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721B -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6721B
TWI536721B TW104108749A TW104108749A TWI536721B TW I536721 B TWI536721 B TW I536721B TW 104108749 A TW104108749 A TW 104108749A TW 104108749 A TW104108749 A TW 104108749A TW I536721 B TWI536721 B TW I5367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signal
error voltage
stat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2323A (zh
Inventor
陳鐵
黃俊來
黃輝
董雲鵬
蔡磊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7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2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3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3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 H02M3/3354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of the forward typ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隨著電腦、通訊等電子產品領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源□品朝著高效率(high efficiency)、高功率密度(high power density)、高可靠性(high reliability)和低成本(low cost)的方向發展。目前在電源供應器中,采用諧振電路成□趨勢,但由於諧振電路獨特的工作原理,其軟□動機制及控制方法為本領域之一重要的研究課題。
現有的諧振電路的軟□動控制通常是同時采用脈衝頻率調變(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PFM)以及脈衝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模式。這種設計往往造成電子裝置啟動時,諧振電路中開關元件的損耗以及電壓應力的增大。
另外一種設計是采用輸出整流電路移相的方法。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采用同步整流之輸出整流電路,對於二極體整流電路並不適用。因此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另外,這種設計會造成輸出整流開關元件的電壓應力增大。因此,需要設置額外的電路,使得元件的成本也大為增加,難以滿足高功率密度的要求。針對上述傳統上設計的缺點,如何設計出一種既能實現軟□動的單調性性能,又能保證不影響電源供應器的其他電路,同時做到不增加成本以及實現高功率密度之軟□動控制機制,實為本領域之一重要研究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轉換電路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轉換電路用以將一輸入電壓轉換為一輸出電壓。第一控制電路電性連接至轉換電路。第一控制電路用以將表示輸出電壓之一迴授信號與一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當電子裝置處於一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一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其中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該誤差電壓□定。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上述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第一控制電路亦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控制電路更包含一電壓補償單元、一脈衝控制單元(Burst Controller)以及一信號產生單元。電壓補償單元用以根據誤差電壓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脈衝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至電壓補償單元。脈衝控制單元用以接收第一調節信號,並在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輸出第一調節信號。信號產生單元電性連接至脈衝控制單元。信號產生單元用以接收第一調節信號,且根據第一調節信號調整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並於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當上述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更用以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至信號產生單元,使得信號產生單元根據第二調節信號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當上述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信號產生單元亦用以根據第一調節信號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另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一第一開關模組以及一第二開關模組。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一側,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二側。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停止輸出第二驅動信號。
依據本發明又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二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決定。
依據本發明再具有之一實施例,當上述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第一控制電路亦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
依據本發明更具有之一實施例,第一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第二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上述第一開關元件之啟閉,而第二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上述第二開關元件之啟閉。
依據本發明另又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一第一開關模組以及一第二開關模組。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一側,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二側。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上述電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控制電路。第二控制電路電性連接至轉換電路。第二控制電路用以將轉換電路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與一目標電流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第二控制電路並在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時,根據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
依據本發明另再一實施例,第一控制電路更包含一運算單元。運算單元用以將迴授信號減去目標電壓以產生誤差電壓。
依據本發明再又一實施例,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電子裝置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enable)信號判斷電子裝置進入開機狀態,並在迴授信號與一恆定電壓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時,判斷電子裝置脫離開機狀態。
依據本發明又再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係為一諧振型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另又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電子裝置更包含一採樣電路。采樣電路用以根據輸出電壓產生迴授信號。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根據電子裝置之一轉換電路所輸出之一輸出電壓產生一迴授信號;將迴授信號與一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當電子裝置處於一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一閥值時,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以及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其中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定。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根據誤差電壓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以及根據第一調節信號調整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並於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根據第一調節信號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產生並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以及根據第二調節信號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根據第一調節信號輸出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
