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9337B -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9337B
TWI539337B TW101108657A TW101108657A TWI539337B TW I539337 B TWI539337 B TW I539337B TW 101108657 A TW101108657 A TW 101108657A TW 101108657 A TW101108657 A TW 101108657A TW I539337 B TWI539337 B TW I5393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area
display device
pointer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2411A (zh
Inventor
小堀武
山本定雄
Original Assignee
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12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2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9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93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Description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備有顯示裝置並且具備有被與使顯示裝置重疊作配置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之電子機器、以及該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近年來,作為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之平面型的顯示裝置(平面顯示器面板)係成為主流。並且,最近,在此平面顯示器面板處將位置檢測感測器作重疊配置,並藉由位置檢測感測器來將由手指或指示輸入筆等之指示體所進行的在顯示畫面上之指示輸入位置檢測出來,而能夠進行各種之控制處理的電子機器,亦係變多。
例如,在專利文獻1(美國公開公報No.2011/0209099A1)所揭示的電子機器1中,係例如如同在圖13(A)中所揭示一般,當藉由由使用者所進行之手指或筆等的指示體2之觸控操作,而進行了通過顯示畫面3之顯示區域的端部(在圖13(A)中,係為顯示區域之上端)之移動操作時,位置檢測感測器,係將藉由該移動操作而通過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出來。而後,將此位置檢測感測器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之檢測輸出作為觸發(trigger),電子機器1,係如圖13(B)中所示一般,成為進行開啟特定之選單4等的動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公開公報No.2011/0209099 A1
另外,在最近之行動電話終端等的電子機器中,藉由微電腦所構成之控制電路,係構成為能夠進行各種之控制處理,但是,伴隨於多工處理之要求的增加,係成為難以將各工作之處理速度高速化的狀況。例如,控制電路,係設為藉由對於在位置檢測感測器處之位置檢測處理作控制,並且進行與該位置檢測結果相對應之顯示控制處理,而進行特定之圖形用戶介面的控制處理。
又,由於若是想要進行高速處理,則消耗電力會變大,因此,特別是在必須要對於電池壽命作考慮之電池驅動式的小型電子機器之行動電話終端等的情況中,從此消耗電力之觀點來看,亦會使高速處理成為困難。
如同上述一般,在此種電子機器所使用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近年來,對於多點觸控之要求係變高,而使得高速處理成為越來越困難。位置檢測感測器,係成為以特定之時間間隔來離散性地實行指示體之位置檢測,並將該位置檢測結果之指示位置檢測訊號輸出者。故而,當進行使指示體一面作接觸一面移動之操作(以下,稱作滑動移動 操作)時,作為指示體之位置檢測結果所輸出的座標,係成為以與用以進行位置檢測之訊號處理速度相對應的特定之時間間隔而逐次得到者。
故而,當經由使用者所進行之手指或筆等的指示體之觸控操作,而進行了通過顯示畫面之顯示區域之端部的滑動移動操作時,位置檢測感測器,係會有無法將該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檢測出來之虞。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點,而以提供一種能夠將顯示裝置之顯示區域的端部確實地檢測出來之電子機器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為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有:顯示裝置,係具備有特定之顯示區域;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係為了將在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處的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檢測出來,而被與前述顯示裝置作重疊配置,並且將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以特定的時間間隔而離散性地檢測出來;和平面構件,係將其中一面之側設為用以進行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位置指示的操作面,並在與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之另外一面側處,被配置有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和前述顯示裝置,該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備有:判定電路,係用以對應於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前述操作面上的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而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第1位置、和接續於前述第1 位置所檢測出來之經過前述特定之時間後的第2位置,來判定由前述指示體所進行之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和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電路,係用以當經由前述判定電路而判定出由前述指示體所進行之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時,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位置,來計算出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和顯示控制電路,係對應於經由前述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電路而計算出了前述端部位置一事,而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作控制。
在上述構成之由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中,於判定電路處,係對於由指示體所進行之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顯示裝置之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一事作判定。而,顯示區域端部算出電路,係當藉由判定電路而判定出係通過了特定之顯示區域之端部時,根據經由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位置,來算出該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故而,若依據本發明,則就算是經由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位置,係為離散性之位置,亦能夠確實地計算出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
之後,與藉由此顯示區域端部算出電路而算出了該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一事相對應地,而進行對於顯示畫面之顯示內容作變更等的顯示控制。
若依據本發明,則就算是經由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位置,係為離散性之位置,亦能夠確實對於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作指示。故而,若是存在有由指示體所進行之在操作面上的通過顯示區域之端部的移動操作,則係能夠確實地進行與該操作相對應之顯示畫面的控制。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分解構成圖作展示。此圖1之例,係為當電子機器係身為具備有將對於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的經由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而作了指示之位置藉由靜電電容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而檢測出來的功能之行動電話終端的情況時之例子。
此例之行動電話終端10,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藉由位置檢測感測器20、和顯示裝置30、和控制電路基板40、和平面構件50、以及框體60所構成。
位置檢測感測器20,在此例中,係為了將多重觸控檢測出來,而構成為交叉點靜電電容方式之感測器。於此例中,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在透明基板21之其中一面(與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相對向之面的相反側之面)處,被形成有由具備光透過性之複數的電極所成之透明電極群22,所構成者。透明基板21,例如係由玻璃基板或 者是樹脂薄膜基板所成。
透明電極群22,係由被配置在Y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1透明電極23、和被配置在與Y軸方向相正交之X軸方向上之複數根的第2透明電極24所成。第1透明電極23,係在X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又,第2透明電極24,係在Y軸方向上,分別隔出有特定間隔地被作配置。此些之第1透明電極23以及第2透明電極24,係藉由以光透過性之導電材料(例如ITO膜)所成的導體而構成。
而,第1透明電極23和第2透明電極24,於此例中,係被形成在透明基板21之同一面側處。因此,在身為相互正交之第1透明電極23和第2透明電極24之間的交點之交叉點區域處,係藉由在第1透明電極23和第2透明電極24之間配置絕緣材,而相互作電性絕緣。
顯示裝置30,係由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之平面顯示器所成,在顯示器基板31上,係具備有顯示畫面33,該顯示畫面33,係將顯示像素32,在X軸方向(橫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並且,在與X軸方向相正交之Y軸方向(縱方向)上配列有多數個。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以重疊在此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上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於此例之情況,如圖3中所示一般,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將成為能夠進行指示體所指示之位置的檢測之矩形的檢測區域20A(參考圖3之虛線框),設為與顯示裝置 30之顯示畫面33的矩形之顯示區域30A(參考圖3之實線框)略相等或者是較其更些許大的區域。
