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5932B - 通訊管理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訊管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5932B
TWI545932B TW102121577A TW102121577A TWI545932B TW I545932 B TWI545932 B TW I545932B TW 102121577 A TW102121577 A TW 102121577A TW 102121577 A TW102121577 A TW 102121577A TW I545932 B TWI545932 B TW I54593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system
talk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1502A (zh
Inventor
方天戟
李振忠
賴品琦
林家弘
陳明仁
林慶文
蔡精育
Original Assignee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21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593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278099.7A priority patent/CN104243280B/zh
Priority to US14/048,466 priority patent/US894236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1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1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5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59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48Location-based services which utilize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target
    • H04M3/42357Location-based services which utilize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target where th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o a monitoring entity such as a potential calling party or a call processing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65Presence services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terms of media capability or network connecti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通訊管理系統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通訊管理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動態調整通訊機制的通訊管理系統。
某些大公司(甚至是跨國大公司),為達到方便公司內部的通訊,除了用座機讓公司成員能彼此溝通以外,也會請電信業者提供多種通訊機制(如虛擬專用網路、網路電話、手機通話等),以方便公司成員能將其行動電話具有座機的功能。如此一來,即便公司成員不在其座位上,當有其他人打其分機時,該公司成員可利用其行動電話來接其分機電話,故而,不會漏接分機電話。
然而,這些通訊機制有其適合的應用狀況與不適合的應用狀況。如果能讓公司成員使用正確的通訊機制,可以兼顧成本與品質。相反地,如果使用錯誤的通訊機制,可能會導致通訊的成本增加或品質降低。
這些通訊機制有其適用的應用狀況。但如果通訊機制愈來愈多種,公司成員在自行選擇其適用的通訊機制上會有麻 煩,因為公司成員得要記憶很多通訊通制、通訊規則等。此外,如果成員目前狀況(如目前位置、是否出差與個人偏好等)變動的話,成員可能得要選擇另一種通訊機制,造成成員的使用麻煩。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通訊管理系統,其能依照偏好(如成本與品質)來動態調整通訊機制。
本案係有關於一種通訊管理系統,其能依照使用者目前狀況(如目前位置、是否出差與個人需求等)來動態調整通訊機制。
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通訊管理系統,該通訊管理系統包括:一管理系統,用以管理至少一使用者之基本資訊;以及一服務系統,回應於一發話方所提出之一通訊需求,向該管理系統取得一受話方之一基本資訊與一目前位置資訊,並向該發話方取得該發話方之一目前位置資訊與一偏好資訊,根據一通訊機制系統因素以產生一通訊機制腳本給該發話方選擇,該發話方據以進行通話。
