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9278B - Fiber products - Google Patents

Fiber produc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9278B
TWI529278B TW099126485A TW99126485A TWI529278B TW I529278 B TWI529278 B TW I529278B TW 099126485 A TW099126485 A TW 099126485A TW 99126485 A TW99126485 A TW 99126485A TW I529278 B TWI529278 B TW I5292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yarn
less
fabric
outermos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6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7193A (en
Inventor
Satoshi Yasui
Tadayuki Fukuro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Front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to TW099126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927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07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7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9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9278B/zh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Description

纖維製品
本發明係有關可較好地使用於衣料、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室內用品、車輛內裝材、寢具用品等用途之乾燥性優液之多層構造布帛及纖維製品。
通常,聚酯纖維或聚醯胺纖維等之疏水性纖維具有比棉或縲縈等之親水性纖維之乾燥性更優異之特徵。因此,以往,為提高流汗時之乾燥性或洗滌後之乾燥性,提案有使用由輸水性纖維所構成之布帛。
然而,此等布帛使用作為伴隨大量流汗的運動中使用之衣料、在雨或雪中之運動中使用的衣料、在水中的運動中使用的衣料等之吸收大量水分的衣料時,由於乾燥性尚無法謂為充分,故有穿戴者感覺冷冽感或黏膩感的問題。
又,在夏季等洗滌次數增加的季節中,要求乾燥性優異的布帛。
至於提高布帛乾燥性的方法,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有於多層構造針織物中,藉由於作為構成一方最外層(表面層)之纖維配置比構成另一方的最外層(內面層)之纖維的單絲纖度小的纖維,而使汗從布料背面層向表面層移動擴散而提高乾燥性的方法。然而,於此針織物中,乾燥性尚無法謂為充分。
又,已知藉由使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與 具有Z方向扭力的假撚捲縮加工絲複合可獲得低扭力的複合絲(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然而,此種複合絲係達成與本發明全然不同的課題者。
專利文獻1:特開平9-31675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3-1661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8-001920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背景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具有二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織物組織或二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編物組織之多層構造布帛的乾燥性優異之多層構造布帛及纖維製品。
本發明人等為達成上述課題而積極檢討之結果,發現在多層構造之任一方最外層使用以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及具有Z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構成之低扭力的複合絲,得到使該最外層位於肌膚側之衣料等之纖維製品時,可得到極優異的乾燥性,進而重複積極檢討因而完成本發明。
因此,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層構造布帛,其係具有兩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織物組織或兩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編物組織之多層構造布帛,其特徵為於多層構造布帛之最 外層配置以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及具有Z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構成之具有30T/m以下扭力之複合絲」。
此時,較好對前述複合絲施以交織加工。又,構成前述複合絲之纖維較好為聚酯纖維。又,構成前述複合絲之纖維單絲纖度較好為4dtex以下。又,前述複合絲的捲縮率較好為2%以上。
