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2212B -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 Google Patents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2212B
TWI522212B TW104100705A TW104100705A TWI522212B TW I522212 B TWI522212 B TW I522212B TW 104100705 A TW104100705 A TW 104100705A TW 104100705 A TW104100705 A TW 104100705A TW I522212 B TWI522212 B TW I5222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anvil
hole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0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5386A (zh
Inventor
yong-yong S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00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2212B/zh
Priority to DE102015118082.0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118082A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2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538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Description

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
本發明係與衝擊式氣動工具有關,尤指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
按,習知衝擊式氣動工具是以氣動馬達帶動一衝擊組旋轉,並利用衝擊組內部之衝擊塊撞擊一砧軸,使砧軸產生具有衝擊效果的旋轉動力,以達到旋緊或旋鬆螺栓或螺帽之目的。然而,習知衝擊式氣動工具之衝擊組在設計上尚具有單一衝擊塊與雙衝擊塊的差別。
如第7圖所示,習用具有單一衝擊塊之衝擊組設計,在衝擊組91旋轉時會造成重心不平均而產生晃動,因此為了降低衝擊組91於旋轉時之晃動,此種僅具有單一衝擊塊92的衝擊組91在設計上必須增設有一呈偏心之配重部93設計,惟實務上,增設配重部93不但會增加衝擊組之體積,且偏心位置及重量之設定須於開發階段不斷計算、修改並測試,而不同規格或大小之衝擊式氣動工具,其配重部93之設計亦皆不相同。
另如第8圖所示,為習用具有雙衝擊塊之衝擊組設計,其衝擊組外殼由一框架94構成,其內部形成有可供容納二衝擊塊95之容置空間96。惟,此種結構設計之衝擊組,框架94兩端之支撐壁僅有位於上、下方之二肋 941連接,因此其結構強度並不理想,如要增加框架94強度,則須增加肋941之厚度,但如此會造成其容置空間96縮小,相對僅能容納尺寸較小的衝擊塊95而導致衝擊效能降低,若直接將框架94外部尺寸擴大以增加其結構強度,則會大幅增加衝擊組之體積。
而如第9圖所示,為習用另一種具有雙衝擊塊之衝擊組設計,其衝擊組97內部設有二衝擊塊98,該二衝擊塊98以前、後相鄰排列且彼此反向裝設於衝擊組97中,且該二衝擊塊98分別於中央位置開設有呈楓葉狀之特殊開口981,然而此種類型之衝擊塊98會於其開口981內側形成尖角,因此不但容易造成砧軸99磨損,且不易加工,而往往無法達到所需之精密度要求。
再者,上述所有習用的衝擊組設計在實際使用上,由於其砧軸上皆未設置有任何的支撐結構,因此尚有砧軸受衝擊塊撞擊時容易晃動偏移之問題存在,而皆會導致其輸出效能降低。且一般旋鎖螺絲之作業中,在正向鎖緊螺絲時僅須保持一定的扭力輸出即可,但在反向旋鬆螺絲時,則須提供較大的扭力輸出,方可順利旋鬆長期處於固定狀態之螺絲,然而上述所有習用的衝擊組設計,由於其衝擊塊在正、反向旋轉之衝擊行程皆相同,因此不論在鎖緊或旋鬆螺絲時所提供之扭力輸出都是相同的,並不能在反向旋鬆螺絲時提供較大的扭力,而無法符合實際的使用需求。
有鑑於此,故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即為本發明所欲解決之首要課題,因此,本案發明人在經過不斷的苦思與試 作後,才終於有本發明之產生。
本發明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具有反向旋轉時可產生出較大的扭力輸出,令旋鬆螺絲之工作更有效率。
本發明目的之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具有可有效降低砧軸於作動時之晃動偏移現象,而可確保其輸出效能之功效。
本發明目的之三,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具有不須額外於偏心部位增設配重部,仍可有效維持衝擊組於旋轉時之穩定性。
本發明目的之四,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衝擊組具有組裝容易、結構強度佳之優點,且其衝擊塊更具有加工容易,而可容易達到預定的精度要求之功效。
