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042B -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042B
TWI549042B TW102117230A TW102117230A TWI549042B TW I549042 B TWI549042 B TW I549042B TW 102117230 A TW102117230 A TW 102117230A TW 102117230 A TW102117230 A TW 102117230A TW I549042 B TWI549042 B TW I5490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witching unit
thin film
touch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7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3751A (zh
Inventor
林承德
劉育榮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172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904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279438.3A priority patent/CN10341267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43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3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042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本提案係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特別關於一種可應用於具有共用電極層的觸控顯示裝置。
自從手持式電子裝置問世後,觸控螢幕技術讓使用者有方便輸入資料及點選功能的特點,且觸控螢幕技術已由銷售時點情報系統(Point of Sale,POS)、嵌入式電腦以及自動提款機(Automatic Teller Machine,ATM)...等設備的人機介面控制應用,跨入個人電子產品應用領域,大量個人手持裝置的普及成為觸控技術蓬勃發展的主因。
目前觸控面板技術大約可分為幾大類:電阻式、光學式、電磁式、超音波式及液晶面板嵌入式(LCD In-Cell)...等。由於手持裝置的蓬勃發展,應用內容越來越多元、複雜化,多點觸控(Multi-Touch)功能及更高的精準度已是現在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基本要求。
一般常見的觸控螢幕的構造為在液晶面板上直接再疊合上一層觸控感測層,但此種方式將造成厚度的增加,再加上是兩種透明玻璃材質的疊合,在疊合處會造成光線的嚴重反射,這會造成觸控螢幕的品質不良。
而現在手持電子裝置在輕、薄、短、小的要求下,舊有的觸控螢幕遭遇許多挑戰,其中如何縮小液晶觸控螢幕的厚度將是一大課題,而液晶面板嵌入式的觸控螢幕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本提案係提供一種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與應用此方法之觸控顯示裝置。
本提案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共用電極層、一薄膜電晶體層及一切換單元。共用電極層包含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而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形成一第一電容器。薄膜電晶體層包含一第三電極及一薄膜電晶體。第三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形成一第二電容器。薄膜電晶體具有一閘極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薄膜電晶體之第二端電性連接到第三電極。切換單元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切換單元之第一端電性連接到第二電極,且切換單元之第二端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當切換單元被致能時,切換單元之第一端電性連接至切換單元之第二端。
本提案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包含:驅動一閘極線。對閘極線對應的多個感測點進行一偵測程序。對閘極線對應的多個薄膜電晶體進行一顯示程序。其中,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另包含關掉閘極線。
前述偵測程序包含:不致能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多個開關,以使觸控顯示裝置切換至一第一電極組態。傳送多個測試訊號至前述多個薄膜電晶體。偵測閘極線對應之前述多個感測點之多個電壓值。判斷前述多個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一預定範圍。輸出高於或低於預定範圍之 前述多個電壓值所對應的前述多個感測點的位置。
前述顯示程序包含:致能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多個開關,以使觸控顯示裝置切換至一第二電極組態。傳送多個顯示訊號至前述多個薄膜電晶體。