依據本發明另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一第一開關模組以及一第二開關模組。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一側,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二側。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且控制方法更包含: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以及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停止輸出第二驅動信號。
依據本發明又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第二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決定。
依據本發明再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當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時,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
依據本發明更具有之一實施例,第一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第二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上述第一開關元件之啟閉,而第二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上述第二開關元件之啟閉。
依據本發明另又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一第一開關模組以及一第二開關模組。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一側。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變壓器之一第二側。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將轉換電路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與一目標電流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在電子裝置處於開機狀態時,根據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
依據本發明又再一實施例,將迴授信號與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誤差電壓的步驟更包含:將迴授信號減去目標電壓以產生誤差電壓。
依據本發明另再一實施例,上述控制方法更包含:根據電子裝置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信號判斷電子裝置進入開機狀態;以及在迴授信號與一恆定電壓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時,判斷電子裝置脫離開機狀態。
依據本發明另又具有之一實施例,上述轉換電路係為一諧振型轉換電路。
藉由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可改善習知技術中採用脈衝頻率調變(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PFM)以及脈衝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PWM)的軟啟動方案時,所造成的一次側開關元件耗損以及電壓應力過大的問題。另外,於習知技術中采用輸出同步整流移相的軟□動方案時,由於一次側以及二次側之開關元件並非同步開關,造成開關元件的應力較大。因此需要設置額外的電路以滿足應力,導致需要的元件以及成本增加。而采用本發明所提出之控制電路,並不需要設置額外的電路,使得電子裝置所需要的元件以及成本得以降低。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在全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另外,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耦接』或『連接』,均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亦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
於本文中,除非內文中對於冠詞有所特別限定,否則『一』與『該』可泛指單一個或多個。將進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之『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詞彙,指明其所記載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與/或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額外的其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與/或其中之群組。
另外,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與第三等等之詞彙,是用於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與/或區塊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這些元件、組件、區域、層與/或區塊不應該被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詞彙只限於用來辨別單一元件、組件、區域、層與/或區塊。因此,在下文中的一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與/或區塊也可被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與/或區塊,而不脫離本發明的本意。
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100之方塊示意圖。電子裝置100可為一電源供應器,但不以其為限。電子裝置100包含一轉換電路110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120。於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更選擇性地包含一採樣電路130。
轉換電路110用以將一輸入電壓Vi轉換為一輸出電壓Vo。於一實施例中,轉換電路可為但不限於一諧振型轉換電路。
第一控制電路120電性連接至轉換電路110以及採樣電路130。第一控制電路120用以將表示輸出電壓Vo之一迴授信號115與一目標電壓Vref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例如第2圖所示之誤差電壓215)。於一實施例中,目標電壓Vref具有如第3圖中所繪示之動態增加的電壓值。目標電壓Vref於電子裝置啟動時具有一較低的電壓值。然後,目標電壓Vref持續增加至一較高的定電壓值,使得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輸出電壓Vo跟隨目標電壓Vref的變換,最終達到一設定的輸出值。
於本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處於一開機狀態(例如: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輸出電壓Vo尚未達到設定的輸出值之一軟□動期間),且上述誤差電壓不大於一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更用以根據上述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當電子裝置100處於開機狀態且上述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係根據上述誤差電壓決定。
於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第一控制電路120亦用以根據上述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舉例而言,在電子裝置100開機後,當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輸出電壓Vo已達到設定的輸出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仍然維持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採樣電路130用以根據輸出電壓Vo產生迴授信號115。於一實施例中,採樣電路130可為但不限於一差動放大器(differential amplifier)。
於第2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將進一步說明第一控制電路120之配置及其操作。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100a之方塊示意圖。相較於第1圖所示實施例,第一控制電路120包含一電壓補償單元220、一脈衝控制單元(Burst Controller)230以及一信號產生單元240。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更選擇性地包含一運算單元210。運算單元210用以將迴授信號115相應之電壓減去目標電壓Vref以產生誤差電壓215。運算單元210可為但不限於一減法器。於一實施例中,誤差電壓215之電壓值Ve係由下列數學式所決定: Ve=K×(Vfbk-Vref), 其中,Vfbk為迴授信號115之電壓值,而K係為一常數。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更選擇性地包含一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上述類比數位轉換器用以將類比迴授信號115轉換為一數位迴授信號,使得運算單元210將上述數位迴授信號相應之電壓減去目標電壓Vref對應的數位信號以產生誤差電壓215。
