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1104B - 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1104B
TWI531104B TW102134519A TW102134519A TWI531104B TW I531104 B TWI531104 B TW I531104B TW 102134519 A TW102134519 A TW 102134519A TW 102134519 A TW102134519 A TW 102134519A TW I531104 B TWI531104 B TW I5311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hole
wall
battery module
support fram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4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3434A (zh
Inventor
孫瑞堂
莊宗憲
陳建龍
Original Assignee
原瑞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原瑞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原瑞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34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1104B/zh
Priority to US14/067,992 priority patent/US2015008682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51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1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3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Description

電池模組
本發明涉及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模組。
基於對高輸出電量電池的實際需求,電池產業界通常會將複數單獨電池(如鋰電池)進行並聯及/或串聯後構成一個性能較高的電池模組。惟,電池模組在進行充、放電的過程中,電池模組內部的各個單獨電池會釋放熱量導致溫度上升,溫度上升會造成電池模組無法正常及安全地工作。因此,電池模組的散熱成為電池產業界亟需解決的問題。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散熱功能之電池模組。
一種電池模組,包括由導熱塑膠製成的上支撐架、與該上支撐架固定連接並相間隔的下支撐架以及複數電池。該上支撐架開設有複數上收容孔。該下支撐架開設有複數下收容孔,該複數下收容孔與該複數上收容孔一一對準。每個電池包括本體、正極及負極。該正極及該負極分別位於該本體的相背兩端。該複數電池位於該上支撐架及該下支撐架之間,該複數電池的正極卡合於該複數上收容孔內,該複數電池的負極卡合於該複數下收容孔內,該電池模組還包括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該上支撐架還包括相背的第三側壁及第四側壁,該下支撐架還包括相背的第三外壁及第 四外壁,該第三外壁與該第三側壁對應,該第四外壁與該第四側壁對應,該電池模組還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桿及兩個第二支撐桿,每個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第三側壁及該第三外壁上,每個第二支撐桿中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第四側壁及該第四外壁上。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電池模組利用由導熱塑膠製成的上支撐架將該複數電池的正極產生的熱量散出至該電池模組的外部,以保證電池模組能夠正常及安全地工作。
100、200‧‧‧電池模組
10‧‧‧上支撐架
10a‧‧‧上表面
10b‧‧‧下表面
11‧‧‧第一側壁
110‧‧‧第一上卡合孔
12‧‧‧第二側壁
120‧‧‧第二上卡合孔
13‧‧‧第三側壁
14‧‧‧第四側壁
15‧‧‧上收容孔
152‧‧‧第一上收容孔組
154‧‧‧第二上收容孔組
16‧‧‧檔板
17‧‧‧中間部
172‧‧‧第一側面
174‧‧‧第二側面
176‧‧‧安裝孔
177‧‧‧第一缺口
178‧‧‧卡槽
179‧‧‧限位勾
18‧‧‧連接部
182‧‧‧第三側面
184‧‧‧第四側面
186‧‧‧第二缺口
188‧‧‧卡勾
19‧‧‧端部
192‧‧‧第五側面
194‧‧‧第六側面
20‧‧‧下支撐架
20a‧‧‧頂面
20b‧‧‧底面
21‧‧‧第一外壁
210‧‧‧第一下卡合孔
22‧‧‧第二外壁
220‧‧‧第二下卡合孔
23‧‧‧第三外壁
24‧‧‧第四外壁
25‧‧‧下收容孔
252‧‧‧第一下收容孔組
254‧‧‧第二下收容孔組
26‧‧‧承載板
27‧‧‧中間件
272‧‧‧第一端面
274‧‧‧第二端面
276‧‧‧固定孔
277‧‧‧第一開口
278‧‧‧卡孔
279‧‧‧止檔勾
28‧‧‧連接件
282‧‧‧第三端面
284‧‧‧第四端面
286‧‧‧第二開口
288‧‧‧抵觸勾
29‧‧‧固定件
292‧‧‧第五端面
294‧‧‧第六端面
30‧‧‧第一支撐板
32‧‧‧第一本體
322‧‧‧第一面
324‧‧‧第二面
34‧‧‧第一上卡合部
342‧‧‧第一上限位塊
344‧‧‧第二上限位塊
346‧‧‧第一凸起
36‧‧‧第一下卡合部
362‧‧‧第一下限位塊
364‧‧‧第二下限位塊
366‧‧‧第二凸起
40‧‧‧第二支撐板
42‧‧‧第二本體
422‧‧‧第一表面
424‧‧‧第二表面
44‧‧‧第二上卡合部
442‧‧‧第一上止檔塊
444‧‧‧第二上止檔塊
446‧‧‧第一凸塊
46‧‧‧第二下卡合部
462‧‧‧第一下止檔塊
464‧‧‧第二下止檔塊
466‧‧‧第二凸塊
50‧‧‧第一支撐桿
52‧‧‧第一上端