本提案之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薄膜電晶體層以及一切換單元。共平面之一第一電極和一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一基板上,且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形成有一間距。而薄膜電晶體層,設置於第二基板上。而切換單元,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切換單元之第一端電性連接第二電極,切換單元之第二端電性連接第一電極且.係用以接收一共同電壓。其中,切換單元於一顯示程序之期間被致能以導通切換單元之第一端和切換單元之第二端,並於一偵測程序之期間被禁能以斷開切換單元之第一端和切換單元之第二端。
前述觸控顯示裝置,於偵測程序之期間,執行以下步驟:不致能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前述多個切換單元,以切換至一第一電極組態。傳送多個測試訊號至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前述多個第三電極。偵測前述多個感測點之多個電壓值。判斷前述多個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一預定範圍。最後輸出高於或低於預定範圍之前述多個電壓值所對應的前述多個感測點的位置。
前述觸控顯示裝置,於顯示程序之期間,執行以下步驟:致能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前述多個切換單元,以切換至一第二電極組態。傳送多個顯示訊號至前述多個測點對應的前述多個第三電極。
從上述內容可知,兩種電極組態可分別對應兩種運作模 式,當切換單元的第一端與切換單元的第二端相互電性連接時,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電性連接形成共同電極,此為第二種電極組態,此時,觸控顯示裝置即運作在顯示模式,此共同電極將與對應之薄膜電晶體之電極形成電場,控制液晶的反轉,使螢幕顯示影像。
而當切換單元不被致能時,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未電性連接,此為第一種電極組態,此時觸控顯示裝置即運作在觸控感測模式,藉由監測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間的電容值變化,即可得知觸控面板是否有被觸摸,進而獲得被觸控之位置。
本提案之觸控顯示裝置相較於外加了觸控感測層的顯示裝置而言,由於本提案之觸控感應電極層部份是共用薄膜電晶體顯示用的電極層,故在結構上具有整體厚度更薄之優點,且能夠避免多個觸控電極層的使用,進而提高液晶螢幕的透光率。
以上之關於本提案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提案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提案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0‧‧‧觸控顯示裝置
110‧‧‧基板
120‧‧‧薄膜電晶體層
122、124‧‧‧薄膜電晶體單元
122a、122b、122c、124a、124b、124c‧‧‧薄膜電晶體
130‧‧‧顯示電極層
132、134‧‧‧顯示電極單元
132a、132b、132c、134a、134b、134c‧‧‧第三電極
140‧‧‧液晶層
150‧‧‧共用電極層
152、152a、152b、152c、152d‧‧‧第一電極
154、156、158、159‧‧‧第二電極
152e、152f、152g‧‧‧共通導電孔
154a‧‧‧第一導電孔
156a‧‧‧第二導電孔
158a‧‧‧第三導電孔
159a‧‧‧第四導電孔
154b‧‧‧第一感測點
156b‧‧‧第二感測點
158b‧‧‧第三感測點
159b‧‧‧第四感測點
160‧‧‧保護玻璃層
170‧‧‧切換單元
172、192‧‧‧第一端
174、194‧‧‧第二端
180‧‧‧控制器
190‧‧‧閘極端
200‧‧‧導電孔
210‧‧‧感測畫素
C1‧‧‧第一電容器
C2‧‧‧第二電容器
Vcom‧‧‧共同電壓節點
第1圖係為依據本提案觸控顯示裝置一實施例俯視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圖在2-2位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2圖局部等效電路示意圖。
第4圖係為依據本提案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
第5圖係為依據本提案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之偵測程序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
第6圖係為依據本提案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之顯示程序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
第7圖係為第1圖觸控顯示裝置之時序運作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圖」,「第1圖」為依據本揭露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一實施例之俯視之結構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在2-2位置之剖面示意圖。「第1圖」繪示了在一觸控顯示裝置中與本實施例相關之結構與電路,而「第2圖」則是為了便於說明僅對「第1圖」中之單一一個感測畫素210(容後詳述)剖面示意。從「第2圖」中可以看出,觸控顯示裝置100包含基板110、薄膜電晶體層120、顯示電極層130、液晶層140、共用電極層150、保護玻璃層160、切換單元170及控制器180。
請參考「第1圖」,共用電極層150包含第一電極152a、152b、152c及152d(以下統稱第一電極152)、第二電極154、156、158及159、導電孔200。導電孔200包含第一導電孔154a、第二導電孔156a、第三導電孔158a、第四導電孔159a以及共通導電孔152e、152f、152g。導電孔200可以電性連接基板110上的元件及共用電極層150上的元件,以提供不同層間電性連接之功能。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可以例如為一透明之玻璃基板,但不以此為限。