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中,與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相反側的最外層,較好配置有單絲纖度4.0dtex以下的多纖絲。此時,該多纖絲較好為單絲纖度1.2dtex以下的假撚捲縮加工絲。
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中,較好包含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作為其他纖維。又,較好包含由以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硬質段,以聚氧乙二醇作為軟質段之聚醚酯彈性體所構成之聚醚酯纖維或包含該聚醚酯纖維之複合絲作為其他纖維。又,較好包含將聚酯成分與聚醯胺成分接合成並列型之複合纖維作為其他纖維。又,多層構造布帛較好具有最外層、中間層及最外層之三層構造。此時,前述中間層中較好包含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之纖維。又,多層構造布帛較好為編物。又,多層構造布帛之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m2以下。又,較好對多層構造布帛施以吸水加工。又,多層構造布帛內面之水份殘留率為20%以下。
又,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纖維製品,其係自衣料、 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室內用品、車輛內裝材及寢具用品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任一種,且係將前述多層構造布帛以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位於肌膚側之方式而使用者。
依據本發明,可獲得具有兩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織物組織或兩層以上多層構造組織之多層構造布帛的乾燥性優異的多層構造布帛及纖維製品。
以下,就本發明的實施型態加以詳細說明。
首先,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為具有兩層以上多層構造織物組織或兩層以上多層構造編物組織之多層構造布帛。織物組織或編物組織層數並無特別限制,但就維持柔軟觸感方面,較好為兩層(最外層與最外層)或三層(最外層與中間層與最外層)。最好為三層(最外層與中間層與最外層)。又,本發明中,使用多層構造布帛時,位於最靠近肌膚側的最外層稱為內面層,另一方面,位於最靠近外面空氣側的最外層稱為表面層。
又,兩個最外層中之一方最外層(較好為內面層)配置有以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及具有Z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構成之具有30T/m以下扭力之複合絲。該複合絲亦可含於兩個最外層的兩方中,但較好僅含於一方最外層中。
所謂假撚捲縮加工絲,有在第一加熱區域設定假撚之所謂單加熱器假撚捲縮加工絲,以及再將該絲導入第二加熱區域進行鬆弛熱處理藉此減小扭力之所為第二加熱器假撚捲縮加工絲。又,依據施撚方向,而分為具有S方向扭力的假撚捲縮加工絲以及具有Z方向扭力的假撚捲縮加工絲。本發明中,可使用該等假撚捲縮加工絲。
前述複合絲可利用例如以下方法製造。亦即,將絲條經由第一輥、設定溫度為90~220℃(更好為100~190℃)之熱處理加熱器藉由加撚裝置施撚,可獲得單加熱器假撚捲縮加工絲,依據需要再導入第二加熱器區域進行鬆弛熱處理藉此亦可獲得第二加熱器假撚捲縮加工絲。假撚加工時的延伸倍率較好為0.8~1.5之範圍,假撚數於假撚數(T/m)=(32500/(Dtex)1/2)×α之式中較好α=0.5~1.5,通常成為0.8~1.2左右即可。此處,所謂Dtex為絲條的總纖度。至於使用的加撚裝置,盤式或帶式之摩擦式加撚裝置較易穿絲,斷頭亦較少而較佳,但亦可為針板方式的加撚裝置。又,依據施撚方向,假撚捲縮加工絲鎖具有之扭力可選擇S方向或Z方向。接著,藉由使兩種以上假撚捲縮加工絲合絲,獲得前述複合絲。
此種複合絲較好利用交織加工賦予交織。交織(interlace)個數為不損及柔軟質感或伸縮性較好為30~90個/m的範圍內。該個數若大於90個/m,則有損及柔軟質感或伸縮性之虞。相反地,該個數小於30個/m,則複合絲的集束性變不充分,有損及製編織性之虞。又,交織處理(交織加工)只要使用通常之交織噴嘴進行處理即可。
至於如此所得之複合絲之扭力,重要的是為30T/m以下(較好為10T/m以下,最好為無扭力(0T/m))。藉由於最外層(較好為背面層)此用此種低扭力複合絲,而使體積變高,於使用時迅速吸收流出的汗後,可迅速地移行至他層而獲得極優異乾燥性。扭力越小越好,最好為無扭力(0T/m)。成為此種無扭力較好係在使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與Z方向之假撚捲縮加工絲合絲之際,使用除扭力方向不同以外具有相同扭力之兩種假撚捲縮加工絲。
又,有關前述複合絲,較好捲縮率為2%以上(更好為10~20%)。該捲縮率未達2%,有無法獲得充分柔軟質感或伸縮性之虞。
有關前述複合絲,較好單絲纖度為4dtex以下(較好為0.00002~2.0dtex,最好為0.1~2.0dtex)。該單絲纖度越小越好,亦可為稱為奈米纖維之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者。該單絲纖度若大於4dtex,則有無法獲得柔軟質感之虞。又,複合絲之總纖度較好在33~220dtex之範圍內。再者,複合絲的單絲數較好在50~300條(更好為100~300條)的範圍內。
又,前述複合絲之單絲剖面形狀可為通常的圓形剖面,亦可為圓形剖面以外的異型剖面形狀。此種異型剖面形狀例示有三角形、四角形、十字形、附蜂腰狀扁平型、H型、W型等。藉由採用該等異型剖面形狀,可對布帛賦予吸水性。尤其,藉由採用如圖5所示之附蜂腰狀扁平異型剖面形狀,不僅可對布帛賦予吸水性,亦可賦予尤其是優異的柔軟性。此時,扁平剖面形狀的以長度中心線方向的長度B相對於在與該長度中心線方向呈直角之交叉方向的最大寬度C1的比B/C1所表示之剖面扁平度在2~6(更好為3.1~5.0)的範圍內,就布帛的柔軟性方面而言,為較佳。又,其寬度最大值C1相對於最小值C2的比C1/C2在1.05~4.00(更好為1.1~1.5)的範圍內,就吸水性方面而言,為較佳。