54‧‧‧第一下端
56‧‧‧第一定位片
58‧‧‧第二定位片
59‧‧‧第一外側面
60‧‧‧第二支撐桿
62‧‧‧第二上端
64‧‧‧第二下端
66‧‧‧第三定位片
68‧‧‧第四定位片
69‧‧‧第二外側面
70‧‧‧加強板
72‧‧‧板體
722‧‧‧頂端
724‧‧‧底端
74‧‧‧上卡柱
76‧‧‧下卡柱
80‧‧‧電池
82‧‧‧本體
84‧‧‧正極
86‧‧‧負極
90‧‧‧第一上導電條
92‧‧‧第二上導電條
93‧‧‧第一下導電條
94‧‧‧第二下導電條
95‧‧‧上導電片
96‧‧‧下導電片
98‧‧‧散熱板
99‧‧‧導熱板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圖1中的電池模組的部分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係圖1中的電池模組的另一視角的部分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係圖1中的電池模組去掉散熱板、上導電片、第一及第二上導電條、下導電片及第一及第二下導電條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5係圖4中的電池模組去掉電池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6係圖5中的電池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7係圖5中的電池模組的上支撐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8係圖5中的電池模組的下支撐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9係圖5中的電池模組的第一支撐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10係圖5中的電池模組的第二支撐板的立體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部分分解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將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100包括一個上支撐架10、一個下支撐架20、一個第一支撐板30、一個第二支撐板40、兩個第一支撐桿50、兩個第二支撐桿60、一個加強板70、複數電池80、一個第一上導電條90、一個第二上導電條92、一個第一下導電條93、一個第二下導電條94、複數上導電片95、複數下導電片96以及一個散熱板98。
請一並參閱圖5至圖7,該上支撐架10大致呈長方形,其由導熱塑膠製成,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及彈性。該上支撐架10包括一個第一側壁11、一個第二側壁12、一個第三側壁13及一個第四側壁14。該第一側壁11及該第二側壁12分別位於該上支撐架10相背的兩端,且該第一側壁11與該第二側壁12平行。該第三側壁13及該第四側壁14分別位於該上支撐架10相背的兩端,且該第三側壁13與該第四側壁14平行。該第一側壁11、該第二側壁12、該第三側壁13及該第四側壁14彼此首尾垂直連接。該第一側壁11上開設有三個第一上卡合孔110,該三個第一上卡合孔110自該第四側壁14到該第三側壁13的方向上排列成一條直線。該第二側壁12上開設有三個第二上卡合孔120,該三個第二上卡合孔120自該第四側壁14到該第三側壁13的方向上排列成一條直線。
該上支撐架10還包括一個上表面10a以及一個下表面10b。該上表面10a及該下表面10b分別位於該上支撐架10相背的兩側,該上表面10a與該下表面10b平行。該上支撐架10上設有複數貫穿該上表面10a及該下表面10b的上收容孔15。該複數上收容孔15包括複數 第一上收容孔組152及複數第二上收容孔組154。每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由複數自該第三側壁13至該第四側壁1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上收容孔15組成。每個第二上收容孔組154由複數自該第三側壁13至該第四側壁1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上收容孔15組成。每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中的上收容孔15與相鄰的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的上收容孔15錯位排列。該上表面10a上設置有複數與該複數上收容孔15一一對應的檔板16。每個檔板16均伸入對應的上收容孔15內並部分遮擋住該對應的上收容孔15。本實施方式中,該複數上收容孔15被分為六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及四個第二上收容孔組154,每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中包含八個上收容孔15,每個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包含七個上收容孔15。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中的上收容孔15排列成的直線與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的上收容孔15排列成的直線平行。
本實施方式中,該上支撐架10為可拆分結構,其可被拆分為一個中間部17、兩個連接部18及兩個端部19。該兩個連接部18均勻分布於該中間部17的相背兩側且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中間部17的相背兩側。該中間部17及該兩個連接部18位於該兩個端部19之間,該兩個端部19分別能夠拆卸地裝設於兩個連接部18上。