基板110上方配置有控制器180,控制器180包含第一感 測點154b、第二感測點156b、第三感測點158b、第四感測點159b及共同電壓節點Vcom。第一感測點154b、第二感測點156b、第三感測點158b、第四感測點159b及共同電壓節點Vcom為控制器180之內部訊號節點。
第一電極152可經由共通導電孔152e、152f及152g與控制器180內部之共同電壓節點Vcom電性連接。第二電極154可經由第一導電孔154a與控制器180之內部節點第一感測點154b電性連接,第二電極156可經由第二導電孔156a與控制器180之內部節點第二感測點156b電性連接,第二電極158可經由第三導電孔158a與控制器180之內部節點第三感測點158b電性連接,第二電極159可經由第四導電孔159a與控制器180之內部節點第四感測點159b電性連接。
薄膜電晶體層120配置於基板110上,薄膜電晶體層120包含薄膜電晶體單元122,124、以及顯示電極層130。薄膜電晶體單元122各包含三個薄膜電晶體122a、122b、122c,薄膜電晶體單元124各包含三個薄膜電晶體124a、124b、124c,在一個薄膜電晶體單元122、124內的薄膜電晶體122a、122b、122c、124a、124b、124c可以是但不限於分別對應單一個顯示像素中的紅、綠、藍(Red、Green、Blue,RGB)三原色。
也就是說單一薄膜電晶體單元122,124可視為一個顯像的畫素(Pixel),而單一薄膜電晶體122a、122b、122c、124a、124b、124c可以是一個顯像畫素中的次畫素(Sub-Pixel)。而感測畫素210在本實施例中是對應二個薄膜電晶體單元122、124,即對應二個畫素及六個次畫素,但並不以此為限,一個感測畫素210可以對應一個次畫素或六個以上個次畫素,視實際實施的感應解析度而定,也就是說,當一個感測畫素210可以 對應一個次畫素時,感應的解析度將會很高,當一個感測畫素210可以對應十二個次畫素時,感應的解析度則會較低。
顯示電極層130包含顯示電極單元132、134,顯示電極單元132、134包含三個第三電極132a、132b、132c、134a、134b、134c(亦可稱顯示電極)。液晶層140位於顯示電極層130上方,顯示電極單元132與薄膜電晶體單元122成一對一相互對應,例如薄膜電晶體122a對應第三電極132a,薄膜電晶體122b對應第三電極132b。共用電極層150位於液晶層140上方,用以與顯示電極層130產生電場,控制器180控制此電場強度即可讓液晶層140中之液晶反轉,達到液晶畫面顯示之功效。
共用電極層150包含第一電極152及第二電極15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52及第二電極154可設置於一基板(未繪於圖式)上。而為了更清楚表示第一電極152及第二電極154在本提案觸控顯示裝置中配置的關係,在「第1圖」中繪示了第一電極152與第二電極154以及其它與第一電極152相鄰而設且同為第二電極156、158和159之配置關係,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僅用第一電極152及第二電極154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保護玻璃層160位於共用電極層150上方,用以保護此觸控顯示裝置,保護玻璃層160可為但不限於透明之玻璃或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等材質。
請繼續參照「第3圖」,「第3圖」為「第2圖」之等效電路示意圖。
薄膜電晶體122a具有閘極端190、第一端192及第二端194,閘極端190電性連接至控制器180之閘極訊號端點,用以接收控制 器180所輸出之閘極控制訊號,薄膜電晶體122a之第一端192電性連接至控制器180之資料訊號端點,薄膜電晶體122a之第二端194電性連接到第三電極132a。其中,當觸控顯示裝置100運作在顯示模式時(容後詳述),控制器180輸出顯示訊號至資料訊號端點,而當觸控顯示裝置100運作在觸控感測模式時(容後詳述),控制器180輸出測試訊號至資料訊號端點。
而切換單元170具有第一端172及第二端174,切換單元170的第一端172電性連接至第二電極154及電性連接至控制器180之第一感測點154b,第三電極132a與第二電極154之間形成第二電容器C2,切換單元170的第二端174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152a及電性連接至控制器180內部之共同電壓節點Vcom,且第二電極154與第一電極152a間形成第一電容器C1。其中,在本實施例中,切換單元170是控制器180中的一個切換元件或開關,但並不以此為限,切換單元170亦可以是控制器180外之一個單獨元件。
當切換單元170被控制器180致能時,切換單元170的第一端172與切換單元170的第二端174被電性連接在一起,使得觸控顯示裝置100運作在顯示模式,第一電極152a與第二電極154電性連接形成共同電極,此為第二種電極組態,此時控制器180內部之第一感測點154b為浮接(floating),而控制器180輸出參考訊號經由共同電壓節點Vcom至第一電極152a,此參考訊號可以是一特定電位的訊號或接地。同時,控制器180輸出閘極訊號以致能薄膜電晶體122a,也就是讓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192及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二端194電性連接在一起。依據薄膜電晶體的形式,此閘極訊號可以為邏輯高(High)或邏輯低(Low)準位,此時薄膜 電晶體122a之第一端192可以接收由控制器180所輸出之資料訊號(亦可稱顯示訊號),此資料訊號經由薄膜電晶體122a傳送至第三電極132a,使得第三電極132a與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間之電場可依資料訊號變化而改變,進而改變第三電極132a與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間的液晶翻轉角度,讓此觸控顯示器顯示畫面。
