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0919B -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0919B
TWI540919B TW104107148A TW104107148A TWI540919B TW I540919 B TWI540919 B TW I540919B TW 104107148 A TW104107148 A TW 104107148A TW 104107148 A TW104107148 A TW 104107148A TW I540919 B TWI540919 B TW I5409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group
group code
specific
c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3809A (zh
Inventor
景弘 王
Original Assignee
拓雲國際創新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拓雲國際創新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拓雲國際創新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07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091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9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3809A/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群組管理方法及系統,且特別有關於一種可以在電子裝置間建立群組之方法及系統。
近年來,可攜式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穿戴式裝置等變得越來越高階且具有強大功能。舉例來說,可攜式裝置可以具有網路連接能力。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的利用可攜式裝置來連接網路,以瀏覽網際網路。由於這些裝置及其功能所帶來的便利,也使得這些裝置成為現代人的必備品之一,並隨時隨地的在生活中頻繁使用這些功能。
在一些情況中,不同使用者之電子裝置間可以形成一個群組,以進行特定之應用。舉例來說,一老師與多個學生的群組、一導遊與多個旅客的群組、多個腳踏車友的群組、及多個馬拉松跑者的群組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攜帶一個電子裝置,以進行相關應用。
一般來說,群組的建立通常需要使用者來手動完成。習知地,使用者必須開啟裝置配對功能,以掃描周遭的電子裝置,並選擇特定的電子裝置以加入群組。由於前述建立群組的方式需要使用者相當的技術與經驗方可正確完成。在缺乏技術與經驗的情況下,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在電子裝置間建立群組係非常困難的。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其中可以在電子裝置間建立群組關係,並在群組之電子裝置間進行資料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首先, 一第一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接著,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並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一無線網路進行傳送。之後,第一電子裝置透過無線網路接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並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時,第一電子裝置記錄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辨識資料,並將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加入一群組中。
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包括一第一電子裝置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第一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第二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並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一無線網路進行傳送。第一電子裝置透過無線網路接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並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時,第一電子裝置記錄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辨識資料,並將第一電子裝置與第二電子裝置加入一群組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依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利用一演算法來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透過一網路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傳送至一伺服器,並由伺服器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透過由第一群組代碼活化之一特定應用程式產生一特定群組代碼,且第一電子裝置係判斷第二群組代碼是否與特定群組代碼相同以決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取得由第一群組代碼決定之一特定數目,並判斷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是否等於特定數目。當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等於特定數目時,判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不具有特定關聯。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依據第一群組代碼將第一電子裝置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設置為一第一模式,且第二電子裝置依 據第二群組代碼將第二電子裝置中之特定應用程式設置為一第二模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二電子裝置取得第二群組代碼之後,活化第二電子裝置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且在第二電子裝置取得第二群組代碼之一既定期間之後,致使特定應用程式失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依據相應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辨識資料透過一無線網路與群組中之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建立一連結,以將相應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第一辨識資料傳送至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將一特定資料進行廣播。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可以剖析特定資料,以判斷特定資料是否包括相應第一電子裝置之第一辨識資料,且當特定資料包括第一辨識資料時,對於特定資料執行一特定作業。
本發明上述方法可以透過程式碼方式存在。當程式碼被機器載入且執行時,機器變成用以實行本發明之裝置。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詳細說明如下。
100‧‧‧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
110‧‧‧第一電子裝置
120‧‧‧第二電子裝置
130‧‧‧無線網路
200‧‧‧電子裝置
210‧‧‧無線連接單元
220‧‧‧儲存單元
230‧‧‧處理單元
S310、S320、…、S360‧‧‧步驟
S410、S420、…、S470‧‧‧步驟
S510、S520、S530、S540‧‧‧步驟
S610、S620‧‧‧步驟
S710、S720、S730‧‧‧步驟
S810、S820、S830‧‧‧步驟
S910、S920、S930‧‧‧步驟
第1圖為一示意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
第2圖為一示意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
第3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
第4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
第5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判斷是否對於特定資料進行處理之方法。
第6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產生群組代碼之方法。
第7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對於群組代碼間之關聯 進行管理之方法。
第8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
第9圖為一流程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