而後,如圖3中所示一般,將檢測區域20A中之顯示畫面33的矩形之顯示區域30A的例如左上點Ps之座標,設為顯示區域30A之原點的座標(0,0),又,將顯示區域30A之右下點Pm的座標,設為顯示區域30A之最大座標(Xmax,Ymax)。藉由此,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成為能夠將在顯示區域30A之全範圍中的指示體之指示位置,作為顯示區域30A內之位置座標(X,Y)(但是,0≦X≦Xmax,0≦Y≦Ymax)而輸出。
進而,顯示區域30A之端部的位置座標,係將左端之位置LT規定為(0,Y),將右端之位置RT規定為(Xmax,Y),將上端之位置TP規定為(X,0),並將下端之位置BT規定為(X,Ymax)。亦即是,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係成為能夠作為座標(X,Y)成為X=0或者是Xmax、或是成為Y=0或者是Ymax的位置,而判定出來。
位置檢測感測器20、和顯示裝置30,係以相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檢測區域20A,而使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顯示區域30A成為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之座標位置關係的方式,而作對位並作重疊。於此情況,當難以進行使其成為預先所制訂之關係一般之對位時,係設為能夠進行校正,該校正,係為進行會使顯示區域30A之左上點Ps的座標成為原點座標(0,0)而右下點Pm的座標 成為最大座標(Xmax,Ymax)一般之位置修正者。
回到圖1,在控制電路基板40處,係被搭載有:用以控制行動電話終端10之微電腦、和其他電子零件、以及銅箔配線圖案。又,在此控制電路基板40處,係更進而設置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感測電路以及顯示裝置30之顯示控制電路或者是電話通訊電路等。
平面構件50,在此例中,係由玻璃或樹脂等之透明材料所成,其之其中一面50a之側,係被設為用以進行由手指或指示筆等之指示體所致的位置指示之操作面。而,在此平面構件50之與其中一面50a相反側的面之側,係被配置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以及顯示裝置30。
於此例中,平面構件50,係具備有較位置檢測感測器20而更些許大的形狀。亦即是,在圖1之平面構件50中,以虛線作包圍展示之區域51,係為位置檢測感測器20所對應之區域,在此區域51之周圍處,係被形成有框區域52。雖省略圖示,但是,平面構件50,係亦可在框區域52處,例如施加絲網印刷等,而將此框區域52設為不透明狀態,並形成為僅將區域51保持為透明狀態。
框體60,例如係藉由合成樹脂所構成。在此框體60處,係被形成有凹部61,該凹部61,係用以收容被配設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透明基板21、顯示基板31以及控制電路基板40。在此凹部61內,收容被配設有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透明基板21、顯示基板31以及控制電路基板40,之後,藉由將平面構件50之框區域52使用例如接著 材來結合於框體60之框區域62處,而將凹部61閉塞,並組裝行動電話終端10。
圖2,係為對於行動電話終端10之控制電路基板40的電路部之構成而主要以感測電路部為中心來作展示的區塊圖。另外,在控制電路基板40處,除了感測電路部之外,亦被設置有:用以控制此例之行動電話終端10的全體之控制電路401、用以對於顯示在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上的顯示畫像作控制之顯示控制電路402、電話通訊電路403等。
感測電路部,係如圖2中所示一般,具備有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感測電路部,在此實施形態中,係根據控制電路401之控制,而藉由以特定之時間間隔(例如每10msec)來離散性地實行位置檢測處理,而將位置檢測感測器20上之複數的觸控個別地檢測出來,並得到個別之位置檢測結果。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以及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係構成送訊訊號供給電路,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以及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構成訊號受訊電路。而,在此例中,第1透明電極23,係被設為受訊電極,並且,第2透明電極24,係被設為送訊電極。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係以基於控制電路401之控制的特定之時序,來將特定之送訊訊號供給至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處。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係依據控制電路 401之選擇控制,而選擇特定之第2透明電極24。在經由送訊電極選擇電路202所選擇了的第2透明電極24處,係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201而被供給有送訊訊號。
受訊電極選擇電路203,係依據控制電路401之控制,而依序對於第1透明電極23作選擇,並將從所選擇了的第1透明電極23而來之受訊訊號,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處。
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係基於由控制電路401所進行之控制,而對於受訊訊號作處理,並在第1透明電極23處,將由於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在位置檢測感測器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一事所產生之訊號變化檢測出來,再將該檢測輸出供給至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處。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基於由控制電路401所進行之控制,而依據受訊訊號處理電路204之檢測輸出,來根據產生有前述訊號變化之第1透明電極23和於該時間被供給有送訊訊號之第2透明電極24,而產生身為與經由手指或位置指示器等之指示體所指示了的位置相對應之指示位置檢測訊號的座標輸出,並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
又,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具備有:當判別出係藉由指示體而進行有通過了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之滑動移動操作時,將前述顯示區域之端部的位置座標計算出來,並將該算出了的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對於控制電路401作輸出之功能。
控制電路401,係接收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而來 之位置檢測結果的座標輸出,並檢測出由指示體所進行之指向(pointing)指示或者是移動操作(手勢操作),並因應於該檢測結果而對於被顯示在顯示裝置30上之畫面作控制。又,當接收到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時,係判定被進行有通過了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之滑動移動操作,被顯示在顯示裝置30處之畫面,係對應於滑動移動操作而被作控制。
例如,控制電路401,當根據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而來之座標輸出,而判定出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係為在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30A內的圖符等之物件的指向指示時,係實行例如將被進行了指向指示之物件作實行等的與該物件指示相對應之處理。又,控制電路401,當根據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而來之座標輸出,而判定出在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30A內的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係為移動操作時,係進行使身為該移動操作之對象的例如圖符等之物件作移動、擴大、縮小、或是旋轉等的對於該物件之處理。
又,控制電路401,當根據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而來之座標輸出,而判定出指示體之指示操作係為通過了顯示裝置30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之滑動移動操作時,係設為實行在顯示畫面33處而顯示用以進行相關於行動電話終端10之全體控制的指示操作之顯示畫像(例如系統選單之一覽畫像)等的顯示控制處理。
於此情況,控制電路401,係根據該位置是身為滑動 移動操作為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方向的情況下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或者是身為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方向的情況下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而顯示相異之選單,或是將所規定之特定方向的滑動移動操作下之端部位置的檢測結果,作為「返回」指示而作判別並進行顯示控制。
於此情況,亦可根據藉由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係為左端、右端、上端或下端之何者一事,來對於作顯示之系統選單作變更。又,亦可設為:就算是藉由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例如係為位置於上端處的端部,亦能夠因應於此通過上端時之位置的差異,來對於顯示在顯示畫面33上的選單作變更。
〔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檢測處理之概要〕
〈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之情況〉
如同前述一般,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具備有:當藉由指示體而進行了滑動移動操作時,判別該滑動移動操作是否為通過了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端部之滑動移動操作,並當判別出其係為通過了顯示畫面33的端部之滑動移動操作時,將該通過了的前述顯示區域之端部所位置的座標計算出來,並將該算出了的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對於控制電路401作輸出之功能 。
圖3,係對於手指等之指示體5如同箭頭6所示一般,而從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顯示區域30A之外側來通過例如顯示區域30A之上端的位置TP並朝向顯示區域30A之內側作了滑動移動時之模樣作展示。
如同前述一般,在此實施形態之行動電話終端10中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對應於檢測區域20A中之全部的交叉點,而將一連串的位置檢測動作以10msec單位來離散性地進行並結束,再將檢測出的指示體5之座標輸出,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