具體地,該中間部17包括相背的第一側面172及第二側面174。該中間部17開設有兩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四個安裝孔176、十四個第一缺口177以及四個卡槽178。該兩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位於該第一側面172及該第二側面174之間。該四個安裝孔176位於該兩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之間,且該四個安裝孔176自該第三側壁13至該第四側壁1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該十四個第一缺口 177均勻分布於第一側面172及第二側面174上。該四個卡槽178分別位於該中間部17的四個角落處。該中間部17還包括四個與該四個卡槽178分別對應的限位勾179,每個限位勾179均伸入對應的卡槽178內。
每個連接部18分別包括相背的第三側面182及第四側面184。每個連接部18包括一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七個第一缺口177、七個第二缺口186以及兩個卡槽178。該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位於該第三側面182及該第四側面184之間。該七個第一缺口177位於該第四側面184上。該七個第二缺口186位於該第三側面182上。該兩個卡槽178位於該第四側面184上的相對兩端。每個連接部18還包括兩個與該兩個卡槽178分別對應的限位勾179及與限位勾179匹配的兩個卡勾188,每個限位勾179均伸入對應的卡槽178內,該兩個卡勾188自該第三側面182上的相對兩端伸出。
每個端部19包括相背的第五側面192及第六側面194。兩個第六側面194分別為該第一側壁11及該第二側壁12的外表面。該端部19開設有一個第一上收容孔組152及七個第二缺口186。該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位於該第五側面192及該第六側面194之間。該七個第二缺口186位於該第五側面192上。每個端部19還包括兩個卡勾188。該兩個卡勾188自該第五側面192上的相對兩端伸出。
將該中間部17、該兩個連接部18及該兩個端部19組裝成該上支撐架10時,首先,兩個第三側面182上的卡勾188恰好收容於中間部17上對應的卡槽178內並與對應的限位勾179卡合以使該兩個連接部18分別裝設於該中間部17的第一側面172及第二側面174上。接著,兩個第五側面192上的卡勾188恰好收容於第四側面184上對 應的卡槽178內並與對應的限位勾179卡合以使該兩個端部19分別裝設於兩個連接部18的第四側面184上。此時,每個連接部18上的第二缺口186與該中間部17上的第一缺口177一一對應並圍成該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的上收容孔15。每個連接部18上的第一缺口177與該端部19上的第二缺口186一一對應並圍成該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的上收容孔15。由於該上支撐架10具有彈性,則只要施加一個力迫使卡勾188彈性變形並脫離與之卡合的限位勾179即可將該中間部17、該兩個連接部18及該兩個端部19彼此分離。
另外,該製成該上支撐架10的導熱塑膠包括塑膠基材以及分布於塑膠基材中的導熱材料。該塑膠基材為普通塑膠,例如聚醯胺(Polyamid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塑膠基材為聚醯胺(Polyamide)。導熱材料均勻分佈於塑膠基材中從而形成導熱網絡,以傳導熱量。該導熱材料可以是金屬氧化物颗粒或碳材料,碳材料可以係,石墨纖維或碳纖維等。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導熱材料為碳纖維。塑膠基材與導熱材料的質量比為1:1或者係7:3。通過選擇不同的導熱材料和選擇不同的塑膠基材與導熱材料的質量比,可得到不同的熱導係數。在本發明中,該導熱塑膠的熱導係數在3w/mk以上。
請一並參閱圖5,圖6及圖8,該下支撐架20與該上支撐架10結構完全相同,其大致呈長方形,並由彈性材料製成。該下支撐架20包括一個第一外壁21、一個第二外壁22、一個第三外壁23及一個第四外壁24。該第一外壁21及該第二外壁22分別位於該下支撐架20相背的兩端,且該第一外壁21與該第二外壁22平行。該第三外壁23及該第四外壁24分別位於該下支撐架20相背的兩端,且該第 三外壁23與該第四外壁24平行。該第一外壁21、該第二外壁22、該第三外壁23及該第四外壁24彼此首尾垂直連接。該第一外壁21上開設有三個第一下卡合孔210,該三個第一下卡合孔210自該第四外壁24到該第三外壁23的方向上排列成一條直線。該第二外壁22上開設有三個第二下卡合孔220,該三個第二下卡合孔220自該第四外壁24到該第三外壁23的方向上排列成一條直線。
該下支撐架20還包括一個頂面20a以及一個底面20b。該頂面20a及該底面20b分別位於該下支撐架20相背的兩側,該頂面20a與該底面20b平行。該下支撐架20上設有複數貫穿該頂面20a及該底面20b的下收容孔25。該複數下收容孔25包括複數第一下收容孔組252及複數第二下收容孔組254。每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由複數自該第三外壁23至該第四外壁2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下收容孔25組成。每個第二下收容孔組254由複數自該第三外壁23至該第四外壁2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下收容孔25組成。每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中的下收容孔25與相鄰的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的下收容孔25錯位排列。該底面20b上設置有複數與該複數下收容孔25一一對應的承載板26。每個承載板26均伸入對應的下收容孔25內並部分遮擋住該對應的下收容孔25。本實施方式中,該複數下收容孔25被分為六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及四個第二下收容孔組254,每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中包含八個下收容孔25,每個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包含七個下收容孔25。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中的下收容孔25排列成的直線與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的下收容孔25排列成的直線平行。