第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包括一第一電子裝置110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120。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可以係任何具有無線網路連接能力之電子裝置,如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個人數位助理、全球定位系統、平板電腦、及穿戴式電子裝置等之可攜式裝置。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間可以透過一無線網路130,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進行耦接。
第2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如第1圖中之第一電子裝置110或第二電子裝置120。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200可以包括一無線連接單元210、一儲存單元220、與一處理單元230。無線連接單元210可以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與其他具有無線接取能力之電子裝置耦接。儲存單元220可以儲存相關資料。處理單元230可以控制電子裝置200中相關軟體與硬體之作業,並進行本案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其細節將於後進行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可以更包括一顯示單元(第2圖中未顯示),用以顯示相關資料,如文字、影像、與介面等。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可以具有一特定應用程式。特定應用程式係用以執行電子裝置之群組間之一特定應用。
第3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可以適用於一第一電子裝置110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120。提醒的是,為了簡化說明,第3圖之實施例僅以單一第二電子裝置120進行說明。
首先,如步驟S310,第一電子裝置110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執行一特定應用程式,且特定應用程式可以提供一介面,以輸入此第一群組代碼。接著,如步驟S320,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是否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進行掃描,以判斷是否接收到資料。另一方面,如步驟S330,第二電子裝置120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子裝置120可以執行特定應用程式,且特定應用程式可以提供一介面,以輸入此第二群組代碼。如步驟S340,第二電子裝置120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無線網路進行傳送。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子裝置120可以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辨識資料透過無線網路進行廣播。當第一電子裝置110並未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時(步驟S320的否),繼續步驟S320的判斷。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時(步驟S320的是),如步驟S350,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依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利用一演算法來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透過一網路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傳送至一伺服器,並由伺服器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其中,伺服器可以記錄群組代碼間的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產生一特定群組代碼,且第一電子裝置110係判斷第二群組代碼是否與特定群組代碼相同以決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特定群組代碼可以由一特定應用程式所產生,且此特定應用程式係由第一群組代碼來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取得由第一群組代碼決定之一特定數目,並判斷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是否等於特定數目。當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等於特定數目時,判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不具有特定關聯。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並未具有特定關聯時(步驟S350的否),流 程回到步驟S320。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時(步驟S350的是),如步驟S360,第一電子裝置110記錄相應第二電子裝置120之第二辨識資料,並將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加入一群組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記錄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
第4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可以適用於一第一電子裝置110與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120。提醒的是,為了簡化說明,第4圖之實施例僅以單一第二電子裝置120進行說明。
首先,如步驟S410,第一電子裝置110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執行一特定應用程式,且特定應用程式可以提供一介面,以輸入此第一群組代碼。接著,如步驟S420,第一電子裝置110判斷是否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進行掃描,以判斷是否接收到資料。另一方面,如步驟S430,第二電子裝置120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子裝置120可以執行特定應用程式,且特定應用程式可以提供一介面,以輸入此第二群組代碼。如步驟S440,第二電子裝置120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無線網路進行傳送。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子裝置120可以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第二電子裝置之第二辨識資料透過無線網路進行廣播。當第一電子裝置110並未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時(步驟S420的否),繼續步驟S420的判斷。當第一電子裝置110接收到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二辨識資料時(步驟S420的是),如步驟S450,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依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利用一演算法來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透過一網路將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傳送至一伺服器,並由伺服器判斷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其中,伺服器可以記錄群組代碼間的關 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產生一特定群組代碼,且第一電子裝置110係判斷第二群組代碼是否與特定群組代碼相同以決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特定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述特定群組代碼可以由一特定應用程式所產生,且此特定應用程式係由第一群組代碼來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可以取得由第一群組代碼決定之一特定數目,並判斷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是否等於特定數目。當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等於特定數目時,判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不具有特定關聯。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並未具有特定關聯時(步驟S450的否),流程回到步驟S420。當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時(步驟S450的是),如步驟S460,第一電子裝置110記錄相應第二電子裝置120之第二辨識資料,並將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加入一群組中。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記錄相應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之後,如步驟S470,第一電子裝置110依據相應第二電子裝置120之第二辨識資料透過無線網路與群組中之第二電子裝置120建立一連結,以將相應第一電子裝置110之一第一辨識資料傳送至第二電子裝置12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透過無線網路將一特定資料進行廣播。第5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判斷是否對於特定資料進行處理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判斷是否對於特定資料進行處理之方法可以適用於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120。
