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447B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447B
TWI549447B TW100141050A TW100141050A TWI549447B TW I549447 B TWI549447 B TW I549447B TW 100141050 A TW100141050 A TW 100141050A TW 100141050 A TW100141050 A TW 100141050A TW I549447 B TWI549447 B TW I5494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rs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ci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1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0714A (en
Inventor
Akihiko Nishio
Daichi Im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un Patent Tr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Patent Trust filed Critical Sun Patent Trust
Publication of TW201230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4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通訊裝置及SRS傳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3GPP-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Radio Access Network Long Term Evolution: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畫長期演進技術,以下稱為LTE)中,下行鏈路之通訊方式採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重接取),上行鏈路之通訊方式採用了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重接取)(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2、3)。又,在LTE之上行鏈路,使用Period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P-SRS:週期探測參考信號),作為用以測定上行接收品質的參考信號。
為了將該P-SRS從終端對基地台傳送,設定全終端共通SRS傳送子訊框(以下,稱為「共通SRS子訊框」)。該共通SRS子訊框係以細胞(cell)為單位,由預定之週期及子訊框偏移的組合來定義。又,關於共通SRS子訊框的資訊會被告知給細胞內的終端。例如,若週期為10個子訊框且偏移為3,則設定訊框(由10個子訊框所構成)內之第3個子訊框為共通SRS子訊框。在共通SRS子訊框中,細胞內的所有終端在該子訊框最後的SC-FDMA符號,停止資料信號的傳送,並且將該期間使用為參考信號的傳送資源。
又,由上位層(較實體層上位的RRC層)對各終端個別地設定SRS傳送子訊框(以下,稱為個別SRS子訊框)。終端在設定好之個別SRS子訊框傳送P-SRS。又,對於各終端,設定及通知關於SRS資源的參數(以下,有時會稱為「SRS資源參數」)。在此關於SRS資源的參數中,包含SRS的頻寬、頻帶位置(或SRS頻帶開始位置)、Cyclic Shift(循環移位)、Comb(相當於副載波群之識別資訊)等。並且,終端使用依照該所被通知之參數的資源來傳送SRS。又,有時也會設定SRS的跳頻。
且,在將LTE更繼續發展之LTE-Advanced(以下,稱為「LTE-A」)的上行鏈路中,檢討了Dynamic Aperiodic SRS(動態非週期SRS,以下稱為A-SRS)的導入。該A-SRS之傳送時點係由觸發資訊(例如,1位元的資訊)所控制。該觸發資訊係由實體層之控制通道(即,PDCCH)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例如,非專利文獻4)。亦即,終端僅在由觸發資訊(即,A-SRS之傳送要求)要求A-SRS傳送的情況下,傳送A-SRS。並且,進行檢討使A-SRS之傳送時點,為從傳送觸發資訊之子訊框的k(例如k=4)子訊框之後的最初共通SRS子訊框。在此,如上所述,週期性(periodic)地傳送P-SRS,另一方面,A-SRS可例如僅在叢發地生成上行鏈路之傳送資料時,集中於短期間地傳送至終端。
又,在LTE-A中,存在有各種用來資料分配通知之控制資訊格式。控制資訊格式(DCI forma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中,有在下行鏈路中,分配連續號碼之資源區塊(Virtual RB或Physical RB)的DCI format 1A、可分配不連續號碼之RB(以下,稱為「非連續頻帶分配」)的DCI formatl、分配空間多工MIMO傳送的DCI format2及2A、分配波束成形傳送的下行分配控制資訊之格式(「波束成形分配下行格式」:DCI format1B)、分配多用戶MIMO傳送的下行分配控制資訊之格式(「多用戶MIMO分配下行格式」:DCI format1D)等。適合上行鏈路分配的格式,有分配單一天線埠傳送的DCI format 0及分配上行空間多工MIMO傳送的DCI format 4。DCI format 4僅使用於設定了上行空間多工MIMO傳送的終端。
又,DCI format 0與DCI format 1A係藉由Padding(填補),將位元數調整成可取成同樣的位元數。DCI format 0及DCI format 1A有時也會稱為DCI format 0/1A。在此,DCI format 1、2、2A、1B、1D係依存於依各終端而設定之下行傳送模式(非連續頻帶分配、空間多工MIMO傳送、波束成形傳送、多用戶MIMO傳送)而使用的格式,是依各終端而設定的格式。另一方面,DCI format 0/1A不依存於傳送模式,是對於任何傳送模式之終端皆可使用的格式,即,是可對所有終端共通使用的格式。又,在使用DCI format 0/1A時,使用1天線傳送或傳送分集作為預設的傳送模式。
終端接收DCI format 0/1A、及依存於下行鏈路傳送模式之DCI format。又,設定了上行空間多工MIMO傳送的終端,除了上述之外,還接收DCI format 4。
在此,對將作為使用在上行鏈路之資料(PUSCH)分配通知之控制資訊格式的DCI format 0及DCI format 4,使用在A-SRS之觸發資訊通知一事,進行檢討。DCI format 0中,除了RB通知欄位、MCS通知欄位、HARQ資訊通知欄位、傳送電力控制指令通知欄位、終端ID欄位等之外,也追加了用於A-SRS觸發通知的欄位。又,DCI format 4除了上述之外,還包含有對於空間多工之第2個傳輸區塊(資料碼字)的MCS通知欄位、與用於空間多工的Precoding(預編碼)資訊。
又,上述DCI係透過PDCCH從基地台傳送至終端。在此,由於基地台將複數終端分配至1個子訊框,故以不同資源同時傳送複數的PDCCH。此時,基地台為了識別各PDCCH之傳送先之終端,將以傳送目的地之終端ID遮蔽(masking)(或拌碼(scrambling))後之CRC位元包含在PDCCH而傳送。然後,終端在可能送到本身終端的複數PDCCH中,藉由以本身終端之終端ID將CRC位元去遮蔽(demasking)(或解擾(descrambling)),將PDCCH盲目解碼而檢測送至本身終端的PDCCH。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3GPP TS 36.211 V8.7.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September 2008
非專利文獻2:3GPP TS 36.212 V8.7.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September 2008
非專利文獻3:3GPP TS 36.213 V8.7.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September 2008
非專利文獻4:3GPP TSGRANWG1 meeting,R1-105632,“On Dynamic Aperiodic SRS Transmission Timing”,October 2010
但是,如上所述,終端以自接收了觸發資訊之子訊框的k(例如k=4)個子訊框以後的最初之共通SRS子訊框傳送A-SRS。亦即,當共通SRS子訊框之週期為Np子訊框時,終端在從某個共通SRS子訊框之Np+k+1個前的子訊框至k個前之子訊框為止的Np子訊框之間,若接收A-SRS觸發,則以該共通SRS子訊框傳送A-SRS。即,在向終端要求以作為共通SRS子訊框之子訊框n進行A-SRS傳送時,基地台在從子訊框n-(Np+k+1)至子訊框n-k為止的Np子訊框之間(以下,稱為「有效期間」),對終端藉由A-SRS觸發資訊來通知A-SRS傳送要求。
又,A-SRS傳送之要求,至少可使用DCI format 0與DCI format 4的2種,基地台可對終端要求各DCI format不同之A-SRS configuration(組態)(例如,A-SRS之頻寬、cyclic shift、Comb、天線數等)的A-SRS。
另一方面,終端藉由將PDCCH盲目解碼而檢測送至本身局之DCI。因此,終端可能會誤檢測出送至他局之DCI或未被傳送的DCI。DCI的錯誤檢測也稱為False alarm(錯誤警報)或False detection(錯誤偵測),係將送至其他終端之DCI或未被傳送之信號(即,雜訊成分)檢測成送至本身終端的DCI。關於複數之PDCCH資源候補,終端在以本身終端之終端ID將PDCCH之CRC部分去遮蔽後進行CRC判定(即,盲目解碼)。在此,無論位元列是否真的正確、或是否為送至本身終端,當CRC為OK,終端即檢測為送至本身終端之DCI。例如,即使在盲目解碼對象的PDCCH資源實際上什麼也沒傳送的情況下,終端也會將雜訊成分作為信號而盲目解碼。此時,解碼結果出現隨機位元列,因為位元的組合,CRC會呈OK。
又,基地台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在有效期間內通知複數的A-SRS傳送要求。因此,終端可能會在相對於某共通SRS子訊框之有效期間內檢測複數之A-SRS傳送要求。
然而,關於檢測出複數之A-SRS傳送要求時的終端的動作,目前並未進行檢討。因此,基地台與終端之間對A-SRS configuration之認識不同的結果,基地台會有測定錯誤接收品質之虞,此外,終端恐將給予其他細胞不必要的干擾。特別是該終端以分配給其他終端之SRS資源傳送A-SRS時,不只該終端之接收品質測定會受影響,也會影響其他終端的接收品質測定,因此有可能會使系統流通量變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訊裝置及SRS傳送方法,可減少在SRS傳送側與接收側之間產生SRS傳送的有無或SRS資源之認識不同的可能性,而可防止系統流通量變差。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者;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者,前述控制部在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時,根據最初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者;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者,前述控制部在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時,根據最後檢測出的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者;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者,前述控制部在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時,控制為不傳送前述SRS。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者;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者,前述控制部在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不同的前述控制資訊時,控制為不傳送前述SRS。