本實施方式中,該下支撐架20為可拆分結構,其可被拆分為一個 中間件27、兩個連接件28及兩個固定件29。該兩個連接件28均勻分布於該中間件27的相背兩側且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中間件27的相背兩側。該中間件27及該兩個連接件28位於該兩個固定件29之間,該兩個固定件29分別能夠拆卸地裝設於兩個連接件28上。
具體地,該中間件27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272及第二端面274。該中間件27開設有兩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四個固定孔276、十四個第一開口277以及四個卡孔278。該兩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位於該第一端面272及該第二端面274之間。該四個固定孔276位於該兩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之間,且該四個固定孔276自該第三外壁23至該第四外壁24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該十四個第一開口277均勻分布於第一端面272及第二端面274上。該四個卡孔278分別位於該中間件27的四個角落處。該中間件27還包括四個與該四個卡孔278分別對應的止檔勾279,每個止檔勾279均伸入對應的卡孔278內。
每個連接件28分別包括相背的第三端面282及第四端面284。每個連接件28包括一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七個第一開口277、七個第二開口286以及兩個卡孔278。該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位於該第三端面282及該第四端面284之間。該七個第一開口277位於該第四端面284上。該七個第二開口286位於該第三端面282上。該兩個卡孔278位於該第四端面284上的相對兩端。每個連接件28還包括兩個與該兩個卡孔278分別對應的止檔勾279及與止檔勾279匹配的兩個抵觸勾288,每個止檔勾279均伸入對應的卡孔278內,該兩個抵觸勾288自該第三端面282上的相對兩端伸出。
每個固定件29包括相背的第五端面292及第六端面294。兩個第六 端面294分別為該第一外壁21及該第二外壁22的外表面。該固定件29開設有一個第一下收容孔組252及七個第二開口286。該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位於該第五端面292及該第六端面294之間。該七個第二開口286位於該第五端面292上。每個固定件29還包括兩個抵觸勾288。該兩個抵觸勾288自該第五端面292上的相對兩端伸出。
將該中間件27、該兩個連接件28及該兩個固定件29組裝成該下支撐架20時,首先,兩個第三端面282上的抵觸勾288恰好收容於中間件27上對應的卡孔278內並與對應的止檔勾279卡合以使該兩個連接件28分別裝設於該中間件27的第一端面272及第二端面274上。接著,兩個第五端面292的抵觸勾288恰好收容於第四端面284上對應的卡孔278內並與對應的止檔勾279卡合以使該兩個固定件29分別裝設於兩個連接件28的第四端面284上。此時,每個連接件28上的第二開口286與該中間件27上的第一開口277一一對應並圍成該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的下收容孔25。每個連接件28上的第一開口277與該端部上的第二開口286一一對應並圍成該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的下收容孔25。由於該下支撐架20具有彈性,則只要施加一個力迫使抵觸勾288彈性變形並脫離止檔勾279即可將該中間件27、該兩個連接件28及該兩個固定件29彼此分離。
請一並參閱圖5、圖6及圖9,該第一支撐板30包括一個第一本體32、三個第一上卡合部34以及三個第一下卡合部36。該第一本體32為大致呈長方形的平板結構,其包括平行相背的第一面322及第二面324。三個第一上卡合部34及三個第一下卡合部36均設置在該第二面324上,三個第一上卡合部34呈直線排列於該第一本 體32的上端並與三個第一上卡合孔110一一對應,三個第一下卡合部36呈直線排列於該第一本體32的下端並與三個第一下卡合孔210一一對應。每個第一上卡合部34包括一個第一上限位塊342、一個與該第一上限位塊342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上限位塊344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一上限位塊342上並與該第二上限位塊344相對的第一凸起346。每個第一下卡合部36包括一個第一下限位塊362、一個與該第一下限位塊362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下限位塊364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二下限位塊364上並與該第一下限位塊362相對的第二凸起366。
請一並參閱圖5、圖6及圖10,該第二支撐板40的結構與該第一支撐板30的結構完全相同,其包括一個第二本體42、三個第二上卡合部44以及三個第二下卡合部46。該第二本體42為大致呈長方形的平板結構,其包括平行相背的第一表面422及第二表面424。三個第二上卡合部44及三個第二下卡合部46均設置在該第二表面424上,三個第二上卡合部44呈直線排列於該第二本體42的上端並與三個第二上卡合孔120一一對應,三個第二下卡合部46呈直線排列於該第二本體42的下端並與三個第二下卡合孔220一一對應。每個第二上卡合部44包括一個第一上止檔塊442、一個與該第一上止檔塊442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上止檔塊444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一上止檔塊442上並與該第二上止檔塊444相對的第一凸塊446。每個第二下卡合部46包括一個第一下止檔塊462、一個與該第一下止檔塊462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下止檔塊464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二下止檔塊464上並與該第一下止檔塊462相對的第二凸塊466。