為了對本案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通訊管理系統
100a‧‧‧應用程式介面服務系統
100b‧‧‧後台管理系統
100c‧‧‧資料庫
110‧‧‧管理者
120‧‧‧使用者
130‧‧‧發話方
140‧‧‧行動裝置
150‧‧‧衛星
210~240、310~390‧‧‧步驟
第1圖顯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之通訊管理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之如何建立最佳通訊機制之示意 圖。
第3圖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的整體系統流程圖。
第4圖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的通訊機制腳本(其顯示於發話方行動裝置)的一例。
本說明書的技術用語係參照本技術領域之習慣用語,如本說明書對部分用語有加以說明或定義,該部分用語之解釋係以本說明書之說明或定義為準。以下內容係關於通訊機制選擇,對於該領域習見的技術或原理,若不涉及本案之技術特徵,將不予贅述。此外,圖示中元件之形狀、尺寸、比例以及流程之步驟順序等僅為示意,係供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瞭解本案之用,非對本案之實施範圍加以限制。
另外,以下說明內容之各個實施例分別具有一或多個技術特徵,然此並不意味著使用本案者必需同時實施任一實施例中的所有技術特徵,或僅能分開實施不同實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術特徵。換句話說,在可能實施的前提下,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本案之揭露內容,並視自身的需求或設計理念,選擇性地實施任一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或者選擇性地實施複數個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之組合,藉此增加本案實施彈性。
本案實施例之技術特徵並非對本案之限制,僅供本案舉例說明暨本技術領域人士瞭解本案之用。此外,在可能實施 的前提下,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依據本案揭露內容來選擇等效技術、元件或步驟來實現本案,亦即本案之實施並不侷限於本案所揭露之實施例。
另外,如果本案實施例所揭露之元件為已知元件的話,在不影響充分揭露及可據以實現的情形下,以下說明對於這些已知元件的細節將予以節略。
現請參考第1圖,其顯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之通訊管理系統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根據本案實施例之通訊管理系統100包括:應用程式介面(API,application interface)服務系統100a,後台管理系統100b與資料庫100c。
如第1圖所示,管理者110透過後台管理系統100b來輸入公司的各廠區/各分公司的相關資訊(如各廠區/各分公司的地理位置(可以GPS位置來表示)、其範圍、其所在國家、其所在區域等)、通訊機制組合(如撥號方式、費用、品質等)至資料庫100c。在此,撥號方式比如是,當欲撥打外線時,得先要撥某一特定號碼(比如“0”),這類的設定。
使用者120可透過後台管理系統100b來提供其差旅相關資訊,以存入至資料庫100c。在此,使用者120的差旅相關資訊比如包括:使用者的出差時間、出差目的地等。
當發話方130欲打電話給受話方時,發話方130可透過行動裝置140(比如是手機、具通訊功能的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來選擇欲撥打的受話方,並輸入發話方130的個人偏好權重 (包括偏好、品質、成本等)。行動裝置140上安裝有應用程式(未顯示)。
此外,發話方130的位置資訊可由,比如,衛星150來定位發話方130的位置(透過衛星定位是選擇式的),或者是,使用者自行輸入其目前所在位置。
受話方的位置可由資料庫100c提供相關資料給應用程式介面服務系統100a進行判斷。亦即,應用程式介面服務系統100a可根據各廠區/各分公司的相關資訊、受話方差旅資訊來找出受話方的目前所在位置。之後,應用程式介面服務系統100a可根據發話方位置、受話方位置、發話方偏好權重與通訊組合規則,找出最佳通訊機制,據以產生撥號串給發話方。之後,發話方可依據所接收到的撥話串,來進行與受話方之間的通訊。故而,對發話方而言,其並不需要知道受話方目前所在位置,也不需要知道通訊機制、通訊規則等,但發話方可依據所建立的最佳通訊機制來進行通話。
此外,在發、受話方進行通話時,已建立的最佳通訊機制不會被動態改變。亦即,此最佳通訊機制在雙方開始通話之前就已建立好。更甚者,當有至少一項相關資訊改變時,比如發話方/受話方的所在位置改變、通訊規則改變或者是發話方偏好改變的話,則系統需要再次建立最佳的通訊機制。亦即,如果各項相關資訊皆未改變的話,則可依照先前所建立好的最佳通訊機制而不需改變。