首先,如步驟S510,第二電子裝置120透過一無線網路,如WiFi網路、或藍芽網路進行掃描,並如步驟S520,判斷是否接收到特定資料。當並未接收到特定資料時(步驟S520的否),流程回到步驟S510。當接收到特定資料時(步驟S520的是),如步驟S530,第二電子裝置120剖析特定資料,以判斷特定資料是否包括相應第一電子裝置之第一辨識資料。當特定資料並未包括相應第一電子裝置110之第一辨識資料時(步驟S530的否),結束流程。換言之,不對於特定資料進行任何處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特定資料丟棄。當特定資料包括相應第一電子裝置110之第一辨識資料時(步驟S530的是),如步驟S540,對於特定資料執行一特定作業。舉例來說,透過第二電子裝置120之顯示單元將特定資料進形顯 示。
必須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或一伺服器可以產生群組代碼。第6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產生群組代碼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產生群組代碼之方法可以適用於第一電子裝置110或一伺服器。
首先,如步驟S610,接收相應一特定數目之輸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定數目可以係群組中預定第二電子裝置120的數目。接收相應特定數目之輸入之後,如步驟S620,依據特定數目產生一第一群組代碼與一第二群組代碼。其中,第一群組代碼與第二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且第一電子裝置110或伺服器會記錄此特定關聯。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除了特定數目之外,亦可以接收相應一既定期間之輸入。既定期間可以係第一電子裝置110及第二電子裝置120中特定應用程式的使用期間,其用法將於後進行說明。第一群組代碼與第二群組代碼可以依據特定數目及既定期間產生。
必須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除了第6圖中產生群組代碼的方式之外,第一群組代碼可以由伺服器來產生。第一電子裝置110取得第一群組代碼之後,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產生特定群組代碼(第二群組代碼)。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應第一電子裝置110之使用者可以於伺服器註冊一帳號,以取得第一群組代碼。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群組代碼可以對應至一特定數目。類似地,第一電子裝置110取得第一群組代碼之後,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產生特定群組代碼(第二群組代碼)。如前所述,特定群組代碼可以由第一電子裝置110中利用第一群組代碼活化之一特定應用程式來產生。
第7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對於群組代碼間之關聯進行管理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對於群組代碼間之關聯進行管理之方法可以適用於第一電子裝置110或一伺服器。
首先,如步驟S710,將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120的數目進行累計。提醒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依據記錄之第二辨識資料的數目得知第二電子裝置120的數目。如步驟S720,判斷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120之數目是否等於一特定數目。提醒的是,在一些實 施例中,特定數目可以係第6圖中步驟S610中接收之特定數目。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定數目可以由第一群組代碼決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群組代碼輸入至第一電子裝置110之後,第一電子裝置110可以將第一群組代碼透過網路傳送至伺服器。伺服器可以依據第一群組代碼檢索相應之特定數目,並將此特定數目傳送回第一電子裝置110。當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120之數目並未等於特定數目時(步驟S720的否),流程回到步驟S710。當群組中第二電子裝置120之數目等於特定數目時(步驟S720的是),如步驟S730,決定第二群組代碼與第一群組代碼間不具有特定關聯。
如前所述,第一電子裝置110與第二電子裝置120中可以分別執行一特定應用程式。第8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適用於第一電子裝置110。
首先,如步驟S810,依據第一群組代碼活化第一電子裝置110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並進入一第一模式。必須說明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定應用程式可以具有至少兩模式。在不同模式中,特定應用程式中可以執行的功能不同。提醒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輸入第一群組代碼之前,特定應用程式係無法進行使用,或僅有特定應用程式中之特定功能可以被使用。如步驟S820,判斷第一電子裝置110取得第一群組代碼之後是否經過一既定期間。提醒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既定期間可以係第6圖中步驟S610中接收之既定期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既定期間可以係一固定的期間,如1個月。當並未經過既定期間(步驟S820的否),繼續步驟S820的判斷。當經過既定期間(步驟S820的是),如步驟S830,致使特定應用程式失能。換言之,第一電子裝置110上之特定應用程式僅能使用既定期間。
第9圖顯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依據群組代碼管理應用程式之方法適用於第二電子裝置120。
首先,如步驟S910,依據第二群組代碼活化第二電子裝置120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並進入一第二模式。必須說明的是,在一些實 施例中,特定應用程式可以具有至少兩模式。在不同模式中,特定應用程式中可以執行的功能不同。提醒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輸入第二群組代碼之前,特定應用程式係無法進行使用,或僅有特定應用程式中之特定功能可以被使用。如步驟S920,判斷第二電子裝置120取得第二群組代碼之後是否經過一既定期間。提醒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既定期間可以係第6圖中步驟S610中接收之既定期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既定期間可以係一固定的期間,如1個月。當並未經過既定期間(步驟S920的否),繼續步驟S920的判斷。當經過既定期間(步驟S920的是),如步驟S930,致使特定應用程式失能。換言之,第二電子裝置120上之特定應用程式僅能使用既定期間。
舉一例子進行說明。旅行社可以將一團員人數與一旅遊天數輸入一伺服器,並利用一伺服器產生一第一群組代碼與一第二群組代碼。其中,第一群組代碼與第二群組代碼間具有特定關聯。導遊及每一團員可以透過其智慧型手機安裝一特定應用程式。導遊可以將第一群組代碼輸入至特定應用程式,且每一團員可以各自將第二群組代碼輸入至特定應用程式。當導遊及團員將群組代碼輸入特定應用程式之後,特定應用程式將會被活化,且致使智慧型手機間透過無線網路進行掃描,從而自動將導遊與每一團員之智慧型手機建立成一群組。在此特定應用程式中,導遊可以利用其智慧型手機將相關資訊發送給群組中之每一個團員之智慧型手機。在旅遊天數之後,導遊與每一團員之智慧型手機上的特定應用程式將會失能,換言之,全部或部分的功能將無法再被使用。
因此,透過本案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可以提供簡單與便利的方式來在電子裝置間建立群組。在缺乏技術與經驗的情況下,一般使用者仍然可以有效率地在電子裝置間建立群組關係。
本發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式碼的型態存在。程式碼可以包含於實體媒體,如軟碟、光碟片、硬碟、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亦或不限於外在形式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程式碼也可以透過一些傳送媒體,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輸型態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接收、 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當在一般用途處理單元實作時,程式碼結合處理單元提供一操作類似於應用特定邏輯電路之獨特裝置。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310、S320、…、S360‧‧‧步驟

Claims (9)