電壓補償單元220用以根據誤差電壓215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225。於一實施例中,電壓補償單元220包含一積分器(integrator)、一微分器(differentiator)、一比例積分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 controller)、一比例微分控制器(proportional-derivative controller)或是一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器(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
脈衝控制單元230電性連接至電壓補償單元220。脈衝控制單元230用以接收第一調節信號225,並在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215不大於閥值時,輸出第一調節信號225。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係根據電子裝置100a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enable)信號Von判斷電子裝置100a進入開機狀態(或軟啟動狀態),並在迴授信號115與一恆定電壓(未繪示)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時,判斷電子裝置100a脫離開機狀態(於一實施例中,此時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輸出電壓Vo已達到設定的輸出值)。上述恒定電壓可由人為設定,視不同的電路以及不同的需求而定,而上述數值範圍可為例如恒定電壓值的1%。藉此,第一控制電路120得以判斷電子裝置100a是否處於開機狀態。
信號產生單元240電性連接至脈衝控制單元230。當脈衝控制單元230輸出第一調節信號225時,信號產生單元240用以接收第一調節信號225,且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並可調整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於一實施例中,信號產生單元240包含一脈衝寬度調變器(pulse-width modulator),而第一驅動信號125為脈衝寬度調變(PWM)信號。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調節信號225包含一第一頻率資訊,而信號產生單元240係將包含上述第一頻率資訊的第一調節信號225與信號產生單元240內部的三角波或是鋸齒波做比較,以輸出包含上述第一頻率信息的第一驅動信號125(其可為但不限於一脈衝波)。上述比較之操作可利用一類比電路實現,也可利用數位之方式實現(例如:利用軟體的方式實現)。
綜上所述,電壓補償單元220根據誤差電壓215產生第一調節信號225(包含上述第一頻率資訊),而當信號產生單元240接收到第一調節信號225時,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調整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換句話說,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215決定。
於一實施例中,信號產生單元240於電子裝置110a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215不大於閥值時,接收到第一調節信號225,並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於另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更用以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227至信號產生單元240,使得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二調節信號227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
於又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後之操作狀態,信號產生單元240亦用以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請同時參照第3圖。第3圖係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目標電壓Vref以及信號產生單元240輸出至轉換電路110的信號波形。
於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時,目標電壓Vref由一較低的電壓值持續增加至一較高的定電壓值。於開機狀態期間,當誤差電壓215不大於閥值時,信號產生單元240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如第3圖所示之開機狀態期間內的脈衝寬度調變信號)至轉換電路110。上述方波信號之頻率係由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脈衝控制單元230所輸出的第一調節信號225而決定。
而於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如第3圖所示的時間區間T中),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二調節信號227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另外,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後之操作狀態,信號產生單元240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如第3圖所示之操作狀態期間內的方波信號)以驅動轉換電路110。於一實施例中,上述方波信號之頻率亦由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脈衝控制單元230所輸出的第一調節信號225而決定。
在上述實施例中,於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信號產生單元240係根據脈衝控制單元230所輸出的第二調節信號227,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使得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需說明的是,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之實現方法並不限於上述做法。於其他實施例中,在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輸出一電壓值為0的第一調節信號225至信號產生單元240,使得信號產生單元240輸出一電壓值為0之訊號。如此一來,即等同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於又一實施例中,在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輸出一特定訊號至信號產生單元240的一控制端。藉此,信號產生單元240之輸入端接收一電壓值為0的信號,使得信號產生單元24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於再一實施例中,脈衝控制單元230可□定是否致能(enable)信號產生單元240。於該實施例中,在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不致能信號產生單元240。藉此,信號產生單元24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於另又一實施例中,信號產生單元240以及轉換電路110之間係設置有一開關電路。上述開關電路可控制信號產生單元240以及轉換電路110間之導通(即控制第一驅動信號125是否被傳送至轉換電路110)。於該實施例中,在開機狀態期間內當誤差電壓215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控制上述開關電路,使得控制信號產生單元240以及轉換電路110間處於不導通之狀態。如此一來,即等同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至轉換電路110。
請參照第4圖。第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100b之方塊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轉換電路110包含一變壓器410、一第一開關模組411以及一第二開關模組412。第一開關模組411位於變壓器410之一第一側(即一次側),第二開關模組412位於變壓器410之一第二側(即二次側)。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信號125係用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411。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更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4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模組411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S1、S2、S3以及S4。第二開關模組412包含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S5以及S6。第一驅動信號125係用以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1、S2、S3以及S4之啟閉(即導通和關斷),而第二驅動信號425係用以控制第二開關元件S5以及S6之啟閉。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元件S1與S4同時啟閉,第一開關元件S2與S3同時啟閉,且第一開關元件S1、S4與S2、S3之間互補啟閉。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開關元件S5與S6之間互補啟閉。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驅動信號425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例如第2圖所示之誤差電壓215)決定。而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調整第二驅動信號425之頻率之操作,可類似於如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調整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的操作,但不以其為限。於一實施例中,第一調節信號225可包含一第二頻率資訊。而信號產生單元240係將包含上述第二頻率資訊的第一調節信號225與信號產生單元240內部的三角波或是鋸齒波做比較,以輸出包含上述第二頻率信息的第二驅動信號425。