現請參照第2圖,其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之如何建立最佳通訊機制之示意圖。成員比如是公司的員工,在此實施例中,公司可視為一個大群組,而公司員工則是此群組中的成員。如第2圖所示,成員向通訊管理系統100提出通訊需求。於步驟210中,通訊管理系統100取得受話方的資訊。在此,受話方的資訊比如是受話方的座機分機號碼、手機號碼、群組號碼或其任意組合等。在本實施例中,電信業者與公司簽訂合約。比如但不受限於,電信業者為企業量身設計的虛擬專用網路。可依企業客戶的不同需求,所有公司員工被設定為同一群組,此群組內成員間之通話可以利用簡碼/群組號碼撥號並享有優惠費率。如此一來,公司成員在交換機的涵蓋範圍內可利用電信業者所提供的電信服務來進行網內互打。所以,以此合約來看,公司視為一個大群組,公司員工視為其群組底下的成員,每個公司員工會被指定一個群組號碼。
於步驟220中,在建立最佳通訊機制時,考量動態因素。在此所謂的動態因素包括但不受限於,受話方的差旅狀況(時間與地點等)、發話方的位置等。
於步驟230中,在建立最佳通訊機制時,尚需考量系統因素。在此,系統因素比如是,通訊機制範圍(比如,是交換機的涵蓋範圍)、通訊機制設定條件(其比如是,當成員連線至國內公司虛擬專用網路時,此(國內)公司虛擬專用網路會連線至位於國外的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等)、通訊機制費用、通訊規則等或 其任意組合。
於步驟240中,通訊管理系統100產生最佳通訊機制。亦即,通訊管理系統依據受話方資訊、動態因素、系統因素、發話方的個人偏好,計算出最佳的通訊機制組合,提供給發話方。在發話方透過行動電話140接收到通訊管理系統100所提供的最佳的通訊機制組合後,發話方可在其行動電話140上選擇要用哪一個種通訊機制與受話方進行通話。
所以,成員不需要了解上述的各項設定、各種規則等,但成員可依據所接收到的最佳通訊機制來進行通話。
現請參考第3圖,其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的整體系統流程圖。如第3圖所示,首先,於步驟310中,發話方提出通訊需求。接著,於步驟320中,應用程式(此乃是安裝於發話方的行動裝置140上的應用程式)取得由發話方所輸入的受話方姓名。於步驟330中,應用程式取得發話方的目前所在位置與發話方通訊偏好目標(成本、品質等)。比如,發話方通訊偏好目標如下表1所示:
以上表1為例,在偏好權重中,成本的權重為70%而品質權重為30%。這代表,對於此次的通訊需求,發話方較為 重視成本,而較不重視品質。應用程式所取得的資訊(受話方姓名、發話方所在位置與發話方通訊偏好目標)會傳送給AP1服務系統100a。而發話方的通訊偏好目標則會存在於資料庫100c中的偏好權重子資料庫。
接著,於步驟340中,API服務系統100a向資料庫100c中的成員基本資訊子資料庫取得受話方的基本資訊(如受話方的座機分機號碼、手機號碼、群組號碼)。
於步驟350中,API服務系統100a向資料庫100c中的差旅資料子資料庫取得受話方的差旅資料(差旅位置與時間等),以得知受話方的目前所在位置,其關乎通訊機制之選擇。
接著,於步驟360中,API服務系統100a從資料庫100c中的通訊機制商用性規則子資料庫與偏好權重子資料庫來計算最佳通訊機制組合。偏好權重子資料庫存有發話方的偏好權重(如表1)。通訊機制商用性規則子資料庫包括:通訊方式、通訊規則、費用、品質等。
接著,於步驟370中,API服務系統100a更從資料庫100c中的通訊機制使用設定子資料庫取出通訊機制使用設定,以從所計算出的最佳通訊機制組合來組成通訊機制腳本。
於步驟380中,發話方的行動裝置的應用程式顯示通訊機制腳本,此通訊機制腳本包括數種目前可供發話方選擇的撥話方式。
於步驟390中,發話方選擇最佳通訊機制並進行通 話。
下表2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建立通訊機制組合,以更進一步建立出最佳通訊機制組合。為方便舉例說明,在此以發話方與受話方之間有4種通訊方式做說明如何建立通訊機制組合,但當知本案並不受限於此。雖然下表2以受話方在國外分公司為例做說明,但當知本案並不受限於此。如以表2為例,則發/受話方間可利用「發話方手機直撥受話方手機來通話」,或是,「發話方與受話方之間利用虛擬專用網路來通話」,或是,「發話方與受話方之間利用網路電話來通話」。
在表2中,第1種通訊方式代表發話方利用手機撥受話方的手機號碼給受話方。亦即,發話方並未利用虛擬專用網路或網路電話來進行通話。第2種通訊方式則代表,當發話方處在台灣公司內部(亦即,發話方在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的涵蓋範圍內)且受話方在國外分公司內部(亦即,發話方在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的涵蓋範圍內),則發話方可利用手機撥打至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這段通訊不收取費用,因為台灣公司與電信業者之間有簽訂合約),再由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這段免費),再由國 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受話方的手機(這段免費)。第3種通訊方式則代表,當發話方處在台灣公司外部(亦即,發話方在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的涵蓋範圍之外)且受話方在國外分公司內部,則發話方可利用手機撥打至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這段通訊需要費用,因為發話方已在台灣虛擬專用網路交換機涵蓋範圍外,所以,發話方要負擔用手機打電話至台灣虛擬專用網路交換機的這筆費用),再由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這段免費),再由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受話方的手機(這段免費)。第4種通訊方式則代表發話方利用網路連線至網路電話的伺服器,網路電話的伺服器利用網路連接至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這段免費),再由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受話方的手機(這段免費)。“19878”則是代表受話方在虛擬專用網路的簡碼(亦即群組號碼)。