為達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包含有:一握柄,其一端設有一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向外凸伸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沿其凸伸方向依序形成有一驅動段,以及一外徑小於該驅動段且呈圓柱狀之延伸段;一衝擊組,以其一端與該驅動馬達之驅動軸相接,該衝擊組包括有一旋轉套筒、一傳動座、二衝擊塊、一卡制環及一砧軸,該旋轉套筒內部形成有一旋動空間而具有一外壁面及一內壁面,該旋動空間與該旋轉套筒呈同軸配置 ,並於該內壁面上凹設有二呈相對設置之樞接槽,該旋轉套筒一端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開口,該旋轉套筒另一端形成有一後側,並於該旋轉套筒之後側中央開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通孔,該傳動座以其一端相對組設於該旋轉套筒之通孔,該傳動座之中央開設有一嵌合孔,該驅動軸之驅動段對應嵌合於該嵌合孔中,而可帶動該傳動座旋轉,並於該傳動座之另一端凹設有二呈反向設置之限位槽;該二衝擊塊分別一體相連有一樞軸部、一由該樞軸部之一側凸伸之正向擊打部、一由該樞軸部另一側凸伸之反向擊打部以及一限位凸部,且該正向擊打部之凸伸長度大於該反向擊打部之凸伸長度,該二衝擊塊分別以其樞軸部樞設於該旋轉套筒之二樞接槽,再分別以其限位凸部相對卡入於該傳動座之二限位槽中,且該二衝擊塊分別以其正向擊打部與另一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呈相對設置,而該卡制環則對應蓋設於該旋轉套筒之開口,且於該卡制環之中央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穿孔;該砧軸具有一作動端及一與作動端相反之傳動端,該砧軸以其作動端經該卡制環之穿孔軸向穿設於該旋轉套筒之旋動空間,並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上,該作動端具有一環周面及一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上之底面,該環周面於對應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與反向擊打部之位置凸伸形成有二擊砧部,而該作動端之底面中央軸向凹設有一圓形孔,該驅動軸之延伸段對應穿設於該圓形孔中,且該延伸段 穿入於該圓形孔之長度大於該圓形孔深度的一半;該驅動軸帶動該傳動座旋轉時,將帶動該二衝擊塊與該旋轉套筒一併旋轉,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於一正向旋轉之過程中,將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的擊砧部上,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撞擊至相對應擊砧部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一撞擊面及一第二撞擊面,且該第一撞擊面與該第二撞擊面呈相互平行設置,而該二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於一反向旋轉之過程中,將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的擊砧部上,該二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撞擊至相對應擊砧部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三撞擊面及一第四撞擊面,且該第三撞擊面與該第四撞擊面呈相互平行設置。
而本發明之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習用部分)
91、97‧‧‧衝擊組
92、95、98‧‧‧衝擊塊
93‧‧‧配重部
94‧‧‧框架
941‧‧‧肋
96‧‧‧容置空間
981‧‧‧開口
99‧‧‧砧軸
(本發明部分)
11‧‧‧握柄
12‧‧‧驅動馬達
13‧‧‧驅動軸
14‧‧‧驅動段
15‧‧‧延伸段
21‧‧‧衝擊組
31‧‧‧旋轉套筒
32‧‧‧旋動空間
33‧‧‧外壁面
34‧‧‧內壁面
35‧‧‧樞接槽
36‧‧‧開口
37‧‧‧後側
38‧‧‧通孔
41‧‧‧傳動座
42‧‧‧組設端
43‧‧‧承接端
44‧‧‧嵌合孔
45‧‧‧限位槽
51‧‧‧衝擊塊
52‧‧‧樞軸部
531‧‧‧正向擊打部
532‧‧‧反向擊打部
54‧‧‧限位凸部
61‧‧‧卡制環
62‧‧‧穿孔
63‧‧‧第一支撐環
64‧‧‧第一支撐面
71‧‧‧砧軸
72‧‧‧作動端
721‧‧‧環周面
722‧‧‧底面
73‧‧‧傳動端
74‧‧‧連接部
75‧‧‧擊砧部
76‧‧‧圓形孔
81‧‧‧外殼
82‧‧‧傳動孔
83‧‧‧第二支撐環
84‧‧‧第二支撐面
P1、P2‧‧‧凸伸長度
S1‧‧‧第一撞擊面
S2‧‧‧第二撞擊面
S3‧‧‧第三撞擊面
S4‧‧‧第四撞擊面
第1圖係本發明之分解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衝擊塊之平面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組裝後之立體圖。