構成前述複合絲的纖維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聚酯纖維、丙烯酸纖維、耐綸纖維、縲縈纖維、乙酸酯纖維,進而為棉、毛、絹等之天然纖維或使該等複合者。尤其,就獲得優異乾燥性方面而言,較好為聚酯纖維。此種聚酯較好為以對苯二甲酸作為主要酸成分,以自碳數2~6的烷二醇亦即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所組成組群所選出知至少一種作為主要二醇成分所成的聚酯。尤其,最好為以乙二醇作為主要二醇成分之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以丙二醇作為主要二醇成分的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
此種聚酯依據需要亦可含有少量(通常為30莫耳%以下)之共聚合成分。此時,所使用之對苯二甲酸以外的二官能性羧酸可舉例有例如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β-羥基乙氧基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5-鈉磺酸間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1,4-環己烷二羧酸之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官能性羧酸。又,上述二醇以外的二醇化合物舉例為例如環己烷-1,4-二甲醇、辛戊二醇、雙酚A、雙酚S之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之二醇化合物以及聚氧伸烷二醇等。
前述聚酯可為利用任意方法合成者。例如若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情況加以說明,可為藉由使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直接酯化反應,或使如對苯二甲酸二甲酯之對苯二甲酸脂低級烷酯與乙二醇進行酯交換或使對苯二甲酸與環氧乙烷反應生成對苯二甲酸之二醇酯及/或其低聚合物之第一階段的反應,及使第一階段之反應生成物在減壓下加熱進行聚縮合反應至所需聚合度之第二階段反應而製造者。又,前述聚酯亦可為經材料回收或化學品回收之聚酯、或如特開2004-270097號公報或特開2004-211268號公報所記載之使用含有特定磷化合物及鈦化合物之觸媒所得之聚酯。再者,亦可為聚乳酸或立體複合物(stereocomplex)聚乳酸等之具有生物分解性之聚酯,或特開2009-091694號公報所記載之使用以生質以及源自生物之物質作為原材料所得之單體成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前述聚酯中若含有相對聚酯重量比為0.1重量%以上(較好0.1~5.0重量%)之紫外線吸收劑,則可對多層構造布帛附加紫外線遮蔽性而較佳。至於此種紫外線吸收劑,例示有苯并噁嗪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中由在紡絲階段不分解之觀點而言,最好為苯并噁嗪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
至於此種苯并噁嗪系有機紫外線吸收劑,較好地例示有特開昭62-11744號公報中所揭示者。亦即,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伸乙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伸丁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等。
又前述聚酯中若含有對於聚酯重量為0.2重量%以上(較好為0.3~2.0重量%)之消光劑(二氧化鈦),則可對多層構造布帛附加防透性而較佳。
再者,前述聚酯中,依據需要,亦可含有微細孔形成劑(有機磺酸金屬鹽)、著色防止劑、熱安定劑、難燃劑(三氧化二銻)、螢光增白劑、著色顏料、抗靜電劑(磺酸金屬鹽)、吸濕劑(聚氧伸烷二醇)、抗菌劑、其他無機粒子之1種以上。
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中,關於在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以外的層中所配置之纖維並無特別限制,就獲得優異乾燥性而言,較好為在其他層上配置有由如前述之聚酯纖維所構成之單絲纖度4.0dtex以下(更好為0.00002~2.0dtex,最好為0.1~2.0dtex)之多纖絲。至於該多纖絲,就進一步提高乾燥性而言,較好使用單絲纖度1.2dtex以下(更好為0.00002~1.2dtex)之假撚捲縮加工絲。
又,為了對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附加吸水性,亦較好含有特開2007-291567號公報中所記載之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以下有時亦稱為「奈米纖維」)、特開2005-36374號公報所記載之以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硬質段,以聚氧基乙二醇作為軟質段之聚醚酯彈性體所構成之聚醚酯纖維,或含該聚醚酯纖維之複合絲、特開2006-118062號公報所記載之使聚酯成分與聚醯胺成分接合成並列型之複合纖維等作為其他纖維。尤其,就提高吸水性而言,最好為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較好為10~1000nm,更好為510~800nm)之纖維。