另,如果發話方與受話方之間可利用多種網路電話(比如,現下流行的line,或者是skype或者是微軟公司所推的Lync等)來進行通話的話,則每一種網路電話都要視為是一種通訊方式,而分別制定其通訊規則,通訊費用,通訊品質等。
在本例中,撥號規則是指,要藉由撥打何種號碼才能連線至目的。以表2的第2種通訊方式為例,“888”是讓處在公司內部發話方的手機撥號至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在以前,這需要發話方自行記憶與輸入),“387”則是台灣虛擬專 用網路的交換機撥打至國外分公司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在以前,這需要發話方自行記憶與輸入);以表2的第3種通訊方式為例,“12345”是讓處在公司外部發話方的手機撥號台灣虛擬專用網路的交換機(在以前,這需要發話方自行記憶與輸入);以表2的第4種通訊方式為例,“2”是發話方的手機要撥號至網路電話的伺服器(在以前,這需要發話方自行記憶與輸入)。
故而,以表2為例,「通訊機制」比如但不受限於,通訊方式與撥號方式。通訊機制組合包括:一通訊方式、受話方之目前位置資訊、發話方之目前位置資訊、撥號方式、通訊成本、通訊品質或其任意組合。
在得到表2的通訊機制組合後,接著,將發話方的偏好納入考量,以得到下表3的最佳通訊機制組合表。
在上表3中,將費用與品質分別給予正規化。“費用(正規化)”愈高代表其成本愈低,而“品質(正規化)”愈高則代表其品質愈好。由於在上表1中,使用者的費用權重是70%而品質權重是30%,可據以來得到每一種通訊方式的分數。以第1種通訊方式為例,其費用(正規化)是50與品質(正規化)是80,則其分數是50*70%+80*30%=35+24=59。其餘通訊方式的分數可依此類推。接著,將所有通訊方式依照其分數高低加以排名,以表3為例,排名分別是:網路電話、虛擬專用網路(公司內部)、虛擬 專用網路(公司外部)與手機。
接著,根據最佳通訊機制組合,來得到通訊機制腳本,其乃是將電話號碼顯示出來。第4圖顯示根據本案實施例的通訊機制腳本(其顯示於發話方行動裝置)的一例。當API服務系統100a得到通訊機制腳本後,其會傳送給發話方的行動裝置140,故而,發話方的行動裝置140會顯示出幾組撥號號碼,發話方可選擇其中一組撥號號碼來與受話方進行通話。一般來說,其顯示方式比如但不受限為,顯示在愈上方的,其排名愈高。
現請再參考第1圖。在本案實施例中,為達上述功能,發話方的行動裝置140至少包括:(選擇性)定位模組,其透過衛星來定位出發話方的目前位置;通訊模組,用以讓發話方進行通訊;資料輸入模組:進行資料輸入與選擇(從通訊機制腳本中擇一);以及應用程式:當發話方選擇欲撥打的受話方後,發話方可透過此應用程式來輸入個人偏好權重,並接收由API服務系統100a所傳來的通訊腳本以進行顯示,及接收使用者的選擇。
API服務系統100a則要包括通訊機制組合運算模組,其針對使用者偏好權重、差旅資訊、發/受話方位置等動態資訊進行計算,以產生最佳通訊機制組合表。
後台管理系統則包括:成員基本資訊模組:維持成員的基本資訊及其所能應用的通訊方式;差旅資訊模組:維護成員差旅相關資訊(差旅時間、位置等);公司/分公司/廠區判定資訊模組:維護公司/分公司/廠區的相關判定資訊(如其GSP位置、範 圍、所在國家、所在區域(省、縣、市等));以及通訊機制規則模組:維護通訊機制規則資料(通訊方式、撥號方式、費用、品質等)。
綜上所述可知,本案上述實施例可事先依照各種通 訊機制、各種狀況與偏好,將成員目前狀況(發/受話方的位置)納入考量,以取得最佳通訊機制。而且,系統可將計算好的各種通訊機制加以組合,以供成員選擇。所以,成員不需要了解各種通訊機制的使用狀況與使用規則,而且,成員也不需要了解依其偏好的話要如何選擇最佳通訊機制。而且,即便成員的狀況有所變動,系統也會自動動態調整最佳通訊機制,所以,使用者無論在任何狀況下都可選擇最佳通訊機制來進行通話。
此外,本案另一實施例可用於社群應用。比如,當某一使用者的手機上安裝有本案實施例精神的應用程式後,此使用者可組成一個群組,將其好友、同事、家人等拉入至此群組中。當然,加入群組的每個成員的手機都要安裝此應用程式。群組中的每個成員可在此應用程式上輸入其偏好權重、通訊方式、通訊規則。另外,此應用程式可至各電信業者下載電信業者的資費方案或者是使用者可自行輸入所目前所用的資費方案。如此一來,使用者在打電話給此群組的其他成員時,應用程式會自動選擇最好/最經濟/最適用的資費方案給使用者,使用者無需記憶此時要用哪個資費方案來打電話。
相反地,在目前,如果無此應用程式的話,則使用者如果想要省錢的話,則其得自行記憶/搜尋目前要用哪個資費方 案才能進行最經濟的通話。對於使用者而言,這是很麻煩的事。
綜上所述,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10~390‧‧‧步驟

Claims (9)

