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4897B -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4897B
TWI544897B TW101132031A TW101132031A TWI544897B TW I544897 B TWI544897 B TW I544897B TW 101132031 A TW101132031 A TW 101132031A TW 101132031 A TW101132031 A TW 101132031A TW I544897 B TWI544897 B TW I5448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detecting
detecting unit
pupil
tes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2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0201A (zh
Inventor
鍾郁芬
王芃翔
林俊安
Original Assignee
榮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榮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榮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1132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48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0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0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4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4897B/zh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偵測裝置及偵測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近年來,在半導體科技與製程日新月異的進步之下,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與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影像感測裝置的體積、成本及耗電量降低,因而得以廣泛地應用在例如為手持式數位相機或是智慧型手機的攝相機等可攜式產品上。然而,由於可攜式裝置上的影像感測裝置常由於使用者的輕微晃動或是移動而使得影像模糊,進而增加使用者的困難度。
而在醫療儀器的應用上,例如在視網膜或眼底攝相機等生理影像擷取裝置中,由於透過狹小的瞳孔以對準視網膜,因此即使是微小的振動亦會大幅影響光學系統的取像範圍,且會造成影像模糊,進而降低影像品質。如此一來,往往使得醫師難以根據錯誤的取像範圍與模糊的影像判斷病情。為了得到清晰的影像以供醫師判別生理狀況,通常將影像感測裝置安裝於一固定桌台上,藉著醫護人員以人工方式調整影像感測裝置而對正病患的瞳孔位置後再對焦於其視網膜進行攝相。如此一來,拍攝一張眼底視網膜的 照片會花費大量時間,同時亦易造成病患的眼睛更加疲勞。甚至對於罹患例如眼球顫動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其無法控制眼球或身體顫動,因而使得手動拍攝視網膜的難度及花費時間提高許多,亦增加醫護人員以及病患的負擔。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其可自我適應於待測物的移動,而達到良好的取像範圍及擷取良好的待測物影像。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偵測方法,其可適應於待測物的移動,而達到良好的取像範圍及擷取良好的待測物影像。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影像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一待測物,影像偵測裝置包括一光源、一光遮罩、一鏡頭模組、一影像偵測單元及一控制單元。光源提供一照明光束。光遮罩配置於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光遮罩具有一透光開孔,照明光束經由透光開孔通過光遮罩。鏡頭模組配置於來自透光開孔的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將照明光束投射至待測物,待測物將照明光束反射成一影像光束。鏡頭模組配置於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影像偵測單元配置於來自鏡頭模組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鏡頭模組將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影像偵測單元上。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影像偵測單元,且根據影像偵測單元所偵測到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待測物為眼球,並且 控制單元辨識出影像偵測單元所偵測到的影像中的眼球之瞳孔影像,且判斷出瞳孔影像在影像偵測單元上的位置,並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且控制單元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控制單元先確認瞳孔影像的位置是否在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若為否,則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控制單元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計算出光遮罩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與影像偵測單元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控制單元使光遮罩以第一對應移動量移動,且使影像偵測單元以第二對應移動量移動後,照明光束入射眼球的瞳孔,且眼球的眼底於影像偵測單元所形成之影像對準影像偵測單元。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影像偵測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致動器及一第二致動器。第一致動器電性連接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藉由第一致動器驅使光遮罩移動。