於圖3之例中,隨著指示體5之朝向箭頭6所示之方向而作滑動移動,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作為第1點之座標輸出,而輸出位置P11,並在經過了10msec後,作為第2點之座標輸出,而輸出位置P12,進而,在又經過10msec後,作為第3點之座標輸出,而輸出位置P13。
在此實施形態中,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檢測出了第1點之位置P11時,係將該座標輸出並不立即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地而先作為前一次檢測位置資訊來儲存在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所具備之緩衝記憶體中。接著,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檢測出了第2點之位置P12時,係根據此位置P12和被儲存在緩衝記憶體中的第1點之位置P11,來推測出第0點、亦即是在時間性上為第1點的前面一個之假想性的位置之指示體的位置P10。
此位置P10之推測,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假定滑動移 動為直線移動並且為等速,而進行之。亦即是,係成為將連結第1點之位置P11和第2點之位置P12的直線,朝向通過上端之方向而作延長,並在該延長線上,作為從第1點之位置P11而離開了第1點之位置P11和第2點之位置P12之間的距離之位置,來假想性地算出位置P10。
而後,判別出所推測了的第0點之指示體的位置P10是位置在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右端、上端或下端之何者的外側處。在圖3之例中,可以檢測出,所推測出的第0點之指示體的位置P10,係位在上端之位置TP的外側處。因此,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作為將推測出的位置P10和第1點之位置P11作了連結的線和上端之間的交點,而檢測出指示體之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Pe。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代替第2點之位置P12,而將所檢測出之端部位置Pe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於此例的情況,第1點之位置P11,亦並未被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代替第1點以及第2點之位置的座標輸出,而將所檢測出的端部位置Pe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
當進行了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的情況時,所檢測出的第1點以及第2點之位置,係為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滑動移動操作中之位置,而可以視為使用者係並未存有將該指示位置本身檢測出來的意圖。故而,將所檢測出之第1點以及第2點 的位置進行座標輸出並在控制電路401處進行某些之控制處理一事,係會成為沒有必要的多餘處理動作。因此,如同本實施形態一般,藉由代替第1點以及第2點之位置的座標輸出,而將所檢測出的端部位置Pe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係能夠將在控制電路401中之無謂的處理動作排除。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在此實施形態中,係與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一同地,而附加代表該端部位置係身為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一事之旗標,並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
若是控制電路401受訊到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而來之此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則控制電路401,係將此受訊了的端部位置,作為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而辨識出來,並進行如同前述一般之顯示控制。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方向之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係為左端、右端、下端的情況時,亦能夠與上述完全相同地而進行端部位置之檢測。
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於圖3中,附加有斜線所展示的左斜上方區域、左斜下方區域、右斜上方區域、右斜下方區域,係設為端部位置之檢測的區域外。此係因為,當從此些之區域而朝向顯示區域30A之內側進行了滑動移動操作時,要判定出其係通過了相鄰之顯示區域30A的例 如上端和左端、下端和左端、下端和右端、上端和右端之何者一事,會變得困難之故。
〈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滑動移動操作之情況〉
圖4,係對於手指等之指示體5如同箭頭7所示一般,而從顯示裝置30之顯示畫面33的顯示區域30A之內側來通過例如顯示區域30A之上端的位置TP並朝向顯示區域30A之外側作了滑動移動時之模樣作展示。
於圖4之例中,隨著指示體5之朝向箭頭7所示之方向而作滑動移動,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在某一時間點處,輸出位置P21,並在經過了10msec後,輸出位置P22,進而,在又經過10msec後,係並未檢測出指示體,而成為無法得到座標輸出。
在此實施形態中,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在位置P22之輸出後,於經過了10msec後,檢測出係成為無法得到座標輸出一事時,係假設指示體5為在從位置P21而通過位置P22的直線路徑上,以等速而進行滑動移動,並推測出假想之指示體的位置P20。亦即是,係成為將連結位置P21和位置P22的直線,朝向通過上端之方向而作延長,並在該延長線上,作為從位置P22而離開了位置P21和位置P22之間的距離之位置,來算出位置P20。
而後,與圖3之例中相同的,判別出所推測了假想之指示體的位置P20是位置在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右端、 上端或下端之何者的外側處。在圖4之例中,可以檢測出,所推測出的假想之指示體的位置P20,係位在上端之位置TP的外側處。因此,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作為將推測出的位置P20和其之前一個時間點的位置P21作了連結的線和上端之間的交點,而檢測出指示體之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Pe。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係為左端、右端、下端的情況時,亦能夠與上述完全相同地而進行端部位置之檢測。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在此實施形態中,係與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一同地,而附加代表該端部位置係身為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一事之旗標,並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
若是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將此端部位置之座標輸出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則控制電路401,係將此受訊了的端部位置,作為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端部位置而辨識出來,並進行如同前述一般之顯示控制。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方向之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係為左端、右端、下端的情況時,亦能夠與上述完全相同地而進行端部位置之檢測。
〔包含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之感測電路部的處理之詳細 〕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感測電路部處的處理動作之其中一例,對於圖5~圖9中所示之流程圖作說明。此流程圖之處理,主要係由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來實行。
如同前述一般,感測電路部,在此例中,係於每10msec,而實行圖5以及圖6中所示之流程圖的處理。
首先,若是從前一次之位置檢測處理而經過了10msec,則感測電路部,係實行指示體之指示座標檢測處理(步驟S101)。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是否藉由指示體之指示座標檢測處理而檢測出指示體之座標(步驟S102)。在此步驟S102中,當判別係檢測出有指示體之座標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當存在有前一次所檢測出之座標的情況時,而對於位在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位置附近的指示體之座標作探索(步驟S103),而判別是否能夠將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作為新的觸控之檢測位置(步驟S104)。亦即是,若是存在有位在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位置附近的指示體之座標,則係判別其為新的觸控,若是存在有位在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位置附近的指示體之座標,則係判別其並非為新的觸控。
之後,在步驟S104中,當判別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係為新的觸控之檢測位置時,則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第1點的檢測之狀態「1」(步驟S105)。
又,在步驟S104中,當判別此次所檢測出之座標係 並非為新的觸控之檢測位置時,則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出前一次的指示體之位置檢測結果的狀態係為何種狀態(步驟S106)。
在此步驟S106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1點之檢測的狀態「1」時,則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第2點之檢測的狀態「2」(步驟S107)。
又,在步驟S106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2點之檢測的狀態「2」時,則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第3點以後之檢測的狀態「3」(步驟S108)。
又,在此步驟S106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3點以後之檢測的狀態「3」時,則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維持為代表其係為第3點以後之檢測的狀態「3」(步驟S109)。
之後,接續於步驟S105以及步驟S107~步驟S109之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前進至圖6之步驟S111,並判別出被附加在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中之狀態係為何種狀態。