請參閱圖6,每個第一支撐桿50包括一個第一上端52、一個第一下端54、第一定位片56、一個第二定位片58以及一個第一外側面59。該第一上端52及該第一下端54分別為該第一支撐桿50相背的兩端。該第一定位片56設置於第一上端52上並位於該第一外側面59上。該第二定位片58設置於第一下端54上位於該第一外側面59上。
第二支撐桿60與第一支撐桿50的結構完全相同。每個第二支撐桿60包括一個第二上端62、一個第二下端64、第三定位片66、一個第四定位片68以及一個第二外側面69。該第二上端62及該第二下端64分別為該第二支撐桿60相背的兩端。該第三定位片66設置於第二上端62上並位於該第二外側面69上。第四定位片68設置於第二下端64上並位於該第二外側面69上。
該加強板70包括一個板體72、四個上卡柱74及四個下卡柱76。該板體72包括相背的頂端722及底端724。四個上卡柱74垂直該頂端722延伸並與四個安裝孔176一一對應。四個下卡柱76垂直該底端724延伸並與四個固定孔276一一對應。
請參閱圖4,每個電池80包括一個本體82、一個正極84及一個負極86。該正極84及該負極86分別位於該本體82的相背兩端。
請一並參閱圖4至圖6,裝載該複數電池80時,首先,該上支撐架10及該下支撐架20採用如上所述之方法組裝成一個整體。接著,該複數電池80的負極86卡合於該複數下收容孔25內,且每個下收容孔25內的承載板26支撐住收容於該下收容孔25內的電池80的負極86。兩個第一支撐桿50的第一下端54藉由卡合方式固設於第三外壁23上,兩個第二支撐桿60的第二下端64藉由卡合方式固設於 第四外壁24上。四個下卡柱76分別卡合於四個固定孔276內。此時,該第一外側面59及該第二外側面69朝外,即,均背離該複數電池80。然後,該上支撐架10移動至該下支撐架20的上方並使該複數電池80的正極84卡合於該複數上收容孔15內,每個上收容孔15內的檔板16阻擋住收容於該上收容孔15內的電池80的正極84。兩個第一支撐桿50的第一上端52藉由卡合方式固設於第三側壁13上,兩個第二支撐桿60的第二上端62藉由卡合方式固設於第四側壁14上。四個上卡柱74分別卡合於四個安裝孔176內。此時,該複數下收容孔25與該複數上收容孔15一一對準,該第一側壁11與該第一外壁21對應,該第二側壁12與該二第外壁22對應,該第三側壁13與該第三外壁23對應,該第四側壁14與該第四外壁24對應。最後,該第一側壁11夾置於第一上限位塊342及第二上限位塊344之間,第一凸起346卡合於對應的第一上卡合孔110內。該第二外壁22夾置於第一下限位塊362及第二下限位塊364之間,第二凸起366卡合於對應的第一下卡合孔210內。該第二側壁12夾置於第一上止檔塊442及第二上止檔塊444之間,第一凸塊446卡合於對應的第二上卡合孔120內。該第二外壁22夾置於第一下止檔塊462及第二下止檔塊464之間,第二凸塊466卡合於對應的第二下卡合孔220內。至此,該上支撐架10與該下支撐架20固定連接且相互間隔。其中,該上支撐架10與該下支撐架20僅藉由該第一支撐板30及該第二支撐板40便可彼此固定連接。該第一支撐桿50、該第二支撐桿60、及該加強板70對該上支撐架10與該下支撐架20的固定連接起到加強作用。
請一並參閱圖2、圖5及圖6,該第一上導電條90、該第二上導電條92、該第一下導電條93、該第二下導電條94、該上導電片95及 該下導電片96均由銅製成。
該第一上導電條90先承載於兩個第一定位片56上再藉由膠合的方式固設於兩個第一外側面59上,此時,該第一上導電條90位於第一上端52,該第一上導電條90的長度與該第三側壁13的長度相當。該第二上導電條92先承載於兩個第三定位片66上再藉由膠合的方式固設於兩個第二外側面69上,此時,該第二上導電條92位於第二上端62,該第二上導電條92的長度與該第四側壁14的長度相當。該第一下導電條93先抵靠住兩個第二定位片58再藉由膠合的方式固設於兩個第一外側面59上,此時,該第一下導電條93位於第一下端54,該第一下導電條93的長度與該第三外壁23的長度相當。該第二下導電條94先抵靠住兩個第四定位片68再藉由膠合的方式固設於兩個第二外側面69上,此時,該第二下導電條94位於第二下端64,該第二下導電條94的長度與該第四外壁24的長度相當。
該第一上收容孔組152中相鄰的正極84藉由該複數上導電片95電性連接,該第二上收容孔組154中相鄰的正極84藉由該複數上導電片95電性連接,靠近該第三側壁13的正極84藉由上導電片95與該第一上導電條90電性連接,靠近該第四側壁14的正極84藉由上導電片95與該第二上導電條92電性連接。該第一下收容孔組252中相鄰的負極86藉由該複數下導電片96電性連接,該第二下收容孔組254中相鄰的負極86藉由該複數下導電片96電性連接,靠近該第三外壁23的負極86藉由下導電片96與該第一下導電條93電性連接,靠近該第四外壁24的負極86藉由下導電片96與該第二下導電條94電性連接。
請一並參閱圖1-2及圖6,該散熱板98貼附於該上支撐架10的上表面10a上。本實施方式中,該散熱板98由導熱矽膠製成。
該電池模組100工作時,各個電池80的正極84會產生大量熱量,由於各個電池80的正極84該上支撐架10的複數上收容孔15內,即各個電池80的正極84與該上支撐架10係接觸的,則該上支撐架10會將該熱量傳到至散熱板98上,再由該散熱板98將熱量散出至該電池模組100外部,以保證電池模組100能夠正常及安全地運轉。本實施方式中的電池模組100中的上支撐架10一方面用於固定電池80,一方面用於散除電池80產生的熱量,相較於傳統的設計一個元件來固定電池80及再設計複雜的散熱通道來散熱的電池模組而言,本實施方式中的電池模組100結構更簡單,體積更小。
由於該上支撐架10與該下支撐架20僅藉由該第一支撐板30及該第二支撐板40便可彼此固定連接。該加強板70對該上支撐架10與該下支撐架20的固定連接起到加強作用。由此可以理解,在其它實施方式中,該加強板70可以省略。
請一並參閱圖2及圖11,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200與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100的不同之處在於:該下支撐架20亦由與第一實施方式中上支撐架10同樣的導熱塑膠製成。該電池模組200還包括一個導熱板99。該導熱板99貼附於該下支撐架20的底面20b上,該導熱板99由導熱矽膠製成。