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者;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者,前述控制部在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要求傳送前述SRS之至少一個前述控制資訊,接著,檢測出不要求傳送前述SRS的前述控制資訊時,控制為不傳送前述SRS,而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更檢測出與前述至少一個前述控制資訊不同的要求傳送前述SRS之至少一個前述控制資訊時,根據最後檢測出之要求傳送前述SRS的前述控制資訊,控制為傳送前述SRS。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傳送部,係將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之控制資訊,傳送至通訊對方者;及檢測部,係檢測由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在預定時點所傳送出之前述SRS者,前述傳送部在較前述預定時點之前的預定期間內,僅傳送一個前述控制資訊。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通訊裝置,具有:傳送部,係將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之控制資訊,傳送至通訊對方者;及檢測部,係檢測由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在預定時點所傳送出之前述SRS者,前述傳送部在較前述預定時點之前的預定期間內,傳送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至前述通訊對方時,傳送同一前述控制資訊。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SRS傳送控制方法,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在傳送前述SRS之預定時點前的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時,或是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檢測出複數之前述控制資訊時,依照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及預定之規則,控制前述SRS之傳送。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通訊裝置及SRS傳送方法,可減低在SRS之傳送側與接收側之間產生SRS傳送之有無或SRS資源的認識不同的可能性,而可防止系統流通量變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的主要構成圖。
第2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的主要構成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之構成的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之構成的方塊圖。
第5A、5B圖係用以說明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6A、6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7A、7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8A、8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5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示,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另外,在實施形態中,對同一構成要件附加同一符號,由於其說明重複故省略說明。
[實施形態1] [通訊系統之概要]
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通訊系統具有基地台100與終端200。基地台100係LTE-A基地台,終端200係LTE-A終端。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的主要構成圖。在基地台100中,傳送處理部104將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的控制資訊,傳送至終端200,接收處理部108則檢測由終端200根據控制資訊在預定時點所傳送的SRS。傳送要求之傳送係由設定部101控制,實施形態1中,在有效期間內,僅傳送一個控制資訊。藉由傳送處理部104所傳送之A-SRS傳送要求,從基地台100對終端200指示SRS傳送。
第2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200的主要構成圖。終端200中,接收處理部203檢測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之控制資訊,傳送信號形成部207藉由傳送控制部206基於控制資訊而做的控制,來傳送A-SRS。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
以下,以上行鏈路與下行鏈路經頻率分割之FDD系統為前提進行說明。
[基地台100之構成]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構造的方塊圖。第3圖中,基地台100具有:設定部101、編碼‧調變部102、103、傳送處理部104、傳送RF部105、天線106、接收RF部107、接收處理部108、資料接收部109、及SRS接收部110。
設定部101對於設定對象終端200,生成「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該「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係用以設定(configure)使用於A-SRS之傳送要求的控制資訊格式(DCI format)、與其設定對象終端200使用於A-SRS傳送的資源(A-SRS資源)間之對應關係。在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中,包含了複數之控制資訊格式(DCI format)的識別資訊、及關於對應各控制資訊格式之識別資訊之A-SRS資源的資訊。該A-SRS資源如上所述,是該設定對象終端200映射A-SRS的資源。在關於A-SRS資源的資訊中,包含如下列等參數:設定對象終端200傳送A-SRS的頻率頻帶(或SRS頻帶之開始RB位置)、頻寬(或RB數)、Cyclic shift、傳送Comb、天線數、傳送次數、跳頻、Component Carrier(組成載波)等。亦即,藉由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對於設定對象終端200設定複數之控制資訊格式(DCI format)的識別資訊、及對應各控制資訊格式之識別資訊的上述參數之組合。另外,使因應於關於各DCI format作為觸發資訊而使用之位元數(即,可藉由觸發資訊進行通知之A-SRS資源候補數)之數的A-SRS資源,對應於可以該位元數表現之位元狀態。例如,1位元的情況下,由於在1個位元狀態下用以使用於通知「無SRS傳送要求」,故只能通知1種資源。因此,使另1個位元狀態對應於資源A。由於在2位元的情況下可通知3種資源,故使資源B、資源C、資源D等3個資源分別與3個位元狀態相對應。
又,設定部101對於指示對象終端200,生成包含有要求傳送A-SRS之觸發資訊(以下,僅稱為「觸發資訊」)的上行分配控制資訊或下行分配控制資訊。
如以上所述,由設定部101所生成之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作為RRC層之控制資訊,在編碼.調變部102、傳送處理部104、及傳送RF部105進行傳送處理後,傳送至設定對象終端200。又,包含有A-SRS傳送之觸發資訊的控制資訊則作為層1、2之控制資訊,在編碼‧調變部102、傳送處理部104、及傳送RF部105進行傳送處理後,傳送至設定對象終端200。在此,當觸發資訊為1位元時(例如,DCI format 0),若為位元0,則顯示藉由資源A之A-SRS傳送要求;而若為位元1,則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觸發資訊為2位元時(例如,DCI format 4),在4個位元狀態中,狀態1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狀態2顯示藉由資源B、狀態3顯示藉由資源C、狀態4顯示藉由資源D之A-SRS傳送要求。資源A,B,C,D係以設定部101所設定。
在此,設定部101生成分配控制資訊,該分配控制資訊包含觸發資訊、資源(RB)分配資訊、及對於1個或複數之傳輸區塊(TB)之MCS資訊。在分配控制資訊中,有關於分配上行鏈路資料之上行資源(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的分配控制資訊、關於分配下行鏈路資料之下行資源(例如,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分配控制資訊。分配上行鏈路資料之分配控制資訊有DCI format 0、4,分配下行鏈路資料之分配控制資訊有DCI format 1A、1、1B、1D、2、2A等。
又,設定部101對於終端生成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控制資訊,以在使該終端傳送A-SRS之子訊框的有效期間內可傳送控制資訊。另外,在實施形態1中,係以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對於1個對象終端,僅傳送1次包含有顯示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控制資訊為前提。
並且,設定部101透過編碼‧調變部102將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傳送至設定對象終端200,並且輸出至接收處理部108。又,設定部101透過編碼‧調變部102將包含有觸發資訊之分配控制資訊傳送至設定對象終端200,並且輸出至傳送處理部104。又,設定部101將顯示包含了觸發資訊之分配控制資訊格式(DCI格式)的資訊輸出至接收處理部108。
在此,設定資訊係作為上位層資訊(即,藉由RRC傳訊(signaling)),從基地台100被通知至終端200。另一方面,分配控制資訊(包含觸發資訊)係藉由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從基地台100被通知至終端200。亦即,相對於設定資訊之通知間隔較長(即,隔了較長的間隔而進行通知),分配控制資訊之通知間隔較短(即,以較短間隔進行通知)。
編碼‧調變部102將從設定部101接收的設定資訊及分配控制資訊編碼及調變,將所得之調變信號輸出至傳送處理部104。
編碼‧調變部103將所輸入之資料信號編碼及調變,將所得之調變信號輸出至傳送處理部104。
傳送處理部104藉由將從編碼‧調變部102及編碼‧調變部103接收的調變信號,映射至從設定部101接收的顯示下行資源分配資訊之資源,形成傳送信號。在此,當傳送信號為OFDM信號時,將調變信號映射至從設定部101接收的下行資源分配資訊所示之資源,施以反快速傅立葉轉換(IFFT)處理轉換成時間波形,並附加CP(Cyclic Prefix:循環字首),藉此,形成OFDM信號。
傳送RF部105對於從傳送處理部104接收的傳送信號施以傳送無線處理(升頻、數位類比(D/A)轉換等),透過天線106進行傳送。
接收RF部107對於透過天線106接收之無線信號施以接收無線處理(降頻、類比數位(A/D)轉換等),將所得之接收信號輸出至接收處理部108。
接收處理部108根據從設定部101接收的上行資源分配資訊,將映射有上行資料信號及ACK/NACK資訊之資源特定出來,從接收信號抽出映射於所特定之資源的信號成分。
又,接收處理部108根據從設定部101接收的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觸發資訊、及使用於A-SRS傳送要求的DCI格式的資訊,將映射有A-SRS的資源特定出來,從接收信號抽出映射於所特定之資源的信號成分。具體而言,接收處理部108在自傳送了觸發資訊之子訊框的k個子訊框(在此k=4)以後最初的共通SRS子訊框,以上述經特定的資源接收A-SRS。
在此,當接收信號為經空間多工(即,藉由複數之碼字(CW)所傳送)之信號時,接收處理部108依各CW將接收信號解多工。又,當接收信號為OFDM信號時,接收處理部108對於所抽出之信號成分施以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反離散傅立葉轉換)處理,藉此轉換成時間領域信號。
如上,由接收處理部108抽出之上行資料信號及ACK/NACK資訊被輸出至資料接收部109,A-SRS信號被輸出至SRS接收部110。
資料接收部109將從接收處理部108收到的信號解碼。藉此,得到上行鏈路資料及ACK/NACK資訊。