第4圖係本發明組裝後之局部剖視圖。
第5圖係本發明衝擊組於正向旋轉時之動作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衝擊組於反向旋轉時之動作示意圖。
第7圖係習用具有單一衝擊塊衝擊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8圖係習用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9圖係習用另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結構示意 圖。
如第1~4圖所示,為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主要由一握柄11、一衝擊組21及一外殼81所組成,其中:該握柄11,其一端設有一驅動馬達12,該驅動馬達12向外凸伸有一驅動軸13,該驅動軸13可受該驅動馬達12驅動而正、反向轉動,且該驅動軸13沿其凸伸方向依序形成有一驅動段14,以及一外徑小於該驅動段14且呈圓柱狀之延伸段15。
該衝擊組21,以其一端與該驅動馬達12之驅動軸13相接,該衝擊組21包括有一旋轉套筒31、一傳動座41、二衝擊塊51、一卡制環61及一砧軸71。該旋轉套筒31呈中空筒狀,其內部形成有一旋動空間32而具有一外壁面33及一內壁面34,該旋動空間32與該旋轉套筒31呈同軸配置,並於該內壁面34上凹設有二呈相對設置之樞接槽35,更詳細的說,該二樞接槽35分別以平行於該旋轉套筒31之軸向延伸凹設於該內壁面34之兩相對側上;再者,該旋轉套筒31一端開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32相通之開口36,該旋轉套筒31另一端則形成有一後側37,並於該旋轉套筒31之後側37中央開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32相通之通孔38。
該傳動座41,其一端形成有一組設端42,另一端則外擴形成有一承接端43,該傳動座41係以其組設端 42經該旋轉套筒31之開口36而相對組設於該旋轉套筒31後側37之通孔38中,並於該傳動座41之中央開設有一貫穿其組設端42與承接端43之嵌合孔44,該嵌合孔44之形狀與該驅動軸13之驅動段14之形狀相互對應,且該驅動軸13之驅動段14係經該旋轉套筒31之後側37對應嵌合於該傳動座41之嵌合孔44中,於本實施例中,該嵌合孔44與該驅動段14構成相互對應之六角狀,藉以使該驅動軸13之驅動段14可對應嵌合於該嵌合孔44中,而可帶動該傳動座41旋轉,並於該傳動座41之承接端43的外周上凹設有二呈反向設置之限位槽45。
該二衝擊塊51分別一體相連有一樞軸部52、一由該樞軸部52一側凸伸呈彎弧狀之正向擊打部531、一由該樞軸部52另一側凸伸呈彎弧狀之反向擊打部532、以及一位於該樞軸部52與該正向擊打部531及反向擊打部532交接末端的限位凸部54,且該正向擊打部531之凸伸長度P1大於該反向擊打部532之凸伸長度P2,該二衝擊塊51分別以其樞軸部52樞設於該旋轉套筒31之二樞接槽35,再分別以其限位凸部54相對卡入於該傳動座41之二限位槽45中,且該二衝擊塊51分別以其正向擊打部531與另一衝擊塊51之反向擊打部532呈相對設置。其中,各限位凸部54之外徑小於相對限位槽45之兩側寬度,使各衝擊塊51可分別以其對應之樞接槽35為軸心進行一樞擺動作,而該限 位槽45則可用以限制各衝擊塊51之樞擺幅度。
該卡制環61,對應蓋設於該旋轉套筒31之開口36,且於該卡制環61之中央開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32相通之穿孔62,並於該穿孔62中具有一第一支撐環63,該第一支撐環63內部環繞形成有一呈圓形之第一支撐面64,且該第一支撐環63之外周形狀與該穿孔62之形狀相對應。
該砧軸71,為一沿前、後方向延伸之桿狀物,而具有一作動端72及一與作動端72相反之傳動端73,並於該作動端72與該傳動端73之間界定形成有一連接部74,該連接部74之外周形狀與該第一支撐環63之第一支撐面64相對應,該砧軸71係以其作動端72經該卡制環61之穿孔62軸向穿設於該旋轉套筒31之旋動空間32,並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41之承接端43上,該作動端72具有一環周面721,以及一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41承接端43上之底面722,該環周面721於對應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與反向擊打部532之位置處分別凸伸形成有相對稱之二擊砧部75,而該作動端72之底面722中央軸向凹設有一圓形孔76,該驅動軸13之延伸段15對應穿設於該圓形孔76中,且該延伸段15穿入於該圓形孔76之長度大於該圓形孔76深度的一半,而當該砧軸71之作動端72底面722與該傳動座41之承接端43相互抵靠時,該卡制環61之第一支撐環63即相對套設於該砧軸71之連接 部74外周上。
該外殼81,係相對罩設於該衝擊組21之外周,並與該驅動馬達12相接,該外殼81一端開設有一傳動孔82,且該砧軸71之傳動端73係經該傳動孔82而露出於該外殼81,並於該外殼81之傳動孔82中具有一第二支撐環83,該第二支撐環83內部環繞形成有一呈圓形之第二支撐面84,且該第二支撐面84與該第一支撐環63之第一支撐面64形狀大小相同,以使該外殼18與該驅動馬達12相接時,該外殼81之第二支撐環83同樣可相對套設於該砧軸71之連接部74外周上,而與該第一支撐環63呈相鄰設置。
