣口。但是,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也可以形成為其他適合的形狀和結構。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引誘劑盒通過卡榫和榫槽的結構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但引誘劑盒也可以通過其他適當的連接結構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例如搭扣、磁性連接、摩擦連接等。此外,引誘劑盒也可以固定於殼體,通過開口或可打開的蓋結構向其腔體添加引誘劑。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收集裝置通過卡口和卡榫結構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但收集裝置也可以通過其他適當的連接結構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例如搭扣、磁性連接、摩擦連接等。此外,收集裝置通過突起和彈簧裝置來實現閥門的自動開啟和關閉,但本發明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實現閥門的自動開啟和關閉,例如,凸輪槽結構之類的機械結構或電磁結構等。
此外,在前述實施例中,昆蟲誘捕器包含發光裝置。但是根據需要,也可以不包含發光裝置,或者為發光裝置設置開關。
此外,上文以蚊蟲為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通過改變引誘劑的種類,發光裝置所發射光的波長和收集裝置的網目大小等,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也可用於捕捉其他種類的飛蟲,例如果蠅等。本領域內常用的果蠅引誘劑包括香蕉引誘劑、楊梅引誘劑以及糖醋引誘劑等。例如,中國專利申請公開CN102805110A公開了一種果蠅引誘劑及其製備方法。
效果
在上文中,詳細地說明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的結構和功能。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具有如下優點。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風扇裝置產生將從進氣口穿過殼體到排氣口的氣流,以從進氣口吸入蚊蟲。與對流式昆 蟲捕捉器相比,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在進氣口處僅產生單一方向的氣流,因此能夠以更簡單的結構實現對蚊蟲的捕捉並且避免亂流,而且容易使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達到吸引蚊蟲的要求。此外,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將引誘劑盒的出口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的附近,位於進氣口的沿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殼體的外側。以這樣的配置,在進氣口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最高。雖然引誘劑揮發物的一部分隨著氣流進入進氣口,並向下游的排氣口流動,但是這些引誘劑揮發物被氣流迅速地稀釋。結果,相比排氣口附近,蚊蟲更容易被進氣口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所吸引,從而本發明的結構可以有效地提高蚊蟲的捕獲效率。
此外,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將引誘劑盒佈置在殼體的進氣口端部的端表面處,該端表面形成有格栅,並且端表面的中心與風扇裝置的中心對準。在這種情形下,在引誘劑盒的正前方壓强較小,從而在引誘劑盒的周圍產生了由風扇裝置引起的氣流所造成的負壓。這種壓强分布,既有利於適當增加引誘劑盒中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揮發量,又有利於延長引誘劑盒的開口附近引誘劑揮發物的停留時間,從而增大了引誘劑盒的開口附近(即,進氣口的上游附近)的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
此外,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的收集裝置包括閥門,當收集裝置安裝到殼體時,閥門開啟,以使得從進氣口吸入的蚊蟲可以進入收集裝置,並且當收集裝置從殼體拆卸時,閥門關閉,以防止收集裝置內的蚊蟲從閥門逃逸。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結構簡單,尺寸小,成本低,使用的引誘劑無毒性且不會污染環境,有利於環保。並且,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適用於室內使用。
下面,將通過兩組實驗來說明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的捕蚊效果。
實驗一
採用本發明的圖6的A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作為對比例1的昆蟲誘捕器、本發明圖7的D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作為對比例2的昆蟲誘捕器進行實驗;其中,對比例1是將圖6的A所示的昆蟲誘捕器去除引誘劑盒之後的昆蟲誘捕器,並且對比例2是可從臺灣環保之家商購獲得的捕蚊達人第二代,對比例2不具有本發明所示的引誘劑盒。此外,圖6的A所示的昆蟲誘捕器和對比例1採用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裝置,並且圖7的D所示的昆蟲誘捕器和對比例2採用冷陰極射線管作為發光裝置。由於進行實驗的兩組昆蟲誘捕器的發光裝置的功率不同,為避免相互干擾影響,將兩組昆蟲誘捕器放置在不同的地點來進行實驗。
在中國廣東地區,五月平均溫度為23℃至30℃,六月多雨平均溫度為25℃至31℃。蚊子三月開始活動,五月達到最高峰,七八月高溫在35℃以上,蚊子活動力下降甚至不騷擾人類。因此,在一年的五月到六月蚊蟲活動頻繁的時間,在蚊蟲較多的廣東某工廠內做長時期24小時連續對比試驗。實驗地點為工廠的18平方米面積較小的電工房與210平方米面積較大的廠房,兩個實驗地點的窗戶均無防蚊紗窗。