亦即,電壓補償單元220根據誤差電壓215產生第一調節信號225(包含上述第二頻率資訊),而當信號產生單元240接收到第一調節信號225時,用以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調整第二驅動信號425之頻率。換句話說,第二驅動信號425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215決定。
於另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第一控制電路120亦用以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
上述關於第一控制電路120輸出以及停止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之操作可類似於如第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輸出以及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之操作,但不以其為限,在此就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100c之方塊示意圖。與第4圖所示之實施例類似,於本實施例中,轉換電路110包含變壓器410、第一開關模組411以及第二開關模組412。第一開關模組411位於變壓器410之一第一側(即一次側),第二開關模組412位於變壓器410之一第二側(即二次側)。
相較於第1圖所示之實施例,於第5圖所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c更包含一第二控制電路520。第二控 制電路520電性連接至轉換電路110。
第二控制電路520用以將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Io與一目標電流Iref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第二控制電路520在電子裝置100c處於開機狀態時,根據上述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5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於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c處於開機狀態且上述比較結果小於一閥值時,第二控制電路520輸出第二驅動信號525去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於另一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0c處於開機狀態後的操作狀態時,第二控制電路520輸出第二驅動信號525去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於又一實施例中,上述比較以及决定是否輸出第二驅動信號525之操作可採用硬體之方式實現(例如利用一比較器以及一晶片),亦可採用軟體的方式實現。另外,上述第二控制電路520的內部結構可與第一控制電路120類似,但不以其為限,在此不再贅述。
於本實施例中,轉換電路110具有如圖5所示之結構,但實際應用上不限於此。轉換電路110只需是諧振電路即可。例如,第一開關模組411可為半橋或無橋結構等;第二開關模組412可為全橋整流結構;變壓器410可為多個變壓器,而且多個變壓器的一次側和二次側可以是串並聯相結合的多種鏈接結構;諧振槍方式也可為串聯諧振、並聯諧振或LLC等各種諧振電路模式。
請參照第6圖。第6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此電子裝置之控 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1-5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1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作說明。
於步驟602中,採樣電路130根據電子裝置100之一轉換電路110所輸出之一輸出電壓Vo產生一迴授信號115。於一實施例中,轉換電路110係為一諧振型轉換電路。
於步驟604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將迴授信號115與一目標電壓Vref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係將迴授信號115減去目標電壓Vref以產生誤差電壓。
於步驟606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判斷電子裝置100是否處於一開機狀態。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0係根據電子裝置100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信號(如第2圖所示的Von)判斷電子裝置100進入開機狀態。另外,第一控制電路120在迴授信號115與一恆定電壓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時,判斷電子裝置100脫離開機狀態。
於步驟608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判斷誤差電壓是否大於一閥值時。
當電子裝置100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則於步驟610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係根據上述誤差電壓决定。
當電子裝置100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則於步驟612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一 驅動信號125。
請參照第7圖。第7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6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702以及步驟704。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1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1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作說明。
於步驟7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判斷電子裝置100是否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
當電子裝置100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則於步驟704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6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802、步驟804以及步驟806。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2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a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2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a作說明。
於步驟802中,電壓補償單元220根據誤差電壓215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225。
於步驟804中,脈衝控制單元230接收第一調節信 號225。
於步驟806中,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輸出第一調節信號225,使得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調整第一驅動信號125之頻率,並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請參照第9圖。第9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8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902以及步驟904。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2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a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2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a作說明。
於步驟902中,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脈衝控制單元230產生並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227。
於步驟904中,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二調節信號227停止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
請參照第10圖。第10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8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1002以及步驟1004。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2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a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 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2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a作說明。
於步驟10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判斷電子裝置100a是否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
當電子裝置100a處於開機狀態後之操作狀態時,則於步驟1004中,信號產生單元240根據第一調節信號225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轉換電路110。