至於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較好為溶解去除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者。此時,作為海島型複合纖維,係較好地使用特開2007-2364號公報中所揭示之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島數100~1500)。
此處,作為海成分聚合物,較好為纖維形成性良好的聚酯、聚醯胺、聚苯乙烯、聚乙烯等。例如,作為丙烯酸水溶液易溶解性聚合物,可適宜使用聚乳酸、超高分子量聚環氧烷縮合系聚合物、聚乙二醇系化合物共聚合聚酯、聚乙二醇系化合物與5-鈉磺酸間苯二甲酸之共聚合聚酯。尤其,較好為使6~12莫耳%之5-鈉磺酸間苯二甲酸與3~10重量%之分子量4000~12000之聚乙二醇共聚合之固有黏度為0.4~0.6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共聚合聚酯。
另一方面,島成分聚合物較好為纖維形成性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立體複合物聚乳酸、使第三成分共聚合之聚酯等之聚酯。該聚合物中,在不損及本發明目地之範圍內,亦可含有微細孔形成劑、陽離子染料可染劑、著色防止劑、熱安定劑、螢光增白劑、消光劑、著色劑、吸濕劑、無機微粒子之一種或兩種以上。
上述之由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所構成之海島型複合纖維較好為熔融紡絲時之海成分之熔融黏度大於島成分聚合物的熔融黏度。又,島成分的直徑較好成為10~1000 nm的範圍。此時,該直徑不為真圓時,係求得外接圓的直徑。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中,該海島附和重量比率(海:島)較好為40:60~5:95的範圍,最好為30:70~10:90的範圍。
此種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可例如藉由下述方法容易地獲得。亦即,使用前述海成分聚合物與島成分聚合物進行熔融紡絲。熔融紡絲中使用之紡絲金屬口,可使用具有為了形成島成分的中空針群或微細孔群者等之任意者。吐出的海島型剖面複合纖維多纖絲藉由冷卻風予以固化,較好以400~6000m/分鐘熔融紡絲後加以捲取。所得未延伸絲可透過另外的延伸步驟成為具有所需強度、伸長度、熱收縮特性之複合纖維,或不進行暫時捲取而以一定速度退出於輥上,接著經過延伸步驟後予以捲取之方法的任一種均可。再者,亦可施以假撚捲縮加工。有關此種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較好單絲纖維度、纖絲數、總纖度分別在單絲纖維度0.5~10.0dtex、纖絲數5~75條、總纖度30~170dtex(較好為30~100dtex)的範圍內。
接著,該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依據需要,於作成布帛後,施以鹼水溶液處理,將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之海成分藉由鹼水溶液予以溶解去除,藉此使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成為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此時,作為鹼水溶液處理條件,宜為使用濃度1~4%的NaOH水溶液,在55~70℃的溫度處理。
有關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較好為例如如圖1之模式性所示,為在一方最外層配置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在另一方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及假撚捲縮加工絲的樣態,如圖2之模式性所示,為在一方最外層上配置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在中間層配置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另一方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樣態,如圖3之模式性所示,為在一方最外層配置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在另一方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及前述其他纖維(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或前述聚醚酯纖維或前述複合纖維)的樣態,如圖4之模式性所示,為在一方最外層配置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在中間層配置其他纖維(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或前述聚醚酯纖維或前述複合纖維),且在另一方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樣態。尤其,就獲得優異吸水性方面而言,最好為在一方最外層配置單絲纖度為1.5dtex以下且纖絲數為36條以上的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且在中間層配置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且在另一方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樣態。此種布帛若以將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最外層位於肌膚側的方式使用,則可藉由使汗水由一方最外層快速移行至另一方最外層而獲得優異的乾燥性,故而較佳。