SRS接收部110根據從接收處理部108收到的A-SRS信號,測定各頻率資源之接收品質,而輸出接收品質資訊。在此,當由不同終端200所傳送之複數的A-SRS信號藉由正交序列等進行編碼多工時,SRS接收部110也進行經編碼多工之複數A-SRS信號的解多工處理。
[終端200之構成]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200之構成的方塊圖。在此,終端200係LTE-A終端。
在第4圖中,終端200具有:天線201、接收RF部202、接收處理部203、參考信號生成部204、資料信號生成部205、傳送控制部206、傳送信號形成部207、及傳送RF部208。
接收RF部202對於透過天線201而接收之無線信號施以接收無線處理(降頻、類比數位(A/D)轉換等),將所得之接收信號輸出至接收處理部203。
接收處理部203將包含在接收信號之設定資訊、分配控制資訊、及資料信號抽出。接收處理部203將設定資訊及分配控制資訊輸出至傳送控制部206。又,接收處理部203將包含有觸發資訊之分配控制資訊的DCI格式識別資訊輸出至傳送控制部206。又,接收處理部203對於所抽出之資料信號進行錯誤檢測處理,將因應錯誤檢測結果之ACK/NACK資訊輸出至資料信號生成部205。在此,接收處理部203藉由盲目解碼來檢測DCI,從所檢測之DCI抽出分配控制資訊。
當參考信號生成部204從傳送控制部206收到生成指示時,則生成參考信號,並輸出至傳送信號形成部207。
資料信號生成部205將ACK/NACK資訊及傳送資料作為輸入資料,並根據從傳送控制部206收到的MCS資訊將ACK/NACK資訊及傳送資料編碼及調變,藉此,生成資料信號。Non-MIMO傳送時,以1個碼字(CW)生成資料信號;MIMO傳送時,以2個碼字生成資料信號。另外,當接收信號為OFDM信號時,資料信號生成部205也進行CP除去處理、FFT處理。
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在實施形態1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依照最初檢測到的、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來傳送SRS。亦即,傳送控制部206當檢測到一次對於子訊框號碼n之共通SRS子訊框顯示傳送要求的觸發資訊時,在其以後可要求子訊框號碼n之A-SRS的有效期間內(即,從子訊框n-(Np+k+1)至子訊框n-k之間),即使檢測到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也無視包含在該DCI之觸發資訊及分配控制資訊。
並且,傳送控制部206判斷為實行SRS傳送時,設定本身終端映射A-SRS信號的資源。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根據從接收處理部203收到的設定資訊(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與含有觸發資訊之分配控制資訊的DCI格式識別資訊,來特定資源。又,資源的特定,在包含複數位元作為觸發資訊時,也使用包含在觸發資訊之SRS資源通知資訊。
又,傳送控制部206將自傳送了包含觸發資訊之分配控制資訊的子訊框k子訊框以後且最初之共通SRS子訊框,設定為A-SRS之傳送子訊框。又,當傳送控制部206收到觸發資訊,則往參考信號生成部204輸出生成指示,並且將關於上述特定之SRS資源的資訊輸出至傳送信號形成部207。
又,傳送控制部206根據從接收處理部203接收的分配控制資訊,將映射資料信號之「資料映射資源」特定出來,將關於資料映射資源之資訊(以下,有時也稱為「資料映射資源資訊」)輸出至傳送信號形成部207,並且將包含在分配控制資訊之MCS資訊輸出至資料信號生成部205。
傳送信號形成部207將從參考信號生成部204接收的A-SRS信號映射至SRS映射資源。又,傳送信號形成部207將從資料信號生成部205收到的資料信號映射至資料映射資源資訊所示之資料映射資源。如此,形成傳送信號。另外,在Non-MIMO傳送的情況下,1碼字之資料信號分配至1層,而MIMO傳送的情況下,2碼字之資料信號分配至複數層。又,在傳送信號為OFDM信號的情況下,傳送信號形成部207將資料信號進行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葉轉換)處理後,映射至資料映射資源。又,對於所形成之傳送信號附加CP。
傳送RF部208對於以傳送信號形成部207所形成之傳送信號,施以傳送無線處理(升頻、數位類比(D/A)轉換等)而透過天線201傳送。
[基地台100及終端200之動作]
使用第5圖說明具有以上構成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的動作。在此,使DCI format 0及DCI format 4之分配控制資訊為包含有觸發資訊者。第5圖說明了基地台100中之上行資料分配及A-SRS傳送要求、與終端200中之資料傳送及A-SRS傳送的處理。資料分配通知及資料傳送係以子訊框為單位進行。
如第5A圖所示,基地台100在1個共通SRS子訊框之有效期間內,至多將包含1個A-SRS傳送要求之DCI傳送至各終端200。
另一方面,在終端200,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具體而言,實施形態1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依照最初檢測到之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來傳送SRS。亦即,在1個有效期間內,在檢測到包含A-SRS傳送要求之DCI後,即使檢測出包含A-SRS傳送要求之其他DCI,也無視該其他DCI。即,在1個有效期間內,檢測到複數之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不以第2個以後檢測到之包含A-SRS傳送要求的DCI所要求的SRS資源,傳送A-SRS;而以最初檢測到之包含A-SRS傳送要求的DCI所要求的SRS資源,傳送A-SRS(第5B圖參照)。
藉由以上述般「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可減低終端200對DCI錯誤檢測之機率、或因為A-SRS觸發資訊之錯誤檢測而使終端200以與基地台100要求之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傳送A-SRS的機率。在此,在基地台100傳送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前,終端200誤檢測出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時,終端100會誤將A-SRS傳送。然而,藉由基地台100以有效期間內盡量較早的子訊框通知A-SRS傳送要求,可減低在有效期間內基地台100通知A-SRS傳送要求前,終端100錯誤檢測之機率。又,由於終端200藉由最初之觸發資訊來進行A-SRS傳送之準備即可,故會有終端200之處理變得非常簡單的優點。
另外,終端200在1個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後,當檢測出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其他DCI時,亦可將該其他DCI的資料分配(即,DCI內之資料RB、MCS、傳送電力控制等關於資料分配的資訊)視為有效,僅無視該其他DCI所包含的A-SRS觸發資訊。亦即,可獨立處理關於DCI內之資料分配的分配通知資訊與A-SRS觸發資訊。此時,在1個有效期間內,不以之後檢測到的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傳送A-SRS,而是以最初檢測到的包含A-SRS傳送要求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來傳送A-SRS;另一方面,依照之後檢測到的包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所指示的資料分配資訊來進行上行鏈路資料(PUSCH)傳送。亦即,在DCI內之分配通知資訊所含的資訊中,A-SRS觸發資訊以外的資訊(即,RB分配或MCS通知資訊等),無論在其以前所檢測到的A-SRS觸發資訊狀況為何皆視為有效,但A-SRS觸發資訊則根據在其以前檢測到的A-SRS觸發資訊之有無來判斷為有效或無效。
在此,A-SRS及A-SRS觸發資訊是在LTE-Advanced新導入者。另一方面,A-SRS觸發資訊以外之DCI內的分配通知資訊是在LTE即已規定者。亦即,進行關於DCI內之分配通知資訊動作的處理回路,在LTE-Advanced之前,即已安裝於LTE基地台及LTE終端。因此,如上所述,藉由對DCI內之分配通知資訊與A-SRS觸發資訊獨立進行有效無效的判斷,可直接再利用在LTE已安裝的處理電路。所以,由於僅追加對應於與A-SRS有關連部分的處理部即可,故可減低安裝上需花費的工時。
[實施形態2]
在實施形態2,「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依照最後檢測到的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來傳送A-SRS。由於實施形態2之基地台及終端的基本構成與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為共通,故援用第3、4圖進行說明。
在實施形態2之基地台100中,設定部101依各終端200,在有效期間內之1個或複數之子訊框,生成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亦即,實施形態2之基地台100在對於某共通SRS子訊框之有效期間內,可因應對於該共通SRS子訊框中之複數終端200的A-SRS分配狀況,重新分配對各終端200之A-SRS資源。
在實施形態2之終端200中,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實施形態2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依照最後檢測到的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來傳送A-SRS。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在對應於子訊框號碼n之共通SRS子訊框的有效期間內,檢測出1個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當在其以後之別的子訊框(即,從該檢測時點至子訊框n-k為止之間),檢測出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其他DCI時,以本次檢測到的DCI內之觸發資訊所指示之關於SRS資源的資訊,將過去之觸發資訊所指示之關於SRS資源的資訊重寫。藉此,傳送控制部206可保持各有效期間中之關於最新之SRS資源的資訊。然後,傳送控制部206依照重寫之結果,將生成指示輸出至參考信號生成部204,並且將關於上述重寫之SRS資源的資訊輸出至傳送信號形成部207。
使用第6圖說明具有以上構成之實施形態2的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的動作。第6A、B圖中,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以1個子訊框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以其之後之子訊框再次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
在第6A圖中,終端200將所有的DCI正確檢測,以2個子訊框接收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然後,終端200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在有效期間內,依照最後檢測到的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來傳送A-SRS。
在第6B圖中,終端200在1個有效期間內,對最初傳送的、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檢測失誤。亦即,終端200由於含有位元錯誤的結果而使錯誤檢測結果不OK,故無法辨識DCI為送至本身終端者。然而,在該有效期間內,由於正確檢測出在檢測失誤之DCI之後送出的、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故終端200依照該正確檢測出之DCI所含的A-SRS觸發資訊,傳送A-SRS。
如此,基地台100以1個有效期間內之複數的子訊框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並且藉由上述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藉此,終端200即使在有效期間之較早階段有DCI之檢測失誤,若可正確檢測其後傳送之DCI,則可正確傳送A-SRS。結果,基地台100可測定適當的通道品質。