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電池模組200中的有益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池模組100的有益效果類似,再此不再贅述。另外,由於各個電池80的負極86卡合於該下支撐架20內,即各個電池80的負極86與該下支撐架20係接觸的,則該下支撐架20會將各個電池80的 負極86產生的熱量傳到至該導熱板99上,再由該導熱板99將熱量散出至該電池模組200外部,以進一步有效的散除電池80產生的熱量,保證電池模組200能夠正常及安全地運轉。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池模組
10‧‧‧上支撐架
20‧‧‧下支撐架
15‧‧‧上收容孔
25‧‧‧下收容孔
50‧‧‧第一支撐桿
70‧‧‧加強板
80‧‧‧電池
82‧‧‧本體
84‧‧‧正極
86‧‧‧負極

Claims (15)

  1. 一種電池模組,包括:由導熱塑膠製成的上支撐架,該上支撐架開設有複數上收容孔;與該上支撐架固定連接並相間隔的下支撐架,該下支撐架開設有複數下收容孔,該複數下收容孔與該複數上收容孔一一對準;及複數電池,每個電池包括本體、正極及負極,該正極及該負極分別位於該本體的相背兩端,該複數電池位於該上支撐架及該下支撐架之間,該複數電池的正極卡合於該複數上收容孔內,該複數電池的負極卡合於該複數下收容孔內,該電池模組還包括第一支撐板及第二支撐板,該上支撐架還包括相背的第三側壁及第四側壁,該下支撐架還包括相背的第三外壁及第四外壁,該第三外壁與該第三側壁對應,該第四外壁與該第四側壁對應,該電池模組還包括兩個第一支撐桿及兩個第二支撐桿,每個第一支撐桿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第三側壁及該第三外壁上,每個第二支撐桿中的兩端分別固設於該第四側壁及該第四外壁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散熱板,該散熱板貼附於該上支撐架遠離該複數電池的表面上,該散熱板由導熱矽膠製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上支撐架上設置有與該複數上收容孔一一對應的複數檔板,該複數檔板位於該上支撐架遠離該複數電池的該表面上,每個檔板均伸入對應的上收容孔內以阻擋住收容在該上收容孔的電池的正極,該下支撐架上設置有與該複數下收容孔一一對應的複數承載板,該複數承載板位於該下支撐架遠離該複數電池的表面上,每個承載板均伸入對應的下收容孔內以支撐住收容在該下收容孔的電池的 負極。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上支撐架包括相背的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該下支撐架包括相背的第一外壁及第二外壁,該第一外壁與該第一側壁對應,該第二外壁與該第二側壁對應,該第一支撐板的上端與該第一側壁卡合,該第一支撐板的下端與該第一外壁卡合,該第二支撐板的上端與該第二側壁卡合,該第二支撐板的下端與該第二外壁卡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支撐板的上端設有複數第一上卡合部,每個第一上卡合部包括第一上限位塊、與該第一上限位塊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上限位塊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一上限位塊上並與該第二上限位塊相對的第一凸起,該第一支撐板的下端設有複數第一下卡合部,每個第一下卡合部包括第一下限位塊、與該第一下限位塊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下限位塊以及設置於該第二下限位塊上並與該第一下限位塊相對的第二凸起,該第一側壁開設有與該複數第一上卡合部對應的複數第一上卡合孔,該第一外壁開設有與該複數第一下卡合部對應的複數第一下卡合孔,該第一側壁夾置於複數第一上限位塊及複數第二上限位塊之間,該複數第一凸起卡合於對應的第一上卡合孔內,該第一外壁夾置於複數第一下限位塊及複數第二下限位塊之間,該複數第二凸起卡合於對應的第一下卡合孔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二支撐板的上端設有複數第二上卡合部,每個第二上卡合部包括第一上止檔塊、與該第一上止檔塊間隔相對設置的第二上止檔塊以及一個設置於該第一上止檔塊上並與該第二上止檔塊相對的第一凸塊,該第二支撐板的下端設有複數第二下卡合部,每個第二下卡合部包括第一下止檔塊、與該第一下止檔塊相對設置的第二下止檔塊上以及設置於該第二下止檔塊並與該第一下止檔塊相對的第二凸塊,該第二側壁開設有與該複數第二上卡合部對應的複數第二上 卡合孔,該第一外壁開設有與該複數第二下卡合部對應的複數第二下卡合孔,該第二側壁夾置於複數第一上止檔塊及複數第二上止檔塊之間,複數第一凸塊卡合於對應的第二上卡合孔內,該第二外壁夾置於複數第一下止檔塊及複數第二下止檔塊之間,複數第二凸塊卡合於對應的第二下卡合孔內。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複數上收容孔包括複數第一上收容孔組及複數第二上收容孔組,每個第一上收容孔組由自該第三側壁向該第四側壁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上收容孔組成,每個第二上收容孔組由自該第三側壁向該第四側壁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上收容孔組成,每個第一上收容孔組中的上收容孔與相鄰的第二上收容孔組中的上收容孔錯位排列。