  1. 一種通訊管理系統,該通訊管理系統包括:一管理系統,用以管理至少一使用者之基本資訊;以及一服務系統,回應於一發話方所提出之一通訊需求,向該管理系統取得一受話方之一基本資訊與一目前位置資訊,並向該發話方取得該發話方之一目前位置資訊與一偏好資訊,該服務系統從複數個通訊機制組合中選擇出一最佳通訊機制組合,以產生一通訊機制腳本,該服務系統對該些通訊機制組合進行正規化,並根據該發話方之該偏好資訊來排名經正規化後的該些通訊機制組合,以產生該最佳通訊機制組合,該通訊機制腳本給該發話方選擇,該通訊機制腳本包括供該發話方選擇的複數種撥話方式,該發話方據以進行通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該管理系統更管理:一公司的各廠區或各分公司的一相關地理位址資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更包括:一資料庫,用以儲存該至少一使用者之基本資訊、該受話方之一目前差旅資訊及該發話方之該偏好資訊;該服務系統根據該受話方之該目前差旅資料與該公司的各廠區或各分公司的該相關地理位置資訊來取得該受話方之該目 前位置資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該發話方之該目前位置資訊由該發話方之一行動裝置自動取得,或由該發話方手動輸入至該行動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如果該受話方之該目前位置資訊、該發話方之該目前位置資訊或該發話方之該偏好資訊之任一項改變時,該服務系統動態產生該通訊機制腳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該受話方之該基本資訊包括一座機分機號碼、一手機號碼或一群組號碼,或其任意組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該服務系統更根據一通訊機制系統因素來產生該通訊機制腳本,該通訊機制系統因素包括:一通訊機制範圍、一通訊機制設定、一通訊機制費用、一通訊規則或其任意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各通訊機制組合包括:一通訊方式、該受話方之該目前位置資訊、該 發話方之該目前位置資訊、一撥號方式、一通訊成本、一通訊品質或其任意組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管理系統,其中,該通訊機制腳本顯示於該發話方的一行動裝置上,該通訊機制腳本包括複數個撥號串,各撥號串相關於該些通訊機制組合之一,回應於該發話方之一選擇,該行動裝置根據被該選擇之該撥號串撥號給該受話方。
TW102121577A 2013-06-18 2013-06-18 通訊管理系統 TWI545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577A TWI545932B (zh) 2013-06-18 2013-06-18 通訊管理系統
CN201310278099.7A CN104243280B (zh) 2013-06-18 2013-07-04 通信管理系统
US14/048,466 US8942362B2 (en) 2013-06-18 2013-10-08 Commun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577A TWI545932B (zh) 2013-06-18 2013-06-18 通訊管理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1502A TW201501502A (zh) 2015-01-01
TWI545932B true TWI545932B (zh) 2016-08-11

Family

ID=52019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577A TWI545932B (zh) 2013-06-18 2013-06-18 通訊管理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2362B2 (zh)
CN (1) CN104243280B (zh)
TW (1) TWI545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5746A (zh) * 2015-08-26 2016-01-13 无锡华海天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通讯录上显示费用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6005B1 (en) * 1997-03-25 2003-04-08 At&T Corp. Active user registry
US20050025302A1 (en) * 2002-07-23 2005-02-03 Greg Schmid Virtual private 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988132B2 (en) * 2001-03-15 2006-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establishing preferred modalities or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participants' preferences and contexts
FR2849315B1 (fr) * 2002-12-24 2005-08-26 Cit Alcatel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donnees pour l'etablissement de communications par selection de terminaux d'utilisateurs en fonction de leur accessibilite