有關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作為織物組織或編物組織,只要為具有兩層以上的多層構造的織物組織或具有兩層以上的多層構造的編物組織,則無特別限制。例如,若為編物組織,則推薦有羅馬組織、米蘭諾羅紋組織、集圈羅紋、背面集圈網眼組織、單式凹凸組織、複式凹凸組織等之圓型針織,或半畦編織、後半畦編織、經斜平組織等之單梳櫛經緞針織,或雙面羅素斜紋細呢、雙面經編針織物等之雙重經編針織物。織物組織推薦有採用經編雙重織、緯編雙重織等之多重構造之多層織物。尤其,就獲得優異乾燥性而言,較好為編物組織。
前述布帛中,織密度或針織密度並未特別限制,但就獲得優異乾燥性、優異吸水性以及優異質感等方面而言,若為織物,較好為經密度50~200條/2.54cm、緯密度50~200條/2.54cm的範圍。又,若為針織物,則較好為30~100橫列線圈/2.54cm、20~80縱行線圈/2.54cm的範圍。又,為了不損及輕量性,較好最終所得之單位面積重為200g/m2以下(更好為20~200g/m2)。
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可利用前述複合絲使用一般針織機或編織機而容易地製針編織。又,本發明之多層構造布帛,在不損及本發明目地之範圍內,亦可適用附加常法的染色修飾加工、吸水加工、撥水加工、起毛加工、紫外線遮蔽或抗菌劑、消臭劑、防蟲劑、蓄光劑、逆反射劑、 附離子產生劑等之賦予機能之各種加工。此處,吸水加工(吸汗加工)較好係於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二醇共聚物等於染色進行同浴加工親水化劑,或藉最終固色步驟對布帛賦予吸水加工。此處親水化劑之附著量,對於布帛重量較好為0.25~0.50重量%的範圍。
如此所得之多層構造布帛,於任一方的最外層配置前述複合絲,由於該複合絲體積大(有蓬鬆性),故流出的汗可快速被吸收並快速移行至其他層,故獲得極為優異的乾燥性。又,汗的回滲少而舒適性優異。
此處,於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最外層表面的水份殘留率較好為20%以下。其中,水份殘留率係由下述側定者。在調整至溫度20℃、濕度65% RH之室內,對裁斷成邊長10cm的試料,對試料背面滴加0.1c.c.蒸餾水3分鐘後,以濾紙夾住試料,施加10g/cm2荷重,自30秒後之濾紙增加重量算出水份殘留率。
水分殘留率[%]=((水滴加後之濾紙重量[gr])-(水滴加前之濾紙重量[gr]))÷0.1×100
又,以下述定義之發黏性較好為98cN(100gf)以下。此處,發黏性係由下述測定者。於直徑8cm的金屬輥上載置長15cm、寬6cm之試料,在一端安裝應力-應變計,於布帛之又另一端安裝重量9.8cN(10gf)之布鋏。接著將金屬輥以7cm/秒的速度邊旋轉邊以注射器於金屬輥與試料之間注入5cm3的水,以應力-應變計測定此時試料上之張力,以其最大值評價發黏性。
又,以下述定義的乾燥性較好為30分鐘以下。其中,乾燥性係由下述測定者。在調整至溫度20℃、濕度65%RH之室內,對裁斷成邊長10cm的試料滴加1c.c.蒸餾水後,經時計測試料重量,由滴加的水份完全乾燥為止的時間評價乾燥性(乾燥時間)。
接著,本發明之纖維製品係將前述多層構造布帛以配置前述複合絲的最外層位於肌膚側般使用之自衣料(例如運動用衣料或內衣用衣料或女性用衣料或男士用衣料)、醫療用品、衛生用品(例如尿布或看護床單)、室內用品(例如沙發套或椅套)、車輛用內裝材(例如車座椅表皮材)以及寢具用品(例如棉被套或枕頭套)所成組群所選出之任一種纖維製品。
此纖維製品由於係以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位於肌膚側的方式使用前述多層構造布帛,因此流出的汗快速被吸收並快速移行至其他層,故獲得極為優異的乾燥性。又,汗的回滲少舒適性優異。
實施例
(1)扭力
將試料(捲縮絲)約70cm橫向張開,於中央部掛吊0.18mN×表示特克斯(tex)(2mg/de)之初荷重後,將兩端拉齊。
利用殘留扭力將絲旋轉直至開始的初荷重靜止為止直接保持此狀態,獲得撚絲。如此所得之撚絲在17.64mN×表示特克斯(0.2g/de)之荷重下,以檢撚器測定25cm長的撚數。所得撚數(T/25cm)乘以4倍為扭力(T/m)。
(2)交織度
交織絲在8.82mN×表示特克斯(0.1g/de)之荷重下取1m的長度,除去荷重後,讀取在室溫放置24小時後之節點數,以個/m表示。
(3)捲縮率
將受試絲條捲繞至周長為1.125m之檢尺機之輪周上,調製乾纖度為3333dtex之絞絲。前述絞絲懸垂於刻度板之吊釘上,於其下部分施加5.9cN(6gf)之初荷重,測定再施加588cN(600gf)荷重時之絞絲長度L0。隨後,立即自前述絞絲除去荷重,自刻度板之吊釘卸除,將該絞絲於沸水中浸漬30分鐘,展現捲縮。沸水處理後的絞絲自沸水中取出,利用濾紙將絞絲中所含的水份吸收除去,在室溫風乾24小時。該經風乾的絞絲懸垂於刻度板之吊釘上,於其下部分施加588cN(600gf)之荷重,測定1分鐘後之絞絲長度L1a,隨後,立即自前述絞絲卸除荷重,測定1分鐘後之長度L2a。受試纖絲絲條的捲縮率(CP)由下述式算出。
CP(%)=((L1a-L2a)/L0)×100
(4)水分殘留率
在調整至溫度20℃、濕度65% RH之室內,對裁斷成邊長10cm的試料,對試料背面滴加0.1c.c.蒸餾水3分鐘後,以濾紙夾住試料,施加10g/cm2荷重,自30秒後之濾紙增加重量算出水份殘留率。
水分殘留率[%]=((水滴加後之濾紙重量[gr])-(水滴加前之濾紙重量[gr]))÷0.1×100
(5)發黏性
於直徑8cm的金屬輥上載置長15cm、寬6cm之試料,在一端安裝應力-應變計,於布帛之又另一端安裝重量9.8cN(10gf)之布鋏。接著將金屬輥以7cm/秒的速度邊旋轉邊以注射器於金屬輥與試料之間注入5cm3的水,以應力-應變計測定此時試料上之張力,以其最大值評價發黏性。98cN(100gf)以下設為良好。
(6)乾燥性
在調整至溫度20℃、濕度65% RH之室內,對裁斷成邊長10cm的試料滴加1c.c.蒸餾水後,經時計測試料重量,由滴加的水份完全乾燥為止的時間(分鐘)評價乾燥性。為30分鐘以下設為良好。
(7)熔融黏度
乾燥處理後的聚合物設置在設定為紡絲時之押出機熔融溫度之孔口中保持5分鐘熔融後,施加數水準之荷重並壓出,對此時的剪切速度與熔融黏度作圖。藉由平順地連結該作圖,作成剪切速度-熔融黏度曲線,觀察剪切速度為1000秒-1時的熔融黏度。