又,基地台100藉由在有效期間內傳送複數之觸發資訊,可變更SRS資源。亦即,基地台100也可要求:以在第1觸發資訊後傳送之第2觸發資訊所通知之SRS資源與第1觸發資訊所通知者不同之SRS資源的A-SRS傳送。例如,基地台100在對某終端200進行使用某SRS資源(例如,資源A)之A-SRS傳送要求後,當欲以相同SRS資源(資源A)傳送A-SRS至別的優先度較高的終端200時,為了將過去所指示之SRS資源重寫,傳送指示別的SRS資源(例如,資源B)之A-SRS觸發資訊。在此,別的SRS資源之指示可藉由使用不同之DCI format而進行,也可藉由使用同樣的DCI format來通知A-SRS觸發資訊之不同狀態而進行。如此,藉由對於終端200以別的資源重寫過去通知之SRS資源,基地台100可對於終端200重新分配SRS資源。藉此,可防止分配至複數之終端200的SRS資源間的衝突。
又,如上所述,當終端200誤檢測出DCI時,可能會以錯誤的SRS資源傳送A-SRS。然而,若由終端200正確接收在有效期間內之最後子訊框傳送的、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終端100不會以錯誤的SRS資源傳送A-SRS。或者,基地台100以有效期間中儘量後面之子訊框通知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藉此,可減低終端200對DCI之錯誤檢測機率、或因為A-SRS觸發資訊之錯誤檢測而使終端200以與基地台100所要求之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傳送A-SRS的機率。
[實施形態3]
實施形態3中,「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當檢測出複數之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在對應於有效期間之共通SRS子訊框,不傳送A-SRS。由於實施形態3之基地台及終端,基本構成與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為共通,故援用第3、4圖進行說明。
在實施形態3之基地台100中,設定部101依各終端200,以有效期間內之1個或2個子訊框,生成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生成該觸發資訊之次數,係因應某共通SRS子訊框中之對於複數終端200之A-SRS分配狀況而進行控制。例如,基地台100在對於某終端200進行使用某SRS資源(例如資源A)之A-SRS傳送要求後,欲以相同SRS資源(資源A)將A-SRS傳送至別的優先度較高的終端200時,為了取消過去所進行之A-SRS傳送要求,在同一有效期間內再度傳送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A-SRS觸發資訊。
在實施形態3之終端200中,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在實施形態3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當檢測出複數之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在對應於該有效期間之共通SRS子訊框不傳送A-SRS。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在對應於子訊框號碼n之共通SRS子訊框的有效期間中,檢測出1個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當在其以後之別的子訊框(即,從該檢測時點至子訊框n-k為止之間),檢測出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其他DCI時,將該A-SRS觸發資訊判斷為無效,並且也使其以前檢測出之A-SRS觸發資訊為無效化(即,取消)。此時,傳送控制部206將生成指示之取消指示輸出至參考信號生成部204。
使用第7圖說明具有以上構成之實施形態3的基地台100及終端200之動作。第7A、7B圖中,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以1個子訊框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而其以外之子訊框則於上行資料分配通知時,傳送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
第7A圖中,終端200在有效期間內無DCI之錯誤檢測,又,也正確接收所有傳送至送至本身終端的DCI。然後,藉由依照在有效期間內之1個子訊框所檢測到的顯示傳送要求之A-SRS觸發資訊的SRS資源,傳送A-SRS。
另一方面,第7B圖中,基地台100雖以1個有效期間內之2個子訊框,傳送送至終端200之DCI,但終端100在別的子訊框也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即,錯誤檢測)。然後,終端200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由於在1個有效期間內檢測出2個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故不進行A-SRS的傳送。
藉由如上述般「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可減低因終端200之錯誤檢測而起的A-SRS錯誤傳送的機率。在此,在某有效期間內無論基地台100是否連1次A-SRS傳送要求都沒有,當終端200誤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終端100會誤傳送A-SRS。然而,在1個有效期間內,基地台100只要有進行1次A-SRS傳送要求的情況下,即可防止因終端100之錯誤檢測而起的A-SRS錯誤傳送。又,也可防止因第2個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DCI的錯誤檢測所導致的資料錯誤傳送。
又,藉由上述般「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基地台100可藉由故意傳送複數傳送要求,來取消過去對某終端200通知的A-SRS傳送要求。藉此,可對於優先度較高的其他終端200,分配有空的資源。因此,可因應優先度而對終端200分配A-SRS資源,而對於優先度較高的終端200可降低取得A-SRS接收品質資訊之延遲量。結果,可使對優先度較高之終端200的資料傳送延遲降低。
另外,終端200在1個有效期間內,在檢測出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DCI後,當檢測出含有A-SRS傳送要求之其他DCI時,可將該其他DCI之資料分配視為有效、僅將該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視為無效,亦可將資料分配與觸發資訊兩者皆視為無效。前者的情況下,在基地台100對於某終端200取消過去通知之A-SRS傳送要求時,可一面重新進行資料分配,一面僅取消A-SRS傳送要求。另一方面,在後者之情況下,由於不隨著資料分配而可僅進行A-SRS傳送要求的取消,故在無新分配資料等時,終端200無須傳送無用的資料,因此具有效果。又,也可根據從基地台100傳送至終端200的追加控制資訊,來切換兩者。
[實施形態4]
實施形態4中,「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後,只要檢測出1個包含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或者檢測出指示與該最初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的DCI時,不傳送A-SRS。在實施形態4中,基地台在有效期間內,傳送了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後,在藉由與該最初之DCI相同DCI format之其他DCI進行資料分配通知時,在該其他DCI中,包含有指示與最初之DCI內之觸發資訊所指示之SRS資源相同的SRS資源的觸發資訊。亦即,前提係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重複傳送包含有指示相同SRS資源之觸發資訊的DCI。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及終端的基本構成與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為共通,故援用第3、4圖進行說明。
在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100中,設定部101以有效期間內之1個子訊框,對於終端200生成了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第1DCI的情況下,當滿足「預定條件」時,在該有效期間內其後傳送的其他DCI也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預定條件」係指其他DCI之DCI format與第1DCI相同。並且,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顯示的SRS資源也與第1DCI所含之觸發資訊顯示的SRS資源一致。亦即,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100,基本上,只要滿足「預定條件」,就會在1個有效期間內,重複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
在實施形態4之終端200中,傳送控制部206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實施形態4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只要檢測出一次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或者檢測出指示與該最初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不同之SRS資源的DCI時,不在對應於該有效期間之共通SRS子訊框傳送A-SRS。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在對於子訊框號碼n之共通SRS子訊框的有效期間中,檢測出一次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在其以後之別的子訊框(即,從該檢測時點至子訊框n-k為止之間),只要檢測出一次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即判斷為無A-SRS之傳送。又,當檢測出包含有顯示與該最初之DCI指示的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之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也判斷為無A-SRS之傳送。並且,此時,傳送控制部206對參考信號生成部204輸出生成指示之取消指示。
使用第8圖說明具有以上構成之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的動作。
在第8A圖中,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以1個子訊框傳送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在其以後的子訊框也重覆傳送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又,在第8A圖中,終端200正確檢測所有的DCI。並且,終端200若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則在該DCI之檢測狀況下傳送A-SRS。
另一方面,第8B圖中,顯示了在某有效期間內,基地台100對於終端200不進行A-SRS傳送要求的情況。第8B圖中,基地台100在有效期間內的2個子訊框將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傳送至終端200。另一方面,在終端200,誤檢測出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檢測出實際上從基地台100傳送的2個DCI。終端200若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則在該DCI之檢測狀況下不傳送A-SRS。
又,在第8A圖中未圖示之動作:當終端200誤檢測出基地台100所傳送之第3個DCI而判斷為包含有顯示資源B之A-SRS傳送要求之A-SRS觸發資訊的DCI時,由於與以前檢測出之A-SRS觸發資訊所示的資源為不同資源,因此終端200不進行A-SRS傳送。