在5月9日至5月31日的第一期實驗中,將一台圖6的A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和一台作為對比例1的昆蟲誘捕器同時放置於電工房內,並且將一台圖7的A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和一台作為對比例2的昆蟲誘捕器同時放置於面積較大的廠房內。同一組中的兩台昆蟲誘捕器的距離為1.5m。在6月1日至6月27日為實驗的第二期,將兩組昆蟲誘捕器的位置進行調換。
對兩組昆蟲誘捕器中每一台捕獲的蚊蟲數量進行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本發明的昆蟲誘捕器與對比例所捕獲的蚊蟲數量(只)
從表1中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段內,圖6的A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對比例1相比,在面積較小的電工房內捕蚊效率提高53%,而在面積較大的廠房內捕蚊效率提高41%。類似地,圖7的D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對比例2相比,在面積較小的電工房內捕蚊效率提高45%,而在面積較大的廠房內捕蚊效率提高34%。
由此可知,同時使用引誘劑盒和發光裝置來吸引蚊蟲的昆蟲誘捕器,與沒有引誘劑盒僅使用發光裝置來吸引蚊蟲的昆蟲誘捕器捕蚊相比,其捕蚊效率要高得多。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昆蟲誘捕器在面積較小的電工房內比在面積較大的廠房內捕蚊效率提高約10%,該差異主要與小空間內引誘劑揮發物的濃度較高有關。
實驗二
採用本發明的圖6的A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作為對比例3和對比例4的昆蟲誘捕器進行實驗;其中,對比例3是將圖6的A所示的昆蟲誘捕器的引誘劑盒放置到收集裝置網內的昆蟲誘捕器,並且對比例4是將圖6的A所示的昆蟲誘捕器去除引誘劑盒之後的昆蟲誘捕器,除此之外,昆蟲誘捕器的其他配置均相同。在8月30到9月19日,在廠房內進行24小時連續對比實驗,實驗地點的窗戶無防蚊紗窗。此時,環境溫度 為23℃到33℃,而且時間已經進入9月,蚊蟲較少。
將一台圖6的A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一台作為對比例3的昆蟲誘捕器和一台作為對比例4的昆蟲誘捕器同時放置於廠房內,昆蟲誘捕器的距離為1.5m。
實驗結束後,對每台昆蟲誘捕器捕獲的蚊蟲數量進行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時間段內,圖6的A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昆蟲誘捕器與對比例3相比,在相同的廠房內捕蚊效率提高126%。同時,具有引誘劑盒的第一實施例相對於沒有引誘劑盒的對比例4捕蚊效率也有顯著提高。
由此可知,將引誘劑盒放置在進氣口附近的昆蟲誘捕器,與將引誘劑盒放置成遠離進氣口(例如更加靠近排氣口)的昆蟲誘捕器相比,其捕蚊效率要高得多。需要注意的是,實驗中的昆蟲誘捕器的捕獲蚊蟲總數均不高,這與實驗期間(9月)蚊蟲數量減少有關。
雖然在上文中已經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或構造,並且可以在上述實施例上進行各種修改和替換,而不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10‧‧‧昆蟲誘捕器
20‧‧‧引誘劑盒
30‧‧‧發光裝置
40‧‧‧殼體
50‧‧‧風扇裝置
60‧‧‧收集裝置
70‧‧‧外圈
80‧‧‧底座
401‧‧‧進氣口

Claims (28)

  1. 一種昆蟲誘捕器,其包括:殼體,其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風扇裝置,其佈置在所述殼體中,並用於產生從所述進氣口穿過所述殼體到所述排氣口的氣流,以從所述進氣口吸入昆蟲;收集裝置,其連接到所述殼體的所述排氣口,以收集被吸入所述殼體的昆蟲;以及引誘劑盒,其具有用於放置引誘劑的至少一個腔體和用於散發引誘劑揮發物的開口;並且其中,所述引誘劑盒佈置為,使得所述引誘劑盒的所述開口在所述進氣口的附近,位於所述進氣口的沿所述氣流的流動方向的上游,並朝向所述殼體的外側;其中,所述收集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殼體;所述收集裝置包括閥門,當所述收集裝置安裝到所述殼體時,所述閥門開啟,使得通過進氣口吸入的昆蟲可以穿過所述閥門進入所述收集裝置,並且當所述收集裝置從所述殼體拆卸時,所述閥門關閉,使得所述收集裝置內的昆蟲不能從所述閥門離開所述收集裝置。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殼體是中空的筒體,所述風扇裝置設置在所述筒體的中空部分內,所述進氣口和所述排氣口與所述中空部分連通,並且所述進氣口和所述排氣口在所述筒體的位置和朝向被設定為使得所述排氣口的排氣不會引起所述進氣口附近的亂流。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進氣口位於所述筒體的一個端部處,所述排氣口位於所述筒體的另一個端部處。
  4.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在所述筒體的所述一個端部處的端表面上設置所述進氣口。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殼體還包括形成所述筒體的所述一個端部的進氣口罩,所述進氣口罩包括至少一個用於形成所述進氣口的開口。
  6.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在所述筒體的所述一個端部處的側表面上設置所述進氣口。
  7.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可拆卸地安裝到所述殼體。
  8.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與所述進氣口相鄰地設置。
  9. 根據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安裝在所述殼體內。
  10. 根據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安裝到所述筒體的位於所述一個端部處的所述端表面。
  11. 根據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安裝到所述筒體的位於所述一個端部處的所述端表面的中心。
  12. 根據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包括多個。