(8)溶解速度
於海‧島成分各0.3Φ-0.6L×24H的金屬口以1000~2000m/分鐘的紡絲速度捲取絲,進而延伸至殘留伸長度為30~60%之範圍,製作84dtex/24fil的多纖絲。在其可於各溶劑中溶解的溫度以浴比100自溶解時間及溶解量,算出減量速度。
(9)單絲纖維徑
以電子顯微鏡對布帛照相攝影後,以n數5測定單絲纖維徑,求其平均值。
[實施例1]
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消光劑含有率0.3重量%)自一般紡絲裝置在280℃進行熔融紡絲,以2800m/分鐘的速度拉取,不進行延伸而捲取,獲得半延伸之聚酯絲條90dtex/48fil(單絲纖維之剖面形狀:圓形剖面)。
接著,使用該聚酯絲條,以延伸倍率1.6倍、假撚數2500T/m(S方向)、加熱器溫度180℃、絲速350m/分鐘的條件進行同時延伸假撚捲縮加工。
另一方面,使用前述聚酯絲條,以延伸倍率1.6倍、假撚數2500T/m(Z方向)、加熱器溫度180℃、絲速350m/分鐘的條件進行同時延伸假撚捲縮加工。
接著,將該等具有S方向扭力的假撚捲縮加工絲與具有Z方向扭力的假撚捲縮加工絲予以合絲,進行空氣交織處理(交織加工),獲得複合絲(110dtex/96fil,捲縮率7%,扭力0T/m)。空氣交織處理係使用交織噴嘴,孔口率1.0%,壓縮空氣壓0.3MPa(3kgf/cm2)賦予60個/m的交織。
接著,使用28機號之圓針織單梳櫛機,使用上述複合絲(A)與扭力92T/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多纖絲假撚捲縮加工絲84dtex/72fil(B)及聚對苯二甲酸多纖絲84dtex/72fil(C),依據圖6所示之編織組織,編成有蕊針織物(坯布密度為42橫列線圈/2.54cm,30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58g/m2)。接著,對上述針織物施以一般染色修飾加工(130℃且30分鐘的高壓染色,最終固色係在170℃的乾熱固色)。所得針織物為一方的最外層係以A及B及C所構成,另一最外層係以A及B構成之兩層構造的編物。關於該編物,水份殘留率為內面15%/表面45%,發黏性為74cN(75gf),乾燥性為19分鐘。又,以A及B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瞬間移動至相對側的最外層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少,乾燥性良好。
接著,以A及B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位於肌膚側之 方式使用該編物獲得運動用衣料(短袖T恤)及內衣衣料穿著後,自衣料朝肌膚的回滲少,為乾燥性優異且舒適者。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將半延伸之聚酯絲條總纖度/單絲數變更為56dtex/12fil,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總纖度/單絲數為66dtex/24fil之無扭力(扭力0T/m)的複合絲(A)。
接著,使用28機號之圓針織單梳櫛機,使用上述複合絲(A)與扭力206T/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多纖絲假撚捲縮加工絲33dtex/12fil(B)及聚對苯二甲酸多纖絲84dtex/72fil(C),依據圖7所示之編織組織,編成背面集圈網針織物(坯布密度為46橫列線圈/2.54cm,37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80g/m2)。接著,對上述編物施以一般染色修飾加工(130℃且30分鐘的高壓染色,最終固色係在170℃的乾熱固色)。所得編物為一方的最外層係以C構成,另一最外層(內面)係以A及B構成之兩層構造的編物。關於該編物,水份殘留率為內面4%/表面38%,發黏性為51cN(52gf),乾燥性為21分鐘。又,以A及B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瞬間移動至相對側的最外層面(表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少,乾燥性良好。
[實施例3]
於實施例2中,使用下述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替代B,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同樣編成編物(坯布密度為42橫列線圈/2.54cm,36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74g/m2)。
(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
作為島成分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於280℃的熔融黏度為1200泊,消光劑含有量:0重量%),作為海成分使用使5-鈉磺酸間苯二甲酸6莫耳%與數平均分子量4000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重量%共聚合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於280℃的熔融黏度為1750泊)(溶解速度比(海/島)=230),海:島=30:70,島數=836之海島型複合未延伸纖維,以紡絲溫度280℃、紡絲速度1500m/分鐘進行熔融紡絲並暫時捲取。
所得未延伸絲以延伸溫度80℃、延伸倍率2.5倍,進行輥延伸,接著在150℃熱固化並捲取。所得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為總纖度56dtex/10fil,利用透過型電子顯微鏡TEM觀察纖維橫剖面後,島形狀為圓形狀且島直徑為710nm。
接著,為將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的海成分去除,而使編物在3.5% NaOH水溶液在70℃進行30%鹼減量後,與實施例2同樣進行染色修飾加工。