  1. 一種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一第一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該第一電子裝置依據該第一群組代碼活化一特定應用程式,且透過該特定應用程式產生一特定群組代碼;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將該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一無線網路進行傳送;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網路接收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二辨識資料;該第一電子裝置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係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是否與該特定群組代碼相同以決定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該特定關聯;以及當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該特定關聯時,該第一電子裝置記錄相應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辨識資料,並將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加入一群組中。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依據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利用一演算法來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該特定關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一網路將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傳送至一伺服器,並由該伺服器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該特定關聯。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取得由該第一群組代碼決定之一特定數目,判斷相應該群組中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數目是否等於該特定數目,當相應該群組中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該數目等於該特定數目時,判定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不具有該特定關聯。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依據該第一群組代碼將該第一電子裝置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設置為一第一模式,且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依據該第二群組代碼將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中之該特定應用程式設置為一第二模式。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當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取得該第二群組代碼之後,活化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中之一特定應用程式,且在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取得該第二群組代碼之一既定期間之後,致使該特定應用程式失能。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該第一電子裝置依據相應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辨識資料透過該無線網路與該群組中之該至少一第 二電子裝置建立一連結,以將相應該第一電子裝置之一第一辨識資料傳送至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網路將一特定資料進行廣播;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剖析該特定資料,以判斷該特定資料是否包括相應該第一電子裝置之該第一辨識資料;以及當該特定資料包括該第一辨識資料時,對於該特定資料執行一特定作業。
  9. 一種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系統,包括:一第一電子裝置,用以取得一第一群組代碼,依據該第一群組代碼活化一特定應用程式,且透過該特定應用程式產生一特定群組代碼;以及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用以取得一第二群組代碼,將該第二群組代碼與相應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一第二辨識資料透過一無線網路進行傳送,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透過該無線網路接收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二辨識資料,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一特定關聯,其中該第一電子裝置係判斷該第二群組代碼是否與該特定群組代碼相同以決定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是否具有該特定關聯,且當該第二群組代碼與該第一群組代碼間具有該特定關聯 時,記錄相應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之該第二辨識資料,並將該第一電子裝置與該至少一第二電子裝置加入一群組中。
TW104107148A 2015-03-06 2015-03-06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TWI540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7148A TWI540919B (zh) 2015-03-06 2015-03-06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7148A TWI540919B (zh) 2015-03-06 2015-03-06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0919B true TWI540919B (zh) 2016-07-01
TW201633809A TW201633809A (zh) 2016-09-16

Family

ID=5699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148A TWI540919B (zh) 2015-03-06 2015-03-06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0919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809A (zh) 2016-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9459B2 (ja) 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支援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支援方法
TWI601089B (zh) 活動出席通知系統及方法
US9300913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7659611A (zh)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头像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TW201533654A (zh) 語音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JP6314111B2 (ja)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TWI540919B (zh) 電子裝置間之群組建立方法及系統
JP6491308B2 (ja) 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TWI555372B (zh) 通訊資料之播放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670980B (zh) 通訊資料之推播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547827B (zh) 群組事件管理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WO2017063397A1 (zh) 一种在电视上发送微博的方法和电视机
JP604086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TWI511024B (zh) 透過資料觸發之物件操作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JP7244602B2 (ja) 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JP6966615B2 (ja) 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JP6772320B2 (ja) 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TWI547891B (zh) 使用者之註冊與資料提供管理方法及系統
JP2019220954A (ja) コンテンツ生成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生成装置
TWI554131B (zh) 群組管理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US9891957B2 (en) Collaborating with resources residing in multiple information devices
TWI528170B (zh) 藉由模式切換進行無線連接單元之作業管理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TWI528269B (zh) 具有組織化之資訊呈現之通訊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551995B (zh) 電子裝置間之資料傳輸與確認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TWI493376B (zh) 用戶帳戶管理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