在此步驟S111中,當判別出被賦與至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處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1點之檢測的狀態「1」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所檢測出之 指示體的座標(x,y),作為前一次檢測位置之座標(oldx,oldy),而儲存在緩衝記憶體中(步驟S112)。之後,此第1點之檢測位置的座標,係並不被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地,而結束此次之位置檢測處理常式。
又,在步驟S111中,當判別出被賦與至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處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2點之檢測的狀態「2」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實行使用圖3所說明了的在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移動操作時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之檢測處理(步驟S113)。關於此步驟S113之詳細的處理流程,係於後再述。
接續在此步驟S113之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座標(x,y),作為前一次檢測位置之座標(oldx,oldy),而儲存在緩衝記憶體中(步驟S114)。之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使處理前進至步驟S117,並將有效座標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此時,針對此第2點之座標,係輸出有與進行了在步驟S113中之端部檢測處理的結果相對應之有效座標。亦即是,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檢測出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時,係如同前述一般,代替第2點之座標(以及第1點之座標),而將所檢測出的端部位置之座標作為有效座標來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又,當並未藉由步驟S113中之端部檢測處理而檢測出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該第2點之座標作為有效座標而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
又,在步驟S111中,當判別出被賦與至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處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3點以後之檢測的狀態「3」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座標(x,y),作為前一次檢測位置之座標(oldx,oldy),而儲存在緩衝記憶體中(步驟S115)。之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使處理前進至步驟S117,並將第3點之後的座標,作為有效座標而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
又,在步驟S111中,當判別出被賦與至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處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剛離開顯示區域30A之後的第1點之狀態「4」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實行使用圖4所說明了的在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移動操作時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之檢測處理(步驟S116)。關於此步驟S116之處理的流程,係於後再述。
之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使處理前進至步驟S117,並將有效座標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於此情況,係輸出有與進行了在步驟S116中之端部檢測處理的結果相對應之有效座標。亦即是,當檢測出了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時,如同前述一般,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所檢測出的端部位置之座標作為有效座標來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又,當在步驟S116之端部檢測處理中而並未檢測出端部位置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視為並不存在有效座標,而並不對於控制電路401作輸出。
又,在步驟S111中,當判別出被賦與至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處之狀態,係為狀態「1」~「4」以外之狀態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並不進行對於控制電路401之輸出,而結束此次之位置檢測處理常式。
接著,在步驟S102中,當判別係並未檢測出指示體之座標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對於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作判別(圖7之步驟S121)。
在此步驟S121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1點之檢測的狀態「1」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從顯示區域30A而離開並為第2次之後的狀態「5」(步驟S122)。此步驟S122之處理,係基於雖然在前一次作為第1點而檢測出來但是在此次卻並未被檢測出來一事,而判定前一次之第1點的檢測係為雜訊,所進行者。
又,在步驟S121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2點之檢測的狀態「2」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剛從顯示區域30A而離開後之第1次的狀態「4」(步驟S123)。
又,在步驟S121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第3點之檢測的狀態「3」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剛從顯示區域30A而離 開後之第1次的狀態「4」(步驟S124)。
又,在步驟S121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剛從顯示區域30A而離開後之第1次的狀態「4」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將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設為代表其係為從顯示區域30A而離開後之第2次以後的狀態「5」(步驟S125)。
又,在步驟S121中,當判別出前一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之狀態係為代表其為從顯示區域30A而離開的第2次以後一事的狀態「5」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對於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並不賦予狀態,而使處理前進至前述之步驟S11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11之後的處理。
又,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接續於步驟S122~125之後,係使處理前進至前述之步驟S111,並反覆進行此步驟S111以後之處理。
接著,參考圖8以及圖9,對於前述之步驟S113中的從顯示區域之外側而朝向內側之移動操作時的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的檢測處理之流程的其中一例作說明。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首先,係根據所檢測出之第1點的座標(緩衝記憶體之前一次檢測座標(oldx,oldy))和第2點的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而計算出第0點之座標(nx,ny)(步驟S201)。此時之第0點的座標(nx,ny)之算出式,係成為: nx=x-(x-oldx)×2
ny=y-(y-oldy)×2 。
接著,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是否成為「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為位在顯示區域30A之右端之外,並且,第2點的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為位於較顯示區域30A之右端更內側」(步驟S202)。亦即是,在此步驟S202中,若是將右端之位置RT的x座標,設為AREA_RIGHT,則係成為判別是否滿足:nx≧AREA_RIGHT,且x<AREA_RIGHT。
在步驟S202中,當判別係滿足上述之條件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認定為此乃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右端,並計算出該右端之通過點(交點)的座標(步驟S203)。於此例中,係使用第2點之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和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來將滑動移動操作之通過軌跡和顯示區域30A之右端間的交點之座標(tx,ty),作為tx=AREA_RIGHT
ty=(ny-y)×(AREA_RIGHT-x)/(nx-x)+y而計算出來,並將此作為有效座標。另外,於此例中,係為AREA_RIGHT=Xmax。
接續於步驟S203之後,係判別是否成為「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為位在顯示區域30A之左端之外,並且,第2點的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為位於較顯示區域30A之左端更內側」(步驟S204)。在步驟S202中,當並未滿足上述之條件,而判別出第0點係並非位在顯示區域30A的右端之外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亦係並不進行步驟S203,而進行此步驟S204之判別處理。
此步驟S204中之處理,若是將左端之位置LT的x座標,設為AREA_LEFT,則係成為判別是否滿足:nx≦AREA_LEFT,且x>AREA_LEFT。
在此步驟S204中,當判別係滿足上述之條件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認定為此乃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左端,並計算出該左端之通過點(交點)的座標(步驟S205)。於此例中,係使用第2點之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和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來將滑動移動操作之通過軌跡和顯示區域30A之左端間的交點之座標(tx,ty),作為tx=AREA_LEFT
ty=(ny-y)×(AREA_LEFT-x)/(nx-x)+y而計算出來,並將此作為有效座標。另外,於此例中,係為AREA_LEFT=0。