藉由如上述般基地台100之DCI傳送規則及終端200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即使終端200誤檢測出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也可藉由其後接收之DCI所含的觸發資訊判斷為誤檢測。藉此,可減低終端200之DCI誤檢測的機率、或終端200因為A-SRS觸發資訊之誤檢測而以與基地台100要求之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傳送A-SRS的機率。
又,只要基地台100滿足上述「預定條件」,會在1個有效期間內,重複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藉此,即使終端200對包含有顯示有-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檢測失誤的情況下,也可正確傳送A-SRS。結果,基地台100可測定適當的通道品質。
又,藉由如上之「SRS傳送實行規則」控制SRS傳送,基地台100可對某終端200取消過去通知之A-SRS傳送要求。例如,基地台100在對於第1終端200進行使用某SRS資源(例如,資源A)之A-SRS傳送的要求後,欲以同一SRS資源(資源A)進行A-SRS傳送至別的優先度較高之第2終端200時,為了對第1終端200取消過去傳送之A-SRS傳送要求,將與該過去之A-SRS傳送要求時所用的DCI format同樣的format、且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分配控制資訊傳送至終端200。此時,若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第1終端200不傳送A-SRS。藉此,可對於優先度較高的其他終端200,分配有空的資源。因此,可因應優先度對終端200進行A-SRS資源分配,可對於優先度較高的終端200減低A-SRS接收品質資訊取得的延遲量。結果,可減少向優先度較高的終端200傳送資料時的延遲。
又,藉由如上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來控制SRS傳送,終端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當檢測到指示與該最初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的DCI,則控制為不傳送A-SRS。因此,可減低因為終端在有效期間內,誤檢測出顯示與基地台實際指示者相異的資源之A-SRS觸發資訊的DCI,而以錯誤資源傳送A-SRS,對其他終端或其他細胞給予不必要的干擾的機率。
另外,也可只使用本實施形態中之2個「SRS傳送實行規則」中之任一個。例如,可僅使用「SRS傳送實行規則」如下: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後,只要檢測到1個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即不傳送A-SRS;或者可僅使用「SRS傳送實行規則」如下:終端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當檢測到指示與該最初之DCI所指示的SRS資源不同之SRS資源的DCI,即不傳送A-SRS。在此,指示不同之SRS資源的DCI,係指包含有指示SRS資源不同之A-SRS configuration之觸發資訊的DCI。
[實施形態5]
實施形態5中,「SRS傳送實行規則」與實施形態4一樣,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後,只要檢測出1個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其他DCI時,不傳送A-SRS。但是,與實施形態4不同的是:實施形態5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即使在檢測出指示與該最初之DCI所指示之SRS資源不同的SRS資源的其他DCI的情況下,當該其他DCI之DCI format與該最初之DCI的DCI format不同時,也依照該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來傳送A-SRS。實施形態5也與實施形態4一樣,基地台在有效期間內,傳送了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後,當藉由與該最初之DCI相同的DCI format之其他DCI來進行資料分配通知時,在該其他DCI中,包含有指示了與最初之DCI內之觸發資訊所指示的SRS資源相同的SRS資源的觸發資訊。亦即,前提係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反覆傳送包含有指示相同SRS資源之觸發資訊的DCI。實施形態5之基地台及終端,由於基本構成與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為共通,故援用第3、4圖來進行說明。
在實施形態5之基地台100中,設定部101在有效期間內之1個子訊框,對於終端200生成了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第1DCI的情況下,當滿足了「預定條件」時,在該有效期間內,其後傳送的其他DCI也包含了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預定條件」係指:其他之DCI的DCI format與第1DCI相同。並且,其他之DCI所含的觸發資訊所示的SRS資源,也與第1DCI所含的觸發資訊所示的SRS資源一致。亦即,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100,基本上,只要滿足「預定條件」,即會在1個有效期間內,重複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
但是,設定部101在因應對各終端200之A-SRS分配狀況,而對各終端200重新分配過去已進行傳送要求之A-SRS資源分配等情況下,會改變分配控制資訊之DCI format,將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包含在其分配控制資訊中。
實施形態5之終端200中,傳送控制部206會根據「SRS傳送實行規則」與觸發資訊之接收狀況,判斷是否實行SRS傳送。實施形態5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係在有效期間內,檢測出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只要檢測到一次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則不在對應於其有效期間之共通SRS子訊框傳送A-SRS。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在子訊框號碼n之對於共通SRS子訊框的有效期間中,檢測出一次包含有顯示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後,在其以後之別的子訊框(即,從該檢測時點至子訊框n-k為止之間),只要檢測出一次包含有顯示無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即判斷為無A-SRS之傳送。並且,此時,傳送控制部206對參考信號生成部204輸出生成指示之取消指示。
又,實施形態5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即使在檢測出指示了與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最初之DCI所指示之SRS資源不同SRS資源的其他DCI的情況下,當該其他DCI之 DCI format與該最初之DCI的DCI format不同時,也依照該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來傳送A-SRS。具體而言,傳送控制部206藉由與該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而指示之SRS資源有關的資訊,重寫與在該其他DCI之前檢測出的DCI所含之觸發資訊所指示的SRS資源有關的資訊。並且,此時,傳送控制部206對參考信號生成部204輸出生成指示,並且將上述重寫後之有關SRS資源的資訊輸出至傳送信號形成部207。
使用第9圖說明具有以上構成之實施形態5的基地台100及終端200的動作。在第9圖中,基地台100在1個有效期間內,以1個子訊框傳送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在其以後的子訊框也重覆傳送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在此,藉由DCI format 4(適合MIMO傳送分配資訊)進行適合複數天線的A-SRS傳送要求。此外,進行以資源A之複數天線的A-SRS傳送要求。
又,第9圖中,基地台100在將DCI format 4之分配控制資訊中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重複傳送後,傳送在DCI format 0之分配控制資訊中包含了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這是因為終端200之傳播通道狀況變化(例如,傳播通道品質變差,以使用複數天線之空間多工傳送則難以進行資料傳送的情況等),而以與過去要求之SRS資源不同的資源(例如,以資源B之1天線傳送),將A-SRS傳送至終端200。
另一方面,終端200在檢測出DCI format 4之A-SRS傳送要求後,檢測到DCI format 0之A-SRS傳送要求。終端200若依照「SRS傳送實行規則」,在此DCI之檢測狀況下,依照在較後之子訊框檢測出的DCI之A-SRS觸發資訊(即,DCI format 0之觸發資訊)傳送A-SRS。
若依照上述基地台100之DCI傳送規則及終端200之「SRS傳送實行規則」,基地台100藉由在有效期間內傳送DCI format不同的複數觸發資訊,可變更SRS資源。因此,可以對應於各終端200之傳播通道狀況變化的SRS資源來傳送A-SRS。又,可防止分配至複數終端200之SRS資源間的衝突。
又,與實施形態4一樣,只要基地台100滿足上述「預定條件」,在1個有效期間內,藉由重複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即使終端200對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檢測失誤的情況下,也可正確傳送A-SRS。結果,基地台100可測定適當的通道品質。
又,與實施形態4一樣,藉由以上述般「SRS傳送實行規則」控制SRS傳送,基地台100可對於某終端200取消過去通知之A-SRS傳送要求。
另外,在以上說明中,與實施形態4一樣,以如下前提進行說明,基地台100基本上只要滿足「預定條件」,即會在1個有效期間內,重複傳送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相對於此,亦可與實施形態3一樣,以有效期間內之1個子訊框,對於終端200生成了包含有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第1DCI時,在該有效期間內,在其後傳送且與第1DCI相同DCI format之其他DCI,不包含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此時,終端200在檢測出與第1DCI相同DCI format的、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其他DCI之時,不進行A-SRS的傳送。但是,在更之後,檢測出與第1DCI不同DCI format的、包含有顯示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以依照該DCI format不同之DCI所含之A-SRS觸發資訊的SRS資源來傳送A-SRS。
又,也可在包含有顯示了有DCI format 0以外之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之後,僅在檢測到包含有顯示了有DCI format 0之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進行SRS資源之變更。亦即,亦可僅在適合1天線的A-SRS傳送要求,使基地台100可進行對應於過去A-SRS傳送要求之SRS資源(也包含天線數)的重寫。在此,適合1天線之A-SRS傳送要求或DCI format 0之A-SRS傳送要求,是在使使用多天線傳送作為傳送模式之終端200的模式Fall Back(後降)為1天線傳送時進行。該A-SRS傳送要求特別是在終端200之傳播通道狀態惡化等時進行。由於傳播通道狀況惡化的終端200僅能以1天線傳送來進行通訊,故必須儘快使終端200進行適合1天線的A-SRS傳送。又,相反地,在包含有顯示了有DCI format 0之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之後,檢測到包含有顯示了有DCI format 0以外之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不承認SRS資源變更,藉此,可減低終端200誤檢測出DCI format 0以外之DCI時誤傳送的機率。