請參照第11圖。第11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6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1102以及步驟1104。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4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b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4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b作說明。
於步驟1102中,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不大於閥值時,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411,並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於一實施例中,第二驅動信號425之頻率係根據誤差電壓決定。
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且誤差電壓大於閥值時,則於步驟1104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停止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開關模組411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S1、S2、S3以及S4。第二開關模組412包含複 數個第二開關元件S5以及S6。第一驅動信號125係用以控制第一開關元件S1、S2、S3以及S4之啟閉,而第二驅動信號425係用以控制第二開關元件S5以及S6之啟閉。
請參照第12圖。第12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11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1202以及步驟1204。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4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b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4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b作說明。
於步驟12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0判斷電子裝置100b是否處於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
當電子裝置100b處於開機狀態後之操作狀態時,則於步驟1204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二驅動信號4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
請參照第13圖。第13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相較於第6圖所示的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於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步驟1302、步驟1304以及步驟1310。此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可應用於如第5圖所繪示的電子裝置100c中,但不以其為限。為方便及清楚說明起見,下列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叙述係配合第5圖所示的電子裝置100c作說明。
於步驟1302中,第二控制電路520將轉換電路110 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Io與一目標電流Iref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
當電子裝置100c處於開機狀態時,於步驟1304中,第二控制電路520根據上述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525以驅動第二開關模組412。
另外,相較於第6圖所示之步驟610,於步驟1310中,第一控制電路120根據誤差電壓輸出第一驅動信號125以驅動第一開關模組411。
在一實施例中,以上控制方法中還包含如第1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的步驟1202和1204。具體實施方式可參見第12圖所示之實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詳述。
應瞭解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步驟,除特別敘明其順序者外,均可依實際需要調整其前後順序,甚至可同時或部分同時執行。
綜上所述,藉由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可改善習知技術中採用脈衝頻率調變(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PFM)以及脈衝寬度調變(pulse-width modulation;PWM)的軟啟動方案時,所造成的一次側開關元件耗損以及電壓應力過大的問題。另外,於習知技術中采用輸出同步整流移相的軟啟動方案時,由於一次側以及二次側之開關元件並非同步開關,造成開關元件的應力較大。因此需要設置額外的電路以滿足應力,導致需要的元件以及成本增加。而采用本發明所提出之控制電路,並不需要設置額外的電路,使得電子裝置所需要的元件以及成本得以降低。
雖然本揭示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示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示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電子裝置
110‧‧‧轉換電路
115‧‧‧迴授信號
120‧‧‧第一控制電路
125‧‧‧第一驅動信號
130‧‧‧採樣電路
Vi‧‧‧輸入電壓
Vo‧‧‧輸出電壓
Vref‧‧‧目標電壓
210‧‧‧運算單元
215‧‧‧誤差電壓
220‧‧‧電壓補償單元
225‧‧‧第一調節信號
227‧‧‧第二調節信號
230‧‧‧脈衝控制單元
240‧‧‧信號產生單元
Von‧‧‧開機致能信號
T‧‧‧時間區間
410‧‧‧變壓器
411‧‧‧第一開關模組
412‧‧‧第二開關模組
425、525‧‧‧第二驅動信號
520‧‧‧第二控制電路
Io‧‧‧輸出電流
Iref‧‧‧目標電流
602、604、606、608、610、612、702、704、802、804、806、902、904、1002、1004、1102、1104、1202、1204、1302、1304、1310‧‧‧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之信號波形圖。 第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一種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第6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7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8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9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10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11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12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13圖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10‧‧‧轉換電路
115‧‧‧迴授信號
120‧‧‧第一控制電路
125‧‧‧第一驅動信號
130‧‧‧採樣電路
Vi+、Vi-‧‧‧輸入電壓
Vo+、Vo-‧‧‧輸出電壓
Vref‧‧‧目標電壓

Claims (25)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轉換電路,用以將一輸入電壓轉換為一輸出電壓,其中該轉換電路為一諧振型轉換電路,該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與一第一開關模組,該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的一次側;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電性連接至該轉換電路,該第一控制電路用以將表示該輸出電壓之一迴授信號與一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其中該目標電壓由一較低的電壓值持續增加至一較高的定電壓值,當該電子裝置處於一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一閥值時,該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一開關模組,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該第一控制電路停止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其中該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該誤差電壓决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該第一控制電路亦用以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電路更包含: 一電壓補償單元,用以根據該誤差電壓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一脈衝控制單元(Burst Controller),電性連接至該電壓補償單元,該脈衝控制單元用以接收該第一調節信號,並在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該閥值時,輸出該第一調節信號;以及一信號產生單元,電性連接至該脈衝控制單元,該信號產生單元用以接收該第一調節信號,且根據該第一調節信號調整該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並於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該閥值時,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該脈衝控制單元更用以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至該信號產生單元,使得該信號產生單元根據該第二調節信號停止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該信號產生單元亦用以根據該第一調節信號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轉換 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模組,該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之二次側,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該閥值時,該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二開關模組,而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該第一控制電路停止輸出該第二驅動信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該誤差電壓決定。