  13. 根據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多個所述引誘劑盒等間距地佈置。
  14.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進氣口罩的端表面形成有格栅,從而形成進氣口,所述引誘劑盒安裝到所述端表面的中心,並且所述端表面的中心與所述風扇裝置的中心對準。
  15. 根據請求項1至6以及14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收集裝置是透氣的袋或包括透氣網的盒。
  1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突起,所述收集裝置還包括彈簧裝置,所述閥門通過鉸鏈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收集裝置,所述彈簧裝置向所述閥門施加使所述閥門關閉的力,當所述收集裝置安裝到所述殼體時,所述突起迫使所述閥門沿著開啟的方向轉動。
  1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是以下各項中的一者或其組合:信息素、乳酸、辛烯醇、能夠裂解釋放氨氣的化合物、以及能夠裂解釋放二氧化碳的化合物。
  18.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能夠裂解釋放氨氣的化合物是碳酸氫氨。
  19.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能夠裂解釋放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是碳酸氫氨。
  20.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引誘劑盒的所述開口的孔徑被配置為使得所述引誘劑的揮發物從所述開口以在0.1毫克/小時到10毫克/小時之間的速率溢出。
  21.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還包括發光裝置,其用於發射引誘昆蟲的光。
  22. 根據請求項2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發光裝置是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者:發光二極體、螢光燈或冷陰極射線管。
  23. 根據請求項21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發光裝置是發射紫外線的發光二極體。
  24. 根據請求項23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發光二極體的功率在0.01W-1W的範圍內。
  25. 根據請求項24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發光二極體的功率是0.06w。
  26. 根據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發光二極體包括多個。
  27.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還包括發光裝置,所述發光裝置包括安裝到所述進氣口罩的多個發光二極體,所述發光二極體發射紫外線。
  28. 根據請求項1至6、14、16-25以及27中任一項所述的昆蟲誘捕器,其中所述昆蟲是蚊子或果蠅。
TW102141760A 2013-09-25 2013-11-15 Insect trap TWI549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1010.2A CN104430262B (zh) 2013-09-25 2013-09-25 昆虫诱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680A TW201511680A (zh) 2015-04-01
TWI549607B true TWI549607B (zh) 2016-09-21

Family

ID=5274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1760A TWI549607B (zh) 2013-09-25 2013-11-15 Insect trap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12984A1 (zh)
JP (1) JP5941932B2 (zh)
CN (1) CN104430262B (zh)
TW (1) TWI549607B (zh)
WO (1) WO20150431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2049B1 (en) * 2015-05-29 2024-05-22 Ecolab USA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ttracting and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US10180248B2 (en) 2015-09-02 2019-01-15 ProPhotonix Limited LED lamp with sensing capabilities
KR102536913B1 (ko) * 2015-09-25 2023-05-30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KR20170095142A (ko) * 2016-02-11 2017-08-22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Uv led를 사용한 슬림형 포충기
KR20170106882A (ko) * 2016-03-14 2017-09-22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CN107836429B (zh) * 2017-03-01 2023-05-05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并行机构的智能激光害虫捕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19036463A1 (en) * 2017-08-14 2019-02-21 Trakitnow, Inc. TRAP FOR MOSTIC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 OF USE