[其他實施形態]
(1)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規定SRS資源的參數包含:cyclic shift、comb、RB數(或頻寬)、RB位置(或頻率上之SRS頻帶開始位置)、跳頻式樣(pattern)、天線數等。
(2) 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使用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集成)於通訊系統時,規定SRS資源的參數也可包含關於Component Carrier之資訊。Component Carrier被稱為Cell。又,依各終端設定CC集合(component carrier(CC) set),CC集合中包含有1個Primary Cell(PCell:主要細胞)、與1個或複數之Secondary Cell(SCell:次要細胞)。此時,A-SRS傳送規則設定資訊中,可將PCell之A-SRS傳送對應於DCI format 0;另一方面,可將SCell之A-SRS觸發傳送對應於DCI format 1A。
(3)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以頻帶開始位置、頻寬、Cyclic shift、Comb號碼作為SRS resource configuration之基本構成參數,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也可將該等以外的參數包含在SRS資源之基本構成參數。
(4)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終端200以同一子訊框接收了包含有以複數DCI format同時顯示A-SRS傳送要求之觸發資訊的DCI時,可將該等DCI視為無效。藉此,可防止終端200誤傳送A-SRS。
(5)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基地台100也可依各終端200,設定是否於DCI放入SRS觸發資訊,並藉由RRC傳訊(signaling)將設定結果通知各終端200。由於可對於不使用A-SRS的終端200(例如只有音聲通訊)、或是狀況為正在使用之應用軟體係不使用A-SRS的終端200,減低傳送之DCI的位元數,故可減低管理負擔(overhead)。又,基地台100也可設定SRS觸發資訊之位元數,藉由RRC傳訊將設定結果通知終端200。
(6)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終端200係以共通SRS子訊框傳送A-SRS,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個別SRS子訊框傳送A-SRS。亦即,基地台100也可更從共通SRS子訊框群中設定終端個別之SRS子訊框,以終端個別SRS子訊框使終端200進行A-SRS傳送。此時,終端個別之SRS子訊框的週期Np_ue係設定為與共通SRS子訊框之週期相同或者為其以上,而觸發同一SRS子訊框之A-SRS的有效期間長度成為Np_ue。
(7) 上述LTE有時也被稱為3GPP Release 8(3GPP第8版),LTE-A有時也被稱為3GPP Release 10(3GPP第10版)。又,LTE-A具有與LTE的反向相容能力(backward compatibility)。
(8) 於終端200設定了使用複數Component Carrier(或者有時也被稱為Cell)時,可在1個有效期間內,以第1之CC接收A-SRS觸發資訊後,僅在以同一第1之CC檢測到包含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A-SRS觸發資訊的其他DCI之時,使用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技術,而當以與第1之CC不同的第2之CC檢測到包含了有A-SRS傳送要求之A-SRS觸發資訊的其他DCI時,依照該其他DCI所含之觸發資訊,以第2之CC來傳送A-SRS。
(9) Component Carrier係以物理細胞ID與載波頻率定義者,有時也稱為細胞。
(10) 上述SRS資源之參數之外,關於SRS之傳送電力的資訊也可依各DCI format來設定對應關係。例如,在細胞間進行協調而進行干擾控制的系統中,在欲減少對其他細胞干擾的子訊框,藉由對應於較低傳送電力設定之DCI format來觸發A-SRS,而在對其他細胞給予較多干擾也無妨的子訊框,則藉由對應於較低傳送電力設定之DCI format來觸發A-SRS。藉此,可不增加控制資訊而可有彈性地設定A-SRS的傳送電力。
(11) 由終端200所傳送之SRS,除了使用於基地台100的傳播通道狀態推定、上行鏈路之MCS設定、頻率排程、各天線之權數(指向性)控制以外,也可使用於下行鏈路之天線權數(或預編碼)控制等。此時,對於不同的DCI format,藉由設定用於上行鏈路之MCS設定、頻率排程、及天線權數控制的SRS資源,與適合下行鏈路之天線權數控制的SRS資源,可無需增加通知位元而觸發分別因應各用途之A-SRS。
(12)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以天線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也同樣適用於天線埠(antenna port)。
[0125] 天線埠係由1根或複數的物理天線構成,指的是理論上的天線。亦即,天線埠不一定是指1根物理天線,有時指的是由複數天線所構成的陣列天線等。
例如3GPP LTE中,未規定天線埠由幾根物理天線所構成,而係規定其為基地台可傳送不同參照信號(Reference signal)之最小單位。
又,也有規定天線埠為乘算預編碼向量(Precoding vector)之加權的最小單位。
(13)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上行資料係以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傳送,下行資料係以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傳送,但也可透過其他通道來傳送。
(14) 上述實施形態中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也可因應細胞環境或終端的通訊環境等而切換。此時,關於在複數之「SRS傳送實行規則」中使用何者的資訊,基地台100可告知細胞內之全終端200,也可依各終端200而個別通知(RRC傳訊)。
(15)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係舉以硬體構成本發明的情況為例來說明,但即使與硬體連攜,以軟體也可實現本發明。
又,使用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說明的各機能區塊,一般係以積體電路之LSI來實現。該等機能區塊可個別地1晶片化,也可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1晶片化。在此,係稱為LSI,但有時也會因為集積度的不同,而稱為IC、系統LSI、超級LSI、超大型LSI。
又,積體電路化之方法不限於LSI,也可以專用電路或泛用處理器來實現。LSI製造後,可利用可程式化的可能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或可在構成LSI內部之電路細胞連接或設定的可重組態處理器。
此外,若有由半導體技術之進歩或衍生的別的技術置換掉LSI積體電路化的技術登場,當然,也可使用該技術進行機能區塊之積體化。也可能使用生化技術等。
本發明援用2010年11月16日申請之特願2010-255843之日本申請案所含的說明書、圖式及摘要的所有揭示內容。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通訊裝置及SRS傳送方法可用於減低在SRS之傳送側與接收側之間產生SRS傳送之有無或SRS資源之認識不同的可能性,而可防止系統流通量惡化。
100‧‧‧基地台
101‧‧‧設定部
102、103‧‧‧編碼‧調變部
104‧‧‧傳送處理部
105‧‧‧傳送RF部
106‧‧‧天線
107‧‧‧接收RF部
108‧‧‧接收處理部
109‧‧‧資料接收部
110‧‧‧SRS接收部
200‧‧‧終端
201‧‧‧天線
202‧‧‧接收RF部
203‧‧‧接收處理部
204‧‧‧參考信號生成部
205‧‧‧資料信號生成部
206‧‧‧傳送控制部
207‧‧‧傳送信號形成部
208‧‧‧傳送RF部
第1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的主要構成圖。
第2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的主要構成圖。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基地台之構成的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終端之構成的方塊圖。
第5A、5B圖係用以說明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6A、6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2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7A、7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3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8A、8B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4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第9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5之基地台及終端之動作的圖。
200‧‧‧終端
201‧‧‧天線
202‧‧‧接收RF部
203‧‧‧接收處理部
204‧‧‧參考信號生成部
205‧‧‧資料信號生成部
206‧‧‧傳送控制部
207‧‧‧傳送信號形成部
208‧‧‧傳送RF部

Claims (25)

  1. 一種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控制資訊,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前述控制部在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根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該第二控制資訊為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2. 一種通訊裝置,具有:檢測部,係檢測控制資訊,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及控制部,係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控制部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控制為不傳送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為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及前 述第二控制資訊是在預定期間內所檢出的控制資訊。
  4. 如請求項3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是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最初檢出的控制資訊。
  5. 如請求項3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是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最後檢出的控制資訊。
  6.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成利用下述子訊框傳送前述SRS,該子訊框是位在從已檢測到用以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控制資訊之子訊框起k子訊框以後、且是在根據週期及子訊框偏移所設定的子訊框中最初的子訊框。
  7. 如請求項3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控制成利用下述子訊框n,傳送前述SRS,該子訊框n是位在從已檢測到用以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控制資訊之子訊框起k子訊框以後、且是在根據週期Np及子訊框偏移所設定的子訊框中之最初的子訊框n,且前述預定期間是從子訊框n-(Np-k+1)至子訊框n-k的期間。