接續於步驟S205之後,係判別是否成為「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為位在顯示區域30A之上端之外,並且,第2點的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為位於較顯示區域30A之上端更內側」(步驟S206)。在步驟S204中,當並未滿足上述之條件,而判別出第0點係並非位在顯示區域30A的左端之外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亦係並不進行步驟S205,而進行此步驟S206之判別處理。
此步驟S206中之處理,若是將顯示區域30A的上端之位置TP的y座標,設為AREA_TOP,則係成為判別是否滿足:ny≦AREA_TOP,且y>AREA_TOP。
在步驟S202中,當判別係滿足上述之條件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認定為此乃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上端,並計算出該上端之通過點(交點)的座標(步驟S207)。於此例中,係使用第2點之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和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來將滑動移動操作之通過軌跡和顯示區域30A之上端間的交點之座標(tx,ty),作為tx=(nx-x)×(AREA_TOP-y)/(ny-y)+x
ty=AREA_TOP而計算出來。另外,於此例中,係為AREA_TOP=0。
接著,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所算出之交點的x座標tx,是否為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和右端之間的座標值(圖9之步驟S211)。亦即是,係判別是否成為AREA_LEFT≦tx≦AREA_RIGHT。
而後,當在步驟S211中,係判別所算出之交點的x座標tx為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和右端之間的座標值時,係將在步驟S207中所算出之與上端間的交點之座標設為有效座標(步驟S212)。
於步驟S212之後,係判別是否成為「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為位在顯示區域30A之下端之外,並且,第2點的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為位於較顯示區域30A之下端更內側」(步驟S206)。在步驟S206中,當並未滿足上述之條件,而判別出第0點係並非位在顯示區域30A的上端之外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亦係並不進行步驟S207,而進行此步驟S213之判別處理。
此步驟S213中之處理,若是將顯示區域30A的下端之位置BT的y座標,設為AREA_BOTTOM,則係成為判別是否滿足:ny≧AREA_BOTTOM,且y<AREA_BOTTOM。
在步驟S202中,當判別係滿足上述之條件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認定為此乃藉由從顯示區域30A之 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上端,並計算出該下端之通過點(交點)的座標(步驟S214)。於此例中,係使用第2點之座標(此次檢測座標(x,y))和在步驟S201中所算出之第0點的座標(nx,ny),來將滑動移動操作之通過軌跡和顯示區域30A之下端間的交點之座標(tx,ty),作為tx=(nx-x)×(AREA_BOTTOM-y)/(ny-y)+x
ty=AREA_BOTTOM而計算出來。另外,於此例中,係為AREA_BOTTOM=Ymax。
接著,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所算出之交點的x座標tx,是否為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和右端之間的座標值(步驟S215)。亦即是,係判別是否成為AREA_LEFT≦tx≦AREA_RIGHT。
而後,當在步驟S215中,係判別所算出之交點的x座標tx為顯示區域30A之左端和右端之間的座標值時,係將在步驟S214中所算出之與下端間的交點之座標設為有效座標(步驟S216)。
接著,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判別是否求取出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有效座標(步驟S217)。在此步驟S217中,若是並未求取出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有效座標,則係直接結束此處理常式。又,在步驟S217中,當判別係求取出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的 有效座標時,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代替指示體之檢測座標(第2點之座標),而將此次之有效座標,變更為有效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之座標(nx,ny)(步驟S218)。之後,結束此處理常式。
前述之步驟S116中的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之移動操作時的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的檢測處理之流程,係與上述之圖8以及圖9的流程相同。但是,前述之步驟S116的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朝向外側的移動操作時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之檢測處理,係在緊接於成為不會檢測出指示體之座標後的第1次之時序處而被實行,並且,在步驟S201中,假想點之座標(nx,ny),係作為nx=x-(x-oldx)
ny=y-(y-oldy)而推測並計算出來,在此些之點上,係與上述之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移動操作時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之檢測處理的步驟相異。
另外,在步驟S116之處理中,當檢測出了有效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時,係代替無法作為此次之指示體的位置檢測結果而檢測出來之座標,而輸出有效之顯示區域30A的端部位置之座標。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上述之實施形態,則當藉由指示體而進行了會通過顯示區域30A之右端、左端、上端、下端的其中一端一般之操作時,係作為該些之右端、左端 、上端、下端和滑動移動操作軌跡之間的交點位置,而檢測出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故而,當使用者藉由指示體而以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的方式來進行了滑動移動操作時,係能夠將該端部位置確實地檢測出來。
故而,在藉由將指示體以會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的方式來進行了滑動移動操作時而有必要作起動的控制處理,係會被確實地進行,而能夠避免就算是進行了指示體操作仍無法使相對應之處理起動的事態之發生。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將在藉由滑動移動操作而使指示體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時的指示體之位於顯示區域外的位置,使用在顯示區域30A內而藉由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來的指示體之位置座標而推測出來,因此,如同圖3以及圖4中所示一般,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檢測區域20A,係只需要設為與顯示區域30A相同或者是較其而更些許大即可。因此,電子機器之框體的大小,亦能夠設為與顯示區域30A略相同之大小,而能夠進行小型化。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係將顯示區域30A之右端、左端、上端、下端和滑動移動操作軌跡之間的交點位置,設為代表藉由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一事的座標輸出。亦即是,代表藉由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一事的座標輸出,係可設為分別包含代表顯示區域30A之右端、左端、上端、下端之座標、例如包含有x=0、y=0、x=Xmax、y=Ymax之各1條 線的量。因此,係能夠對於除了顯示區域30A之周圍的端部以外之區域的全體,而進行位置檢測,顯示與位置檢測相對應之操作用的物件之位置,係能夠一直涵蓋有顯示區域內之端部地而作利用。
又,若依據上述實施形態,則不僅是在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移動操作時,就連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滑動移動操作時,也能夠確實地檢測出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
〔第1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中,於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以指示體所進行之滑動移動操作中,係在於顯示區域30A內而對指示體作了位置檢測的第2點處,而進行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Pe的座標之算出,並代替該第2點以及第1點之座標輸出,而將算出了的端部位置之座標作輸出。
然而,在於顯示區域30A內而對指示體作了位置檢測的第2點處,而進行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Pe的座標之算出一事上,雖然係與上述之例相同,但是,亦可如圖10中所示一般,代替指示體5之第1點的檢測位置P11之座標,而將算出了的端部位置Pe之座標作輸出,並且,將指示體5之第2點的檢測位置P12之座標,維持原樣地作輸出。
又,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如同上述一般 ,由於係設為代替顯示區域30A內之指示體的第2點以及第1點之座標輸出,而將藉由滑動移動操作所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Pe的座標作輸出,因此,被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之指示體的檢測位置座標,係成為圖3中以×記號所示的端部位置Pe之座標、和以黑圓點所示的位置P13、P14、…之座標。
如此一來,控制電路401,會有雖然指示體5為例如以等速而作移動但是卻並未成為與此相對應之檢測位置的座標輸出,而導致無法正確地檢測出指示體的操作狀態之虞。
因此,若是如圖11中所示一般,當檢測出了在顯示區域30A中之指示體5的第3點之位置P13時,並非將此第3點之檢測位置座標直接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而是使控制電路401以能夠對於與指示體5之移動操作相對應了的移動狀態作判定的方式,來對於第3點之檢測位置座標作修正,並將該修正後的位置P13’之座標輸出,則為理想。
於此情況,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當得到了第3點之檢測位置座標時,首先,係根據其之前一個的第2點之位置P12的座標、和該第3點之檢測位置P13的座標,來推測出第4點之位置P14。而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作為該推測出的第4點之位置P14的推測座標和所算出之端部位置Pe的座標之兩者間的例如中點位置座標,而計算出對於指示體之第3點的檢測位置P13而作了修正 的位置P13’之座標。而後,位置資訊輸出電路205,係代替第3點之位置P13的座標,而將該算出並作了修正的位置P13’之座標輸出至控制電路401處。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時,在由於指示體係成為位於顯示區域30A之外而成為無法檢測出指示體之座標的第1點處,係將通過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的端部位置計算出來。