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該第一控制電路亦用以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該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二開關模組。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該第二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該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該些第一開關元件之啟閉,而該第二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該些第二開關元件之啟閉。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轉換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模組,該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之二次側,且該電子裝置更包含: 一第二控制電路,電性連接至該轉換電路,該第二控制電路用以將該轉換電路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與一目標電流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在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時,根據該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二開關模組。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電路更包含:一運算單元,用以將該迴授信號減去該目標電壓以產生該誤差電壓。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電路更用以根據該電子裝置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enable)信號判斷該電子裝置進入該開機狀態,並在該迴授信號與一恆定電壓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時,判斷該電子裝置脫離該開機狀態。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含:一采樣電路,用以根據該輸出電壓產生該迴授信號。
  14. 一種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包含:根據該電子裝置之一轉換電路所輸出之一輸出電壓產生一迴授信號,其中該轉換電路為一諧振型轉換電路,該 轉換電路包含一變壓器與一第一開關模組,該第一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的一次側;將該迴授信號與一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一誤差電壓,其中該目標電壓由一較低的電壓值持續增加至一較高的定電壓值;當該電子裝置處於一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一閥值時,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一開關模組;以及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停止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其中該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該誤差電壓决定。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根據該誤差電壓產生並輸出一第一調節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一調節信號調整該第一驅動信號之頻率,並於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該閥值時,根據該第一調節信號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 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產生並輸出一第二調節信號;以及根據該第二調節信號停止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根據該第一調節信號輸出該第一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轉換電路。
  19.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轉換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模組,該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之二次側,且該控制方法更包含: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不大於該閥值時,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二開關模組;以及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且該誤差電壓大於該閥值時,停止輸出該第二驅動信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二驅動信號之頻率係根據該誤差電壓决定。
  21.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當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後之一操作狀態時,根據該誤差電壓輸出該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變壓器之該第二開關模組。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一開關元件,該第二開關模組包含複數個第二開關元件,該第一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該些第一開關元件之啟閉,而該第二驅動信號係用以控制該些第二開關元件之啟閉。
  23.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轉換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模組,該第二開關模組位於該變壓器之二次側,且該控制方法更包含:將該轉換電路所輸出之至少一輸出電流與一目標電流做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在該電子裝置處於該開機狀態時,根據該比較結果,選擇性地輸出一第二驅動信號以驅動該第二開關模組。
  24.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將該迴授信號與該目標電壓做比較,以產生該誤差電壓的步驟更包含:將該迴授信號減去該目標電壓以產生該誤差電壓。
  2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含:根據該電子裝置所產生之一開機致能信號判斷該電子裝置進入該開機狀態;以及在該迴授信號與一恆定電壓間之差值小於一數值範圍 時,判斷該電子裝置脫離該開機狀態。
TW104108749A 2014-12-15 2015-03-19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TWI536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6958.XA CN105763032B (zh) 2014-12-15 2014-12-15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6721B true TWI536721B (zh) 2016-06-01
TW201622323A TW201622323A (zh) 2016-06-16

Family

ID=5611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749A TWI536721B (zh) 2014-12-15 2015-03-19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66864B2 (zh)
CN (1) CN105763032B (zh)
TW (1) TWI536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0689B1 (en) * 2016-12-21 2018-05-01 Mean Well (Guangzhou) Electronics Co., Ltd. Resonant control device and resonan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E102017006328A1 (de) * 2017-07-05 2019-01-10 Michael Klemt Schaltungsanordnung eines Generators zur Erzeugung einer Rechteckspannung mit Impulspausen
CN110504837B (zh) * 2018-05-16 2020-10-3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电路及电源转换电路控制方法
TWI697751B (zh) 2019-05-22 2020-07-01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補償電路以及電壓補償方法