接著請繼續參閱第4、5圖,本發明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於實際使用上,該二衝擊塊51係分別以其樞軸部52樞設於該旋轉套筒31內壁面34之二樞接槽35中,且該二衝擊塊51之限位凸部54分別卡制於該傳動座41之二限位槽45中,也就是說,該旋轉套筒31與該傳動座41之間是藉由該二衝擊塊51而相互卡制在一起,因此當該驅動軸13帶動該傳動座41正、反向旋轉時,也會帶動該二衝擊塊51與該旋轉套筒31一併正、反向旋轉。而如第5圖所示,當該二衝擊塊51於正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之過程中,將會分別以其樞軸部52為軸心樞擺,並使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沿著旋轉方向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71擊砧部75上,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撞擊至相對應砧 軸71擊砧部75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一撞擊面S1及一第二撞擊面S2,且該第一撞擊面S1與該第二撞擊面S2呈相互平行設置(如第5圖中之一點鍊線所示)。反之,如第6圖所示,當該二衝擊塊51於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之過程中,將會分別以其樞軸部52為軸心樞擺,而使該二衝擊塊51之反向擊打部532沿著旋轉方向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71擊砧部75上,且該二衝擊塊51之反向擊打部532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71擊砧部75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三撞擊面S3及一第四撞擊面S4,且該第三撞擊面S3與該第四撞擊面S4呈相互平行設置(如第6圖中之一點鍊線所示)。於此必須特別說明的是,上述之橫斷面係指將該砧軸71以垂直於該砧軸71軸心線的方向切斷後之切面。
而當該二衝擊塊51由撞擊所產生之扭力不足以推動該砧軸71轉動時,該二衝擊塊51即會相互反向樞擺,而使其正向擊打部531(或反向擊打部532)由該砧軸71所對應之擊砧部75上脫離,接著該二衝擊塊51繼續旋轉,其正向擊打部531(或反向擊打部532)即會再次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71擊砧部75上,以產生衝擊力道,並藉此使該砧軸71之傳動端73可產生出具有衝擊效果的旋轉動力,且由於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之凸伸長度P1大於該反向擊打部532之凸伸長度P2,藉此即可使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與反向擊打部532在正、反向之旋轉過程中分別具 有不同之衝擊行程,也就是說,由於該反向擊打部532之凸伸長度P2較短,因此在該二衝擊塊51反向旋轉之過程中,其反向擊打部532撞擊至砧軸71擊砧部75之行程距離將較正向旋轉時為長,並藉此即可在反向旋轉時,提供較大之扭力輸出,進而使其在反向旋鬆螺絲時可產生有較大的扭力輸出,令旋鬆螺絲之工作可更有效率,而符合實際的使用需求。
更進一步地,如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砧軸71除了以其作動端72底面722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41之承接端43上外,該驅動軸13更向外延伸有一可相對穿入該砧軸71作動端72底面722之圓形孔76的延伸段15,且該延伸段15穿入於該圓形孔76之長度大於該圓形孔76深度的一半,並藉此即可確保當該砧軸71作動端72上之擊砧部75受到撞擊時,該砧軸71之作動端72可受該延伸段15限制而不會晃動偏移,並搭配該砧軸71上之連接部74係同時套設於該卡制環61之第一支撐環63及該外殼81之第二支撐環83中,而更可確保該砧軸71於轉動時之平直度,並藉此即可有效避免砧軸71於轉動時之晃動偏移現象,進而使該二衝擊塊51之正向擊打部531(或反向擊打部532)在每次的擊打過程中,都可同時撞擊至該砧軸71之擊砧部75上,而確保其輸出效能。
且本發明所提供之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由於該旋轉套筒31係呈中空筒狀,因此不但加工容易, 在後續組裝或拆卸構件上亦可相當容易,且在不須大幅增加衝擊組體積之前提下,即可具有極佳之結構強度;再者,由於本發明係於該旋轉套筒31中樞設有二個呈對稱設置之衝擊塊51,因此並不須額外在該旋轉套筒31之偏心部位增設配重部,即可使整個衝擊組21在旋轉時具有極佳之穩定性而不易晃動,另由於該二衝擊塊52與其樞軸部52、正向擊打部531、反向擊打部532及限位凸部53為一體相連的單一構件,因此更可具有結構強度佳,以及衝擊塊51加工容易,而可容易達到預定的精度要求之功效。
惟,以上實施例之揭示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故舉凡等效元件之置換仍應隸屬本發明之範疇。