第二致動器電性連接至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藉由第二致動器驅使影像偵測單元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鏡頭模組包括一前透鏡群以及一分光單元。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透光開孔的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配置於來自待測物的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分光單元配置於照明光束與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分光單元使來自透光開孔的照明光束傳遞至前透鏡群,且使來自待測物的影像光束傳遞至影像偵測單元。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影像偵測單元的移動與光遮罩的移動皆為相對於光源與鏡頭模組的相對移動。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偵測方法,用以偵測一待測物,此影像偵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照明光束。使照明光經由一光遮罩的一透光開孔而傳遞至待測物。將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一影像偵測單元上。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待測物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待測物為眼球,並且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眼球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包括辨識影像偵測單元所偵測到的影像中的瞳孔影像、判斷瞳孔影像在影像偵測單元上的位置、計算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以及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待測物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更包括在計算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之前,先確認瞳孔影像的位置是否在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若為否,則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的步驟包括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計算出影像偵測單元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與光遮罩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以及以第一對應移動量與第二對應移動量分別移動光遮罩與影像偵測單元,以使照明光束入射眼球的瞳孔,且使眼球的眼底於影像偵測單元所形成之 影像對準影像偵測單元。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將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影像偵測單元上的方法包括利用一鏡頭模組將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影像偵測單元上。並且,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眼球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的方法包括使光遮罩相對鏡頭模組移動以及使影像偵測單元相對鏡頭模組移動。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中,由於根據影像感測單元所偵測到的待測物的影像偏移的狀態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因此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可適應於待測物的移動而獲得良好的取像範圍與影像品質。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依照圖1之實施例中光遮罩的詳細示意圖。請先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偵測裝置10用以偵測一待測物20。在本實施例中,待測物20例如為眼球,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待測物20可以是任何能夠利用影像偵測裝置10的光學系統偵測到的物體。影像偵測裝置10包括一光源100、一光遮罩110、一鏡頭模組120、一影像偵測單元130及一控制單元140。光源100可為一可見光光源,並可 提供一照明光束L。或者,在其他實施例中,光源100亦可以是一不可見光源,例如是用以提供紅外光束的光源。光遮罩110配置於照明光束L的傳遞路徑上。再請參照圖1及圖2,光遮罩110具有一透光開孔111,照明光束L經由透光開孔111通過光遮罩110。在本實施例中,透光開孔111例如可為環狀開孔,照明光束L通過此環狀開孔後可形成一環狀照明光束。其中,環狀照明光束可避免於眼底產生較集中的反射光,並可均勻地透過瞳孔PL而照亮位於眼底的視網膜R,因此可增加影像品質。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透光開孔111可依照待測物20的類型與形狀設計而具有不同之形狀,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20配置於來自透光開孔111的照明光束L的傳遞路徑上,以將照明光束L投射至待測物20。待測物20將照明光束L反射成一影像光束B。鏡頭模組120配置於影像光束B的傳遞路徑上。其中,鏡頭模組120可包括一前透鏡群122以及一分光單元124。前透鏡群122配置於來自透光開孔111的照明光束L的傳遞路徑上,且配置於來自待測物20的影像光束B的傳遞路徑上。分光單元124配置於照明光束L與影像光束B的傳遞路徑上。在本實施例中,分光單元124為分光鏡(beam splitter),即部分穿透部分反射鏡,例如為半穿透半反射鏡。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分光單元124亦可以是偏振分光器(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或其他類型的分光器。分光單元124使來自透光開孔111的照明光束L傳遞 至前透鏡群122,且使來自待測物20的影像光束B傳遞至影像偵測單元130。