但是,當於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時,亦能夠與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時相同的,設為使用在顯示區域30A內之指示體的移動操作時之2點的位置檢測座標,來求取出通過顯示區域30A之端部時的端部位置。
亦即是,係能夠根據以例如10msec等的特定之時間間隔來連續地離散性獲得之指示體的檢測座標之2個中的在此次之位置檢測處理中所檢測出之指示體的座標和在前一次之位置檢測處理中所檢測出的指示體之座標,來藉由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手法而計算出被推測為在下一次之位置檢測處理中所應會得到的指示體之座標。
之後,當所算出之假想的指示體之位置座標為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而判定為位在顯示區域30A之外側時,係根據該算出了的假想之指示體的位置座標和此次之指示體的檢測座標,來作為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軌跡和顯示區域之端部間的交點之位置,而計算出端部位置座標。之 後,將此算出了的端部位置座標,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
於此情況,所算出了的端部位置座標,係可代替此次之指示體的檢測座標而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亦可與此次之指示體的檢測座標一同地而供給至控制電路401處。於此情況,在所算出了的端部位置座標中,係亦可附加有代表其係身為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一事的旗標。
另外,在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時之上述的端部位置之推測算出處理,係亦可設為僅在顯示區域30A之端部近旁的區域處而進行。
〔第2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係將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檢測區域20A的大小,設為與顯示區域30A之大小略相同或者是僅更些許大者。但是,在如圖12中所示一般之進行緩慢的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時,或者是在作為電子機器之大小上有所餘裕的情況時,亦能夠以能夠得到指示體之位置檢測輸出的方式,來將位置檢測感測器20之檢測區域20A,設為較顯示區域30A之大小而更大者。
故而,在此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中,檢測區域20A’,係可在顯示區域30A之外的區域中而將指示體檢測出來。因此,當將指示體5從顯示區域30A之外側而朝向內側作了滑動移動操作時,於顯示區域30A之區域外,係檢測出有指示體5之位置P30。而,在顯示區域30A內,係檢 測出有指示體5之位置P31。
因此,當檢測出指示體之前一次的位置檢測處理之結果的座標位置P30係為顯示區域外,而指示體之此次的位置檢測處理之結果的座標位置P31係為顯示區域內時,係能夠判定藉由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之後,係可使用顯示區域內之指示體5的位置P31之座標、和顯示區域外之指示體5的位置P30之座標,來計算出指示體作滑動移動而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Pe。
又,當將指示體5從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朝向外側作了滑動移動操作時,於顯示區域30A內,係檢測出有指示體5之位置P41、P42。而,在經過特定時間後,於顯示區域30A之區域外,係能夠檢測出指示體5之位置P43。
因此,當檢測出指示體之前一次的位置檢測處理之結果的座標位置P42係為顯示區域30A之內側,而指示體之此次的位置檢測處理之結果的座標位置P43係為顯示區域30A之外側時,係能夠判定藉由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之後,係可使用顯示區域30A之內側的指示體5的位置P42之座標、和顯示區域30A之外側的指示體之位置P43之座標,來計算出指示體作滑動移動而通過了的顯示區域30A之端部位置Pe。
故而,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情況中,如同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一般的根據顯示區域30A之內側之2個的指示體 檢測位置之座標來推測並算出顯示區域30A之外側的指示體之位置的處理,係成為不必要。
〔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為了對於「在從顯示區域之外側而朝向內側的滑動移動時所通過之端部位置」和「在從顯示區域之內側而朝向外側的滑動移動時所通過之端部位置」作區分,係設為附加有用以辨識出其係為朝向何一方向之滑動移動的旗標。但是,當然的,當並不需要對於滑動移動之方向作區別時,此種旗標係成為不必要。當然,不用說,亦可設為將此一代表身為於滑動移動時所通過了的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一事的旗標,附加在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的座標處並作輸出。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作為顯示區域之端部的座標而輸出顯示區域之右端、左端、上端、下端的座標,但是,亦可將顯示區域之外側的座標,作為顯示區域之端部的座標而作輸出。於此情況,控制電路,係設為當接收到顯示區域之外側的例如特定之座標時,將藉由指示體之滑動移動操作而通過了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一事檢測出來。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雖係針對藉由1根手指來進行操作了情況而作了說明,但是,當然的,在藉由複數根之手指來同時進行操作時,亦能夠同樣的將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檢測出來。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位置檢測感測器,雖係設為靜電電容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靜電電容方式之感測器。例如,亦可為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或者是電阻膜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但是,在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的情況時,位置檢測感測器,係並非被配置在平面構件和顯示裝置之間,而是被配置在顯示裝置之與平面構件相對向之面之側的相反面側處。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係成為藉由使位置檢測感測器受訊從位置指示器而來之電波,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之位置。關於電磁感應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例如,係在日本特開2007-164356公報等之中有詳細之記載,因此,於此係省略詳細之說明。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電子機器,雖係設為其為行動電話終端的情況,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行動電話終端,在平板型終端或筆記型電腦或者是被與個人電腦之本體作連接的顯示裝置中,係亦可適用本發明。
5‧‧‧指示體
20‧‧‧位置檢測感測器
20A‧‧‧檢測區域
30‧‧‧顯示裝置
30A‧‧‧顯示區域
40‧‧‧控制電路基板
50‧‧‧平面構件
[圖1〕用以對於本發明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之硬體構成例作說明之分解立體圖。
〔圖2〕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之主要的電路構成例作展示的區塊圖。
〔圖3〕用以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作說明之圖。
〔圖4〕用以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作說明之圖。
〔圖5〕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流程作說明的流程圖的一部分作展示之圖。
〔圖6〕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流程作說明的流程圖的一部分作展示之圖。
〔圖7〕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流程作說明的流程圖的一部分作展示之圖。
〔圖8〕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流程作說明的流程圖的一部分作展示之圖。
〔圖9〕對於用以對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流程作說明的流程圖的一部分作展示之圖。
〔圖10〕用以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其他例子作說明之圖。
〔圖11〕用以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其他例子作說明之圖。
[圖12〕用以對於本發明所致之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 中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檢測處理之其他例子作說明之圖。
〔圖13〕對於電子機器中之顯示控制處理的例子作展示之圖。
5‧‧‧指示體
6‧‧‧箭頭
20A‧‧‧檢測區域
30A‧‧‧顯示區域
BT‧‧‧下端之位置
Pm‧‧‧右下點
Ps‧‧‧左上點
TP‧‧‧上端之位置
LT‧‧‧左端之位置
RT‧‧‧右端之位置
Pe‧‧‧端部位置
P10‧‧‧第0點之指示體的位置
P11‧‧‧第1點之位置
P12‧‧‧第2點之位置
P13‧‧‧第3點之位置