當切換單元170不被控制器180致能,切換單元170的第一端172與切換單元170的第二端174即不會被電性連接,此時,觸控顯示裝置100即運作在觸控感測模式時,第一電極152a與第二電極154未電性連接,此為第一種電極組態。此時控制器180經由第一感測點154b偵測第二電極154的電壓訊號,這裡所提到之電壓訊號係為第一電容器C1與第二電容器C2的電壓分壓。同時,控制器180輸出閘極訊號以致能薄膜電晶體122a,也就是讓薄膜電晶體122a導通,此時薄膜電晶體122a之第一端192可以接收由控制器180所傳來之資料訊號,且經由薄膜電晶體122a傳送至第一電極152a。
也就是說,第一電容C1及第二電容C2成一串聯組態。當會改變電容值之物體,例如手指、觸控筆等,接近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時,由於物體會影響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間的第一電容器C1的電容值大小,第一電容C1及第二電容C2串聯之中間節點電壓即會變動,控制器180即可依從第一感測點154b所偵測到的感測訊號來判斷第一電極152a、第二電極154是否有被觸碰,進而得知被觸碰位置之座標。
本提案另提出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請參考「第4圖」,「第4圖」係為依據本提案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 觸控感測方法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本提案之方法,包含:驅動閘極線(步驟S400)。對閘極線對應的多個感測點進行偵測程序(步驟S410)。以及對閘極線對應的多個薄膜電晶體進行顯示程序(步驟S420)。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另包含關掉閘極線(步驟S430)。
關於前述閘極線,請參考「第3圖」,觸控顯示裝置100包含有多條閘極線(Gate lines)及資料線(Data Lines),閘極線與資料線呈十字交叉方式配置,每一閘極線對應多個薄膜電晶體122a,並電性連接至所對應的薄膜電晶體122a的閘極端190,而每一資料線亦對應多個薄膜電晶體122a,並電性連接至所對應的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在一實施例中,薄膜電晶體122a之第一端192可以是源極,但並不以此為限。觸控顯示裝置100在顯示影像時,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依序驅動每一閘極線,並在驅動每一閘極線的時間區間內,對對應閘極線的每一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輸入顯像資料,以形成影像。
請同時參考「第3圖」及「第7圖」閱覽之,首先,在步驟S400驅動閘極線時,控制器180輸出閘極訊號(「第7圖」所示為第一閘極訊號)控制閘極線所對應的多個薄膜電晶體122a的閘極端190,使得薄膜電晶體122a導通(即使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192與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二端194電性連接)。
接著,控制器180對閘極線對應的第一感測點154b進行偵測程序(步驟S410),關於偵測程序,請同時參考「第5圖」及「第3圖」。「第5圖」為依據本提案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之偵測程序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
偵測程序包含:不致能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多個開關,以切換至第一電極組態(步驟S500)。傳送多個測試訊號至前述多個薄膜電晶體(步驟S510)。偵測閘極線對應之前述多個感測點之多個電壓值(步驟S520)。判斷前述多個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預定範圍(步驟S530)。最後輸出高於或低於預定範圍之前述多個電壓值所對應的前述多個感測點的位置(步驟S540)。
關於步驟S500,控制器180不致能第一感測點154b(以下以第一感測點154b為例進行說明,但並非用以限定本提案之範圍)對應的開關,也就是前述的切換單元170,以使觸控感測裝置100切換至第一電極組態,此第一電極組態即為前述第一電極152a與第二電極154不電性連接的狀態,此時,此觸控顯示裝置100即運作在觸控感測模式。
於步驟S510,控制器180傳送測試訊號至閘極線對應的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192。接續,控制器180偵測閘極線對應之第一感測點154b之電壓值(步驟S520),此電壓值係為第一電容器C1與第二電容器C2的電壓分壓,關於此電壓分壓之原理已於前文說明,不再贅述。
在進行步驟S530時,控制器180判斷所偵測到的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一預定範圍,此預定範圍可被預先設定,此預定範圍之決定可以參考第二電極154被觸摸與未被觸摸時的電壓值來決定,進一步說,先收集多個感測像素中的第二電極154未被觸摸的電壓,取平均值或眾數,接著,再收集前述多個感測像素的第二電極154被觸摸的電壓值,取平均值或眾數,其後即可依此被觸摸與未被觸摸的電壓值進行預定範圍之設定。
其後,在步驟S540中,控制器180便可輸出高於或低於預定範圍之電壓值所對應的第一感測點154b的位置,進而得知被觸碰位置之座標。
前述步驟S420所述的顯示程序,請參考「第6圖」,「第6圖」係為依據本提案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之顯示程序一實施例之流程示意圖。其中,顯示程序包含:致能前述多個感測點對應的多個開關,以切換至第二電極組態(步驟S600)。以及傳送多個顯示訊號至前述多個薄膜電晶體(步驟S610)。