在本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20更包括一第一後透鏡群126,配置於照明光束L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透光開孔111與分光單元124之間。此外,根據實際的需求,鏡頭模組120可包括一反射器129,配置於第一後透鏡群126與透光開孔111之間,且將來自透光開孔111的照明光束L反射至分光單元124,例如是使照明光束L經由第一後透鏡群126而傳遞至分光單元124。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20中亦可不設有反射器129,而讓來自透光開孔111的照明光束L朝向分光單元124。或者,第一後透鏡群126可以是配置於反射器129與透光開孔111之間。反射器129例如為反射鏡(mirror)或反射稜鏡。
在本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20更包括一第二後透鏡群128,配置於影像光束B的傳遞路徑上,且位於分光單元124與影像偵測單元130之間。此外,每一個透鏡群可包含一片透鏡或多片透鏡,而在圖1中是以一片透鏡為例。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分光單元124將來自透光開孔111的至少部分照明光束L反射至前透鏡群122,且來自前透鏡群122的至少部分影像光束B穿透分光單元124而傳遞至影像偵測單元13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是來自透光開孔111的至少部分照明光束L穿透分光單元124而傳遞至前透鏡群122,且分光單元124將來自前透鏡群122的至少部分影像光束B反射至影像偵測單元130。
當眼球20的瞳孔PL位於位置200時,光源100發出的照明光束L0可透過位於位置F0的光遮罩110,經過分光單元124分光朝向眼球20傳遞並透過前透鏡群122傳遞至眼球20的眼底。而眼底的影像光束B0可再透過前透鏡群122成像於影像感測單元130的位置1300上。影像偵測單元130配置於來自鏡頭模組120的影像光束B的傳遞路徑上,鏡頭模組120將待測物20的影像成像於位於位置P0的影像偵測單元130。其中,影像偵測單元130例如可為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感測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其可偵測來自待測物20的影像光束B。在本實施例中,鏡頭模組120的結構與排列方式僅用於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40電性連接至影像偵測單元130,且根據影像偵測單元130所偵測到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使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移動。其中,控制單元140例如為一處理器(processer)或一控制晶片。影像偵測單元130的移動與光遮罩110的移動皆可為相對於光源100與鏡頭模組120的相對移動。舉例而言,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可影像偵測裝置10內部相對於整個影像偵測裝置10移動。亦即,在本實施例中,可藉由影像偵測單元130及控制單元140的協同作用,當待測物20處於移動狀態時,控制單元140可調整影像偵測單元130 及光遮罩110的位置以適應移動的待測物20之影像光束B,因此可降低待測物20之移動對影像的影響,進而得到正確的取像範圍及改善影像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偵測裝置130可更包括一第一致動器131及一第二致動器132。第一致動器131電性連接至控制單元140,控制單元140藉由第一致動器131驅使光遮罩110移動。第二致動器132電性連接至控制單元140,控制單元140藉由第二致動器132驅使影像偵測單元130移動。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40可辨識出影像偵測單元130所偵測到的影像中的瞳孔影像,且可判斷出瞳孔影像在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位置,並可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且控制單元140可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移動。亦即,在本實施例中,可藉由控制單元140控制第一致動器131及一第二致動器132調整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移動以抵銷瞳孔PL的偏移量並追蹤瞳孔PL的位置,如此一來,當鏡頭模組120對焦於眼底(如視網膜R)時,視網膜R的影像才能夠對應地成像於影像偵測單元130上,而較不會有因取像範圍錯誤而導致只有部分視網膜R的影像成像於部分影像偵測單元130上,而另一部分影像偵測單元130則接受到來自瞳孔PL以外的組織(例如虹膜)的反射光。如此一來,便能夠有效改善因眼球移動造成取像範圍錯誤的問題。此外,由於當眼球移動時,視網膜的影像也會跟著移動,而此時由於影像偵測單元130也隨著視 網膜的影像的移動而移動,因此視網膜的影像相對於影像偵測單元130而言接近於處於靜止的狀態。所以,此時當影像偵測單元130進行取像時,所取得的視網膜的影像較不會有模糊的問題。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40可先確認瞳孔影像的位置是否在影像偵測單元130的中央區域。若為否,則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舉例而言,當眼球20從位置200移動到位置201時,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為偏移量d1,亦即瞳孔影像從位置P0到位置P1的距離時,控制單元140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d1計算出光遮罩110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M1與影像偵測單元130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J1。控制單元140使光遮罩110以第一對應移動量M1移動(亦即光遮罩110從位置F0移動到位置F1)且使影像偵測單元130以第二對應移動量J1移動後(亦即影像偵測單元130從位置1300移動到位置1301後),照明光束L1入射眼球20,且眼球20的眼底於影像偵測單元130所形成之影像對準影像偵測單元130。亦或是,當眼球20移動由位置200到位置202時,其瞳孔影像成像於P2,而光遮罩110可藉由相應地移動到位置F2使得照明光束L2能對準瞳孔PL,以及影像偵測單元130可相應地移動到位置1302使得影像光束B2能對準影像偵測單元1302。因此,當瞳孔PL由於身體或眼部移動時,光源100所發出的照明光束L仍可對準瞳孔PL而均勻照明眼底,並且眼底的影像仍可被維持在影像偵測單元130中,因此影像 偵測單元130仍可得到穩定清晰的眼底影像。上述之光遮罩110及影像偵測單元130的移動方向僅用於舉例說明,實際之光遮罩110的移動方向及影像偵測單元130的移動方向可對應鏡頭模組120的光學結構而有所不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10中,由於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可相對於整個影像偵測裝置10移動,且使用者可以不用刻意移動整個影像偵測裝置10來改善取像範圍錯誤或影像模糊的問題,因此本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10可作為手持式眼底攝像儀,而使得手持式眼底攝像技術得以實現而符合需求。