P14‧‧‧第4點之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電子機器,係具備有:顯示裝置,係具備有特定之顯示區域;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係為了將在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處的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檢測出來,而被與前述顯示裝置作重疊配置,並且將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以特定的時間間隔而離散性地檢測出來;和平面構件,係將其中一面之側設為用以進行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位置指示的操作面,並在與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之另外一面側處,被配置有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和前述顯示裝置,該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備有:判定電路,係用以對應於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前述操作面上的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而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第1位置、和在前述第1位置之檢出後所檢測出來之第2位置,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和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電路,係用以當經由前述判定電路而判定出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時,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位置,來計算出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位置;和顯示控制電路,係對應於經由前述顯示區域端部位置 算出電路而計算出了前述端部位置一事,而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作控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當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係在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內而被檢測出來時,前述判定電路,係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將鄰接於前述第1位置或者是前述第2位置之位置,與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相對應地作推測,並根據前述所推測了的位置是否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中一事,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當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判定出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為從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外側而朝向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之移動操作時,係將鄰接於前述第1位置之位置,根據前述特定之時間間隔來作推測,並根據前述所推測了的位置是否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中一事,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當經由前述判定電路,來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判定出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為從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外側而朝 向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之移動操作,並且判定出其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時,係代替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前述第1以及前述第2位置、或者是代替前述第1位置,而使用經由前述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電路所計算出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當經由前述判定電路,而判定出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時,係透過前述顯示控制電路,而在前述顯示裝置上,顯示用以進行關於前述電子機器之全體控制的指示操作之畫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當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係分別在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和外側處而被檢測出來時,前述判定電路,係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其中,前述判定電路,係成為能夠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第1位置、和在前述第1位置之檢出後而被檢測出來之第2位置,而將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和前述指示體之朝向與前述第1方向相異的第2方向之移動操作,可相互作辨識地進行判定。
  8. 一種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該電子機器,係具備有:顯示裝置,係具備有特定之顯示區域;和位置檢測感測器,係為了將在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處的由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檢測出來,而被與前述顯示裝置作重疊配置,並且將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指示位置,以特定的時間間隔而離散性地檢測出來;和平面構件,係將其中一面之側設為用以進行由前述指示體所致之位置指示的操作面,並在與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之另外一面側處,被配置有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和前述顯示裝置,該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其特徵為,具備有:判定步驟,係對應於前述指示體之在前述操作面上的朝向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而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第1位置、和在前述第1位置之檢出後所檢測出來之第2位置,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和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步驟,係用以當經由前述判定步驟而判定出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的顯示區域之端部時,根據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位置,來計算出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和顯示控制步驟,係對應於經由前述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步驟而計算出了前述端部位置一事,而對於被顯示在 前述顯示裝置上之畫面作控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其中,當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係在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內而被檢測出來時,前述判定步驟,係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將鄰接於前述第1位置或者是前述第2位置之位置,與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相對應地作推測,並根據前述所推測了的位置是否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中一事,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其中,當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判定出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為從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外側而朝向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之移動操作時,係將鄰接於前述第1位置之位置,根據前述特定之時間間隔來作推測,並根據前述所推測了的位置是否位於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中一事,來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的移動操作是否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其中,當經由前述判定步驟,來根據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而判定出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 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為從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外側而朝向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之移動操作,並且判定出其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時,係代替經由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所檢測出之前述第1以及前述第2位置、或者是代替前述第1位置,而使用經由前述顯示區域端部位置算出步驟所計算出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其中,當前述第1位置和前述第2位置係分別在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內側和外側處而被檢測出來時,前述判定步驟,係判定前述指示體之朝向前述第1方向之移動操作係通過了前述顯示裝置之前述特定之顯示區域的端部。
TW101108657A 2011-09-15 2012-03-14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TWI539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2464A JP5372091B2 (ja) 2011-09-15 2011-09-15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表示画面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2411A TW201312411A (zh) 2013-03-16
TWI539337B true TWI539337B (zh) 2016-06-21

Family

ID=4560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657A TWI539337B (zh) 2011-09-15 2012-03-14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9971486B2 (zh)
EP (1) EP2570898B1 (zh)
JP (1) JP5372091B2 (zh)
KR (2) KR102077094B1 (zh)
CN (1) CN102999287B (zh)
IL (1) IL217694B (zh)
TW (1) TWI5393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6873B2 (ja) * 2012-08-28 2016-07-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装置、選択メニュー表示方法、選択メニュー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6221527B2 (ja) * 2013-09-02 2017-11-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座標入力プログラム