  8.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無視前述第二控制資訊。
  9. 一種通訊裝置,具有:傳送部,係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及接收部,係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 所傳送的前述SRS;前述接收部在檢測到前述通訊對方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接收根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發送的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10. 一種通訊裝置,具有:傳送部,係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及接收部,係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所傳送的前述SRS;前述接收部在檢測到前述通訊對方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不接收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及前述第二控制資訊是前述通訊對方在預定期間內所檢出的控制資訊。
  12. 如請求項11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是前述 通訊對方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最初檢出的控制資訊。
  13. 如請求項11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是前述通訊對方在前述預定期間內最後檢出的控制資訊。
  14. 如請求項9或10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傳送部對前述通訊對方在預定期間內,只傳送1個前述控制資訊。
  15. 一種通訊裝置,具有:傳送部,係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及接收部,係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所傳送的前述SRS;前述傳送部對前述通訊對方在預定期間內,只傳送顯示相同的前述傳送參數的前述控制資訊。
  16. 如請求項9、10或15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接收部利用下述子訊框接收前述SRS,該子訊框是在前述通訊對方已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控制資訊之子訊框起k子訊框以後、且是根據週期及子訊框偏移所設定的子訊框中最初的子訊框。
  17. 如請求項11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接收部利用下述子訊框n,接收前述SRS,該子訊框n是在前述通訊對方已檢測到用以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控制資訊之子訊框起k子訊框以後、且是在根據週期Np及子訊框偏移所設定的子訊框中之最初的子訊框n,且前述預定期間是從子訊框n-(Np-k+1)至子訊框n-k的 期間。
  18. 如請求項1、2、9、10或15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傳送參數中包含頻寬、頻帶的開始資源區塊位置、循環移位(Cyclic Shift)、副載波群之辨識資訊、天線埠數、或跳頻。
  19. 如請求項1、2、9、10或15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控制資訊是以複數個格式中的一個傳送,前述傳送參數是根據前述格式被特定。
  20. 如請求項1、2、9、10或15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SRS是由下行控制資訊來觸發之非週期性的SRS。
  21. 一種通訊方法,其檢測控制資訊,且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該通訊方法在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根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之傳送,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22. 一種通訊方法,其檢測控制資訊,且根據所檢測出之前述控制資訊,控制前述SRS,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該通訊方法在前述控制部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控制為 不傳送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23. 一種通訊方法,其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且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所傳送的前述SRS,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其中在前述通訊對方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接收根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發送的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24. 一種通訊方法,其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且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所傳送的前述SRS,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其中在前述通訊對方檢測到要求前述SRS之傳送的第一控制資訊,且檢測到第二控制資訊時,不接收前述SRS,該第二控制資訊是對與依據前述第一控制資訊被要求的前述SRS之傳送相同的子訊框及相同的細胞來要求前述SRS之傳送、且顯示與前述第一控制資訊所顯示 之傳送參數不同的傳送參數。
  25. 一種通訊方法,其對通訊對方傳送控制資訊,且接收從前述通訊對方根據前述控制資訊所傳送的前述SRS,該控制資訊顯示是否要求傳送探測參考信號(SRS)、及前述SRS之傳送參數,其中對前述通訊對方在預定期間內,只傳送顯示相同的前述傳送參數的前述控制資訊。
TW100141050A 2010-11-16 2011-11-10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TWI549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5843 2010-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714A TW201230714A (en) 2012-07-16
TWI549447B true TWI549447B (zh) 2016-09-11

Family

ID=4608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1050A TWI549447B (zh) 2010-11-16 2011-11-10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1) US8989129B2 (zh)
EP (3) EP3509374B1 (zh)
JP (7) JP5768059B2 (zh)
CN (2) CN103210694B (zh)
TW (1) TWI549447B (zh)
WO (1) WO2012066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0694B (zh) 2010-11-16 2016-05-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控制方法
JP6205648B2 (ja) * 2012-09-27 2017-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5894105B2 (ja) * 2013-04-04 2016-03-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70435B2 (en) * 2013-05-09 2016-02-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usage
WO2014185841A1 (en) 2013-05-16 2014-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use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EP3169005B1 (en) * 2014-07-11 2019-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n unlicensed b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10425825B2 (en) * 2014-08-20 201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58727B1 (en) * 2015-03-16 2019-1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6208829A1 (ko) * 2015-06-26 2016-12-29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838193B2 (en) 2015-08-18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ull duplex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US10462739B2 (en) 2016-06-21 201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14191A1 (en) * 2016-07-19 2018-01-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GB2552947A (en) * 2016-08-09 2018-02-2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A3035000C (en) * 2016-09-26 2022-06-14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432387B2 (en) 2016-09-26 201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WO2018074959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abling relaye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84626A1 (ko) 2016-11-03 2018-05-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49781A (ko) * 2016-11-03 2018-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319385A1 (en) 2016-11-04 2018-05-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two-stage trigger procedure