圖3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之影像偵測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圖2及圖3,本實施例之影像偵測方法可應用於圖1之影像偵測裝置10中,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影像偵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照明光束L(步驟S110),例如為利用光源100來提供照明光束L。再使照明光L經由光遮罩110的透光開孔111而傳遞至待測物(步驟S120),例如將照明光束L經由鏡頭模組120而傳遞至待測物20。然後,將待測物20的影像成像於一影像偵測130單元上(步驟S130),例如再透過透鏡模組120將待測物20的影像光束B傳遞到影像偵測單元130上。之後,根據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待測物20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110及影像偵測單元130(步驟S140),例如根據待測物20的影像偏移量d1來移動影像感 測單元130以及光遮罩110。其中,步驟S120中的待測物20例如可為眼球,而透光開孔111可為環狀開孔。詳細而言,在步驟S130中,將待測物20的影像成像於一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方法可包括利用一鏡頭模組120將待測物20的影像成像於影像偵測單元130上。而在步驟S140中,根據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待測物20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110及影像偵測單元130的方法可更包括使光遮罩110相對鏡頭模組120移動以及使影像偵測單元130相對鏡頭模組120移動。其中,光遮罩110相對鏡頭模組120移動的移動方向以及使影像偵測單元130相對鏡頭模組120移動的移動方向例如可為同向或反向,可視鏡頭模組120之設計而定。影像感測裝置130的運作方法的其他步驟可參照上述影像感測裝置10的說明,在此則不再贅述,並且上述步驟的順序為用以說明,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4是依照圖3實施例中之影像偵測方法中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待測物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40包括辨識影像偵測單元130所偵測到的影像中的瞳孔影像(步驟S141)、判斷瞳孔影像在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位置(步驟S142)、計算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步驟S143)以及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移動(步驟S144)。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可於執行步驟S142前先判斷影像偵測單元130是否能辨識出瞳孔PL的影像(步驟1411)。 若為否,則回到步驟S141而重新辨識。若為是,則進行步驟S142以判別瞳孔影像在影像偵測單元130上的位置。藉此,以增加擷取影像時的正確性。此外,步驟S140更包括在計算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之前,先確認瞳孔影像的位置是否在影像偵測單元130的中央區域(步驟S1421),若為否,則計算出瞳孔影像的位置之偏移量。若為是,則可對眼底進行影像的擷取(步驟S145)。在擷取影像之後,可再回到步驟S141以準備後續的拍攝。藉此,影像偵測單元130與光遮罩110可自動地追蹤瞳孔PL的位置並穩定地將光透過瞳孔PL導入眼底,以提供眼底均勻且穩定的照明光源。
更詳細而言,如圖5所繪示,步驟S144更包括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計算出光遮罩110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M1與影像偵測單元130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J1(步驟1441)以及以第一對應移動量M1與第二對應移動量J1分別移動光遮罩110與影像偵測單元130,以使照明光束L入射眼球的瞳孔PL,且使眼球的眼底於影像偵測單元130所形成之影像對準影像偵測單元130(步驟1442)。影像感測裝置130的運作方法的其他步驟可參照上述影像感測裝置10的說明,在此則不再贅述,並且上述步驟的順序為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中,利用控制單元判別影像偵測單元上的待測物影像的成像位置,若其成像位置發生偏移,則可藉由控制單元(例如為處理器)計算待測 物影像成像的偏移量以及需回饋給控制影像偵測單元及光遮罩的對應移動量,再回饋給控制影像偵測單元及光遮罩以改變影像偵測單元及光遮罩的位置,因此可使得光源對準待測物(例如為眼球)並且使待測物的影像對準影像偵測單元。藉此,影像偵測裝置可自動地適應待測物的顫動或移動,進而降低其顫動或移動對影像品質的影響,並且可降低偵測影像的時間以及難度,例如在醫療影像的應用上,自動偵測眼球瞳孔位置以及自動對焦在眼底以擷取影像可節省醫護人員手動對焦的時間及難度,患者亦可藉由此自動化的影像偵測裝置隨時自行偵測眼底影像,而能節省大量醫療資源及就醫時間即可取得良好的眼底影像以供醫護人員做進一步的分析診斷,進而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以及診斷的準確性。
並且,在本發明之上述實施例之影像偵測方法中,由於根據影像感測單元所偵測到的待測物的影像偏移的狀態以相應地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而降低待測物的影像偏移程度,因此影像偵測方法可適應於待測物的移動而獲得良好的取像範圍與影像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影像偵測裝置
20‧‧‧待測物
100‧‧‧光源
110‧‧‧光遮罩
111‧‧‧透光開孔
120‧‧‧鏡頭模組
122‧‧‧前透鏡群
124‧‧‧分光單元
126‧‧‧第一後透鏡群
128‧‧‧第二後透鏡群
129‧‧‧反射器