關於步驟S600,控制器180致能第一感測點154b對應的開關,以將觸控顯示裝置100切換至第二電極組態,第二電極組態已於前文述及,不再贅述。此時,觸控顯示裝置100運作在顯示模式,第一電極152a與第二電極154電性連接形成共同電極,控制器180之第一感測點154b不運作,而控制器180輸出參考訊號經由共同電壓節點Vcom至第一電極152a與第二電極154。
在顯示模式時,控制器180傳送顯示訊號至閘極線所對應的薄膜電晶體122a的第一端192(即與資料線相連接的一端)(步驟S610),使得此資料訊號經由薄膜電晶體122a傳送至第三電極132a,使得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間之電場可依資料訊號變化而改變第一電極152a及第二電極154間的液晶翻轉角度,讓此觸控顯示器顯示畫面。
本提案之觸控顯示裝置係透過控制器180輸出之分時驅動(Time Division Driving)訊號所控制,如「第7圖」所示,「第7圖」係為「第1圖」觸控顯示裝置之時序運作示意圖。請同時參照「第3圖」,分時驅動 之一個操作週期包含顯示驅動時間段及觸控感測時間段。其中一個操作週期為第一閘極訊號線致能狀況,在此實施例中,也就是當第一閘極訊號位於邏輯高電壓準位時的時間週期。單一操作時間週期的時間長度約略等於觸控顯示裝置100驅動單一閘極線的時間長度。
「第7圖」中之開關訊號即為切換單元170被致能與不被致能之訊號,在觸控感測時間段(偵測程序執行之時間區段)時,開關訊號為邏輯低位準,此時切換單元170不被致能,切換單元170的第一端172與切換單元170的第二端174未電性連接,觸控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一電極組態。在顯示驅動時間段(即顯示程序執行之時間區段)時,開關訊號為邏輯高位準,此時切換單元170被致能,切換單元170的第一端172與切換單元170的第二端174電性連接,觸控顯示裝置100處於第二電極組態。
在分時驅動之一個操作週期期間,偵測程序可以在此顯示程序之前執行,或者顯示程序也可以在偵測程序之前執行,為了要確保偵測結果和顯示畫面的正確,其中偵測程序與顯示程序所占時間比例可為1:9,但不以此為限。
綜合以上所述,本揭露之觸控顯示裝置技術,可以應用在一般之液晶顯示架構,觸控顯示裝置藉由切換共用電極層之二個電極組態之間,使此觸控顯示裝置能同時有液晶顯示及觸控感測功能。
100‧‧‧觸控顯示裝置
122a‧‧‧薄膜電晶體
132a‧‧‧第三電極
140‧‧‧液晶層
152a‧‧‧第一電極
154‧‧‧第二電極
154b‧‧‧第一感測點
170‧‧‧切換單元
172、192‧‧‧第一端
174、194‧‧‧第二端
180‧‧‧控制器
190‧‧‧閘極端
C1‧‧‧第一電容器
C2‧‧‧第二電容器
Vcom‧‧‧共同電壓節點

Claims (9)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共用電極層,其中包含共平面之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而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形成一第一電容器;一薄膜電晶體層,其中包含:一第三電極,該第三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形成一第二電容器;以及一薄膜電晶體,用以顯示對應之一顯示像素的顏色,具有一閘極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薄膜電晶體之該第二端電性連接到該第三電極;以及一切換單元,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一端電性連接到該第二電極,且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二端電性連接至該第一電極,當該切換單元被致能時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一端電性連接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二端;其中該第一電容器與該第二電容器的之電壓分壓對應一感測點的一感測訊號。
  2.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包含:驅動一閘極線;對該閘極線對應的多個感測點進行一偵測程序;以及對該閘極線對應的多個薄膜電晶體進行一顯示程序;其中該閘極線電性連接至該些薄膜電晶體之多個閘極端,每一薄 膜電晶體具有一閘極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薄膜電晶體之該第一端用以接收一測試訊號或一顯示訊號,每一開關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開關之該第二端電性連接一參考訊號及一第一電極,該開關之該第一端電性連接該感測點及一第二電極,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為共平面,該薄膜電晶體之該第二端電性連接到一第三電極,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形成一第一電容器,且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三電極之間形成一第二電容器。
  3. 如請求項2之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另包含關掉該閘極線。
  4. 如請求項2之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其中該偵測程序包含:不致能該些感測點對應的該些開關,使該開關之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斷開,藉以使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不電性連接,以切換至一第一電極組態;傳送該些測試訊號至該些薄膜電晶體之該第一端;偵測該閘極線對應之該些感測點之多個電壓值;判斷該些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一預定範圍;以及輸出高於或低於該預定範圍之該些電壓值所對應的該些感測點的位置。