US10701924B2 (en) * 2017-11-28 2020-07-07 Ningbo Day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Mosquito-killing illuminating lamp
US20210176975A1 (en) * 2019-12-12 2021-06-17 William Walker Bug Fan
CN212116770U (zh) * 2019-12-30 2020-12-11 宁波大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子诱捕器
WO2021198869A1 (en) * 2020-03-30 2021-10-07 Shirish Yograj Khedikar Mosquito eradicating apparatus
CN111550732B (zh) * 2020-05-19 2021-11-26 台州豪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路灯
CN113749076A (zh) * 2020-06-03 2021-12-07 北京必和易达知识产权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一种昆虫杀灭装置
US11490609B2 (en) * 2020-06-25 2022-11-08 Satish K. CHerukumalli Mosquito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trap and method to use
CN111713470A (zh) * 2020-08-11 2020-09-29 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一种活体蜜蜂的采样装置
CN111990364B (zh) * 2020-09-11 2021-11-30 上海旭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叠装组合式白蚁诱捕装置
CN116471930A (zh) * 2020-10-07 2023-07-21 南佛罗里达大学 用于蚊虫分类的智能捕蚊器
US20220132824A1 (en) * 2020-10-30 2022-05-05 19 Thrasio Nineteen, Inc. Insect capture device
CN214102884U (zh) * 2020-12-02 2021-09-03 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灭蚊灯
US20220248654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Stratex Partners LLC Insect tra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CN113100200B (zh) * 2021-05-27 2022-09-02 山东爱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367107B (zh) * 2021-06-11 2022-08-02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种群随机乱序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跟踪装置及方法
CN114223631B (zh) * 2021-12-15 2023-04-1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方便拆洗的便携式诱捕装置
CN114831093B (zh) * 2022-05-09 2023-06-13 湖南省丰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风吹式诱虫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1262U (en) * 2006-10-18 2007-05-11 Tzu-Yi Yang Suction-type flying insects trapp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07550A (en) * 1930-05-02 1931-05-26 Louis J L Rector Insect trap
GB589810A (en) * 1944-09-02 1947-07-01 Gerald Bunn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winged pests
US2325820A (en) * 1940-05-16 1943-08-03 Hoover Co Suction cleaner dirt bag
US3196577A (en) * 1962-04-09 1965-07-27 Dublin Entpr Inc Insect exterminator
US5255468A (en) * 1991-07-26 1993-10-26 Bugvac U.S.A., Inc. Insect attracting and capturing apparatus
US5157865A (en) * 1991-10-03 1992-10-27 Chang Che Yuan Cantilever type mosquito catcher
IT1276687B1 (it) * 1995-06-08 1997-11-03 Mo El Srl Dispositivo per catturare insetti e simili
US5669176A (en) * 1995-11-15 1997-09-23 American Biophysics Corp. Insect trap including methanol fuel cell for generating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vapor as attractants
US20050060926A1 (en) * 2001-07-20 2005-03-24 Kyeong-Won Lee Mosquito attracting and killing apparatus with air cleaning function
US6662489B2 (en) * 2002-02-19 2003-12-16 Lentek International, Inc. Insect trapping apparatus
US8067469B2 (en) * 2002-05-08 2011-11-29 Woodstream Corporation System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with attractant lures