130‧‧‧影像偵測單元
131‧‧‧第一致動器
132‧‧‧第二致動器
140‧‧‧控制單元
B、B0、B1、B2‧‧‧影像光束
d1‧‧‧偏移量
J1‧‧‧第二對應移動量
L、L0、L1、L2‧‧‧照明光束
M1‧‧‧第一對應移動量
PL‧‧‧瞳孔
R‧‧‧視網膜
200、201、202、1300、1301、1302、F0、F1、F2、P0、P1、P2‧‧‧位置
S110、S120、S130、S140、S141、S1411、S142、S143、S144、S1421、S1441、S1442、S145‧‧‧步驟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影像偵測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依照圖1之實施例中光遮罩的詳細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之影像偵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依照圖3實施例中之影像偵測方法中根據影像偵測單元上的待測物的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光遮罩及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的詳細流程圖。
圖5是依照圖4中根據瞳孔影像的偏移量來使影像偵測單元與光遮罩移動的步驟的流程圖
10‧‧‧影像偵測裝置
20‧‧‧待測物
100‧‧‧光源
110‧‧‧光遮罩
120‧‧‧鏡頭模組
122‧‧‧前透鏡群
124‧‧‧分光單元
126‧‧‧第一後透鏡群
128‧‧‧第二後透鏡群
129‧‧‧反射器
130‧‧‧影像偵測單元
131‧‧‧第一致動器
132‧‧‧第二致動器
140‧‧‧控制單元
B、B0、B1、B2‧‧‧影像光束
d1‧‧‧偏移量
J1‧‧‧第二對應移動量
L、L0、L1、L2‧‧‧照明光束
M1‧‧‧第一對應移動量
200、201、202、1300、1301、1302、F0、F1、F2、P0、P1、P2‧‧‧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影像偵測裝置,用以偵測一待測物,該影像偵測裝置包括:一光源,提供一照明光束;一光遮罩,配置於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該光遮罩具有一透光開孔,該照明光束經由該透光開孔通過該光遮罩;一鏡頭模組,配置於來自該透光開孔的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將該照明光束投射至該待測物,該待測物將該照明光束反射成一影像光束,該鏡頭模組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一影像偵測單元,配置於來自該鏡頭模組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該鏡頭模組將該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該影像偵測單元上;以及一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該影像偵測單元,且根據該待測物的影像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的偏移狀態來使該影像偵測單元與該光遮罩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待測物為眼球,並且該控制單元辨識出該影像偵測單元所偵測到的該影像中的該眼球之瞳孔影像,且判斷出該瞳孔影像在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位置,並計算出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之偏移量,且該控制單元根據該瞳孔影像的該偏移量來使該影像偵測單元與該光遮罩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先確認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是否在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若為否,則計算出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之偏移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控制單元根據該瞳孔影像的該偏移量計算出該光遮罩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該控制單元使該光遮罩以該第一對應移動量移動,且使該影像偵測單元以該第二對應移動量移動後,該照明光束入射該眼球的瞳孔,且該眼球的眼底於該影像偵測單元所形成之影像對準該影像偵測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致動器,電性連接至該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藉由該第一致動器驅使該光遮罩移動;以及一第二致動器,電性連接至該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藉由該第二致動器驅使該影像偵測單元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鏡頭模組包括:一前透鏡群,配置於來自該透光開孔的該照明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且配置於來自該待測物的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以及一分光單元,配置於該照明光束與該影像光束的傳遞路徑上,該分光單元使來自該透光開孔的該照明光束傳遞 至該前透鏡群,且使來自該待測物的該影像光束傳遞至該影像偵測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偵測裝置,其中該影像偵測單元的移動與該光遮罩的移動皆為相對於該光源與該鏡頭模組的相對移動。