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上支撐架包括一個中間部、複數連接部及兩個端部,該複數連接部均勻分布於該中間部的相背兩側且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中間部的相背兩側,該中間部及該複數連接部位於該兩個端部之間,該兩個端部分別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複數連接部最靠近該兩個端部的兩個連接部上,該中間部包括複數第一上收容孔組及位於該相背兩側的複數第一缺口,每個連接部包括一個第一上收容孔組及分別位於該連接部相背兩側的複數第一缺口及複數第二缺口,每個端部包括一個第一上收容孔組及位於該端部一側的複數第二缺口,每個連接部上的一個第二缺口與該中間部上的一個第一缺口圍成該第二上收容孔組中的一個上收容孔,每個連接部上的一個第一缺口與該端部上的一個第二缺口圍成該第二上收容孔組中的一個上收容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複數上導電片、一個第一上導電條及一個第二上導電條,該第一上導電條固設於該兩個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該第二上導電條固設於該兩個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該 第一上收容孔組中相鄰的正極藉由該複數上導電片電性連接,該第二上收容孔組中相鄰的正極藉由該複數上導電片電性連接,靠近該第三側壁的正極藉由上導電片與該第一上導電條電性連接,靠近該第四側壁的正極藉由上導電片與該第二上導電條電性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複數下收容孔包括複數第一下收容孔組及複數第二下收容孔組,每個第一下收容孔組由自該第三外壁向該第四外壁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下收容孔組成,每個第二下收容孔組由自該第三外壁向該第四外壁方向上依次直線排列的複數下收容孔組成,每個第一下收容孔組中的下收容孔與相鄰的第二下收容孔組中的下收容孔錯位排列。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下支撐架包括一個中間件、複數連接件及兩個固定件,該複數連接件均勻分布於該中間件的相背兩側且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中間件的相背兩側,該中間件及該複數連接件位於該兩個固定件之間,該兩個固定件分別能夠拆卸地裝設於該複數連接件最靠近該兩個固定件的兩個連接件上,該中間件包括複數第一下收容孔組及位於該相背兩側的複數第一開口,每個連接件包括一個第一下收容孔組及分別位於該連接件相背兩側的複數第一開口及複數第二開口,每個固定件包括一個第一下收容孔組及位於該固定件一側的複數第二開口,每個連接件上的一個第二開口與該中間件上的一個第一開口圍成該第二下收容孔組中的一個下收容孔,每個連接件上的一個第一開口與該固定件上的一個第二開口圍成該第二下收容孔組中的一個下收容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複數下導電片、一個第一下導電條及一個第二下導電條,該第一下導電條固設於該兩個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該第二下導電條固設於該兩個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該第一下收容孔組中相鄰的負極藉由該複數下導電片電性連接,該第二 下收容孔組中相鄰的負極藉由該複數下導電片電性連接,靠近該第三外壁的負極藉由下導電片與該第一下導電條電性連接,靠近該第四外壁的負極藉由下導電片與該第二下導電條電性連接。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一個加強板,該加強板的一端固設於該中間部上,該加強板的另一端固設於該中間件上。
  1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下支撐架由導熱塑膠製成。
  1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電池模組還包括導熱板,該導熱板貼附於該下支撐架遠離該複數電池的表面上,該導熱板由導熱矽膠製成。
TW102134519A 2013-09-25 2013-09-25 電池模組 TWI531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4519A TWI531104B (zh) 2013-09-25 2013-09-25 電池模組
US14/067,992 US20150086829A1 (en) 2013-09-25 2013-10-31 Battery module hav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holding fr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4519A TWI531104B (zh) 2013-09-25 2013-09-25 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434A TW201513434A (zh) 2015-04-01
TWI531104B true TWI531104B (zh) 2016-04-21

Family

ID=5269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4519A TWI531104B (zh) 2013-09-25 2013-09-25 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86829A1 (zh)
TW (1) TWI531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UA20164736A1 (it) 2016-06-29 2017-12-29 Ferrari Spa Modulo batteria per un sistema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per un veicolo con propulsione elettrica
TWM556938U (zh) 2017-01-09 2018-03-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散熱及熱失控擴散防護之電池模組