AU2003287146A1 (en) * 2002-10-18 2004-05-13 American Biophysics Corp. System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840003B2 (en) * 2003-02-04 2005-01-11 Dale Moore Light emitting insect trap
JP2006051016A (ja) * 2004-03-29 2006-02-23 Sunaim Inc 虫類捕獲装置
US20060242888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Bedoukian Research, Inc. Attractan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 for attracting biting insects
NZ539860A (en) * 2005-05-06 2007-11-30 Black Mantis Ltd An insect trap and a method of attracting insects using variable infra-red emission
CN2817436Y (zh) * 2005-08-17 2006-09-20 沈红军 一种电子灭蚊器
CN200953798Y (zh) * 2006-09-22 2007-10-03 中山市民众镇钛光诱饵电子厂 一种飞虫捕捉器
US20080168702A1 (en) * 2006-10-27 2008-07-17 Delta Search Labs, Inc. Insect trap
US8336251B2 (en) * 2008-02-14 2012-12-25 Orchard Stanley A Trapping system utilizing video attractants
CN202085618U (zh) * 2010-10-15 2011-12-28 张剑 一种led捕蚊器
CN202179060U (zh) * 2011-06-09 2012-04-04 施金驰 一种综合型农用灭蚊器
CN202179059U (zh) * 2011-06-09 2012-04-04 施金驰 一种综合型家用灭蚊器
CN202218574U (zh) * 2011-07-20 2012-05-16 丛安 多功能电子蚊虫捕杀器
US20130291427A1 (en) * 2011-12-05 2013-11-07 John D. Prohask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arbon Dioxide as an Attractant for Biting Arthropods
CN202680298U (zh) * 2012-07-19 2013-01-23 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虫诱捕器
US9326497B2 (en) * 2012-12-19 2016-05-03 Dynamic Solutions Worldwide, LLC Solar powered insect trap
CN203040488U (zh) * 2013-01-04 2013-07-10 钱宾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3709103U (zh) * 2013-09-25 2014-07-16 荣金集团有限公司 昆虫诱捕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1262U (en) * 2006-10-18 2007-05-11 Tzu-Yi Yang Suction-type flying insects trapp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41932B2 (ja) 2016-06-29
CN104430262A (zh) 2015-03-25
TW201511680A (zh) 2015-04-01
US20160212984A1 (en) 2016-07-28
WO2015043179A1 (zh) 2015-04-02
JP2015062401A (ja) 2015-04-09
CN104430262B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607B (zh) Insect trap
KR100978590B1 (ko) 날벌레 포획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 제조방법
US8402691B2 (en) Insect trap
US8347549B2 (en) System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00229459A1 (en) Devices for trapping insects
KR100810051B1 (ko) 휴대용 해충 퇴치기
KR101854414B1 (ko) 해충 유인형 포충기
JP2021516068A (ja) 飛翔害虫捕獲装置及び捕獲昆虫の計数方法
US11154044B2 (en) Insect trap
US20050274061A1 (en) Mosquito trapping device
CN104304214A (zh) 一种诱捕虫装置
KR101621958B1 (ko)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CN209898056U (zh) 一种杀虫灯风扇
AU2008243253B2 (en) Insect trap
KR20160027835A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03709103U (zh) 昆虫诱捕器
CA2861794A1 (en) Insect traps and methods of trapping insects
KR200347665Y1 (ko) 모기 유인 퇴치기
CN203167857U (zh)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CN217160863U (zh) 一种灯笼形诱蚊灭蚊装置
CN103070157A (zh) 一种诱杀飞行昆虫的方法
AU2011254361A1 (en) A contact trap
KR200426538Y1 (ko) 모기 포획 장치
CN205611612U (zh) 驱蚤灭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