JP2015173787A (ja) * 2014-03-14 2015-10-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炊飯器
DE102014003864B4 (de) * 2014-03-18 2023-06-07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Bedienanordnung mit einem elektronischen Gerät
CN105578811B (zh) * 2014-10-17 2018-09-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使用方法
WO2016157951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6566767B2 (ja) * 2015-07-29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3044A (ja) * 1998-01-16 1999-07-30 Sony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7821503B2 (en) * 2003-04-09 2010-10-26 Tegic Communications, Inc. Touch screen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20050168441A1 (en) * 2002-11-05 2005-08-04 Fujitsu Limite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duct
US20050030293A1 (en) * 2003-08-05 2005-02-10 Lai Chih Chang Method for predicting and estimating coordinates of a touch panel
JP4457051B2 (ja) * 2005-07-19 2010-04-28 任天堂株式会社 オブジェクト移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7041790A (ja) * 2005-08-02 2007-02-15 Sony Corp 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JP4751191B2 (ja) 2005-12-12 2011-08-17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器、及び、位置入力装置
KR100828017B1 (ko) * 2006-02-10 2008-05-08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그래픽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래픽 객체의디스플레이 방법
TWM313819U (en) * 2006-10-27 2007-06-11 Heng-Lan Tsau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a touch panel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00107067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Nokia Corporation Input on touch based user interfaces
JP4904375B2 (ja) * 2009-03-31 2012-03-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8836648B2 (en) 2009-05-27 2014-09-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Touch pull-in gesture
JP5158023B2 (ja) * 2009-06-09 2013-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入力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10001706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Emery Sanford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screen display module
US8381118B2 (en) * 2009-10-05 2013-02-1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s and devices that resize touch selection zones while selected on a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JP5289273B2 (ja) * 2009-10-28 2013-09-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US20110175827A1 (en) * 2009-12-04 2011-07-21 Adam Bogue Filtering Input Streams in a Multi-Touch System
US8988356B2 (en) 2009-12-31 2015-03-24 Google Inc. Touch sensor and touchscreen user input combination
JP2011150414A (ja) * 2010-01-19 2011-08-0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操作入力決定方法及び操作入力決定プログラム
US9310994B2 (en) * 2010-02-19 2016-04-1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 of bezel as an input mechanism
US8799827B2 (en) * 2010-02-19 2014-08-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ge manipulations using on and off-screen gestures
US9367205B2 (en) 2010-02-19 2016-06-14 Microsoft Technolgoy Licensing, Llc Radial menus with bezel gestures
US8823656B2 (en) * 2010-08-30 2014-09-02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tracking across multiple touch screens
US8890817B2 (en) * 2010-09-07 2014-11-18 Apple Inc. Centralized processing of touch information
CN107479737B (zh) * 2010-09-24 2020-07-24 黑莓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A2750352C (en) * 2010-09-24 2019-03-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for conserving power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US9092082B2 (en) * 2010-12-22 2015-07-2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touch sens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47232A1 (en) 2022-05-12
KR102077094B1 (ko) 2020-02-14
US11237707B2 (en) 2022-02-01
US10599312B2 (en) 2020-03-24
IL217694B (en) 2018-04-30
KR101973334B1 (ko) 2019-04-26
IL217694A0 (en) 2012-06-28
JP5372091B2 (ja) 2013-12-18
US20130069868A1 (en) 2013-03-21
TW201312411A (zh) 2013-03-16
KR20130029705A (ko) 2013-03-25
EP2570898B1 (en) 2017-08-23
US9971486B2 (en) 2018-05-15
CN102999287B (zh) 2017-12-26
EP2570898A3 (en) 2014-07-30
CN102999287A (zh) 2013-03-27
KR20180113481A (ko) 2018-10-16
US20200218436A1 (en) 2020-07-09
US20180232131A1 (en) 2018-08-16
EP2570898A2 (en) 2013-03-20
JP2013065122A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9337B (zh) 電子機器及電子機器之顯示畫面控制方法
CN102422254B (zh) 用于检测和响应用户输入对象的大小和/或角度取向的电子装置的显示器
JP5642900B2 (ja) 電子機器及び振動制御方法
EP30351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grip state i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10138095A (ko) 터치 시스템에서 좌표 보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209788B2 (en) Touch processor, touch device, touch system, and touch method
CN107577361A (zh) 坐标测量装置和识别接触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JP2012242851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3154869A (zh) 检测并响应于用户输入对象的外形和/或高度轮廓的电子设备用显示器
US10481742B2 (en) Multi-phase touch-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76669A1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reception control method
US11385754B2 (en) Touch sensor in which PCAP method and EMR method are combined
CN105912146A (zh)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JP2011176610A (ja) 携帯端末及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541383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KR101133493B1 (ko) 터치 패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 터치 인식 방법
KR101105929B1 (ko) 순차로 인가 또는 해제되는 복수의 접촉 입력을 인식하는방법
JP5944974B2 (ja) 携帯端末及び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3063841A1 (zh) 检测处理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