CN1870680A (zh) * 2005-05-23 2006-11-29 曾玠澄 通讯交换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001279A (zh) * 2006-01-09 2007-07-18 杭州世导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及通信管理方法
CN101808154A (zh) * 2009-02-13 2010-08-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1587482A (zh) * 2009-07-09 2009-11-25 山东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电话机查询位置关联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280A (zh) 2014-12-24
US8942362B2 (en) 2015-01-27
CN104243280B (zh) 2018-09-11
US20140369482A1 (en) 2014-12-18
TW201501502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1811B2 (en) Notifications of incoming messages
EP167288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ustomization of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of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based on an active communications session
US101716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all-based data communication
US7912983B1 (en) Multi-layer stack platform for cloud communications
KR20130103682A (ko) 통신 요청들을 터미네이팅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과 방법들
KR20110108363A (ko) 통화를 중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MX2007006149A (es)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ones controlado por usuario.
US20080062970A1 (en) Instant message call connect system method and interface
WO20030214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with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s
US85831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ersonal phone extension
US10701204B2 (en) Establishing telephone calls
CN101779424A (zh) 利用移动通信终端的网络电话及一般电话使用系统及方法
TWI545932B (zh) 通訊管理系統
EP2701370B1 (en) Automatic Contact Population
US9503487B2 (en) Call coupling
US79573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hybrid telephony service
US2008006932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0033873B1 (en) One-click conference calling
CN101635776A (zh) 一种即时聊天工具对话框文本呼出pstn的系统和方法
US810793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KR102337214B1 (ko) 전화 통화시 음성과 데이터를 결합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397233B2 (ja) 着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着信制御方法
KR20070006395A (ko) 번호대신 아이디를 문자메시지로 전송하여 전화연결하는아이디콜 서비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1682548U (zh) 基于集团电话和网络语音技术的通讯装置
KR20150069975A (ko) 통합 발신자 정보 표시 장치 및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