CN111371327B (zh) * 2020-04-23 2021-07-06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59654U (zh) 2021-04-21 2022-07-12 友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器
TWI802976B (zh) * 2021-04-21 2023-05-21 友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轉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078A (en) 1989-03-07 1990-07-10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Synchronized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US5917313A (en) * 1997-12-19 1999-06-29 Stmicroelectronics, Inc. DC-to-DC converter with soft-start error amplifi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CN101127484B (zh) 2007-05-23 2010-04-0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数字化高压直流电源
KR100889528B1 (ko) 2007-06-27 2009-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소프트 스타트 회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원공급장치
JP5167705B2 (ja) * 2007-07-02 2013-03-2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7764516B2 (en) 2008-02-21 2010-07-27 System Genera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synchronous regulation circuit for offline power converter
CN101527989B (zh) * 2008-03-04 2013-06-12 原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路与方法
JP4613986B2 (ja) * 2008-07-28 2011-01-19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8391026B2 (en) 2009-04-09 2013-03-0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circuit for avoiding hard switching in resonant converters
CN103683944B (zh) * 2012-09-21 2016-09-1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供应系统及其中的变流器以及电压调整方法
US20110123974A1 (en) 2009-10-30 2011-05-26 Jody Steinglass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20049820A1 (en) 2010-08-30 2012-03-01 Intersil Americas Inc. Soft star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bidirectional dc to dc converter
JP2012100376A (ja) * 2010-10-29 2012-05-2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30176008A1 (en) 2012-01-09 2013-07-11 Chih-Chen Li Soft Start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143043B2 (en) * 2012-03-01 2015-09-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ulti-mod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a resonant converter
US8755199B2 (en) * 2012-06-20 2014-06-17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Control circuit for a resonant converter or the like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3138550A (zh) 2013-02-18 2013-06-05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软件实现电压尖峰抑制的系统
CN104578791B (zh) * 2013-10-15 2018-01-23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并联的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78787B (zh) * 2013-10-17 2017-11-10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谐振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647528B2 (en) * 2014-02-11 2017-05-09 Fairchild Korea Semiconductor Ltd Switch control circuit and resonant converter including the same
US9595867B2 (en) * 2014-10-02 2017-03-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rove standby efficiency of LLC conver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66864B2 (en) 2018-05-08
US20160172988A1 (en) 2016-06-16
CN105763032A (zh) 2016-07-13
CN105763032B (zh) 2018-07-06
TW201622323A (zh) 2016-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6721B (zh) 電子裝置與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CA2689503C (en) Prediction scheme for step wave power converter and inductive inverter topology
KR101735440B1 (ko) Smps에서 pwm과 pfm 사이를 천이하는 시스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40412B1 (ko) 벅 스위치 모드 파워 컨버터 큰 신호 천이 응답 최적화기
US11581812B2 (en) Multi-phase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634212B2 (en) Controll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power converter
US9735661B2 (en) Mixed-mod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WI595342B (zh) 控制模組、切換式電源供應裝置及切換式電源供應裝置之峰值電流模式控制方法
US20110080146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uniform current control method
EP2994986A1 (en) Buck-boost converter with buck-boost transition switching control
US8300437B2 (en) Multi-output DC-to-DC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voltage-stabilizing function
TWI543516B (zh) 在一脈衝寬度調變系統中之相對效率測量
WO2020015391A1 (zh) 一种提高开关电源输出精度的控制方法
TWI405397B (zh) 切換式電源轉換器
CN101588128B (zh) 驰返式电源转换器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Tseng et al. Design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for a full-bridge phase-shift PWM DC/DC converter system with FPGA-based PI gain-scheduling control
US9705412B2 (en) Pulsed feedback switching converter
US980016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ead time of a secondary side of a power converter
TWI425755B (zh) 可減緩電源突波的脈波寬度調變降壓轉化器及其相關方法
TWI810295B (zh) 積體電路、諧振電力轉換器及用於操作電力轉換器之方法
JP2014112996A (ja) 軽負荷検出回路、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2832817A (zh) 控制切换式电源转换器的功率开关跨压的方法及其电路
TWI816615B (zh) 應用於電源轉換器的一次側的初級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TWI786845B (zh) 返馳式功率轉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Lin et al. Undershoot-less open-loop soft-start strategy for digital-controlled power converters based on an error-ADC and initial duty ratio estim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