綜上所述,係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發明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故依法提出申請。
11‧‧‧握柄
12‧‧‧驅動馬達
13‧‧‧驅動軸
14‧‧‧驅動段
15‧‧‧延伸段
21‧‧‧衝擊組
31‧‧‧旋轉套筒
32‧‧‧旋動空間
33‧‧‧外壁面
34‧‧‧內壁面
35‧‧‧樞接槽
36‧‧‧開口
37‧‧‧後側
38‧‧‧通孔
41‧‧‧傳動座
42‧‧‧組設端
43‧‧‧承接端
44‧‧‧嵌合孔
45‧‧‧限位槽
51‧‧‧衝擊塊
52‧‧‧樞軸部
531‧‧‧正向擊打部
532‧‧‧反向擊打部
54‧‧‧限位凸部
61‧‧‧卡制環
62‧‧‧穿孔
63‧‧‧第一支撐環
64‧‧‧第一支撐面
71‧‧‧砧軸
72‧‧‧作動端
721‧‧‧環周面
722‧‧‧底面
73‧‧‧傳動端
74‧‧‧連接部
75‧‧‧擊砧部
76‧‧‧圓形孔
81‧‧‧外殼
82‧‧‧傳動孔
83‧‧‧第二支撐環
84‧‧‧第二支撐面

Claims (5)

  1. 一種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包含有:一握柄,其一端設有一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向外凸伸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沿其凸伸方向依序形成有一驅動段,以及一外徑小於該驅動段且呈圓柱狀之延伸段;一衝擊組,以其一端與該驅動馬達之驅動軸相接,該衝擊組包括有一旋轉套筒、一傳動座、二衝擊塊、一卡制環及一砧軸,該旋轉套筒內部形成有一旋動空間而具有一外壁面及一內壁面,該旋動空間與該旋轉套筒呈同軸配置,並於該內壁面上凹設有二呈相對設置之樞接槽,該旋轉套筒一端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開口,該旋轉套筒另一端形成有一後側,並於該旋轉套筒之後側中央開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通孔,該傳動座以其一端相對組設於該旋轉套筒之通孔,該傳動座之中央開設有一嵌合孔,該驅動軸之驅動段對應嵌合於該嵌合孔中,而可帶動該傳動座旋轉,並於該傳動座之另一端凹設有二呈反向設置之限位槽;該二衝擊塊分別一體相連有一樞軸部、一由該樞軸部之一側凸伸之正向擊打部、一由該樞軸部另一側凸伸之反向擊打部以及一限位凸部,且該正向擊打部之凸伸長度大於該反向擊打部之凸伸長度,該二衝擊塊分別以其樞軸部樞設於該旋轉套筒之二樞接槽,再 分別以其限位凸部相對卡入於該傳動座之二限位槽中,且該二衝擊塊分別以其正向擊打部與另一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呈相對設置,而該卡制環則對應蓋設於該旋轉套筒之開口,且於該卡制環之中央設有一與該旋動空間相通之穿孔;該砧軸具有一作動端及一與作動端相反之傳動端,該砧軸以其作動端經該卡制環之穿孔軸向穿設於該旋轉套筒之旋動空間,並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上,該作動端具有一環周面及一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上之底面,該環周面於對應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與反向擊打部之位置凸伸形成有二擊砧部,而該作動端之底面中央軸向凹設有一圓形孔,該驅動軸之延伸段對應穿設於該圓形孔中,且該延伸段穿入於該圓形孔之長度大於該圓形孔深度的一半;該驅動軸帶動該傳動座旋轉時,將帶動該二衝擊塊與該旋轉套筒一併旋轉,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於一正向旋轉之過程中,將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的擊砧部上,該二衝擊塊之正向擊打部撞擊至相對應擊砧部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一撞擊面及一第二撞擊面,且該第一撞擊面與該第二撞擊面呈相互平行設置,而該二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於一反向旋轉之過程中,將同時撞擊至相對應之砧軸的擊砧部上,該二衝擊塊之反向擊打部撞擊至相對應擊砧部之橫斷面位置分別界定形成有一第三撞擊面及一第四撞 擊面,且該第三撞擊面與該第四撞擊面呈相互平行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中,該二樞接槽分別以平行於該旋轉套筒之軸向延伸凹設於該旋轉套筒之內壁面的兩相對側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中,該傳動座一端形成有一組設端,另一端則外擴形成有一承接端,該傳動座係以其組設端經該旋轉套筒之開口而相對組設於該旋轉套筒後側之通孔中,且該砧軸之底面相對抵靠於該傳動座之承接端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中,該穿孔中具有一第一支撐環,該第一支撐環內部環繞形成有一呈圓形之第一支撐面,且該第一支撐環之外周形狀與該穿孔之形狀相對應,該作動端與該傳動端之間界定形成有一連接部,該連接部之外形與該第一支撐環之第一支撐面相對應,且該砧軸之作動端底面與該傳動座相互抵靠時,該卡制環之第一支撐環相對套設於該砧軸之連接部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其中,更具有一外殼,該外殼相對罩設於該衝擊組之外周,並與該驅動馬達相接,該外殼一端開設有一傳動孔,且該砧軸之傳動端經該傳動孔而露出於該外殼,並於該外殼之傳動孔中具有一第二支撐環,該第二支撐環內部環繞形成有一呈圓形之第二支撐面,該 第二支撐面與該第一支撐面之形狀大小相同,且該外殼與該驅動馬達相接時,該外殼之第二支撐環相對套設於該砧軸之連接部上,而與該第一支撐環呈相鄰設置。