所得編物為內面以C構成,表面以A及B(單絲纖維徑 710nm的奈米纖維)構成之兩層構造針織物。關於該針織物,水份殘留率為內面5%/表面22%,發黏性為53cN(54gf),乾燥性為22分鐘。又,以A及B(單絲纖維徑710nm的奈米纖維)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瞬間移動至相對側的最外層面(表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少,乾燥性良好。
[實施例4]
使用28機號之圓針織單梳櫛機,使用與實施例2同樣的複合絲(A)與扭力206T/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多纖絲假撚捲縮加工絲33dtex/12fil(B)及聚對苯二甲酸多纖絲84dtex/72fil(C),依據圖8所示之編織組織及織物用紗設計,編成兩側結接編物(坯布密度為47橫列線圈/2.54cm,35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85g/m2)。
接著,對上述編物施以一般染色修飾加工(130℃且30分鐘的高壓染色,最終固色係在170℃的乾熱固色)。
[實施例5]
實施例4中,使用實施例3所用之海島型複合纖維多纖絲替代B,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編成編物(坯布密度為47橫列線圈/2.54cm,35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97g/m2)。該編物與實施例3同樣進行染色修飾加工。
所得編物為一方最外層(表面)以C構成,中間層以單纖維徑為710nm的奈米纖維構成,另一最外層(內面)以A構成之三層構造編物。關於該編物,水份殘留率為內面3%/表面34%,發黏性為48cN,乾燥性為29分鐘。又,以A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瞬間移動至相對側的最外層面(表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少,乾燥性良好。
[比較例1]
於實施例2中,使用扭力92T/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纖絲假撚捲縮加工絲84dtex/72fil替代A及B獲得編物(坯布密度為48橫列線圈/2.54cm,37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76g/m2)。
接著,對上述編物施以一般染色修飾加工(130℃且30分鐘的高壓染色,最終固色係在170℃的乾熱固色)。所得編物為一方最外層(內面層)以C構成,另一最外層(表面層)以A及B構成之兩層構造編物。關於該編物,回滲為內面25%/表面20%,發黏性為125cN(128gf),乾燥性為38分鐘。又,另一方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殘留在內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多,乾燥性不良。
[比較例2]
實施例4中,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纖絲 84dtex/72fil替代A,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編成編物(坯布密度為47橫列線圈/2.54cm,35縱列線圈/2.54cm,單位面積重量90g/m2)。接著,對上述編物施以一般染色修飾加工(130℃且30分鐘的高壓染色,最終固色係在170℃的乾熱固色)。所得編物為一方最外層(表面)以C構成,中間層以B構成,另一最外層(內面)以C構成之三層構造編物。關於該針織物,水份殘留率為內面25%/表面20%,發黏性為136cN(139gf),乾燥性為43分鐘。又,以C構成之最外層面(內面)所吸收的汗殘留在內面,自內面朝肌膚之濡濕回滲多,乾燥性不良。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提供具有二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織物組織或二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編物組織之多層構造布帛的乾燥性優異之多層構造布帛及纖維製品,其工業價值極大。
1‧‧‧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
2‧‧‧假撚捲縮加工絲
3‧‧‧複合絲
4‧‧‧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
5‧‧‧假撚捲縮加工絲
6‧‧‧複合絲
7‧‧‧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
8‧‧‧單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或聚醚酯纖維或複合纖維
9‧‧‧複合絲
10‧‧‧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
11‧‧‧單纖維徑為1000nm以下的纖維或聚醚酯纖維或複合纖維
12‧‧‧複合絲
圖1為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一樣態之圖。
圖2為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一樣態之圖。
圖3為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一樣態之圖。
圖4為模式性顯示本發明一樣態之圖。
圖5顯示本發明中可採用者的單絲纖維剖面形狀的一例的說明圖。
圖6為實施例1使用之編組織圖。
圖7為實施例2使用之編組織圖。
圖8為實施例4使用之編組織圖。
1...多纖絲(或假撚捲縮加工絲)
2...假撚捲縮加工絲