  5. 如請求項2之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其中該顯示程序包含:致能該些感測點對應的該些開關,使該開關之該第一端及該第二 端之間導通,藉以使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電性連接形成共同電極,以切換至一第二電極組態;以及傳送該些顯示訊號至該些薄膜電晶體之該第一端。
  6. 如請求項2之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其中該偵測程序與該顯示程序所占時間比例為1:9。
  7.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共平面之一第一電極和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之間形成有一間距;一第二基板;一薄膜電晶體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切換單元,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一端電性連接該第二電極,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二端電性連接該第一電極且係用以接收一共同電壓;其中該切換單元於一顯示程序之期間被致能以導通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一端和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二端,以使該薄膜電晶體依據一資料訊號控制該觸控顯示裝置的一顯示畫面,並於一偵測程序之期間被禁能以斷開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一端及該切換單元之該第二端,以得知被觸碰位置之座標。
  8. 如請求項7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於該顯示程序之期間,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接收該共同電壓且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之電位係為實質相同。
  9. 如請求項8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於該偵測程序之期間,該觸控顯示裝置執行以下步驟:不致能多個感測點對應的該些切換單元,以切換至一第一電極組態;傳送多個測試訊號至該些感測點對應的多個第三電極;偵測該些感測點之多個電壓值;判斷該些電壓值是否高於或低於一預定範圍;以及輸出高於或低於該預定範圍之該些電壓值所對應的該些感測點的位置;以及於該顯示程序之期間,該觸控顯示裝置執行以下步驟:致能該些感測點對應的該些切換單元,以切換至一第二電極組態;以及傳送多個顯示訊號至該些感測點對應的該些第三電極。
TW102117230A 2013-05-15 2013-05-15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TWI549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7230A TWI549042B (zh) 2013-05-15 2013-05-15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CN201310279438.3A CN103412671B (zh) 2013-05-15 2013-07-04 显示及触控感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7230A TWI549042B (zh) 2013-05-15 2013-05-15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3751A TW201443751A (zh) 2014-11-16
TWI549042B true TWI549042B (zh) 2016-09-11

Family

ID=4960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7230A TWI549042B (zh) 2013-05-15 2013-05-15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2671B (zh)
TW (1) TWI549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9185B (zh) * 2014-10-03 2016-11-2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指紋辨識與觸控偵測的顯示裝置
TWI601045B (zh) * 2015-08-07 2017-10-0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顯示驅動電路及觸控時間安排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5158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Seiki Takahashi Touch Screen Apparatus
TW201013495A (en) * 2008-09-30 2010-04-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In-cell capacitive type sensing input display device