TW104100705A 2015-01-09 2015-01-09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TWI522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0705A TWI522212B (zh) 2015-01-09 2015-01-09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DE102015118082.0A DE102015118082A1 (de) 2015-01-09 2015-10-23 Pneumatikwerkzeug mit einer Schlaggruppe mit zwei Schlagstück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0705A TWI522212B (zh) 2015-01-09 2015-01-09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2212B true TWI522212B (zh) 2016-02-21
TW201625386A TW201625386A (zh) 2016-07-16

Family

ID=5581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0705A TWI522212B (zh) 2015-01-09 2015-01-09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15118082A1 (zh)
TW (1) TWI522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6386B (zh) * 2018-05-24 2019-07-21 陳文彬 Pneumatic actuator
TWI684719B (zh) * 2019-02-27 2020-02-11 陳文彬 流體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18082A1 (de) 2016-07-14
TW201625386A (zh) 2016-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815B (zh) 旋轉式緊固裝置
US7261022B1 (en) Insertion type hand tool
TWI699261B (zh) 套筒接合器、及其套件和系統
TW201429634A (zh) 具有強固結構的驅動工具及包括該工具之工具組
TWI583501B (zh) 旋轉式緊固裝置及其應用方法
CN110125858A (zh) 用于冲击扳手的砧座
WO2012062180A1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冲击机构
TWI522212B (zh) Pneumatic tools with double impact block impact
CN204505133U (zh) 具有双冲击块冲击组的气动工具
US20130161045A1 (en) Impact body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20150165603A1 (en) Power device with a unicorn impact unit
TWI421152B (zh) Built-in pneumatic mechanism motor with hitting mechanism
TWM506017U (zh) 具有雙衝擊塊衝擊組之氣動工具
US7398712B1 (en) Rotary impact tool
JP2019214116A (ja) 動力工具インパクトユニットの打撃部材、それに合わせるホルダーおよび動力工具インパクトユニット
TWM455602U (zh) 錘打塊及包含該錘打塊的錘打組
TWI385055B (zh) Pneumatic tool impact hammer structure with torque enhancement effect
CN105014617B (zh) 可更换驱动头的工具
TWM537519U (zh) 氣動工具的擊打裝置
JP2006305693A (ja) 動力工具槌打ちセット構造
TW201707870A (zh) 動力工具錘打組
US20160214238A1 (en) Pneumatic tool having an impact module with dual impact
TWM557660U (zh) 錘打裝置
TW201706084A (zh) 擊打機構內置式氣動工具馬達
TWM501340U (zh) 氣動工具的打擊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