CN108123085A (zh) * 2018-02-06 2018-06-05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离散式夹板、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IT201800004025A1 (it) * 2018-03-28 2019-09-28 Ferrari Spa Modulo batteria per un sistema di accumulo di energia elettrica per un veicolo con propulsione elettrica
CN113521599A (zh) * 2018-12-28 2021-10-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9041A1 (de) * 2008-02-14 2009-08-20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Antriebsbatteriebaugruppe eines Elektro-, Brennstoffzellen- oder Hybridfahrzeugs
US8216502B2 (en) * 2008-12-02 2012-07-10 Tesla Motors, Inc. Method for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battery pack encapsulant
US20110223458A1 (en) * 2010-03-15 2011-09-15 Electronvault, Inc. Power Cell Array Receiver
WO2011135762A1 (ja) * 2010-04-28 2011-11-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663962B2 (ja) * 2010-05-31 2015-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ユニット
DE102010037957A1 (de) * 2010-10-04 2012-04-05 Bmz Batterien-Montage-Zentrum Gmbh Batteriezellenträger
US8945747B2 (en) * 2010-12-07 2015-02-03 Volkswagen Ag Battery cell having an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vehicle battery module
DE102011009696A1 (de) * 2011-01-28 2012-08-02 Li-Tec Battery Gmbh Transportvorrichtung für elektrochemische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en
JP5624015B2 (ja) * 2011-12-09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冷却装置
WO2013137707A1 (en) * 2012-03-12 2013-09-19 Chung Peng Liew Non-welded battery module
US20140099532A1 (en) * 2012-10-09 2014-04-10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86829A1 (en) 2015-03-26
TW201513434A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4644B (zh) 電池模組
TWI531104B (zh) 電池模組
CN106784496B (zh) 电池模块
US8472194B2 (en) Solid state switch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heatsink
JP5715719B2 (ja) 熱伝導構造
CN105338790B (zh) 用于电气装置内的构件的被动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KR101246291B1 (ko) 열 방산 구조체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US8793516B2 (en) Power supply unit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servers
JP201216446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1530857A (zh) 電池裝置及電池單元
CA2628870A1 (en) A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pack, and a battery pack using the same
CN110892577A (zh) 电池和具有该电池的无人机及电子设备
JP2022048955A (ja) 複数のバッテリセルを備えるバッテリパック
US20210143379A1 (en) Stacked battery pack
US9276420B2 (en) Battery power system having high working stability
JP202254795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104518181A (zh) 电池模块
WO2021244290A1 (zh) 一种光模块散热组件以及通信设备
TWI528614B (zh) 電池模組
TWI529997B (zh) 電池組件
KR101707111B1 (ko) 전기 연결기
CN218333959U (zh) 一种电池包结构和电动工具
TWM486204U (zh) 電池組件
KR20140074411A (ko) 배터리 서브팩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218886513U (zh) 服务器存储框架和存储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