  8. 一種影像偵測方法,用以偵測一待測物,該影像偵測方法包括:提供一照明光束;使該照明光束經由一光遮罩的一透光開孔而傳遞至該待測物;將該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一影像偵測單元上;以及根據該待測物的影像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的偏移狀態來移動該光遮罩及該影像偵測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偵測方法,其中該待測物為眼球,並且根據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該眼球的該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該光遮罩及該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包括:辨識該影像偵測單元所偵測到的該影像中的瞳孔影像;判斷該瞳孔影像在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位置;計算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之偏移量;以及根據該瞳孔影像的該偏移量來使該影像偵測單元與該光遮罩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影像偵測方法,其中根據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該待測物的該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該光遮罩及該影像偵測單元的步驟更包括:在計算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之偏移量之前,先確認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是否在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中央區域,若為否,則計算出該瞳孔影像的該位置之偏移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影像偵測方法,其中根據該瞳孔影像的該偏移量來使該影像偵測單元與該光遮罩移動的步驟包括:根據該瞳孔影像的該偏移量計算出該光遮罩的一第一對應移動量與該影像偵測單元的一第二對應移動量;以及以該第一對應移動量與該第二對應移動量分別移動該光遮罩與該影像偵測單元,以使該照明光束入射該眼球的瞳孔,且使該眼球的眼底於該影像偵測單元所形成之影像對準該影像偵測單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偵測方法,其中該待測物為眼球,且將該待測物的影像成像於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方法包括:利用一鏡頭模組將該待測物的該影像成像於該影像偵測單元上;且根據該影像偵測單元上的該眼球的該影像的偏移狀態來移動該光遮罩及該影像偵測單元的方法包括:使該光遮罩相對該鏡頭模組移動;以及使該影像偵測單元相對該鏡頭模組移動。
TW101132031A 2012-09-03 2012-09-03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TWI544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031A TWI544897B (zh) 2012-09-03 2012-09-03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031A TWI544897B (zh) 2012-09-03 2012-09-03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0201A TW201410201A (zh) 2014-03-16
TWI544897B true TWI544897B (zh) 2016-08-11

Family

ID=5082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2031A TWI544897B (zh) 2012-09-03 2012-09-03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48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810B (zh) * 2017-04-26 2018-05-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裝置及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0201A (zh) 2014-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0314B (zh) 用于眼位偏斜测量的移动装置应用
CN1080730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492847B2 (ja)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KR20110086004A (ko) 안구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016168A (ko) 안과장치 및 안과방법
EP336046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ntact examination of eye
JP5349928B2 (ja) 眼の計測装置、眼の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TWI544897B (zh) 影像偵測裝置及影像偵測方法
JP7283391B2 (ja)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JPH0646995A (ja) 眼屈折計
US9232890B2 (en)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and ophthalmologic imaging method
JP6221249B2 (ja)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JP3617705B2 (ja) 角膜内皮細胞撮影装置
CN112367902A (zh) 眼摄影装置以及眼摄影系统
EP3695775B1 (en) Smartphone-based handheld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non-mydriatic retinal images
JP2005261447A (ja) 眼科撮影装置
JPH0984760A (ja) 眼科器械用位置合わせ検出装置
CN103654710B (zh)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JP2021145914A (ja)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3927873B2 (ja)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EP3440990A1 (en) System for imaging a fundus of an eye
US8967803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uto-focusing method thereof
JP2012010798A5 (zh)
JP2019162334A (ja)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角膜形状測定方法
JP6927389B2 (ja) 眼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