3...複合絲

Claims (16)

  1. 一種纖維製品,其係自衣料、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室內用品、車輛內裝材及寢具用品所組成群組所選出之任一種,其為具有二層以上之多層構造編織物,其特徵為在多層構造編織物之最外層配置以具有S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及具有Z方向扭力之假撚捲縮加工絲構成之具有30T/m以下扭力之複合絲,且係將多層構造編織物以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位於肌膚側之方式使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係對前述複合絲施以交織加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構成前述複合絲之纖維為聚酯纖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構成前述複合絲之纖維之單絲纖度為4dtex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前述複合絲之捲縮率為2%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與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相反側之最外層上配置有單絲纖度4.0dtex以下之多纖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纖維製品,其中前述多纖絲為單絲纖度1.2dtex以下之假撚捲縮加工絲。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包含作為其他纖維之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之纖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包含作為 其他纖維之含有由以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硬質段,以聚氧乙二醇作為軟質段之聚醚酯彈性體所構成之聚醚酯纖維或該聚醚酯纖維之複合絲。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包含作為其他纖維之將聚酯成分與聚醯胺成分接合成並列型之複合纖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多層構造編織物具有最外層、中間層及最外層之三層構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前述中間層包含單絲纖維徑為1000nm以下之纖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多層構造編織物為編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m2以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係對多層構造編織物施以吸水加工。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纖維製品,其中配置有前述複合絲之最外層表面之水份殘留率為20%以下。
TW099126485A 2010-08-09 2010-08-09 Fiber products TWI529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6485A TWI529278B (zh) 2010-08-09 2010-08-09 Fiber produ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26485A TWI529278B (zh) 2010-08-09 2010-08-09 Fiber produc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7193A TW201207193A (en) 2012-02-16
TWI529278B true TWI529278B (zh) 2016-04-11

Family

ID=4676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6485A TWI529278B (zh) 2010-08-09 2010-08-09 Fiber product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9278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7193A (en)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5491B1 (ko) 편지 및 스포츠 의료
KR102571047B1 (ko) 포백 및 섬유 제품
TWI762645B (zh) 多層構造布帛及纖維製品
JP5584297B2 (ja) 多層構造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6264309A (ja) 吸水により立体的に構造変化する多層構造体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13056580B (zh) 布帛和纤维制品
JP5485561B2 (ja) 繊維製品
KR102614296B1 (ko) 편지 및 섬유 제품
JP6933707B2 (ja)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TWI529278B (zh) Fiber products
JP2023083772A (ja)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