US20120206412A1 (en) * 2008-06-24 2012-08-16 Changkeun Par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243688A (en) * 2011-04-27 2012-11-01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ype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4965B2 (en) * 2000-11-14 2004-08-31 Lg.Philips Lcd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90004282A (ko) * 2007-07-06 2009-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KR20110024531A (ko) * 2009-09-02 2011-03-0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5158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Seiki Takahashi Touch Screen Apparatus
US20120206412A1 (en) * 2008-06-24 2012-08-16 Changkeun Par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013495A (en) * 2008-09-30 2010-04-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In-cell capacitive type sensing input display device
TW201243688A (en) * 2011-04-27 2012-11-01 Lg Display Co Ltd In-cell type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2671A (zh) 2013-11-27
TW201443751A (zh) 2014-11-16
CN103412671B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2573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5685132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パネル、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482073B (zh) 觸碰偵測器及驅動其之方法,具觸碰偵測功能之顯示器,及電子單元
CN102375637B (zh) 显示装置及其方法、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TWI512365B (zh) 具有整合式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
JP5670124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駆動回路、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592842B (zh) 顯示單元,顯示方法,及包含一顯示單元之電子系統
JP536603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80376040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amera underwater
TWI556150B (zh)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控制方法
JP2011523111A (ja) 接触及び接近を感知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パネルを用いる接触及び接近感知方法
US20160188071A1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220156A (en) Display unit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788766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04679365A (zh) 触摸感测系统
JP547549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TWI549042B (zh) 顯示及觸控感測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裝置
JP5893784B2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6082799B2 (ja) 電子機器、検知回路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検知回路
KR20220094657A (ko) 터치패널과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터치검출방법
KR20150055357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패널의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US201402040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detectable signals of panel for data communication
TWM449307U (zh) 矩陣觸控顯示器
TW201643626A (zh) 觸控顯示裝置之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