EP3567953A4 (en) * 2017-01-06 2020-08-1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ES2860274T3 (es) * 2017-05-04 2021-10-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parámetros de transmisión de señal de enlace ascendente,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CN108882382B (zh) * 2017-05-12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RU2761444C1 (ru) * 2018-01-19 2021-12-08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зондирующего опорного сигнала,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2005592A (zh) * 2018-04-24 2020-11-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
US11166267B2 (en) * 2018-08-17 2021-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CI triggered SRS enhancements
US11140687B2 (en) * 2018-10-05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CN113711530B (zh) * 2019-04-25 2023-09-15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611984B2 (en) * 2019-07-18 2023-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rv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9118A (ja) * 1999-08-31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及び伝搬路推定方法
JP2005518760A (ja) * 2002-01-28 2005-06-23 株式会社東芝 信号選択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5301B2 (en) * 2007-08-06 2011-11-0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Wireless networks incorporating implicit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receiv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EP2416511B1 (en) 2007-08-08 2012-11-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reception
EP4395223A3 (en) * 2007-08-14 2024-07-31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376838B1 (ko) * 2008-01-04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677458A (zh) * 2008-03-26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te tdd系统中发送srs的方法和装置
EP2112845A1 (en) * 2008-04-25 2009-10-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30812B2 (en) 2008-06-23 2012-03-06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1378290B (zh) * 2008-09-23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165720B (zh) * 2008-09-26 2015-10-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个天线的探测参考信号发射的装置及方法
KR101581756B1 (ko) * 2008-12-29 2016-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상향링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30032906A (ko) * 2009-03-17 2013-04-0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srs) 전송의 전력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2010255843A (ja) 2009-03-30 2010-11-11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電磁摩擦クラッチ、及び電磁摩擦ブレーキ
US8867414B2 (en) * 2009-04-27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action of cell-specific and user-equipment-specif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eriodicity and offset
KR101294815B1 (ko) * 2009-05-15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1035785A (ja) * 2009-08-04 2011-02-1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EP2482591B1 (en) * 2009-09-21 2018-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2577523A (zh) * 2009-09-21 2012-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8379536B2 (en) * 2009-10-0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decoding
WO2011050856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US9749968B2 (en) * 2010-04-02 2017-08-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US9088978B2 (en) * 2010-06-15 2015-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1160670A1 (en) * 2010-06-21 2011-1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WO2012021139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periodic channel sounding
EP3554031B1 (en) * 2010-08-16 2022-09-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JP4938123B1 (ja) * 2010-10-04 2012-05-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210694B (zh) * 2010-11-16 2016-05-25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控制方法
CA2823851C (en) 2011-01-07 2016-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aperiodic srs subframe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ing
JP6058637B2 (ja) * 2011-05-03 2017-01-1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複数の要請に対する応答におけるユーザ端末からのサウンディング基準信号の転送
US9603048B2 (en) 2012-03-16 2017-03-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EP2920906A1 (en) * 2012-11-13 2015-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9118A (ja) * 1999-08-31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及び伝搬路推定方法
JP2005518760A (ja) * 2002-01-28 2005-06-23 株式会社東芝 信号選択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89129B2 (en) 2015-03-24
US20190274132A1 (en) 2019-09-05
EP2642810A4 (en) 2017-06-28
US9386573B2 (en) 2016-07-05
JP6745467B2 (ja) 2020-08-26
US11700611B2 (en) 2023-07-11
US11304183B2 (en) 2022-04-12
EP3621390B1 (en) 2024-10-09
US20150365936A1 (en) 2015-12-17
US20130223394A1 (en) 2013-08-29
US9426791B2 (en) 2016-08-23
JP5768059B2 (ja) 2015-08-26
US20160302191A1 (en) 2016-10-13
CN103210694A (zh) 2013-07-17
JP2015216653A (ja) 2015-12-03
JP2017188929A (ja) 2017-10-12
US9155086B2 (en) 2015-10-06
CN105790891B (zh) 2019-01-04
JP6156811B2 (ja) 2017-07-05
US10334573B2 (en) 2019-06-25
JP2020171059A (ja) 2020-10-15
EP3509374A1 (en) 2019-07-10
EP3509374B1 (en) 2020-02-12
US20230300843A1 (en) 2023-09-21
JP6572458B2 (ja) 2019-09-11
JPWO2012066736A1 (ja) 2014-05-12
JP2016167876A (ja) 2016-09-15
CN105790891A (zh) 2016-07-20
JP2019198111A (ja) 2019-11-14
US10674493B2 (en) 2020-06-02
JP2019024233A (ja) 2019-02-14
US20150365213A1 (en) 2015-12-17
US9763237B2 (en) 2017-09-12
JP5948718B2 (ja) 2016-07-06
EP3621390A1 (en) 2020-03-11
US20150163795A1 (en) 2015-06-11
US20170359816A1 (en) 2017-12-14
EP2642810B1 (en) 2019-04-17
US20200252930A1 (en) 2020-08-06
EP2642810A1 (en) 2013-09-25
WO2012066736A1 (ja) 2012-05-24
CN103210694B (zh) 2016-05-25
US20220191860A1 (en) 2022-06-16
TW201230714A (en) 2012-07-16
US11963177B2 (en) 2024-04-16
JP7002017B2 (ja) 2022-01-20
JP6422000B2 (ja) 2018-11-14
US20240215035A1 (en) 202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9447B (z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JP5681775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